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解演义 - (第一六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六三集)  2010/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6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八十八面第一行,从经文看起: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

  这段是经文,世尊在此地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的历史,佛法讲因地,阿弥陀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记住前面经文为我们所说的,这是在很久之前,久远劫,很久之前,这个世间有一尊佛出世,叫世间自在王如来。肯定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上历史没有这个依据,这是他方世界。这个世界的人福报很大,从佛的寿命就能看得到,他住世四十二劫为世间人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地球上,三千年前,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佛出现的时候是中国周朝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他过世的时候是周穆王五十三年,在世间住了八十年,八十岁。世间自在王佛住世的时间可长了,四十二劫。劫,古印度时间的单位,它计算的方法,是我们的世界,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每经过一次成住坏空叫一个大劫。

  宇宙之间,我们一般人都知道,所谓周期性,佛法里面讲的周期性都是很大,譬如马雅人给我们讲的二0一二是个小的周期性,就是太阳跟银河对齐。我们知道太阳是绕银河系转的,一次的对齐是五万多年,五万多年才遇到一次的对齐。成住坏空这个周期就大了,这历史上没有法子记载,为什么?星球毁灭了,不但是地球,整个太阳系毁灭了。这个我们都能理解,在太空当中,星系生成、毁灭的现象常常有,在天文望远镜里面都能看得到。但是没有发现它周期性。它坏了之后,以后又会生成,因为它时间太长了,科学还没有法子发现,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劫是很大的周期性,多少个周期?它是一个周期叫一劫,四十二劫就是四十二个周期,像我们这个行星系统成住坏空四十二次,这个时间就太长了,我们没有法子计算。

  佛出世的当时,所以他住的时间也长,他住世四十二劫,他的听众当中有一位国王,这个国王是大国王,名叫『世饶王』。世饶王,我们知道是一定人民对他的尊称,为什么?这个王统治好。佛菩萨应化在世间,这个世间丰饶,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非常发达的这样一个国家。中国人讲太平盛世,特别是在文化这方面。你看看有佛出世,这个难得,真的是稀有难逢,人民福报大,国王的福报大,感得佛菩萨住世,而且住世这么久。世饶王是自在王佛的学生,『闻佛说法,欢喜开解』,他真听懂、真听明白了。佛门的开悟有两种,一种叫解悟,信解行证,解悟,另一种叫证悟。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看这个国王的行为,我们知道他是证悟,他不是解悟。解悟,他做不到,不可能做到『弃国捐王』,把国王的位子不要了,让给别人,自己出家,跟世自在王做出家弟子,成了比丘。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肯定他是证悟。证悟的境界不是普通的境界,就像中国大乘里面所说的,肯定是属於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是这样的境界,很不容易出家,尤其是出家学道之后发无上心。所以前面许多祖师大德都说过,他初发心已经是法身菩萨,登地的菩萨,不是这样高的位次,他发不了这么大的心。建立极乐世界这谈何容易!我们到后面看,这一段经文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修净土的人不能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阿弥陀佛从哪来的?这是给我们上历史课。

  我们看注解,黄念老的注解,「世饶王见汉译」,五种原译本里,汉朝翻译的,就是《清净平等觉经》。经里的文字是这样的,这是原文,「世饶王闻经修道,欢喜开解」,欢喜是得法喜,开解是又进了一步,「便弃王位,行作比丘」,这一段是汉译的经文。义寂法师告诉我们,「准彼经文」,就是依经文上来说,「世饶王者,亦为法藏在俗时名」,他没有出家之前,在俗的时候他是国王。「盖汉译之文甚为明确,作国王时名世饶王,出家后即法藏比丘」。这是先把纲领交代出来,然后再为我们来细说。「当时有一大国王,名为世饶王,闻世间自在王佛说法。」佛的名号没有一定,佛的示现是应众生之感。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示现在十法界里教化众生,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想什么,他就能够依照众生的愿望来示现,名号都是教学的纲领。像释迦牟尼在我们这个世界,他一定要用这个名称,名称是什么?名称就是他在这一段时期此时此地教学的目标,此时此地这些众生他需要什么。

  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作能仁,能够仁慈,就是能以仁慈心对待别人。由此可知,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不仁慈,没有爱心,佛示现在这里教什么?教大家用爱心。所以我们可以说,佛教的教育是爱心教育,教你对待别人要仁慈。「牟尼」翻作寂灭,或者翻作寂静,对自己。对自己不能心浮气躁,要学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跟牟尼意思很相近,对自己要清净寂灭。灭就是把烦恼灭掉,不是说别的,我们的烦恼习气要把它灭掉,是这个意思。你看,对自己清净寂灭,对别人一片慈悲,这是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说他在这个世间,此时此地教化众生教什么?这是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总的方向、目标,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不离这个纲领。

