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科注 - (第三一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0集)  2012/4/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1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六七九页,我们从第四行念起:

  『大慈大悲喜舍声』,喜舍见《宋译》。「慈悲喜舍,名四无量心。一、慈无量心,能与乐之心也。二、悲无量心,能拔苦之心也」。现前我们的社会,整个地球,人们生活得太苦,社会动乱不安,到哪里去找菩萨具有真正慈悲心的,来帮助这个社会恢复正常?有这种心的人不是没有,还真不少数,这些年来我们曾经接触到,可是想不出方法。英国汤恩比博士在一九七0年代曾经说过,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苦难的问题,他说需要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没人注意到,也许谈到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一般人都很生疏,国外的人生疏,国内的人也生疏。

  我们这些年来,十年了。昨天泰国世界佛教学人组织的秘书长来访问我,我第一次代表澳洲的大学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第一次会议就在泰国曼谷,跟他们结了这个缘。昨天也谈,大家很感慨,这个十年真是一弹指间。十年我们真的是非常努力的在做、在宣扬,也有点成效。但是要在这个世间普遍推动,让大家都能够对中国的传统学术能有兴趣、能有信心,一定要做实验点,让大家看到,亲眼看到了,他就相信。正好秘书长参加这两天的世界佛教论坛,我就谈到,泰国在全世界唯一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只有泰国。泰国如果能够用一个小镇、小城,把佛教的精神、佛陀的教育、佛教的文化落实在这个小镇,把它做出来,佛教的圣城,让全世界人看看佛教到底是什么,到这个地方就能看到。我给他的建议,他听得很欢喜,他回去一定努力去宣扬这桩事情,把这个促成,好事情。

  我们在澳洲也在做这个工作,但是性质不一样,澳洲是多元文化和谐相处一个示范点。不同文化,可以能够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共存共荣,这也是个特色,图文巴这个小城现在实验在做。下个月泰国这个会议,主要就是介绍图文巴的想法,以及他们的做法,这个有助於世界的和谐。不是做不到的,只要放下成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就能做到。泰国,我是盼望它把佛教这一个教做出来,有这么一个实验点做成功,可以带动其他宗教。我们希望每个宗教都有个这样的实验点,圣城,宗教的圣城;基督教的圣城,天主教的圣城,伊斯兰的圣城,对於化解冲突、促进全世界的安定和平一定有帮助。这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第三个,「喜无量心」,有喜无量心,这嫉妒、障碍就化解了。如果看到别人的好事起嫉妒心,这是过失,这是不善;看到别人好事欢喜,随喜功德,这个好事。他有多少快乐,我去分享,他有多少功德,我也分一分过来,所以这好事。如果我们产生嫉妒,我们造罪业,障碍别人的善事,这个过失非常之严重。如果他这桩事情是好事,对很多人都受利益,能够利益很长的时间,你的障碍、罪过就更重。佛法,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往后末法还有九千年,我们就明白,如果我们做好了,这个利益能影响到往后九千年,这个功德多大!不仅救现前世间人,救往后末法九千年。这机会你要能看得到,你想做好事,不能没有这个眼光。看到之后什么?我真干,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末后,「舍无量心」,前面这三桩好事,你看拔苦、与乐、随喜好事情,最后这条告诉我们,前面这三桩事情做,认真努力去做,做了怎么样?不要放在心上,这叫舍。不放在心上是功德,放在心上是福德,果报不一样。你看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过去的梁武帝,那是佛门第一大护法。他执政在位的时候,替佛教建了四百八十个道场,规模都很大,护持出家人几十万人,他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做了好多好事。那个时候,正好印度禅宗的大德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了面。见面,梁武帝就是夸耀他自己护法做的这些事业,向达摩祖师请教,我的功德大不大?希望达摩祖师赞叹他,达摩祖师说了实话告诉他,「并无功德」。他听到这一句话马上就生气,就送客,就把他赶走,就送客了,也没有问一问为什么并无功德,他问一问就好,他不问就送客,所以梁武帝跟达摩祖师的缘就断掉了。

