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一集) 2012/6/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一十页第七行,从第一句看起:
「综上诸解,谓弥陀说法音声如梵天王,演说法要,如大雷震,开悟大众。此乃本师赞彼弥陀之语」。这是说明前面所引经论、祖师大德的注疏,都是说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之好如同大梵天王。所说的法要,法,不外乎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些理论与方法。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在十方世界所演无量法门,我们把它总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桩事情。对下根人,转恶为善;对中根人,转迷为悟;对上根人,转凡成圣。这叫佛法,这也叫菩萨行,这是此地讲的法要。如大雷震,大雷震是形容,众生在六道里头受轮回之苦无量劫了,从来没有办法醒悟过来。闻佛说法,闻法身菩萨说法,这才醒过来,真正觉悟了,发心、忏悔、回头,想学、想修、想成就。这都是事实,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是为了这桩事情。所以释迦牟尼佛赞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下言八音畅妙声,亦复如是」,底下的文统统是赞叹的话。「八音者,如来所得八种音声。《梵摩喻经》谓八音」为最好音、易了音、调和音,这底下都节录了。《三藏法数》里头有注解,值得我们做参考,我们先依这个注解来解释,这个解释出《法界次第》。「八音者,谓如来所出音声言辞清雅,令诸众生闻即解悟,而有此八种也」。这里头这一句很重要,令诸众生闻即解悟。真的,这一句话只有佛能做到。为什么?这句话里头含的意思太深了。我们知道一个原则,佛说法绝对是契机、契理,理是自性,这非常深,深奥;机也不简单,机是什么?听众,每个人的根性你都要知道。根性就牵涉到过去世,过去世之中他在哪一道,生生世世他有没有学习佛教的这些经教。佛教的经教多,方法也多,八万四千法门,他学过哪些法门,学到什么样的程度,统统都要知道。然后你跟他讲经,你跟他示现,他完全能接受,与过去世中的善根他能够衔接起来,所以他听了他就会提升。这一般讲的是悟处,悟处就是提升。对於众生根性一无所知,对於性德没有悟入,那你当然做不到。所以八音讲如来八音,不是说菩萨。法身菩萨有八音,跟如来要差一等。
这八种,第一种「极好音」,音声之好。「谓一切诸天、二乘」,二乘是阿罗汉跟辟支佛,二乘的智慧、神通都超过诸天,「菩萨」超过二乘,「虽各有好音,未足为极」。这个地方讲极好音,好音里头达到顶点,这是佛。菩萨虽好,没有达到极处。下面说,「唯佛音声」,只有佛的音声,「闻者无厌」,一切众生,无论是什么样的众生,听到都生欢喜。为什么?佛音从自性流出,是性德,所以无论什么众生,接触到之后都生欢喜心。「得入妙道」,入是悟入,「好中之最,故名极好音」。因为它契机、契理,上契诸佛所证之理,这心性,它从心性流出,下契众生之机,所有一切众生。经上说的,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最高的等觉菩萨,最低的无间地狱众生,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贫富贵贱,不论贤愚不肖,没有一个不得利益。我们想,这个话就是对我讲的,每个人都有这个体会,佛说的是对我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这叫极好。
第二种「柔软音」。极好音是从自性第一德里头真诚心流出来的,诚敬,诚与性德相应,敬与一切根机相应。第二,「柔软音。谓佛以慈善为心」,佛心慈悲,佛心善良,念念没有自己,念念只有众生。佛心不离正法久住,不离度一切苦难众生。在佛的眼睛里头,只要你还没成佛,你就是苦难众生,包括菩萨,念念不舍。「所出音声巧顺物情」,这就是契机,非常巧妙,能够顺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这个物情,物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它「能令闻者喜悦」,有人听到佛音,佛说法音,自然生欢喜心。「皆舍刚强之心」,众生有刚强的习气、傲慢的习气、自以为是的习气,听了佛说法,统统都能放下,恢复到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是柔软音。用现在的话说,绝对没有心浮气躁这个现象,心浮气躁跟柔软是完全相违背。只有至诚恭敬,真诚到极处,恭敬到极处。
「和适音。谓佛常居中道」,佛的心清净、平等、觉,所以佛没有偏心、没有妄心、没有邪念,更没有恶念,这叫中道。「妙解从容」,佛不用思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自然通达明了,这叫妙。解是理解、了解,都是自然的,没有通过思惟,没有通过想像。「所出音声和雅调适」,这叫和适。就是说,和是和雅,雅是正而不邪,和是温和,前面讲的柔软,柔软是和。「能令闻者心皆融释」,那种刚强难化的心消融了,自以为是的心放下了,於是就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问他,没有一样不好,为什么?万法皆空,了不可得,怎么不好?了不可得就好。於一切法都不执著、都不分别,都不起心、不动念了,这怎么不好?这太好了。「因声会理」,因佛说法的音声,自然就会通佛所说的道理,会理就是见性、就是明心。真正是妙不可言。所以,妙解从容,所出音声和雅调适,能令闻者心皆融释,因声会理,「故名和适音」。
第四,「尊慧音。谓佛德位尊高」,这个尊是一切众生对佛陀的尊重,对佛陀的仰慕,不是佛自以为他很高,不是的。佛非常谦卑,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处事待人接物一丝毫高傲的习气都没有,见到社会上最低的、低下的这些人,佛都是很谦虚、都恭敬。我们中国古人有将人类分为十等,最下面这一等是乞丐,这是最没有地位的。佛的生活过的是乞丐的生活。所以比丘翻作乞士,他外面的形相是乞丐,士,士是读书人,有学问、有德行,这个乞丐有学问、有德行,叫乞士。释迦牟尼佛示现这种身分一辈子。但是他「慧心明彻」,他有智慧,他的心清净光明,彻法源底,对於宇宙之间万事万法,他通达明了,没有障碍。「所出音声」,为众生示现,做出来给大家看,无论是看得懂、看不懂佛都说。这个慈悲!看得懂的人,再一听说,就开悟了;看不懂的人,再听他说明,也种善根了。佛一生示现教学,无非是帮助一切众生开悟,破迷开悟,这是教学的善巧方便。
「能令闻者尊重,慧解开明,故名尊慧音」。这个地方闻者尊重,尊重两个字重要。尊重,他才有慧解。这就是中国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尊师重道,道理就在此地。对老师没有尊敬心,你决定不能开悟。为什么?不敬是烦恼,烦恼障碍著你的悟门,你的悟门打不开。尊师重道的好处不在老师那边,完全在自己。把自己的悟门打开了,老师的教诲你才能接受。如果对你所学的不尊重,很随便,不重视,对教导你的老师也不重视,你就什么都学不到。真正是高明的老师,教不教你?不教。为什么?你不能接受。绝对不是老师傲慢,老师说你对我不尊重,我不教你,不是的,那你完全错解意思了。因为你不尊重,你的门没打开,诚敬的门没打开,佛法进不去,圣贤教诲不能入心,听不进去,道理在此地。孝养父母是你的性德,奉事师长也是你的性德,只有性德才能够开启你自性的性德。
这桩事情在古时候,父母跟老师非常认真负责把你这个门打开。父母苦口婆心教你奉事师长,老师也是苦口婆心教你要孝养父母,人在这种教育之下,这根扎下去了。现在在我们这一代看不到了,没有了,应该可以说至少是四代,疏忽了。中国古人讲一世是三十年,四世一百二十年,没有人讲了。最近这六十年没人讲了,所以现在人对於这个非常陌生。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真正知道了,你有责任、你有使命要把传统称性的教学把它找回来。从哪里找?从自己身上找,外头找不到。你从外面找,最后你大失所望,你自己还免不了三途。从自己自性里头去找,从自己起心动念处去找,你才真正能把它找回来。找回一个字,把这个字做到;找回两个字,这两个字做到。从哪里找起?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这个找起。只要这个门开了,后面就不难。如果不从这个找起,你找一百年还找不到,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净业三福把这个摆在第一句。
