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解演义 - (第一二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二三集)  2010/8/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2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四十三面,倒数第六行:

  「《华严经》又云」,从这里看起,「一切自在难思议,华严三昧势力故」。「又《合赞》曰:法界唯心,名佛华严。以因行华,严果德相,令显著故。入此三昧,现见十方佛及佛土。」这还是从经论当中对华严三昧的解释。黄念祖老居士注解这部大经,引用一百九十三部经论,所以我们看他的注解,也等於看了一百多部经论。这里面与《无量寿经》有关系的这些文字,都是精髓,我们在此地都看到了。这是引用《华严经》上的话来说,这两句是经文,「一切自在难思议,华严三昧势力故」。前面我们学过,华严三昧是以一真法界无尽的缘起,是它的理论、是它的归趣。通达明了,依之行事,依照这个理论、这个方向、目标来行事,我们一般讲修行,这就是三昧,这就叫华严三昧。所以得华严三昧就一切自在,为什么?华严三昧的体是一真法界,是无尽缘起,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整个宇宙。无论是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明了,所以他才得自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不自在从哪来的?是从迷失了自性。

  我们六道凡夫,乃至於四圣法界里面那些小圣,他们没开悟。华严三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没开悟就叫凡夫,六道里面的,大乘法里面称之为内凡,六道以内的;四圣法界称为外凡,六道之外的。为什么称他凡夫?没有见性,依旧用的是妄心,妄心就是阿赖耶,妄想分别执著。不过他们用得比我们殊胜,我们迷而不觉,又不相信佛菩萨的话,完全凭自己的烦恼习气去行事,这个行事实际上就是造孽。四圣法界虽用的是妄心,他们信佛。我用的这个字,同学们要留意,就是我们不信佛,他们信佛。为什么?他们听了佛的教诲,他真干;我们佛是天天教我们,我们也听得耳熟,我们没有真做,纵然做都打很大的折扣。譬如最基础的东西,十善业道,这是佛的基础的教诲,学佛从哪里学?就从这里学起,我们有没有做到?佛教我们不杀生,我们做到没有?我是没有杀生。蚊子来叮你,你是不是会把它打死?你要打死不就杀生了吗?再问我们有没有吃肉?吃肉也是杀生。我们有没有伤害别人的念头?有伤害别人的念头,那是杀生的念头,就是杀的心你没有断掉,你还有损坏别人的念头。偷盗,我们没做偷盗,有没有占便宜的念头?国民对国家纳税是义务,是应该的,我们有没有希望少缴一点税,找找法律条文看看有没有可以漏税的地方,咱们少缴一点。这个念头就是盗心,没有做盗,但是你有盗的心,就是有盗的念头。所以,每一条都很微细,我们好像是没做,细细想想全都犯了,这个是什么?这是六道凡夫。

  四圣法界里面那些人他们真做到了,不但做到,他们做得非常微细。小乘圣人,我们看到阿罗汉、辟支佛,四圣法界前面的两类是小乘,后面是属於大乘,菩萨跟佛。小乘能够把十善业道展开为三千条,不是十条,十条展开是三千条,三千威仪;菩萨法界、佛法界那更殊胜,他们把它展开为八万四千细行。这是十法界之内的,没出十法界,外凡,他们做到了,四圣法界真正是佛弟子。由此可知,一真法界,此地讲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菩萨都得华严三昧,十善业道展开不是八万四千,那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一切自在难思议」,我们无法想像。这是什么?「华严三昧势力故」,他们证得华严三昧,所以才有这样殊胜。自在就是解脱,佛果里面讲的三德,般若、法身、解脱,这三种圆满的证得。

  《合赞》里面说,它说得比较详细,「法界唯心,名佛华严」。法界就是一切法,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相,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性是精神现象,相是物质现象,佛经上通常用五蕴来形容它、来说明它。五蕴这五条,五种法,第一个是色,这个色是讲物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或者是固体、液体、气体,总而言之它是物质,这是阿赖耶的相分。精神现象是受想行识,它感受,它有感受,也就是说它有苦乐忧喜这种感受。物质跟精神永远不能分离的,它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任何物质现象都有受想行识。你看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水是矿物,真的把它实验出来了,水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我们对它好,它能感受到,它很快乐、很欢喜;我们对它不好,它很苦恼,它能现出相给我们看。我们对它好,说我们很喜欢你、很爱你,它的反应非常之美;我们说讨厌你,不喜欢你,它的反应很丑陋,这说明它有受想行识。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整个宇宙是个有机体,就是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任何物质现象里面统统有受想行识。法界唯心,这叫佛华严。

