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解演义 - (第一六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六八集)  2010/10/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九十六面倒数第六行:

  从「上明如来之语密」,从这一句看起,「下曰: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念老为我们所说的,前面所讲的如来的语密,言语密就是前面这个两句偈,「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这是属於语密。后面两句这是身密,「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此二句显世尊之身密,能现一微妙之色身,普使种种众生各各随其品类而得见佛。」明心见性的菩萨都有这个能力,只要真正能够放下起心动念。这句话我们听起来好像是懂得,实际上是似懂非懂,不但诸位听是似懂非懂,我在这里跟大家讲,我也是似懂非懂。为什么?没入这个境界,你怎么知道事实真相?一定得放下。起心动念,我们知不知道自己起心动念?肯定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自己知道的,这是很粗的念头,不是佛在经上讲的。佛在经上讲的起心动念是极其微细的念头,那个念头是根本无明,我们怎么会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地上菩萨才知道,我们相信。现在我们也明白了,我们真的不知道。

  正如同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你看世尊问的话,他说「心有所念」,这个话就是说我们能够理解的,我们能够体会到的,我们心里起个念头,这一个念头里有几念、几相、几识耶?佛问这句话,这一个念头里有几个念?有几个相?有几个识?弥勒菩萨回答的,其实佛菩萨这一问一答是给我们听的,是在那里教导我们的,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弥勒菩萨说「一弹指」,这时间很短,一弹指里头有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用我们中国人的讲法,一弹指有多少念?三百二十兆,单位是兆。现在我们一般人都讲秒,用一秒钟做时间的单位。一秒钟我们能弹几次弹指?我这个弹法可以弹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弹得快的,有人决定能够弹到五次。如果是弹五次,用他做标准,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一千六百兆。我们怎么会知道?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就是精神现象,合起来就是五蕴,形就是色蕴,识就是受想行识。你看看这样一念,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一千六百兆那叫一念,我们怎么能体会到?佛讲得这么清楚,我们还是体会不到,为什么?心太粗,粗心大意。我们哪里能够体会到,动个念头里头有那么多东西在里头。

  实在讲今天量子学家他们说出来,你看他说的跟弥勒菩萨说的一样不一样?念念成形,这不就是意念的累积吗?一秒钟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现象能看到,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能看到。但是一秒钟里头有多少个意念?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累积在那里。所以物质跟精神现象都不是真的,这些科学家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是真的?念头是真的。就是一秒钟里面,一千六百兆这么多的意念累积,才有一个物质现象、有一个精神现象被你发现,在你的感官里面是物质、是精神,是这么个现象,其实呢?其实没有。讲真话,《般若经》上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想到每一念的那个相,你就没有办法,佛觉得那是虚妄,它存在的时间太短。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是它存在的时间,太短了,没有办法觉察到。我们看电影,以前这个电影是用胶片、用幻灯片构造成的,一秒钟二十四次,放映机的镜头二十四次的开关,我们就被欺骗了,一秒钟二十四次。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我们怎么能知道?这叫密,密是这个意思。所以如来的语密、身也密,这才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万有的真实相。宇宙之间不外乎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从念头来的。所以佛说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你心里起念头,一切法就现出来了。我们实在是得到现代量子科学的发现,才能把佛经上这句话讲清楚、讲明白,我们懂了,这是真相。

  这一念从哪里来的?这一念,最初这一念实在讲它没有因,第二念就有因。第一念是因,第二念是果,第二念是因,第三念是果,所以因果什么时候出来的、出现的?就在那里一念不觉的时候因果同时,因果跟依正庄严同时出生的,同时出现的。佛家有一句话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话对谁说的?对十法界众生说的,一点都不假,一点都不错,因缘果报自作自受无法避免,这个道理一定要清楚。到什么时候给诸位说因果也没有?到妙觉位的时候因果就没有了,回归自性,自性里头没有因果,你要想到妙觉位。等觉还不行,等觉菩萨还没有离因果,妙觉位回到自性了。自性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现象,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不生不灭,什么都没有,它能生万法。所以经典里面这些教诲,我们不能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才有菩萨学处。否则的话,到哪里去学?