  我们现在看看,世饶王那个时代,这一尊佛的名号叫世间自在王佛,由此可知,那个地方的人民水平比我们高。为什么?佛在那里教学的总纲领是教一切人怎样得大自在,这比我们水平高多了!所以世饶王出现在那个地方,他不能出现在此地,为什么?他的程度太高,这个世界他不需要来。他要到哪个世界去出生,一定那个世界非常适合他的水平,他有那么高的程度,他才能插班进去。世间自在王,王那是说自在到极处,通常在佛法里面讲得大自在。得大自在是什么人?至少也是圆教初住菩萨。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明了,世间自在王佛出世那个世界不是普通世界,那里面的众生,没有六道、没有十法界,就像《华严经》里面所说的清净国土。《华严经》里面讲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告诉我们,确实宇宙之间有一些诸佛刹土,还不在少数,那里头纯一清净,就是实报庄严土。它没有方便土,也没有同居土,否则哪有这么殊胜!所以,古大德认为世饶王,就是法藏比丘,他是地上菩萨,我们可以相信,可以能够接受这个说法。

  这样的人做国王,领导一个国家,那是圣王,他不是普通人。我们中国出现过,但是福报还是没有他那么大,他寿命长。我们中国出现的是尧、舜、禹这三代,三代合起来顶多是一百年,人家这里四十二劫。中国尧、舜、禹是大同之治,确实称得上这三个帝王也是世饶王,地球上的世饶王,大同之治!夏商周三代就是小康,就下降,水平下降,不但没有能提升,连保持都没保持得住,下降。孔子、孟子这是圣人,出现在周朝的晚年。周朝晚年已经衰了,为什么衰?当时的国君逐渐逐渐疏忽祖宗的成法。周朝,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宪法,治国的大法是《周礼》,《周礼》是周朝治国的大法,周公作的。周公是圣人,孔子心目当中最敬仰的就是周公,他很想学周公,但是没人用他,周游列国,诸侯对他很尊重,但是没有一个用他。到六十八岁,看看老了,这才把从政这个念头放下,回家去教学,七十三岁过世的。所以,孔子教学只有五年,六十八岁回去,只有五年。五年的教学,大家都知道,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不容易,成果卓著。

  释迦牟尼佛的教学,人数可多了,因为他教的时间长,他教了四十九年。他也是国王,把国王的位子放弃,出家了,一生从事於社会教育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学佛的同学要认识清楚的。现在佛变成宗教,所有学佛的人都有罪,说不好听的话,都应当堕地狱。为什么?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怎么会把它变成宗教?这不是释迦牟尼佛变的。佛教传到中国来是教育,满清的初年、满清的中叶还是教育,寺院庵堂是学校,都是跟经上讲的,为人民讲经说法。佛教传到中国,在隋唐的时候了不起。释迦牟尼佛教学,当年在世跟中国私塾教学的情形差不多,只是学生多一点而已,没有组织。可是在隋唐时候,这是过去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他说佛教起了一个很大的革命,就是什么?制度化,在佛法里面叫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什么?是现代的大学,以前是私塾教学,就变成正规的学校教学。方老师曾经多次的告诉我,要复兴中国佛教,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丛林的主席就是校长,首座和尚是教务长,维那和尚是训导长,监院是现在的总务长,跟现在的学校分工完全相同,阿闍黎是教授。

  它怎么会变成宗教?现在还变成叫迷信。世出世间真正教人开智慧、教人求福德,是佛法,所以接触佛法学什么?学智慧、学福报。你离开佛门,换句话说,智慧没有了,福报也没有了。人没有智慧,愚痴;没有福报,贫贱。我们这一生享受的福报,前世修的,这一世如果不知道继续修,来世可怜,愚痴、贫贱,你说多可怜!我们也是从可怜人里面,很侥幸的遇到了,遇到善知识,把佛法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我们才恍然大悟。没有遇到善知识,我们也跟世间人一样,把佛教当作宗教,把佛教看作迷信,理都不愿意理它,你说多可怜、多悲哀!所以我这一生学佛,我感激老师,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没有老师,真的迷惑了,为什么?现在在社会上,真正佛教你看不到了,没有了,你所能看到的确实是宗教的佛教;学术的佛教,在哪里?大学,大学里拿著佛经开课程,我早年也在学校教过几年,在哲学系里头,有佛经哲学这门课。现在有观光旅游的佛教、有企业的佛教、有邪教的佛教,佛教至少有六种,只有一种是真的,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人民讲经说法,这是真的。

