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二集) 20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7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四百八十九页第三行,我们从第二句看起:
「以上皆因闻名发心,得生净土,是为得益中之上者」。闻名发心就要认真念佛,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这就是得最上的利益。无量劫来我们都在生死轮回当中,没有办法出去,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无论什么样的根机,即使造作五逆十恶、毁谤佛法,只要忏悔,只要认错,都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造作罪孽的众生往生净土,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一生究竟成佛。太稀有、太难得了,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很不容易得到。
再接著说,「今章」,这一章,就是第二十五愿,第二十五愿「则显其下者」,就是殊胜往生的利益他得不到,这一生遇到了,也学这个法门,最后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这里头说了几种,举几个例子来说,实际上原因很多,说不尽。第一个是「根器不一」,众生的根器不相同,这是过去生中善根厚薄不一样。善根厚的,深厚的,听了之后他就真信,信心不逆,他不会改变,这一生成功了;善根薄的人,听了之后也信,信心不坚固,半信半疑,这样子这一生当中未必能往生。所以下面说,「故闻名之信乐」,乐是爱好、喜欢,发心也不一样。善导大师所谓「万修万人去」,那是善根好的人,听了之后他不怀疑,他真信、他真念,万修万人去。如果有怀疑,信心不坚定,就未必能往生,对这个法门虽然喜欢,可是其他的法门他更喜欢,佛法欢喜,世法也欢喜,这就不一定了。
「或因大心未坚」,大心是信心、愿心、念佛的心不坚固,或者是「因信愿不深」,专门讲对这个法门的信心,信心是比什么都重要。佛教没到中国来之前,我们中国老祖宗就把信,信是五德里头的一个,把它放在基础上,这信德,从信德才生上面的仁、义、礼、智,才生这个四德,如果信德没有了,仁、义、礼、智全都没有了。佛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是大道的根源,功德之母。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也就是说信能生一切功德,你看这个字多重要。如果信愿不深,对於这一生往生就非常困难。信心不深,那个愿心就不切,念佛就很随便,不是专心念,不是真想去,这是念佛人这一生当中没有能够往生的真正原因。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有这个毛病就要提高警觉心,自己应该好好的去想想,极乐世界要不要去?真要去,就把这些毛病要统统改掉,要把念佛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什么事情都可以马虎,这个事情不可以,念佛要认真,这才能决定得生。「或以持念不专」,我们念佛念念忘掉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忘掉了,杂念起来了,这些情形都是一般念佛人都常常有的。在这些地方没有高度的警觉,往往这一生的机会就错过了,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心。
「是以未能全契弥陀十念必生等大愿」,这就是第十八愿。我们修净土,跟十八愿的精神、跟十八愿的原则不相应,虽然这一生跟净土结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故当世未能了脱生死」,就是当世(这一生当中)没办法脱离六道轮回,生死就是轮回。「仅能获福於现在及来生」,这一生、来生这两生获福,第三生就靠不住了;如果这两生不断恶修善,第三生可能就到恶道去了。这就说明六道众生决定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恶道的时间长。「故获利」,利是利益,这一类的人念佛得到的利益不如前面数愿,前面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这几愿获的利益都大,都能往生。这一段文很要紧,念老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让我们认真去反省。
下面给我们介绍这一愿的大意,第二十五愿「天人礼敬」。这里面有说,『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菩萨行谓六度万行」,这个万就是大乘菩萨常说的八万四千细行,这叫万行。行在古时候念去声,念横,念去声就是当动词用,念行当名词用,真的要有行动。八万四千,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到究竟微细处,就变成八万四千菩萨行。「是乃广修众善者」,众善,善有善果,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果报是人天福报,真修,大福报。「本经三辈往生,皆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盖发心乃诸善中王,持名是万行之首。缺此往生正因,虽行众善,则广而不专,博而未精」,这话说得好!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你看学佛的有大富大贵。大贵的就是国家领导人,我们在国外接触的,见到,虔诚的基督教徒、天主教徒、日本的神道教徒,修福。大富的,拥有千亿万亿的财富,也拜佛,也念经,也求生净土,或者是信仰其他宗教。能不能生天堂?可能,但是那个福享尽了之后,恶业的果报现前了,佛经上讲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就把修福忘掉了,就造业了。造的业重,造的业多,恶业,造的善业少,三善业的力量薄,再下一世三途去了,恶业的力量强。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要细心观察清楚。
换句话说,六道无论是三善道、是三恶道,都不是理想的地方,都不是真正好地方,里面的问题很多,副作用很大,这些地方真的比不上四圣法界。但是四圣法界很辛苦,修行很辛苦,时间很长才能够了生死,出十法界,轮回出了,十法界没出,你就知道这个事情麻烦。多长的时间才能出去?每个人不一定,这是每个人根器不一,每个人善根不同,每个人遇缘不一样,总而言之,都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今天遇到的是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解决问题,了生死,出轮回,这个法门号称为当生成就的佛法。我们看到这句话有没有感触?一般人是平常心看过,没有感触。什么人有感触?受过极大苦难的人,听到这个法门,这还得了!很有感触,他很重视。没有受过苦难的人,这个心发不起来。所以大苦大难往往把人的菩提心激发出来,是好事,不是坏事。
念佛修净土疏忽了,真是像这个文里面所说的,我们这一生学习,广而不专,什么都想学,博而未精,「未契弥陀本愿,难於今生现证」,这一生不能往生,但是他有好处,「唯受人天礼敬而已」。你是个善人、你是个好人,受到许多人尊敬赞叹乃至於供养,这种小福报我们常常看到。修福还得要有善根,没有善根的人,想修福修不到。佛门讲种福田,这个比喻非常好,那个田是不是真的福田?真的福田,你种了福;如果是假的福田,你种下去了,将来什么都收不到。这是什么?你没有智慧,你不认识福田,你有机会种福田,福田当面错过。所以佛法重智慧,不重福报。智慧太重要了,福报再大,解决不了问题,这是自己无始劫来的生死大事,一定要靠智慧。这一愿我们就学到此地。再看第二十六「闻名得福」,跟二十五愿差不多,没有能往生,得福报,这是闻名得的小利益: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
富贵人家。
【诸根无缺。】
念了一辈子佛,得这个果报。「《大论》曰:生刹利为有势力」,刹利是什么?皇族,这是贵。「生婆罗门家为有智慧」,婆罗门大概就是现在所说的专家学者,多半也是一生教学。在印度有婆罗门教,这是婆罗门的教育。「生居士家为大富。故能利益众生」,有钱有势做好事容易,能修福报。「又《会疏》曰:生下贱家,受世轻慢,利济不广。」利是利益众生,济是救济苦难,可以修一点小福,大福难。如果是贵族,如果是大富,他做起来就容易。「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不缺,就是六根都健康、都正常,这个也是不容易的。我们得到的,习惯了,不以为然,如果我们的六根缺少一个,就知道苦。眼睛瞎了,耳朵聋了,鼻不知道香臭,舌不知道苦甜,这样的人在这个世间到处都能看到。这是什么?不善业所造成的。一般说,不知道调理身体,吃东西吃坏了,时间长了累积就成为病态。这些病态不好治疗,没有遇到好的大夫不知道病根在什么地方。
