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科注 - (第二三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八集)  2012/3/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七十三页最后一行,从第二句看起:

  「盖大士以六度教导与摄受众生,使之转恶成善,发起大心,安住正道。此道非是小道,盖为无上真正之道」。我们看这段。前面我们学过,大乘菩萨的修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这六条是总纲领,总的科目。布施,布施这里面所含的意思,毛主席说的一句话跟这个相应,但是重点是要真做到,不是口头说说就算了,要用真诚心,全心全力为一切人民服务,这叫布施。也就是我们一般讲尽心尽力为众生服务,比人民范围大,人民只是你一国的人民、一个世界的人民,众生不是的,众生范围太大了。十法界都是众生,上面包括佛菩萨,下面包括地狱众生,蜎飞蠕动,像蚊虫蚂蚁都是众生。都要用爱心,都要用诚意,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提升境界,这是服务里头重要的项目。第二个持戒。持戒,自己一定要做出最好的榜样给别人看,让大家向你学习,持戒的目的在此地。对自己来讲,是得定开智慧,就影响方面来说,是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榜样,没有私心,没有自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真的,把王位舍弃掉了。这国王大家要争,释迦牟尼佛不要,这里头含义很深。

  为一切众生服务,最直接的、最方便的行业就是教学。老师亲近学生,不离开学生,众生是学生,佛陀是老师,每天跟学生在一起。不但是言教,最重要是身教,我把我所说的统统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才是个完人,完美而没有缺陷,是大家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做到了,孔子做到了,孟子做到了,只有做到,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当时,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影响到国际。在时间,你看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要影响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现在才过去三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我们要不做个好样子,怎么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什么是好样子?把释迦牟尼佛的典型永远流传给后世。我们学到了,我们底下一代人从我这学到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这是真正叫传承,佛法传下去了。传,不是口头上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像不像释迦如来,这个太重要了。释迦佛他是怎么做的,是怎么生活的,他动的什么念头,说的什么言语,干的是什么事情,统统要学。这个老人在世间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桩事情是为自己。

  诸位一定要知道,进佛门就把身见破掉了,就没有自己了。《金刚经》上所说的四句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什么程度?入门,刚刚入门。入门以后修学的目标,是《金刚经》后半部,一定要做到「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境界高了,这是菩萨境界,前面无四相是小乘境界,就是小学生的境界。没有四见,那是佛门大学生的知见;小学生,四相破了,还有四见。这个四见,我们现在讲,还有习气,习气没断。四见没有了,那这习气都没有,心里头痕迹都没有,这个时候是什么境界?是一体。宇宙跟我一体,万物跟我一体,众生跟我一体。所以我六个项目都是为全体来做的,不是局部性的,这个多伟大!布施,心量遍法界虚空界。持戒,我要做好样子。给谁看?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看。忍辱,这就是忍受,对於一切众生三业所造都能忍受。忍受是什么?若无其事,不会被众生所作所为影响自己的三业,身口意三业不受影响,这叫忍。那我们就知道,最高的忍辱就通底下的禅定。

  不放在心上叫做忍,放在心上就不是忍。看到这个人做坏事,我心里常常想到,那你没有忍。忍是什么?根本不放在心上,心上没事才叫忍。为什么不放心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道轮回是虚妄的,不要放在心上;十法界是虚妄的,也不要放在心上;再往上去,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统统都不放在心上。这是什么?自性本定,自性本定就是圆满的忍辱波罗蜜。这个要学,你要不学会,你这一辈子很辛苦、很烦恼,你的日子不好过。苦从哪里来的?自作自受,自性里头没有苦,法界里头也没有苦,众生里头也没有苦,只是你要分别、要执著、要起心、要动念,苦就从这来的。你看穿了之后,没这个必要,每天用的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觉而不迷的心,这真心,不再用妄心。人有忧虑、有牵挂、有烦恼、有习气,统统都是妄心,自性清净心没这个东西。

  能忍,才有精进。精进两个字很重要,精是什么?纯而不杂叫精,进是不退转就叫进,有进无退,天天有进步。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天天进步?大乘经教,你天天读大乘经教,你天天在进步。这一点,章嘉大师教我、勉励我,而我从方东美先生那里看到了,他老人家真的是精进不懈,忍辱功夫不到家。方老师火气很大,看不惯别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看不惯的他就骂人,所以火候不够。看不惯的也变成看惯了,火气全无,忍辱波罗蜜到家,他就得定了。方老师没有得禅定,但是他那个精进了不起,那是我们的榜样,没有一天不读经,而且读经的时间非常长。精什么意思?就是读一部经,不要读太多。太多,你的心是散乱的;一部,你的心是集中的。心念要集中,不可以散乱,这点比什么都重要,要集中。