  「以因行华」,华是代表因,严是代表果,这是用植物来做比喻,你看植物先开花后结果。我们在供养里面,佛法里面的供养,香花这是最常用的。一般人只知道去烧香,用鲜花去供佛,其实要懂得它的意思,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实质比形式还要重要,这个我们要知道,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所以我们个人修行,就要重实质不重形式,跟大众在一起,形式很重要,为什么?它表法的。我们在佛堂大众在一块共修,佛菩萨形像前面要供香花;自己修行,自己修行就不必要,一支香就够了,香、灯、水,一杯水,我们自己个人修学的时候就行了。香代表信,信香,代表戒定,你看香赞里有「戒定真香」,它代表这个。由此可知,香是形相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戒定,如果我们没有戒没有定,光上这一支香,那只有形式没有实质。这个香提醒自己要修戒定,也提醒别人,它这个意思在。供花,花代表修因,什么是因?六度是因,布施、持戒。持戒里头,十善是因。所以我们著重在修因,花不供没有关系,我们真正修行在修因,修十善、修六度,这就是供花的意思。不供花,我们意思到了,这就是有实质没有形式,这个很重要,形式不重要。我们供果,果代表我们修行的方向、目标,果代表什么?代表菩提,代表涅盘。我们修净土的,我们这个果代表西方极乐世界,念念不忘,它取这个意思。所以香花是因,因行这个花感果德,庄严就是果德。在自身,这个果德就是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是果,提升自己的境界,庄严果德。「令显著故」,我们中国古人讲,存於内而形於外,你心里面有清净平等觉,外面就现出来。人心里面欢喜,你看满面笑容;人要有忧虑,你看他满脸就很难看,这就表现出来了。所以,如果你心地清净,清净相就现前,平等,那平等相也会现出来,这是果德的显著。

  「入此三昧」,入是契入,你证得,你修成了,果是「现见十方佛及佛土」。现是现前,你现前就见到十方诸佛,见佛,你也见到十方诸佛国土;十方佛是我们的老师,十方佛土是我们修行的道场。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他老人家一生没有建道场,为什么没有建道场?处处在在都是十方诸佛刹土,又何必要自己去建道场?自己建道场,三昧很难现前,为什么?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烦恼习气放不下。释迦牟尼佛教我们这一招非常高明,统统舍掉,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自行化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哪里有缘哪里去,与一切众生结法缘。经文里面的义理广大没有边际,处处都能看到,这个地方我们就说到此地,后面还有很多补充的。

  「又《嘉祥疏》曰:此三昧皆饰法身,故云华严。」这个华严,华是华丽,严是庄严。你看我们人参加宴会,穿上礼服,佩上璎珞,那是庄严,那就是华严,用这个比喻。这是用什么庄严?用三昧,用华严三昧装饰法身,这叫华严。我们看下面这一句,这是念老讲的。「因此三昧,庄严法身故。以上诸说皆明华严三昧之义」,统统都是说华严三昧的意思,这个三昧可以庄严法身。什么叫法身?「其中《合赞》所谓法界唯心,名佛华严。此表一真法界唯是自心,于此了达,即华严三昧」,这讲得好。一真法界,给你讲真的,什么叫真的?大乘教里面的定义,凡是讲真的,它永恒存在,不生不灭,永恒不变,那就是真的。那我们想想,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什么是不变的?我们人,这人身在世间有生老病死,刹那刹那在变;人老,不是十年比十年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你再细看,一个月比一个月老,一天比一天老,给你说真的,一秒钟比一秒钟老,前一秒钟年轻,这一秒钟老了,再看下面这一秒钟,我们这一秒钟又老了。刹那不住,它不停住,都在变化,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佛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有这种现象你就晓得它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们看外面花草树木,花草树木也是无常的,花开花谢,春生夏长,秋天树叶变黄了,冬天叶就落掉了。所以它也是无常的,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再看矿物,山河大地也是无常的,也是刹那刹那在变化的,所以沧海桑田。你细心去观察,整个宇宙都在变。晚上我们看,晴天看空中,无量无数的星球,我们肉眼能看见的大概六千多颗星,如果用个普通的望远镜,大概可以能够看到十几万,天文望远镜那就望得更多了。这些星球有成住坏空,从天文台望远镜里面去观察,常常看到有星爆炸了,爆炸之后就看不见,就没有了,就消失掉。也发现有新的星出现,这个地方原来没有星,突然之间亮了,有新星出现,这就是星球有生有灭。一般在天文望远镜,不是精密的仪器的话,我们看到星球的生灭。所以佛讲成住坏空,讲世界成住坏空。哪一样不变?好像我们都没有发现。

