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菁华 - (第十一集)
无量寿经菁华  (第十一集)  2009/12/29  华严讲堂  档名:02-038-001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菁华第四十六节,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

  到这里是一段。前面我们学过徙倚懈怠,今天接著看第二句『不肯作善』。能修善是福报,世间人无论是中国、外国,无论是信仰什么样的宗教,如果跟他谈到财富、聪明、健康、长寿,他都欢喜,他都需要,但是他不肯作善,这是什么原因?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他不懂,他不知道。如果真的明白,明白作善是福报的因,修因一定得果报。我记得我们早年住在美国旧金山,邻居,这是当地人,看到我们的生活很快乐,从来没有愁眉苦脸的样子,每一天都是欢欢喜喜,有一天这个邻居来访问我们,问我们是做什么的,就是从事哪一个行业的,为什么你们每天这么快乐,他看到很羡慕。我们同修告诉他,我们是学佛的。他就问什么是佛?我们简单跟他讲,佛是觉悟,佛是智慧。你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我说我们是修净土的。他们对净土宗很陌生,提到佛他懂,他知道佛教里有禅宗、有密宗,禅跟密在美国比较普遍,而净宗确实是比较陌生一点。他就问我:什么叫净宗?我说净宗教人长寿。他听了很欢喜,这个我们也需要。净宗教人智慧,净宗教人修福,有福报。他说:这些我们都需要。我们就劝他,我们在此地有一个小型的道场,他们多半都是基督徒,星期天都要上教堂。我说我们这个道场星期六、星期天都有活动,欢迎你们星期六到我们这里来,来学长寿,来学智慧,来学幸福,星期天你们可以上教堂。我们跟他说得很清楚,佛是我们的老师,你们教堂有上帝,跟我们老师不冲突,上帝像是你们的父母,佛教是学校,你可以到学校来上课、来学习,一点也没有冲突。他们听了很欢喜,星期六就到我们净宗学会,星期天他们就上教堂。告诉他没有冲突,不要害怕。

  所以一定要教他行善,佛门叫修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些是不是真的能求得到?我在初接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他老人家教给我的。他又说:有时候你求不应,没有感应,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当中有障碍,这个障碍叫业障,你把障碍除掉,感应就现前,是这么回事情。决定不能怀疑,佛教给我这些方法,我认真去做了,没有感应,你就退了信心,那就错了。业障怎么样消除?要忏悔,所以一定要懂得忏悔。什么叫忏悔?大师告诉我,「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祈祷」,我那时候刚刚接触,对佛法还是一无所知,所以老人很慈悲,用最浅显的话来告诉我什么叫忏悔,「过失只有一次,不能再犯同样的过失,那就叫忏悔」。我听明白了,这就是《论语》里面所说的「不贰过」,夫子赞叹颜回,颜回之贤就是不贰过,这一条很不容易做到,但是这是真正的忏悔。所以忏悔一定要把业障,就是不善的业障要忏除,你的感应一定就现前。

  到以后我们对於经教涉猎比较深,对这桩事情就知道得更明白。做善事没有得到善报,甚至於很多年都没有得善报,也有见到一生到死没有看到善的果报,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过去所造的恶业太重,这一生修善确确实实是抵消了一部分,但是他还有余恶,恶的果报,因此他这个修善会到来生享福,决定是有的。所以佛家讲三世因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怀疑,一定很认真努力去修善。这个与心量有关系,心量大,这个大小怎么分法?心量小的是为自己,心量大的是为众生。如果为一切众生不顾自己,这个消业障就消得快,纵然是过去造极重的恶业,都能很快的把业障消除。所以人千万要记住,不要只为自己,只为自己消业障也消不干净,为什么?还增长我执。一般人对於增长我执这个意思体会不深,这是大问题不是小问题。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因就是我执,所以佛法无论大小乘经论,都是教我们要破我执,我们现在讲放下执著。执著里头最严重的是对於这个身,把身当作我,也有人把灵魂当作我,那是相当聪明了,他知道身不是我,身有生死,灵魂不死。灵魂是我,死了之后,他再去投胎,他又去找一个身体,这是比一般人聪明多了。执著灵魂是我还是错误,大错这不是小错,为什么?他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佛经上常讲无我,是教我们放下我执。

