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六一集) 2010/1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6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八十六面第四行,看十号第八。
「八、调御丈夫。《净影疏》曰:能善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合赞》曰:自既丈夫,复调丈夫,故号佛为调御丈夫。若具四法,则名丈夫。何等为四:一、近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惟义,四、如说修行。」我们就看这一段。这是如来十个德号里面第八个,称调御丈夫。《净影疏》里面说得比较简略,能善调伏众生。这个调伏是教化,比教化的意思要深,教化的成果出现了,也就是所教导的这些众生都能够心服口服,伏是这个意思。可见得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佛能做到,法身菩萨也能做到,为什么他们能做到?《合赞》里说清楚了,《合赞》讲「具四法」,用我们现在话说,他具足四个条件,所以他能做到。教育必须要真正调伏众生,教育才算成功。我们知道人心本善,佛在《华严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教导我们信解行证,对佛陀的教法,首先我们要建立信心,信了之后要求解,要把佛的教诲搞清楚、搞明白,然后如教修行。修行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调伏我们的妄心、起心动念。行这个字是说行为,行为有善有恶,起心动念由意念指挥我们言语造作。所以修行从哪里修?如果说是从言行上来修也算不错,那不是根本,还是在枝叶上修;根本是起心动念,根本修好了,枝叶自然茂盛,这肯定的,也就是圆满的调伏。
实在讲,在大乘法里说,起心动念也是烦恼,这一类的烦恼叫根本无明。这个名词很有意思,顾名思义,无明,明是明了,无明,现在不明了了。对什么不明了?对自己不明了,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尤其是大乘佛法的教学,它教什么?终极的目标就是明了自己,这个教学就圆满。自己是什么?几个人能认识、几个人能说得出来?别说我们凡夫说不出来,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也说不出来。为什么?不明了。用佛法的术语说,无明破了你就明了。无明破了是什么人?成佛了。佛门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真的明了,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情,完全搞清楚了。在《华严经》里,那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那就是圆满的调伏。谁调伏他的?如来教他的。所以如来称丈夫,大丈夫!自己称丈夫,又能调伏丈夫,这个丈夫是指十法界。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丈夫是佛的别名,是因为他迷失了自性,迷而不觉。他自性有没有失掉?并没有失掉。诸位要记住,迷失,迷了,好比失掉,并不是真的失掉,只要他觉悟,他就认识了,所以迷失不是真失。《楞严经》上讲的「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就是说明什么叫迷失,没失掉,自己不知道。
我讲这一小段经文,我用现代比喻容易懂。我们做学生的时代,念小学、念中学就有军训课程。为什么?跟日本人打战,那八年抗战期间。小学五、六年级叫高年级的同学要受军训,接受军训。接受军训,教官常常举行紧急集合。因为那个时候的学生,抗战期间非常辛苦,日本人到处轰炸。小学我是记得四年级开始就住学校,学校都迁到乡下,不敢在城市,学生都住在学校里,跟老师共同在一起过生活,是好!老师真的便於管教。住在学校里,真的师生如父子,同学像兄弟姐妹一样,学校是个大家庭。紧急集合规定是小学生五分钟,起床的时候,早晨起床,那时教官哨子一吹,服装整齐到操场去集合。常常就发现有人慌慌张张问同学们,帽子找不到了。没有戴帽子不可以,到处问: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同学指著他:你的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头上一摸,真的是戴在头上。帽子有没有丢?没有丢,迷了,自己以为丢了,到处找找不到。这就是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同样的情形,所以叫迷失。没失掉,你迷了不知道,就等於失掉。
六道十法界都是这个情形,六道到处找找不到,四圣法界虽然不找,知道,知道有,得不到享受。为什么?他知道有,是佛告诉他有,他没有感觉到他真有。为什么?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的相好,他没有得到受用。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开悟。这个开悟,都是佛门常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十法界的佛菩萨都没有,他的悟是解悟。我们今天经念多、看多了,长时薰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虽然没有契入境界,听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明白这个事情,不疑惑了,也能肯定,自己没得受用。没得受用是我们行的功夫不得力,你看信解下头是行,行不得力,行要得力那就会开悟。行是什么?八万四千法门行的总枢纽,给诸位说就是定,就是禅定。佛门,十方三世一切行人,这个行人就是修行人、佛弟子,修行证果,没有一个是离开戒定慧三学。疏忽了戒定慧,充其量你只得一个解悟,解没有行,很多观念往往是你体会错误了。为什么?这些错误是因为你没有通过修行,通过修行你就明白了。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愿好!没有认真修行的,也就是说疏忽了戒定,绝大多数是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太多太多了。这一类的人看起来好像是修行人,修菩萨道、修佛道,可是最后都到三途去了。我们看到慈云灌顶法师讲念佛法门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种就是阿鼻地狱。
自以为是,不行,中国古谚语有句话说得最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佛菩萨、祖师大德。你看看,你细心去观察,没有一个不讲究戒定慧;讲究戒定慧,可见得他很认真的学习戒定慧。佛法的戒,根本戒是十善业道。我们再看,通常在家居士修的五戒,杀盗淫妄,出家的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一开端也是杀盗淫妄。杀盗淫妄从十善开始到菩萨戒,菩萨到等觉菩萨都要遵守。从凡夫初学到等觉,这还得了!这个时间很长,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太长了。他持戒的那个功德,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我们只大概人天能够理解、能够想像得到,像法身菩萨他们那个持戒的功德,我们想像不到的。所以能够感化诸天,能够感化四圣法界,等觉菩萨能够感化十地菩萨。上面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我们要跟他学,条条戒到明心见性才算圆满,没有到见性没有圆满。要打分数的话,不够一百分,总是欠几分,到明心见性满分,就一百分,等觉菩萨九十九分,差一分,十地菩萨差两分,九地菩萨差三分。我这个说法诸位有个概念,不可以轻视,你有这个概念你才晓得此地调御的意思,调伏,我们才知道在这上真正用功努力,知道自己不够,差太远了。
我们讲到不起心不动念,是,不起心不动念真了不起,什么地位?初住菩萨,初住往上面去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初住就不起心不动念。所以,这是极其微细的叫细行,你看看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八万四千从哪来的?全从十善业道来的,十善业道是根,那我们不修怎么行!十善业道为什么修不好?这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这问题太大了。在家学佛,十善业道没修好,出家学佛,沙弥律仪没学好,那是什么?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世间法里作假都不能成就,何况佛法!佛法纯真无妄,第一个就给你讲真诚。十善业道修不好也不能怪人,没人教,现在佛门里谁教十善业道?在台湾还有些法师偶尔讲讲《十善业道经》,就是讲讲而已,没去做。听的人不会去做,讲的人自己也没做,你说这怎么行?我们也在这个世界走过很多地方,看得多也就想得多,如何来挽救?所以就想到古人用儒道来帮助十善业道,让十善业道扎根。我们这才想到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才找到儒释道的三个根,要从这里修起,要真干。你真干,你学佛的根基深厚,这在佛门术语叫善根深厚;你不真干,你没有善根。没善根,所以你对於佛法的信,古德所谓「露水道心」,你信不坚固,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道心就没有了。没有信,哪来的愿!因此,没有办法抗拒这个社会上种种的诱惑,内伏不住烦恼,外面无法抵御诱惑,徒有学佛之名,没有学佛的实质,这是佛法衰的原因。佛法现在衰到极处。庙有,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要让佛教复兴起来做不到。佛教兴旺起来要人,真正修戒定慧的人能兴佛教,离开戒定慧研究经教的人他不能够兴教。为什么?他能够讲、能够教、能够著书立说,调御两个字做不到,道理在此地,得真干。
发心真干的人不多,很少见,可是我们中国十三亿人口,找个三百、五百真干的人我相信不难,这么多人口里面去找,找真正发大心的,真正把「我」放下的。我学佛,有这个缘分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我非常简单,「看破、放下」。看破是什么?看清楚、看明白了。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真相是什么?佛常说,我们自己也会说,会说没用,佛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在这个虚妄怎么样?认真,没有觉得它是虚妄,比一般人更认真,这就没有法子。你没看破,所以你放不下,这老师告诉我的。为什么放不下?他没看破;为什么没有看破?因为他放不下。麻烦就在此地,头一关!佛法修学的秘诀就这四个字,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好像我们现在爬楼梯一样,一阶一阶往上走,你才能走得到。最难的是第一步,第一步提上去了,以后就容易。我们现在第一步有没有踏到?没有,为什么?第一步踏到的时候,在小乘你就是须陀洹,大乘你是初信位的菩萨。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十信是小学,初信是小学一年级,你是真正的佛弟子。在这个位次上,在佛家的名词讲你是小圣,小圣里的小圣。十信是小圣,你是十信里最低的初信,小小圣。小小圣都了不起,他不是凡夫,为什么?他真的看到,真看破了,知道这个世间一切境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看破,所以不再执著身是我。
