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解演义 - (第一七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七五集)  2010/10/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7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零一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常行布施,以下四句」,就是第二首偈子,「显法藏菩萨无尽大悲之本愿。愿常行六度,普度众生。《普贤行愿品》曰: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於众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我们就先看到这一小段,这个四句偈,我们把它念一念: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这四句偈,这是「法藏菩萨无尽大悲本愿,愿常行六度,普度众生」。度众生用什么方法?就用这六种方法。《行愿品》里面有一段经文,说明这个意思,经上说「诸佛如来」,这句话很重要,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修行证果,没有例外的,都是以大悲心为体,我们学佛如果没有大悲心就不能成就。大悲心是什么心?怜悯一切众生的心。这个心真正能生起来,学佛的功夫就得力,为什么?这是真心。我们必须要晓得,六道众生用的是妄心,妄心跟真心不相应,妄心学佛不可能有一个成就的,妄心学佛还是在六道轮回,决定出不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大慈悲心生出来之后,大慈悲心是真心里头流露出来的,才能度自己,才能度众生,怜悯六道里面苦难众生,六道众生真苦,头出头没,大小乘经里面讲得太多了。妄心的根是什么?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就是我。你看看那个根从哪里生的?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学习这么久,虽然没证得,我们有解悟,听得太多了,听得耳熟了,是从末那生的。末那从哪里来的?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同时出现的,怎么出现的?一念不觉,迷了,这个现象就出现。我从哪里来?我从末那里头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四个叫根本烦恼,有这个东西就是制造六道轮回,永远出不去。四大烦恼头一个我见,这个见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里面以为有一个东西是真的,我,「我」就不得了!跟著我来的是三毒烦恼。

  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做人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佛菩萨眼目当中看你可怜悯者。头一个我爱,我爱是贪;我慢,我慢是瞋;我痴是愚痴,贪瞋痴三毒烦恼。什么时候发生的?一念不觉时候发生的,所以它叫做根本烦恼。我们从一念不觉迷了之后,在六道里头轮回,生生世世多久?无量劫。习气太重了,三毒烦恼断尽你就成佛,你才回复到你本来面目。怎么个修法?世出世间法修学下手完全相同,礼敬。你看《礼记》里,你一打开,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对一切众生恭敬。要恭敬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现在人没有法子,现在人可怜,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看到过好样子。在古代的时候,中国祖宗的教诲延续了几千年没丢掉。乡下人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懂,他懂得孝敬父母,他懂得尊敬老人,这个根本他抓到了。现在没有了,不但没人教,没听说过,也没有看到过。现在做父母的,已经掉过头来孝顺儿女,不是儿女孝顺父母,父母孝顺儿女,天下怎么能不乱?灾难怎么能没有?灾难从哪来?就从这里来的,这个不孝就是把根毁掉。净宗修学所依最高指导原则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这是根。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师长,大恩大德,大根大本。如果对这个都疏忽掉,都忘得干干净净的,其余的全都是假的。我们生在当前这个时代,不管他将来有多么大的成就,只要根没有了,说个不好听的话,果报全在三途。

  你看看佛在经典上说的,那不晓得说多少次,无数次,释迦牟尼佛天天讲,提醒我们,贪心堕饿鬼,傲慢堕地狱,愚痴堕畜生,这三恶道;有这三样东西,这个世界上就有三恶道。如果没有贪瞋痴,这个世界就没有六道,只有三道人、天、修罗,只有三道,没有三恶道。有没有这种世界?有,我们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里面看到过。还有的世界更好,连六道都没有,只有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它没有六道;还有世界纯净土,只有实报土,没有十法界的,得有那么大的福报,有那种修行的功夫,你就会生到那个世界。六道是太苦太苦,太可怜了,所以佛菩萨以大悲心,这个大悲心是怜悯心,悲是拔苦,他太可怜、太苦了。什么人最苦?自私自利的人最苦,追求名闻利养的人最苦,贪图五欲六尘的人最苦,充满贪瞋痴慢疑的人最苦。苦到那个程度,给诸位说,看佛经看不懂,佛菩萨来给他讲,他也听不懂,为什么?业障太重,这个业障就是烦恼,烦恼习气,贪瞋痴慢的习气太重了。他所听的、他所读的不是佛的意思,是他自己的意思。你看开经偈讲得多好,「愿解如来真实义」,他解的不是如来,他是自己的意思,他没有如来真实义。为什么?如来真实义要真心,你才能体会到如来真实义,所以就是真正有大慈悲心的人能懂。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经》有十种当机的,就是学习修学的对象。第一种当机的是法身大士,第一种他是正,纯正当机,也就是说,佛主要是对他们说的,他们完全用真心,转八识成四智,个个都是发大菩提心。《华严经》是对这种人说的,不是这样的根性参与不了华严法会。可是它最后一条,具足大慈悲心的人行,大慈悲心忘我了,起心动念都想著苦难众生,怎样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念念不舍。这样的心的人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他跟明心见性的菩萨很接近、很相应,所以他也能懂,也能够受益。这些道理,印光大师给我们讲的就非常具体,他老人家告诉我们,一分诚敬,你有一分真诚恭敬心,你读经听教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心,你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心,你得十分利益。换句话说,没有诚敬心,他就不得利益,这个话的意思很深!

