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菁华 (第十九集) 2010/1/12 华严讲堂 档名:02-038-00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菁华》第一段:
【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普贤行愿就是『无量行愿』的总纲领。《华严经》上给我们说了十种,称之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过去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普贤菩萨跟一般菩萨差别在哪里?就在名号之中。菩萨心量大,大乘教里面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确实,菩萨发心包容遍法界虚空界,这是圆成佛果的基础。在形相上为我们说了十种,从礼敬到称赞、供养、忏悔,我们学过了,今天我们看第五段「随喜功德,谓佛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种种所有诸善功德,我皆随顺欢喜,故云随喜功德。」前面我们学过,「随喜功德」是对治我们的嫉妒心、傲慢心,这都是严重的烦恼,严重的过失。在修学过程当中,这确确实实是一桩大事,「十大愿王」天天念,早晚课没有不念它的,可是这个嫉妒障碍很难避免。人家修得好,我们看到了,能不能承受?人家做得好,有没有起嫉妒心?我学佛五十九年了,真正看到随喜的不多,看到嫉妒障碍的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法为什么衰?佛法为什么没有人才?我想不是没有人才,人才不能出头,刚刚出来,就被人糟蹋掉了,这是真事。如果要从果报上来说,那就太可怕了,嫉妒障碍是灭佛法,灭佛法果报,诸位都晓得在阿鼻地狱。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可是我们读诵疏忽了,讲演也疏忽了,没有认真细心去思惟、观察。
这一段讲得很清楚,从初发心一直到般涅盘,这是讲的诸佛如来所示现的八相成道,确实难行能行,难修他能修。真正发心学佛的弟子们,无论是在家、出家,一定要知道随喜功德,跟菩萨修学的功德、教化众生的功德没有两样。他们发心修行难,得的功德不容易;我们随喜容易,可是随喜所得的功德跟他是平等的。譬如一支蜡烛,它是点燃的,放光;我们也是一支蜡烛,没有点燃,我们借他的光点燃,点燃之后,我们的光跟他的光是一样的。我们不但不去借光,还要把他的光给他吹灭,那就是嫉妒,那就是障碍,不但自己不能成就,也害他不能成就。我们要试问,我这个比喻好懂,你把人家的灯吹灭了,你确实黑暗了。问题,能不能把他吹灭?确实,善根薄的人被你一障碍真的退心了,菩萨道难行。可是真正发大愿,真正能修忍辱波罗蜜的,那就不一样,你怎么障碍他,他能承受得了,这边的路把它堵住不通,还有那边的路。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拦不住,这边拦了,流到那边去,那边拦了,流到这边来,它总是往下流。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那最殊胜的,看到别人发心修行,我们心里面欢喜,随分随力去帮助他、鼓励他、成就他,这个功德大,跟他修行等同的功德,我们为什么不做?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现在社会好像这种种恶行似乎是现代的时尚,已经做得很习惯了,没有感觉得这是过失,更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罪业,没有感觉到,都认为这是应该的,别人不能超过我,跟古时候的教育确实不一样。古时候,只要是个读书人,乃至於不读书人都知道,虽然不是佛学的名词,叫「随喜功德」,不是这种名词,可是实际上他都做到了。中国古时候,你看做官的穿的礼服,戴的帽子,那个帽子就是表法的。现在我们看不到了,可是我们在舞台上看到,在戏台上看到,那个帽子叫「进贤冠」,平常我们叫「乌纱帽」。这进贤冠,你看他那个帽子,前面一层低的,后面一层高的,高出来的,那是什么意思?戴著这个帽子,常常想到提拔后人,希望后人都比我高,这个意思好。前面是自己,谦虚;后面是别人,希望别人都比我好。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在这个社会上,人人都高过我,我享福了,他们高人造福,我享福;如果人人都不如我,我很苦,别人比我更苦,那成什么世界?这是从前人的存心,跟现在人恰恰相反,现在人这乌纱帽是倒过来戴,自己很高,别人都很低,都不如我。错了!
所以随喜,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随喜不但是有这个心,而且要有行为,那就是跟他学习,他是我的好榜样,认真努力向他学习。他比我好,我要敬重他、要推崇他,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希望他来领导我们,领导大家,这是真正的随喜。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这个地方几句话完全从佛身上说的。佛能够舍弃王位,出家、学道了。我们从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以后就再没有回去了。我们有理由能够相信,他绝对不是十九岁那一年才发心。孔子告诉我们,他老人家十五岁发心的,有志於学,发心求学;三十而立,就是十五年,他成就了,而立是成就了;四十而不惑,境界十年十年向上提升;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夫子说他,你看真是示现给我们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不懈怠。释迦如来亦如是,我们也相信他很年轻时候就发心了,就有很好的基础,十九岁的时候出去参学。我们知道在他那个时代,在整个地球上,宗教学术最发达的地区就是印度,他出现在印度,印度是宗教之国、是哲学之国。这两样东西,我们从今天经典里面读到,就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是哲学的最高峰。他出去参学,做学生很苦,过著苦行僧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十二年中,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接触,所有的学派他也都学过。
古印度无论是宗教,或者是学术,都著重禅定。我们知道,定生慧,那是个高度智慧的地区,有大智慧的人很多。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人,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四维以上的空间,我们就接触不到。空间维次在理论上讲是没有边际的,科学家的研究,现代科学家,他们肯定、承认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的空间。这个话是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他是学科学的。在四禅八定里面,四禅八定是古婆罗门所修的,到第八定,他能够突破无色界天的维次,他能够看到六道最上面的非想非非想处天,能够看到最下面的阿鼻地狱,六道里面的状况他清楚、他明白了。这六道的范围多大?就是佛经上讲的「三千大千世界」,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十亿个银河系。十亿,我们今天科学没有办法,达不到这个境界,在四禅八定里面他能达到,所以对这六道里面状况就太清楚了。这不是假的,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科学。科学的精神是什么?拿证据来。四禅八定有没有证据?有证据,你入,你见到了;他有这个禅定,到这个程度,他也看到了。你要不相信,问问修到第八定的人,他统统知道,那就不是假的。所以他不需要用仪器来观察,他是用定功,用清净心,他真的看到了,这不是作梦。定中的境界,在佛法叫「现量境界」,跟我们现前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我们相信,我亲眼看见的,定中是现量境界,跟作梦不一样。梦中境界,这是独头意识起作用。但是定中不是这样的,定中完全是清醒的意识,所以它是科学,你没有这个功夫你见不到。
可是在现代有一些特异功能,他们功夫没有那么深。特异功能一般讲有两种,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他生下来他就有,但是他会失掉。我曾经见过,是在美国洛杉矶,从中国有十几个有特异功能,他们组了个团到美国去访问,在各地表演。他真能看见,透视,像X光透视,你们检查身体,你身体里面的状况他都能看见,哪个地方曾经有毛病,他也能指出来;然后你去检查、去透视,果然位置一点不错。我问他们,都很年轻,二十出头的样子,都那么年轻,我就问他:你们这个能力会不会失掉?他说会。我说为什么原因失掉?他说如果我们接触外面境界太多,妄念太多,就失掉了。这说得很有道理。你的心愈清净,那个能力就愈强;心里妄念多的时候,这个能力就衰弱;常常起妄念,这个能力就失掉。所以他们善於保护自己,对於这个,至少你说报纸、杂志、电视东西,他们决定不看,他要看这个东西,看上一年、二年,他那个定力就没有了,功夫就没有了。这是与生俱来的。另外一种是修得的。在印度许多宗教都有修定的方法,佛门里面修定的方法多,诸位要知道,经上常讲「八万四千法门」,这什么意思?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道,可见得佛法里面讲修学,法门多,方法门道多。修什么?统统修禅定,这诸位要知道,如果他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学佛。所以《般若经》上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用什么方法,达到的目标相同,方向相同。
我们今天净宗所选修的这个法门,是持名念佛,就是《弥陀经》上教给我们「执持名号」,我们用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是什么?还是修定!就用这个方法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它有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叫「功夫成片」,那是什么?初级的一心不乱,程度很浅,算是一心。就是你能够把你的心态控制住,烦恼并没有断,贪瞋痴还是有,但是你有这一句佛号把它控制住。眼见色,耳闻声,起了贪心,这一句「阿弥陀佛」,心收回来了,从贪心收回来了,用这个方法。看到不顺眼的,不合自己意思的,瞋恚心生起来了;看到别人好处,嫉妒心生起来了,怎么办?赶紧拉回来,「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念佛是什么?把你这些烦恼统统给念掉,只有一念「阿弥陀佛」,你只保存这一念,这一念不就是一心了吗?烦恼没有断,常常用这一句佛号把它伏住、压住,石头压草,压住,这叫功夫成片。你真能压得住就能往生。所以净宗的殊胜不是别的,就殊胜在这里,你只要把烦恼压住,控制住了,你就能生净土,临命终时佛就来接引你。临终时你真看到佛来接引你,别人看不见,你看得很清楚。那就是你已经突破空间维次,别人看不到,你看到,你看到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显示不同空间维次。这种事情很容易证明,你看我们在医院里面,看到那个病人快要走了,病人常讲:我看到某人在门口,他在那里。所说的都是过去他认识的熟人,或者家亲眷属,他看到了,我们看不到。他是真看到,他不是胡说。在那个时候,你看,他也突破空间维次,这不是假的。还有看到无常大鬼,我们中国人讲白无常、黑无常,有没有?有。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荣民总医院的医生、护士告诉我的,他说看到无常鬼在这个病房的门口,这里面的病人不会超过三天他就走了。所以那些医生相信,护士也相信。以前荣民医院住院组的组长跟我同班同学,我们聚会,他就告诉我这些事情,他说一点不假。