下面第五,「不女音。谓佛住首楞严定,有大雄之德,所出音声,能令一切闻者敬畏,天魔外道,莫不归伏,故名不女音」。这是说什么?前面说柔软音、和适音,柔软、和适就很像女子的音声。一昧的柔软也不行,柔软里头有刚强。这个刚强里头没有我慢,这是真的刚强。一昧的柔软,一切众生对你敬畏之心就没有了。所以圣贤教人、父母教人、老师教人,都贵恩威并济,该柔软的时候柔软,该刚强的时候刚强。运用之妙完全是智慧,绝不是喜怒哀乐,因自己喜怒哀乐是错了,一定是真实智慧。所以,首楞严大定具大雄之德,大雄是对佛称的,供养佛的处所称为大雄宝殿。所出声音能令一切众生敬畏,众生敬你,尊敬你,爱你,但是又怕你。天魔外道这些人是刚强难化,遇到你也能够归伏,为什么?他佩服你,他就尊敬你。所以叫不女音。括弧里头对首楞严有个解释,这是很简单的解释,首楞严这个名词含义很丰富。此地讲,「华言健相分别,谓能降伏一切魔也」。健是健壮,首楞严有健壮这个相,勇猛健壮。有坚固之力,不为外面境界动摇,能降伏一切魔外,外是外道,有这个能力。
第六,「不误音。谓佛智圆明,照了无碍」,圆是圆满,明是智慧,圆满的智慧,光明遍照,照见虚空法界。「所出音声,谛审真实」,谛也是真的意思,所出的音声真实不虚,与口四善相应,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与这个四善相应。所说一切法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说事、说理、说差别、说求究竟,句句是实话,所以「能令闻者各获正见」。众生有错误的知见,听了佛的说法,能把错误纠正过来,这是利益当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我们如果不读佛经,自己一反省,确实许许多多事我们自己看错了。看错了、想错了,然后怎么样?错用了心。全用的是自私自利的心,虚妄、不真诚的心,造作无量的罪业,感得三途苦报,这就错了。所以,诸佛菩萨无论示现在什么处所,没有不讲经教学的。不用言语教学,也用其他方法,我们在经上看到世尊所说的香积如来,那个佛国土里头没有说法,香积如来怎么度众生?每天做些好吃的、好喝的,让你在饮食里面开悟。这是对什么样的根机?舌根最利的。
我们的舌根迟钝,不利。娑婆世界众生,《楞严经》上说的,文殊菩萨说的,耳根最利。楞严会上,世尊叫二十五位菩萨,把自己修行证果的例子跟与会大众分享。这二十五位是什么?就是根性不一样。它排列的顺序,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六根、六尘、六识就十八个,七大,十八加七,二十五个人,这二十五圆通章。文殊菩萨选的,选了两个,选一个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选一个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属於七大,见大,就是「念佛圆通章」。为我们选择这两个,文殊挑选的,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最利,看没看明白,听明白了,这是讲娑婆世界众生。香积国那里的众生,眼根、耳根都不行,舌根很厉害,他一尝味道他就觉悟了。所以那个地方的如来教学,就是每天做好吃的,让大家吃了个个开悟。各个根性不相同,他吃了真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像我们这里,我们这里舌根不行,愈吃愈糊涂,愈吃他不开悟,他长贪心。所以这是说明众生根性不相同,大别有二十五种。
再看底下这个第七,「深远音。谓佛智幽深,行位高极」。行是他修行,位是他的地位,高到极处,在菩萨之上。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最高是等觉菩萨,佛还在他上面,叫高极。「所出音声,自近而远,彻至十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的音声遍法界虚空界,没有障碍,一切众生都能听佛讲经说法。为什么我们听不见?我们耳根有了问题,耳根有障碍。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的六根全都障碍到了,眼睛的见受到障碍,耳闻也受到障碍。如果我们得到佛菩萨加持,加持要有缘分,没有缘得不到加持。加持里头还有真的有假的,完全在当人,在自己。我们自己用的是真心,就得佛菩萨加持;我们自己用妄心,也有几分真诚,但是里面掺杂著自私自利,那就是妄心。百分之九十九的真诚心,里头还有一分自私自利,都不行,佛加持你,你得不到。一丝毫自私自利都没有了,你才能得到佛力加持。佛的音声,你跟佛在一起,听佛讲经说法,佛的声音不大,你听得很清楚。你距离佛很远,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我们在此地听,距离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距离我们听得也很清楚,声音也不小。「皆悟甚深幽远之理」,佛所说的,说得很深、说得很广,幽远是广,无论是理、无论是事他都讲得非常透彻,这叫深远音。
最后第八,叫「不竭音」。这一句显示更不可思议,不竭是什么?它没有中断的。「谓如来愿行无尽,住於无尽法藏,所出音声,闻者寻其语义,无尽无穷」。我们在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看到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好像是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中断。这是我们一般凡夫粗、俗之心见到的。如果心细的人他会体会到,释迦牟尼佛自从示现八相成道,从出胎到入般涅盘,他都在表演,表演得非常逼真。表演什么?表演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很可惜我们没有看得懂,不解如来真实义。我们从听闻经法明白了,然后慢慢能够看出,释迦牟尼佛从早到晚一举一动,都在演无上甚深微妙法。上课给我们演说的时候,那是解,跟我们讲解无上甚深微妙法,何尝中断过?这说出一切诸佛如来、一切法身大士,他们的表演、说明从来没有间断,真正慈悲到极处。只可惜我们凡夫粗心大意,没有体会到、没有觉察到。
我们现在看经文,经文上所说的八音,大致上跟前面所说的《三藏法数》里头相同,《三藏法数》解得比这个地方多一点,解释得清楚一点。我们看这个地方,八百一十页倒数第六行,从第二句看起。「下言八音畅妙声,亦复如是。八音者,如来所得八种音声」,这是自然得到的,法尔如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第一个「最好声」,《三藏法数》是八音,最好音,这个地方是八声,都说声。「其声哀妙」,文字简单,解释的是一句,哀是哀雅,妙是玄妙。所以把这个跟《三藏法数》一对照,就很容易了解。我们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学到;如果没有学到,这个不就白念了吗?怎么个学法?学习的心态第一重要!要用什么心?经上一再劝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就是真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真实、真诚。真诚到极处,真心圆满的显露在面前。佛在经上常常教我们,一切法要从真实心中作,这就对了。佛是从真实心中作,所以在说法他就有这个八音,这是性德圆满的流露。哀妙,哀是哀雅,雅是正而不邪,妙是微妙,三贤十圣都比不上。
第二,「易了声。言辞辨了」,很容易明了。第三个,「调和声。大小得中(闻者和融,自然会於中道之理)」。这里就两个意思了,大小是大声、小声,你听的都得中,跟他很接近,听他的声音不大,距离很远,听他的声音不小,真妙。第四个,「柔软声。其声柔软(闻者喜悦,舍刚强意,自然入律)」。律是讲的歌唱,音乐,让你听得非常欢喜。特别是自然,说明这是性德流露。第五个,「不误声。言无错失」,这就是言语与四种口业完全相应,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闻者各得正见,离九十五种外道之邪非」,有能力辨别邪正。第六,「不女声。其声雄朗」,跟《三藏法数》意思相同。第七,「尊慧声。言有威肃」,有威严、有严肃,「如世尊重,有慧人声。(闻者尊重,智解开朗)」。人有威德,大众对你尊重,听你的言说能理解、能觉悟,这是智慧的开导。第八,「深远声。其声深远,犹如雷震。(闻者皆证甚深之理)」。利根的人,听佛说法能破无明、能证法身,这是得利益,得利益最上的、最大的。
「又八音者,嘉祥师云」,这说得很简单,第一个响,声音响亮,第二个彻,第三个清,第四个柔,第五个哀,第六亮,第七和,第八雅。具足八好,这是好音。「如《阿弥陀经》曰:其音演畅五根五力等等」,佛给我们讲解五根五力这些法门。「妙声者,妙法音声也。弥陀具足八音,以演说妙法,故云八音畅妙声也」,这是这一句的偈文。
