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0集) 2012/3/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4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七十六页倒数第二行科题,「多生成就」,这分两段,第一段「上供」,第二段「下化」。请看经文:
【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这一段经文是讲修因感果。人生在世,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佛在经典里面说得非常好,叫「人生酬业」。为什么来的?是来酬偿业报的。过去生中我们造了善因,这一生来享福的,果报,善有善果;如果过去生中造的业是不善,这一生是来受罪的。所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受再大的苦难,都要知道是自己不善的因所感的,因果是真理,丝毫不爽。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这一生做人一定要修善,为什么?来生好。这一生在世间很短,人寿命很少能过一百岁的,人生苦短,一定要觉悟。这一生如果是享福,要修善,来生的福报比这一生更殊胜。如果这一生享福而不修善,这个福报享完了,来生就没福报。如果做得太过分,来生一定到三途,三途苦,三途是地狱、饿鬼、畜生,那些都是人去变的,造作不善就到那里去了。真正懂得修善积德,来生是人天福报,来生做人比这一生一定殊胜,福报更大。当然最好是成佛,那就是无比的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永远摆脱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真苦,可以永远摆脱,永远不再玩这个游戏了。这个游戏很痛苦,尤其跟一切众生结的冤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怎么跟众生结的冤仇?饮食,你吃众生肉,这桩事情很可怕。联合国下面的机构报导的,全球每一年杀害陆地上的、海里面捕这些鱼虾,一年多少?三千三百多亿,吓死人!我们想起来太可怕了。这些冤亲债主会把这个社会整乱,让我们在世间受罪。一个畜生它是一条命,它过去做过人,人做得不好,迷惑颠倒,就变成畜生。我们去吃它、杀它,它有怨恨,它那个冤魂也不散,也是追逐人类。烹调的时候如果手段很残酷,让它非常痛苦的死去,那个怨恨就非常深。我听说,我没见过,听说有人吃猴脑,我不知道怎么个吃法。活的,把脑袋盖打开的时候用调羹去舀,那个猴没死,活的。它来生会饶你吗?你这样杀它,它将来杀你比这个更惨,这个怨恨永远结下去解不开。单单饮食一道就不知道跟多少众生结冤仇。
现在的社会妇女堕胎,堕胎是杀自己的儿女,他会饶你吗?佛告诉我们子女跟父母四种缘分,没有缘不会到你家来。这四种缘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来,不可能成为一家人。如果是报恩的,你把他杀掉,堕胎把他杀掉,恩变成仇;如果是报仇来的,你把他杀掉,仇恨上再加仇恨;是来讨债的还是还债的,你把他杀掉,债务上面又加了一场杀害的仇,命债。本来是一件财物上的,现在还欠命,你说怎么得了!这个社会为什么这么混乱?灾难为什么会这么多?报应!不善的业、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造成的果报,一定要知道。
极乐世界为什么好?极乐世界没有这种人,没有这种念头,没有这种行为,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善人。恶人往生,往生时候忏悔,真正忏悔,后不再造,才能往生;如果不忏悔是往生不了的,每天念佛念得再多,他也没分。真正往生,真正后悔,念佛不多,佛经上讲的十声、一声都能往生。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五逆十恶的罪,只要忏悔统统能往生,所以极乐世界没有一个恶人。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这经上讲得很清楚,那个地方是学校,进去之后受教育。阿弥陀佛天天讲经,从来没有中断,十方诸佛也经常到极乐世界去讲经、去教学,所以那个地方是个学校,毕业了就成佛。一生成就,不要等到第二生。往生到极乐世界,第一个好处就是无量寿,极乐世界的人寿命长远,多长呢?没法子计算。同居土、方便土往生去的人是无量寿,那个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他在极乐世界学习,境界天天提升,提升到实报土,就变成真正的无量,都在一生成就,一生圆满。寿命是一切众生第一德,一定要长寿,你的学习才能圆满,你度众生的大愿才能够实现。这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要好好的去读,要认真去学习。
释迦如来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只有一个目的,帮助我们这些众生个个成佛。这经上讲的「一切皆成佛」,这还得了!他成佛的方法跟诸佛不一样。诸佛教学真的是无量劫,像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生生世世,不是一世。这一生我们看到的,做大官的、发大财的,那是修什么因来的?一个人发财都是命里有,命里没有发不了财。人要相信命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来的就是灾难。我们看到这个人他得到财富,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他还是享受,那是什么?命里有的。如果命里没有,他这个财到手,他就生病,这个钱全部花在医药费上,花光了,这就说明什么?他命里没有这个财。要不然就出祸,灾祸,会把这个钱丢掉,命里没有。这是说不正当的手段。不正当手段命里财富打折了,命里头你有一百个亿,你用不正常的手段得来的,你命里就少了一半,就五十个亿,打对折了;再造作一些罪孽,又打折扣了,五十个亿可能以后就变成十个亿。十个亿觉得自己很不错,其实你是百亿富翁,现在才十亿算什么?亏吃大了,但是没有人晓得,他还自己很得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地位也是如此。升官,我年轻时在台湾遇到这么一桩事情。一位将军,少将升中将,听说上面长官批准了升中将,这个命令没发布,里面内部的朋友传给他。他高兴得不得了,请朋友,庆贺他升中将,就在这个宴会当中,他喝酒酒醉,倒下去就死掉了。大家说他命里只有个少将,没有中将,加一颗星就压死了。在宴会当中就死在桌子上,没那个命!他要没有升中将那回事情,他就没事,他就不会遇到祸事。古人所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命中有多高的地位就是那样,如果你想高的时候也行,积善修德。你看《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十五岁遇到一个算命的先生,算得非常准。他母亲很相信这个算命先生,云南人孔先生,让他给了凡算终身流年,就是一生的命运。这个算命先生告诉他,你这个小孩是做官的,是仕途中人,要好好念书,去参加考试。他将来官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一个县长,小县分的县长在四川。寿命五十三岁,五十三岁他还在做官,就告诉他,五十三岁那年你就辞职,你回老家寿终正寝,你寿命到了。命里面只有秀才,举人、进士都没有,这叫没有功名,命里头没有儿女,生活还能过得过去。他每年参加考试考多少名,每年国家给他的粮食,那个时候是给粮食,大概是八、九十石,每年跟孔先生算的完全准确,一点都不差。
二十年,他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他完全相信人真有命运,二十年不差错一点。他争取功名那个念头就死掉了,不跟人竞争,真正做到佛法上所说的,「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不需要求,我命里有的,不用求,到时候一定得到;命里没有,我求也求不来,他心就定了。三十五岁那年,跟云谷老和尚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他没有一个念头。老和尚非常佩服他,一个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这个功夫很高。就问他,你怎么修的?他就告诉禅师,他说我没有修。那你怎么三天不起心?我的命给人算准、算定,我想也没用,所以干脆就不想了。老和尚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有相当好的功夫,原来你还是个凡人。他就问为什么?他说你二十年来,你的命运一点都没有转,完全照单行事,你不是凡夫,谁是凡夫?他向老和尚请教,那命运能改吗?老和尚告诉他,命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造的你怎么会自己不能改?当然能改。说明你这二十年也没作善,也没有作恶,所以就那么准。作恶就减分,行善就加分,每天都有加减乘除,了凡先生每天都不动的,不作恶也不行善。云谷禅师就告诉他,他明白了,到底是个读书人,聪明人。