  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这是慈悲,找不到有真诚心的人,他怎么办?他就不能教,他就走了,就没有缘,没有缘就走了;在佛法里面讲契机,没有一个契机的,他就走了。可是众多大众当中,你能说没有契机的吗?有一个、两个就行了,为什么?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有一个人当机,佛是专门来对他讲的,别的人旁听。这一个当机的很可能不是六道众生,他哪里来的?他从天上来的。因为他不来,佛就不来讲经;他来了,佛在此地讲经,他也是来度众生的。所以诸位同学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这个世间示现,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成佛了。成佛一看,没有一个当机的,他就动个念头,马上又要入般涅盘,走了。这个时候净居天人看到,净居天人是什么人?四禅天里头有五不还天,四禅天有九层天,其中有五种叫五不还天,他不会再回到这个欲界来。这些天人,在小乘讲三果以上,在大乘像《华严经》是六信位的菩萨,从初信,他到六信位他就在五不还天,他不到欲界来了。五不还天的人一下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他说:这还得了吗?如果没有人启请他就走了。他们就下来了,下来变作我们这个世间凡人,请佛住世,请佛转法轮。普贤行愿里头这两愿,请转法轮、请佛住世,释迦牟尼佛答应了。他们不来,他们不来佛一成佛就走了。所以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这就是诸佛菩萨还是没有舍弃苦难众生,总是给我们做出种种示现来帮助我们,我们能不感激吗?我们这边牌位就供养著天人,他对我们有恩德,他认识佛,我们不认识。

  所以真正有悲心的人,怜悯六道里头所有的苦难众生,连天王都不例外。天王是天人当中,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大,做天王。福报有享尽的时候,享尽怎么办?享尽就往下堕落,一般多数堕落在人道,这是什么?他还有余福。如果他过去生中也造很重的罪业,随业受报,他要是造饿鬼道的业很重,这贪心很重,他就会堕到饿鬼道;瞋恚心重的人、傲慢心重的人,很容易堕到地狱道。古人谚语所谓「爬得高摔得重」,就这个道理。我们也看到外国人搞催眠,我看到他报告里头,曾经有一个人能够回到过去四千多年前,住在山洞里头,没有房子,那上古时代的。到现在好像有几十世他都能记得,好像八十多世的样子,八十多世他能记得,上古时代那个样子。这些人都不是做过大富贵的人,都不是做过大官的人,平平常常的,所以他轮回就在人道,人间也是平常人,也过得很辛苦。诸位要晓得,做大官、发大财的,他造的业就很重,造善业也容易,造恶业也容易。平平常常这样的人,生生世世平平常常的,在催眠当中可以看,他能够晓得几十世的经历。这些跟佛经上讲的都相应。