小小圣无我了,这几个人能做到?无我就不会跟人对立,身见放下了、边见放下了,边见就是对立的概念,与一切人事物都没有对立,小小圣能做到,成见放下了。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是邪的还是正的,不管这些,不再坚持了。凡夫坚持,坚持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初信菩萨把这种坚持放下了,这一放下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才能做到。为什么能放下?假的,不是真的。善,善等於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恶,恶也等於零;换句话就是,我们用这个大家好懂,统统归零了,初信位的菩萨。所以,一切不正的这些观念都没有了,这是初信位的菩萨。所以他虽然没有出六道,六道要见思烦恼断尽,他没有,他只是见烦恼断了,思烦恼没断,一品都没断,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就等於拿到保证,天上人间七次,七次往返他就超越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我们要把他跟小乘来相比很清楚,初果等於初信,二信是二果向,三信是二果,四信位是三果向,五信位是三果,六信位是四果向,七信阿罗汉是四果,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这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再往上去就明心见性。再往上去无明破了,也就是说,六根在六尘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
不起心不动念,是妄心放下。起心动念是阿赖耶;不起心不动念,阿赖耶就转了,转成大圆镜智。阿赖耶一转就是明心见性,那就是初住菩萨,禅宗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同样境界,是一回事情,那就成佛了,十法界没有了。那个时候,他所现的这个境界是什么?实报庄严土。给诸位说,处处都是实报庄严土,一现一切现,绝不是说这个地方是实报土,那个地方不是的,一现一切现。众生有感他就应,六道众生感,他就到六道应,那是不是他又到六道轮回来了?不是,他还是实报庄严土。所以他知道六道也是实报土,三途还是实报土,妙极了!他住实报土,可是有六道业的他看是六道,有三途业的他看是三途。幻相,不是真的,《还源观》上给我们讲「出生无尽」,随什么出生?随自己念头出生。所以你要懂得事实真相,你能怪人吗?你怪人是造罪业,都是自作自受,与谁都不相干。与诸佛菩萨不相干,与上帝不相干,与神不相干,与阎罗王也不相干,一切境界都是自己意念变现的。所以佛给我们讲修行的过程次第,变现境界不一样。「出生无尽」这句话把我们唤醒了,你看这个念头多重要。决定不能有妄念,念念要跟性德相应。性德是什么?智慧、道德、伦理、因果,这是性德,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性德,佛给我们讲的十善、五戒、六波罗蜜、普贤十愿是性德,只要你一回头,起心动念跟性德肯定相应。这个起心动念是自然发生,法尔如是,有没有自己的概念?没有,好像是自然的。怎么发生的?众生的感,自己的应。众生感有心,也有无心,无心也能感,冥感;佛菩萨应,不管是显应是冥应,都没有起心动念,法尔如是,法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法称之为微妙法,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学了之后得干,这才行。就是说一定落在日常生活,它就起作用,这个作用会带给你法喜充满,无论遇到什么状况迎刃而解,不要去思索。这是什么?清净心起作用。一般人做不到,为什么?他那个杂念太多,他心不清净,他要想、思考,问题现前他要思考,思考里面就会产生很多错误。这就是什么?知识。我们常讲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知识是妄想。智慧能解决问题,智慧里头没有妄想,清净心就生智慧。所以我们学东西也很麻烦,学东西你要不知道学习的要领,不知道学习的秘诀,就会变成知识。这秘诀是什么?马鸣菩萨教我们,我们看书,不执著文字相、不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这实在讲是应该的,可是最重要的是第三句,第三句你的印象落在阿赖耶,这个麻烦,这就变成什么?变成所知障,叫心缘相。你看你有心缘相,你的清净心没有了。你要知道,执著言说跟名字,心被污染;名相,心也被污染,染得不深;最严重的染污就是意识,心缘相,你的心攀缘这个相,也就是什么?我自己懂得什么想法,我觉得这是什么意思。你不知道这经没有意思,你怎么会有意思?佛是从没有意思说出来,你怎么念了会有意思?那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是你的意思。这是佛法最难的地方,不能用心缘相。
我们要不要天天看?要,我们天天看经、天天读经、天天听讲经。会不会?关系在这个会,会的时候,我在这里是修禅定,修清净心,修什么?修不著相。听经不执著言说相、不执著名字相、不执著心缘相,我在这里听经,这样听怎么?这样听智慧现前。佛的经、佛的言语,把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引出来了。如果我们一著相,智慧就发生障碍,这种障碍叫所知障,贪瞋痴慢那是烦恼障,叫二障。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十九岁出去参学,学了十二年,最后怎么样?彻底放下,他才能入定,他才能大彻大悟,这个用意很深!所以东西要不要学?要学,要会学,要在学习里面去,东方人讲、佛法讲,以后儒跟道都讲,悟性!在学习里头怎样把悟性启发出来,一闻千悟、闻一知十,那是智慧,那个才管用。所以教学,古时人教学跟现在教学完全不一样,现在人教学机械的,全著了相,古时候高明的老师他反对,他不会用这个方法。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十年,老师不准写笔记。我听经我的座位是坐在第一排,是跟他两个面对面,这是他安排的,叫我专心听。好东西写下来怕忘记!用不著,你自性里头有,在听经里面修清净心。你看经教给我们印下去,你自性里头有经,《无量寿经》,你自性里头有《无量寿经》,跟无量寿佛无二无别。你相不相信经上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如果你相信,你就不必执著,你就真放下。放下,智慧现前;不放下,知识,你所记的是全知识。知识有限,你那个藏书的地方不大,会装满;智慧是无尽的,你装不满的,而且不是外面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有的,这个重要。所以怎样让我们这个自性、德能、智慧能透出来?那你就一定依戒得定,因定开慧,你得走这个路子。
读经是不是修行?是的,你得会;听经是不是修行?是的,完全在你会不会。会的人怎么样?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会的人著相。会的人少,不会的人多。我们要慢慢的练,从什么地方练?就是从放下,认真学习又不著相,这就如法。如果你真的我一切放下,我也不学了,你一事无成。为什么?你不是真的放下,真放下就开悟了。那怎么不是真学,我是真放下了?你放下没放下,你心里还有个「我什么都放下」,这还没放下,这个放下你才能开悟,你还是有!四空天人就是这一类的,我什么都放下了,万法皆空,空了,结果怎么样?他的果报是四空天里面无想天,他什么都不想,他在那里头。为什么出不去?因为他有无想,那个没放下。我什么都不想,你看,这一念没放下,这一念就变成无想天,他就受这个果报。无想也得放下,才干净。这很难,太难太难了!大乘法里面讲「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二边不立就是中道,你执著中道,你还是没放下。所以凡夫,不是执著有就是执著空,二边不著又跑出一个中道,总是放不下。放下是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活活泼泼,什么障碍都没有。从这一点也能够体会,我有没有障碍?有障碍。有障碍就想想,没放下,真放下哪来的障碍!由此可知,戒定慧是多么重要。我们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成就自己。佛如此,自己丈夫,自己能调御自己,才能帮助别人。调是对心讲的,起心动念,是对这个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能够调;御是从行为上讲的,言语动作你能控制,你不会受外头影响。
底下讲,这是具四种法,若具四法,则名丈夫。四法,第一个,「近善知识」。非常重要,亲近善知识。我们今天善知识在哪里?其实,一切法都是善知识,只是我们不知道,哪一法不是善知识?问题是只要你有善,你才会知识,你自己没有这个善字,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还是凡夫,回到凡夫位上,《弟子规》里面讲的,教我们亲近仁者,这是佛法讲的善知识。仁慈的人、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亲近他们,向他们学习。在现前这个环境,善知识找不到,怎么办?过去善知识的著作留在世间,我们找这个就行了。可是我们初学,初学要找一个善知识,不能找太多,太多了麻烦就来,会把我们搞乱,找一个人。
从前李老师教我,最初他是叫我跟他,给我三个条件。我到台中去看他老人家,说明我很想跟他学,做他的学生,他给我开了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那个时候我已经学佛了,学了几年,我好像二十六岁学佛的,我亲近他的时候是三十岁,五年了,三十岁,跟他三十岁。他说你以前所学的,无论跟什么人学的,包括跟方老师、跟章嘉大师,我不承认。老师告诉我他不承认。你到我这里来可以,一切从头学起,以前不算,这第一条。第二条,你到我这个地方来,只能听我一个人的。讲经、教学只听一个老师,其他无论是出家在家大德,他们讲的东西你不能去听,不允许,第二条。第三条,从今天起,你所看的文字,不管是经书还是一般书,没有得到我同意你不可以看。我听了这个话,这个老师太跋扈,好像是目中无人。为什么限制得这么严?不让你听等於是把你耳朵塞住,不让你看,把你眼睛蒙住了,专听他一个人的。我当时听了这个话,大概沉默了五分钟,我接受了,我想了一下接受了,这才收我做学生。然后老师就告诉我,我这个条件不是无限期的,五年。五年当中要遵守,不是无限期的,五年。这接受之后,大概到三个月,就有效果出来了,头脑比较清楚。为什么?三个月不乱看东西,心定了,只跟一个老师。
大概是十年之后我才晓得,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所讲的师承。老师看中你这个学生,想教你,你要是到处去听,他没办法教你,你乱了;到处乱看也不行,毕竟我们年岁大了,我跟他的时候三十岁了,我跟方东美先生是二十六岁,所以这么限制。半年之后那效果就非常殊胜,心地清净,好像有一点智慧,听东西能听得懂,看东西能看得明白。五年下来之后,我跟老师讲,我说:老师,你这个办法我还继续延长五年。他笑了一笑。我守他这个办法十年,这是什么?其实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你对老师没有信心不行,你就跑掉了。以后我一反省,过去方老师也是这个意思,没说出来。我本来想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程,他不让我去,他跟我讲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六十年前!他说你到学校去听课会大失所望。乐意教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他给我讲两个小时,一堂课。在他家里小客厅小圆桌上,我们就一对一,我们的课程是这么学的。我们对他一点瓜葛没有,不认识,我是慕名写一封信,自己介绍自己。见面谈到最后结论,就是每个星期两个小时,到他家上课。以后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非常关心、非常慈悲,也是一个星期两个小时。如果我偷懒没去的话,他就叫他的副官打电话,问我怎么没有去,是不是生病了?这一问就不好意思不去,老师太关心了。李老师是说出来了,他们两个没说出来。这亲近善知识。李老师在教学当中告诉我,他说(他很谦虚),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后怎么办?我介绍一个老师给你,谁?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了,老人家的著作在。他给我四本书,那个时候台湾只有这一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上下两册、续编上下两册,四册。给我,叫我:你去看、你去读,依教奉行,你就是印光法师的弟子。告诉我,这是当代一位大善知识。他的净土是跟印光大师学的,所以我们这个师承是从印光大师。现在印光大师的《全集》出来了,现在精装好像是七本。亲近善知识重要!
