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六集) 2012/3/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5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零六页第六行,从下半段看起,从「《宗镜录》曰」,从这看起:
「《宗镜录》曰:至理一言,转凡成圣。经此一点,大地无寸土。世多谓净土偏著於事相。然未知极乐世界不可思议。所显事相即是法身。如善导大师所说,指方立相,即事而真。密宗所主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与此同旨」。这是我们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说的。永明大师,早年他是禅宗的大德,在禅宗大彻大悟,晚年专修净土。这也是给我们做示现,禅宗彻悟之后回归净土,给大家做一个榜样。《宗镜录》这部书是《大藏经》的精华,就像唐太宗编的《群书治要》一样,《群书》里头撷取治国平天下的这些理念、方法、经验,《宗镜录》是撷取《大藏经》里头的经义,教理行果门门具足,所以古人把它称之为叫《小藏经》。没有时间阅读全藏,读这一部就行了,这里面精挑细选,重要的东西都节录在这里面。
这里有一句话说,至理一言,转凡成圣。理到了极处叫至理,言语不在多,一句话就行了。我们今天看到念老把这句话引用在这注解里头,这至理一言我们就知道是阿弥陀佛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名号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还是这一句名号帮助我们证得究竟果位,《华严》所说的妙觉如来,始终不离这一句名号。《往生论》上一法句,这一法句也是名号,无论讲多少,最后一句名号统摄了,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下面的话是念老所说的,经此一点,大地无寸土,这是比喻。经过这一点,大地无寸土是宗门的话,那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自性,就这个意思,明心见性,从相上看到性。性是体,从体现相,从相起作用。《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大方广就是讲的体相用,用大来形容体,方就是相,广就是用,把宇宙万事万物归纳这三处,就圆满了。大地无寸土就见性了,就明心见性了,在净宗就这一句名号。
什么是净宗?阿弥陀佛。名号义理无有穷尽,名号功德无有穷尽,名号能叫一个众生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必更换第二种方法,一门直入。世间多谓净土偏著於事相,这些话多半是禅宗里面批评净宗。禅宗不著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净土指方立相。宗门什么人能成就?六祖在《坛经》上说得很好,专门接引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上根之外,上中下三根怎么办?那是教下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再度不了的众生,一句佛号全度了。所以这句佛号,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利是上上根人,这经里面常说的等觉菩萨;钝是下下根人,五逆十恶,毁谤佛法,只要肯回头、肯认错、肯忏悔,没有一个不收,净宗法门深广无极。所以这些人说净宗偏在事相上,他不晓得极乐世界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所显的事相全是法身,这我们在前面读过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所有的现象不是一合相。在《金刚经》上讲一合相,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确实是一合相,一就是物质的基本,所有一切物质都是这个物质组成的。这个在佛法叫极微之微,现在科学家的名词叫微中子,这个东西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做过这个实验,真的,这个东西一分,物质现象没有了。看见什么?看见是意念的波动现象,这是物质的基础。一百亿个微中子,这是一合相,你看一百亿个微中子集合在一起,体积等於一个电子,这个是物质的基础。这搞清楚、搞明白了,物质是假的。极乐世界不是一合相,也就是它不是阿赖耶里面的物质现象,也不是阿赖耶里面的精神现象;换句话说,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极乐世界里头没有。极乐世界,到那里得的身,法性身;居住的世界,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不可思议,没有现象,能现现象。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遍法界虚空界这些现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极乐世界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唯识所变的有一合相,唯心所现的没有。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所显的事相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就是性德。
如善导大师所说的,指方立相,即事而真。指方,这个方是西方;立相,极乐世界有相,阿弥陀佛有相。极乐世界的形相,阿弥陀佛的身相,即事而真。无论阿弥陀佛是应身、还是报身,在极乐世界三身是一不是三,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前面我们看过了。即使见的应身,应身兼报身、兼法身。密宗所主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也是这个意思。实际上,佛法是圆融的,佛法是自在的,极乐世界如是,我们这个世界,实在讲,亦如是。不过我们这个世间是加了一个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在极乐世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迷情、迷执、执著,三种情执,这个情执非常难断!
佛在经论上跟我们讲了很多,执著破了,就是不再执著了,你就证阿罗汉果,六道就没有了。那我们就晓得,六道从哪里来?六道从执著来的,有执著就有六道。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从妄想分别来的。妄想分别断掉了,十法界没有了,你就见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我们叫它做一真法界,你看看,一真法界;那就是说,实报土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因为它没有妄,妄是阿赖耶,那个地方已经转八识成四智,只有四智菩提,没有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没有。所以在那个境界里头,你看当相即道。我们这个世界还是当相即道,但是有迷,迷而不觉。极乐世界人不迷,没有八识五十一心所,所以不迷,那个东西迷才有,不迷就没有,全是性德法尔流露。
「又如文殊令善财童子采药」,善财童子是文殊菩萨的学生,《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的。「童子持一茎草来,并曰:遍观大地无不是药者」,他看整个大地无不是药,为什么?都能治病。石头能治病,泥土也能治病,看你得的是哪一种病。「若能如是会取,则禅密净土,即三即一。尘毛刹土,悉显事理无碍,事事无碍境界」,这真的,一点没错。你没入境界,入了境界,无不即是,法法皆如、法法皆是。
这个大地无寸土,宗门的话,上头一句是,「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你要真正认识心,心是什么?能现、能生。惠能大师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自性就是心,真心。诸位要知道真心是一个,妄心各别,真心是一个,妄心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大家不一样。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真心露出来了,真心全是一样。真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它是一,它不是二。这大地无寸土,没有了,全是自性、全是真心。