云谷教他断恶修善,你的命运会改,你的寿命会延长,进士、举人你可以得到。他相信了,回家就发了个愿,做三千桩善事,他每次行善记下来,三千桩善事。这个愿一发到第二年参加考试就变化,第二年考试,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公家给他的米也增加,就真的应验了,所以更努力,一生到最后全家行善积德。没有儿子,他求儿子,就真的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好像给他生了六个孙子,在晚年的时候儿孙满堂。寿命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就是延寿二十一年。本来官运最高是个小小的知县,结果他做的是一个很大的县,宝坻知县。宝坻是直接归皇上管的,就好像一个特别市、好像一个特区首长一样,那么高的地位。命里头没有进士,没有举人,举人考中了,进士也考中,证明命运是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创造命运,不是一成不变。
佛家承认有命运,但不是定命,为什么?你每天行善它就加分,你作恶就减分,天天有加减,做大善就乘,做大恶就除,加减乘除天天不一样。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干?你干准有好处。云谷禅师给他一本「功过格」,那就是个标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恶要断,善要修。功过格就是道家的《太上感应篇》,里面说了一百九十多桩事情,都是讲善恶的标准。他就依照这个修,每天反省,恶我有没有做?做了赶快改,善有没有修?每天认真干这桩事情,干了一辈子,效果非常卓著。临终的时候告诉他儿子,他没有求长寿,寿命是自然延长的,延长二十一年。所以写了家庭四训(四篇文章)留给他儿子,那是他们家的传家之宝,世世代代都要记住,都要好好学。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家庭世世代代兴旺。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应当要学习。
我们看这段经文,法藏比丘,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没成佛之前,他修善积德成就了极乐世界,这是断恶修善做到了极处,才有这么大的感应。建成极乐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的六道众生,到他这个地方来学习,他亲自来教诲,让每个人成佛。成佛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每个人将来的国土,成佛之后教化众生的国土,也跟极乐世界相同,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看黄念老这个注解,「以上盖表菩萨以善根力,感得生生尊贵」。我们要知道,生生世世都有福报,有大福报,一定要修善,一定要断恶才能做得到。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得来的善福,也是你过去生中修的善根,很快享完,享完之后就没有了。我们细心观察,这个世间富贵人家他能享多长?能享几代?就知道了。有很多富贵人家保不了自己一生,到晚年的时候经营失败倒闭,宣告破产,你看一世都保不住。几个富贵人家能保两世的、能保三世的?保三世的好像现在都看不到了,两世都不到头,很多一世都不到头。这是什么原因?只知道享福不知道造福。了凡先生是我们的好榜样,他懂得造福,享福又造福,造福比享福多,所以他的福报就愈来愈大。
我们看菩萨,这个菩萨就是阿弥陀佛,没成佛之前,他积功累德,修六波罗蜜,利益广大群众,成就自己的善根。「感得生生尊贵,德高望重,财富充足,乃至或为人王,或作天帝,上宏下化,能满所愿」。福报太大了,大了怎么?人间没这么大的福报,他就到天上去了。人间福报最大的是人王,超过人王的大福德他就到天上去,大福报就感得天王,他作天帝去了。上宏下化,上弘扬正法,下教化众生,能满所愿,他的愿望都能够实现。「更以善根力故,大愿力故,常得值佛」,能遇到佛,大福报!我们在这个世间,真正能亲近到一个善知识都很不容易,没有福报你见不到他,要能亲近,这个福报就太大了。这是我们自己,如果有这个缘分一定要懂得珍惜,珍惜,认真学习。机缘不容易,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聚会,明天能不能不知道,这个世间事变化太大了。时时刻刻我们抓住宝贵的光阴,提升自己,这个提升就是认真学习。经一定要多听,不要听杂、不要听乱,就是一部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只有真实智慧,真正善根的人他懂得,一般人不懂,所以学佛的人很多,真正成就的人不多。
我讲过很多次,我也不是真正老实人,我对老师的诚敬顶多是百分之三十,在古时候是不及格的,但是在今天有百分之三十恭敬心的人没有了,所以我就被选中了。在过去那个旧社会里,我不会被选中的,会淘汰掉的,为什么?人家对老师恭敬心至少有六、七十分,我这三十分怎么可以?现在人十分都没有了,难得有个三分、五分就不错了。所以我虽然遵守老师的教诲,自己还打折扣,没有完全做到。老师教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没做,我只能做到什么?我学习的时候一门功课,就是一部经论,学习的时候,确实学这个课程当中,我不看其他东西,这是一门深入,但是这部东西学完,我也会另外找一部东西来学。我这一生当中学了几十部,所以没有得三昧、没有开悟,现在老了后悔,后悔来不及了。如果我这六十年专门讲一部经,专门学一部经,我现在还得了,历代这些祖师,我就不比他们差了。为什么?真正搞一部会得三昧、会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可惜我没做到,没做到有客观的因素,这因素是我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到处流浪,这是我没有法子的。
流浪总得要随众生的意思,他们想听什么经我就得讲什么经,我就学习什么经,随著众生,不是随自己,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如果我一个地方安居,吃住不成问题,能够住在一个地方,我决定学一样,我不会学两样。我的命不好,到去年下半年我才有个地方住,这定下来了。这一生当中头一次,香港这边一个老同修供养我一个小房子,我就可以定居在此地。定居在这个地方,我就想到我要讲一部经,讲《无量寿经》。如果我还能活十年我就讲十部,一年讲一部,愈讲愈详细、愈讲愈清楚。我什么经都不讲,什么都不要,就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没有护持的人那没办法,人家想学这个,你不给他讲的时候他不高兴,我们走投无路。这一部经要是通了(就是开悟),一切经全通了,没有一样不通。不但佛经通,所有一切世出世间法全通,这个世间所有宗教也通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也都通了,一通一切都通,这才叫真正成就。
我这一生困苦艰难当中,也是给诸位表法的,做出来给大家看的。很多人问我,想做功德,做一点真实功德、大功德。我告诉他,护持一个人,无论是在家、出家照顾他,让他一生专攻一部经,这个功德比什么人都大,为什么?你帮助一个圣贤出世。一门容易得定,他不胡思乱想,他所思所想不出这个经论的范围,这就是把妄念排出去。有个三年五载肯定得念佛三昧,他就得定,得定之后有个三年五载肯定开悟,纵然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能够大悟。大悟就不得了,我们祖师大德当中大悟的多,彻悟的太少了,真的是人天师。所以能有机缘帮助这种人,成就这种人,这是第一大福报,第一等的好事,没人干,什么原因?福报不够。我想做,找不到人,谁肯干?找不到人;有那个人,找不到缘,找不到护持的人。这两个碰到可不是简单事情,两方面都真干,一个是真干,一个是真正护持。护持一个就不得了,那护持三、五个功德还得了!护持一个,那个功德如果在人间,人王;要护持三、五个,那个功德是天王,那不是人王。不是真正了解,他不会真心干这桩事情,要真诚心去做。
所以常得值佛,他能遇到佛,『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特别是「未曾间断」这一句,这谁做得到?法身菩萨,不是法身菩萨做不到。遇到佛供养一次、两次这个做得到,不稀奇,不间断这个太稀有,到哪里去找?「所作功德,无量无边」,『说不能尽』,不但我们说不尽,诸佛如来来给我们讲也说不尽,这功德多大!今天自行成就的,阿弥陀佛给我们做了榜样,他老人家成佛之后,就做大功德主,护法。他建造极乐世界,欢迎一切众生,只要真信、真愿、真肯念佛,统统欢迎你到极乐世界来。到极乐世界他当护法护持你,你在极乐世界一生必定成佛,保证你成佛。所以阿弥陀佛的功德,是一切诸佛都不能跟他相比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种大心大愿,我们只有永远的感戴,真正报恩就是决定依教奉行往生净土,跟他见面,这真正报恩。为什么?他的目的就是想教导我们,我们真肯去,他来接引,这真报恩。前面这一段是供佛,福慧双修。下面这一段是「下化」,说他怎样去教化众生,「妙香普薰」,这是修德化他。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大士广修不可思议普贤大士之德,故其胜感,亦不可思议」。大士是阿弥陀佛在因地,这个时候是法藏菩萨,前面跟老师学习的时候法藏比丘,现在是法藏菩萨。你看他修什么?广修不可思议普贤大士之德。极乐世界修什么?完全修的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个人圆满的做到了。普贤十愿就是《大方广佛华严》,那个十条是总纲领,展开来就是「大方广」、就是「佛华严」,无量法门、无量功德。大经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可见得普贤行的重要。净土法门专修普贤大士之德,在本经第二品品题「德遵普贤」,经文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你看这还得了!普贤大士之德我们要记住,前面都讲过,后头还会讲到,这部经常常提到普贤大士之德。第一个「礼敬诸佛」,这个意思很深,诸佛是指谁?过去诸佛、现在诸佛,还有未来诸佛。过去、现在的好懂,未来诸佛在哪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有没有这个念头?真诚恭敬心看每个众生都是诸佛,如果你有这种心、有这种念头,那你就修普贤菩萨之德。你要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如来这几尊佛,其余的都是众生,都跟我差不多,你对普贤大士的边都没摸到。