第二个,「能听法」。这一句好像是简单,其实不简单。真能听法吗?我们现在才看到一个例子,刘素云,她能听法。你看看一部《无量寿经》,她专听一部,不听第二部。每天一个光碟,一个光碟一个小时,把这一个光碟重复听十遍,就是每天她听经十小时,十小时是同一个光碟十遍,真叫长时薰修!我那一年是在新加坡讲的《无量寿经》,时间好像是一九九八年,一个月讲圆满的,每天两个小时,一个月讲圆满,六十个小时。很快流通到中国大陆。六十天,一部经听圆满,都是每天听十个小时,听完之后从头再听,还是每天一片,十个小时,听十年,这叫能听法!这十年,我们不晓得她的功夫,但是我们能够体会到清净心有了,清净心生智慧,所以我在光碟听她解答问题,听众三、四百人跟她提问,二、三个小时的时间解答,讲得很圆满,那是智慧,智慧辩才,那不是容易事情。听经要这样听法。读经跟这是一个意思,读经等於说听古人的,古人讲的,书本。听出味道出来了欲罢不能,法味!古人所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你一接触,无论是听、无论是看,欢喜心现前就欲罢不能。胡小林给我们做报告,他说他现在每天在读经,十二个小时,忘掉了,连吃饭喝水、上洗手间都忘掉了。专注,法喜充满!他告诉我们,他每天是早晨八点半开始到晚上八点半,十二个小时。这一句做到了,得上一句也做到,两句。「思惟义」,这个思惟不是心缘相,一听意思就明白,一看就懂得,这叫思惟义。末后一句话很重要,「如说修行」。你把你所懂得的,明白了,都落实在生活上,你的生活幸福美满;落实在工作上,你的工作愉快,轻松顺利;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你肯定不知不觉已经落实诚敬谦和,真的美满幸福的人生。世间儒的法都能得到,不知不觉你所表现的,就是说你把圣贤这些德目统统都表现出来、都做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长时间的薰修就成功了,这叫丈夫,这是丈夫的标准。
「又《会疏》曰:谓具大丈夫力用」,大丈夫是法身菩萨,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儒家讲圣人。丈夫是贤人,加上个大,圣人;在佛法里面加上个大是佛陀,没有这个大是菩萨。大丈夫的力用,力是十力、四无所畏。「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他有这个能力,这一个调、一个御。他给你讲经说法,说的这些道理,你听了之后能信、能解,法喜充满,这是他的教学。明了之后,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自然就不会违背性德,这是御;就是你能够控制,你能够驾御你自己。这不是说别人,驾御我们自己行为,不会超越轨范。要是用《还源观》上的四德来说,调就是「随缘妙用」,御就是做一切众生的典型,行为世则,或者是行为世范,都能给世间人做好榜样。这个世间是十法界,不但是六道,还给四圣法界做好榜样,这是佛陀教学的力用。这里面的一切众生指十法界。令离垢染,这两个字是烦恼的代名词,垢是烦恼障,染是所知障,你知道东西太多,造成障碍,这种东西就是现在讲的知识。你看佛法里头所说的「转识成智」,凡夫是变智为识,智变成识就是凡夫,识归源成为智慧这就开悟。六道里确确实实智慧全变成知识、变成烦恼。佛法里面讲「转烦恼成菩提」,可见得烦恼跟智慧是一不是二,就是迷悟不同,觉悟了,烦恼就是智慧;迷了,智慧就变成烦恼。迷的时候智慧变成知识,觉悟的时候知识就变成智慧,不一样,迷悟不同!这是要佛菩萨帮助我们觉悟。烦恼障没有了,所知障没有了,你就得大涅盘。这个大涅盘就是真如自性,你就回归自性,在净土讲是你回归常寂光了。这是什么地位?妙觉位,在等觉之上。回归常寂光,你功德就圆满了。
下面有个提问,这提问问得很好,「或问:女人等亦应化度,何以独标丈夫?」因为丈夫是男子,男子佛都这样照顾他,都要度他,女人怎么办?这下面就说出来,丈夫包括女人在内,要懂得这个意思。《大智度论》说,「《智度论》答曰:若说丈夫,二根」,这二根就是男女,同具男根、女根,「无根」,天阉是天然的、自然的,我们现在讲先天的缺陷,「及女」,女众,统统含摄在其中,「故说丈夫」。所以佛经里面这个丈夫是包括女众,连无根都包括在里头,这才圆满。「盖谓名为丈夫,则可概摄妇女、无根及二根等人」。这一句是黄念老注解的,就是《大智度论》里面的意思,我们这就不会误会了。在佛法里头真平等,佛法里头决定没有重男轻女。我们看到女众,在《戒经》里面好像不平等,《戒经》里面排班,咱们是凡夫,男众一定在前面,女众在男众后面;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多条,为什么多那么多?这是就事论事。什么原因?一般的女众情执比较深,所以佛对她们教的时候就比较严格。这事相上,理上没有差别。事相上也是一般,也有特殊、杰出的女众,智慧德能都在男众之上。所以看《法华经》,龙女八岁成佛。不但是女众,畜生里头的女众,一般菩萨都比不上,也有杰出的。这些道理一定要懂,佛法真正是平等法,没有对立,没有对立才真平等。你看从十信,初信这个对立的念头就没有了。
我们才晓得,佛教化众生这用的是方便法,善巧方便,帮助我们断除无始劫来这些习气,烦恼习气,要用这些方法,烦恼习气没有了,这法就用不上了。用不上,佛门还这么重视,用不上了还这么重视,这为什么?为表法,让初学的人看。如果我们把这个都废弃了,那初学的人说我们何必学它?用意在此地。所以常常想到许许多多初学的人,要给他做榜样,是做样子给他看。做这些样子,自己有没有不变的地方?没有。为什么?自己完全空了,哪有不变?所以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自然的,变成自然的,没有造作的痕迹,你都找不到。这是菩萨的德能!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第九,「天人师。《净影疏》曰:能以正法近训天人,名天人师。《会疏》曰: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这个德号,它的范围比较狭窄,仅限於六道里面的天人。因为在一切众生当中,特别是人道,你看,菩萨示现成佛都在人道,没有在天道,这个表法有很深刻的意义。佛门常说「富贵学道难」,你看这个世间富贵人,你请他来学佛,你叫他去烧头香他行,他很愿意干这个,你叫他到这里来听两个钟点经是要他的命,他坐不住,为什么?享乐享惯了。他这一生乐多苦少,你叫他要出离、求生极乐世界,「我这里比极乐世界还快乐」,他生不起这个念头,所以富贵学道难。八难里头,富贵是一条,对他困难。「贫穷学道难」,贫穷人三餐饭都吃不饱,你叫他来听经,他哪有这个心?他要去找他的生活去。所以学佛最适合的人是小康之家,不很富贵,也能吃得饱,这种人很适合。他什么?他知道苦,苦乐他很清楚、很了解,佛讲离苦得乐,很能中他的胸怀,他就来了。
六道情形亦复如是,天上福报大,所以天人学道就难。真的,不容易,特别是讲净土,很难接受。三恶道苦,佛度三恶道不容易。佛讲得很清楚,三恶道里面度的众生,是哪些众生?在人间都学佛学得还很有基础,没有依教奉行,堕到三恶道去了,所以他阿赖耶识里头有佛法的种子;换句话说,有善根,有这个根基,佛才好度他。如果没有很深厚的基础,三恶道的人没法子度脱,那怎么样?只有他受报。实际上三恶道就像监狱一样,你犯过失判了刑,要关多少年,到刑期满了你就出来。三恶道也是如此,你造作的罪业,你得到这受报,受完,它有限期的,有期限的,受报完了之后你又到人道来。有些善根深厚的到人道来又闻到佛法,慢慢一步一步向上提升。但是有善根很深厚的,很深厚为什么会堕恶道?也就是内敌不过烦恼习气,外面受不了诱惑,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很容易破戒、很容易犯罪。展开《戒经》,你看统统都是堕三恶道的,这就去了。可是,他在世间真正修行闻法的时间很长,这个基础很厚,佛菩萨在饿鬼道、在地狱道、畜生道都能度他。所以说恶道里头得度的众生,都是在人道里修得有很好的基础。人间学佛不是白学,偶尔做错事情堕三恶道,菩萨还是照顾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真正慈悲!所以佛称为天人师。
《净影疏》里说,能以正法近训天人。近是究竟,来教训天人。名天人师,这个名号是从这来的。《会疏》里面讲得清楚、讲得详细,所有天上人间。佛在天上度化众生,只讲到色界天,没有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叫长寿天,八难之一;八难,佛没有办法度他的,他不接受,四空天。他那个里头没有灾祸,为什么?没有身体,也没有居住的房屋,我们用一般世间人的说法,灵界,就是灵魂这一界。他也有高低,也有四个层次,灵界,完全是修的定功。不要身体,不要这个色,就是物质这个东西一概不要,没有任何累赘,寿命很长。佛能教化的四禅以下,四禅十八层天,加上欲界六层天,二十四层。这里面有佛、菩萨,菩萨能够示现菩萨身,示现诸天的身分教化天人。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样的身,佛没有起心动念,怎么现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身,想什么样的人来度他,他就现什么身去度他,感应道交。
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想佛菩萨,佛菩萨来不来?来。在哪里?你想他的时候他就在你面前。为什么见不到?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障碍住了,不是他没有来,他来了,见不到;他见到我们,我们没见到他。我们的愿求,希望佛菩萨保佑,他真的加持你,可是我们如果要造作恶业他也无可奈何,为什么?帮不上。到什么时候能帮上?你的业障消了,我们所希求的感应就现前。这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他跟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讲这桩事情,真的,绝不是假的。那我们有很多想求的都没有感应,没求到。老师说不是求不到,是你有业障,业障忏除,你所希求的都出现。在佛法叫时节因缘,这个时节因缘是自己决定、自己造成的,问题不在外。真的,应了古人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全是自作自受。如果我们怨天尤人说佛菩萨不灵、祖宗没有保佑,那是造罪业。祖宗哪有不爱后代的?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哪有不慈悲的?自己造的业障,人家加持力量加不上,你业障抗拒,是这么个道理。