  你要是真搞清楚了,佛是什么?职业老师,印度人称佛,中国人称圣人。什么样的标准才称为圣人、称为佛?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都通达明了,才有这么个称号。中国人称圣贤,印度人称佛菩萨,佛就是中国人称的圣,菩萨就是中国人称的贤,他是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我们跟佛的关系你想想看就很清楚,我们称佛称老师,「本师释迦牟尼佛」。佛、菩萨、阿罗汉在佛门里面是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叫佛陀,这里世间自在王佛他是佛陀,是最高的学位,第二个学位称菩萨,第三个学位称阿罗汉。好比现在大学里,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的名称,都可以拿得到的。《华严经》上说得多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换句话说,你本来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报。现在不要佛了,换句话说,我也不要智慧,我甘愿做个愚人,我也不要福报,我宁愿做个乞丐,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是天大的笑话!这都是什么?没有人教导我们,我们产生这么大的一个误会,不愿意去接触佛法的经典。接触到之后才恍然大悟,对自己感到非常庆幸。

  世饶王,「闻世间自在王佛说法,顿然心开,了解实义,故曰开解」。这个开解就是中国大乘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开悟了,解是明白,所有一切疑惑都解开了。「由於开解,自然欢喜」,所以「欢喜开解」,欢喜是法喜,这是学佛真的得受用,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我们读《论语》头一句话,这孔子说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喜悦。学而时习之,你把你所学的都能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叫习。你所学的全用上了,欢喜!那个欢喜不是从外头来的,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喜悦,不亦悦乎。在佛法说,那是世间法,世间圣人都能生出那么样的喜悦,佛是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没有人能够相比的那种喜悦,心开意解,了解实义。「如各经末咸云:闻佛所说,皆大欢喜。」这是讲佛说经,你看现在的佛经,佛经最后一句,最后一句多半是用这两句话,有的字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皆大欢喜,他要没有受用,他欢喜心从哪来?他有受用,真得到了。我们想想,我们听闻经法有没有这种感受?如果有这种感受,你确实没有白听,你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要真正像此地所讲的,「顿然心开,了解实义」,这里头两种人,一种人,佛法里讲善根深厚,那不是普通人,像世饶王,这么多听众当中也只有他一个,没第二个。甚至於说,自在王如来住世四十二劫,最优秀的学生就这么一个人,不多见。第二类的,我们也想达到他这个境界,我们善根福德不如他,怎么办?有办法,补习。我们来恶补,他的功课学完了,我们没有,我们补习,不断的听经,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能达到他这个层次。所以自己要有恒心,要有毅力,要锲而不舍。行吗?行,在中国这两千年当中,我们看到很多是用第二种方法,用第一种方法的人不多。中国这两千年来,要知道佛法正式传到中国还不到两千年,公元六十七年,汉朝汉明帝永平十年正式传到中国,是当时皇帝派了特使到西域去礼请,请回来的。回来,这来了两个法师,摩腾、竺法兰,都是印度人,他们传道,讲经教学传道在新疆这一带,所以我们中国特使到新疆就遇到了。要到大概二0六七年才满两千年。

  这两千年来,在中国达到这个水平的,顿然心开,了解实义,我们估计应该有三千人,不少数!这三千人怎么样?成佛了,也就是在佛法里他拿到最高的学位,拿到佛陀的学位。像世饶王这个样子,这种情形的,在中国大概只有一个,广东这一带人都知道,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是真的,真正是天才,一听就开悟了,闻佛说法就欢喜开解,只有这一个。其他的?其他的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散在大乘八个宗派里面。这三千人大概禅宗占一半,可能一半还多一点,你看《五灯会元》里面一千七百个人,一千七百多人。在教下叫大开圆解,净土宗是理一心不乱,比禅宗少一些。从理论上来讲,不但是十个宗派没有差别,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就是都可以拿到佛陀这个学位,都能拿到。所以佛才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在《金刚经》上说的,这个话是真的。能不能在一生成就,关系是在个人,如果你能遵守他的方法,你肯定会成就。我们看历代这么多人,凡是遵守方法,老老实实修学的,他都成就,这就不是假的。我们要用新的花样来搞的话,那就失败了。

