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科注 - (第二二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二集)  2012/3/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六三页,最后一行从当中看起:

  「四、云何名菩萨随佛教忍。菩萨瞋恼毒心起时,作是思惟:此身从何而生,从何而灭?从我生者,何者是我?从彼生者,何者是彼?法相如是,从何因缘生?菩萨作是思惟时,不见所从生;亦不见所缘起;亦不见从我生,亦不见从彼起;亦不见从因缘生。作是思惟,亦不瞋,亦不恼,亦不毒。瞋怒之力,即便减少。是名随佛教忍」。第四种忍,这里是举了一个事例,随佛教诫要有忍耐的功夫,才能够把佛的教诫落实,能够真正做到而不违背,这样才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这举个例子,譬如说菩萨瞋恼毒心起,就是三毒贪瞋痴,贪瞋痴念头起来了。初发心的菩萨,实际上还是凡夫,这凡夫菩萨,天台大师称他作名字菩萨,有名无实,名字菩萨。这是一定要知道的,修学我现在在哪个等级要清楚,才能提升。什么时候不称名字菩萨?升级了称观行菩萨,升级不是名字。观行,初住以上,《华严经》里面初信位以上,也就是真的把见惑放下,有思惑在。思惑要放下就证阿罗汉果,就超出六道轮回,那真圣人。但是初果刚刚放下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把这五种见放下,在佛法叫小小圣。虽是小小圣,他不是凡夫,他如果修大乘初信位的,真菩萨,他不是假菩萨,他确实已经入佛门了。

  没放下的这些人没入佛门,但是遇到净土的胜缘他能往生。你看他一往生就作阿惟越致菩萨。这都是无法想像的,真正叫难信之法,怎么一下地位就提得这么高,非常不容易叫人相信。这个道理,理跟事,这部经、集注里头讲得非常清楚,我们要认真去学习、细心去体会,才能建立信心。否则的话,听了、读了境界转不过来,转不过来那就是名字菩萨,依旧是凡夫,不能往生决定是继续搞轮回。轮回我们现在知道非常痛苦,为什么?冤冤相报,谁都不肯饶谁,我不肯饶人,别人不肯饶我,真苦。遇不到佛法麻烦可大了,遇到佛法就是遇到觉悟的机会,真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下定决心不再干这个事情,这就能超越。菩萨在这个时候,他就做这种想法,这也是佛教的,我们这身从哪来的?从何而生?从何而灭?何就是原因,我这身什么原因而生的?什么原因而灭的?完全从身就是生死,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在这个世间又灭了?佛告诉我们,缘生缘灭,缘聚的时候就生,缘是许多不同的条件具足,到这个世间来了,跟父母有缘,跟这个世间有缘,跟这个世间众生有缘。

  世尊为我们分析的缘多,复杂,不外乎四大类,这四大类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佛说没有这四种缘,你不会来,没有这四种缘,你不会跟你没有缘的人相聚。凡是相聚的统统都有缘分,相聚一天、相聚一个小时都是有缘分。我们坐车、坐船,乘车一个小时就下车,大家走了,那一个小时同坐一个车上、同在一条船上都是缘。佛这个话说得好,这都是事实真相,没有缘想聚也聚不成,想散也散不了。虽然这一切法从因缘果而生的,佛特别重视缘。因是阿赖耶里头含藏的,什么因都有,有作佛的因,有作菩萨的因,也有地狱、饿鬼的因,人人具足,哪一个缘现行、哪一个因现行,这要靠缘。所以缘具足这个因出现了,因缘果报,在这个世间没完没了。因缘果报全是空的,假的,不是真的,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这是佛说的,这是事实真相,佛为我们说出来,为什么?他证得了。他怎么证得的?他能放下,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就证得。你看凡夫跟佛相差的就这么一点点,佛能放下,凡夫放不下,差别就在此地。

