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五三集) 2010/9/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5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七十五面倒数第三行,从最后一句看起。
「九、法自在。菩萨得大辩才,於诸法中,广演说无边法门,无障无碍也」,这是於法自在。菩萨说法没有障碍,什么原因?菩萨见性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都现前,真的像经里所说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所以於一切法,无论是世间法,诸法的意思很广,通佛法与世间法,也就是说,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没有一样不通的,没有一样不知道的。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都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自性能生能现,识能变,无论怎么样变,见性的人统统都明了、都通达、都没有障碍。所以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要明心见性,这是学佛真正的目的。见性就叫做成佛,佛是个觉悟的人,明白人,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明白、都觉悟了,这称之为佛。这是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
前面我们学到「业自在」,第四,在这个地方我们稍微补充几句。世间人,无论是中国人、是外国人,都希望知道自己的未来、过去,这个方法很多,最普遍的莫过於看相算命,学佛的人确实很多也没有离开这些方法。看相算命灵不灵?《了凡四训》里面告诉我们,灵,真灵。为什么?人只要有念头他就有数,精於数理的人就能凭你的生辰八字,那生辰八字要正确,不能有一点点差错,有一点差错就不准了。大部分差错都差错在时辰,年月日一般不会差错,什么时辰出生。中国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譬如子时,前子时、后子时那差别就不一样,这样微细的差别不太容易记清楚。所以有的算得很准,有的算得不准,算准的是时辰准确。
学佛的人需不需要算命?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了很多道理,「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都是经上常常讲的,我们听得都耳熟,如果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还需不需要算?不需要了。佛菩萨教导我们,这在小乘经上佛常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我们凭什么明了吉凶祸福,凭什么能够避凶趋吉,这是人的常情,这个佛不反对。佛告诉我们,只要你的心态好,为什么?它随心转。身随心转,你看境也随心转,那只要心好,没有一样不好;不好的也能转变成好的,化凶为吉,化灾难为吉祥。这个本事每个人都有,不分男女老少,统统都有,我们就是迷了,不知道怎么用。佛教给我们,古大德常讲改心,改就是改念头,现在人讲心态,古人就用一个心来说,要改心,把不善的心改正过来。那现在我们说,只要你起心动念都是善念,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没有自私自利,你的灾难就没有了,祸害就远离你了。
念念没有自己,念念我们人生在这个世间目的何在,来这一趟是为什么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业力主宰的,你不能不来。过去世造的有业,叫「人生酬业」,这是佛在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既然到人间来了,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要改变我们的业力,我们远离不善的业,专修善业,不但修善业,而且还修净业。修善业人天福报,我们现在了解人天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往后麻烦的事情还太多,不能再干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干不得,所以要修净业。什么叫净业?断恶修善,这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这个善业就是净业。净业能帮助我们超越三界,超越六道,修净业的人念佛决定得生净土,这是我们要把握到的。特别是中年以上,人生已经过了一半,应该要觉悟,决定不再干傻事。《金刚经》上教我们学习「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应该可以做得到,也就是说,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从前常常关心自己,现在学著关心别人,不想自己,为什么?别人就是自己,自他不二。分自分他,这是六道凡夫,自他不二,那就超越六道了。
你想想看,利人真正利了自己,顾自己真的是害了自己,为什么?增长我执。我执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是教你破我执,你天天在增加我执,增长我执,那还得了吗?搞错了!所以要把我放下,全心全力为别人服务,我们今天讲为苦难众生服务,为正法常住、久住来学习,认真努力学习,为正法久住,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全心全力帮助众生,这就对了。这样我执不破,自自然然就淡化,淡化久了,不知不觉的就没有了。所以佛法里教我们知命,命是什么?命就是业,就是造作。你看看我们每天想什么、说的是什么、干的是什么,这就是业,这就是心态、行态,心行。如果心行与十善业道相应,与《还源观》上讲的四德相应,好!什么灾难都没有了,用不著再去算命,用不著再去看相,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确实这样的心行必然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才叫真正懂得命运,改造命运。这是我补充这一点,大家都非常关心的。
末后我们看,「十、智自在。菩萨智慧具足,於一念中,能现如来之十力无畏,成等正觉,无障无碍也」,这是说智慧。菩萨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从修戒定而来的,所以学佛不能不持戒。持戒要懂得从什么地方开始,慢慢把它养成习惯,持戒就有乐趣,不会感到困难。一定要从《弟子规》下手,我们常说的儒释道三个根。如果不用儒跟道,那你就得用小乘经,小乘经很多、很繁,没有儒跟道那么样的简单。你看儒家的《弟子规》,总共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道家讲的《感应篇》,总共讲了一百九十五桩事情,不多,用这做基础,修十善业道就不难了。那我们儒释道三个根都有了,然后入佛门,受持三皈五戒、沙弥律仪,轻而易举,一点都不困难。
现在我们三皈五戒为什么这么困难?它前头有基础你没有认真学习。世尊在《佛藏经》上有一句重要的开示,「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释迦牟尼佛讲的。我们不是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就得要守规矩,学习由浅而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所以先从小乘教学起。中国的小乘经非常完备,跟南传巴利文的《大藏经》一比较,几乎接近圆满。小乘经也有将近三千部,巴利文典籍大概比我们多五十部的样子,诸位想想看,三千部它只多五十部,你看我们翻译很完备。佛教传到中国,古时候都学习小乘,从小乘再学大乘,都是这个学法。所以小乘在隋唐时候有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是依两部论得名的,《成实论》跟《俱舍论》,从这两部论得名。这两个宗派,唐朝末叶就衰了,到宋朝就没有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两个宗。为什么会衰?我们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不学了,改了,用儒跟道来代替。行不行?有成绩表现,你看,这一千七百年用儒跟道来代替,这么长的时间里,出了多少的圣贤,修行证果的,说明正确。
所以我们如果不用儒道,那就得读小乘;如果嫌小乘太麻烦,那你一定要用儒道,那就必须从《弟子规》下手。《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教育,根本的根本;《感应篇》是因果教育,非常重要,印光大师一生全心全力的提倡,劝我们要认真学习。有这个基础,入佛就容易了。没有这个基础,十善业道很难,天天念没用处,要真正依照经典教诲把我们的心态改变过来,这才管用。所以菩萨的智慧是从戒定慧来的,这个慧是从定,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学来的是知识不是智慧,广学多闻是知识,从戒定里面修得的是智慧,不一样。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所以得智慧他才能在一念中。这一念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里头的一念,能现如来之十力无畏。十力无畏是德,成等正觉是相,德相。这个地区的众生缘成熟了,应该以佛的身分得度,菩萨就现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教化,无障无碍,没有障碍。十力无畏后面还会讲到,我们今天把这一品讲圆满,明天是国庆,希望我们能讲「正宗分」这个开头。所以十力无畏我们就不解释了,老同学提起来应该都熟悉,《华严经》上常讲。
「今云最胜自在,应如《法华经》我为法王、於法自在,圆满究竟《华严》之十自在,故云最胜」。《法华经》上说,这释迦牟尼佛说的话,我为法王,於法自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这叫自在。如果有一个问题问到你,你不知道,那你就不自在,你就被人问倒了。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确实没有一次被人问倒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提出来,他都能解答,而且解答得很详细,这人不能不佩服他,这叫什么?真实智慧,一切智。所以能够圆满究竟《华严经》上讲的十种自在,这叫最胜。所以最胜自在只有明心见性的法身菩萨才有,没有见性的也很可能自在,但是不能加最胜,确实也许有一些问题他不能解答,见性的那问题就解决了。这些话我们必须要知道,学了之后应当要会归自性,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体,佛有,我们都有,没有例外的。我们今天迷失了,如何恢复?那就是要向佛学习。他是过来人,他以前跟我们一样也是迷惑颠倒,他怎么觉悟的?持戒,修定,开慧,他走的是这个路子。我们今天要想成就,还是要走这一条老路,不能创新,你不走老路,你要走一条新路,可能愈走愈远,你就迷路了。要走老路子,正确、安全、稳稳当当。