所以念老末后这句说,若能如是会取,会是体会,你真正体会到了,那你就明白禅宗、密宗、净土,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华严经》上所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尘,这微尘,今天讲最小的微尘,微中子;毛,毛端,汗毛尖端,刹土。这个尘毛是最小的,物质里头最小的,刹土是物质里头最大的。刹土,刹土是星系,现在讲星系,银河系,这刹土。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银河系才是佛经里面所讲的单位世界。很多人在这个地方错会了意思,我们初学佛也认为佛所讲的单位世界是一个太阳系,没有想到是银河系。这念老说的也有道理,佛经上说得很清楚,太阳、月亮绕著须弥山转。我们这个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当然跟著太阳也绕著须弥山转。那须弥山在哪里?现在我们晓得太阳系是绕著银河系在转,那银河的中心就是须弥山。山是形容。现在科学家知道,银河的核心是个黑洞,黑洞也是一个天体,天体里头有星,太阳、月亮、地球都是星,在太空当中,有黑洞,有恒星、有行星、有黑洞,有这些东西。黑洞的能量很大,科学家告诉我们,连光都被它吸进去,光跟它接触,连光都不见了,所以称它为黑洞。
悉显事理无碍,事是理之事,理是事之理,有事就有理,有理当然有事,理事无碍。不但理事无碍,事事都无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障碍从哪来的?障碍确确实实是从妄想分别执著而来的。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障碍就没有了。那就像诸佛菩萨一样,无论是在大宇宙、是在小宇宙都没有障碍。经典上告诉我们,微尘里面有法界,微尘没放大,大千世界并没有缩小,微尘里头有大千世界。普贤菩萨可以到微尘法界里面去拜佛、去听法,还在那个里面帮助佛教化众生。这是事事无碍的法界,自性法尔如是。我们所有一切麻烦都是迷失自性产生的虚妄的幻相,不是真的,《金刚经》上的比喻,「梦幻泡影」。无障碍的法界是真的,这个真的法界也就在面前,我们见不到。见不到的原因,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三大烦恼。这一段经文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十一品,「别明依正庄严」,这是这一卷的开端,这一卷要介绍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首先讲「依报庄严」。
【国界严净第十一】
「正明庄严」,分两科,第一「总相」。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段说明「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是第一」,这个第一是四十八愿第一愿,「国无恶道,第卅九庄严无尽等愿之成就」。这就讲得非常明显,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是『无量功德,具足庄严』之所成就。「《往生论》明三种功德庄严。一者彼佛国土」,这依报。「二者,阿弥陀佛。三者彼诸菩萨」,四土三辈九品的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念老在这里括弧上有个小注,「每一」,这三种每一种,「皆具无量功德庄严」。无量功德庄严是总说,把极乐世界的依正全都包括了。「具此三种功德庄严,故云: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论又云」,《往生论》里又说,「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这个地方不可思议力就是我们今天科学家所说的能量,有不可思议的能量。底下说,「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这一句话念老有注解,「盖谓极乐世界一一皆应国人机宜而现。如泉池德水,一一随众生意,犹如摩尼宝」,摩尼宝又叫如意宝,「能随人意而现种种」,这就是论中所说的「如彼摩尼如意宝性」。这个相似相对法,就是随一切众生的意愿。他举出例子,譬如七宝池里面的水,我喜欢温一点,它就温;你喜欢热一点,它就热;那个人喜欢凉一点,它就凉;我喜欢水深到膝盖,它就到膝盖;你喜欢水深到腰部,它就到腰部。一个池子里面的水,为什么能够随一切众生的意?这在我们这个世间是决定不可能的。这是什么原因?阿弥陀佛说法,我喜欢听《无量寿经》,我听他讲的就是《无量寿经》;你喜欢听《华严经》,你听的真的都是讲《华严经》。那佛到底讲的是哪一部经?我们就知道了,佛所讲的是一切经,一音而说一切法,随著众生的愿望喜欢听哪个,他就相应,就让你完全听到。这才叫「无量功德」,这才叫「具足庄严」,没有一丝毫欠缺,庄严是美好。
十方众生到极乐世界,语言当然不相同。在每个世界,就像我们这个地球一样,居住在这个地面上有许许多多的族群,文化不相同,生活习惯不相同。譬如说居住,有些居住在寒带,有些居住在温带,有些居住在热带,有些地区水草丰富,有些地区长年干旱,造成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的族群。像娑婆世界这种情形,我们相信在诸佛刹土里面一定不在少数。见性的菩萨他就有这种能力,没见性不行,见性就有这种能力。见性的,他心通,你心里起心动念,他就知道了,不必说,还用得著说话!
我们看到乐观法师写的金山活佛的故事,这个距离我们很近,是江苏镇江金山寺的一位法师,他的德号叫妙善。这个法师的形象很像小说里头写的济公,变幻莫测,人也很邋遢,一生就是一件长褂,里面一套小褂裤,你看他衣服就这么简单,外面一件长褂,从来没有看他换过,没有看他洗过,冬天也是这样,夏天也是这样的,夏天没看到他叫热,冬天没有发现他叫冷。他说金山活佛有个爱好,喜欢在地上捡东西吃。捡什么东西?破铜烂铁,他看到了,一定捡到,丢到他口里就吃掉了。人家供养他的铜板、钞票,他全吃掉。有他心通,乐观法师初见他的时候,怀疑他,哪里来这么骗子,装模作怪的?没说出来,金山活佛就给他说出来了,我不是骗子,你才是骗子。吓得他以后不敢动念头。他不错,他们在一块住了四个月,所以对他很了解,他说他真的是了不起。身上些肮脏东西,长年不洗澡的,把它搓搓拿下来闻闻,很香,能治病,什么病都能治。他真有神通,所以不一样的言语就无所谓了,他全知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自己的心、随自己的念头,把佛的音声变成自己的音声,跟自己同样的语言,那就很熟悉了。所以这些不思议境界。
金山活佛,真有其人,真有其事。这人对过去、现在、未来他都知道。人家想他,好久没见到他,念著他,念著念著他就来了,就到你家来了。吃东西,有一次乐观法师跟他在一起,信徒供斋请法师吃饭,每个人都盛一碗饭送给他,他很快就把它吃完了。一下看他吃了十几二十碗,乐观法师著急,跟信徒说,你们别害他了,他怎么能吃这么多?这才止住。他也能一、二个星期不吃饭,一顿也能吃几十碗。乐观法师问他,行吗,吃这么多?他跟乐观法师说,不增不减。《心经》上「不增不减」,若无其事。那么多的分量到底跑哪里去了?不增不减,像是变魔术一样。在这个人间,确确实实有这样的修行人。济公,这济颠长老,《高僧传》有他的传记,说明真有其人,真有其事,那不是像小说上写的,他确实有神通,确实有一些事情别人无法想像。《高僧传》里面记载的济公分量好像相当多,在《高僧传》好像有四卷这么大的分量。别人的传记只是几百个字,一小篇,他有相当大的分量。
《论注》里面说,「借彼摩尼如意宝性,示」,这显示,「安乐佛土不可思议性也」。注解里头,这用摩尼宝,摩尼叫如意宝。「诸佛入涅盘时,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众生。众生福尽,此舍利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为首饰」。诸佛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圆寂之后留碎身舍利,这是对全身讲。如果留全身,叫全身舍利,像六祖惠能大师,他留肉身,全身,这个身体现在还在。我那个时候,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香港同修告诉我,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有人想把这个像破坏,是拿刀还是拿锯子去锯的时候,流血,吓得人不敢动,怎么一千三百多年,它还会流血?所以这个像就保存下来了,没有人敢破坏它,它示现感应。可是留碎身舍利的多。如果是诸佛的舍利,真正是佛舍利,这是佛留下来给众生供养的,供养舍利等於供养佛,这是大福报!众生福尽了,舍利你看不到了,这个舍利变了,变成摩尼如意珠,也很难得,有求必应。但是这个摩尼珠是摩尼宝珠,你也不容易得到,那也要很大福报的人,你才能看到、才能得到。可是海里面这些龙王,龙王真有,不是假的,他们把这些摩尼宝拿去当首饰,镶在帽子上。
「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转轮圣王是具有大福报的国王,他统治的范围至少是一个地球,这最小的。转轮圣王有四等。第一等的金轮王,统治的地区是一四天下。那一四天下多大?就是一个单位世界,今天我们讲的银河系。他怎么统治?他有轮宝,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力,我们今天讲武装部队,是他的武力。形状像个轮,我们今天所看到是飞碟,大概是这类的,飞碟像个轮一样,速度非常快。他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他所统辖的地区他能够巡视,有这么大的速度。那我们相信这个轮宝速度一定超过光速,要超过很多倍。因为银河,现在科学家知道,太阳绕银河一周时间很长。银河从东到西以光年来计算,要十几个光年,将近二十个光年,从这边到那边,光的速度要二十年。我们相信,他的那个轮宝周遍巡历,我相信不会超过一个月,应该有这样的速度,超光速。