  如来能现妙色身,这也是真的,让种种不同的众生见到的佛菩萨不一样。在早年,应该是在一九八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那个时候我每年都到香港来讲经一个月,常来。圣一老法师告诉我一桩事情,大概那个时候大陆还没开放,他进去观光旅游,三个出家人香港的,他们到普陀山去朝山,普陀山有个梵音洞,听说观世音菩萨常常在那里现身,有缘人都能看到。他们三位还有大陆的几位同修陪著一起,他告诉我,大概有五个人,在梵音洞洞口前面,大家都在礼拜观世音菩萨,拜了大概半个小时,真的菩萨出现了,都看到了,看得很清楚,而且看的时间很长,有好几分钟的时间,决定不是眼花。离开梵音洞的时候,他们几个人互相就问,你看到没有?三位法师看到了,有两个陪同去的人也在那里拜,没有看到。看到观音菩萨什么样子?圣一法师他所看到的戴毗卢帽,就像地藏菩萨那个帽子,全身是金色的,那他看到的。另外一位法师看到的是白衣观音,就像平常我们画的白衣观音女相。还有一位法师看到的是出家的和尚,比丘相男的。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三个人看的三个不同的相,你看同样在洞门口拜,拜了半个多小时真看到,看的不一样,各各随其品类而得见佛,见的不一样。佛菩萨哪有一定的身?佛菩萨的身是从哪来的?是我们自己念头意念当中变现出来的。《楞严经》上讲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虽然没有想,我要想见观音菩萨什么样子,你那个时候不会有这个念头,你有这个念头见不到,为什么?这是妄念。你在那里拜的时候要一念不生,真诚心一念不生,你会见到。你有妄念,打妄想我想见个什么样子,这个不行,你这个缘就没有了。清净心,现的相就与你自己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每个人不一样。纵然见的是同样的相,譬如说两个人,像圣一法师一样,都见到是戴毗卢帽全身金色的,两个人见金色,那个金色有浅深不一样,光彩有大小不一样,不会完全相同,这就说佛没有身相。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大乘教里面常讲报身佛,实报庄严土的报身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在我们这个世间的应化身。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应身,跟我们人一样,也在这个世间有父母,也有投胎、出胎,这个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报身如来不是的,他的相好真的是无量无边,每个人去见他的时候,看的也不会相同,妙色身,他随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显现出来。这个道理,我想我们的同学都相信、都能接受,听经听多了!佛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起心动念没断掉,他确实分别执著完全放下了,就是起心动念没放下,所以出不了十法界。诸位要记住,起心动念是弥勒菩萨所讲的那个动念,一弹指里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念头没有,这个念头只要一没有,他就超越十法界。

  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天台讲六即佛,第一个是讲理即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理上讲理即佛。第二个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在这个世间称佛,慈禧太后人家就称她老佛爷,她是人,她不是真的佛,那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日本国家称天皇,那也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是对他的尊称,这第二种。第三种相似即佛,那就是十法界里面最高的层次这个佛,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佛,你看他非常像。为什么?佛在经上讲的道理他都明白,变成自己的思想,经上讲的这些行谊他都做到了,真像佛。为什么不是真佛?因为他还是用阿赖耶识,用阿赖耶识就是凡夫。为什么?阿赖耶识是妄心,他用的心是妄心,妄心跟佛所说的他相应,不容易!佛的教诲他都做到,但是他用的是妄心。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四个位次统统用阿赖耶,这四圣法界。

  什么时候,这相宗的话大家好懂,转八识为四智他就是真佛,他不是假佛。那就是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天台家讲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证的他没有圆满,所以叫分证,这是真佛不是假佛。分证即佛在实报土里面,圆教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都是分证即佛。所以分证里面阶层不一样,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个阶级,这是什么?他起心动念放下,为什么还有这种情形?起心动念的习气还有,有习气,确实没有起心动念了。习气怎么断法?习气没有方法断,时间久自然没有了,不理它就没事;你一理它,你就又有妄想,又起心动念。所以古人在这个境界里有一句话说,「此处用不得力」,就是讲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淘汰这个无始无明习气,完全是随顺自然,真的是保持什么境界里都不起心、不动念,到时候习气断了,习气断了那就是妙觉,妙觉位。妙觉位叫究竟佛,妙觉之前四十一个位次叫分证即佛。天台讲的这六种佛。

