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八集) 2012/6/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5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八十页,从第二段看起:
「至於末世,持名者虽广,而往生者不多,《安乐集》亦有问答如下」。这个法门,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的。善导距离我们大概一千四百年,他是唐朝初年时候的人,跟智者大师同时代。为什么那个时候净宗是万修万人去?可以说是古时候的人非常纯朴,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这是中国人非常重视家教,所以能够做到人人都能往生。在一千四百年之后的今天,人心那个淳厚不见了。这个不能够责怪,因为我们把老祖宗东西疏忽、遗失了将近两百年。两百年,至少八代。所以这是历史的包袱,历史的责任,不能怪任何人。今天修行不如法、造作罪孽是正常的,佛菩萨都不会责怪。我们要了解事实真相。
世尊在这部经上说「先人无知」,我们的父母、祖父母,这是先人,他不知道,「不识道德」。从前人只知道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都常常放在心上,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善多恶少。现在这些东西都丢掉了,现在人对於这些名相非常陌生,你讲五伦,他听不懂;五常,更不知道,所以「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佛叫我们要怜悯他,不能责怪他。他做的一些错事,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了,我们要把这些人看作菩萨,他在表演给我看,提醒我「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如果这个念头一转,这些人都是菩萨,都是在教我,我们老祖宗教我们怎么学?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定要知道回光返照,所以说反求诸己,不责备别人。这是菩萨修行的秘诀。看到好人好事,我们要反省我有没有,没有,赶快学习;有,好好的保持,继续做下去。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会学的人,善知识到处都是;不会学的人要找善知识,找遍天下,一个都没找到。会学的人,遍地都是,看他做一点善事,他干一点坏事,都在提醒我,都是我学习的道场。这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境界里面学什么?就学一个清净心,学到不为外头境界所转,这叫功夫。功夫得力,不被外面境界所转,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是智慧,如果不清楚、不明白,那是迷惑。清楚,不是不知道,清楚。清楚以后怎么样?如如不动,就是绝不放在心上,这是定功,定慧等学就在生活当中,就在工作里头,就在处事待人接物。会修的人,成佛快;不会学的人,这一生永远不会成就,那依旧造业,还是三途苦报。所以修行在个人。
我们在经教里面去看,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修行,他不管,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所谓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问题你会不会?会,每一个人都是老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过去我讲过两遍,但是都没有讲完。善财是我们修学的好榜样,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他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我的老师,只有我一个人是学生,所以善财没有同伴。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有同伴,这个同学,我们两个差不多,恭敬心生不起来。没有同伴,学生就你一个,除你一个之外,天下所有众生都是老师,礼敬诸佛,你就能做到。无论他怎样毁谤我、羞辱我、障碍我、陷害我,都是老师,为什么?他是来考我的,我要不能通过这一些艰难困苦,我不能成就。来考验我,看我还会不会起烦恼,还会不会生欢喜心。顺境,不生欢喜心;逆境,不生烦恼,没有怨恨,永远在这地方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而不迷。用这个心来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万修万人去。
我们今天差,差在哪里?外面小小的风一动,我们就受不了。这就是非常容易受外面环境影响,一点定慧都没有,问题出在这个地方。不是古人修学环境好,我们这不好,我们这里会修的人比极乐世界还好,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们的感触很深。当年黄念祖老居士,这菩萨再来,真正修行有成就的人,文化大革命被一些小孩给他戴上高帽,拖到街上去游行,叫他跪就跪,打他、骂他、鞭他,不敢做声。只有夏老师,这他的老师,夏莲居老师给他说:菩萨要经历一切苦难,你才能成就。那这些人磨炼他的,都是菩萨,都是来给他磨难,看他能不能受得了,在这个环境里还能不能清净平等觉保持住而不动摇。念老对老师这一句提示,觉悟了,心平气和,受苦难的时候心里头默念阿弥陀佛。
所以这些一般人讲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就要糟蹋菩萨,他也就是菩萨。为什么?菩萨心中看他们都是菩萨,成就了。他所以造作这个,受不受果报?受果报。受果报而不苦,就像提婆达多一样。提婆达多害释迦牟尼佛,我们刚才讲了,毁谤、侮辱、障碍,甚至於陷害他,要他的命,释迦牟尼佛如如不动。提婆达多造的这个罪业,生身堕阿鼻地狱。堕阿鼻地狱,因为什么?他成就佛的功德,让佛通过这么多的磨炼,居然不失清净平等觉,这是他的功劳。在阿鼻地狱的享受跟忉利天一样,是在地狱,但是他在那里没有苦受,他的享受相当於忉利天。如果他糟蹋别人,别人有怨恨,那他的麻烦就大了,那他在阿鼻地狱是受罪,不是享乐。所以你看我们自己一念善心,一念善行,一念觉悟,能叫对我们恶作的众生都得福报,都结上了佛缘。真的是自利决定利他,自己没有得利益,决定是害他。害他,后头就麻烦,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所以佛说色欲会障碍我们的神通,好色的人迷惑了,眼看不清楚,耳听不清楚。物欲会障碍我们的心智,障碍智慧。贪欲,这是饮食,贪欲,会迷失方向。名利心会障碍理智。控制的欲望、占有的欲望,会使你被自身所控制、所占有。为什么?你有很强烈的我执,你脱不了六道轮回。过分的贪婪,果报是贫穷。过度的惊恐、愤怒,会让你现前疲惫不堪,你感觉得很累,压力很沉重。过度的安逸,会让你变得懒惰。过度的疑惑,会障碍所有一切有利於你自己修学的机会,你把这些机会统统断掉。这些是我们要记住的。
《安乐集》里面的问答是这么说的,「若人称念弥陀名号,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得往生者」。这是说如果有一个人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他有能力除十方众生无明烦恼而得往生。你看,不是除自己,除十方。这什么意思?如果不先除自己,就不能除十方;一定是先把自己的无明烦恼断了,然后能帮助十方一切众生破无明烦恼。这个功德比我们平常讲的大得多!
下面说,「然有众生称名忆念」,就是忆佛念佛,「而无明犹在,不满所愿者何意」。无明烦恼没断,天天念佛忆佛,无明烦恼还在,不能满自己的愿,这什么原因?「答」,这个问答都是《安乐集》里面讲的,「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这就是修行不如法。为什么不如法?修学的理论不明白,方法不知道,我们一般讲盲修瞎练,又不是用真心,所以他不相应。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讲得很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依靠经典。这就是为什么释迦佛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而没有中断。如果修行可以不需要懂得理论,佛就不必讲经了。再看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是在极乐世界讲经不中断。更巧妙的,极乐世界六尘说法,六尘为什么能说法?那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让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闻法的这个时间决定不会有中断,这个厉害!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极乐世界人成就快速,原因在此地。十方一切如来成佛之后,没有一个不讲经说法。今天佛法衰了,其他宗教也衰了,原因是什么?把讲经教学这桩事情疏忽了,没重视了,就变成迷信,变成念佛不能往生。
这下面又有个解答,「答曰: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接著再问,「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复有三种不相应」。这个地方,如来是真实实相身,是为物身,物是什么?物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为一切众生,佛现身是为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成佛之后在十法界现身,统统是为度众生,决定不是为自己。而如来身是实相身,实相身什么意思?实相身,他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十法界里面众生用妄心,不是用真心,妄心就是阿赖耶,我们全都是用妄心。妄心有妄想、分别,有执著,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是真心。用真心是实相身,用真心一定是为众生,没有为自己想一桩事情。用妄心,总是自己摆在最前面,第一个念头一定是自利。
复有三种不相应,第一个「信心不淳,若存若亡」。这就是我们讲的半信半疑,他不是真信。用真心的,是真实心;用妄心的,总带疑惑。我们的妄心用成习惯了,虽有真心,不会用。所以我们感恩佛菩萨的慈悲、帮助,将寿命延长了,如果不延长,这一生不能成就。如果我四十五岁走了,那个时候半信半疑,能不能往生?有可能,也不可能。那就是完全看临终那个缘,临终最后一念要想起是阿弥陀佛,那就往生了;临终最后一念把阿弥陀佛忘记了,就又搞轮回了。所以这是个关键。人有决定信心,他往生有把握,就是说,临命终时最后一念肯定是阿弥陀佛,他不想别的。这种功夫全在平时放得下,不为自己,一心一意只求净土,只求见阿弥陀佛,一定要存这个心。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做出榜样,往生前半年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就是说明念念都求阿弥陀佛,世间什么统放下了,不闻不问了。十四万声佛号是追顶念佛,速度很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声声接著。