  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祖师大德世世代代承传,我们要把它接收过来,这是真精进。一门通了,一切都通了,一门没有通,绝不搞第二门,我就是要把这一门专通。所以精进到极处是什么?禅定现前,精进到极处就是禅定,禅定到极处智慧就生起来了。可以用这句话贯穿这六句,布施到极处自然持戒,不持自己就持了,他没有过失了,持戒到极处的时候就是忍辱,忍辱到极处的时候就是精进,精进到极处就是禅定,禅定到极处就是智慧,智慧到极处就成佛,就这么个道理,都是一门深入。所以大士以六度教导众生、摄受众生。教导跟摄受不能分开。摄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比较接近的就是感动,让人什么?心服口服。摄受像磁铁一样,像磁铁一样它能够吸住你,这六波罗蜜能够吸引一切众生,像磁铁,众生自然听你的,接受你的教诲。

  使之转恶成善,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就要这东西。怎么转恶成善?六波罗蜜转恶成善。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我们不能不记住,我们没有扎根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怎么学都比不上古人,都差很大距离。古人有根,现在人没根。现在二十、三十开始学的,都不是扎根的,都是属於补习教育,那要靠自己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二十、三十学了也不错,一生不会改变。如果过去生中没有深厚的善根,今天很高的地位、很大的利益,你会动心,你守不住,古人讲高名厚利。这一动心怎么样?一动心,你就走向三途了。表面上看,你占了很大的便宜,做了大官,发了大财。你能享受几年?你能活多少岁?享受不了几年,果报在地狱。这是什么人?糊涂人,他不是聪明人,聪明人怎么干这个事情?如果从小扎根,那就没有问题,名利摆在面前不动心。他知道,我这一生提升自己的境界比什么都重要,我来生要生天,我来生到极乐世界作佛,我才不搞六道轮回,这就不动心了。你请他做转轮圣王,他也摇摇头,也不干这个事情,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聪明人。

  看到别人修善积德生天了,点点头;看到人家作恶,堕入三途去了,也点点头,不动心。那是什么?那叫做果报,因缘果报。造善的,果报在天堂,消他的善业;造恶的,在饿鬼、畜生、地狱,干什么?消罪业的,消恶业。三善道消善业。善业、恶业都不是好东西,这个要知道。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帮助我们超越六道轮回,好东西,那是宝!什么东西能帮助?念阿弥陀佛能帮助我们超越轮回。那我们知道这是宝,这是了不起的,我们要真信,真正想生到极乐世界,这个心念非常的恳切。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有信有愿,你就决定得生;「品位高下,在你念佛功夫的浅深」,不在乎多少,功夫的浅深。功夫是什么?功夫全是放下。你能够放下多少,彻底放下了,功夫深,往生的时候上辈上生;放下一点点,那功夫浅,下下品往生。我们把这个事理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就能够选择我这一生要走的是哪一条路。我一直走下去,我绝不走岔路,我一定要达到目的地,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做阿弥陀佛的弟子,在极乐世界一生成佛。成佛就像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一样,那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

  佛门里面通常摄受众生的有四摄法,四摄法里头头一个就是布施,这个布施把六波罗蜜全部含在布施里头。你不要看只是一个布施,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得懂。布施里头有财布施,精进、禅定、智慧是法布施,忍辱、持戒也是无畏布施。这个人持戒了,持戒的人,我们的金银财宝摆在这里,不必收藏,没有关系,他不会拿我的,他持戒的,你对他放心,这叫无畏布施。不怕他抢,不怕他偷,他持戒。他忍辱,我们说话,动作对他不客气,不要紧,他不会记仇,他修忍辱的,不会记仇。这里面都是有无畏布施。禅定、智慧是法布施。所以一个布施里头把这些全部都包括在里头,四摄法里头讲布施是这个讲法的。爱语,这个爱是什么?爱护他,不是甜言蜜语,句句对他都是有利益的,匡正他的错误,成就他的德行,成就他的功德、事业,这是爱护他,爱语。利行,我们所做的一切,对他都是有利益的,决定没有伤害,这叫利行,利益的行为。最后同事,同事就是全心全力的帮助你。而自己怎么?自己一尘不染,决定不沾名闻利养的边,心地清净平等觉,这是菩萨行。这种四摄法,那个力量比什么都强大,连你的冤家对头看到了都回头,都能化解这些冤仇,他来听从你,他来跟你学习。

