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八集) 2010/5/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2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十八面,「乙」这一段,「次明趣」。请看本文:
「夫宗之所归者名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所归,在於往生极乐净土,证三不退。故本经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首先把这个科题做一个简明的解释,前面第一段讲「明宗」,是说明这部经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也就是方向。这一段,趣是趣向、归趣,我们依照这个宗旨、这个指导原则去学习,最后我们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趣。所以在前面讲的宗旨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什么叫发菩提心,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前面简单的来说,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作佛的心。作佛是什么意思?作佛就是要普度一切众生,帮助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像诸佛一样,像自己一样,也回归到自性,都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这就是趣。念念不失菩提心,这句话很重要,《华严经》上说,如果你把菩提心忘掉,所修的一切法都叫做魔业,业是事业,你所干的这些事全跟魔挂钩。为什么?都是三界的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就叫魔!佛是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你不能出去,这都叫折磨,你还在六道里折磨,这个意思必须很清楚、很明白的了解。
所以我们学佛,目标是极乐世界,最后我们是往生极乐世界,什么时候?就在这一生。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证三种不退,位不退,永远不会退到十法界做凡夫位。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面的六道叫内凡,三界之内的凡夫;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没有出十法界的,他还是凡夫。凡圣的标准在哪里?凡夫用阿赖耶,妄心;圣人用真心,用自性,差别在此地。只要用阿赖耶,他就出不了十法界。四圣法界虽用妄心,用得正,完全依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所以很像佛菩萨,不是真的,样子很像,实际不像,也就是他没有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他就是真的佛、真的圣人。我们把这些事理都搞清楚、搞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要去问,自己太清楚了。我是凡夫还是佛菩萨不都清清楚楚?如果是凡夫,那就得认真努力,依照经教的宗趣来修行。菩提心,成佛之心,度众生的心,怎么成佛?怎么度众生?那就给你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个圆成佛道,还是用这个教化众生,就没错了。自己成就不容易,教化众生更难,所以把自己所修、所行的回归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容易,就省事!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烦恼习气没断,等於是转识成智。在极乐世界一生决定证得究竟的果位,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故本经以圆生四土,它上面加了一个「圆」字,圆是圆满。这四土,你只要生一土,四土都圆满。而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三不退。阿弥陀佛在十九愿里面,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三不退,你就圆证三不退。这是稀有难逢!要知道这桩事情是真实的,这桩事情才叫大事,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没有比这桩事更大的。我们今天有幸能够遇到,能不感恩!能不珍重!能不发心在这一生成就!那你就大错特错,没比这个事情更重要了。怎样才能去?印祖教我们,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就是时时刻刻想著我就要死了。这什么意思?这是叫你放下身心世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教你这个。我也常说,劝勉同学,我把今天这一天做为我这一生当中在这个世间最后的一天,今天是我最后的一天,什么事情我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应该做的,就是发心念佛,求佛接引,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再次要的。这些次要里面,第一个次要的,帮助有缘众生,劝导他们发心念佛,这是次要的,再次要的可以放下了。必要的时候,这桩事情也能放下,先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再来不迟!这是世尊出现在世间为一大事因缘,这就是一大事因缘,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把这个缘分抓住。
向下面,我们也要仔细学习这段经文,都是经文!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先要把去的地方搞清楚、搞明白。「夫净土有四土」,前面这个字是文言文的语助词,没有意思。这里说净土有四种:第一个「凡圣同居土」,第二个「方便有余土」,第三个「实报庄严土」,第四个「常寂光净土」。「以下略说明四土往生之相」,明趣下面就分为这四段。我们先看第一,凡圣同居土。说明这个地方有凡夫、有圣人,换句话说,从六道到四圣法界,再往上去,大乘、小乘;小乘有四果四向,大乘《华严经》上说的五十一个阶位,菩萨的阶位。凡圣同居土这个地区,他们都住在这个地方,这叫凡圣同居土。虽然都住在这个地方,每个阶层空间维次不一样。
我们看它底下说,底下的文字说:「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是同居净土」。注意这个「净」字,它是同居净土,难得!为什么?这个世界里面的凡夫,六道凡夫,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让我们想到老祖宗的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三字经》上讲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极乐世界把这些话统统落实,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天天教,阿弥陀佛真了不起!他是圆满的证入自性,所以性德的起用真正发挥到淋漓尽致。怎么说?极乐世界有多少众生,阿弥陀佛就能够变化多少身。每个人面对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亲自来教导,这是性德圆满的发挥。同时极乐世界的凡夫,因为极乐世界都是心善,都修善,所以它只有善道,没有恶道。它六道只有两道,没有阿修罗,没有饿鬼、地狱、畜生,只有人天两道,不一样!而这里面的人天,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前面学过了,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是凡夫,你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修行生活都跟法身菩萨同样的享受,同样的档次。法身菩萨他也能够化无量无边身,跟阿弥陀佛一样,他能化无量无边身。化身干什么?化身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去供佛闻法,不可思议!供佛是修福,修无量无边的福报,闻法是修慧。
那我们要问,十方诸佛如来给这些人讲什么法?诸位同学有没有想到?十方诸佛,你去听法,他给你讲什么法?你们回答不出来,我想到了,我说出来,你们想想看有没有道理,能不能同意?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讲《无量寿经》,都教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想想可不可能?是不是这样的?世尊当年在世,《无量寿经》多次宣讲,即使说一切经,也常常带著介绍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们能够想得到!为什么?大经里面佛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我们凭藉的理论依据,想像到十方诸佛教化众生都用《无量寿》,《无量寿》是《华严》的归趣,《法华》的归趣,当然讲这部经。所以你要学经教,学什么经?你就学《无量寿经》,一切诸佛共同宣扬的,这是圆满的大乘。这部经学通了,门门都通,不要再找麻烦了,真的一经通一切经通。这部经学通了,你就能讲《华严经》,你就能讲《法华经》;能讲《华严》、《法华》,你就能讲一切经,这是秘诀。你真搞清楚、真懂得了,净宗学院的宗旨、宗趣你就明白了,这还用得著多说?用不著了。这同居净土要认识它,不可思议!