  达摩以后到少林寺闭关,九年遇到一个慧可传他的法,慧可是禅宗第二代的祖师。这就是什么?梁武帝做到了慈悲喜,他没有舍,他念念在心里头。真的,念念在心里头就没有功德,是什么?福德。如果他问我的福德大不大?我的福报大不大?真大。如果做这些好事不放在心上,那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是一样的事情,一个是心里头有,一个是心里头干净。心清净不把它放在心上,这功德,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出不了六道轮回,福报在人天,梁武帝生天享天福去了。他没有问,他如果继续问下去,达摩一定告诉他,你修的是福德;如果你不著相,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就变成功德。功德比福德好,好太多了。这就是我们看到慈悲喜舍,他舍没有做到。

  在这个地方有两句话提醒我们,「怨亲平等,舍怨舍亲」。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舍怨决定不报怨,舍亲不是把亲也丢掉,你就完全错掉了。舍亲对亲要亲爱、要孝顺、要感恩,但是心里面?心里头要干净。为什么?心里要执著,那就是亲情,亲情最难断,亲情不断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往生。阿弥陀佛来接你到极乐世界,你家亲眷属还放不下,那就去不了!所以舍怨跟舍亲是两种做法,舍怨决定不埋怨,这个人对我有误会,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障碍我,不要放在心上,这个叫舍怨。舍亲不是这个舍法,舍亲对父母一定要尽孝,对家亲眷属一定要有义,要把这个做出来,虽做出来心地也清净,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你只要一往生,你的家亲眷属都沾光。中国有个谚语说,「一子成佛,九祖生天」,你看你家九代祖先都沾光,都生天。那我们把这个亲情要能够放下,我去作佛,家里九代祖先都生天,这是真的亲爱。如果老是念著的话,这不行,念著你自己不能向上提升。那是福报,也是享天福,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提升自己境界,这总得要知道,不能搞错了。

  提到舍亲,好了,我去出家修行,家里事情我一概不管了,死活我也不问,这叫大不孝。佛门出家有规矩的,父母不答应不能出家,一定到父母同意,你出家要有人养父母。在从前中国的家是大家庭,没有关系,你这一个族里头会养你的父母,那个很好,你修行成就,你们这一个家族都有福,这是正确的。现在是小家庭,你这一出家,你的父母,如果结婚了还有岳父岳母,这些老人靠谁?底下还有儿孙,你有你的使命、你的责任没有尽到,不可以。佛法在这个世间合情、合理、合法,面面它都周到、都顾到的。所以四无量心,特别是舍,不能够错解。这个四心,「普缘一切众生」,对象?对象是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都要行慈悲喜舍,用这样的心处事待人接物。「引无量之福」,没有超越六道轮回都是天福,欲没有断掉,在欲界。欲能够控制,禅定功夫控制了,虽然有欲的念头,但是它不起现行,它不起作用,他就生色界天、生无色界天。所以「得无量之果,故名四无量心」。

  下面一句,「甘露灌顶受位」,这都是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八功德水,水流的音声说法,举出这些个例子,说『甘露灌顶受位声』。「甘露」是比喻,甘露是天人的饮料,「味甘如蜜」,甜的,营养非常好,有人称它作不死药。天人还是有寿命的,应该说健康长寿。在此地是形容佛法,佛法里头甘露是什么?佛法是讲自性,自性的核心就是亲爱。我们中国老祖宗懂得,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五伦第一个父子有亲,亲爱就是甘露。佛家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怎么知道?古大德常说,什么是佛法?祖师大德回答只一句话,「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八个字解答了什么是佛法。佛法就是慈悲,慈悲就是真正的爱,前面讲的大慈大悲,这就是佛法。方便,这个慈悲落实在对人对事对物,非常巧妙,让一切众生都得利益,都得到这爱心的关怀,都得到这种爱心的喜悦,这就是佛法。《光明文句》第五卷说,「甘露是诸天不死之神药,食者命长身安,力大体光」。这说得很好!

  「灌顶受位」,这用甘露灌顶受位,「显教谓等觉菩萨将入妙觉之位,一切十方佛,以智水灌菩萨顶」。这就是菩萨成佛,成佛有一个庆典,来庆祝菩萨受佛位、成佛了,这个时候十方诸佛用甘露来灌顶,甘露水,这是一个仪式,而实际?实际灌顶,顶是最高的法,没比这个更高,人头顶最高,叫顶法。佛法里头至高无上的大法传给他,这叫灌顶,这是真正的灌顶,是灌顶真实义。水洒一点、滴一点那是形式,那个灌顶不是真的。我们每天洗澡淋浴那不叫大灌顶,那能开智慧吗?开不了智慧。所以真正灌顶要懂得,是接受教诲。黄念祖老居士他是密教的上师,他对这桩事情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形式是形式,实质是实质,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佛法。