所以我常常劝大家,我们睁开眼睛,看到一切众生全是阿弥陀佛,这个不得了,谁能做到?上上根人他做到,这个人心是佛心,佛心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心,看佛菩萨都是凡夫,境随心转,理事都在我们眼前。另外一种人下愚,今天还有一个人告诉我,他们住在中国大陆,乡下有些老太婆不认识字,人家劝她念佛,她真干、真接受,一天到晚拿个念珠就是阿弥陀佛。她什么也不懂,你跟她讲话,她笑咪咪的对著你,口里都是阿弥陀佛,也不知道她听进去没听进去。但是她很欢喜、很慈悲,一句一句阿弥陀佛灌在你耳朵里头。这种人跟上上根人划等号,是平等的,上上根人修普贤行,将来往生上品上生;这样的人,这个老太婆将来她往生,她也是上品上生。我们不能轻慢她,我们比不上她,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她那个真诚心到了极处,理事懂不懂没关系。上上根人真诚达到顶点,她的真诚也达到顶点,所以他们往生是同个品位。我们要是轻慢这些人那是造罪业,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跟她差远了,她上品上生,你下品下生,差太远了,这个道理要懂。那个愚愚不可及,为什么?她真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她没有打闲岔的,她没有涉猎过任何经论,就一句佛号念到底。
你们不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香港都晓得谛闲老和尚有个徒弟锅漏匠,以前倓虚老法师常常讲,常常用他的例子来劝念佛人。不认识字,一堂经没有听过,就是生活太苦了,苦把他逼出来的。谛闲老和尚跟他是小时候在一起的玩伴,长大之后没念过书,生长在农村什么都不会,学了个手艺补锅、补碗,靠这个生活,这个生活太微薄了。现在没有这种人,没有这个行业了。抗战之前有,抗战之前我住在农村,这个锅漏匠大概一年会到我们村庄,去个二、三次,吆喝著,你们家里有碗、锅打破了,他给你补,补好了大概就一、二个铜板。所以他很苦,生活很苦,苦逼著他。跟谛老有这么关系,看到谛老出家,生活没有忧虑,有吃有穿,还住的好房子,他很羡慕,要出家。谛闲法师不答应,为什么?四十多岁,年龄大了,学什么都不行,出家至少五堂功课要学会,他没有能力学,那讲经他不认识字,两样都不行。最后他赖著又不走,跟他谈条件,他说你能答应我的条件我给你剃度。他说行,你说什么我都听。
老和尚告诉他,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学会这一句,你天天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将来一定有好处。他也不问,他也不想,就老老实实念。剃度了,不能住庙里,住庙里人家瞧不起他,在宁波乡下找了一个废弃的寺庙给他住,那庙没有人住,破庙。找了乡下一个老太太佛教徒,照顾他的生活,给他煮两餐饭,给他洗衣服。早饭他自己料理,中午、晚上老太太给他煮两餐饭。他就遵守老和尚的教诫,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不分日夜,没有一点压力。三年你看人家预知时至往生,站著往生的,往生之后,也就是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谛闲老法师一看他那个样子,赞叹!你成就了,弘宗研教的法师,这讲弘法利生的,弘宗是禅宗的,研教是讲经的法师,教下的,比不上你,名山宝刹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他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我们能想像他品位之高,他不是低品位,三年肯定得念佛三昧,怎么那么自在,预知时至!走之前一天进城,看看亲戚朋友辞行,他也不告诉他们,第二天回去,站著就走了。这都是末法时期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锅漏匠在世的时候谁瞧得起他?他这一往生,这么一表演,轰动了佛教界,没有一个不赞叹。
那法藏比丘这还得了吗?不得了,广修不思议普贤大士之德。十大愿王一展开,是大乘菩萨八万四千法门,所以是不思议功德。故其胜感,胜是殊胜,殊胜的感应亦不可思议。这个殊胜的感应,就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首云」,这第一句说,『身口常出无量妙香』,『旃檀』,这是印度名香叫檀香,经上记载的牛头旃檀,中国没有,出在喜马拉雅山,「乃印度香木之名,我国所无。译作与乐」,闻到这个香非常欢喜、非常快乐。「据《慧苑音义》此木有赤白二种」,旃檀有两种,一个是白的,一个是红色的,「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故名与乐」。它能治病,换句话说,它也是药材,印度很名贵的药材。『优钵罗』,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青莲花、红莲花,其花香气芬馥」。「《慧苑音义》曰:优钵罗,花号也」,花的名字,「其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佛眼似之,经多喻之」,佛的眼睛很像这个花的叶子。「大士身口常出妙香」,这妙香怎么来的?「是乃戒德之所感」,三聚净戒全都能做到,不缺减,成就身体,身出妙香。
《观佛经》第三卷有这样的经文,「常以戒香,为身璎珞」。修行人确实如此,曾经在香港住过一个多月的虚云老和尚,抗战胜利之后香港同学把他老人家接到香港来,希望他能够在香港长住,在这边弘法利生,给他建了个精舍,环境很优雅,我去看过。老和尚住了一个月就回到内地去了,他说香港这个地方不适合修行,花花世界,他离开了。香港同修告诉我,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一九七七年,三十多年前。虚老和尚修苦行,很少洗澡,也很少换衣服,衣服领子都是油垢,他说闻闻很香不难闻,真有修行人戒香。我们跟虚老和尚没见过面,听香港同修告诉我,你亲近这个老人家,你在他身边会闻到一股清香,戒德,持戒修善自然感应,没有德行的人气味很难闻。所以世间人以金银七宝做璎珞,修行人不需要那个,戒香是他的璎珞。
「又《戒香经》曰: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沉檀龙麝香」,这讲举了几个列子,沉是沉香,沉水香,放到水里会沉下去,非常名贵,檀是檀香,龙是龙涎,麝是麝香。举出这个四种都是非常名贵的,也都能做药,做药用,举出这四种香。「如是等香非遍闻」,它的香气范围不大,不能普遍存在这个空间。「唯闻戒香遍一切」,戒香,这个香能够遍虚空法界,为什么?因为它称性,只要是称性它是属於性德,性是一切法的本体,性遍法界虚空界,所以性德当然也遍法界虚空界。我们跟佛通信息,我们要把我们的信息发给他,也希望从他那个地方得到一点信息来,用什么?燃香。香叫信香,叫戒定真香,所以佛门的燃香是表法的意思,表我们的性德。名符其实是要明心见性的人,他的戒香真的是遍法界虚空界,这个地方才动,诸佛世界统统都接收到。这个理跟事都被现代量子力学家承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戒香遍一切。「本经」,『其香普熏无量世界』,这个香是戒香,不是龙涎,不是麝香,它没有这个能量。唯有自性的戒香,有这么大的能量,普薰无量世界,「故知其香应是戒香」。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随类现身」,全是性德的体现,要帮助众生,要教化众生,那就要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不要违背他,要随顺,随心应量。我们看经文: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这是举一个例子,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举个例子是现佛身。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现的是佛身,是佛的应身住世八十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表演给我们看。示现佛身一定是降生在帝王家,享受人间的富贵。帝王是多少人所羡慕,所向往、想得到的,我在前面讲,那是修十几世的福报,才能得到这个富贵。什么都不修就想得到,哪有这桩事情?不可能的事情。生到帝王家大福德,那也是修来的。佛到人间帝王家那没有问题,佛的福报太大了,无量劫修成的,所以他想到哪里降生就到哪里,随心随念。所以说所生之处,『色相端严』,端正庄严,这个注解上有,「端者,端正」。《魏译》本里面说「容色端正」,佛的容貌、佛的色相端正。「严者,庄严」。「三十二相,就佛丈六化身而言,则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前面讲过,是佛丈六化身,这个化身叫应化身,他不是变化的,他也是来投胎,也是母亲十个月怀胎生下来的,这叫应化。说化是什么意思?说化,他没有十个月怀胎之苦。一般人坐胎就像在监狱里头一样,那真苦,母亲喝一杯凉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狱,喝一杯热茶就像在八热地狱,真苦。可是佛在母亲胎胞里面,那个胎胞是宫殿,他在里面讲经说法,很多菩萨一起围绕著旁听,这个不可思议,所以他没有苦,他教学没有间断。