  学习这桩事情,这是教学,我们要相信老祖宗的,不能相信外国的。孙中山先生讲《三民主义》的时候,满清可能还在,一百年前。他在《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六次讲演,第四次里面讲了一段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但是从来没有听人说过,大家都疏忽掉了。他在讲演当中告诉大家,外国人比中国人强的就是机器跟科学技术,就这两样东西,其他方面都比不上中国,尤其是讲到政治、哲学,外国人应当向中国学习。这是中山先生的话。我们没听他的话,什么都跟外国学,把中国东西都糟蹋掉,信心都失掉,所以中国今天遭这么大的大难。特别是教育这一环,中国人在全世界跟其他国家民族去比,中国人最懂得教育。汤恩比博士研究世界文化史,他对中国非常佩服,甚至於说出「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需要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是他讲的。孔孟学说是什么?讲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佛到中国来两千年,已经变成中国的佛教,跟中国文化融成一体,这个不能不承认,讲中国文化要没有佛不行。这也是汤恩比说的话,他说「中国古人的心量大,能包容异族文化」,就是指佛教,能包容,能接受,「而佛教文化丰富了中国本土的文化」,这是汤恩比说的,把中国本土就是儒跟道提升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佛教,离开佛教那就是不懂中国传统文化,那就闹大笑话了。可是今天,佛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中国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学的方法、有经验、有成绩,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还存在,这就是成绩。如果我们不要了,这最后一个文明古国可能会消失,就不会存在了。现在真正学佛的愈来愈少了,学佛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要把欲望放下,这是现在人非常困难的。财色名食睡,你如果放不下,你没有办法契入,你就是学,沾一点皮毛而已;放下之后,你才真的能入进去,这是很难很难。但是世界上这么多人,我想找个二、三百个应该不成问题,有二、三百个人,全世界的佛教都能复兴起来。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创教,在鹿野苑一共六个人,他自己一个,带著五个学生,这样起家的。今天有六十个人、六百个人,佛教怎么会不复兴?肯定能够起来。在中国过去丛林,一个丛林就是一个大的佛教学术团体,都有上千人,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了,也应当学法藏比丘这样的发心,他发心大,建立极乐世界,他搞成功了。

  底下说,「於是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寻者,随即之义」,他明白了,他就发心,「发」就是发心。「无上真正道,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所得之道。」学佛得的是什么?得的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可以完全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是尊重不翻,这是佛法修学终极的一个目标,也就是凭这个条件拿到佛陀学位。这个地方给我们解释注明了,「更无能过之者,故名无上;真者,真实;正者,圣智,如法相而知故;道者,无碍道」。我们还是按照梵文把中文的意思说出来。「阿」这个意思翻成中文是无,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叫无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下面一个三也是正,「菩提」翻作觉。所以整个翻成中国话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法修学成绩的标准。如果你只拿到三菩提,就是正觉,正觉你拿到了,你得第一个学位阿罗汉,好像学士学位,这第一个;如果你再升一级,你拿到正等正觉,就是三藐三菩提,你就是菩萨;最后你拿到阿耨多罗,无上,再没有上的,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佛陀。所以这三个学位怎么拿到的?这句话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它不翻,还是用音译翻译过来;是可以翻,叫尊重不翻,不是不能翻,因为这是学佛最高的终极目标。这个地方翻的是从意思上翻,翻得也很好,就是佛所得道。

  所以,学佛不是为别的,觉就是明了觉悟,觉悟什么?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性相,这是哲学上的名词,性是本体,相是现象。现象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要问,宇宙从哪里来的?这一切万物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性相两个字包括了。再分,这现象非常复杂,我们现在科学把它分作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这些事,为什么会有这些事,它总有个道理,叫理事。性相、理事里面统统都有因果律的规范,有果一定有因,有因一定有果。所以,大乘教里头,用性相、理事、因果涵盖一切法。你都能够通达明了,这叫正觉,正是正确没有错误。真正通达明了,有正觉了,则成阿罗汉,他就有能力教学。

  老师教学,说实在话只能教程度比他低的,程度跟他相等的就教不了,所以他必须提升,提升到正等正觉。那个等是什么?等於佛,就是他的智慧、他的能力等於佛,他不是佛,这是菩萨,这是正等正觉。觉悟达到圆满,圆满真的,像一般宗教对神的赞叹,那不是真的,那是赞叹,称赞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其实神是凡夫,二十八层天,那天神多了,他连正觉都没有,阿罗汉有能力教他们。他有觉是不错,他那个觉不正,为什么不正?自私自利没放下,所以他就不正,就是他还有我。阿罗汉无我了,阿罗汉不会执著这个身是我,比他们就高,所以阿罗汉的觉叫正觉。你还有我,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名闻利养,一大堆的烦恼都从我来的。我没有了,那些烦恼差不多也就没有了,它都跟著我来的。我有生老病死,如果我没有了,谁生老病死?所以生老病死都没有了,六道轮回也不见了,这都是事实真相。

  不过我们看到现代的科学家很厉害,我们不能不佩服,佛经上讲的这些东西,现在他们都探测到了,很了不起。我们听他们的报告,不能不佩服。大乘教里面给我们讲,整个宇宙怎么发生的,不是大爆炸,大爆炸讲不通,现在科学家也不相信。科学家怎么说?宇宙的出现、万物的出现是从无中生有。我相信,数学是科学之母,肯定在数学里头先推论到,有这个可能,然后再用精密的仪器去观察,发现了。他们下手是下手在物质,量子力学它研究物质,你看他把物质分析,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电子、分成夸克、分成粒子,基本粒子,现在再分,又把它分成量子,我看量子已经没有办法再分了。物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们真的发现了,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物质存在,物质现象是什么?物质的本质是意念,是我的念头,意念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这个东西叫物质。物质种类繁多,他们发现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物质?频率不一样。现在科学讲弦定律,宇宙之间它是个波动现象,频率慢的就变成固体,矿物质,就变成这个东西;频率快的就变成像我们皮肤这一类东西,软的;再快的就变成气体;再快一点,那就变成电磁波,变成各种的光波。所以他的结论,所有的物质现象都可以回到波动的现象。