最后这一段,「此下世尊许说,并敕令阿难谛听(细心听法),善自思维所闻义理」,末后一句说,「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这后面经文是「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解说的就在正宗分,在底下的第四品,底下是「法藏因地」,佛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以上别序竟」,本经的序品到这个地方讲完了。
下面黄念老总结前面的意思给我们做个结论,「别序又名发起序,盖为发起全经正文」,这就是说,「现因阿难启问,世尊允说,演此究竟方便、最极圆顿之殊胜净土法门。但以此乃超情离见,不可思议难信之法,众生情执深重,信不能及。故於发起序中,深入证信。共计五重」。这一段的大意我们简单说一说。佛法因缘生,这说出世出世间一切法离不开因缘,没有因缘那就无缘无故生起,这讲不通的,没这个事情,佛法也是因缘。那这因是阿难启问,我们前面读过了,世尊允许为大家来说明。演出究竟方便、最极圆顿的殊胜净土法门,这一句话就不可思议。在大乘教里面,这是第一法门,这个法门里面所说的超情离见,不可思议难信之法,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临命终时十念都能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谁相信?难信之法!绝对不是六道凡夫情见所能理解的,所以叫超情离见。这就是说,绝对不是六道凡夫所能够理解,所以就变成难信之法。
尤其现在众生情执深重,相不相信?真的不相信。你不要看修净土的人多,好像天天在念阿弥陀佛,管不管用?不管用。为什么不管用?因为他不信,他还相信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就像李老师早年在台中讲经,他举了一个例子,老师在讲经,我们一般都在听经,有个人来报信,「你家里失火了」。你是不是赶快回去?那就不信;听到家失火了,如如不动,我听经要紧,那叫真信。可见得真信难!一考就考出来了,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今天这个地方法师在这里讲经,你今天晚上去做一笔生意可以赚一百万,你是来听经放弃那一百万,还是去赚一百万,今天经缺一堂就无所谓。肯定是去赚一百万,他就不来了。这不都是假的吗?这叫难信之法。有几个人真正认真把佛所说的话当话,佛所说的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经里面的四句偈功德大,谁相信?别说一百万,恐怕赚十万块钱,他就不听了,舍弃了,十万块钱重要。这是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他也常常到这里来听经,这是为什么?李老师说一句话很有味道,他说是什么?来消遣消遣。原来这些人到佛堂来学佛是消遣,他没事干,到这里来玩玩的,是这么一个心态。坐在家里感到无聊,佛堂去走走,热闹热闹,不是真学。真学还得了,真学不个个都成佛了?听了过去老人的话,我们这么多年细心观察,一点都不错,所以我们就见怪不怪,知道这个法门不容易。
在发起序里面,深入证信一共有五重,这前面我们读过,在此地做个总结。「第一、世尊放光现瑞证信」,这一次是世尊全身放光,非常稀有,而且光中还现出诸佛刹土。「第二、阿难欢喜启问」,阿难看这个光是非常欢喜,就提出他的疑问。「阿难之问」有两个意思,「一者,阿难见佛放希有之光,必是住奇特之法,导师之行,最胜之道。但此法此行此道,必是佛佛相念,而非其他」。佛所证得的功德圆满,那还有什么奇特?奇特一定是念佛,念佛得佛加持,念十方佛,十方佛都来加持释迦牟尼佛,这是无比的殊胜。阿难想到这个地方,所以他就问了。「二者,阿难何能问此妙义」,阿难怎么会能问得出来?「正表阿难本是德遵普贤、从果向因之大菩萨」。阿难是什么人?德遵普贤,他成佛了,果是成佛,阿难早就成佛了。现在释迦牟尼佛到这个地方来示现,弘法利生,他来帮助释迦牟尼佛的。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一千尊佛,这个千还不是讲一千,说的是多,无量无边与这个世间众生有缘的诸佛如来都来了。释迦牟尼佛唱主角,他们唱配角,来变化做佛的弟子,做佛的在家学生,做佛的护法,这一台戏才唱得圆满,才能令这些观众觉悟、明白。所以阿难是从果向因的示现。
「会中纯一无杂,演说圆音,今正是时。会众殊胜,正表妙法希有」。在这个会里面,出家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像阿难一样的,都是从果向因的大菩萨,示现比丘的身分。菩萨众那不必说了,还有居士众,居士里面有男众、有女众,也都是菩萨化身来的,这个大会多殊胜。念老这一句话说得好,纯一无杂,这个会多殊胜!都在那里共同表演,演说圆音,圆满的法门。现在正是时候,众生的缘成熟了,看到之后、听到之后能生欢喜心,能信、能解、能行、能证,念佛往生就是证果,所以表稀有之法。这是说阿难欢喜,提出这个问题。
「第三重证信」,第三重的重复再证信,「则是世尊赞叹此问之功德难思」,这是重复,第三重证信。「佛说: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度脱」,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功德,阿难如果不问,佛就不说了。实际上没有人问,佛也说,譬如《阿弥陀经》就没人问,无问自说。《阿弥陀经》从头到尾都是佛自己讲的,没人问,《无量寿经》可不可以这样做?当然可以。为什么要叫阿难来问?这里头含义很深很深,阿难这个示现告诉我们,请法的功德不可思议,让人看到之后懂得请法,礼请法师、在家的大德居士为我们讲经说法。一般人不会请,请的人要内行,他要不懂,他怎么请法?他是要内行人,他懂得,一般人不懂,他是来教我们这一套的。
你看这个请法的功德,佛所赞叹的,「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度脱」,这句话太稀有了。如果说「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开悟」,那就差很远。开悟是你明白了,你还要修,还要证;度脱,度脱就是证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这还得了!所以这个意义太深了,鼓励大家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含著这个深义在里头。我们再看下面说,「一语道破净土法门所以兴起之真因,故本品名为《大教缘起》」,这一品的品题叫「大教缘起」,这一语道破。净土法门的兴起,什么原因来的?阿难这一问问来的,因为净土法门是从《无量寿经》开始的,释迦牟尼佛是先讲《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后讲的,在这个经之后无问自说的。
「第四重,佛告阿难,如来之所以出兴於世者,只为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是深入证信的第四重,说出佛为什么要出现在世间,他来干什么的。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学过,了解佛确确实实是应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佛就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众生的感很复杂,有显感、有冥感,而如来、法身菩萨的应非常单纯,就是此地所说的,那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达到什么程度?一定要帮助众生成佛,他彻底离苦了,帮助他到菩萨不够,一定教他圆满成佛,证得妙觉果位,这才叫做圆满的慈悲,真正的度脱。那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心要跟佛心相同,愿要同佛愿,解行亦如是。我们不能忘记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条是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此地讲的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自己真实之利没得到,怎么能帮助别人真实之利?所以我们要先成就自己。先成就自己,你得依四弘誓愿第二句,「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尽了,才「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没断尽,所有一切修学的方法全是为断烦恼,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在修学某一个阶段是某一个目标,清清楚楚你才能达到,不能混在一起,混在一起,烦恼断不了,法门也没学成,你错了。
佛菩萨教导我们、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为什么?为断烦恼。因为你一门,你心是定的;你太多了,你心就乱了,得懂这个道理!一门才能断烦恼,门多了烦恼断不掉。所以我们知道,一门是戒定慧,多门戒定慧就没有了,没有了就变成世间的知识,广学多闻,这是世间的知识。某人读书多,知识丰富,通家,样样都通,通家,这是赞叹别人的。他是不是真通?他没学过他都不知道,学过了才晓得,没有学过他不知道。如果真通了,像佛这是真通,没学都知道,不用学。为什么不用学?他见性了。所以一切法不离自性,只要见性,没有一样不知道;有一样不知道,你没见性。所以佛法修学,八万四千法门,包括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终极的目标是什么?明心见性。