  放下一分有一分的果报,佛将无尽的烦恼归纳为三大类,见思是一类,尘沙是一类,无明是一类。真能够放下见思,这个见思都是属於执著,你把执著只要一放下,往生极乐世界不是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放下,只要放下一点点就是方便有余土。所以小乘初果往生,《华严经》的菩萨,初信位的往生,他不是同居土,他生方便土。《华严》是圆教,从初信到十信都是方便土,初住以上是实报土。於是我们就懂得,小乘初果在我们净宗,他就是得事一心不乱。你看见惑破了就是事一心不乱,最浅的,事一心不乱功夫有浅深不等,它有三辈九品,比凡圣同居土的高,方便有余土下下品还在同居土上上品之上。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果能放下,好事情,放下真正知道身不是我,把身放下。我这身体不健康,病痛很多,放下,病就没有了。这个道理没人知道,佛给我们讲得很多,放下就没有了。正因为你不肯放下,你有身,因为你有业,你要受这个业报;我没有身,我虽有业,没有地方受,业也就消掉了。初果就有这个本事。初信位的菩萨他们所放下的完全相同,但是智慧不同。初信位的菩萨他是大乘,他学的经教很多,他知道的东西比初果多,境界比初果高,但是讲断烦恼他们是平等的,这就是小乘比不上大乘的地方。

  这个疑问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如果说从我生的,这个身是我,是我来投胎的,我生的,我是谁?谁是我?如果从他生的,他是谁?谁是他?法相如是,这个世间的法相从何因缘生?这就像法相经典上所说的,都是从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是谁的一念不觉?是我的一念不觉,根本就没有我;从他的一念不觉,也根本没有他,四相都没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告诉我们,宇宙的源起只是一念不觉,觉是不动的,不觉就动了。这一念不觉没有原因,这一念不觉也没有生灭,就是没有始终,所以叫它做「无始无明」。无始无明这句话很多人误会,不解真实义,以为无始一定是时间很久很久之前说不出,太久远了,把它这样子来解释无始,错了。无始是什么?它根本没有开始。怎么说没有开始?现在我们渐渐体会到一些,它从生到灭都在一念当中。这一念多长的时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是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所以佛说它不生,佛说它叫无始无明,它马上就不存在。你说生灭,生灭没有了,没有了你还说它,第二个生灭是新的,与第一个不相干,不是第一个,第三个不是第二个,这才叫事实真相,大乘教讲诸法实相。如果这个事情那么好懂的话,佛说般若怎么说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的薰习,还得加上自己禅定功夫,不少人见到了才承认,再跟大家讲一乘法,法华,究竟圆满,回归自性,叫妙觉如来。

  所以佛在四十九年讲经,比喻用得最广的就是梦。佛告诉我们,六道、十法界,乃至於一真法界,都是一场梦,梦怎么可以说它是真的?但是梦没有醒,以为是真的,他就得受苦受难。佛也是大慈大悲,帮助这些众生赶快醒过来,所以佛现身说法,叫大作梦中佛事,建立水月道场。晚上在池塘里面看到水里头月亮,月亮在天上,水里头有影子,道场是什么?水月道场,不是真的,佛事是梦中佛事。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真正能体会到的人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放下,不再计较、不再执著,没事,天下本无事。那是什么?那是佛跟法身菩萨的境界,他超越了。对这几句话意思不能体会,一知半解没用处,还继续搞轮回。所以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示现在十法界、示现在人间,他们是干什么?他们是梦中佛事,他们是水月道场,所以他们身心清净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如来境界、就是佛境界,这个境界永恒不变。妄心刹那刹那在变,所以妄心,佛叫它做无常,它不能常存。佛把真相全告诉我们了,我们要怎样才能够体悟真常?没有别的,就是放下。

  我这一生第一次跟出家人接触,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的问题,方老师告诉我佛法,我知道佛法无比殊胜,世出世间法无与伦比,有没有方法能让我们很快的契入?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大师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我当时听了好像懂,实际上真的没有懂,好像懂,这两句话不深,其实意思很深。我接著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两个字「布施」。布施,布施就是舍,布施就是放下,告诉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就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以后我们从经教深入经藏,真的他说的话一点都不错,佛法就这么简单。看破是什么?了解事实真相。放下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绝对不要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什么叫凡夫?就是把所有心结都放在心上,这叫凡夫。一切现象在面前,你不把它放在心上,这就是佛菩萨。你看阿罗汉不执著,但是他还有分别,还会起心动念;菩萨高明,不分别,但是有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成佛了。经典里面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个都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四十一个阶级,那是习气没断干净,习气只障碍一桩事情,回归自性,就这个有障碍,其他的什么障碍都没有。习气没法子断,时间久了它自然没有。古人对这个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譬如酒瓶盛酒,酒倒掉了,倒得干干净净,擦得干干净净,确实没有,闻闻还有味道,那个味道去不掉。怎么去?瓶盖打开放在那个地方,放上半年、一年,再去闻没有了。无始无明习气就是这么个断法,根本就不理它,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等觉菩萨就用这个方法自自然然就证得妙觉果位。

