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解演义 - (第四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八集)  2010/5/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解》,第五十面倒数第五行,从最后一句看起。

  「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这些话都是蕅益大师讲的,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讲的,蕅益大师讲的。嗟乎是感叹的话。净宗法门标榜的,博地凡夫要是如理如法修学这个法门,都能够一生证得补处菩萨。补处是等觉,换句话说,就是一生圆满成佛。这桩事情确实是奇倡极谈,倡是提倡,无比奇特的提倡,为什么?这不可能的事情。谈经说教,那也是讲到究竟处,就是不可测度,不但是凡夫没有办法去测度,即使是菩萨摩诃萨,他们也无法测度,就是没有办法想像,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可不可能?在理论上讲是可能的,因为凡圣只是一念之差,一念要是觉,凡夫就成佛了;一念迷,那就是作六道凡夫,迷悟确实在一念之间。这个一念,我们都不懂,说一念,我们是含含糊糊知道什么叫一念。这一念在大乘教里面就叫做无始无明,一念不觉,这就变成凡夫了。

  这一念,世尊在《仁王经》上讲的,是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一个生灭叫一念。这个时间太短,我们无法想像,我们想一个念头都不止一弹指。我们读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这一段是在《菩萨处胎经》里面讲的,佛问弥勒,「心有所念」,这是讲凡夫心里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很粗,心有所念。这个念头里有「几念、几相、几识」,佛问这么一句话,凡夫心里动个念头,这个念头有多少个细念?有多少相?有多少识?相是阿赖耶的相分,境界相;识是阿赖耶的见分,受想行识。弥勒菩萨的回答,实在讲是说给我们听的,世尊代我们提问。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佛经上的名词叫诸法实相,我们不了解。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也是用一弹指,「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是三百二十兆,用中国的讲法是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比《仁王经》上讲得多。我们晓得《仁王经》上,释迦牟尼佛是方便说。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念头。我们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大概可以弹四次,我相信有比我速度快的,速度快的应该可以弹五次,如果弹五次是一千六百兆。我们讲秒,现在科学里用秒做单位,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那叫无始无明。

  这一念,弥勒菩萨讲「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相;「形皆有识」,每一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识,识是什么?受想行识,就是心理的现象,形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跟心理现象是同时出现的。物质现象是阿赖耶的相分,受想行识是阿赖耶的见分,一念不觉,现在科学家称为能量,在佛法里面讲是阿赖耶的业相,业相就是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它是振动、是波动,非常微细的波动。它这个动跟出现的物质跟精神是同时的,都是在一念当中完成的,也就是,我们用弥勒菩萨说的这个算法,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完成的。这是说宇宙的源起、万法的源起、我们自己生命的源起,是同时的,没有先后的。近代科学家发现这个问题,把佛在经上讲的这一段证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念没有原因,你要找为什么会有这一念,这一念是几时起来的,你想想看,你已经从妄想下降,降到分别、降到执著,你的麻烦就大了。念头才动,里面没有分别、执著,他所现的境界是什么?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如果一有分别,为什么会动?起这么个念头,分别,一真法界没有了,变成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如果再要执著,为什么会有这一念?你的麻烦就来了,你就掉到六道轮回里去,愈陷愈深。

  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学的原则,不要去问理由,为什么?因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想找它,它已经不存在了,你还找它干什么?这个念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么能把它抓住?最精密的科学仪器都抓不到。它起的作用非常大,因为它是从自性里变现出来的,完全称性。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这一念,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一念,它周遍法界,一念周遍法界。我们光的速度,大家知道这就是最快的,从太阳到地球要八分多钟;我们这微细的一念,它周遍法界,光怎么能比!而大师举的比喻是一微尘,一微尘是什么?就是一念所现出来的物质现象,阿赖耶的境界相,三细相里的境界相,这是物质,那叫一尘,在大乘教里讲一尘是讲那个东西,肉眼看不见的。这一尘有三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周遍法界」,现在我们知道物质有波动现象,它是波动现的。波动的频率慢就变成物质、矿物,稍微快一点就变成动植物,再快一点就变成我们现在的光波跟电磁波,频率不一样。所以近代科学家发现这个现象说,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物质现象,只是波动的现象而已。你以为它是物质,这是个幻觉,它不存在。这是现代量子力学对於这大自然现象的解释,跟佛经里面讲的愈来愈相应。这种波动,给诸位说,它没有时间,它也没有空间。时间、空间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现代科学也知道了。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所以这个动一发生的时候,遍法界虚空界,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过去、现在,就在当下。

