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四集) 2012/5/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5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七十二页第六行,从当中看起,从第二句看起:
「唐海东元晓师据《魏译》,於《无量寿经宗要》论云」,元晓是现在的韩国人,在唐朝的时候,在中国留学亲近善导大师跟天台的智者大师。他们所说的多半也都是善导大师的意思,「下辈之内」,有二种人。二种人中,「各有三句」,这是说的经文。第一,「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是明正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正因也就是第一个因素,就是要发心。菩提是梵文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也就是一定要有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实在讲就是真心,真心是觉悟的,妄心迷惑,迷而不觉是妄心。觉悟的心难!
觉悟的层次不相同,净土里面的菩提心要求是最低的,最低跟最高的很接近。我们中国古人所谓「上智与下愚不移」,差别很大,但是成就快速。上智之人,你给他一说他全明白了,他没有怀疑,他就真干。下愚之人,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什么?他老实,你教他这么做,他就真干,他能够持之有恒,不会改变,所以也很快就成就,而且成就非常高。上智之人少,下愚之人也不多,所以最难度的众生就是当中,所谓不上不下,现在称为知识分子。你说他没有智慧,他很聪明,知道的东西很多,不能说他没智慧,但是你教他制心一处,那都很不容易,他不容易接受。下愚之人虽然什么都不懂,确实有一类根性的人,你叫他念佛,他就老实念佛,他一生不改变,一天到晚就这一句佛号,其他的念头什么都没有,他的成就跟上上根人的成就是平等的。这就是上智下愚不移里面的深意,他的成就平等,都是不可思议。
下,这是讲下品,下辈三品。下辈的发心就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他发的是什么心?真正说菩提心,你说了他不懂,菩提心这个名词意思很深,省庵大师有《劝发菩提心文》,解释得非常清楚。下下根人他听不懂,你劝他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他就真信,极乐世界的好处跟他说明,你要不要去?他真想去。这个真相信、真想去就是无上菩提心。上上根人是完全了解,通达明了,发心,就发这个心,真信、真愿;下下根人虽然什么不明了,他也真信、也真愿,这就是往生净土的正因,这个正因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乃至十念,专念彼佛。是助满业」。这个地方讲了个满业,那我们就知道前面的正因是引业。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众生造业有两类,第一是引,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生,这个属於引业,引导你去的。我们同一个引业,引业是五戒十善;换句话说,你能到人道来,过去生中一定修的五戒十善,够这个标准你才能到人道来投生。到天道投生要具足上品十善,也就是这个十善应该达到九十分以上,这种人生天。我们的十善五戒大概有五、六十分就可以了,就能到人道。引导你去的。到了人道来,你看看贫富贵贱不一样,有人大富大贵,有人一生贫贱,这是什么原因?这叫满业,这讲的满业。满是圆满,圆满是善恶业,用佛法经论来解释就很容易懂得。譬如说发大财的,你前世喜欢修财布施,财布施是属於满业,这一生得财富。你这一生有聪明智慧,这是满业,聪明智慧的因是过去生中喜欢修法布施,法布施带来的聪明智慧。这一生健康长寿,是你过去生中喜欢修无畏布施,这一生的果报健康长寿。所以这引业跟满业我们一定要知道,断恶修善,起心动念多替别人想,少为自己著想,念念想著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应该全心全力去帮助别人,化解别人的苦难。这个引业好,满业也好,这菩萨发心。
这个第二,他就是说;这第一不能作诸功德,没有能力做,没有缘去做,有缘也得有能力,两个都不能缺少;第二,乃至十念,这是说得最简单的,每天修十念法。前面我跟诸位说过祖师大德的方法,十念法。好像是一九九八年,我住在新加坡,跟伊斯兰教往来很密切,我看到伊斯兰教每一天五次礼拜。你看,穆斯林工作再忙,礼拜的时间一到,他一定放下,他去做礼拜。礼拜的时间不长,五分钟,他一天都不缺,从早到晚五次礼拜。在现在世界所有宗教里头,可以说穆斯林是最团结的。穆斯林,一般讲比信仰其他宗教的人要虔诚,什么原因?每天五次礼拜,他一堂不缺。这个力量太大了,就是古人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非常有道理。
我从这里得了一点启发,我说我们念佛,有很多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我们能够定一个课程,让它时间很短,一、二分钟,时间很短,次数多一点。所以我就想到每一天九次念佛,九次每一次就是十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句,这时间不长,两分钟。早晨起来念一次,晚上睡觉之前念一次,这两次;三餐饭,我们吃饭的时候,一般念供养咒,我们念十句佛号,念完了再吃饭,念十句佛号,三餐饭就三次,就五次了。我们工作,上班之前念十句开始工作;工作完毕之后,下班的时候,收拾好了念十句再下班,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一共九次。只要两分钟,一天果然九次都不缺,会很有效果。我提出这个方法,那个时候我常住在美国,我在美国、加拿大,在东南亚一带劝导大家,很多人用这个方法,告诉我很有受用。因为现在人工作繁忙,没有长时间去修行,这种二、三分钟对他们是最理想、最容易的,而且很容易记,早晚、三餐、工作,符合经上所说的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原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二、三分钟容易,时间长了不容易,妄念就生起来。两分钟当中不起妄念,可以做得到,所以符合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标准。这是帮助满业。
「三者,愿生彼国。此愿前行和合为因」,这个愿,前面讲的十念、讲的菩提心,跟这个合起来,这是因。「是明不定性人」,不定性就是一般,一般的大众对於净宗信心还没有建立起来,用这个方法好。第二种人,他也有三句,「闻甚深法,欢喜信乐。此句兼显发心正因。但为异前人」,跟前面人不一样,这个人有深信,前面没有深信,这个人有深信。闻甚深法,甚深法是什么?佛给你讲真话,给你说一切法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都是真话,这里头的道理很深很深。
譬如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是甚深法。一切法怎么是心想生的?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量子力学家的报告,对於佛这句话疑惑才断掉。所以感谢近代这些量子力学家。我看到的报告是德国的普朗克,这个人一生研究物质,他怀疑物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用方法的原理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佛经的方法就是分析,它讲的方法很简单。在经上佛告诉我们,讲物质最小的,肉眼还能看得见的,要很好的眼力,能看得见的,牛毛尘。牛毛粗,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土,放在这个牛毛尖端上,不会掉下来。甚至於倒过来它也不会掉下来,它有吸引力,牛毛比它大,它很小,这叫牛毛尘。把牛毛尘再分,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尘再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更细了;兔毛尘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尘。水密度虽然大,里头有空隙,这一粒尘土它在水里头游来游去没有障碍,叫水尘。水尘七分之一,分作七分,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属密度就大了,但是还是有空隙,现在在显微镜里面可以看到,那个空隙里头,这一粒尘在空隙里面跑也没有障碍。用这种分析的方法。金尘再分成七分之一,才叫微尘,佛经上讲微尘是这个定义。
微尘,肉眼看不见,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大概微尘就相当现在所说的原子,应该就这个东西。原子在科学是八十年前,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才被发现,八十年前发现。那这个微尘还不是最小的,佛说微尘还能分,再分就叫极微,这个极微还可以分。佛经上讲的色聚极微,大概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说的;色聚极微,这个色聚两个字很好,说明它还可以分,就是现在所说的基本粒子、所说的夸克。那基本粒子有几十种,夸克也有几十种,能不能分?还能分。最后分的,分成小的,更小的,佛经叫极微之微,这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极微之微也叫邻虚尘,跟虚空做邻居了,再一分就没有了。这个东西被今天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家给它定的名词叫微中子。微中子的体积多大?科学报告上说,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体积等於一个电子,原子里头的一个电子那么大。也就是说,它的体积是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再分就没有了。这是量子力学家他们做的实验。再分变成什么?他们发现的是意念的波动现象,就是念头,念头波动现象。这搞清楚了,原来物质现象是念头波动现象所产生的,这个发现在近代科学是很了不起的一桩大事情。所以普朗克说,根据他的科学实验所得到的结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怎么来的?物质是以意念为基础所产生的一个现象。所以我们今天,如果就是说,你看到一个电子,这个电子是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产生的,聚它就有,散了就没有,缘聚缘散。