  成佛之后只有一桩事情,广度众生,为什么?自然的,法尔如是。整个宇宙跟我是一体,我身体哪个地方有痛痒,手会不会去摸摸、去给它搔搔痒?这什么原因?什么理由?没有理由,没有原因,一体。你觉悟了知道是一体,这一体里头还有一部分没觉悟,还在迷惑颠倒,你自自然然去帮助,决定没有人启请,也没有人劝导你,自然的,这叫什么?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是性德,性德里头的第一德,也就是孟子所讲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所说的,确确实实是菩萨慈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你证到这个地位你一定是这样做法的。所以我们自己证得的,跟诸佛如来一样的,众生有感决定有应,感应决定有,感应决定是事实真相。佛法不说自然,比自然还自然,叫法尔如是,它法本来就是这样的,说自然还隔一层,本来就是。

  所以彼此没有了,何者是我?何者是彼?法相如是,从何因缘生?菩萨作是思惟时,不见所从生,这是因。亦不见所缘起;亦不见从我生,亦不见从彼起;亦不见从因缘生。这种教我们的方法是把念头转过来,转过来贪瞋痴的念头就忘掉、就放下了,用这种方法对治贪瞋痴。烦恼起现行,怎样把烦恼灭掉?这也是一种灭烦恼的方法。方法很多,无量无边,举这一个例子而已!宗门大德所谓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烦恼,为什么说不怕念起?你要不起烦恼,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你是凡夫哪有不起烦恼的道理。只要是在六道决定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可以暂时没有,起心动念是不会中断的。不但在六道,十法界亦如是。四圣法界他们智慧高,觉性比我们强,他能够把烦恼控制住,让烦恼不起。我们控制不住,烦恼随时起现行,这个一般讲定功不足,智慧也不如他们。他们的智慧,就十法界的,跟我们智慧性质完全相同,不是开悟,我们没有开悟,我们智慧从哪来的?是从佛经上得来的,是从佛说法得来的,他们也是。他们的理解比我们深,原因是他们的心比我们清净,他们的心比我们虔诚。印光大师说的话我们要记住,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你得百分利益。我们要想得多少利益,要在诚敬上下功夫,没有诚敬,天天学教,他什么利益也得不到。为什么?教是性德,性要用性才感应,性就是真心,妄心跟它不感应。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妄心,妄心要想明了真心里面的境界,做不到的。你有真心你必须得用真心,你在佛的经教里头就得利益。用妄心天天薰,薰的还是一些种子,这个种子不会起现行,用真心它就起现行、就起作用。这个真与妄一定要知道。

  作是思惟,也不瞋,也不恼,也不毒,这是什么原因?这是用定慧,不是称性的定慧,也能把烦恼暂时伏住。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治标不治本,石头压草的方法有效。如果不断的压,天天去压,说不定有一天豁然大悟,这一悟就见性。这个毒,瞋恼毒的根都拔掉,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生出来了,为什么?性德流露。我们相信、我们知道,人人那个心都跟佛一样的慈悲,就是迷了不知道。如果你从自性上面的性德去想,没有一个人不可爱,没有一个人不可敬,一切众生皆可敬可爱。我们的心,自己的心是清净平等觉,照见诸法实相,这照见。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照不见,是照了,照了见不到真相。所以功夫没有别的就是在放下,这叫随佛教忍。这举一个例子,佛教给我们太多太多!在净土宗,佛教给我们,你要真的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有阿弥陀佛,真正相信念佛可以往生。你对於这些教诲完全肯定、完全接受、完全相信,没有一丝毫怀疑,这就是忍,这是法忍,随佛教忍。这个忍从什么地方去看?从你真正放下,从这里看到。真放下,放不下的也放下,一心念佛,所以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忍。你不能忍你怎么放得下?所以放下我们才能得受用,不放下得不到。这个受用就在现前,现前就法喜充满,利益在哪里?第一个身心健康,头一个得到的。

