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七集) 2010/8/5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09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一十二面最后一行,从当中看起:
「光英,表光明英发。又经中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等,光中极尊,是光英义」。十六位在家菩萨,这个光英是第六位,第六位光英菩萨他是表光明英发。本经里面称赞阿弥陀佛,为「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最后讲到「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些赞叹是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赞叹到极处。光也是代表智慧,都是代表我们自性的性德。
下面一尊「宝幢(见《唐译》。《魏译》作智幢),表智慧殊胜犹如宝幢」,多半都是赞叹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也有赞德能,也有赞叹相好。性德无量无边,佛为我们介绍的时候把它归到这三大类,无量的德能总不外乎智慧德相。「智上,见《唐译》。《魏译》」,菩萨名号翻成「慧上」,翻作慧上,他代表经中「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这是经中赞叹无量寿佛五种智慧。总的来说,「如是无上妙智,超出一切,故名智上」。五种智最后一句威德广大不思议智,是赞叹到极处。经中所说的赞叹阿弥陀佛,我们就晓得,赞叹自性的性德。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字字句句都是赞叹性德不可思议,能不能赞叹得尽?赞叹不尽,这是真话。即使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以无量劫的时间共同来赞叹,都说不尽,所以自性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议。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这桩事情唯证方知,我们真正证得了,你就晓得。没有证得,无法想像,他想不到,他也说不出;证得的人,说实在的话,他也无法思议。帮助一切众生这叫弘法利生,帮助一切众生能说得出的也是少分,但是从这些少分,希望他自己能修能证,证得的时候这就圆满了。
下面一位「寂根」,《会疏》里面的解释,「寂灭境智,诸根清净,故名寂根」。寂是说的定,自性本定,六祖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句话就是讲自性本定,有没有动摇过?没有。动摇的不是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就动摇了,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在大乘教里面叫根本大问,这个问题叫根本大问。佛告诉我们,这桩事情没有原因,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你要问什么时候有?所以,佛用了一个名词,用得非常巧妙,这微微一动叫无明,佛说这个现象叫「无始无明」,这无始两个字妙极了。我们初学佛的时候,以为佛说这两个字,大概是时间太久太久说不出来,我们说千万年、亿万年、亿兆万年大概都说不出来,就说无始吧!我们把意思错会了,无始不是这个意思。再长的时间,佛也能说得出来,如果说不出来,佛怎么可以说是一切智?无始的意思很简单,没有开始这叫无始,这个妙,妙极了!怎么没有开始?明明开始了。我们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六道轮回从哪来的?不就从无始当中变出来的吗?虽变出来的,因为它不是真的。就像我们作梦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无量无边的境界。你常常作梦,有没有两次梦相同的?没有,从来没有两次相同的。也许有两次相同的,那就是感应的梦,会梦到同样一桩事情,感应,一般作梦不可能有相同的现象。那问你,你的梦是几点几分几秒发梦的?你也说不出来。你要问佛,佛告诉你,无始作梦,为什么?它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说叫无始无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迷了。觉了没有这个现象,迷的时候有现象。好比我们一个人工作时间长,很累了,很累的时候,很疲倦眼睛就会看到一些不正常的东西,所谓眼花了,不是你真看到,你以为看到,实际上是眼花,疲倦了。不过凡人在这种现象当中,也很容易让一些灵媒藉著你的身体来附身;人在精神饱满的时候,他不敢。人在极端疲倦的时候,他很容易侵入,藉你的身体来附身,会出现这些事情。但是我们晓得,无始这两个字就不是真的,根本没这桩事情。
所以六道,佛常常用梦境来做比喻,《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形容它的现象。「如露亦如电」,这是说形容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短暂到什么时候?短暂到生灭同时。这个事实现象,《还源观》上讲得清楚,我们讲刹那生灭,刹那的时间太长了。《仁王经》上跟我们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这是佛的方便说,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刹那不是太长了吗?一刹那里头有九百个生灭。如果我们要想到,弥勒菩萨跟世尊对话当中所说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现在我们时间用秒做单位,一秒钟我们总能弹到四到五次。如果弹五次的话,照这个速度来算一秒钟多少生灭?一千六百兆。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这个生灭现象你如何去理解它,它太快了。所以大乘教里面讲到究竟,告诉我们「活在当下」,这句话是真的一点不假。告诉你时间不是真的、空间也不是真的,迷的时候好像有时间、空间这个现象,觉悟就没有了。没有时间,就没有前后,过去、现在、未来你全都看到了。没有空间,距离就没有了,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在哪里?就在此地。《三时系念》中峰禅师说得有味道,「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净土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我们这里,我们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这个话的意思告诉你,没有时空,在一真法界里头没有时空。所以寂是自性本定。灭是灭什么?佛法里面讲的三大类的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都灭掉,都没有了,这是什么境界?至少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那个里面的大众,个个都是把这三大类的烦恼统统断掉,也就是我们在《华严经》上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都达到这个境界,这叫寂灭境智,心地清净寂灭,智慧现前。清净心像一面镜子一样,能照遍法界虚空界,再微细的,现在讲的量子,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性的本能、自性的智慧,所谓法尔如是。诸根清净,所以叫寂根,它表这个意思。
「《甄解》云:境智寂灭,根本严净,云寂根」。意思跟前面讲的都差不多,根本都是讲自性,严是庄严,净是清净,庄严清净,所以这个德号称为寂根。看这个德号,全都是法身菩萨、等觉菩萨。「今据本经中《真实功德品》云: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正表寂为根本,照用无穷。照而常寂,故表寿命无量」。前面表的是智慧无量,这表寿命无量,这从德上讲的,性德上讲的。无量无边的德能,寿命是第一,如果没有寿命,这一切都落空,有寿命你才能享受,它才会起作用,没有寿命就不起作用。受用是谁在受用?我,不是这个身,真我出现了。真我是什么?灵性就是自性,自性才是真我,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具足无量智慧德能。我们学佛,学佛最后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把我找回来,真我找回来。别再执著假我,我们要把真我找回来,假我也在真我之中,好像真我是我们一个人身,假我是什么?假我是身上一根汗毛,是身上一个细胞。我们现在忘掉了,真我忘掉,把一根汗毛当作我,把一个细胞当作我,就这么回事情。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用大海做比喻,把大海比作自性,我们这芸芸众生是什么?是大海里面起一个水泡,浪花一冲水泡就很多,一个水泡个个都执著它是我。什么时候水泡破掉了,才晓得大海是我,水泡是假我,大海是真我,才晓得自性是真我。从自性里起的现象,就像大海起的水泡。认识大海了,才晓得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统统是我,不再分别了,那真的叫觉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跟自己什么关系?我,是真我。
