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八三集) 2010/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8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一十二面第一行,经文: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前面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的开示,讲了三个自,「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我们前面学过了。这个意思确实很深,如果不是法身菩萨,这些话实在是听不懂。我们听了略知一二,是因为长年接受大乘经教的薰习,像《法华》、《华严》这些大经大论,对於这些道理从经文当中略知一二,不会怀疑。实际上,这个不会怀疑,我们术语叫解悟,不是证悟。真正理解佛说法的义趣,那要证悟才行,解悟还是隔了一层。法藏菩萨慈悲,他知道前面所说的,我们明白他完全能够体会,但是这世间上中下三根不得利益。尤其是现代人,现代人相信科学,科学讲什么?相信证据,得拿证据来,他相信了。他没有看到的他不相信,要亲自看到才相信,有许多事情到他亲自看到已经太迟了。
所以佛在经教里把人的根性分成四等,用马来做比喻。上上根的人,就像这个马是好马,主人骑上这鞭子一比,一拿,地上有影子,这马看到主人拿到这个鞭影,就晓得主人要我走了,它就开步走。这是什么?这是第一等的,上上根。第二种,它看到影子像没看到一样,必须这个鞭子敲它一下,轻轻的敲它一下,它知道了,警觉到,开步走了,二等人。三等,小小的敲它,不痛不痒,它还没在意,得狠狠的打它几下,这不是开玩笑的,这要走了。第四等的,鞭子打它都没用,再怎么打它,它也不走。所以骑马穿马靴,马靴后面还带马刺,那个马刺就是对於最难驾驭的马,用马刺刺它,它受不了,不得已而走了。四种根性,后头还有一种,也是佛说的,说马刺一刺的时候,它躺到地上去,不走了。
法藏菩萨知道,这是众生根性,上上根人太少了,其余这些根性的人,如果要不是给他讲清楚、讲明白,他怎么会相信?所以在此地一开头他就说明,『斯义宏深,非我境界』,这个「我」是代表,代表我们六道众生,六道天人没有这个境界。於是再求佛,『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这就符合现在科学讲的精神了。「演」是什么?表演,最好能把一切诸佛刹土叫我们大家统统看见,我们在诸佛刹土里面去精选,哪些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统统采纳;哪些我们不希望遇到的,我们全把它淘汰掉。这样一来,极乐世界是依据什么样才造成的?依据一切诸佛刹土精选出来的,这个说的我们容易懂,不是阿弥陀佛凭空想像的。后面这四句话重要,『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这几句话说,佛能够为我示现,我一定认真来学习,思惟修习,誓满所愿,满自己的愿、也满佛教诲的愿。佛教你了,你不去修,那也是枉然。佛教导我,我一定去修,我一定把它修成功,这老师开心。
我们看黄老居士的注解,斯义宏深,「斯,此也。宏,大也。境者,心之所游履攀缘者」,心里面所想的,想能得到的,这是境。下面举几个例子,譬如「色为眼识所游履,谓之色境」,也就是我们的眼所攀缘的对象,眼见色,眼所对的就是色境,色的境界。「乃至法为意识所游履,谓之法境」,知道眼,耳鼻舌身跟这个意思一样的,你都明白了。意是思想,思想这个境界称之为法境。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它所缘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法,你看每一个根对一个境。根境交结当中,识就生了,识是什么?分别执著,就会起分别执著。换句话说,外头境不造业,内里头根也不造业,谁造业?识造业,识有分别执著。根跟境里面都没有染净、都没有善恶,识里头有善恶,有染净、有善恶,所以这不是个好东西。佛家用的这些术语含义都很深,现在我们一般讲知识,所追求的知识,这个名词不是个好名词,你自性里本有的智慧变成识,知变成识,知识。学佛,学佛的目的是转识为智,怎样把你这六个识转变成智慧,你就成功,那就成佛了。换句话说,凡夫是转智为识,这知识,佛菩萨是转识成智,这个重要,我们从这个地方做一个转变就成功了。转识成智是觉悟,转智成识是迷惑,这个学佛不可以不知道。这把六根、六境(六境就是六尘)、六识简单介绍。
下面,「又实相之理,为妙智游履之所,亦称为境」,也是属於法境。可是实相之理在哪里?实在说就在眼前,在眼前没有人知道,你要是知道,这叫妙智。妙智是真实智慧,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妙智就是如来智慧,换句话说,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它能缘实相,就是说它不迷。实相是什么?实相无相,无相的实相是本性的自体。我们学过《还源观》,用《还源观》的名词来说大家就很容易懂得,实相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它是一切法的本体,你能够见到。从哪里见?从相上就见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古大德用金跟金器做比喻,把金比作自性,金器比喻作现相,相分。任何一个金器,诸位想想,金跟器能不能够分开?我们用黄金做一串念珠,做个手镯、做个戒指,这不一样,器不一样,相不一样,金是一样的,黄金没有变。我问你:金在哪里?你要是著了相,你就找不到金,这里有念珠、有手镯、有戒指,没有金;你要是不迷的话,原来全部都是金,随拈一法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在现相里面就见性了,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是妙智,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这个智慧我们有没有?没有,我们知道这回事情,我们确实没有。为什么?如果有了,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对於一切现相你再不会执著了,不但不执著,真的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了。为什么?你晓得万法皆空,没有自性,自性就是清净圆明体。而且知道实相无不相,无不相就是它现相,所现的相全是虚妄的,没有一个相是真实的。佛家讲真跟妄,它的定义是:永恒不变是真的,凡是会变的都是假的。那么哪一样东西永恒不变?只有自性,自性永恒不变,除自性之外,没有一样是不变的。连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都会变,这个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学了不少,学了很多遍,印象都很深刻。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菩萨升级升到妙觉位,妙觉是究竟佛果,实报庄严土不见了。这就是实报庄严土有生有灭,但它不变,可是最后它还是保不住,还是没有了,它回到常寂光里面去了。所以,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恒不变,不生不灭。大乘教里面,佛也说得很清楚,万法皆空,没有说实报土例外,「一切法从心想生」,也没有说实报土例外,实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还是现相。
这是讲法身菩萨的境界,也叫法境。法境里面一般讲有粗有细,凡夫所履的是粗境界,法身菩萨所履的是细境界。这说了这个「境」字。界怎么解?界是「界域」。「境界指所观之境、之界域」,就是境界里它有界限、它有范围。「又《无量寿经笺注》」,这是丁福保居士注的,他注得很好,他说「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又我所得之果报界域,谓之境界」。阿罗汉所证得的果报、境界跟菩萨不一样,权教菩萨证得的境界跟法身大士又不一样。我们可以能够体会到,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所证得的境界是一样的、是平等的,但是有清浊不相同。我们居住在香港这个地区,早晨起来常常看到有雾,这雾有浓淡,有时候的雾很轻,外面的境界能够看得很清楚,有一层雾;有的时候雾很浓,看就不十分清楚;有遇到晴天,没有雾,非常明朗,境界都在面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就像我们打开窗户看外面风景一样。十住菩萨习气比较浓,就是他这个雾大一点,都看一样的境界,带著雾;十行位、十回向的,他的雾就愈来愈轻,愈来看得愈清楚;到十地菩萨就大晴天。我用这个比喻诸位好懂,他们不是虚妄的境界,他确确实实的,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实相,诸法实相。可是有这种情形在;虽有这情形在,不妨碍他的自行化他,没有一点障碍,只有这一点不同而已。这是我们对实报土应当有的认知。
「演」是宣说,演说,演是带表演的,说是说明。「如来应正遍知」,这是如来十号里面的三种,第一个是如来,第二个是应供,第三个是正遍知,这是简称。十号我们在前面学过了,前面经文讲得很清楚。「此段大意为」,前面这一段,在讲经规矩里面这叫破字,把每个字的含义说出来,再讲全段大意。这一段的大意为,「法藏菩萨答曰,此义太深,超我境界」,若通俗,勉强可以作为水平来解,我的水平不够,这个话是谦虚的话,「於是再度请佛广说无量佛刹」,做为建造极乐世界的依据。极乐世界依什么建立的?是依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最美好的,是这样建筑出来的。「我若闻后,定能如法修习,圆满所愿」,这是这次启请的大意。