  我们今天学佛没有得到这个利益,什么原因?我们没真干,佛教我们没真做,真做肯定是。现在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科学家教给我们这个意念,运用意念的能量,他说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把念头集中不能分散。佛在经上有没有教我们集中?有,经上教我们「一心不乱」。一心不就是集中!不能有二心,二心就有夹杂,夹杂就把我们的功力破坏了,一定要学一心专念。你看经上讲的最精彩的句子,「至心信乐」,至心就是真诚到极处,至诚,真诚到极处。那诚是什么意思?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头,给真诚下了个定义,说得好,跟佛讲的一样,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有念头就不是诚,诚就没有了,没有念头叫真诚。这个定义下得好,所以后来有很多祖师大德讲到诚,都引用他所说的,曾国藩说的。真诚到极处,至心信乐,真诚到极处,相信净土,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极乐世界,相信念佛决定往生,叫至心信;乐是爱好,真的喜欢极乐世界,真喜欢阿弥陀佛,真想去。这个念头比什么念头都好,世出世间所有的念头,这第一,第一念,第一殊胜。

  你说几天能成功?真快,《弥陀经》上告诉我们,「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最长到若七日,宋朝莹珂法师三天就往生。我们现在三十年没往生,还留在这个世间,什么原因?我们的心没有达到他的标准。如果达到他那个标准,他三天能,我三天也能。大家都念佛,大家都在学佛,结果完全不一样,总在用心不同,就这么个道理。真的像经上讲的「至心信乐」、「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哪有不往生的!而且往生的品位,肯定全是实报庄严土上三辈往生。经上把这桩事讲这么透彻,把这个道理讲得这么明白,这是佛菩萨、祖师大德悲心至极,慈悲到了极处。我们有幸在这一生能遇到、能听到,这个缘就无比的殊胜。缘是机会,所谓是机缘,我们一定把这个缘掌握住,紧紧抓住。这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就是今天,希有难逢。我们真的把它抓住,这一生决定不再搞轮回,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

  极乐世界我们必须要认识,是世出世间、天上人间究竟圆满福德的地方,不是平常人能去的,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不行。那是什么样的福报,你才能住这个福地!中国人所说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没那么大的福报,不行,你受不了。用什么方法修福?念佛号就是修福,我一天到晚把这个佛号抓住。所以真懂得的人一天十万声佛号,为什么?福大!一声佛号的福德就不得了,一天十万声还得了!念上个几年,你有这么大的福报,天上人间没有那么大福的地方,你都不会去住,它跟你住相应的,只有极乐世界有这么大的福报,你跟它相应,跟别的都不相应,就自然去!这个道理并不深,我们能理解、能懂。信愿持名这是种无上的福田,这是修最大的福报。我们就晓得,障碍人念佛,这个人能不能往生?决定不能往生。障碍人念佛是什么?你不准他修福,他就修一点小福,他没有办法修大福,顶尖的福报他没有分,一定要懂、要明了。这是随佛教诲要忍耐!