也就像作梦一样,梦里梦到自己、也梦到很多人、也梦到树木花草、也梦到山河大地,从哪来的?全是意识所变的。离开意识你就没有梦,哪来的梦!意识在睡眠的时候它起作用。睡眠的时候,身体,这个物质的身体好像得了一个休息,精神没休息,它还在起作用,精神什么时候能休息?入定。所以入定是精神得到休息,精神得到休息,身体也得到休息,这入定的状况之下,不是入定得不到休息。所以我们要想保健,想身体好,最重要的精神得到休息。自古以来,养生有道的人,他们懂得,早晚时间不要长,有五分钟到十分钟足够了,静坐,坐在那个地方。起床了在床上打坐,什么都不要想,让身心都获得休息,这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不能盘腿没有关系,就是普通坐法就行,只是把什么念头都放下,什么要紧的事情都不要去想它,这是养生之道里非常好的一种方法,跟佛经上讲寂根意思相通。不要看时间很短,很管用,因为你从来没休息过,能有这几分钟休息,你会感到很殊胜。
下面是「信慧,《会疏》云:信心智慧,永断疑网」。这两句话对世出世间来讲都非常重要,世间圣贤之道,出世间这佛菩萨的大道。经论里常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有没有入?没入。为什么没入?我们自以为有信心,我信了佛,我是正信佛弟子,其实佛法里面真实的道理没搞清楚。不能说不信,不能说全信,这信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问号没能解决,我们常讲半信半疑,我们是这么个状况,所以学佛多年不得受用。这桩事情,有没有方法能帮助我们?不能,没法子,佛来了也没办法。没办法当中,佛还是有办法,佛有方便法,这个方便法就讲经,你得要多听,常常听,不间断的听,总有一天你豁然大悟,永断疑网,你的信心出现了;如果没有很长的时间,信心不容易成就。有些人学佛没多久,他的信心就成就,那人家是过去生中善根深厚,我们比不上他,过去生中的善根。学佛绝不是这一生的,过去信心没那么深,半信半疑,这一生遇到了还是半信半疑。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天天听经,天天学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什么时候你永断疑网?各人缘分不一样。有人善根厚的,二、三年他信心成就,有些人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定,也有人一生,永远停留在半信半疑这个阶段,很多,我们接触同修,你冷静观察,你能看出来。我们也可以说一分信心有一分成就,十分信心他有十分成就。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信慧菩萨表这个法,於世出世法一生的成就,第一个信心。
我学佛,说实在的话,我不是有很强烈的信心,我也是半信半疑,我信老师,真正得力是得力在这里。这是小时候父母教的尊师重道,那时候不懂得什么叫重道,就是尊师,对老师要尊重、要听话,老师教导我们怎么做,不敢违背,从小就学了这点。这点以后学佛起了很大作用,我遇到三位善知识,他们肯教我,凭什么?就凭我们对老师那点恭敬心,老师肯教。现在实在讲学佛的人很多,特别是年轻这一辈,对老师恭敬心没有了。为什么?他对父母都不恭敬,怎么可能对老师恭敬?学习成就,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你要追究为什么?原因在哪里?原因是对於道、对於师、对於业(你的学业),那个恭敬心不如上一代。现在这种恭敬心是一代不如一代;换句话说,成就肯定也就一代不如一代。可是我们不要灰心,如果众生的业障消得差不多,诸佛菩萨会来,他会来示现。就像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这么多的诸佛菩萨统统都来示现,他们懂得,懂得孝顺父母,懂得尊师重道,他会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这是什么?众生的业障消得差不多了他才会来。业障很重他不来,为什么?来了没用处,来了这些人不相信。这就是佛家常讲的,时节因缘,因缘到的时候他们都来示现。
下面「《甄解》云:明信佛智,无上智慧。又本经中: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这是佛在这个经上说的几句话,说明在这个末法时期遇到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欢喜,这是什么人?你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过如来。这个地方的诸如来包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在过去生中曾经遇到过,曾经接受这些佛菩萨的教诲,你的修行没成功,所以你还轮回在六道。这一生当中,过去生中善根成熟,这个缘又续上,又接上这个缘。所以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有缘?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诸如来,这是有缘人,你接受了,欢喜接受,则能欢喜信此事。接触到不生欢喜心,接触到有许多怀疑,这是与佛没有缘。
下面这两句话,历代祖师大德引用得很多,「人身难得佛难值」,所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就这个意思。得人身,未必你在这一生能够闻到佛法。这桩事情,只要我们冷静细心观察,就在眼前。现前这个世界,全世界的人口一般估计大概在六十五亿上下,六十五亿人这么多人当中,有几分之几闻到佛法?一般人的说法,现前在这个世间信仰宗教的人,以基督教、天主教他们宣扬最广,拥有的信徒一般讲大概有二十亿人以上,这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其次是伊斯兰,我跟他们接触很多,有些人告诉我,全世界伊斯兰的信徒大概有十五亿。我的看法,纵然没有十五亿,肯定不会少过十三亿,这是世界上大宗教。第三个应该是佛教,信仰佛教的人跟他们比,一半都不到,全世界信仰佛教的人,我相信不超过六亿。现在全球信仰宗教的人逐年都在减少,佛教统计非常困难,因为佛教大家不重视这桩事情。基督教、天主教他们统计的数字比较可靠,他有专门人在做这工作,每年受洗的有多少。今年受洗的比去年少了很多,一年一年减少,他们说得很精确。为什么原因?科学发达,科学的精神没有别的,拿证据来,拿不出证据他就不相信,他说你是理想,不是事实,他要证据。
好在这几年,前卫的科学,前卫就是还没成熟,刚刚起来新的科学概念。譬如对宇宙的源起、对生命的源起有新的看法,跟从前科学家讲的不一样。这个新的看法,愈来愈接近宗教里面所说的,还要通过实验再来证明,大家就相信了,不再怀疑了。我们想至少还得五年到十年,现在萌芽的这个科学,到那个时候就成熟了。这是一桩好事情,把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都证明了,用科学来证明。让我们想起古代的这些人,对经典这些话,他一听就能相信,他就没有怀疑,我们只能够赞叹善根深厚,他们能相信。我们怀疑,我们要通过几十年的学习,才真的相信,不怀疑;人家一接触就相信,就不怀疑。我们跟他比,他省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如果他真的能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他们的成就一定在我们之上,我们赶不上他。下面说「此净土宗,是难信法,若能信入,皆因宿具慧根」。过去世生生世世他具足慧根,他才能够相信,他才能够契入。这个都是说的信心,信心关系多重要。
有信还得要有愿,这一生才能够圆满成就,所以下面愿慧菩萨。「愿慧,表阿弥陀佛大愿之王,智慧广大,又可与信慧正士合参,正表净土以信愿持名为宗」。对於净宗真相信,真的不怀疑了,一定要发愿愿生净土,愿意亲近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做阿弥陀佛的学生。极乐世界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讲经说法讲了四十九年,多次宣讲《无量寿经》,也就是说多次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好,好在哪里?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众生杂居,各行各业,极乐世界单纯,一点都不复杂。我们这个世界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多少?现在有几百种。极乐世界就两种人,你看多单纯、多简单,哪两种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没有听说极乐世界有政府,极乐世界有国王、天王,没听说过,也没有听说极乐世界有大臣,你就晓得,太特殊了。我们到极乐世界是学生,阿弥陀佛是老师,十方世界求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统统是阿弥陀佛的学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极乐世界是什么?是学校,阿弥陀佛在那边办了一个学校。什么学校?凡夫成佛的学校。十方世界的凡夫,只要你真正相信,肯发心到那个地方去,个个成佛,毕业就成佛,一生圆满成佛的学校。所以我们学佛想成佛,到极乐世界成佛最快,时间最短,成就最快,而且成的是究竟圆满佛。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成佛还要经过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那个佛还不是真佛。你说这个地方多殊胜!这个机会不容易遇到,纵然得人身、闻佛法,闻佛法这些人当中,有几分之几闻到净土这个佛法?你要这样去看,你就会发现真的不多,真正懂得净土、死心塌地修学净土不多。所以这两位菩萨代表信愿持名,这是净宗修学的宗旨。