出胎之后,生在帝王家,是净饭王的长子,我们一般人讲娇生惯养。十九岁离开家庭,放弃王位的继承权,舍弃荣华富贵的生活,去求学。求学过的什么日子?过的苦行僧的日子,这个自在方便。他父亲不放心,派了五个人,五个人都是亲戚,陪他一起,跟他作伴,以后这五个人都出家,五比丘。到处参学十二年到三十岁,这是表演一个知识分子好学多闻。那个时候,印度是宗教之国,也是哲学之国,在宗教跟哲学印度在那个时候是全球之冠,他出生这个环境里头,所有的学派他都学过,所有宗教也学过。印度人他们最重视的是禅定,宗教重视禅定,学术也重视禅定,四禅八定是当时社会上普遍都在学习。当然释迦牟尼佛也学,而且学得非常之好,对於六道里面情形了解就清清楚楚。在禅定里面时间、空间没有了,空间没有就距离没有了、远近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空间维次没有了。这个空间是指六道里面的,所以六道里面他一清二楚。成佛之后,最初十二年讲阿含,阿含重视四禅八定,变成佛门里头入门一定要修,必修的课程。现在佛门里头不修,所以佛教的水平一落千丈,从前只要是学佛,在家也要修,在家、出家都要修四禅八定。
所以这是应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若就报身,则有八万四千相」,这个八万四千相这是一句。「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指八十随形好,此亦就丈六之身而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现的印度人所说的相好,这个世俗间所说的相好,他统统具足。如果讲报身,报身有八万四千相,报身有多少好?每一个相都有八万四千好,八万四千相每一相有八万四千好,八万四千相一共有「六十四亿一千六百万随形好」。「《观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就是随形好一共是六十四亿一千六百万。我们要知道,我们如果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多少?八万四千相,六十四亿一千六百万随形好,是这样的身!世间没有比的。你想不想去?你要想去三个条件,真信、真想去、老实念佛,你就去成了。
这个身相告诉你,无量寿命,真的是无量寿。我们现在这个形相到极乐世界,没法子比,那是个佛像,我们到那里去就变成蚊虫蚂蚁了,自己还感觉得不错、还很好,跟人家比起来才知道。这种身,报身也是我们自性所现的,人人皆有,个个不无,只要我们真正发大心,我们认真好好修学,决定能得到。这部经书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这个小册子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黄念祖老居士不怕辛苦,用了六年的时间会集这个注解,这个注解是会集的,多少资料?一百九十三种,经论八十三种,祖师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种。这个注解是集注,净宗的集大成,读这部注解就读了一百九十三种书,这一百九十三种书都跟净土有关系的。
下面,又《法界次第》下卷,「相好乃同是色法」,色受想行识,色法是什么?我们今天讲的物质,肉身是物质。「皆为庄严显发佛身。但相总而好别。相若无好,则不圆满」,相是总,好是别,有相没有好,这个不圆满,所以相一定要有好。相是粗看,好是细看,细看的时候愈看愈好。轮王是转轮圣王,「释梵」,释是帝释天,我们中国人叫玉皇大帝,梵是梵天王,也有相。换句话说,这里讲三十二相或者不止三十二相,都有相但是没有好,所以「相不微妙」。「又《智度论》曰:相粗而好细」,这说出来了,相跟好的差别在此地。「众生见佛则见相。好则难见」,好很细,凡夫粗心大意,只看到大的相好,那个细的好看不见。「又相者余人共得。好者或共或不共」,相,像三十二相余人共得,哪些人?帝释天有,玉皇大帝有,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大家都有,可是没有好,八十随形好他们没有,只有佛有八十随形好。好或共或不共,共的少,不共的多。「以是故,相好别说」,相跟好分开来讲。「由上可见,相乃其粗者,共者,显而易见者。好乃细者,不共者,微妙难见。法藏菩萨因地,於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无有缺少」。他示现这个身,就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地球上降生现的身,这个身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生处,有这样殊胜的庄严。下面这第三个小段,「最上利乐」。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这点我们要学,学什么?学帮助别人,利乐众生,自己得到的快乐。现在人很苦,苦在哪里?自私自利,不肯帮助别人,那日子过得很苦。为什么不帮助别人?学佛的同学一定要懂得,我们居住在这个环境,我们四周围的邻居一定要和睦相处,像一家人一样。老人是我们的父母,年轻人跟我同辈的是我们兄弟姐妹,小的像我们自己的小孩,要真正关心,要真正爱护。这个乡里和谐就像一家人一样,你住在那个地方磁场多好!这个美好是什么?美好是自己造成的,就看你用的是什么心,一定要看每个人都是好人,每桩事情都很可爱。睦邻,中国古人特别讲求,居住在这个环境老死不相往来,平常招呼都不打,这个不可以。我学了佛,我学讲经,李老师要我们结法缘,法缘从邻近开始。他老人家在世每个星期讲经一次,星期三固定的,道场也固定,时间也固定,所以不必发通知,风雨无阻。星期三晚上一定在图书馆讲经,喜欢听经的人都可以到那里去听。我们这些学生做招待结缘,跟每个来听经的听众结缘,接待他,照顾他们,将来我们讲经法缘就殊胜。
居住在这个地方,跟这个地方的邻居一定结缘,变成一家人。一九九八年我住在新加坡,我跟新加坡九个宗教结缘,一年的时间,九个宗教变成兄弟姐妹,政府欢喜,有助於社会安定和谐。我们得带头干,每到一个地方,我们一定跟邻居结缘,吃的东西,每天上市场去买东西,买点糖果、买点点心,回来大家分,每家送一点。你每个星期去送一次,一个月的时间那些邻居见到你面都笑口常开,都跟你打招呼,都说你这个人好,为什么这么好。待人应当要好,我们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不是很好吗?大家都高兴,时间愈久变成老朋友,真正关怀。我们出门,门都可以不必锁,邻居都替我照顾,你说你多好!助人者人恒助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为什么不干?干就有效果。所以佛门弟子无论到哪个地方,要广结法缘,自己生活宁愿节俭一点,清苦一点,多给别人。衣服、玩具,邻居有小朋友,我们看到,到市场随便看到了就买,哪家小朋友喜欢什么,买点小东西送给他。慢慢久了,他就真正发现你们是好人,他就会向你学习,我们就会把佛教介绍给他。他不来找我们,我们不说,一定他先开口,他先想学,我们就请他来听课。我们道场每天讲课,还有早晚功课,他喜欢看我们的仪规,参加我们早晚课,喜欢听讲就进讲堂,慢慢都来了。与他们宗教冲不冲突?不冲突。绝不破坏别人宗教,那你来听是了解佛法、认识佛法,这好事情。我不要求你信佛法,佛法究竟是什么你明白,你知道,所以大家很开心不拉他的信徒。
他们宗教一些领导都欢喜,净空法师绝对不会宣传佛教高於其他宗教,没有,从来没说过这句话,宗教是平等的。净空法师绝对不会拉信徒,不会叫人改变宗教。我劝他们来听佛教,来听讲,为什么?求智慧,会提升你的宗教,对你宗教有好处,不会破坏,不赞成改变宗教。我们主张的世界宗教是一家,互相学习。我学他们的宗教,我讲他们的经典。他们来找我,在新加坡天主教来找我,请我讲《玫瑰经》,《玫瑰经》是他们的早晚功课,我给他们讲过一遍,还有光碟,现在在全世界很多天主教的地方都在流通。我讲过《古兰经》,大家欢喜!我告诉他们,我读《新旧约》、读《圣经》,我是最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都呆了,他说为什么?我要不是最虔诚的基督教徒,《圣经》的东西我念不懂,他服了。我读《古兰经》,我说我是最虔诚的穆斯林,不是虔诚的穆斯林,《古兰经》看不懂。我先带头,所以经典我都能讲,我讲不在阿訇之下,也不在牧师、神父之下,我都能讲,他们都很喜欢听我讲。所以宗教可以团结,宗教确实是一家,宗教会带给全世界的和谐,化解一切冲突。这个工作我们做了十几年,做得很成功!