  第五,「云何名菩萨无方所忍」,我们看下文,「或有夜忍昼不忍,或昼忍夜不忍;或彼方忍,此方不忍。或此方忍,彼方不忍。或知识边忍,不知识边不忍」,这是讲一般人,这社会上人有这些现象。「菩萨不尔。一切时,一切方,常生忍心,是名无方所忍」。无方所忍实际上就是时时要忍、处处要忍,时是时间,时间有先后。方是指空间,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叫十方,所以方是空间。无方所忍,在这个地方可以忍,换一个地方就不能忍,有!你看在道场里面、在寺庙里头他能忍,为什么?看到佛菩萨的像、看到这道场,不好意思发作,受了一点委屈也就不说;可是不是道场这个,那可不行,一点委屈都受不了,他就发作。这就是有些地方他能忍,有些地方不能忍。时间亦是如此,做法会这个时候、听讲经的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他会忍;如果离开讲堂、离开会场的时候,他就不能忍,这个事情常有。佛举这个例子我们想想,我们看到别人有,看到别人,这个真正会修的人、会学的人,世出世间都是,看到别人会想到自己,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个人会学。古人讲善学,他学得很好;如果见到作恶的,他立刻回过头来,我有没有这个行为?我要有赶快改,我要没有,要小心谨慎,不要犯这个过错。你看他都学会了,善人善事是他的老师,恶人恶事也是他的老师,都帮助他提升。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两个都是我的老师,都在教我,都在帮助我,都在提升我,怎么会不成就!如果看到善人善行喜欢,看到恶人干坏事就讨厌、就怨恨,这什么都没学到。为什么?看到善人善事起了贪恋,恶人恶事起瞋恚,生烦恼不生智慧。所以如果你真的会学,没有一个不成功,不会学的没有法子。一个人的成就,确实不是别人教的,完全靠自己。老师,你看看佛,佛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只有两个字,信解,把这事实真相讲清楚,我们相信,我们明白、理解了,后面,后面老师就没事情,后续的是要行、要证,这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行、没有证,你什么东西也没得到。只有信解,没有行证,用现在的话说,叫知识,不是智慧。知识能不能解决问题?能,但是它有局限,它不是万能的,它有局限,往往还有后遗症。如果是智慧,没有局限,智慧没有后遗症。

  中国千万年来,别人常讲五千年历史文化,我说千万年。五千年是因为文字发明,有记载五千年,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道德,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古印度婆罗门教他们有一万三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也没有文字,他们有圣人教诲,没有文字的发明,一样有圣人、有贤人。所以我们相信,中国文化不会在婆罗门之下,也应当有一万多年。有迹象可寻,孔子的言论里头有所谓「述而不作」,这孔子自己说的,他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换句话说,孔子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给后代的,全是古圣先贤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自己没有。所以他底下还有一句话说,「信而好古」,他对古人留下的东西他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而且非常喜欢,这好就是爱好,对古人东西喜欢。所以我们的文化决定不止五千年,至少要加上一倍多。夫子被后人称之为大圣,集大成者,他是集过去没有文字之前的这些传说,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传说,集大成者,他用文字把它写下来,流传给后世,这个功劳大。他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一生人很谦虚,对於人事物都恭敬。你看他的学生大家在一起讨论,我们的老师有些什么长处、有些什么德行?几乎学生都承认,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老师温和、善良、恭敬、节俭、样样让别人,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老师有这五德,这五德变成以后读书人德行的标准,大家读孔子书要学孔子,至少这五个字要学到,温良恭俭让。所以这是无方忍,没有不能忍的,你看一切时、一切方常生忍心,这个方是处所、是方所,一切时、一切处都要忍,没有不能忍的。

  第六,「云何名菩萨修处处忍」,这个处是事,前面的方是处所,这是事,人事方面的。你看「有人於父母、师长、夫妻、男女、大小、内外如是中生忍」,就是说与他有亲属关系的他能忍,「余则不忍」,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人,他就不能忍了。这桩事情,这世间很多,我们看看我们的周边,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现在这个圈子愈缩愈小,没有从前那么大,因为现在有人於父母也不能忍,於师长也不能忍,那其他的就不必说了。甚至於对他自己他都不忍,他要作践自己。我们看到最近媒体的一些信息好像是印度,年轻人自杀的很多,十几岁,连自己都不能忍了。印度因为年轻人自杀率太高,好像很多投资的都不敢去了。这段经文里头所说的,应该是上一个世纪的社会,还能维系住。现在这个世纪的社会,伦理道德完全崩溃,社会一片混乱,秩序没有,伦理没有,五伦五常没有了。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至少在过去亲属当中,父母、师长、夫妇、内外亲属还有五常,还讲仁义礼智信,於自己没有关系的都不讲了,现在跟自己有关系的也不讲,也没有了。