  大乘法里面有讲真我,那我是什么意思?我有个定义,「我」是主宰的意思,我对我当然能做得了主,做不了主,那就不是我了;第二个,我有自在的意思。我们想想,从大乘教里面,这两个定义认真去想一想,身,我这个身,有没有主宰的意思?身要有主宰,那年年十八多好!为什么要老?为什么会病?做不了主。年岁大了常常感叹岁月不饶人,一天比一天老化,所以你不能做主,你得不到自在。可是真的,如果超出六道、超出十法界,你就得到真我。真我确确实实这两个意思突显出来,它确实是主宰,不但主宰个人,而且能主宰宇宙,这个不可思议。它怎么能主宰宇宙?宇宙是境界,境随心转,所以它能主宰。能主宰自己,自己这个身心都是境界,所以对自己来讲常讲的相随心转,相随心转你就得自在。所以真正的我是讲的心,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能生万法,它是万法的本体,它能生能现能变,所有一切境界是所生所现所变,能生的是我,所生所变的还是我,能所是一,能所不二,这是大乘教终极的境界,佛门弟子最后希望证得的就是这个。我们称它我,可以,称它作心也可以,称它作自性也可以,称它作法性也可以,名称有几十个,讲的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讲那么多的名词术语?这在教学有很深的意思在里面,那就是教我们不要著相,怎么说都可以,不要著相,知道是一桩事情。众生常常就是迷惑了,著相,佛希望我们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都不要著相,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虚妄就是它根本不存在,这个话我们很不好懂。

  早年我们读《仁王经》,过去在台湾,台湾每一年中国佛教会都要举行护国息灾法会,「仁王护国息灾法会」。法会当中依照《仁王经》里面所说的,请一百个法师,七天法会诵《仁王经》,为国家祈福,照这个经里头所说的。而实际上能不能产生效果?不能说没有效果,可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我们常常读经没有深入,没有真正了解佛讲的意思,就是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疏忽了,没有真正理解佛的意思。佛教导我们,国家、地区有灾难的时候,举行这种法会能够消灾免难,这个法会是由国王大臣发起,礼请法师他们来做。一百个法师,那不是数字,我们请一百个人,我们现在他讲一百个法师,就请一百个法师,其实不是的,一百是代表圆满,换句话说,这一个国家、这一个地区所有的法师都要请他。这法会是怎么做法?法会是讲解《仁王经》,教学。所以真正看透了,原来国家、地区有灾难,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办教育,赶紧教老百姓,教他们断恶修善,教他们积功累德,是这个意思,这才叫真正的仁王法会。所以我们完全搞了形式,不知道实质。它实质,这就是救国的教育,灾难来的时候赶紧教学,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应当要用智慧,要用什么方法来化解,绝不是天天在家念经就行,这不可以的。经典里面教给我们怎么做法,要学到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如果真正明了,佛法是教育,佛法会教导我们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处事待人接物,依照佛法修学,肯定身心健康,烦恼轻、智慧长,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社会祥和、天下太平,这是佛法。怎么样做到?教学。所以佛弟子,经上常讲「天人师」,他是这么一个身分。师是师范,师是老师,不但在人间是社会大众的榜样,在天上也是天人的好榜样。

  我们在《十善业道》里面看到,上品十善是天道,天道里面的上品十善有时候还有欠缺,做得不圆满。诸佛菩萨接受天人之感,应化在天道,给天人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天人对佛菩萨很恭敬,常常礼请到天宫里面去讲经说法,他们知道,他们有智慧,认识、接受佛菩萨的教诲,知道修善是一切福报的根源。「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必须要懂得理论方法,如理如法,有求就应,肯定有应。所以财富是果报,有果必有因,因就是财布施,我们要想得财富,你就修财布施,布施的对象,你遇到有需要的,你就帮助他,这个就对了。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外国,富有的人少,贫穷的人多,这个原因我们了解,也就是说六道里面,作善的人少,作恶的人多。作恶的人不善,他得的果报是苦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从自己自身去做起,先把自己的恶报转变成善的果报,不但是利益自己,而且是利益大众,让大众看我怎么转过来的。