下面我们看,黄老引用日本峻谛法师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说,「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者」,这里头有三个意思,这些都可以值得我们参考的。第一个,「谓菩萨常途净土之行,我已知之,今欲得诸佛土之中最胜净土,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我不是建立一个像一般诸佛刹土一样的,这是我的境界,现在我想超过一切诸佛。这超过一切诸佛里头,有一桩最重要的大事情,如何能叫业障深重的凡夫都能在一生成就佛果,这个问题真大了。这个问题可能一切诸佛都没想过,没想到过这个事情,他想到了。为什么?一切这些众生成佛,我们知道最后都会成佛的,那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习,在修学当中还进进退退,这是个普通现象。尤其是在没有证得法身之前,六道里面肯定是进得少、退得多,到四圣法界,进得多、退得少,必须是起心动念放下了,才真正不退转。经教里面佛常常告诉我们圆证三不退,你圆满证得了,什么人?初住以上,《华严经》上说的。
三不退,第一个是位不退,位不退这是最容易证得的,小乘初果就证得。这个地位是圣人的地位,不是凡夫,你已经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八十八品见惑,世尊为了要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好说了。第一个就是身见,最难破的。六道里面一切众生,包括无色界天人,虽然他不执著身是我,他执著灵魂是我,他不执著身是我,执著灵魂是我也不行。执著灵魂是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你看你麻不麻烦?灵魂也不能执著,不执著,那就叫灵性,那是你的自性。虽然说自性,说这个名词,他执不执著这个名词?没有,他心里真干净,真叫一尘不染。有没有我?佛说有我,什么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为什么?统统是我自性变的,那怎么不是我?这才叫真开悟,真的是把身见破掉了。第二个就要破边见,边见是二边,我们现在讲对立。诸位要知道,佛法里头找不到对立,里头没有对立,这跟你讲事实,对立是错误的见解。
我们现在明了,没证得,证得就自在了。明了什么?佛给我们讲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我们缩小来说,用比喻来说,我们执著我们这个身是自己,譬如身是法身,我们身上有多少细胞?科学家有过概略的估计。细胞是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粒子组成的,粒子现在知道是小光子组成的。我们人这个身体,有多少个小光子?每个小光子都是自己。大宇宙就好像我们身体一样,小宇宙就像我们小光子一样,不能分割,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小大不二。这个难了,这不是我们境界,我们无法理解,可是事实真相是这样的。所以,佛法里有高等科学、有高等哲学。
这些东西明白之后,确实我们对立的念头没有了,我们能看,就像法身菩萨所看到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到这个。你对待一切众生再不会有分别心,这人是好人,那人是坏人,这事是好事,那事是坏事,没有这个分别了,没有分别就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为什么?它统统归零,都回归到自性里面去。自性里头一法不立,它也一法不舍。就像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什么?一法不立,自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末后他说了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一法不舍。我们用隐显两个字来说明,他第三句所说的,隐,隐藏的隐,就是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一法不立。能生万法那就是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同居土是六道,方便土是四圣法界,实报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学的处所,能生万法。无论是隐是现,都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你才晓得佛心清净平等觉是什么境界。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不清净、就不平等。
这叫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这真相里头有体、有相、有用,有作用,这个作用是什么?作用就是因果报应。相是现相,体是一个,这个相差别就太大,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作用就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体、相、用。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是讲作用。念善是因,生天是果,天是十善业去往生的。五戒是因,我们中国古人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你能够一生遵守这五种德行,这是人的因。我们现在这个世间,这么多的人,他为什么到人道来?前世都是修这个因,佛家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仁义礼智信,仁者不杀,义者不盗,礼者不淫,智者不饮酒,信跟佛五戒里不妄语一个意思。过去生中修这个因,这一生到人道来了,没有修这个因,他不能到人间来。到人间来,为什么我们受的报不一样?有人富贵、有人贫贱,佛说这是满业不相同。引业相同,引导你到这一道来,这个业相同,引导你来。满业是你过去的造作不一样,你过去造作的善、修的福,这一生你得福报,过去生要没有修,你就得不到。如果过去生中造作不善,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要受苦,日子过得很辛苦。这些什么?这是作用,自性的作用,在佛经里面常讲的德用。这个德,范围非常广,不但十法界都用这个字代表,就是实报土里头也用这个字来做代表,性德起用。
真正通达明了,就知道人不能不修福,不能不修慧,这两样东西太重要了。福跟慧不但是这一生当中你得到享受,更重要是来生,为什么?有福有慧来生不断的向上升,向上攀升;如果你造作罪业,你就往下堕落。是上升还是往下堕落,这个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才晓得无一不是自作自受,与别人没关系,与天地鬼神也没有关系,与佛菩萨是更没有关系。佛菩萨不过是指导我们而已,真干得靠自己,佛菩萨只能教我们,所有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还是自己在做主宰。佛菩萨慈悲、圣贤慈悲,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告诉我们,人不能造恶业,应当要行善,为什么?性德原本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所以一定要受教育。什么是教育?教你怎样做人,这个教育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你得会做人。至於会做事那是属於技能,技术、能力。你看孔子教学,他讲的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最后是文学。政事是我们现在讲的职业教育,是技能,技能可以谋生,生活能过得去,这物质生活,文学那是艺术,是精神生活。你看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它的基础在德行。没有德行,后面这个享受你都得不到;你没有智慧、没有福报,真正的享受你得不到。德行是教育的大根大本,我们在一起学习也说得很多,中国教育的根从哪里来的?从父子有亲,父母跟子女那种亲爱是传统教育的大根大本,那是天性。现在人的迷惑反常,一百八十度的反常,那是什么?天性没有了。如果真的天性没有了,他将来的果报在哪里?在阿鼻地狱,我们讲这人良心没有了。从什么地方看?从现在自己母亲亲自杀她的儿女,堕胎,堕胎是杀儿女。
儿女跟自己的缘,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四种缘,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第一种报恩的,过去生中你对他有恩,他是来报恩的。他来报恩的,你把他杀掉,恩变成仇,下次来他是报仇的,他来索命的。如果是来报怨的,过去你伤害他,他这次也来害你,来报怨的,你把他杀掉,怨上又加上一层怨,你说这个麻烦大不大!再两种就是还债跟讨债的,还债是过去他欠你的钱,这一生做你儿女来还债的,他会辛辛苦苦赚钱统统供给你。末后一种是讨债,是你欠他的,你要好好栽培他,去养活他,债讨完他走了。欠得少的,三四岁、五六岁就走了,这讨债鬼;欠得多的,供养他到大学毕业,眼看可以独立,他走了,欠得多的。不是这四种关系,不会变成一家人,它统有因果在。因果从哪里来的?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体只要有相就有因果,所以因果跟宇宙万有同时发生的,这桩事情只有大乘经里面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知道了,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有所警惕,一定要跟性德相应,为什么?菩萨道,跟性德相违背那是凡夫道。十法界都是凡夫,六道叫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就是六道以外的,还是凡夫。凡夫迷而不觉,佛菩萨觉而不迷。