他不是天人,他还是跟我们一样,居住在三度空间还是四度空间,他不是天人。天人旅行不需要这个工具,天人有神足通,用不著交通工具。他也不是鬼神,鬼神也有报得的五通。天人的五通也是报得的,能量比鬼神大。所以鬼神在这个地球上没障碍,澳洲的鬼神可以到这来听经,听完他就回去了,他不需要坐飞机、轮船,不需要,念头才动,他就到了。那天神更不必说,能量更大!最小的转轮圣王,铁轮王,他所统辖的区域就是这一个银河系的大概是四分之一,面积也相当大!这是轮王,世间有大福报的人。
转轮圣王如果出现於世,这些王都是非常慈悲、有智慧,爱护一切众生,慈悲方便,他的福报大,他能够得到摩尼宝珠。「於阎浮提作大饶益」,阎浮提是我们的地球,有这个宝就好了。「若须衣服、饮食、灯明、乐具」,这个乐就是我们今天讲音乐、乐器,「随意所欲种种物时」,都能得到。我们想要得到什么东西,「王便洁斋,置珠於长竿头」,把这个摩尼宝珠放在很长的竿头。「发愿言:若我实是转轮王者」,我要是个真的转轮王,「愿宝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若十里,若百里,随我心愿」。你所要的衣服,就从这个长竿上面它就落下来了,你想要什么质料、想要什么尺寸,随心所欲。你想要吃的东西,你想要玩的东西,统统都有。随众生的愿望,它都能变现给你。真转轮圣王,假的不行。这什么原因?这可以说是无量劫来积功累德,福德之所成就,这不是功德,是福德。功德成就,那太大了,极乐世界是功德成就,轮王这是福德成就。借摩尼宝珠,有这么大的福报,为众生祈福,众生真正能得到享受。
我们一看经文就知道,这个里面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人不能不积德、不能不修福。人没有德、没有福,生活就困苦,衣食从哪里来?我们在抗战时候过过这个苦日子,战争、逃亡、流浪。那个时候我们十几岁,抗战那一年我十一岁,抗战八年,抗战结束的时候我十九岁,苦不堪言,离开故乡,到处逃亡。好在那个时代人心还很厚道,一般乡下农民看到我们,知道我们是逃难的,都会帮助,送一点米、送一点衣服给我们,人情味很厚,我们感恩!最后逃到贵州,国家办学校收这些流亡学生,我们才有机会读书。那个时候社会虽然是在战乱当中,还算是安定,人心善良淳厚。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人生活比那个时候不知道苦多少倍。那个时候的人,好人,没有人怀疑说哪个人是坏人,没有。我们这个年龄怀念那一段的时间。抗战八年,我们记事了,清清楚楚。
这一生当中,学了佛法,知道随缘,哪个地方邀请就到哪里去。我的缘算是不错,在台湾跟这些年轻人结了缘。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办的慈光大专讲座,在台北道安法师在中国佛教会也办大专佛学讲座,我在讲座里面担任讲师,跟同学们结了缘。这些学生以后学业完成,到外国留学,在外国工作,这联系上了,国外的缘是这么结的。这么多年来,同学们散布在全世界,他们虽然有不错的工作,但是生活也相当节俭勤奋,我们看到很欢喜。我们在各地方讲经教学,只让他负担我们的旅费,供养一分钱不要。飞机票、车票,他是供养这个,到那个地方吃住接待,其他的我一概不收。广结法缘,这都是机缘。如果没有这两个讲座,就没有这个缘分了。所以每个人确实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得非常好。
这个相似相对还有注解。我们看轮王这个「宝性力故」,这都现在科学讲的能量。「彼安乐佛土亦如是」,极乐世界跟这个同样的道理。「以安乐性种种成就故」,那是功德的成就,不是福德。「又相似相对者。《论注》曰:彼宝但能与众生衣食等愿,不能与众生无上道愿」。轮王的宝能满足众生生活需求,不能帮助你证果,不能提升你的道业,这个它做不到。「又彼宝但能与众生一身愿,不能与众生无量身愿。有如是等无量差别,故言相似」。所以跟轮王相比的时候有相似,不是完全一样,轮王的宝能满足众生一身,不能与众生无量身。
那极乐世界,「极乐国土成就不可思议力,超逾一切,无能比者」。它能满足一切众生愿,不但物质生活你不缺乏,而且在极乐世界不需要阿弥陀佛来给我们做法祈求,不需要。轮王还得要洁斋,置珠於长竿祈求,阿弥陀佛不需要。所以阿弥陀佛那是本愿,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让我们到极乐世界想要什么就现什么,不要就没有了。好!干净,没有一丝毫污染。我们看到极乐世界变相图,我后头挂的这个就是的,佛菩萨所居的宫殿画不出来,庄严到极处。宫殿里面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那很多人去拜佛,佛说大家请坐,椅子就摆好了,自然就有了;散会的时候,人走了,椅子也没有了,干干净净的,地也不要擦,一尘不染。那个宫殿大小是随著念头,人多宫殿就大,人少宫殿就缩小,统统都是圆满的,不可思议!轮王这个宝,如意宝,还做不到。「今借摩尼为喻」,做比喻,「此宝实亦远远不如」,跟极乐世界比差太远了,所以叫相似。「且只是勉强以为对比,故云相对」。相对就是对比的意思。
底下这一段话很重要,「又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昙鸾大师《论注》里头说,「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下面念老所注的,「昙鸾大师和盘托出如来秘藏」。这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昙鸾大师告诉我们,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菩萨长时间的修行,见思烦恼断尽了,这是阿罗汉;再能把见思烦恼的习气断尽了,他就证辟支佛果。辟支佛把尘沙烦恼断掉了,尘沙是分别,辟支佛不分别了,但是他还有尘沙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断了,辟支佛就升级了、升等了,就是菩萨了。
菩萨有尘沙烦恼习气,菩萨把尘沙烦恼习气断掉,在十法界他就成佛了,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他很像佛,不是真佛。为什么?他还用阿赖耶,就是说没有转识成智。真的佛跟相似佛的差别就在此地,真佛用真心,相似佛还是用阿赖耶,不过他用得很正。为什么他用得很正?他完全依照佛法修行,是用阿赖耶没错,依教奉行,经上教我做的我就做,教我不能做的是真不做,所以他把佛所教导的统统做到、统统兑现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把情识放下,不起心、不动念,这无明就破了。无明是妄想,妄想破了,十法界不见,可见得十法界不是真的。十法界不见了,出现什么境界?就是实报土出现了,他生到实报土。十法界的佛生到实报土是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无始无明断尽了、断了,无始无明的习气还在。
我们从前面一直看上来就知道,你看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有见思习气;辟支佛,尘沙烦恼断了,他成菩萨;菩萨把尘沙烦恼习气断了,菩萨成佛;佛把无明烦恼断了,习气没断,带到实报土。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为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你怎么断法?你要断,一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往下堕落了。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任运,随著时间慢慢自然没有了。那需要多长的时间?经上告诉我们,需要三个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无明习气才断干净。断干净,实报土没有了,出现的常寂光。所以等觉菩萨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掉了,他就证妙觉果位。妙觉才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不住实报土,他住常寂光,回归常寂光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慢慢从经教里面搞清楚、搞明白了。明白之后,我们得出一个总结,那就是修行的秘诀原来就是放下。让我想起章嘉大师,我们当年第一次见面,他老人家教给我,「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了解,你一定要放下,你不放下,那叫解悟;你放下,叫证悟。证悟契入境界,解悟不入境界。
那我们现在学了这么多年,停在哪里?停在解悟上,没真放下,真放下就证果了。真能够把五种见惑放下,虽然是小小圣,那真不得了!小小圣遇到念佛法门,决定往生,生方便有余土,他不在同居土。同居土是哪些人?当然离不开解悟,虽然理解了,没放下,没放下叫带业。带业可以往生,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为什么?我们了解这个道理,这种道理我们很熟悉,不陌生。如果在临命终时有人提醒,我们这个时候一下放下,品位马上就上升。因此我们对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轻视,为什么?说不定他现在好像方方面面不如我,往生的时候他一下放下,他的品位就超过我,我们就不如他。临命终那一刹那,我们遇的缘跟他遇的缘不一样。全在一念,一念顿舍,那不就像惠能法师一样!直接上升到实报土去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放下就是。