  我们身上,身体上真的有一样东西不灭,佛要不说明,我们都疏忽了。在楞严会上佛告诉波斯匿王,因为波斯匿王非常悲痛,年岁一年比一年老了,老了以后就死了,感到无常之苦。佛给他开示,就问他,你几岁第一次看到恒河,恒河水?印度恒河像中国的长江、黄河一样,很大的河流。他说他三岁,母亲带他经过恒河,知道那是恒河水。佛就问他,你十三岁的时候是不是比三岁老?是的。十三岁的时候,你那个见跟你三岁的见,有没有变化?他说没有变化,人是老了,我这个能见的,好像没有这种老化的现象。然后十年十年问他,二十三岁比十三岁,三十三岁比二十三岁,最后问到他六十二岁,那一年他六十二岁。六十二岁老了,老了你那个见性有没有老?没老。我们现在讲年岁大了,眼睛不行了,老花了什么,那是你工具有问题,不是见性有问题,戴副眼镜又看得清楚了。由此可知,那个见与见性不相干,是你这个工具,工具老化了,戴副眼睛就跟年轻人一样,很小的字都能看见。佛就说,你身体有老化,一年比一年老,你的见性没有老化。那个不老的,那是真的,在眼叫见,见性,它没有生灭,它没有这种老化现象,在耳曰闻,闻性。六根的根性是真的,六根根性是真心,不是妄心,它有了别,它没有分别,了是明了,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六根根性,证明这是真的。看了之后会分别、会执著,那是妄心,妄心跟著真心同时起作用,但是妄是妄,真是真,妄有生灭,真没有生灭。那段经文讲得很长,波斯匿王听懂了,非常欢喜,知道我这个生灭身中还有不生灭的东西在,那不生灭是真正我自己,那就讲的是法身。法身是六根的根性,法身是真心,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

  所以这里说「一真法界唯是自心」,心现的!心现现的这些相,要晓得相是假的,能现的这个心是真的,所现的相是假的。真妄虽然是和合,但是真不是妄,妄不是真,这个一定要清楚。大乘经上又说真妄不二,是什么意思?真妄不二是说两种都不存在。真,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精神现象,六根接触不到。见性有没有?有,肯定有,没有,它怎么会见?它在哪里?见不到。这桩事情也不太好懂,但是也不是很难懂,我们用比喻,诸位就能够体会到,我们用真心把它比喻现在用的电,这个大家好懂。电是一个东西,也是一种物质现象,它在不同的器皿,它起不同的作用。在电视机,它能显出画面,就好像我们在眼它就见,在耳它就听,在电话里面,它就能听到声音,那还是一个电。电没有两样,在哪个机器不一样,器具不一样,它起的作用不一样。在冷气的时候,它就有凉风就享受,在烤箱里面,它就能给我们做东西,热东西给我们吃,工具不一样,它起的作用就不相同。我们把电比喻作真心,眼耳鼻舌身是不同的工具,它在眼它就会产生见,能见,在耳它就能听,在鼻它就能嗅,在舌它就能尝,在意它就能知。不一样的根,六根,它起不一样的作用,其实它是一个,这个东西不生不灭,这个东西是真的。借假修真,他修的是要修真心,唯是自心,于此了达,这叫华严三昧。你对於这个事实真相真正是明了,真正通达,就定在这个地方了。三昧是住在这个地方,前面我们学过,一心止住,这就是三昧。