我在早年的时候,对於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为就可以了,我只讲到此地。老师告诉我,不行,你还差一句。我说差什么一句?明心见性。这才晓得到极乐世界明心见性,这才圆满!此地见不了性,到极乐世界去,见性成佛,真正圆满。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真实之利是什么?真实之利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所以善导大师讲得好,「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为了这桩事情,唯独就是要传这个法门,其他的?其他的那都是有些人喜欢,佛恒顺众生,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讲什么。但是真正告诉你,你真的想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那就这一门,稳当、简单、容易、快速,再找不到这样殊胜法门,保证你成就;你学其他的法门,不能保证你。我们往生西方极乐,到极乐世界成佛,换句话说,《无量寿经》是保证书,佛给我们保证书。真要依照经典里面所说的,没有一个不往生,真正是万修万人去,这还得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懂,我们辜负了释迦牟尼佛、辜负了阿弥陀佛。你没有接触到,那是没有缘,接触到之后你不能够认真修行,自己的过失,对不起自己。无量劫来没遇到,今天遇到了,今天就能成就;今天不能成就,那还得无量劫去受罪,在六道轮回去打滚,罪受完又会回到人间,看看有没有缘分遇到这个法门。中国古人讲「一失足成千古恨」,这话意思很深,警告我们机会要掌握住,失掉之后真的是千古恨。
真实之利怎么惠予?你看看,「则唯赖弥陀愿海六字洪名」,你看就这么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真言,就这六个字,你真念,真放在心上,它就起作用;念,没放在心上,不起作用。心就是阿弥陀佛,一念弥陀一念心,念念弥陀念念心,这就成功,就完全相应。心里什么事都没有,真的全放下了,心里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纯一不杂,你念佛功夫得到了。「正因阿难之问,而启示如是妙法,希有难逢如优昙花,当来一切众生全赖阿难之问而得度脱」。阿难这一问,佛这一说,我们才得到,这还得了吗?「故佛赞阿难以证信」,赞叹阿难,说明这一问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要学,众生在有灾难的时候,真正有这些高明的人,我们向他请教怎样来化解灾难。就像乐观老法师所说的金山活佛的故事。有位老居士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到处去算命、去看相。金山活佛看到这个样子,他是无问自说,他说,他们会看相,我也会看相;他们能算命,我也会算命。这是不问自说,但是乐观法师在旁边也加了一句「活佛,你真的会看相吗?你真会算命吗?」增加别人的信心。活佛说,真的,一点都不假。然后告诉大家,天下算命看相第一把手是谁你们知道吗?大家茫然。释迦牟尼佛,不但会看你一个人的命,还会看你一家的命、一国的命、全世界的命,他没有一样不知道。所以问题提出来,不仅解我们自己的迷惑,大众的迷惑统统都得解了,这个问,功德就无量。像这样的答问题,能令当来一切众生都能度脱,都能成佛,这真不可思议。没人能想得出来,也没人能问得出来,不是过来人,这个事情做不出来。
「第五重,世尊深知此实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晓喻众生曰:如来觉智难量,神通无碍,定慧究畅,於法自在。世尊所说,真实不虚,万勿轻疑,但当仰信」。还怕众生听了之后有怀疑,有怀疑,利益就失掉了。要知道信为佛法第一宝,你有没有得到?真信不疑,这个宝就得到,有丝毫怀疑,你的功德全被破掉了。所以佛这几句话是加强,告诉我们,如来觉智难量,如来是性德,性德里面的智慧,自性本具智慧德相,这《华严经》里面佛说的,圆满具足。神通无碍,这下面是起作用,神奇畅通没有障碍。定慧究畅,定慧,究是究竟,畅是畅通。於法自在,大乘经里面常讲十种自在,实际上是无量的自在,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归纳为十条,十代表无量。世尊所说,真实不虚,万勿轻疑。这三句话是黄念老说的,千万不要疑惑;疑惑,我们自己错了。但当仰信,仰是尊敬、敬重,深信不疑。
「是乃喻示我等」,佛在那里告诉我们,「佛是果觉,我是凡夫」。我们要承认,他是证得究竟果觉之人,他在妙觉位,我们是凡夫。妄想分别执著,三类烦恼统统具足,这叫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别心,妄测如来圣智,但当信受,必满所愿」。我们只要真正相信、真正接受,依教奉行,一定满我们自己的愿望。我们的愿望是希望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很快修成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就住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没有见性也在实报庄严土,那是弥陀慈悲,本愿威神加持你。西方极乐实际上它是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它是平等的,平等世界,四土融在一起,佛力加持我们,跟法身菩萨一样,智慧、神通、道力一点都不差。所以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有没有能力像法身菩萨一样,众生有感,我就有应,应以佛身得度,我就能示现佛身,能不能?能。为什么?如果不能,他就不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能。既然一往生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他当然能,这不可思议,这难信。譬如一品烦恼没断,临命终时他很幸运,头脑清楚,没迷惑,遇到一个懂得净土的人,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一听立刻接受,立刻就真念,跟著念,一念、十念,断气了,他真的到极乐世界去了。你看这样的人,一去他就成佛了,他再回来度众生,他能现佛身。你敢相信吗?我们肯定摇头,我不能相信。为什么不能相信?我们是以凡夫心测如来智,我们的过失在这里。这法门太奇怪、太稀有了。
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有没有?有,不但有,而且还很多,可是我们不能侥幸,因为什么?我们不能保证在临命终的时候头脑清楚,不能保证这个。所以人不可以造罪业,为什么?造罪业就怕晚年得痴呆症,那就一切都完了,一得痴呆症就难了,有人助念都帮不上忙。所以往生最终是三个条件,第一个头脑清楚;第二个是听闻佛法,听到净土法门;第三个深信不疑,立刻他就干,他就念佛,他就求生,这样的条件才能去。这个条件可不容易,三个缺一个都不行,所以这个法门特殊,非常非常特殊。因为真的是难信,所以别序里五重证信。
「由上可见,经之序分,全为证信。本经小本之宗,蕅益大师指为信愿持名。此三资粮,缺一不可,而信居首,其要可知」。三资粮,用现在话说,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资粮是比喻,我们人外出旅行,在过去古时候没有那么多饭店,没有那么多旅馆,你出门旅行的时候要带钱,这是资;还要带粮食,带干粮,你一路上有东西吃。往生极乐世界三资粮,那就靠信愿行这三桩事情,头一个你得要相信,你不相信,你虽然是求往生,每天在念佛,你去不了,信心不足。所以头一个要有充分的信心,圆满的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序分中先说此经之本,乃真实之际,故可信」。这部经从哪里来的?这个本就是根,源头,它从哪里来的?它从真实之际来的。真实之际是什么?就是自己的本性,真如自性。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这就当然可以相信。这部经的用途有什么作用?「乃广惠众生以真实之利」,应该相信,就是惠以真实之利。惠是给予,给你,也是布施的意思,佛惠施给一切众生真实之利,你在这一生当中就成就了。往生,这个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往生不是死,往生没有死,活著去的,不是死了以后往生,是往生之后这个身体不要了,这要知道。你说死了以后往生,那错了,那是中阴往生,那个缘很特殊,不是一般人能遇得到的。一般念佛功夫成就的,都是临终的时候看到佛来接引,跟著佛去了,这才断气,这一断气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了。真实之利,应当要相信。
「何谓真实之际?正如莲池大师《疏钞》中所开口便道者」,这莲池大师《疏钞》里几句话,「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这赞叹的几句话全是自性,所以「真实之际,即当人之自性」,我们自己的自性。自性是一个,一切诸佛、一切众生跟我的自性是共同的,《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自性清净圆明体」,都是从这里头流出来的。我们在《还源观》上讲「显一体,起二用」,二用就是依正庄严,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都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这部经是从自性流出来的,所以它的作用就大!莲池大师这四句话在《弥陀经疏钞》里,过去我们讲过,这个地方就不再讲了。我们注重的是「真实之际,即当人之自性」,这句话非常重要。
「何谓真实之利?《疏钞》又曰: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这是赞叹《弥陀经》,这几句话简单说说。澄浊而清,浊是什么?我们这里是五浊恶世,浊是严重的染污。现在我们生在今天的社会,说这个我们的印象更深,我们的精神污染、物质生活的污染。精神里面的污染,最严重的就是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严重污染!澄是澄清,怎样把污染澄清,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背是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自性,一百八十度的违背,太可怕了,现在怎样回过头来,返背而向,向著自性、向著性德?这两句话也就是现代科学家提醒我们的,改变心态,我们就有救了。为什么?依正庄严都是从心态变现出来的,现在量子力学家证明了。佛在三千年前说心现识变,一切法从心想生,被现代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回头要靠自己,没有人能帮助你,佛也帮不上忙,佛只是告诉你,你应该回头,赶紧回头就对了。迷是自己迷的,不是佛把你迷的,所以悟还是要你自己悟,这个事情不能靠别人,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你是迷上加迷,你错了。