这个事情明白之后,我们看峻谛法师所说的,「菩萨常途净土之行」,常途净土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释迦牟尼佛的净土。这个净,染净是对六道说的,六道染,是秽土,四圣是净土,这个容易知道。可是今天法藏心里面所想的,是想得到诸佛土中最胜净土,一切诸佛世界里头最殊胜的,他要这个;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要集一切诸佛净土的精华,这样去建造。他就很客气了,这不是我的境界,「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第二个意思说,「谓实虽随各自乐欲,应摄取之,今欲五乘齐入报土,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最重要一句话就是五乘齐入报土,这是什么?十方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五乘是佛、菩萨、声闻、天、人,我们称它作五乘佛法。在近代,太虚大师常说,提倡人间净土。其实人间净土,落实儒释道三个根,人间净土就出现了,我们称它为普世教育,就是普遍全世界的教学。这是什么?道德、伦理、因果,这三种教育普及全世界,人间净土就出现了,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们过去汤池小镇做的实验,做给联合国看的,做成功了,做出来了。把这个范围扩大,会集各个不同宗教的经典,你去找里面关於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把这些东西节录出来,会在一起,就知道所有宗教真的是大同小异,可以合作、可以团结,确实有能力消弭冲突,促进全世界的安定和平。法藏菩萨的心太大,他这里讲的报土是实报庄严土,五乘都能入实报庄严土,这实在是太难了。实报庄严土只有法身菩萨才能入,其他的,二乘没有分,人天更没分。这个老居士有注解,有括弧,「报土乃法身大士所居,今令二乘、人天乘齐入报土,故非凡情所能测」,这话说得好。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头都没有这个事情,法藏菩萨这个想法太稀有、太难得,这怎么可能?这是他所求的,说出他的心愿了。
第三个意思是「谓虽法报高妙,非菩萨之分」,这个菩萨是权教菩萨,「我能经无量劫,当克获之」。法身、报身高妙,证得法身,我们中国大乘里面所说的,特别是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真正证得诸法实相,这样的人才有分,不是普通菩萨,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都没分。但是法藏菩萨发愿,他能够经无量劫来修行,能不能获得?这是他的愿望能不能达到。老居士在此地也说,「法报二身,经无量劫必可悟证」,这是真的。所以一切众生必定成佛,这是我们要肯定的。现在不管他是什么身分,我们要明白,他将来会长时间去修行,最后一定成佛,他本来是佛,最后也一定会成佛。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一个人,无恶不作的人,都要用这种心态去看他,他经过无量劫之后他肯定作佛。我们对人这种恭敬心才能生得起来,你不会再轻慢他,这一点很重要。普贤菩萨十大愿,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这个诸佛是什么?包括一切众生,包括动物植物,包括山河大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能不知道。
下面说,「法报二身,经无量劫必可悟证,但当下尚非其分」,现在我还没证得,「故下云非我境界」。斯义弘深,广大叫弘,幽邃叫深,这不是我的境界。「虽有三义不同,抛却己分,专归佛力,斯乃法藏菩萨自开他力门也。」这不可思议,这是峻谛师他的心得报告,他看出这个门道。法藏菩萨在此地开一个他力法门,为什么?一切众生成佛都是自力,都靠自力,无量劫的修行,现在不靠自力,靠佛力、靠他力,这就是特别法门之处。如果我们今天要是求自己,要靠自己的力的话,那真的是无量劫,要消业障,业障要消干净,有一点不干净就成了障碍。我们就想想,通途所说八万四千法门,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是自力法门,门门都得靠自己。只有净宗这个法门靠佛,我们要不靠佛,怎么能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我自己一心依靠阿弥陀佛,这是我的力量,阿弥陀佛真正以他的弘愿、以他的成就来帮助我们。他建道场,极乐世界是他建的,我们得靠他。好像现在我们自己修学,我们无所依靠,自己修,真是困难。能成功,如果真的你懂得方法,你一心精进,十年你能有成就。你就依著古大德教给我们的,一门深入,十年薰修,这是什么?这是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天天这样修,十年如一日,念念这样修,十年如一日,十年如一念,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如果有个大福德的长者,他建了个佛学院、建了个道场,我们依靠他,在他那里共修,可能就不要十年,三年、五年就成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现在阿弥陀佛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建立这么个道场来帮助我们,只要我们真的肯去,现在万缘放下,专修净土。专依古大德讲往生经,往生经就是五经一论,就是净土经典,一心就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什么念头都没有,一切自己想学的都到极乐世界去再学。到极乐世界头一个好处,你无量寿,你不会受寿命的限制。这个世界很麻烦,修行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你说你麻不麻烦!寿命到了就不行了。纵然这一生修得不错,断恶修善,持戒念佛,修得不错,来生继续得人身。善根深厚,来生又遇到佛法,接著再修,至少耽误二十年,你看中断二十年,中断二十年再从头来起。所以这个世间修行进进退退,这是决定免不了的。从前唐朝悟达国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他真不容易,十世高僧,他到人间来,每一世都得人身,修得好!每一世都修行,都出家、都修行,十世累积的功德,智慧、功德,成为帝王的老师,封为国师,佛门里做一个我们现在讲宗教领袖,那也不是普通人,过去生中没有积大德做不到。一念之差,几乎前功尽弃。皇上供养一个沉香宝座,他起一念傲慢的念头,感觉得很荣耀,沉香宝座别人没有,这皇上供养他的。这个念头一生,冤亲债主找到身上来,要不是迦诺迦尊者,这是个阿罗汉,预知他这一生当中有这个灾难,救了他,不然真的前功尽弃。这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善护念诸菩萨」,佛教这些大菩萨们要常常照顾小菩萨,小菩萨有灾难的时候要帮他一把。真干,真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护你。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透的信息,就是法藏开他力法门,这是无比的殊胜。
「峻谛师开他力门之说,正明净宗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究竟方便,果觉因心之无上妙谛」,这句话说得好!真正说明净土宗跟禅宗没有两样,禅宗超情离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净宗也不例外。情指情执,见指见解,见解都不是正确的,凡夫知见,你完全超越了。重要的还是前面这两个字,情执不放下,凡夫见解,就是凡人的看法,你怎么能够离开?关键的还是情执,情执是凡夫烦恼的根,这个根要拔掉,你才真的相信净土,你才真的能够往生。带业,带旧业不带现行,现行是现前造作,这个不能带,这个阿弥陀佛没有办法。所以,你要有能力把现前的烦恼控制住,它不起作用。有没有?有,没断,但是它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你念阿弥陀佛这个力量强,这个力量把情见压住,石头压草,没断根,但是能压得住。这叫会念佛,这叫念佛功夫。真的压住,就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里最起码的叫功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就能够自在往生,他想什么时候走就可以什么时候走,虽有寿命他不要了,他能提前走。如果这个世间有缘的众生很多,什么叫有缘?他的身行言教有人深信不疑、有人能理解、有人愿意跟他学,这叫有缘人。有缘人他就应该要度他,多带几个到极乐世界去,他可以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年,帮助这些人;有缘人都没有了,他立刻就走了。所以,得到功夫成片的人,他住在这个世间是这么个因缘,没有这个因缘他就走了。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就是「不可思议,究竟方便」,不必断烦恼,只要功夫把烦恼伏住。
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是果觉,我们用果觉做为因心,我们现在修净土的因,因心是弥陀果觉。用弥陀果觉做为我们现在的因心,这是无上妙谛,这个就是这个法门的特别,它不是念经、不是念咒。我们今天修净土,为什么研究经教?研究经教的原因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现在对於这个法门信心不足。如果是真诚的信心,教要不要?不要了,要这个干什么?一句佛号圆满具足,具足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圣教,都不出阿弥陀佛这一句,你说这还得了吗?一句就行了,自行化他就一句。人家问你什么是佛法?阿弥陀佛。再问你佛法怎么修?阿弥陀佛。就一句,真妙!真正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一点都不错。一个真正念佛人,如果没有这个法缘,三年决定得生,《净土圣贤录》是证据,《往生传》是证据,一点都不假,不浪费很多时间。诸位想想,凡夫三年到极乐世界成为阿惟越致菩萨,你去找找八万四千法门,还有哪个法门能跟它相比?你决定找不到。为什么我们不肯下定决心?这里头有疑,研究经教的目的是搞清楚、搞明白,疑惑就断了,断了就真信,真信就真干了。所以学习经教的目的就在此地,这总要知道。如果我们有缘的人多,你还要帮助一些跟你有缘的人,那你经教要讲不清楚的话,他也不能相信;不但要讲清楚,自己还要做榜样给人看,我真做到了,这才能成就。