  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参透,作用可大了,对自己来说,佛经上讲的金刚不坏身,你能不能成就?能,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做到了,你就证得金刚不坏身。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可以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们居住的环境,地球上灾难这么多,你有能力把这些灾难全化解,让地球恢复健康的状况,有能力,不是没能力,这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一切顺著自性,随顺性德,没有一样不健康;违背性德,灾难就来了。对个人的灾难就是疾病,对环境的灾难那就是自然灾害,今天讲的。实际上灾害绝对不是自然的,是我们违背性德这些念头、行为造成的。所以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念头把它改正过来,回归自性,一切都变成正常。身心正常,那是健康;居住的环境正常,那就风调雨顺,我们居住环境就像极乐世界、就像华藏世界,真的没有两样。结论就是心态决定一切变化。现象里面的三种功能,第二种叫「出生无尽」,为什么会出生无尽?心态,你心态里面的活动是无有穷尽的,它直接影响你身心的活动,影响外面环境的活动,大到虚空法界所有星球、星系的活动。第三个「含容空有」,也就是我们大乘教里面常常念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本来是这样的,心量本来就是这么大。这是性德,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为什么不善?迷失了自性才变成这个样子。

  懂得这个道理,凡夫例登补处,这不希奇,这是正常的现象。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三十岁那一年,在菩提树下打坐,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就是凡夫成佛了!那是示现给我们看的。在中国唐朝时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给我们表演这一招。能大师那一年二十四岁,比释迦牟尼佛还年轻,半夜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老和尚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肯定没有经本,因为惠能大师不认识字。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凡夫成佛了。那一悟就是补处菩萨,大彻大悟,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大乘教里佛常常跟我们说,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就在当下。你成不了佛,是因为你放不下。我一生感激章嘉大师,第一天见面,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就把方法传给我,毫无保留。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佛法是哲学,他称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向大师请教:佛门里面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就能契入?他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就六个字。看得破是什么?明白了,对於诸法实相明了,这叫看破。放下,你就证得。放下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就是念头,就是一念不觉,我们讲起心动念。这种起心动念不是你有心的,你没有心,无意的,无心无意,它忽然动了。但是这个动,动是虚妄的,真心不动。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出真心的样子,他第四句讲,「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没动过!所以动,那一念动叫妄动。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你要找它的开始,那就错了,没有开始。没有开始也就没有终结,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有始有终。无始无终,这不就是假的吗?佛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怎么没听懂?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永恒不变,他把真的找到了,假的放下,真的就现前。

  真的是什么?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没有生灭。第三句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虽然什么都没有,样子是什么?样子经教里有一句话形容它,叫「常寂光」,寂是清净寂灭,光是光明遍照,常是永恒不变,是这个样子。我们哪一天如果见了性,你就再看不到黑暗。黑暗是什么?黑暗是无明。无论在什么地方,你白天在隧道里面,里面是一片光明,为什么?一切万法它的体是自性,相是幻相,性是真性,夜晚看天空也是一片明亮的,那是明心见性的人。如果我们在隧道里看到是黑的,晚上看到天空是黑的,这是无明,这要记住,无明没破;破无明的时候,这个现象就没有了,大光明藏就现前。像世尊、像惠能大师这样的人是上上根人,与认不认识字、有没有念过书不相干,书念多了变成所知障。所以能大师不认识字,他没有所知障;烦恼障放下,所知障也就没有了。由此可知,我们世间人一般赞叹好学、求知,他求什么?增长所知障而已。那是不是叫我们就不读书,不要去求知?不对,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就是开智慧。诸位要知道,开智慧不是知识,知识是所知障,智慧不是的,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什么?自性里头的。如来就是自性,自性里头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这就是本自具足,隐而不现,你不能说它无。