这个法门教你,怎么样澄浊而清、返背而向?就是那一句阿弥陀佛。心里面念头才起来,不管是善念、是恶念,都不要管,立刻回过头来阿弥陀佛,统统归到阿弥陀佛。我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要,那你就真回头了,你就得清净心,你就向菩提道了。越三只於一念,三只是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在此地是形容凡夫修行成佛难,要这么长的时间。可是你遇到这个法门就不难了,一念就超过三大阿僧只劫。像我刚才举的比喻,多快速!临命终的时候,遇到人劝你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那个人听到之后就真干,就真念,他就成功了。这的确是难信之法。齐诸圣於片言,片言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齐是什么?跟他等齐。诸圣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念这句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地位平等,为什么?阿惟越致菩萨,齐是这个意思。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也跟实报土的菩萨平等,我们常讲智慧、神通、道力,样样都平等。他有能力接受众生的感,众生有感他有应,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不得了,太稀有、太难逢了!这一生遇到,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世间拉拉杂杂的都把它扫除干净,不再沾染,应该舍的要舍,不应该舍的也要舍,你都把它舍干净,紧紧的抱住这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成就。
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就是不可思议。其唯佛说《阿弥陀经》,这是赞叹《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跟这部经是同部,大本、小本,《弥陀经》说得简要,这部经说得详细。所以在这部经里面学解,明白了、清楚了,《阿弥陀经》当作早晚课诵,它简单。「《阿弥陀经》乃本经之小本,故知至哉妙用,其唯本经欤」。这个本经就是指《无量寿经》。「本经之宗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这部经的宗旨,宗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最尊崇的,我们修学就这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圆摄信愿」,包括信愿都在里头,深信切愿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看到有不少老阿公、老阿婆,他对佛的教理他不懂,过去我们在台中看到很多。台中莲社的莲友应该可以说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些老阿公、老阿婆,都是他们,年轻人大概是占十分之二。莲友人数多,我到台中的时候,台中莲友差不多有二十万人,十分之二也有四万人,这是年轻的。我在台中住十年,我离开的时候,台中莲友已经发展到将近五十万人,是台湾很大的一个团体,一个佛教团体,这是李老师德行的感召。所以发菩提心,圆摄信愿,真信切愿就是发菩提心。你一问莲社那些老同修什么叫菩提心,他讲不出来,他搞不清楚,但是他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的。那跟我们这部经上对照,「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我们看到了,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不懂,不间断,他真干,可是发菩提心没看到。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讲,真信切愿就是发无上菩提心。印光大师对这句话非常赞叹,这是古人没说过的,蕅益大师说出来了。对我们来讲,我们明白了,不再怀疑了。
「一向专念」,专念就是「持名」。「大小两本,同一纲宗。如是妙法,三辈齐收。遂令凡夫,顿同补处。大哉妙用,不可思议」。末后这几句,我们读了之后,对黄念老无限的感恩,他为我们说出来了,我们听了之后,对净宗再不会怀疑。怎么样报恩?得真干!真干才能报恩。这个法子妙极了,真正是妙法,《妙法莲华经》比不上,《华严经》也比不上,这是说从作用上来讲。经体是平等,一切经不离自性,全是释迦牟尼佛从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经体是相同、是平等的,大小乘经都一样,都不例外。但是作用不一样,每部经的作用都不相同,而且这部经的作用才真正叫大圆满,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三辈齐收」,这个三辈讲众生的根性,上根、中根、下根,全都有分。上上根得利益,下下根也得利益,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想生极乐世界,想亲近阿弥陀佛,这个想就是愿,你有这个愿,我什么都不想了,就想到极乐世界去,就想亲近阿弥陀佛。尤其我们现前这个地球,到处都有灾难,我们早一点移民到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什么灾难都没有,为什么不去?去得成,这部经给我们信心,人人都有分。为什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的,我们唯心现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怎么会不能成就?所以这些道理我们在大乘教里搞清楚、搞明白了,信心十足。「遂令凡夫,顿同补处」,顿是顿超,没有阶级的。这句话难中之难,为什么?如果说是顿同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顿同初住、顿同初地,不是的,顿同补处。补处是什么?等觉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地位是最高的,《华严经》上面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第四十一个位次,最高的位次。再上去妙觉,我们知道妙觉就不住实报土,他回归到常寂光净土去了,回归常寂光。极乐世界里面居住最高的身分是补处,立刻就跟补处菩萨平等,跟他等齐。
「大哉妙用,不可思议」,这是真不可思议,不是假的,「即是本经之发心念佛,此即真实之利也」,这个真实之利最重要的余义,在此地全部把它补充出来了,再没有比这个更真实的。「如是真实妙用,於一念顷,顿越三只(三大阿僧只劫),一声称名,位齐诸圣」。这个诸圣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诸位想想看,这个缘分、这样的机会谁能遇得到?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前清乾隆时代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ㄧ日」,我们遇到了。遇到怎么样?遇到懵懵懂懂,不能说我不知道,也不能说我知道,没搞清楚,一知半解,所以心没发得出来。信心不坚固,愿是摇摇晃晃的,若有若无,这怎么行?功夫不得力,这不得力的时候,对这个法门就怀疑,这一怀疑可能就不相信,就改修别的法门去了。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不在少数。难得黄念祖老居士,能把这个法门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让我们认真学习,通过学习真的发心。真搞清楚、搞明白,才晓得我们这一次的机缘无比殊胜,真正是百千万劫我们遇到了;稀有难逢的一日,我们今天也遇到、也逢到了。
真实妙用,真实在哪里?就这一念,就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只要念这一声,这一声就超越三大阿僧只劫,超越一般修行人。你看他从小果,四果四向,或者是以《华严经》来讲,他从初信位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阶级,我们这一句佛号就超越了。真信,实信,为什么?妙觉果位,佛说的,决定不能用凡夫知见来看,凡夫知见、小乘知见、大乘知见都不相信,都怀疑,我们今天只信这是佛说的,这不是别人说的。释迦如来、弥陀如来、十方一切如来都是妙觉果位,不是等觉菩萨。《弥陀经》上我们看到六方佛赞,在这部经上,在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本子上,我们都看到十方佛赞,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没有一尊佛不承认,这都是为我们证信,这都是劝导我们要发愿。我们真信、真发愿,从今天起真念佛,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再不要把其他东西放在心上,心里面有这些垃圾清除干净,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心上有佛,口上有佛,身上就是佛身,我们自己不觉得,凡夫看不出来,灵界众生看到我们现了佛身,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就这一声佛号,位齐诸圣。
我等幸闻,我们今天参加这个会的大众,在电视机面前、在网路面前,我们真有幸。此真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也,这句话是彭际清居士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ㄧ日,这一日我们今天碰到了,这是无比欢喜的一天,无量喜悦的一天。为什么?我们真的有了把握,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回归自性,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就回归到常寂光。在极乐世界居住的时间,我相信不是很长,肯定回归常寂光。极乐世界的菩萨可以说全是法身菩萨,位齐诸圣,他们有能力在遍法界虚空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以无量无边的身分,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都有这个能力。实报土的菩萨都有这种能力,何况寂光土里面的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没相,所以没有办法探测到。常寂光里面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没有法子探测的,只有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常寂光就现前,实报土就不见了,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回老家,要生无量欢喜心,不是死,是生!这个世界乌烟瘴气,赶快摆脱它,打个转再来,就是法身菩萨来超度众生的,这一点不假。希望我们真正明白、真正清楚,不要再留恋这个世间。怜悯一切苦难众生,自己成就才能成就一切众生,像诸佛如来一样先成就自己。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序分竟」,这部经一共四卷,第一卷在今天圆满。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七十五面倒数第三行,从最后一句看起。