第二,「信心不一,谓无决定故」。又喜欢这个,又喜欢那个,就在大乘佛法里面,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爱好是多方面的,他不能够专一。这也是障碍的原因。第三个,「信心不相续,谓余念间故」,这个间就是夹杂。信心里头有夹杂著怀疑,有夹杂著他的爱好的习气,他的爱好很多,这个东西没放下。这是三大类的不相应。这三样「迭相收摄」,而且是互相交叉,互相杂染,这就是虽然念佛忆佛,这一生不能往生,把原因说出来了。「若能相续,则是一心」。这个相续是念念相续,像黄念祖老居士临终之前这样的念佛。「但能一心即是淳心」。一天十四万声,想有一个妄心杂进去,它插不进去,它是念念相续。「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这个三心,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一个是淳;第二个是信,专信,我们讲真信;第三个是相续,信心相续,没有杂念。
「此论直指当世净业行人之病根」,今天修净土的人,病根,真的不外乎这三种。「念佛而不能得往生之果者,以不知如来是实相身。认身如物」,把如来看作普通一个人一样看待,「取相执著。妄生计较,缺少智慧,失中道义」。这把毛病都说出来了。不能往生就是不能成就,只是阿赖耶里面种了善根。这个善根什么时候成熟,很难说,有时候真的要经无量劫。「另则三种不相应,此三种不相应,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是真信。要舍,要放下。能舍、能放下是个非常好的增上缘,统统都放下,连生命都放下。生命交给阿弥陀佛,我不再去想这个事情,我天天就在等待,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我。阿弥陀佛认为成熟了,一定就来接。还没有来接,我现在还不淳,还没有彻底放下。果然彻底放下,像宋朝莹珂法师念了三天三夜,阿弥陀佛就来了。那是什么?真放下了。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往生资粮即信愿行,缺一不可。据《要解》所云」,蕅益大师说的,「信愿有缺,则持名纵如银墙铁壁,风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所以他老人家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是不是真信、你是不是真想去?真信、真想去,这个地方要彻底放下。有一样事情不放下,这一样事情就抓住你,就是你的绊脚石,就障碍你往生,彻底放下,连弘法利生都要放下。弘法利生是修善积德,这是属於法布施,是利益众生的。我们要以这个功德回向往生净土,不能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现前福报,那就完全错了。不求福报、不求利养,名闻利养都不求,只求往生,这样才对,这是真信、真愿。真正持名,持名就是为往生,持名就是为放下杂念、放下烦恼习气,我们用这一句名号来代替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才现前,「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不让烦恼习气相续,这叫真正会用功。也就是用阿弥陀佛这一念代替所有的杂念,一切杂念都归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把它化解开掉了。平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真修行,不论这个事情与我有干涉没有干涉,统统都是一句阿弥陀佛。确确实实,真正做到的人就是乡下的阿公阿婆,他们真做到。他们真正是修菩萨行,来给我们做样子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住大乘者」。大乘是智慧,住大乘不容易,为什么?住大乘者没有烦恼了。大乘跟烦恼是相对的,大乘是明,烦恼是暗。「《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就是十力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这个大乘人自利利他,一定先成就自己。怎么成就的?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从这来的。学佛,如果把经教疏忽了,那就是盲修瞎练。修得很好,也不过是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依旧是生烦恼,不生智慧。那怎么办?真正是因为没有听懂。没有听懂不要紧,多听,长时薰修,慢慢就懂了。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听经的方法,我们没学到。他告诉我们听经,第一个,不执著言说相;第二个,不要执著名字相,大乘、一切智、佛智,这都是名字,不要执著;第三个,不执著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听了之后,我觉得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心缘相。只管听,不能够分别、不能执著,不要去想它,一遍一遍这样薰修,会豁然大悟,这就能见性。我们之所以不能见性,就是听经的时候著言说相,著了名字相,也著了心缘相,那你所听的全是你自己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听佛经里讲,完全用自己的意思来解释佛的意思,全搞错了!要知道佛说法,佛是从真实心中流露出来的,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很奇妙!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会说话?为什么说出那么多的经典?这一桩事情,我们从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得到一点信息,就是得到一点消息。我们有心对著这个水,水回答我们没有心,它没有起心动念,它没有分别执著,它的回答完全是从我们心念变现出来的,来回答我们。从这个消息里头,我们慢慢去体会就明白了。
自性,如果起心动念是凡夫;不起心动念,它所回应的完全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起心动念回答你的时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从妄想里头流出来。佛菩萨是从真心流出来的,真心里面流出来的经论,我们用起心动念来分别执著、来分析它,就是把佛的经教全变成知识,不是佛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学经教是曲解如来真实义,是误解如来真实义,所以都搞错了。这一错,影响太大了,影响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是盲修瞎练,所以你念佛不能往生。确实不如阿公阿婆,阿公阿婆已经到了不起心、不动念,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
很多人知道现在灾难现前,我们如何应对?不起心、不动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灾难就没有了!对於这个念佛人,灾难全化解了。纵然灾难来的时候,佛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他一点事都没有。在这个世间连身体都放下,都不要了,何况身外之物!你想要的东西,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什么,它就现什么;你想要什么,东西就在面前,不想的时候就没有了,你说你多自在!我们想要一个人陪伴我、照顾我,行不行?行,决定行,但是那个人他并没有往生,从我们心想生。这个喜欢的人在我面前照顾我,照顾一阵子,我们觉得不需要了,他就不见了。
就像李长者注解《华严经》,他这一桩事情写在序文里,绝对不是假的。他发心替《华严经》做个注解,这大事,佛菩萨、龙天善神都知道。他要找个清静环境,你看老虎,这他找地方,找老虎洞,老虎统统搬家,把这个洞让给他。他很喜欢这个地方。一个人住在这里,居然来了两个女孩子,年轻女孩子来照顾他。他也不问,不闻不问。这两个女孩子每天替他整理环境,来服务,伺候他。这一部注解写完之后,长者很开心,总是完成了,也很满意。女孩子,你看看,始终一句话也没讲过,想问问她,两个人不见了。以为是附近农村里头的人,到农村里面去找,去谢谢这两个人,感谢。农村人告诉他,没看见,不知道。那是天人,不是天人,也是佛菩萨化身;可见得李长者的智慧、定力。做这个注解时间很长,照顾这个仁者,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没有问她叫什么名字,反正你想要叫她办事,她就在你面前;不需要她的时候,她就不在你面前,好像都有感应一样的。我们想,我们这个世界有,极乐世界怎么会没有?决定可能。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大圆满、大自在!
这些住大乘者,「闻法信受,勤修精进」,这八个字最为重要。目的呢?目的是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全部都是自性里头的。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意思。本自具足,不向外求,向内求。向内怎么求?诚敬当中求。真诚恭敬,这个智慧自然就现前,能力现前,无畏现前。愍念安乐无量众生,智慧开了,不为别的,为这一些苦难众生,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离苦得乐,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一点私心都没有,念念无非是成就别人、帮助别人。自己没有了,这才能够与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於一切护法龙天得到感应。
「又《十二门论》云:摩诃衍者」,摩诃衍就是大乘,这是梵语,摩诃是大,衍翻作乘,「於二乘为上,故名大乘」。二乘是声闻、缘觉,摩诃衍在二乘之上,我们把它翻作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佛,乘大乘法而来,「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那说大乘的智慧,这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智慧多大?能尽世出世间一切法的边底,也就是说,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彻底通达明了。我们用一般宗教对神的赞美,有这么一句话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这大乘的意思。「诸佛大人乘是乘」,大人,法身菩萨。乘是比喻,好像他坐的这个大乘车,故名为大。