《往生论》天亲菩萨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无量的庄严成就总不离清净,所以清净是性德的根源。这个话说得好!我们今天确确实实是被染污了,我们的心不清净。要想学阿弥陀佛,首先要把清净心找回来。清净心中一尘不染,怎么找回来?我们真要放下,要彻底放下,不要在乎外面一切境缘,要把它看破,要相信因果。因果里头特别要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别强求」,我们的心就定了。得到,没有欢喜,失去,没有烦恼,把得失看穿了,这很重要。人没有得失,清净心才能现前。患得患失,这个心什么时候才能清净?所以一定要下个决心,不要了,所有都放下,需要用的时候自然有,没有也就算了。常常有这个心态,我们才能把我们的性德找回来。相信我跟弥陀是一体,相信我跟极乐世界是一体,这个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弥陀叹十方菩萨」,前面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赞叹十方的菩萨,这是什么?往生的人。第一段,「严土受记」。请看经文: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
这一首偈,『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吾」是阿弥陀佛自称,阿弥陀佛统统都知道每一个人的心愿。「从此二句直至段末,必成如是刹,皆本师释尊,转述阿弥陀如来所演畅之法音」,以下的经文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我们没见到佛,没听到佛说法,释迦牟尼佛听到、看到了,释迦佛把弥陀佛的话为我们转达。我们读这个经文,就如同阿弥陀佛亲自为我们说法,我们要知道感恩。「正士即菩萨,如本经中十六正士」。序分里面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举在家十六正士,贤护菩萨这十六个人在家的。什么地位?等觉菩萨,他的地位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是平等的,在家的等觉菩萨。出家的等觉菩萨,序分只列了三个人,在家等觉菩萨列了十六个人,这里头有用意。你要是明了,你就知道了,这个法门最适合在家人修行,你看在家人修行都证到等觉,出家修行就更不必说了。但是得真修、真干才行。
「吾者,此为阿弥陀佛之自称」。意思是说,十方世界菩萨来到极乐世界,「皆具殊胜大愿」。他们到极乐世界来干什么的?就像惠能大师见五祖,他到黄梅见到五祖,五祖问他,你来想要些什么?惠能大师说,我想要作佛。大概五祖一生,问人,问学佛的人,你想求什么?你想要什么?从来没有一个人说他想来作佛的,可能只遇到惠能这么一个,他是要来作佛的,他不要别的。别人来拜佛,都是求平安、求保佑、求升官、求发财。大概就一生当中遇到这么一个人,他什么都不要,他要来作佛。我们到极乐世界,记住,极乐,我不是来看到极乐我是来享受的,这个世界没有苦只有乐,我来享受的,那你去得了吗?去不了。为什么?跟极乐世界不相应。
极乐世界是真乐,乐从哪里来的?乐从清净平等觉来的,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是从这来的,是自然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六祖惠能大师那个愿望,我来干什么?我来想作佛的;不但我想作佛,我想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样的心愿跟极乐世界百分之百的相应,一点都不差,阿弥陀佛就是欢迎这样的人。所以佛「皆知之。其愿乃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他们是来干这个的,到极乐世界来学习,庄严净土。极乐世界是个学校,我到这个学校来学习,将来毕业出来,我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学生,阿弥陀佛的学生成佛了。就如同学校,这学校学生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了,将来在社会上个个都出人头地,这学校光荣。光荣就是庄严,就是严净土的意思。所以,「是诸菩萨,发此大愿,故弥陀赞之」。我们今天发这个愿,阿弥陀佛也赞叹我们。
「众生起心动念,如来悉知悉见」。才动,阿弥陀佛就知道了。我们念头才动,确实就如同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上所说的,念头一动就周遍法界,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只有什么?只有凡夫,迷失自性的人不知道。我们自己不知道,十方刹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三贤菩萨、声闻缘觉统统都收到,这信息都收到了。而且出生无尽,这个出生无尽怎么讲?影响。我们发真诚心,许许多多没有发心的人,看到你发心、听到你发心的这个信息,也感动他,他也发心了。起心动念,如来悉知悉见。
「现诸正士」,现是现前。这些菩萨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来的菩萨,我们知道,从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没法子计算。而且怎么样?源源不断。所以有人怀疑,极乐世界容得下吗?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你要明白这桩事情,极乐世界的人是法性身,只要是法性,就没有大小。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说得好,实实在在这两句话是讲法性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你说大,大没有外,叫真大;你说小,小没有内,真小。量子,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中微子,佛经上所说的极微色,中微子,没有比这个更小的,物质最小的东西找到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它不能算最小,它有内,法性没有内。中微子可以思议,小而无内不可思议。所以它能容,再多都能容。现,现前这些正士,「愿如弥陀」,他们发的愿跟阿弥陀佛一样,到极乐世界想成就圆满四十八愿,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成就大觉」,大觉是成佛,成佛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摄取佛土」,这个摄取佛土也就像阿弥陀佛建一个极乐世界,教化无量无边众生。真的是因同佛,心同佛,愿同佛,德同佛,行同佛,果同佛,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佛即知之。故为说如是无上相应之法,以满其愿」,让这些来往生的人个个满愿,这个不可思议。
我们继续看下文,「觉幻妙行」,这底下佛开示的甚深大法。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修胜菩提行。受记当作佛。】
这些话全是阿弥陀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转告我们。前面第一首偈,从『觉了一切法』到『必成如是刹』,这是什么?说明宇宙诸法的实相,真相。我们要牢牢记在心上,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知道一切法的真相,我们就不会做糊涂事情了。糊涂什么?迷失本性。不要被这些假相迷了,它是假的,可别当真。我们想控制它、想占有它、想支配它,全错了!於一切法上起这些念头就迷了,那叫凡夫。佛怎么样?佛於一切法绝对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受用、享受,没有占有、没有控制、没有支配,绝对没有这些念头。所以,他享受的时候有乐,没有苦。控制很苦,占有很苦,你要想支配也很苦,不叫自找苦吃吗?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
我们看这个注解,很长。觉,「觉者,证悟」,证实了,真的,不是假的,悟是明白了。「了者,了知」。这先解释「觉了」,确实证明了、了知了。「一切法者,总该万有之一切诸法」,一个不漏,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法不漏,佛法也包括在其中。佛法是真的是假的?佛法也是梦幻响,不是真的。所以《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不能执著,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什么佛法不佛法,是因为众生迷了,佛对迷说一个觉悟的法。觉是破迷的,迷破了之后,觉也没有;迷破了之后,执著有个觉,那又错了。所以大乘教里面说「二边不立」,二边就是迷悟,这二边。二边没有了,就中道。中道也没有,不要执著还有个中道,「中道不存」你就真的觉悟了。还有一点点,迷,都没有觉。