我认识朋友当中,印尼前总统瓦希德,真是个好人,心地善良,人有智慧,很聪明,反应很快,非常可惜眼睛瞎了,双眼失明。我陪同他访问北京,中国对他的待遇不错,以国家元首级来接待他。我替他找了一个中医,刘银州大夫,给他诊断、给他看了,知道他这个失明最初发起的时候并不是很严重,是糖尿病引发的。他说如果他在三年之内,中药可以把他调治好,他能够恢复能见,可惜时间太长,二十多年了。用药物给他调理,他也肯吃中药汤药,告诉我,有一点效。但是他不能够持续,经常在国际上旅行,带著中药煎药就非常不方便,所以不能长期去服药,这个都是障缘。他做总统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多就下来了,原因就是失明。虔诚的回教徒,生长在爪哇,爪哇的回教是郑和传过去的,所以伊斯兰教这一派非常温和,它里头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这一支这一派他们重视伦常,五伦、五常他非常重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郑和我们知道他一生信奉的是两个宗教,他自己出生的家庭是伊斯兰教,以后长大他工作,他的领导是永乐大帝,永乐大帝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他也就拜佛了。他还刻过《大藏经》,可见得他对佛教懂,他认真学过。他将伊斯兰教传到爪哇,南洋都受他的影响。所以六根健全是福报。
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经文只有一句:
【常修殊胜梵行。】
后面是这三愿的总结。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十七愿。『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梵行,清净无欲之行。断淫欲诸天,皆名为梵天。如梵天断淫欲之行,曰梵行」。天道,佛经上讲得很详细,大别为二十八层。二十八层,下面六层叫欲界天,欲界天上去是四禅天一共十八层,四禅称为梵天,再上去是四空天有四层,总共二十八层。四禅,初禅三层天,二禅三层,三禅三层,这就是九层,第四禅它有九层,普通的天三层,还有一层特别的,叫无想天,修无想定成就的也是生到第四禅,就是无想天,另外五层是小乘圣者在那里修行的,就是三果阿那含。根利的,这五层任何一层里面修成都证阿罗汉;根器钝的,五层要一层一层的去修,时间就长了,证阿罗汉果就脱离六道轮回。但是钝根的,五不还天一层一层修,修完之后生四空天,也是一层一层向上提升,提升到最后就脱离六道轮回,生到四圣法界的声闻。四圣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层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六道,包括二十八层天,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世尊有实报庄严土,当然也有常寂光土,凡夫修行要经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一步一步向上提升,达到究竟圆满。
清净无欲放在菩萨修行之首,第一个条件。难怪六祖大师见性,你看他的报告,第一个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在我们这个经的经题上,讲到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五个字,第一个也是清净,第二个是平等,第三个是觉,这清净多重要!清净从哪里修?从生活当中修,从处事待人接物境界里面修,修真正的清净心。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为什么?无始劫来习气太深。大乘教里面教导我们「历事炼心」,这真修行。它不像小乘,小乘是远离,财色名食睡远离,所以小乘戒非常严格。大乘戒不是教你远离,历事炼心,事是假的,事不重要,念头重要,你要没有贪瞋痴慢、五欲六尘、七情五欲,没有这个念头,真成就了,道理在此地。
法门虽然多,八万四千法门,修到最后要进涅盘城了,涅盘城是我们的目的地,本经上讲的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一般说的涅盘城,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我们得明心见性。将要进入明心见性,只有三个门,无量无边法门到最后就变成三门,这个三门就是觉正净,三皈就是说的这三门。东方教学跟西方真不一样,你想学了,一进门就把目的地告诉你,觉正净,无论走哪一个门,你都进去了,进去统统一样,平等的,都成佛了,你看你从哪个门进。觉门真的要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这个路走不通,像释迦牟尼佛,上上根人,菩提树下打坐,他就能大彻大悟,在中国惠能大师是个代表,上上根人。这个不是学得来的,人家有这天分。当然我们知道这种天分也是多生多劫修积而来的,不是偶然的。我们修行的功夫不如别人,我们只看到人家成就的果的这一面,他修因那一面没看见,那不是这一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没看到。就像我们看个年轻人,他今天博士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了,看到非常欢喜,没有看到他以前念小学、中学、大学那么多年的辛苦才拿到,你所看到的只这二、三个小时,你没有看到过去几十年的辛苦,就这么个道理。所以释迦、惠能大师并不稀奇,我们所看到的是他拿学位。我们过去没有他这样修行功夫,他这个路就不能走,走不通的。可是我们遇到净宗法门,虽然过去差一点,也能够赶上他,这是不可思议!净宗法门真难信,没人相信,这个法门确实能让我们这一生成就,不信,他跟这个法门就没有缘。
但是不管学哪个法门、哪个宗派,这个清净心、平等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一定要修。修清净,没有染污,一片慈悲;修平等,没有高下,一切都能够圆融、都能够包容,可以帮助我回到真心。为什么?真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现在的心很小,两个人都不能包容,夫妻两个结婚,没几天他闹离婚。什么原因?不能包容,心量太小,在现前这个社会太多太多了。现在大家把结婚也不当一回事,随随便便的,为什么?可以上午结婚,下午就可以离婚,简直叫儿戏!社会动乱这是根本的原因。中国古代对这个婚姻之礼非常繁琐,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没有别的,就是叫这两个人以后无论遭遇到什么都不能够离婚,所以礼节之隆重在五种礼的其他四种之上,婚礼是最隆重的、最繁琐的,就是要认真,不可以当作儿戏,一定要负起责任起来。结婚最大的一桩事情就是要培养下一代,把下一代培养成圣人、成贤人,这是结婚唯一的使命,祖宗对你是这个期望,父母对你也是这个期望,社会大众亦复如是,这不是儿戏。所以修行一定把清净摆在第一。
五欲,这个欲扩大就是贪欲,对於名闻利养的欲望、对於五欲六尘的欲望一定要放下。放下好!放下什么?放下得大智慧、大福报,很多人不相信。古人讲的话有道理,讲量大福大。你放下你才肯帮助别人,你帮助别人,别人就帮助你,得大众帮助,这个福报是最大。你拥有亿万财产,一个灾难来,全没有了,你怎么办?你拥有很多人的爱护、很多人帮助你,你什么都没有,你要什么都不缺乏,这个叫大福报。特别在严重灾难的时候你看出来,你看哪个有福、哪个没有福。那个大富翁在苦难里头没有人送东西给他吃,他会饿死;这个没有福报的人,心量很大,常常乐意帮助人,他有困难,许多人帮助他。所以乐善好施。
佛教我们不要积财,经上讲得很清楚,「积财丧道」,道就没有了,不可以积财,有能力尽量去帮助别人。从哪里做起?从邻近,邻居,逐渐逐渐向外扩展,要这样做法。我移民到澳洲住在图文巴,建立一个小道场,这个小道场原来是基督教堂,它卖,我们买过来,重新整修一下。整修完全不破坏它的原样子,它原来是什么样子一定保存,一点都不要改变,里面梁柱坏掉了,重新换,换还找它原来的那个木头,它是用什么树的木头,还找一样的,它油漆的什么颜色,我们也照它的颜色,焕然一新,当地人民看到欢喜!保存他们的文化。只换一样东西,教堂当中的十字架拿下来,换成阿弥陀佛,就换这一样,其他统统都没有换。而且他们的节庆我们都做,因为原来是基督教,圣诞节我们也过,我们跟它原来完全一样,用他们的这个规矩来做,当地老百姓欢喜。
我们首先布施,请他们吃饭,就是我们居住的三条街,这个三条街靠近我们不太远,大概是一、二百公尺这个范围,我们常常吃的东西多的时候,分给大家,近邻,要慢慢向外扩张。现在扩张到多大?整个城市,这个小城居民大概十万人,我们的小道场非常出名。在图文巴大家都常说,图文巴的人知道两桩事情,第一桩事情,九月花季花车游行,它是花城,全世界喜欢看花的人都会到图文巴来看花,第二个,知道有净宗学院,每个人都知道净宗学院在哪里。所以你要到那去问路,无论问什么人,他都会告诉你这个路怎么走法,都知道。我们帮助他,他帮助我们;我们常常送东西给他们吃,他们也常常送东西给我们,和睦相处。在澳洲我们居住的环境非常欢喜,我们跟政府的关系处得好,跟当地群众关系也处得非常好,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没有障碍。