  你看儿女直接称呼父母的名字,这在中国过去社会没有过的,这是基本的礼节,儿女不能称父母的名讳。现在不但称名,连姓叫出来,我们听到很悲哀,你也不能说他,外国人不都是这么叫吗?现在一切学外国,外国人都是连名带姓叫的。在我们中国人讲没大没小,这家就乱了,家乱社会就乱了。五伦里头长幼有序,这个秩序没有了。中国在古代,男子二十岁就成年,就不算小孩,二十岁行冠礼,戴帽子表示成年。成年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称他名,称他名那是侮辱他、那是骂他。行冠礼的这天同辈送他一个字,所以中国有名、字,名不能称,称字,这对他的尊敬。只有父母称他的名,他的祖父母都称他字,隔一代要尊重他,他的伯伯叔叔都要称字不可以称名。将来做官,在皇帝面前,皇帝也称他字,不称他名。除父母之外还有一个人,老师称他名,就说明老师的地位跟父母是平等的。佛法说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师,老师跟父母的恩是同等的,尊师重道。老师的子女跟自己亲兄弟没有两样,一生都要照顾。从前的旧社会,一个族群、一个国家是一家人,有亲爱精诚。现在没有了,现在小家庭夫妻两个带两个孩子,都做不到。父母可能爱子女,子女不会爱父母,他不懂,没有人教他,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西方人崇尚科学,科学造成今天的社会,科学家自己也知道,科学再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地球毁灭,也想挽救,找不到方法。英国汤恩比博士指出大家一条道路,这个道路谁相信?他在一九七0年代曾经说过,「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几个人能懂?几个人能相信?懂的人不相信,相信的人不懂,都没有办法。汤恩比说得没错,不能落实,说了等於没说,做不到!这个社会还是继续混乱下去。这个混乱我们在最近几年看到的,一年比一年乱,一年比一年严重。不善的心行,头一个让我们自己身体免疫的能力丧失掉,很容易感染疾病,这是第一个现象。第二个现象,我们居住的环境灾难特别多,也是不善心行所感应的。

  大乘经典里面佛告诉我们,贪婪对应的是水灾,海水上升,江河泛滥;瞋恚对应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瞋恚;愚痴是风灾;傲慢对应的是地震。怀疑更可怕,怀疑对应的是自己免疫能力全部毁掉,为什么?你没有信心。对应我们居住的地方,山崩地陷,高山会倒下来,大地会陷下去,这是什么?没有信心。佛所讲的现在我们都看见了,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些灾难不是不能拯救。美国布莱登博士讲演的时候说,只要地球上的居民肯回头,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不但灾难可以化解,还会把地球带到更好的走向。这外国人说的,量子力学家说的。最近三十年来,量子力学家的发明成绩非常可观,说明宇宙的真相是意念可以控制物质,发现这个东西。这个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净宗特别强调这一点,一心不乱就是制心一处,只要一心不乱,什么问题都解决。但是这个法门,自古以来叫难信之法,谁信谁就得利益,不信没办法,信的人太少太少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现前幸好还有几个例子,我遇到两个人,一个见了面,还有一个没见面。见面这个刘素云居士得的红斑狼疮,医生告诉她,不是存活期间一个月、两个月,告诉她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她一切放下什么都不想,为什么?随时都会死亡。这一口气还在,听《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每天听经十个小时,其余时间念佛。这样子念了几个月,病好了,再检查没有了,红斑狼疮连痕迹都没有。她坚持到十年成就了,你问她往生有没有把握?她会告诉你,她什么时候往生都可以去,她有把握。这个自在了,她活在这个世间,她什么灾难都没有。另外还一个跟刘素云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十年专修,心无二念,真成就了。这是给我们作证转,给我们做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可那个真信是真难,难上之难,没有比这个更难的,真要是大善根、大福德,才能真正相信这桩事情。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都要忍耐,忍耐怎么?随缘不攀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不再分心、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了。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做不到,那个做到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我们做不到;我们只要做到不分别、不执著,这个往生生方便有余土。但是不管你生到哪一土,只要你到极乐世界,你都成为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佛力加持的,无比的殊胜,真正不可思议。

  这个地方举了个例子,「菩萨忍者,则不如是。如父母边生忍」,这父母是最亲爱的,对父母事事都能忍。「旃陀罗边生忍」,旃陀罗是印度,印度有四姓阶级,这是最低的,一般人瞧不起的。旃陀罗出门手上要拿个小旗子,让大家一看都知道他,不跟他打招呼,不跟他接近。他们的职业多半是屠夫杀生的,你看对这种人也要忍辱。佛当年出现在世间是平等的,主张四姓平等,旃陀罗有没有学佛的?有,佛能忍。而且旃陀罗也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佛法主张四姓平等。