那么修行人,注意,修什么?就是把烦恼习气降伏住,恶念要降伏住,善念也要降伏住,总而言之,清净心才能生净土。那个地方叫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好事要做,坏事要断掉。那是什么?你往生会增高你的品位,积功累德。能不能往生?那真的,是你心清不清净。做好事不求果报,心就清净;坏事决定不做、不干。这是佛教给我们总的原则,「持戒念佛」,这个必须要记住的。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戒是佛的根本。戒是什么?《弟子规》就是戒,十善业就是戒,根本戒。现在我们一般人讲学戒,三皈、五戒、十戒、菩萨戒,都做不到,连三皈五戒也做不到,十善业也做不到,什么原因?那个底下还有基础,在佛经典里面,佛说得很好,他说「佛子」,就是佛弟子,「若不先修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佛不承认的。求学要按照次序来,念书,先上小学,再上中学,再上大学。佛教化众生也是用这个方法,不可以躐等;现在我们的修学躐等了,所以他不成就,学一辈子都不能成就。那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你不要念小学,也不要念中学,你就去念大学,看你什么时候能毕业?看你什么时候能学好?真学好了,那底下就不要办了,办那些学校不是浪费吗?不行,还是要从根做起。
佛教传到中国,没有违背佛陀教诲,小乘先传来,现在我们的《大藏经》,小乘经跟南传巴利文这个《大藏》一对比,你就知道,我们小乘经翻译得多么完整。我没有做过这个功夫,那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初学佛的时候,他老人家给我讲的,他说巴利文经典比我们汉传的小乘经大概多五十部的样子。总共将近三千部,只多五十部,你就晓得我们经翻得多完整。隋唐时候,中国佛教形成十个宗派,里面有两个是小乘,成实宗,俱舍宗,不学佛的人都不知道,学佛的人知道也不多。在那个时候,学佛先要从这里下手,要在那里打基础,才能够学大乘。可是我们中国这些祖师大德,唐朝中叶以后就不学小乘,出家在家都不学了,那怎么办?用儒、用道来代替,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老子》、《庄子》,用它们来代替。确实,儒跟道的基础比小乘,说实在话讲,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样子,你看,大乘教里面,出家的高僧,在家的高士,世世代代都有人,民国初年还有人,第二次大战之后就没人了,二战之前还有人,代代有传人。这就是中国佛法的特色,它不用小乘。可是我们这一代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他老人家给我们奠定基础,有儒、有道,也有小乘经,所以我小乘经也学了十几部,我第一部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就是小乘经。所以根要扎稳,你然后才能成就。
这个根要稳,秘诀就是熟,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真理;现在也有人会说,可是他不懂里面的意思,那是事实真相。熟,所以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熟能生巧」,你熟透了,这怎么生巧?你有悟处。有了悟处之后,那就是现在人所说的活学活用,他学一样东西,他无论碰到什么事情,他都能用上,他用活了。用活了就是智慧开了,智慧不开他不会活用。智慧怎么开的?从定中开的。他学一样,他心清净,他是定。现在人不相信,现在人学什么?要广学多闻,什么都要学,学得很多,没有一样东西学精,样样都懂得,一样都拿不出来,这现在人过失。佛学院也走这条路,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老祖宗的方法不是这样的,老祖宗教人就是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但是老祖宗在帮助人奠定基础的时候,他是选很多门,那个很多门,他的方法是一个方法,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背诵。中国人搞这个,你说从小,六、七岁上学,每天就是背书,没有讲解的,天天叫你背。也就是说,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他们给你在那里策划,你这一生当中,哪些东西需要记住的,统统在这个年龄当中,十二岁之前,全部把它背过。将来长大,你无论在生活,或者是学术上,引经据典不要查参考书。为什么?你全都记住了。
而且,中国古人实在讲也非常讲究科学,你看这些经典流通,中国这么大的幅员,人口这么多,每一个地方刻的书都要遵守一个规矩,那就是每一页十行。我们现在是书本一展开是两面,一页是双面的,二十行,一面十行,两面二十行,一行二十个字,一行二十个字。全国的刻板都是这个刻法,那就一样了,无论说哪一本书第几行、第几个字决定相同,你能说这不科学吗?所以小学就是背诵,天天叫你背,老师就是督促你背。这个背诵也是因人根性不相同,进度不一样,你看一个老师,一个讲堂,学生很多,各人念各人的,同样一本书,进度不一样。这个人聪明,他每天可以念二十行;那个人差一点,每天念十行。最差的呢?最差的念三行、五行。什么标准?十遍,你念十遍能背下来,这叫标准。所以有人,聪明人他念十行,这是一般的,是中等的标准,一般这个程度,十行是二百个字,一行二十个字,十行二百个字,念十遍就能背,那你每天就是背十行。老师督促,通常是要背一百遍,你这一遍背过了,就到此为止;老师把这一段书给你勾出来,你今天在学堂里面去念一百遍。如果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念两百遍。你一辈子不会忘记!第二天上课之前,把前面前一天的先背一遍,然后再上新的,用的是这个方法。不讲的,直接背。
另外老师教的什么?老师教的是身教,生活教育。给诸位说,就是现在的《弟子规》,老师要做到,做给学生看,学生回家去就能够孝养父母,就知道怎样对待兄弟姐妹,他都会了,生活教育,懂规矩。这种规矩也就是《弟子规》,最早的是父母教,父母也是身教,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小孩生下来开始。生下来,他眼睛睁开了,他就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模仿了。所以中国古人讲的「教儿婴孩」,不是小孩,婴孩,刚出生,你从这里开始。所以母亲带他三年,到三岁,一千天,这是真正的扎根教育。他将来的成就是母亲的事情。所以母亲这个责任非常伟大,这个家里头有没有人才出来,有没有圣贤出来,完全在母亲。五、六岁,聪明的是五、六岁就上学了,上学的时候老师接著来教,德行教育是这么教出来的。老师在教学生背书的时候,偶尔,那是附带的,把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为什么要尊重长辈,会很简单的讲给学生听,多半讲孝悌忠信这些故事,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循循善诱。到十三岁进太学,所以中国以前没有中学,太学就是大学,进太学。进太学是什么?那是研究讨论,老师要讲解。书都会背了,所以讲解的时候要不要课本?不需要,老师说第几章、第几行,第几页、第几行,大家全知道,老师也背过的,学生也背过的。所以从前读书快乐,读书乐;不像现在,现在念书念得很苦,非常辛苦,就是基础没有了,以前有非常好的基础,读书乐。所以太学的老师常常会带著学生去旅行,讲到什么地方,到那个地方去看看,印象就深刻了。一个老师带著十几、二十个学生去旅行,逛一圈回来几个月了,这部书讲完了,真乐。老师讲,讲完之后跟学生在一起研究讨论。这种教学的方式也只有中国有,外国没有。
教育,德行在第一,伦理、道德、因果,之后才是学术。学术,这些典籍都背诵了,经典里面确实有哲学、有科学。那是少数根性利的,对於这些方面有兴趣的,不断向上提升。所以从发心求学,现在找不到了,现在道没有了,现在学什么?现在学技术,技能。早年,孙中山先生讲过这么一句话,他那个时代,他是在欧美游学很多年。他说外国比中国强的,超过中国的,就是科学技术跟机器的发明,他说除这个之外,他们都比不上中国。这个话说得有道理,是事实真相。中国人要学外国人,学什么?学他们的机器,学他们科学技术;其他的,外国人要向中国学,互补。中国确实几千年来,礼义之邦,和谐社会,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中国的国力,在唐朝时候,真是世界上第一强国,唐朝时候,元朝是蒙古人的,中国人亡,亡於蒙古,可是明朝时候又崛起了。在这个地方,说起郑和,大家印象都很深,郑和下西洋,马六甲是他必经之地,你到那个地方去看,郑和庙很多。那个时候他带的舰队,现在叫海军,世界第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超过中国,庞大的舰队,两万多人。所到的地方,没有侵略别人,没有占领人家的土地。和平访问,邀请他们这些国王、大臣到中国去观光旅游,再把他们送回来,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为什么?中国人教育产生作用,伦理道德的教育,所谓是王道,不是霸道。
释迦牟尼佛发心,舍弃了王位,为什么?看到众生苦,如何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他就这么一个念头,他没有其他的念头。学成之后,这佛法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只有一个愿望,实践他的本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度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协助、帮助,如何帮助这些众生,帮助他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他明白了,苦从迷惑来的。迷了怎么样?思想错误了,错误的思想,造成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苦难就来了。乐从哪里来的?乐从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惟、正确的言论、正确的行为,带给你快乐。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人心目当中,只知道金钱。那个钱能赚得来吗?钱要能够赚得来,孔子早就去经商了,他去赚钱了,释迦牟尼佛也去赚钱去了,没有这个道理。钱是什么?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你跟人家一样做生意,他命里有钱,做生意就赚钱;你命里没有钱,你跟他做同样的生意,你蚀本,人家赚钱。他那个命里为什么会有钱?我这个命里为什么没有钱?过去生中没有修因,业因果报不一样。