「九、法自在。菩萨得大辩才,於诸法中,广演说无边法门,无障无碍也」,这是於法自在。菩萨说法没有障碍,什么原因?菩萨见性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都现前,真的像经里所说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所以於一切法,无论是世间法,诸法的意思很广,通佛法与世间法,也就是说,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没有一样不通的,没有一样不知道的。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都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自性能生能现,识能变,无论怎么样变,见性的人统统都明了、都通达、都没有障碍。所以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要明心见性,这是学佛真正的目的。见性就叫做成佛,佛是个觉悟的人,明白人,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明白、都觉悟了,这称之为佛。这是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
前面我们学到「业自在」,第四,在这个地方我们稍微补充几句。世间人,无论是中国人、是外国人,都希望知道自己的未来、过去,这个方法很多,最普遍的莫过於看相算命,学佛的人确实很多也没有离开这些方法。看相算命灵不灵?《了凡四训》里面告诉我们,灵,真灵。为什么?人只要有念头他就有数,精於数理的人就能凭你的生辰八字,那生辰八字要正确,不能有一点点差错,有一点差错就不准了。大部分差错都差错在时辰,年月日一般不会差错,什么时辰出生。中国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譬如子时,前子时、后子时那差别就不一样,这样微细的差别不太容易记清楚。所以有的算得很准,有的算得不准,算准的是时辰准确。
学佛的人需不需要算命?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了很多道理,「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都是经上常常讲的,我们听得都耳熟,如果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还需不需要算?不需要了。佛菩萨教导我们,这在小乘经上佛常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我们凭什么明了吉凶祸福,凭什么能够避凶趋吉,这是人的常情,这个佛不反对。佛告诉我们,只要你的心态好,为什么?它随心转。身随心转,你看境也随心转,那只要心好,没有一样不好;不好的也能转变成好的,化凶为吉,化灾难为吉祥。这个本事每个人都有,不分男女老少,统统都有,我们就是迷了,不知道怎么用。佛教给我们,古大德常讲改心,改就是改念头,现在人讲心态,古人就用一个心来说,要改心,把不善的心改正过来。那现在我们说,只要你起心动念都是善念,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没有自私自利,你的灾难就没有了,祸害就远离你了。
念念没有自己,念念我们人生在这个世间目的何在,来这一趟是为什么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业力主宰的,你不能不来。过去世造的有业,叫「人生酬业」,这是佛在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既然到人间来了,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要改变我们的业力,我们远离不善的业,专修善业,不但修善业,而且还修净业。修善业人天福报,我们现在了解人天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往后麻烦的事情还太多,不能再干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干不得,所以要修净业。什么叫净业?断恶修善,这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这个善业就是净业。净业能帮助我们超越三界,超越六道,修净业的人念佛决定得生净土,这是我们要把握到的。特别是中年以上,人生已经过了一半,应该要觉悟,决定不再干傻事。《金刚经》上教我们学习「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应该可以做得到,也就是说,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从前常常关心自己,现在学著关心别人,不想自己,为什么?别人就是自己,自他不二。分自分他,这是六道凡夫,自他不二,那就超越六道了。
你想想看,利人真正利了自己,顾自己真的是害了自己,为什么?增长我执。我执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是教你破我执,你天天在增加我执,增长我执,那还得了吗?搞错了!所以要把我放下,全心全力为别人服务,我们今天讲为苦难众生服务,为正法常住、久住来学习,认真努力学习,为正法久住,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全心全力帮助众生,这就对了。这样我执不破,自自然然就淡化,淡化久了,不知不觉的就没有了。所以佛法里教我们知命,命是什么?命就是业,就是造作。你看看我们每天想什么、说的是什么、干的是什么,这就是业,这就是心态、行态,心行。如果心行与十善业道相应,与《还源观》上讲的四德相应,好!什么灾难都没有了,用不著再去算命,用不著再去看相,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确实这样的心行必然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才叫真正懂得命运,改造命运。这是我补充这一点,大家都非常关心的。
末后我们看,「十、智自在。菩萨智慧具足,於一念中,能现如来之十力无畏,成等正觉,无障无碍也」,这是说智慧。菩萨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从修戒定而来的,所以学佛不能不持戒。持戒要懂得从什么地方开始,慢慢把它养成习惯,持戒就有乐趣,不会感到困难。一定要从《弟子规》下手,我们常说的儒释道三个根。如果不用儒跟道,那你就得用小乘经,小乘经很多、很繁,没有儒跟道那么样的简单。你看儒家的《弟子规》,总共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道家讲的《感应篇》,总共讲了一百九十五桩事情,不多,用这做基础,修十善业道就不难了。那我们儒释道三个根都有了,然后入佛门,受持三皈五戒、沙弥律仪,轻而易举,一点都不困难。
现在我们三皈五戒为什么这么困难?它前头有基础你没有认真学习。世尊在《佛藏经》上有一句重要的开示,「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释迦牟尼佛讲的。我们不是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就得要守规矩,学习由浅而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所以先从小乘教学起。中国的小乘经非常完备,跟南传巴利文的《大藏经》一比较,几乎接近圆满。小乘经也有将近三千部,巴利文典籍大概比我们多五十部的样子,诸位想想看,三千部它只多五十部,你看我们翻译很完备。佛教传到中国,古时候都学习小乘,从小乘再学大乘,都是这个学法。所以小乘在隋唐时候有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是依两部论得名的,《成实论》跟《俱舍论》,从这两部论得名。这两个宗派,唐朝末叶就衰了,到宋朝就没有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两个宗。为什么会衰?我们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不学了,改了,用儒跟道来代替。行不行?有成绩表现,你看,这一千七百年用儒跟道来代替,这么长的时间里,出了多少的圣贤,修行证果的,说明正确。
所以我们如果不用儒道,那就得读小乘;如果嫌小乘太麻烦,那你一定要用儒道,那就必须从《弟子规》下手。《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教育,根本的根本;《感应篇》是因果教育,非常重要,印光大师一生全心全力的提倡,劝我们要认真学习。有这个基础,入佛就容易了。没有这个基础,十善业道很难,天天念没用处,要真正依照经典教诲把我们的心态改变过来,这才管用。所以菩萨的智慧是从戒定慧来的,这个慧是从定,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学来的是知识不是智慧,广学多闻是知识,从戒定里面修得的是智慧,不一样。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所以得智慧他才能在一念中。这一念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里头的一念,能现如来之十力无畏。十力无畏是德,成等正觉是相,德相。这个地区的众生缘成熟了,应该以佛的身分得度,菩萨就现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教化,无障无碍,没有障碍。十力无畏后面还会讲到,我们今天把这一品讲圆满,明天是国庆,希望我们能讲「正宗分」这个开头。所以十力无畏我们就不解释了,老同学提起来应该都熟悉,《华严经》上常讲。
「今云最胜自在,应如《法华经》我为法王、於法自在,圆满究竟《华严》之十自在,故云最胜」。《法华经》上说,这释迦牟尼佛说的话,我为法王,於法自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这叫自在。如果有一个问题问到你,你不知道,那你就不自在,你就被人问倒了。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确实没有一次被人问倒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提出来,他都能解答,而且解答得很详细,这人不能不佩服他,这叫什么?真实智慧,一切智。所以能够圆满究竟《华严经》上讲的十种自在,这叫最胜。所以最胜自在只有明心见性的法身菩萨才有,没有见性的也很可能自在,但是不能加最胜,确实也许有一些问题他不能解答,见性的那问题就解决了。这些话我们必须要知道,学了之后应当要会归自性,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体,佛有,我们都有,没有例外的。我们今天迷失了,如何恢复?那就是要向佛学习。他是过来人,他以前跟我们一样也是迷惑颠倒,他怎么觉悟的?持戒,修定,开慧,他走的是这个路子。我们今天要想成就,还是要走这一条老路,不能创新,你不走老路,你要走一条新路,可能愈走愈远,你就迷路了。要走老路子,正确、安全、稳稳当当。