下面说,「我等所在之娑婆世界,亦是凡圣同居土」,也是凡圣同居土。「此土亦有凡有圣,如文殊常现五台」,文殊菩萨常常出现在五台山;「诸阿罗汉常往天目或雁荡」,浙江这两个山,天目山有五座山峰,东南西北中,在浙江;雁荡,天台大师的道场,跟天台山不远。「是皆此土之圣也」,这是举个例子,譬如观音在普陀,地藏在九华,普贤在峨嵋,这些都是圣者。「但我等所居之同居土是同居秽土」,不是净土。什么原因?总离不开因果,这因果是自己造的,自己造的因,自己要承担果报。佛菩萨对你也无能为力,必须是业障习气忏尽了,忏除之后,佛菩萨可以帮忙。阿弥陀佛能分身教化极乐世界一切众生,为什么不在我们这个世界教我?我们的业障太重,佛示现了来教我,有没有?有。什么样的人?真修了,有福报、业障轻的人。业障重的人不行,为什么?他不接受,他不尊重。佛菩萨天天给他讲话,天天现身给他看。不得了,这是魔!要想尽方法把魔驱走,这反常!社会我们也不允许。不是佛菩萨不来,缘不成熟,偶尔是几个人成熟的,这就是所谓的佛度有缘人。真信,肯发愿,肯发菩提心,肯发求生净土的愿,愿心恳切,他就有感应;愿心里面还有一点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就不行,感应就没有了。我们也曾经遇到有感应的人,他有没有这些习气?有,一般讲比较薄,有这个习气,时间比较短,譬如发脾气,一阵脾气发,他马上就觉悟、就后悔了。有人生气,三天、一个星期都化解不了,那就太重太重了,那佛菩萨想帮你,真的丝毫都帮不上。所以佛度众生需要时节因缘,什么时候他来,他一定会来;时节因缘没成熟,怎么求也求不来,真求来了,祸害就来了,不但对你自己不利,对你家庭不利,甚至於对整个社会都不利。佛菩萨会不会干这个事情?不会干这个事情,妖魔鬼怪会干这个事情,它是唯恐你不乱,佛菩萨不是这样的。大经上常说,佛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不喜欢佛菩萨,佛菩萨不来,你不就很欢喜?你看多慈悲,你喜欢佛菩萨,他就来;你讨厌他,他就不来。肯定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我们做佛弟子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一个人真的不为自己,不为家庭,起心动念为苦难众生,为社会安定,为世界和平,为正法久住,那就对了。应该放下的,你自然统统都放下。无论是生活,是工作、待人接物,身心清净,一尘不染,那叫心净则佛土净。你心清净,无论住在什么地方,也是同居净土。
「故虽同名同居,而实有不同也」。这就是说明,我们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名称相同,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是在众生的迷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众生觉悟了,觉悟没证果,那是什么?解悟,他烦恼习气没放下。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他虽然没有证悟,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等同证悟,确实没证悟,但是他跟证悟的好像也平等,等同。说个等同,当然不是完全同。这佛力加持不可思议!
我们看下文,「如《要解》谓此之同居曰」,这是《要解》里面所讲的,蕅益大师说的,「由实圣过去有漏业」,实是真的,小乘初果、二果、三果,真的断烦恼,所证的这个阶层,能够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小乘须陀洹果。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前面六品,证二果斯陀含。这些人过去烦恼习气没断尽!这是真正的位次。「权圣」,像文殊、普贤这些人,「大权示现之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久远劫都已经成佛,现在在这个世间,我们知道,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虚云和尚朝五台山,在路上生病,遇到一个乞丐来照顾他。那个乞丐叫文吉,住在五台山的,两次生病都碰到他来照顾,以后知道他就是文殊菩萨,帮助病苦的虚云老和尚。应以乞丐身而得度,即现乞丐身而为说法,这叫大权示现。「大慈悲愿」,出现在世间的,「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能够跟这些小乘阿罗汉、大乘这些佛菩萨住在一起。「至实圣灰身」,小乘这些圣者,他们寿命到了,我们说往生了;「权圣机尽」,这些大权示现的佛菩萨,他们实在讲没有涅盘,他们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短,是看这个地方众生的根性有没有,如果这个地方众生有可度之机,他住的时间就长一些;这个地方可度之机没有了,他就走了。
可度之机是什么?就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具足六个信,就能感动诸佛菩萨大权示现,住在这个世间。这六个信,第一个是信自己,信自己的本性本善,信自己本性是佛,也就是本来是佛,这个要相信。我是迷惑的佛,诸佛是究竟觉悟的佛,「他」是已经圆满证得自性的这尊佛,我对他要相信,他来帮助我、成就我、指导我回归自性,这是信他,信自信他。第三个,信事、信理,有事有理;最后信因、信果,六个信。这六个信具足了,佛菩萨自然应现到这个世间来,他要帮你忙!因为这六个信有了之后,你得度的机缘成熟。如果这六个信不具足,换句话说,你在这一生当中,你不可能超越六道,不可能超越十法界。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他主要不是对你来的,你是附带的,如果你有这个福报,沾上光,种一点善根,他不是对你来的。他要到这个世间来,这世间肯定有几个,至少有一个。「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有这个根机,他都会来;要是完全没有的话,他就不来了,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有人能见到,有人见不到?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习的缘不相同。
我们看下面,因为实圣灰身,这过世了,权圣机尽,「便升沈硕异,苦乐悬殊,乃暂同,非究竟同也」。这就是说我们这个同居土跟极乐世界的同居土不一样,我们是暂时的同,人家是究竟同。极乐世界有乐没苦,我们这个世界苦乐悬殊;极乐世界只有向上升,没有退转的,这个沈就是退转。我们在这个世间,如果不小心、不谨慎,很可能沈到地狱,也就是说跌到谷底。我们往上生,人往上生是天道,天道有欲界天,欲界天大分有六层,细分说不尽,这一定要懂!如果能把欲伏住,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用什么伏?用定功。你真正修定,定心是清净的,财色名食睡不动心,他不是真不动心,是你定功伏住;定要失掉的时候,它又现前,从财色名食睡里头又会起贪瞋痴慢,你的烦恼又现前,所以在六道里真的是升沈不定。生到天上,天福享尽,往下堕落的太多太多了,尤其是色界天、无色界天,几乎都是堕落在三途。欲界天稍微好一点,欲界天堕落到人道里面很多,因为他爬得不太高。
再看底下的文:「又天壤之间,见闻者少。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住在这些道场附近,我们向村民打听打听,五台山附近的村民有没有见过文殊菩萨?有,真有见到的。一见到之后,就没有了,再也找不到了,知道是菩萨现身。我们曾经朝拜过鸡足山,鸡足山是迦叶尊者的道场,阿罗汉!实际上他是菩萨,有没有人见过?有。我还听到台湾去观光旅游的人,迷路了,正在著急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拄了个拐杖在前面走,就向他请教,他给你指路,告诉你哪一条路,再回头去看,这人不见了。於是大家想到,这可能是大迦叶尊者出现,指一条路,叫你到华首门去。这样的事情常常有,常常有发生。这就是见闻的人很少,幸获见闻,他有幸见到了,见到不知道,等再回头,不见了,再想找也找不到,想问也问不到。这是事实,我们相信真有这个情形。
「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譬如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圣人多,菩萨多,阿罗汉多,这些人都是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经上不是这么说法吗?「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尊佛与这个世间有缘,或是以佛身,或是以菩萨身分,或是以祖师大德的身分,到这个世间来。许许多多的佛菩萨跟他一起来,有的做他的学生,有的做他的护法,有的做他的群众,示现各种不同身分,跟他学习,这叫影响众,这些人有智慧、有福德,都来亲近这位尊者,让许许多多群众看到,对尊者生起敬仰的心,他的佛法种子就种在阿赖耶识田里面。跟唱戏一样,这人在唱主角,一定很多人来唱配角,这台戏才唱得好。如果他一个人来,不行,一定是一群人。佛法跟世间法同一个道理,真正参透了,世间法原来就是佛法,世出世间不二!这就对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圣人虽多,如果跟整个世界这些人口比例,那还是太少,还是如珍如瑞,珍瑞是稀少,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一样。这讲凡夫之多,迷失自性的人太多了。
下面我们看:「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这两个世界对比,我们这个世间,凡圣同居土里面的凡夫天天干什么?造业,造轮回业,造三途业,他真干!极乐世界那一边,虽然是凡圣同居土的凡夫,下三品往生的,业障习气还很重,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上学去了,每天佛菩萨给他上课,教导他,他除了这桩事情之外,什么事也没有。到极乐世界不需要工作,那里没有打工的,各行各业都没有,就是教育。阿弥陀佛是校长,诸佛菩萨都是教授,去上学去。除这个之外,没听说极乐世界有商店,没听说极乐世界有政府,那个地方没听说政府,极乐世界没有国王,天上有天王,极乐世界没有听说有大王,没有。极乐世界只有佛,只有菩萨,菩萨、阿罗汉都是学生。我们就想到,极乐世界实际上就好像诸佛如来共同办了一所佛教大学,请阿弥陀佛当校长,十方诸佛菩萨常常到极乐世界去上课,是这么个地方。你在那边是学习,等到毕业了,毕业就是证得圆满菩提,那不是阿弥陀佛加持你的,是你自己证得的。证得之后,你在不在极乐世界?不在。你在遍法界虚空界里面普度众生,帮助一切跟你有缘的人。你像观音菩萨一样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应该教他什么法门,你就教他什么法门。众生爱好不相同,可是到最后一定是导归极乐。《华严》、《法华》是带头,到最后跟诸位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都回归净土。怎么知道的?《华严经》上看到的。你看往生华藏世界的那些菩萨罗汉们,他们所修学的是各种不同的法门,无量法门,学的不一样的,最后统统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肯定是接受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跟著他到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彻悟心性,证得圆满的佛果,在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那边。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极乐世界的殊胜,看到佛法的大圆满。所作所办迥然不同!