  「譬如转轮圣王,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顶,唱言:太子已受位竟。是名灌顶受位」。古印度有这种风俗,太子就位的时候,他接国王的位子,在这个大典当中,用四海水给他灌顶,有这么一个仪式。「又密典《秘藏记钞》以水灌顶,名甘露灌顶」。密宗里头灌顶的礼,就跟显教三皈一样,但是他有用清水灌顶,在密宗受三皈依都灌顶。「《大日经疏》」,《大日经》的注解里面有说,「今如来法王,亦复如是,为令佛种不断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为顺世法故,有此方便印持之法。从此以后,一切圣众,咸所敬仰。亦知此人毕竟不退於无上菩提。定绍法王之位」。这是密宗里头的灌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灌顶的礼,是让一切大众对这个法师住持一方教化,能够生起恭敬心,举行这个仪式,仪式愈庄严、愈隆重,让人的信心增长,取这个意思。

  「又《秘藏记》曰: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这就不是四海水,大悲水。「即自行圆满,得证佛果」,这个大悲水是什么?慈悲,大慈大悲达到究竟圆满,这人就成佛了。一个法究竟圆满,一切法统统究竟圆满,《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所以佛教导众生,修道就是一门深入,无论哪个法门,为什么?所有法门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因此一切法门都可以明心见性。不是说只有一种特别法门,不是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就是门门都能明心见性。理如是,事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人的根性不相同。根性利的修学快,速度快,成就快;根性钝的,那就要相当长的时间,要长时间薰修。所以不是法门有差异,是人根性不一样。

  所以人,你看佛经上常说,善根、福德、因缘每个人不相同,烦恼、业障、习气也不一样。我们今天正面的具足不多,负面的几乎全都具足,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对我们来讲都有困难。为什么?任何一个法门,包括密宗都要断烦恼,都要消业障。密宗有加持它也是修清净心,跟净土宗不一样,净土宗是得阿弥陀佛加持,密宗修净土也得阿弥陀佛加持,但是净土宗对於一切不善的境界远离、不接触,采取这个方法消极对治;密宗不一样,密宗所有一切不善境界统统接触,接触里头他不起心不动念,比净土高。都是修清净心,净土宗是不接触为清净,它是接触不动心为清净。所以修密成就就难了,你是不是真的能不起心不动念?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真不起心、真不动念,那行,如果起心动念地狱去了。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我,这密宗大德,虽然他没有传密法给我,密里头的常识他讲得很多,我们对密才肃然起敬,不敢轻易去碰它,它真的是高级佛法,学佛不学密不能成佛。所以像学校一样,密是什么班?是博士班。我们现在是小学程度,就上博士班,那怎么行?

  所以密是建立在显教的基础上,显教不通不能学密。显教到什么时候才有资格学密?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禅宗的话,教下叫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念佛的叫理一心不乱。你的心真清净,在顺逆境界上,慈悲喜舍他都舍了,怨也舍了,亲也舍了,真清净,这个可以,舍的功夫没有到这个程度不可以。所以黄念老告诉我,他是密宗上师受过三昧耶戒的,他说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中国学密宗成就的只有六个人,十几亿人口六十年,学密成就只有六个人。他自己是上师,临走的时候他念佛,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六个月往生。修净土念佛往生的,这六十年不知道有多少,这个我们要认识清楚。所以他今天讲现在的众生,禅的根机没有了,密也没有了,真正只有念佛往生这个法门能成就,舍这个法门之外,找不到第二门。

  我晚年也是觉悟了,给大家做个好样子,这表法。我第二次讲《华严》没讲完,讲到「十住品」,后面还很长,前年清明我停下来,不讲了。讲《无量寿经》,为什么?这看到灾难一年比一年多,频率不断上升,这灾难愈来愈严重,那我们就救急要紧,救急这部经有效,最有效的一部经典。而且这一部经典,古大德称它为中本《华严》,意思是什么?《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那个分量太多了,这个分量适中。《华严经》像我这样讲,细讲讲一遍估计要二万个小时,有谁能听?太大了。我就选择《华严经》的精华本,讲这部经一千二百个小时讲圆满,接著讲第二遍,现在是第二遍。我表法我一生就讲这部经,其他的经都不讲,多活一年就多讲一遍,活十年讲十遍。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专心求净土,决定得生,我们才有坚定的把握,才会真正的成就。搞多、搞杂了不行!莲池大师晚年说出这么一句话,在《竹窗随笔》上,他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别人去悟、去行,我都欢喜,我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不是这个根性,老老实实我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这个做法正确的。