再过几天我到澳洲去一趟,五天就回来,去干什么?澳洲我居住的小城,他们宗教举行大团结,这好事情,所以我要去参加,看看他们的团结。宗教互相往来,佛教活动他们会来参加,他们的活动我们也去参加。在以前宗教活动,只看到本教,没有看到其他宗教;现在宗教活动的时候,各个宗教面孔都出现。我记得2000年,我在新加坡,天主教圣诞节望弥撒的时候,我们佛教披著袈裟,穿海青披著袈裟五十个人,进入他们教堂一起做弥撒。大家都看得很奇怪,五十多个人很壮观,统统是海青袈裟,政府欢喜。所以我们很多活动都在一起的,他们活动我参加,我们活动他也来参加,每个宗教面孔你都看到,在过去没有过的。大的活动,像联合国的活动,我有这个缘分,我把他们统统都带去。在联合国大会堂,我们手牵著手十个宗教为世界和平祈祷,联合国头一次,从来没有过。我们这个活动之后,联合国对宗教刮目相看,特别成立一个宗教办公室,以前没有。我们这一次活动影响很大,告诉:宗教是爱好和平的,那些少数极端分子那是利用宗教。所以宗教一定要回归教育,宗教一定要教学,信仰宗教人一定要了解它的教义,什么问题都化解了。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最重要是底下这句,『利乐有情』,要帮助社会广大的群众人民,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多帮助他们解决疑难的问题,这宗教才像是一家。把和谐、和睦带给社会这个很重要,宗教可以做得到,我们对这个很有信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七十六页倒数第二行科题,「多生成就」,这分两段,第一段「上供」,第二段「下化」。请看经文:
【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这一段经文是讲修因感果。人生在世,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佛在经典里面说得非常好,叫「人生酬业」。为什么来的?是来酬偿业报的。过去生中我们造了善因,这一生来享福的,果报,善有善果;如果过去生中造的业是不善,这一生是来受罪的。所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受再大的苦难,都要知道是自己不善的因所感的,因果是真理,丝毫不爽。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这一生做人一定要修善,为什么?来生好。这一生在世间很短,人寿命很少能过一百岁的,人生苦短,一定要觉悟。这一生如果是享福,要修善,来生的福报比这一生更殊胜。如果这一生享福而不修善,这个福报享完了,来生就没福报。如果做得太过分,来生一定到三途,三途苦,三途是地狱、饿鬼、畜生,那些都是人去变的,造作不善就到那里去了。真正懂得修善积德,来生是人天福报,来生做人比这一生一定殊胜,福报更大。当然最好是成佛,那就是无比的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永远摆脱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真苦,可以永远摆脱,永远不再玩这个游戏了。这个游戏很痛苦,尤其跟一切众生结的冤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怎么跟众生结的冤仇?饮食,你吃众生肉,这桩事情很可怕。联合国下面的机构报导的,全球每一年杀害陆地上的、海里面捕这些鱼虾,一年多少?三千三百多亿,吓死人!我们想起来太可怕了。这些冤亲债主会把这个社会整乱,让我们在世间受罪。一个畜生它是一条命,它过去做过人,人做得不好,迷惑颠倒,就变成畜生。我们去吃它、杀它,它有怨恨,它那个冤魂也不散,也是追逐人类。烹调的时候如果手段很残酷,让它非常痛苦的死去,那个怨恨就非常深。我听说,我没见过,听说有人吃猴脑,我不知道怎么个吃法。活的,把脑袋盖打开的时候用调羹去舀,那个猴没死,活的。它来生会饶你吗?你这样杀它,它将来杀你比这个更惨,这个怨恨永远结下去解不开。单单饮食一道就不知道跟多少众生结冤仇。
现在的社会妇女堕胎,堕胎是杀自己的儿女,他会饶你吗?佛告诉我们子女跟父母四种缘分,没有缘不会到你家来。这四种缘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来,不可能成为一家人。如果是报恩的,你把他杀掉,堕胎把他杀掉,恩变成仇;如果是报仇来的,你把他杀掉,仇恨上再加仇恨;是来讨债的还是还债的,你把他杀掉,债务上面又加了一场杀害的仇,命债。本来是一件财物上的,现在还欠命,你说怎么得了!这个社会为什么这么混乱?灾难为什么会这么多?报应!不善的业、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造成的果报,一定要知道。
极乐世界为什么好?极乐世界没有这种人,没有这种念头,没有这种行为,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善人。恶人往生,往生时候忏悔,真正忏悔,后不再造,才能往生;如果不忏悔是往生不了的,每天念佛念得再多,他也没分。真正往生,真正后悔,念佛不多,佛经上讲的十声、一声都能往生。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五逆十恶的罪,只要忏悔统统能往生,所以极乐世界没有一个恶人。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这经上讲得很清楚,那个地方是学校,进去之后受教育。阿弥陀佛天天讲经,从来没有中断,十方诸佛也经常到极乐世界去讲经、去教学,所以那个地方是个学校,毕业了就成佛。一生成就,不要等到第二生。往生到极乐世界,第一个好处就是无量寿,极乐世界的人寿命长远,多长呢?没法子计算。同居土、方便土往生去的人是无量寿,那个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他在极乐世界学习,境界天天提升,提升到实报土,就变成真正的无量,都在一生成就,一生圆满。寿命是一切众生第一德,一定要长寿,你的学习才能圆满,你度众生的大愿才能够实现。这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要好好的去读,要认真去学习。
释迦如来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只有一个目的,帮助我们这些众生个个成佛。这经上讲的「一切皆成佛」,这还得了!他成佛的方法跟诸佛不一样。诸佛教学真的是无量劫,像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生生世世,不是一世。这一生我们看到的,做大官的、发大财的,那是修什么因来的?一个人发财都是命里有,命里没有发不了财。人要相信命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来的就是灾难。我们看到这个人他得到财富,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他还是享受,那是什么?命里有的。如果命里没有,他这个财到手,他就生病,这个钱全部花在医药费上,花光了,这就说明什么?他命里没有这个财。要不然就出祸,灾祸,会把这个钱丢掉,命里没有。这是说不正当的手段。不正当手段命里财富打折了,命里头你有一百个亿,你用不正常的手段得来的,你命里就少了一半,就五十个亿,打对折了;再造作一些罪孽,又打折扣了,五十个亿可能以后就变成十个亿。十个亿觉得自己很不错,其实你是百亿富翁,现在才十亿算什么?亏吃大了,但是没有人晓得,他还自己很得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地位也是如此。升官,我年轻时在台湾遇到这么一桩事情。一位将军,少将升中将,听说上面长官批准了升中将,这个命令没发布,里面内部的朋友传给他。他高兴得不得了,请朋友,庆贺他升中将,就在这个宴会当中,他喝酒酒醉,倒下去就死掉了。大家说他命里只有个少将,没有中将,加一颗星就压死了。在宴会当中就死在桌子上,没那个命!他要没有升中将那回事情,他就没事,他就不会遇到祸事。古人所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命中有多高的地位就是那样,如果你想高的时候也行,积善修德。你看《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十五岁遇到一个算命的先生,算得非常准。他母亲很相信这个算命先生,云南人孔先生,让他给了凡算终身流年,就是一生的命运。这个算命先生告诉他,你这个小孩是做官的,是仕途中人,要好好念书,去参加考试。他将来官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一个县长,小县分的县长在四川。寿命五十三岁,五十三岁他还在做官,就告诉他,五十三岁那年你就辞职,你回老家寿终正寝,你寿命到了。命里面只有秀才,举人、进士都没有,这叫没有功名,命里头没有儿女,生活还能过得过去。他每年参加考试考多少名,每年国家给他的粮食,那个时候是给粮食,大概是八、九十石,每年跟孔先生算的完全准确,一点都不差。
二十年,他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他完全相信人真有命运,二十年不差错一点。他争取功名那个念头就死掉了,不跟人竞争,真正做到佛法上所说的,「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不需要求,我命里有的,不用求,到时候一定得到;命里没有,我求也求不来,他心就定了。三十五岁那年,跟云谷老和尚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他没有一个念头。老和尚非常佩服他,一个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这个功夫很高。就问他,你怎么修的?他就告诉禅师,他说我没有修。那你怎么三天不起心?我的命给人算准、算定,我想也没用,所以干脆就不想了。老和尚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有相当好的功夫,原来你还是个凡人。他就问为什么?他说你二十年来,你的命运一点都没有转,完全照单行事,你不是凡夫,谁是凡夫?他向老和尚请教,那命运能改吗?老和尚告诉他,命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造的你怎么会自己不能改?当然能改。说明你这二十年也没作善,也没有作恶,所以就那么准。作恶就减分,行善就加分,每天都有加减乘除,了凡先生每天都不动的,不作恶也不行善。云谷禅师就告诉他,他明白了,到底是个读书人,聪明人。