再看下面文「按《要解》义」,《要解》里面所说的义趣,「此土凡圣之同居逊於极乐者有四」,比不上,逊是比不上极乐世界,至少有四种比不上极乐世界。第一种:「暂同。此土小乘初二三果,证阿罗汉便入寂灭」。他没证阿罗汉之前,初果、二果、三果都在我们六道里面,人间天上;他证得阿罗汉就走了,他就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去了,他入寂灭,入寂灭到四圣法界去,他就不跟我们同居,跟我们同居的只是初二三果。「大权菩萨,度生机尽便不复示现」,他也走了。大权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他有两种方式跟我们同居,一种是应身,像释迦牟尼佛也有父母,出生,在这个世间住几十年,他那个生死是自在的,他不是业力,有缘的众生等著他得度。这种人没有了,他到这个世间来的时候,应该所度的众生全都度了,没有了,没有,他就走了。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就走了,不再跟我们同居。所以这个同居是暂时的,不是究竟的。「故与此土凡夫只是暂时同居,非究竟也。在彼净同居土,则可与诸大菩萨俱会一处,直至成佛。」这不一样,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里去,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天天在一起,一直到你证得究竟的佛果,他们回归到常寂光,就不再同居,回归到常寂光。回到常寂光之后,如果极乐世界同居土里面这些人跟你有缘,你又会从常寂光回来帮助他们,来去自在!佛度有缘人,缘有两种,有善缘,有恶缘。不论善恶,只要是有缘,他肯接受佛法的时候,你自自然然会现身帮助他们,成就他们。这是第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难遇。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但不易见闻亲近」。真的,我们这个世界有佛、有菩萨、有阿罗汉住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凡夫不容易见到!没有特殊的缘分见不到。这是事实,我们都应当明了。「而在极乐则皆如师如友,朝夕同聚也。」这就是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你跟这些圣人一天到晚在一起,亲近不离开。这些人确实是老师,也是同学。极乐世界的老师是阿弥陀佛,他们到极乐世界帮助我们,等於说是助教的身分,我们可以朝夕同聚,不是短暂的,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极乐世界的工作,你没有成佛之前,你都在学习,他会帮助你。这是第二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希少」。这个世界「圣者如珍如瑞,希有难逢」。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这么少?这些与众生的业感才是真正的原因。众生好善好德,这些稀有难逢的人你会遇到,他会教你。如果你对於伦理、道德、圣学不感兴趣;对这个世间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对这个东西感兴趣,佛菩萨就不来,佛菩萨对这个东西没有兴趣,这是造业。你喜欢这些东西,也有人来加持你,来帮助你,什么人?妖魔鬼怪。诸位读《楞严经》就晓得,妖魔鬼怪这四大类,他就喜欢这些,他就来了。你虽然得到一点小的快乐,你自己认为是快乐,实际上是刺激,那不是真正的快乐。我讲经是常常把它比喻吸毒,世间五欲六尘的快乐就像吸毒一样,那是刹那很短暂的刺激,后患无穷,苦不堪言,那不是真乐,这是世人迷惑颠倒。所以圣者到这个世间来,机会就很少。这个世间有几个善人,好学的,他会来;他来的时间也很短暂,来教导这个有缘人,有缘人学得很快,稍稍学了上轨道,他走了,我们连想沾一点光都沾不到。这里头的道理要清楚,因为我们自己没发心。真正要发心学习,佛菩萨他就要常住,常住世间。自己还是贪图名闻利养,他当然就早走了,他对这个世间一丝毫留恋都没有。他的现身我们知道,人家证得清净法身,《华严经》上圆教初住以上都有这个能力,就是《普门品》上讲的三十二应,统统有这个能力,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圆教初住就现佛身,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他住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跟他是一体,你说他住哪里?所以无论什么处所,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有人真正起心动念想学佛,他就示现。
我们每个众生要知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的时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空间,始终是讲时间;这个时空就是法身,这个时空就是见性的人他的性德,就是他的法身,所以法身遍一切处、遍一切时,任何众生只要有感,立刻就应,他没有来去,就在现前。所以大乘讲的「即在当下」,这句话是真的,是真话,就在当下。没有过去未来,没有此界他方,时空都不存在。迷的时候,有妄想分别执著,有时空,觉悟的时候没有。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把这事实真相已经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时间、空间在《百法》里面是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行法,就是现在人所说的抽象概念,不是事实,是个抽象概念。我们要认识清楚,要认识明白,菩萨在哪里?就在当下。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也没有离开过他,只是我们迷了自性,见不到。如果觉悟自性,那你就晓得没离开过。
「而极乐则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这一段是《弥陀经》的经文,佛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圣贤之多,是大圣,不是小圣,一生补处。就是像弥勒菩萨,像观世音菩萨,将来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的缘尽了,他就退位,就回到常寂光,观音菩萨就接替他在极乐世界成佛。观音菩萨的缘尽的时候,回常寂光了,大势至菩萨就接观音菩萨。所以那个世界只有正法,没有像法,也没有末法。我们这个世间,佛法运有像法、有末法,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永远有佛住世,一个接一个。你看我们这一次,释迦牟尼佛入灭,底下一尊佛是弥勒菩萨要来成佛,什么时候来?《弥勒下生经》上告诉我们,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来。当中这么长的时间,这世间没有佛,没佛教,可怜!众生造业。佛菩萨还是慈悲,有个代理佛,这么长的时间,代理是谁?地藏王菩萨。现在是释迦佛的末法时期,地藏菩萨已经上任,已经在代理。地藏是什么意思,这要知道,孝亲尊师。只要众生真正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他就有缘遇到圣贤。如果没有这个心愿,他一生遇不到。纵然遇到,也是刹那就过去了,得不到圣贤教诲。由此可知,这个心态多么重要,心态决定一切,世出世间法都没有例外的。