「又能灭除众生大苦」,大苦是无明烦恼,是生死大苦。这说明了生死、出六道,唯有智慧能办得到,智慧不开,你永远不能出离。为什么?六道是个梦,你在这里头醒不过来,你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想离开六道,无论起什么念头都是六道里头,从来没有起个念头想超过六道、出离六道,没有起这种念头。唯有智慧开了,知道六道是假的,这才会有一个念头,我要超越六道,我要清醒过来,六道是个梦,我要清醒过来。有这个念头就真的能清醒,真的能脱离。我们知道六道里头最重要的一个烦恼就是执著,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阿罗汉就断掉了,就出离六道轮回,从这个梦中醒了。这梦里还有梦,梦中之梦,不知道有多少梦境,出了这个梦,还有上面梦;再出来那个,还有一个梦,梦是无量无边。
佛经上给我们讲的六道,这就讲大的,六道里头每天都在作梦。所以《金刚经》上说得很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全都是在作梦,不知道这个梦是假的,把这个梦当真。当真就很苦,为什么?当真就在造业,业牵著你,感得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不堪言。六道里头每一道都是梦,进去,是入了梦境;离开梦境,是醒过来了,醒过来还是梦,永远出不去。所以不遇到佛法,确实没有超越六道的缘分,遇到大乘法,这非常幸运。我们知道事实真相,不想再玩这个游戏了,我们要提升。我们超越六道,跟佛菩萨游戏,那还是梦。慢慢全部都搞清楚了,我们知道应该回常寂光,回常寂光就是真正醒过来、彻底醒过来了。醒过来之后才有能力与十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去帮助他们。众生有感,你就自然现身。现身,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你的身是自在的身。现什么?为他现身,这个众生有感,为他现身,帮他解决问题。他的问题解决到了,这人自然没有了,就不见了。所谓「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出生、灭尽都没有起心动念。
又《宝积经》第二十八卷说:「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诸佛如来,正,正就是不邪,不偏不邪叫正。真,决定不是虚妄,不是假的。真正完全讲的是自性真心,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在哪里?就在现前。我们这个身是妄,虚妄的,我们住的环境是虚妄的。妄从哪里来?妄由真起来的。没有真,哪来的妄?好比我们人站在太阳底下,人是真,影子是妄,没有人,哪来的影子?所以妄跟真永远不会离开,形跟影不离开,有形必有影,有影必有形。所以真在哪里?真妄和合,真在妄中,妄在真中。我们只要把妄息掉了,真就现前了,不要去找真。妄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真就现前,就是一片真正之道,就现前了。不要去找真,找真,真又变成妄。所以我们有真,这才叫不怕,真是永恒的。六祖大师把妄放下,真现前了,告诉我们清净,从来没有染污。染污是什么?烦恼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这里全没有,真心里头全没有。妄不放下,真就不现前;妄放下,真自然现前。这真是本有的,不生不灭,妄是生灭法,有生有灭。
诸佛如来所行之道,他没有丝毫虚妄。经上所说的种种,全是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众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佛一句话没得说。正因为众生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感,佛用智慧来应。於是我们就明白了,经不能不学,不能不听,不能不明白。明白就是开智慧。智慧开了,要落实到生活,我们就离苦得乐了。黄念祖老居士被人戴了牛鬼蛇神的高帽,纸帽子,拖到街上去游行,他心里头默念阿弥陀佛。他有没有乐?他有乐,他知道眼前这个境界是替自己消业障的,这些小孩来找麻烦、来鞭他的,踢他的,骂他的,打的,吐口水的,那都是菩萨来考试他,通过这个大考,他就成佛了。所以,他不但对这些人不会责备他、责怪他,他还感恩他。就像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不会怨恨他,感激他,还要报他的恩。为什么?经过这个考试,他提前成佛了。本来成佛在弥勒之后,他倒过头来,他在弥勒之前成佛了。所以发的誓愿,我成佛第一个来度你。这个歌利王就是世尊面前的憍陈如尊者。真的,他第一个成阿罗汉果。这是我们要学习的。那真快乐,什么环境都快乐,都自在。顺境没有贪染,清净心现前;逆境没有怨恨,也是清净心现前,你看多自在、多快乐。
「住大乘者,即常住於如上大乘法中之人」,这个我们要学,我们要常住在像上面所讲的大乘境界。「当知是人,决非凡小。虽是肉身,亦名菩萨」,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真妄是永远不能分离的。这真在哪里?真如在哪里?就在我们身上。只要我们觉悟了,我们就发现它真的是在身上,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不用妄心,这个人就是菩萨、就是佛。现前就要干,天天干,它就相应了,愈干愈有味道,愈干愈深入,这个智慧天天增长。烦恼习气天天往下减,减弱,智慧天天增长,人怎么会不快乐?无量无边迷惑颠倒罪业众生,没有一个不是因此而得度。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对一切众生最大的恩惠,就是天天讲经教学,把大家唤醒,帮助大家把烦恼妄念(这是假的)丢掉,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如来的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统统现前。这是最大的恩惠。佛要不讲经,对众生没有丝毫利益。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的,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一个不讲经教学的,道理就在此地。
下面说,「清净心,无疑无垢,净信之心也」。清净心是基础,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里头没有怀疑。你看,贪瞋痴慢疑,把疑提在第一个,没有怀疑。无垢,垢是什么?贪瞋痴慢是垢,那是染污,是脏东西。贪瞋痴慢疑都放下了,清净心就现前。为什么不能贪?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今天科学家为我们做证明,我们真正相信了,以前对於佛经上讲的半信半疑,明明这东西是真的,怎么是假的?现在科学家证明了,它是波动现象产生,波动就是生灭。波动多快?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我们看不到、觉察不到。如果我们用比喻,这个概念就很清晰,像我们看电影,老式的电影,现在数码不容易看见。老式的电影是幻灯片,这个很容易体会到。银幕上的动画是什么?是一张一张的相似相续相,用快速度把它放映出来,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好像是动的,其实它没动。每一个镜头打开,这一张片照在银幕上,就是一个照片,关起来,再放一张,是第二个照片,一张一张的,从来没有动过。这个我们的概念很清晰。
佛告诉我们,我们眼前,不但六道,包括十法界,十法界全是生灭法,就跟这个道理完全一样,只是它速度太快了,我们疏忽了,以为它是真的,全是这么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才晓得我们生起贪心,是我们自己的愚痴,它根本就不存在,包括我身体都不存在。我们的思想、身体都是假的。外国哲学家有时候比我们聪明,他说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思故我在,我能够想像的那是真我。这就是什么?他不把物质的身体当作我,把念头当作我,因为我有思想,那个东西是我。这比一般人高明的,殊不知,那个想也是生灭法,都不是。所以佛法讲无我,这无我是真的,无我就是真我,你就把真我找到了。你要有个我的话,你永远找不到。我是迷,我放下了,真我就现前了。真的里面没有对立的,有真有假,那个真也是假的,真里头没有真假;我里头没有有我、也没有无我,统统没有,这才是清净心。
那修行修什么?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把我们的烦恼,烦恼,其实无量无边的烦恼是从六个根本烦恼里头生的,这六个是根,贪瞋痴慢疑,这五个根,后头还有一个,恶见,恶见是什么?错误的见解,错误见解也有五个,这六个根本烦恼。把这五个总归纳为一个,展开来五个,第一个身见,以为我有身,以为我有灵魂,所以灵魂是迷惑颠倒,它还是执著。有边见,边见是什么?对立,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观念我们要建立。不容易建立,一定要建立,为什么?它是事实真相。一切万事万物是一个自性变的,佛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个心是真心,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自性就是真心。如果我们对立了,这就错误,对立就是不承认是一体,一定承认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也就是我们要承认,我们这个身体,这身体,科学家告诉我们多少细胞组成?大概是五十兆,五十兆个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我,不能说这个细胞是我,那个细胞不是我,这就组成这一个身。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事万物组成这个法界,法界是我。为什么?法界是心现的。所以法界是我,阿弥陀佛是我,极乐世界是我。为什么?都是我的心现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它不是外头的。所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理论,自己心现、自己想去,哪有去不了的?决定往生,心现识变,他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清净心是真心,没有一点染污。这里头决定没有见思、没有身相,这个我们常讲,《金刚经》上四相、四见统统都破了,清净心现前。四相破了,小乘的清净心;四见破了,大乘菩萨的清净心,那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就是中国佛教里头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四相、四见统统放下,《金刚经》的修学圆满了。那《金刚经》的修学是怎么个修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不用四相,从这下手。知道四相是空的,总的一句话说,也是《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归纳起来就是四种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归纳起来就四大类。凡所有相,这四种现象都是波动现象,都是生灭相,而且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你怎么能说它是真的?