下面一尊,「香象菩萨乃东方阿閦佛国菩萨」,这是他方世界来参加释迦牟尼佛的法会,来做影响众的。「曾於维摩会上,作同闻众。香象身出香风,此菩萨身香亦如之。香象力大,表弥陀愿力无边」。诸佛菩萨讲经教学,有些有定功的人,看到他方世界的菩萨们来参与这个法会,坐在空中,他们在听讲。也看到天龙八部,这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色界天人、欲界天人,色界十八层天,欲界六层天,天人来听经,护法神来庄严道场,能看到。这位菩萨是从东方阿閦佛国来的,佛曾经介绍过说他曾於维摩会上,维摩居士讲经,维摩是在家佛,妙觉位,菩萨也来做同闻众,这个同闻众就是影响众,为什么?菩萨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菩萨,他来做影响众。让大家看到,你看看他方世界等觉菩萨都来参加这个法会,听维摩居士讲经,维摩居士一定很了不起,要不然怎么会有等觉菩萨来听讲?坚定现前大会听众的信心,让这些大众对讲经的这个大德生起恭敬心。让听经的大众们,肯定现前讲的法本、经典、法门生起尊重心,这就得利益了,所以这叫做影响众。香象身出香风,菩萨身上有香,有异香。他的力大,这是表阿弥陀佛愿力大,阿弥陀佛要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一生圆满成佛,这样大的愿力,感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的赞叹。
「宝英,表弥陀愿海,乃无量功德妙宝之所庄严,能令凡夫无功德者迳登不退,证入涅盘。是乃宝中之英,故曰宝英」。这个宝是比喻,比喻弥陀愿海,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弥陀四十八愿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妙宝,遇到没有一个不得度。所以净宗学会成立,净宗学会的由来,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这个经本会集成就了,他老人家就提倡兴净宗学会。在古时候称为莲社,净土宗的道场念佛堂、莲社,老居士为了配合时代的需求,现代人的观念,用学会、学院,这个样子使大家顾名思义,看到这个名称不至於产生误会。因为以前讲莲社,一提起这是宗教,这是迷信,所以他把名称改一改。我们聚会在一起共修的称学会,聚集在一起学习经教的称学院,也就是把佛教带回到教育,这样一个措施。提出来当时并没有成立,只是提出这个名号,没有成立。我跟黄念祖老居士见面,老居士就把这桩事情委托给我,希望我在国外讲经教学鼓励大家成立净宗学会。所以第一个净宗学会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的,听说这个会现在还在。当年第一届会长是陈大川居士,我在温哥华讲经,成立了加拿大净宗学会。第二个学会是在美国圣荷西,在三藩市的旁边,三藩市的西面圣荷西,成立美国净宗学会,这第二个会,会长杨一华居士,现在还是他。这一次我们在香港学习六和敬,他来了,他来参加,这第二个会。我记得我在美国住了十几年,美国、加拿大总共有三十多个会,有些这些年失去联系了,真正跟我有联系的,好像不到十个会。但是净宗学会在马来西亚最多,听说正式成立的五十多所,还没有登记的大概也有五十多所,合起来马来西亚有一百多个净宗学会,世界之冠,这里法缘无比的殊胜。
这老居士特别告诉我们的,「能令凡夫无功德者迳登不退,证入涅盘」。这几句话了不起,我们真的是博地凡夫,哪来的功德?可是遇到《无量寿经》,每天能把《无量寿经》念一遍,当作早晚功课念一遍,你每天在累积,你就累积了不少功德,发愿求生净土,不再搞轮回了,轮回太苦了,不可以再迷惑。如果希望再来,很简单,你到了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了面,你说你在这个地球上,娑婆世界这个地球上,我的亲朋好友很多,我要想去帮助他们,接引他们到极乐世界来。阿弥陀佛一点头,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加持你,你就是菩萨再来了。你来的时候不会迷惑、不会堕落,你能一批一批的带人到极乐世界去,这好主意、好办法。到极乐世界,才真正知道极乐世界的好处,回过头来劝导大众同生极乐国。宝英表这意思。
中住菩萨,「中住,安住中道,不落二边,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净念相继,即念离念,是中住义」。这个几句解释得非常好,安住指的是心,心住在哪里?心得到安住,身就没有问题。身怎么样?身就离苦乐,苦乐二边都离了,中道!邪正是二边,善恶是二边,安危是二边,二边都离开,这叫中住。讲到究竟,空有是二边,真妄是二边,大乘教里告诉我们,「二边不住,中道不存」。如果你住中道,中道跟二边对立还是一边,还是错了;所以这个中住中道也没有,就不落二边。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不落二边,不落二边是谁?法身菩萨。不但六道人做不到,四圣法界也做不到,谁做到?明心见性他们做到,大彻大悟他们真的是永远安住中道。安住中道,有没有念头「我现在安住中道」?没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他又有住了,中道是一边,二边是一边,他还是没有办法在中道。不落二边这是真的中道。下面四句把中道的意思显出来,「当相即道」,当是当下,相是现象,换句话说,现前就是中道。怎么住法?在现前的环境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中道,起心动念偏了,分别执著邪了,错了。
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此界他方这么多的法身菩萨、等觉菩萨,统统到世间来,有不少到这边来投胎来做示现,他们没有迷惑。没有迷惑装著迷惑,就跟舞台表演一样,是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实际上他们确实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只有真正有功夫的人,看得出来他在表演、他在做戏、他在教人,看出菩萨的智慧,看出佛菩萨的善巧方便。落实在净宗,净念相继、即念离念,这是中道,就是前面讲的当相即道、即事而真,这就真会。禅宗宗门大德考验他的学生「你会么?」会,会你就是菩萨,你就不是凡夫;不会,不会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萨。这个「会么」是什么?真会,放下分别执著才真会;你还有分别执著你不会,你是凡夫。阿罗汉放下执著,菩萨放下分别,法身大士、等觉菩萨起心动念都没有,跟诸佛如来没两样,他们是安住中道。安住中道的标准是法身菩萨,《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以上是这个境界。真正安住中道,今天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灾难很多,他受不受灾难?他不受。为什么不受?他没有起心动念。这个灾变怎么变化,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什么是因,知道什么是果,对他毫不相干,好像他在这里看变戏法一样,看魔术表演一样。住中道才行,至少也要住四圣法界,不住六道。就是要住这个四圣法界,决定没有执著,有执著决定是六道凡夫,决定要受苦、要受乐,你行善你享乐,你造恶你要受苦,这是没法子的,六道里头有因果报应。
「制行,表严持净戒,制恶行善」,制是制止,止恶行善,严持戒律。「又念佛即是持戒」,我们要不要再去学戒律?念佛人不需要了。戒律有三大类,第一个是律仪戒,一定一条一条的遵守,特别是对初学的也很重要。真念佛的人,一天到晚十万声佛号,那个念佛就是持戒,这叫什么?道共戒。念佛是修道,修西方道,弥陀的道,步步向极乐世界靠近,这就属於道共戒。佛号就是戒律,心里是佛,口里是佛,身即是佛,哪里会做坏事!这就叫持戒。第二类叫什么?定共戒,他入定了,入定不会做坏事情,没有恶念,也没有恶行,所以定共戒,定里头有戒,道里头有戒。如果没有修道,没有修定,那就要持戒;没有戒,佛法就没有了,这个诸位同修不能不知道,戒律没有了,佛法就灭掉。所以我们今天念佛还要强调持戒,为什么?念佛我们自己成就,这地球上许许多多众生他们要受苦,持戒就能够离苦得乐。戒是善法,断恶修善,善有善果,果报,恶有恶报,佛给我们讲的十个标准,十善业道,你修十善你的果报在三善道,真的善。现在人道已经不善,你看做人多苦,社会这么混乱,地球上灾难这么多,这什么原因?这连科学家也知道,地球上种种灾变,说明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态有问题,不善的心态所反应出来的现象。境随心转,地球上居民个个都能够遵守仁义道德、孝悌忠信,社会和谐,灾难不起,这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佛的人,对佛经上讲的话相不相信?这就讲到信慧菩萨,你信不信?你不信你还得要受果报。吃尽苦头,到最后你相信了,你什么时候相信,这个灾难什么时候就停止,你的恶报就终止;你不相信,那这个恶报还得延续,还继续不断,就这么个道理。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这些教诲讲了几千年,古人相信,现在人不相信。为什么?古时候没有科学,人心淳厚、厚道,都能接受、都相信。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带头,真有智慧的人就相信;有知识没有智慧,他不相信。最近这三百年来科学兴起,大家相信科学,不再相信古圣先贤的教诲,不再相信伦理道德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要想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他们离苦得乐,要从自身做起,要做出好样子来给他看。他看你三年五年不相信你,看你十年八年不相信,看你二十年三十年他相信了。帮助别人不容易,开头吃尽苦头,人家不相信你、毁谤你、侮辱你,甚至於陷害,都要承受,都要做出好样子来。给我什么样的困难,一丝毫怨恨都没有,每天还是快快乐乐,为什么?你跟佛接触,法喜充满。他看久了,苦头也吃够了,还继续在吃苦,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回头,他会觉悟,他知道错了,他会忏悔,终於明白了,这个人叫得度。所以今天度一切众生有一定的困难,那就看看菩萨能不能受得了?菩萨可以受得了。为什么?他永远住在中道上,所以他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一心念佛提升自己的境界,用世间人的话来说,积无量无边的功德。菩萨不受这个功德,把这些功德回向给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他们早一天觉悟、早一天回头。所以持戒也就是制行的意思,行是行为,制是控制,控制我们一些错误的思想、行为,这是持戒的意思。