我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人给我看相算命,告诉我,这个命里有个叫财库,我的财库是空空,没有财,换句话说,干什么你都赚不到钱,无论哪一行都不行;而且又短命,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相信,为什么?那个时候我读《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那些毛病过失我统统都有,他的优点我没有,他的缺点我全有。我知道命运,我相信。所以学佛之后,我的老师教我,章嘉大师教我,教我修布施。那也就是看清楚、看明白了,命里没有财,修财布施;命里智慧是有一点,不足,修法布施;寿命短,教我修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法布施是聪明智慧,财布施是能够有财富。老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的时候求,求的时候不应,不应的时候,不是经典不灵,不是佛菩萨的话说错了,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叫业障,所以前面讲的忏悔业障,业障忏除之后,你所求的就有感应,感应就现前了。
所以那个时候,这个老师讲得很清楚。可是我很困难,我跟老师讲,我没有钱,日常生活都过得很辛苦,哪里会有钱布施?章嘉大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行,一毛可以。一块钱?一块也还可以。你就从一毛、一块去布施。我这才完全明白。常常存著布施的心,有这种机会,你就全心全力去做,不要认为这事情很小,微不足道;你那个心不小,你布施的功德是从你心里面发展的。你是真诚心,你全部财产就这么多,全部都布施掉了,那是圆满功德;人家是亿万富翁,布施个几百万、几千万,算不了什么,他的功德没有你大。为什么?你是全盘布施了,他是九牛一毛,他比不上你。这么一说,老天爷到底是很公道的,穷人也可以修福。不是富人他世世代代的富,不是的;穷人也不是世世代代贫穷,你只要真肯干,诚心诚意去做,就成功。那时候我们才明白,做生意是要赚钱,如果做生意去布施,你说这多好,那他的钱就愈赚愈多。现在有学佛的人懂这个道理,那他做生意,看到很穷的人他很需要,就算了,不要他的钱,他就布施了。这是对的,他绝不蚀本,他赚来的更多,他明白这种道理。所以,财是财布施得来的,聪明智慧是法布施得来的,健康长寿是无畏施得来的。无畏施是什么?化解别人的恐怖,化解别人的忧虑,别人心不安,你去帮他安心。老师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这个路上,这是晚上电灯照得通明,跟白天差不多。古时候不一样,晚上没有路灯,走路要打个小灯笼,那一烛蜡烛光被风吹掉就黑了。所以有人就不敢走黑路,胆小,怕鬼,他害怕,你陪他,送他一程,那叫无畏布施,有人做伴他就不怕了,这叫无畏布施。所以处处都能做好事,机会多得很,不要错过。喜欢帮别人的忙,这才是得到真正的福报,真实的福报。所以要懂得修,懂得帮助别人,懂得成就别人。原来成就别人才是真正成就自己;处处替自己想,真正是处处在害自己,就错了。
所以佛,你看看,他王位舍弃了,他为什么?就是念念为苦难众生,帮助苦难众生破迷开悟,那就是教学。所以他国王不干了,干什么?当老师去。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身分是职业老师,他从三十岁,也是三十而立,就开始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过世的,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空过。他上课教学不拘形式,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随时随处。不说话的时候,他身体一切言谈举止,那也在教,身教,以身作则;有人向他请教,那就开口讲学。确确实实,他是名符其实做到言传身教。所以我们从这个意思去观察,他一天都没有休息,也没有放假,假期,教了一辈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他的身分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的行谊,你看他的一生,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不收人学费。他每天的饮食,他出去托钵,不收人学费。托钵的时候,也不是白接受供养,人家供养他一钵饭,他给人家讲经教学,还是教学,教他。没有问题的时候,嘱咐他;有问题的时候,帮助他解决问题。所以说是,他接受一钵饭,这是财供养;他回报的是法供养,不是白吃。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随喜的。
学习非常辛苦,教学也很辛苦,一生没有建学校,没有建寺院,都是在露天,树林底下。为什么?我们现在是想通了,世间人贪瞋痴慢很不容易断,纵然很淡薄了,可是境界现前的时候,他那个念头就生起来了,没有很平静,你看不出来;这一有了,贪心就起来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不要,一生都不要。如果他要建一个学校,很简单,他家庭是皇族,不要找别人,家里面支持他,就问题解决了。又何况当年在世教学,我们在经论上看到,他的在家弟子里头有十六个人是做大国王,十六个大国王,他要建个道场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要。国王长者有一些园林、别墅,规模很大,请他去讲经教学,他也接受,他很随缘。像竹林精舍,只树给孤独园,他也住了几年,在那边讲经。讲完了,他离开了,财产还给园主。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借用,释迦牟尼佛有使用权,所有权是施主的,他不要所有权。弟子们就不会争了,到时候我们都要走开、都要离开。这个示现好!后世我们这些学生没有佛那么大的福报。要知道,「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大福报!那个身体是什么?叫金刚不坏身,才能过那个生活。我们要是学他,到树林底下住一晚上,第二天到加护病房去了。这是长年累月,你看八十岁圆寂的时候,还在树林里面,你就晓得他们的身体多好!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他不怕,这是我们想起来非常羡慕。吃苦耐劳,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种勤学,教不厌,学不倦,这个了不起!不疲不厌,天天在教学,天天在学习,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舍头目髓脑」,这是真的,这是释迦牟尼佛讲他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我们现在看到他这种行谊,我们不会赞同,我们也不会效法。老虎饿了,你能舍身去喂老虎吗?释迦牟尼佛真干了这个事情。老鹰饿了,能把身上肉割下来去喂老鹰。我们现在要这样学佛,人家说:这是邪教,这怎么能够学?不可以,像这些地方不能学。实际上,那是功夫,那是真成就,舍己为人,舍到这种程度。这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不是有别人威胁、要挟他。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在这恶势力环境之下,人家要杀你,要把你淩迟处死,那是没有办法。用身体去喂老虎,割肉喂鹰,那是自发的,没有人威胁他,这是慈悲到了极处。这里面要通达什么?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身喂老虎了,立刻就有个更殊胜的身,身不是我。要不是真正把我执断掉了,这做不到,能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不再执著身是我了。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好像现在,我们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谁要愿意,我脱下来送人,这很慷慨、很大方。他进一步知道身不是我,什么是我?灵性是我,灵性不生不灭,那是真我,身是假的,舍身受身得大自在。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自在,因为我们执著,执著这个身是什么?叫业报身,我们想舍,舍不掉;你不想得,还偏偏得来,你自己做不了主。诸佛菩萨到破了身见之后,他能做主了。像《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就境界更高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不但相不著,念头都没有了。所以他的身,实际上他没有身,他可以随类现身,这就得大自在,这才叫真正的我。佛法里面讲「我」,我第一个是主宰的意思,自己能做得了主,需要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千变万化。
这几天,我们一些宗教朋友在一起谈,聊天,谈到宗教里面所奉事的神,每个宗教都相信他们的真神,真神创造宇宙,真神主宰这个人一生的命运。每一个宗教真神都是这个说法,那这个世界是不是这么多真神大家合作来建的?要不是合作的,那一个真神,其他都是假神了?那到底哪个是真的?这个问题严重!神主宰了我们的命运,哪一个神主宰?是不是所有神共同主宰?这都成了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有一点悟处,应该是真神只有一个。所有宗教里面崇敬的神,都是这个真神的化身,这就摆平了,都是真神的化身。我们大家都承认,真神有圆满的智慧,真神有大神通,能够变化,这问题解决了。所有宗教,实在讲还是一个神,宗教之间就不应该歧视,宗教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为什么?一个神。这一个说法,这么一个看法,确实很多宗教都能够认同,都能够接受,所以宗教可以团结。宗教的团结,肯定带给社会安定和平。所以宗教教育非常重要。
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教育,因为在佛法里头,它没有立一个神,主宰神,没有。「佛」这个意思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智慧、觉悟。它的意思是,这个人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觉悟,就称他为佛,好像中国人讲的圣人,这个意思很接近。中国人称圣人,印度人称佛陀,所以他不是神。所以佛经上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真神只有一个,不能说「一切众生都是真神」,这个话就不能讲了,所以那是宗教里面讲的。所以佛陀、菩萨、阿罗汉,相当於现在学校里面讲的学位。最高的学位,现在学校称博士,佛就相当博士,菩萨相当硕士,阿罗汉相当学士,这是三个不同的学位名称。那我们学佛,这三个学位统统会经历,你肯定先得到阿罗汉,然后再提升为菩萨,最后达到佛陀。你念书,在学校求学,学位是这么拿的,佛法里的学位也是这样拿的,所以它是学位名称。可是佛教经典里面讲到很多天神、鬼神,讲得很多,宇宙之间有这些事吗?这不是假的吗?你契入这个境界,你都能看到,你都能够学习到。所以佛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他没有离开六道,在六道里面修行。他在修学成就的时候,教化众生,也没有离开六道。哪一道都去,在哪一道现那一道的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这都是我们懂得随喜的。