  初地到等觉十一个位次,等觉再提升就成佛,就是妙觉如来,诸佛如来这个大悲水是智慧,代表智慧。菩萨自行圆满之后就化他,自行化他,得证圣果之后就化他。底下总结,「如上种种微妙法音」,这是七宝池八功德水,「皆是水波自然之声,无情说法,遍满国土」,宝池、德水、树林,「悉演妙法」。极乐世界好处在哪里?就在此地,教学不中断。我们现在用这种高科技去模仿能做得到,法音流布,在园林当中可以做这些设施。念佛,念佛机可以放在路灯的电杆柱子上,打开的时候,整个园区都听到念佛声音。听经,旅游的景点最好是有亭子,小型的电视可以放在里头,频道里头所播放的各种经文,也能看到画面,喜欢听什么按哪个频道,这个可以做得到的。我们想了很久,缘没成熟,缘成熟的时候应该这样做法,这法音宣流。请看下面一段,「闻声得益」,这里头有三段,第一段「根熟相应」。请看经文: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随其所闻。与法相应。】

  这一段说明「闻者得益」,极乐世界所有这些无情都能说法,这是阿弥陀佛以神力变现出来的,这是性德展示不可思议的能量,叫万德万能,不需要用机器设备。这也是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一个显示,一种显示。「闻者得益,谛闻妙法,心无妄念,离诸垢染」,故曰『其心清净』。此地给我们透露出来重要的信息,为什么有人听经开悟了,有人听一辈子经也没开悟,这原因到底在哪里?自性是一样的、是平等的,就在有没有妄念、有没有诚敬。心地如果是清净,真诚恭敬,他有悟处,他有提升。如果听经心里头还有念头、还有怀疑,那他什么都没听进去,为什么?这是障碍。障碍不在外面,障碍是自己设立的,就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老师在讲堂上课,我们学佛,早年李老师办了个也是弘法人员培训班,这个班办了两年,一个星期只上课一次。因为他所教的学生都是在家人,来学讲经一个星期一天。同学一样上课,程度不齐、不一样。不一样,不是老师讲的不一样,老师是一样讲,每个学生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

  学经教基本的条件,我们就事论事,第一个要有很好的记性,听了之后就不会忘记。老师讲一个小时,你这一个小时统统能记下来,一句不漏,那是满分一百分,如果漏掉几句还可以打九十分。一般讲能有七十分,就可以培养成讲经人才;如果听了只能记一半,还有一半记不得,这个不行,这个都要剔除的,老师不会给你讲第二遍。可是现在好,现在有录音机把它录下来,一遍听不懂我再听第二遍,我能重复听十遍、听二十遍。所以现在学讲经,真正学讲经下根人都能学会,那主要就是恒心、毅力,你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一个学不出来的。在以前不行,以前老师不能给你讲第二遍,所以现在利用这个机器方便多了。有了这个东西只要你发狠心,我一定要学,你就一定会成功,锲而不舍。这就说我们现在人在这方面福报超过前人;但是那种真诚恭敬,是前人超过我们,各有利弊。我们今天有恒心、有决心,再加上真诚恭敬那个速度就快了,所以不是个难事情。

  讲经功德最大,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了四十九年的实验,他开悟之后没有干别的事情,每天就是讲经教学。我们在经上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一天带我们去参一天禅、去坐一天香,没有,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带领大众去念一天佛。这是修行上的事情,修行在个人,佛不管你这个事情,佛只是帮助你断疑生信,你有疑难杂症他帮你解决。所以佛是老师,佛在课堂,课堂之外修行在个人,只要道理听懂了,方法你明白,你自己就可以去修学。世尊在世确实是如此,只有在一块共学,没有共修。共修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祖师大德他们建立这种方法,依众靠众共修,这些事、这些历史我们都要熟悉。所以闻法重要,闻法重要,那就是说法重要,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今天能够有个寺庙,真正发心礼请法师天天讲经教学,把佛法恢复到教学,这功德无量,一定要回归到教育。