  「仁者无敌」,这句话本来是孟子的话,佛法的解释跟孟子解释不一样,比孟子境界高。仁者,在佛教里头是对菩萨的称呼,仁慈的人,他心里头没有对立,有对立就不仁慈。仁慈的人没有对立,一切对立全部化解了,你跟我对立,我不跟你对立,就对立不起来,你那个对立一靠我的边就化掉了。所以能使人转恶为善,再提升,转迷为悟,提升到最高的,转凡为圣,这是学佛,这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时候读书人,不是做官,不是发财,读书志在圣贤,希望自己能够成圣成贤。圣贤,孔孟就是代表、就是模范。圣人,学孔子;贤人,学孟子。在佛法里面,圣人是佛陀,贤人是菩萨。换句话说,学佛,我就想作佛、作菩萨,真正能做到。

  发起大心,大心就是普度众生的心。这个度就是帮助、就是协助,全心全力帮助众生、协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用什么手段?用教学的手段。你看佛用教学,孔孟也是用教学,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搞教育,只有教育才能够落实,才能够帮助人回归自性。这什么个道理?因为一切众生他有佛性,他本来是佛。中国古人讲人性本善,童蒙教学,《三字经》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承认。本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二边都没有,这叫真善。这个善用来称什么?用来称自性的。自性没有办法说,也没有办法想,所以不得已用这一个字「善」。就是说太好了,意思讲太好了,好到了极处,好到了圆满,找不到丝毫缺陷,这善这个意思。每个人的本性都是本善,自己一定要知道。我们今天不善,不善是什么?习性,不是本性。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从来没有染污过,我们今天生活在习性里头,不是生活在本性。佛陀的教育没有别的,教我们从习性回归到本性,这就是佛陀教育,也只有靠教育才能够做得到。

  发起大心,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大菩提心。安住正道,道是道路,我们要行在正道上。正道就是自性,换句话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自性相应、跟性德相应,这就是正道。这个道不是小道,就不是小乘道,是菩萨大道,是无上真正之道,没有比这个更高的,究竟圆满的性德。小道指的是什么?在印度是小乘,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十七道品通常用八正道做代表,这小道。在中国,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小道。小道修到究竟圆满就是大道,这小道通大道。做得不圆满,什么叫不圆满?有私心就不圆满。在佛法里面讲有执著,不圆满。有执著就变成人天道,比小乘还要小。不执著,还有分别,那就是小乘道。不但不执著、不分别,连起心动念都没有,那就是无上真正之道。为什么?自性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句话说得好!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本定,换句话说,真心是不动的,妄心是动的。

  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的情形是什么?都属於波动现象,它动,它不是静止的。但是那些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告诉我们,自性是什么样子?自性是不动的。那这个不动很重要,现在大家疏忽了,心浮气躁,那是什么?动相。真正学佛的人、学儒的人、学道的人,心都清净,不动,这叫禅定。心只要不动,这个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真心生智慧,那个浮动的心生烦恼,生什么?生妄想、生分别、生执著,它生这个东西,它不生智慧。所以心要常在定中。我们定在哪里?我们定在阿弥陀佛,心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入定。这入的是什么定?叫念佛三昧。那我们就形象上来说大家好懂,入弥陀大定,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我入的是弥陀大定。做得到,每个人都做得到,不难。弥陀没有了,这个就难,那就太难了,定不住了,又会胡思乱想。所以我们就定在这一尊阿弥陀佛上,这个很有意思。我们要懂得,我们要真正做到,要赶快把它做到,为什么?你真正做到了,灾难就没有了,真正做到了,疾病就没有了,好事,真正不可思议!

  「无上真正之道」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普贤之行。净土宗一开端就告诉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无论是在极乐世界,还是在现前,「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都知道,怎么样?做不到,一条都做不到。只要第一条没有做到,后头全都做不到,为什么?它像十层大楼一样,下面是第一层,没有第一层,哪来第二层、哪来第三层,这一定要知道。第一个什么?礼敬诸佛。我们想想,我们对待一切众生是不是平等恭敬?没有平等恭敬,就没有做到。我觉得这个人值得我尊敬,我就尊敬,那个人不值得我尊敬,我就不敬他,这就不行了,这一条你就没有做到。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上面毗卢遮那佛,下面这个苍蝇、蚊子,那个臭虫,在他心目当中跟毗卢遮那佛平等的,平等的恭敬,这才叫礼敬诸佛。蚊虫、蚂蚁、臭虫这些东西,它本来是佛,它自性是佛,现在变成这个样子是业力变现的,业报身,不是它的法性身,它的法性身跟毗卢遮那一样,要懂得这个道理。法性身是它的真身,业报身是它的假身,不是真的,你怎么可以认假不认真?从法性上说,人没有善恶,一切众生都没有善恶,平等平等。普贤菩萨是从这个角度上去看,见性不著相,所以他能够平等的礼敬,能够真诚的礼敬,能够没有一丝毫分别妄想的那种礼敬。