  佛在《楞严经》上教人舍识用根就成佛了,凡夫为什么成不了佛,成凡夫?他用识,他不知道用心。用心是什么?用心就是用六根的根性,根性是心。心跟识差别在哪里?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生不灭;识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它是刹那生灭的。用根不用识,是谁?法身菩萨,就是我们大乘教里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怎么成佛的?他用根,他不用识,这就成佛了,就是他用真心,他不用妄心。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众生都是用的识,就是说他有分别、有执著、有起心动念,六道凡夫全有,这三种烦恼全都有。阿罗汉跟辟支佛见思烦恼断了,就是说他不执著了,不执著他就得清净心,但是平等没有得到,觉没有得到。往上再提升,菩萨、佛他们尘沙烦恼断了,比阿罗汉高,可是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再能把无明烦恼断掉,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时候他用什么?他用六根根性,他不用识,这就叫成佛,超越十法界。他住在哪里?他住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叫一真法界。我们在佛前面供果,果就代表一真法界,我们希望一生当中有这样的成就。所以它表法,提醒自己也提醒别人,做表法的。这是《合赞》里面说的,华严三昧就是自性里面的因果,而不是说别的。

  「如《嘉祥疏》云:此三昧皆饰法身」,法身就是自性,「盖谓此三昧悉庄严法身」,底下说得好,「法身即本妙明心,即是自心」,这是自己的真心,不是妄心,妄心叫阿赖耶。庄严法性,这个地方的自心,就是法性、就是自性,名称佛说了几十个,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那么多名字?这是教学的善巧,佛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为什么?名字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执著名字相你就错了。不要执著名字相、不要执著言说相,言说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在这些假名假相当中,你要能够悟入它真正的义理,这就对了,这才叫学佛。在假名假相上执著那就错了,永远见不到自性,此地讲的自心就是自性。「故知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出」,这个法界就是自性,也叫法性,也叫自心,本妙明心,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最后怎么样?「复又会归此法界也」,到最后还是要归这个法界,归这个法界成佛了。

  这一句在贤首国师《还源观》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宇宙从哪里来的?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从哪来的?我们晚上看到的太空,无数的这些星系,这些星球从哪来的?贤首国师根据《华严经》所说的,告诉我们,从一体,这一体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名词他说得这么长,那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自心,自心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说这么多,那里头的意思就很丰富,我们讲自心很不好懂。自性就是自心,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德能是什么?见闻觉知,这是性德,自性里本有的。觉悟的时候,明心见性觉悟的时候它就现前,见闻觉知现前,实在说就是前面讲的,世尊在楞严会上讲的「舍识用根」,见闻觉知是六根根性,是真性。自性里面有圆满的相好,圆满的相好就是十法界的依正庄严,统统具足。所以它什么都没有,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你不能说它无,佛法里说它空,用空来形容它,它不显,但是它具足。到有缘的时候,它就能生万法,它就现,它就现出来了。所以不现的时候不能说它无,现出来不能说它有,为什么?现出来是个幻相,不是真的。刚才讲了,现出来的现象都是生灭相,生灭相就不是真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你看它现的相哪些相不生不灭?全都是生灭相。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於一切境界相里头不生执著,为什么?相是假的,那不存在的,你执著就错了,不执著就对了。可以用它,妙用,叫随缘妙用,妙用就是用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跟诸佛如来起的作用完全一样,是这么个道理。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你看,从一体起二用,这个一体就是此法界,从这个法界流出来。为什么会起二用?大乘经教里面常讲「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自性里面就起了个作用,就变成一个阿赖耶,就是妄心。妄心的体是真心,没有真心,妄从哪来?好像我们一个人站在太阳底下有个影子,影子从哪来?影子从人来的,人是真心,影子是妄心。但是形影不离,它不会离开的,为什么?它离开就不能存在,它不能离开,所以讲真妄一如。但是它是两桩事情,它不是一桩事情,你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我们迷就是迷的不清楚,把真的忘掉,以为妄的是真的。