  最明显的例子,像《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个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明朝嘉庆年间的事情。俞老先生跟袁了凡同时代,我看过这些年谱,好像他比了凡先生大概是大十岁还是十一岁,同一个时代的人。俞老先生一生的遭遇比了凡先生可怜多了,他天天求神,他拜灶神,灶神管他一家,「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可是二十多年,好像都不灵,一家过著非常凄惨的生活,几乎到自己信心崩溃。这个时候灶神怜悯他,真的现身给他看,他真的遇到了,告诉他,他所犯的过失,虽然好像身口没有什么恶,这是意恶,念头不善,把他这些毛病都说出来。他还不错,说出来,他想想,没错,他都承认,痛改前非,以前那个做的好人,那是假好人不是真好人,表面是好人,心里面贪瞋痴慢、嫉妒统统都有。真改过来之后,他的果报马上就变了,第二年去参加考试就考中举人。考中之后,年岁也大了,也不想做事,有个朋友对他的德行很欣赏,这就是真正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帮助他。刚好遇到首相想聘请一个老师教他儿子,有人就推荐他。一面教学,一面读书,参加考试,考中进士,命运完全转变过来了。这个故事非常感动人,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这一篇文章《遇灶神记》,是他的同乡写出来的,他自己没写,不像了凡先生,了凡先生是自己写出来,教他的儿子。这都是作恶作善最明显的果报。

  财施、法施,用心、境界也都是深广无尽。在近代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老人家一生,四众的供养,特别是在晚年,他是七十岁才出名,这给我们做榜样,七十岁之前没有人知道他,默默无闻。七十岁那一年,偶然的一个缘分,他住在普陀山藏经楼,他就是看守藏经楼的,寺院里面派他这么一个工作,管理《藏经》的。他在藏经楼住三十年,遇到几位居士,民国初年几个有名的居士,到普陀山去朝山,遇到印光大师,看这个法师,亲近他,感到这个人有德行。跟他交谈,发现他真有学问,每一次谈话的时候,他们都把它记录下来,回到上海在报纸上发表,这一下引起很多这些读书人、好学的人知道,就常常有人到普陀山去请教他。他因为乡音很重,陜西人,很多人听不懂他讲话,请他讲经,法缘不好,听的人不多,所以他老人家完全用文字,用文字弘法十年,他八十岁走的。我们中国古人讲「厚积薄发」,他积的学、积的德太厚了,所以发出来的力量不可思议,近代这一百年当中,出家人里面,大家公推他是第一人。你看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无论在家、出家,也出不少人才,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印光大师,对印光法师的尊敬,没有一个人批评的。其他的大师,都还有批评的,唯独对於印祖,没有话说。以后知道这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现在走了,留下来的《全集》,精装本,这么厚的本子七册。他的东西,可以说是对治现前社会一切众生病态最好的一服药,契现代社会的机,契机契理,这是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所以出名之后,这个供养多了,老人家一分钱没有用。那个供养是真多,他把它统统用在什么?用在流通法宝。钱多,他自己搞了个印刷厂,在苏州报国寺里面,叫弘化社,就是印经院,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一些技术工人,那个时候他用,当时是最先进的铅字排版,活字版,一生印经布施经论善书。

  我们跟印祖有缘,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祖的学生,李老师的净土是跟他学的,所以到台湾来的时候,把印祖的精神带到台湾。我们怎么知道,他就做一桩事情,就做法布施。我们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的讲演,这是他一生当中对大众公开讲演的,留下来的这些资料就这么一份,这也广大、广泛的流通。讲演,他老人家自己说的,在当时北方有旱灾,他听到了,从印经款项里面拨出一些钱来救灾,这才知道他所有供养就做一桩事情。而印经、印善书,数量最大的是三样东西,《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跟《安士全书》。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里面,看到弘化社出版的这些本子、这些书籍,图书馆搜集得相当完整。我从版权页上看到,那时候令我非常惊讶,这三种书他印了几十版,每一版至少都是五万册、十万册,我概略的估计一下,这三样书超过三百万册。在那个时代,真是很惊讶,为什么?我们就想这个道理,他是佛门一代祖师,对於佛经印的没有这么大的数量,而对这三种书,这三种书都不是佛经。《了凡四训》可以说是儒家的,《太上感应篇汇编》是道家的,周安士居士这一生写了一点东西,四篇,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阴骘文」,他搜集了很多例证加以解释,这个形式跟《感应篇汇编》相似,占全书二分之一的分量;第二部分「万善先资」,劝戒杀;第三部分「欲海回狂」,劝戒邪淫;最后一篇「西归直指」,是劝人念佛。印光大师非常赞叹、非常欣赏,认为近一百年来这是最好的一本书,所以他一生大量流通,真正可以救这个世界。