「《大智度论》曰:一切法,略说有三种」,就是三大类。「一者有为法」,有为,有生有灭,就是生灭法,整个宇宙里头所有一切法都是有为法。有为什么?它有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有生有灭,范围非常大。第二种,「无为法」,无为法是有为法的本体。有为法从哪里来的?迷了无为,从无为生起梦幻泡影。《百法明门》里头,有九十四个有为法,后面六个无为法。为什么?这六法你看不到生灭,所以就把它摆在不生不灭。第一个虚空,虚空没有人看到它生灭,所以有为法不能包括它,算它是无为法。第二个定中境界,不是有为法。有没有?真有,定中有境界,这个属於无为法。但是这都是相似无为,真正无为只有一个,真如无为。就是我们的本性,自性,这是无为法,真无为法。第三个「不可说法」,不可说法就是大乘佛法。不可说,佛也说了,说了,你要一执著就错了。说了怎么样?要怎样去体会它?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你就真正听进去,就懂了。听了,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错了,它全变成有为。这是佛法难懂的地方。「此三已摄一切法」,宇宙之间一切法绝对超不过这三个范围。
一切法「犹如梦幻响」,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是梦;第二个是幻,变幻,像变魔术一样;第三个是响,响是回音,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就听到回音了,这叫响,这回音,都不是真的。念老这里解释,「喻诸法皆虚妄无实。如梦,如幻化,如回响(空室回音)」。「《大智度论》曰:如梦者,如梦中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像人作梦,梦中没有一样是真的,但是怎么样?作梦的时候以为是真的,到自己醒过来了,才晓得是一场梦。觉了一场梦,这就明白了。「又曰:一切诸行」,行是行为,所有一切的行为,「如幻欺诳小儿」,像变把戏一样,变魔术给小朋友看,小朋友以为是真的,全是假的。「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现前这一切法,因缘生法,有因有缘,这境界现前了。今天我们的社会动乱,这是果。因是什么?因为迷了,迷失了自性。所以迷了之后,就产生了缘。缘是无我以为有个我,执著有个我,这是缘,这是第一个缘。因为有我,没有受过圣贤教诲,「性相近,习相远」,就远去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疑,这是第二个缘。第三个缘就变成行为,杀盗淫妄,果就现前了。果就是今天的混乱,地球上这么多的灾变,这都是果。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地球有成住坏空,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一切动物,包括人类,有生老病死,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不自在、不久住,不久住就是生灭相续。
「又曰:若深山狭谷中,若深绝涧中」,这都是讲深山大谷。「若空大舍中」,空大,很大的房子里头。「若语声」,说话声音,「若打声,从声有声,名为响」。响就是回音,山谷里头有回音;深涧里头,这是有水的小溪,它也产生回音;空大的房子也有回音,这叫响。「无智人谓为有人语声」,无智的他误会,好像他听到声音。「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触故,名为响」。声音走到那个地方,被山谷挡住了,返回来,叫回音。不是那个地方有人,是我们发的音声,遇到障碍回来了。「响」这桩事是空的,「能诳耳根」,诳是欺骗,它欺骗我们耳根。耳以为那个地方有人,在大吼一声,其实是假的。
「乃至菩萨知诸法如响」,菩萨听佛说法,就像听到回声一样。这个意思是什么?佛有没有说法?没有,佛真没有说法。为什么?无法可说,清净心当中一法不立。要有一法,迷了。一法都没有那就觉了,就全觉了。为什么《般若经》上教我们把法也放下?你执著有个法,永远不觉悟。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统统都要放下。放下就回归自性,你就成佛了,就跟惠能完全一样。惠能有什么本事?一旦觉悟了,全都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清净心里头一法都没有,这就成佛了,五祖衣钵就传给他。他到这来求成佛,真的成佛了,黄梅没有白来,他的目的达到了。
成佛,他还有个身相,身相还在,这叫有余依般涅盘。他是真正证到大般涅盘,就是明心见性,但是他还有个身体,叫有余依般涅盘。身体不要了,那就是无余涅盘。那个身体有,做什么用?有用,接引众生,帮助大众,不是自己需要的,自己什么事都没有了。连要这个身体,穿衣吃饭,都是帮助别人的,都是表法给别人看的。自己有没有?没有;自己有没有吃饭?没有;自己有没有穿衣?也没有,什么都没有。这真妙,这妙法!悟了跟没悟差别非常之大。悟了,就净宗讲回归常寂光。常寂光什么都没有,常寂光里头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所以科学、哲学达不到。什么原因?科学、哲学要有现象它才能发现,它才能观察到。什么都没有,你对它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科学、哲学是有界限的,现在已经快到这个界限了;到这个界限之后,不能突破了,就到这个为止。怎样才能见性?你放下,不用这些东西,就见性。科学、哲学全不用,就成佛了;你还用它,成不了。这就是知道一切法如梦幻响,佛法也是梦幻响。梦幻响只能够缘到梦幻响,它不是梦幻响,你就缘不到。自性不是梦幻响,所以梦幻响放弃了,你就见到了,就证得了。
下面,「又《会疏》曰:如梦者,如梦所见,虽有种种事,毕竟不可得,诸法亦复如是」。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你想得就错了。所以不可得,得同不得,不得同得,就没事了。得,没有欢喜心,心清净的,一丝毫没有受它干扰;失掉,失掉也是的,心也是清净的,也没有受它干扰。如如不动,这叫住大般涅盘。「如幻者,如幻所现,虽似实化现」,虽然好像是真的,但是它是变化所现的,它不是真的,「其体本寂灭,诸法亦复如是」。这一切法就像魔术,变魔术,它的手法很巧妙,看到好像是真的,其实不是真的。「如响者,如空谷响,虽因声击发,自性无所有。诸法亦复如是」。《会疏》这一段解释得非常好。空谷回音,这个回音没有自体,自性就是自体,没有自体,一切诸法也没有自体。
这一段话,这么多的注子,就是注前面两句,「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要我们认知诸法真相。知道诸法真相,在一切诸法,佛常说的,你可以受用,你自自然然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能住这个境界,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就是成佛、成法身菩萨了。法身菩萨应现在我们世间就这个样子,你完全得到了。在这个境界里头,你得自在,生死自在,来去自在,变幻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你想到极乐世界去,自在。极乐世界每天接受这样的人也是不计其数,他不是往生的,他去参观的,等於说去旅游的。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会接见这些人,这些人来去自如。在这个世间六道里头,上面二十八层天,下面到无间地狱,他也自在。他想到哪里去参观看看,他统统行,一点障碍都没有。我们今天迷失自性,把这些假的当作真的,亏吃大了。这叫看破,看破你才会真正放下,没有看破你永远放不下。
我们今天日子过得这么辛苦,什么原因?就是不能放下。不能放下的原因,没看破。我们想真看破,这个两行经文,特别是《会疏》这一段的注解,我们认真多念几遍。明了,我对於一切法不再那么认真,你就有进步了。知道它是假的,但是怎样?假戏还得要真演。这个真演就有意思了,不为自己,是演给别人看,度化众生。这个世间,像我们迷惑的人很多,要帮助他觉悟。我们已经觉悟了,要演出来,帮助别人觉悟。好,现在时间到了。那就叫行菩萨道,就叫广度众生。好,今天我们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一十页第七行,从第一句看起:
「综上诸解,谓弥陀说法音声如梵天王,演说法要,如大雷震,开悟大众。此乃本师赞彼弥陀之语」。这是说明前面所引经论、祖师大德的注疏,都是说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之好如同大梵天王。所说的法要,法,不外乎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些理论与方法。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在十方世界所演无量法门,我们把它总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桩事情。对下根人,转恶为善;对中根人,转迷为悟;对上根人,转凡成圣。这叫佛法,这也叫菩萨行,这是此地讲的法要。如大雷震,大雷震是形容,众生在六道里头受轮回之苦无量劫了,从来没有办法醒悟过来。闻佛说法,闻法身菩萨说法,这才醒过来,真正觉悟了,发心、忏悔、回头,想学、想修、想成就。这都是事实,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是为了这桩事情。所以释迦牟尼佛赞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下言八音畅妙声,亦复如是」,底下的文统统是赞叹的话。「八音者,如来所得八种音声。《梵摩喻经》谓八音」为最好音、易了音、调和音,这底下都节录了。《三藏法数》里头有注解,值得我们做参考,我们先依这个注解来解释,这个解释出《法界次第》。「八音者,谓如来所出音声言辞清雅,令诸众生闻即解悟,而有此八种也」。这里头这一句很重要,令诸众生闻即解悟。真的,这一句话只有佛能做到。为什么?这句话里头含的意思太深了。我们知道一个原则,佛说法绝对是契机、契理,理是自性,这非常深,深奥;机也不简单,机是什么?听众,每个人的根性你都要知道。根性就牵涉到过去世,过去世之中他在哪一道,生生世世他有没有学习佛教的这些经教。佛教的经教多,方法也多,八万四千法门,他学过哪些法门,学到什么样的程度,统统都要知道。然后你跟他讲经,你跟他示现,他完全能接受,与过去世中的善根他能够衔接起来,所以他听了他就会提升。这一般讲的是悟处,悟处就是提升。对於众生根性一无所知,对於性德没有悟入,那你当然做不到。所以八音讲如来八音,不是说菩萨。法身菩萨有八音,跟如来要差一等。
这八种,第一种「极好音」,音声之好。「谓一切诸天、二乘」,二乘是阿罗汉跟辟支佛,二乘的智慧、神通都超过诸天,「菩萨」超过二乘,「虽各有好音,未足为极」。这个地方讲极好音,好音里头达到顶点,这是佛。菩萨虽好,没有达到极处。下面说,「唯佛音声」,只有佛的音声,「闻者无厌」,一切众生,无论是什么样的众生,听到都生欢喜。为什么?佛音从自性流出,是性德,所以无论什么众生,接触到之后都生欢喜心。「得入妙道」,入是悟入,「好中之最,故名极好音」。因为它契机、契理,上契诸佛所证之理,这心性,它从心性流出,下契众生之机,所有一切众生。经上说的,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最高的等觉菩萨,最低的无间地狱众生,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贫富贵贱,不论贤愚不肖,没有一个不得利益。我们想,这个话就是对我讲的,每个人都有这个体会,佛说的是对我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这叫极好。
第二种「柔软音」。极好音是从自性第一德里头真诚心流出来的,诚敬,诚与性德相应,敬与一切根机相应。第二,「柔软音。谓佛以慈善为心」,佛心慈悲,佛心善良,念念没有自己,念念只有众生。佛心不离正法久住,不离度一切苦难众生。在佛的眼睛里头,只要你还没成佛,你就是苦难众生,包括菩萨,念念不舍。「所出音声巧顺物情」,这就是契机,非常巧妙,能够顺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这个物情,物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它「能令闻者喜悦」,有人听到佛音,佛说法音,自然生欢喜心。「皆舍刚强之心」,众生有刚强的习气、傲慢的习气、自以为是的习气,听了佛说法,统统都能放下,恢复到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是柔软音。用现在的话说,绝对没有心浮气躁这个现象,心浮气躁跟柔软是完全相违背。只有至诚恭敬,真诚到极处,恭敬到极处。
「和适音。谓佛常居中道」,佛的心清净、平等、觉,所以佛没有偏心、没有妄心、没有邪念,更没有恶念,这叫中道。「妙解从容」,佛不用思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自然通达明了,这叫妙。解是理解、了解,都是自然的,没有通过思惟,没有通过想像。「所出音声和雅调适」,这叫和适。就是说,和是和雅,雅是正而不邪,和是温和,前面讲的柔软,柔软是和。「能令闻者心皆融释」,那种刚强难化的心消融了,自以为是的心放下了,於是就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问他,没有一样不好,为什么?万法皆空,了不可得,怎么不好?了不可得就好。於一切法都不执著、都不分别,都不起心、不动念了,这怎么不好?这太好了。「因声会理」,因佛说法的音声,自然就会通佛所说的道理,会理就是见性、就是明心。真正是妙不可言。所以,妙解从容,所出音声和雅调适,能令闻者心皆融释,因声会理,「故名和适音」。
第四,「尊慧音。谓佛德位尊高」,这个尊是一切众生对佛陀的尊重,对佛陀的仰慕,不是佛自以为他很高,不是的。佛非常谦卑,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处事待人接物一丝毫高傲的习气都没有,见到社会上最低的、低下的这些人,佛都是很谦虚、都恭敬。我们中国古人有将人类分为十等,最下面这一等是乞丐,这是最没有地位的。佛的生活过的是乞丐的生活。所以比丘翻作乞士,他外面的形相是乞丐,士,士是读书人,有学问、有德行,这个乞丐有学问、有德行,叫乞士。释迦牟尼佛示现这种身分一辈子。但是他「慧心明彻」,他有智慧,他的心清净光明,彻法源底,对於宇宙之间万事万法,他通达明了,没有障碍。「所出音声」,为众生示现,做出来给大家看,无论是看得懂、看不懂佛都说。这个慈悲!看得懂的人,再一听说,就开悟了;看不懂的人,再听他说明,也种善根了。佛一生示现教学,无非是帮助一切众生开悟,破迷开悟,这是教学的善巧方便。
「能令闻者尊重,慧解开明,故名尊慧音」。这个地方闻者尊重,尊重两个字重要。尊重,他才有慧解。这就是中国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尊师重道,道理就在此地。对老师没有尊敬心,你决定不能开悟。为什么?不敬是烦恼,烦恼障碍著你的悟门,你的悟门打不开。尊师重道的好处不在老师那边,完全在自己。把自己的悟门打开了,老师的教诲你才能接受。如果对你所学的不尊重,很随便,不重视,对教导你的老师也不重视,你就什么都学不到。真正是高明的老师,教不教你?不教。为什么?你不能接受。绝对不是老师傲慢,老师说你对我不尊重,我不教你,不是的,那你完全错解意思了。因为你不尊重,你的门没打开,诚敬的门没打开,佛法进不去,圣贤教诲不能入心,听不进去,道理在此地。孝养父母是你的性德,奉事师长也是你的性德,只有性德才能够开启你自性的性德。
这桩事情在古时候,父母跟老师非常认真负责把你这个门打开。父母苦口婆心教你奉事师长,老师也是苦口婆心教你要孝养父母,人在这种教育之下,这根扎下去了。现在在我们这一代看不到了,没有了,应该可以说至少是四代,疏忽了。中国古人讲一世是三十年,四世一百二十年,没有人讲了。最近这六十年没人讲了,所以现在人对於这个非常陌生。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真正知道了,你有责任、你有使命要把传统称性的教学把它找回来。从哪里找?从自己身上找,外头找不到。你从外面找,最后你大失所望,你自己还免不了三途。从自己自性里头去找,从自己起心动念处去找,你才真正能把它找回来。找回一个字,把这个字做到;找回两个字,这两个字做到。从哪里找起?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这个找起。只要这个门开了,后面就不难。如果不从这个找起,你找一百年还找不到,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净业三福把这个摆在第一句。