下面黄老居士解释,「兹粗释之」,现在粗浅的把它解释一下。「伊谓法藏菩萨云」,这就是峻谛师,伊就是指峻谛师,峻谛师的意思说,法藏菩萨说「非我境界者,共有三意」,有三个意思。第一,「我虽已知诸菩萨摄集一般净土之行」,这个他知道,一般菩萨他们修净土行知道,「但今欲摄最胜净土,超过诸佛国土,故非我境界」,这就不是我的境界。这是解释第一段。第二,「应摄之净土,其实际虽依本人各自之愿乐,但今欲五乘行人皆能生报佛之国土,乃十方之所无,故非我境界」。这下面,「五乘者,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佛乘叫如来乘,也叫一乘,「今欲令五乘行人同入报佛之土,迥异常情。人天乘,凡夫也。声闻缘觉乘,小乘也。今欲令凡小行人,等同大乘,与一佛乘之大菩萨,同登报佛净土,此义极深,故曰非我境界。」这个意思我们念念就懂了,前面我们都说过。第三,「法身与常寂光土,报佛与实报庄严土,境界高妙,非一般菩萨分内之常行。我可经无量劫,专精修习,而证得之。但我当下尚非其分,故曰非我境界」。这是黄念老把这一段又用白话文给我们做了个简单的解释,很难得,老人的慈悲。
我们接著再看,「法藏菩萨此答,虽有不同之三义,但总是抛却己分,专归佛力」,这两句很重要。「非我境界四字,即是抛却己分。请佛明示,即是专求佛力也。」我们是要在经文里看得出这些密义,所谓是弦外之音奇特。抛却己分,这是自己修行知道,能不能成就?能成就,但是时间很长,绝不是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的。不要说别的,我们就说佛教入门,大乘入门,《华严经》上十信位初信菩萨就入门,一年级。十信好像是小学,初信是小学一年级,你看它的条件,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这就难了。首先破我见,再接著要破边见,再接著要破成见,成见里面分因果,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最后一个邪见。一切错误的知见统统能断掉,这是小乘初果,刚入门。我们这一生能做到吗?所以知道这个事情难。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不用平常的方法,平常方法真是太难了,我也是把平常修行的方法我把它抛弃掉,放下,我现在专靠阿弥陀佛,行不行?行,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你一心称念,念到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就是用一句名号,你看这比修任何法门方便太多了。一句佛号念到底,要念,要放下。我们再讲得明白一点,我念佛,放下一切执著,执著没放下,这是凡圣同居土;执著放下了,就是方便有余土;再要能够努力,把分别也放下,起心动念也放下,那你就直入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不要换题目,就一个,这也是抛却己分,专依佛力,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处。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轻视念佛人,念佛人是个老太婆,不认识字,什么也不懂,一生也没有听过经,就会念一句阿弥陀佛。你细心观察,这个老太婆非常善良,对一切人非常恭敬,她将来往生的品位不可测度,她功夫到什么等级我们不知道,通宗通教往往比不上她。这个话早年谛闲老法师讲的,他送他的一个徒弟锅漏匠,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熟悉。锅漏匠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以后跟他出家,四十多岁才出家,不认识字。所以出家,老法师有智慧,知道他不能在道场居住。为什么?在道场住,你是个出家人,至少你要参加早晚上课,早晚殿,每天五堂功课这是不能避免的,他学不会的,年岁太大了,不认识字,那在寺庙里没法子住。在乡下给他找个破庙,没人住的,让他一个人住在里头,就教他一句话,「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告诉他,你就念这六个字,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昼夜。这个他行,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念了三年,成功了。
往生的前一天,进城去看看他的一些亲戚朋友,那是什么?去辞行,看看他们。回来之后,每天老和尚也给他找了个老太婆给他烧两顿饭,照顾他,他就跟老太婆说,明天不要替我烧饭了。老太婆心里想,今天到城里看了朋友,大概明天还有朋友请他吃饭,明天不要烧饭了。到第二天,老太婆很关心他,到庙里去看看,庙里没有人,喊他也没有人答应,最后在佛堂里看到他。他站在那个地方,手上拿著念珠站在那里,仔细看一看,死了,人站著死的。老太婆很惊讶,告诉附近的这些学佛的同修们,这法师往生了,站在那个地方。大家都来看,马上派人到观宗寺去报信,给谛闲老和尚报信。没有交通工具,走路走去的,从小庙到观宗寺一天,第二天把老和尚找到了,告诉他这个事情,料理一下,收拾一下,再回来,三天。谛闲法师看到他,赞叹,「真难得,你的成就不可思议,这些多少大寺院的方丈住持不如你,弘宗研教的这些讲经说法的大法师也比不上你」。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他预知时至,他没有生病,站著走的,走了还站三天,等谛闲法师给他办后事。真的,一点不假。这都在末法时期给我们做榜样,告诉我们念佛法门是真的,三年,凡夫,在这个世间没人瞧得起,他作佛去了。几年之前,我们深圳有个居士黄忠昌,三十出头,他听我讲经,讲到这些念佛成就的好样子,他发心做实验,看看是真的是假的。在深圳闭关,向小莉居士护持,三年,他在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圆满,预知时至,走了。给我们做证明,真的,三转法轮,他给我们作证转。我们天天在那里研究经教跟大家分享,这是劝转,这劝你,那是做证明来给你看,真的不是假的,你还能不相信吗?所以专求佛力,在末法时期这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上文」,前面这一段经文里面,「上文中世间自在王如来答曰,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此三个『自』字皆是直指当人自性,开显妙心,正《观无量寿经》中『是心是佛』之玄旨。」这句话也很重要,也能破除很多人的疑惑。有许多人不知道,说佛教是迷信,佛是什么?是心是佛。你信不信?你有心,所以你是佛,我有心,所以我是佛。真心是佛,迷了真心就叫凡夫,凡夫跟佛是觉迷的差别,同一个心,觉悟了就叫佛,你迷了就叫凡夫。否定佛教,那就是否定自心,你没有心。你没有心,骂你你会生气,打你你会疼痛,那个会生气、会疼痛的是什么?那是心,妄心!所以,问你什么叫做佛,你可别想到寺庙大殿里供的泥塑木雕,那你就大错了,那人家说你是迷信。经里面世间自在王讲的这三个「自」,都是指人的自性。《观经》里面「是心是佛」,我们现在念佛,念佛是「是心作佛」。你看你心本来是佛,你现在又要作佛,那就决定成佛。心是佛,现在这个心里头有贪,贪是妄心,如果这个贪心没有止限,那他将来到哪里去?是心是饿鬼,是心作饿鬼。是心是佛,但是他现在是心作饿鬼,是心作地狱。他本来是佛,他不作佛,他要作鬼、他要作畜生、他要作地狱。这个心随缘,真心随缘,所以才有六道十法界。这些道理前面我们都学过。
我们接著往下看,「但欲一切众生内重己灵」,自己的灵性,这个重要,「明此根本,方能生起无量无边自觉觉他之妙行」。自觉觉他是菩萨,那起的作用不是凡夫,你完全觉悟,你不迷惑了。「今法藏菩萨再请曰『非我境界』,请佛广演,是即外慕诸圣也。」这是对外来讲,仰慕诸佛如来。所以他这个话用意很深。「峻谛师曰:此乃法藏菩萨自开他力门也。此语道破净宗玄微,世称净宗为他力法门。」这个法门确实就靠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个本愿就是底下一品给我们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所发的根本大愿,愿愿都是为了帮助五乘的行人同归如来报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有实报土,但是所有往生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就是齐入报土,一起都入报土,没有差别。极乐世界是个平等世界,不像此地,此地不平等,凡夫不能跟阿罗汉平等,阿罗汉不能跟辟支佛平等,不平等。西方世界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平等的,这是多么的难得,多么的稀有难逢。我们的心发不起来,实在讲,这里讲得很好,我们对这个根本模糊,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灵性,只知道自己有烦恼。灵性迷了就生烦恼,灵性觉悟了就生智慧,智慧跟烦恼都是灵性所起的作用。特别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智慧,智慧能救自己、能救众生。要真正智慧,我们必须要放下情执,要放下分别执著,我们跟佛菩萨的教诲就相应了。
我们再往下看,「净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办,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了解,了解之后深信不疑,我们自自然然就有一个合理的选择,我这一生要干什么,我这一生想成就什么,你就全都明白了。小,个人家庭,大,无论是什么事业,你真正觉悟明白了,没有一处不是道场,没有一处不是成就你自己的修行,你也帮助了别人,自行化他,这一点都不假。然后世人才真正体会到,佛法对於这个世间的贡献有多大,不再说佛教是迷信。真的是迷信,我们怎么会被它欺骗?这不可能的事情!我跟方老师学佛,入门不容易,相信净土更不容易。我跟诸位报告过,我是讲《华严经》讲到一半,忽然想到一桩问题,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学什么法门?以后一查《华严》,他们全修净土,我才服了。以前老师劝我,我不反对,但是我不学。我在《华严经》上亲自看到的,这才接受,用了十几年、二十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哪有那么简单!所以才相信古人讲的,这难信之法,不容易!难信能信就特别觉得可贵。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一十二面第一行,经文: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前面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的开示,讲了三个自,「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我们前面学过了。这个意思确实很深,如果不是法身菩萨,这些话实在是听不懂。我们听了略知一二,是因为长年接受大乘经教的薰习,像《法华》、《华严》这些大经大论,对於这些道理从经文当中略知一二,不会怀疑。实际上,这个不会怀疑,我们术语叫解悟,不是证悟。真正理解佛说法的义趣,那要证悟才行,解悟还是隔了一层。法藏菩萨慈悲,他知道前面所说的,我们明白他完全能够体会,但是这世间上中下三根不得利益。尤其是现代人,现代人相信科学,科学讲什么?相信证据,得拿证据来,他相信了。他没有看到的他不相信,要亲自看到才相信,有许多事情到他亲自看到已经太迟了。