求有不得,那我们就要反省,我们就要修忏悔,业障忏除,你所求的就满愿。要真正忏除,不是在佛菩萨面前跪著磕头烧香祷告,那忏除不管用。从哪里忏除?从自己心地上忏除。怎么个忏法?这是章嘉大师教的,「后不再造」,那叫真忏悔。真的忏悔了,明天老毛病又起来了,这个不可以,这个不会有感应。真正觉悟、真正回过头来,这问题才真解决。那我们要想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性德的地方太多了!我们细心想想,拿中国传统的标准,孝有没有做到?好像是做到了,其实与标准相差距离太远。跟圣人比一比,尧舜禹汤,我们的孝悌跟他比行吗?我们的忠信跟他比,我们的仁爱跟他比,这一比不像,差太远了,这才晓得自己为什么没有感应。拿佛法,佛法的标准是十善业道,我们总以为我们自己十善业道做得不错,不杀生我们做到了。不杀生向上提升一级是什么?爱护众生,这个我们没做到,这是包括在不杀生这一条戒里头的。爱护众生、照顾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全在这一条里头。所以这一条展开,八万细行,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一看到细行里头,我们就晓得差远了,怎么能跟菩萨比!不但比不上菩萨,比不上阿罗汉,比不上天人,比不上我们世间的圣贤,那还有什么话说!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自己没有做好,怎么能教别人?教别人也不听,没有办法。「调御」两个字是教学的标准,要让受教的人心服口服,真正佩服你。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当年亲近善知识那一种心态,再看看现在我们教别人,人家有没有这样心态?找不到,太少了。那怎么办?自己要提高警觉,要把自己不断向上提升。自己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会不会有学生来?会有。真正好学,有善根的人,他自然就遇到了;没有这个信、没有这种愿,佛菩萨在面前也没用,当面错过。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示现,当年在舍卫大城,舍卫大城居民十万人,这在那个时代,十万人是大都市。佛陀在那里讲经教学时间很长,我们知道,他们生活每天出去托钵,所以大街小巷哪里都去过。认识释迦牟尼佛的人,知道他、认识他、见过他的有三分之一;知道有这个人,听到名字的,没见过、没有遇到的也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根本就不知道,连名字都不晓得,就在这一个地区,缘不一样。所以,认真提升自己的境界,比什么都重要。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这个重要。现前有没有人来学习不重要,有没有人得度也不重要,提升自己重要。为什么?自己成就,你能观机了。观机是什么?有宿命通、有他心通,这个人生生世世他在哪些道,过去生中做些什么行业,有没有学过佛,学些什么法门,你一清二楚。遇到之后,讲经教学就契机,契机他就欢喜,就很容易接受。
由此可知,我们自学跟化他,自学是主要的,化他是附带的,化他实在讲,就是结法缘。结法缘要有智慧、要有慈悲。众生有过失,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那是自然的,一点都不奇怪。放在心上,我们就堕落,我们就错了,为什么?他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根本不放在心上,自然就不放在口上,口里面批评,造口业、造恶业,放在心上是意业,那就错了。一定要像佛看众生一样,佛怎么看众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造作阿鼻地狱罪业,你看起来也很可爱。可见他一时糊涂,他要到阿鼻地狱去一趟再回来,要用这种心去看,不可以有怨恨心。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他在我面前是他对我表法,我在这里受教育。你看,他做给我看,他造作什么恶业,他下地狱受罪去了,这不是给我看的吗?这是告诉我,我绝对不能有这个念头、不能有这个行为,他不是我的老师吗?感恩还来不及,怎么能报怨!所以一定要学的,这个世间人人是好人,在我的心目当中;事事是好事,无论正面反面、善的恶的、顺境逆境,统统是好事。这个道理、这种修行就是《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以他一生圆满成佛,在境界里面修得清净平等觉,这个重要。
境界现前总是起心动念,这个是好、那个是坏,这一关突破不容易。这是什么?分别执著。佛法是叫我们破分别执著的,我们还在境界上搞分别执著,哪一天才能出头!所以学了《还源观》,学到一个本事,一切法统统把它归零,还源了,归零就回归自性,就没有了。知道一切法,无论是精神、无论是物质,物质再小,现在讲一个量子,都具足圆满五阴之体,色受想行识,在不在?不在,刹那,一刹那就完了,真的像闪电一样,比闪电快多了,它不存在;善也不存在,恶也不存在,没有一法是真正存在的,无常。我们的心清净了,不再分别、不再执著,这对於我们修行有好大的帮助,这叫真正看破,了解一切法的真相,真相不存在。科学家肯定物质不存在,物质是精神现象变的,他还认为精神是存在的、能量是存在的,都不存在。能量是阿赖耶的业相,精神是阿赖耶的转相,全是假的。真正存在、永恒存在的自性,六根接触不到,但是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我们一切总要向自性靠拢,要与性德相应,那就对了。所以这个地方不但是天上人间,还有魔王外道、释梵。这个释是释提桓因,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他代表欲界天,梵代表四禅天。下面天龙,天龙八部护法神。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佛是永远老师的地位,出现在世间。
「又《合赞》曰:诸佛虽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诸众生中,唯天与人能发无上大菩提心,是故号佛为天人师」,这又是一个意思,因为只有在人这一道当中能成菩萨、能成佛,容易得度。那最方便的法门就是净土法门,遇到净土法门,真搞明白了,一心念佛,没有一个不得度的,一往生就成佛,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八十六面第四行,看十号第八。
「八、调御丈夫。《净影疏》曰:能善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合赞》曰:自既丈夫,复调丈夫,故号佛为调御丈夫。若具四法,则名丈夫。何等为四:一、近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惟义,四、如说修行。」我们就看这一段。这是如来十个德号里面第八个,称调御丈夫。《净影疏》里面说得比较简略,能善调伏众生。这个调伏是教化,比教化的意思要深,教化的成果出现了,也就是所教导的这些众生都能够心服口服,伏是这个意思。可见得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佛能做到,法身菩萨也能做到,为什么他们能做到?《合赞》里说清楚了,《合赞》讲「具四法」,用我们现在话说,他具足四个条件,所以他能做到。教育必须要真正调伏众生,教育才算成功。我们知道人心本善,佛在《华严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教导我们信解行证,对佛陀的教法,首先我们要建立信心,信了之后要求解,要把佛的教诲搞清楚、搞明白,然后如教修行。修行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调伏我们的妄心、起心动念。行这个字是说行为,行为有善有恶,起心动念由意念指挥我们言语造作。所以修行从哪里修?如果说是从言行上来修也算不错,那不是根本,还是在枝叶上修;根本是起心动念,根本修好了,枝叶自然茂盛,这肯定的,也就是圆满的调伏。
实在讲,在大乘法里说,起心动念也是烦恼,这一类的烦恼叫根本无明。这个名词很有意思,顾名思义,无明,明是明了,无明,现在不明了了。对什么不明了?对自己不明了,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尤其是大乘佛法的教学,它教什么?终极的目标就是明了自己,这个教学就圆满。自己是什么?几个人能认识、几个人能说得出来?别说我们凡夫说不出来,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也说不出来。为什么?不明了。用佛法的术语说,无明破了你就明了。无明破了是什么人?成佛了。佛门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真的明了,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情,完全搞清楚了。在《华严经》里,那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那就是圆满的调伏。谁调伏他的?如来教他的。所以如来称丈夫,大丈夫!自己称丈夫,又能调伏丈夫,这个丈夫是指十法界。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丈夫是佛的别名,是因为他迷失了自性,迷而不觉。他自性有没有失掉?并没有失掉。诸位要记住,迷失,迷了,好比失掉,并不是真的失掉,只要他觉悟,他就认识了,所以迷失不是真失。《楞严经》上讲的「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就是说明什么叫迷失,没失掉,自己不知道。
我讲这一小段经文,我用现代比喻容易懂。我们做学生的时代,念小学、念中学就有军训课程。为什么?跟日本人打战,那八年抗战期间。小学五、六年级叫高年级的同学要受军训,接受军训。接受军训,教官常常举行紧急集合。因为那个时候的学生,抗战期间非常辛苦,日本人到处轰炸。小学我是记得四年级开始就住学校,学校都迁到乡下,不敢在城市,学生都住在学校里,跟老师共同在一起过生活,是好!老师真的便於管教。住在学校里,真的师生如父子,同学像兄弟姐妹一样,学校是个大家庭。紧急集合规定是小学生五分钟,起床的时候,早晨起床,那时教官哨子一吹,服装整齐到操场去集合。常常就发现有人慌慌张张问同学们,帽子找不到了。没有戴帽子不可以,到处问: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同学指著他:你的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头上一摸,真的是戴在头上。帽子有没有丢?没有丢,迷了,自己以为丢了,到处找找不到。这就是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同样的情形,所以叫迷失。没失掉,你迷了不知道,就等於失掉。