  你看我们今天这个世界,这是全世界不是某个地区,造的业,极重的罪业,一个是杀生,一个是邪淫,周安士就对这两个重业特别的劝导。这些文字都是用很浅显的文言文写的,对今天来讲一些读书人产生妨碍,必须要把它翻译成白话文。那我们要问,文言文翻成白话文,能不能把意思百分之百的翻出来?我想很多读书人都知道不可能。一篇古文,你叫十个人翻,十个翻的都不一样,有没有把意思翻出来?难。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省悟过来,要学文言文,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的老祖宗对得起后代,老祖宗对后代确实尽到圆满的职责,几千年前他们就想到,怎样把他们的智慧,把他们的经验传给后人。用什么方法?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民族都没有这个方法,所以对待远古没有法子了解,只有极少数的考古学家。那他们是不是真的把古人的那个意思搞明白?也很难讲,只是在判断、在猜测。可是唯独中国人,我们老祖宗发明文言文,这是了不起的大发明,能够把几千年老人的东西留下来,你只要懂文言文,就同面对面传授一样,用文字来传授,这还得了吗?

  你说文言文难,那是什么?那是你推卸责任,你无知。想到民国初年,大概在民国二十年,那时候小学生写的文章,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看不懂,那是小学生写的文章。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行,现在的人不行?没有学,问题在这里。从前那些学生,他从小学就学,从小学展开书本就是文言文。童蒙养正的这些书,小学生念的,《三字经》、《千字文》,这一类的教科书,《弟子规》也在其中,小学读的有几十种,全是文言文写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六、七岁上学的时候就开始学,所以他到十岁十一、二岁的时候,那文章就写得非常好,他能懂得引经据典。我自己实在讲是疏忽,现在后悔莫及,早年我手上大概有十一、二本的样子,民国初年,大概民国十年的时候,小学生的作文,这么多年来居无定所,常常搬家丢掉了,现在还剩两本,放在澳洲。后悔什么?没有把它印出来,印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民国初年小学生,你看人家写的文章,激发我们对文言文学习的信心。李老师很重视,我在台中十年,听他老人家讲了一部《古文观止》,一个星期讲一篇,十年,从头到尾三百多篇统统讲完,非常难得。老师告诉我们,说我们这些学生辜负了老师的好意,我们只是听、只是学,没有用功去照做。老师要求我们得背诵,这个事情我们疏忽了,我们那个时候只是听讲解,我们能够复讲,对於背诵这个功夫没下,老师对我们也没有严格要求。李老师在台中教学,科目很多,一共有十几个科目,都是他一个人教。但是对同学有个限制,你只能学一样,你不能学两样,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去听,听可以,旁听可以,所以很多科目我们去旁听,自己学的这一部东西要专攻。我跟他学的是经典,所以时间都是用在经典的学习上,国文是旁听,唐诗、宋词也是旁听。所以文言文不是难事情。我们徐醒民老师,他是专攻国文的,四书五经,他专攻这个,儒家的,他学成就了,非常难得。今天对儒学,那我们一定是推崇徐醒民老师,年岁都大了,他小我一岁,今年八十二了。

  希望,在我们这个年龄唯一的希望,希望后继有人,有年轻人真正发心来学习,希望圣学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是真正的作善。所有善事里面,再没有能够跟承传圣贤的学术这桩善事相比,这是善中之善,这是大善。这里面三种布施具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具足;换句话说,这三种果报都能够得到。如果这三种果报有欠缺,那我们得相信古人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自己反省,一定还有过失,做得不圆满。为什么?我们果报不圆满,一定就有不圆满,因素很多、很复杂,细心去观察,细心去反省,才能觉察到,觉察到之后,立刻要改过自新,这就对了。这三种施里面,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我们看到众生有恐怖、有困难、有害怕的,我们要怎样去帮助他、保护他,使他心地安稳,离一切恐怖,这些都叫做无畏布施。我们一定要想到,我们今天最恐怖的是什么一桩事情?不是没得吃、没得穿,也不是灾难来的时候我们生命不能保,这些都小事。今天最大的忧患是佛法如何能传下去,正法久住,圣学怎样能传下去,不至於湮灭。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族群乃至於全世界、全人类幸福的根源,这个东西能传下去,后人有福,如果在这一代断绝,往后的人可怜,没人教他了,所以今天真正发心承传圣学、承传正法,这个人是真正的无畏施。这也是缘分、机缘,我们生在这个时候,圣教、圣学在存亡的边缘上,被我们碰到了,我们真正发心,那你遇到这个机会有价值,你这一生没有空过,你做的这个好事是无比的殊胜。中国古人所讲的,「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这还得了!在佛法里面讲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个都是无比伟大的事业,要全心全力把这桩事情做好。这桩事情做好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个是德行的修养,真正要干这个事情,德行的修养要扎四个根,像桌子一样四条腿,四平八稳。这四条根就是除了《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还要加一个《沙弥律仪》,《沙弥律仪》在家可以学,出家当然要学,在家也可以学,那就根深蒂固。无论是学儒、学道、学佛,都是圣贤事业,大圣大贤,我们希望年轻人要有这种认知、这个认识,努力向这个方向、目标去迈进。