  所以这句话意思很深,没有一个修行人没有慈悲心的,慈是看到众生苦怜悯他。好像我们的心生不起来,你有没有看到蚂蚁?有没有看到苍蝇、这些小虫?这平常常常容易看到,它也是人变的。你从这些地方观察,慈悲就生起来,你看它多可怜,它多愚痴。说不定这只蚂蚁过去做过国王,过去是亿万富翁,很可能,他现在变成这样子。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佛教给我们的,我们得认真学习。再小的一粒微尘,现在我们明了它具足五蕴色受想行识,它怎么会变成一粒微尘?这比动物就更可怜了。它怎么会变成石头?在佛法里面讲,情执太深就变成石头。科学家给我们解释的,它运动的频率比较慢,就变成石头;频率快的变成花草树木,像我们皮肤这一类的;更快的,就变成电磁波。所有一切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统统都是频率不相同所产生的现象。佛法里头解释不是这个意思,佛法说是情执,情执重的就变成矿物,情执轻的就变成动植物。两种说法虽然不一样,意思还是很接近,能够讲得通。所以学佛的人不能没有慈悲心,首先你观察自己,慈悲心也能生起来。古人说的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对自己有没有慈悲心?「悲能拔苦,慈能与乐」,我们自己生活很苦,烦恼是苦、疾病是苦、愚痴是苦、傲慢是苦,都在造罪业,虽然遇到佛法,不解如来真实义。所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我们从哪里做起?从礼敬。礼敬从哪里学起?从对父母学起、对祖宗学起、对老师学起,你比较容易。孝养父母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恭敬心,照顾父母再周到,恭敬心不足还是不孝。对老师,礼敬诸佛,一个道理,没有礼敬就没有成就。印祖说的,一分礼敬得一分利益,没有礼敬你得不到利益,你说这个多重要。

  这底下说,「因於众生而起大悲」,众生太可怜,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从前还好,从前的社会还有一点伦理道德的观念,伦理道德是什么?那是得福报,人人知道修福。现在人不晓得修福,只知道去赚钱,不择手段去赚钱,那就造业,造的是恶业不是善业。现在的人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他分不清楚,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这叫愚痴。是非颠倒,价值观也颠倒,这是愚痴,愚痴再加上贪瞋,起心动念是损人利己,这还得了吗?过去修再大的福报,很短的时间就享尽,福报享尽怎么办?你的苦难就来了,灾难来了。所以现在人不知道修福,不晓得什么是福,你给他讲,他也听不懂,到苦难来的时候惊慌恐惧,那都来不及了,没有人能帮助。所以你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人,大悲心能生起来,因大悲而生菩提,为什么?菩提是觉悟,大悲心能帮助你觉悟。没有慈悲心的人,迷惑、愚痴,有慈悲心容易觉悟,真正有慈悲心,真正看到众生造业,看到他将来的苦报,你觉悟了。菩提心,觉悟之后是先求自己,菩提心的体是真诚,自受用就是清净平等觉,自受用,他受用就是大慈大悲,以大慈大悲待人接物,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我们怎样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古圣先贤讲得好,头一个要身行,接著言教,必须在生活当中自己把觉悟的样子做出来。觉悟的样子是什么?无我。所以这个念头、心态要转过来,过去没有学佛,没有学圣贤教育,起心动念是自私自利,活在世间是什么?是为我,这个心态错误。觉悟之后,我活在这个世间不是为我,我是为人,为谁?为六道苦难众生,这就不一样了。我怎样帮助人?现在众生自私自利,我要做个大公无私;现在人都是自利,我尽全心全意我利他,我不自利。这种人有没有?有,少数就是,不能说没有,这就是有慈悲心的人。

  台湾三重有两位老师,看到许多单亲家庭等於孤儿一样没有人教养,她们两个发心自己办一个教室,专门收容这些小孩,弱智这些小孩,来帮助他,全心全力教导他。好像今年是十三年还是十四年,成绩卓著。自己待遇很微薄,赚的一点钱全用在这里,我看的一个报告,好像十三年他们台湾钱用了八百多万,不容易!现在得到社会的赞扬,得到国家的支持。那个租房子的房东,从此以后完全不收房租,被她感动的,这是有慈悲心的人。什么力量在推动她?慈悲推动她,真正的爱心在推动她。我们非常希望她的影响,能够影响她这个小城市,政府奖励她们、协助她们,将来将这个小区小市,变成一个模范的小城,无量功德,真正是救苦救难!你看她们以身作则,自己做到了。这讲发心!