  从前寺院庵堂,殿堂就是教室,主讲的人就是首座和尚。首座和尚可以有很多位,讲不同的科目、不同的经典,有欢喜学习的报名参加。二个,三个,一个也教,老师要有这种精神,一个人肯学,一个要教他;你不教他,对不起他,他真想学。我当年跟方东美先生学教,那是学哲学,学生就我一个,一个也教,一个星期两个小时。我们自己还要上班工作,星期天去上他的课,慈悲到了极处!特别抽出时间来,看你什么?真想学。我们原本不敢,只是想要求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这真想学。他告诉我,现在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到学校听课你会大失所望。在那个时候,我听这个话没听懂,以为老师拒绝了,真没听懂。现在完全明白,那就是学校学生都不是真正想学,有一个真正想学他就会真教。那不是真正想学就不教了,不认真教,所以我们到学校学不到东西。这是中国从前的老师,都有这种概念,学生他能学三分你就教他三分,你教他四分有一分他装不下去,他只能接受三分。这个学生能接受十分,你就不能教九分,他还能接受一分,你没有满足他,你对不起他,古时候老师都有这个概念。所以因材施教,完全看你能够吸收多少,你能够接受多少。这是真正好老师,懂得教育,懂得教学,我们才明了。

  学生不学,老师还去教为什么?为生活,生活所逼,他要拿工资、他要拿钟点费去养家。学生不学,上学干什么?要文凭。既然目的如此,各取所需,所以老师对待学生就很好,考试的时候题目先告诉你,每个人分数都不错,不就大家都是满意了吗?学校变成这个样子,这六十年前,现在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老师真教他就真讲,没有想到他把佛法介绍给我,佛经哲学,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佛经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这六十年来愈学愈欢喜,真的是老师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但是什么?你要真正懂得,真学,这个享受你才能够接收得到,也不是人人都享受得到的。你真正享受到的你会锲而不舍,为什么?他真正知道百千万劫难遭遇,你一生能遇到谈何容易!

  我们最初学的时候,听老师这么说。孔夫子说的,听其言而观其行,老师是不是真学?他真学那大概是真的;他叫我学,他不学,我对他就怀疑。细心去观察,他真干,真的把佛经当作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在学习,每天读经,每天在学校讲经。因为那个时候我是要学哲学,我不要听经,他在学校里全讲经,那个时候我要是去听他讲经,我会起反感,这都是一些因素,他统统都看清楚了。先从哲学奠定基础,给我讲康德哲学、讲西方哲学、讲中国哲学、讲印度哲学,最后讲佛经哲学,这些基础统统奠定之后,再把这个东西教给我。所以这就说,心要清净,心无妄念,离诸垢染,这是学习必须要具备的基础。今天找这个学生难了,到哪去找?

  『无诸分别』,什么叫「分别」?「思量识别诸事理」,我们想很多事,我们知道很多事。「以妄分别为体」,为什么是妄分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把精神,把时间、光阴都搞这些东西,一辈子会空过了!下面说,「乃妄於无我无法之上,而分别我与法也」。这就是思量识别诸事理,学得太杂,学得太多,不知道事实真相。「若无我、人、众生、寿者之相,平等无差,一味无别,故曰无诸分别」。无分别,心就定了,不但心定,心就平了。前面讲无妄念、离染污,心清净;无诸分别,提升了,比清净还高一级。我们这个经题上,第一个是清净,第二个是平等,第三个是觉,清净心小乘就有,平等心是菩萨,清净平等心那你就有条件学大乘。

  「正直者,方正质直,无邪无曲」,邪是不正,曲是委曲不直,直心是道场,不直。「《往生论注》曰:正直」,这就方的意思,方正。「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这是大慈悲心,真正慈悲,对一切众生没有情执,是以真正的心看到众生许多苦难,一定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佛帮助一切众生是教学,每天讲经、每天教学不中断。「又《法华经》曰: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这个地方的方便,不是普通的方便,是指什么?指释迦牟尼佛早年讲阿含、讲方等,这是方便;讲般若、讲法华,那是正直,那是无上道。这是什么时候?佛讲经说法二十年之后,就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这是晚年、后期。前期是讲方便,方便是什么?大家听得懂,方便法就是今天普世教育,今天的社会迫切需要。这个无上道没用,无上道救不了社会,方便能救社会。