  再看底下一句,『治身修业』,治身是我们现在讲的修身。民国初年,我记事的时代,那个时候的学校有这么一门功课,叫修身,有这门功课,小学生读的,小学好像是高年级,有修身。以后抗战期间就改了,改成公民,修身没有了,改成公民;抗战中期,好像改成公民应该是有三、四年,又改了,改成社会,所以我小学过程当中就经过两次,修身没有了。小学一、二年级就有公民,我好像是念到四年级,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公民就改成社会,与修身愈来愈远,现在好像学校里没有这个课程。那里面是讲伦理道德的,改成社会,这个伦理道德概念就很薄很少了,比例很少,里面常识就比较多一点。修身非常重要,中国可以说自古以来教学有非常严密、非常有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他教人从格物开始,这个格物是什么?放下对於物质享受的欲望,你才能够提升自己品德的修养,如果对於物质这种享受的欲望不能控制的话,德行教育没有法子接受,所以它把这个摆在第一。格物而后致知,所以我们对於物质享受要淡薄。

  在中国古时候,富贵人家对於儿女的教导,从小就要教他刻苦,不能教他享受。诸位要是看看曾国藩先生的家训,你看他的家训、家书,你就知道。曾国藩在前清,做官的臣子当中,没有人能超过他。清朝的地方官员,最高的是总督,管两个省,他也是做到总督,但是他管四个省,那是小皇帝。你看他对家里面子侄的教训,教勤劳,家里佣人很多,不能叫佣人,你要抹桌子、扫地什么都干,都要学,所以他的家道能保持不衰,道理在此地。到民国就是到台湾,曾宝荪教授是他的后人,世世代代还出好人,祖宗之德。这些在古人我们都可以能够看到,确实他们做得很好,从小不是娇生惯养,不是小孩要怎样就顺著他,没这个道理的。从小就顺,那还得了吗?你怎么教他?从小就严格的管他,才能把小孩教好。所以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这是一个体系下来的,一步一步帮助你成长。

  业是事业,事业一定要看这个人,他的根性、他的性情、他的学术、他的能力,帮助他选择行业,与他相应的行业他做起来不难,他会做得很成功。人在这个社会上一生不能没有事业,事业是什么?回馈社会。我们活在这个世间,需要多少人的帮助,需要多少人的贡献,我们每天的生活衣食住行,你想想来处不易,多少人在工作,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也要有一个行业去回馈他、去报答他,这个才是真理。所以人不可以无业,一定要有个工作、有个行业,报答社会。释迦牟尼佛是以教学,自己深入圣人的经藏,学习好了教化众生。教化首先是身教,自己要做好,然后才是言教。你看圣人教学,身教为主,言教是辅助,现在是颠倒,现在的教学,它是言教为主,身教没有了。看整个社会这个病态因素在哪里,细心观察你不难发现。什么人教?人人都在教,每个人做人都端正,他影响周边的人。所以中国人讲君亲师,君亲师一定是做君的人他才能做到?不是的,人人都是君亲师。君是什么意思?做个好榜样来给人看,带头,君是领导,带头,你是一个好的带头人。亲是亲爱,对一切人都关怀、都照顾,跟大家一起互助合作。师是教导,无论是在德行上,特别重视在德行上,再就是学术、技能,善巧方便,时时刻刻都在帮别人。所以每一个人天职都是做别人的君、做别人的亲、做别人的师,我是他的君亲师,他也是我的君亲师,是平等的,是互助的,不是哪一个比哪一个强,不是这样的,里面决定没有竞争,取得真正互补的作用,这样人人都是完人,人人都是善人。