这些话听多了,印象很深刻,到临终那一念会起作用。这就是说明经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有大利益。这个大利益就是非常可能在你临命终时帮助你大幅度提升品位。这是什么?功夫。蕅益大师讲,「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真信,我真愿意去,「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其实功夫浅深全在放下,这看破放下,那是功夫。教不能不听,不能不深入,为什么?不听、不深入,你不了解,你往生品位提不上去。纵然有人提醒,你不懂,你不知道这个时候要顿舍。由此可知,平常我们认真学习经教,这个事情没有白做。凡夫情执,现前这个境界放不下,如果到临命终了,身体都放下了,还想想,还有什么不能放下?这个时候一念一下转过来的时候,就可能从凡圣同居土生到实报庄严土,这个是得力於长时间经教薰习所成就的。经教里头有慧有福,没放下是福,放下就是智慧,听经闻法,福慧双修。
所以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这是真实功德,这一句话是说菩萨清净业。什么叫清净业?不著相就是清净业,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断恶修善要不要做?要做。大乘教常讲「三轮体空」,譬如我们施舍、布施,不执著我能施,也不执著对方接受我施,也不执著我所施的一切物品,都不要执著,做了就像等於没做,这是功德;如果著了这个相,这是福德,福德、功德差别在此地。可是福德在临终可以把它转变成功德,功德在临终也会把它转变作福德,都在缘不一样。这一桩事微妙到极处,不可思议。
当然唯一可靠的还是阿弥陀佛,不能不求阿弥陀佛加持。怎么个求法?真信切愿就是求。用不著起心动念求,真信切愿,佛自然加持,那就是真求。起心动念求,还是属於福德边事,为什么?你还是没有离开情执。你想想看,真信切愿是不是求?阿弥陀佛所接引的众生、所期望众生的事,就是希望他真想到极乐世界来,他就来接引。照蕅益大师的话来说,他真来接引;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浅深,他肯定来接你。又何况第十八愿讲得那么清楚,临命终时,十念一念,皆得往生。由此可知念佛,什么时候念佛管用?临命终最后那一念。我们平常天天念,这在练习,就怕临终那一念忘掉了,是这么回事情。我能够保证我临终那最后一念是念阿弥陀佛吗?如果能保证,现在就可以不必念佛了。不能保证!不能保证,就把它养成习惯,就这个意思。
你看黄念老病重的时候,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他往生了。这是什么?做榜样给我们看,叫我们不能偷懒,不能用侥幸的心,要脚踏实地、要真干。他用这种方法来教我们、来劝我们,一天十四万声,念了半年。那我们想想,这个追顶念佛一句接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杂念进不去,妄想进不去。最后这个半年,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求生净土。他学的东西多,他学过禅、学过密,而且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有资格传法。临终的时候,他知道禅跟密用不上力,只有靠净土,只有靠一心专念,所以他把禅跟密放下,一心专念,他成就了。这一桩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知道,要记在心上。从现在起,一天虽然不能念十四万声,总而言之,愈多愈好。念佛人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世出世间法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世出世间事不需要知道太多,知道太多会产生障碍,愈少愈好,能保持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功德。
这个地方讲依法性入清净相,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清净相不颠倒,这个清净相不虚伪,所以它是真实功德。也不要做功德想,想一个功德,这个功德已障碍你了,是个妄念。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得好,教导我们不执著文字相,读经不执著文字相,听经不执著言说相;第二个,不执著名字相,功德是个名字,真实也是个名字。佛教导我们,用这些工具让我们有个概念,我们明白这桩事情,佛讲经的目的达到了。我们明了了,我们功德真的得到了。心上还有功德,口上还有功德,并无功德。那是什么?那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离一切相。修福德,离相,福德全是功德;修功德,著相,功德全是福德,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昙鸾法师和盘托出,这是个比喻,连盘子一起托出,这就表示什么?全部在里头,没有遗漏的。这是什么?如来秘藏,如来秘藏就是自性的秘藏。自性里头要记住,这经上讲的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这是自性的秘藏、如来秘藏。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功德、称性的功德都在这里头,人人皆有,个个不无,这不是哪个人专利的。阿弥陀佛有,我没有,错了。阿弥陀佛有的我统统都有,你也有,他也有。不但我们有,一毛端有,一微尘有。为什么?它是称性的。蚊虫蚂蚁哪个没有?个个都有。花草树木也个个都有,山河大地统统都有,平等平等,都有清净平等觉,这叫和盘托出。
菩萨依法性的实际,实际就是真相,他证得清净智慧。这个东西我们不会,我们依什么?我们依於法相,菩萨能依於法性。法相?法相有。法性?法性空。我们跟菩萨差就差在这里,一字之差,菩萨依於法性的实际,我们是依於法相的实际,我们著了相。无有一法不是实际理体,离开实际理体,无有一法可得。我们常常把实际理体比喻作萤光幕的萤幕、屏幕,这实际理体;里面的法相,森罗万象是屏幕的画面。我们这边的电视频道不算多,早年我在美国住的时候,美国电视频道有一百多个频道。那是什么?那是法相,屏幕是法性。相离不开性,离开性它不能现前。我们用这个来做比喻,大家好懂。依屏幕,那是清净的,一点染污都没有。要依法相?相染污。其实相并不染污,染污的是什么?我们妄想分别执著染污了,这个东西染污了。相没有真正染污我们,所以它事事无碍。相要真的染污,那事事就有障碍了,怎么可以说无碍?这些地方要很细心去体会,体会得了时要落实在生活里头,管用,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得大自在。为什么?不受外面环境干扰,你就得自在了。
怎样才能不受外面环境干扰?不分别、不执著,就不受干扰了。那要不起心、不动念,那是彻底没有了,那是大菩萨,我们做不到,我们只在不分别、不执著上下功夫。那分别执著念头起来怎么办?阿弥陀佛,统统,这起心统统归到阿弥陀佛去。归阿弥陀佛,等於禅宗里面讲的消归自性,这是性宗跟禅宗的境界,全归自性。自性,自性一无所有,不可得。《般若经》上这个四句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十二个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帮助我们放下执著,帮助我们放下分别。到我们执著念头起来了,你念这四句,或者更简单的,《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者是《金刚经》上后头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全给你讲真话,这个不颠倒、不虚伪,这是事实真相,这就是如来秘藏。秘藏就在眼前,秘藏没有离开我们一步,就是不认识。我们凡夫迷在性相之中,迷了,觉悟了就没事了。迷了,这才搞成六道,受苦受难,把自己的性德变成了六道轮回,像按电视频道,频道按错了。有智慧的人频道按对了,那是极乐世界;频道按错了,是六道轮回,是三恶道。
所以「入於清净智慧」,这就是经中住真实慧。「故远离虚伪颠倒,是为真实功德」。我们如果这样说难,有更简单的,更简单的是阿弥陀佛传给我们的,你看,四个字,信愿持名。这是什么?这是真实智慧,这是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这四个字。我们想想对不对?浓缩到最后就变成信愿持名,不得了!印光大师传法四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是世间法,在世间做人要守住这两句。敦伦,伦是什么?五伦;敦是什么?敦是敦睦,就是与这些关系的人和睦相处。和睦跟和谐意思不一样,和谐的意思浅,和睦的意思深。和睦相处,这敦伦。尽分,尽我们自己的本分,也就是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这叫尽分。我们今天身分,出家人,释迦弟子、弥陀弟子,我们的本分就是研习经教,依教修行,这是我们本分。修行有心得、有一点成就,与大家分享,这叫弘法利生。每个人尽到自己每个人的本分,这个社会大家互相来合作,这个社会多美好!极乐世界是我们最好的典范、最好的样板,我们向极乐世界去学习,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所以真实功德就是无量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零六页第六行,从下半段看起,从「《宗镜录》曰」,从这看起:
「《宗镜录》曰:至理一言,转凡成圣。经此一点,大地无寸土。世多谓净土偏著於事相。然未知极乐世界不可思议。所显事相即是法身。如善导大师所说,指方立相,即事而真。密宗所主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与此同旨」。这是我们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说的。永明大师,早年他是禅宗的大德,在禅宗大彻大悟,晚年专修净土。这也是给我们做示现,禅宗彻悟之后回归净土,给大家做一个榜样。《宗镜录》这部书是《大藏经》的精华,就像唐太宗编的《群书治要》一样,《群书》里头撷取治国平天下的这些理念、方法、经验,《宗镜录》是撷取《大藏经》里头的经义,教理行果门门具足,所以古人把它称之为叫《小藏经》。没有时间阅读全藏,读这一部就行了,这里面精挑细选,重要的东西都节录在这里面。
这里有一句话说,至理一言,转凡成圣。理到了极处叫至理,言语不在多,一句话就行了。我们今天看到念老把这句话引用在这注解里头,这至理一言我们就知道是阿弥陀佛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名号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还是这一句名号帮助我们证得究竟果位,《华严》所说的妙觉如来,始终不离这一句名号。《往生论》上一法句,这一法句也是名号,无论讲多少,最后一句名号统摄了,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下面的话是念老所说的,经此一点,大地无寸土,这是比喻。经过这一点,大地无寸土是宗门的话,那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自性,就这个意思,明心见性,从相上看到性。性是体,从体现相,从相起作用。《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大方广就是讲的体相用,用大来形容体,方就是相,广就是用,把宇宙万事万物归纳这三处,就圆满了。大地无寸土就见性了,就明心见性了,在净宗就这一句名号。
什么是净宗?阿弥陀佛。名号义理无有穷尽,名号功德无有穷尽,名号能叫一个众生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必更换第二种方法,一门直入。世间多谓净土偏著於事相,这些话多半是禅宗里面批评净宗。禅宗不著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净土指方立相。宗门什么人能成就?六祖在《坛经》上说得很好,专门接引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上根之外,上中下三根怎么办?那是教下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再度不了的众生,一句佛号全度了。所以这句佛号,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利是上上根人,这经里面常说的等觉菩萨;钝是下下根人,五逆十恶,毁谤佛法,只要肯回头、肯认错、肯忏悔,没有一个不收,净宗法门深广无极。所以这些人说净宗偏在事相上,他不晓得极乐世界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所显的事相全是法身,这我们在前面读过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所有的现象不是一合相。在《金刚经》上讲一合相,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确实是一合相,一就是物质的基本,所有一切物质都是这个物质组成的。这个在佛法叫极微之微,现在科学家的名词叫微中子,这个东西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做过这个实验,真的,这个东西一分,物质现象没有了。看见什么?看见是意念的波动现象,这是物质的基础。一百亿个微中子,这是一合相,你看一百亿个微中子集合在一起,体积等於一个电子,这个是物质的基础。这搞清楚、搞明白了,物质是假的。极乐世界不是一合相,也就是它不是阿赖耶里面的物质现象,也不是阿赖耶里面的精神现象;换句话说,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极乐世界里头没有。极乐世界,到那里得的身,法性身;居住的世界,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不可思议,没有现象,能现现象。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遍法界虚空界这些现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极乐世界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唯识所变的有一合相,唯心所现的没有。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所显的事相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就是性德。
如善导大师所说的,指方立相,即事而真。指方,这个方是西方;立相,极乐世界有相,阿弥陀佛有相。极乐世界的形相,阿弥陀佛的身相,即事而真。无论阿弥陀佛是应身、还是报身,在极乐世界三身是一不是三,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前面我们看过了。即使见的应身,应身兼报身、兼法身。密宗所主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也是这个意思。实际上,佛法是圆融的,佛法是自在的,极乐世界如是,我们这个世界,实在讲,亦如是。不过我们这个世间是加了一个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在极乐世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迷情、迷执、执著,三种情执,这个情执非常难断!
佛在经论上跟我们讲了很多,执著破了,就是不再执著了,你就证阿罗汉果,六道就没有了。那我们就晓得,六道从哪里来?六道从执著来的,有执著就有六道。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从妄想分别来的。妄想分别断掉了,十法界没有了,你就见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我们叫它做一真法界,你看看,一真法界;那就是说,实报土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因为它没有妄,妄是阿赖耶,那个地方已经转八识成四智,只有四智菩提,没有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没有。所以在那个境界里头,你看当相即道。我们这个世界还是当相即道,但是有迷,迷而不觉。极乐世界人不迷,没有八识五十一心所,所以不迷,那个东西迷才有,不迷就没有,全是性德法尔流露。
「又如文殊令善财童子采药」,善财童子是文殊菩萨的学生,《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的。「童子持一茎草来,并曰:遍观大地无不是药者」,他看整个大地无不是药,为什么?都能治病。石头能治病,泥土也能治病,看你得的是哪一种病。「若能如是会取,则禅密净土,即三即一。尘毛刹土,悉显事理无碍,事事无碍境界」,这真的,一点没错。你没入境界,入了境界,无不即是,法法皆如、法法皆是。
这个大地无寸土,宗门的话,上头一句是,「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你要真正认识心,心是什么?能现、能生。惠能大师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自性就是心,真心。诸位要知道真心是一个,妄心各别,真心是一个,妄心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大家不一样。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真心露出来了,真心全是一样。真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它是一,它不是二。这大地无寸土,没有了,全是自性、全是真心。