所以佛在经教里把人的根性分成四等,用马来做比喻。上上根的人,就像这个马是好马,主人骑上这鞭子一比,一拿,地上有影子,这马看到主人拿到这个鞭影,就晓得主人要我走了,它就开步走。这是什么?这是第一等的,上上根。第二种,它看到影子像没看到一样,必须这个鞭子敲它一下,轻轻的敲它一下,它知道了,警觉到,开步走了,二等人。三等,小小的敲它,不痛不痒,它还没在意,得狠狠的打它几下,这不是开玩笑的,这要走了。第四等的,鞭子打它都没用,再怎么打它,它也不走。所以骑马穿马靴,马靴后面还带马刺,那个马刺就是对於最难驾驭的马,用马刺刺它,它受不了,不得已而走了。四种根性,后头还有一种,也是佛说的,说马刺一刺的时候,它躺到地上去,不走了。
法藏菩萨知道,这是众生根性,上上根人太少了,其余这些根性的人,如果要不是给他讲清楚、讲明白,他怎么会相信?所以在此地一开头他就说明,『斯义宏深,非我境界』,这个「我」是代表,代表我们六道众生,六道天人没有这个境界。於是再求佛,『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这就符合现在科学讲的精神了。「演」是什么?表演,最好能把一切诸佛刹土叫我们大家统统看见,我们在诸佛刹土里面去精选,哪些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统统采纳;哪些我们不希望遇到的,我们全把它淘汰掉。这样一来,极乐世界是依据什么样才造成的?依据一切诸佛刹土精选出来的,这个说的我们容易懂,不是阿弥陀佛凭空想像的。后面这四句话重要,『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这几句话说,佛能够为我示现,我一定认真来学习,思惟修习,誓满所愿,满自己的愿、也满佛教诲的愿。佛教你了,你不去修,那也是枉然。佛教导我,我一定去修,我一定把它修成功,这老师开心。
我们看黄老居士的注解,斯义宏深,「斯,此也。宏,大也。境者,心之所游履攀缘者」,心里面所想的,想能得到的,这是境。下面举几个例子,譬如「色为眼识所游履,谓之色境」,也就是我们的眼所攀缘的对象,眼见色,眼所对的就是色境,色的境界。「乃至法为意识所游履,谓之法境」,知道眼,耳鼻舌身跟这个意思一样的,你都明白了。意是思想,思想这个境界称之为法境。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它所缘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法,你看每一个根对一个境。根境交结当中,识就生了,识是什么?分别执著,就会起分别执著。换句话说,外头境不造业,内里头根也不造业,谁造业?识造业,识有分别执著。根跟境里面都没有染净、都没有善恶,识里头有善恶,有染净、有善恶,所以这不是个好东西。佛家用的这些术语含义都很深,现在我们一般讲知识,所追求的知识,这个名词不是个好名词,你自性里本有的智慧变成识,知变成识,知识。学佛,学佛的目的是转识为智,怎样把你这六个识转变成智慧,你就成功,那就成佛了。换句话说,凡夫是转智为识,这知识,佛菩萨是转识成智,这个重要,我们从这个地方做一个转变就成功了。转识成智是觉悟,转智成识是迷惑,这个学佛不可以不知道。这把六根、六境(六境就是六尘)、六识简单介绍。
下面,「又实相之理,为妙智游履之所,亦称为境」,也是属於法境。可是实相之理在哪里?实在说就在眼前,在眼前没有人知道,你要是知道,这叫妙智。妙智是真实智慧,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妙智就是如来智慧,换句话说,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它能缘实相,就是说它不迷。实相是什么?实相无相,无相的实相是本性的自体。我们学过《还源观》,用《还源观》的名词来说大家就很容易懂得,实相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它是一切法的本体,你能够见到。从哪里见?从相上就见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古大德用金跟金器做比喻,把金比作自性,金器比喻作现相,相分。任何一个金器,诸位想想,金跟器能不能够分开?我们用黄金做一串念珠,做个手镯、做个戒指,这不一样,器不一样,相不一样,金是一样的,黄金没有变。我问你:金在哪里?你要是著了相,你就找不到金,这里有念珠、有手镯、有戒指,没有金;你要是不迷的话,原来全部都是金,随拈一法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在现相里面就见性了,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是妙智,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这个智慧我们有没有?没有,我们知道这回事情,我们确实没有。为什么?如果有了,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对於一切现相你再不会执著了,不但不执著,真的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了。为什么?你晓得万法皆空,没有自性,自性就是清净圆明体。而且知道实相无不相,无不相就是它现相,所现的相全是虚妄的,没有一个相是真实的。佛家讲真跟妄,它的定义是:永恒不变是真的,凡是会变的都是假的。那么哪一样东西永恒不变?只有自性,自性永恒不变,除自性之外,没有一样是不变的。连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都会变,这个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学了不少,学了很多遍,印象都很深刻。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菩萨升级升到妙觉位,妙觉是究竟佛果,实报庄严土不见了。这就是实报庄严土有生有灭,但它不变,可是最后它还是保不住,还是没有了,它回到常寂光里面去了。所以,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恒不变,不生不灭。大乘教里面,佛也说得很清楚,万法皆空,没有说实报土例外,「一切法从心想生」,也没有说实报土例外,实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还是现相。
这是讲法身菩萨的境界,也叫法境。法境里面一般讲有粗有细,凡夫所履的是粗境界,法身菩萨所履的是细境界。这说了这个「境」字。界怎么解?界是「界域」。「境界指所观之境、之界域」,就是境界里它有界限、它有范围。「又《无量寿经笺注》」,这是丁福保居士注的,他注得很好,他说「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又我所得之果报界域,谓之境界」。阿罗汉所证得的果报、境界跟菩萨不一样,权教菩萨证得的境界跟法身大士又不一样。我们可以能够体会到,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所证得的境界是一样的、是平等的,但是有清浊不相同。我们居住在香港这个地区,早晨起来常常看到有雾,这雾有浓淡,有时候的雾很轻,外面的境界能够看得很清楚,有一层雾;有的时候雾很浓,看就不十分清楚;有遇到晴天,没有雾,非常明朗,境界都在面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就像我们打开窗户看外面风景一样。十住菩萨习气比较浓,就是他这个雾大一点,都看一样的境界,带著雾;十行位、十回向的,他的雾就愈来愈轻,愈来看得愈清楚;到十地菩萨就大晴天。我用这个比喻诸位好懂,他们不是虚妄的境界,他确确实实的,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实相,诸法实相。可是有这种情形在;虽有这情形在,不妨碍他的自行化他,没有一点障碍,只有这一点不同而已。这是我们对实报土应当有的认知。
「演」是宣说,演说,演是带表演的,说是说明。「如来应正遍知」,这是如来十号里面的三种,第一个是如来,第二个是应供,第三个是正遍知,这是简称。十号我们在前面学过了,前面经文讲得很清楚。「此段大意为」,前面这一段,在讲经规矩里面这叫破字,把每个字的含义说出来,再讲全段大意。这一段的大意为,「法藏菩萨答曰,此义太深,超我境界」,若通俗,勉强可以作为水平来解,我的水平不够,这个话是谦虚的话,「於是再度请佛广说无量佛刹」,做为建造极乐世界的依据。极乐世界依什么建立的?是依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最美好的,是这样建筑出来的。「我若闻后,定能如法修习,圆满所愿」,这是这次启请的大意。
下面我们看,黄老引用日本峻谛法师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说,「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者」,这里头有三个意思,这些都可以值得我们参考的。第一个,「谓菩萨常途净土之行,我已知之,今欲得诸佛土之中最胜净土,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我不是建立一个像一般诸佛刹土一样的,这是我的境界,现在我想超过一切诸佛。这超过一切诸佛里头,有一桩最重要的大事情,如何能叫业障深重的凡夫都能在一生成就佛果,这个问题真大了。这个问题可能一切诸佛都没想过,没想到过这个事情,他想到了。为什么?一切这些众生成佛,我们知道最后都会成佛的,那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习,在修学当中还进进退退,这是个普通现象。尤其是在没有证得法身之前,六道里面肯定是进得少、退得多,到四圣法界,进得多、退得少,必须是起心动念放下了,才真正不退转。经教里面佛常常告诉我们圆证三不退,你圆满证得了,什么人?初住以上,《华严经》上说的。