所以慈悲,这个爱,一定要从近慢慢发展到远方。中国老祖宗懂得这个道理,提倡父子有亲,这是亲爱的原始点,教育就是从这里建立的。教育的宗旨就是希望这个爱一生永远保持不会变质,这是教育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希望这个爱能够发扬光大,爱你的兄弟姐妹,爱你的家族,然后爱邻居,邻里乡党,爱社会、爱族群、爱国家,最后《弟子规》上讲的,「凡是人,皆须爱」。佛法并不反对,大乘佛法在事上跟中国传统文化完全相同,在理上比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要殊胜,在这个环境里面培养清净心,这个高了!即相离相,即事而真。这个就是佛法到中国来,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意思就在此地。佛法没有妨碍你们日常生活,一点都不妨碍,而且欢喜。把佛法的精神注入到本土文化,就是清净平等觉。
图文巴人口不多,面积很大,市区里面每一户它的土地标准面积是一万尺,标准的面积,所以每一个家庭都有前后院子。他建房子要不了那么大,建房子有二千尺、三千尺就够了,就够用了,他土地有一万尺,所以前后都是院子。我们前面院子种树,后面院子种菜,做菜园,种水果树。宗教很多,有十几个宗教,十几个宗教我们团结成一家,彼此都互相往来,大家相处得很好,没有排斥,没有说我的宗教比你的宗教好,没有,大家平等,完全一样的,无论修哪个宗教,都可以到天堂,一点都不排斥,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而且互相学习教义。我们在那里做了十年工夫,十年团结人民,两年团结宗教,可以做成一个世界模范城市,和谐示范的城市,我都劝导这些宗教领导人大家努力。我教给他们的方法,一定要互相学习宗教的经典,单单是朋友还不够,要深入了解,求同存异,相同的大家努力来做,不相同的放在一边,让我们慢慢提升,进一步那个不同的也会同了,有更高的境界就能看到。不要辩论,不要去争执。
我希望各个不同的宗教每四个月举行一次宗教学习分享,我们自己学习,提升自己境界,跟你在那里教的这些信徒,你有些成绩来报告,每四个月举行一次。我说做一年,如果一年做得很成功,我会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卫星电视台,每天把我们各个宗教(不同宗教)学习的状况,都在这个电台播出去,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这个是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区,让全世界看到,让全世界的人到图文巴来观光、旅游、考察、学习,它就会变成世界名城,那就很有机会在联合国去做报告,非常有意思。而这些宗教领袖对我这个想法、看法都非常欢喜,我相信它能做得成功,非常有意义!今天这个世界就是要带头,凡事起头难,真有这个人带头做出来了,你不能不相信。这个地区是全世界不同族群移民到这个地方来的,能这样和睦,像一家人一样,我们得把它做出来。所以宗教经典不是念的、不是讲的,是要做的。讲清楚、讲明白,一定要把它做到,这样宗教对於社会贡献就大了,它不是迷信,带给社会安定和平,真正化解冲突,解除一切的争论。
所以这个欲范围很大,说欲望不单单是淫欲。我们看下面文,「《法华嘉祥疏》曰:有人言通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名断淫为梵行」,下面还有一句,「故《大品》曰」,这是《大品般若》,「淫欲障生梵天,何况菩提!」这就是说一切欲望里头淫欲最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淫欲不断不能生梵天,六道里头你活动的范围是个小圈圈,欲界,欲界是最小的圈圈,比欲界大的是色界天,更大的是无色界天,你只能在小圈圈活动,不能在六道的大圈圈活动,这亏就吃大了。所以把这个梵行称为断淫也有道理,淫都能断还有什么不能断!就跟当年翻经的这些法师,中国人最忌讳的就是耻辱,杀头没有关系,「士可杀不可辱」,把辱看得非常重,所以翻经的法师把忍下面加个辱,这个意思说辱要能忍就什么都能忍,没有一样不能忍的。淫要能断,所有一切欲望统统可以断,没有一样不能断。章嘉大师教我们放下,首先放下这桩事,然后其他的放下都容易了。放下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放下无明烦恼,这人就成佛了,圆满的回归自性。
「以上皆以离欲为梵行,但另有深义,以证涅盘之万行为梵行」,这个是梵行的深义,断淫欲是梵行的浅义,它有更深的意思。「如《法华嘉祥疏》曰:梵行之相者,梵名涅盘,即根本法轮大涅盘也。行即万行,到大涅盘也」,这个意思就深了。这个清净是指谁?是指如来,最低的果位,《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就是修万行到大涅盘,他到了,只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习气是没有方法断的,只是不要去理会它,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在这个境界里头他已经不起心、不动念了,那还修什么方法?不能修了,要有修不就又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退转了。不起心、不动念是到了极限,但是有习气,这个习气随它去,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多长的时间?这经上告诉我们,三大阿僧只劫。所以三大阿僧只劫是对法身菩萨说的,也称之为无量寿,有量的无量,可是有量的无量它直接就通无量的无量,三大阿僧只劫到了,无明习气全没有了,他就是妙觉如来。妙觉不住报土,报土就没有了,住常寂光。常寂光里面只有一个位次,就是妙觉,实报庄严土里面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些人住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修行,大乘教里常说的,无功用道,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他修不修行?修。他修什么?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有应,应就是应化,他有应化身,就现身。正是惠能大师最后一句话所说的,「能生万法」,能生万法的缘就是众生的感,只要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众生之感无量,他的应也是无量。众生有感是有心,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佛应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能把这些众生问题全解决了。妙,真是妙!真正不可思议。
下面引「《大日经疏十七》」,十七卷,「梵谓涅盘。梵行谓修梵行者名」,修梵行的人称他作梵行。「具大涅盘」,具是证得,大涅盘名梵。「上二经疏,皆谓到大涅盘之行,为梵行。是则梵行之深义,不局限於持戒与断淫而已」,限於持戒与断淫,这是梵行的第一步。梵行从哪里学起?从这学起,但不是止於这个,他最终极的目的是大般涅盘,换句话说,就是妙觉如来,是究竟圆满的梵行,这个要懂得。「今愿文曰殊胜梵行,应兼此二义」,殊胜,前后两个意思统统有,应兼此二义。「盖断除淫欲,礼佛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趣向大涅盘根本法轮之妙行也」。这个地方的几句话,把修行怎么个修法全都说出来了。断除淫欲是断烦恼,这是烦恼的根,把烦恼的根拔掉,枝枝叶叶自然就枯死了。礼佛念佛是修积众善,也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一切法门不离诚敬,礼佛念佛就是修诚敬,诚敬展开就是无量法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净宗唯一的妙法,让我们能在一生当中圆满,这是其他法门没有法子的,做不到的。发菩提心,就是对於净宗法门、对於西方净土、对於阿弥陀佛,第一个是真信不疑,第二个是真想往生,往生去干什么?第三是见佛闻法。我到极乐世界没有别的,就是亲近阿弥陀佛,听他老人家讲经说法,我在他会下决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老师好!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亲近诸佛比不上亲近阿弥陀佛。我们这个心定了,不再改变了;我们的方向定了,西方;目标定了,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去的理由定了,亲近弥陀,闻法证果。所以这个就是趣向大涅盘根本法轮之妙行,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一闻佛名,即具如是功德,足证佛号,名具万德」,这个要记住。我们要修万德,怎么修法?华严菩萨修六度万行,净宗行人只要信愿持名,就把菩萨的万德全部包括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个事实真相要深深的明了,我们的信心坚定了,愿心不再动摇了,这一生当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什么都别牵挂,连自己身体纵然有重病,不要牵挂,没事,我心里就一句阿弥陀佛,再重的病,几天就恢复了。你说为什么?因为这个佛号是万德洪名,你天天在修万德,你能不好吗?哪有这种道理!天天在打妄想,那你身体就不会好。打妄想是什么?打妄想是造轮回业,你天天在搞六道轮回。我天天念佛,天天拜佛,我在这个地方修西方极乐世界,我在这个地方修阿弥陀佛,这个功德还得了!