  第四句,都是讲自性,这是性德,「本无动摇」,这是讲自性本定,自性从来没动摇过。末后一句话,那就是一念不觉,一念不觉「能生万法」,宇宙出现了,万物出现了,我出现了。这桩事情,科学、哲学都没有讲清楚,佛法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所以方老师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最高峰」,我们学了快一甲子,明年就六十年,就一甲子,六十年当中我们证实了,不但佛经是高等哲学,而且是高等科学。你看科学对於宇宙万有的现象天天在研究,跟佛经相比还差很多、差很远。现在看是愈来愈接近,他们已经发现阿赖耶的三细相,这不容易!他发现,在佛法里面叫解悟,他不是证悟。解悟得不到真实的受用,为什么?烦恼习气没断。佛法的证悟是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证得,这是证悟,你得受用。科学家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精密的仪器、高深的数学,从这里面明白了,这是解悟。

  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把这三大类烦恼在一念之间放下,我们没这个能力,做不到。这叫什么?这叫顿修顿证,圆顿大法,我们做不到。我们做不到,佛有方便法,叫我们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放。先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你真能把执著放下,执著是见思烦恼,真能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为什么?六道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般若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六道是个梦境,这梦境是怎么发生的?从执著发生,见思烦恼发生的。见思放下之后,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证阿罗汉果。在佛法修学终极目标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你就证得正觉,正觉是阿罗汉。再把分别放下,分别是尘沙烦恼,不再分别了。为什么不再分别?假的,你分别它干什么?不是真的,真的还能讲得通,假的,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你把它放下,你就证得正等正觉,这是菩萨果位。再把起心动念放下,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不再起心动念,你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给你勉强起个名字叫佛陀。你可别认为真有佛陀,真有佛陀,那你又起了分别执著,你又堕落到六道去了,假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能说得出来的,全都不是真的,这一定要懂得。所以佛说了究竟的一句话,大家要会体会,佛说他无有法可说,不但是无有定法可说,实在讲无有法可说,这真话!要是有法可说,与自性完全相违背了。到真正无有法可说,你就能契入境界,那就回归自性。所以从理上讲,凡夫例登补处是有道理的,不是没有道理,只是这个理太深,这个事情太玄了。我们能做到,但是我们怀疑,这是烦恼习气太重,我们障碍太多了。障碍没有排除,怀疑当然有。只要有疑,只要有夹杂,你的功夫就被破坏,不纯了。所以念佛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无比殊胜,八万四千法门,诸佛菩萨都赞叹它是第一法门,它方便究竟,直接跟自性相应,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可是你要了解事实真相,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讲得很明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念佛才能成佛。都摄六根是什么意思?就是放下。放下之后,净念就现前,不怀疑、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我们能做到。一心一意,一切时、一切处,除了这一句佛号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叫念佛人,这叫净念相继。念多久才能成功?从刚才理论上说的,一念!《弥陀经》上讲「若一日」,一日太长了,一念!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必须得要念念相应,把烦恼习气都念掉,你就圆满的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全现前了。现在哪里?现在十法界,现在六道。为什么现前?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现这个干什么?不是自己受用的,自己还有受用,那你妄想烦恼又生起来了,现前是度化众生的,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干这个事情。没有自己,众生就是自己,确实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整个宇宙是一体,你的分别心就真断掉了。分别断掉,执著当然也就没有了。这是说凡夫跟补处菩萨的关系。我们弄清楚就不会怀疑了,知道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念佛。