那我们一个细胞,多少个原子聚集的?我们人的身体大概是五十兆个细胞,我们讲细胞,很大,细胞,五十兆。如果把它计算成原子、成粒子,或者到最后讲到微中子,这个身体是不计其数。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所有一切的物体,我们人,人身、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佛叫它做「一合相」。那个一,那就是现在所讲的微中子,是微中子聚合所产生的现象,你把它分开到最后就是一个东西。而微中子并不存在,意念,所以大乘经上说的,到最后的总结,说全体是心。一切法从哪里来?一切法全体是心,心生万法,万法唯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在《华严经》上讲的。这个都叫什么?这叫深法,甚深之法。今天科学家用科学方法发现了,我们对这桩事情不怀疑了,以前学了这么多年,对这个事情总有怀疑。佛虽然说了,不是他一个人见到的,八地以上统统能见到,有这么多人证明。可是八地以上,我们一个也没有遇到过,疑根拔除不了,我们的信心,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还有一分疑惑在里头。这桩事情佛菩萨非常清楚,他们都是过来人。
所以一个老实人,你说了之后他一点不怀疑,他完全接受,这种人难得。所以愚,古人有一句话说「愚不可及」,我们比不上他,他居然能相信,我们有怀疑,看到科学报告这才相信。这相信,我们对於信佛信得不圆满,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还有一分怀疑。这个东西难,太难了,这又不能勉强的。这一分疑惑断除,这就真信了,我们有了圆满的信心,对於甚深之法不再怀疑。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境界不断在提升,终有一天,我们像八地菩萨一样,我们也能见到佛所说的宇宙万物的真相。只要不舍弃这个方向、不舍弃这个目标,决定有达到的一天。
第二,「乃至一念念於彼佛。是助满业。为显前人无深信故,必须十念。此人有深信故,未必具足十念」。这个意思好!下面「窃按」,这个窃是黄念老的谦虚,自称。「按元晓师之说乃专据《魏译》」,康僧铠的译本。「若就本经,则一念得生者,全因获得一念净心也」。真有信心,一丝毫怀疑没有,一念就成了,不要十念。这什么原因?这底下有解释,「从一心中,念佛一声,顿即与弥陀本愿相应,故临终即得往生」。决定得生,一念就行了。但是,这一念净心难得,一念清净心里面生起的信心。我们没有这个清净心,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会起心动念、会分别、会执著,这就不是一念净心。一念净心是怎么回事情?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如如不动,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清清楚楚是慧,如如不动是定,你看有慧有定,那是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眼见通达无碍,耳闻也是通达无碍,六根触境没有一样不是通达无碍,这是佛法深妙之处。所以佛教的学习,特别著重在清净心,自始至终都教我们放下。
我学佛,二十六岁,第一次见出家人就是章嘉大师。我这个缘也很殊胜,那个时候我在工作,我住公家宿舍,宿舍附近有一位蒙古的亲王,是满清时代的亲王,是个学佛的人。我刚刚接触佛法看佛经,他的小女孩常常跑到我们宿舍来玩,好像七、八岁,看到我桌上有佛经,回家告诉她爸爸,她爸爸来看我。我说我刚刚接触,还不到一个月。他说你能看得懂吗?我说我看不懂,问题很多。你需不需要一个老师来指导你?我说好!他要介绍个老师给我,就介绍章嘉大师,带我去见章嘉大师。我们什么礼节也不懂,不过有恭敬心就是,有个真诚恭敬心。
见面,我向大师请教一个问题,我说我刚刚接触,方东美先生给我上的「佛经哲学」,我知道佛法高深,佛法里面有真实智慧,佛法有没有方法能叫我们很快的就契入?我提出这个问题。老师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他为我解答。没想到我们一看,两个人对看,看了半个多钟点,他一句话不说看著我。半个多钟点以后说了一个字,「有」。这个有,我的精神就提起来了,有!不是没有,有,要注意听了。他又不说了,这一次的时候差不多有六、七分钟,之后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讲得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这六个字差不多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给我印象非常深。我们没有他那种定功,我一听说看得破,放得下,好像懂,不难懂。我接著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
我也亲近过一些老师,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到以后,我就深深反省,这个教学方法好,但是这个教学方法现在不能用,如果有个人问你问题,半个钟点不答覆,人走掉了,不理你了。我还能沉得住气。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原因?年轻,心浮气躁。他眼睛看著你是什么?就是叫你把这个浮躁的气息统统放下。你的注意力、精神集中了,这个时候给你讲,给你讲的东西你会记住,你真听进去了。我们想到古来大德,以后在禅宗的公案,教下的语录里头,我们看到古人用这种方法,常用。整个精神没有集中、没有定下来,不给你讲,真管用。
从那天之后,章嘉大师也像方老师一样对我,每个星期给我一个小时,我去看他。他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他差不多可以给我两个小时,但是谈话都不多。他的磁场非常吉祥,进入他的磁场,你就感觉得不一样,那是一种享受。纵然一句话不说,我陪他坐两个钟点,那两个钟点是享受。现在像这样的人找不到了,不容易遇到,所谓缘分。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我佛学的基础从那奠定的,他教我的中心概念就是放下,看破是智慧、看破是明了,了解一切法的真相。那时候我刚刚入门,纵然说出来我也不能体会。但是,只要不放下经教,你天天去读、天天去学,天天有进步,天天放下、天天看破,这里头有乐趣。古人说读书乐,真快乐,可是读经比读一般书更快乐。读不懂不怕,不要去想意思,一遍一遍去读,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最重要是要有恒心、有耐心,契入之后,其味无穷。
所以一念净心得到了,从一心中,一心没有二念,没有二念就是无念,无念,他是清醒的,他不是迷糊。如果无念,什么都不清楚,这个不行,这个有定没有慧,他不生智慧。虽然能伏烦恼,智慧不生,它不能起作用。所以禅定是要定慧平等,这才能起大作用,所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定慧要等。在净土法门里面,读经、研究经教这是慧,念佛这是定。通常真正用功,功夫得力,每天四个小时读经,或者是讲经,四个小时念佛,这功夫非常得力,真正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就净宗法门来说,虽然在理上讲未必具足十念,因为念佛一声顿与弥陀本愿相应,那你念十声,十声相应;念千声,千声相应;念万声,万声相应,你往生有把握了,你没有丝毫疑惑,所以这决定得生。
第三,「以至诚心,愿生彼国。此愿前行和合为因。此就菩萨种性人也」。至诚心非常重要,中国人的老祖宗世世代代教人,没有离开至诚这两个字,或者是讲一个字,诚。至诚,真诚到极处。对父母要至诚,没有至诚不孝;对老师要至诚,没有至诚不敬,这两个人对我们的关系太大太大了!我们一生能够自立、能够成就,全靠这两个人,要知恩报恩。怎样报恩?得用至诚心对自己。为什么?父母、老师,父母希望我好,老师也希望我好。所以,人一定知道自爱,至诚心对自己就是自爱,你才真正能爱父母、爱老师。然后再一扩大,能爱一切众生,你起心动念一定会为一切,特别是苦难众生去著想,如何帮助他们,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心常存,尽心尽力就是圆满。这个正是《唐译》当中所说的「住大乘者」,心住在大乘。这一段文字把住大乘者解释得清楚了。
「盖元晓师谓下辈中有两种人」,这下面是黄念老的话,前面是他的原文,「一者,发菩提心,十念圣号,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第二种,「闻法深信,乃至一念,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菩萨种性人」,这定性人。也就是前面说的不定性人,他的信愿不坚固,信心里头带著怀疑,这就是不定性人;完全肯定,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这就是定性的人,这是菩萨种性,菩萨种性的人。「元晓师实已明察《魏译》下辈往生文中,品类不齐」。这是实话,经上只讲三辈九品,这是大分。我们看到这个文字一定要知道,九品里头,每一品里头还有九品,这九九八十一;八十一品里头,每一品里头又有八十一,重重无尽,这是事实真相。