  汤恩比博士说,救现在的社会,救现在这个地球,要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们到伦敦去看欧洲的汉学,跟这些学生交流、教授们交流,我问他们,汤恩比这话是不是真的?你们能相信吗?他们不敢说,但是汤恩比的名气太大了,也没有人敢反对他。这两句话可以解释,他们都是在讲无上道,儒家讲四书五经、十三经,儒家的无上道;佛法《华严》、《法华》、《般若》,释迦牟尼佛的无上道。在今天社会行不通,没人懂,谁能做得到?现在怎么样?我们要舍无上道但说诸方便,那儒家最方便的是《弟子规》、《感应篇》,佛法最方便的《十善业道经》,小乘的《阿含经》,真管用。南传的佛教,泰国、缅甸那一带,到斯里兰卡都是的,真管用。这个东西不但是要讲,要做,你要能做到,你做不到光说,人家不相信;能说能行,能行能说,一定起作用。无上道是少数人学的,不是大多数,少数利根上智,他从这个基础上慢慢向上提升。所以释迦牟尼佛方便、无上道统统讲了,你看《法华经》上才说,但说无上道,那最后的八年。他教学四十九年,前面四十二年,最后八年但说无上道,那在办博士班了,这个一定要晓得。「此中所谓正直,指唯说圆教之一乘妙法之本怀也」,佛的本怀希望每个人都成无上道。但是无上道,就是博士班,一定从小学、中学、大学慢慢培养出来,你才能拿到博士学位。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都成为博士,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子女都能成博士,可是一定先学方便。没有方便哪来的无上道?

  「平等,无差别」,这平等,有差别不平等。平等法能行得通吗?这你要真正懂得,你要觉悟,对人对事,外面不平等,里面真平等,这叫平等;外面平等,里头不平等,是假平等。事不相同,人不相同,你在外面就有不同,那叫善巧方便;里面是一味平等心,是一个爱心,这就对了。「《往生论注》曰:平等是诸法体相。因真如周遍於一切诸法。万法一如,故曰平等」。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世尊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十法界,十法界不平等,十法界的缘无量无边,无量因缘。无量因缘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缘是什么?佛告诉我们,成佛第一个重要的就是平等心,平等心就是佛心,平等心就是你自性的真心,把这个摆第一。我们想要成佛,不学平等,成不了佛。菩萨是六度心,常常怀著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缘觉是十二因缘心,阿罗汉是四谛心;天上品十善,再加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天人;人,中品十善五戒心,五戒十善;饿鬼贪心,地狱瞋恚心,畜生愚痴心。

  这是佛很简单的、很扼要的把这十法界第一个业因告诉我们。我们要想成佛要学平等,我们要想作菩萨要修六度,以平等心去修六度,这就对了,这大菩萨。平等怎么修?一定要懂得事实真相,就是真如周遍於一切诸法,真如就是真心。我们的自心、我们的自性、我们的真心在哪里?在一切诸法。为什么?一切诸法是我们心变现出来的,法不离心,心不离法。心在哪里?一切法是心变的,一切法就是心,所以这个心它是融通的。我们现在就是迷了,迷了的现象就是因为你有分别、有执著、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始无明,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这些东西把我们自性体相作用全迷了,都不知道,这个迷了叫愚痴,什么都不懂。

  佛陀的教育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从愚痴回头,再把我们的自性找回来,如此而已。是不是佛帮助你开智慧?不是的,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佛只是告诉你,你把障碍去掉,智慧就现前了,所以到最后谁度你的?自己度的。一切法不离自性,迷是你自己迷的,悟是你自己悟的,佛只给我们做个增上缘,他什么帮助都不可能,无法帮助你。只是他自己修行证果,把这些经验提供给你做参考,你能够依照这个方法,你也能成就。除此之外,他什么忙都帮不上,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的起心动念一定要觉,这个念头,起心动念是觉还是迷?迷了。迷了之后要问,这个念头是善、是恶?迷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善在三善道,恶肯定在三恶道,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问人。吉凶祸福都是自己心行造成的,自己对自己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决定不能够怪别人。如果说一切不善的都推给别人,这个造业更重。觉悟的人,一切不善自己承当,好事可以让给别人,不善的果报一定要自己承受,消业障,消业障是好事。所以知道一切诸法,遍一切诸法,万法一如,明白这个道理平等心就能现前,自他是一不是二。