极乐世界既然是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这是菩萨地位里最高的,再向上就是究竟圆满佛,这样的人多!多到什么程度?没法子计算,只可以用「无量无边阿僧只说」,阿僧只是单位名称,印度十大数之一,多少阿僧只?无量无边,何况等觉以下的更多!十地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住菩萨,不知道有多少!这些人全是阿弥陀佛的学生,等觉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教。实际上,阿弥陀佛天天不离开你,每天亲自给你讲经说法,你看这么多等觉菩萨在旁边帮助你,你怎么会不成就?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在这个世间,亲近一个小乘须陀洹,这种缘分都没有,都找不到,在极乐世界亲近等觉菩萨这么多。不要看别的,单单看这一条,我们就应该死心塌地去修净土,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决定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如果不去,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烦恼习气断不了,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想到轮回的可怕,那就应当学莹珂法师,舍了这条命也要求生净土。能不能成功?莹珂法师给我们做了示范,真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三天之后,阿弥陀佛真的带他走了。
再看第四:「所作不同。在此土,圣者咸游圣域」。我们这个地方,同居土里面的佛、菩萨,虽然在我们这个世间,他所居住的,这常说得好,境随心转,他是明心见性的人,所以自自然然他居住的地方就是实报庄严土,他把它转变成实报庄严土。我们跟他同居在一块,我们是轮回心,我们所看到这个大地是秽土,六道里面的秽土,我们心不干净。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境随心转」。我们这个世间有灾难,他没有灾难,无论在哪个地方,他所居住的地方确实像极乐世界一样。他的报土无量珍宝所成,绝对不是泥沙;树木花草也都是珍宝,永恒不变,不像我们这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有变化。菩萨实报土里头没有变化,一切万物是随念化现的,化生的。这是所作不一样,这些圣者都在教学。「而众生轮转六道,升沈无定」,轮回心,造轮回业,受轮回报,这是肯定的。我们起心动念,想的是什么?念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造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一反省,你就知道,就像《地藏经》上所说「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什么叫罪?什么叫业?我们所想的、所念的、所造作的,跟自性完全相违背,那就是罪业。
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里面,把性德归纳为四条。性德那也是无量无边阿僧只说,说不尽的,归纳成四条,就是性德的四根柱子,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跟它相应?第一条「随缘妙用」。我们是随缘,我们不是妙用,我们随缘起用全是烦恼,全是罪业;把随缘统统用作轮回,轮回心,轮回的念头,用错了。妙用是什么?随缘里面远离妄想分别执著就妙了。随缘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是佛;有妄想,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有妄想分别,没有执著,是阿罗汉。我们现在全都有,随缘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六道凡夫,这就不妙了,我们做的跟他相反。第二条「威仪有则」,那就是生活在这个世间,所表演的都是给一切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这是佛菩萨。把什么东西表演出来?把伦理演出来,把道德演出来,把因果演出来,把诸佛教诲演出来,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好样子给人看,帮助众生觉悟,这是第二条。第三条「柔和质直」,这是讲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要温和,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地球上居住的这些众生,他显现的是什么样子?自私自利,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他现在在演这个。你看他的思想、言语、行为,这不得了,这与性德一百八十度的违背,换句话说,这种造作肯定引发世界末日,这是走向毁灭的道路,这是走向阿鼻地狱,这还得了!这太可怕了。最后一条「代众生苦」,现在人什么想法?损人利己,代众生苦跟这条完全相反,应当舍己为人,这是对的。损人利己的事情决定不能做!这是《还源观》上贤首大师把性德归纳成四条。
佛通常给我们讲的就是十善业,性德就是十善业。十善业与《还源观》上这四德完全相应。《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我们有没有把它落实?有没有在真干?真干,那叫真的学佛,依教奉行。有些人想干,不晓得从哪里做起。在中国,我们的老祖宗也教我们,跟佛法基本上是相吻合的,我们学习从老祖宗这个浅显的教学上下手,就不难做到。《弟子规》教我们孝亲尊师,那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而且是基础必修的教育,人不能不学!《感应篇》是因果教育,要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你真参透,你才相信,你才知道断恶修善、忏除业障的重要。你今天学佛为什么没有进步?或者说为什么进步那么慢?都是你的业障在作祟,业障障碍住你,这是第一个因素。冤亲债主来找麻烦,也来障碍你,那是第二个因素。只要把自己的业障消除,外面冤亲债主很容易化解;业障不除,你的冤亲债主不会原谅你,你还继续在作恶。假名学佛,拿佛法做掩饰,人家更瞧不起你,麻烦在这个地方。有儒跟道的底子,十善业就很容易做到。古人学佛,一百年前的人,我们讲一个世纪,一百年前学佛,学佛的人成就的人多!为什么?他们受过这个教育,从小父母、大人就教!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们生长在农村,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时候要打架,也吵吵闹闹的,路上的行人,走路的行人看到了,就来教训我们。我们那个时候,大人教训都乖乖的听著,不敢反抗!等我们父母发现了,对待那些客人感恩、感激。你说那个社会多和谐,那个社会多好!孩子,父母管你,你家里面的人管你,外人一样也管你,小孩走到哪里,大人都管你。在今天社会没有了,现在父母管不了小孩,老师管不了学生,这怎么得了,这个现象多可怕!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世出世间古圣先贤那么样重视教育,我们明白了。人是教得好的,也是教得坏的,看你怎么教法。现在小孩都学坏了,谁教他?电视教他,网路教他,家里人不管。现在教的小孩很可爱,很活泼;十年、二十年之后麻烦就来了,到那个时候后悔莫及。
我们再接著看下面,「凡圣虽同居此土,而其所作与成就则迥然不同」,怎么不同?下面说,「在极乐则同尽无明,同登妙觉」。妙觉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比等觉还高一层。极乐世界同居土往生的这些大众,他们天天在学习,不断在提升,要提升到妙觉位,无明习气断尽,回归常寂光土,回归自性,这是他们的所作,他们的成就。「故知同居净土之同居,胜於此间无量亿倍也。」这是真的,不能比!