「试问闻甚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如是殊胜智慧,应是何人境界」。这不是下品,下品哪有这种成就!但是下品里头有这种人,「故元晓师名之为菩萨种性人。既是菩萨种性,复能生深信,起心念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实不应限於下辈」,念老这个话说得好!这样的人往生,应当是在上辈,上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为什么?连下愚之人都能够生到上三品。这是说明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到底生在哪一个阶层没有一定;换句话说,九品统统有分。至於真正落在哪一品里头,那就是因缘。菩萨种性的人会生到下辈,总是遇缘不同,不定性的人他生到上辈,关键在什么时候?关键在临终最后那一念心,那是个关键。平常一心,到临终一念心乱了,品位就降低了。虽然降低了,没关系,极乐世界是个平等世界,无论在哪一个品位,他的智慧、神通、道力、一切受用完全平等,这是不思议境界,十方世界没有,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有。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又《报恩论》曰:谨按此段」,前面这段经文里头说的。「十念往生,专指住大乘者言之」。因为经文上有住大乘者这一句话。「大乘如禅宗得破参,及读一切大乘经典,得解悟者皆是」。破参,这是佛门的术语,我们世间一般讲研究,遇到问题来的时候要认真去研究,然后再下决断。研究是用思考,也就是用心意识,在大乘佛法里面不许可的,心意识是妄心,不是真心。那怎么办?它不叫研究,叫参究,参禅这个参,叫参究。参究是不用心意识,住心一处,提起这个疑情,譬如有什么问题,有怀疑,这个疑情留著,不要去找答案,答案未必是正确的,不找答案,就专注它。一直到什么?一直到疑情破了,这个事情立刻就明白了,不用心意识。也就是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用这些东西,这叫参。用心意识那叫研究,这世间人用的方法,佛法不用心意识。意是执著,识是分别,心,心是起心动念,所以它都不是真的。那统统不用,用真心,用真心的时候,智慧一定会现前,这问题答案就有了,这叫破参,智慧现前。
读大乘经典也是如此,也不用心意识,就是说不许你去研究,遍数念多了,豁然开悟。过去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教我们讲经的方法,遇到经文困难了,古人注解也看不懂,这时候怎么办?想著这个问题,教我们把经本放下去拜佛,拜上三百拜,豁然懂得了。这个事情常有,豁然明白了,你要写都来不及。这一般说佛菩萨的加持,能讲得通,也是自己一心专注,跟佛菩萨的愿力就接通了,这个热线就接通,所以智慧就能生起。这得解悟者都是这个境界,住大乘者。
「其人不专修净土。如智者,永明之类」。这都是佛门的大德,智者大师是往生净土的,他不是专修,他是专修《法华》。天台宗是专究《法华》,贤首宗是专究《华严》,那个时候等於我们现在讲专科大学,专攻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无论专攻哪一门,这一门攻破了,这破讲破参了、开悟了,你没有学过的所有法门,你统统都懂,没有不懂的。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把那个根源找到了。好像一个球,我们都在球面,你从球面真正达到圆心,达到那个中心,一切都达到,你统统都知道;你走偏了,达不到那个圆心,你这个智慧就不圆满。一定要达到中心,这个圆的中心点。所以只许可一门深入,深到底,决定不要拐弯,不能有偏差,这就行了。
我有一年在印尼,回教大学,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其中有个学生问我一个问题,印尼有六个宗教,我们搞宗教团结,他是回教徒,问我,这六个宗教各有各的经典,各有各的理论跟修行方法,怎么能统一在一起?那一天刚好讲台前面有个盆栽,我就举这个盆栽做比喻。我说不同的宗教就好像不同的枝,你看那个枝干不同的,你在这一枝里头,跟另外这一枝,它不一样。如果你深入,深入到底下的根,那就通了。所以不必(就是不必要)研究别人东西,你自己一门深入,深入到最后一定通达。世出世法都同出一个根源,佛法讲的自性,中国儒家讲的本善,本性本善,通到本善全通了。所以一定要深入,愈深愈好,愈深你愈能够认同,不会产生矛盾。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家对自己的这个教契入不深,又不肯研究别人宗教,所以宗教才发生问题。如果我们了解这个道理,深入自己的经藏,也能深入别人的经藏,宗教可以合作、可以团结。宗教团结带给社会安定和平、幸福美满,这好事情!希望这个地球上永远不再有宗教的战争。宗教不应该发动战争,宗教里头没有矛盾,你深入去研究就知道,都是爱人的。爱人怎么可以害人,哪有这种道理!佛法,这讲得最透彻,佛法讲万物一体,自他不二,这是甚深法藏。
智者是学教的,永明是学禅的,都不是专修净土,他们都是上上品往生。「此论所见,更上层楼」。但是这个地方说,「惜以永明大师为例,稍欠稳妥」。为什么?「因为永明昼夜弥陀十万声」。他虽然是参禅,他念佛,他不是不念佛。在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彻悟之后,他专修净土,一天十万声佛号,给我们做榜样,给学禅的人做榜样,禅成就不容易,净土成就容易。「盖经云住大乘者」,我们看看住大乘者是什么样子?「其心清净」,住大乘者,心一定清净。「闻甚深法,即生信解」。听到甚深之法,他就相信,他就能理解。那我们依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我们不够!我爱好大乘,对於净土不能说不信,也不能说真信,信是仰信,为什么?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打妄语,所说的都是真的,不能全信。里面有很多自己程度不够,理解不到,这就有怀疑,但是,始终没有舍弃大乘,在大乘经里慢慢提升自己,到三、四十年才完全接受,不再怀疑了。那好在寿命长,如果真的我四十五岁那一年就走了,我未必能往生。
我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我算命,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相信是真的。我在我家谱里面看,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过世的,我还有个伯父,我父亲的哥哥,兄弟两个人,他们两个人相差十二岁,也是四十五岁走的,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走的。所以人家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可是,我四十五岁那一年生一场病,一生没生过病,那一次生病,我知道寿命到了。我不找医生、不吃药,我有个逻辑观念,医生只能够医病,不能医命,我寿命到了,找医生没用。念佛,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个月,病好了。一直到现在我延寿四十年了,这很不容易!袁了凡先生延寿二十一年。这四十年,我们感谢佛菩萨,因为有这么长的寿命,把疑断掉了,没有这么长寿命不行。我们不是菩萨种性人,这个一定要知道。菩萨种性人,那一闻,他听到之后,他就能深信,他就能不疑惑。所以有疑,一定要发心,要断疑生信。那我们现在真的,如果没有看到近代的科学报告,这疑还是断不干净,总归是有疑问。八地菩萨不是我们境界,看到科学报告,这个疑断掉了。
科学报告,佛经上有说,就是有这种预言,经上告诉我们,用心意识,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用心意识,对宇宙,宏观宇宙来讲,可以看到宇宙的边际,从微观世界来讲,能看到阿赖耶。所以今天科学家确实达到了佛所说的这个界限,他达到了。但是科学还可以有进步,因为它没有说清楚,没有佛经上说得这么清楚,现在只有物质讲清楚了,意念怎么来的没讲清楚,发现了。现在所看到的现象,这个念头,科学家发现它,没有原因突然起来的。突然起来立刻就没有了、就消失了,这个话佛经上有,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句话科学家看到了、证明了。但是佛经上还有说,那科学,我想科学再有一、二十年,会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但是科学发展到极端,只到这个界限,不能见性,为什么?见性,不用心意识你就见到了,用心意识见不到,科学家用心意识。那科学家如果能把心意识放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就成佛了。所以我们相信将来他们成佛的时候很容易,不难,只要他把这一放下,他就见到本体,就见到自性,叫明心见性,他就见到。
「如是智慧猛利,信愿坚固之人。唯智者、永明、中峰诸大老,方所堪能」。这真的不是假的,他们这些人确实智慧猛利,一见一听,他完全能够信解。中峰禅师,元朝时候人。既然与「智者、永明、中峰诸大祖师」,能够跟他们相同、相等,「又焉能位列下辈」,不能把他们列在下辈,他们是上辈往生,生实报庄严土。「是故夏师会本」,夏莲居老师会集这个本。这个本子「於三辈往生人后」,这就是讲我们现在学习这一段,它一共是四大段,这最后的一段。「专引《唐译》」,《大宝积经.如来会》这一部经,「另成一段」,三辈往生是三段,这是第四段,另成一段。「以表常言之三辈往生外,另有一格」,跟前面三个不相同的,这就是慈舟法师判的一心三辈。「此一心三辈,乃别有大人作略,超越常格,而得往生者。此之作略」,就是一心。本品当中,「一念净心,即前《十方佛赞品》中之一念净信」,一念净心跟一念净信是一个意思。前面经文说,「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这段经文讲得好!