我们应当用什么心态看这个世界?要用佛陀的心态。这个世界的确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佛家没有讲这个世界是神造的,但是他讲这个世界从哪来的?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个自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但是精神的现象、物质的现象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贤首大师从《华严经》里面总结出宇宙的缘起,生命的缘起,我从哪里来的,从《华严经》教义里头做了很详细的说明。我们现在迷了自性,如何回头,回归自性?回归到自性就是成佛。我们随顺回归的这一条道路,修学回归自性的方法,那都叫菩萨,你还没有到达就是菩萨,菩萨是学生;到达了,那你就毕业,那就称佛陀。所以菩萨这个意思广泛,只要是学佛的都称菩萨,虽然烦恼习气很重,一点功夫也没有。你看,佛门里受了菩萨戒,都叫菩萨,天台大师说得好,这是什么菩萨?叫名字菩萨,有名无实,菩萨名挂上了,菩萨的心、菩萨的行没有。如果真的发菩提心,修菩萨道,那你就升了一级,就不是名字了,叫观行,你真干了,你是观行位的菩萨,这是菩萨地位最低的,他已经起步走了。走到有一定的成就,那就是相似菩萨,很像,不是真的,虽不是真的,很像,相似位。所以愈往上,从相似位再提升就真的了,不是假的。这说得很好,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向上提升。统统要随喜。
修行在六道里要随喜,教化也要随喜。特别是菩萨在过程当中,教化就是提升自己,提升自己也就是帮助教化众生。你自己提升,身教。佛家的教育特别重视身教,身教重於言教,以身教为主,以言教为辅助,这宾主一定要分清楚。所以佛在大乘教里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演就是身教,说是言教,所以演在先,表演在前面;人家看到之后有所感动,向你请教,你再加以解说。所以时时刻刻想著宇宙众生跟我是一体,我过去也是迷,迷而不觉,跟大家一样造作种种罪业,在这里,轮回本来没有,自己制造的。现在觉悟了,明白了,我回头了,我也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别人回头。帮助的心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分别,但是帮助的人不平等,为什么?佛度有缘人。什么叫有缘人?他能接受,就是他相信,他能理解,他能接受,这就有缘人,这个人就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暂时不要理会,给他种善根。什么叫善根?所以出家这个样子就是善根,他一看到了,这是佛教徒,你看他心里有了佛,不管他喜欢也好,是怨恨也好、讨厌也好,总而言之,那个「佛」落在他心里去了,他心里有个印象了。这个印象叫种子,这一生不能成熟,来生后世会成熟。那我们晓得,早晚你一定成佛,为什么?你心里头有佛了。虽然还是非常淡薄的种子,甚至於很讨厌的种子,那个佛落在你心里头,这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肯定你将来会成佛。这个道理很深,要明了。所以在家的佛弟子,我们出门手上拿一串念珠,为什么?给许许多多众生种了善根。他一看,一看,他就想到佛,我们不要说一句话,让他看一下,佛的种子种下去了。现在没有缘,将来缘就成熟了,他就会来学习,只怕他一生见不到、听不到。我们要给他这样一个帮助。
下面这几句意思很深。「六趣」,六道众生,这说什么?佛菩萨应化在六道,我们不知道,我们不认识,有相当定功的人他认识。这个人菩萨再来的,那个人是阿罗汉再来的,他认识,凡夫不认识。那我们不认识,我们知道有这回事情,而且这个事情不假,我们对一切众生怎么办?都把他看成佛,都把他看成菩萨,就不会错了。菩萨要度苍蝇,他用人身没法子度,要现苍蝇身跟它在一起,那个苍蝇里头有个菩萨在里头;他要度蚂蚁,他要变蚂蚁身;在牧场里面,你看那个牛群,那里头肯定有佛菩萨;羊群里头也有,猪圈里头也有。这就讲什么?六道四生,我们不能够轻视。所以真正学佛的弟子,看到这些畜生都合掌,菩萨。真菩萨,对了。那不是菩萨,是畜生,它也有感动。你称它菩萨,它现在落成这个样子,生惭愧心,它会生惭愧心。所以小动物我们常常跟它沟通,它懂我们的意思。我们大家生活在一起,共存共荣,希望互不妨碍,於是乎它的生活就很有秩序。像蚂蚁、小虫生活在房子外面,每天我们也供养它一点吃的东西,放在院子里面,它就不会到房间里面来。苍蝇、蚊虫都很听话,偶尔也有一、两个闯进来,这不听话的,没有关系,也得善待它,把它请出去,不要把它打死,要知道它不犯死罪,我们善巧方便把它请出去就好。培养我们仁爱的心,不杀生、不偷盗。不偷盗就是决定不占人一点便宜。经上告诉我们,不盗得大富。那人富有从哪里来?没有偷盗的心,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个人纵然现在贫穷,他内心里头富有,肯定他会发达的,他会大发。为什么?他发了会照顾别人。贫苦的时候都没有盗心,没有这个盗的念头;他有的时候,他怎么会不帮助别人?帮助别人,那是愈帮助愈多。所以像这些东西,我们都应当随喜,都应当学习。
下面讲到,「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菩萨,《华严经》上讲有五十一个阶级,都是菩萨。好像我们在学校里面称学生,有小学生,有中学生,有大学生,有研究生。佛法也是一样,十信位的,小学生;十住位的,中学生;十行位的、十回向位的,大学生;十地位的,那是研究生。五十二个阶级,第五十二那是圆满,那成佛了,那不叫菩萨了。所以菩萨是五十一个等级。我们现在第一个等级有没有到?没到。这个自己要知道,不要去冒充,冒充那我们就错了,我们就有过失,自己要守著本分。这些年来,我常常劝勉同学,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贪瞋痴慢,真能做到了,有没有到小学一年级?没有。统统都做到了,你到哪里?你到一年级的门口,你没进去。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佛法小学一年级那不能用我们的标准,那要用经典上讲的标准。经典上的标准,要破八十八品见惑,你才是一年级的学生。真佛弟子,那不是假的,真佛弟子。小乘就是初果须陀洹,大乘就是《华严经》上十信位的初信菩萨,不容易。
八十八品见惑是什么?佛为我们初学人说法,把它归纳,归纳为五条,这就好讲了。头一个,「身见」放下了,绝对不会再想到身是我,头一个。几个人能放下?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真能到这个境界,才是初信,小学一年级。这是第一个放下身见。第二个,放下「边见」。边见,用现在的话就是对立,我们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对立,什么对立?我、你,不就对立了吗?我是人,你是马,畜生,不就对立了吗?对立的这个观念没有了,对立观念没有了,平等。第三个叫「见取见」,第四个叫「戒取见」,这两种合起来,中国人叫「成见」,主观观念,我以为怎样怎样。你看,有我,我以为怎样怎样,就是主观观念,这是错误的,这个没有了。主观观念两种,在因果上讲,因上的主观观念叫戒取见,果报上的主观观念叫见取见,这两种都没有了。最后一条就是所有一切错误的看法,你都没有了,这才是佛教小学一年级,门槛很高,不容易,我们能走到门口就不错了。
所以,这八万四千法门很难学,为什么?它都要从这条路走。所以净宗,诸佛劝我们学,祖师大德更是带著我们学,什么原因?不必断惑。也就是说,你这五种错误的看法不断也能成就,这就是净宗的殊胜。不断,怎么样?你能够伏住,伏比断容易太多了。我们用的方法就是用一句佛号,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把它伏住。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是自性的德号、名号,就是真如本性的名号。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提倡了一个净宗超度的佛事,叫《三时系念》。《三时系念》是谁作的?中峰禅师作的,他是元朝时候人,元朝时候,在明朝之前,元朝时候的人。中峰禅师他作的,作得非常好。你看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讲到西方极乐世界,「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的,就是自己变的,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净土呢?净土是唯心所现。唯心是什么?清净的念头现出来净土,我们心地清净了,国土就清净。这是讲得透彻。
我们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真正相信。相信什么?相信自己。弥陀是我自性弥陀,净土是我清净心变的净土,你得相信这个。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有,那个地方,真有这个事情。我只要一心想到那个地方去,哪有不去的道理?心想事成。我们这个念力很强,把现前这个妄念把它放下,这个强烈的念头在前面,把那些妄念伏住;妄念没断,贪瞋痴慢都没断,只要能控制得住,他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到极乐世界看什么都不会贪心,贪心起不起来,为什么?太多了。现在在这个地方,你看到黄金,金银财宝,你起贪心。到极乐世界,问你要不要?黄金拿来干什么?铺马路的。你会不会在马路上带一堆柏油挂在身上?你就不会了,它太多了。珠宝干什么用?建筑材料。给你,你都不要了。所以那个境界就不可思议。你到那个地方去,你的烦恼起不起来,贪瞋痴慢疑都起不起来。虽有,没有对象,对象找不到,久而久之自然就没有了。这个法子妙绝了,这是阿弥陀佛想出这个方法,接引这些在十方六道里断不了这些习气,他用这个方法,统统带到极乐世界,完全解决了,这是妙不可言。所以无比殊胜,用一句佛号就解决问题了。
所以这下面,这是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他们现在虽然没有成佛,自行化他,散布在哪里?散布在六道里头,散布在四生里头。四生是胎、卵、湿、化。胎生,人是胎生,一些哺乳类的动物是胎生;卵生,鸟雀是卵生;湿生,很多小虫、微生物,湿生;化生是变化生。所有这些生物不出这四大类。这四大类里面都有声闻,就是阿罗汉,都有辟支佛,都有菩萨在里头。他们无论在哪一道,无论现什么身相,他都在那里修,他也在那里教化,教化那一类的众生。我们真的明白了,要随喜,要为他们祝福。
随喜,怎么个随喜法?我们遇到小虫,我们也能合掌称小虫菩萨、蚊虫菩萨、苍蝇菩萨,我们也能够这样做,这就是随喜那些真正修行人。他们是有本事,能现各种不同身,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本事。没有本事,但是我们知道有这个事实,我们也就随喜。我们能够生欢喜心,时间久了,渐渐的,不知不觉,我们就契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什么?华严境界。入华严境界,我们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高了,纵然不能生实报土,也决定生方便土,不会在凡圣同居土。所以这是我们学佛,在这一生当中遇到净土,又遇到《华严》,遇到《华严》,肯定你在极乐世界品位上升,道理就在此地。你对於万事万物的看法跟菩萨一样。不但动物有灵性,植物也不例外,连山河大地都有灵性。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这十几年当中做得很成功。证明什么?矿物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石头,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人心善,行为善,大地坚固,《地藏经》上讲的「坚牢地神」。坚固,我们住在这个地上,身心安稳,没有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心行不善。我们有贪瞋痴慢,这些念头,不善的念头太强,这个大地就变松,就不坚牢,松散,很容易出毛病,就不坚牢了。所以经上给我们讲,贪感得水灾,瞋恚感来是火灾,愚痴是风灾,不平,心地不平、有这些怨恨感得是地震。所以灾难从哪里来?人心之所感。我们把不正当的这个念头统统除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灾难就没有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菁华》第一段:
【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普贤行愿就是『无量行愿』的总纲领。《华严经》上给我们说了十种,称之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过去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普贤菩萨跟一般菩萨差别在哪里?就在名号之中。菩萨心量大,大乘教里面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确实,菩萨发心包容遍法界虚空界,这是圆成佛果的基础。在形相上为我们说了十种,从礼敬到称赞、供养、忏悔,我们学过了,今天我们看第五段「随喜功德,谓佛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种种所有诸善功德,我皆随顺欢喜,故云随喜功德。」前面我们学过,「随喜功德」是对治我们的嫉妒心、傲慢心,这都是严重的烦恼,严重的过失。在修学过程当中,这确确实实是一桩大事,「十大愿王」天天念,早晚课没有不念它的,可是这个嫉妒障碍很难避免。人家修得好,我们看到了,能不能承受?人家做得好,有没有起嫉妒心?我学佛五十九年了,真正看到随喜的不多,看到嫉妒障碍的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法为什么衰?佛法为什么没有人才?我想不是没有人才,人才不能出头,刚刚出来,就被人糟蹋掉了,这是真事。如果要从果报上来说,那就太可怕了,嫉妒障碍是灭佛法,灭佛法果报,诸位都晓得在阿鼻地狱。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可是我们读诵疏忽了,讲演也疏忽了,没有认真细心去思惟、观察。
这一段讲得很清楚,从初发心一直到般涅盘,这是讲的诸佛如来所示现的八相成道,确实难行能行,难修他能修。真正发心学佛的弟子们,无论是在家、出家,一定要知道随喜功德,跟菩萨修学的功德、教化众生的功德没有两样。他们发心修行难,得的功德不容易;我们随喜容易,可是随喜所得的功德跟他是平等的。譬如一支蜡烛,它是点燃的,放光;我们也是一支蜡烛,没有点燃,我们借他的光点燃,点燃之后,我们的光跟他的光是一样的。我们不但不去借光,还要把他的光给他吹灭,那就是嫉妒,那就是障碍,不但自己不能成就,也害他不能成就。我们要试问,我这个比喻好懂,你把人家的灯吹灭了,你确实黑暗了。问题,能不能把他吹灭?确实,善根薄的人被你一障碍真的退心了,菩萨道难行。可是真正发大愿,真正能修忍辱波罗蜜的,那就不一样,你怎么障碍他,他能承受得了,这边的路把它堵住不通,还有那边的路。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拦不住,这边拦了,流到那边去,那边拦了,流到这边来,它总是往下流。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那最殊胜的,看到别人发心修行,我们心里面欢喜,随分随力去帮助他、鼓励他、成就他,这个功德大,跟他修行等同的功德,我们为什么不做?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现在社会好像这种种恶行似乎是现代的时尚,已经做得很习惯了,没有感觉得这是过失,更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罪业,没有感觉到,都认为这是应该的,别人不能超过我,跟古时候的教育确实不一样。古时候,只要是个读书人,乃至於不读书人都知道,虽然不是佛学的名词,叫「随喜功德」,不是这种名词,可是实际上他都做到了。中国古时候,你看做官的穿的礼服,戴的帽子,那个帽子就是表法的。现在我们看不到了,可是我们在舞台上看到,在戏台上看到,那个帽子叫「进贤冠」,平常我们叫「乌纱帽」。这进贤冠,你看他那个帽子,前面一层低的,后面一层高的,高出来的,那是什么意思?戴著这个帽子,常常想到提拔后人,希望后人都比我高,这个意思好。前面是自己,谦虚;后面是别人,希望别人都比我好。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在这个社会上,人人都高过我,我享福了,他们高人造福,我享福;如果人人都不如我,我很苦,别人比我更苦,那成什么世界?这是从前人的存心,跟现在人恰恰相反,现在人这乌纱帽是倒过来戴,自己很高,别人都很低,都不如我。错了!
所以随喜,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随喜不但是有这个心,而且要有行为,那就是跟他学习,他是我的好榜样,认真努力向他学习。他比我好,我要敬重他、要推崇他,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希望他来领导我们,领导大家,这是真正的随喜。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这个地方几句话完全从佛身上说的。佛能够舍弃王位,出家、学道了。我们从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以后就再没有回去了。我们有理由能够相信,他绝对不是十九岁那一年才发心。孔子告诉我们,他老人家十五岁发心的,有志於学,发心求学;三十而立,就是十五年,他成就了,而立是成就了;四十而不惑,境界十年十年向上提升;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夫子说他,你看真是示现给我们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不懈怠。释迦如来亦如是,我们也相信他很年轻时候就发心了,就有很好的基础,十九岁的时候出去参学。我们知道在他那个时代,在整个地球上,宗教学术最发达的地区就是印度,他出现在印度,印度是宗教之国、是哲学之国。这两样东西,我们从今天经典里面读到,就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是哲学的最高峰。他出去参学,做学生很苦,过著苦行僧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十二年中,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接触,所有的学派他也都学过。
古印度无论是宗教,或者是学术,都著重禅定。我们知道,定生慧,那是个高度智慧的地区,有大智慧的人很多。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人,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四维以上的空间,我们就接触不到。空间维次在理论上讲是没有边际的,科学家的研究,现代科学家,他们肯定、承认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的空间。这个话是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他是学科学的。在四禅八定里面,四禅八定是古婆罗门所修的,到第八定,他能够突破无色界天的维次,他能够看到六道最上面的非想非非想处天,能够看到最下面的阿鼻地狱,六道里面的状况他清楚、他明白了。这六道的范围多大?就是佛经上讲的「三千大千世界」,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十亿个银河系。十亿,我们今天科学没有办法,达不到这个境界,在四禅八定里面他能达到,所以对这六道里面状况就太清楚了。这不是假的,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科学。科学的精神是什么?拿证据来。四禅八定有没有证据?有证据,你入,你见到了;他有这个禅定,到这个程度,他也看到了。你要不相信,问问修到第八定的人,他统统知道,那就不是假的。所以他不需要用仪器来观察,他是用定功,用清净心,他真的看到了,这不是作梦。定中的境界,在佛法叫「现量境界」,跟我们现前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我们相信,我亲眼看见的,定中是现量境界,跟作梦不一样。梦中境界,这是独头意识起作用。但是定中不是这样的,定中完全是清醒的意识,所以它是科学,你没有这个功夫你见不到。
可是在现代有一些特异功能,他们功夫没有那么深。特异功能一般讲有两种,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他生下来他就有,但是他会失掉。我曾经见过,是在美国洛杉矶,从中国有十几个有特异功能,他们组了个团到美国去访问,在各地表演。他真能看见,透视,像X光透视,你们检查身体,你身体里面的状况他都能看见,哪个地方曾经有毛病,他也能指出来;然后你去检查、去透视,果然位置一点不错。我问他们,都很年轻,二十出头的样子,都那么年轻,我就问他:你们这个能力会不会失掉?他说会。我说为什么原因失掉?他说如果我们接触外面境界太多,妄念太多,就失掉了。这说得很有道理。你的心愈清净,那个能力就愈强;心里妄念多的时候,这个能力就衰弱;常常起妄念,这个能力就失掉。所以他们善於保护自己,对於这个,至少你说报纸、杂志、电视东西,他们决定不看,他要看这个东西,看上一年、二年,他那个定力就没有了,功夫就没有了。这是与生俱来的。另外一种是修得的。在印度许多宗教都有修定的方法,佛门里面修定的方法多,诸位要知道,经上常讲「八万四千法门」,这什么意思?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道,可见得佛法里面讲修学,法门多,方法门道多。修什么?统统修禅定,这诸位要知道,如果他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学佛。所以《般若经》上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用什么方法,达到的目标相同,方向相同。
我们今天净宗所选修的这个法门,是持名念佛,就是《弥陀经》上教给我们「执持名号」,我们用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是什么?还是修定!就用这个方法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它有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叫「功夫成片」,那是什么?初级的一心不乱,程度很浅,算是一心。就是你能够把你的心态控制住,烦恼并没有断,贪瞋痴还是有,但是你有这一句佛号把它控制住。眼见色,耳闻声,起了贪心,这一句「阿弥陀佛」,心收回来了,从贪心收回来了,用这个方法。看到不顺眼的,不合自己意思的,瞋恚心生起来了;看到别人好处,嫉妒心生起来了,怎么办?赶紧拉回来,「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念佛是什么?把你这些烦恼统统给念掉,只有一念「阿弥陀佛」,你只保存这一念,这一念不就是一心了吗?烦恼没有断,常常用这一句佛号把它伏住、压住,石头压草,压住,这叫功夫成片。你真能压得住就能往生。所以净宗的殊胜不是别的,就殊胜在这里,你只要把烦恼压住,控制住了,你就能生净土,临命终时佛就来接引你。临终时你真看到佛来接引你,别人看不见,你看得很清楚。那就是你已经突破空间维次,别人看不到,你看到,你看到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显示不同空间维次。这种事情很容易证明,你看我们在医院里面,看到那个病人快要走了,病人常讲:我看到某人在门口,他在那里。所说的都是过去他认识的熟人,或者家亲眷属,他看到了,我们看不到。他是真看到,他不是胡说。在那个时候,你看,他也突破空间维次,这不是假的。还有看到无常大鬼,我们中国人讲白无常、黑无常,有没有?有。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荣民总医院的医生、护士告诉我的,他说看到无常鬼在这个病房的门口,这里面的病人不会超过三天他就走了。所以那些医生相信,护士也相信。以前荣民医院住院组的组长跟我同班同学,我们聚会,他就告诉我这些事情,他说一点不假。