三不退,第一个是位不退,位不退这是最容易证得的,小乘初果就证得。这个地位是圣人的地位,不是凡夫,你已经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八十八品见惑,世尊为了要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好说了。第一个就是身见,最难破的。六道里面一切众生,包括无色界天人,虽然他不执著身是我,他执著灵魂是我,他不执著身是我,执著灵魂是我也不行。执著灵魂是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你看你麻不麻烦?灵魂也不能执著,不执著,那就叫灵性,那是你的自性。虽然说自性,说这个名词,他执不执著这个名词?没有,他心里真干净,真叫一尘不染。有没有我?佛说有我,什么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为什么?统统是我自性变的,那怎么不是我?这才叫真开悟,真的是把身见破掉了。第二个就要破边见,边见是二边,我们现在讲对立。诸位要知道,佛法里头找不到对立,里头没有对立,这跟你讲事实,对立是错误的见解。
我们现在明了,没证得,证得就自在了。明了什么?佛给我们讲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我们缩小来说,用比喻来说,我们执著我们这个身是自己,譬如身是法身,我们身上有多少细胞?科学家有过概略的估计。细胞是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粒子组成的,粒子现在知道是小光子组成的。我们人这个身体,有多少个小光子?每个小光子都是自己。大宇宙就好像我们身体一样,小宇宙就像我们小光子一样,不能分割,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小大不二。这个难了,这不是我们境界,我们无法理解,可是事实真相是这样的。所以,佛法里有高等科学、有高等哲学。
这些东西明白之后,确实我们对立的念头没有了,我们能看,就像法身菩萨所看到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到这个。你对待一切众生再不会有分别心,这人是好人,那人是坏人,这事是好事,那事是坏事,没有这个分别了,没有分别就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为什么?它统统归零,都回归到自性里面去。自性里头一法不立,它也一法不舍。就像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什么?一法不立,自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末后他说了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一法不舍。我们用隐显两个字来说明,他第三句所说的,隐,隐藏的隐,就是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一法不立。能生万法那就是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同居土是六道,方便土是四圣法界,实报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学的处所,能生万法。无论是隐是现,都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你才晓得佛心清净平等觉是什么境界。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不清净、就不平等。
这叫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这真相里头有体、有相、有用,有作用,这个作用是什么?作用就是因果报应。相是现相,体是一个,这个相差别就太大,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作用就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体、相、用。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是讲作用。念善是因,生天是果,天是十善业去往生的。五戒是因,我们中国古人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你能够一生遵守这五种德行,这是人的因。我们现在这个世间,这么多的人,他为什么到人道来?前世都是修这个因,佛家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仁义礼智信,仁者不杀,义者不盗,礼者不淫,智者不饮酒,信跟佛五戒里不妄语一个意思。过去生中修这个因,这一生到人道来了,没有修这个因,他不能到人间来。到人间来,为什么我们受的报不一样?有人富贵、有人贫贱,佛说这是满业不相同。引业相同,引导你到这一道来,这个业相同,引导你来。满业是你过去的造作不一样,你过去造作的善、修的福,这一生你得福报,过去生要没有修,你就得不到。如果过去生中造作不善,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要受苦,日子过得很辛苦。这些什么?这是作用,自性的作用,在佛经里面常讲的德用。这个德,范围非常广,不但十法界都用这个字代表,就是实报土里头也用这个字来做代表,性德起用。
真正通达明了,就知道人不能不修福,不能不修慧,这两样东西太重要了。福跟慧不但是这一生当中你得到享受,更重要是来生,为什么?有福有慧来生不断的向上升,向上攀升;如果你造作罪业,你就往下堕落。是上升还是往下堕落,这个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才晓得无一不是自作自受,与别人没关系,与天地鬼神也没有关系,与佛菩萨是更没有关系。佛菩萨不过是指导我们而已,真干得靠自己,佛菩萨只能教我们,所有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还是自己在做主宰。佛菩萨慈悲、圣贤慈悲,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告诉我们,人不能造恶业,应当要行善,为什么?性德原本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所以一定要受教育。什么是教育?教你怎样做人,这个教育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你得会做人。至於会做事那是属於技能,技术、能力。你看孔子教学,他讲的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最后是文学。政事是我们现在讲的职业教育,是技能,技能可以谋生,生活能过得去,这物质生活,文学那是艺术,是精神生活。你看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它的基础在德行。没有德行,后面这个享受你都得不到;你没有智慧、没有福报,真正的享受你得不到。德行是教育的大根大本,我们在一起学习也说得很多,中国教育的根从哪里来的?从父子有亲,父母跟子女那种亲爱是传统教育的大根大本,那是天性。现在人的迷惑反常,一百八十度的反常,那是什么?天性没有了。如果真的天性没有了,他将来的果报在哪里?在阿鼻地狱,我们讲这人良心没有了。从什么地方看?从现在自己母亲亲自杀她的儿女,堕胎,堕胎是杀儿女。
儿女跟自己的缘,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四种缘,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第一种报恩的,过去生中你对他有恩,他是来报恩的。他来报恩的,你把他杀掉,恩变成仇,下次来他是报仇的,他来索命的。如果是来报怨的,过去你伤害他,他这次也来害你,来报怨的,你把他杀掉,怨上又加上一层怨,你说这个麻烦大不大!再两种就是还债跟讨债的,还债是过去他欠你的钱,这一生做你儿女来还债的,他会辛辛苦苦赚钱统统供给你。末后一种是讨债,是你欠他的,你要好好栽培他,去养活他,债讨完他走了。欠得少的,三四岁、五六岁就走了,这讨债鬼;欠得多的,供养他到大学毕业,眼看可以独立,他走了,欠得多的。不是这四种关系,不会变成一家人,它统有因果在。因果从哪里来的?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体只要有相就有因果,所以因果跟宇宙万有同时发生的,这桩事情只有大乘经里面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知道了,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有所警惕,一定要跟性德相应,为什么?菩萨道,跟性德相违背那是凡夫道。十法界都是凡夫,六道叫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就是六道以外的,还是凡夫。凡夫迷而不觉,佛菩萨觉而不迷。