我们再看这后面,「今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定生彼国」。这段文跟前面的经文前后互相相应,「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此实净土法门之妙体。夏师之会集,慈老之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净不二,实大有功於圣教」。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明白了,於是我们就能够很自然的体会到,佛法大小乘十个宗派,中国小乘两个宗派没有了,宋朝时候就没有了,现在南洋是小乘佛法。无论是小乘、大乘各宗各派,你依照这个经论理论方法去修行,把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能得往生。禅能往生、密能往生、教能往生,哪一样不能往生!不必专修,也就是你喜欢学什么,你就能学什么,只要修到清净心,这是大乘。大乘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修清净心,所以它的目标是一个,方法手段不一样,那个没有关系,目标完全相同。得清净心,只要一念想往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这是说佛教所有一切法门。
我们把宗教再扩大,那修其他宗教行不行?行,不必改变你信仰宗教。你把你修学其他宗教也是一念信心,你信天主教,你要真信天主,那一念真信,最后临终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能不能往生?肯定往生。这个法门广大,为什么?如果不能往生,自他不二这句话就讲不通了。自他不二,那就是哪一个教派都行,自他不二!佛跟天主不二,佛跟真主也不二,佛跟大梵天王也不二,每个宗教里面所敬仰的这些神明,跟自性都是不二的。这不二法门,把遍法界虚空界统统都包容在里头,那就一个真心,就是一个真性。用宗教的话,那是个真神,那是个真灵,说神造世界、说神造众生行,讲得通,那个神就是自性,那个神就是真心。佛家说万法归一,一心,万教归一也归在一心,万物归一也是一心。大乘教上,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是佛法里面的甚深之法,我们学了六十多年,现在才相信,现在才没有怀疑。夏师之会集,慈老之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净不二,实大有功於圣教。这赞叹夏莲老的会集跟慈舟老法师的科判。
我们再继续看下面注解,「一心与一念,文异而实同」。一心就是一念,一念就是一心。「《教行信证》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这个清净报土就是指的极乐世界。我们自己如果真的得到一心、得到一念,一心里头没有妄念,一念里头没有第二念。这清净心里头有没有念?没有念,叫一心。不是这个一心里头还有一个一念、还有个一,连这一也没有,才叫真的是一心一念。所以这名词术语它的作用是引导我们,让我们从这个名词术语里头去契入,不能执著。心里头真的有一错了,没有一。所以大乘教上佛又常说,「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头,有念就是二念,没有念头,这叫一。现代的科学有个名词叫零点能量点,零点能量点跟我们此地讲的一心一念是一个意思。科学也讲到了,他们肯定宇宙之间有这个东西,零点能量点,这有很大很大的能量在其中、在里面。
这下面念老解释,「谓信心无二之心,即是一心」。用在我们念佛法门行,因为念佛法门它不是离相,它是指方立相。指方,指定西方;立相是什么?立极乐世界的相,立阿弥陀佛的相。这我们一般人容易修,如果没有方向、没有形相,完全是讲空的,我们很不容易体会,也没有办法下手,我怎么个修法!所以净土妙就妙在此地。到什么时候再把你向上提升一级?到极乐世界之后,阿弥陀佛讲经教学帮助你再提升,那一提升就成佛了。换句话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个台阶,我们走上这个台阶才能提升。我们要不从这个台阶,自己要上去很难。理上是讲得通的,自己真正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彻底放下行,不必经过这个阶段。没有这个能力,那这是最好的方法,这是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无比的恩德。没有这个方法,我们真不行;依靠这个方法,我们真有把握成就。这是真的、永恒的,你第一个到极乐世界,不再搞轮回了。我们可以说到极乐世界产生一个圆满的蜕变,金蝉脱壳,这个身体完全丢掉了。
这个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轮回到哪一道,身体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里没有真东西,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到极乐世界得的这个身是真的,法性身,极乐世界是法性土。这个法性又是甚深、又是奥秘,我们只能用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五句话做个简单的说明。法性身、法性土没有形相,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它没有,什么都没有,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我们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接触不到它,它真在。
惠能大师见到了,怎么见到的?妄想分别执著立刻放下,他一放下就见到。见到之后,他描绘的第一句话,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丝毫染污,不但没有物质染污,也没有精神染污。第二句话,不生不灭,「本无生灭」。第三句话,「本自具足」,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不缺。它在不现行的时候,就什么都没有;起作用的时候,它什么都不缺。这一句,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有说明,佛在《华严》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很重要,这也很深。所有一切众生,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你的能力、你的相好跟一切诸佛如来平等平等,没有两样。换句话说,他还有一句话说得更好,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迷了,众生是迷惑颠倒的佛。那佛呢?佛是觉悟智慧的众生,是一不是二。这个说得好!这都是佛家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听了能相信、能理解,那就是菩萨种性,不是凡人。
第四句说「本无动摇」,这就说明自性是不动的,万法是动的。这个科学证明,所有一切现象全是从波动产生的。所以今天科学讲弦定律,整个宇宙就像弹琴的弦一样,产生的波动现象,是从这产生的。佛说真心离念,真心不动,动的是假的,不动的是真的,这就是佛门为什么重视修定,道理在此地。因为修定是我们从妄心回归到真心这种方法,一定要有定,而且这个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绝不只是盘腿面壁。那盘腿面壁才有定,离开盘腿面壁,定就没有了,那定有什么作用?不管用了。所以那是初学,初学的时候用这种方法。真正得定,那一切时、一切处全都在定中,大经上所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工作都在定中。
最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华严经》上说,宇宙之间一切法,唯心所现,所现、所生,体是自性,离开这个体,没有一法能生。生出来这些法它会变,这个会变不是自性,是妄念,就是念头。这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不是第一义,这是第二义,心想能改变。真正心生心现的,就是大乘教上讲的一真法界,诸佛实报庄严土,这个是心现心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识变的,就是我们起心动念把它变化的、变成的。明白这个道理,你的心清净就变成净土,你心不清净就变成秽土,你心善就变成天堂,三善道,心不善就变成三恶道,所有一切法统统是你心变现出来的,没有哪一个人造的、没有哪个人做主的。说谁造的?自己造的。谁做主?自己做主。这是大乘法上讲的。
我们求佛菩萨帮忙求不上,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求佛菩萨帮忙要能帮得上,我们不需要求,佛菩萨慈悲到极处,他自然会帮,他帮不上忙。为什么帮不上忙?这境界是你自己变现的,必须要你自己改变念头,外面就改变了,现象就改变了,这个要懂。你不懂这个道理,我们遭灾难了求佛菩萨,佛菩萨不灵,还得要去责怪佛菩萨。他给你讲得清清楚楚,这从因果上讲,完全是自作自受。《太上感应篇》一开头两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是真理。佛菩萨给我们讲这个真理,我们听话照办,这就是佛菩萨的加持、这就是佛菩萨的保佑。我们不肯干,半信半疑,完全要求佛菩萨来帮助,这是假的,这做不到。道理一定要懂。佛菩萨是老师,老师只能把经验方法教给你,理论给你讲清楚,你得要自求多福,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善念所现的善境界,我们真正明白了,在哪里用功?纯净纯善,在这上用功。纯净纯善就是极乐世界,我们纯净纯善的心在此地,此地我们居住的也是极乐世界。但是,跟我们在一起住的这些人,共业不一样,我清净,他们不清净。极乐世界的共业相同。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去?就为这个原因,因为那个世界人都是志同道合,都是纯净纯善,在那里成就快速,在这个地方成就难,障缘很多,是这么个道理。这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了,我们真的听懂了、听明白了。
美国布莱登博士他给我们大家说,化解二0一二,就是今年十二月二十一马雅灾难的预言,他说了三句话。第一句,弃恶扬善,就是佛门讲的断恶修善,第二句改邪归正,第三句端正心念。我们能真正把这三句话做到,这个灾难可以化解,不但能化解,会把地球带上更美好的走向。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跟佛法讲的原理完全相同。换句话说,这个灾难预言,人家早就看到了,几千年前就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我们现在的人把伦理道德抛弃了,把圣贤教诲遗弃了,心里头充满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念头不善,身口自然就不善,身口就造业,造作的是罪业。罪业里头最重的是杀生,你看几乎所有宗教里头的戒条,都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条。这些宗教创教的人,生长年代不相同,居住的地区不相同,为什么他们这个理念是相同的?都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教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几乎都相同。
今天的杀业不得了!联合国的统计,每一年被杀、被吃掉的这些动物,地上走的、水里头游的、空中飞的,有多少?联合国的报告,三千三百七十亿,杀这么多!除这个之外,杀人,单举一个例子,堕胎,堕胎是杀人,杀自己的儿女。一年杀多少?超过五千万;换句话说,每天杀十五万。如果你要知道因果报应,你才知道利害。不但杀人,人到你家来投胎,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四种缘,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这四种缘是什么?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你把他杀掉了,恩变成仇,本来是报仇的,仇上再加仇恨,这怎么得了!杀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不饶人,它有灵性,它有报复,让我们所感得、感应到的,所谓天灾人祸,那个天灾也是被杀的这些灵报复的。我们没有天眼,没有那么高的智慧,没看到。可是,圣贤人的经典里头都说到,我们读了,我们常常放在心上,要端正心念。
端正心念,中国人用得真简单,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老祖宗讲来讲去不超过这十二个字。我们心里头常常记住这十二个字,相信,放在心上,依教奉行,这是中华儿女,龙的传人;这十二个字丢掉了,他不是中国人。布莱登所讲的端正心念,我们回归这十二个字,或者回归五个字,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国人做人的标准。《左传》上有说,「人弃常则妖兴」,常就是这五常,人要是把仁义礼智信丢掉了、不讲了,不仁、不义、无智、无礼、无信,这个社会就是妖魔鬼怪。所以英国汤恩比,这人很聪明,有智慧,看得很清楚,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要中国孔孟学说,就是需要仁义礼智信。中国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不但能救国家、救民族,可以救全世界。我们要认识、要努力,认真去学、认真去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七十二页第六行,从当中看起,从第二句看起:
「唐海东元晓师据《魏译》,於《无量寿经宗要》论云」,元晓是现在的韩国人,在唐朝的时候,在中国留学亲近善导大师跟天台的智者大师。他们所说的多半也都是善导大师的意思,「下辈之内」,有二种人。二种人中,「各有三句」,这是说的经文。第一,「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是明正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正因也就是第一个因素,就是要发心。菩提是梵文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也就是一定要有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实在讲就是真心,真心是觉悟的,妄心迷惑,迷而不觉是妄心。觉悟的心难!