  理即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是现在迷惑了,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变成六道凡夫。大乘教里讲得好,三种烦恼,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修行修什么?没有别的,不是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是自性里本有的,你怎么能修它?哪有这种道理?修行就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执著放下了,不再执著,《华严经》上的执著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见思烦恼,统统放下了,你就成阿罗汉果,六道轮回就不见了,没有了。为什么?它是假的,《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梦幻泡影」。好像睡觉的时候作梦,「梦里明明有六趣」,这醒过来,醒过来六道没有了,梦不见了,没有了。醒过来是什么样子?四圣法界。看你道行的功夫,功夫差一点你是阿罗汉、辟支佛,功夫好一点你是菩萨、你是佛,那个境界出现。那个环境比我们现在这环境好太多了,清净没有染著,这是什么?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四圣是净土。

  在净土里面还得要修,为什么?你还有妄想分别没放下,所以首先要把分别放下。我说得详细一点,诸位就更好懂,不成了阿罗汉吗?你执著放下了,但是有执著的习气,在四圣法界里头,阿罗汉把执著的习气放下,习气没有了,他就升了一级辟支佛,他就升一级。在辟支佛的位置上,就要把尘沙烦恼放下,就是分别,不再分别,分别放下,升级升到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有分别习气,所以菩萨用功用什么功?把那个习气放下。分别习气都没有了,他又升一级,他是佛了,四圣法界的佛法界,菩萨习气没有了,他成佛了。但是佛起心动念,这就是根本无明,无始无明没有放下,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他把无始无明、起心动念放下了,他又升级,这一升,好了,出了十法界,真的是醒过来,好像作梦一样真醒过来了。这一醒过来之后,那是什么境界现前?实报庄严土现前,实报土也叫一真法界,六道是假的,它那是真的。

  这个真跟假怎么个说法?什么样才叫真?什么样才叫假?佛法里头,无常是假,真常就是真的。十法界里面都是无常的,都是有变化的。诸位想想,我们在这个世间,你看到哪一样东西没有变化?我们这个身体,诸位都知道有生老病死。老是老化了,怎么样老化?一年比一年老,五十岁以上的人就非常明显了。五十岁之前还懵懵懂懂的,没有留意到这个事情,五十以上感觉到老化了,六十岁之后就非常明显,一年比一年老化。其实你还没有觉悟到,一月比一月老,再给你讲是一天比一天老,再给你说真的,是每一秒钟都在老化,这叫无常!人是刹那刹那在变化。你看动物变不变化?花草树木植物变不变化?山河大地有没有变化?都是在变化。这在佛法八苦里叫行苦,五蕴里头受想行识,这叫行,行就是什么?不住,它停不住。

  实报庄严土没有这个现象,实报土里面只有化生,胎生的没有,没有胎生、卵生、湿生,都没有,他是变化的,到那边去是化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化生,莲花化生,化生不是像一个小孩慢慢在那里长大,不是,那不还是变化吗?他那个化生就跟阿弥陀佛的身是一样的,平等身,永远不变。你在实报土住多长的时间?经上告诉我们三大阿僧只劫,这个时间太长了。三大阿僧只劫你的容貌没有改变,你的身体也没有改变,你从来也不生病,这是金刚不坏身,你的相貌没有改变,那叫真!极乐世界花草树木四季常春,它没有四季,永远也不会凋谢;山河大地美好,它没有变化。没有像我们这个世间水灾、旱灾、地震这些东西,那个地方统统没有,什么灾难也没有。实报土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你在那里居住,慢慢在那里提升,从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你都住那里,到妙觉,妙觉你毕业了,你不住那里,住哪里去?住到常寂光里面去。西方的四土最高的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自性,回归自性那叫究竟圆满,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才能真正懂得,法身大士都能现妙色身,让十法界的众生看的,各各所见不相同,不要说六道见的不一样,四圣法界见到佛菩萨也不一样。这就说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经上这句话的意思,没有一样不是虚妄的。

  我们明白、了解了,在经上读到这些经文,或者跟同学们在一起分享,把它讲清楚、讲明白就可以了。自己要用什么心态?真的要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里的痕迹都不沾染,这样就提升自己。我们如果还想这个身是怎样,那个身是怎样,那你就又堕落到凡夫,又在原点踏步,没有提升。不能执著、不能分别,起心动念是没有办法,叫你不起心、不动念做不到,决定做不到。我们起心动念没有的话,十法界就没有了,这肯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在分别执著上下功夫,相宗它教你修行就在这里。你看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地转,在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五八不要转的,六七一转,五八跟著转,第六,第六是分别,第七是执著,我们就在这上下功夫。学著什么?学著不分别、不执著,你会开智慧,你会得定,这个定叫三昧。我学《无量寿经》,我每天非常认真学习,不分别、不执著,你得《无量寿经》的三昧,这个三昧也叫念佛三昧。你研究《华严经》很用功,非常认真,甚至於一个字、一个名词都查得清清楚楚,查完之后心里不执著、不分别,你得华严三昧,你会开悟。说明什么?说明你没有被外面境界干扰,你天天接触这个境界,在境界里面而不受它的影响,这叫功夫。