  《华严》所禀,却在此经。《华严》所禀承的教理、教义、教行、教法,都在这一部《无量寿经》里面。《华严》太大,分量太多,这个就是《华严经》的浓缩,《华严经》的精华,跟《华严》,无论是教理行果上讲,完全相同,绝不逊色。你说这个经多好,这个经多重要!我们过去学《华严》学了不少年,我们学到「十住品」,大概全经五分之一,用了四千多个小时。现在我们把《华严经》放下,我们也希望有始有终,这是暂时放下,我们想放下一年,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好好的学习《华严经》的精华,《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为什么?救急,现在灾难太多,真正通达,能化解灾难;真正通达,能消除身心所有的病痛,有这么多的好处。灾难这么多,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在大乘法里面,诸佛菩萨只有一句话,化解所有灾难,「讲经教学」。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从根本解决。身体的疾病,居住这个地球有灾变,什么原因?都是我们违背自性的错误的思想行为所感得的。学佛的经教,让我们觉悟、明白了,我们把错误的思想行为放下,把与自性相应的正确思想行为找回来,问题就马上化解了。这不是迷信,我们中国老祖宗知道,千万年相传下来的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世间最大的事情是什么?是教学,不是别的,大圣大贤他不去做官,他不去做其他的行业,他一生都奉献在教学上。看中国的孔孟、印度的释迦牟尼,你再看其他族群里面一些宗教领袖,无一不是终身教学。而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核心全是性德,我们中国人把它分类,伦理、道德、因果,向上提升就是科学与哲学。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做出个好样子来,好样子就是真干。刘素云居士讲的六个字,那是诸佛菩萨说的,「老实、听话、真干」,她一生就是这六个字,所以她做出最好的榜样来给大家看,做榜样是身教。学佛还有一身病,社会大众看起来不会生信心,「学佛学成这个样子,算了,别学!」应该是什么样?身心健康,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习气,常生欢喜心。弥勒菩萨给我们表法,一团和气,一团欢喜,那是学佛的样子。居住的所在,灾难不生,不会有灾难。在中国,老人常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学佛是最有福报的人,他住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的风水自然就变好了。风水随著人心转,没有福报的人住在一个风水宝地,他在那里住三年,风水全变坏了;这个地方风水很坏、很差,要是一个有福德的人住在这里,三年,这个地方风水就变好了。人心能改变大自然,能改变环境,这个说法在中国至少也有五千年,中国人有五千年的经验,有五千年的效果。现在人不相信,不相信,灾难都出来了,转变确实在一念之间。你怎么会知道转变?圣贤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要多学习,你就明白了。学会了,自己就会转。真正做成了效果,别人看到他就相信,不是迷信,不是落伍。