觉悟的层次不相同,净土里面的菩提心要求是最低的,最低跟最高的很接近。我们中国古人所谓「上智与下愚不移」,差别很大,但是成就快速。上智之人,你给他一说他全明白了,他没有怀疑,他就真干。下愚之人,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什么?他老实,你教他这么做,他就真干,他能够持之有恒,不会改变,所以也很快就成就,而且成就非常高。上智之人少,下愚之人也不多,所以最难度的众生就是当中,所谓不上不下,现在称为知识分子。你说他没有智慧,他很聪明,知道的东西很多,不能说他没智慧,但是你教他制心一处,那都很不容易,他不容易接受。下愚之人虽然什么都不懂,确实有一类根性的人,你叫他念佛,他就老实念佛,他一生不改变,一天到晚就这一句佛号,其他的念头什么都没有,他的成就跟上上根人的成就是平等的。这就是上智下愚不移里面的深意,他的成就平等,都是不可思议。
下,这是讲下品,下辈三品。下辈的发心就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他发的是什么心?真正说菩提心,你说了他不懂,菩提心这个名词意思很深,省庵大师有《劝发菩提心文》,解释得非常清楚。下下根人他听不懂,你劝他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他就真信,极乐世界的好处跟他说明,你要不要去?他真想去。这个真相信、真想去就是无上菩提心。上上根人是完全了解,通达明了,发心,就发这个心,真信、真愿;下下根人虽然什么不明了,他也真信、也真愿,这就是往生净土的正因,这个正因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乃至十念,专念彼佛。是助满业」。这个地方讲了个满业,那我们就知道前面的正因是引业。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众生造业有两类,第一是引,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生,这个属於引业,引导你去的。我们同一个引业,引业是五戒十善;换句话说,你能到人道来,过去生中一定修的五戒十善,够这个标准你才能到人道来投生。到天道投生要具足上品十善,也就是这个十善应该达到九十分以上,这种人生天。我们的十善五戒大概有五、六十分就可以了,就能到人道。引导你去的。到了人道来,你看看贫富贵贱不一样,有人大富大贵,有人一生贫贱,这是什么原因?这叫满业,这讲的满业。满是圆满,圆满是善恶业,用佛法经论来解释就很容易懂得。譬如说发大财的,你前世喜欢修财布施,财布施是属於满业,这一生得财富。你这一生有聪明智慧,这是满业,聪明智慧的因是过去生中喜欢修法布施,法布施带来的聪明智慧。这一生健康长寿,是你过去生中喜欢修无畏布施,这一生的果报健康长寿。所以这引业跟满业我们一定要知道,断恶修善,起心动念多替别人想,少为自己著想,念念想著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应该全心全力去帮助别人,化解别人的苦难。这个引业好,满业也好,这菩萨发心。
这个第二,他就是说;这第一不能作诸功德,没有能力做,没有缘去做,有缘也得有能力,两个都不能缺少;第二,乃至十念,这是说得最简单的,每天修十念法。前面我跟诸位说过祖师大德的方法,十念法。好像是一九九八年,我住在新加坡,跟伊斯兰教往来很密切,我看到伊斯兰教每一天五次礼拜。你看,穆斯林工作再忙,礼拜的时间一到,他一定放下,他去做礼拜。礼拜的时间不长,五分钟,他一天都不缺,从早到晚五次礼拜。在现在世界所有宗教里头,可以说穆斯林是最团结的。穆斯林,一般讲比信仰其他宗教的人要虔诚,什么原因?每天五次礼拜,他一堂不缺。这个力量太大了,就是古人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非常有道理。
我从这里得了一点启发,我说我们念佛,有很多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我们能够定一个课程,让它时间很短,一、二分钟,时间很短,次数多一点。所以我就想到每一天九次念佛,九次每一次就是十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句,这时间不长,两分钟。早晨起来念一次,晚上睡觉之前念一次,这两次;三餐饭,我们吃饭的时候,一般念供养咒,我们念十句佛号,念完了再吃饭,念十句佛号,三餐饭就三次,就五次了。我们工作,上班之前念十句开始工作;工作完毕之后,下班的时候,收拾好了念十句再下班,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一共九次。只要两分钟,一天果然九次都不缺,会很有效果。我提出这个方法,那个时候我常住在美国,我在美国、加拿大,在东南亚一带劝导大家,很多人用这个方法,告诉我很有受用。因为现在人工作繁忙,没有长时间去修行,这种二、三分钟对他们是最理想、最容易的,而且很容易记,早晚、三餐、工作,符合经上所说的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原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二、三分钟容易,时间长了不容易,妄念就生起来。两分钟当中不起妄念,可以做得到,所以符合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标准。这是帮助满业。
「三者,愿生彼国。此愿前行和合为因」,这个愿,前面讲的十念、讲的菩提心,跟这个合起来,这是因。「是明不定性人」,不定性就是一般,一般的大众对於净宗信心还没有建立起来,用这个方法好。第二种人,他也有三句,「闻甚深法,欢喜信乐。此句兼显发心正因。但为异前人」,跟前面人不一样,这个人有深信,前面没有深信,这个人有深信。闻甚深法,甚深法是什么?佛给你讲真话,给你说一切法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都是真话,这里头的道理很深很深。
譬如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是甚深法。一切法怎么是心想生的?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量子力学家的报告,对於佛这句话疑惑才断掉。所以感谢近代这些量子力学家。我看到的报告是德国的普朗克,这个人一生研究物质,他怀疑物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用方法的原理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佛经的方法就是分析,它讲的方法很简单。在经上佛告诉我们,讲物质最小的,肉眼还能看得见的,要很好的眼力,能看得见的,牛毛尘。牛毛粗,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土,放在这个牛毛尖端上,不会掉下来。甚至於倒过来它也不会掉下来,它有吸引力,牛毛比它大,它很小,这叫牛毛尘。把牛毛尘再分,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尘再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更细了;兔毛尘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尘。水密度虽然大,里头有空隙,这一粒尘土它在水里头游来游去没有障碍,叫水尘。水尘七分之一,分作七分,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属密度就大了,但是还是有空隙,现在在显微镜里面可以看到,那个空隙里头,这一粒尘在空隙里面跑也没有障碍。用这种分析的方法。金尘再分成七分之一,才叫微尘,佛经上讲微尘是这个定义。
微尘,肉眼看不见,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大概微尘就相当现在所说的原子,应该就这个东西。原子在科学是八十年前,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才被发现,八十年前发现。那这个微尘还不是最小的,佛说微尘还能分,再分就叫极微,这个极微还可以分。佛经上讲的色聚极微,大概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说的;色聚极微,这个色聚两个字很好,说明它还可以分,就是现在所说的基本粒子、所说的夸克。那基本粒子有几十种,夸克也有几十种,能不能分?还能分。最后分的,分成小的,更小的,佛经叫极微之微,这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极微之微也叫邻虚尘,跟虚空做邻居了,再一分就没有了。这个东西被今天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家给它定的名词叫微中子。微中子的体积多大?科学报告上说,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体积等於一个电子,原子里头的一个电子那么大。也就是说,它的体积是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再分就没有了。这是量子力学家他们做的实验。再分变成什么?他们发现的是意念的波动现象,就是念头,念头波动现象。这搞清楚了,原来物质现象是念头波动现象所产生的,这个发现在近代科学是很了不起的一桩大事情。所以普朗克说,根据他的科学实验所得到的结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怎么来的?物质是以意念为基础所产生的一个现象。所以我们今天,如果就是说,你看到一个电子,这个电子是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产生的,聚它就有,散了就没有,缘聚缘散。