「闻名功德,微妙难思」,这个话句句都是真话。「如《尊胜陀罗尼经》曰: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这就是讲一些小动物,「闻此陀罗尼,一经於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这个陀罗尼是什么?尊胜陀罗尼,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是别的。连畜生听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它死了之后就离开畜生道,不再做畜生了。所以我们的菜园放念佛机,二十四小时念南无阿弥陀佛不间断。菜园里面那些小虫、小鸟天天在听念佛,它知道,它不是不知道,还有树木花草,连这些菜统统都跟著念佛。我们帮助它,它也帮助我们,菜长得特别好,滋味营养特别殊胜,这是它回报给我们。我们在澳洲,乡下一些菜农到我们菜园参观,都非常惊讶,你们怎么种的,种的比他的好。我们又没有农药、又没有化肥,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好?我们用阿弥陀佛种的。诚心诚意去做,就会感应道交。
「又《涅盘经》曰:是大涅盘,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趣。」《涅盘经》是佛说的,这个大涅盘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像莲池大师所说的,只念阿弥陀佛。南无两个字是客气话,可以省略掉,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弥陀经》上告诉我们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礼拜的意思,这些都可以不要,一心专念。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头说,他劝别人念佛念六个字,他自己念四个字。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这一生唯求决定得生净土,所以南无可以不要念,我执持名号,别人未必想生净土,加上皈依阿弥陀佛、皈命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好,加这个意思就好,差别在此地。名号功德真的不可思议,无论你有意或者是无意,听到这一声佛号,你看,尽这一身,它就不更复受,这是讲小动物,它就能脱离畜生道,这个功德多大!我们帮助这些众生,二十四小时帮助我们做不到,现在用念佛机可以做到。我们用一种虔诚恭敬心去供养它,帮助它们,希望它们跟我们一样真信、真愿,一同念佛求生净土。知不知道?知道。不但小动物知道,植物也知道,山河大地,这一块土地上每一粒微尘都知道。有经典所在之处,有佛号所在之处,这个地方就是净土。
我们看末后这个结语,「一经於耳,尚具上述功德」,上面所讲的好处。「何况经耳之后,兼能信受」,能信、能受,能接受,能接受就是真的发愿求生净土,「其功更胜」,这个功德就更殊胜了。「一般经中闻字」,「如是我闻」,每部经开头都有这一句,有这个闻字,「不是但闻,义兼信受」,所以一部经最后一句,「信受奉行」,这是一头一尾,意思里头包含著有信、有受。「是故闻名之人,今生纵不即能往生,来世亦必常修殊胜梵行」。末后这句话说得好!我们就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法去帮助一切大众。讲经分享,这是闻法,无论他有没有心、有没有意思学习,功德都不可思议。他有心,听懂了,听明白了,真干,这一生决定成功。家亲眷属希望生生世世都在一起,只有到极乐世界真的永远在一起,不到极乐世界全都分散了,各人随各人的业去流转,下一次再遇到的时候不认识了,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永远聚会在一起。极乐世界聚会跟在娑婆决定不一样,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你的心是乱的,心意是杂乱,里头有怨有恨、有情有爱,又有怨又有恨,纠缠在一起,是这么一个状况。到极乐世界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这一些亲情怨恨全没有了,全是智慧功德,那怎么会一样!
所以你真的搞明白了,今天这个世间什么事情全是假的,真的,每天能吃饱、能穿暖,能有小房子居住,就得其他的全放下,我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个人是世界上第一大福报的人,还有哪个福报能跟他相比!他现在走的什么路子?阿弥陀佛的路子,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道路。一般人走的全是三途六道,怎么能相比!人要聪明一点,不能再干傻事。什么事是傻事?放不下的全是傻事,不要以为你不傻,你没有放下的那就是傻事。真正聪明,万缘放下,我就老老实实一心念佛。想做一点好事,今天全世界第一桩好事就是帮助人才。真正有善根的人,帮助他、成就他,第一桩好事,这个好事要做,其他的好事都是二等、三等、四等,不认识不行!好,修殊胜行愿我们就学到此地。
再看下面,「庚八、生获法益」。生是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所得的利益。这个里头分九段,第一,第二十八愿「国无不善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不但没有不善的事,不善的名都听不到。我们现在有个错误观念,新闻报导要据实天天来报,报的是什么?不善的多,善的很少。报不善的多,不善天天就在增长,为什么?大家都在学。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应当怎么做?隐恶扬善,有道理!我们要拯救社会、要拯救人心,新闻报导什么?不善的少报一些,善的多报一些,让人家好好去学善,扬弃不善,让不善的人生惭愧心,他能够回头作善,这是教育。现在怎么报法?小不善他宣扬成大不善,大不善他宣扬成极不善,他这种报法,好事反而不报,这个社会怎么会好?这个道理很深。古人教给我们的方法都是真实智慧,都是真正的经验。家庭里面家人相处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家人,夫妇、兄弟姐妹,跟父母,跟儿女、亲戚朋友相处,记住,隐恶扬善,恶的不提,善的赞扬,慢慢人的良心就生出来了。知道什么?知道不善是羞耻,不愿意说,知道善行是好事,大家宣扬,互相的劝勉,这个家庭才幸福,家庭才会兴旺。
如果都看到别人不善,那就是自己的大不善,为什么?别人不善把你心里头那个心所统统引发起来了,全是不善的。如果自己心是善良的,外面不善的见不到。外面这个境界现前,我们的反应就是反应你的心,反应出来全是不善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善,为什么没看出来,看的全是别人的一些缺点?是有缺点,但是我们看缺点什么?要原谅他,不要去责怪他,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批评。为什么?他没有受过圣贤教育,圣贤教育在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丢掉好多代了,疏忽了有两百年,你怎么能责怪他?今天干什么坏事都是正常的,他要不干坏事他是圣人再来的、是菩萨再来的,他不是圣人、不是菩萨,那他干这个事就是正常的。要懂这个道理,互相称赞就和睦了。僧团亦如是,祖师大德常教我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你在家庭里头换一个,若要家庭兴,唯有你家里人互相赞叹、互相尊重,它就兴旺起来了,一个道理。国家也如此,你要团体兴,这个团体里面上上下下所有人互相赞叹,要国家兴旺亦如是,领导与群众,领导与各级领导,都能互相赞叹,这个国哪有不兴的道理!家怎么衰的、国怎么亡的?净看别人错处,家就衰了。先生看太太的错处,太太看先生的错处,这个家还会有幸福吗?不可能!团体里面,领导看下属错处,下属看领导错处,这个团体衰了。圣贤这几句话太重要了!