  所以我们首先要建立对古圣先贤的信心,像孔子一样。孔子一生,我认为他最了不起的,就是他有两句话,说他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种心态好极了。述而不作,就是说他老人家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这人老实。信而好古,对古圣先贤东西相信,一点不怀疑,喜欢跟古人学习。现在一般人听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是糟粕,这两句话是落伍。人人都变成这个样子,这世界还会有进步吗?说这种话的人很多。实际上,他对这两句话完全不理解,他想错了。我们学佛的人听到很欢喜,能肯定,为什么?为什么要信而好古?古大德所证得的是圆满的,你能超过他吗?不可能,它是圆的,圆球一样,你凸出一点,圆球就不圆,你就破坏了,它不能增一点点,也不能少一点点。他证得这样的圆满,你没有法子。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今佛、古佛他所证是一样的,不增不减,证得自性的圆满。那么,今佛所说的不就是古佛所说的吗?古佛所说的就是今佛所说的,没有两样。今佛谦虚,统统是古佛说的,其实古佛证得圆满,他也证得圆满。他不说自己说的,说古佛说的,这是什么?这是劝导我们。我们凡夫不懂道理,傲慢、嫉妒、障碍,他从这里造罪业。他给我们表法,他来教导我们,「你不可能会比古佛多一点,不可能」。夫子说过这个话,清凉大师也说过这句话,在《四十华严》经题里面,我们看到了。他老人家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全是古佛所说,世尊没有在古佛经典上多加一个字。比孔老夫子还严格,说得这么清楚。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每个人都证得究竟圆满。没有到明心见性,他到不了这个境界,到明心见性就知道了。谦虚是性德,自性里头有的;傲慢,自性里头没有,傲慢是烦恼。烦恼本身就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见性,障碍你修行,障碍你成就,这个东西不能不放下。凡夫可怜,在六道的时间太长,无量劫来三途六道是头出头没,养成这些烦恼习气,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可怜!佛菩萨看到说「可怜悯者」,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有缘,这非常难得,得人身,遇到佛法,一生的修学为什么没有成就?主要就是烦恼习气太重。说得简单一点,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嫉妒障碍放不下,虽得人身,学了佛法,还是在造业,心没改,依旧是轮回心,轮回心就是造轮回业,学佛也造轮回业。所以经上讲的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弥陀经》上讲的,「得生彼国」。不修净土,无论修哪个法门,如果没有善根福德因缘,都不能成就,都只是在佛法里得一个利益,阿赖耶里面落下佛的种子,你只得这个好处,你依然在那里造业。既然造业,一定在轮回受果报,你造的业必然是善业少、恶业多,为什么?五十一个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不善的心所二十六个,内里面烦恼习气极重;现前这个社会,五欲六尘的诱惑,负面胜过正面,我们在这种环境里,你能不造恶业吗?纵然你有好心来发心修行,修几十年,看不到进步。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你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不会见怪,是正常的。真有成就的,那善根福德因缘是无比的殊胜。

  最重要的还是善根、福德,善根是能信、能解,老实;福德是什么?福德是真干,解了以后他真干,这个人有福,无论环境怎样不善,他都能有成就。这在现前社会,可以说这人是大善根、大福德。没学佛,无论他造什么样的罪业,造多重的罪业,佛经上说五逆十恶都没关系,只要一回头,业障自然消了,福慧自然就现前。我们看天亲菩萨给我们示现的例子,不就是吗?天亲菩萨聪明绝顶,以后学了小乘法,毁谤大乘,他聪明,造了五百部论批判大乘。以后他哥哥救了他,无著菩萨开导他。他明白了,明白之后他忏悔,他要在佛像面前把舌头割掉,他说:我舌头太坏,过去批评大乘、毁谤大乘。他哥哥就跟他说:你回头就好了,何必割舌头?你还用这个舌头去赞叹大乘多好!他听了很有道理,把以前毁谤大乘这些著作全部烧掉,赞叹大乘,也造五百部论,叫千部论师,五百部赞小乘,五百部赞大乘,再也不毁谤了。修行证初地菩萨,虽然没有到补处,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等於补处。西方世界的环境是非常特殊,很不可思议,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

  所以这个经跟《华严经》是平等的,《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细说,本经是《华严经》的精华,古大德称它作中本《华严》,还有一个《佛说阿弥陀经》,叫小本《华严》。小本便於受持,所以可以拿它用来做早晚课。文字有多寡不一样,义理没有两样,所以我们早晚用《弥陀经》做课诵。净宗学会成立,我定了一个课诵本,早课我们没有念《弥陀经》,念这部经里面第六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晚课选的经文也是这部经里面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持戒念佛。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佛给我们细说十善、十恶,这部分是讲基本的戒律,必须要受持的。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净宗的修学依《无量寿经》,决定正确。佛在《法灭尽经》里面说过,将来,末法的晚期还有九千年。照我们中国古大德的记载,人家都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零三十七年,三0三七年;外国人讲法是二五五几年,跟中国人记载的相差六百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今年是三千零三十七年,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末法已过去一千年,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时间很长。外国人讲世界末日,佛法没有这个说法,佛的法运还有这么长。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真正修行能开智慧、能得度的,只有这部经,为什么?八万四千法门都要自己断烦恼,都要自己得三昧才能开悟,这就难!我们说最低的,见惑五种,你能断得了吗?这五样能断掉,才证小乘须陀洹果,大乘《华严经》里面十信位的菩萨,你证得初信位,不错了,转凡成圣,你不叫凡夫,你叫圣人,小圣,小小圣。