  人能修礼敬,跟一切众生自自然然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人生哪有不幸福、不美满的,世间哪有不和谐的,找不到,它本来是和谐的。和谐变得不和谐,都是习性造成的,自私自利造成的。为什么不和?为争名夺利。我们把名利舍掉,不就和了吗?我们能和天下,能和一切众生,是什么?跟释迦牟尼佛学的,什么都不要,不就和了吗?你要什么,统统给你;你要什么,统统给你,不就和了。我有没有吃亏?没有吃亏。我爱大家,大家都爱我,我帮助大家,大家都帮助我,我过得很自在,快乐!我要样样据有、拥有、霸占住,别人对我就讨厌了。那我霸占这个东西享得尽的,用得完,用完怎么办?没有了。不如把所有东西统统分给大家,我没有了,没有了每天大家供养,你说多舒服、多自在。一个人有福,不如一家人都有福;一家人有福,不如一国的人统统有福;一国的人有福,不如全世界的人都有福。我们有这种理念,有这样的思惟,有这样的言语,有这样的行为,这是大道,这不是小道。

  「无上」,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无有更能胜过之者」,这叫无上。没有能超过的,它到了极处,为什么到极处?他舍到极处了。你看为什么菩萨把布施摆在第一?你舍到极处的时候,你就是无上;你要想拥有的话,拥有到极处,那是最下。那下在哪里?大家不知道,最下在阿鼻地狱。古代这帝王,迷惑颠倒,专讲自私自利,那是什么?亡国的皇帝。夏朝的桀,商朝的纣,周朝的幽厉,那都是亡国之君,自私自利,只知道自己享受,只知道什么民间好的东西统统搜刮来自己享受,没有几年亡国了。身死,家败,国亡,那就是你想霸占,霸占到极处就是这个结果。你要把它散掉,统统散给大家,大家享福,你是圣天子,没有人不服从的。

  古时候那个时候,夏商周的时候,中国没有统一,称你为天子,那是什么?心服口服,你做得太好了,不能不佩服你,尊称你为天子。那不是皇上,尊称天子,每个国家主权都是独立的。夏商周,中国那个时候八百诸侯,有八百多个国家。小国三、四十里,像现在小乡镇。大国一百里,不得了了,一百里我们现在就一个县。所以从前乡长、村长、县长都是诸侯。周也是一个小国,周文王的国百里,商汤商王的国只有七十里。你看七十里,人家称他为王,称他为天子。这是什么?德行好,爱人民,把他自己这个小国治理得给大家做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七十里可以称王,可以做八百多个国家的好榜样。中国的统一,是秦始皇首次统一的。这个历史的发展、经过,我们要知道。所以古人讲得有道理,决定要以德治国、治天下,决定要用仁,仁慈,决定不能杀人,决定不能伤害人。

  你能不能做皇帝是你的命,你命里是个皇帝命,纵然没有做到皇帝,你可以得到皇帝同样的福报。你是皇帝命,你从事於经商,你在商业上称王,你那个公司就是个政府组织。现在大的公司跨国,它底下的职员也有几万人、有几十万人,那不是一个王国吗?你有那个命,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是王,那是有王的命。你没有王的命,你一生就是替别人服务,那是臣子。王是什么?老板,老板就是王。老板要能行大道,那还得了!那变成什么?世界之王。宗教也不例外,你看梵蒂冈教皇。梵蒂冈不大,小城。去年十月我去访问,仔细看了一下,以前没有仔细看。我问陶然主教,陶然好像是他们的外交部长一样,专门负责对外的,对不同宗教的。梵蒂冈多大面积?他告诉我,五十个英亩,不大。一个英亩是六个中国亩,五六三百,就是中国三百亩,那个国家就那么大。居民不到一千人,可是在全世界他的信徒超过十亿,他是这十亿信徒的精神领袖,王!这个人有王的命,但是要行王道,那就不得了,那变成全世界的王,没有人不尊敬你,没有人不佩服你,没有人不称赞你,没有人不向你学习的,你变成全世界的王。要有道,要有德,道德仁义礼五个字都具足,你是全世界的王,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都是王。具备这五个字,佛法里面所讲的这些大道,你统统做到了。

  「《净土论注》曰」,这昙鸾法师的注解,「无上者,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穷跟尽的意思相同,就是达到究竟处。在理,理上究竟了,就是究竟圆满,在性,性上究竟了,性跟理也是一桩事情,对於理跟性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没有再超过它的,更无过者,这叫无上。「《华严大疏钞十三》」,清凉国师的,他说「无有能过者,故号为无上」。过是超过,没有能够超过,所以称为无上。这无上道。