  这个波动从哪里来的?波动从念头来的。所以佛经,你看三千年前佛讲,宇宙之间什么?叫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就是精神现象,物质是从精神现象变现出来的,它是假的,它没有。这个道理在大乘教里面讲得很清楚,被现代科学给证明了。科学家说得很好,虽然在理论上来讲,没有佛法讲得那么清楚,可是在事上,他对於物质现象的这个现象,比佛经上所讲的让我们更容易懂。佛经是讲了,我们听了他这个东西完全明白了,没有听他的时候,我们还是有些怀疑。它是念头产生的,念头怎么产生的?这就没有解释。现在他告诉我们是念头累积起来的现象,这个佛没说,佛只说是念头产生的,见分要见,相分就发现了。他这个解释让我们对於物质怎么来源的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佛说得没错,一点都不错。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晓得,实质上物质没有生灭,也就是说人没有生死,这是真的。你看到生死现象,那是个幻相,是你看错了,完全没有。物质现象根本不存在,它是刹那生灭的一种连续相,速度太快,我们可以说在佛经里面讲的生灭同时,生灭不二,这是佛经上说的,这也被科学家证明了。

  真正的我没有生灭,永恒存在,在佛法里叫法性,科学家讲有个真正的我,不生不灭;一般人讲灵魂,灵魂还不是,灵魂也算,但是它迷惑,它没有觉,没有正觉。真正的我就是佛经上讲的佛,佛陀,那叫觉性,我们称它为灵性,不是灵魂。灵魂是迷的状况,觉悟了之后称为灵性,那个是真正的我。觉性遍法界,你无法想像,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这个认知,才晓得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就是讲伦理的关系,佛家讲伦理的关系那讲到究竟圆满了。中国古人讲的伦理是很有限的,讲到最大的,「凡是人,皆须爱」,顶多讲到这个宇宙,还没有超越地球之外,只讲整个地球跟我们的伦理关系。这是把中国古人的伦理把它扩大,扩大到最大只是个地球。但是佛不是的,佛这个伦理讲到究竟是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法跟自己没有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一个念头变现出来的,这是佛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今天的地球灾难很多,有没有办法把它恢复正常?有,而且很容易,只要我们念头正了,地球上灾难就没有了。水灾从哪里来的?这些科学还没有办法研究到,现在有这个倾向,还没有办法说清楚。所以我们期盼著这些科学家们,希望很快能够接触到大乘佛法,让他们来解释,我们都相信了,我们拯救地球来得及。改变心态,地球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疾病非常多,昨天有个同学从网路上下载一个信息告诉我,说现在发现最严重的病毒,传染病病毒。已经有好几次报导了,几个月之前在印度发现的,现在有些国家也发现了,传播到全世界听说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这个病毒没有药物治疗,得到这种病,中这个病毒,大概只有三个小时到四个小时就死亡,很快,无法医治。这桩事情,世界卫生组织几年前就有警告,就知道会发生这个事情。如果我们心态改变,你的免疫能力就圆满了,这个病毒不会侵害你,为什么?那病毒也是从心想生的。什么东西生的?我们自己里面,内心里面的毒变现出来的。佛在经上给我们讲,贪瞋痴是三毒,这是所有一切疾病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实际上还得加两个,五毒,我们中国人常讲五毒,实际上佛讲的三毒,那两个都包括在里头。我们讲得更清楚,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个疑是对圣人、圣教的怀疑,不是普通的怀疑。经上告诉我们,水患、水灾是贪婪造成,感应的;火灾是瞋恚感应的,你看现在人一般人脾气都很大,地球温度上升从哪来的?脾气大的人一发脾气,地球温度就会上升一点;风灾是愚痴来的;地震是心不平,傲慢来的,贡高我慢,从这儿来的。你能把这些不好的心态都改变,对自己来讲,自己不会生病,这些寒热的病都没有了,你所居住的地方不可能发生灾难,这些水火风灾都不会发生。为什么?一切法随著念头在转变,「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这是大乘经上佛常说的,跟我们的念头息息相关。