下面第五,「不女音。谓佛住首楞严定,有大雄之德,所出音声,能令一切闻者敬畏,天魔外道,莫不归伏,故名不女音」。这是说什么?前面说柔软音、和适音,柔软、和适就很像女子的音声。一昧的柔软也不行,柔软里头有刚强。这个刚强里头没有我慢,这是真的刚强。一昧的柔软,一切众生对你敬畏之心就没有了。所以圣贤教人、父母教人、老师教人,都贵恩威并济,该柔软的时候柔软,该刚强的时候刚强。运用之妙完全是智慧,绝不是喜怒哀乐,因自己喜怒哀乐是错了,一定是真实智慧。所以,首楞严大定具大雄之德,大雄是对佛称的,供养佛的处所称为大雄宝殿。所出声音能令一切众生敬畏,众生敬你,尊敬你,爱你,但是又怕你。天魔外道这些人是刚强难化,遇到你也能够归伏,为什么?他佩服你,他就尊敬你。所以叫不女音。括弧里头对首楞严有个解释,这是很简单的解释,首楞严这个名词含义很丰富。此地讲,「华言健相分别,谓能降伏一切魔也」。健是健壮,首楞严有健壮这个相,勇猛健壮。有坚固之力,不为外面境界动摇,能降伏一切魔外,外是外道,有这个能力。
第六,「不误音。谓佛智圆明,照了无碍」,圆是圆满,明是智慧,圆满的智慧,光明遍照,照见虚空法界。「所出音声,谛审真实」,谛也是真的意思,所出的音声真实不虚,与口四善相应,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与这个四善相应。所说一切法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说事、说理、说差别、说求究竟,句句是实话,所以「能令闻者各获正见」。众生有错误的知见,听了佛的说法,能把错误纠正过来,这是利益当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我们如果不读佛经,自己一反省,确实许许多多事我们自己看错了。看错了、想错了,然后怎么样?错用了心。全用的是自私自利的心,虚妄、不真诚的心,造作无量的罪业,感得三途苦报,这就错了。所以,诸佛菩萨无论示现在什么处所,没有不讲经教学的。不用言语教学,也用其他方法,我们在经上看到世尊所说的香积如来,那个佛国土里头没有说法,香积如来怎么度众生?每天做些好吃的、好喝的,让你在饮食里面开悟。这是对什么样的根机?舌根最利的。
我们的舌根迟钝,不利。娑婆世界众生,《楞严经》上说的,文殊菩萨说的,耳根最利。楞严会上,世尊叫二十五位菩萨,把自己修行证果的例子跟与会大众分享。这二十五位是什么?就是根性不一样。它排列的顺序,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六根、六尘、六识就十八个,七大,十八加七,二十五个人,这二十五圆通章。文殊菩萨选的,选了两个,选一个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选一个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属於七大,见大,就是「念佛圆通章」。为我们选择这两个,文殊挑选的,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最利,看没看明白,听明白了,这是讲娑婆世界众生。香积国那里的众生,眼根、耳根都不行,舌根很厉害,他一尝味道他就觉悟了。所以那个地方的如来教学,就是每天做好吃的,让大家吃了个个开悟。各个根性不相同,他吃了真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像我们这里,我们这里舌根不行,愈吃愈糊涂,愈吃他不开悟,他长贪心。所以这是说明众生根性不相同,大别有二十五种。
再看底下这个第七,「深远音。谓佛智幽深,行位高极」。行是他修行,位是他的地位,高到极处,在菩萨之上。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最高是等觉菩萨,佛还在他上面,叫高极。「所出音声,自近而远,彻至十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的音声遍法界虚空界,没有障碍,一切众生都能听佛讲经说法。为什么我们听不见?我们耳根有了问题,耳根有障碍。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的六根全都障碍到了,眼睛的见受到障碍,耳闻也受到障碍。如果我们得到佛菩萨加持,加持要有缘分,没有缘得不到加持。加持里头还有真的有假的,完全在当人,在自己。我们自己用的是真心,就得佛菩萨加持;我们自己用妄心,也有几分真诚,但是里面掺杂著自私自利,那就是妄心。百分之九十九的真诚心,里头还有一分自私自利,都不行,佛加持你,你得不到。一丝毫自私自利都没有了,你才能得到佛力加持。佛的音声,你跟佛在一起,听佛讲经说法,佛的声音不大,你听得很清楚。你距离佛很远,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我们在此地听,距离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距离我们听得也很清楚,声音也不小。「皆悟甚深幽远之理」,佛所说的,说得很深、说得很广,幽远是广,无论是理、无论是事他都讲得非常透彻,这叫深远音。
最后第八,叫「不竭音」。这一句显示更不可思议,不竭是什么?它没有中断的。「谓如来愿行无尽,住於无尽法藏,所出音声,闻者寻其语义,无尽无穷」。我们在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看到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好像是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中断。这是我们一般凡夫粗、俗之心见到的。如果心细的人他会体会到,释迦牟尼佛自从示现八相成道,从出胎到入般涅盘,他都在表演,表演得非常逼真。表演什么?表演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很可惜我们没有看得懂,不解如来真实义。我们从听闻经法明白了,然后慢慢能够看出,释迦牟尼佛从早到晚一举一动,都在演无上甚深微妙法。上课给我们演说的时候,那是解,跟我们讲解无上甚深微妙法,何尝中断过?这说出一切诸佛如来、一切法身大士,他们的表演、说明从来没有间断,真正慈悲到极处。只可惜我们凡夫粗心大意,没有体会到、没有觉察到。
我们现在看经文,经文上所说的八音,大致上跟前面所说的《三藏法数》里头相同,《三藏法数》解得比这个地方多一点,解释得清楚一点。我们看这个地方,八百一十页倒数第六行,从第二句看起。「下言八音畅妙声,亦复如是。八音者,如来所得八种音声」,这是自然得到的,法尔如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第一个「最好声」,《三藏法数》是八音,最好音,这个地方是八声,都说声。「其声哀妙」,文字简单,解释的是一句,哀是哀雅,妙是玄妙。所以把这个跟《三藏法数》一对照,就很容易了解。我们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学到;如果没有学到,这个不就白念了吗?怎么个学法?学习的心态第一重要!要用什么心?经上一再劝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就是真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真实、真诚。真诚到极处,真心圆满的显露在面前。佛在经上常常教我们,一切法要从真实心中作,这就对了。佛是从真实心中作,所以在说法他就有这个八音,这是性德圆满的流露。哀妙,哀是哀雅,雅是正而不邪,妙是微妙,三贤十圣都比不上。
第二,「易了声。言辞辨了」,很容易明了。第三个,「调和声。大小得中(闻者和融,自然会於中道之理)」。这里就两个意思了,大小是大声、小声,你听的都得中,跟他很接近,听他的声音不大,距离很远,听他的声音不小,真妙。第四个,「柔软声。其声柔软(闻者喜悦,舍刚强意,自然入律)」。律是讲的歌唱,音乐,让你听得非常欢喜。特别是自然,说明这是性德流露。第五个,「不误声。言无错失」,这就是言语与四种口业完全相应,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闻者各得正见,离九十五种外道之邪非」,有能力辨别邪正。第六,「不女声。其声雄朗」,跟《三藏法数》意思相同。第七,「尊慧声。言有威肃」,有威严、有严肃,「如世尊重,有慧人声。(闻者尊重,智解开朗)」。人有威德,大众对你尊重,听你的言说能理解、能觉悟,这是智慧的开导。第八,「深远声。其声深远,犹如雷震。(闻者皆证甚深之理)」。利根的人,听佛说法能破无明、能证法身,这是得利益,得利益最上的、最大的。
「又八音者,嘉祥师云」,这说得很简单,第一个响,声音响亮,第二个彻,第三个清,第四个柔,第五个哀,第六亮,第七和,第八雅。具足八好,这是好音。「如《阿弥陀经》曰:其音演畅五根五力等等」,佛给我们讲解五根五力这些法门。「妙声者,妙法音声也。弥陀具足八音,以演说妙法,故云八音畅妙声也」,这是这一句的偈文。