科学对我们现代人帮助太大了,古人怎么会能够相信这个?我常常想到佩服古人,佛讲,他真能相信,他不怀疑。我们现在听了,怀疑,没有像古人那么老实,我们一定要拿到证据才相信。那科学它拿到证据了,我们看到科学报告,相信了。真的相信就真的放下,放下之后是什么?起心动念是为别人想,不是为自己想,这就不一样了。如何帮助别人?一个总的念头,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总念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这一桩事情,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那是什么?我自己已经离苦得乐,我才能帮助别人,我自己没事了。所以清净心重要,清净心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我们要学,在生活当中学,工作当中学,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学。学什么?学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古大德说「常作如是观」,这《金刚经》上的话。
《中阿含》四十一卷里面说,「清净心,尽脱淫怒痴」,成就戒定慧,这是讲小乘。小乘在事上讲,淫怒痴就是贪瞋痴,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放下贪瞋痴。「成就於三明」,三明就是六通。天眼明,明比通还要高一级,通常大乘教里头,一般讲佛菩萨是三明,对声闻缘觉讲六通。三明里头,第一个讲天眼,第二个讲宿命,第三个讲漏尽,用三个代表六个。「如是清净心,功德难思」,这是真话,无量无边功德都从清净心生出来。「故《十方佛赞品》」,本经,「乃至能发一念净信。...随愿皆生」,没有不往生。愿是什么?我愿生西方净土中。你有清净心,用清净心发这个愿,没有一个不往生的。「以如上之清净心,归向无量寿佛,故云:以清净心,向无量寿」。净宗原理就是心净则佛土净,西方极乐世界是从阿弥陀佛清净心当中流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心清净,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清净。那现在念佛的人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他不是用清净心,原因在此地。他要用清净心,没有一个不往生,真叫万修万人去。他的心里头还杂著有,夹杂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这不能往生。真信、真愿、真念佛,他心不清净,那就完全都错误了,一定要用清净心去念。
那念多少?底下一段告诉我们,「乃至十念。乃至者,从多向少而言,如云下至」。这是什么?说得最少的,十念都行。多呢?多多益善,愈多愈好。下至十念,是最下的,十念。这个十念,古今说法不一样,有一些祖师大德说,这是临命终时十念;也有人说,这是平常的十念。平常是什么?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念佛,每一天只能用很少的时间去念佛。但是只要每一天不间断,也能够符合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符合往生极乐世界所要求的标准,能讲得通。所以祖师大德提倡,对於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早晚课就用十念法。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大乘经上确实是佛说,不重形式。真念佛,早晨起来洗脸漱口之后,如果家里供佛像,就在佛像前面做;没有佛像,面朝西方。因为这个法门,它不是修空观,它是指方立相,指定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向西就有感应。想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口气不拘多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晚课亦如是。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一生不中断,天天都不缺课,就行。所用的时间,我相信不会超过十分钟,人人做得到,决定得生。
还有是工作非常繁忙,连这个都很难做到。我是在一九九八年住在新加坡,同修们带我组了个团到马来西亚去访问,看到穆斯林,就是回教徒,他们每天五次祈祷。这一些回教徒都能够遵守,一到祈祷时间,工作立刻放下去做祈祷,他的祈祷不会超过十分钟,祈祷完毕回来再工作。我觉得那个很好,一天五次薰修,他不会忘记。这是什么?佛家讲的长时薰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我就想出一个十念法,一天九次,比他还多,但是时间比他短,就是念十句阿弥陀佛,一天九次,一次都不要缺。早晚两次;这个十念法,实际是一句就是一念,十声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声,这就是一次,非常短,早晨一次,晚上一次,三餐饭,人家吃饭念供养咒,我们念佛号,十声佛号,这就五次了;再是上班,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就是四次,一共九次。你就是记住修这个法。那个时候我住在美国,我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南洋、介绍给美国同修,他们用这个方法用得很得力、用得欢喜,一点都不浪费时间,到时候他就想起来。吃饭之前就合掌,念十声佛号,这个佛号;工作之前,先念十声佛号再开始工作;工作结束之后,收拾好了,念十声佛号离开岗位,一天九次,比回教就更密切,他五次,我们做九次,时间比他更短,真有效果。
「如上之信愿持名归向净土,下至仅得十念相续,亦定生彼国」。下至,我们讲的一天九次念佛,一次就是十句佛号,行,一定生彼国。「此之十念」,这个底下有说,有平时、有临时。「一、至於平时十念,亦有两种:一者,如前引《弥勒发问经》中佛说之十念,不杂结使」,结使是烦恼,不杂烦恼,「是乃菩萨念,而非凡夫念」。这前面我们介绍过的,弥勒菩萨这个十念法,凡夫做不到。「本经所云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这个我们做得到。我们就用每天九次的这个十念法,这都行,跟它相应。「即以脱尽淫怒痴之三毒,具成就三明之智德,以如是之心,而持佛名号。如是念佛,功德难思。以此为因,则临终正念现前,定得往生。但此乃菩萨之十念」。这属於第一种。这个是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学佛。
佛的事业是什么?我们常讲佛事,佛的事业是什么?就是一句话,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佛事。佛知道一切苦从哪里来的,从迷失自性。十法界里头所有众生苦,都是迷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智慧没有了,智慧变成烦恼,变质了。智慧里头加上迷,就变成烦恼;德能里头加上个迷,就变成造业;果报上加上个迷,就变成六道轮回,从迷来的。那佛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讲的,果上不能下手,要从因上下手。因是什么?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没有了;悟开了,乐就得到了。那佛用的手段是什么?是教学,教育,讲经教学。讲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人破迷开悟,人真的破迷开悟,就离苦得乐了。这是佛的大慈大悲,这是佛的慈悲济世。世间人这个救济,真是完全从物质上来说,没得吃的,送一点吃的给你;没有穿的,送一点衣服给你穿,这是小恩小惠,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是彻底解决。你看,到极乐世界,真彻底!阿弥陀佛做到究竟圆满。到极乐世界去,只要你肯去,什么都不要带,统统放下,到极乐世界去了。
到极乐世界,你得的身体是法性身,不是我们这个身,法性身不生不灭。你居住的地方是法性土,法性的土不是泥土、不是泥沙。泥沙这种物质现象,是阿赖耶的相分,它是生灭相。极乐世界法性土不生不灭,所以土地一尘不染,众宝所成。这些众宝是随我们念头变的,你说这个多自在。我住这个房子,我想是黄金造的,全是黄金;我想是玛瑙造的,全是玛瑙,你念头才一动,统统都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衣著,穿的衣服款式、质料也是随心所欲,我想我穿的一身是金色衣服,它就是金的。它那边黄金非常柔软,像布料一样,可以做衣服,我们这个黄金太硬了。因为我们这个地方,人心太狠了,所以七宝都很硬;西方世界,人心柔软,所以七宝柔软的。所以你用什么东西,它都可以做衣服穿,都可以变成宫殿居住,你的居住环境。树叶花果都是这样的,我想这棵树玛瑙树,那一棵树黄金树,你的花园里头真的随心所欲,所以你很快乐。这是物质上的供养达到究竟圆满,不是我们没有,你给我一点,我用完了之后就没有了,极乐世界是随心所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看多自在。
阿弥陀佛不但是法布施,财布施不得了!让我们在那边丰衣足食,心想事成,这极乐世界的庄严。闻法绝不中断,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你都听到阿弥陀佛在说法,所以在那个地方成就太快了!这样的好环境,我们不要,到哪去找?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个好环境在等著我,这一边一切随缘,得过且过,我要回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是我的老家,落叶归根!归极乐世界的根,不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旅游,是到这个地方来接受训练的,这训练很严格,我们是来接受训练的,训练成功,回到极乐世界。所以以这种心态来过日子,就很自在、很快乐。无论是顺境是逆境,顺境,没有丝毫贪恋,为什么?比不上极乐世界,差太远了,到这个地方来接受释迦牟尼佛的考验。说明这边都是用四相。
「二者,慈云忏主有晨朝十念法。每日清晨,漱口焚香,向西合掌。念佛尽十口气。一口气中,尽力念佛号,一口气尽,是为一念」。这一口气里头不拘多少,就是十口气。这是慈云忏主他提倡的方法。「此为接引事务繁忙,或勤修别法,无暇多修净业之人。终身修之,蒙佛本愿加威,亦得往生」。这个勤修别法,或是参禅的,他以参禅为主,每天早晚念这个十念法,想求生净土,也能往生;或者是修密,或者是修唯识、修三论,修其他法门的,乃至於修其他宗教的,都可以用这个方法。用我们一天九次的念佛方法,一口气只有十声佛号,无论修哪个法门,无论修什么样的宗教,只要你真信、真愿,你必定得生。这法门真广大,真正不可思议!
「二、至於临终之十念,则如《观经》所说。暗契理一心,故必往生」。这个临终十念是《观经》上所说的。这也是一生从来没有闻过佛法,临命终时才听到,但是他听了,他就相信,他就接受,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经上常说,这种人皆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虽然没遇到佛法,临终才遇到,一遇到就相信,这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他就相信,他就真念。你看看,一听,真信、真愿、真念,十声佛号,相继不绝,他能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高。为什么?他没有杂念,他没有障碍、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念念相续,他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善根深厚的,真是一心向往的,这个时候没有第二念,他往生的品位一下可以提升到上品上生,实报庄严土,能达到这么高的位次,那就是十念成佛。这也是非常难以相信的一个法门,可是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如果把《无量寿经》真正念懂了、念通了,你就不会怀疑了,它有很深的理论在支持它。临终是一念真诚心,尤其是造作恶业,在这个时候就让你自己选择,一个是地狱,一个是极乐世界,你选哪一个?选定了,那个心坚固,不掺杂杂念,所以他成功快、成功高。