六道十法界都是这个情形,六道到处找找不到,四圣法界虽然不找,知道,知道有,得不到享受。为什么?他知道有,是佛告诉他有,他没有感觉到他真有。为什么?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的相好,他没有得到受用。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开悟。这个开悟,都是佛门常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十法界的佛菩萨都没有,他的悟是解悟。我们今天经念多、看多了,长时薰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虽然没有契入境界,听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明白这个事情,不疑惑了,也能肯定,自己没得受用。没得受用是我们行的功夫不得力,你看信解下头是行,行不得力,行要得力那就会开悟。行是什么?八万四千法门行的总枢纽,给诸位说就是定,就是禅定。佛门,十方三世一切行人,这个行人就是修行人、佛弟子,修行证果,没有一个是离开戒定慧三学。疏忽了戒定慧,充其量你只得一个解悟,解没有行,很多观念往往是你体会错误了。为什么?这些错误是因为你没有通过修行,通过修行你就明白了。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愿好!没有认真修行的,也就是说疏忽了戒定,绝大多数是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太多太多了。这一类的人看起来好像是修行人,修菩萨道、修佛道,可是最后都到三途去了。我们看到慈云灌顶法师讲念佛法门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种就是阿鼻地狱。
自以为是,不行,中国古谚语有句话说得最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佛菩萨、祖师大德。你看看,你细心去观察,没有一个不讲究戒定慧;讲究戒定慧,可见得他很认真的学习戒定慧。佛法的戒,根本戒是十善业道。我们再看,通常在家居士修的五戒,杀盗淫妄,出家的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一开端也是杀盗淫妄。杀盗淫妄从十善开始到菩萨戒,菩萨到等觉菩萨都要遵守。从凡夫初学到等觉,这还得了!这个时间很长,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太长了。他持戒的那个功德,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我们只大概人天能够理解、能够想像得到,像法身菩萨他们那个持戒的功德,我们想像不到的。所以能够感化诸天,能够感化四圣法界,等觉菩萨能够感化十地菩萨。上面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我们要跟他学,条条戒到明心见性才算圆满,没有到见性没有圆满。要打分数的话,不够一百分,总是欠几分,到明心见性满分,就一百分,等觉菩萨九十九分,差一分,十地菩萨差两分,九地菩萨差三分。我这个说法诸位有个概念,不可以轻视,你有这个概念你才晓得此地调御的意思,调伏,我们才知道在这上真正用功努力,知道自己不够,差太远了。
我们讲到不起心不动念,是,不起心不动念真了不起,什么地位?初住菩萨,初住往上面去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初住就不起心不动念。所以,这是极其微细的叫细行,你看看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八万四千从哪来的?全从十善业道来的,十善业道是根,那我们不修怎么行!十善业道为什么修不好?这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这问题太大了。在家学佛,十善业道没修好,出家学佛,沙弥律仪没学好,那是什么?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世间法里作假都不能成就,何况佛法!佛法纯真无妄,第一个就给你讲真诚。十善业道修不好也不能怪人,没人教,现在佛门里谁教十善业道?在台湾还有些法师偶尔讲讲《十善业道经》,就是讲讲而已,没去做。听的人不会去做,讲的人自己也没做,你说这怎么行?我们也在这个世界走过很多地方,看得多也就想得多,如何来挽救?所以就想到古人用儒道来帮助十善业道,让十善业道扎根。我们这才想到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才找到儒释道的三个根,要从这里修起,要真干。你真干,你学佛的根基深厚,这在佛门术语叫善根深厚;你不真干,你没有善根。没善根,所以你对於佛法的信,古德所谓「露水道心」,你信不坚固,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道心就没有了。没有信,哪来的愿!因此,没有办法抗拒这个社会上种种的诱惑,内伏不住烦恼,外面无法抵御诱惑,徒有学佛之名,没有学佛的实质,这是佛法衰的原因。佛法现在衰到极处。庙有,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要让佛教复兴起来做不到。佛教兴旺起来要人,真正修戒定慧的人能兴佛教,离开戒定慧研究经教的人他不能够兴教。为什么?他能够讲、能够教、能够著书立说,调御两个字做不到,道理在此地,得真干。
发心真干的人不多,很少见,可是我们中国十三亿人口,找个三百、五百真干的人我相信不难,这么多人口里面去找,找真正发大心的,真正把「我」放下的。我学佛,有这个缘分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我非常简单,「看破、放下」。看破是什么?看清楚、看明白了。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真相是什么?佛常说,我们自己也会说,会说没用,佛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在这个虚妄怎么样?认真,没有觉得它是虚妄,比一般人更认真,这就没有法子。你没看破,所以你放不下,这老师告诉我的。为什么放不下?他没看破;为什么没有看破?因为他放不下。麻烦就在此地,头一关!佛法修学的秘诀就这四个字,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好像我们现在爬楼梯一样,一阶一阶往上走,你才能走得到。最难的是第一步,第一步提上去了,以后就容易。我们现在第一步有没有踏到?没有,为什么?第一步踏到的时候,在小乘你就是须陀洹,大乘你是初信位的菩萨。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十信是小学,初信是小学一年级,你是真正的佛弟子。在这个位次上,在佛家的名词讲你是小圣,小圣里的小圣。十信是小圣,你是十信里最低的初信,小小圣。小小圣都了不起,他不是凡夫,为什么?他真的看到,真看破了,知道这个世间一切境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看破,所以不再执著身是我。
小小圣无我了,这几个人能做到?无我就不会跟人对立,身见放下了、边见放下了,边见就是对立的概念,与一切人事物都没有对立,小小圣能做到,成见放下了。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是邪的还是正的,不管这些,不再坚持了。凡夫坚持,坚持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初信菩萨把这种坚持放下了,这一放下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才能做到。为什么能放下?假的,不是真的。善,善等於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恶,恶也等於零;换句话就是,我们用这个大家好懂,统统归零了,初信位的菩萨。所以,一切不正的这些观念都没有了,这是初信位的菩萨。所以他虽然没有出六道,六道要见思烦恼断尽,他没有,他只是见烦恼断了,思烦恼没断,一品都没断,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就等於拿到保证,天上人间七次,七次往返他就超越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我们要把他跟小乘来相比很清楚,初果等於初信,二信是二果向,三信是二果,四信位是三果向,五信位是三果,六信位是四果向,七信阿罗汉是四果,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这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再往上去就明心见性。再往上去无明破了,也就是说,六根在六尘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