最后这一段,「此下世尊许说,并敕令阿难谛听(细心听法),善自思维所闻义理」,末后一句说,「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这后面经文是「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解说的就在正宗分,在底下的第四品,底下是「法藏因地」,佛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以上别序竟」,本经的序品到这个地方讲完了。
下面黄念老总结前面的意思给我们做个结论,「别序又名发起序,盖为发起全经正文」,这就是说,「现因阿难启问,世尊允说,演此究竟方便、最极圆顿之殊胜净土法门。但以此乃超情离见,不可思议难信之法,众生情执深重,信不能及。故於发起序中,深入证信。共计五重」。这一段的大意我们简单说一说。佛法因缘生,这说出世出世间一切法离不开因缘,没有因缘那就无缘无故生起,这讲不通的,没这个事情,佛法也是因缘。那这因是阿难启问,我们前面读过了,世尊允许为大家来说明。演出究竟方便、最极圆顿的殊胜净土法门,这一句话就不可思议。在大乘教里面,这是第一法门,这个法门里面所说的超情离见,不可思议难信之法,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临命终时十念都能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谁相信?难信之法!绝对不是六道凡夫情见所能理解的,所以叫超情离见。这就是说,绝对不是六道凡夫所能够理解,所以就变成难信之法。
尤其现在众生情执深重,相不相信?真的不相信。你不要看修净土的人多,好像天天在念阿弥陀佛,管不管用?不管用。为什么不管用?因为他不信,他还相信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就像李老师早年在台中讲经,他举了一个例子,老师在讲经,我们一般都在听经,有个人来报信,「你家里失火了」。你是不是赶快回去?那就不信;听到家失火了,如如不动,我听经要紧,那叫真信。可见得真信难!一考就考出来了,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今天这个地方法师在这里讲经,你今天晚上去做一笔生意可以赚一百万,你是来听经放弃那一百万,还是去赚一百万,今天经缺一堂就无所谓。肯定是去赚一百万,他就不来了。这不都是假的吗?这叫难信之法。有几个人真正认真把佛所说的话当话,佛所说的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经里面的四句偈功德大,谁相信?别说一百万,恐怕赚十万块钱,他就不听了,舍弃了,十万块钱重要。这是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他也常常到这里来听经,这是为什么?李老师说一句话很有味道,他说是什么?来消遣消遣。原来这些人到佛堂来学佛是消遣,他没事干,到这里来玩玩的,是这么一个心态。坐在家里感到无聊,佛堂去走走,热闹热闹,不是真学。真学还得了,真学不个个都成佛了?听了过去老人的话,我们这么多年细心观察,一点都不错,所以我们就见怪不怪,知道这个法门不容易。
在发起序里面,深入证信一共有五重,这前面我们读过,在此地做个总结。「第一、世尊放光现瑞证信」,这一次是世尊全身放光,非常稀有,而且光中还现出诸佛刹土。「第二、阿难欢喜启问」,阿难看这个光是非常欢喜,就提出他的疑问。「阿难之问」有两个意思,「一者,阿难见佛放希有之光,必是住奇特之法,导师之行,最胜之道。但此法此行此道,必是佛佛相念,而非其他」。佛所证得的功德圆满,那还有什么奇特?奇特一定是念佛,念佛得佛加持,念十方佛,十方佛都来加持释迦牟尼佛,这是无比的殊胜。阿难想到这个地方,所以他就问了。「二者,阿难何能问此妙义」,阿难怎么会能问得出来?「正表阿难本是德遵普贤、从果向因之大菩萨」。阿难是什么人?德遵普贤,他成佛了,果是成佛,阿难早就成佛了。现在释迦牟尼佛到这个地方来示现,弘法利生,他来帮助释迦牟尼佛的。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一千尊佛,这个千还不是讲一千,说的是多,无量无边与这个世间众生有缘的诸佛如来都来了。释迦牟尼佛唱主角,他们唱配角,来变化做佛的弟子,做佛的在家学生,做佛的护法,这一台戏才唱得圆满,才能令这些观众觉悟、明白。所以阿难是从果向因的示现。
「会中纯一无杂,演说圆音,今正是时。会众殊胜,正表妙法希有」。在这个会里面,出家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像阿难一样的,都是从果向因的大菩萨,示现比丘的身分。菩萨众那不必说了,还有居士众,居士里面有男众、有女众,也都是菩萨化身来的,这个大会多殊胜。念老这一句话说得好,纯一无杂,这个会多殊胜!都在那里共同表演,演说圆音,圆满的法门。现在正是时候,众生的缘成熟了,看到之后、听到之后能生欢喜心,能信、能解、能行、能证,念佛往生就是证果,所以表稀有之法。这是说阿难欢喜,提出这个问题。
「第三重证信」,第三重的重复再证信,「则是世尊赞叹此问之功德难思」,这是重复,第三重证信。「佛说: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度脱」,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功德,阿难如果不问,佛就不说了。实际上没有人问,佛也说,譬如《阿弥陀经》就没人问,无问自说。《阿弥陀经》从头到尾都是佛自己讲的,没人问,《无量寿经》可不可以这样做?当然可以。为什么要叫阿难来问?这里头含义很深很深,阿难这个示现告诉我们,请法的功德不可思议,让人看到之后懂得请法,礼请法师、在家的大德居士为我们讲经说法。一般人不会请,请的人要内行,他要不懂,他怎么请法?他是要内行人,他懂得,一般人不懂,他是来教我们这一套的。
你看这个请法的功德,佛所赞叹的,「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度脱」,这句话太稀有了。如果说「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开悟」,那就差很远。开悟是你明白了,你还要修,还要证;度脱,度脱就是证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这还得了!所以这个意义太深了,鼓励大家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含著这个深义在里头。我们再看下面说,「一语道破净土法门所以兴起之真因,故本品名为《大教缘起》」,这一品的品题叫「大教缘起」,这一语道破。净土法门的兴起,什么原因来的?阿难这一问问来的,因为净土法门是从《无量寿经》开始的,释迦牟尼佛是先讲《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后讲的,在这个经之后无问自说的。
「第四重,佛告阿难,如来之所以出兴於世者,只为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是深入证信的第四重,说出佛为什么要出现在世间,他来干什么的。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学过,了解佛确确实实是应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佛就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众生的感很复杂,有显感、有冥感,而如来、法身菩萨的应非常单纯,就是此地所说的,那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达到什么程度?一定要帮助众生成佛,他彻底离苦了,帮助他到菩萨不够,一定教他圆满成佛,证得妙觉果位,这才叫做圆满的慈悲,真正的度脱。那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心要跟佛心相同,愿要同佛愿,解行亦如是。我们不能忘记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条是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此地讲的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自己真实之利没得到,怎么能帮助别人真实之利?所以我们要先成就自己。先成就自己,你得依四弘誓愿第二句,「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尽了,才「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没断尽,所有一切修学的方法全是为断烦恼,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在修学某一个阶段是某一个目标,清清楚楚你才能达到,不能混在一起,混在一起,烦恼断不了,法门也没学成,你错了。
佛菩萨教导我们、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为什么?为断烦恼。因为你一门,你心是定的;你太多了,你心就乱了,得懂这个道理!一门才能断烦恼,门多了烦恼断不掉。所以我们知道,一门是戒定慧,多门戒定慧就没有了,没有了就变成世间的知识,广学多闻,这是世间的知识。某人读书多,知识丰富,通家,样样都通,通家,这是赞叹别人的。他是不是真通?他没学过他都不知道,学过了才晓得,没有学过他不知道。如果真通了,像佛这是真通,没学都知道,不用学。为什么不用学?他见性了。所以一切法不离自性,只要见性,没有一样不知道;有一样不知道,你没见性。所以佛法修学,八万四千法门,包括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终极的目标是什么?明心见性。
我在早年的时候,对於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为就可以了,我只讲到此地。老师告诉我,不行,你还差一句。我说差什么一句?明心见性。这才晓得到极乐世界明心见性,这才圆满!此地见不了性,到极乐世界去,见性成佛,真正圆满。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真实之利是什么?真实之利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所以善导大师讲得好,「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为了这桩事情,唯独就是要传这个法门,其他的?其他的那都是有些人喜欢,佛恒顺众生,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讲什么。但是真正告诉你,你真的想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那就这一门,稳当、简单、容易、快速,再找不到这样殊胜法门,保证你成就;你学其他的法门,不能保证你。我们往生西方极乐,到极乐世界成佛,换句话说,《无量寿经》是保证书,佛给我们保证书。真要依照经典里面所说的,没有一个不往生,真正是万修万人去,这还得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懂,我们辜负了释迦牟尼佛、辜负了阿弥陀佛。你没有接触到,那是没有缘,接触到之后你不能够认真修行,自己的过失,对不起自己。无量劫来没遇到,今天遇到了,今天就能成就;今天不能成就,那还得无量劫去受罪,在六道轮回去打滚,罪受完又会回到人间,看看有没有缘分遇到这个法门。中国古人讲「一失足成千古恨」,这话意思很深,警告我们机会要掌握住,失掉之后真的是千古恨。