  「又《论注》曰」,《论注》是昙鸾法师作的,「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你听到这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听了佛的名号,听到说法的声音,为什么?听懂、听明白,再不造口业。三业最容易造的是口业,口业的过失非常严重。世尊在这部经上讲,这三种业他首先第一句讲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它摆在第一。在其他经论上是身业摆在第一,身口意;这个经上是把口业摆在第一,这有用意的,口业最容易造,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第二句「善护身业,不失律仪」,最后「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说得好,无非是让我们提高警觉,说话不要说得太快,不要说得太急,多思考该不该说。如果还能够知道,我说这一句话后果是善、是恶,然后就晓得该不该说。

  「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入如来家,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入如来家了。小乘没证初果,大乘没有证初信,没有入如来家,在如来家外面。「是故极乐国人,得闻种种法音」,往生到极乐世界,入如来家了,还不是普通如来,阿弥陀如来,无比殊胜。阿弥陀如来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家一定要记住,中峰禅师系念法事上两句话,「我心即是弥陀,弥陀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这两句话是什么?就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是自己的心性,不是别人。阿弥陀佛是我自性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也是我自性变现出来的,我自性变现出来的,我现在要回去,哪有回不去的道理!没有人障碍,障碍是你自己,你自己怀疑不相信,你去不了。你自己还留恋这个世界,不想往生,你去不了;不肯认真念这句阿弥陀佛,去不了。由此可知,能不能往生,决定在自己,不在别人,你真想往生谁都拦不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到了极乐世界,实在讲等於成佛了,为什么?那个地方寿命无量,而且学习不中断,你会很快成佛。

  「极乐国人,得闻种种法音,其心清净,远离分别,正直无邪,毕竟得如来平等口业,故曰平等」。我们这个世界,有决定会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从哪里看?从平等口业看。哪些人得到了?你留意细心观察,道场有看到,多半是这些没有人注意到的阿公阿婆,这些人你细心观察,他是平等口业。平等口业什么样子?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不会说第二句话。你不管跟他讲多少话,他都是阿弥陀佛对待你,满面笑容。无论给他讲什么,他都点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平等口业,他没有妄念,没有第二句话回你。这种人决定往生,而且生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为什么?他的心清净平等,我们能看出来。觉还没有,觉是明心见性,他没有,他真正做到清净平等,这个人往生就是实报土上辈,不可思议的功德。

  大乘教里头祖师大德常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好度,上智是绝顶聪明智慧人,你一说他完全相信,一点怀疑没有,依教奉行。下愚就是阿公阿婆,他不认识字,我们讲他没有知识,他老实,教他念阿弥陀佛他就念到底,他就不会改变,愈念愈欢喜,我们就知道愈念他有感应。他不跟你说,跟你说了你也不相信,他就做出那样子给你看。如果你心地清净,你有智慧你能看得出来;你要心不清净,贡高我慢瞧不起他,你看不出来;你要很尊重他,你看出来。他那个念佛的功力不可思议,跟《无量寿经》所说的理、所说的事完全相应。

  又《法华科注》第四卷,「曰:平等有二:一者法等,即中道理」,大乘中道法,这是平等的。「二者众生等,即一切众生,同得佛慧」,这是真的,法是平等的,众生智慧是平等的。《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怎么不平等!我们的不平等是因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再说得粗浅一点,我们有自私自利,我们有名闻利养,我们有五欲六尘,没放下,这就不平等。这些东西全是假的,不但这些都是假的,连身体都是假的,你要真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会把它放下。一放下平等了,真的一点都不假,平等之后你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看所有一切众生全是阿弥陀佛,平等心看一切众生。这是不是我故意把他看成佛?不是的,他本来是佛。为什么?全是阿弥陀佛自性现出来的。自性是一个,现阿弥陀佛,也现一切众生,所现的一切法里头都是虚妄,所以它都是平等。为什么?相有性空,事有理空,怎么不平等!不平等是我们自己产生一个错误观念,不是外头理事不平等,是我的妄想分别执著造出我对於一切法看法不平等,是这么回事情。真平等没有染净、没有善恶、没有祸福、没有是非,这是事实真相,万法一如,入万法一如就入如来家。如来是谁?如来是自己,不是别人。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自己对自己生惭愧心,我怎么会落到这种程度?惭愧心生起来了,自己就得发愤我要回头,回头是岸,这一回头就见性了。