极乐世界为什么好?极乐世界连不善的名都没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列在前面两个,第一个礼敬,见到任何人,冤家对头都要恭恭敬敬,怨结化解了,这是善。见到掉头而去不理的,怨恨就加深了,见一次面加深一次,麻烦大了。如果礼敬,见一次面化解一次,见个十次面,全化解了,就那么简单、就那么容易。再称赞如来,如来是善,善的称赞,不善的不说、不批评。这是菩萨、这是诸佛如来他们所表现在外面的,用意很深很深。我们今天社会变成这个样子,迫切需要的就是圣贤佛菩萨日常生活当中这点点滴滴的行持,我们都能学到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是化解冲突、恢复和谐的根本法,不能不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四百八十九页第三行,我们从第二句看起:
「以上皆因闻名发心,得生净土,是为得益中之上者」。闻名发心就要认真念佛,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这就是得最上的利益。无量劫来我们都在生死轮回当中,没有办法出去,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无论什么样的根机,即使造作五逆十恶、毁谤佛法,只要忏悔,只要认错,都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造作罪孽的众生往生净土,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一生究竟成佛。太稀有、太难得了,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很不容易得到。
再接著说,「今章」,这一章,就是第二十五愿,第二十五愿「则显其下者」,就是殊胜往生的利益他得不到,这一生遇到了,也学这个法门,最后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这里头说了几种,举几个例子来说,实际上原因很多,说不尽。第一个是「根器不一」,众生的根器不相同,这是过去生中善根厚薄不一样。善根厚的,深厚的,听了之后他就真信,信心不逆,他不会改变,这一生成功了;善根薄的人,听了之后也信,信心不坚固,半信半疑,这样子这一生当中未必能往生。所以下面说,「故闻名之信乐」,乐是爱好、喜欢,发心也不一样。善导大师所谓「万修万人去」,那是善根好的人,听了之后他不怀疑,他真信、他真念,万修万人去。如果有怀疑,信心不坚定,就未必能往生,对这个法门虽然喜欢,可是其他的法门他更喜欢,佛法欢喜,世法也欢喜,这就不一定了。
「或因大心未坚」,大心是信心、愿心、念佛的心不坚固,或者是「因信愿不深」,专门讲对这个法门的信心,信心是比什么都重要。佛教没到中国来之前,我们中国老祖宗就把信,信是五德里头的一个,把它放在基础上,这信德,从信德才生上面的仁、义、礼、智,才生这个四德,如果信德没有了,仁、义、礼、智全都没有了。佛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是大道的根源,功德之母。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也就是说信能生一切功德,你看这个字多重要。如果信愿不深,对於这一生往生就非常困难。信心不深,那个愿心就不切,念佛就很随便,不是专心念,不是真想去,这是念佛人这一生当中没有能够往生的真正原因。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有这个毛病就要提高警觉心,自己应该好好的去想想,极乐世界要不要去?真要去,就把这些毛病要统统改掉,要把念佛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什么事情都可以马虎,这个事情不可以,念佛要认真,这才能决定得生。「或以持念不专」,我们念佛念念忘掉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忘掉了,杂念起来了,这些情形都是一般念佛人都常常有的。在这些地方没有高度的警觉,往往这一生的机会就错过了,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心。
「是以未能全契弥陀十念必生等大愿」,这就是第十八愿。我们修净土,跟十八愿的精神、跟十八愿的原则不相应,虽然这一生跟净土结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故当世未能了脱生死」,就是当世(这一生当中)没办法脱离六道轮回,生死就是轮回。「仅能获福於现在及来生」,这一生、来生这两生获福,第三生就靠不住了;如果这两生不断恶修善,第三生可能就到恶道去了。这就说明六道众生决定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恶道的时间长。「故获利」,利是利益,这一类的人念佛得到的利益不如前面数愿,前面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这几愿获的利益都大,都能往生。这一段文很要紧,念老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让我们认真去反省。
下面给我们介绍这一愿的大意,第二十五愿「天人礼敬」。这里面有说,『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菩萨行谓六度万行」,这个万就是大乘菩萨常说的八万四千细行,这叫万行。行在古时候念去声,念横,念去声就是当动词用,念行当名词用,真的要有行动。八万四千,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到究竟微细处,就变成八万四千菩萨行。「是乃广修众善者」,众善,善有善果,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果报是人天福报,真修,大福报。「本经三辈往生,皆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盖发心乃诸善中王,持名是万行之首。缺此往生正因,虽行众善,则广而不专,博而未精」,这话说得好!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你看学佛的有大富大贵。大贵的就是国家领导人,我们在国外接触的,见到,虔诚的基督教徒、天主教徒、日本的神道教徒,修福。大富的,拥有千亿万亿的财富,也拜佛,也念经,也求生净土,或者是信仰其他宗教。能不能生天堂?可能,但是那个福享尽了之后,恶业的果报现前了,佛经上讲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就把修福忘掉了,就造业了。造的业重,造的业多,恶业,造的善业少,三善业的力量薄,再下一世三途去了,恶业的力量强。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要细心观察清楚。
换句话说,六道无论是三善道、是三恶道,都不是理想的地方,都不是真正好地方,里面的问题很多,副作用很大,这些地方真的比不上四圣法界。但是四圣法界很辛苦,修行很辛苦,时间很长才能够了生死,出十法界,轮回出了,十法界没出,你就知道这个事情麻烦。多长的时间才能出去?每个人不一定,这是每个人根器不一,每个人善根不同,每个人遇缘不一样,总而言之,都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今天遇到的是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解决问题,了生死,出轮回,这个法门号称为当生成就的佛法。我们看到这句话有没有感触?一般人是平常心看过,没有感触。什么人有感触?受过极大苦难的人,听到这个法门,这还得了!很有感触,他很重视。没有受过苦难的人,这个心发不起来。所以大苦大难往往把人的菩提心激发出来,是好事,不是坏事。
念佛修净土疏忽了,真是像这个文里面所说的,我们这一生学习,广而不专,什么都想学,博而未精,「未契弥陀本愿,难於今生现证」,这一生不能往生,但是他有好处,「唯受人天礼敬而已」。你是个善人、你是个好人,受到许多人尊敬赞叹乃至於供养,这种小福报我们常常看到。修福还得要有善根,没有善根的人,想修福修不到。佛门讲种福田,这个比喻非常好,那个田是不是真的福田?真的福田,你种了福;如果是假的福田,你种下去了,将来什么都收不到。这是什么?你没有智慧,你不认识福田,你有机会种福田,福田当面错过。所以佛法重智慧,不重福报。智慧太重要了,福报再大,解决不了问题,这是自己无始劫来的生死大事,一定要靠智慧。这一愿我们就学到此地。再看第二十六「闻名得福」,跟二十五愿差不多,没有能往生,得福报,这是闻名得的小利益: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
富贵人家。
【诸根无缺。】
念了一辈子佛,得这个果报。「《大论》曰:生刹利为有势力」,刹利是什么?皇族,这是贵。「生婆罗门家为有智慧」,婆罗门大概就是现在所说的专家学者,多半也是一生教学。在印度有婆罗门教,这是婆罗门的教育。「生居士家为大富。故能利益众生」,有钱有势做好事容易,能修福报。「又《会疏》曰:生下贱家,受世轻慢,利济不广。」利是利益众生,济是救济苦难,可以修一点小福,大福难。如果是贵族,如果是大富,他做起来就容易。「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不缺,就是六根都健康、都正常,这个也是不容易的。我们得到的,习惯了,不以为然,如果我们的六根缺少一个,就知道苦。眼睛瞎了,耳朵聋了,鼻不知道香臭,舌不知道苦甜,这样的人在这个世间到处都能看到。这是什么?不善业所造成的。一般说,不知道调理身体,吃东西吃坏了,时间长了累积就成为病态。这些病态不好治疗,没有遇到好的大夫不知道病根在什么地方。