这个事情明白之后,我们看峻谛法师所说的,「菩萨常途净土之行」,常途净土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释迦牟尼佛的净土。这个净,染净是对六道说的,六道染,是秽土,四圣是净土,这个容易知道。可是今天法藏心里面所想的,是想得到诸佛土中最胜净土,一切诸佛世界里头最殊胜的,他要这个;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要集一切诸佛净土的精华,这样去建造。他就很客气了,这不是我的境界,「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第二个意思说,「谓实虽随各自乐欲,应摄取之,今欲五乘齐入报土,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最重要一句话就是五乘齐入报土,这是什么?十方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五乘是佛、菩萨、声闻、天、人,我们称它作五乘佛法。在近代,太虚大师常说,提倡人间净土。其实人间净土,落实儒释道三个根,人间净土就出现了,我们称它为普世教育,就是普遍全世界的教学。这是什么?道德、伦理、因果,这三种教育普及全世界,人间净土就出现了,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们过去汤池小镇做的实验,做给联合国看的,做成功了,做出来了。把这个范围扩大,会集各个不同宗教的经典,你去找里面关於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把这些东西节录出来,会在一起,就知道所有宗教真的是大同小异,可以合作、可以团结,确实有能力消弭冲突,促进全世界的安定和平。法藏菩萨的心太大,他这里讲的报土是实报庄严土,五乘都能入实报庄严土,这实在是太难了。实报庄严土只有法身菩萨才能入,其他的,二乘没有分,人天更没分。这个老居士有注解,有括弧,「报土乃法身大士所居,今令二乘、人天乘齐入报土,故非凡情所能测」,这话说得好。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头都没有这个事情,法藏菩萨这个想法太稀有、太难得,这怎么可能?这是他所求的,说出他的心愿了。
第三个意思是「谓虽法报高妙,非菩萨之分」,这个菩萨是权教菩萨,「我能经无量劫,当克获之」。法身、报身高妙,证得法身,我们中国大乘里面所说的,特别是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真正证得诸法实相,这样的人才有分,不是普通菩萨,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都没分。但是法藏菩萨发愿,他能够经无量劫来修行,能不能获得?这是他的愿望能不能达到。老居士在此地也说,「法报二身,经无量劫必可悟证」,这是真的。所以一切众生必定成佛,这是我们要肯定的。现在不管他是什么身分,我们要明白,他将来会长时间去修行,最后一定成佛,他本来是佛,最后也一定会成佛。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一个人,无恶不作的人,都要用这种心态去看他,他经过无量劫之后他肯定作佛。我们对人这种恭敬心才能生得起来,你不会再轻慢他,这一点很重要。普贤菩萨十大愿,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这个诸佛是什么?包括一切众生,包括动物植物,包括山河大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能不知道。
下面说,「法报二身,经无量劫必可悟证,但当下尚非其分」,现在我还没证得,「故下云非我境界」。斯义弘深,广大叫弘,幽邃叫深,这不是我的境界。「虽有三义不同,抛却己分,专归佛力,斯乃法藏菩萨自开他力门也。」这不可思议,这是峻谛师他的心得报告,他看出这个门道。法藏菩萨在此地开一个他力法门,为什么?一切众生成佛都是自力,都靠自力,无量劫的修行,现在不靠自力,靠佛力、靠他力,这就是特别法门之处。如果我们今天要是求自己,要靠自己的力的话,那真的是无量劫,要消业障,业障要消干净,有一点不干净就成了障碍。我们就想想,通途所说八万四千法门,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是自力法门,门门都得靠自己。只有净宗这个法门靠佛,我们要不靠佛,怎么能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我自己一心依靠阿弥陀佛,这是我的力量,阿弥陀佛真正以他的弘愿、以他的成就来帮助我们。他建道场,极乐世界是他建的,我们得靠他。好像现在我们自己修学,我们无所依靠,自己修,真是困难。能成功,如果真的你懂得方法,你一心精进,十年你能有成就。你就依著古大德教给我们的,一门深入,十年薰修,这是什么?这是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天天这样修,十年如一日,念念这样修,十年如一日,十年如一念,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如果有个大福德的长者,他建了个佛学院、建了个道场,我们依靠他,在他那里共修,可能就不要十年,三年、五年就成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现在阿弥陀佛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建立这么个道场来帮助我们,只要我们真的肯去,现在万缘放下,专修净土。专依古大德讲往生经,往生经就是五经一论,就是净土经典,一心就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什么念头都没有,一切自己想学的都到极乐世界去再学。到极乐世界头一个好处,你无量寿,你不会受寿命的限制。这个世界很麻烦,修行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你说你麻不麻烦!寿命到了就不行了。纵然这一生修得不错,断恶修善,持戒念佛,修得不错,来生继续得人身。善根深厚,来生又遇到佛法,接著再修,至少耽误二十年,你看中断二十年,中断二十年再从头来起。所以这个世间修行进进退退,这是决定免不了的。从前唐朝悟达国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他真不容易,十世高僧,他到人间来,每一世都得人身,修得好!每一世都修行,都出家、都修行,十世累积的功德,智慧、功德,成为帝王的老师,封为国师,佛门里做一个我们现在讲宗教领袖,那也不是普通人,过去生中没有积大德做不到。一念之差,几乎前功尽弃。皇上供养一个沉香宝座,他起一念傲慢的念头,感觉得很荣耀,沉香宝座别人没有,这皇上供养他的。这个念头一生,冤亲债主找到身上来,要不是迦诺迦尊者,这是个阿罗汉,预知他这一生当中有这个灾难,救了他,不然真的前功尽弃。这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善护念诸菩萨」,佛教这些大菩萨们要常常照顾小菩萨,小菩萨有灾难的时候要帮他一把。真干,真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护你。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透的信息,就是法藏开他力法门,这是无比的殊胜。
「峻谛师开他力门之说,正明净宗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究竟方便,果觉因心之无上妙谛」,这句话说得好!真正说明净土宗跟禅宗没有两样,禅宗超情离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净宗也不例外。情指情执,见指见解,见解都不是正确的,凡夫知见,你完全超越了。重要的还是前面这两个字,情执不放下,凡夫见解,就是凡人的看法,你怎么能够离开?关键的还是情执,情执是凡夫烦恼的根,这个根要拔掉,你才真的相信净土,你才真的能够往生。带业,带旧业不带现行,现行是现前造作,这个不能带,这个阿弥陀佛没有办法。所以,你要有能力把现前的烦恼控制住,它不起作用。有没有?有,没断,但是它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你念阿弥陀佛这个力量强,这个力量把情见压住,石头压草,没断根,但是能压得住。这叫会念佛,这叫念佛功夫。真的压住,就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里最起码的叫功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就能够自在往生,他想什么时候走就可以什么时候走,虽有寿命他不要了,他能提前走。如果这个世间有缘的众生很多,什么叫有缘?他的身行言教有人深信不疑、有人能理解、有人愿意跟他学,这叫有缘人。有缘人他就应该要度他,多带几个到极乐世界去,他可以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年,帮助这些人;有缘人都没有了,他立刻就走了。所以,得到功夫成片的人,他住在这个世间是这么个因缘,没有这个因缘他就走了。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就是「不可思议,究竟方便」,不必断烦恼,只要功夫把烦恼伏住。
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是果觉,我们用果觉做为因心,我们现在修净土的因,因心是弥陀果觉。用弥陀果觉做为我们现在的因心,这是无上妙谛,这个就是这个法门的特别,它不是念经、不是念咒。我们今天修净土,为什么研究经教?研究经教的原因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现在对於这个法门信心不足。如果是真诚的信心,教要不要?不要了,要这个干什么?一句佛号圆满具足,具足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圣教,都不出阿弥陀佛这一句,你说这还得了吗?一句就行了,自行化他就一句。人家问你什么是佛法?阿弥陀佛。再问你佛法怎么修?阿弥陀佛。就一句,真妙!真正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一点都不错。一个真正念佛人,如果没有这个法缘,三年决定得生,《净土圣贤录》是证据,《往生传》是证据,一点都不假,不浪费很多时间。诸位想想,凡夫三年到极乐世界成为阿惟越致菩萨,你去找找八万四千法门,还有哪个法门能跟它相比?你决定找不到。为什么我们不肯下定决心?这里头有疑,研究经教的目的是搞清楚、搞明白,疑惑就断了,断了就真信,真信就真干了。所以学习经教的目的就在此地,这总要知道。如果我们有缘的人多,你还要帮助一些跟你有缘的人,那你经教要讲不清楚的话,他也不能相信;不但要讲清楚,自己还要做榜样给人看,我真做到了,这才能成就。