  下面是黄念老的解释,解释《法华经科注》上这两句话,「盖谓:一者,平等是中道之理体,一毛一尘无非中道,故曰平等」。理是一个道理,说到最小的,毛是汗毛,毛端,尘是微尘,毛端是正报里头最小的,一尘是依报里头最小的,无非中道。「二者,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就是《华严经》上说。「同得佛慧」,我们智慧跟佛平等的,只要把障碍去掉。所以佛讲的一切经,等於是自己讲的,因为诸佛如来从清净平等觉里面流出来的这些经教。他讲经教学,解答别人的疑问,没有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我要怎么答覆他,没有,自然答覆他。这是什么?这是自性的智慧,本具的智慧,本具的德能,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佛经难懂之处,我们不可以用思考,你一遍看过去懂得就懂得,不懂不要去研究,为什么?愈研究,差距愈大。

  那不研究怎么办?我们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们一个方法,经本放下来去拜佛。什么都不想,拜个二、三百拜,这意思马上涌上来,写都来不及。自性智慧要用自性去求,不要用思考,思考愈想愈错,这一般人讲感应,说感应也讲得通,真诚心去拜佛自然就通。不通也没关系,不通讲到这个地方,我把文念下去就好了,没念错,我不讲解它,我念它。古大德也都是这个办法,我们看古注,往往看到这一句经文应该有意思,怎么他没注解到?没有详细注解,大概就是这一句这几个字他也不清楚。不注没有过失,注错有过失;不讲没过失,讲错有过失,这都是学习必须知道的理念。所以我们要肯定,一切众生都是佛,不能轻慢一个众生,即使他造五逆十恶都不可以轻慢,干什么坏事,心目当中他还是佛,为什么干坏事?一时迷惑。他觉悟了他就是一尊佛,用这种心态看一切人、看一切事、看一切物,成就自己的功德。

  「善根」,『成熟善根』,「《小本》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小本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上有这个说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这个去不了的。这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都要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全心全力培养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这就对了,取得往生的条件。这一生没有遇到《无量寿经》、没有遇到净宗那就不说了,遇到了,这还得了!本经后头有一品「如贫得宝」,这个比喻比喻得好,我本来是贫穷,没饭吃了,现在得到宝,你说多欢喜!这个宝是无价之宝,一生受用不尽。我们无量劫来逃不出六道轮回,在这里头受苦受难,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可以永远摆脱六道轮回,去成佛作祖去了。这不是一般的宝,什么宝都不能跟这相比,我现在得到了,我得要好好把它守住,我要有成就。怎么办?培养自己的善根。

  善根是什么?世间法的善根不贪、不瞋、不痴,三善根。世间所有的善法从这个三个根生的,所有的恶法是从贪瞋痴生的,所以贪瞋痴叫三毒,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净土的善根是什么?真信,真想到极乐世界,我真的愿意去,我真念这句佛号,我要珍惜我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不要放过。不念出声音没有关系,心里头佛号不能间断,除佛号之外没有杂念。为什么?什么念头都是假的,什么念头都障碍你往生,我们功夫要纯、功夫要一,纯一就决定得生。搞别的干什么?时间浪费掉,精力浪费掉,往往造许多罪业自己不知道。自己以为是好事,细心去分析、去观察全是罪业。信愿持名是善根,信愿持名是福德,信愿持名是因缘,这个理跟事要懂,统统归一了。世间之事随缘不攀缘,有这个缘要做,没有这个缘别去找,一心一意就念佛。我们今天了解、知道如何拯救这个社会,如何救人心,如何化解灾难,我们知道。知道不攀缘,有这个机缘我们把这个告诉大家。我们年岁老了没有体力、没有精神,我们没有办法去做,我说给大家听,有年轻人、有发这个愿的、有这个条件的他们去做;我要不提示他这是我的错误,我要提醒他,他们做不做,众生的福分。真有人做,众生有福,没人去做,众生没有这个缘。可是念佛一定要常常劝导大家,这个太难得了,真难得。

  这一部经真是宝,宝中之宝。本来是纯金,五种原译本,夏莲居把它会集,纯金再提炼变成金中之金,这还得了!这金矿释迦牟尼佛提供的,冶炼夏莲居做的,为我们解释黄念祖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就是这个注解。这个注解是用一百九十三种经论、祖师大德的注疏,来解释这部经,这大量资料,我们受益了。受益要报恩,报恩怎么报法?每天我学了跟大家分享,这就是报恩,报佛恩,报夏莲居提炼的恩,报黄念祖老居士提供这么丰富参考资料的恩,这报恩。这善根福德因缘不能疏忽,一定要非常重视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