《往生论》天亲菩萨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无量的庄严成就总不离清净,所以清净是性德的根源。这个话说得好!我们今天确确实实是被染污了,我们的心不清净。要想学阿弥陀佛,首先要把清净心找回来。清净心中一尘不染,怎么找回来?我们真要放下,要彻底放下,不要在乎外面一切境缘,要把它看破,要相信因果。因果里头特别要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别强求」,我们的心就定了。得到,没有欢喜,失去,没有烦恼,把得失看穿了,这很重要。人没有得失,清净心才能现前。患得患失,这个心什么时候才能清净?所以一定要下个决心,不要了,所有都放下,需要用的时候自然有,没有也就算了。常常有这个心态,我们才能把我们的性德找回来。相信我跟弥陀是一体,相信我跟极乐世界是一体,这个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弥陀叹十方菩萨」,前面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赞叹十方的菩萨,这是什么?往生的人。第一段,「严土受记」。请看经文: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
这一首偈,『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吾」是阿弥陀佛自称,阿弥陀佛统统都知道每一个人的心愿。「从此二句直至段末,必成如是刹,皆本师释尊,转述阿弥陀如来所演畅之法音」,以下的经文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我们没见到佛,没听到佛说法,释迦牟尼佛听到、看到了,释迦佛把弥陀佛的话为我们转达。我们读这个经文,就如同阿弥陀佛亲自为我们说法,我们要知道感恩。「正士即菩萨,如本经中十六正士」。序分里面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举在家十六正士,贤护菩萨这十六个人在家的。什么地位?等觉菩萨,他的地位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是平等的,在家的等觉菩萨。出家的等觉菩萨,序分只列了三个人,在家等觉菩萨列了十六个人,这里头有用意。你要是明了,你就知道了,这个法门最适合在家人修行,你看在家人修行都证到等觉,出家修行就更不必说了。但是得真修、真干才行。
「吾者,此为阿弥陀佛之自称」。意思是说,十方世界菩萨来到极乐世界,「皆具殊胜大愿」。他们到极乐世界来干什么的?就像惠能大师见五祖,他到黄梅见到五祖,五祖问他,你来想要些什么?惠能大师说,我想要作佛。大概五祖一生,问人,问学佛的人,你想求什么?你想要什么?从来没有一个人说他想来作佛的,可能只遇到惠能这么一个,他是要来作佛的,他不要别的。别人来拜佛,都是求平安、求保佑、求升官、求发财。大概就一生当中遇到这么一个人,他什么都不要,他要来作佛。我们到极乐世界,记住,极乐,我不是来看到极乐我是来享受的,这个世界没有苦只有乐,我来享受的,那你去得了吗?去不了。为什么?跟极乐世界不相应。
极乐世界是真乐,乐从哪里来的?乐从清净平等觉来的,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是从这来的,是自然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六祖惠能大师那个愿望,我来干什么?我来想作佛的;不但我想作佛,我想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样的心愿跟极乐世界百分之百的相应,一点都不差,阿弥陀佛就是欢迎这样的人。所以佛「皆知之。其愿乃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他们是来干这个的,到极乐世界来学习,庄严净土。极乐世界是个学校,我到这个学校来学习,将来毕业出来,我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学生,阿弥陀佛的学生成佛了。就如同学校,这学校学生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了,将来在社会上个个都出人头地,这学校光荣。光荣就是庄严,就是严净土的意思。所以,「是诸菩萨,发此大愿,故弥陀赞之」。我们今天发这个愿,阿弥陀佛也赞叹我们。
「众生起心动念,如来悉知悉见」。才动,阿弥陀佛就知道了。我们念头才动,确实就如同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上所说的,念头一动就周遍法界,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只有什么?只有凡夫,迷失自性的人不知道。我们自己不知道,十方刹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三贤菩萨、声闻缘觉统统都收到,这信息都收到了。而且出生无尽,这个出生无尽怎么讲?影响。我们发真诚心,许许多多没有发心的人,看到你发心、听到你发心的这个信息,也感动他,他也发心了。起心动念,如来悉知悉见。
「现诸正士」,现是现前。这些菩萨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来的菩萨,我们知道,从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没法子计算。而且怎么样?源源不断。所以有人怀疑,极乐世界容得下吗?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你要明白这桩事情,极乐世界的人是法性身,只要是法性,就没有大小。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说得好,实实在在这两句话是讲法性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你说大,大没有外,叫真大;你说小,小没有内,真小。量子,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中微子,佛经上所说的极微色,中微子,没有比这个更小的,物质最小的东西找到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它不能算最小,它有内,法性没有内。中微子可以思议,小而无内不可思议。所以它能容,再多都能容。现,现前这些正士,「愿如弥陀」,他们发的愿跟阿弥陀佛一样,到极乐世界想成就圆满四十八愿,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成就大觉」,大觉是成佛,成佛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摄取佛土」,这个摄取佛土也就像阿弥陀佛建一个极乐世界,教化无量无边众生。真的是因同佛,心同佛,愿同佛,德同佛,行同佛,果同佛,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佛即知之。故为说如是无上相应之法,以满其愿」,让这些来往生的人个个满愿,这个不可思议。
我们继续看下文,「觉幻妙行」,这底下佛开示的甚深大法。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修胜菩提行。受记当作佛。】
这些话全是阿弥陀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转告我们。前面第一首偈,从『觉了一切法』到『必成如是刹』,这是什么?说明宇宙诸法的实相,真相。我们要牢牢记在心上,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知道一切法的真相,我们就不会做糊涂事情了。糊涂什么?迷失本性。不要被这些假相迷了,它是假的,可别当真。我们想控制它、想占有它、想支配它,全错了!於一切法上起这些念头就迷了,那叫凡夫。佛怎么样?佛於一切法绝对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受用、享受,没有占有、没有控制、没有支配,绝对没有这些念头。所以,他享受的时候有乐,没有苦。控制很苦,占有很苦,你要想支配也很苦,不叫自找苦吃吗?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
我们看这个注解,很长。觉,「觉者,证悟」,证实了,真的,不是假的,悟是明白了。「了者,了知」。这先解释「觉了」,确实证明了、了知了。「一切法者,总该万有之一切诸法」,一个不漏,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法不漏,佛法也包括在其中。佛法是真的是假的?佛法也是梦幻响,不是真的。所以《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不能执著,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什么佛法不佛法,是因为众生迷了,佛对迷说一个觉悟的法。觉是破迷的,迷破了之后,觉也没有;迷破了之后,执著有个觉,那又错了。所以大乘教里面说「二边不立」,二边就是迷悟,这二边。二边没有了,就中道。中道也没有,不要执著还有个中道,「中道不存」你就真的觉悟了。还有一点点,迷,都没有觉。