末后一位第十六位,「解脱,表灭除结缚,故名解脱」,结跟缚都是烦恼的代名词,你造作的业,无论是善业、恶业,这个东西它不遇到缘,它不会起现行,但是它在,就好像打了个结一样没解开。所以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一生要守住不跟任何人结怨,这个很重要。他跟我结怨,我不跟他结怨,就没事。这个打结是两方面的,这个结才打得起来,一方面放弃了,这个结打不成,对方他有结,我这里没有结。缚也是烦恼的代名词,像绳索把你捆绑在一起动弹不得。这个里面有善也有恶,其实都是恶,哪来的善?可是众生把它当作善,什么?情执。世间人讲爱情,那就一条绳索把你捆绑在那里动弹不得,那叫爱情。所以得看破,看破就解脱,结解开了,缚脱出了,你得大自在,所以叫解脱菩萨。下面说「如经云: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又: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经里有这么两句话,它表这个意思。这个经功德不可思议,值是遇到,我们遇到这部《无量寿经》,我们每天去念它,还要理解它,会念不理解效果不大,能念能解那就起作用。把你所理解的变成思想、见解,经里面的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你就真的入《无量寿经》,真的入弥陀境界。这个经上所说的阿弥陀佛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从哪里入?就从现在就入,当下即是,自他不二。自是我们现在居住这个环境,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不是二。
所以遇到这个经,确实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依照经典理论、方法、境界去修行,取西方极乐世界,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有人急著要去,几天能成功?《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一天就能成就;「若二日、若三日」,后头说到七日。那个七不是七天,七是表法的意思,代表圆满,就是随意,你喜欢哪天去就哪天去。七是随意的意思,圆满,爱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不碍事。为什么?住在这个世间没有别的事情,是为了还有些有缘人,我多住几天把他们统统带去,就这回事情。如果没有人带的话,那现在就去,住这干什么?毫无意义。所以懂得这个道理,古往今来,灾难是个共业,几千人、几百人一场灾难来的时候统统死了。我们没有天眼,我们没有宿命通,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好像上天降下的灾难,也不看看这些人,哪些人该死,哪些人不该死,真有好人!好人、坏人都有,为什么一起都遭难?有天眼通的、有宿命通他看到了,好人在这个灾难里面生天,老天很公平,他到天堂去了,他去享福去了。造作恶业的人他到下面去,饿鬼、地狱、畜生,同样一个时候死,去处各个不相同。所以念佛的人时时刻刻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纵然共业,一次灾难当中死亡,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你才真正把事实真相看出来了。
「身独度脱,获其福德」,这个福德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福德,不是我们人间天上。所以我们修福,最好是不要享福,为什么?这福可以带得走的。我们有个享福的心,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福报在人天。现在人间的福报衰了,我听说天上的福报也不如过去了,这是我们可以相信的,为什么?境随心转,同样一个道理。所以有福要给别人享,我们知道这个世间,福报不如我们的人还很多,我们虽然没福,比我们差的人很多,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多照顾他们一些,这好事情。人总是多受一点苦难有好处,警觉心高,对这个世间不再留恋,你说这多重要。如果在这个世间很享福,把极乐世界就忘掉了,「这里不错嘛!」对这个世间有留恋,那就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宁愿苦一点,有高度的警觉心,决定求生极乐世界。
末后这一句,「而为上首,表以上十六正士为会中无量无边、一时来集之在家菩萨中之上首」。老居士这句话说得好,会中无量无边一时来集之在家菩萨,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开这个法会,说这部经,我们肉眼看到的人,此地讲的一万二千多人,这个大会。我们看不见的,十方世界来的,云集的这些菩萨众;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来的,欲界天、色界天这些天人大众,真的是无量无边。你说这个法会多殊胜!这个会场里,在家多,出家也不少,但是在家多,而且是以在家学佛、在家成就的为主。「据《会疏》及《甄解》义」,这里面所讲的第一个,「普贤、文殊正是释迦会中之上首。故举两大士总摄会中一切菩萨」。因为文殊、普贤是释迦牟尼佛的助手,一个代表智慧,文殊代表智慧第一,普贤代表力行第一,现在人讲真干,用这两个字大家好懂,普贤代表真干。这两位菩萨代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法会当中的上首,代表这一切菩萨。第二「弥勒是当来贤劫成佛诸菩萨之上首」,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的第四尊佛,弥勒是第五,往后还有九百九十五尊佛,弥勒菩萨做代表,这些人统统都参与这个法会。这个用意很深,说明贤劫千佛出世,每一尊佛都会讲《无量寿经》,每一尊佛都提倡净土法门,劝大家求生极乐世界证得一生圆满究竟果位。
「贤护等十六正士是会中居家菩萨之上首。此说稳妥」。这是过去日本的两位大德,在这段经文上做的总结,黄念老肯定这个说法很妥当,说得很圆满。你看总结,他采取日本的两位法师,《会疏》跟《甄解》所说的。「故不采净影之说」,《净影疏》是中国人的注解,中国注解只有两种。它里面怎么说?「彼将文殊、普贤亦并於贤劫成佛之菩萨中」,这错误的。你看日本的大德,文殊、普贤分开了,是世尊这一会上的代表。跟日本两位法师比较的时候,日本这两位法师说得好,比《净影疏》说得好。我们看古大德的注疏要很细心、要很冷静,用真实智慧去理解、去体会。意思明白之后,知道我们应该要怎样去做,如何把它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无量寿经》就活了,现在人所谓活学活用,那就不是迷信。每位菩萨德号代表什么?修德。佛的名号是代表果德,不离开自性,大乘教里面,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称性起修,菩萨的名号是称性。在中国佛教,中国佛教是大乘,以四大菩萨做为总的代表,这个不能不知道。
第一位,九华山的地藏菩萨,他代表孝亲尊师;第二位,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眼到手到救度一切苦难众生,慈悲济世;第三位,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孝亲尊师、大慈大悲、普度众生要靠智慧,没有智慧就会变质,佛家常讲「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本来慈悲、方便是度众生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为什么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没有智慧,要靠智慧。普贤,峨嵋山的普贤代表真干,用这个话大家容易听得懂。不是假的,真的,把孝亲尊师、慈悲济世要真正做出来,这普贤,用这四大菩萨表法。朝山朝什么山?这四个意思懂得,真正做到了,就全朝到了。你要不懂,到四山你去拜菩萨,头磕破了也枉然,你什么也没得到。这个理要懂、要明白,四大菩萨代表修德,释迦牟尼佛代表性德,释迦牟尼,能仁、寂默这是性德,能仁是仁慈,寂默是清净,心地清净,接众仁慈,具体的方法菩萨代表。哪来的迷信?佛家是破除迷信,哪来的迷信!我们同学在一起学习,真的我们要理解、要明了、要真干,把佛教回归到教学,那我们就真做了好事,我们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对得起历代祖师的承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一十二面最后一行,从当中看起:
「光英,表光明英发。又经中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等,光中极尊,是光英义」。十六位在家菩萨,这个光英是第六位,第六位光英菩萨他是表光明英发。本经里面称赞阿弥陀佛,为「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最后讲到「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些赞叹是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赞叹到极处。光也是代表智慧,都是代表我们自性的性德。
下面一尊「宝幢(见《唐译》。《魏译》作智幢),表智慧殊胜犹如宝幢」,多半都是赞叹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也有赞德能,也有赞叹相好。性德无量无边,佛为我们介绍的时候把它归到这三大类,无量的德能总不外乎智慧德相。「智上,见《唐译》。《魏译》」,菩萨名号翻成「慧上」,翻作慧上,他代表经中「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这是经中赞叹无量寿佛五种智慧。总的来说,「如是无上妙智,超出一切,故名智上」。五种智最后一句威德广大不思议智,是赞叹到极处。经中所说的赞叹阿弥陀佛,我们就晓得,赞叹自性的性德。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字字句句都是赞叹性德不可思议,能不能赞叹得尽?赞叹不尽,这是真话。即使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以无量劫的时间共同来赞叹,都说不尽,所以自性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议。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这桩事情唯证方知,我们真正证得了,你就晓得。没有证得,无法想像,他想不到,他也说不出;证得的人,说实在的话,他也无法思议。帮助一切众生这叫弘法利生,帮助一切众生能说得出的也是少分,但是从这些少分,希望他自己能修能证,证得的时候这就圆满了。
下面一位「寂根」,《会疏》里面的解释,「寂灭境智,诸根清净,故名寂根」。寂是说的定,自性本定,六祖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句话就是讲自性本定,有没有动摇过?没有。动摇的不是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就动摇了,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在大乘教里面叫根本大问,这个问题叫根本大问。佛告诉我们,这桩事情没有原因,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你要问什么时候有?所以,佛用了一个名词,用得非常巧妙,这微微一动叫无明,佛说这个现象叫「无始无明」,这无始两个字妙极了。我们初学佛的时候,以为佛说这两个字,大概是时间太久太久说不出来,我们说千万年、亿万年、亿兆万年大概都说不出来,就说无始吧!我们把意思错会了,无始不是这个意思。再长的时间,佛也能说得出来,如果说不出来,佛怎么可以说是一切智?无始的意思很简单,没有开始这叫无始,这个妙,妙极了!怎么没有开始?明明开始了。我们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六道轮回从哪来的?不就从无始当中变出来的吗?虽变出来的,因为它不是真的。就像我们作梦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无量无边的境界。你常常作梦,有没有两次梦相同的?没有,从来没有两次相同的。也许有两次相同的,那就是感应的梦,会梦到同样一桩事情,感应,一般作梦不可能有相同的现象。那问你,你的梦是几点几分几秒发梦的?你也说不出来。你要问佛,佛告诉你,无始作梦,为什么?它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说叫无始无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迷了。觉了没有这个现象,迷的时候有现象。好比我们一个人工作时间长,很累了,很累的时候,很疲倦眼睛就会看到一些不正常的东西,所谓眼花了,不是你真看到,你以为看到,实际上是眼花,疲倦了。不过凡人在这种现象当中,也很容易让一些灵媒藉著你的身体来附身;人在精神饱满的时候,他不敢。人在极端疲倦的时候,他很容易侵入,藉你的身体来附身,会出现这些事情。但是我们晓得,无始这两个字就不是真的,根本没这桩事情。
所以六道,佛常常用梦境来做比喻,《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形容它的现象。「如露亦如电」,这是说形容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短暂到什么时候?短暂到生灭同时。这个事实现象,《还源观》上讲得清楚,我们讲刹那生灭,刹那的时间太长了。《仁王经》上跟我们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这是佛的方便说,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刹那不是太长了吗?一刹那里头有九百个生灭。如果我们要想到,弥勒菩萨跟世尊对话当中所说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现在我们时间用秒做单位,一秒钟我们总能弹到四到五次。如果弹五次的话,照这个速度来算一秒钟多少生灭?一千六百兆。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这个生灭现象你如何去理解它,它太快了。所以大乘教里面讲到究竟,告诉我们「活在当下」,这句话是真的一点不假。告诉你时间不是真的、空间也不是真的,迷的时候好像有时间、空间这个现象,觉悟就没有了。没有时间,就没有前后,过去、现在、未来你全都看到了。没有空间,距离就没有了,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在哪里?就在此地。《三时系念》中峰禅师说得有味道,「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净土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我们这里,我们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这个话的意思告诉你,没有时空,在一真法界里头没有时空。所以寂是自性本定。灭是灭什么?佛法里面讲的三大类的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都灭掉,都没有了,这是什么境界?至少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那个里面的大众,个个都是把这三大类的烦恼统统断掉,也就是我们在《华严经》上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都达到这个境界,这叫寂灭境智,心地清净寂灭,智慧现前。清净心像一面镜子一样,能照遍法界虚空界,再微细的,现在讲的量子,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性的本能、自性的智慧,所谓法尔如是。诸根清净,所以叫寂根,它表这个意思。
「《甄解》云:境智寂灭,根本严净,云寂根」。意思跟前面讲的都差不多,根本都是讲自性,严是庄严,净是清净,庄严清净,所以这个德号称为寂根。看这个德号,全都是法身菩萨、等觉菩萨。「今据本经中《真实功德品》云: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正表寂为根本,照用无穷。照而常寂,故表寿命无量」。前面表的是智慧无量,这表寿命无量,这从德上讲的,性德上讲的。无量无边的德能,寿命是第一,如果没有寿命,这一切都落空,有寿命你才能享受,它才会起作用,没有寿命就不起作用。受用是谁在受用?我,不是这个身,真我出现了。真我是什么?灵性就是自性,自性才是真我,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具足无量智慧德能。我们学佛,学佛最后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把我找回来,真我找回来。别再执著假我,我们要把真我找回来,假我也在真我之中,好像真我是我们一个人身,假我是什么?假我是身上一根汗毛,是身上一个细胞。我们现在忘掉了,真我忘掉,把一根汗毛当作我,把一个细胞当作我,就这么回事情。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用大海做比喻,把大海比作自性,我们这芸芸众生是什么?是大海里面起一个水泡,浪花一冲水泡就很多,一个水泡个个都执著它是我。什么时候水泡破掉了,才晓得大海是我,水泡是假我,大海是真我,才晓得自性是真我。从自性里起的现象,就像大海起的水泡。认识大海了,才晓得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统统是我,不再分别了,那真的叫觉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跟自己什么关系?我,是真我。