  十信位就是大乘小学,初信位是一年级,你才进入大乘十信的一年级。条件是什么?身见断了,不是身相,是身见,《金刚经》后半部所讲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个断尽是初信位。《金刚经》前面所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初果向,还没有证到位次,破见惑才真正证得小乘初果,你说多难!这五种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边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对立、相对的。烦恼的根源,身见是烦恼的根,自私自利从这里来的,边见是烦恼的源,有了这个东西,麻烦了,烦恼就生起来。见取见、戒取见,合起来就是中国人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那是严重的执著,他的造作就是六道轮回。我们有办法能断得了吗?真没办法。你要是想明白、想通了,确实没有能力修行证果超越三界。那你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在一生当中,一品烦恼也没有断,也能够例登补处,这个太殊胜,无比的殊胜。

  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信的人太少了。这信是指谁?指学佛的人,学佛的人相信太少了,怀疑的人太多了。什么人相信?不学佛的人。你看老太婆,阿公、阿婆,跟他们一讲,他们就相信,他们真念佛,最后真的往生了,瑞相还稀有,他不怀疑。反而真正天天在经教上下功夫的人怀疑,他不相信。不容易,太难了!我是很多次跟同学做报告,我对净土相信是非常非常艰难。大家晓得,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最初是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研究。学了十几年觉得不对,我们的思惟见解有问题,佛经是哲学,超过哲学,不能完全用学哲学的态度来看佛经,要依佛经上所讲的「信解行证」,这样慢慢才真能接受。对净土完全相信,是第一次讲《华严经》。民国六十年,我在台湾开始讲《华严经》,也讲了十几年,《八十华严》讲了一半,《四十》也讲了一半,逐渐逐渐的把这些理事明白、清楚了。有一天忽然想到,文殊、普贤是学什么法门?善财童子是主修哪个法门?这些东西都还没讲到,在后面,翻到《华严经》末后,四十卷,在三十九卷里面看到,文殊、普贤都是发愿求生净土的,我们看到这段经文非常惊讶。文殊是七佛之师,七尊佛的老师,也就是学生当中,七个都成佛了,这不是普通人,都是发愿求生净土。而且还劝导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结伴、集体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回头再看看善财,善财是文殊的得意门生,当然传老师的法。这一看,果然不错,善财在文殊会上得了根本智,也就是说,证得别教是初地的地位,圆教是初住,证到这个果位,超越十法界。菩萨叫善财童子出去参学,参学是什么?成就后得智,智慧才圆满。根本智是「般若无知」,这一段是在文殊菩萨那里成就的;五十三参成就的是后得智,「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叫智慧圆满。

  我们细看善财参访第一个善知识,《四十华严》叫吉祥云比丘,他修的是什么法门?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为善财童子说法,讲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这二十一种一展开,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再展开,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再看最后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相信净土是从这里来的,我明白了,才知道这个法门无比殊胜。以前怀疑,不相信,这才知道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好!李老师把他在台中讲《无量寿经》,那个时候黄老这个注解还没有写成,可能还没有动笔,在早期。他在台中讲这部经,他自己做了个简单的注解,《眉注》,我们把它印出来流通,学院这边都可以看到。梅光羲居士写了一篇长序,梅老居士是李老师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的经教是跟梅光羲学的,所以他看到老师这篇序文非常亲切。