  我们人人六根都有根性,谁知道六根根性?佛告诉我们,我们眼见耳闻,第一念是真心,就是见闻觉知起作用。第一念是你还没有起念头,我看,睁开眼睛看了,还没有分别、还没有执著,心像一个镜子一样,照到外面清清楚楚,没有起分别。第二个念头起来就分别了,起分别就错了,就是妄心,妄心会分别、会执著;会分别就是第六意识,会执著的第七识,它起作用了。阿赖耶的落谢种子,我们现在讲印象,你的见闻觉知落下印象,这个印象就好像记录在资料室里头,阿赖耶是个资料室,妄心起作用。资料室落印象,那就叫业,业遇到缘,果报就现前。所以这个第一念,一念不觉这一念,这一念没有原因。这一念是真的吗?不是真的,如果真的,它就真有原因了,它没有原因,它不是真的,叫妄念、叫妄想,要著重那个妄字,妄就是根本没有,起了这么一念。这一念要是止了,停止了,就回归自性,立刻就回归自性。它要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接著来,那就回不去,它就流出去,从此法界流,流到实报土;从实报土再流到方便土,诸位要晓得,方便土就是四圣法界;从方便土再流,流到凡圣土,凡圣土就是六道轮回,那就迷得非常严重了。佛菩萨慈悲教导,帮助我们回头,我们从六道回到四圣法界,从四圣法界再回到实报土,从实报土再回归自性,又会归到原来的地方。这有人问,回归之后会不会又迷了,又流出来,那不又变成轮回了吗?佛告诉我们,永远不会了,大彻大悟之后,永远不会再迷了。这个问题《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所以《楞严》在大乘教里叫「开慧的楞严」,开智慧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这两部经在大乘也非常著名。从法界流出,就是从自性流出,最后还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圆满成佛。

  下面我们看底下一段「总持」,总持就是陀罗尼,梵语叫陀罗尼,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要用我们一般的话来讲,就是你抓住了总纲领、总原则,这就叫总持。「具足者,所具满足,盖云一切陀罗尼门无所不具也。」阿难尊者得闻持陀罗尼,得这个总持法门,佛所说的一切经,他纵然没有听过,他一接触他全都通达明了。我们也曾经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也得到了。我们知道,惠能大师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他二十四岁开悟,五祖忍和尚衣钵就传给他。我们怎么知道他得陀罗尼?我们从《坛经》记录里面看到了。他在逃难的时候,途中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那是刚刚得到衣钵的时候逃出去,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受持《大涅盘经》,也就是每天读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古人难得,所以今人不如古人,这个地方看到古人的善根,就是她真干!《大涅盘经》的分量很大,现在在《大藏经》诸位能看到,它有两个译本,一个本是三十六卷,一个本是四十卷,所以都很长,她天天念。惠能大师那个时候是居士身分,没出家,外面人也不认识他,她在那里念经,他在旁边听。念了一段之后她停下来,惠能大师就把他刚才听的那个大意讲给无尽藏比丘尼听,她听了非常惊讶,他讲得太好了!拿著经本向他请教,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她说:你不认识字,你为什么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与识字跟不识字没有关系。得陀罗尼,他抓住一切诸佛说法的总纲领,所以无论什么样经教,他一听他全懂,不但佛法懂,世间法也样样懂,没有一样他不懂的。因为这是你的自性,你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起作用,是这么个道理。