再看看我们这边同居土,「又此土之凡」,这是凡夫六道,「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这是三恶道。「而彼土同居则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这是《弥陀经》上的话,西方世界恶道的名称都听不到,哪有这回事情?「得往生者,不复更入三恶道,永离恶趣」。即使你带业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甚至於你生到边地,你也是不复更入三恶道,永离恶趣,这是极乐世界的殊胜。「不似此间众生,生死海中头出头没,辗转恶道,苦趣时长也。」不像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六道轮回就是生死大海,头出就好像你在海里面,头冒出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这是什么?三善道,立刻就沈下去了。所以在六道里面,你一定要晓得,你在善道的时间很短,你在恶道的时间很长。你看,善道里头造了多少恶业,到三恶道把这些恶业消清了,然后你才出来,出来时又造恶,出来的时间短,造作的恶业多,又下去了。所以六道里面的众生,你家在哪里?家在三恶道,出来是旅游,是出来观光旅游。这一次出来观光旅游的时候遇到佛法,无比的殊胜!你要能真正掌握住,那你就永离三恶道,永远超越六道轮回,这就对了。如果不能把这个机缘把握住,那你就一定要知道,你还要继续搞六道,还要继续在三恶道里去待,待的时间非常非常之长,苦不堪言。真正觉悟到这个,才真正会发菩提心,真正肯念佛,真正肯放下!菩提道上要靠自己,自己不真正发心、真正发愿,佛菩萨都帮不上忙。真正发心,就感动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找有缘众生,什么是有缘?真正发心发愿的就是有缘人。那个愿心发不起来,真心发不出来,阿弥陀佛再慈悲也没法子帮助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十八面,「乙」这一段,「次明趣」。请看本文:
「夫宗之所归者名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所归,在於往生极乐净土,证三不退。故本经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首先把这个科题做一个简明的解释,前面第一段讲「明宗」,是说明这部经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也就是方向。这一段,趣是趣向、归趣,我们依照这个宗旨、这个指导原则去学习,最后我们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趣。所以在前面讲的宗旨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什么叫发菩提心,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前面简单的来说,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作佛的心。作佛是什么意思?作佛就是要普度一切众生,帮助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像诸佛一样,像自己一样,也回归到自性,都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这就是趣。念念不失菩提心,这句话很重要,《华严经》上说,如果你把菩提心忘掉,所修的一切法都叫做魔业,业是事业,你所干的这些事全跟魔挂钩。为什么?都是三界的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就叫魔!佛是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你不能出去,这都叫折磨,你还在六道里折磨,这个意思必须很清楚、很明白的了解。
所以我们学佛,目标是极乐世界,最后我们是往生极乐世界,什么时候?就在这一生。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证三种不退,位不退,永远不会退到十法界做凡夫位。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面的六道叫内凡,三界之内的凡夫;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没有出十法界的,他还是凡夫。凡圣的标准在哪里?凡夫用阿赖耶,妄心;圣人用真心,用自性,差别在此地。只要用阿赖耶,他就出不了十法界。四圣法界虽用妄心,用得正,完全依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所以很像佛菩萨,不是真的,样子很像,实际不像,也就是他没有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他就是真的佛、真的圣人。我们把这些事理都搞清楚、搞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要去问,自己太清楚了。我是凡夫还是佛菩萨不都清清楚楚?如果是凡夫,那就得认真努力,依照经教的宗趣来修行。菩提心,成佛之心,度众生的心,怎么成佛?怎么度众生?那就给你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个圆成佛道,还是用这个教化众生,就没错了。自己成就不容易,教化众生更难,所以把自己所修、所行的回归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容易,就省事!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烦恼习气没断,等於是转识成智。在极乐世界一生决定证得究竟的果位,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故本经以圆生四土,它上面加了一个「圆」字,圆是圆满。这四土,你只要生一土,四土都圆满。而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三不退。阿弥陀佛在十九愿里面,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三不退,你就圆证三不退。这是稀有难逢!要知道这桩事情是真实的,这桩事情才叫大事,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没有比这桩事更大的。我们今天有幸能够遇到,能不感恩!能不珍重!能不发心在这一生成就!那你就大错特错,没比这个事情更重要了。怎样才能去?印祖教我们,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就是时时刻刻想著我就要死了。这什么意思?这是叫你放下身心世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教你这个。我也常说,劝勉同学,我把今天这一天做为我这一生当中在这个世间最后的一天,今天是我最后的一天,什么事情我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应该做的,就是发心念佛,求佛接引,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再次要的。这些次要里面,第一个次要的,帮助有缘众生,劝导他们发心念佛,这是次要的,再次要的可以放下了。必要的时候,这桩事情也能放下,先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再来不迟!这是世尊出现在世间为一大事因缘,这就是一大事因缘,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把这个缘分抓住。
向下面,我们也要仔细学习这段经文,都是经文!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先要把去的地方搞清楚、搞明白。「夫净土有四土」,前面这个字是文言文的语助词,没有意思。这里说净土有四种:第一个「凡圣同居土」,第二个「方便有余土」,第三个「实报庄严土」,第四个「常寂光净土」。「以下略说明四土往生之相」,明趣下面就分为这四段。我们先看第一,凡圣同居土。说明这个地方有凡夫、有圣人,换句话说,从六道到四圣法界,再往上去,大乘、小乘;小乘有四果四向,大乘《华严经》上说的五十一个阶位,菩萨的阶位。凡圣同居土这个地区,他们都住在这个地方,这叫凡圣同居土。虽然都住在这个地方,每个阶层空间维次不一样。
我们看它底下说,底下的文字说:「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是同居净土」。注意这个「净」字,它是同居净土,难得!为什么?这个世界里面的凡夫,六道凡夫,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让我们想到老祖宗的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三字经》上讲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极乐世界把这些话统统落实,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天天教,阿弥陀佛真了不起!他是圆满的证入自性,所以性德的起用真正发挥到淋漓尽致。怎么说?极乐世界有多少众生,阿弥陀佛就能够变化多少身。每个人面对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亲自来教导,这是性德圆满的发挥。同时极乐世界的凡夫,因为极乐世界都是心善,都修善,所以它只有善道,没有恶道。它六道只有两道,没有阿修罗,没有饿鬼、地狱、畜生,只有人天两道,不一样!而这里面的人天,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前面学过了,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是凡夫,你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修行生活都跟法身菩萨同样的享受,同样的档次。法身菩萨他也能够化无量无边身,跟阿弥陀佛一样,他能化无量无边身。化身干什么?化身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去供佛闻法,不可思议!供佛是修福,修无量无边的福报,闻法是修慧。
那我们要问,十方诸佛如来给这些人讲什么法?诸位同学有没有想到?十方诸佛,你去听法,他给你讲什么法?你们回答不出来,我想到了,我说出来,你们想想看有没有道理,能不能同意?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讲《无量寿经》,都教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想想可不可能?是不是这样的?世尊当年在世,《无量寿经》多次宣讲,即使说一切经,也常常带著介绍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们能够想得到!为什么?大经里面佛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我们凭藉的理论依据,想像到十方诸佛教化众生都用《无量寿》,《无量寿》是《华严》的归趣,《法华》的归趣,当然讲这部经。所以你要学经教,学什么经?你就学《无量寿经》,一切诸佛共同宣扬的,这是圆满的大乘。这部经学通了,门门都通,不要再找麻烦了,真的一经通一切经通。这部经学通了,你就能讲《华严经》,你就能讲《法华经》;能讲《华严》、《法华》,你就能讲一切经,这是秘诀。你真搞清楚、真懂得了,净宗学院的宗旨、宗趣你就明白了,这还用得著多说?用不著了。这同居净土要认识它,不可思议!