我认识朋友当中,印尼前总统瓦希德,真是个好人,心地善良,人有智慧,很聪明,反应很快,非常可惜眼睛瞎了,双眼失明。我陪同他访问北京,中国对他的待遇不错,以国家元首级来接待他。我替他找了一个中医,刘银州大夫,给他诊断、给他看了,知道他这个失明最初发起的时候并不是很严重,是糖尿病引发的。他说如果他在三年之内,中药可以把他调治好,他能够恢复能见,可惜时间太长,二十多年了。用药物给他调理,他也肯吃中药汤药,告诉我,有一点效。但是他不能够持续,经常在国际上旅行,带著中药煎药就非常不方便,所以不能长期去服药,这个都是障缘。他做总统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多就下来了,原因就是失明。虔诚的回教徒,生长在爪哇,爪哇的回教是郑和传过去的,所以伊斯兰教这一派非常温和,它里头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这一支这一派他们重视伦常,五伦、五常他非常重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郑和我们知道他一生信奉的是两个宗教,他自己出生的家庭是伊斯兰教,以后长大他工作,他的领导是永乐大帝,永乐大帝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他也就拜佛了。他还刻过《大藏经》,可见得他对佛教懂,他认真学过。他将伊斯兰教传到爪哇,南洋都受他的影响。所以六根健全是福报。
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经文只有一句:
【常修殊胜梵行。】
后面是这三愿的总结。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十七愿。『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梵行,清净无欲之行。断淫欲诸天,皆名为梵天。如梵天断淫欲之行,曰梵行」。天道,佛经上讲得很详细,大别为二十八层。二十八层,下面六层叫欲界天,欲界天上去是四禅天一共十八层,四禅称为梵天,再上去是四空天有四层,总共二十八层。四禅,初禅三层天,二禅三层,三禅三层,这就是九层,第四禅它有九层,普通的天三层,还有一层特别的,叫无想天,修无想定成就的也是生到第四禅,就是无想天,另外五层是小乘圣者在那里修行的,就是三果阿那含。根利的,这五层任何一层里面修成都证阿罗汉;根器钝的,五层要一层一层的去修,时间就长了,证阿罗汉果就脱离六道轮回。但是钝根的,五不还天一层一层修,修完之后生四空天,也是一层一层向上提升,提升到最后就脱离六道轮回,生到四圣法界的声闻。四圣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层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六道,包括二十八层天,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世尊有实报庄严土,当然也有常寂光土,凡夫修行要经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一步一步向上提升,达到究竟圆满。
清净无欲放在菩萨修行之首,第一个条件。难怪六祖大师见性,你看他的报告,第一个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在我们这个经的经题上,讲到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五个字,第一个也是清净,第二个是平等,第三个是觉,这清净多重要!清净从哪里修?从生活当中修,从处事待人接物境界里面修,修真正的清净心。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为什么?无始劫来习气太深。大乘教里面教导我们「历事炼心」,这真修行。它不像小乘,小乘是远离,财色名食睡远离,所以小乘戒非常严格。大乘戒不是教你远离,历事炼心,事是假的,事不重要,念头重要,你要没有贪瞋痴慢、五欲六尘、七情五欲,没有这个念头,真成就了,道理在此地。
法门虽然多,八万四千法门,修到最后要进涅盘城了,涅盘城是我们的目的地,本经上讲的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一般说的涅盘城,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我们得明心见性。将要进入明心见性,只有三个门,无量无边法门到最后就变成三门,这个三门就是觉正净,三皈就是说的这三门。东方教学跟西方真不一样,你想学了,一进门就把目的地告诉你,觉正净,无论走哪一个门,你都进去了,进去统统一样,平等的,都成佛了,你看你从哪个门进。觉门真的要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这个路走不通,像释迦牟尼佛,上上根人,菩提树下打坐,他就能大彻大悟,在中国惠能大师是个代表,上上根人。这个不是学得来的,人家有这天分。当然我们知道这种天分也是多生多劫修积而来的,不是偶然的。我们修行的功夫不如别人,我们只看到人家成就的果的这一面,他修因那一面没看见,那不是这一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没看到。就像我们看个年轻人,他今天博士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了,看到非常欢喜,没有看到他以前念小学、中学、大学那么多年的辛苦才拿到,你所看到的只这二、三个小时,你没有看到过去几十年的辛苦,就这么个道理。所以释迦、惠能大师并不稀奇,我们所看到的是他拿学位。我们过去没有他这样修行功夫,他这个路就不能走,走不通的。可是我们遇到净宗法门,虽然过去差一点,也能够赶上他,这是不可思议!净宗法门真难信,没人相信,这个法门确实能让我们这一生成就,不信,他跟这个法门就没有缘。
但是不管学哪个法门、哪个宗派,这个清净心、平等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一定要修。修清净,没有染污,一片慈悲;修平等,没有高下,一切都能够圆融、都能够包容,可以帮助我回到真心。为什么?真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现在的心很小,两个人都不能包容,夫妻两个结婚,没几天他闹离婚。什么原因?不能包容,心量太小,在现前这个社会太多太多了。现在大家把结婚也不当一回事,随随便便的,为什么?可以上午结婚,下午就可以离婚,简直叫儿戏!社会动乱这是根本的原因。中国古代对这个婚姻之礼非常繁琐,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没有别的,就是叫这两个人以后无论遭遇到什么都不能够离婚,所以礼节之隆重在五种礼的其他四种之上,婚礼是最隆重的、最繁琐的,就是要认真,不可以当作儿戏,一定要负起责任起来。结婚最大的一桩事情就是要培养下一代,把下一代培养成圣人、成贤人,这是结婚唯一的使命,祖宗对你是这个期望,父母对你也是这个期望,社会大众亦复如是,这不是儿戏。所以修行一定把清净摆在第一。
五欲,这个欲扩大就是贪欲,对於名闻利养的欲望、对於五欲六尘的欲望一定要放下。放下好!放下什么?放下得大智慧、大福报,很多人不相信。古人讲的话有道理,讲量大福大。你放下你才肯帮助别人,你帮助别人,别人就帮助你,得大众帮助,这个福报是最大。你拥有亿万财产,一个灾难来,全没有了,你怎么办?你拥有很多人的爱护、很多人帮助你,你什么都没有,你要什么都不缺乏,这个叫大福报。特别在严重灾难的时候你看出来,你看哪个有福、哪个没有福。那个大富翁在苦难里头没有人送东西给他吃,他会饿死;这个没有福报的人,心量很大,常常乐意帮助人,他有困难,许多人帮助他。所以乐善好施。
佛教我们不要积财,经上讲得很清楚,「积财丧道」,道就没有了,不可以积财,有能力尽量去帮助别人。从哪里做起?从邻近,邻居,逐渐逐渐向外扩展,要这样做法。我移民到澳洲住在图文巴,建立一个小道场,这个小道场原来是基督教堂,它卖,我们买过来,重新整修一下。整修完全不破坏它的原样子,它原来是什么样子一定保存,一点都不要改变,里面梁柱坏掉了,重新换,换还找它原来的那个木头,它是用什么树的木头,还找一样的,它油漆的什么颜色,我们也照它的颜色,焕然一新,当地人民看到欢喜!保存他们的文化。只换一样东西,教堂当中的十字架拿下来,换成阿弥陀佛,就换这一样,其他统统都没有换。而且他们的节庆我们都做,因为原来是基督教,圣诞节我们也过,我们跟它原来完全一样,用他们的这个规矩来做,当地老百姓欢喜。
我们首先布施,请他们吃饭,就是我们居住的三条街,这个三条街靠近我们不太远,大概是一、二百公尺这个范围,我们常常吃的东西多的时候,分给大家,近邻,要慢慢向外扩张。现在扩张到多大?整个城市,这个小城居民大概十万人,我们的小道场非常出名。在图文巴大家都常说,图文巴的人知道两桩事情,第一桩事情,九月花季花车游行,它是花城,全世界喜欢看花的人都会到图文巴来看花,第二个,知道有净宗学院,每个人都知道净宗学院在哪里。所以你要到那去问路,无论问什么人,他都会告诉你这个路怎么走法,都知道。我们帮助他,他帮助我们;我们常常送东西给他们吃,他们也常常送东西给我们,和睦相处。在澳洲我们居住的环境非常欢喜,我们跟政府的关系处得好,跟当地群众关系也处得非常好,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没有障碍。