  「真者,真实,无迷无妄」。我们看看现在的人,在中国、在外国,哪一个不迷?哪一个不妄?既迷又妄,妄是胡作妄为,真没有了,全是假的。真是不迷、不妄。什么人不迷不妄?在佛教里面讲法身菩萨,也就是明心见性之后不迷不妄。没有明心见性还是迷,他的思想、言行还是妄。真是什么?真是性德。它跟性德不相应,跟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东西也不相应。老祖宗讲的东西,最简单的,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老祖宗世世代代相传,这十二个字是什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谁做到了?这十二个字,字字都是真,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它相违背,就是迷,就是妄。不迷、不妄,这十二个字做得圆圆满满,而且心里干净,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圣人东西就这么简单,不会复杂,复杂你记不住。非常简单,时时刻刻你会拿它来对照。这个东西重要,我们得认真学习,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人生苦短,时间很短暂,几十年一弹指。年轻的人还没有什么感觉,六十、七十就很明显的感觉到。我们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跟著李老师学习,老师给我们讲古文,讲到欧阳修的「秋声赋」,老师很感慨。那个时候老师七十多岁,跟我们讲人生的四季,人从出生到二十岁,人生的春天;二十岁到四十岁,人生的夏天;四十岁到六十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八十以上随时可以走了,所以叫风烛残年,蜡烛点在风当中,随时会吹灭。只给你算到八十年,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六十到八十应该退休养老了,那是什么?享福的时候。现在可怜,现在人生到冬天的话,比什么都可怜。为什么?所有依靠都没有了,天伦之乐享受不到了。

  我昨天还跟几个朋友谈到,现前的社会老人苦,年岁大了,进养老院。养老院里面,物质生活照顾很周到,精神生活没有。许多老人痴痴呆呆,面孔没有表情,一天到晚不说话,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坐吃等死」,你说那是个什么味道?老人院常见的,这个老人过世,走了,看看今天这个走了,明天那个走了,想到哪一天轮到自己?多可怜!这让我们想到从前古时候的大家庭没有这个现象。大家庭老人快乐!退休了,落叶归根。归根是什么?回老家养老。中国过去社会养老是你家庭事情,所以它没有社会问题。家是大家庭,一个家庭,普通家庭,上上下下人口总有三百多人,小朋友十分之一,就有三、四十个小朋友。三、四十个小朋友伴著老人,很快乐!老人跟小朋友玩在一起,叫老小,老人把自己年龄忘掉了,也跟小孩一样,所以他快乐。小朋友在私塾里面接受教育,下课的时候老人带著这些小朋友,讲故事给他们听,那个故事都是自己一生的体验,讲给小朋友听,增长小朋友的见识,多快乐!现在到哪里去找去?没有了。

  我这么大年岁的时候,给诸位说,我只看到一家,前广东省长叶选平先生,我偶尔到他家作客,享受一点天伦之乐。现在跟他玩的小朋友,重孙子。选平先生快九十岁了,今年八十九了。重孙子,七、八岁的,五、六岁的,在身边,那真有趣味!现在这种享受,人几乎都没有了。我到他们家里作客,也享受几个小时。这就是想到古时候的大家庭真有大家庭的好处。大家庭、小家庭,各有优点,各有缺点,但是两下细细去比较,大家庭比小家庭好。为什么?伦理道德,他真做到,他不能不做,他要不做到,他家就乱了,家就没有秩序了。所以伦常道德体现在家庭当中。家齐而后国治,家只要做好了,国家就和谐,就安定繁荣。所以中国过去历史上长治久安、太平盛世是谁造出来的?家庭造出来的。国家只是奖励家庭,希望家庭,每个家庭都治理得很好。治理得特殊、好的,国家送他匾额奖励他,让大家向他们家学习。如果中国没有这么好的家庭,社会长治久安是做不到的。为什么在外国不能出现,在中国出现?中国大家庭,道理在此地。

  「正者,於理无差曰正。又无邪无曲曰正」。正跟中的意思相同,中是不偏不邪,正也有这个意思。所以无差,无差就是没有相差,跟理相应,事与理相应,相与性相应,这都叫正。又无邪无曲,曲是委曲,邪是邪恶,没有邪恶,没有委曲,这叫正。「又禅门解正法眼藏」,这是禅宗里面说的,这里头的正字,「正者,是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云正法眼」。正法眼藏这个正是佛心。佛心是什么?真心,每个人都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哪个人没有佛心?佛心是你的真心,佛心才是真正的自己,就是《三字经》上讲的「性本善」,本善就是此地讲的佛心、真心;《大学》里面所说的「诚意正心」。世出世间圣贤都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纯净纯善,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妄心邪曲,邪是邪恶,曲是弯弯曲曲,不直、不正。所以自私自利,这不是个善心,这种心要受苦、要受难。