也就像作梦一样,梦里梦到自己、也梦到很多人、也梦到树木花草、也梦到山河大地,从哪来的?全是意识所变的。离开意识你就没有梦,哪来的梦!意识在睡眠的时候它起作用。睡眠的时候,身体,这个物质的身体好像得了一个休息,精神没休息,它还在起作用,精神什么时候能休息?入定。所以入定是精神得到休息,精神得到休息,身体也得到休息,这入定的状况之下,不是入定得不到休息。所以我们要想保健,想身体好,最重要的精神得到休息。自古以来,养生有道的人,他们懂得,早晚时间不要长,有五分钟到十分钟足够了,静坐,坐在那个地方。起床了在床上打坐,什么都不要想,让身心都获得休息,这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不能盘腿没有关系,就是普通坐法就行,只是把什么念头都放下,什么要紧的事情都不要去想它,这是养生之道里非常好的一种方法,跟佛经上讲寂根意思相通。不要看时间很短,很管用,因为你从来没休息过,能有这几分钟休息,你会感到很殊胜。
下面是「信慧,《会疏》云:信心智慧,永断疑网」。这两句话对世出世间来讲都非常重要,世间圣贤之道,出世间这佛菩萨的大道。经论里常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有没有入?没入。为什么没入?我们自以为有信心,我信了佛,我是正信佛弟子,其实佛法里面真实的道理没搞清楚。不能说不信,不能说全信,这信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问号没能解决,我们常讲半信半疑,我们是这么个状况,所以学佛多年不得受用。这桩事情,有没有方法能帮助我们?不能,没法子,佛来了也没办法。没办法当中,佛还是有办法,佛有方便法,这个方便法就讲经,你得要多听,常常听,不间断的听,总有一天你豁然大悟,永断疑网,你的信心出现了;如果没有很长的时间,信心不容易成就。有些人学佛没多久,他的信心就成就,那人家是过去生中善根深厚,我们比不上他,过去生中的善根。学佛绝不是这一生的,过去信心没那么深,半信半疑,这一生遇到了还是半信半疑。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天天听经,天天学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什么时候你永断疑网?各人缘分不一样。有人善根厚的,二、三年他信心成就,有些人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定,也有人一生,永远停留在半信半疑这个阶段,很多,我们接触同修,你冷静观察,你能看出来。我们也可以说一分信心有一分成就,十分信心他有十分成就。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信慧菩萨表这个法,於世出世法一生的成就,第一个信心。
我学佛,说实在的话,我不是有很强烈的信心,我也是半信半疑,我信老师,真正得力是得力在这里。这是小时候父母教的尊师重道,那时候不懂得什么叫重道,就是尊师,对老师要尊重、要听话,老师教导我们怎么做,不敢违背,从小就学了这点。这点以后学佛起了很大作用,我遇到三位善知识,他们肯教我,凭什么?就凭我们对老师那点恭敬心,老师肯教。现在实在讲学佛的人很多,特别是年轻这一辈,对老师恭敬心没有了。为什么?他对父母都不恭敬,怎么可能对老师恭敬?学习成就,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你要追究为什么?原因在哪里?原因是对於道、对於师、对於业(你的学业),那个恭敬心不如上一代。现在这种恭敬心是一代不如一代;换句话说,成就肯定也就一代不如一代。可是我们不要灰心,如果众生的业障消得差不多,诸佛菩萨会来,他会来示现。就像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这么多的诸佛菩萨统统都来示现,他们懂得,懂得孝顺父母,懂得尊师重道,他会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这是什么?众生的业障消得差不多了他才会来。业障很重他不来,为什么?来了没用处,来了这些人不相信。这就是佛家常讲的,时节因缘,因缘到的时候他们都来示现。
下面「《甄解》云:明信佛智,无上智慧。又本经中: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这是佛在这个经上说的几句话,说明在这个末法时期遇到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欢喜,这是什么人?你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过如来。这个地方的诸如来包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在过去生中曾经遇到过,曾经接受这些佛菩萨的教诲,你的修行没成功,所以你还轮回在六道。这一生当中,过去生中善根成熟,这个缘又续上,又接上这个缘。所以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有缘?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诸如来,这是有缘人,你接受了,欢喜接受,则能欢喜信此事。接触到不生欢喜心,接触到有许多怀疑,这是与佛没有缘。
下面这两句话,历代祖师大德引用得很多,「人身难得佛难值」,所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就这个意思。得人身,未必你在这一生能够闻到佛法。这桩事情,只要我们冷静细心观察,就在眼前。现前这个世界,全世界的人口一般估计大概在六十五亿上下,六十五亿人这么多人当中,有几分之几闻到佛法?一般人的说法,现前在这个世间信仰宗教的人,以基督教、天主教他们宣扬最广,拥有的信徒一般讲大概有二十亿人以上,这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其次是伊斯兰,我跟他们接触很多,有些人告诉我,全世界伊斯兰的信徒大概有十五亿。我的看法,纵然没有十五亿,肯定不会少过十三亿,这是世界上大宗教。第三个应该是佛教,信仰佛教的人跟他们比,一半都不到,全世界信仰佛教的人,我相信不超过六亿。现在全球信仰宗教的人逐年都在减少,佛教统计非常困难,因为佛教大家不重视这桩事情。基督教、天主教他们统计的数字比较可靠,他有专门人在做这工作,每年受洗的有多少。今年受洗的比去年少了很多,一年一年减少,他们说得很精确。为什么原因?科学发达,科学的精神没有别的,拿证据来,拿不出证据他就不相信,他说你是理想,不是事实,他要证据。
好在这几年,前卫的科学,前卫就是还没成熟,刚刚起来新的科学概念。譬如对宇宙的源起、对生命的源起有新的看法,跟从前科学家讲的不一样。这个新的看法,愈来愈接近宗教里面所说的,还要通过实验再来证明,大家就相信了,不再怀疑了。我们想至少还得五年到十年,现在萌芽的这个科学,到那个时候就成熟了。这是一桩好事情,把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都证明了,用科学来证明。让我们想起古代的这些人,对经典这些话,他一听就能相信,他就没有怀疑,我们只能够赞叹善根深厚,他们能相信。我们怀疑,我们要通过几十年的学习,才真的相信,不怀疑;人家一接触就相信,就不怀疑。我们跟他比,他省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如果他真的能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他们的成就一定在我们之上,我们赶不上他。下面说「此净土宗,是难信法,若能信入,皆因宿具慧根」。过去世生生世世他具足慧根,他才能够相信,他才能够契入。这个都是说的信心,信心关系多重要。
有信还得要有愿,这一生才能够圆满成就,所以下面愿慧菩萨。「愿慧,表阿弥陀佛大愿之王,智慧广大,又可与信慧正士合参,正表净土以信愿持名为宗」。对於净宗真相信,真的不怀疑了,一定要发愿愿生净土,愿意亲近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做阿弥陀佛的学生。极乐世界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讲经说法讲了四十九年,多次宣讲《无量寿经》,也就是说多次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好,好在哪里?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众生杂居,各行各业,极乐世界单纯,一点都不复杂。我们这个世界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多少?现在有几百种。极乐世界就两种人,你看多单纯、多简单,哪两种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没有听说极乐世界有政府,极乐世界有国王、天王,没听说过,也没有听说极乐世界有大臣,你就晓得,太特殊了。我们到极乐世界是学生,阿弥陀佛是老师,十方世界求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统统是阿弥陀佛的学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极乐世界是什么?是学校,阿弥陀佛在那边办了一个学校。什么学校?凡夫成佛的学校。十方世界的凡夫,只要你真正相信,肯发心到那个地方去,个个成佛,毕业就成佛,一生圆满成佛的学校。所以我们学佛想成佛,到极乐世界成佛最快,时间最短,成就最快,而且成的是究竟圆满佛。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成佛还要经过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那个佛还不是真佛。你说这个地方多殊胜!这个机会不容易遇到,纵然得人身、闻佛法,闻佛法这些人当中,有几分之几闻到净土这个佛法?你要这样去看,你就会发现真的不多,真正懂得净土、死心塌地修学净土不多。所以这两位菩萨代表信愿持名,这是净宗修学的宗旨。