  经文下面是个比喻,「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这是沙漠里头,沙漠里头有棵大树。「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这个我们能理解,这不难懂,如果它得水它就能够长得好。「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用这个来比喻,生死旷野就是六道,六道里面真正发菩提心的,那就是个菩提树,它也需要得水才行,它根不得水的话它会枯死。那是什么?「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你要不以大慈大悲利益众生,饶益,饶是什么?最丰饶的利益、最好的利益、最殊胜的利益叫饶益。全心全力为苦难众生,做出一个样子来给大家看,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好样子,我们得做个好样子给人看。没有人,我一个人,我就用我这个人身体,我来做样子。你做个好样子,你会影响你这个团体,影响你一家,影响一个小团体;一个小团体都变成好样子,就能影响别的团体,这个功德大,这是真正在行菩萨道。每天读圣贤书,每天讲的是圣贤道,干的是圣贤事业,这个人就是菩萨,这个人就是真正有大悲心,因为他能够饶益众生。就是念头一转,我不再为自己,我为别人,自己做得再好还差得很远,傲慢心不会生起来。苦难众生人太多了,我才帮助几个!等到你帮助几百个、几千个,这个世间现在有六十多亿人,你还没帮到,你帮到几千个算什么?常作如是观,永远保持自己谦虚卑下,这是什么?教人。下面说,「又《大日经》曰:大悲为根。今法藏菩萨亦复如是,以大悲故,广行六度,普度群生」。人家是真干!

  下面解释「六波罗蜜」,就是通常讲的「六度」,「是证涅盘之正因。愿行六度,即法门无边誓愿学与佛道无上誓愿证也。」这四弘誓愿里头的两句。「又布施治悭贪」,这里头几句讲的是自利,你看看悭贪的烦恼,悭贪、瞋恚跟愚痴,前面跟诸位说,这是与生俱来的三毒烦恼,用什么东西来对治它?用布施。悭吝是你有舍不得给别人,贪是无限制的贪求,想满足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这是烦恼的根。佛用的方法就是用布施,布施里头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里面有外财布施跟内财布施,外财是身外之物,帮助别人,今天我们用金钱帮助别人,外财。内财是我们做出榜样给别人看,做成一个样子那是用内财布施。我们见任何人笑脸迎人,你看胡小林讲的最初学的时候是装,不是真笑,最初开始是装,装个二、三年之后就是真的,自然的。以前不自然,现在就很自然,这就有进步,从假的就变成真的,你不能不这么干法。开始学的是假的,都装模作样,慢慢就变成真的,对人恭敬有礼,对任何一个人,跟人见面打招呼都是九十度鞠躬礼,不怕人笑话,为什么?慢慢演成习惯的时候,习以为常就感染了,他也就学会了。这叫什么?这叫内财布施。布施什么?布施恭敬,布施礼节,得真干才行。内财、外财全舍,为什么?大悲心,有了大悲心他就能做到。不但不贪了,自己有的全部都拿去布施了。布施里面最重要的是法布施,你看现在社会需要什么,针对社会大众迫切需要的,你去做布施,现在这个社会迫切需要的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

  我们把五伦做出来,把五常做出来,把四维八德做出来,这是法布施;我们用身体做出来,身体是财布施,财、法布施统统都有了。财布施肯定得财富,愈施愈多,这一多的时候,你贪心起来,就麻烦大了,那怎么办?愈多愈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要去留,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佛告诉我们,发财,财就是这么发的,不施就发不出来。那是什么?那是你命里有的。命里怎么有的?过去生中所布施的是你命中有的,你会享得尽。如果你要是学会布施,你的财就享不尽,所以你要懂理,你要知道怎么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都是世间人拼命在追求,能求得到吗?求不到,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去求都求不到,命里有自然就有,命里没有求不到的。可是你要是广行布施,那就求到,那真的就得到了,明白这个道理要真干,有胆量去干。你就晓得,我们今天学《弟子规》是布施,我们学《感应篇》也是布施,学《十善业道》也是布施,做出来给别人看的,那不就是布施吗?自己用内财来布施,再加上外财,那功德殊胜!

  「持戒治破戒」,持戒,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守规矩,你能守规矩你就会有成就。佛教给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过去、未来一切菩萨成佛证果的秘诀。他怎么修成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戒不能不修。我们今天讲修戒从哪里学起?你去受个菩萨戒、受个比丘戒,没用,那是假的,那是形式、样子。你要真干,真干就要从《弟子规》干起,《弟子规》是戒律的根本。学佛为什么用儒做根本?净业三福第一句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怎么做?《弟子规》做到这两句就圆满,所以这两句就落实在《弟子规》;你《弟子规》没有做到,这两句是口号,没有内容。「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感应篇》做到,佛这句教诲你就落实了。后面再「修十善业」,所以十善业是建立在《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基础上,没有前面这两种,十善业你做不到。做不到你不是佛弟子,你自己以为是佛弟子,佛学生名册里没有你,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统统能做到,真佛弟子。所以,戒律不能不持。破戒是什么?破戒是造业,我这样说你就更清楚,印象更深,持戒就不造罪业,不持戒就造业,造业的果报在三途,不能不知道。