我们在过去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在美国马里兰州,周广大先生。他没有宗教信仰,中国人,移民到美国,在美国开个面包店,人非常老实、非常忠厚,好人。得癌症,癌症的末期,医生告诉他家人,他癌扩散了,扩散到全身,没法子治疗了,存活不会超过一个月,让他家人带回去。家人这个时候到处求神拜佛,希望有奇迹出现,找到我们。那时候我们这个华府佛教会,好像成立还不到一年。找到我们这些同修,我们有四、五个同学去看他,看了之后打电话告诉我,确实不能好了。於是就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一听就接受,很欢喜接受,告诉他的家人不要去求这个,找医生、找什么、找神,都不要去,统统放下,念佛,帮助他往生。我们这个念佛会里面的同修也去了,轮流去,一次三个人,轮流去给他助念,三天三夜,往生走得很好。他一发心要念佛的时候,有一个感应,不痛了,本来那个癌症很痛,居然就不痛了,所以他的信心大增。这一个瑞相就很好,不痛了,所以叫家人都给他念佛。在那个环境里头三天三夜,平平安安往生。火化的时候,我听说还有舍利,捡到几颗舍利,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亲自遇到的事情。
所以念佛功德,得佛力的加持,你能得多少加持,完全在那个诚意,你有几分的诚敬。印祖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全在诚敬之心。诚是真诚,不夹杂杂念,那叫诚;敬是恭敬。敬从哪来?从诚来的。内里面不诚,外头恭敬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决定是真实心中作。所以我们学佛了,尤其在现前这个环境,最重要的用真诚心,用真诚心生活,用真诚心工作,用真诚心待人接物。别人对我们假的,没有关系,是他,我用真诚来回报,我决定得生净土,你有把握,你有信心。如果虚情假意,你那个信心不是真的,里头有怀疑、有夹杂,那就很难了。没有夹杂、没有怀疑,这个行,决定得生,自己充满了信心。这就是我们往生决定的把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八十页,从第二段看起:
「至於末世,持名者虽广,而往生者不多,《安乐集》亦有问答如下」。这个法门,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的。善导距离我们大概一千四百年,他是唐朝初年时候的人,跟智者大师同时代。为什么那个时候净宗是万修万人去?可以说是古时候的人非常纯朴,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这是中国人非常重视家教,所以能够做到人人都能往生。在一千四百年之后的今天,人心那个淳厚不见了。这个不能够责怪,因为我们把老祖宗东西疏忽、遗失了将近两百年。两百年,至少八代。所以这是历史的包袱,历史的责任,不能怪任何人。今天修行不如法、造作罪孽是正常的,佛菩萨都不会责怪。我们要了解事实真相。
世尊在这部经上说「先人无知」,我们的父母、祖父母,这是先人,他不知道,「不识道德」。从前人只知道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都常常放在心上,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善多恶少。现在这些东西都丢掉了,现在人对於这些名相非常陌生,你讲五伦,他听不懂;五常,更不知道,所以「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佛叫我们要怜悯他,不能责怪他。他做的一些错事,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了,我们要把这些人看作菩萨,他在表演给我看,提醒我「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如果这个念头一转,这些人都是菩萨,都是在教我,我们老祖宗教我们怎么学?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定要知道回光返照,所以说反求诸己,不责备别人。这是菩萨修行的秘诀。看到好人好事,我们要反省我有没有,没有,赶快学习;有,好好的保持,继续做下去。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会学的人,善知识到处都是;不会学的人要找善知识,找遍天下,一个都没找到。会学的人,遍地都是,看他做一点善事,他干一点坏事,都在提醒我,都是我学习的道场。这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境界里面学什么?就学一个清净心,学到不为外头境界所转,这叫功夫。功夫得力,不被外面境界所转,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是智慧,如果不清楚、不明白,那是迷惑。清楚,不是不知道,清楚。清楚以后怎么样?如如不动,就是绝不放在心上,这是定功,定慧等学就在生活当中,就在工作里头,就在处事待人接物。会修的人,成佛快;不会学的人,这一生永远不会成就,那依旧造业,还是三途苦报。所以修行在个人。
我们在经教里面去看,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修行,他不管,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所谓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问题你会不会?会,每一个人都是老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过去我讲过两遍,但是都没有讲完。善财是我们修学的好榜样,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他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我的老师,只有我一个人是学生,所以善财没有同伴。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有同伴,这个同学,我们两个差不多,恭敬心生不起来。没有同伴,学生就你一个,除你一个之外,天下所有众生都是老师,礼敬诸佛,你就能做到。无论他怎样毁谤我、羞辱我、障碍我、陷害我,都是老师,为什么?他是来考我的,我要不能通过这一些艰难困苦,我不能成就。来考验我,看我还会不会起烦恼,还会不会生欢喜心。顺境,不生欢喜心;逆境,不生烦恼,没有怨恨,永远在这地方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而不迷。用这个心来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万修万人去。
我们今天差,差在哪里?外面小小的风一动,我们就受不了。这就是非常容易受外面环境影响,一点定慧都没有,问题出在这个地方。不是古人修学环境好,我们这不好,我们这里会修的人比极乐世界还好,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们的感触很深。当年黄念祖老居士,这菩萨再来,真正修行有成就的人,文化大革命被一些小孩给他戴上高帽,拖到街上去游行,叫他跪就跪,打他、骂他、鞭他,不敢做声。只有夏老师,这他的老师,夏莲居老师给他说:菩萨要经历一切苦难,你才能成就。那这些人磨炼他的,都是菩萨,都是来给他磨难,看他能不能受得了,在这个环境里还能不能清净平等觉保持住而不动摇。念老对老师这一句提示,觉悟了,心平气和,受苦难的时候心里头默念阿弥陀佛。
所以这些一般人讲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就要糟蹋菩萨,他也就是菩萨。为什么?菩萨心中看他们都是菩萨,成就了。他所以造作这个,受不受果报?受果报。受果报而不苦,就像提婆达多一样。提婆达多害释迦牟尼佛,我们刚才讲了,毁谤、侮辱、障碍,甚至於陷害他,要他的命,释迦牟尼佛如如不动。提婆达多造的这个罪业,生身堕阿鼻地狱。堕阿鼻地狱,因为什么?他成就佛的功德,让佛通过这么多的磨炼,居然不失清净平等觉,这是他的功劳。在阿鼻地狱的享受跟忉利天一样,是在地狱,但是他在那里没有苦受,他的享受相当於忉利天。如果他糟蹋别人,别人有怨恨,那他的麻烦就大了,那他在阿鼻地狱是受罪,不是享乐。所以你看我们自己一念善心,一念善行,一念觉悟,能叫对我们恶作的众生都得福报,都结上了佛缘。真的是自利决定利他,自己没有得利益,决定是害他。害他,后头就麻烦,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所以佛说色欲会障碍我们的神通,好色的人迷惑了,眼看不清楚,耳听不清楚。物欲会障碍我们的心智,障碍智慧。贪欲,这是饮食,贪欲,会迷失方向。名利心会障碍理智。控制的欲望、占有的欲望,会使你被自身所控制、所占有。为什么?你有很强烈的我执,你脱不了六道轮回。过分的贪婪,果报是贫穷。过度的惊恐、愤怒,会让你现前疲惫不堪,你感觉得很累,压力很沉重。过度的安逸,会让你变得懒惰。过度的疑惑,会障碍所有一切有利於你自己修学的机会,你把这些机会统统断掉。这些是我们要记住的。
《安乐集》里面的问答是这么说的,「若人称念弥陀名号,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得往生者」。这是说如果有一个人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他有能力除十方众生无明烦恼而得往生。你看,不是除自己,除十方。这什么意思?如果不先除自己,就不能除十方;一定是先把自己的无明烦恼断了,然后能帮助十方一切众生破无明烦恼。这个功德比我们平常讲的大得多!
下面说,「然有众生称名忆念」,就是忆佛念佛,「而无明犹在,不满所愿者何意」。无明烦恼没断,天天念佛忆佛,无明烦恼还在,不能满自己的愿,这什么原因?「答」,这个问答都是《安乐集》里面讲的,「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这就是修行不如法。为什么不如法?修学的理论不明白,方法不知道,我们一般讲盲修瞎练,又不是用真心,所以他不相应。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讲得很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依靠经典。这就是为什么释迦佛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而没有中断。如果修行可以不需要懂得理论,佛就不必讲经了。再看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是在极乐世界讲经不中断。更巧妙的,极乐世界六尘说法,六尘为什么能说法?那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让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闻法的这个时间决定不会有中断,这个厉害!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极乐世界人成就快速,原因在此地。十方一切如来成佛之后,没有一个不讲经说法。今天佛法衰了,其他宗教也衰了,原因是什么?把讲经教学这桩事情疏忽了,没重视了,就变成迷信,变成念佛不能往生。
这下面又有个解答,「答曰: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接著再问,「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复有三种不相应」。这个地方,如来是真实实相身,是为物身,物是什么?物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为一切众生,佛现身是为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成佛之后在十法界现身,统统是为度众生,决定不是为自己。而如来身是实相身,实相身什么意思?实相身,他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十法界里面众生用妄心,不是用真心,妄心就是阿赖耶,我们全都是用妄心。妄心有妄想、分别,有执著,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是真心。用真心是实相身,用真心一定是为众生,没有为自己想一桩事情。用妄心,总是自己摆在最前面,第一个念头一定是自利。