  许许多多的人他学佛,学了一辈子很用功,能言善道,著作等身,为什么走的时候连个瑞相都看不到,什么原因?他在学习的时候,他没有把分别执著放下,就出在这个地方。没有放下分别执著是凡夫,凡夫学佛得的是什么?是佛学常识,是佛学的知识,没有三昧,更没有智慧。所以这都叫妙法,知道的人不多,能用得上的就更少,得会用!不能不认真,不能不努力,认真、努力是消自己的业障。可是书本一合,心地清净,干干净净,人家问我我知道,不问不知道,这样学佛就如法。心地清净,记住我们这个经题后半部「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是因,「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报,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你看智慧、德相,那是果,从哪来的?从清净平等觉来的,清净平等觉是性德。所以诸位你细细去体会,你就懂了。如果我们学了,学了还常常念著,还常常不忘,还常常在分别执著,你的清净心没有了。八万四千法门,研究经教是里头的一门,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著相,这个著相就是执著,不能执著。再往上提升一些,不能分别,不著相你得清净心,不分别你得平等心,平等心比清净心高,清净心就生智慧,何况平等!那生大智慧。这是佛法修学的秘诀。

  要记住古人常常给我们提示,真修行人省事,「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为什么真正修行人他要住到山里面去,跟外面隔绝?那就是知事愈少愈好。为什么?凡夫你会受到外头环境干扰,不受干扰的时候,那是有相当定力、相当功夫。这个定力,不一定是要天天盘腿面壁,不是的,不受境界干扰是真定力、真功夫,那叫禅定。盘腿面壁那是初学,真正得定了,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佛经上有两句话,佛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定中,没有受外头境界干扰,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学习。净宗的殊胜,我们学习学到什么程度没关系,学对自己决定有好处,而这个法门、这个修学,所以叫做方便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门,方便当中的方便,最殊胜的方便是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四个字这一句名号,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常常想著阿弥陀佛,其他的都不要想。我每天读经,到这个地方来跟同学们分享,读经完了之后经本一盖,你要问我读些什么我不知道,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不晓得,你问我我都知道,你不问我我全不知道。到这边来跟大家分享,经本一展开我知道,我讲完之后,问我讲些什么我都不知道。这真的,几十年都是这样的,心里干干净净的。如果心里还想著这个、那个,那麻烦了,那累死了。

  佛菩萨的教诲、祖师大德的教诲、老师的教诲,与经教都相应,那能不信吗?能不学吗?最初学习的时候,自己没有把握,这个经教要不熟记怎么行?我是一开头老师就不准我记笔记。告诉我的方法,听经的时候,听老师讲经的时候,一心专注,听懂好,听不懂也好,不要去想它,不打妄想,一心专注是定,定生慧。要听什么?要听老师弦外之音,这不容易!老师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你看前面我们念的,「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那不是弦外之音吗?各人理解的都不一样,那是弦外之音。给诸位说,每个人一说话都有弦外之音,你自己不知道,一般人也听不懂,为什么?他有妄想分别执著。如果他要是没有分别妄想执著,往往听一句话他大彻大悟,他明心见性,禅宗里头有。参禅的人,偶然听到人唱歌,他开悟了;下雨的时候听到雨打芭蕉,在芭蕉叶上打的时候他听到,开悟了。不定什么缘分,他心清净的,清净心才有这种能力,心不清净不行。老师讲经,有时候,真的,很少就是,偶尔有那么一次,听到一点,有一点悟处,向老师报告。老师:我有说出这个吗?老师自己不晓得。自古以来这种情形有,不是没有,会说不如会听,会说的人没开悟,听的人开悟!