那我们一个细胞,多少个原子聚集的?我们人的身体大概是五十兆个细胞,我们讲细胞,很大,细胞,五十兆。如果把它计算成原子、成粒子,或者到最后讲到微中子,这个身体是不计其数。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所有一切的物体,我们人,人身、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佛叫它做「一合相」。那个一,那就是现在所讲的微中子,是微中子聚合所产生的现象,你把它分开到最后就是一个东西。而微中子并不存在,意念,所以大乘经上说的,到最后的总结,说全体是心。一切法从哪里来?一切法全体是心,心生万法,万法唯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在《华严经》上讲的。这个都叫什么?这叫深法,甚深之法。今天科学家用科学方法发现了,我们对这桩事情不怀疑了,以前学了这么多年,对这个事情总有怀疑。佛虽然说了,不是他一个人见到的,八地以上统统能见到,有这么多人证明。可是八地以上,我们一个也没有遇到过,疑根拔除不了,我们的信心,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还有一分疑惑在里头。这桩事情佛菩萨非常清楚,他们都是过来人。
所以一个老实人,你说了之后他一点不怀疑,他完全接受,这种人难得。所以愚,古人有一句话说「愚不可及」,我们比不上他,他居然能相信,我们有怀疑,看到科学报告这才相信。这相信,我们对於信佛信得不圆满,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还有一分怀疑。这个东西难,太难了,这又不能勉强的。这一分疑惑断除,这就真信了,我们有了圆满的信心,对於甚深之法不再怀疑。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境界不断在提升,终有一天,我们像八地菩萨一样,我们也能见到佛所说的宇宙万物的真相。只要不舍弃这个方向、不舍弃这个目标,决定有达到的一天。
第二,「乃至一念念於彼佛。是助满业。为显前人无深信故,必须十念。此人有深信故,未必具足十念」。这个意思好!下面「窃按」,这个窃是黄念老的谦虚,自称。「按元晓师之说乃专据《魏译》」,康僧铠的译本。「若就本经,则一念得生者,全因获得一念净心也」。真有信心,一丝毫怀疑没有,一念就成了,不要十念。这什么原因?这底下有解释,「从一心中,念佛一声,顿即与弥陀本愿相应,故临终即得往生」。决定得生,一念就行了。但是,这一念净心难得,一念清净心里面生起的信心。我们没有这个清净心,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会起心动念、会分别、会执著,这就不是一念净心。一念净心是怎么回事情?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如如不动,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清清楚楚是慧,如如不动是定,你看有慧有定,那是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眼见通达无碍,耳闻也是通达无碍,六根触境没有一样不是通达无碍,这是佛法深妙之处。所以佛教的学习,特别著重在清净心,自始至终都教我们放下。
我学佛,二十六岁,第一次见出家人就是章嘉大师。我这个缘也很殊胜,那个时候我在工作,我住公家宿舍,宿舍附近有一位蒙古的亲王,是满清时代的亲王,是个学佛的人。我刚刚接触佛法看佛经,他的小女孩常常跑到我们宿舍来玩,好像七、八岁,看到我桌上有佛经,回家告诉她爸爸,她爸爸来看我。我说我刚刚接触,还不到一个月。他说你能看得懂吗?我说我看不懂,问题很多。你需不需要一个老师来指导你?我说好!他要介绍个老师给我,就介绍章嘉大师,带我去见章嘉大师。我们什么礼节也不懂,不过有恭敬心就是,有个真诚恭敬心。
见面,我向大师请教一个问题,我说我刚刚接触,方东美先生给我上的「佛经哲学」,我知道佛法高深,佛法里面有真实智慧,佛法有没有方法能叫我们很快的就契入?我提出这个问题。老师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他为我解答。没想到我们一看,两个人对看,看了半个多钟点,他一句话不说看著我。半个多钟点以后说了一个字,「有」。这个有,我的精神就提起来了,有!不是没有,有,要注意听了。他又不说了,这一次的时候差不多有六、七分钟,之后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讲得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这六个字差不多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给我印象非常深。我们没有他那种定功,我一听说看得破,放得下,好像懂,不难懂。我接著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
我也亲近过一些老师,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到以后,我就深深反省,这个教学方法好,但是这个教学方法现在不能用,如果有个人问你问题,半个钟点不答覆,人走掉了,不理你了。我还能沉得住气。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原因?年轻,心浮气躁。他眼睛看著你是什么?就是叫你把这个浮躁的气息统统放下。你的注意力、精神集中了,这个时候给你讲,给你讲的东西你会记住,你真听进去了。我们想到古来大德,以后在禅宗的公案,教下的语录里头,我们看到古人用这种方法,常用。整个精神没有集中、没有定下来,不给你讲,真管用。
从那天之后,章嘉大师也像方老师一样对我,每个星期给我一个小时,我去看他。他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他差不多可以给我两个小时,但是谈话都不多。他的磁场非常吉祥,进入他的磁场,你就感觉得不一样,那是一种享受。纵然一句话不说,我陪他坐两个钟点,那两个钟点是享受。现在像这样的人找不到了,不容易遇到,所谓缘分。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我佛学的基础从那奠定的,他教我的中心概念就是放下,看破是智慧、看破是明了,了解一切法的真相。那时候我刚刚入门,纵然说出来我也不能体会。但是,只要不放下经教,你天天去读、天天去学,天天有进步,天天放下、天天看破,这里头有乐趣。古人说读书乐,真快乐,可是读经比读一般书更快乐。读不懂不怕,不要去想意思,一遍一遍去读,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最重要是要有恒心、有耐心,契入之后,其味无穷。
所以一念净心得到了,从一心中,一心没有二念,没有二念就是无念,无念,他是清醒的,他不是迷糊。如果无念,什么都不清楚,这个不行,这个有定没有慧,他不生智慧。虽然能伏烦恼,智慧不生,它不能起作用。所以禅定是要定慧平等,这才能起大作用,所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定慧要等。在净土法门里面,读经、研究经教这是慧,念佛这是定。通常真正用功,功夫得力,每天四个小时读经,或者是讲经,四个小时念佛,这功夫非常得力,真正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就净宗法门来说,虽然在理上讲未必具足十念,因为念佛一声顿与弥陀本愿相应,那你念十声,十声相应;念千声,千声相应;念万声,万声相应,你往生有把握了,你没有丝毫疑惑,所以这决定得生。
第三,「以至诚心,愿生彼国。此愿前行和合为因。此就菩萨种性人也」。至诚心非常重要,中国人的老祖宗世世代代教人,没有离开至诚这两个字,或者是讲一个字,诚。至诚,真诚到极处。对父母要至诚,没有至诚不孝;对老师要至诚,没有至诚不敬,这两个人对我们的关系太大太大了!我们一生能够自立、能够成就,全靠这两个人,要知恩报恩。怎样报恩?得用至诚心对自己。为什么?父母、老师,父母希望我好,老师也希望我好。所以,人一定知道自爱,至诚心对自己就是自爱,你才真正能爱父母、爱老师。然后再一扩大,能爱一切众生,你起心动念一定会为一切,特别是苦难众生去著想,如何帮助他们,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心常存,尽心尽力就是圆满。这个正是《唐译》当中所说的「住大乘者」,心住在大乘。这一段文字把住大乘者解释得清楚了。
「盖元晓师谓下辈中有两种人」,这下面是黄念老的话,前面是他的原文,「一者,发菩提心,十念圣号,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第二种,「闻法深信,乃至一念,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菩萨种性人」,这定性人。也就是前面说的不定性人,他的信愿不坚固,信心里头带著怀疑,这就是不定性人;完全肯定,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这就是定性的人,这是菩萨种性,菩萨种性的人。「元晓师实已明察《魏译》下辈往生文中,品类不齐」。这是实话,经上只讲三辈九品,这是大分。我们看到这个文字一定要知道,九品里头,每一品里头还有九品,这九九八十一;八十一品里头,每一品里头又有八十一,重重无尽,这是事实真相。