真实之利怎么惠予?你看看,「则唯赖弥陀愿海六字洪名」,你看就这么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真言,就这六个字,你真念,真放在心上,它就起作用;念,没放在心上,不起作用。心就是阿弥陀佛,一念弥陀一念心,念念弥陀念念心,这就成功,就完全相应。心里什么事都没有,真的全放下了,心里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纯一不杂,你念佛功夫得到了。「正因阿难之问,而启示如是妙法,希有难逢如优昙花,当来一切众生全赖阿难之问而得度脱」。阿难这一问,佛这一说,我们才得到,这还得了吗?「故佛赞阿难以证信」,赞叹阿难,说明这一问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要学,众生在有灾难的时候,真正有这些高明的人,我们向他请教怎样来化解灾难。就像乐观老法师所说的金山活佛的故事。有位老居士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到处去算命、去看相。金山活佛看到这个样子,他是无问自说,他说,他们会看相,我也会看相;他们能算命,我也会算命。这是不问自说,但是乐观法师在旁边也加了一句「活佛,你真的会看相吗?你真会算命吗?」增加别人的信心。活佛说,真的,一点都不假。然后告诉大家,天下算命看相第一把手是谁你们知道吗?大家茫然。释迦牟尼佛,不但会看你一个人的命,还会看你一家的命、一国的命、全世界的命,他没有一样不知道。所以问题提出来,不仅解我们自己的迷惑,大众的迷惑统统都得解了,这个问,功德就无量。像这样的答问题,能令当来一切众生都能度脱,都能成佛,这真不可思议。没人能想得出来,也没人能问得出来,不是过来人,这个事情做不出来。
「第五重,世尊深知此实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晓喻众生曰:如来觉智难量,神通无碍,定慧究畅,於法自在。世尊所说,真实不虚,万勿轻疑,但当仰信」。还怕众生听了之后有怀疑,有怀疑,利益就失掉了。要知道信为佛法第一宝,你有没有得到?真信不疑,这个宝就得到,有丝毫怀疑,你的功德全被破掉了。所以佛这几句话是加强,告诉我们,如来觉智难量,如来是性德,性德里面的智慧,自性本具智慧德相,这《华严经》里面佛说的,圆满具足。神通无碍,这下面是起作用,神奇畅通没有障碍。定慧究畅,定慧,究是究竟,畅是畅通。於法自在,大乘经里面常讲十种自在,实际上是无量的自在,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归纳为十条,十代表无量。世尊所说,真实不虚,万勿轻疑。这三句话是黄念老说的,千万不要疑惑;疑惑,我们自己错了。但当仰信,仰是尊敬、敬重,深信不疑。
「是乃喻示我等」,佛在那里告诉我们,「佛是果觉,我是凡夫」。我们要承认,他是证得究竟果觉之人,他在妙觉位,我们是凡夫。妄想分别执著,三类烦恼统统具足,这叫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别心,妄测如来圣智,但当信受,必满所愿」。我们只要真正相信、真正接受,依教奉行,一定满我们自己的愿望。我们的愿望是希望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很快修成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就住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没有见性也在实报庄严土,那是弥陀慈悲,本愿威神加持你。西方极乐实际上它是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它是平等的,平等世界,四土融在一起,佛力加持我们,跟法身菩萨一样,智慧、神通、道力一点都不差。所以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有没有能力像法身菩萨一样,众生有感,我就有应,应以佛身得度,我就能示现佛身,能不能?能。为什么?如果不能,他就不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能。既然一往生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他当然能,这不可思议,这难信。譬如一品烦恼没断,临命终时他很幸运,头脑清楚,没迷惑,遇到一个懂得净土的人,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一听立刻接受,立刻就真念,跟著念,一念、十念,断气了,他真的到极乐世界去了。你看这样的人,一去他就成佛了,他再回来度众生,他能现佛身。你敢相信吗?我们肯定摇头,我不能相信。为什么不能相信?我们是以凡夫心测如来智,我们的过失在这里。这法门太奇怪、太稀有了。
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有没有?有,不但有,而且还很多,可是我们不能侥幸,因为什么?我们不能保证在临命终的时候头脑清楚,不能保证这个。所以人不可以造罪业,为什么?造罪业就怕晚年得痴呆症,那就一切都完了,一得痴呆症就难了,有人助念都帮不上忙。所以往生最终是三个条件,第一个头脑清楚;第二个是听闻佛法,听到净土法门;第三个深信不疑,立刻他就干,他就念佛,他就求生,这样的条件才能去。这个条件可不容易,三个缺一个都不行,所以这个法门特殊,非常非常特殊。因为真的是难信,所以别序里五重证信。
「由上可见,经之序分,全为证信。本经小本之宗,蕅益大师指为信愿持名。此三资粮,缺一不可,而信居首,其要可知」。三资粮,用现在话说,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资粮是比喻,我们人外出旅行,在过去古时候没有那么多饭店,没有那么多旅馆,你出门旅行的时候要带钱,这是资;还要带粮食,带干粮,你一路上有东西吃。往生极乐世界三资粮,那就靠信愿行这三桩事情,头一个你得要相信,你不相信,你虽然是求往生,每天在念佛,你去不了,信心不足。所以头一个要有充分的信心,圆满的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序分中先说此经之本,乃真实之际,故可信」。这部经从哪里来的?这个本就是根,源头,它从哪里来的?它从真实之际来的。真实之际是什么?就是自己的本性,真如自性。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这就当然可以相信。这部经的用途有什么作用?「乃广惠众生以真实之利」,应该相信,就是惠以真实之利。惠是给予,给你,也是布施的意思,佛惠施给一切众生真实之利,你在这一生当中就成就了。往生,这个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往生不是死,往生没有死,活著去的,不是死了以后往生,是往生之后这个身体不要了,这要知道。你说死了以后往生,那错了,那是中阴往生,那个缘很特殊,不是一般人能遇得到的。一般念佛功夫成就的,都是临终的时候看到佛来接引,跟著佛去了,这才断气,这一断气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了。真实之利,应当要相信。
「何谓真实之际?正如莲池大师《疏钞》中所开口便道者」,这莲池大师《疏钞》里几句话,「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这赞叹的几句话全是自性,所以「真实之际,即当人之自性」,我们自己的自性。自性是一个,一切诸佛、一切众生跟我的自性是共同的,《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自性清净圆明体」,都是从这里头流出来的。我们在《还源观》上讲「显一体,起二用」,二用就是依正庄严,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都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这部经是从自性流出来的,所以它的作用就大!莲池大师这四句话在《弥陀经疏钞》里,过去我们讲过,这个地方就不再讲了。我们注重的是「真实之际,即当人之自性」,这句话非常重要。
「何谓真实之利?《疏钞》又曰: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这是赞叹《弥陀经》,这几句话简单说说。澄浊而清,浊是什么?我们这里是五浊恶世,浊是严重的染污。现在我们生在今天的社会,说这个我们的印象更深,我们的精神污染、物质生活的污染。精神里面的污染,最严重的就是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严重污染!澄是澄清,怎样把污染澄清,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背是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自性,一百八十度的违背,太可怕了,现在怎样回过头来,返背而向,向著自性、向著性德?这两句话也就是现代科学家提醒我们的,改变心态,我们就有救了。为什么?依正庄严都是从心态变现出来的,现在量子力学家证明了。佛在三千年前说心现识变,一切法从心想生,被现代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回头要靠自己,没有人能帮助你,佛也帮不上忙,佛只是告诉你,你应该回头,赶紧回头就对了。迷是自己迷的,不是佛把你迷的,所以悟还是要你自己悟,这个事情不能靠别人,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你是迷上加迷,你错了。