  那用什么听?实在讲不出马鸣菩萨《起信论》里面教的原则,「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是用清净心在这里听,这两个小时还得了!一般人怎么?一般人不行,他两个小时他用分别心、他用执著心,这一分别、一执著全是世间法。他所得到的什么?常识,经典里面的常识,用现在的名词说,他得的是知识,大乘佛学知识。佛是这个意思吗?不是,是他自己的意思,他听了完全是他自己意思,他自己理解的。佛,佛是什么?佛没意思,佛哪有意思,有意思不就变成凡夫?所以这一点要晓得,佛是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流出来的妙音,记录下来就是文字,不能执著。所以他流露出来的音声、言语,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如果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一听就开悟。由此可以想像得到,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面,他一生就听那么一次经。五祖和尚给他讲《金刚经》,我们知道讲《金刚经》大意,也没有书本,他不认识字,没书本。你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概是《金刚经》的四分之一,《金刚经》只有五千多字,换句话说,讲一千多字的时候,后头还有一大半没讲,他就开悟了。他就跟五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说了五句话,五祖不必说了,衣钵就给他,是什么?清净平等觉心。我们去听五祖讲经没用,五祖今天讲什么?你都会把他话全部重复一次,为什么?你记得很清楚。惠能大师没有把五祖所讲的东西一条一条的说出来,你第一条说什么,第二说什么,没有!他悟入的是自性,这是佛法里的密法,深密!佛没有秘密。秘密不是好事情,秘密是不可以告人的,佛没有秘密,深密。可是这个深密,每个人自己都可以能把它解开,要别人替你解开不可能,得自己解开,自己真正明白了,放下分别执著就能解开一半。

  我们今天坏在哪里?就是不能放下分别执著,总是还要用分别执著,用习惯了,无始劫以来就用这个东西,现在叫换,换不下来,还是得用这个,用这个就成障碍,就变成所知障,我们想接近佛的境界那就非常困难,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学佛心地愈清净愈好,愈放下愈好。我这个十几二十年了,从在美国的时候就常讲,总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常常劝导大家,真学佛,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讲十六个字,我说得很明白,这十六个字有没有契入佛的境界?没有,到佛的大门口。这十六个字带我们到门口,进去那一步,那要用佛的标准,佛的标准就是放下执著,你就入门了。执著是见思烦恼,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在《华严》你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在小乘你就证须陀洹果,不一样了,你真的入佛门,你是名符其实真佛弟子,你不是假的。

  八十八品见惑,世尊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成五类,好说话,我们也容易懂。头一条身见,不再执著身是我,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自性是我。这是学大乘的人一定要知道,《还源观》里头,第一条「自性清净圆明体」,那是我,惠能大师见性是什么?就是见自性清净圆明体。他头一句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圆是圆满,明是光明,明也代表智慧。「不生不灭」,那就是大般涅盘。「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没有一样欠缺。第四句说「本无动摇」,清净心是定的,它不是动的,动就错了,自性本定。我们今天心在动,这个动是妄心,真心不动,我们这个妄心要是不动了,真心就现前。真妄是一不是二,动就叫妄,不动就叫真,这多重要!最后一句,「能生万法」,万法是整个宇宙。宇宙、生命、万事万物,从哪来的?自性变的,《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不能用识,得用心。识是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都叫识,妄想是阿赖耶,分别是第六意识,执著是末那识。你不用这个呢?不用这个就是真心,这是妄心,妄心把真心盖住了,妄从真起,没有真哪来的妄?所以它是一层染污,是一层障碍,你必须把它放下。

  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要能懂得,要会运用,头一个不执著,不再执著身是我,你对於这个身的压力、负担就没有了,身不是我,我就不必再在意它。很在意这个身,这个身常常就出毛病,你不理它的时候,它什么毛病都没有。刻意去保养它,不保养还好,保养了一身毛病出来,为什么?业力。真正懂得保养方法,消业障是真正保养,业障没有了就恢复自然了。天天补它,天天还造业障,你说说看,那个补的东西帮助业障,这不就错了吗?回归自然多好!这个身在世间两个用途,第一个,帮助自己不断向上提升境界,自利;用这个身体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利他。介绍给别人第一个方法,自己做到这个样子给人看,身行言教,一定自己先做到,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全做到!不做到光讲人家不相信你。你要把它做到,把十善做到,把三皈做到,把五戒做到,把六和敬做到,菩萨六波罗蜜、普贤菩萨十愿、本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做到,这是真正的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自己不做怎么行?这部经后面有一品说的是「受持经戒,如贫得宝」,这句话是真的。我们在六道,在六道可怜,六道全是假的,把精神、时间都用在这些假东西上,招来一身罪业,后来的果报很苦,应当放下,一心念佛,这句佛号是真的,不是假的。一生时间很短暂,一百年时间一弹指就过去了,好好的把握时间,把这一句佛号念好。把世缘统统放下,我们讲了十六个字,虽然不是真的,这十六个字能放下肯定能往生。知道身不是自己,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把身体看作是我的衣服,不是我。