「试问闻甚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如是殊胜智慧,应是何人境界」。这不是下品,下品哪有这种成就!但是下品里头有这种人,「故元晓师名之为菩萨种性人。既是菩萨种性,复能生深信,起心念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实不应限於下辈」,念老这个话说得好!这样的人往生,应当是在上辈,上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为什么?连下愚之人都能够生到上三品。这是说明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到底生在哪一个阶层没有一定;换句话说,九品统统有分。至於真正落在哪一品里头,那就是因缘。菩萨种性的人会生到下辈,总是遇缘不同,不定性的人他生到上辈,关键在什么时候?关键在临终最后那一念心,那是个关键。平常一心,到临终一念心乱了,品位就降低了。虽然降低了,没关系,极乐世界是个平等世界,无论在哪一个品位,他的智慧、神通、道力、一切受用完全平等,这是不思议境界,十方世界没有,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有。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又《报恩论》曰:谨按此段」,前面这段经文里头说的。「十念往生,专指住大乘者言之」。因为经文上有住大乘者这一句话。「大乘如禅宗得破参,及读一切大乘经典,得解悟者皆是」。破参,这是佛门的术语,我们世间一般讲研究,遇到问题来的时候要认真去研究,然后再下决断。研究是用思考,也就是用心意识,在大乘佛法里面不许可的,心意识是妄心,不是真心。那怎么办?它不叫研究,叫参究,参禅这个参,叫参究。参究是不用心意识,住心一处,提起这个疑情,譬如有什么问题,有怀疑,这个疑情留著,不要去找答案,答案未必是正确的,不找答案,就专注它。一直到什么?一直到疑情破了,这个事情立刻就明白了,不用心意识。也就是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用这些东西,这叫参。用心意识那叫研究,这世间人用的方法,佛法不用心意识。意是执著,识是分别,心,心是起心动念,所以它都不是真的。那统统不用,用真心,用真心的时候,智慧一定会现前,这问题答案就有了,这叫破参,智慧现前。
读大乘经典也是如此,也不用心意识,就是说不许你去研究,遍数念多了,豁然开悟。过去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教我们讲经的方法,遇到经文困难了,古人注解也看不懂,这时候怎么办?想著这个问题,教我们把经本放下去拜佛,拜上三百拜,豁然懂得了。这个事情常有,豁然明白了,你要写都来不及。这一般说佛菩萨的加持,能讲得通,也是自己一心专注,跟佛菩萨的愿力就接通了,这个热线就接通,所以智慧就能生起。这得解悟者都是这个境界,住大乘者。
「其人不专修净土。如智者,永明之类」。这都是佛门的大德,智者大师是往生净土的,他不是专修,他是专修《法华》。天台宗是专究《法华》,贤首宗是专究《华严》,那个时候等於我们现在讲专科大学,专攻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无论专攻哪一门,这一门攻破了,这破讲破参了、开悟了,你没有学过的所有法门,你统统都懂,没有不懂的。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把那个根源找到了。好像一个球,我们都在球面,你从球面真正达到圆心,达到那个中心,一切都达到,你统统都知道;你走偏了,达不到那个圆心,你这个智慧就不圆满。一定要达到中心,这个圆的中心点。所以只许可一门深入,深到底,决定不要拐弯,不能有偏差,这就行了。
我有一年在印尼,回教大学,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其中有个学生问我一个问题,印尼有六个宗教,我们搞宗教团结,他是回教徒,问我,这六个宗教各有各的经典,各有各的理论跟修行方法,怎么能统一在一起?那一天刚好讲台前面有个盆栽,我就举这个盆栽做比喻。我说不同的宗教就好像不同的枝,你看那个枝干不同的,你在这一枝里头,跟另外这一枝,它不一样。如果你深入,深入到底下的根,那就通了。所以不必(就是不必要)研究别人东西,你自己一门深入,深入到最后一定通达。世出世法都同出一个根源,佛法讲的自性,中国儒家讲的本善,本性本善,通到本善全通了。所以一定要深入,愈深愈好,愈深你愈能够认同,不会产生矛盾。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家对自己的这个教契入不深,又不肯研究别人宗教,所以宗教才发生问题。如果我们了解这个道理,深入自己的经藏,也能深入别人的经藏,宗教可以合作、可以团结。宗教团结带给社会安定和平、幸福美满,这好事情!希望这个地球上永远不再有宗教的战争。宗教不应该发动战争,宗教里头没有矛盾,你深入去研究就知道,都是爱人的。爱人怎么可以害人,哪有这种道理!佛法,这讲得最透彻,佛法讲万物一体,自他不二,这是甚深法藏。
智者是学教的,永明是学禅的,都不是专修净土,他们都是上上品往生。「此论所见,更上层楼」。但是这个地方说,「惜以永明大师为例,稍欠稳妥」。为什么?「因为永明昼夜弥陀十万声」。他虽然是参禅,他念佛,他不是不念佛。在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彻悟之后,他专修净土,一天十万声佛号,给我们做榜样,给学禅的人做榜样,禅成就不容易,净土成就容易。「盖经云住大乘者」,我们看看住大乘者是什么样子?「其心清净」,住大乘者,心一定清净。「闻甚深法,即生信解」。听到甚深之法,他就相信,他就能理解。那我们依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我们不够!我爱好大乘,对於净土不能说不信,也不能说真信,信是仰信,为什么?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打妄语,所说的都是真的,不能全信。里面有很多自己程度不够,理解不到,这就有怀疑,但是,始终没有舍弃大乘,在大乘经里慢慢提升自己,到三、四十年才完全接受,不再怀疑了。那好在寿命长,如果真的我四十五岁那一年就走了,我未必能往生。
我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我算命,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相信是真的。我在我家谱里面看,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过世的,我还有个伯父,我父亲的哥哥,兄弟两个人,他们两个人相差十二岁,也是四十五岁走的,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走的。所以人家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可是,我四十五岁那一年生一场病,一生没生过病,那一次生病,我知道寿命到了。我不找医生、不吃药,我有个逻辑观念,医生只能够医病,不能医命,我寿命到了,找医生没用。念佛,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个月,病好了。一直到现在我延寿四十年了,这很不容易!袁了凡先生延寿二十一年。这四十年,我们感谢佛菩萨,因为有这么长的寿命,把疑断掉了,没有这么长寿命不行。我们不是菩萨种性人,这个一定要知道。菩萨种性人,那一闻,他听到之后,他就能深信,他就能不疑惑。所以有疑,一定要发心,要断疑生信。那我们现在真的,如果没有看到近代的科学报告,这疑还是断不干净,总归是有疑问。八地菩萨不是我们境界,看到科学报告,这个疑断掉了。
科学报告,佛经上有说,就是有这种预言,经上告诉我们,用心意识,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用心意识,对宇宙,宏观宇宙来讲,可以看到宇宙的边际,从微观世界来讲,能看到阿赖耶。所以今天科学家确实达到了佛所说的这个界限,他达到了。但是科学还可以有进步,因为它没有说清楚,没有佛经上说得这么清楚,现在只有物质讲清楚了,意念怎么来的没讲清楚,发现了。现在所看到的现象,这个念头,科学家发现它,没有原因突然起来的。突然起来立刻就没有了、就消失了,这个话佛经上有,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句话科学家看到了、证明了。但是佛经上还有说,那科学,我想科学再有一、二十年,会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但是科学发展到极端,只到这个界限,不能见性,为什么?见性,不用心意识你就见到了,用心意识见不到,科学家用心意识。那科学家如果能把心意识放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就成佛了。所以我们相信将来他们成佛的时候很容易,不难,只要他把这一放下,他就见到本体,就见到自性,叫明心见性,他就见到。
「如是智慧猛利,信愿坚固之人。唯智者、永明、中峰诸大老,方所堪能」。这真的不是假的,他们这些人确实智慧猛利,一见一听,他完全能够信解。中峰禅师,元朝时候人。既然与「智者、永明、中峰诸大祖师」,能够跟他们相同、相等,「又焉能位列下辈」,不能把他们列在下辈,他们是上辈往生,生实报庄严土。「是故夏师会本」,夏莲居老师会集这个本。这个本子「於三辈往生人后」,这就是讲我们现在学习这一段,它一共是四大段,这最后的一段。「专引《唐译》」,《大宝积经.如来会》这一部经,「另成一段」,三辈往生是三段,这是第四段,另成一段。「以表常言之三辈往生外,另有一格」,跟前面三个不相同的,这就是慈舟法师判的一心三辈。「此一心三辈,乃别有大人作略,超越常格,而得往生者。此之作略」,就是一心。本品当中,「一念净心,即前《十方佛赞品》中之一念净信」,一念净心跟一念净信是一个意思。前面经文说,「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这段经文讲得好!