  大总持法门,一切众生人人都有,我们只是迷了,也就是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立刻就接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一起起来了,所以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不能现前。佛在大乘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凡夫成佛需要多久?一念之间。一念觉,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你就成凡夫,就这么回事情。什么叫觉?放下就觉了,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觉了,你就跟一切诸佛没有两样。为什么不肯放下?我们一般讲业障、烦恼习气太重,这个话讲得是没错,能讲得通。我们迷的时间太久,迷得太深,佛给我们点破,我们没有能力回头,想回头,回不了头来。实实在在讲,这桩事情当年章嘉大师曾经提醒过我,我跟他老人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这是哲学上一个重要的问题,到底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老师告诉我,佛法是知难行易。我们总觉得知不难,你讲我就懂了,行太难,我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转不过来?老师说,你没有真知,你要真正知道,你就放下了。这句话把我们难倒了。我们知的什么?一知半解,知道得不透彻,知道得不圆满,真正知道透彻了,哪有放不下的道理!他举个比喻给我说,好懂。譬如我们坐在这个桌子上,他说这个桌子上,这一堆放的一堆黄金,这一边放的一块黄铜,现在这两样要送一样给你,你自己选择,你是要黄金还是要黄铜?那当然要黄金,为什么?你知道它的价值很高,你会选择。那个行就是你取,那很容易;你知道哪个东西贵重,这个不容易。跟我讲,佛法是知难行易。

  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知难。成佛很容易,像迦叶尊者,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迦叶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拈花的时候,对佛笑一笑,释迦牟尼佛法就给他,他开悟了。所以我们看六祖惠能大师在方丈室里面听老和尚讲《金刚经》大意,他不认识字,肯定没有经本,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了。就不要讲了,不但《金刚经》不要讲了,所有一切经他全明白了,这不是一经通一切经就通了?佛法通了,世间法也通了,你说那多容易!所以宗门一个口头禅说「会么」,那个会字里头妙极了。会了,你就开悟了;不会,不会还是迷惑。所以,放下就会了,我们的难是放不下,放不下什么?佛给我们讲那都是假的,可是我们还是把它当真的,没把它看假,依旧当真的,那就放不下。

  那些能放下的人,他真的是当假的,他没有把身体当真的,头一关。头一关就是身,身见,你看断烦恼,佛把这个摆在第一,身见。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是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先把这个东西放下。这五种错误的见解放下,在佛法讲你入门了,你是真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这五种错误的看法没放下,是释迦牟尼佛学校预备班的学生,不是正式的,放下才是正式的。《华严经》上十信位的菩萨初信位就放下了,这个地位虽然很浅,像小学一年级,可是我们不能小看他,他是圣人,他不是凡夫。他虽然还在六道里面,没出六道,但是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人家有这个本事。在六道里面,天上人间顶多七次,他就超越六道轮回,人家上了一年级,他不会退转,他只有往上升。七次往返他就到七年级,七年级是阿罗汉,八年级是辟支佛,九年级是菩萨,十年级他成佛了,他是佛,他得到保证。不过进度每个人不一样,有人根利,进度快,有人根钝一点的,进度比较慢,可是他绝对不会退转,他证得叫位不退。我们今天连这个小小圣我们还没有得到,这个原因就是还没有把身见看破,头一关最难,这一关破掉之后,下面就容易。边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再没有对立的观念了。我们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对立,这个观念错误的。对立要往上提升,我们讲就有矛盾,矛盾再提升就有冲突,冲突再往上提升那就斗争,斗争再提升那就是战争。所以许许多多烦恼、灾难,根源是从对立里面起来的,没有对立就和谐了,真正和谐,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他因为对立,知道这是好事情,还是做不到,就是这个错误观念在作祟,在造成障碍。

  下面说,「陀罗尼有四种」,这是一般经教里讲的。第一,「法陀罗尼,又名闻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这是第一种。阿难尊者得闻持不忘,所以结集经藏,大家都推崇阿难,把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讲的经重复讲一遍。五百同学,这都是阿罗汉,五百阿罗汉给他作证,听他讲,如果有讲错误的地方,提出来,阿难这一句就要把它删掉,有人反对;阿难复讲,五百个人都通过、都同意,才记录下来,这个做法是让后人对经典产生信心。所以阿难一开头,「如是我闻」,说明下面所说的全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是我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取信於后代。这种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记忆力强,就是博学强记,记忆力好,他听了之后他能记住。阿难真难得,他听了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我们一般人做不到。博闻强记这个能力,我年轻的时候有,大概四十岁之前。四十岁以后,慢慢它就退化,这个能力逐渐逐渐就相差了。我跟李老师学经教那个时候,那时候很强,差不多我听他老人家讲一个小时的经,我把它复讲,重复把他的话讲一遍,我能够讲到至少讲到九成,有这个能力。而且能够记忆不忘,可以保持一个星期,就是一个星期我能够都讲到九成。所以那个时候学经教就很方便,进步非常快,真的叫法喜充满。