  第二个,要放下对立,怨亲都是对立,你所亲爱的是你的对立,你所怨恨的也是你对立,对立属於边见,二边。为什么要放下?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你能跟人对立吗?对立就错了,对立的念头已经造业,意业,行为那就是身业跟口业。没有对立,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没有一个不是我的老师。他是善人,我要跟他学习他的善行,虽学习,对於一切善法没有一丝毫贪恋,为什么?有一丝毫贪恋,这个善法引发你的烦恼。烦恼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把那个东西勾起来了,那就错了,这个东西要不得,所以不起贪恋。顺境是你的好增上缘,没有这个东西,你不知道你的功夫有没有成就,这一试验就知道。逆境来了,也是考验你,你如果不受它的干扰,保持你的清净平等,你上升了。如果逆境一来,我做这个事情,你看他干扰我,他有罪。他是有罪,我也有罪,我动这念头就是罪,为什么?我被他干扰,我没有提升我自己,反而往下降了。因此顺逆境界常常生感恩之心,这个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让我受很大的伤害,都要存感恩,好机会来了,没有一丝毫的怨恨。

  你看释迦牟尼佛在修菩萨道的时候,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一丝毫怨恨,感谢他。为什么?经过这个考试,忍辱波罗蜜得一百分圆满了,忍辱都圆满了,提前成佛。释迦牟尼佛成佛排名在弥勒之后,因为忍辱波罗蜜修圆满了,他提前,在弥勒菩萨之前成佛,现在弥勒菩萨在他之后,不感恩行吗?修行修什么?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干一切坏事的人,严重伤害我的人,就像忍辱仙人遇到的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暴君,遇到这么一个国王把他凌迟处死。没有一丝毫怨恨,心是平等,心是慈悲,知道他也是一尊佛,本来是佛。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这样不善的心行是他一时迷惑,原谅他,没有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那就坏了,那怎么样?六道轮回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所以他觉悟、他明了,不放在心上,口上就更没有,境界提升他成佛了。所以会修行,顺境、逆境都是淘汰贪瞋痴慢疑的,你要不在境界里头,你到哪里修?经本不行,经本是说明书。真干是什么?真干是在日常生活,在工作里面。跟一切众生相处里头这看真功夫,你是觉还是迷,只要境界现前起心动念,迷了,学得再好,能背诵三藏十二部,依旧搞六道轮回,你出不去,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