我们再看这后面,「今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定生彼国」。这段文跟前面的经文前后互相相应,「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此实净土法门之妙体。夏师之会集,慈老之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净不二,实大有功於圣教」。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明白了,於是我们就能够很自然的体会到,佛法大小乘十个宗派,中国小乘两个宗派没有了,宋朝时候就没有了,现在南洋是小乘佛法。无论是小乘、大乘各宗各派,你依照这个经论理论方法去修行,把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能得往生。禅能往生、密能往生、教能往生,哪一样不能往生!不必专修,也就是你喜欢学什么,你就能学什么,只要修到清净心,这是大乘。大乘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修清净心,所以它的目标是一个,方法手段不一样,那个没有关系,目标完全相同。得清净心,只要一念想往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这是说佛教所有一切法门。
我们把宗教再扩大,那修其他宗教行不行?行,不必改变你信仰宗教。你把你修学其他宗教也是一念信心,你信天主教,你要真信天主,那一念真信,最后临终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能不能往生?肯定往生。这个法门广大,为什么?如果不能往生,自他不二这句话就讲不通了。自他不二,那就是哪一个教派都行,自他不二!佛跟天主不二,佛跟真主也不二,佛跟大梵天王也不二,每个宗教里面所敬仰的这些神明,跟自性都是不二的。这不二法门,把遍法界虚空界统统都包容在里头,那就一个真心,就是一个真性。用宗教的话,那是个真神,那是个真灵,说神造世界、说神造众生行,讲得通,那个神就是自性,那个神就是真心。佛家说万法归一,一心,万教归一也归在一心,万物归一也是一心。大乘教上,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是佛法里面的甚深之法,我们学了六十多年,现在才相信,现在才没有怀疑。夏师之会集,慈老之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净不二,实大有功於圣教。这赞叹夏莲老的会集跟慈舟老法师的科判。
我们再继续看下面注解,「一心与一念,文异而实同」。一心就是一念,一念就是一心。「《教行信证》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这个清净报土就是指的极乐世界。我们自己如果真的得到一心、得到一念,一心里头没有妄念,一念里头没有第二念。这清净心里头有没有念?没有念,叫一心。不是这个一心里头还有一个一念、还有个一,连这一也没有,才叫真的是一心一念。所以这名词术语它的作用是引导我们,让我们从这个名词术语里头去契入,不能执著。心里头真的有一错了,没有一。所以大乘教上佛又常说,「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头,有念就是二念,没有念头,这叫一。现代的科学有个名词叫零点能量点,零点能量点跟我们此地讲的一心一念是一个意思。科学也讲到了,他们肯定宇宙之间有这个东西,零点能量点,这有很大很大的能量在其中、在里面。
这下面念老解释,「谓信心无二之心,即是一心」。用在我们念佛法门行,因为念佛法门它不是离相,它是指方立相。指方,指定西方;立相是什么?立极乐世界的相,立阿弥陀佛的相。这我们一般人容易修,如果没有方向、没有形相,完全是讲空的,我们很不容易体会,也没有办法下手,我怎么个修法!所以净土妙就妙在此地。到什么时候再把你向上提升一级?到极乐世界之后,阿弥陀佛讲经教学帮助你再提升,那一提升就成佛了。换句话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个台阶,我们走上这个台阶才能提升。我们要不从这个台阶,自己要上去很难。理上是讲得通的,自己真正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彻底放下行,不必经过这个阶段。没有这个能力,那这是最好的方法,这是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无比的恩德。没有这个方法,我们真不行;依靠这个方法,我们真有把握成就。这是真的、永恒的,你第一个到极乐世界,不再搞轮回了。我们可以说到极乐世界产生一个圆满的蜕变,金蝉脱壳,这个身体完全丢掉了。
这个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轮回到哪一道,身体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里没有真东西,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到极乐世界得的这个身是真的,法性身,极乐世界是法性土。这个法性又是甚深、又是奥秘,我们只能用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五句话做个简单的说明。法性身、法性土没有形相,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它没有,什么都没有,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我们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接触不到它,它真在。
惠能大师见到了,怎么见到的?妄想分别执著立刻放下,他一放下就见到。见到之后,他描绘的第一句话,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丝毫染污,不但没有物质染污,也没有精神染污。第二句话,不生不灭,「本无生灭」。第三句话,「本自具足」,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不缺。它在不现行的时候,就什么都没有;起作用的时候,它什么都不缺。这一句,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有说明,佛在《华严》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很重要,这也很深。所有一切众生,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你的能力、你的相好跟一切诸佛如来平等平等,没有两样。换句话说,他还有一句话说得更好,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迷了,众生是迷惑颠倒的佛。那佛呢?佛是觉悟智慧的众生,是一不是二。这个说得好!这都是佛家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听了能相信、能理解,那就是菩萨种性,不是凡人。
第四句说「本无动摇」,这就说明自性是不动的,万法是动的。这个科学证明,所有一切现象全是从波动产生的。所以今天科学讲弦定律,整个宇宙就像弹琴的弦一样,产生的波动现象,是从这产生的。佛说真心离念,真心不动,动的是假的,不动的是真的,这就是佛门为什么重视修定,道理在此地。因为修定是我们从妄心回归到真心这种方法,一定要有定,而且这个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绝不只是盘腿面壁。那盘腿面壁才有定,离开盘腿面壁,定就没有了,那定有什么作用?不管用了。所以那是初学,初学的时候用这种方法。真正得定,那一切时、一切处全都在定中,大经上所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工作都在定中。
最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华严经》上说,宇宙之间一切法,唯心所现,所现、所生,体是自性,离开这个体,没有一法能生。生出来这些法它会变,这个会变不是自性,是妄念,就是念头。这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不是第一义,这是第二义,心想能改变。真正心生心现的,就是大乘教上讲的一真法界,诸佛实报庄严土,这个是心现心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识变的,就是我们起心动念把它变化的、变成的。明白这个道理,你的心清净就变成净土,你心不清净就变成秽土,你心善就变成天堂,三善道,心不善就变成三恶道,所有一切法统统是你心变现出来的,没有哪一个人造的、没有哪个人做主的。说谁造的?自己造的。谁做主?自己做主。这是大乘法上讲的。
我们求佛菩萨帮忙求不上,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求佛菩萨帮忙要能帮得上,我们不需要求,佛菩萨慈悲到极处,他自然会帮,他帮不上忙。为什么帮不上忙?这境界是你自己变现的,必须要你自己改变念头,外面就改变了,现象就改变了,这个要懂。你不懂这个道理,我们遭灾难了求佛菩萨,佛菩萨不灵,还得要去责怪佛菩萨。他给你讲得清清楚楚,这从因果上讲,完全是自作自受。《太上感应篇》一开头两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是真理。佛菩萨给我们讲这个真理,我们听话照办,这就是佛菩萨的加持、这就是佛菩萨的保佑。我们不肯干,半信半疑,完全要求佛菩萨来帮助,这是假的,这做不到。道理一定要懂。佛菩萨是老师,老师只能把经验方法教给你,理论给你讲清楚,你得要自求多福,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善念所现的善境界,我们真正明白了,在哪里用功?纯净纯善,在这上用功。纯净纯善就是极乐世界,我们纯净纯善的心在此地,此地我们居住的也是极乐世界。但是,跟我们在一起住的这些人,共业不一样,我清净,他们不清净。极乐世界的共业相同。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去?就为这个原因,因为那个世界人都是志同道合,都是纯净纯善,在那里成就快速,在这个地方成就难,障缘很多,是这么个道理。这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了,我们真的听懂了、听明白了。
美国布莱登博士他给我们大家说,化解二0一二,就是今年十二月二十一马雅灾难的预言,他说了三句话。第一句,弃恶扬善,就是佛门讲的断恶修善,第二句改邪归正,第三句端正心念。我们能真正把这三句话做到,这个灾难可以化解,不但能化解,会把地球带上更美好的走向。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跟佛法讲的原理完全相同。换句话说,这个灾难预言,人家早就看到了,几千年前就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我们现在的人把伦理道德抛弃了,把圣贤教诲遗弃了,心里头充满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念头不善,身口自然就不善,身口就造业,造作的是罪业。罪业里头最重的是杀生,你看几乎所有宗教里头的戒条,都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条。这些宗教创教的人,生长年代不相同,居住的地区不相同,为什么他们这个理念是相同的?都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教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几乎都相同。
今天的杀业不得了!联合国的统计,每一年被杀、被吃掉的这些动物,地上走的、水里头游的、空中飞的,有多少?联合国的报告,三千三百七十亿,杀这么多!除这个之外,杀人,单举一个例子,堕胎,堕胎是杀人,杀自己的儿女。一年杀多少?超过五千万;换句话说,每天杀十五万。如果你要知道因果报应,你才知道利害。不但杀人,人到你家来投胎,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四种缘,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这四种缘是什么?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你把他杀掉了,恩变成仇,本来是报仇的,仇上再加仇恨,这怎么得了!杀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不饶人,它有灵性,它有报复,让我们所感得、感应到的,所谓天灾人祸,那个天灾也是被杀的这些灵报复的。我们没有天眼,没有那么高的智慧,没看到。可是,圣贤人的经典里头都说到,我们读了,我们常常放在心上,要端正心念。
端正心念,中国人用得真简单,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老祖宗讲来讲去不超过这十二个字。我们心里头常常记住这十二个字,相信,放在心上,依教奉行,这是中华儿女,龙的传人;这十二个字丢掉了,他不是中国人。布莱登所讲的端正心念,我们回归这十二个字,或者回归五个字,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国人做人的标准。《左传》上有说,「人弃常则妖兴」,常就是这五常,人要是把仁义礼智信丢掉了、不讲了,不仁、不义、无智、无礼、无信,这个社会就是妖魔鬼怪。所以英国汤恩比,这人很聪明,有智慧,看得很清楚,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要中国孔孟学说,就是需要仁义礼智信。中国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不但能救国家、救民族,可以救全世界。我们要认识、要努力,认真去学、认真去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