  真是难得,我觉得地球到了今天这个时候,量子力学家发现真相跟佛经讲得完全相同。他们如接受佛法会非常快,因为他的基础好,很多理念跟经上讲的一样,他们来呼吁,他们来提倡,让人人觉悟。佛家讲的一句话,解决一切灾难,「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问题就解决了。大家以为佛是迷信,佛是宗教,现在尖端科学家都说出来了。我这里还有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我已经完全看过,可以大量流通,这是最新的科学报告,说得跟佛法一样。不要佛法没有关系,要科学,行,你听这个科学报告,全是佛法。所以这些科学家,我介绍他,我把我们的信息也告诉他,你们所研究、所讲的全在大乘佛教里头,三千年前佛就说清楚了,比他这个讲得还清楚、还透彻。这灾难就在面前,迫切要解决,解决之道就在一念之间,我们把所有错误的念头放下。圣贤人所给我们一些概念,都是自性里本来有的,不是他们发明的。科学家他还有发明、有发现,东方人不是的,东方人都是证得的。怎么证得?放下妄想、分别就证得,确实很高明!

  所以这是真的觉悟了,他才发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就是大乘教里头的发菩提心。这个心一发,这个人就叫菩萨,他就是正等正觉。所以,古大德说世饶王是地上菩萨的境界,我们在这些经文里面读到的,可以肯定,他要不是这个境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容易发心,连阿罗汉还没有这个念头。真是真实。世界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大乘教里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道是虚妄的,十法界也是虚妄的,就像作梦一样,你梦没有醒,你还在梦中,你把它当作真实。什么时候醒过来,正觉就醒过来了,正等正觉是又醒过来了,你才真正知道是个幻相,不是实在的。

  「意者,能求之心」。寻发真正道意,这个意是有求,不是为自己求,是为一切苦难众生求。苦难众生指谁?指六道,在十法界里头只有六道众生最苦,迷得最深。要怎样去帮助这些人,短暂的时间里面帮助他们解脱,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这是法藏菩萨的发心。国王的位子舍掉,中国一般人说,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统统不要了,为什么?假的,明白了,一场空。做再好的国王,你很慈悲,能舍己为人,你是帮助一个国家,人数不多;出家作佛,你帮助人的范围不知道大多少倍,你能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所以他这样做法是正确的,一点都没错。「舍弃国土与王位,离世出家」,这个世是讲世间,「成为沙门」,沙门是印度话,它的意思就是我前面刚才所讲的,沙门翻作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以这个宗旨、这个纲领来学习的,这个人就称作沙门。「原为出家人之通称,包括外道」,在印度,印度有很多宗教,宗教之国,所有宗教里面的出家人都称作沙门,所以它是统称。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变成中国佛门出家弟子的专称,佛门出家弟子称沙门。「义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会疏》曰」,《会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日本人注的。日本人对这个法门,好像比中国还要兴旺,成绩也不亚於中国。特别是《无量寿经》,日本古大德的注解有几十种之多,而中国古大德对这本经的注解只有两种,跟日本人比差很多。所以日本这些祖师大德注疏,非常值得我们参考。《会疏》里讲,「此人勤修善法,息诸恶故」,就是经上讲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只要我们能够断恶修善,第一个得到的好处,身体健康,年岁虽然大,体力、精神不会比年轻人差,这是真的。人为什么会衰老?中国古人说的话很有道理,「忧能使人老」,人的杂念多、忧虑多、烦恼多,这很容易老。你天天快快乐乐的,法喜充满,你怎么会衰老!你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没有任何负担,你多快乐,什么都放下了。在这个世间,除了学佛,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愈往上提升愈快乐,所以很不容易老化。你没有这些妄念,念念没有为自己想什么,自己没了,自己没东西好想了;真正想的,想可怜的众生、苦难的众生,迷惑颠倒,造作这些恶业,感受的苦报,真是可怜。所以佛对六道众生,经上常常看到一句话说,可怜悯者,真的,不是假的,那是从内心里头发出来的,他本来是佛,沦落到这个样子。

  佛到世间来干什么?帮助他、引导他、辅助他,希望他能够回头,回头是岸,帮助他破迷开悟。佛法在这个世间,佛的目的在哪里?就是佛法教学,他什么个用意?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是觉来的。所以,苦乐是果,因是迷悟。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那你一定从因上去做,你去教他,让他对宇宙人生真相全明白,统统觉悟了,自然就离苦得乐。佛实在讲,是不是真的把他从苦地方带出去了?没有;真正把乐给他了?也没有。只教他破迷开悟,念头一转,他境界就转了,境随心转,他自己转的。所以,佛教学有没有功劳?没有,佛不居功,为什么?是你自己转的。你能从凡夫变成佛,是你自己干出来的,这不是佛给你的;佛没帮你忙,是你觉悟之后,你自己肯干,自己不断把自己提升,这么一回事情。我们感佛的恩,佛如果不启发我们,我们怎么会知道?不知道。所以,他对我们有启发之恩,我们自己的成就全靠自己的修为。