不起心不动念,是妄心放下。起心动念是阿赖耶;不起心不动念,阿赖耶就转了,转成大圆镜智。阿赖耶一转就是明心见性,那就是初住菩萨,禅宗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同样境界,是一回事情,那就成佛了,十法界没有了。那个时候,他所现的这个境界是什么?实报庄严土。给诸位说,处处都是实报庄严土,一现一切现,绝不是说这个地方是实报土,那个地方不是的,一现一切现。众生有感他就应,六道众生感,他就到六道应,那是不是他又到六道轮回来了?不是,他还是实报庄严土。所以他知道六道也是实报土,三途还是实报土,妙极了!他住实报土,可是有六道业的他看是六道,有三途业的他看是三途。幻相,不是真的,《还源观》上给我们讲「出生无尽」,随什么出生?随自己念头出生。所以你要懂得事实真相,你能怪人吗?你怪人是造罪业,都是自作自受,与谁都不相干。与诸佛菩萨不相干,与上帝不相干,与神不相干,与阎罗王也不相干,一切境界都是自己意念变现的。所以佛给我们讲修行的过程次第,变现境界不一样。「出生无尽」这句话把我们唤醒了,你看这个念头多重要。决定不能有妄念,念念要跟性德相应。性德是什么?智慧、道德、伦理、因果,这是性德,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性德,佛给我们讲的十善、五戒、六波罗蜜、普贤十愿是性德,只要你一回头,起心动念跟性德肯定相应。这个起心动念是自然发生,法尔如是,有没有自己的概念?没有,好像是自然的。怎么发生的?众生的感,自己的应。众生感有心,也有无心,无心也能感,冥感;佛菩萨应,不管是显应是冥应,都没有起心动念,法尔如是,法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法称之为微妙法,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学了之后得干,这才行。就是说一定落在日常生活,它就起作用,这个作用会带给你法喜充满,无论遇到什么状况迎刃而解,不要去思索。这是什么?清净心起作用。一般人做不到,为什么?他那个杂念太多,他心不清净,他要想、思考,问题现前他要思考,思考里面就会产生很多错误。这就是什么?知识。我们常讲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知识是妄想。智慧能解决问题,智慧里头没有妄想,清净心就生智慧。所以我们学东西也很麻烦,学东西你要不知道学习的要领,不知道学习的秘诀,就会变成知识。这秘诀是什么?马鸣菩萨教我们,我们看书,不执著文字相、不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这实在讲是应该的,可是最重要的是第三句,第三句你的印象落在阿赖耶,这个麻烦,这就变成什么?变成所知障,叫心缘相。你看你有心缘相,你的清净心没有了。你要知道,执著言说跟名字,心被污染;名相,心也被污染,染得不深;最严重的染污就是意识,心缘相,你的心攀缘这个相,也就是什么?我自己懂得什么想法,我觉得这是什么意思。你不知道这经没有意思,你怎么会有意思?佛是从没有意思说出来,你怎么念了会有意思?那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是你的意思。这是佛法最难的地方,不能用心缘相。
我们要不要天天看?要,我们天天看经、天天读经、天天听讲经。会不会?关系在这个会,会的时候,我在这里是修禅定,修清净心,修什么?修不著相。听经不执著言说相、不执著名字相、不执著心缘相,我在这里听经,这样听怎么?这样听智慧现前。佛的经、佛的言语,把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引出来了。如果我们一著相,智慧就发生障碍,这种障碍叫所知障,贪瞋痴慢那是烦恼障,叫二障。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十九岁出去参学,学了十二年,最后怎么样?彻底放下,他才能入定,他才能大彻大悟,这个用意很深!所以东西要不要学?要学,要会学,要在学习里面去,东方人讲、佛法讲,以后儒跟道都讲,悟性!在学习里头怎样把悟性启发出来,一闻千悟、闻一知十,那是智慧,那个才管用。所以教学,古时人教学跟现在教学完全不一样,现在人教学机械的,全著了相,古时候高明的老师他反对,他不会用这个方法。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十年,老师不准写笔记。我听经我的座位是坐在第一排,是跟他两个面对面,这是他安排的,叫我专心听。好东西写下来怕忘记!用不著,你自性里头有,在听经里面修清净心。你看经教给我们印下去,你自性里头有经,《无量寿经》,你自性里头有《无量寿经》,跟无量寿佛无二无别。你相不相信经上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如果你相信,你就不必执著,你就真放下。放下,智慧现前;不放下,知识,你所记的是全知识。知识有限,你那个藏书的地方不大,会装满;智慧是无尽的,你装不满的,而且不是外面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有的,这个重要。所以怎样让我们这个自性、德能、智慧能透出来?那你就一定依戒得定,因定开慧,你得走这个路子。
读经是不是修行?是的,你得会;听经是不是修行?是的,完全在你会不会。会的人怎么样?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会的人著相。会的人少,不会的人多。我们要慢慢的练,从什么地方练?就是从放下,认真学习又不著相,这就如法。如果你真的我一切放下,我也不学了,你一事无成。为什么?你不是真的放下,真放下就开悟了。那怎么不是真学,我是真放下了?你放下没放下,你心里还有个「我什么都放下」,这还没放下,这个放下你才能开悟,你还是有!四空天人就是这一类的,我什么都放下了,万法皆空,空了,结果怎么样?他的果报是四空天里面无想天,他什么都不想,他在那里头。为什么出不去?因为他有无想,那个没放下。我什么都不想,你看,这一念没放下,这一念就变成无想天,他就受这个果报。无想也得放下,才干净。这很难,太难太难了!大乘法里面讲「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二边不立就是中道,你执著中道,你还是没放下。所以凡夫,不是执著有就是执著空,二边不著又跑出一个中道,总是放不下。放下是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活活泼泼,什么障碍都没有。从这一点也能够体会,我有没有障碍?有障碍。有障碍就想想,没放下,真放下哪来的障碍!由此可知,戒定慧是多么重要。我们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成就自己。佛如此,自己丈夫,自己能调御自己,才能帮助别人。调是对心讲的,起心动念,是对这个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能够调;御是从行为上讲的,言语动作你能控制,你不会受外头影响。
底下讲,这是具四种法,若具四法,则名丈夫。四法,第一个,「近善知识」。非常重要,亲近善知识。我们今天善知识在哪里?其实,一切法都是善知识,只是我们不知道,哪一法不是善知识?问题是只要你有善,你才会知识,你自己没有这个善字,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还是凡夫,回到凡夫位上,《弟子规》里面讲的,教我们亲近仁者,这是佛法讲的善知识。仁慈的人、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亲近他们,向他们学习。在现前这个环境,善知识找不到,怎么办?过去善知识的著作留在世间,我们找这个就行了。可是我们初学,初学要找一个善知识,不能找太多,太多了麻烦就来,会把我们搞乱,找一个人。
从前李老师教我,最初他是叫我跟他,给我三个条件。我到台中去看他老人家,说明我很想跟他学,做他的学生,他给我开了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那个时候我已经学佛了,学了几年,我好像二十六岁学佛的,我亲近他的时候是三十岁,五年了,三十岁,跟他三十岁。他说你以前所学的,无论跟什么人学的,包括跟方老师、跟章嘉大师,我不承认。老师告诉我他不承认。你到我这里来可以,一切从头学起,以前不算,这第一条。第二条,你到我这个地方来,只能听我一个人的。讲经、教学只听一个老师,其他无论是出家在家大德,他们讲的东西你不能去听,不允许,第二条。第三条,从今天起,你所看的文字,不管是经书还是一般书,没有得到我同意你不可以看。我听了这个话,这个老师太跋扈,好像是目中无人。为什么限制得这么严?不让你听等於是把你耳朵塞住,不让你看,把你眼睛蒙住了,专听他一个人的。我当时听了这个话,大概沉默了五分钟,我接受了,我想了一下接受了,这才收我做学生。然后老师就告诉我,我这个条件不是无限期的,五年。五年当中要遵守,不是无限期的,五年。这接受之后,大概到三个月,就有效果出来了,头脑比较清楚。为什么?三个月不乱看东西,心定了,只跟一个老师。
大概是十年之后我才晓得,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所讲的师承。老师看中你这个学生,想教你,你要是到处去听,他没办法教你,你乱了;到处乱看也不行,毕竟我们年岁大了,我跟他的时候三十岁了,我跟方东美先生是二十六岁,所以这么限制。半年之后那效果就非常殊胜,心地清净,好像有一点智慧,听东西能听得懂,看东西能看得明白。五年下来之后,我跟老师讲,我说:老师,你这个办法我还继续延长五年。他笑了一笑。我守他这个办法十年,这是什么?其实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你对老师没有信心不行,你就跑掉了。以后我一反省,过去方老师也是这个意思,没说出来。我本来想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程,他不让我去,他跟我讲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六十年前!他说你到学校去听课会大失所望。乐意教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他给我讲两个小时,一堂课。在他家里小客厅小圆桌上,我们就一对一,我们的课程是这么学的。我们对他一点瓜葛没有,不认识,我是慕名写一封信,自己介绍自己。见面谈到最后结论,就是每个星期两个小时,到他家上课。以后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非常关心、非常慈悲,也是一个星期两个小时。如果我偷懒没去的话,他就叫他的副官打电话,问我怎么没有去,是不是生病了?这一问就不好意思不去,老师太关心了。李老师是说出来了,他们两个没说出来。这亲近善知识。李老师在教学当中告诉我,他说(他很谦虚),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后怎么办?我介绍一个老师给你,谁?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了,老人家的著作在。他给我四本书,那个时候台湾只有这一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上下两册、续编上下两册,四册。给我,叫我:你去看、你去读,依教奉行,你就是印光法师的弟子。告诉我,这是当代一位大善知识。他的净土是跟印光大师学的,所以我们这个师承是从印光大师。现在印光大师的《全集》出来了,现在精装好像是七本。亲近善知识重要!