  后面这个四句是对治我们最严重的烦恼,我们修行不能成就的。「忍辱治瞋恚」,这个烦恼重,所谓火烧功德林,瞋恚是火。你这一生你修积的多少功德,学佛几十年了,得要问问,你什么时候到现在没发脾气?如果昨天发了一场脾气,你的功德从昨天到今天。为什么?以前呢?以前烧光了,一个脾气一发全完了。功德很不容易成就,福德不会,瞋恚火不烧福德,烧功德,为什么?功德是清净心,清净平等觉是功德,你一发脾气心就乱了,你清净心就没有了。所以功德是非常不容易修,破坏功德第一个因素就是瞋恚。所以佛教给我们要忍,忍,在古时候从小就学忍,要学包容、要学忍、要学让,忍让通常是连在一起的。最初是教你忍让,然后慢慢进步晓得谦让,谦虚、谦让,到最高的境界是礼让,都从忍辱波罗蜜得到的。布施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不失掉。喜欢布施,也喜欢发脾气,这样的果报在哪里?多半去当魔王去了,阿修罗、罗刹、魔王。他也有很大的势力,为什么?他修布施。为什么会变成魔王?他有瞋恚。可是魔也好,阿修罗也好,你要晓得,他也是盛极一时,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堕到阿鼻地狱去。所以他是一世兴旺起来,下一世又堕落,这样看起来多可怜,好景不常,他保不住。做阿修罗、做魔王时候,你说他作多少业?他害多少人?所以忍辱不能不修。这个辱是特别对中国人讲的,中国人对这个字看得很重,你看古人所谓士,士是读书人,明理的人,「士可杀不可辱」,杀头没关系,侮辱不可以,这个不能忍受。所以翻经的法师:你们中国人把辱看得这么重,好,忍辱,他辱都能忍了,那当然什么都可以忍了。所以本来就是忍耐的意思,这是翻经的法师特别应中国人的根性,用忍辱对治瞋恚。

  「精进治懈怠」,许许多多人为什么一生不能成就?毛病就是懈怠。如果真能精进,成佛不难。你要晓得,精进这两个字,精是精纯,纯一不杂叫精,同时学两样不是精,一样是精,专精;两样、三样不专,你分心了。所以学东西只能学一样,精,有进无退。所以你不要瞧不起老太婆,你自以为是,老太婆念几年佛到极乐世界成佛去了,你还在搞六道轮回,你瞧不起她,你最后还得求她来度你。为什么?她人家精进,就一句阿弥陀佛,念上个三年她就作佛去了,一句佛号念三年就作佛去了,很多!早年在香港弘法的几位老法师,谛闲法师的学生倓虚法师,在香港住了很多年,往生在香港;定西法师。倓老给我们讲故事,我跟他没见过面,听到他的录音带,佛七讲开示的时候,他讲锅漏匠的故事。锅漏匠跟他是师兄弟,他们是同一辈分的,都是谛闲法师的学生,锅漏匠不认识字。说锅漏匠现在没人懂,我懂,我看见过,现在没有做这种生意的。我小时候住在农村,一年总会有个二、三次,挑个担子补锅补碗,锅碗打破了,他能把它补起来还可以使用;现在没有了,没有这个行业。非常辛苦,补一个碗、补一个锅只一、二个铜板,非常辛苦。

  以后他找到他的小时候的玩伴,就谛闲法师,跟他出家,四十多岁。谛闲法师跟他说,「出家,你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这出家五堂功课你都学不会。」人笨,没智慧,结果赖著非出家不可,谛老跟他谈条件:你能够听我的,我可以接受。「没问题,你说什么我都听你的。」真听话,他的成功秘诀是老实、听话、真干,三年!谛老给他剃度,送到宁波乡下一个小庙,破庙没人住的,找这么个地方叫他住,他一个人住。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你就念这六个字,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接著念,不分昼夜。」这个好,没压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三年,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著往生的。那乡下也有几个人照顾他的,几个老太婆照顾他的,看到他站在那里死了,乡下人没见过,人怎么会站著死的?赶紧派人到观宗寺去报信,就去报告谛闲法师,谛闲法师是他师父,报告他。谛闲法师赶回来,那个时候走路没交通工具,走去一天,走回来一天,三天,他死了在那里站三天。谛闲法师给他办后事,赞叹他,佩服,「你的成就,现在这个世间许多名山方丈住持、弘法利生的大法师,跟你相比差远了,都比不上你。」你去作佛去了,人家能不能往生还没把握。那个人谁瞧得起?他怎么成就?精进,就抓著这两个字。