这个法门教你,怎么样澄浊而清、返背而向?就是那一句阿弥陀佛。心里面念头才起来,不管是善念、是恶念,都不要管,立刻回过头来阿弥陀佛,统统归到阿弥陀佛。我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要,那你就真回头了,你就得清净心,你就向菩提道了。越三只於一念,三只是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在此地是形容凡夫修行成佛难,要这么长的时间。可是你遇到这个法门就不难了,一念就超过三大阿僧只劫。像我刚才举的比喻,多快速!临命终的时候,遇到人劝你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那个人听到之后就真干,就真念,他就成功了。这的确是难信之法。齐诸圣於片言,片言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齐是什么?跟他等齐。诸圣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念这句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地位平等,为什么?阿惟越致菩萨,齐是这个意思。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也跟实报土的菩萨平等,我们常讲智慧、神通、道力,样样都平等。他有能力接受众生的感,众生有感他有应,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不得了,太稀有、太难逢了!这一生遇到,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世间拉拉杂杂的都把它扫除干净,不再沾染,应该舍的要舍,不应该舍的也要舍,你都把它舍干净,紧紧的抱住这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成就。
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就是不可思议。其唯佛说《阿弥陀经》,这是赞叹《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跟这部经是同部,大本、小本,《弥陀经》说得简要,这部经说得详细。所以在这部经里面学解,明白了、清楚了,《阿弥陀经》当作早晚课诵,它简单。「《阿弥陀经》乃本经之小本,故知至哉妙用,其唯本经欤」。这个本经就是指《无量寿经》。「本经之宗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这部经的宗旨,宗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最尊崇的,我们修学就这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圆摄信愿」,包括信愿都在里头,深信切愿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看到有不少老阿公、老阿婆,他对佛的教理他不懂,过去我们在台中看到很多。台中莲社的莲友应该可以说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些老阿公、老阿婆,都是他们,年轻人大概是占十分之二。莲友人数多,我到台中的时候,台中莲友差不多有二十万人,十分之二也有四万人,这是年轻的。我在台中住十年,我离开的时候,台中莲友已经发展到将近五十万人,是台湾很大的一个团体,一个佛教团体,这是李老师德行的感召。所以发菩提心,圆摄信愿,真信切愿就是发菩提心。你一问莲社那些老同修什么叫菩提心,他讲不出来,他搞不清楚,但是他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的。那跟我们这部经上对照,「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我们看到了,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不懂,不间断,他真干,可是发菩提心没看到。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讲,真信切愿就是发无上菩提心。印光大师对这句话非常赞叹,这是古人没说过的,蕅益大师说出来了。对我们来讲,我们明白了,不再怀疑了。
「一向专念」,专念就是「持名」。「大小两本,同一纲宗。如是妙法,三辈齐收。遂令凡夫,顿同补处。大哉妙用,不可思议」。末后这几句,我们读了之后,对黄念老无限的感恩,他为我们说出来了,我们听了之后,对净宗再不会怀疑。怎么样报恩?得真干!真干才能报恩。这个法子妙极了,真正是妙法,《妙法莲华经》比不上,《华严经》也比不上,这是说从作用上来讲。经体是平等,一切经不离自性,全是释迦牟尼佛从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经体是相同、是平等的,大小乘经都一样,都不例外。但是作用不一样,每部经的作用都不相同,而且这部经的作用才真正叫大圆满,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三辈齐收」,这个三辈讲众生的根性,上根、中根、下根,全都有分。上上根得利益,下下根也得利益,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想生极乐世界,想亲近阿弥陀佛,这个想就是愿,你有这个愿,我什么都不想了,就想到极乐世界去,就想亲近阿弥陀佛。尤其我们现前这个地球,到处都有灾难,我们早一点移民到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什么灾难都没有,为什么不去?去得成,这部经给我们信心,人人都有分。为什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的,我们唯心现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怎么会不能成就?所以这些道理我们在大乘教里搞清楚、搞明白了,信心十足。「遂令凡夫,顿同补处」,顿是顿超,没有阶级的。这句话难中之难,为什么?如果说是顿同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顿同初住、顿同初地,不是的,顿同补处。补处是什么?等觉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地位是最高的,《华严经》上面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第四十一个位次,最高的位次。再上去妙觉,我们知道妙觉就不住实报土,他回归到常寂光净土去了,回归常寂光。极乐世界里面居住最高的身分是补处,立刻就跟补处菩萨平等,跟他等齐。
「大哉妙用,不可思议」,这是真不可思议,不是假的,「即是本经之发心念佛,此即真实之利也」,这个真实之利最重要的余义,在此地全部把它补充出来了,再没有比这个更真实的。「如是真实妙用,於一念顷,顿越三只(三大阿僧只劫),一声称名,位齐诸圣」。这个诸圣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诸位想想看,这个缘分、这样的机会谁能遇得到?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前清乾隆时代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ㄧ日」,我们遇到了。遇到怎么样?遇到懵懵懂懂,不能说我不知道,也不能说我知道,没搞清楚,一知半解,所以心没发得出来。信心不坚固,愿是摇摇晃晃的,若有若无,这怎么行?功夫不得力,这不得力的时候,对这个法门就怀疑,这一怀疑可能就不相信,就改修别的法门去了。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不在少数。难得黄念祖老居士,能把这个法门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让我们认真学习,通过学习真的发心。真搞清楚、搞明白,才晓得我们这一次的机缘无比殊胜,真正是百千万劫我们遇到了;稀有难逢的一日,我们今天也遇到、也逢到了。
真实妙用,真实在哪里?就这一念,就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只要念这一声,这一声就超越三大阿僧只劫,超越一般修行人。你看他从小果,四果四向,或者是以《华严经》来讲,他从初信位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阶级,我们这一句佛号就超越了。真信,实信,为什么?妙觉果位,佛说的,决定不能用凡夫知见来看,凡夫知见、小乘知见、大乘知见都不相信,都怀疑,我们今天只信这是佛说的,这不是别人说的。释迦如来、弥陀如来、十方一切如来都是妙觉果位,不是等觉菩萨。《弥陀经》上我们看到六方佛赞,在这部经上,在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本子上,我们都看到十方佛赞,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没有一尊佛不承认,这都是为我们证信,这都是劝导我们要发愿。我们真信、真发愿,从今天起真念佛,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再不要把其他东西放在心上,心里面有这些垃圾清除干净,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心上有佛,口上有佛,身上就是佛身,我们自己不觉得,凡夫看不出来,灵界众生看到我们现了佛身,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就这一声佛号,位齐诸圣。
我等幸闻,我们今天参加这个会的大众,在电视机面前、在网路面前,我们真有幸。此真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也,这句话是彭际清居士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ㄧ日,这一日我们今天碰到了,这是无比欢喜的一天,无量喜悦的一天。为什么?我们真的有了把握,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回归自性,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就回归到常寂光。在极乐世界居住的时间,我相信不是很长,肯定回归常寂光。极乐世界的菩萨可以说全是法身菩萨,位齐诸圣,他们有能力在遍法界虚空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以无量无边的身分,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都有这个能力。实报土的菩萨都有这种能力,何况寂光土里面的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没相,所以没有办法探测到。常寂光里面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没有法子探测的,只有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常寂光就现前,实报土就不见了,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回老家,要生无量欢喜心,不是死,是生!这个世界乌烟瘴气,赶快摆脱它,打个转再来,就是法身菩萨来超度众生的,这一点不假。希望我们真正明白、真正清楚,不要再留恋这个世间。怜悯一切苦难众生,自己成就才能成就一切众生,像诸佛如来一样先成就自己。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序分竟」,这部经一共四卷,第一卷在今天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