  第七,「云何名菩萨非所为忍。不以事故生忍,不以利故生忍。不以畏故生忍。不以受他恩故生忍。不以相亲友故生忍」。不以,这是我们讲羞愧,故生忍。「菩萨常修於忍,是名菩萨非所为忍」。换句话说,菩萨忍是性德,跟慈悲是一样的意思,无缘大慈没有条件的。这一段也就是这个意思,无条件的忍辱,没有任何缘故。菩萨六波罗蜜,忍辱波罗蜜一定要重视这条。绝不因为事故,我一定要忍,我不忍不行,不是的,菩萨这个忍是自性的性德流露,所以与利不相干,与势力也不相干,不是因为他地位很高,官做得很大,与这个不相干,也不是我受人恩惠,也不是有亲故关系。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应该要生忍,换句话说,都能够接受,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著,真正做到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这条的总结。如果没有这样的忍辱,恒顺众生做不到。只有恒顺众生,才能够成就随喜功德,这个功德都从忍辱而生的。没有忍哪来的功德!

  法身菩萨他们见性不著相,没有问题,凡夫不行,凡夫著相,著相不见性,忍辱就困难。但是念佛的人要知道,念佛的人要修平等心,要常常想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著相,阿弥陀佛度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无论他是积功累德,或者是无恶不作。我们在十八愿里面看到,临终十念必生哪些人?五逆十恶,毁谤正法,这是恶业当中极重的罪业,没有比这更重,只要他能够忏悔,只要他能够认错,我错了,认错,具足信愿持名,阿弥陀佛统统都接引,阿弥陀佛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尤其像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想这些造恶的人,他是众生,他本来是佛,造极重恶业堕阿鼻地狱他还是众生,他本性还是本善,他本来是佛。所以一定要晓得,一切众生造作一切不善是什么?是一时迷惑颠倒,不是他的本性,一时迷惑铸成大错。只要回头就是好人,只要觉悟,他真正肯念佛,真正肯求生净土,那就是善人。所以这样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说他是什么品位很难讲,如果这一念回心是真心,他就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土是真心,同居土、方便土是妄心,就是阿赖耶识。问我们是用真心、是用妄心?

  什么叫真心?什么叫妄心?真心没有杂念,妄心有杂念。我念阿弥陀佛,我还想著别的事情,这叫妄心。真心这一念里头,除弥陀之外什么念头没有,这一念是真心,一念真心他一直就上去了,实报土上上品往生。所以蕅益大师讲,品位高下不是念佛多少,是功夫浅深,功夫深的人用深心念佛。菩提心里头「直心、深心、大悲心」,那个力量大,那是佛心,是你的本心,你本来是佛。所以这个心跟佛相应,不是跟菩萨相应。这个心我们自己有,没有失掉,只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你提不起来,你起心动念全是妄念。这个妄念是什么?第一个身体没丢掉,第二个我的家庭没丢掉,事业没有丢掉,你的亲朋好友这些人没有丢掉。你起心动念都想这些,这些东西把你的真心盖住,真心不能现前。所以你不要以为造作恶的人,造恶的人地狱相现前他恐惧了,地狱相现前,所谓说魂魄都吓跑掉了。这个时候要有人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确实他就这一念,别的念头没有了。他这一念是真心念,真心念那就是上上品往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到极乐世界什么身分?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他会跳那么高,因为他本来是佛。

  你要懂这个道理,你就觉得不奇怪、不稀奇。人人都能做得到,就是你放不下。你能够放下你也如此,他能放下他也如此,一点都不稀奇,所以要问我们用什么心。当然你要明白,就在现前处事待人接物我都用真心,我不用妄心。不用妄心是什么?根本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眼目当中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李老师早年教导我们方法好极了,教我们把一切人都看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示现好人给我看,阿弥陀佛示现一个恶人给我看,都帮助我提升。教我看什么?在里头不分别不执著,最后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就成佛了。善人善事,我在这个境界里头没有贪恋,欢欢喜喜没有贪恋,心住在清净平等觉上。看到恶人恶事没有瞋恨,心也住在清净平等觉上,一点没有受干扰,这是佛菩萨。