下面一尊,「香象菩萨乃东方阿閦佛国菩萨」,这是他方世界来参加释迦牟尼佛的法会,来做影响众的。「曾於维摩会上,作同闻众。香象身出香风,此菩萨身香亦如之。香象力大,表弥陀愿力无边」。诸佛菩萨讲经教学,有些有定功的人,看到他方世界的菩萨们来参与这个法会,坐在空中,他们在听讲。也看到天龙八部,这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色界天人、欲界天人,色界十八层天,欲界六层天,天人来听经,护法神来庄严道场,能看到。这位菩萨是从东方阿閦佛国来的,佛曾经介绍过说他曾於维摩会上,维摩居士讲经,维摩是在家佛,妙觉位,菩萨也来做同闻众,这个同闻众就是影响众,为什么?菩萨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菩萨,他来做影响众。让大家看到,你看看他方世界等觉菩萨都来参加这个法会,听维摩居士讲经,维摩居士一定很了不起,要不然怎么会有等觉菩萨来听讲?坚定现前大会听众的信心,让这些大众对讲经的这个大德生起恭敬心。让听经的大众们,肯定现前讲的法本、经典、法门生起尊重心,这就得利益了,所以这叫做影响众。香象身出香风,菩萨身上有香,有异香。他的力大,这是表阿弥陀佛愿力大,阿弥陀佛要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一生圆满成佛,这样大的愿力,感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的赞叹。
「宝英,表弥陀愿海,乃无量功德妙宝之所庄严,能令凡夫无功德者迳登不退,证入涅盘。是乃宝中之英,故曰宝英」。这个宝是比喻,比喻弥陀愿海,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弥陀四十八愿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妙宝,遇到没有一个不得度。所以净宗学会成立,净宗学会的由来,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这个经本会集成就了,他老人家就提倡兴净宗学会。在古时候称为莲社,净土宗的道场念佛堂、莲社,老居士为了配合时代的需求,现代人的观念,用学会、学院,这个样子使大家顾名思义,看到这个名称不至於产生误会。因为以前讲莲社,一提起这是宗教,这是迷信,所以他把名称改一改。我们聚会在一起共修的称学会,聚集在一起学习经教的称学院,也就是把佛教带回到教育,这样一个措施。提出来当时并没有成立,只是提出这个名号,没有成立。我跟黄念祖老居士见面,老居士就把这桩事情委托给我,希望我在国外讲经教学鼓励大家成立净宗学会。所以第一个净宗学会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的,听说这个会现在还在。当年第一届会长是陈大川居士,我在温哥华讲经,成立了加拿大净宗学会。第二个学会是在美国圣荷西,在三藩市的旁边,三藩市的西面圣荷西,成立美国净宗学会,这第二个会,会长杨一华居士,现在还是他。这一次我们在香港学习六和敬,他来了,他来参加,这第二个会。我记得我在美国住了十几年,美国、加拿大总共有三十多个会,有些这些年失去联系了,真正跟我有联系的,好像不到十个会。但是净宗学会在马来西亚最多,听说正式成立的五十多所,还没有登记的大概也有五十多所,合起来马来西亚有一百多个净宗学会,世界之冠,这里法缘无比的殊胜。
这老居士特别告诉我们的,「能令凡夫无功德者迳登不退,证入涅盘」。这几句话了不起,我们真的是博地凡夫,哪来的功德?可是遇到《无量寿经》,每天能把《无量寿经》念一遍,当作早晚功课念一遍,你每天在累积,你就累积了不少功德,发愿求生净土,不再搞轮回了,轮回太苦了,不可以再迷惑。如果希望再来,很简单,你到了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了面,你说你在这个地球上,娑婆世界这个地球上,我的亲朋好友很多,我要想去帮助他们,接引他们到极乐世界来。阿弥陀佛一点头,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加持你,你就是菩萨再来了。你来的时候不会迷惑、不会堕落,你能一批一批的带人到极乐世界去,这好主意、好办法。到极乐世界,才真正知道极乐世界的好处,回过头来劝导大众同生极乐国。宝英表这意思。
中住菩萨,「中住,安住中道,不落二边,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净念相继,即念离念,是中住义」。这个几句解释得非常好,安住指的是心,心住在哪里?心得到安住,身就没有问题。身怎么样?身就离苦乐,苦乐二边都离了,中道!邪正是二边,善恶是二边,安危是二边,二边都离开,这叫中住。讲到究竟,空有是二边,真妄是二边,大乘教里告诉我们,「二边不住,中道不存」。如果你住中道,中道跟二边对立还是一边,还是错了;所以这个中住中道也没有,就不落二边。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不落二边,不落二边是谁?法身菩萨。不但六道人做不到,四圣法界也做不到,谁做到?明心见性他们做到,大彻大悟他们真的是永远安住中道。安住中道,有没有念头「我现在安住中道」?没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他又有住了,中道是一边,二边是一边,他还是没有办法在中道。不落二边这是真的中道。下面四句把中道的意思显出来,「当相即道」,当是当下,相是现象,换句话说,现前就是中道。怎么住法?在现前的环境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中道,起心动念偏了,分别执著邪了,错了。
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此界他方这么多的法身菩萨、等觉菩萨,统统到世间来,有不少到这边来投胎来做示现,他们没有迷惑。没有迷惑装著迷惑,就跟舞台表演一样,是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实际上他们确实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只有真正有功夫的人,看得出来他在表演、他在做戏、他在教人,看出菩萨的智慧,看出佛菩萨的善巧方便。落实在净宗,净念相继、即念离念,这是中道,就是前面讲的当相即道、即事而真,这就真会。禅宗宗门大德考验他的学生「你会么?」会,会你就是菩萨,你就不是凡夫;不会,不会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萨。这个「会么」是什么?真会,放下分别执著才真会;你还有分别执著你不会,你是凡夫。阿罗汉放下执著,菩萨放下分别,法身大士、等觉菩萨起心动念都没有,跟诸佛如来没两样,他们是安住中道。安住中道的标准是法身菩萨,《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以上是这个境界。真正安住中道,今天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灾难很多,他受不受灾难?他不受。为什么不受?他没有起心动念。这个灾变怎么变化,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什么是因,知道什么是果,对他毫不相干,好像他在这里看变戏法一样,看魔术表演一样。住中道才行,至少也要住四圣法界,不住六道。就是要住这个四圣法界,决定没有执著,有执著决定是六道凡夫,决定要受苦、要受乐,你行善你享乐,你造恶你要受苦,这是没法子的,六道里头有因果报应。
「制行,表严持净戒,制恶行善」,制是制止,止恶行善,严持戒律。「又念佛即是持戒」,我们要不要再去学戒律?念佛人不需要了。戒律有三大类,第一个是律仪戒,一定一条一条的遵守,特别是对初学的也很重要。真念佛的人,一天到晚十万声佛号,那个念佛就是持戒,这叫什么?道共戒。念佛是修道,修西方道,弥陀的道,步步向极乐世界靠近,这就属於道共戒。佛号就是戒律,心里是佛,口里是佛,身即是佛,哪里会做坏事!这就叫持戒。第二类叫什么?定共戒,他入定了,入定不会做坏事情,没有恶念,也没有恶行,所以定共戒,定里头有戒,道里头有戒。如果没有修道,没有修定,那就要持戒;没有戒,佛法就没有了,这个诸位同修不能不知道,戒律没有了,佛法就灭掉。所以我们今天念佛还要强调持戒,为什么?念佛我们自己成就,这地球上许许多多众生他们要受苦,持戒就能够离苦得乐。戒是善法,断恶修善,善有善果,果报,恶有恶报,佛给我们讲的十个标准,十善业道,你修十善你的果报在三善道,真的善。现在人道已经不善,你看做人多苦,社会这么混乱,地球上灾难这么多,这什么原因?这连科学家也知道,地球上种种灾变,说明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态有问题,不善的心态所反应出来的现象。境随心转,地球上居民个个都能够遵守仁义道德、孝悌忠信,社会和谐,灾难不起,这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佛的人,对佛经上讲的话相不相信?这就讲到信慧菩萨,你信不信?你不信你还得要受果报。吃尽苦头,到最后你相信了,你什么时候相信,这个灾难什么时候就停止,你的恶报就终止;你不相信,那这个恶报还得延续,还继续不断,就这么个道理。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这些教诲讲了几千年,古人相信,现在人不相信。为什么?古时候没有科学,人心淳厚、厚道,都能接受、都相信。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带头,真有智慧的人就相信;有知识没有智慧,他不相信。最近这三百年来科学兴起,大家相信科学,不再相信古圣先贤的教诲,不再相信伦理道德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要想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他们离苦得乐,要从自身做起,要做出好样子来给他看。他看你三年五年不相信你,看你十年八年不相信,看你二十年三十年他相信了。帮助别人不容易,开头吃尽苦头,人家不相信你、毁谤你、侮辱你,甚至於陷害,都要承受,都要做出好样子来。给我什么样的困难,一丝毫怨恨都没有,每天还是快快乐乐,为什么?你跟佛接触,法喜充满。他看久了,苦头也吃够了,还继续在吃苦,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回头,他会觉悟,他知道错了,他会忏悔,终於明白了,这个人叫得度。所以今天度一切众生有一定的困难,那就看看菩萨能不能受得了?菩萨可以受得了。为什么?他永远住在中道上,所以他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一心念佛提升自己的境界,用世间人的话来说,积无量无边的功德。菩萨不受这个功德,把这些功德回向给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他们早一天觉悟、早一天回头。所以持戒也就是制行的意思,行是行为,制是控制,控制我们一些错误的思想、行为,这是持戒的意思。