所以慈悲,这个爱,一定要从近慢慢发展到远方。中国老祖宗懂得这个道理,提倡父子有亲,这是亲爱的原始点,教育就是从这里建立的。教育的宗旨就是希望这个爱一生永远保持不会变质,这是教育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希望这个爱能够发扬光大,爱你的兄弟姐妹,爱你的家族,然后爱邻居,邻里乡党,爱社会、爱族群、爱国家,最后《弟子规》上讲的,「凡是人,皆须爱」。佛法并不反对,大乘佛法在事上跟中国传统文化完全相同,在理上比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要殊胜,在这个环境里面培养清净心,这个高了!即相离相,即事而真。这个就是佛法到中国来,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意思就在此地。佛法没有妨碍你们日常生活,一点都不妨碍,而且欢喜。把佛法的精神注入到本土文化,就是清净平等觉。
图文巴人口不多,面积很大,市区里面每一户它的土地标准面积是一万尺,标准的面积,所以每一个家庭都有前后院子。他建房子要不了那么大,建房子有二千尺、三千尺就够了,就够用了,他土地有一万尺,所以前后都是院子。我们前面院子种树,后面院子种菜,做菜园,种水果树。宗教很多,有十几个宗教,十几个宗教我们团结成一家,彼此都互相往来,大家相处得很好,没有排斥,没有说我的宗教比你的宗教好,没有,大家平等,完全一样的,无论修哪个宗教,都可以到天堂,一点都不排斥,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而且互相学习教义。我们在那里做了十年工夫,十年团结人民,两年团结宗教,可以做成一个世界模范城市,和谐示范的城市,我都劝导这些宗教领导人大家努力。我教给他们的方法,一定要互相学习宗教的经典,单单是朋友还不够,要深入了解,求同存异,相同的大家努力来做,不相同的放在一边,让我们慢慢提升,进一步那个不同的也会同了,有更高的境界就能看到。不要辩论,不要去争执。
我希望各个不同的宗教每四个月举行一次宗教学习分享,我们自己学习,提升自己境界,跟你在那里教的这些信徒,你有些成绩来报告,每四个月举行一次。我说做一年,如果一年做得很成功,我会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卫星电视台,每天把我们各个宗教(不同宗教)学习的状况,都在这个电台播出去,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这个是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区,让全世界看到,让全世界的人到图文巴来观光、旅游、考察、学习,它就会变成世界名城,那就很有机会在联合国去做报告,非常有意思。而这些宗教领袖对我这个想法、看法都非常欢喜,我相信它能做得成功,非常有意义!今天这个世界就是要带头,凡事起头难,真有这个人带头做出来了,你不能不相信。这个地区是全世界不同族群移民到这个地方来的,能这样和睦,像一家人一样,我们得把它做出来。所以宗教经典不是念的、不是讲的,是要做的。讲清楚、讲明白,一定要把它做到,这样宗教对於社会贡献就大了,它不是迷信,带给社会安定和平,真正化解冲突,解除一切的争论。
所以这个欲范围很大,说欲望不单单是淫欲。我们看下面文,「《法华嘉祥疏》曰:有人言通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名断淫为梵行」,下面还有一句,「故《大品》曰」,这是《大品般若》,「淫欲障生梵天,何况菩提!」这就是说一切欲望里头淫欲最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淫欲不断不能生梵天,六道里头你活动的范围是个小圈圈,欲界,欲界是最小的圈圈,比欲界大的是色界天,更大的是无色界天,你只能在小圈圈活动,不能在六道的大圈圈活动,这亏就吃大了。所以把这个梵行称为断淫也有道理,淫都能断还有什么不能断!就跟当年翻经的这些法师,中国人最忌讳的就是耻辱,杀头没有关系,「士可杀不可辱」,把辱看得非常重,所以翻经的法师把忍下面加个辱,这个意思说辱要能忍就什么都能忍,没有一样不能忍的。淫要能断,所有一切欲望统统可以断,没有一样不能断。章嘉大师教我们放下,首先放下这桩事,然后其他的放下都容易了。放下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放下无明烦恼,这人就成佛了,圆满的回归自性。
「以上皆以离欲为梵行,但另有深义,以证涅盘之万行为梵行」,这个是梵行的深义,断淫欲是梵行的浅义,它有更深的意思。「如《法华嘉祥疏》曰:梵行之相者,梵名涅盘,即根本法轮大涅盘也。行即万行,到大涅盘也」,这个意思就深了。这个清净是指谁?是指如来,最低的果位,《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就是修万行到大涅盘,他到了,只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习气是没有方法断的,只是不要去理会它,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在这个境界里头他已经不起心、不动念了,那还修什么方法?不能修了,要有修不就又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退转了。不起心、不动念是到了极限,但是有习气,这个习气随它去,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多长的时间?这经上告诉我们,三大阿僧只劫。所以三大阿僧只劫是对法身菩萨说的,也称之为无量寿,有量的无量,可是有量的无量它直接就通无量的无量,三大阿僧只劫到了,无明习气全没有了,他就是妙觉如来。妙觉不住报土,报土就没有了,住常寂光。常寂光里面只有一个位次,就是妙觉,实报庄严土里面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些人住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修行,大乘教里常说的,无功用道,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他修不修行?修。他修什么?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有应,应就是应化,他有应化身,就现身。正是惠能大师最后一句话所说的,「能生万法」,能生万法的缘就是众生的感,只要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众生之感无量,他的应也是无量。众生有感是有心,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佛应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能把这些众生问题全解决了。妙,真是妙!真正不可思议。
下面引「《大日经疏十七》」,十七卷,「梵谓涅盘。梵行谓修梵行者名」,修梵行的人称他作梵行。「具大涅盘」,具是证得,大涅盘名梵。「上二经疏,皆谓到大涅盘之行,为梵行。是则梵行之深义,不局限於持戒与断淫而已」,限於持戒与断淫,这是梵行的第一步。梵行从哪里学起?从这学起,但不是止於这个,他最终极的目的是大般涅盘,换句话说,就是妙觉如来,是究竟圆满的梵行,这个要懂得。「今愿文曰殊胜梵行,应兼此二义」,殊胜,前后两个意思统统有,应兼此二义。「盖断除淫欲,礼佛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趣向大涅盘根本法轮之妙行也」。这个地方的几句话,把修行怎么个修法全都说出来了。断除淫欲是断烦恼,这是烦恼的根,把烦恼的根拔掉,枝枝叶叶自然就枯死了。礼佛念佛是修积众善,也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一切法门不离诚敬,礼佛念佛就是修诚敬,诚敬展开就是无量法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净宗唯一的妙法,让我们能在一生当中圆满,这是其他法门没有法子的,做不到的。发菩提心,就是对於净宗法门、对於西方净土、对於阿弥陀佛,第一个是真信不疑,第二个是真想往生,往生去干什么?第三是见佛闻法。我到极乐世界没有别的,就是亲近阿弥陀佛,听他老人家讲经说法,我在他会下决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老师好!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亲近诸佛比不上亲近阿弥陀佛。我们这个心定了,不再改变了;我们的方向定了,西方;目标定了,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去的理由定了,亲近弥陀,闻法证果。所以这个就是趣向大涅盘根本法轮之妙行,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一闻佛名,即具如是功德,足证佛号,名具万德」,这个要记住。我们要修万德,怎么修法?华严菩萨修六度万行,净宗行人只要信愿持名,就把菩萨的万德全部包括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个事实真相要深深的明了,我们的信心坚定了,愿心不再动摇了,这一生当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什么都别牵挂,连自己身体纵然有重病,不要牵挂,没事,我心里就一句阿弥陀佛,再重的病,几天就恢复了。你说为什么?因为这个佛号是万德洪名,你天天在修万德,你能不好吗?哪有这种道理!天天在打妄想,那你身体就不会好。打妄想是什么?打妄想是造轮回业,你天天在搞六道轮回。我天天念佛,天天拜佛,我在这个地方修西方极乐世界,我在这个地方修阿弥陀佛,这个功德还得了!