  他把这个《眉注》给我,我看到非常欢喜,当时就想讲这部经。老师告诉我,时节因缘没成熟,你现在不能讲,你讲会遭遇很多困难,你的力量还抵不住。那时候经本我都印了两千本,准备讲这部经,结果就停下来。到老师往生之后,这个本子我又找到了,在美国,我们把这个本子印了一万本。老师这个注解,因为很多人没有见到过,台中很多同修都没看到,印出来之后,大家看到非常欢喜,许多同学来找我,要我开讲。所以我第一次讲这个本子是在美国讲的,好像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在新加坡讲的,以后在台湾也讲过两次,总共讲过十次,这一次是第十一次。这一次我们特地讲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所以题目定做「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要这么讲?希望我们学净宗的同学,学释迦牟尼佛、学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尊重前人,功德回归给前人。夏老会集不容易,念公的注解也非常艰难,会得好、注得好,这两个老人是菩萨再来,不是凡人。我们为了要让全世界净宗学人对这部经、这个注解生起信心,断疑生信,我选讲这个注解,也是报黄念祖老居士知遇之恩,当年我们见面无量的欢喜。在那个时候讲这部经的就是我们两个人,他在国内讲,我在海外讲。他老人家的修学、教化,都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跟他相比望尘莫及。我在美国讲这部经的时候遇到他,他把这个注解送给我,他到美国只带一套,而且是油印的。我读了之后跟他通电话,我说您老人家有没有版权?如果没有版权,我要把它翻印出来;有版权,那就另当别论。他告诉我没有版权。听说我想印的时候,他一再嘱咐让我给他写个经题,给他写一篇序文。他老人家在的时候,我每年都会到北京去一、二次,就是去看他。他走了之后,我们再想请教,没有人了。所以今天读他这个注解,感念很深。夏老的会集、念老的注解,真正能够拯救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这功德无比殊胜!我们有赞扬的责任。不要处处把自己抬高,那是错误的,显示出贡高我慢这个习气还没断。所以我们选讲这部经,培养自己的谦卑心,化解自己的傲慢心,尊重别人,尊重圣教,希望大家在这一生当中有缘遇到都能成就。辞繁义蚀,这句话是对《华严经》上所说的,《华严经》的分量太大,这个义不是蚀,蚀是不容易看见,是我们程度太差了。尤其是末法时期,烦恼习气太重,没有智慧,也就是看不懂,文字都困难了,义理就更看不懂。所以余,蕅益大师,他只有剖心沥血而已。这是形容他自己的苦心,夜以继日注解这些大经,这经论,留给后人做学习的资料,蕅益大师的《全集》,《全集》里面最难得的是《要解》。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要解》复云,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这个经就是《无量寿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含识就是有情众生。这是《要解》,引《无量寿经》上有这句话,《法灭尽经》里面也有这句话,你就晓得这个经的效果是无与伦比,一切经都比不上,这真的,不是假的。「阿伽陀药,万病总持」,我们不能把这两句话看成是比喻,而是真实教诲。确确实实,我们用这部经的理论跟方法能治百病,我们身体的病就是生理的病、心理的病全能治。再告诉同学,今天的社会出了毛病,地球出了毛病,灾难这么多,这部经统统能治,一点不假,我是一点怀疑都没有。所以我们把《华严经》停一年,来学习这部经,主要的就是看到现在地球灾变太多了。我们深深的明了佛菩萨所讲的、古圣先贤所说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换句话说,我们身心的健康跟地球,我们居住这个环境,都是与我们起心动念、行为有密切关系,我们的心行不善,所以才有病变发生。如果我们身心健康,念头纯善纯净,这一切灾难统统都会消除,回归到自然的状态,自然状态就是健康的状态、美好的状态,这是消除一切灾难的不二法门。这桩事情信的人很少,怀疑的人很多,我们必须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别人才会相信。「绝待圆融」,绝对是圆融的,「不可思议」。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蕅益大师对於《无量寿经》的赞叹,赞叹到无以复加,赞叹到极处。蕅益大师是什么样的人?后面还有一段,今天时间来不及,明天会讲到。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的赞叹,也是赞叹这部《要解》,意思是说,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作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势至菩萨能这样赞叹《要解》、赞叹蕅益大师,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他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那肯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蕅益大师一生身分没有暴露。《华严》的奥藏,这个藏就是它的含藏,奥秘,深奥的义理。《法华经》的秘髓,精髓、精华。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司南就是标准,现在人讲指标,都在此地,你能不学吗?你要不学这部经,说老实话,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烦恼不能断,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修得再好,六道轮回里面得个人天果报。你的欲望没有断掉,色界天没分,无色界天更没分,你活动的空间是在欲界天。欲界天的标准是上品十善,我们自己想一想,十善业道,我们能打多少分?上品十善总得九十分以上,你才能生欲界天;如果不到九十分,你来生享人间的福报。这是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我们自己细心想一想,超越六道轮回太难了,见思烦恼我们懂得了,它真不容易断。