  我早年在台湾,四十多年前,在佛光山教书,我在那里教了十个月,遇到山上有个长工,常年在山上做工的工人,因为它的建筑是几十年来都不断,天天都有建筑工程。有一天晚上月光非常好,它那个山上有个小池塘,我们在小池塘旁边,大概有十几个同学在那里谈佛法。这个工人看到,走到我们圈子里来也坐下了,他给我们讲故事,他说真的,不是假的。是他的邻居一个老太婆,去年,那个时候一年,去年念佛往生站著走的,就念三年。老太婆非常慈悲,人非常好,佛法也不太懂,她拜神、菩萨,什么都拜,她也不知道,什么都拜。他说三年前娶了个媳妇,媳妇懂得佛法,劝她老人家不要乱拜,不要到外面去拜,家里面设个佛堂供西方三圣,专念阿弥陀佛,专拜阿弥陀佛。这个老人有善根,听话,她就真这么干,你看在家里念了三年阿弥陀佛。往生的那一天晚上走的,吃晚饭的时候,儿子媳妇非常孝顺,跟她儿媳妇讲,不要等她吃晚饭,她说她去洗个澡。可是儿子媳妇还是等她,等了很久没出来,奇怪,今天洗澡怎么洗那么久?去看看真的洗了澡,再叫她没人答应,最后看到她站在小佛堂面对著佛像,穿著海青拿著念珠,喊她的时候不答应,看了,她走了,站著走的。这个工人告诉我们:念佛不得了!真的,不是假的,你们都要好好的念佛。换那工人替我们上了一课,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邻居亲眼看见的,一点不假。前几年我在高雄,我还问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事情?有,还有几个人对这个事情很清楚。你看精进三年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不跟你们玩了,你们这里不好玩,到极乐世界去了。你只要把这两个字抓到,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一切功夫不能成就,都在懈怠。

  「禅定治散乱」,禅定,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就是预备功夫,凡事不能忍,你心怎么能定下来?你要想心定下来,什么都能忍。要真正做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看了,我听了,我接触到了,只有恭敬心、感恩的心,决定没有轻慢。心永远保持在清净,不能受外面境界影响,慢慢就得定。这个地方的禅定,就是我们这个经题后半部里面讲的,「清净平等觉」,这都是属於禅定,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智慧治愚痴」,没有智慧就是愚痴,有愚痴就没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从定当中来的,就是从清净心来的。心浮躁,心不清净,要晓得他生什么?他生烦恼,他不生智慧,这个不能不知道。我们一般读书人,用功的人,他生什么?生知识,不是智慧。想到的时候,读这个书忽然有自己的想法,自以为是智慧,实际上它不是智慧,它是知识,他这个悟是知识里头的悟,不是禅定里头的悟。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辨别,真实智慧里头不生烦恼。我们读书常常觉得有悟处,自己很欢喜,那欢喜就是烦恼,它不是法喜。欢喜当中有很得意,那就是烦恼;有骄慢,别人不如我,这是烦恼。智慧里面它所表现的,谦虚、恭敬、感恩,不一样。我们自己的反应,自己要知道是属於哪一种的反应,就能辨别出我们是不是真的在菩萨道上。

  「常行六度」,就是四弘誓愿兑现,烦恼真的断掉,我们平常念的四句偈是「烦恼无尽誓愿断」,他这里用无边,意思是一样的。「自觉觉他,以己之觉,普觉众生;以己之行,导引众生;以己之德,回向众生,是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真干,真落实,表现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工作,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什么?这就是菩萨的样子,觉悟的样子。不管人家愿不愿意跟我们学,我们就是这种表现,这就对了,潜移默化,善根深厚的人转变就很快,迟钝的人转变会慢一点。自己不要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就错了;没有这个念头,一切都顺其自然,自然的感化,自己没有一丝毫意思在其中。我做给别人看,我要让别人跟我学,这念头错了,这就烦恼,这就不是真的。真的,只知道自己这样做,绝不去要求别人,别人也能这样做,欢喜,鼓励他,称赞他。他没有这么做法的时候,或者是还讥笑我们,我们也笑笑的回应他、感恩他,我做得不够,不够好,还没有感动你,你没有错,我错了,这样才对。