复有三种不相应,第一个「信心不淳,若存若亡」。这就是我们讲的半信半疑,他不是真信。用真心的,是真实心;用妄心的,总带疑惑。我们的妄心用成习惯了,虽有真心,不会用。所以我们感恩佛菩萨的慈悲、帮助,将寿命延长了,如果不延长,这一生不能成就。如果我四十五岁走了,那个时候半信半疑,能不能往生?有可能,也不可能。那就是完全看临终那个缘,临终最后一念要想起是阿弥陀佛,那就往生了;临终最后一念把阿弥陀佛忘记了,就又搞轮回了。所以这是个关键。人有决定信心,他往生有把握,就是说,临命终时最后一念肯定是阿弥陀佛,他不想别的。这种功夫全在平时放得下,不为自己,一心一意只求净土,只求见阿弥陀佛,一定要存这个心。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做出榜样,往生前半年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就是说明念念都求阿弥陀佛,世间什么统放下了,不闻不问了。十四万声佛号是追顶念佛,速度很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声声接著。
第二,「信心不一,谓无决定故」。又喜欢这个,又喜欢那个,就在大乘佛法里面,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爱好是多方面的,他不能够专一。这也是障碍的原因。第三个,「信心不相续,谓余念间故」,这个间就是夹杂。信心里头有夹杂著怀疑,有夹杂著他的爱好的习气,他的爱好很多,这个东西没放下。这是三大类的不相应。这三样「迭相收摄」,而且是互相交叉,互相杂染,这就是虽然念佛忆佛,这一生不能往生,把原因说出来了。「若能相续,则是一心」。这个相续是念念相续,像黄念祖老居士临终之前这样的念佛。「但能一心即是淳心」。一天十四万声,想有一个妄心杂进去,它插不进去,它是念念相续。「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这个三心,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一个是淳;第二个是信,专信,我们讲真信;第三个是相续,信心相续,没有杂念。
「此论直指当世净业行人之病根」,今天修净土的人,病根,真的不外乎这三种。「念佛而不能得往生之果者,以不知如来是实相身。认身如物」,把如来看作普通一个人一样看待,「取相执著。妄生计较,缺少智慧,失中道义」。这把毛病都说出来了。不能往生就是不能成就,只是阿赖耶里面种了善根。这个善根什么时候成熟,很难说,有时候真的要经无量劫。「另则三种不相应,此三种不相应,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是真信。要舍,要放下。能舍、能放下是个非常好的增上缘,统统都放下,连生命都放下。生命交给阿弥陀佛,我不再去想这个事情,我天天就在等待,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我。阿弥陀佛认为成熟了,一定就来接。还没有来接,我现在还不淳,还没有彻底放下。果然彻底放下,像宋朝莹珂法师念了三天三夜,阿弥陀佛就来了。那是什么?真放下了。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往生资粮即信愿行,缺一不可。据《要解》所云」,蕅益大师说的,「信愿有缺,则持名纵如银墙铁壁,风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所以他老人家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是不是真信、你是不是真想去?真信、真想去,这个地方要彻底放下。有一样事情不放下,这一样事情就抓住你,就是你的绊脚石,就障碍你往生,彻底放下,连弘法利生都要放下。弘法利生是修善积德,这是属於法布施,是利益众生的。我们要以这个功德回向往生净土,不能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现前福报,那就完全错了。不求福报、不求利养,名闻利养都不求,只求往生,这样才对,这是真信、真愿。真正持名,持名就是为往生,持名就是为放下杂念、放下烦恼习气,我们用这一句名号来代替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才现前,「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不让烦恼习气相续,这叫真正会用功。也就是用阿弥陀佛这一念代替所有的杂念,一切杂念都归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把它化解开掉了。平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真修行,不论这个事情与我有干涉没有干涉,统统都是一句阿弥陀佛。确确实实,真正做到的人就是乡下的阿公阿婆,他们真做到。他们真正是修菩萨行,来给我们做样子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住大乘者」。大乘是智慧,住大乘不容易,为什么?住大乘者没有烦恼了。大乘跟烦恼是相对的,大乘是明,烦恼是暗。「《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就是十力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这个大乘人自利利他,一定先成就自己。怎么成就的?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从这来的。学佛,如果把经教疏忽了,那就是盲修瞎练。修得很好,也不过是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依旧是生烦恼,不生智慧。那怎么办?真正是因为没有听懂。没有听懂不要紧,多听,长时薰修,慢慢就懂了。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听经的方法,我们没学到。他告诉我们听经,第一个,不执著言说相;第二个,不要执著名字相,大乘、一切智、佛智,这都是名字,不要执著;第三个,不执著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听了之后,我觉得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心缘相。只管听,不能够分别、不能执著,不要去想它,一遍一遍这样薰修,会豁然大悟,这就能见性。我们之所以不能见性,就是听经的时候著言说相,著了名字相,也著了心缘相,那你所听的全是你自己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听佛经里讲,完全用自己的意思来解释佛的意思,全搞错了!要知道佛说法,佛是从真实心中流露出来的,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很奇妙!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会说话?为什么说出那么多的经典?这一桩事情,我们从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得到一点信息,就是得到一点消息。我们有心对著这个水,水回答我们没有心,它没有起心动念,它没有分别执著,它的回答完全是从我们心念变现出来的,来回答我们。从这个消息里头,我们慢慢去体会就明白了。
自性,如果起心动念是凡夫;不起心动念,它所回应的完全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起心动念回答你的时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从妄想里头流出来。佛菩萨是从真心流出来的,真心里面流出来的经论,我们用起心动念来分别执著、来分析它,就是把佛的经教全变成知识,不是佛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学经教是曲解如来真实义,是误解如来真实义,所以都搞错了。这一错,影响太大了,影响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是盲修瞎练,所以你念佛不能往生。确实不如阿公阿婆,阿公阿婆已经到了不起心、不动念,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
很多人知道现在灾难现前,我们如何应对?不起心、不动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灾难就没有了!对於这个念佛人,灾难全化解了。纵然灾难来的时候,佛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他一点事都没有。在这个世间连身体都放下,都不要了,何况身外之物!你想要的东西,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什么,它就现什么;你想要什么,东西就在面前,不想的时候就没有了,你说你多自在!我们想要一个人陪伴我、照顾我,行不行?行,决定行,但是那个人他并没有往生,从我们心想生。这个喜欢的人在我面前照顾我,照顾一阵子,我们觉得不需要了,他就不见了。
就像李长者注解《华严经》,他这一桩事情写在序文里,绝对不是假的。他发心替《华严经》做个注解,这大事,佛菩萨、龙天善神都知道。他要找个清静环境,你看老虎,这他找地方,找老虎洞,老虎统统搬家,把这个洞让给他。他很喜欢这个地方。一个人住在这里,居然来了两个女孩子,年轻女孩子来照顾他。他也不问,不闻不问。这两个女孩子每天替他整理环境,来服务,伺候他。这一部注解写完之后,长者很开心,总是完成了,也很满意。女孩子,你看看,始终一句话也没讲过,想问问她,两个人不见了。以为是附近农村里头的人,到农村里面去找,去谢谢这两个人,感谢。农村人告诉他,没看见,不知道。那是天人,不是天人,也是佛菩萨化身;可见得李长者的智慧、定力。做这个注解时间很长,照顾这个仁者,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没有问她叫什么名字,反正你想要叫她办事,她就在你面前;不需要她的时候,她就不在你面前,好像都有感应一样的。我们想,我们这个世界有,极乐世界怎么会没有?决定可能。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大圆满、大自在!
这些住大乘者,「闻法信受,勤修精进」,这八个字最为重要。目的呢?目的是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全部都是自性里头的。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意思。本自具足,不向外求,向内求。向内怎么求?诚敬当中求。真诚恭敬,这个智慧自然就现前,能力现前,无畏现前。愍念安乐无量众生,智慧开了,不为别的,为这一些苦难众生,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离苦得乐,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一点私心都没有,念念无非是成就别人、帮助别人。自己没有了,这才能够与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於一切护法龙天得到感应。
「又《十二门论》云:摩诃衍者」,摩诃衍就是大乘,这是梵语,摩诃是大,衍翻作乘,「於二乘为上,故名大乘」。二乘是声闻、缘觉,摩诃衍在二乘之上,我们把它翻作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佛,乘大乘法而来,「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那说大乘的智慧,这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智慧多大?能尽世出世间一切法的边底,也就是说,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彻底通达明了。我们用一般宗教对神的赞美,有这么一句话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这大乘的意思。「诸佛大人乘是乘」,大人,法身菩萨。乘是比喻,好像他坐的这个大乘车,故名为大。