  「至於《四十二章经》云」,《四十二章经》是佛经传到中国来第一部,在中国翻译的,这是第一部经。实际上它不是一部经,是当时摩腾、竺法兰这两位大师,把大乘经、小乘经里,看适合中国社会所需要的,简简单单一条一条的写出来,写了四十二条,是各种经里面凑起来的,四十二条,最初到中国来的时候介绍佛法。《四十二章经》里有这样一段,「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此则沙门之深义也」。这个意思就比较深,这是真的。前面给你说的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是指导你修学的方法,这是契入境界,你真做,真做他就契入境界。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两句话,「识心达本,解无为法」,识心是什么?识是认识,认识什么?认识心,这个心是真心。大乘教里面佛常说,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心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境界千变万化,那是识,识会变,心能现能生。所以,心在哲学里面讲,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经里面它有很多名称,有几十种名称。这是佛陀教学的善巧,他不让我们执著,执著就错了,说了很多名词,都知道是这个意思就行了,不要执著。不要执著言语,不要执著名词术语,都不要执著,你的心才会清净,有执著就被染污了。所以,不会学佛的人,听了很多的经都把它记在心里,被佛经染污了。他能不能开悟?不能开悟,为什么?他心不清净。所以佛的话可以听,听明白意思就行了,不能执著,不能分别。因为分别是意识,执著是末那识,末那的执著、第六意识的分别统统藏在阿赖耶里头,变成阿赖耶的种子,这就坏了。你要怎样叫阿赖耶不落种子?你不分别、不执著,它就不落种子,这也是佛法修学比较难的一个地方。所以他讲悟性,他叫你开悟,不是叫你记住,记住没有用。连世法都不讲求记住,你看「学记」里所说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这是儒家讲的,儒家也讲悟,也叫你开悟。这是认识心。

  我们刚才讲的科学家,他发现到阿赖耶,他有没有识心?没有,识心达本都没有。为什么没有?他是用分别执著去发现的。我们相信他先从数学里头得到这个信息,然后用科学仪器去观察,他就看到了,把物质究竟是什么玩意儿搞清楚了。但是他知道物质现象它的生成背后是情识,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今天一般人讲心态,就是这个东西。在佛法称为起心动念,这是阿赖耶识的本质,所以它不是真心,它是妄心。这个地方识心是认识真心,真心是自性,这个东西科学没有办法,仪器观察不到,为什么?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精神现象。不是物质现象,我们的前五根达不到,你看不到它,听不到它,你鼻闻不到它,它也不是味,舌也尝不到,我们手接触不到,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不是精神,第六意识对它无可奈何。所以,六根缘不到,这是真心。怎样你才能够知道?你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它就现前,你就看到了。所以佛说这个事情唯证方知,不许你用心意识。你不用心意识,你就看到它;你用心意识,心意识障碍了它,你怎么会看到?我们用妄心,就是分别执著,这是妄心,用妄心只能看到妄心。阿赖耶是妄心,这是达到它的根源,你能看到这个,看不到真的。真的,那一定是禅定,除禅定没有别的办法。禅定是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定才能见性,才能开悟。所以,识心就是明心见性,达本这个本也是指的自性,在哲学里面讲的,心跟本都是讲的本体论,宇宙万物的本体找到了,晓得一切法是从这里生的。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最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从哪里来的?万法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

  「解无为法」,这句话不好懂。无为法在哪里?无为法就在我们面前。实际上所有一切法都是无为法,我们在这一切法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它搞成有为了,其实不是真的有为。有为法是假的,不是真的,无为法是真的,无为而无所不为,它能现万法。虽现万法,万法是幻化,《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真的。所以你别把它当真,你把它当真,你就迷在里头了;你不把它当真,慢慢你就看清楚,那你也能解无为法,你知道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真的是无为。大乘教里面讲不二法门,有为无为不二,这叫真正解无为法。这种说法是证果时候的说法,跟前面讲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那是初学的时候,你学习的时候你要走这个路子,这是已经证得了。前面是沙门的开始,这是沙门的证果,这是如来的境界,菩萨还没有到这个程度。所以这个沙门那就是成佛的,佛为大沙门,沙门里头究竟圆满证果了。