下面说,「我等所在之娑婆世界,亦是凡圣同居土」,也是凡圣同居土。「此土亦有凡有圣,如文殊常现五台」,文殊菩萨常常出现在五台山;「诸阿罗汉常往天目或雁荡」,浙江这两个山,天目山有五座山峰,东南西北中,在浙江;雁荡,天台大师的道场,跟天台山不远。「是皆此土之圣也」,这是举个例子,譬如观音在普陀,地藏在九华,普贤在峨嵋,这些都是圣者。「但我等所居之同居土是同居秽土」,不是净土。什么原因?总离不开因果,这因果是自己造的,自己造的因,自己要承担果报。佛菩萨对你也无能为力,必须是业障习气忏尽了,忏除之后,佛菩萨可以帮忙。阿弥陀佛能分身教化极乐世界一切众生,为什么不在我们这个世界教我?我们的业障太重,佛示现了来教我,有没有?有。什么样的人?真修了,有福报、业障轻的人。业障重的人不行,为什么?他不接受,他不尊重。佛菩萨天天给他讲话,天天现身给他看。不得了,这是魔!要想尽方法把魔驱走,这反常!社会我们也不允许。不是佛菩萨不来,缘不成熟,偶尔是几个人成熟的,这就是所谓的佛度有缘人。真信,肯发愿,肯发菩提心,肯发求生净土的愿,愿心恳切,他就有感应;愿心里面还有一点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就不行,感应就没有了。我们也曾经遇到有感应的人,他有没有这些习气?有,一般讲比较薄,有这个习气,时间比较短,譬如发脾气,一阵脾气发,他马上就觉悟、就后悔了。有人生气,三天、一个星期都化解不了,那就太重太重了,那佛菩萨想帮你,真的丝毫都帮不上。所以佛度众生需要时节因缘,什么时候他来,他一定会来;时节因缘没成熟,怎么求也求不来,真求来了,祸害就来了,不但对你自己不利,对你家庭不利,甚至於对整个社会都不利。佛菩萨会不会干这个事情?不会干这个事情,妖魔鬼怪会干这个事情,它是唯恐你不乱,佛菩萨不是这样的。大经上常说,佛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不喜欢佛菩萨,佛菩萨不来,你不就很欢喜?你看多慈悲,你喜欢佛菩萨,他就来;你讨厌他,他就不来。肯定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我们做佛弟子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一个人真的不为自己,不为家庭,起心动念为苦难众生,为社会安定,为世界和平,为正法久住,那就对了。应该放下的,你自然统统都放下。无论是生活,是工作、待人接物,身心清净,一尘不染,那叫心净则佛土净。你心清净,无论住在什么地方,也是同居净土。
「故虽同名同居,而实有不同也」。这就是说明,我们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名称相同,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是在众生的迷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众生觉悟了,觉悟没证果,那是什么?解悟,他烦恼习气没放下。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他虽然没有证悟,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等同证悟,确实没证悟,但是他跟证悟的好像也平等,等同。说个等同,当然不是完全同。这佛力加持不可思议!
我们看下文,「如《要解》谓此之同居曰」,这是《要解》里面所讲的,蕅益大师说的,「由实圣过去有漏业」,实是真的,小乘初果、二果、三果,真的断烦恼,所证的这个阶层,能够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小乘须陀洹果。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前面六品,证二果斯陀含。这些人过去烦恼习气没断尽!这是真正的位次。「权圣」,像文殊、普贤这些人,「大权示现之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久远劫都已经成佛,现在在这个世间,我们知道,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虚云和尚朝五台山,在路上生病,遇到一个乞丐来照顾他。那个乞丐叫文吉,住在五台山的,两次生病都碰到他来照顾,以后知道他就是文殊菩萨,帮助病苦的虚云老和尚。应以乞丐身而得度,即现乞丐身而为说法,这叫大权示现。「大慈悲愿」,出现在世间的,「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能够跟这些小乘阿罗汉、大乘这些佛菩萨住在一起。「至实圣灰身」,小乘这些圣者,他们寿命到了,我们说往生了;「权圣机尽」,这些大权示现的佛菩萨,他们实在讲没有涅盘,他们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短,是看这个地方众生的根性有没有,如果这个地方众生有可度之机,他住的时间就长一些;这个地方可度之机没有了,他就走了。
可度之机是什么?就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具足六个信,就能感动诸佛菩萨大权示现,住在这个世间。这六个信,第一个是信自己,信自己的本性本善,信自己本性是佛,也就是本来是佛,这个要相信。我是迷惑的佛,诸佛是究竟觉悟的佛,「他」是已经圆满证得自性的这尊佛,我对他要相信,他来帮助我、成就我、指导我回归自性,这是信他,信自信他。第三个,信事、信理,有事有理;最后信因、信果,六个信。这六个信具足了,佛菩萨自然应现到这个世间来,他要帮你忙!因为这六个信有了之后,你得度的机缘成熟。如果这六个信不具足,换句话说,你在这一生当中,你不可能超越六道,不可能超越十法界。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他主要不是对你来的,你是附带的,如果你有这个福报,沾上光,种一点善根,他不是对你来的。他要到这个世间来,这世间肯定有几个,至少有一个。「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有这个根机,他都会来;要是完全没有的话,他就不来了,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有人能见到,有人见不到?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习的缘不相同。
我们看下面,因为实圣灰身,这过世了,权圣机尽,「便升沈硕异,苦乐悬殊,乃暂同,非究竟同也」。这就是说我们这个同居土跟极乐世界的同居土不一样,我们是暂时的同,人家是究竟同。极乐世界有乐没苦,我们这个世界苦乐悬殊;极乐世界只有向上升,没有退转的,这个沈就是退转。我们在这个世间,如果不小心、不谨慎,很可能沈到地狱,也就是说跌到谷底。我们往上生,人往上生是天道,天道有欲界天,欲界天大分有六层,细分说不尽,这一定要懂!如果能把欲伏住,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用什么伏?用定功。你真正修定,定心是清净的,财色名食睡不动心,他不是真不动心,是你定功伏住;定要失掉的时候,它又现前,从财色名食睡里头又会起贪瞋痴慢,你的烦恼又现前,所以在六道里真的是升沈不定。生到天上,天福享尽,往下堕落的太多太多了,尤其是色界天、无色界天,几乎都是堕落在三途。欲界天稍微好一点,欲界天堕落到人道里面很多,因为他爬得不太高。
再看底下的文:「又天壤之间,见闻者少。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住在这些道场附近,我们向村民打听打听,五台山附近的村民有没有见过文殊菩萨?有,真有见到的。一见到之后,就没有了,再也找不到了,知道是菩萨现身。我们曾经朝拜过鸡足山,鸡足山是迦叶尊者的道场,阿罗汉!实际上他是菩萨,有没有人见过?有。我还听到台湾去观光旅游的人,迷路了,正在著急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拄了个拐杖在前面走,就向他请教,他给你指路,告诉你哪一条路,再回头去看,这人不见了。於是大家想到,这可能是大迦叶尊者出现,指一条路,叫你到华首门去。这样的事情常常有,常常有发生。这就是见闻的人很少,幸获见闻,他有幸见到了,见到不知道,等再回头,不见了,再想找也找不到,想问也问不到。这是事实,我们相信真有这个情形。
「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譬如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圣人多,菩萨多,阿罗汉多,这些人都是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经上不是这么说法吗?「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尊佛与这个世间有缘,或是以佛身,或是以菩萨身分,或是以祖师大德的身分,到这个世间来。许许多多的佛菩萨跟他一起来,有的做他的学生,有的做他的护法,有的做他的群众,示现各种不同身分,跟他学习,这叫影响众,这些人有智慧、有福德,都来亲近这位尊者,让许许多多群众看到,对尊者生起敬仰的心,他的佛法种子就种在阿赖耶识田里面。跟唱戏一样,这人在唱主角,一定很多人来唱配角,这台戏才唱得好。如果他一个人来,不行,一定是一群人。佛法跟世间法同一个道理,真正参透了,世间法原来就是佛法,世出世间不二!这就对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圣人虽多,如果跟整个世界这些人口比例,那还是太少,还是如珍如瑞,珍瑞是稀少,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一样。这讲凡夫之多,迷失自性的人太多了。
下面我们看:「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这两个世界对比,我们这个世间,凡圣同居土里面的凡夫天天干什么?造业,造轮回业,造三途业,他真干!极乐世界那一边,虽然是凡圣同居土的凡夫,下三品往生的,业障习气还很重,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上学去了,每天佛菩萨给他上课,教导他,他除了这桩事情之外,什么事也没有。到极乐世界不需要工作,那里没有打工的,各行各业都没有,就是教育。阿弥陀佛是校长,诸佛菩萨都是教授,去上学去。除这个之外,没听说极乐世界有商店,没听说极乐世界有政府,那个地方没听说政府,极乐世界没有国王,天上有天王,极乐世界没有听说有大王,没有。极乐世界只有佛,只有菩萨,菩萨、阿罗汉都是学生。我们就想到,极乐世界实际上就好像诸佛如来共同办了一所佛教大学,请阿弥陀佛当校长,十方诸佛菩萨常常到极乐世界去上课,是这么个地方。你在那边是学习,等到毕业了,毕业就是证得圆满菩提,那不是阿弥陀佛加持你的,是你自己证得的。证得之后,你在不在极乐世界?不在。你在遍法界虚空界里面普度众生,帮助一切跟你有缘的人。你像观音菩萨一样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应该教他什么法门,你就教他什么法门。众生爱好不相同,可是到最后一定是导归极乐。《华严》、《法华》是带头,到最后跟诸位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都回归净土。怎么知道的?《华严经》上看到的。你看往生华藏世界的那些菩萨罗汉们,他们所修学的是各种不同的法门,无量法门,学的不一样的,最后统统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肯定是接受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跟著他到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彻悟心性,证得圆满的佛果,在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那边。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极乐世界的殊胜,看到佛法的大圆满。所作所办迥然不同!