「又能灭除众生大苦」,大苦是无明烦恼,是生死大苦。这说明了生死、出六道,唯有智慧能办得到,智慧不开,你永远不能出离。为什么?六道是个梦,你在这里头醒不过来,你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想离开六道,无论起什么念头都是六道里头,从来没有起个念头想超过六道、出离六道,没有起这种念头。唯有智慧开了,知道六道是假的,这才会有一个念头,我要超越六道,我要清醒过来,六道是个梦,我要清醒过来。有这个念头就真的能清醒,真的能脱离。我们知道六道里头最重要的一个烦恼就是执著,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阿罗汉就断掉了,就出离六道轮回,从这个梦中醒了。这梦里还有梦,梦中之梦,不知道有多少梦境,出了这个梦,还有上面梦;再出来那个,还有一个梦,梦是无量无边。
佛经上给我们讲的六道,这就讲大的,六道里头每天都在作梦。所以《金刚经》上说得很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全都是在作梦,不知道这个梦是假的,把这个梦当真。当真就很苦,为什么?当真就在造业,业牵著你,感得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不堪言。六道里头每一道都是梦,进去,是入了梦境;离开梦境,是醒过来了,醒过来还是梦,永远出不去。所以不遇到佛法,确实没有超越六道的缘分,遇到大乘法,这非常幸运。我们知道事实真相,不想再玩这个游戏了,我们要提升。我们超越六道,跟佛菩萨游戏,那还是梦。慢慢全部都搞清楚了,我们知道应该回常寂光,回常寂光就是真正醒过来、彻底醒过来了。醒过来之后才有能力与十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去帮助他们。众生有感,你就自然现身。现身,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你的身是自在的身。现什么?为他现身,这个众生有感,为他现身,帮他解决问题。他的问题解决到了,这人自然没有了,就不见了。所谓「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出生、灭尽都没有起心动念。
又《宝积经》第二十八卷说:「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诸佛如来,正,正就是不邪,不偏不邪叫正。真,决定不是虚妄,不是假的。真正完全讲的是自性真心,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在哪里?就在现前。我们这个身是妄,虚妄的,我们住的环境是虚妄的。妄从哪里来?妄由真起来的。没有真,哪来的妄?好比我们人站在太阳底下,人是真,影子是妄,没有人,哪来的影子?所以妄跟真永远不会离开,形跟影不离开,有形必有影,有影必有形。所以真在哪里?真妄和合,真在妄中,妄在真中。我们只要把妄息掉了,真就现前了,不要去找真。妄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真就现前,就是一片真正之道,就现前了。不要去找真,找真,真又变成妄。所以我们有真,这才叫不怕,真是永恒的。六祖大师把妄放下,真现前了,告诉我们清净,从来没有染污。染污是什么?烦恼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这里全没有,真心里头全没有。妄不放下,真就不现前;妄放下,真自然现前。这真是本有的,不生不灭,妄是生灭法,有生有灭。
诸佛如来所行之道,他没有丝毫虚妄。经上所说的种种,全是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众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佛一句话没得说。正因为众生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感,佛用智慧来应。於是我们就明白了,经不能不学,不能不听,不能不明白。明白就是开智慧。智慧开了,要落实到生活,我们就离苦得乐了。黄念祖老居士被人戴了牛鬼蛇神的高帽,纸帽子,拖到街上去游行,他心里头默念阿弥陀佛。他有没有乐?他有乐,他知道眼前这个境界是替自己消业障的,这些小孩来找麻烦、来鞭他的,踢他的,骂他的,打的,吐口水的,那都是菩萨来考试他,通过这个大考,他就成佛了。所以,他不但对这些人不会责备他、责怪他,他还感恩他。就像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不会怨恨他,感激他,还要报他的恩。为什么?经过这个考试,他提前成佛了。本来成佛在弥勒之后,他倒过头来,他在弥勒之前成佛了。所以发的誓愿,我成佛第一个来度你。这个歌利王就是世尊面前的憍陈如尊者。真的,他第一个成阿罗汉果。这是我们要学习的。那真快乐,什么环境都快乐,都自在。顺境没有贪染,清净心现前;逆境没有怨恨,也是清净心现前,你看多自在、多快乐。
「住大乘者,即常住於如上大乘法中之人」,这个我们要学,我们要常住在像上面所讲的大乘境界。「当知是人,决非凡小。虽是肉身,亦名菩萨」,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真妄是永远不能分离的。这真在哪里?真如在哪里?就在我们身上。只要我们觉悟了,我们就发现它真的是在身上,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不用妄心,这个人就是菩萨、就是佛。现前就要干,天天干,它就相应了,愈干愈有味道,愈干愈深入,这个智慧天天增长。烦恼习气天天往下减,减弱,智慧天天增长,人怎么会不快乐?无量无边迷惑颠倒罪业众生,没有一个不是因此而得度。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对一切众生最大的恩惠,就是天天讲经教学,把大家唤醒,帮助大家把烦恼妄念(这是假的)丢掉,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如来的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统统现前。这是最大的恩惠。佛要不讲经,对众生没有丝毫利益。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的,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一个不讲经教学的,道理就在此地。
下面说,「清净心,无疑无垢,净信之心也」。清净心是基础,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里头没有怀疑。你看,贪瞋痴慢疑,把疑提在第一个,没有怀疑。无垢,垢是什么?贪瞋痴慢是垢,那是染污,是脏东西。贪瞋痴慢疑都放下了,清净心就现前。为什么不能贪?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今天科学家为我们做证明,我们真正相信了,以前对於佛经上讲的半信半疑,明明这东西是真的,怎么是假的?现在科学家证明了,它是波动现象产生,波动就是生灭。波动多快?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我们看不到、觉察不到。如果我们用比喻,这个概念就很清晰,像我们看电影,老式的电影,现在数码不容易看见。老式的电影是幻灯片,这个很容易体会到。银幕上的动画是什么?是一张一张的相似相续相,用快速度把它放映出来,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好像是动的,其实它没动。每一个镜头打开,这一张片照在银幕上,就是一个照片,关起来,再放一张,是第二个照片,一张一张的,从来没有动过。这个我们的概念很清晰。
佛告诉我们,我们眼前,不但六道,包括十法界,十法界全是生灭法,就跟这个道理完全一样,只是它速度太快了,我们疏忽了,以为它是真的,全是这么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才晓得我们生起贪心,是我们自己的愚痴,它根本就不存在,包括我身体都不存在。我们的思想、身体都是假的。外国哲学家有时候比我们聪明,他说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思故我在,我能够想像的那是真我。这就是什么?他不把物质的身体当作我,把念头当作我,因为我有思想,那个东西是我。这比一般人高明的,殊不知,那个想也是生灭法,都不是。所以佛法讲无我,这无我是真的,无我就是真我,你就把真我找到了。你要有个我的话,你永远找不到。我是迷,我放下了,真我就现前了。真的里面没有对立的,有真有假,那个真也是假的,真里头没有真假;我里头没有有我、也没有无我,统统没有,这才是清净心。
那修行修什么?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把我们的烦恼,烦恼,其实无量无边的烦恼是从六个根本烦恼里头生的,这六个是根,贪瞋痴慢疑,这五个根,后头还有一个,恶见,恶见是什么?错误的见解,错误见解也有五个,这六个根本烦恼。把这五个总归纳为一个,展开来五个,第一个身见,以为我有身,以为我有灵魂,所以灵魂是迷惑颠倒,它还是执著。有边见,边见是什么?对立,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观念我们要建立。不容易建立,一定要建立,为什么?它是事实真相。一切万事万物是一个自性变的,佛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个心是真心,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自性就是真心。如果我们对立了,这就错误,对立就是不承认是一体,一定承认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也就是我们要承认,我们这个身体,这身体,科学家告诉我们多少细胞组成?大概是五十兆,五十兆个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我,不能说这个细胞是我,那个细胞不是我,这就组成这一个身。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事万物组成这个法界,法界是我。为什么?法界是心现的。所以法界是我,阿弥陀佛是我,极乐世界是我。为什么?都是我的心现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它不是外头的。所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理论,自己心现、自己想去,哪有去不了的?决定往生,心现识变,他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清净心是真心,没有一点染污。这里头决定没有见思、没有身相,这个我们常讲,《金刚经》上四相、四见统统都破了,清净心现前。四相破了,小乘的清净心;四见破了,大乘菩萨的清净心,那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就是中国佛教里头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四相、四见统统放下,《金刚经》的修学圆满了。那《金刚经》的修学是怎么个修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不用四相,从这下手。知道四相是空的,总的一句话说,也是《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归纳起来就是四种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归纳起来就四大类。凡所有相,这四种现象都是波动现象,都是生灭相,而且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你怎么能说它是真的?