第二个,「能听法」。这一句好像是简单,其实不简单。真能听法吗?我们现在才看到一个例子,刘素云,她能听法。你看看一部《无量寿经》,她专听一部,不听第二部。每天一个光碟,一个光碟一个小时,把这一个光碟重复听十遍,就是每天她听经十小时,十小时是同一个光碟十遍,真叫长时薰修!我那一年是在新加坡讲的《无量寿经》,时间好像是一九九八年,一个月讲圆满的,每天两个小时,一个月讲圆满,六十个小时。很快流通到中国大陆。六十天,一部经听圆满,都是每天听十个小时,听完之后从头再听,还是每天一片,十个小时,听十年,这叫能听法!这十年,我们不晓得她的功夫,但是我们能够体会到清净心有了,清净心生智慧,所以我在光碟听她解答问题,听众三、四百人跟她提问,二、三个小时的时间解答,讲得很圆满,那是智慧,智慧辩才,那不是容易事情。听经要这样听法。读经跟这是一个意思,读经等於说听古人的,古人讲的,书本。听出味道出来了欲罢不能,法味!古人所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你一接触,无论是听、无论是看,欢喜心现前就欲罢不能。胡小林给我们做报告,他说他现在每天在读经,十二个小时,忘掉了,连吃饭喝水、上洗手间都忘掉了。专注,法喜充满!他告诉我们,他每天是早晨八点半开始到晚上八点半,十二个小时。这一句做到了,得上一句也做到,两句。「思惟义」,这个思惟不是心缘相,一听意思就明白,一看就懂得,这叫思惟义。末后一句话很重要,「如说修行」。你把你所懂得的,明白了,都落实在生活上,你的生活幸福美满;落实在工作上,你的工作愉快,轻松顺利;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你肯定不知不觉已经落实诚敬谦和,真的美满幸福的人生。世间儒的法都能得到,不知不觉你所表现的,就是说你把圣贤这些德目统统都表现出来、都做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长时间的薰修就成功了,这叫丈夫,这是丈夫的标准。
「又《会疏》曰:谓具大丈夫力用」,大丈夫是法身菩萨,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儒家讲圣人。丈夫是贤人,加上个大,圣人;在佛法里面加上个大是佛陀,没有这个大是菩萨。大丈夫的力用,力是十力、四无所畏。「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他有这个能力,这一个调、一个御。他给你讲经说法,说的这些道理,你听了之后能信、能解,法喜充满,这是他的教学。明了之后,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自然就不会违背性德,这是御;就是你能够控制,你能够驾御你自己。这不是说别人,驾御我们自己行为,不会超越轨范。要是用《还源观》上的四德来说,调就是「随缘妙用」,御就是做一切众生的典型,行为世则,或者是行为世范,都能给世间人做好榜样。这个世间是十法界,不但是六道,还给四圣法界做好榜样,这是佛陀教学的力用。这里面的一切众生指十法界。令离垢染,这两个字是烦恼的代名词,垢是烦恼障,染是所知障,你知道东西太多,造成障碍,这种东西就是现在讲的知识。你看佛法里头所说的「转识成智」,凡夫是变智为识,智变成识就是凡夫,识归源成为智慧这就开悟。六道里确确实实智慧全变成知识、变成烦恼。佛法里面讲「转烦恼成菩提」,可见得烦恼跟智慧是一不是二,就是迷悟不同,觉悟了,烦恼就是智慧;迷了,智慧就变成烦恼。迷的时候智慧变成知识,觉悟的时候知识就变成智慧,不一样,迷悟不同!这是要佛菩萨帮助我们觉悟。烦恼障没有了,所知障没有了,你就得大涅盘。这个大涅盘就是真如自性,你就回归自性,在净土讲是你回归常寂光了。这是什么地位?妙觉位,在等觉之上。回归常寂光,你功德就圆满了。
下面有个提问,这提问问得很好,「或问:女人等亦应化度,何以独标丈夫?」因为丈夫是男子,男子佛都这样照顾他,都要度他,女人怎么办?这下面就说出来,丈夫包括女人在内,要懂得这个意思。《大智度论》说,「《智度论》答曰:若说丈夫,二根」,这二根就是男女,同具男根、女根,「无根」,天阉是天然的、自然的,我们现在讲先天的缺陷,「及女」,女众,统统含摄在其中,「故说丈夫」。所以佛经里面这个丈夫是包括女众,连无根都包括在里头,这才圆满。「盖谓名为丈夫,则可概摄妇女、无根及二根等人」。这一句是黄念老注解的,就是《大智度论》里面的意思,我们这就不会误会了。在佛法里头真平等,佛法里头决定没有重男轻女。我们看到女众,在《戒经》里面好像不平等,《戒经》里面排班,咱们是凡夫,男众一定在前面,女众在男众后面;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多条,为什么多那么多?这是就事论事。什么原因?一般的女众情执比较深,所以佛对她们教的时候就比较严格。这事相上,理上没有差别。事相上也是一般,也有特殊、杰出的女众,智慧德能都在男众之上。所以看《法华经》,龙女八岁成佛。不但是女众,畜生里头的女众,一般菩萨都比不上,也有杰出的。这些道理一定要懂,佛法真正是平等法,没有对立,没有对立才真平等。你看从十信,初信这个对立的念头就没有了。
我们才晓得,佛教化众生这用的是方便法,善巧方便,帮助我们断除无始劫来这些习气,烦恼习气,要用这些方法,烦恼习气没有了,这法就用不上了。用不上,佛门还这么重视,用不上了还这么重视,这为什么?为表法,让初学的人看。如果我们把这个都废弃了,那初学的人说我们何必学它?用意在此地。所以常常想到许许多多初学的人,要给他做榜样,是做样子给他看。做这些样子,自己有没有不变的地方?没有。为什么?自己完全空了,哪有不变?所以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自然的,变成自然的,没有造作的痕迹,你都找不到。这是菩萨的德能!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第九,「天人师。《净影疏》曰:能以正法近训天人,名天人师。《会疏》曰: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这个德号,它的范围比较狭窄,仅限於六道里面的天人。因为在一切众生当中,特别是人道,你看,菩萨示现成佛都在人道,没有在天道,这个表法有很深刻的意义。佛门常说「富贵学道难」,你看这个世间富贵人,你请他来学佛,你叫他去烧头香他行,他很愿意干这个,你叫他到这里来听两个钟点经是要他的命,他坐不住,为什么?享乐享惯了。他这一生乐多苦少,你叫他要出离、求生极乐世界,「我这里比极乐世界还快乐」,他生不起这个念头,所以富贵学道难。八难里头,富贵是一条,对他困难。「贫穷学道难」,贫穷人三餐饭都吃不饱,你叫他来听经,他哪有这个心?他要去找他的生活去。所以学佛最适合的人是小康之家,不很富贵,也能吃得饱,这种人很适合。他什么?他知道苦,苦乐他很清楚、很了解,佛讲离苦得乐,很能中他的胸怀,他就来了。
六道情形亦复如是,天上福报大,所以天人学道就难。真的,不容易,特别是讲净土,很难接受。三恶道苦,佛度三恶道不容易。佛讲得很清楚,三恶道里面度的众生,是哪些众生?在人间都学佛学得还很有基础,没有依教奉行,堕到三恶道去了,所以他阿赖耶识里头有佛法的种子;换句话说,有善根,有这个根基,佛才好度他。如果没有很深厚的基础,三恶道的人没法子度脱,那怎么样?只有他受报。实际上三恶道就像监狱一样,你犯过失判了刑,要关多少年,到刑期满了你就出来。三恶道也是如此,你造作的罪业,你得到这受报,受完,它有限期的,有期限的,受报完了之后你又到人道来。有些善根深厚的到人道来又闻到佛法,慢慢一步一步向上提升。但是有善根很深厚的,很深厚为什么会堕恶道?也就是内敌不过烦恼习气,外面受不了诱惑,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很容易破戒、很容易犯罪。展开《戒经》,你看统统都是堕三恶道的,这就去了。可是,他在世间真正修行闻法的时间很长,这个基础很厚,佛菩萨在饿鬼道、在地狱道、畜生道都能度他。所以说恶道里头得度的众生,都是在人道里修得有很好的基础。人间学佛不是白学,偶尔做错事情堕三恶道,菩萨还是照顾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真正慈悲!所以佛称为天人师。
《净影疏》里说,能以正法近训天人。近是究竟,来教训天人。名天人师,这个名号是从这来的。《会疏》里面讲得清楚、讲得详细,所有天上人间。佛在天上度化众生,只讲到色界天,没有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叫长寿天,八难之一;八难,佛没有办法度他的,他不接受,四空天。他那个里头没有灾祸,为什么?没有身体,也没有居住的房屋,我们用一般世间人的说法,灵界,就是灵魂这一界。他也有高低,也有四个层次,灵界,完全是修的定功。不要身体,不要这个色,就是物质这个东西一概不要,没有任何累赘,寿命很长。佛能教化的四禅以下,四禅十八层天,加上欲界六层天,二十四层。这里面有佛、菩萨,菩萨能够示现菩萨身,示现诸天的身分教化天人。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样的身,佛没有起心动念,怎么现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身,想什么样的人来度他,他就现什么身去度他,感应道交。