  今天的社会为什么动乱不安?今天的地球为什么灾变这么多?现在我们搞清楚了,近代科学家为我们证明,证明什么?境随心转。外面物质环境跟我们自己的念头有密切关系。我们的念头正,所谓自然灾害就没有了。连美国布莱登博士都告诉我们,应对二0一二的灾难,就是今年,今年灾难很多。怎么应对?端正心念,端正!你心正,这个灾难你就很顺利通过。正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中国人讲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正,正的标准。仁,仁慈,要学会爱人,爱人要像爱自己一样,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要有义,义是如理如法,一般讲合情合理合法,见到别人有苦难,我们要主动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这是义,不求报酬,就是不求回报。我们能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我们,在佛法里面讲结缘,结缘很重要!如何能跟大众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结缘就是方法。

  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就教给我们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先结善缘,再结法缘。结缘就要用四摄法,头一个就是布施,经常不断照顾你这些邻居,跟我们住得接近的人。过去我们在新加坡做过,我们结缘用什么方法?请吃饭,免费供应餐饮,二十四小时不中断,随时来都有东西吃,半夜来都有,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每一天来吃饭的,平均大概有一千人,星期假日大概有三、四千人,广结善缘。这钱从哪里来的?不知道从哪来的。你只要肯干,帮助的人,义工很多,出钱的人也很多。为什么?知道你做好事。大概那个时候居士林做这桩事情,第一个月是居士林自己拿钱的,以后就没有拿过钱了。送米的、送菜的,送油、送盐的太多了,送的东西吃不了,一天一千人都吃不了。吃不了这东西又不能保留,保留就坏了,怎么办?我们用小卡车装著,送给不同宗教的孤儿院、养老院,送给他们,自自然然就帮助这些,这个对於团结宗教奠定了基础。我们照顾他们,没有任何条件,我们多余的。

  我们在澳洲图文巴这个小城做了十年,那不是天天做,我们一个星期一次,星期六晚宴,叫温馨晚宴。免费招待,什么人都招待,只要你来吃饭,我们都欢迎,十年没有中断,所以跟这个城市的居民结下了好的缘。这个城市大概,我那个时候去的时候八万人,现在大概差不多将近十万人,小城,都到我们家里来做过客,所以这个小城跟我们相处得非常亲切。图文巴的居民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净宗学院的,而且都赞叹净宗学院都是好人。所以要布施,要舍!

  现在我们这个布施有本钱,我们自己有个农场。所以我现在提倡,道场经济来源要自给自足,不能依靠信徒,依靠信徒你没有安全感。澳洲土地便宜,我把钱统统买土地,现在我们拥有土地合中国有一万多亩。农耕,我们自己出家人不会农耕,我请农民来耕种,我给工资给他。一天八个小时,一天多少钱,每天给他,所以很多农夫愿意到我们这来耕种。我们告诉他,不用化肥,不用农药。耕种的面积很大,收成那全是我们自己的,因为农民已经发工资给他。我们吃不完,吃不完到市场去卖。市场听说我们这东西,大家特别喜欢,知道我们什么?我们有慈悲心、有善心,我们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他有安全感,很快就卖掉。去年头一次收成小米,一万三千公斤,卖掉,收回来这些钱,除了给那个农民之外,还有赚的,这给我们带来了好大的信心。所以今年我们种稻米,种水稻,我们要种小麦、种玉米、种花生、种马铃薯,这可以当作主食用的。我们的大菜园,就在我住的地方。大菜园可以供给一千人,自给自足,我们的生活就安定了。古人所谓的是「身安则道隆」,我们身心安定,生活没有问题、没有顾虑,不靠信徒供养,自给自足,安心办道。