「《大智度论》曰:一切法,略说有三种」,就是三大类。「一者有为法」,有为,有生有灭,就是生灭法,整个宇宙里头所有一切法都是有为法。有为什么?它有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有生有灭,范围非常大。第二种,「无为法」,无为法是有为法的本体。有为法从哪里来的?迷了无为,从无为生起梦幻泡影。《百法明门》里头,有九十四个有为法,后面六个无为法。为什么?这六法你看不到生灭,所以就把它摆在不生不灭。第一个虚空,虚空没有人看到它生灭,所以有为法不能包括它,算它是无为法。第二个定中境界,不是有为法。有没有?真有,定中有境界,这个属於无为法。但是这都是相似无为,真正无为只有一个,真如无为。就是我们的本性,自性,这是无为法,真无为法。第三个「不可说法」,不可说法就是大乘佛法。不可说,佛也说了,说了,你要一执著就错了。说了怎么样?要怎样去体会它?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你就真正听进去,就懂了。听了,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错了,它全变成有为。这是佛法难懂的地方。「此三已摄一切法」,宇宙之间一切法绝对超不过这三个范围。
一切法「犹如梦幻响」,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是梦;第二个是幻,变幻,像变魔术一样;第三个是响,响是回音,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就听到回音了,这叫响,这回音,都不是真的。念老这里解释,「喻诸法皆虚妄无实。如梦,如幻化,如回响(空室回音)」。「《大智度论》曰:如梦者,如梦中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像人作梦,梦中没有一样是真的,但是怎么样?作梦的时候以为是真的,到自己醒过来了,才晓得是一场梦。觉了一场梦,这就明白了。「又曰:一切诸行」,行是行为,所有一切的行为,「如幻欺诳小儿」,像变把戏一样,变魔术给小朋友看,小朋友以为是真的,全是假的。「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现前这一切法,因缘生法,有因有缘,这境界现前了。今天我们的社会动乱,这是果。因是什么?因为迷了,迷失了自性。所以迷了之后,就产生了缘。缘是无我以为有个我,执著有个我,这是缘,这是第一个缘。因为有我,没有受过圣贤教诲,「性相近,习相远」,就远去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疑,这是第二个缘。第三个缘就变成行为,杀盗淫妄,果就现前了。果就是今天的混乱,地球上这么多的灾变,这都是果。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地球有成住坏空,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一切动物,包括人类,有生老病死,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不自在、不久住,不久住就是生灭相续。
「又曰:若深山狭谷中,若深绝涧中」,这都是讲深山大谷。「若空大舍中」,空大,很大的房子里头。「若语声」,说话声音,「若打声,从声有声,名为响」。响就是回音,山谷里头有回音;深涧里头,这是有水的小溪,它也产生回音;空大的房子也有回音,这叫响。「无智人谓为有人语声」,无智的他误会,好像他听到声音。「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触故,名为响」。声音走到那个地方,被山谷挡住了,返回来,叫回音。不是那个地方有人,是我们发的音声,遇到障碍回来了。「响」这桩事是空的,「能诳耳根」,诳是欺骗,它欺骗我们耳根。耳以为那个地方有人,在大吼一声,其实是假的。
「乃至菩萨知诸法如响」,菩萨听佛说法,就像听到回声一样。这个意思是什么?佛有没有说法?没有,佛真没有说法。为什么?无法可说,清净心当中一法不立。要有一法,迷了。一法都没有那就觉了,就全觉了。为什么《般若经》上教我们把法也放下?你执著有个法,永远不觉悟。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统统都要放下。放下就回归自性,你就成佛了,就跟惠能完全一样。惠能有什么本事?一旦觉悟了,全都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清净心里头一法都没有,这就成佛了,五祖衣钵就传给他。他到这来求成佛,真的成佛了,黄梅没有白来,他的目的达到了。
成佛,他还有个身相,身相还在,这叫有余依般涅盘。他是真正证到大般涅盘,就是明心见性,但是他还有个身体,叫有余依般涅盘。身体不要了,那就是无余涅盘。那个身体有,做什么用?有用,接引众生,帮助大众,不是自己需要的,自己什么事都没有了。连要这个身体,穿衣吃饭,都是帮助别人的,都是表法给别人看的。自己有没有?没有;自己有没有吃饭?没有;自己有没有穿衣?也没有,什么都没有。这真妙,这妙法!悟了跟没悟差别非常之大。悟了,就净宗讲回归常寂光。常寂光什么都没有,常寂光里头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所以科学、哲学达不到。什么原因?科学、哲学要有现象它才能发现,它才能观察到。什么都没有,你对它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科学、哲学是有界限的,现在已经快到这个界限了;到这个界限之后,不能突破了,就到这个为止。怎样才能见性?你放下,不用这些东西,就见性。科学、哲学全不用,就成佛了;你还用它,成不了。这就是知道一切法如梦幻响,佛法也是梦幻响。梦幻响只能够缘到梦幻响,它不是梦幻响,你就缘不到。自性不是梦幻响,所以梦幻响放弃了,你就见到了,就证得了。
下面,「又《会疏》曰:如梦者,如梦所见,虽有种种事,毕竟不可得,诸法亦复如是」。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你想得就错了。所以不可得,得同不得,不得同得,就没事了。得,没有欢喜心,心清净的,一丝毫没有受它干扰;失掉,失掉也是的,心也是清净的,也没有受它干扰。如如不动,这叫住大般涅盘。「如幻者,如幻所现,虽似实化现」,虽然好像是真的,但是它是变化所现的,它不是真的,「其体本寂灭,诸法亦复如是」。这一切法就像魔术,变魔术,它的手法很巧妙,看到好像是真的,其实不是真的。「如响者,如空谷响,虽因声击发,自性无所有。诸法亦复如是」。《会疏》这一段解释得非常好。空谷回音,这个回音没有自体,自性就是自体,没有自体,一切诸法也没有自体。
这一段话,这么多的注子,就是注前面两句,「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要我们认知诸法真相。知道诸法真相,在一切诸法,佛常说的,你可以受用,你自自然然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能住这个境界,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就是成佛、成法身菩萨了。法身菩萨应现在我们世间就这个样子,你完全得到了。在这个境界里头,你得自在,生死自在,来去自在,变幻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你想到极乐世界去,自在。极乐世界每天接受这样的人也是不计其数,他不是往生的,他去参观的,等於说去旅游的。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会接见这些人,这些人来去自如。在这个世间六道里头,上面二十八层天,下面到无间地狱,他也自在。他想到哪里去参观看看,他统统行,一点障碍都没有。我们今天迷失自性,把这些假的当作真的,亏吃大了。这叫看破,看破你才会真正放下,没有看破你永远放不下。
我们今天日子过得这么辛苦,什么原因?就是不能放下。不能放下的原因,没看破。我们想真看破,这个两行经文,特别是《会疏》这一段的注解,我们认真多念几遍。明了,我对於一切法不再那么认真,你就有进步了。知道它是假的,但是怎样?假戏还得要真演。这个真演就有意思了,不为自己,是演给别人看,度化众生。这个世间,像我们迷惑的人很多,要帮助他觉悟。我们已经觉悟了,要演出来,帮助别人觉悟。好,现在时间到了。那就叫行菩萨道,就叫广度众生。好,今天我们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