云谷教他断恶修善,你的命运会改,你的寿命会延长,进士、举人你可以得到。他相信了,回家就发了个愿,做三千桩善事,他每次行善记下来,三千桩善事。这个愿一发到第二年参加考试就变化,第二年考试,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公家给他的米也增加,就真的应验了,所以更努力,一生到最后全家行善积德。没有儿子,他求儿子,就真的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好像给他生了六个孙子,在晚年的时候儿孙满堂。寿命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就是延寿二十一年。本来官运最高是个小小的知县,结果他做的是一个很大的县,宝坻知县。宝坻是直接归皇上管的,就好像一个特别市、好像一个特区首长一样,那么高的地位。命里头没有进士,没有举人,举人考中了,进士也考中,证明命运是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创造命运,不是一成不变。
佛家承认有命运,但不是定命,为什么?你每天行善它就加分,你作恶就减分,天天有加减,做大善就乘,做大恶就除,加减乘除天天不一样。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干?你干准有好处。云谷禅师给他一本「功过格」,那就是个标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恶要断,善要修。功过格就是道家的《太上感应篇》,里面说了一百九十多桩事情,都是讲善恶的标准。他就依照这个修,每天反省,恶我有没有做?做了赶快改,善有没有修?每天认真干这桩事情,干了一辈子,效果非常卓著。临终的时候告诉他儿子,他没有求长寿,寿命是自然延长的,延长二十一年。所以写了家庭四训(四篇文章)留给他儿子,那是他们家的传家之宝,世世代代都要记住,都要好好学。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家庭世世代代兴旺。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应当要学习。
我们看这段经文,法藏比丘,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没成佛之前,他修善积德成就了极乐世界,这是断恶修善做到了极处,才有这么大的感应。建成极乐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的六道众生,到他这个地方来学习,他亲自来教诲,让每个人成佛。成佛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每个人将来的国土,成佛之后教化众生的国土,也跟极乐世界相同,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看黄念老这个注解,「以上盖表菩萨以善根力,感得生生尊贵」。我们要知道,生生世世都有福报,有大福报,一定要修善,一定要断恶才能做得到。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得来的善福,也是你过去生中修的善根,很快享完,享完之后就没有了。我们细心观察,这个世间富贵人家他能享多长?能享几代?就知道了。有很多富贵人家保不了自己一生,到晚年的时候经营失败倒闭,宣告破产,你看一世都保不住。几个富贵人家能保两世的、能保三世的?保三世的好像现在都看不到了,两世都不到头,很多一世都不到头。这是什么原因?只知道享福不知道造福。了凡先生是我们的好榜样,他懂得造福,享福又造福,造福比享福多,所以他的福报就愈来愈大。
我们看菩萨,这个菩萨就是阿弥陀佛,没成佛之前,他积功累德,修六波罗蜜,利益广大群众,成就自己的善根。「感得生生尊贵,德高望重,财富充足,乃至或为人王,或作天帝,上宏下化,能满所愿」。福报太大了,大了怎么?人间没这么大的福报,他就到天上去了。人间福报最大的是人王,超过人王的大福德他就到天上去,大福报就感得天王,他作天帝去了。上宏下化,上弘扬正法,下教化众生,能满所愿,他的愿望都能够实现。「更以善根力故,大愿力故,常得值佛」,能遇到佛,大福报!我们在这个世间,真正能亲近到一个善知识都很不容易,没有福报你见不到他,要能亲近,这个福报就太大了。这是我们自己,如果有这个缘分一定要懂得珍惜,珍惜,认真学习。机缘不容易,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聚会,明天能不能不知道,这个世间事变化太大了。时时刻刻我们抓住宝贵的光阴,提升自己,这个提升就是认真学习。经一定要多听,不要听杂、不要听乱,就是一部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只有真实智慧,真正善根的人他懂得,一般人不懂,所以学佛的人很多,真正成就的人不多。
我讲过很多次,我也不是真正老实人,我对老师的诚敬顶多是百分之三十,在古时候是不及格的,但是在今天有百分之三十恭敬心的人没有了,所以我就被选中了。在过去那个旧社会里,我不会被选中的,会淘汰掉的,为什么?人家对老师恭敬心至少有六、七十分,我这三十分怎么可以?现在人十分都没有了,难得有个三分、五分就不错了。所以我虽然遵守老师的教诲,自己还打折扣,没有完全做到。老师教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没做,我只能做到什么?我学习的时候一门功课,就是一部经论,学习的时候,确实学这个课程当中,我不看其他东西,这是一门深入,但是这部东西学完,我也会另外找一部东西来学。我这一生当中学了几十部,所以没有得三昧、没有开悟,现在老了后悔,后悔来不及了。如果我这六十年专门讲一部经,专门学一部经,我现在还得了,历代这些祖师,我就不比他们差了。为什么?真正搞一部会得三昧、会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可惜我没做到,没做到有客观的因素,这因素是我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到处流浪,这是我没有法子的。
流浪总得要随众生的意思,他们想听什么经我就得讲什么经,我就学习什么经,随著众生,不是随自己,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如果我一个地方安居,吃住不成问题,能够住在一个地方,我决定学一样,我不会学两样。我的命不好,到去年下半年我才有个地方住,这定下来了。这一生当中头一次,香港这边一个老同修供养我一个小房子,我就可以定居在此地。定居在这个地方,我就想到我要讲一部经,讲《无量寿经》。如果我还能活十年我就讲十部,一年讲一部,愈讲愈详细、愈讲愈清楚。我什么经都不讲,什么都不要,就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没有护持的人那没办法,人家想学这个,你不给他讲的时候他不高兴,我们走投无路。这一部经要是通了(就是开悟),一切经全通了,没有一样不通。不但佛经通,所有一切世出世间法全通,这个世间所有宗教也通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也都通了,一通一切都通,这才叫真正成就。
我这一生困苦艰难当中,也是给诸位表法的,做出来给大家看的。很多人问我,想做功德,做一点真实功德、大功德。我告诉他,护持一个人,无论是在家、出家照顾他,让他一生专攻一部经,这个功德比什么人都大,为什么?你帮助一个圣贤出世。一门容易得定,他不胡思乱想,他所思所想不出这个经论的范围,这就是把妄念排出去。有个三年五载肯定得念佛三昧,他就得定,得定之后有个三年五载肯定开悟,纵然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能够大悟。大悟就不得了,我们祖师大德当中大悟的多,彻悟的太少了,真的是人天师。所以能有机缘帮助这种人,成就这种人,这是第一大福报,第一等的好事,没人干,什么原因?福报不够。我想做,找不到人,谁肯干?找不到人;有那个人,找不到缘,找不到护持的人。这两个碰到可不是简单事情,两方面都真干,一个是真干,一个是真正护持。护持一个就不得了,那护持三、五个功德还得了!护持一个,那个功德如果在人间,人王;要护持三、五个,那个功德是天王,那不是人王。不是真正了解,他不会真心干这桩事情,要真诚心去做。
所以常得值佛,他能遇到佛,『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特别是「未曾间断」这一句,这谁做得到?法身菩萨,不是法身菩萨做不到。遇到佛供养一次、两次这个做得到,不稀奇,不间断这个太稀有,到哪里去找?「所作功德,无量无边」,『说不能尽』,不但我们说不尽,诸佛如来来给我们讲也说不尽,这功德多大!今天自行成就的,阿弥陀佛给我们做了榜样,他老人家成佛之后,就做大功德主,护法。他建造极乐世界,欢迎一切众生,只要真信、真愿、真肯念佛,统统欢迎你到极乐世界来。到极乐世界他当护法护持你,你在极乐世界一生必定成佛,保证你成佛。所以阿弥陀佛的功德,是一切诸佛都不能跟他相比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种大心大愿,我们只有永远的感戴,真正报恩就是决定依教奉行往生净土,跟他见面,这真正报恩。为什么?他的目的就是想教导我们,我们真肯去,他来接引,这真报恩。前面这一段是供佛,福慧双修。下面这一段是「下化」,说他怎样去教化众生,「妙香普薰」,这是修德化他。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大士广修不可思议普贤大士之德,故其胜感,亦不可思议」。大士是阿弥陀佛在因地,这个时候是法藏菩萨,前面跟老师学习的时候法藏比丘,现在是法藏菩萨。你看他修什么?广修不可思议普贤大士之德。极乐世界修什么?完全修的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个人圆满的做到了。普贤十愿就是《大方广佛华严》,那个十条是总纲领,展开来就是「大方广」、就是「佛华严」,无量法门、无量功德。大经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可见得普贤行的重要。净土法门专修普贤大士之德,在本经第二品品题「德遵普贤」,经文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你看这还得了!普贤大士之德我们要记住,前面都讲过,后头还会讲到,这部经常常提到普贤大士之德。第一个「礼敬诸佛」,这个意思很深,诸佛是指谁?过去诸佛、现在诸佛,还有未来诸佛。过去、现在的好懂,未来诸佛在哪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有没有这个念头?真诚恭敬心看每个众生都是诸佛,如果你有这种心、有这种念头,那你就修普贤菩萨之德。你要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如来这几尊佛,其余的都是众生,都跟我差不多,你对普贤大士的边都没摸到。