  下面经文,『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这个在现在社会上常见的,古时候的社会不多见,有。没有,佛怎么会说出这句话来?少,现在这个现象是普遍。这里头不能怪父母,也不能怪儿女,因素非常复杂,我们读到经文,我们看到社会的现象,要有怜悯心,不要有怨恨、不要有责备,要有同情心、怜悯心,像世尊所说的一样,「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你不能怪罪他。今天这个社会不是一下突变的,有它历史的渊源,我们将圣贤、佛菩萨的教诲疏忽了几乎是一个世纪,现在这个果报现前,现在的社会就是果报,就是这种现象。儿女为什么不听父母的?父母从小没有把他教好。为什么没有教好?不知道,无知,他的父母没有把他教好。他的父母为什么没有把他教好?像我这一代碰到战乱,跟日本的八年抗战,我们正是在受教育的时候,天天逃难,抗战期间我三年没有念书,失学,居无定所,那是苦不堪言。我这个家庭很简单,父母、两个兄弟,四个人住四个地方,一年难得聚会一次,谁教你?没人教你。我们接受的这些,从小在农村父母教的这一点东西,那是扎根,懂得一点做人的道理,没有学坏。如果在儿童时代没有扎这个根,不被社会同化的人能有几个?现在这个社会影响力太大,在诱惑,真正不容易。我就想如果我在现在这个时候,要是二、三十岁这个年龄,你能不学坏吗?不可能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二、三十岁要没有学坏,我说那都是佛菩萨再来的,那不是凡人。这就是对父母不孝,儿女对父母有怨恨,现在在这个社会上常见的,埋怨父母、仇视父母,真的是佛在这里讲「不如无子」。可是这里面有因果,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一家人都是过去生中的缘分,没有这种亲密的缘分不会变成一家人。什么缘分?佛在经上多次的提到,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如果是报恩的,这个小孩肯定孝顺,不要人教,他是报恩的,他对父母自然知道尊敬、知道孝养;如果是报怨的,那个麻烦大了,看到父母,前世仇人,他就变成叛逆。知道这些因果关系,孝顺的儿孙要帮助他走圣贤道路,来报怨的儿孙要把这个怨化解,化冤孽为法侣,我们大家一同在一起修行,一同在一起互助合作,提升自己的灵性,这就好,所以要能化解。可是一般人、不学佛的人都不懂这个道理,让父母跟子女双方都充满了怨恨,父母不如无子,儿女看父母为冤家,责怪父母没有照顾好他,他自己需求的这些享受给予太少了,所以彼此都感到失望。

  接著下面说,『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孩子忘恩负义,父母养育之恩他完全不能够觉察到。「无有报偿」,这个不是讲报恩,这是讲对父母的养活,父母老了,不养父母了,这在中国是大不孝。现在人不讲孝了。在外国,当然每个国家还是不相同,我早年在美国住了十五年,我对那边情形了解,美国到十六岁就算成人,他就自己有权离开家庭,父母不能追究。我在旧金山,我们有个中国人,华人,他的小孩十八岁,离家出走,他去报警。警察问他,多大?十八岁。警察笑一笑,十八岁就不要管了。这一离开,可能永久就不回来。所以美国小孩离开之后,要是一年他的生日给他寄个生日卡,那就欢喜得不得了,我的儿子还没有把我忘掉。没有报偿,他不顾你。好在美国二战之后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所以他的老人福利事业就建立,国家养老。但是美国是合众国,它每一个州就是一个国,它州有宪法,所以每一州并不一样。这一州财税徵收得多,老人福利事业也就多,譬如在加州,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可以拿到六百块左右,它富!这个州富。我们也住过德州,德州就差了,德州的老人一个月大概可以拿到三百五十块,它每州不一样。这就是物质生活国家照顾你,到月的时候,真的支票就给你寄来了,可是精神生活没有。美国的老人到退休,自己的房子卖掉,去住老人院,接受国家的供养。在老人院里,我们看到了,人都是痴痴呆呆的,彼此互相都不打招呼的,就像陌生人一样,真的中国谚语所谓坐吃等死,他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老人心情不愉快,心里头有怨恨,将来死了到哪里去?到三恶道,多半都是鬼道跟地狱道,这才叫真可怜。一生勤劳的付出,为社会,到最后落到这样的下场,你说怎么不可怜?