  菩萨道上要感恩、要谦虚、要恭敬,有一点傲慢心完了,马上就堕落。不但在佛法里头,世法都不例外,你看夫子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完了。你说那个骄傲多麻烦,骄傲,自以为是,麻烦透了,看到别人好,生一点嫉妒心,完了。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修随喜功德,人家做一桩好事赞叹,赞叹他有多大功德,我跟他一样大,沾他的光,你说这个多好。嫉妒的时候,对他有没有伤害?没有伤害,缺自己的德,损害自己的德,那个亏可吃大了,做再多的好事,你都没有办法掩盖。特别是德行的根本,现在很少人知道,德行的根本是什么?世出世间,第一个是孝养父母,第二个是奉事师长。佛法里头《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头两句那是德行的根本。世出世法的成就靠什么?你没有父母,你哪有身体?你没有师长,你哪来的智慧?所以这是福慧的根。福慧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是根,不孝父母,不尊重师长,根没有了,你怎么能成就?再辉煌的成就都等於零。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这么多年来很多同学都知道,李老师把《无量寿经》会集本传给我,曾经一度多少人反对,多少人批评,我心里清楚。王龙舒的会集本,为什么没有人批评它?魏源的会集本,为什么没有人批评它?因为我这一生弘扬这个会集本,批评会集本是对我的打击,是希望我放弃会集本,去讲别的本子。我能做吗?我要是放弃这个本子,人家马上加上我一个罪名,净空法师背师叛道,一文不值,马上就完了。我说了一句话,全世界人都反对,我一个人还要认真学习,要认真的来宣讲,为什么?老师给我的使命,我不能违背老师。现在慢慢的好了,这声音小了,反对会集本的人好像不多了。在中国国家也承认了,我看到国家宗教局出版的「净土五经」,《无量寿经》就是用这个会集本,国家承认。我感激这些批评的人,为什么?这考验我的定功,我还能守得住,没有败下来,他们出的考题我通过了。对於这些人,我没有一个不感激的,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这个本子,现在我们用的,是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我跟老居士的缘很深,确实我们志同道合,他在国内弘扬这个本子,我在海外弘扬这个本子,在那个年代只有我们两个人使用这个本子。夏莲居老居士我没见过面,我对他非常尊重,我每天对他礼拜,我供养他一张照片,为我们会集五种原译本,会集得这样的完善,确确实实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末法九千年,我深信不疑,都是因这个本子而得度。黄念老写注解非常辛苦,这个事情我亲眼看到的,身体并不好,夜以继日,不疲不休,把这个工作完成。我们在一起学习这个注解,我觉得我们不认真学习对不起这个老人,尤其我们认识这一场。我们现在从头到尾细细来看,一字一句都不舍,我相信同学们跟我都有同感,他注得真好,让我们对於净宗坚定了信愿,只要真正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就决定得生净土。这个确确实实有语密、有身密,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再往下看,「按佛身可别为五」,这大乘经上常说的五种身,「一法身,二报身,三应身,四化身,五等流身」。等流身,我们听到的是比较少,后面注解里头有,这是密宗说的,显宗里面只讲前面的四种,下面有一一的给我们解释。「法身,即自性身,名为毗卢遮那,译为遍一切处」。我们先说这几句,法身没有形相,克实而论,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法身,无形无相,是一切法的本体。这个本体是哲学的名词,因为一切法从它而生,没有它就没有一切法,连虚空也是因它而生,如果没有它,虚空也不存在,就是《还源观》上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指这个。在大乘经里面称法身佛为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遍一切处。实际上就是净土里面所讲的常寂光,净宗讲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讲四土。下面的三土,身跟土不一样,有身有土;而常寂光里面说身即是土、土即是身,身土不二。为什么?实在讲,常寂光里头也没有身,也没有土。毗卢遮那的意思叫遍一切处,你看这个名词,遍一切处。身跟土一如不二,为什么?身跟土融成一片,融成一体,没法子分。

  我们从惠能大师见性他老人家做的报告,五句话里面就能体会得到。他这个五句话就是讲常寂光,就是讲《华严经》上说的毗卢遮那,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贤首大师用的文字多,意思就非常的清楚,它是自性,它是清净的,一尘不染,永远没有染污。它为什么没有染污?它不是精神,所以心地就没有染污;它不是物质,色相就没有染污。身没有染污,土也没有染污,为什么?它不是物质,它能现物质,它不是一个身,它能现身,它是能现能生。末那跟意识是能变,所以叫唯识所变。你看这个世间形形色色无量无边,千变万化,那是分别执著,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变化全没有了。所以才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讲得就很有道理,离开心想就回归自性。自性圆明具德,圆是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明是讲智慧,无量智慧,明也是光明,所以迷了,迷了之后明就失掉,所以叫无明,无明是迷了。觉悟了呢?觉悟就明了。这个明是自性的光明,与日月灯没关系,本来就是一片光明。所以佛经上有一句话说「大光明藏」,那就是自性里的明德。明心见性的人永远没有黑暗,黑暗消失掉,为什么?自性的光明显出来了。自性光明不像太阳,太阳光很刺眼,自性的光明是柔软的,像月亮光一样,光虽然很大,不刺眼,它没有热,不会让你感觉太阳底下很焦热,没有这种现象;你会非常舒适,完全融化在这个境界当中。

  能不能现身?能,众生有感,你就现身去应付,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事情办完又回常寂光,所以比实报庄严土更殊胜一层。实报土有身,常寂光土里头没有身,能现身,身随时又能回常寂光。就好像海水一样有水泡,起水泡就是你现身,工作完毕的时候水泡又破了,又回到大海。实报土怎么样?实报土有水泡,它水泡没有破裂,起作用水泡也有应化身,但是应化完的时候它还回归到这个水泡,它没有裂开。常寂光里头不起作用就裂开了,就回归自性。我用这个比喻诸位好懂,那才叫究竟圆满!至於变化无穷,这什么个道理?很难理解。宇宙这么大,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够见得到的非常非常有限,你说是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都没有办法比喻,我们所见到的太小太小。这太小太小变化已经无穷,这什么原因?实在讲没有原因。就像这个万花筒一样,没有原因,万花筒构造很简单,里面三片玻璃,放几张不同颜色的碎片,你去转,转它这边就有花纹,你这样转上一年,一天到晚不断的转,没有两个图案是完全相同的,这不就变化无穷吗?自性起作用跟这个道理一样。