  「故下云: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未度,没有善根、没有接触到佛法的,要帮助他,要把这样殊胜的法门介绍给他,未度有情令得度,真实的例子要讲给他听。我们晓得,有许多年轻人真正想学佛,希望自己能够像菩萨一样,「拯济负荷」,帮助众生,想学经教没有机会,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自己的福报不够。我在过去有三次这种缘分,福报不够,都没做成功,现在这么大的年岁了,还有没有这个福报?我想没有了。真正想学佛的人,现在网路、卫星这个工具很好,无远弗届,我们利用这个工具在一起学习,只要你真正能够做到老实、听话、真干,你决定成就。刘素云居士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榜样。你真正懂得精进的道理,我就一门深入,我就学一部经,就一句阿弥陀佛我认真干十年。不妨碍工作,工作照干,工作一放下我的佛号就提起来,每天至少有二、三个小时听经,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没有时间,早晨早一点起来,晚上晚一点睡觉,一天能够保持四个小时听经,十年不中断,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每天听经不少於四个小时,就听一部不要换第二部,为什么?一部能得定。换来换去,定就没有了,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你就难了,你乱掉了。你一部是在定中,你不改变。所以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贪多。

  十年开悟了,悟了以后,所有一切经论,你一接触就通了,这个便宜可占大了。你要想学,你一年学一部经,十年学十部,十部都很平平常常的,没有杰出的东西;你十年搞一部,那十部全通了,部部都是杰出,都了不起。你要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明了事实真相,你对古人就磕头了,你不能不佩服,他的方法实在太妙了。今天什么科学方法论,没有法子跟人比;他的方法是开发你自性的般若智慧,开发你自性的德能相好。千百年的经验,我们不相信,相信现代人、外国人搞的这些东西,要学许许多多东西,搞了一辈子搞得很辛苦,一样都没搞好,这错了。这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到你觉悟的时候,你后悔莫及,为什么?你的时间过去了,年岁太大了不行。好好把心定下来,十年搞一样,你看看人家求往生净土,去求作佛,只要三年。讲的这两个例子,将军乡的老太婆没人瞧得起她,锅漏匠谁瞧得起他,都是三年。他们什么?他们没有经,他就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这六个字就行,三年去作佛了,谁能比得上!

  「已度之者」,帮助他成佛,就是已经学佛的人,一定把净土法门教给他,成佛快,他真想成佛,那真容易,一点都不难,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对这个世间充满感恩。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人,对我念佛往生成佛都做出了贡献,我怎么能不感恩?所以你要知恩,你才会报恩。对你做出许多贡献你不知道,你不知恩,所以你也就不会报恩。知恩就会报恩,为什么?一切众生所作所为是给我们看的,提高我们的警觉。他做的善的,我们要好好学,学他;不善的,看看自己有没有,没有,很好!有,赶快改过来,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所以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这个世界的混乱,地球灾变这么多,对我们都有恩德,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很美满的,我们应该到极乐世界去。如果这个世界很好,我往生极乐世界还没有信心,还不想去,还有值得留恋。现在世界变成这样子,感觉得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赶紧走吧!你看山河大地对我们都有恩德。知恩我们才会报恩,人人对我都有恩,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对我都是有恩德,我们每天做早晚课对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要礼拜。「拯济负荷,悉登彼岸。此之四句,实摄四宏誓愿」。这个四句偈,四弘誓愿都在其中,从「常行布施及戒忍」到「已度之者使成佛」。后面还有两句,「坚求正觉」,要发这个坚固的心。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为什么?成佛度众生才叫圆满,这个正觉就是成佛。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这念佛往生的人,我们对他献上最高的崇敬,我们跟他相比确实差太多了,人家真的去作佛去了。将军乡的老太太,走的时候不告诉家人,我们能懂得她的意思,告诉恐怕家人扰乱她,不讲,不告诉你,自自在在走,没有一个人扰乱。往生极乐世界,给诸位说,这里一断气,神识就走了,他不经过中阴,他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通过中阴。生天的人福报大也没有中阴,三种人没有中阴,念佛往生没中阴,生天没有中阴,堕阿鼻地狱没有中阴,其他都有中阴身,所以有四十九天中阴身。这个没有,一断气就走了。表现的瑞相,那就是给大家看的,告诉你,你看看三年的成就,一点不假。这就是她现身说法,不用言语!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恒沙者,指印度恒河之沙。因恒河沙多,又因大众眼见,故佛常引为喻。」佛讲数量之多都讲恒河沙,因为大家常常看见,世尊一生在恒河两岸讲经教学的时间很长。我们知道佛那个时候居无定所,他们过的是游牧生活,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无论走到哪里,看到树林里面他都可以能住下来,恒河两岸住的时间很长,都在这个范围之内。所以举数目之多都用恒河沙,恒河沙确实很细像面粉一样,比我们这边沙细。他们到印度去观光旅游,用小瓶子装了恒河沙装来给我,送给我看,像面粉一样。「文意为,假令供养如恒河沙数无量诸佛,不如求正觉,坚勇而不怯。」这两句话,不如求正觉,坚勇而不怯,「上为《汉译》原文。今此经文,正与《华严普贤行愿品》一味」,「行愿品」有这么一段经文。「《行愿品》曰: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这一段是《华严经.行愿品》的经文。