再看下面文「按《要解》义」,《要解》里面所说的义趣,「此土凡圣之同居逊於极乐者有四」,比不上,逊是比不上极乐世界,至少有四种比不上极乐世界。第一种:「暂同。此土小乘初二三果,证阿罗汉便入寂灭」。他没证阿罗汉之前,初果、二果、三果都在我们六道里面,人间天上;他证得阿罗汉就走了,他就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去了,他入寂灭,入寂灭到四圣法界去,他就不跟我们同居,跟我们同居的只是初二三果。「大权菩萨,度生机尽便不复示现」,他也走了。大权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他有两种方式跟我们同居,一种是应身,像释迦牟尼佛也有父母,出生,在这个世间住几十年,他那个生死是自在的,他不是业力,有缘的众生等著他得度。这种人没有了,他到这个世间来的时候,应该所度的众生全都度了,没有了,没有,他就走了。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就走了,不再跟我们同居。所以这个同居是暂时的,不是究竟的。「故与此土凡夫只是暂时同居,非究竟也。在彼净同居土,则可与诸大菩萨俱会一处,直至成佛。」这不一样,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里去,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天天在一起,一直到你证得究竟的佛果,他们回归到常寂光,就不再同居,回归到常寂光。回到常寂光之后,如果极乐世界同居土里面这些人跟你有缘,你又会从常寂光回来帮助他们,来去自在!佛度有缘人,缘有两种,有善缘,有恶缘。不论善恶,只要是有缘,他肯接受佛法的时候,你自自然然会现身帮助他们,成就他们。这是第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难遇。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但不易见闻亲近」。真的,我们这个世界有佛、有菩萨、有阿罗汉住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凡夫不容易见到!没有特殊的缘分见不到。这是事实,我们都应当明了。「而在极乐则皆如师如友,朝夕同聚也。」这就是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你跟这些圣人一天到晚在一起,亲近不离开。这些人确实是老师,也是同学。极乐世界的老师是阿弥陀佛,他们到极乐世界帮助我们,等於说是助教的身分,我们可以朝夕同聚,不是短暂的,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极乐世界的工作,你没有成佛之前,你都在学习,他会帮助你。这是第二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希少」。这个世界「圣者如珍如瑞,希有难逢」。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这么少?这些与众生的业感才是真正的原因。众生好善好德,这些稀有难逢的人你会遇到,他会教你。如果你对於伦理、道德、圣学不感兴趣;对这个世间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对这个东西感兴趣,佛菩萨就不来,佛菩萨对这个东西没有兴趣,这是造业。你喜欢这些东西,也有人来加持你,来帮助你,什么人?妖魔鬼怪。诸位读《楞严经》就晓得,妖魔鬼怪这四大类,他就喜欢这些,他就来了。你虽然得到一点小的快乐,你自己认为是快乐,实际上是刺激,那不是真正的快乐。我讲经是常常把它比喻吸毒,世间五欲六尘的快乐就像吸毒一样,那是刹那很短暂的刺激,后患无穷,苦不堪言,那不是真乐,这是世人迷惑颠倒。所以圣者到这个世间来,机会就很少。这个世间有几个善人,好学的,他会来;他来的时间也很短暂,来教导这个有缘人,有缘人学得很快,稍稍学了上轨道,他走了,我们连想沾一点光都沾不到。这里头的道理要清楚,因为我们自己没发心。真正要发心学习,佛菩萨他就要常住,常住世间。自己还是贪图名闻利养,他当然就早走了,他对这个世间一丝毫留恋都没有。他的现身我们知道,人家证得清净法身,《华严经》上圆教初住以上都有这个能力,就是《普门品》上讲的三十二应,统统有这个能力,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圆教初住就现佛身,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他住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跟他是一体,你说他住哪里?所以无论什么处所,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有人真正起心动念想学佛,他就示现。
我们每个众生要知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的时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空间,始终是讲时间;这个时空就是法身,这个时空就是见性的人他的性德,就是他的法身,所以法身遍一切处、遍一切时,任何众生只要有感,立刻就应,他没有来去,就在现前。所以大乘讲的「即在当下」,这句话是真的,是真话,就在当下。没有过去未来,没有此界他方,时空都不存在。迷的时候,有妄想分别执著,有时空,觉悟的时候没有。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把这事实真相已经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时间、空间在《百法》里面是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行法,就是现在人所说的抽象概念,不是事实,是个抽象概念。我们要认识清楚,要认识明白,菩萨在哪里?就在当下。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也没有离开过他,只是我们迷了自性,见不到。如果觉悟自性,那你就晓得没离开过。
「而极乐则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这一段是《弥陀经》的经文,佛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圣贤之多,是大圣,不是小圣,一生补处。就是像弥勒菩萨,像观世音菩萨,将来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的缘尽了,他就退位,就回到常寂光,观音菩萨就接替他在极乐世界成佛。观音菩萨的缘尽的时候,回常寂光了,大势至菩萨就接观音菩萨。所以那个世界只有正法,没有像法,也没有末法。我们这个世间,佛法运有像法、有末法,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永远有佛住世,一个接一个。你看我们这一次,释迦牟尼佛入灭,底下一尊佛是弥勒菩萨要来成佛,什么时候来?《弥勒下生经》上告诉我们,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来。当中这么长的时间,这世间没有佛,没佛教,可怜!众生造业。佛菩萨还是慈悲,有个代理佛,这么长的时间,代理是谁?地藏王菩萨。现在是释迦佛的末法时期,地藏菩萨已经上任,已经在代理。地藏是什么意思,这要知道,孝亲尊师。只要众生真正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他就有缘遇到圣贤。如果没有这个心愿,他一生遇不到。纵然遇到,也是刹那就过去了,得不到圣贤教诲。由此可知,这个心态多么重要,心态决定一切,世出世间法都没有例外的。
极乐世界既然是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这是菩萨地位里最高的,再向上就是究竟圆满佛,这样的人多!多到什么程度?没法子计算,只可以用「无量无边阿僧只说」,阿僧只是单位名称,印度十大数之一,多少阿僧只?无量无边,何况等觉以下的更多!十地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住菩萨,不知道有多少!这些人全是阿弥陀佛的学生,等觉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教。实际上,阿弥陀佛天天不离开你,每天亲自给你讲经说法,你看这么多等觉菩萨在旁边帮助你,你怎么会不成就?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在这个世间,亲近一个小乘须陀洹,这种缘分都没有,都找不到,在极乐世界亲近等觉菩萨这么多。不要看别的,单单看这一条,我们就应该死心塌地去修净土,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决定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如果不去,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烦恼习气断不了,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想到轮回的可怕,那就应当学莹珂法师,舍了这条命也要求生净土。能不能成功?莹珂法师给我们做了示范,真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三天之后,阿弥陀佛真的带他走了。