所以我常常劝大家,我们睁开眼睛,看到一切众生全是阿弥陀佛,这个不得了,谁能做到?上上根人他做到,这个人心是佛心,佛心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心,看佛菩萨都是凡夫,境随心转,理事都在我们眼前。另外一种人下愚,今天还有一个人告诉我,他们住在中国大陆,乡下有些老太婆不认识字,人家劝她念佛,她真干、真接受,一天到晚拿个念珠就是阿弥陀佛。她什么也不懂,你跟她讲话,她笑咪咪的对著你,口里都是阿弥陀佛,也不知道她听进去没听进去。但是她很欢喜、很慈悲,一句一句阿弥陀佛灌在你耳朵里头。这种人跟上上根人划等号,是平等的,上上根人修普贤行,将来往生上品上生;这样的人,这个老太婆将来她往生,她也是上品上生。我们不能轻慢她,我们比不上她,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她那个真诚心到了极处,理事懂不懂没关系。上上根人真诚达到顶点,她的真诚也达到顶点,所以他们往生是同个品位。我们要是轻慢这些人那是造罪业,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跟她差远了,她上品上生,你下品下生,差太远了,这个道理要懂。那个愚愚不可及,为什么?她真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她没有打闲岔的,她没有涉猎过任何经论,就一句佛号念到底。
你们不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香港都晓得谛闲老和尚有个徒弟锅漏匠,以前倓虚老法师常常讲,常常用他的例子来劝念佛人。不认识字,一堂经没有听过,就是生活太苦了,苦把他逼出来的。谛闲老和尚跟他是小时候在一起的玩伴,长大之后没念过书,生长在农村什么都不会,学了个手艺补锅、补碗,靠这个生活,这个生活太微薄了。现在没有这种人,没有这个行业了。抗战之前有,抗战之前我住在农村,这个锅漏匠大概一年会到我们村庄,去个二、三次,吆喝著,你们家里有碗、锅打破了,他给你补,补好了大概就一、二个铜板。所以他很苦,生活很苦,苦逼著他。跟谛老有这么关系,看到谛老出家,生活没有忧虑,有吃有穿,还住的好房子,他很羡慕,要出家。谛闲法师不答应,为什么?四十多岁,年龄大了,学什么都不行,出家至少五堂功课要学会,他没有能力学,那讲经他不认识字,两样都不行。最后他赖著又不走,跟他谈条件,他说你能答应我的条件我给你剃度。他说行,你说什么我都听。
老和尚告诉他,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学会这一句,你天天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将来一定有好处。他也不问,他也不想,就老老实实念。剃度了,不能住庙里,住庙里人家瞧不起他,在宁波乡下找了一个废弃的寺庙给他住,那庙没有人住,破庙。找了乡下一个老太太佛教徒,照顾他的生活,给他煮两餐饭,给他洗衣服。早饭他自己料理,中午、晚上老太太给他煮两餐饭。他就遵守老和尚的教诫,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不分日夜,没有一点压力。三年你看人家预知时至往生,站著往生的,往生之后,也就是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谛闲老法师一看他那个样子,赞叹!你成就了,弘宗研教的法师,这讲弘法利生的,弘宗是禅宗的,研教是讲经的法师,教下的,比不上你,名山宝刹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他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我们能想像他品位之高,他不是低品位,三年肯定得念佛三昧,怎么那么自在,预知时至!走之前一天进城,看看亲戚朋友辞行,他也不告诉他们,第二天回去,站著就走了。这都是末法时期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锅漏匠在世的时候谁瞧得起他?他这一往生,这么一表演,轰动了佛教界,没有一个不赞叹。
那法藏比丘这还得了吗?不得了,广修不思议普贤大士之德。十大愿王一展开,是大乘菩萨八万四千法门,所以是不思议功德。故其胜感,胜是殊胜,殊胜的感应亦不可思议。这个殊胜的感应,就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首云」,这第一句说,『身口常出无量妙香』,『旃檀』,这是印度名香叫檀香,经上记载的牛头旃檀,中国没有,出在喜马拉雅山,「乃印度香木之名,我国所无。译作与乐」,闻到这个香非常欢喜、非常快乐。「据《慧苑音义》此木有赤白二种」,旃檀有两种,一个是白的,一个是红色的,「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故名与乐」。它能治病,换句话说,它也是药材,印度很名贵的药材。『优钵罗』,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青莲花、红莲花,其花香气芬馥」。「《慧苑音义》曰:优钵罗,花号也」,花的名字,「其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佛眼似之,经多喻之」,佛的眼睛很像这个花的叶子。「大士身口常出妙香」,这妙香怎么来的?「是乃戒德之所感」,三聚净戒全都能做到,不缺减,成就身体,身出妙香。
《观佛经》第三卷有这样的经文,「常以戒香,为身璎珞」。修行人确实如此,曾经在香港住过一个多月的虚云老和尚,抗战胜利之后香港同学把他老人家接到香港来,希望他能够在香港长住,在这边弘法利生,给他建了个精舍,环境很优雅,我去看过。老和尚住了一个月就回到内地去了,他说香港这个地方不适合修行,花花世界,他离开了。香港同修告诉我,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一九七七年,三十多年前。虚老和尚修苦行,很少洗澡,也很少换衣服,衣服领子都是油垢,他说闻闻很香不难闻,真有修行人戒香。我们跟虚老和尚没见过面,听香港同修告诉我,你亲近这个老人家,你在他身边会闻到一股清香,戒德,持戒修善自然感应,没有德行的人气味很难闻。所以世间人以金银七宝做璎珞,修行人不需要那个,戒香是他的璎珞。
「又《戒香经》曰: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沉檀龙麝香」,这讲举了几个列子,沉是沉香,沉水香,放到水里会沉下去,非常名贵,檀是檀香,龙是龙涎,麝是麝香。举出这个四种都是非常名贵的,也都能做药,做药用,举出这四种香。「如是等香非遍闻」,它的香气范围不大,不能普遍存在这个空间。「唯闻戒香遍一切」,戒香,这个香能够遍虚空法界,为什么?因为它称性,只要是称性它是属於性德,性是一切法的本体,性遍法界虚空界,所以性德当然也遍法界虚空界。我们跟佛通信息,我们要把我们的信息发给他,也希望从他那个地方得到一点信息来,用什么?燃香。香叫信香,叫戒定真香,所以佛门的燃香是表法的意思,表我们的性德。名符其实是要明心见性的人,他的戒香真的是遍法界虚空界,这个地方才动,诸佛世界统统都接收到。这个理跟事都被现代量子力学家承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戒香遍一切。「本经」,『其香普熏无量世界』,这个香是戒香,不是龙涎,不是麝香,它没有这个能量。唯有自性的戒香,有这么大的能量,普薰无量世界,「故知其香应是戒香」。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随类现身」,全是性德的体现,要帮助众生,要教化众生,那就要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不要违背他,要随顺,随心应量。我们看经文: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这是举一个例子,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举个例子是现佛身。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现的是佛身,是佛的应身住世八十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表演给我们看。示现佛身一定是降生在帝王家,享受人间的富贵。帝王是多少人所羡慕,所向往、想得到的,我在前面讲,那是修十几世的福报,才能得到这个富贵。什么都不修就想得到,哪有这桩事情?不可能的事情。生到帝王家大福德,那也是修来的。佛到人间帝王家那没有问题,佛的福报太大了,无量劫修成的,所以他想到哪里降生就到哪里,随心随念。所以说所生之处,『色相端严』,端正庄严,这个注解上有,「端者,端正」。《魏译》本里面说「容色端正」,佛的容貌、佛的色相端正。「严者,庄严」。「三十二相,就佛丈六化身而言,则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前面讲过,是佛丈六化身,这个化身叫应化身,他不是变化的,他也是来投胎,也是母亲十个月怀胎生下来的,这叫应化。说化是什么意思?说化,他没有十个月怀胎之苦。一般人坐胎就像在监狱里头一样,那真苦,母亲喝一杯凉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狱,喝一杯热茶就像在八热地狱,真苦。可是佛在母亲胎胞里面,那个胎胞是宫殿,他在里面讲经说法,很多菩萨一起围绕著旁听,这个不可思议,所以他没有苦,他教学没有间断。