  「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我们要想广泛来赞叹这部《无量寿经》,赞叹一劫你都赞叹不尽。这不单是一般人,诸佛菩萨来赞叹也赞叹不尽。世尊说得很好,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些话我们明白了。我们自己心里要想,佛菩萨在世所表的法,身体相好光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体健康,金刚不坏身。怎么能证明?世尊一生,他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走的时候不是在房子里面,是在树林里面。这就是说明,他们不怕风吹雨打、太阳晒,你说身体多好!我们要是在野外露天住个一、二晚上,你身体就不行了,肯定住加护病房去了,你怎么能跟人家比!这是修行的功夫展示出来给你看。我们今天走到外面,相貌不好,身体也不好,人家怎么能瞧得起?「你们学佛的人这个样子,佛不必学了」,所以学佛头一个利益就是身心健康,法喜充满,走到哪里都是笑眯眯的,就像弥勒菩萨一样,这是个学佛的相。每天的表情叫人看到的时候,他是忧虑、忧愁,这佛还能学吗?学佛有什么好处?好处没看到,看到你那个面相这么难看,把人都吓跑了。

  所以我这么多年常常劝勉大家,学佛头一个,得第一个利益,相貌变好了。身体纵然有病,病不要治,自然就没有了,为什么?从念头上转变。哪个地方有病痛,一定是自己哪里有毛病,毛病到最后归根结柢是意念,我们的思想言行违背性德,把心态改变过来,身体的病自然就恢复。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所以学佛如果不懂教理,你就非常困难,你怎么个学法?佛法最重要的,佛给我们讲四个阶段,信、解、行、证,当然第一个你要相信,你不相信你就不肯学。信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要有缘分,你真正敬仰的人来劝你,你会相信;一般人劝你,你不会接受。信了之后一定要理解,你才能扎根,你要深入经藏。我学佛,老师告诉我,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佛经哲学不在寺院,在哪里?在经典里面。这条路指得非常重要,如果他不先给我讲清楚,我到寺庙看到出家人不像经上所讲的,我就不相信,就怀疑了。所以老师讲过了,不在寺院。他给我说,从前的寺院,出家人真有道德、真有学问,帝王师,那是真的。现在他不学了,他不学没有关系,经典里头在。

  所以我们学佛到哪里学?这时候找经典。所以我从老师介绍到现在五十九年,没有一天离开经典,你愈读愈欢喜,愈读愈健康。确实,什么问题,经典里面都能找到理论、找到解决的方法,真的不可思议。我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劝我出家,叫我学释迦牟尼佛。这个指导也非常重要,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没有干别的事情。教学才真正是救苦救难,为什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乐从觉悟来的。所以破迷就帮助人离苦,觉悟就帮助人得乐。释迦牟尼佛一生干这桩事情,没有干第二桩事情。所以老师教我念的第一部书,就是《释迦谱》、《释迦方志》,《大藏经》里面这两样东西。这两样东西是唐朝人写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你学佛,你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了解他,你才不会学错。你对他不认识、不了解,你学什么?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所以诸位看到我念念不忘老师,老师太慈悲了,指导这条路,让我们这一生得到无比殊胜的利益,不能不感恩老师,念念不忘老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