  第二个是「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前面是讲记得每一句话,是讲的教,教法,这个地方是讲的理论,义理。前面是记忆力强,这里是理解力强。真听懂了、真明白了,於义理明了总持不忘,这个时间长,这个可以说是一辈子不会失掉,言语记得的时间比较短。

  第三,「咒陀罗尼,於咒总持而不忘也」。咒比较难记,为什么?咒很多不是我们人间的语言,像我们现在人所说的,它是外太空的语言,它是不同维次空间里面,我们一般讲的神灵他们的语言。佛在讲经的时候,这些人也来听,「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佛的说法没障碍,任何人去听,所听的都是自己的语言,这是不可思议的,佛有这个能力。但是佛很慈悲,看到有这些我们看不到的这些众生,佛讲完话,用他们的语言也说几句,说几句话虽然不多,而是佛讲这部经重要的纲领原则,就说出来了。所以它不是人间的语言,印度人也听不懂。这个是对於密咒。我们晓得,修学密宗的这些大德也不是一生能成就的,这个事实让我们了解,任何一个人,无论你学哪个法门,世间法或是佛法,都是多生多世累积的智慧、技术,你才会熟练,你才会有很殊胜的成就,不是一生的,都是生生世世累积的。同样一个道理,每个人在这一生当中,富贵贫贱这些都属於果报,果必有因,因都是前世累积的。一个人在某个方面他有特殊的成就,有特殊的贡献,如果没有五世以上的累积,他就不可能达到这个成就。我们在《慈悲三昧水忏》上看到悟达国师的故事,这个出家人算是有成就了,做到帝王的老师,封为国师。《慈悲水忏》,迦诺迦尊者说他的因缘,他修行十世,十世而且一世一世是连著的,十世都得人身,都出家,那不是容易事情。於是我们明白了,世间人的地位愈高,修行的时间是愈久,修得好他才能得到,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他的财富也是多生多劫修的,不是偶然的事情。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对这些富贵人不会羡慕,为什么?人家过去生中修得好,今天果报现前。我们要想跟他一样,好好的干,我们能够累积,说不定来生比他还要殊胜,一定的道理。但是学佛要觉,不能迷,学佛求六道里面的荣华富贵,那是迷而不觉。你地位高、你财富大,很容易造业,如果在这一生当中迷在五欲六尘里面,你肯定来生往下堕落,错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你看看他出生在帝王家,舍弃王位,王位是大家所必争的,中国人讲「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富贵到了顶峰,那是做皇上,他已经到手了,不要了。你看看人家多厉害,十九岁就舍弃了,舍弃王位到外面去学道。三十岁成道,大彻大悟成道了,成道之后一生教学,跟孔老夫子一样。但是孔老夫子还收一点学费,他不收学费,他每天出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苦行僧的生活。是表演给我们看的,让我们去想想,他为什么选择这个?这一定比做国王还高明。做国王很少不退堕的,很少,那是什么?中国人讲的古圣先王,他做国王他不退堕,像我们中国历史上讲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是圣贤的国王。这些人来世可能到天上去做天王了,他升了,往上升,他不会往下堕落,他做的好事太多了,真正是为国为民,没有为自己,不知道有自己。文武周公以后,这样的圣王就没听说过了。所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今天才真正明了,修学佛法这条路,无比殊胜光明的大道。特别是净宗,它教我们能在这一生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尤其是这部经,保证我们一生能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等於说保证你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在所有法门里面找不到第二种。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对自己非常庆幸,这一生真难得,真不容易。