  下面说,「以坚勇求正觉是法供养,是真供养,供养中最,故胜於以余物供养恒沙诸圣」,这就是恒沙诸佛,这个意思。不能比!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心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心超过所有一切供养。为什么?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对於我们这些众生念念期望的,真的是垂著手接引我们,希望你们赶快来。就像父母对於小孩一样,垂著手叫你赶快来,小孩在玩得高兴,还不想回来,真听话回来,父母心多欢喜,我们从这里能体会到一点。这段经文很重要,你看经一开端「善男子」,包括善女人,这善是什么意思?真正落实十善业,持戒修行的人,这才是善男子。净业三福第一愿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佛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这是标准。没有做到,佛经上讲的我们就没分,讲的是别人;我们真正把这个做到,展开佛经,经上称善男子善女人,就有我一分在里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如说修行供养,这是最重要的一句,佛怎么说,我就怎么干。如说修行供养,这一句是主要的。我们遵守的最高指导原则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除了第一条这四句,我们要如说修行,「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是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净宗法门最高指导原则,我们有没有如说修行?如说修行,这就是供养诸佛如来,供养弥陀,供养释迦。真正做到,落实了,那我们这个好样子就利益众生,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待人接物,我们把它做出来,这是供养利益一切众生。

  在中国传统教育当中,中国的教育实在讲最高的原则也就是四科,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要是做出来,那我们是供养老祖宗,利益中华民族,真的不是假的,这才对得起祖宗。很简单,很容易记,愈是真理就愈简单,绝对不这么麻烦。五伦是讲关系的、讲义务,你应该要做的,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夫妇有别,古时候男主外、女主内,不是不平等,是夫妇结合建立一个家庭,它最重要的有两桩事情,第一个是物质生活,你总得要吃饭穿衣,你物质生活不能没有,男子外出谋生,肩负起家庭经济生活。女子主内,最重要的教下一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不是说你有儿女,那个不算的,后是什么?你家里有圣贤的儿女,圣贤儿女是母亲教出来。在中国历史上三太就是模范,周家开国这三位妇人,周文王的祖母、母亲跟他自己的夫人。所以中国人称妻子为太太,这个典故就从这里来的,周家这三个,文王的祖母太姜,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都有个太字,太太从这里来的,圣人!你看他们家里,王季、文王、武王、周公都是大圣人,孔子心目当中最敬仰的就这几个人。所以下一代要出人才,人才里头是讲求圣贤。母亲在家里要把小孩带成圣贤,那就是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你说这个责任多大,比赚钱养家那个责任大得太多了。出一个圣人不是你一家的荣耀,一国的荣耀、一个族群的荣耀,乃至於全世界的荣耀,你说这个使命多伟大。现在没人晓得,也没人讲了。这是夫妇有别,不同的任务,这些都是让我们深深去思考的。君臣有义,君仁臣忠;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讲关系,教这个东西。五常是根本的德行,常就是恒常,永远不变,不能一刻离开的,古人讲不可以须臾离开的,这是道德。第一个是仁,第二个是义,礼、智、信,做人基本的道德。仁者爱人,这个爱就是父子有亲那个亲爱发扬光大,这种爱是自性,不是从哪里学来的,是自己的天性,所以不可以不知道。今天时间又到了,法供养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明天再细说,这是我们学佛的大根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