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想佛菩萨,佛菩萨来不来?来。在哪里?你想他的时候他就在你面前。为什么见不到?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障碍住了,不是他没有来,他来了,见不到;他见到我们,我们没见到他。我们的愿求,希望佛菩萨保佑,他真的加持你,可是我们如果要造作恶业他也无可奈何,为什么?帮不上。到什么时候能帮上?你的业障消了,我们所希求的感应就现前。这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他跟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讲这桩事情,真的,绝不是假的。那我们有很多想求的都没有感应,没求到。老师说不是求不到,是你有业障,业障忏除,你所希求的都出现。在佛法叫时节因缘,这个时节因缘是自己决定、自己造成的,问题不在外。真的,应了古人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全是自作自受。如果我们怨天尤人说佛菩萨不灵、祖宗没有保佑,那是造罪业。祖宗哪有不爱后代的?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哪有不慈悲的?自己造的业障,人家加持力量加不上,你业障抗拒,是这么个道理。
求有不得,那我们就要反省,我们就要修忏悔,业障忏除,你所求的就满愿。要真正忏除,不是在佛菩萨面前跪著磕头烧香祷告,那忏除不管用。从哪里忏除?从自己心地上忏除。怎么个忏法?这是章嘉大师教的,「后不再造」,那叫真忏悔。真的忏悔了,明天老毛病又起来了,这个不可以,这个不会有感应。真正觉悟、真正回过头来,这问题才真解决。那我们要想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性德的地方太多了!我们细心想想,拿中国传统的标准,孝有没有做到?好像是做到了,其实与标准相差距离太远。跟圣人比一比,尧舜禹汤,我们的孝悌跟他比行吗?我们的忠信跟他比,我们的仁爱跟他比,这一比不像,差太远了,这才晓得自己为什么没有感应。拿佛法,佛法的标准是十善业道,我们总以为我们自己十善业道做得不错,不杀生我们做到了。不杀生向上提升一级是什么?爱护众生,这个我们没做到,这是包括在不杀生这一条戒里头的。爱护众生、照顾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全在这一条里头。所以这一条展开,八万细行,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一看到细行里头,我们就晓得差远了,怎么能跟菩萨比!不但比不上菩萨,比不上阿罗汉,比不上天人,比不上我们世间的圣贤,那还有什么话说!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自己没有做好,怎么能教别人?教别人也不听,没有办法。「调御」两个字是教学的标准,要让受教的人心服口服,真正佩服你。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当年亲近善知识那一种心态,再看看现在我们教别人,人家有没有这样心态?找不到,太少了。那怎么办?自己要提高警觉,要把自己不断向上提升。自己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会不会有学生来?会有。真正好学,有善根的人,他自然就遇到了;没有这个信、没有这种愿,佛菩萨在面前也没用,当面错过。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示现,当年在舍卫大城,舍卫大城居民十万人,这在那个时代,十万人是大都市。佛陀在那里讲经教学时间很长,我们知道,他们生活每天出去托钵,所以大街小巷哪里都去过。认识释迦牟尼佛的人,知道他、认识他、见过他的有三分之一;知道有这个人,听到名字的,没见过、没有遇到的也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根本就不知道,连名字都不晓得,就在这一个地区,缘不一样。所以,认真提升自己的境界,比什么都重要。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这个重要。现前有没有人来学习不重要,有没有人得度也不重要,提升自己重要。为什么?自己成就,你能观机了。观机是什么?有宿命通、有他心通,这个人生生世世他在哪些道,过去生中做些什么行业,有没有学过佛,学些什么法门,你一清二楚。遇到之后,讲经教学就契机,契机他就欢喜,就很容易接受。
由此可知,我们自学跟化他,自学是主要的,化他是附带的,化他实在讲,就是结法缘。结法缘要有智慧、要有慈悲。众生有过失,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那是自然的,一点都不奇怪。放在心上,我们就堕落,我们就错了,为什么?他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根本不放在心上,自然就不放在口上,口里面批评,造口业、造恶业,放在心上是意业,那就错了。一定要像佛看众生一样,佛怎么看众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造作阿鼻地狱罪业,你看起来也很可爱。可见他一时糊涂,他要到阿鼻地狱去一趟再回来,要用这种心去看,不可以有怨恨心。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他在我面前是他对我表法,我在这里受教育。你看,他做给我看,他造作什么恶业,他下地狱受罪去了,这不是给我看的吗?这是告诉我,我绝对不能有这个念头、不能有这个行为,他不是我的老师吗?感恩还来不及,怎么能报怨!所以一定要学的,这个世间人人是好人,在我的心目当中;事事是好事,无论正面反面、善的恶的、顺境逆境,统统是好事。这个道理、这种修行就是《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以他一生圆满成佛,在境界里面修得清净平等觉,这个重要。
境界现前总是起心动念,这个是好、那个是坏,这一关突破不容易。这是什么?分别执著。佛法是叫我们破分别执著的,我们还在境界上搞分别执著,哪一天才能出头!所以学了《还源观》,学到一个本事,一切法统统把它归零,还源了,归零就回归自性,就没有了。知道一切法,无论是精神、无论是物质,物质再小,现在讲一个量子,都具足圆满五阴之体,色受想行识,在不在?不在,刹那,一刹那就完了,真的像闪电一样,比闪电快多了,它不存在;善也不存在,恶也不存在,没有一法是真正存在的,无常。我们的心清净了,不再分别、不再执著,这对於我们修行有好大的帮助,这叫真正看破,了解一切法的真相,真相不存在。科学家肯定物质不存在,物质是精神现象变的,他还认为精神是存在的、能量是存在的,都不存在。能量是阿赖耶的业相,精神是阿赖耶的转相,全是假的。真正存在、永恒存在的自性,六根接触不到,但是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我们一切总要向自性靠拢,要与性德相应,那就对了。所以这个地方不但是天上人间,还有魔王外道、释梵。这个释是释提桓因,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他代表欲界天,梵代表四禅天。下面天龙,天龙八部护法神。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佛是永远老师的地位,出现在世间。
「又《合赞》曰:诸佛虽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诸众生中,唯天与人能发无上大菩提心,是故号佛为天人师」,这又是一个意思,因为只有在人这一道当中能成菩萨、能成佛,容易得度。那最方便的法门就是净土法门,遇到净土法门,真搞明白了,一心念佛,没有一个不得度的,一往生就成佛,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