「闻名功德,微妙难思」,这个话句句都是真话。「如《尊胜陀罗尼经》曰: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这就是讲一些小动物,「闻此陀罗尼,一经於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这个陀罗尼是什么?尊胜陀罗尼,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是别的。连畜生听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它死了之后就离开畜生道,不再做畜生了。所以我们的菜园放念佛机,二十四小时念南无阿弥陀佛不间断。菜园里面那些小虫、小鸟天天在听念佛,它知道,它不是不知道,还有树木花草,连这些菜统统都跟著念佛。我们帮助它,它也帮助我们,菜长得特别好,滋味营养特别殊胜,这是它回报给我们。我们在澳洲,乡下一些菜农到我们菜园参观,都非常惊讶,你们怎么种的,种的比他的好。我们又没有农药、又没有化肥,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好?我们用阿弥陀佛种的。诚心诚意去做,就会感应道交。
「又《涅盘经》曰:是大涅盘,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趣。」《涅盘经》是佛说的,这个大涅盘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像莲池大师所说的,只念阿弥陀佛。南无两个字是客气话,可以省略掉,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弥陀经》上告诉我们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礼拜的意思,这些都可以不要,一心专念。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头说,他劝别人念佛念六个字,他自己念四个字。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这一生唯求决定得生净土,所以南无可以不要念,我执持名号,别人未必想生净土,加上皈依阿弥陀佛、皈命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好,加这个意思就好,差别在此地。名号功德真的不可思议,无论你有意或者是无意,听到这一声佛号,你看,尽这一身,它就不更复受,这是讲小动物,它就能脱离畜生道,这个功德多大!我们帮助这些众生,二十四小时帮助我们做不到,现在用念佛机可以做到。我们用一种虔诚恭敬心去供养它,帮助它们,希望它们跟我们一样真信、真愿,一同念佛求生净土。知不知道?知道。不但小动物知道,植物也知道,山河大地,这一块土地上每一粒微尘都知道。有经典所在之处,有佛号所在之处,这个地方就是净土。
我们看末后这个结语,「一经於耳,尚具上述功德」,上面所讲的好处。「何况经耳之后,兼能信受」,能信、能受,能接受,能接受就是真的发愿求生净土,「其功更胜」,这个功德就更殊胜了。「一般经中闻字」,「如是我闻」,每部经开头都有这一句,有这个闻字,「不是但闻,义兼信受」,所以一部经最后一句,「信受奉行」,这是一头一尾,意思里头包含著有信、有受。「是故闻名之人,今生纵不即能往生,来世亦必常修殊胜梵行」。末后这句话说得好!我们就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法去帮助一切大众。讲经分享,这是闻法,无论他有没有心、有没有意思学习,功德都不可思议。他有心,听懂了,听明白了,真干,这一生决定成功。家亲眷属希望生生世世都在一起,只有到极乐世界真的永远在一起,不到极乐世界全都分散了,各人随各人的业去流转,下一次再遇到的时候不认识了,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永远聚会在一起。极乐世界聚会跟在娑婆决定不一样,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你的心是乱的,心意是杂乱,里头有怨有恨、有情有爱,又有怨又有恨,纠缠在一起,是这么一个状况。到极乐世界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这一些亲情怨恨全没有了,全是智慧功德,那怎么会一样!
所以你真的搞明白了,今天这个世间什么事情全是假的,真的,每天能吃饱、能穿暖,能有小房子居住,就得其他的全放下,我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个人是世界上第一大福报的人,还有哪个福报能跟他相比!他现在走的什么路子?阿弥陀佛的路子,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道路。一般人走的全是三途六道,怎么能相比!人要聪明一点,不能再干傻事。什么事是傻事?放不下的全是傻事,不要以为你不傻,你没有放下的那就是傻事。真正聪明,万缘放下,我就老老实实一心念佛。想做一点好事,今天全世界第一桩好事就是帮助人才。真正有善根的人,帮助他、成就他,第一桩好事,这个好事要做,其他的好事都是二等、三等、四等,不认识不行!好,修殊胜行愿我们就学到此地。
再看下面,「庚八、生获法益」。生是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所得的利益。这个里头分九段,第一,第二十八愿「国无不善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不但没有不善的事,不善的名都听不到。我们现在有个错误观念,新闻报导要据实天天来报,报的是什么?不善的多,善的很少。报不善的多,不善天天就在增长,为什么?大家都在学。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应当怎么做?隐恶扬善,有道理!我们要拯救社会、要拯救人心,新闻报导什么?不善的少报一些,善的多报一些,让人家好好去学善,扬弃不善,让不善的人生惭愧心,他能够回头作善,这是教育。现在怎么报法?小不善他宣扬成大不善,大不善他宣扬成极不善,他这种报法,好事反而不报,这个社会怎么会好?这个道理很深。古人教给我们的方法都是真实智慧,都是真正的经验。家庭里面家人相处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家人,夫妇、兄弟姐妹,跟父母,跟儿女、亲戚朋友相处,记住,隐恶扬善,恶的不提,善的赞扬,慢慢人的良心就生出来了。知道什么?知道不善是羞耻,不愿意说,知道善行是好事,大家宣扬,互相的劝勉,这个家庭才幸福,家庭才会兴旺。
如果都看到别人不善,那就是自己的大不善,为什么?别人不善把你心里头那个心所统统引发起来了,全是不善的。如果自己心是善良的,外面不善的见不到。外面这个境界现前,我们的反应就是反应你的心,反应出来全是不善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善,为什么没看出来,看的全是别人的一些缺点?是有缺点,但是我们看缺点什么?要原谅他,不要去责怪他,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批评。为什么?他没有受过圣贤教育,圣贤教育在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丢掉好多代了,疏忽了有两百年,你怎么能责怪他?今天干什么坏事都是正常的,他要不干坏事他是圣人再来的、是菩萨再来的,他不是圣人、不是菩萨,那他干这个事就是正常的。要懂这个道理,互相称赞就和睦了。僧团亦如是,祖师大德常教我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你在家庭里头换一个,若要家庭兴,唯有你家里人互相赞叹、互相尊重,它就兴旺起来了,一个道理。国家也如此,你要团体兴,这个团体里面上上下下所有人互相赞叹,要国家兴旺亦如是,领导与群众,领导与各级领导,都能互相赞叹,这个国哪有不兴的道理!家怎么衰的、国怎么亡的?净看别人错处,家就衰了。先生看太太的错处,太太看先生的错处,这个家还会有幸福吗?不可能!团体里面,领导看下属错处,下属看领导错处,这个团体衰了。圣贤这几句话太重要了!
极乐世界为什么好?极乐世界连不善的名都没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列在前面两个,第一个礼敬,见到任何人,冤家对头都要恭恭敬敬,怨结化解了,这是善。见到掉头而去不理的,怨恨就加深了,见一次面加深一次,麻烦大了。如果礼敬,见一次面化解一次,见个十次面,全化解了,就那么简单、就那么容易。再称赞如来,如来是善,善的称赞,不善的不说、不批评。这是菩萨、这是诸佛如来他们所表现在外面的,用意很深很深。我们今天社会变成这个样子,迫切需要的就是圣贤佛菩萨日常生活当中这点点滴滴的行持,我们都能学到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是化解冲突、恢复和谐的根本法,不能不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