再看第四:「所作不同。在此土,圣者咸游圣域」。我们这个地方,同居土里面的佛、菩萨,虽然在我们这个世间,他所居住的,这常说得好,境随心转,他是明心见性的人,所以自自然然他居住的地方就是实报庄严土,他把它转变成实报庄严土。我们跟他同居在一块,我们是轮回心,我们所看到这个大地是秽土,六道里面的秽土,我们心不干净。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境随心转」。我们这个世间有灾难,他没有灾难,无论在哪个地方,他所居住的地方确实像极乐世界一样。他的报土无量珍宝所成,绝对不是泥沙;树木花草也都是珍宝,永恒不变,不像我们这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有变化。菩萨实报土里头没有变化,一切万物是随念化现的,化生的。这是所作不一样,这些圣者都在教学。「而众生轮转六道,升沈无定」,轮回心,造轮回业,受轮回报,这是肯定的。我们起心动念,想的是什么?念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造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一反省,你就知道,就像《地藏经》上所说「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什么叫罪?什么叫业?我们所想的、所念的、所造作的,跟自性完全相违背,那就是罪业。
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里面,把性德归纳为四条。性德那也是无量无边阿僧只说,说不尽的,归纳成四条,就是性德的四根柱子,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跟它相应?第一条「随缘妙用」。我们是随缘,我们不是妙用,我们随缘起用全是烦恼,全是罪业;把随缘统统用作轮回,轮回心,轮回的念头,用错了。妙用是什么?随缘里面远离妄想分别执著就妙了。随缘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是佛;有妄想,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有妄想分别,没有执著,是阿罗汉。我们现在全都有,随缘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六道凡夫,这就不妙了,我们做的跟他相反。第二条「威仪有则」,那就是生活在这个世间,所表演的都是给一切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这是佛菩萨。把什么东西表演出来?把伦理演出来,把道德演出来,把因果演出来,把诸佛教诲演出来,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好样子给人看,帮助众生觉悟,这是第二条。第三条「柔和质直」,这是讲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要温和,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地球上居住的这些众生,他显现的是什么样子?自私自利,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他现在在演这个。你看他的思想、言语、行为,这不得了,这与性德一百八十度的违背,换句话说,这种造作肯定引发世界末日,这是走向毁灭的道路,这是走向阿鼻地狱,这还得了!这太可怕了。最后一条「代众生苦」,现在人什么想法?损人利己,代众生苦跟这条完全相反,应当舍己为人,这是对的。损人利己的事情决定不能做!这是《还源观》上贤首大师把性德归纳成四条。
佛通常给我们讲的就是十善业,性德就是十善业。十善业与《还源观》上这四德完全相应。《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我们有没有把它落实?有没有在真干?真干,那叫真的学佛,依教奉行。有些人想干,不晓得从哪里做起。在中国,我们的老祖宗也教我们,跟佛法基本上是相吻合的,我们学习从老祖宗这个浅显的教学上下手,就不难做到。《弟子规》教我们孝亲尊师,那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而且是基础必修的教育,人不能不学!《感应篇》是因果教育,要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你真参透,你才相信,你才知道断恶修善、忏除业障的重要。你今天学佛为什么没有进步?或者说为什么进步那么慢?都是你的业障在作祟,业障障碍住你,这是第一个因素。冤亲债主来找麻烦,也来障碍你,那是第二个因素。只要把自己的业障消除,外面冤亲债主很容易化解;业障不除,你的冤亲债主不会原谅你,你还继续在作恶。假名学佛,拿佛法做掩饰,人家更瞧不起你,麻烦在这个地方。有儒跟道的底子,十善业就很容易做到。古人学佛,一百年前的人,我们讲一个世纪,一百年前学佛,学佛的人成就的人多!为什么?他们受过这个教育,从小父母、大人就教!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们生长在农村,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时候要打架,也吵吵闹闹的,路上的行人,走路的行人看到了,就来教训我们。我们那个时候,大人教训都乖乖的听著,不敢反抗!等我们父母发现了,对待那些客人感恩、感激。你说那个社会多和谐,那个社会多好!孩子,父母管你,你家里面的人管你,外人一样也管你,小孩走到哪里,大人都管你。在今天社会没有了,现在父母管不了小孩,老师管不了学生,这怎么得了,这个现象多可怕!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世出世间古圣先贤那么样重视教育,我们明白了。人是教得好的,也是教得坏的,看你怎么教法。现在小孩都学坏了,谁教他?电视教他,网路教他,家里人不管。现在教的小孩很可爱,很活泼;十年、二十年之后麻烦就来了,到那个时候后悔莫及。
我们再接著看下面,「凡圣虽同居此土,而其所作与成就则迥然不同」,怎么不同?下面说,「在极乐则同尽无明,同登妙觉」。妙觉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比等觉还高一层。极乐世界同居土往生的这些大众,他们天天在学习,不断在提升,要提升到妙觉位,无明习气断尽,回归常寂光土,回归自性,这是他们的所作,他们的成就。「故知同居净土之同居,胜於此间无量亿倍也。」这是真的,不能比!
再看看我们这边同居土,「又此土之凡」,这是凡夫六道,「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这是三恶道。「而彼土同居则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这是《弥陀经》上的话,西方世界恶道的名称都听不到,哪有这回事情?「得往生者,不复更入三恶道,永离恶趣」。即使你带业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甚至於你生到边地,你也是不复更入三恶道,永离恶趣,这是极乐世界的殊胜。「不似此间众生,生死海中头出头没,辗转恶道,苦趣时长也。」不像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六道轮回就是生死大海,头出就好像你在海里面,头冒出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这是什么?三善道,立刻就沈下去了。所以在六道里面,你一定要晓得,你在善道的时间很短,你在恶道的时间很长。你看,善道里头造了多少恶业,到三恶道把这些恶业消清了,然后你才出来,出来时又造恶,出来的时间短,造作的恶业多,又下去了。所以六道里面的众生,你家在哪里?家在三恶道,出来是旅游,是出来观光旅游。这一次出来观光旅游的时候遇到佛法,无比的殊胜!你要能真正掌握住,那你就永离三恶道,永远超越六道轮回,这就对了。如果不能把这个机缘把握住,那你就一定要知道,你还要继续搞六道,还要继续在三恶道里去待,待的时间非常非常之长,苦不堪言。真正觉悟到这个,才真正会发菩提心,真正肯念佛,真正肯放下!菩提道上要靠自己,自己不真正发心、真正发愿,佛菩萨都帮不上忙。真正发心,就感动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找有缘众生,什么是有缘?真正发心发愿的就是有缘人。那个愿心发不起来,真心发不出来,阿弥陀佛再慈悲也没法子帮助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