  中国过去寺院庵堂是这个方法,这就是僧伽经济的来源。那个时候靠自己耕种,也有租给农民耕种,分,跟农民分收成。像稻米,农民自己百分之六十,农民自己就养家,百分之四十供养寺庙,以前那是这样的分法。我们现在在外国,给工钱,当作你在我这做工,我每天给工钱给你,这个方法好。那收成全部是道场的,他们没分的,他们拿工钱。这个方法我们带头,希望将来每个寺庙都能这样做法。这大家都心安,心安了心就平,心平气就和,就能够和睦相处、能够互助合作。你有缺乏的,我有多的可以供养你,特别是农产品,我们肯定有很多很多。帮助农民,帮助当地的居民,帮助所有的宗教,这好事情。我们这个净宗学院在图文巴将来会成为最富有的一个道场。可是为富不仁就会遭灾难。富有什么?要照顾群众,要照顾大家,大家都会照顾我们。我们不照顾大家,大家不会照顾我们。我们有利益的时候都分给大家,大家希望我们愈富愈好,为什么?他沾光,都得利益!真的有粮食危机的时候,我们的产品会分送给我们这些邻居,分送给各个不同的宗教,我们就会平平安安度过这个粮食危机。那我们耕种,大家都欢喜,都来帮助。我们的收成,大家同享,不是我们独占,大众同享,人人有分。所以这是义。

  人真的把仁、义两个字做到,没有人不服,自自然然就领导这个地区、这个小城。我们用领导的就是教学,教大家学仁、学义、学礼,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我们教这个小城,这十万居民。宗教带头,宗教联合起来,宗教带头,肯定会做得好。这个做出来,给全世界做了一个榜样、做一个示范。这个小城的人,人人都像一家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样。不能做大,不能做多。做大了,很难,这样的小城很容易做;做多了,我们就要分心,做不好。一个,做到尽善尽美,希望别人照我们这个样子来学习、来拷贝,愈多愈好,我们把我们的经验、理念、方法告诉他。一年可以办一个活动,让全澳洲有兴趣来做和谐社会的,在我们这地方开会,我们把我们的理念、经验、方法、效果向大家做报告,欢迎大家自己在自己家乡去做。做成功了,做好了,会感动神明,这个地方少灾少难,不会有灾难。所以我很感激图文巴这些不同的宗教,能这样发心,能这样合作,太难得了!我们有这个期望,不敢想像,现在他们自动自发,真难得。

  「道」,这个字有两个解释,「一者,以能通为义」,道是道路,能够通畅无阻。「《俱舍论廿五》」,第二十五卷说,「道义云何」,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谓涅盘路。乘此能往涅盘城故」。涅盘城是个比喻。什么是涅盘?涅盘的意思是清净寂灭,就是自性。涅盘城就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华严经》称之为妙觉如来。现代科学家有个名词,我感觉得很像,这个名词叫零点能量点,零点能量点里头什么都没有。这是从数学名词概念上来说的,零点是什么都没有,表示自性清净心。自性确实什么都没有,但是它里头能变,它能生能现,它什么都有。所以这个零不能代表说什么都没有,不可以这样说法,它没有办法说,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惠能大师对於这桩事情说了五句话,五句话把它说圆满了,五句话说一桩事情,就是讲的自性。

  他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这五句话综合起来就是自性的样子。第一个是清净,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一点污染,清净心。第二个意思,它没有生灭,不生不灭,真的不生不灭。第三个意思,它本自具足,它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什么都不缺。虽有它没有现象,就是说,用现在科学家的话,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说它没有、说它作零。现象上说它为零,但是在本性上它不是的,它样样具足,它有。虽有,有这个东西,它不是现象,所以科学、哲学都达不到。有什么?佛在《华严经》上一句话可以补充惠能大师的「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德能,具足无量相好,它统统具足,它一样都不缺,这个不可思议!虽然具足这么多,但是这些东西不是物质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换句话说,我们六根接触不到,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到,所以叫它做空。空不是无,空是有。第四句是「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它不是动的,它是静的,它不动,阿赖耶是动的。科学家讲整个宇宙都是在动,是波动现象,不动就没有了,但是自性它不动。后头一句话说,「能生万法」,这宇宙一切法都是从它生的。这五句就把自性的样子说出来了,这就是涅盘,梵文叫涅盘,涅盘就是这个样子,唯证才能知道。所以佛说「唯证方知」,你要不证得,你不会知道。用什么证?放下,用禅定的功夫。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八地以上就亲证这个境界。

  禅定功夫在《华严》上分成五十二个阶级,就是深浅次第五十二,愈往上面愈深,最粗的禅定,就是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小乘初果,这是最起码的禅定。虽然是最低阶的,我们六道里头的人都比不上。你只要修成这种禅定,证得了初信位的菩萨,或者是小乘须陀洹,第一个,你虽然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你生生世世永远不堕三恶道,这一点就不得了!而且在六道有期限的,不是无期限的,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了。等於一个罪犯,那个罪犯判的是无期徒刑,这是有期徒刑。证得这个果位就有期了,你能够出三界,没有证得是无期的。那什么高的位次才能够看到自性?圆满的看到,清清楚楚的看到,八地以上。这是五十二个阶层最上面的五层,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的人他们清楚,完全清楚。那要是笼统的来讲,圆教初住就证得了、就明了了,但是模糊,不很清楚,愈往上面去就愈清楚,到八地可以说是完全清楚。乘此能往涅盘城故,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能超越五十一位菩萨。