科学对我们现代人帮助太大了,古人怎么会能够相信这个?我常常想到佩服古人,佛讲,他真能相信,他不怀疑。我们现在听了,怀疑,没有像古人那么老实,我们一定要拿到证据才相信。那科学它拿到证据了,我们看到科学报告,相信了。真的相信就真的放下,放下之后是什么?起心动念是为别人想,不是为自己想,这就不一样了。如何帮助别人?一个总的念头,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总念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这一桩事情,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那是什么?我自己已经离苦得乐,我才能帮助别人,我自己没事了。所以清净心重要,清净心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我们要学,在生活当中学,工作当中学,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学。学什么?学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古大德说「常作如是观」,这《金刚经》上的话。
《中阿含》四十一卷里面说,「清净心,尽脱淫怒痴」,成就戒定慧,这是讲小乘。小乘在事上讲,淫怒痴就是贪瞋痴,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放下贪瞋痴。「成就於三明」,三明就是六通。天眼明,明比通还要高一级,通常大乘教里头,一般讲佛菩萨是三明,对声闻缘觉讲六通。三明里头,第一个讲天眼,第二个讲宿命,第三个讲漏尽,用三个代表六个。「如是清净心,功德难思」,这是真话,无量无边功德都从清净心生出来。「故《十方佛赞品》」,本经,「乃至能发一念净信。...随愿皆生」,没有不往生。愿是什么?我愿生西方净土中。你有清净心,用清净心发这个愿,没有一个不往生的。「以如上之清净心,归向无量寿佛,故云:以清净心,向无量寿」。净宗原理就是心净则佛土净,西方极乐世界是从阿弥陀佛清净心当中流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心清净,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清净。那现在念佛的人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他不是用清净心,原因在此地。他要用清净心,没有一个不往生,真叫万修万人去。他的心里头还杂著有,夹杂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这不能往生。真信、真愿、真念佛,他心不清净,那就完全都错误了,一定要用清净心去念。
那念多少?底下一段告诉我们,「乃至十念。乃至者,从多向少而言,如云下至」。这是什么?说得最少的,十念都行。多呢?多多益善,愈多愈好。下至十念,是最下的,十念。这个十念,古今说法不一样,有一些祖师大德说,这是临命终时十念;也有人说,这是平常的十念。平常是什么?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念佛,每一天只能用很少的时间去念佛。但是只要每一天不间断,也能够符合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符合往生极乐世界所要求的标准,能讲得通。所以祖师大德提倡,对於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早晚课就用十念法。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大乘经上确实是佛说,不重形式。真念佛,早晨起来洗脸漱口之后,如果家里供佛像,就在佛像前面做;没有佛像,面朝西方。因为这个法门,它不是修空观,它是指方立相,指定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向西就有感应。想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口气不拘多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晚课亦如是。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一生不中断,天天都不缺课,就行。所用的时间,我相信不会超过十分钟,人人做得到,决定得生。
还有是工作非常繁忙,连这个都很难做到。我是在一九九八年住在新加坡,同修们带我组了个团到马来西亚去访问,看到穆斯林,就是回教徒,他们每天五次祈祷。这一些回教徒都能够遵守,一到祈祷时间,工作立刻放下去做祈祷,他的祈祷不会超过十分钟,祈祷完毕回来再工作。我觉得那个很好,一天五次薰修,他不会忘记。这是什么?佛家讲的长时薰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我就想出一个十念法,一天九次,比他还多,但是时间比他短,就是念十句阿弥陀佛,一天九次,一次都不要缺。早晚两次;这个十念法,实际是一句就是一念,十声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声,这就是一次,非常短,早晨一次,晚上一次,三餐饭,人家吃饭念供养咒,我们念佛号,十声佛号,这就五次了;再是上班,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就是四次,一共九次。你就是记住修这个法。那个时候我住在美国,我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南洋、介绍给美国同修,他们用这个方法用得很得力、用得欢喜,一点都不浪费时间,到时候他就想起来。吃饭之前就合掌,念十声佛号,这个佛号;工作之前,先念十声佛号再开始工作;工作结束之后,收拾好了,念十声佛号离开岗位,一天九次,比回教就更密切,他五次,我们做九次,时间比他更短,真有效果。
「如上之信愿持名归向净土,下至仅得十念相续,亦定生彼国」。下至,我们讲的一天九次念佛,一次就是十句佛号,行,一定生彼国。「此之十念」,这个底下有说,有平时、有临时。「一、至於平时十念,亦有两种:一者,如前引《弥勒发问经》中佛说之十念,不杂结使」,结使是烦恼,不杂烦恼,「是乃菩萨念,而非凡夫念」。这前面我们介绍过的,弥勒菩萨这个十念法,凡夫做不到。「本经所云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这个我们做得到。我们就用每天九次的这个十念法,这都行,跟它相应。「即以脱尽淫怒痴之三毒,具成就三明之智德,以如是之心,而持佛名号。如是念佛,功德难思。以此为因,则临终正念现前,定得往生。但此乃菩萨之十念」。这属於第一种。这个是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学佛。
佛的事业是什么?我们常讲佛事,佛的事业是什么?就是一句话,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佛事。佛知道一切苦从哪里来的,从迷失自性。十法界里头所有众生苦,都是迷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智慧没有了,智慧变成烦恼,变质了。智慧里头加上迷,就变成烦恼;德能里头加上个迷,就变成造业;果报上加上个迷,就变成六道轮回,从迷来的。那佛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讲的,果上不能下手,要从因上下手。因是什么?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没有了;悟开了,乐就得到了。那佛用的手段是什么?是教学,教育,讲经教学。讲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人破迷开悟,人真的破迷开悟,就离苦得乐了。这是佛的大慈大悲,这是佛的慈悲济世。世间人这个救济,真是完全从物质上来说,没得吃的,送一点吃的给你;没有穿的,送一点衣服给你穿,这是小恩小惠,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是彻底解决。你看,到极乐世界,真彻底!阿弥陀佛做到究竟圆满。到极乐世界去,只要你肯去,什么都不要带,统统放下,到极乐世界去了。
到极乐世界,你得的身体是法性身,不是我们这个身,法性身不生不灭。你居住的地方是法性土,法性的土不是泥土、不是泥沙。泥沙这种物质现象,是阿赖耶的相分,它是生灭相。极乐世界法性土不生不灭,所以土地一尘不染,众宝所成。这些众宝是随我们念头变的,你说这个多自在。我住这个房子,我想是黄金造的,全是黄金;我想是玛瑙造的,全是玛瑙,你念头才一动,统统都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衣著,穿的衣服款式、质料也是随心所欲,我想我穿的一身是金色衣服,它就是金的。它那边黄金非常柔软,像布料一样,可以做衣服,我们这个黄金太硬了。因为我们这个地方,人心太狠了,所以七宝都很硬;西方世界,人心柔软,所以七宝柔软的。所以你用什么东西,它都可以做衣服穿,都可以变成宫殿居住,你的居住环境。树叶花果都是这样的,我想这棵树玛瑙树,那一棵树黄金树,你的花园里头真的随心所欲,所以你很快乐。这是物质上的供养达到究竟圆满,不是我们没有,你给我一点,我用完了之后就没有了,极乐世界是随心所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看多自在。
阿弥陀佛不但是法布施,财布施不得了!让我们在那边丰衣足食,心想事成,这极乐世界的庄严。闻法绝不中断,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你都听到阿弥陀佛在说法,所以在那个地方成就太快了!这样的好环境,我们不要,到哪去找?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个好环境在等著我,这一边一切随缘,得过且过,我要回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是我的老家,落叶归根!归极乐世界的根,不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旅游,是到这个地方来接受训练的,这训练很严格,我们是来接受训练的,训练成功,回到极乐世界。所以以这种心态来过日子,就很自在、很快乐。无论是顺境是逆境,顺境,没有丝毫贪恋,为什么?比不上极乐世界,差太远了,到这个地方来接受释迦牟尼佛的考验。说明这边都是用四相。
「二者,慈云忏主有晨朝十念法。每日清晨,漱口焚香,向西合掌。念佛尽十口气。一口气中,尽力念佛号,一口气尽,是为一念」。这一口气里头不拘多少,就是十口气。这是慈云忏主他提倡的方法。「此为接引事务繁忙,或勤修别法,无暇多修净业之人。终身修之,蒙佛本愿加威,亦得往生」。这个勤修别法,或是参禅的,他以参禅为主,每天早晚念这个十念法,想求生净土,也能往生;或者是修密,或者是修唯识、修三论,修其他法门的,乃至於修其他宗教的,都可以用这个方法。用我们一天九次的念佛方法,一口气只有十声佛号,无论修哪个法门,无论修什么样的宗教,只要你真信、真愿,你必定得生。这法门真广大,真正不可思议!
「二、至於临终之十念,则如《观经》所说。暗契理一心,故必往生」。这个临终十念是《观经》上所说的。这也是一生从来没有闻过佛法,临命终时才听到,但是他听了,他就相信,他就接受,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经上常说,这种人皆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虽然没遇到佛法,临终才遇到,一遇到就相信,这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他就相信,他就真念。你看看,一听,真信、真愿、真念,十声佛号,相继不绝,他能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高。为什么?他没有杂念,他没有障碍、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念念相续,他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善根深厚的,真是一心向往的,这个时候没有第二念,他往生的品位一下可以提升到上品上生,实报庄严土,能达到这么高的位次,那就是十念成佛。这也是非常难以相信的一个法门,可是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如果把《无量寿经》真正念懂了、念通了,你就不会怀疑了,它有很深的理论在支持它。临终是一念真诚心,尤其是造作恶业,在这个时候就让你自己选择,一个是地狱,一个是极乐世界,你选哪一个?选定了,那个心坚固,不掺杂杂念,所以他成功快、成功高。
我们在过去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在美国马里兰州,周广大先生。他没有宗教信仰,中国人,移民到美国,在美国开个面包店,人非常老实、非常忠厚,好人。得癌症,癌症的末期,医生告诉他家人,他癌扩散了,扩散到全身,没法子治疗了,存活不会超过一个月,让他家人带回去。家人这个时候到处求神拜佛,希望有奇迹出现,找到我们。那时候我们这个华府佛教会,好像成立还不到一年。找到我们这些同修,我们有四、五个同学去看他,看了之后打电话告诉我,确实不能好了。於是就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一听就接受,很欢喜接受,告诉他的家人不要去求这个,找医生、找什么、找神,都不要去,统统放下,念佛,帮助他往生。我们这个念佛会里面的同修也去了,轮流去,一次三个人,轮流去给他助念,三天三夜,往生走得很好。他一发心要念佛的时候,有一个感应,不痛了,本来那个癌症很痛,居然就不痛了,所以他的信心大增。这一个瑞相就很好,不痛了,所以叫家人都给他念佛。在那个环境里头三天三夜,平平安安往生。火化的时候,我听说还有舍利,捡到几颗舍利,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亲自遇到的事情。
所以念佛功德,得佛力的加持,你能得多少加持,完全在那个诚意,你有几分的诚敬。印祖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全在诚敬之心。诚是真诚,不夹杂杂念,那叫诚;敬是恭敬。敬从哪来?从诚来的。内里面不诚,外头恭敬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决定是真实心中作。所以我们学佛了,尤其在现前这个环境,最重要的用真诚心,用真诚心生活,用真诚心工作,用真诚心待人接物。别人对我们假的,没有关系,是他,我用真诚来回报,我决定得生净土,你有把握,你有信心。如果虚情假意,你那个信心不是真的,里头有怀疑、有夹杂,那就很难了。没有夹杂、没有怀疑,这个行,决定得生,自己充满了信心。这就是我们往生决定的把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