  我的个性希望照顾老人、照顾小孩,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我最关心的,我一定会去看的,老人福利事业跟青少年教育。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也常常想著,怎样办一个很好的养老院,做一个典范,让其他养老院都来看、都来学习,让老人晚年过到最幸福、最快乐的生活,这是中国古代都是如此。古代的中国人年老了,那真的是晚年最幸福的,儿孙满堂,天伦之乐,中国老人是真享福,跟外国不一样。中国人是最苦的、最守规矩,什么人都能教你、都能够打你、都能骂你的,什么?儿童。儿童接受管教,一点点事情做错,大人都要纠正你,你不能不听。而且什么样的大人他都会管教你,你不认识的,我们生长在农村,小孩那时候,在民国二十年前的时候,我们做小孩,在外面玩耍,做错了事情,外头走路的人看到教训你,我们父母看到,向那个人道谢,感谢他。就是大人有责任要把小孩子教好,不管是不是你家的人,不管你认不认识,你看到就有责任。所以小孩是这样养成的,到大的时候他感恩,现在没有了,现在的小孩娇生惯养,父母教他还勉强,别人教他,他不会听。别人要打他、骂他,父母还得要来干涉,这小孩怎么能教得好?从前是大家庭,反正比你大的,就是哥哥姐姐,都会教你,都会教训你,你都得听著。所以中国小孩是最没有权利的,什么人都能管教他。可是中国的老人是最幸福的,老人退休到晚年是最幸福的,家庭养老,那是大家族。诸位看《红楼梦》就知道,那就是大家族,上上下下总有二、三百人。

  可是现在我们的家破了,真叫家破人亡,家没有了。家没有了,人最大的顾虑,我老了怎么办?我死了怎么办?特别是学佛的人,这是大问题。现在的老人院,你的命要是好,遇到几个好的护理人员照顾你,那就算不错。只是照顾你的生活起居,没有人孝顺你。如何这个老人院,里面所有服务的人员,从老人院的院长,所有的员工都像孝子贤孙一样,我们要做这样一个老人院,那老人就有福了。做这样的老人院,那个功德不知道有多大,这是无畏布施,给诸位说,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统统具足。财布施是什么?内财,我身体要为他服务,内财布施;我要想种种方法让老人开心、让老人愉快,这是法布施;我每一天让老人平平安安,这是无畏布施,让他没有恐惧,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三种布施具足。这里头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你真正尽孝,把老人院的老人都看作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是尽孝。孝能感动天地,连鬼神都尊敬你,他是你的父母,鬼神尊敬你,不是你的父母,鬼神更尊敬你,你能把对孝顺父母的,孝顺一切众生、一切老人。老人晚年快乐幸福,他不堕三恶道,等於说你把他从堕三恶道里头拉出来送上天堂,你说这功德多大!这还得了吗?所以办老人院要以这种心态就对了,我是来救这些老人,把这些老人送上天堂,学佛的人,把这些老人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弥勒菩萨讲过,我这把扇子上写的就是的,好像是弥勒菩萨所说的,大慈菩萨就是弥勒菩萨,你能劝两个人修,比自己精进;你能劝十几个人,福德就无量;如果能劝一百到一千,那你是真菩萨;你要超过一万,你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能够把这个老人院办好的时候,你能够将来照顾到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你真菩萨。这个老人院做好的时候,肯定会影响其他的。