  「又《华严大疏》第十八卷曰:通至佛果,故名道」,这个路通到成佛的。这个道是什么?就是前面讲的布施、持戒六波罗蜜,这六样能通至佛果。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是无上真正之道,它前面有基础,基础没有,你上不了这个道。好像这个道是高速公路,上高速公路有一条引道,引你上去,你没有那个引道,你上不去。那个引道是什么?是三皈、五戒、十善,这是引道。三皈、五戒、十善它还有它的引道,那就是《弟子规》跟《感应篇》。一定从《弟子规》入门,《感应篇》、《十善业》,这样三皈五戒才引你到六度,出家人还要通过《沙弥律仪》,稳稳当当走向六波罗蜜。

  所以我们现在一般人搞不成功,把《弟子规》疏忽了,认为这个东西可以不要学。这个东西不学,你永远上不了这条路,这条路成佛之道,怎么可以疏忽这个东西!不要以为这小朋友学的,从前是大人学了做出来给小朋友看的,小朋友才学会,不是教小朋友念的。什么时候教?小孩生下来的时候,婴儿。生下来,小孩睁开眼睛他会看,他就会听,他就在模仿,他看他的父母怎样对他的父母,就是对他的祖父母。你把《弟子规》做到了,孝道做到,他学会了,他长大了就孝顺他的父母。为什么?他看到你孝顺你的父母,你怎么对待你的父母,我就怎么对待你们。所以我们对待父母不好,小孩看到学会了,他将来也对你不好。为什么?你对你的爸爸妈妈不就是这样的吗?我是从你身上学来的,你还有什么话说!

  中国古人讲「教儿婴孩」,三岁教他,不行,三岁已经学坏了,你教不好了,一定从刚出生。当然最理想的,怀孕的时候,母亲,做母亲的人心念端正,影响胎儿。母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影响胎儿。所以中国怀孕的古礼就讲得很清楚,怀孕这十个月,念头要端正,不能有邪恶的念头,不能看的东西决定不要看,不善的东西不看,非礼的东西不看,不能听的这些音乐、不好的音乐不要听,粗鲁的话不能说。为什么?它影响胎儿。这是一个负责的母亲真正爱护自己的胎儿,她能做得到。保护胎儿,恶的事情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到,要保护他。跟她亲近的人,身心、动作都要端庄,为什么?他在学习。所以都得规规矩矩的,端端正正,这小孩自然就学会了。现在人都疏忽了。这样教小孩,小孩生下来他就端庄,念头就端正,很容易教。

  古时候因为大家庭,不能不注意。大家庭不能出乱子,乱子会家破人亡,所以对於家里的规矩非常严格,人人都要遵守。《弟子规》是家人必须要遵守的,每个人都要遵守。所以小孩从小他就看到了,他自然就学会了。上学念书的时候,老师把这个里头道理给他讲清楚,让他慢慢听懂,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时候他都学会了,但是他不知道,他养成习惯了,再把道理讲清楚,他明白了,一生都不会改变。这是圣贤教育,佛菩萨的教育是十善、是三皈、是五戒,从世法再衔接佛法,很容易修。《沙弥律仪》是佛门的弟子规,所以出家一定从这学起,无论是男是女,男是沙弥,女是沙弥尼,必须修学的课程。最后提升到六度,提升到普贤十愿,那就通至佛果了。

  第二,「涅盘之体,排除诸障,无碍自在,谓之道」。涅盘就是清净寂灭,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没有障碍,所以他自在。自在在什么地方?自在在感应,众生有感,他立刻就有应。感应,像《普门品》上所说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这三十二是三十二大类,把十法界依正庄严分为三十二大类,应以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不是他自己有意思,不是的。众生希望见到佛,他就现佛;众生希望见菩萨,他就现菩萨。众生有念头,他没有念头,他是随著众生的念头而现的,不是自己,自己没有起心动念。他要起心动念,不就变成凡夫了,他没有起心动念。应说什么法,他也没起心动念,自然就说什么法,契机契理。众生是这么得度的,我们一定要知道。

  所以涅盘之体没有障碍,应化在十法界,像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示现这个事相,住世八十年,全是演戏,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依照什么人的念头?依照我们地球上众生起心动念,他是一个自然的反应。这个理很深,来做这些好事,帮助我们觉悟。今天时间到了,这一堂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