那么修行人,注意,修什么?就是把烦恼习气降伏住,恶念要降伏住,善念也要降伏住,总而言之,清净心才能生净土。那个地方叫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好事要做,坏事要断掉。那是什么?你往生会增高你的品位,积功累德。能不能往生?那真的,是你心清不清净。做好事不求果报,心就清净;坏事决定不做、不干。这是佛教给我们总的原则,「持戒念佛」,这个必须要记住的。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戒是佛的根本。戒是什么?《弟子规》就是戒,十善业就是戒,根本戒。现在我们一般人讲学戒,三皈、五戒、十戒、菩萨戒,都做不到,连三皈五戒也做不到,十善业也做不到,什么原因?那个底下还有基础,在佛经典里面,佛说得很好,他说「佛子」,就是佛弟子,「若不先修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佛不承认的。求学要按照次序来,念书,先上小学,再上中学,再上大学。佛教化众生也是用这个方法,不可以躐等;现在我们的修学躐等了,所以他不成就,学一辈子都不能成就。那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你不要念小学,也不要念中学,你就去念大学,看你什么时候能毕业?看你什么时候能学好?真学好了,那底下就不要办了,办那些学校不是浪费吗?不行,还是要从根做起。
佛教传到中国,没有违背佛陀教诲,小乘先传来,现在我们的《大藏经》,小乘经跟南传巴利文这个《大藏》一对比,你就知道,我们小乘经翻译得多么完整。我没有做过这个功夫,那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初学佛的时候,他老人家给我讲的,他说巴利文经典比我们汉传的小乘经大概多五十部的样子。总共将近三千部,只多五十部,你就晓得我们经翻得多完整。隋唐时候,中国佛教形成十个宗派,里面有两个是小乘,成实宗,俱舍宗,不学佛的人都不知道,学佛的人知道也不多。在那个时候,学佛先要从这里下手,要在那里打基础,才能够学大乘。可是我们中国这些祖师大德,唐朝中叶以后就不学小乘,出家在家都不学了,那怎么办?用儒、用道来代替,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老子》、《庄子》,用它们来代替。确实,儒跟道的基础比小乘,说实在话讲,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样子,你看,大乘教里面,出家的高僧,在家的高士,世世代代都有人,民国初年还有人,第二次大战之后就没人了,二战之前还有人,代代有传人。这就是中国佛法的特色,它不用小乘。可是我们这一代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他老人家给我们奠定基础,有儒、有道,也有小乘经,所以我小乘经也学了十几部,我第一部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就是小乘经。所以根要扎稳,你然后才能成就。
这个根要稳,秘诀就是熟,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真理;现在也有人会说,可是他不懂里面的意思,那是事实真相。熟,所以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熟能生巧」,你熟透了,这怎么生巧?你有悟处。有了悟处之后,那就是现在人所说的活学活用,他学一样东西,他无论碰到什么事情,他都能用上,他用活了。用活了就是智慧开了,智慧不开他不会活用。智慧怎么开的?从定中开的。他学一样,他心清净,他是定。现在人不相信,现在人学什么?要广学多闻,什么都要学,学得很多,没有一样东西学精,样样都懂得,一样都拿不出来,这现在人过失。佛学院也走这条路,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老祖宗的方法不是这样的,老祖宗教人就是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但是老祖宗在帮助人奠定基础的时候,他是选很多门,那个很多门,他的方法是一个方法,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背诵。中国人搞这个,你说从小,六、七岁上学,每天就是背书,没有讲解的,天天叫你背。也就是说,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他们给你在那里策划,你这一生当中,哪些东西需要记住的,统统在这个年龄当中,十二岁之前,全部把它背过。将来长大,你无论在生活,或者是学术上,引经据典不要查参考书。为什么?你全都记住了。
而且,中国古人实在讲也非常讲究科学,你看这些经典流通,中国这么大的幅员,人口这么多,每一个地方刻的书都要遵守一个规矩,那就是每一页十行。我们现在是书本一展开是两面,一页是双面的,二十行,一面十行,两面二十行,一行二十个字,一行二十个字。全国的刻板都是这个刻法,那就一样了,无论说哪一本书第几行、第几个字决定相同,你能说这不科学吗?所以小学就是背诵,天天叫你背,老师就是督促你背。这个背诵也是因人根性不相同,进度不一样,你看一个老师,一个讲堂,学生很多,各人念各人的,同样一本书,进度不一样。这个人聪明,他每天可以念二十行;那个人差一点,每天念十行。最差的呢?最差的念三行、五行。什么标准?十遍,你念十遍能背下来,这叫标准。所以有人,聪明人他念十行,这是一般的,是中等的标准,一般这个程度,十行是二百个字,一行二十个字,十行二百个字,念十遍就能背,那你每天就是背十行。老师督促,通常是要背一百遍,你这一遍背过了,就到此为止;老师把这一段书给你勾出来,你今天在学堂里面去念一百遍。如果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念两百遍。你一辈子不会忘记!第二天上课之前,把前面前一天的先背一遍,然后再上新的,用的是这个方法。不讲的,直接背。
另外老师教的什么?老师教的是身教,生活教育。给诸位说,就是现在的《弟子规》,老师要做到,做给学生看,学生回家去就能够孝养父母,就知道怎样对待兄弟姐妹,他都会了,生活教育,懂规矩。这种规矩也就是《弟子规》,最早的是父母教,父母也是身教,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小孩生下来开始。生下来,他眼睛睁开了,他就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模仿了。所以中国古人讲的「教儿婴孩」,不是小孩,婴孩,刚出生,你从这里开始。所以母亲带他三年,到三岁,一千天,这是真正的扎根教育。他将来的成就是母亲的事情。所以母亲这个责任非常伟大,这个家里头有没有人才出来,有没有圣贤出来,完全在母亲。五、六岁,聪明的是五、六岁就上学了,上学的时候老师接著来教,德行教育是这么教出来的。老师在教学生背书的时候,偶尔,那是附带的,把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为什么要尊重长辈,会很简单的讲给学生听,多半讲孝悌忠信这些故事,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循循善诱。到十三岁进太学,所以中国以前没有中学,太学就是大学,进太学。进太学是什么?那是研究讨论,老师要讲解。书都会背了,所以讲解的时候要不要课本?不需要,老师说第几章、第几行,第几页、第几行,大家全知道,老师也背过的,学生也背过的。所以从前读书快乐,读书乐;不像现在,现在念书念得很苦,非常辛苦,就是基础没有了,以前有非常好的基础,读书乐。所以太学的老师常常会带著学生去旅行,讲到什么地方,到那个地方去看看,印象就深刻了。一个老师带著十几、二十个学生去旅行,逛一圈回来几个月了,这部书讲完了,真乐。老师讲,讲完之后跟学生在一起研究讨论。这种教学的方式也只有中国有,外国没有。
教育,德行在第一,伦理、道德、因果,之后才是学术。学术,这些典籍都背诵了,经典里面确实有哲学、有科学。那是少数根性利的,对於这些方面有兴趣的,不断向上提升。所以从发心求学,现在找不到了,现在道没有了,现在学什么?现在学技术,技能。早年,孙中山先生讲过这么一句话,他那个时代,他是在欧美游学很多年。他说外国比中国强的,超过中国的,就是科学技术跟机器的发明,他说除这个之外,他们都比不上中国。这个话说得有道理,是事实真相。中国人要学外国人,学什么?学他们的机器,学他们科学技术;其他的,外国人要向中国学,互补。中国确实几千年来,礼义之邦,和谐社会,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中国的国力,在唐朝时候,真是世界上第一强国,唐朝时候,元朝是蒙古人的,中国人亡,亡於蒙古,可是明朝时候又崛起了。在这个地方,说起郑和,大家印象都很深,郑和下西洋,马六甲是他必经之地,你到那个地方去看,郑和庙很多。那个时候他带的舰队,现在叫海军,世界第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超过中国,庞大的舰队,两万多人。所到的地方,没有侵略别人,没有占领人家的土地。和平访问,邀请他们这些国王、大臣到中国去观光旅游,再把他们送回来,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为什么?中国人教育产生作用,伦理道德的教育,所谓是王道,不是霸道。
释迦牟尼佛发心,舍弃了王位,为什么?看到众生苦,如何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他就这么一个念头,他没有其他的念头。学成之后,这佛法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只有一个愿望,实践他的本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度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协助、帮助,如何帮助这些众生,帮助他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他明白了,苦从迷惑来的。迷了怎么样?思想错误了,错误的思想,造成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苦难就来了。乐从哪里来的?乐从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惟、正确的言论、正确的行为,带给你快乐。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人心目当中,只知道金钱。那个钱能赚得来吗?钱要能够赚得来,孔子早就去经商了,他去赚钱了,释迦牟尼佛也去赚钱去了,没有这个道理。钱是什么?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你跟人家一样做生意,他命里有钱,做生意就赚钱;你命里没有钱,你跟他做同样的生意,你蚀本,人家赚钱。他那个命里为什么会有钱?我这个命里为什么没有钱?过去生中没有修因,业因果报不一样。
我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人给我看相算命,告诉我,这个命里有个叫财库,我的财库是空空,没有财,换句话说,干什么你都赚不到钱,无论哪一行都不行;而且又短命,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相信,为什么?那个时候我读《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那些毛病过失我统统都有,他的优点我没有,他的缺点我全有。我知道命运,我相信。所以学佛之后,我的老师教我,章嘉大师教我,教我修布施。那也就是看清楚、看明白了,命里没有财,修财布施;命里智慧是有一点,不足,修法布施;寿命短,教我修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法布施是聪明智慧,财布施是能够有财富。老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的时候求,求的时候不应,不应的时候,不是经典不灵,不是佛菩萨的话说错了,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叫业障,所以前面讲的忏悔业障,业障忏除之后,你所求的就有感应,感应就现前了。