  我们就明了了,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只有常寂光是纯真,实报庄严土是相似的真,不是纯真。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释迦牟尼佛没有加一句说实报庄严土除外,没加。没有加这一句,也就是说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不过它留住的时间长,它不变。一直到无始无明习气断尽,这个境界就没有了,实报土就没有了,所以它也不是真的。跟十法界来比它是真的,跟常寂光比它还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我们修行先取实报土,取常寂光谈何容易!你看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只剩下起心动念的习气还有,那是没办法的事情,那是没方法能把它放下的,没有方法。不像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有方法断习气,无始无明没有方法断习气,只有让时间慢慢的让它自然消除。佛经上讲消除的时间是三个阿僧只劫,这么长,有没有方法把这时间缩短?好像也有,但这个我们不能确定。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有点怀疑,如果不能够缩短,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著文殊、普贤统统都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这里头有个消息,有个信息,很可能到极乐世界断这个无明烦恼习气时间缩短了,这到极乐世界才有意思。如果在极乐世界也要三大阿僧只劫的话,那华藏世界就可以了,何必到极乐世界去?没有去的必要。

  这个现象给我们一个信息,我们知道,这个《观经》上讲过,讲我们往生的人,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修到什么程度?修到圆教初住菩萨。也就是我们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真正脱离十法界,生到实报庄严土,要多少时间?十二大劫,这《观经》上说的十二大劫。在一般大乘经,这个时间太短了,在其他的地方时间很长,到极乐世界是十二大劫,下下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无量寿,你说三个阿僧只劫,这十二劫算什么?还不像人活一百岁,大概只有十二个小时这时间就证得,就这种情形,他太快了。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这些法身菩萨要断无明习气,到极乐世界很可能都提前了,所以才有去的必要。诸佛如来劝实报土的这些大菩萨统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才有道理;如果没有这种殊胜的利益,那去就没意思。这是真正看出来,法藏比丘在这个底下发的大愿,五劫的修行,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他才成佛,极乐世界才开始招生。成佛到现在才十劫,所以极乐世界是非常新的一个世界、诸佛刹土,哪一尊佛的佛土都比它时间长,它是新兴的一个道场。所以我们现在到极乐世界去,将来在极乐世界都好像是开山元老,我们十劫就来了。一定要争取,不要等待,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本书是我们的保证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诸位要知道,那是下下品往生十二劫,下中品的呢?下上品的呢?愈往上去时间愈短,这凡圣同居土。十方刹土里面没有这种事情,唯独极乐世界有。又何况我们一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给我们,都变成阿惟越致菩萨,也就是说你虽然是下下品的身分,可是你享受的待遇、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萨平等的。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所没有的,凡夫跟法身菩萨平等,哪有这回事情?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不是我们不信,是菩萨难信,所以菩萨还要修他自己的法门,修到华藏世界,文殊、普贤再带他到极乐世界去,这走好多弯路。这是一条直路,一生成就,稀有难逢;换句话说,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证得法身。阿惟越致就证得,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称之为法身大士。

  下面说,「乃中道理体,离一切相及诸戏论,具无边真净功德,乃唯佛与佛之境界」。这是佛的境界,《华严经》上讲的初住以上的境界,圆教。别教呢?初地以上的境界,别教的初地等於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说起心动念放下,这个我们能理解。起心动念是非常细微的波动,波动虽然停了,还有余习,虽然停了不动,但是还有轻微的余习,那个余习叫习气;习气没有了,真正不动。就像我们弹琴,弹琴是弦振动,不弹了那就是放下,可是弦还是在动,那叫习气;等它完全不动了,那叫妙觉,那就是妙觉位。我们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对极乐世界肯定你就下了决心,为什么?其他的法门不搞了,没有把握,时间太长,这一生未必能成就,不成就还得搞六道轮回,这个法门肯定了。你把这些东西搞清楚,不怀疑了,最大的障碍就怀疑。断疑生信,那个信心是真的生出来,愿心坚定,你的方向、目标确定了,决定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