所以念老末后这句说,若能如是会取,会是体会,你真正体会到了,那你就明白禅宗、密宗、净土,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华严经》上所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尘,这微尘,今天讲最小的微尘,微中子;毛,毛端,汗毛尖端,刹土。这个尘毛是最小的,物质里头最小的,刹土是物质里头最大的。刹土,刹土是星系,现在讲星系,银河系,这刹土。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银河系才是佛经里面所讲的单位世界。很多人在这个地方错会了意思,我们初学佛也认为佛所讲的单位世界是一个太阳系,没有想到是银河系。这念老说的也有道理,佛经上说得很清楚,太阳、月亮绕著须弥山转。我们这个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当然跟著太阳也绕著须弥山转。那须弥山在哪里?现在我们晓得太阳系是绕著银河系在转,那银河的中心就是须弥山。山是形容。现在科学家知道,银河的核心是个黑洞,黑洞也是一个天体,天体里头有星,太阳、月亮、地球都是星,在太空当中,有黑洞,有恒星、有行星、有黑洞,有这些东西。黑洞的能量很大,科学家告诉我们,连光都被它吸进去,光跟它接触,连光都不见了,所以称它为黑洞。
悉显事理无碍,事是理之事,理是事之理,有事就有理,有理当然有事,理事无碍。不但理事无碍,事事都无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障碍从哪来的?障碍确确实实是从妄想分别执著而来的。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障碍就没有了。那就像诸佛菩萨一样,无论是在大宇宙、是在小宇宙都没有障碍。经典上告诉我们,微尘里面有法界,微尘没放大,大千世界并没有缩小,微尘里头有大千世界。普贤菩萨可以到微尘法界里面去拜佛、去听法,还在那个里面帮助佛教化众生。这是事事无碍的法界,自性法尔如是。我们所有一切麻烦都是迷失自性产生的虚妄的幻相,不是真的,《金刚经》上的比喻,「梦幻泡影」。无障碍的法界是真的,这个真的法界也就在面前,我们见不到。见不到的原因,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三大烦恼。这一段经文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十一品,「别明依正庄严」,这是这一卷的开端,这一卷要介绍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首先讲「依报庄严」。
【国界严净第十一】
「正明庄严」,分两科,第一「总相」。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段说明「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是第一」,这个第一是四十八愿第一愿,「国无恶道,第卅九庄严无尽等愿之成就」。这就讲得非常明显,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是『无量功德,具足庄严』之所成就。「《往生论》明三种功德庄严。一者彼佛国土」,这依报。「二者,阿弥陀佛。三者彼诸菩萨」,四土三辈九品的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念老在这里括弧上有个小注,「每一」,这三种每一种,「皆具无量功德庄严」。无量功德庄严是总说,把极乐世界的依正全都包括了。「具此三种功德庄严,故云: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论又云」,《往生论》里又说,「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这个地方不可思议力就是我们今天科学家所说的能量,有不可思议的能量。底下说,「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这一句话念老有注解,「盖谓极乐世界一一皆应国人机宜而现。如泉池德水,一一随众生意,犹如摩尼宝」,摩尼宝又叫如意宝,「能随人意而现种种」,这就是论中所说的「如彼摩尼如意宝性」。这个相似相对法,就是随一切众生的意愿。他举出例子,譬如七宝池里面的水,我喜欢温一点,它就温;你喜欢热一点,它就热;那个人喜欢凉一点,它就凉;我喜欢水深到膝盖,它就到膝盖;你喜欢水深到腰部,它就到腰部。一个池子里面的水,为什么能够随一切众生的意?这在我们这个世间是决定不可能的。这是什么原因?阿弥陀佛说法,我喜欢听《无量寿经》,我听他讲的就是《无量寿经》;你喜欢听《华严经》,你听的真的都是讲《华严经》。那佛到底讲的是哪一部经?我们就知道了,佛所讲的是一切经,一音而说一切法,随著众生的愿望喜欢听哪个,他就相应,就让你完全听到。这才叫「无量功德」,这才叫「具足庄严」,没有一丝毫欠缺,庄严是美好。
十方众生到极乐世界,语言当然不相同。在每个世界,就像我们这个地球一样,居住在这个地面上有许许多多的族群,文化不相同,生活习惯不相同。譬如说居住,有些居住在寒带,有些居住在温带,有些居住在热带,有些地区水草丰富,有些地区长年干旱,造成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的族群。像娑婆世界这种情形,我们相信在诸佛刹土里面一定不在少数。见性的菩萨他就有这种能力,没见性不行,见性就有这种能力。见性的,他心通,你心里起心动念,他就知道了,不必说,还用得著说话!
我们看到乐观法师写的金山活佛的故事,这个距离我们很近,是江苏镇江金山寺的一位法师,他的德号叫妙善。这个法师的形象很像小说里头写的济公,变幻莫测,人也很邋遢,一生就是一件长褂,里面一套小褂裤,你看他衣服就这么简单,外面一件长褂,从来没有看他换过,没有看他洗过,冬天也是这样,夏天也是这样的,夏天没看到他叫热,冬天没有发现他叫冷。他说金山活佛有个爱好,喜欢在地上捡东西吃。捡什么东西?破铜烂铁,他看到了,一定捡到,丢到他口里就吃掉了。人家供养他的铜板、钞票,他全吃掉。有他心通,乐观法师初见他的时候,怀疑他,哪里来这么骗子,装模作怪的?没说出来,金山活佛就给他说出来了,我不是骗子,你才是骗子。吓得他以后不敢动念头。他不错,他们在一块住了四个月,所以对他很了解,他说他真的是了不起。身上些肮脏东西,长年不洗澡的,把它搓搓拿下来闻闻,很香,能治病,什么病都能治。他真有神通,所以不一样的言语就无所谓了,他全知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自己的心、随自己的念头,把佛的音声变成自己的音声,跟自己同样的语言,那就很熟悉了。所以这些不思议境界。
金山活佛,真有其人,真有其事。这人对过去、现在、未来他都知道。人家想他,好久没见到他,念著他,念著念著他就来了,就到你家来了。吃东西,有一次乐观法师跟他在一起,信徒供斋请法师吃饭,每个人都盛一碗饭送给他,他很快就把它吃完了。一下看他吃了十几二十碗,乐观法师著急,跟信徒说,你们别害他了,他怎么能吃这么多?这才止住。他也能一、二个星期不吃饭,一顿也能吃几十碗。乐观法师问他,行吗,吃这么多?他跟乐观法师说,不增不减。《心经》上「不增不减」,若无其事。那么多的分量到底跑哪里去了?不增不减,像是变魔术一样。在这个人间,确确实实有这样的修行人。济公,这济颠长老,《高僧传》有他的传记,说明真有其人,真有其事,那不是像小说上写的,他确实有神通,确实有一些事情别人无法想像。《高僧传》里面记载的济公分量好像相当多,在《高僧传》好像有四卷这么大的分量。别人的传记只是几百个字,一小篇,他有相当大的分量。
《论注》里面说,「借彼摩尼如意宝性,示」,这显示,「安乐佛土不可思议性也」。注解里头,这用摩尼宝,摩尼叫如意宝。「诸佛入涅盘时,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众生。众生福尽,此舍利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为首饰」。诸佛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圆寂之后留碎身舍利,这是对全身讲。如果留全身,叫全身舍利,像六祖惠能大师,他留肉身,全身,这个身体现在还在。我那个时候,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香港同修告诉我,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有人想把这个像破坏,是拿刀还是拿锯子去锯的时候,流血,吓得人不敢动,怎么一千三百多年,它还会流血?所以这个像就保存下来了,没有人敢破坏它,它示现感应。可是留碎身舍利的多。如果是诸佛的舍利,真正是佛舍利,这是佛留下来给众生供养的,供养舍利等於供养佛,这是大福报!众生福尽了,舍利你看不到了,这个舍利变了,变成摩尼如意珠,也很难得,有求必应。但是这个摩尼珠是摩尼宝珠,你也不容易得到,那也要很大福报的人,你才能看到、才能得到。可是海里面这些龙王,龙王真有,不是假的,他们把这些摩尼宝拿去当首饰,镶在帽子上。
「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转轮圣王是具有大福报的国王,他统治的范围至少是一个地球,这最小的。转轮圣王有四等。第一等的金轮王,统治的地区是一四天下。那一四天下多大?就是一个单位世界,今天我们讲的银河系。他怎么统治?他有轮宝,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力,我们今天讲武装部队,是他的武力。形状像个轮,我们今天所看到是飞碟,大概是这类的,飞碟像个轮一样,速度非常快。他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他所统辖的地区他能够巡视,有这么大的速度。那我们相信这个轮宝速度一定超过光速,要超过很多倍。因为银河,现在科学家知道,太阳绕银河一周时间很长。银河从东到西以光年来计算,要十几个光年,将近二十个光年,从这边到那边,光的速度要二十年。我们相信,他的那个轮宝周遍巡历,我相信不会超过一个月,应该有这样的速度,超光速。