出胎之后,生在帝王家,是净饭王的长子,我们一般人讲娇生惯养。十九岁离开家庭,放弃王位的继承权,舍弃荣华富贵的生活,去求学。求学过的什么日子?过的苦行僧的日子,这个自在方便。他父亲不放心,派了五个人,五个人都是亲戚,陪他一起,跟他作伴,以后这五个人都出家,五比丘。到处参学十二年到三十岁,这是表演一个知识分子好学多闻。那个时候,印度是宗教之国,也是哲学之国,在宗教跟哲学印度在那个时候是全球之冠,他出生这个环境里头,所有的学派他都学过,所有宗教也学过。印度人他们最重视的是禅定,宗教重视禅定,学术也重视禅定,四禅八定是当时社会上普遍都在学习。当然释迦牟尼佛也学,而且学得非常之好,对於六道里面情形了解就清清楚楚。在禅定里面时间、空间没有了,空间没有就距离没有了、远近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空间维次没有了。这个空间是指六道里面的,所以六道里面他一清二楚。成佛之后,最初十二年讲阿含,阿含重视四禅八定,变成佛门里头入门一定要修,必修的课程。现在佛门里头不修,所以佛教的水平一落千丈,从前只要是学佛,在家也要修,在家、出家都要修四禅八定。
所以这是应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若就报身,则有八万四千相」,这个八万四千相这是一句。「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指八十随形好,此亦就丈六之身而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现的印度人所说的相好,这个世俗间所说的相好,他统统具足。如果讲报身,报身有八万四千相,报身有多少好?每一个相都有八万四千好,八万四千相每一相有八万四千好,八万四千相一共有「六十四亿一千六百万随形好」。「《观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就是随形好一共是六十四亿一千六百万。我们要知道,我们如果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多少?八万四千相,六十四亿一千六百万随形好,是这样的身!世间没有比的。你想不想去?你要想去三个条件,真信、真想去、老实念佛,你就去成了。
这个身相告诉你,无量寿命,真的是无量寿。我们现在这个形相到极乐世界,没法子比,那是个佛像,我们到那里去就变成蚊虫蚂蚁了,自己还感觉得不错、还很好,跟人家比起来才知道。这种身,报身也是我们自性所现的,人人皆有,个个不无,只要我们真正发大心,我们认真好好修学,决定能得到。这部经书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这个小册子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黄念祖老居士不怕辛苦,用了六年的时间会集这个注解,这个注解是会集的,多少资料?一百九十三种,经论八十三种,祖师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种。这个注解是集注,净宗的集大成,读这部注解就读了一百九十三种书,这一百九十三种书都跟净土有关系的。
下面,又《法界次第》下卷,「相好乃同是色法」,色受想行识,色法是什么?我们今天讲的物质,肉身是物质。「皆为庄严显发佛身。但相总而好别。相若无好,则不圆满」,相是总,好是别,有相没有好,这个不圆满,所以相一定要有好。相是粗看,好是细看,细看的时候愈看愈好。轮王是转轮圣王,「释梵」,释是帝释天,我们中国人叫玉皇大帝,梵是梵天王,也有相。换句话说,这里讲三十二相或者不止三十二相,都有相但是没有好,所以「相不微妙」。「又《智度论》曰:相粗而好细」,这说出来了,相跟好的差别在此地。「众生见佛则见相。好则难见」,好很细,凡夫粗心大意,只看到大的相好,那个细的好看不见。「又相者余人共得。好者或共或不共」,相,像三十二相余人共得,哪些人?帝释天有,玉皇大帝有,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大家都有,可是没有好,八十随形好他们没有,只有佛有八十随形好。好或共或不共,共的少,不共的多。「以是故,相好别说」,相跟好分开来讲。「由上可见,相乃其粗者,共者,显而易见者。好乃细者,不共者,微妙难见。法藏菩萨因地,於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无有缺少」。他示现这个身,就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地球上降生现的身,这个身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生处,有这样殊胜的庄严。下面这第三个小段,「最上利乐」。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这点我们要学,学什么?学帮助别人,利乐众生,自己得到的快乐。现在人很苦,苦在哪里?自私自利,不肯帮助别人,那日子过得很苦。为什么不帮助别人?学佛的同学一定要懂得,我们居住在这个环境,我们四周围的邻居一定要和睦相处,像一家人一样。老人是我们的父母,年轻人跟我同辈的是我们兄弟姐妹,小的像我们自己的小孩,要真正关心,要真正爱护。这个乡里和谐就像一家人一样,你住在那个地方磁场多好!这个美好是什么?美好是自己造成的,就看你用的是什么心,一定要看每个人都是好人,每桩事情都很可爱。睦邻,中国古人特别讲求,居住在这个环境老死不相往来,平常招呼都不打,这个不可以。我学了佛,我学讲经,李老师要我们结法缘,法缘从邻近开始。他老人家在世每个星期讲经一次,星期三固定的,道场也固定,时间也固定,所以不必发通知,风雨无阻。星期三晚上一定在图书馆讲经,喜欢听经的人都可以到那里去听。我们这些学生做招待结缘,跟每个来听经的听众结缘,接待他,照顾他们,将来我们讲经法缘就殊胜。
居住在这个地方,跟这个地方的邻居一定结缘,变成一家人。一九九八年我住在新加坡,我跟新加坡九个宗教结缘,一年的时间,九个宗教变成兄弟姐妹,政府欢喜,有助於社会安定和谐。我们得带头干,每到一个地方,我们一定跟邻居结缘,吃的东西,每天上市场去买东西,买点糖果、买点点心,回来大家分,每家送一点。你每个星期去送一次,一个月的时间那些邻居见到你面都笑口常开,都跟你打招呼,都说你这个人好,为什么这么好。待人应当要好,我们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不是很好吗?大家都高兴,时间愈久变成老朋友,真正关怀。我们出门,门都可以不必锁,邻居都替我照顾,你说你多好!助人者人恒助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为什么不干?干就有效果。所以佛门弟子无论到哪个地方,要广结法缘,自己生活宁愿节俭一点,清苦一点,多给别人。衣服、玩具,邻居有小朋友,我们看到,到市场随便看到了就买,哪家小朋友喜欢什么,买点小东西送给他。慢慢久了,他就真正发现你们是好人,他就会向你学习,我们就会把佛教介绍给他。他不来找我们,我们不说,一定他先开口,他先想学,我们就请他来听课。我们道场每天讲课,还有早晚功课,他喜欢看我们的仪规,参加我们早晚课,喜欢听讲就进讲堂,慢慢都来了。与他们宗教冲不冲突?不冲突。绝不破坏别人宗教,那你来听是了解佛法、认识佛法,这好事情。我不要求你信佛法,佛法究竟是什么你明白,你知道,所以大家很开心不拉他的信徒。
他们宗教一些领导都欢喜,净空法师绝对不会宣传佛教高於其他宗教,没有,从来没说过这句话,宗教是平等的。净空法师绝对不会拉信徒,不会叫人改变宗教。我劝他们来听佛教,来听讲,为什么?求智慧,会提升你的宗教,对你宗教有好处,不会破坏,不赞成改变宗教。我们主张的世界宗教是一家,互相学习。我学他们的宗教,我讲他们的经典。他们来找我,在新加坡天主教来找我,请我讲《玫瑰经》,《玫瑰经》是他们的早晚功课,我给他们讲过一遍,还有光碟,现在在全世界很多天主教的地方都在流通。我讲过《古兰经》,大家欢喜!我告诉他们,我读《新旧约》、读《圣经》,我是最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都呆了,他说为什么?我要不是最虔诚的基督教徒,《圣经》的东西我念不懂,他服了。我读《古兰经》,我说我是最虔诚的穆斯林,不是虔诚的穆斯林,《古兰经》看不懂。我先带头,所以经典我都能讲,我讲不在阿訇之下,也不在牧师、神父之下,我都能讲,他们都很喜欢听我讲。所以宗教可以团结,宗教确实是一家,宗教会带给全世界的和谐,化解一切冲突。这个工作我们做了十几年,做得很成功!
再过几天我到澳洲去一趟,五天就回来,去干什么?澳洲我居住的小城,他们宗教举行大团结,这好事情,所以我要去参加,看看他们的团结。宗教互相往来,佛教活动他们会来参加,他们的活动我们也去参加。在以前宗教活动,只看到本教,没有看到其他宗教;现在宗教活动的时候,各个宗教面孔都出现。我记得2000年,我在新加坡,天主教圣诞节望弥撒的时候,我们佛教披著袈裟,穿海青披著袈裟五十个人,进入他们教堂一起做弥撒。大家都看得很奇怪,五十多个人很壮观,统统是海青袈裟,政府欢喜。所以我们很多活动都在一起的,他们活动我参加,我们活动他也来参加,每个宗教面孔你都看到,在过去没有过的。大的活动,像联合国的活动,我有这个缘分,我把他们统统都带去。在联合国大会堂,我们手牵著手十个宗教为世界和平祈祷,联合国头一次,从来没有过。我们这个活动之后,联合国对宗教刮目相看,特别成立一个宗教办公室,以前没有。我们这一次活动影响很大,告诉:宗教是爱好和平的,那些少数极端分子那是利用宗教。所以宗教一定要回归教育,宗教一定要教学,信仰宗教人一定要了解它的教义,什么问题都化解了。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最重要是底下这句,『利乐有情』,要帮助社会广大的群众人民,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多帮助他们解决疑难的问题,这宗教才像是一家。把和谐、和睦带给社会这个很重要,宗教可以做得到,我们对这个很有信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