  我们再看下面还有解释,解释这个咒语。「咒者,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句,有不测之神验,名为咒陀罗尼」,这是讲神咒。神咒,前面说过是鬼神的语言,这是一类。这个里面所讲的,不是鬼神的语言,是诸佛菩萨从甚深禅定当中所发的秘密的言句,只有佛菩萨知道,好像是他们的密码一样。能够跟诸佛菩萨沟通,很短的时间能够传递无止境的信息,它的内容包含得非常丰富,不是我们凡夫能够想像得到的。所以有不测的神验,无法想像到的那种感应,这是咒陀罗尼。「义翻之名,有四」,这就讲咒,咒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是「明」,第二个是「咒」,第三个是「密语」,第四个是「真言」,这都是咒的别名,陀罗尼的别名。「《秘藏记》云: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语」,也没有解释的,「如来言真实无虚妄,故曰真言」。实际上,咒还是有意思的,只是密教的上师不给你讲,就教你念,这也是佛法里面很殊胜的法门。为什么?如果给你讲了,你就分心;不给你讲,不知道意思,你就一直念下去就好了,容易得三昧,就是容易得定,定能开智慧,这也是一个很巧妙的法门。

  可是碰到我这样的根性就不行了,我要是不懂得意思我不肯学,就有这么个执著,就是知识分子的毛病。所以当年章嘉大师,我跟他学佛法,他也传一个咒语给我要我念,这是很普通的,很普遍的,密教都会念的,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他是用西藏文传给我的,念「唵嘛呢叭咪吽」,我就问他老人家什么意思?他就给我讲了,一般他不讲的,他把这个意思告诉我,告诉我非常欢喜。「唵」是身体,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你看,身,莲花,保持,意,这是印度的文法。我们中国人要来念,应该是「保持身(意是心)心像莲花一样」,我们是这样的解释。这个意思好,让你时时刻刻想到,保持身心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取这个意思。污泥代表六道,莲花,水代表四圣法界,就十法界的四圣法界,花开在水上面,说明於染净统统不染,不但六道不染,清净法界也不染,这叫真净。所以咒语里有许多还是要说的,说有助於他的修行,密宗的修行讲求的是三密相应,口念咒,手结印,心里观想。如果你不懂意思,你就无法观想,无法观想的时候,他观想什么?就观想这一句咒语,他就想这个,咒语意思他不知道。像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我们心里想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的意思。所以老师传这个咒语之后,我才晓得,咒语里有很多真的像我们讲格言一样的,太好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第四个意思叫「忍陀罗尼。安住於法之实相,谓之忍。持忍名为忍陀罗尼」。忍在大乘教里面,有肯定的意思、承认的意思,所以叫忍可,有同意的意思。对於经教,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能够明了、能够肯定,没有怀疑,依教奉行,这叫忍。这个里面讲「安住於法之实相」,这一句讲得很高。实相是什么?实相是法性,相是假的,性是真的。譬如我们前面用《楞严经》上世尊对波斯匿王说的话,让波斯匿王不要执著这个肉身,根身,眼耳鼻舌身就是根身,不要执著这个,要安住在六根的根性,根性是实相。我们一个人,这个肉身是假相,六根的根性,根性就是佛性,它不是灵魂。灵魂跟根性有什么不同?同而不同,不同而同,迷了叫灵魂,不迷叫根性,是一桩事情。觉了之后我们一般叫它做灵性,不叫灵魂,叫灵性。灵魂出不了六道,因为它迷,它总在六道里面去找身体,就是投胎,这叫六道轮回。它觉悟了,阿罗汉觉悟了,放下执著,也就是不执著这个身体,知道身体不是我,身体里头六根的根性是我,六识不是我。执著六识的,那是灵魂,以为六识是我。外国的哲学家有所谓「我思故我在」,这就是执著灵魂,他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我思,思是什么?第六意识。他知道身不是我,我能够思想的那个是我,能思能想的那个是我,身不是我,已经比一般人高一层,很难得,出不了六道轮回。

  所以,安住於法之实相就对了。在一切万物,安住在法性;在我们自己身体上,安住在我们的自性,或者是六根根性,这就对了。大乘经上佛常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性」,只要不著相,对自己不著自身相,对万物也不执著它的形相,知道统统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所变现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此地所讲的法之实相,我们把心安住在这个地方,这叫忍。持忍,持是永远保持,这也是三昧,你心定在这个地方,这叫忍陀罗尼。陀罗尼一得永得,跟三昧不一样,三昧会失掉,陀罗尼不会失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