所以那个时候,这个老师讲得很清楚。可是我很困难,我跟老师讲,我没有钱,日常生活都过得很辛苦,哪里会有钱布施?章嘉大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行,一毛可以。一块钱?一块也还可以。你就从一毛、一块去布施。我这才完全明白。常常存著布施的心,有这种机会,你就全心全力去做,不要认为这事情很小,微不足道;你那个心不小,你布施的功德是从你心里面发展的。你是真诚心,你全部财产就这么多,全部都布施掉了,那是圆满功德;人家是亿万富翁,布施个几百万、几千万,算不了什么,他的功德没有你大。为什么?你是全盘布施了,他是九牛一毛,他比不上你。这么一说,老天爷到底是很公道的,穷人也可以修福。不是富人他世世代代的富,不是的;穷人也不是世世代代贫穷,你只要真肯干,诚心诚意去做,就成功。那时候我们才明白,做生意是要赚钱,如果做生意去布施,你说这多好,那他的钱就愈赚愈多。现在有学佛的人懂这个道理,那他做生意,看到很穷的人他很需要,就算了,不要他的钱,他就布施了。这是对的,他绝不蚀本,他赚来的更多,他明白这种道理。所以,财是财布施得来的,聪明智慧是法布施得来的,健康长寿是无畏施得来的。无畏施是什么?化解别人的恐怖,化解别人的忧虑,别人心不安,你去帮他安心。老师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这个路上,这是晚上电灯照得通明,跟白天差不多。古时候不一样,晚上没有路灯,走路要打个小灯笼,那一烛蜡烛光被风吹掉就黑了。所以有人就不敢走黑路,胆小,怕鬼,他害怕,你陪他,送他一程,那叫无畏布施,有人做伴他就不怕了,这叫无畏布施。所以处处都能做好事,机会多得很,不要错过。喜欢帮别人的忙,这才是得到真正的福报,真实的福报。所以要懂得修,懂得帮助别人,懂得成就别人。原来成就别人才是真正成就自己;处处替自己想,真正是处处在害自己,就错了。
所以佛,你看看,他王位舍弃了,他为什么?就是念念为苦难众生,帮助苦难众生破迷开悟,那就是教学。所以他国王不干了,干什么?当老师去。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身分是职业老师,他从三十岁,也是三十而立,就开始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过世的,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空过。他上课教学不拘形式,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随时随处。不说话的时候,他身体一切言谈举止,那也在教,身教,以身作则;有人向他请教,那就开口讲学。确确实实,他是名符其实做到言传身教。所以我们从这个意思去观察,他一天都没有休息,也没有放假,假期,教了一辈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他的身分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的行谊,你看他的一生,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不收人学费。他每天的饮食,他出去托钵,不收人学费。托钵的时候,也不是白接受供养,人家供养他一钵饭,他给人家讲经教学,还是教学,教他。没有问题的时候,嘱咐他;有问题的时候,帮助他解决问题。所以说是,他接受一钵饭,这是财供养;他回报的是法供养,不是白吃。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随喜的。
学习非常辛苦,教学也很辛苦,一生没有建学校,没有建寺院,都是在露天,树林底下。为什么?我们现在是想通了,世间人贪瞋痴慢很不容易断,纵然很淡薄了,可是境界现前的时候,他那个念头就生起来了,没有很平静,你看不出来;这一有了,贪心就起来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不要,一生都不要。如果他要建一个学校,很简单,他家庭是皇族,不要找别人,家里面支持他,就问题解决了。又何况当年在世教学,我们在经论上看到,他的在家弟子里头有十六个人是做大国王,十六个大国王,他要建个道场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要。国王长者有一些园林、别墅,规模很大,请他去讲经教学,他也接受,他很随缘。像竹林精舍,只树给孤独园,他也住了几年,在那边讲经。讲完了,他离开了,财产还给园主。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借用,释迦牟尼佛有使用权,所有权是施主的,他不要所有权。弟子们就不会争了,到时候我们都要走开、都要离开。这个示现好!后世我们这些学生没有佛那么大的福报。要知道,「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大福报!那个身体是什么?叫金刚不坏身,才能过那个生活。我们要是学他,到树林底下住一晚上,第二天到加护病房去了。这是长年累月,你看八十岁圆寂的时候,还在树林里面,你就晓得他们的身体多好!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他不怕,这是我们想起来非常羡慕。吃苦耐劳,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种勤学,教不厌,学不倦,这个了不起!不疲不厌,天天在教学,天天在学习,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舍头目髓脑」,这是真的,这是释迦牟尼佛讲他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我们现在看到他这种行谊,我们不会赞同,我们也不会效法。老虎饿了,你能舍身去喂老虎吗?释迦牟尼佛真干了这个事情。老鹰饿了,能把身上肉割下来去喂老鹰。我们现在要这样学佛,人家说:这是邪教,这怎么能够学?不可以,像这些地方不能学。实际上,那是功夫,那是真成就,舍己为人,舍到这种程度。这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不是有别人威胁、要挟他。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在这恶势力环境之下,人家要杀你,要把你淩迟处死,那是没有办法。用身体去喂老虎,割肉喂鹰,那是自发的,没有人威胁他,这是慈悲到了极处。这里面要通达什么?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身喂老虎了,立刻就有个更殊胜的身,身不是我。要不是真正把我执断掉了,这做不到,能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不再执著身是我了。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好像现在,我们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谁要愿意,我脱下来送人,这很慷慨、很大方。他进一步知道身不是我,什么是我?灵性是我,灵性不生不灭,那是真我,身是假的,舍身受身得大自在。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自在,因为我们执著,执著这个身是什么?叫业报身,我们想舍,舍不掉;你不想得,还偏偏得来,你自己做不了主。诸佛菩萨到破了身见之后,他能做主了。像《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就境界更高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不但相不著,念头都没有了。所以他的身,实际上他没有身,他可以随类现身,这就得大自在,这才叫真正的我。佛法里面讲「我」,我第一个是主宰的意思,自己能做得了主,需要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千变万化。
这几天,我们一些宗教朋友在一起谈,聊天,谈到宗教里面所奉事的神,每个宗教都相信他们的真神,真神创造宇宙,真神主宰这个人一生的命运。每一个宗教真神都是这个说法,那这个世界是不是这么多真神大家合作来建的?要不是合作的,那一个真神,其他都是假神了?那到底哪个是真的?这个问题严重!神主宰了我们的命运,哪一个神主宰?是不是所有神共同主宰?这都成了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有一点悟处,应该是真神只有一个。所有宗教里面崇敬的神,都是这个真神的化身,这就摆平了,都是真神的化身。我们大家都承认,真神有圆满的智慧,真神有大神通,能够变化,这问题解决了。所有宗教,实在讲还是一个神,宗教之间就不应该歧视,宗教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为什么?一个神。这一个说法,这么一个看法,确实很多宗教都能够认同,都能够接受,所以宗教可以团结。宗教的团结,肯定带给社会安定和平。所以宗教教育非常重要。
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教育,因为在佛法里头,它没有立一个神,主宰神,没有。「佛」这个意思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智慧、觉悟。它的意思是,这个人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觉悟,就称他为佛,好像中国人讲的圣人,这个意思很接近。中国人称圣人,印度人称佛陀,所以他不是神。所以佛经上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真神只有一个,不能说「一切众生都是真神」,这个话就不能讲了,所以那是宗教里面讲的。所以佛陀、菩萨、阿罗汉,相当於现在学校里面讲的学位。最高的学位,现在学校称博士,佛就相当博士,菩萨相当硕士,阿罗汉相当学士,这是三个不同的学位名称。那我们学佛,这三个学位统统会经历,你肯定先得到阿罗汉,然后再提升为菩萨,最后达到佛陀。你念书,在学校求学,学位是这么拿的,佛法里的学位也是这样拿的,所以它是学位名称。可是佛教经典里面讲到很多天神、鬼神,讲得很多,宇宙之间有这些事吗?这不是假的吗?你契入这个境界,你都能看到,你都能够学习到。所以佛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他没有离开六道,在六道里面修行。他在修学成就的时候,教化众生,也没有离开六道。哪一道都去,在哪一道现那一道的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这都是我们懂得随喜的。