  世饶王出家了,出家有个法号,他是世间自在王如来的弟子,佛给他起了个法号,「号曰法藏,法藏即世饶王为比丘时之法名。」比丘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乞士,乞是乞丐。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托钵,我们中国人叫讨饭,乞食。这是乞士,每天出去一次,日中一食,他们是吃一餐的,士是读书人,有学问、有道德的乞丐,就这个意思。一般乞丐,他是没有学问、没有道德、没有能力,他是没办法的;这个不是的,这个他天天做学问,天天在真做功夫,他没有时间去煮饭,他到吃饭的时候就到外面去托钵,是这种生活方式。释迦牟尼佛自己也一样,佛带著大家一起出去托钵。而托钵有托钵的规矩,只能托七家,因为人家未必有多余的东西给你,他都是自己吃的,或者是吃剩下来的,都可以布施。出家人非常随缘,一丝毫讲究都没有,给什么吃什么,没有这个分别心。托钵的时候,施主把饭菜给他,如果给得很少,那到第二家再托,托差不多够了,就不需要托,最多不能超过七家。七家托不到,回去,不要再托了。回去有得吃,为什么?每个人托钵托回来之后,不是每个人托的自己吃,不是的,混合在一起,大家再分而食之。所以一钵千家饭。他吃的那钵,真的,你看当时跟著佛的这些出家人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到各个地方去托,回来之后统统集中放在一起,再分而食之。所以,他是真正共产主义,咱们讲共产讲不过释迦牟尼佛,比他差远了,他是真正共产主义。所以共产主义在哪个地方实现?在佛国土里实现,一切诸佛如来的国土都是共产主义,绝对没有私人财产的。他们私人真就一个钵、三件衣,叫三衣一钵,他全部财产。所有一切供养都是大众的,绝对没有一个人是专利的,没有。佛托到的也是跟大众合在一起,没有例外的,确实是真正平等。所以,乞士有学问、有道德,这些托钵的人称为比丘。

  「汉译」,《无量寿经》在中国有十二种译本,所以翻译的名词都不一样。很难得,翻译的本子七种失传了,现在还保留的有五种,就是汉、吴、唐、宋,这就四种,《大论》是《大智度论》,这里面所翻译的。汉、吴、唐、宋,还有哪一家?魏,我们这个法藏是魏译的。「汉译为法宝藏」,他法号叫法宝藏,吴译的叫「昙摩迦」,这是梵语,唐译译作「法处」,宋译为「作法」,《大智度论》里面叫「法积」,「唯魏译为法藏,今经沿之」。这部经用魏,魏是康僧铠,就是曹魏,曹操那个时候,三国时代所翻的,翻作法藏。「诸本不同,祗是译者用辞之异而已」,这个我们知道就行了,各种梵文的原文翻译的人翻得不一样。「又藏者,《探玄记》云有四义」,法藏,你看汉译的是法宝藏,这个藏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有「含摄」的意思,第二个有「蕴积」的意思,第三有「出生」的意思,第四个有「无尽」的意思。「一切法为所藏故,名法藏」,这是说这个名号它所含的意思,做个简单的解释,就是名法藏。

  「如《嘉祥疏》曰」,这是我们中国隋朝慧远法师的注解,「在能蕴蓄佛法,故曰法藏」。这个解释的意思都是讲自性,这是性德,惠能大师说过,他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意思。自性里头一法都不缺,有无量智慧、有无量德能、有无量相好,这都是含摄、蕴积、无尽的意思。遇到缘,在诸佛如来的缘,是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就像潮水一样,涨潮、落潮都有一定的时间。所以古德经典里头,也常常把如来说法比喻作海潮音,时候一到它自然就来,时候到了它自然就退。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众生有感他就出现,这个感要是尽了,他就不现。真的是来无所来,去也无所去,来无来处,去无去处,这是什么?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是事实真相。我们讲有来有去,因为我们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观念。实际上,禅定当中时空都没有了,告诉我们时间、空间不是真的,是假的。时空是假的,科学家证实了,在很多年前他们就知道了。时间、空间不是真的,是从我们分别执著里面产生的,如果我们放下分别执著,时空就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诸位要知道,先后就没有了,古今没有了,都在当下;空间要没有,距离没有了。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它没有距离。没有距离,那是什么?像我们现在看电视频道一样,电视频道里有没有距离?没距离,开关一打开,频道现前;换个频道,你看的这个频道不见了,新的频道出来,都在当下。换频道就像科学家发现的不同维次空间,不同维次空间在理上讲是无量无尽的。事实上,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是学科学的,他在学校里教无线电的,教这个科目。所以科学家懂得了,他说至少有证据,科学有证据证明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空间存在。当然在理上讲决定不止,它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如果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放下,时空就不见了,整个宇宙、古往今来都在现前,你就全都看到了。所以真相就像一个球,球上密密麻麻的网络,你完全看到了,一切都通达了,这是佛的境界。

  「又以能开佛法藏故,名为法藏」,这是能打开佛法藏。这是说能够开自己的自性,我们自性里头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随时能现前,也有能力帮助别人开发他的自性,这就属於教学。他经验丰富,他自己已经证得,他是过来人,他帮助我们不会有丝毫差错,他帮助我们,肯定是走最捷径的径路。诸佛菩萨希望我们很快成就,跟他一样,不再有丝毫病态,十法界中都是带著严重的病态,你得到痊愈,是这么个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介绍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