下面黄老居士解释,「兹粗释之」,现在粗浅的把它解释一下。「伊谓法藏菩萨云」,这就是峻谛师,伊就是指峻谛师,峻谛师的意思说,法藏菩萨说「非我境界者,共有三意」,有三个意思。第一,「我虽已知诸菩萨摄集一般净土之行」,这个他知道,一般菩萨他们修净土行知道,「但今欲摄最胜净土,超过诸佛国土,故非我境界」,这就不是我的境界。这是解释第一段。第二,「应摄之净土,其实际虽依本人各自之愿乐,但今欲五乘行人皆能生报佛之国土,乃十方之所无,故非我境界」。这下面,「五乘者,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佛乘叫如来乘,也叫一乘,「今欲令五乘行人同入报佛之土,迥异常情。人天乘,凡夫也。声闻缘觉乘,小乘也。今欲令凡小行人,等同大乘,与一佛乘之大菩萨,同登报佛净土,此义极深,故曰非我境界。」这个意思我们念念就懂了,前面我们都说过。第三,「法身与常寂光土,报佛与实报庄严土,境界高妙,非一般菩萨分内之常行。我可经无量劫,专精修习,而证得之。但我当下尚非其分,故曰非我境界」。这是黄念老把这一段又用白话文给我们做了个简单的解释,很难得,老人的慈悲。
我们接著再看,「法藏菩萨此答,虽有不同之三义,但总是抛却己分,专归佛力」,这两句很重要。「非我境界四字,即是抛却己分。请佛明示,即是专求佛力也。」我们是要在经文里看得出这些密义,所谓是弦外之音奇特。抛却己分,这是自己修行知道,能不能成就?能成就,但是时间很长,绝不是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的。不要说别的,我们就说佛教入门,大乘入门,《华严经》上十信位初信菩萨就入门,一年级。十信好像是小学,初信是小学一年级,你看它的条件,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这就难了。首先破我见,再接著要破边见,再接著要破成见,成见里面分因果,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最后一个邪见。一切错误的知见统统能断掉,这是小乘初果,刚入门。我们这一生能做到吗?所以知道这个事情难。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不用平常的方法,平常方法真是太难了,我也是把平常修行的方法我把它抛弃掉,放下,我现在专靠阿弥陀佛,行不行?行,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你一心称念,念到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就是用一句名号,你看这比修任何法门方便太多了。一句佛号念到底,要念,要放下。我们再讲得明白一点,我念佛,放下一切执著,执著没放下,这是凡圣同居土;执著放下了,就是方便有余土;再要能够努力,把分别也放下,起心动念也放下,那你就直入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不要换题目,就一个,这也是抛却己分,专依佛力,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处。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轻视念佛人,念佛人是个老太婆,不认识字,什么也不懂,一生也没有听过经,就会念一句阿弥陀佛。你细心观察,这个老太婆非常善良,对一切人非常恭敬,她将来往生的品位不可测度,她功夫到什么等级我们不知道,通宗通教往往比不上她。这个话早年谛闲老法师讲的,他送他的一个徒弟锅漏匠,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熟悉。锅漏匠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以后跟他出家,四十多岁才出家,不认识字。所以出家,老法师有智慧,知道他不能在道场居住。为什么?在道场住,你是个出家人,至少你要参加早晚上课,早晚殿,每天五堂功课这是不能避免的,他学不会的,年岁太大了,不认识字,那在寺庙里没法子住。在乡下给他找个破庙,没人住的,让他一个人住在里头,就教他一句话,「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告诉他,你就念这六个字,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昼夜。这个他行,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念了三年,成功了。
往生的前一天,进城去看看他的一些亲戚朋友,那是什么?去辞行,看看他们。回来之后,每天老和尚也给他找了个老太婆给他烧两顿饭,照顾他,他就跟老太婆说,明天不要替我烧饭了。老太婆心里想,今天到城里看了朋友,大概明天还有朋友请他吃饭,明天不要烧饭了。到第二天,老太婆很关心他,到庙里去看看,庙里没有人,喊他也没有人答应,最后在佛堂里看到他。他站在那个地方,手上拿著念珠站在那里,仔细看一看,死了,人站著死的。老太婆很惊讶,告诉附近的这些学佛的同修们,这法师往生了,站在那个地方。大家都来看,马上派人到观宗寺去报信,给谛闲老和尚报信。没有交通工具,走路走去的,从小庙到观宗寺一天,第二天把老和尚找到了,告诉他这个事情,料理一下,收拾一下,再回来,三天。谛闲法师看到他,赞叹,「真难得,你的成就不可思议,这些多少大寺院的方丈住持不如你,弘宗研教的这些讲经说法的大法师也比不上你」。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他预知时至,他没有生病,站著走的,走了还站三天,等谛闲法师给他办后事。真的,一点不假。这都在末法时期给我们做榜样,告诉我们念佛法门是真的,三年,凡夫,在这个世间没人瞧得起,他作佛去了。几年之前,我们深圳有个居士黄忠昌,三十出头,他听我讲经,讲到这些念佛成就的好样子,他发心做实验,看看是真的是假的。在深圳闭关,向小莉居士护持,三年,他在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圆满,预知时至,走了。给我们做证明,真的,三转法轮,他给我们作证转。我们天天在那里研究经教跟大家分享,这是劝转,这劝你,那是做证明来给你看,真的不是假的,你还能不相信吗?所以专求佛力,在末法时期这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上文」,前面这一段经文里面,「上文中世间自在王如来答曰,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此三个『自』字皆是直指当人自性,开显妙心,正《观无量寿经》中『是心是佛』之玄旨。」这句话也很重要,也能破除很多人的疑惑。有许多人不知道,说佛教是迷信,佛是什么?是心是佛。你信不信?你有心,所以你是佛,我有心,所以我是佛。真心是佛,迷了真心就叫凡夫,凡夫跟佛是觉迷的差别,同一个心,觉悟了就叫佛,你迷了就叫凡夫。否定佛教,那就是否定自心,你没有心。你没有心,骂你你会生气,打你你会疼痛,那个会生气、会疼痛的是什么?那是心,妄心!所以,问你什么叫做佛,你可别想到寺庙大殿里供的泥塑木雕,那你就大错了,那人家说你是迷信。经里面世间自在王讲的这三个「自」,都是指人的自性。《观经》里面「是心是佛」,我们现在念佛,念佛是「是心作佛」。你看你心本来是佛,你现在又要作佛,那就决定成佛。心是佛,现在这个心里头有贪,贪是妄心,如果这个贪心没有止限,那他将来到哪里去?是心是饿鬼,是心作饿鬼。是心是佛,但是他现在是心作饿鬼,是心作地狱。他本来是佛,他不作佛,他要作鬼、他要作畜生、他要作地狱。这个心随缘,真心随缘,所以才有六道十法界。这些道理前面我们都学过。
我们接著往下看,「但欲一切众生内重己灵」,自己的灵性,这个重要,「明此根本,方能生起无量无边自觉觉他之妙行」。自觉觉他是菩萨,那起的作用不是凡夫,你完全觉悟,你不迷惑了。「今法藏菩萨再请曰『非我境界』,请佛广演,是即外慕诸圣也。」这是对外来讲,仰慕诸佛如来。所以他这个话用意很深。「峻谛师曰:此乃法藏菩萨自开他力门也。此语道破净宗玄微,世称净宗为他力法门。」这个法门确实就靠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个本愿就是底下一品给我们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所发的根本大愿,愿愿都是为了帮助五乘的行人同归如来报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有实报土,但是所有往生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就是齐入报土,一起都入报土,没有差别。极乐世界是个平等世界,不像此地,此地不平等,凡夫不能跟阿罗汉平等,阿罗汉不能跟辟支佛平等,不平等。西方世界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平等的,这是多么的难得,多么的稀有难逢。我们的心发不起来,实在讲,这里讲得很好,我们对这个根本模糊,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灵性,只知道自己有烦恼。灵性迷了就生烦恼,灵性觉悟了就生智慧,智慧跟烦恼都是灵性所起的作用。特别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智慧,智慧能救自己、能救众生。要真正智慧,我们必须要放下情执,要放下分别执著,我们跟佛菩萨的教诲就相应了。
我们再往下看,「净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办,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了解,了解之后深信不疑,我们自自然然就有一个合理的选择,我这一生要干什么,我这一生想成就什么,你就全都明白了。小,个人家庭,大,无论是什么事业,你真正觉悟明白了,没有一处不是道场,没有一处不是成就你自己的修行,你也帮助了别人,自行化他,这一点都不假。然后世人才真正体会到,佛法对於这个世间的贡献有多大,不再说佛教是迷信。真的是迷信,我们怎么会被它欺骗?这不可能的事情!我跟方老师学佛,入门不容易,相信净土更不容易。我跟诸位报告过,我是讲《华严经》讲到一半,忽然想到一桩问题,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学什么法门?以后一查《华严》,他们全修净土,我才服了。以前老师劝我,我不反对,但是我不学。我在《华严经》上亲自看到的,这才接受,用了十几年、二十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哪有那么简单!所以才相信古人讲的,这难信之法,不容易!难信能信就特别觉得可贵。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