  所以我对这桩事情就非常关心,因为自己也老了,也要进老人院了,我进老人院可以天天给老人讲经。我在澳洲跟陆克文总理,我就跟他谈这个事情,他就希望我做一个样子出来。他说我只要把这个模式做好了,他会带国会议员来看,来看的时候议员们同意就可以立法,向全国推行。所以这个老人院,我们一定要附设一个护理学校,或者是护理中心,短期的,教什么?他们都曾经在护理学院毕业,都有这种知识,照顾老人的知识,就是没有孝心。我们就补这个课,我们教《弟子规》、我们教《感应篇》,我们把因果的道理透彻的给他讲好,使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事业是世间最伟大的事业,无比殊胜的事业,那就是什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从老人院里面把它做出来,尽孝。尽孝道是提升自己的灵性,我们这样念佛,哪个不往生?个个往生,对自己来讲,保证往生,而且品位很高,真的天龙善神没有一个不尊敬你,这个事业怎么能做不成?所以我们的总理陆先生,他对我这个事情很关心,他告诉我,「你说出来,你得要做出来」,希望我赶快去做。把老人院办成老人大学,他在里面天天学习,有些老人身体很好,只要他快乐,他精神就好了,身体就好了,毛病就少了。他有很多技能,他有很多知识可以传授,一个星期上个二、三个钟点课,他就很快乐。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布出去,社会上的年轻人想学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学习,你说这多快乐。老人自己学的东西,深怕没有人传授,如果有人来学习,传授给他,这比什么都快乐。发掘这些老人的优点、长处,这个事业应当做,而且要快做。所以说这个护理人员要参加我们这个班的学习,传统文化教学的学习,要学《弟子规》,要把这些业因果报,这是各家各个宗教里面所说的,要开这些课程,让他真正明了,他做的这个行业是世间无比神圣的大事业,这不是小事业,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这是圣贤事业。这是讲他的儿孙造孽,我们这些人,真正知道事实真相的人,我们来帮助他,来成全他。所以这些人,这经上讲这些人不但不能孝养父母,而且「放恣游散,耽酒嗜美」。嗜美是讲的美食,就是我们讲好吃。放恣是放逸,放恣的恣是纵情所欲。游散是不务正业,我们讲好吃懒做,现在这种人社会上愈来愈多了。假如我们养老院这里办好了、办成功了,可以开放让每个国家养老的事业来观摩、来学习,同时我们让所有媒体向全世界报导,这样也能激发那些不孝的人,让他们良心发现,让他们回头是岸。养老院里面的工作人员,从上到下,上面是主管、领导,下面是员工,做出大圣大贤的事业,做出对社会尽善尽美的奉献。这是讲养老。

  另外一个大事,育幼。这个育幼,我早年想,想办个什么学校?办个一条龙的学校,从幼稚园办到研究所。我那时有个想法,幼稚园的老师,带班的老师,他这一班跟著学生提升,学生上小学,他是小学老师,永远这个老师带他,带他一辈子。这个现在叫班主任,我们念书的时候叫级任导师,现在叫班主任,班主任是一生的,你一生就带这几个学生,就把这几个学生教好。这个学习的方法要用中国传统的办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课程很多,一年一年的学,一年学一样,不要一年学个二样、三样,把学生都教糊涂了,一年学一样。语文是根本基础,语文在小学完成,德行跟语文,小学完成。像我们现在流通的《德育故事》,那就是很好的教材,它是文言文写的,让小朋友读,讲故事给小朋友听,让他背,他古文的基础文言文不就打好了吗?李老师教导我们是一百篇古文,《德育故事》,这四册不止一百篇,里面所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这多么好的教材,小学教材,在这上扎根。所以老师也要认真进修,老师不学别的,老师专门修伦理道德,因为到他长大,关於科学技术上的这些老师可以聘请,请老师教他,生活教育这个班主任要负责,一直把他带到大,带到博士班毕业,这老师比他亲生父母恩还要大。我头脑里头的教育是这么办法的。都要做实验,做实验实验出来让大家看,这个好,这个国家才会有教育改革。他必须真看到,我们想到跟他讲,他不相信,这是理想,这做不到,所以必须要做出好样子。

  『鲁扈抵突,不识人情』。这些经典,释迦牟尼佛,你看三千年前所讲的,确实是我们现代的社会,现在社会这些事情太多了、太普遍了。「鲁」是鲁莽,「扈」是跋扈,「抵突」就是冲突,很容易跟人家发生冲突。现在联合国你看天天在教怎么样消弭冲突,我参与这个会议之后,我不讲消弭,我讲化解,这中国人讲的化解冲突。你要消灭他,他要消灭你,这个冲突永远不能化解,所以中国人讲的是要化解。连医院里面,你看西医讲消毒,那个毒菌要消灭它,我们中国人不讲消毒,叫解毒,我们把这个解开、解除,不要消灭它。所以中国人真的是推己及人,起心动念都有慈悲心,都有仁爱在里头。不像外国人那么强烈,他要把对方消灭,对方你这一生消灭他,来生他消灭你,他就不知道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个痛苦多大。所以现代西方人,确实像汤恩比所说的,他需要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实在讲要讲得圆满一点,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教育,迫切需要。我们中国人做好了,外国人向我们学习,我们不找他,他会来找我们,就怕我们自己做不好,自己做好了,真管用。所以抵突就是不懂得人情世故,脾气怪、粗鲁、不讲理,我们现在常说心浮气躁。

  『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就是好话听不进去,他也不能接受,这种人是非常非常的可怜。无礼是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合理、不合情、不合法,与情理法完全相背,这是「无义无礼」。现在社会造作这个罪业的人很多很多,我们要想办法去帮助他、去救他。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