他不是天人,他还是跟我们一样,居住在三度空间还是四度空间,他不是天人。天人旅行不需要这个工具,天人有神足通,用不著交通工具。他也不是鬼神,鬼神也有报得的五通。天人的五通也是报得的,能量比鬼神大。所以鬼神在这个地球上没障碍,澳洲的鬼神可以到这来听经,听完他就回去了,他不需要坐飞机、轮船,不需要,念头才动,他就到了。那天神更不必说,能量更大!最小的转轮圣王,铁轮王,他所统辖的区域就是这一个银河系的大概是四分之一,面积也相当大!这是轮王,世间有大福报的人。
转轮圣王如果出现於世,这些王都是非常慈悲、有智慧,爱护一切众生,慈悲方便,他的福报大,他能够得到摩尼宝珠。「於阎浮提作大饶益」,阎浮提是我们的地球,有这个宝就好了。「若须衣服、饮食、灯明、乐具」,这个乐就是我们今天讲音乐、乐器,「随意所欲种种物时」,都能得到。我们想要得到什么东西,「王便洁斋,置珠於长竿头」,把这个摩尼宝珠放在很长的竿头。「发愿言:若我实是转轮王者」,我要是个真的转轮王,「愿宝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若十里,若百里,随我心愿」。你所要的衣服,就从这个长竿上面它就落下来了,你想要什么质料、想要什么尺寸,随心所欲。你想要吃的东西,你想要玩的东西,统统都有。随众生的愿望,它都能变现给你。真转轮圣王,假的不行。这什么原因?这可以说是无量劫来积功累德,福德之所成就,这不是功德,是福德。功德成就,那太大了,极乐世界是功德成就,轮王这是福德成就。借摩尼宝珠,有这么大的福报,为众生祈福,众生真正能得到享受。
我们一看经文就知道,这个里面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人不能不积德、不能不修福。人没有德、没有福,生活就困苦,衣食从哪里来?我们在抗战时候过过这个苦日子,战争、逃亡、流浪。那个时候我们十几岁,抗战那一年我十一岁,抗战八年,抗战结束的时候我十九岁,苦不堪言,离开故乡,到处逃亡。好在那个时代人心还很厚道,一般乡下农民看到我们,知道我们是逃难的,都会帮助,送一点米、送一点衣服给我们,人情味很厚,我们感恩!最后逃到贵州,国家办学校收这些流亡学生,我们才有机会读书。那个时候社会虽然是在战乱当中,还算是安定,人心善良淳厚。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人生活比那个时候不知道苦多少倍。那个时候的人,好人,没有人怀疑说哪个人是坏人,没有。我们这个年龄怀念那一段的时间。抗战八年,我们记事了,清清楚楚。
这一生当中,学了佛法,知道随缘,哪个地方邀请就到哪里去。我的缘算是不错,在台湾跟这些年轻人结了缘。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办的慈光大专讲座,在台北道安法师在中国佛教会也办大专佛学讲座,我在讲座里面担任讲师,跟同学们结了缘。这些学生以后学业完成,到外国留学,在外国工作,这联系上了,国外的缘是这么结的。这么多年来,同学们散布在全世界,他们虽然有不错的工作,但是生活也相当节俭勤奋,我们看到很欢喜。我们在各地方讲经教学,只让他负担我们的旅费,供养一分钱不要。飞机票、车票,他是供养这个,到那个地方吃住接待,其他的我一概不收。广结法缘,这都是机缘。如果没有这两个讲座,就没有这个缘分了。所以每个人确实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得非常好。
这个相似相对还有注解。我们看轮王这个「宝性力故」,这都现在科学讲的能量。「彼安乐佛土亦如是」,极乐世界跟这个同样的道理。「以安乐性种种成就故」,那是功德的成就,不是福德。「又相似相对者。《论注》曰:彼宝但能与众生衣食等愿,不能与众生无上道愿」。轮王的宝能满足众生生活需求,不能帮助你证果,不能提升你的道业,这个它做不到。「又彼宝但能与众生一身愿,不能与众生无量身愿。有如是等无量差别,故言相似」。所以跟轮王相比的时候有相似,不是完全一样,轮王的宝能满足众生一身,不能与众生无量身。
那极乐世界,「极乐国土成就不可思议力,超逾一切,无能比者」。它能满足一切众生愿,不但物质生活你不缺乏,而且在极乐世界不需要阿弥陀佛来给我们做法祈求,不需要。轮王还得要洁斋,置珠於长竿祈求,阿弥陀佛不需要。所以阿弥陀佛那是本愿,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让我们到极乐世界想要什么就现什么,不要就没有了。好!干净,没有一丝毫污染。我们看到极乐世界变相图,我后头挂的这个就是的,佛菩萨所居的宫殿画不出来,庄严到极处。宫殿里面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那很多人去拜佛,佛说大家请坐,椅子就摆好了,自然就有了;散会的时候,人走了,椅子也没有了,干干净净的,地也不要擦,一尘不染。那个宫殿大小是随著念头,人多宫殿就大,人少宫殿就缩小,统统都是圆满的,不可思议!轮王这个宝,如意宝,还做不到。「今借摩尼为喻」,做比喻,「此宝实亦远远不如」,跟极乐世界比差太远了,所以叫相似。「且只是勉强以为对比,故云相对」。相对就是对比的意思。
底下这一段话很重要,「又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昙鸾大师《论注》里头说,「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下面念老所注的,「昙鸾大师和盘托出如来秘藏」。这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昙鸾大师告诉我们,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菩萨长时间的修行,见思烦恼断尽了,这是阿罗汉;再能把见思烦恼的习气断尽了,他就证辟支佛果。辟支佛把尘沙烦恼断掉了,尘沙是分别,辟支佛不分别了,但是他还有尘沙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断了,辟支佛就升级了、升等了,就是菩萨了。
菩萨有尘沙烦恼习气,菩萨把尘沙烦恼习气断掉,在十法界他就成佛了,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他很像佛,不是真佛。为什么?他还用阿赖耶,就是说没有转识成智。真的佛跟相似佛的差别就在此地,真佛用真心,相似佛还是用阿赖耶,不过他用得很正。为什么他用得很正?他完全依照佛法修行,是用阿赖耶没错,依教奉行,经上教我做的我就做,教我不能做的是真不做,所以他把佛所教导的统统做到、统统兑现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把情识放下,不起心、不动念,这无明就破了。无明是妄想,妄想破了,十法界不见,可见得十法界不是真的。十法界不见了,出现什么境界?就是实报土出现了,他生到实报土。十法界的佛生到实报土是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无始无明断尽了、断了,无始无明的习气还在。
我们从前面一直看上来就知道,你看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有见思习气;辟支佛,尘沙烦恼断了,他成菩萨;菩萨把尘沙烦恼习气断了,菩萨成佛;佛把无明烦恼断了,习气没断,带到实报土。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为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你怎么断法?你要断,一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往下堕落了。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任运,随著时间慢慢自然没有了。那需要多长的时间?经上告诉我们,需要三个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无明习气才断干净。断干净,实报土没有了,出现的常寂光。所以等觉菩萨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掉了,他就证妙觉果位。妙觉才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不住实报土,他住常寂光,回归常寂光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慢慢从经教里面搞清楚、搞明白了。明白之后,我们得出一个总结,那就是修行的秘诀原来就是放下。让我想起章嘉大师,我们当年第一次见面,他老人家教给我,「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了解,你一定要放下,你不放下,那叫解悟;你放下,叫证悟。证悟契入境界,解悟不入境界。
那我们现在学了这么多年,停在哪里?停在解悟上,没真放下,真放下就证果了。真能够把五种见惑放下,虽然是小小圣,那真不得了!小小圣遇到念佛法门,决定往生,生方便有余土,他不在同居土。同居土是哪些人?当然离不开解悟,虽然理解了,没放下,没放下叫带业。带业可以往生,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为什么?我们了解这个道理,这种道理我们很熟悉,不陌生。如果在临命终时有人提醒,我们这个时候一下放下,品位马上就上升。因此我们对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轻视,为什么?说不定他现在好像方方面面不如我,往生的时候他一下放下,他的品位就超过我,我们就不如他。临命终那一刹那,我们遇的缘跟他遇的缘不一样。全在一念,一念顿舍,那不就像惠能法师一样!直接上升到实报土去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放下就是。