  本来是这样子,为什么起心动念,那人真是坏人吗?他要遇到善缘,善导大师讲得真好,「四土三辈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个恶人临终遇到一个善缘,劝导他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他只念一声佛,这就往生了。那一声佛,确实一个杂念没有,真心,纯真之心。他什么品位?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实报庄严土。也正因为这个事实,佛教给我们对於一切众生不可以轻慢,要用尊重的心、恭敬心。就是看到一个蚊虫蚂蚁,说不定蚊虫蚂蚁生到极乐世界比我们早,地位比我们高,我们轻视了它,瞧不起它。讲六道众生,六道现前的身相是业报身,他过去生中造的业,我们看到立刻就要想到,看到身相想到他造的恶业,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我们要不能够把恶业忏除,将来就这个身。这些都在我面前示现,都在这提醒我,所以这些全是善知识。我们用一个平等心看待,蚂蚁菩萨、蚊虫菩萨、苍蝇菩萨、蟑螂菩萨,蜎飞蠕动全是菩萨,这我们的清净平等觉现前,清净平等觉是真心。换心,把贪心、瞋心、痴心、傲慢心、怀疑心全换成阿弥陀佛。把情绪放下,怨恨恼怒烦放下,无论什么样的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能够不起怨恨恼怒烦,起的是什么?起的全是阿弥陀佛。

  所以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自然会想到,乡下农村里面那些阿公阿婆,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就是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知道,他回答你就是阿弥陀佛。跟他讲这个话阿弥陀佛,讲那个也阿弥陀佛,你给他讲一点钟,他回答阿弥陀佛,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进去,有没有听懂,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得了,这是菩萨在教我们,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对了。你能念一辈子,你将来往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一般人比不上。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你不要看他那个糊涂、愚痴,愚不可及,比不上他,他将来的成就我们没有法子跟他相比,见到怎么能不尊重!怎么能不尊敬!我们以前不知道,真的是没有把他看在眼里,现在知道,遇到的时候,那是了不起的大菩萨。齐素萍居士东天目山很多,都是这些非常穷苦的人,没吃没穿的,东天目山念佛堂收留。你看到这些人什么妄念都没有,他天天在那边等,等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山上有这么多真修行的人,有这么多念佛往生的人,道场能不兴旺吗?这才叫名符其实的正法道场。

  下面第八,「云何名菩萨不逼恼忍」,这是遇到逆缘,逆缘很难忍。你看「若瞋因缘」,瞋恚,「烦恼未起,不名为忍」,烦恼起来了,你要能忍耐。「若遇瞋因缘时,拳打刀杖,手脚蹴踏,恶口骂詈,於如是中,心不动者,则名为忍」。这很难,如果我们得罪了这个人,这个人以这种态度来对我,这是忍辱。如果没有得罪他,是误会、是冤枉,还是要忍,不需要辩别。他骂,恭恭敬敬在那里听,骂上两个钟点,骂累了,他就不骂,他就停了。不要回他,回他什么?愈来愈盛。他打让他打,打到他不忍心,他下不了手,他就不打。你不能对抗,对抗是愈打愈起劲,说不定双方都会伤亡。打不还手的很难打下去,这忍辱。这种事情很多,夫妻之间,我在听到同修告诉我,她的先生天天打她,结婚多少年,已经打了多少年,她也非常委屈,到底什么原因不知道。遇到一个高明人告诉她,你跟你先生的关系,你先生前生是一条牛,你是个牧童,天天拿鞭子打它。所以今天你们做了夫妻,他一定要拿鞭子抽,给你打回来。告诉她,别著急,他再打你两个月满了。过了两个月之后,先生真的不打她了。

  这种因果,如果我们能够把它看透,完全了解,化解怨结要忍辱,那要不忍的话,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过去用这个态度对他,他今天这样对待你,应该的,要接受,这问题才能化解,但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真正有德行、有智慧的人知道,对你很尊敬;一般人耻笑你,说你无能,受这种羞辱。有德行、有智慧的人,知道你做的是对的。在今天的社会,有德行的人愈来愈少,换句话说,知道你的人愈来愈少;不知道的,误会、错认的人愈来愈多,所以忍辱是愈来愈难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