我们应当用什么心态看这个世界?要用佛陀的心态。这个世界的确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佛家没有讲这个世界是神造的,但是他讲这个世界从哪来的?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个自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但是精神的现象、物质的现象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贤首大师从《华严经》里面总结出宇宙的缘起,生命的缘起,我从哪里来的,从《华严经》教义里头做了很详细的说明。我们现在迷了自性,如何回头,回归自性?回归到自性就是成佛。我们随顺回归的这一条道路,修学回归自性的方法,那都叫菩萨,你还没有到达就是菩萨,菩萨是学生;到达了,那你就毕业,那就称佛陀。所以菩萨这个意思广泛,只要是学佛的都称菩萨,虽然烦恼习气很重,一点功夫也没有。你看,佛门里受了菩萨戒,都叫菩萨,天台大师说得好,这是什么菩萨?叫名字菩萨,有名无实,菩萨名挂上了,菩萨的心、菩萨的行没有。如果真的发菩提心,修菩萨道,那你就升了一级,就不是名字了,叫观行,你真干了,你是观行位的菩萨,这是菩萨地位最低的,他已经起步走了。走到有一定的成就,那就是相似菩萨,很像,不是真的,虽不是真的,很像,相似位。所以愈往上,从相似位再提升就真的了,不是假的。这说得很好,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向上提升。统统要随喜。
修行在六道里要随喜,教化也要随喜。特别是菩萨在过程当中,教化就是提升自己,提升自己也就是帮助教化众生。你自己提升,身教。佛家的教育特别重视身教,身教重於言教,以身教为主,以言教为辅助,这宾主一定要分清楚。所以佛在大乘教里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演就是身教,说是言教,所以演在先,表演在前面;人家看到之后有所感动,向你请教,你再加以解说。所以时时刻刻想著宇宙众生跟我是一体,我过去也是迷,迷而不觉,跟大家一样造作种种罪业,在这里,轮回本来没有,自己制造的。现在觉悟了,明白了,我回头了,我也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别人回头。帮助的心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分别,但是帮助的人不平等,为什么?佛度有缘人。什么叫有缘人?他能接受,就是他相信,他能理解,他能接受,这就有缘人,这个人就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暂时不要理会,给他种善根。什么叫善根?所以出家这个样子就是善根,他一看到了,这是佛教徒,你看他心里有了佛,不管他喜欢也好,是怨恨也好、讨厌也好,总而言之,那个「佛」落在他心里去了,他心里有个印象了。这个印象叫种子,这一生不能成熟,来生后世会成熟。那我们晓得,早晚你一定成佛,为什么?你心里头有佛了。虽然还是非常淡薄的种子,甚至於很讨厌的种子,那个佛落在你心里头,这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肯定你将来会成佛。这个道理很深,要明了。所以在家的佛弟子,我们出门手上拿一串念珠,为什么?给许许多多众生种了善根。他一看,一看,他就想到佛,我们不要说一句话,让他看一下,佛的种子种下去了。现在没有缘,将来缘就成熟了,他就会来学习,只怕他一生见不到、听不到。我们要给他这样一个帮助。
下面这几句意思很深。「六趣」,六道众生,这说什么?佛菩萨应化在六道,我们不知道,我们不认识,有相当定功的人他认识。这个人菩萨再来的,那个人是阿罗汉再来的,他认识,凡夫不认识。那我们不认识,我们知道有这回事情,而且这个事情不假,我们对一切众生怎么办?都把他看成佛,都把他看成菩萨,就不会错了。菩萨要度苍蝇,他用人身没法子度,要现苍蝇身跟它在一起,那个苍蝇里头有个菩萨在里头;他要度蚂蚁,他要变蚂蚁身;在牧场里面,你看那个牛群,那里头肯定有佛菩萨;羊群里头也有,猪圈里头也有。这就讲什么?六道四生,我们不能够轻视。所以真正学佛的弟子,看到这些畜生都合掌,菩萨。真菩萨,对了。那不是菩萨,是畜生,它也有感动。你称它菩萨,它现在落成这个样子,生惭愧心,它会生惭愧心。所以小动物我们常常跟它沟通,它懂我们的意思。我们大家生活在一起,共存共荣,希望互不妨碍,於是乎它的生活就很有秩序。像蚂蚁、小虫生活在房子外面,每天我们也供养它一点吃的东西,放在院子里面,它就不会到房间里面来。苍蝇、蚊虫都很听话,偶尔也有一、两个闯进来,这不听话的,没有关系,也得善待它,把它请出去,不要把它打死,要知道它不犯死罪,我们善巧方便把它请出去就好。培养我们仁爱的心,不杀生、不偷盗。不偷盗就是决定不占人一点便宜。经上告诉我们,不盗得大富。那人富有从哪里来?没有偷盗的心,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个人纵然现在贫穷,他内心里头富有,肯定他会发达的,他会大发。为什么?他发了会照顾别人。贫苦的时候都没有盗心,没有这个盗的念头;他有的时候,他怎么会不帮助别人?帮助别人,那是愈帮助愈多。所以像这些东西,我们都应当随喜,都应当学习。
下面讲到,「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菩萨,《华严经》上讲有五十一个阶级,都是菩萨。好像我们在学校里面称学生,有小学生,有中学生,有大学生,有研究生。佛法也是一样,十信位的,小学生;十住位的,中学生;十行位的、十回向位的,大学生;十地位的,那是研究生。五十二个阶级,第五十二那是圆满,那成佛了,那不叫菩萨了。所以菩萨是五十一个等级。我们现在第一个等级有没有到?没到。这个自己要知道,不要去冒充,冒充那我们就错了,我们就有过失,自己要守著本分。这些年来,我常常劝勉同学,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贪瞋痴慢,真能做到了,有没有到小学一年级?没有。统统都做到了,你到哪里?你到一年级的门口,你没进去。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佛法小学一年级那不能用我们的标准,那要用经典上讲的标准。经典上的标准,要破八十八品见惑,你才是一年级的学生。真佛弟子,那不是假的,真佛弟子。小乘就是初果须陀洹,大乘就是《华严经》上十信位的初信菩萨,不容易。
八十八品见惑是什么?佛为我们初学人说法,把它归纳,归纳为五条,这就好讲了。头一个,「身见」放下了,绝对不会再想到身是我,头一个。几个人能放下?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真能到这个境界,才是初信,小学一年级。这是第一个放下身见。第二个,放下「边见」。边见,用现在的话就是对立,我们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对立,什么对立?我、你,不就对立了吗?我是人,你是马,畜生,不就对立了吗?对立的这个观念没有了,对立观念没有了,平等。第三个叫「见取见」,第四个叫「戒取见」,这两种合起来,中国人叫「成见」,主观观念,我以为怎样怎样。你看,有我,我以为怎样怎样,就是主观观念,这是错误的,这个没有了。主观观念两种,在因果上讲,因上的主观观念叫戒取见,果报上的主观观念叫见取见,这两种都没有了。最后一条就是所有一切错误的看法,你都没有了,这才是佛教小学一年级,门槛很高,不容易,我们能走到门口就不错了。
所以,这八万四千法门很难学,为什么?它都要从这条路走。所以净宗,诸佛劝我们学,祖师大德更是带著我们学,什么原因?不必断惑。也就是说,你这五种错误的看法不断也能成就,这就是净宗的殊胜。不断,怎么样?你能够伏住,伏比断容易太多了。我们用的方法就是用一句佛号,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把它伏住。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是自性的德号、名号,就是真如本性的名号。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提倡了一个净宗超度的佛事,叫《三时系念》。《三时系念》是谁作的?中峰禅师作的,他是元朝时候人,元朝时候,在明朝之前,元朝时候的人。中峰禅师他作的,作得非常好。你看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讲到西方极乐世界,「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的,就是自己变的,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净土呢?净土是唯心所现。唯心是什么?清净的念头现出来净土,我们心地清净了,国土就清净。这是讲得透彻。
我们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真正相信。相信什么?相信自己。弥陀是我自性弥陀,净土是我清净心变的净土,你得相信这个。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有,那个地方,真有这个事情。我只要一心想到那个地方去,哪有不去的道理?心想事成。我们这个念力很强,把现前这个妄念把它放下,这个强烈的念头在前面,把那些妄念伏住;妄念没断,贪瞋痴慢都没断,只要能控制得住,他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到极乐世界看什么都不会贪心,贪心起不起来,为什么?太多了。现在在这个地方,你看到黄金,金银财宝,你起贪心。到极乐世界,问你要不要?黄金拿来干什么?铺马路的。你会不会在马路上带一堆柏油挂在身上?你就不会了,它太多了。珠宝干什么用?建筑材料。给你,你都不要了。所以那个境界就不可思议。你到那个地方去,你的烦恼起不起来,贪瞋痴慢疑都起不起来。虽有,没有对象,对象找不到,久而久之自然就没有了。这个法子妙绝了,这是阿弥陀佛想出这个方法,接引这些在十方六道里断不了这些习气,他用这个方法,统统带到极乐世界,完全解决了,这是妙不可言。所以无比殊胜,用一句佛号就解决问题了。
所以这下面,这是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他们现在虽然没有成佛,自行化他,散布在哪里?散布在六道里头,散布在四生里头。四生是胎、卵、湿、化。胎生,人是胎生,一些哺乳类的动物是胎生;卵生,鸟雀是卵生;湿生,很多小虫、微生物,湿生;化生是变化生。所有这些生物不出这四大类。这四大类里面都有声闻,就是阿罗汉,都有辟支佛,都有菩萨在里头。他们无论在哪一道,无论现什么身相,他都在那里修,他也在那里教化,教化那一类的众生。我们真的明白了,要随喜,要为他们祝福。
随喜,怎么个随喜法?我们遇到小虫,我们也能合掌称小虫菩萨、蚊虫菩萨、苍蝇菩萨,我们也能够这样做,这就是随喜那些真正修行人。他们是有本事,能现各种不同身,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本事。没有本事,但是我们知道有这个事实,我们也就随喜。我们能够生欢喜心,时间久了,渐渐的,不知不觉,我们就契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什么?华严境界。入华严境界,我们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高了,纵然不能生实报土,也决定生方便土,不会在凡圣同居土。所以这是我们学佛,在这一生当中遇到净土,又遇到《华严》,遇到《华严》,肯定你在极乐世界品位上升,道理就在此地。你对於万事万物的看法跟菩萨一样。不但动物有灵性,植物也不例外,连山河大地都有灵性。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这十几年当中做得很成功。证明什么?矿物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石头,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人心善,行为善,大地坚固,《地藏经》上讲的「坚牢地神」。坚固,我们住在这个地上,身心安稳,没有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心行不善。我们有贪瞋痴慢,这些念头,不善的念头太强,这个大地就变松,就不坚牢,松散,很容易出毛病,就不坚牢了。所以经上给我们讲,贪感得水灾,瞋恚感来是火灾,愚痴是风灾,不平,心地不平、有这些怨恨感得是地震。所以灾难从哪里来?人心之所感。我们把不正当的这个念头统统除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灾难就没有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