这些话听多了,印象很深刻,到临终那一念会起作用。这就是说明经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有大利益。这个大利益就是非常可能在你临命终时帮助你大幅度提升品位。这是什么?功夫。蕅益大师讲,「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真信,我真愿意去,「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其实功夫浅深全在放下,这看破放下,那是功夫。教不能不听,不能不深入,为什么?不听、不深入,你不了解,你往生品位提不上去。纵然有人提醒,你不懂,你不知道这个时候要顿舍。由此可知,平常我们认真学习经教,这个事情没有白做。凡夫情执,现前这个境界放不下,如果到临命终了,身体都放下了,还想想,还有什么不能放下?这个时候一念一下转过来的时候,就可能从凡圣同居土生到实报庄严土,这个是得力於长时间经教薰习所成就的。经教里头有慧有福,没放下是福,放下就是智慧,听经闻法,福慧双修。
所以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这是真实功德,这一句话是说菩萨清净业。什么叫清净业?不著相就是清净业,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断恶修善要不要做?要做。大乘教常讲「三轮体空」,譬如我们施舍、布施,不执著我能施,也不执著对方接受我施,也不执著我所施的一切物品,都不要执著,做了就像等於没做,这是功德;如果著了这个相,这是福德,福德、功德差别在此地。可是福德在临终可以把它转变成功德,功德在临终也会把它转变作福德,都在缘不一样。这一桩事微妙到极处,不可思议。
当然唯一可靠的还是阿弥陀佛,不能不求阿弥陀佛加持。怎么个求法?真信切愿就是求。用不著起心动念求,真信切愿,佛自然加持,那就是真求。起心动念求,还是属於福德边事,为什么?你还是没有离开情执。你想想看,真信切愿是不是求?阿弥陀佛所接引的众生、所期望众生的事,就是希望他真想到极乐世界来,他就来接引。照蕅益大师的话来说,他真来接引;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浅深,他肯定来接你。又何况第十八愿讲得那么清楚,临命终时,十念一念,皆得往生。由此可知念佛,什么时候念佛管用?临命终最后那一念。我们平常天天念,这在练习,就怕临终那一念忘掉了,是这么回事情。我能够保证我临终那最后一念是念阿弥陀佛吗?如果能保证,现在就可以不必念佛了。不能保证!不能保证,就把它养成习惯,就这个意思。
你看黄念老病重的时候,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他往生了。这是什么?做榜样给我们看,叫我们不能偷懒,不能用侥幸的心,要脚踏实地、要真干。他用这种方法来教我们、来劝我们,一天十四万声,念了半年。那我们想想,这个追顶念佛一句接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杂念进不去,妄想进不去。最后这个半年,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求生净土。他学的东西多,他学过禅、学过密,而且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有资格传法。临终的时候,他知道禅跟密用不上力,只有靠净土,只有靠一心专念,所以他把禅跟密放下,一心专念,他成就了。这一桩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知道,要记在心上。从现在起,一天虽然不能念十四万声,总而言之,愈多愈好。念佛人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世出世间法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世出世间事不需要知道太多,知道太多会产生障碍,愈少愈好,能保持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功德。
这个地方讲依法性入清净相,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清净相不颠倒,这个清净相不虚伪,所以它是真实功德。也不要做功德想,想一个功德,这个功德已障碍你了,是个妄念。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得好,教导我们不执著文字相,读经不执著文字相,听经不执著言说相;第二个,不执著名字相,功德是个名字,真实也是个名字。佛教导我们,用这些工具让我们有个概念,我们明白这桩事情,佛讲经的目的达到了。我们明了了,我们功德真的得到了。心上还有功德,口上还有功德,并无功德。那是什么?那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离一切相。修福德,离相,福德全是功德;修功德,著相,功德全是福德,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昙鸾法师和盘托出,这是个比喻,连盘子一起托出,这就表示什么?全部在里头,没有遗漏的。这是什么?如来秘藏,如来秘藏就是自性的秘藏。自性里头要记住,这经上讲的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这是自性的秘藏、如来秘藏。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功德、称性的功德都在这里头,人人皆有,个个不无,这不是哪个人专利的。阿弥陀佛有,我没有,错了。阿弥陀佛有的我统统都有,你也有,他也有。不但我们有,一毛端有,一微尘有。为什么?它是称性的。蚊虫蚂蚁哪个没有?个个都有。花草树木也个个都有,山河大地统统都有,平等平等,都有清净平等觉,这叫和盘托出。
菩萨依法性的实际,实际就是真相,他证得清净智慧。这个东西我们不会,我们依什么?我们依於法相,菩萨能依於法性。法相?法相有。法性?法性空。我们跟菩萨差就差在这里,一字之差,菩萨依於法性的实际,我们是依於法相的实际,我们著了相。无有一法不是实际理体,离开实际理体,无有一法可得。我们常常把实际理体比喻作萤光幕的萤幕、屏幕,这实际理体;里面的法相,森罗万象是屏幕的画面。我们这边的电视频道不算多,早年我在美国住的时候,美国电视频道有一百多个频道。那是什么?那是法相,屏幕是法性。相离不开性,离开性它不能现前。我们用这个来做比喻,大家好懂。依屏幕,那是清净的,一点染污都没有。要依法相?相染污。其实相并不染污,染污的是什么?我们妄想分别执著染污了,这个东西染污了。相没有真正染污我们,所以它事事无碍。相要真的染污,那事事就有障碍了,怎么可以说无碍?这些地方要很细心去体会,体会得了时要落实在生活里头,管用,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得大自在。为什么?不受外面环境干扰,你就得自在了。
怎样才能不受外面环境干扰?不分别、不执著,就不受干扰了。那要不起心、不动念,那是彻底没有了,那是大菩萨,我们做不到,我们只在不分别、不执著上下功夫。那分别执著念头起来怎么办?阿弥陀佛,统统,这起心统统归到阿弥陀佛去。归阿弥陀佛,等於禅宗里面讲的消归自性,这是性宗跟禅宗的境界,全归自性。自性,自性一无所有,不可得。《般若经》上这个四句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十二个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帮助我们放下执著,帮助我们放下分别。到我们执著念头起来了,你念这四句,或者更简单的,《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者是《金刚经》上后头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全给你讲真话,这个不颠倒、不虚伪,这是事实真相,这就是如来秘藏。秘藏就在眼前,秘藏没有离开我们一步,就是不认识。我们凡夫迷在性相之中,迷了,觉悟了就没事了。迷了,这才搞成六道,受苦受难,把自己的性德变成了六道轮回,像按电视频道,频道按错了。有智慧的人频道按对了,那是极乐世界;频道按错了,是六道轮回,是三恶道。
所以「入於清净智慧」,这就是经中住真实慧。「故远离虚伪颠倒,是为真实功德」。我们如果这样说难,有更简单的,更简单的是阿弥陀佛传给我们的,你看,四个字,信愿持名。这是什么?这是真实智慧,这是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这四个字。我们想想对不对?浓缩到最后就变成信愿持名,不得了!印光大师传法四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是世间法,在世间做人要守住这两句。敦伦,伦是什么?五伦;敦是什么?敦是敦睦,就是与这些关系的人和睦相处。和睦跟和谐意思不一样,和谐的意思浅,和睦的意思深。和睦相处,这敦伦。尽分,尽我们自己的本分,也就是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这叫尽分。我们今天身分,出家人,释迦弟子、弥陀弟子,我们的本分就是研习经教,依教修行,这是我们本分。修行有心得、有一点成就,与大家分享,这叫弘法利生。每个人尽到自己每个人的本分,这个社会大家互相来合作,这个社会多美好!极乐世界是我们最好的典范、最好的样板,我们向极乐世界去学习,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所以真实功德就是无量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