末后一位第十六位,「解脱,表灭除结缚,故名解脱」,结跟缚都是烦恼的代名词,你造作的业,无论是善业、恶业,这个东西它不遇到缘,它不会起现行,但是它在,就好像打了个结一样没解开。所以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一生要守住不跟任何人结怨,这个很重要。他跟我结怨,我不跟他结怨,就没事。这个打结是两方面的,这个结才打得起来,一方面放弃了,这个结打不成,对方他有结,我这里没有结。缚也是烦恼的代名词,像绳索把你捆绑在一起动弹不得。这个里面有善也有恶,其实都是恶,哪来的善?可是众生把它当作善,什么?情执。世间人讲爱情,那就一条绳索把你捆绑在那里动弹不得,那叫爱情。所以得看破,看破就解脱,结解开了,缚脱出了,你得大自在,所以叫解脱菩萨。下面说「如经云: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又: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经里有这么两句话,它表这个意思。这个经功德不可思议,值是遇到,我们遇到这部《无量寿经》,我们每天去念它,还要理解它,会念不理解效果不大,能念能解那就起作用。把你所理解的变成思想、见解,经里面的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你就真的入《无量寿经》,真的入弥陀境界。这个经上所说的阿弥陀佛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从哪里入?就从现在就入,当下即是,自他不二。自是我们现在居住这个环境,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不是二。
所以遇到这个经,确实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依照经典理论、方法、境界去修行,取西方极乐世界,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有人急著要去,几天能成功?《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一天就能成就;「若二日、若三日」,后头说到七日。那个七不是七天,七是表法的意思,代表圆满,就是随意,你喜欢哪天去就哪天去。七是随意的意思,圆满,爱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不碍事。为什么?住在这个世间没有别的事情,是为了还有些有缘人,我多住几天把他们统统带去,就这回事情。如果没有人带的话,那现在就去,住这干什么?毫无意义。所以懂得这个道理,古往今来,灾难是个共业,几千人、几百人一场灾难来的时候统统死了。我们没有天眼,我们没有宿命通,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好像上天降下的灾难,也不看看这些人,哪些人该死,哪些人不该死,真有好人!好人、坏人都有,为什么一起都遭难?有天眼通的、有宿命通他看到了,好人在这个灾难里面生天,老天很公平,他到天堂去了,他去享福去了。造作恶业的人他到下面去,饿鬼、地狱、畜生,同样一个时候死,去处各个不相同。所以念佛的人时时刻刻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纵然共业,一次灾难当中死亡,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你才真正把事实真相看出来了。
「身独度脱,获其福德」,这个福德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福德,不是我们人间天上。所以我们修福,最好是不要享福,为什么?这福可以带得走的。我们有个享福的心,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福报在人天。现在人间的福报衰了,我听说天上的福报也不如过去了,这是我们可以相信的,为什么?境随心转,同样一个道理。所以有福要给别人享,我们知道这个世间,福报不如我们的人还很多,我们虽然没福,比我们差的人很多,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多照顾他们一些,这好事情。人总是多受一点苦难有好处,警觉心高,对这个世间不再留恋,你说这多重要。如果在这个世间很享福,把极乐世界就忘掉了,「这里不错嘛!」对这个世间有留恋,那就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宁愿苦一点,有高度的警觉心,决定求生极乐世界。
末后这一句,「而为上首,表以上十六正士为会中无量无边、一时来集之在家菩萨中之上首」。老居士这句话说得好,会中无量无边一时来集之在家菩萨,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开这个法会,说这部经,我们肉眼看到的人,此地讲的一万二千多人,这个大会。我们看不见的,十方世界来的,云集的这些菩萨众;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来的,欲界天、色界天这些天人大众,真的是无量无边。你说这个法会多殊胜!这个会场里,在家多,出家也不少,但是在家多,而且是以在家学佛、在家成就的为主。「据《会疏》及《甄解》义」,这里面所讲的第一个,「普贤、文殊正是释迦会中之上首。故举两大士总摄会中一切菩萨」。因为文殊、普贤是释迦牟尼佛的助手,一个代表智慧,文殊代表智慧第一,普贤代表力行第一,现在人讲真干,用这两个字大家好懂,普贤代表真干。这两位菩萨代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法会当中的上首,代表这一切菩萨。第二「弥勒是当来贤劫成佛诸菩萨之上首」,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的第四尊佛,弥勒是第五,往后还有九百九十五尊佛,弥勒菩萨做代表,这些人统统都参与这个法会。这个用意很深,说明贤劫千佛出世,每一尊佛都会讲《无量寿经》,每一尊佛都提倡净土法门,劝大家求生极乐世界证得一生圆满究竟果位。
「贤护等十六正士是会中居家菩萨之上首。此说稳妥」。这是过去日本的两位大德,在这段经文上做的总结,黄念老肯定这个说法很妥当,说得很圆满。你看总结,他采取日本的两位法师,《会疏》跟《甄解》所说的。「故不采净影之说」,《净影疏》是中国人的注解,中国注解只有两种。它里面怎么说?「彼将文殊、普贤亦并於贤劫成佛之菩萨中」,这错误的。你看日本的大德,文殊、普贤分开了,是世尊这一会上的代表。跟日本两位法师比较的时候,日本这两位法师说得好,比《净影疏》说得好。我们看古大德的注疏要很细心、要很冷静,用真实智慧去理解、去体会。意思明白之后,知道我们应该要怎样去做,如何把它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无量寿经》就活了,现在人所谓活学活用,那就不是迷信。每位菩萨德号代表什么?修德。佛的名号是代表果德,不离开自性,大乘教里面,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称性起修,菩萨的名号是称性。在中国佛教,中国佛教是大乘,以四大菩萨做为总的代表,这个不能不知道。
第一位,九华山的地藏菩萨,他代表孝亲尊师;第二位,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眼到手到救度一切苦难众生,慈悲济世;第三位,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孝亲尊师、大慈大悲、普度众生要靠智慧,没有智慧就会变质,佛家常讲「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本来慈悲、方便是度众生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为什么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没有智慧,要靠智慧。普贤,峨嵋山的普贤代表真干,用这个话大家容易听得懂。不是假的,真的,把孝亲尊师、慈悲济世要真正做出来,这普贤,用这四大菩萨表法。朝山朝什么山?这四个意思懂得,真正做到了,就全朝到了。你要不懂,到四山你去拜菩萨,头磕破了也枉然,你什么也没得到。这个理要懂、要明白,四大菩萨代表修德,释迦牟尼佛代表性德,释迦牟尼,能仁、寂默这是性德,能仁是仁慈,寂默是清净,心地清净,接众仁慈,具体的方法菩萨代表。哪来的迷信?佛家是破除迷信,哪来的迷信!我们同学在一起学习,真的我们要理解、要明了、要真干,把佛教回归到教学,那我们就真做了好事,我们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对得起历代祖师的承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