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0集) 2012/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6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七十页倒数第六行:
「或有疑问,文中」,经文当中,「但云十念」,只是说十念,「何以迳谓为称佛名号,而非他种念佛耶」。这个意思,提出一个疑问,经中讲十念并没有指这十念是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我们要把十念当作称念阿弥陀佛,而不是念其他的佛?提出这一个问题。「答曰:十念中之念」,这个念字,「即指口念佛名之念」,就是指的我们口念佛名,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实有明证」,这不是随便说的,有证据的。「本经」,是《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里头的《宋译》本,《宋译》本上愿文有这么一句话,「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吾名号」,这个吾就是阿弥陀佛自称,这就证明,念吾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苾刍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刹。」这一段经文讲得很清楚,「其中念吾名号只能解作念佛洪名」,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能做这个解释。
「又《般舟经》曰: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对著这些菩萨众说,「欲来生我国者」,希望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这个话是阿弥陀佛说的,要想往生到极乐世界要常念我名,阿弥陀佛名号,莫有休息。黄念祖老居士病重的时候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弥陀在《般舟经》上这几句话念老做到了,真干,这才决定往生。「又《观经》言」,这是三经的《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者」,这是讲九品往生,「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观想念佛)。若不能念」,观想如果心粗,境界很微细,你观不出来。今天我们展开《十六观经》,除念佛之外,其他的十五观任何一观我们都做不到,念佛是第十六观,只有这一观行。若不能念者,「应称佛号」。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即得往生。由上经义可证,所云十念者,直是持名念佛。」确确实实没错,我们不必怀疑,本愿里头这个十念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直接念阿弥陀佛都好。我们念四个字是跟莲池大师学的,祖师当年在世有人向他请教怎么念佛?他教人是南无阿弥陀佛,念六个字。别人问他,你自己怎么念?他说:我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人家问为什么?他说,我决定求生净土,没有二念。经上只是执持名号,名号就是阿弥陀佛,遵循佛在经上的教诲。为什么教别人念加上南无?别人往生的心不切,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加上南无好,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礼敬的意思、皈命的意思,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那是客气话,直接求往生那就不必要了,法门愈简单愈殊胜,四个字比六个字简单,四个字比六个字更容易,道理在此地。决定求往生就执持名号就好了,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所以念佛重要,这经上讲的,常念我名,莫有休息。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而且告诉我们,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祖师大德给我们讲的,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把这个之改成重,重罪。我们念这个佛号真能消得了吗?关键就在至心,真正是至心,佛这个话就兑现了。我们今天念佛没有至诚心,问题在这个地方,我们对净宗,说老实话,是半信半疑,没有把它当作真实的大事,半信半疑,念佛的心还夹杂著杂念,对世缘没有真正放下。真正放下是什么态度?随他去,管这个干什么!
大乘教里头祖师大德有说,「好事不如无事」。唐朝时候庞居士(庞蕴),这佛门的大德,家里头富有,他学佛了,把他家里家财收集起来装在一条大船上,把这条大船划到江中心,船底打个洞,船沉下去了。别人就问他,你这么多的钱财,为什么不多去做一些好事?他说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他整个家财付之於东海,就为说这一句话留给后人,这句话比他那一船金银财宝还要值钱。人要到无事,至心就现前,那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那一船财宝消不了。所以愿文里头讲的句句字字都要留意,不能轻易放过。至心信乐,这样的心态念佛才管用。至心是真诚到极处,一丝毫虚假都没有,才叫至心。至心信,至心喜欢,那个乐是喜欢、是爱好,爱好极乐世界、喜欢极乐世界,这个世间,连身体,依报所有的全放下,不再放在心上,这叫至心信乐。这样念佛,令声不绝,功德就具足,这个功德念念都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佛来接引,决定往生。所说的十念,直是持名念佛,决定不怀疑。
「古注经家,於此愿文,亦有异解」。自古以来注经,就是讲经的这些大师,古时候不开悟不敢讲经、不敢著作,怕背因果。百丈大师与野狐禅的故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老狐狸前世就是法师,有人向他请教,错说了一个字,堕五百世野狐身。他有佛法的根柢,讲经的法师,不是普通人,人家问他一句话,说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回答说不落因果。就这一句话,堕畜生身五百世。凭著他修行的功德,五百世修成了人身,遇到百丈禅师,求百丈禅师帮助他解脱。百丈禅师就告诉他,明天上堂你把别人问你的那个话你来问我。第二天上堂,他就问百丈大师,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禅师说不昧因果,不说不落,不昧因果。他听了非常欢喜,他第二天就往生、就走了。不落因果是没有因果,不昧因果是因果有,你清清楚楚,知道什么因、什么果,你要去承受,这是真的,因果的定律决定不是假的。
因果从什么时候开始?跟宇宙源起同一天开始,佛经上讲的「一念不觉」,那就是因,「而有无明」,那就是果。那个无明就是阿赖耶,阿赖耶从哪来的?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有没有因?没有因,找这个因是决定找不到。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无明从哪来的,就是说一念不觉怎么来的?佛举了一个例子让他自己去想去,举「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他这个迷从哪来的?没有原因,第一个念确实没有原因,第二念就有原因,第一念是因,第二念是果。第一念没有原因,告诉你这个念叫妄念,不是真的,你以为是真的,真的就有实体,它没有。所以无明上面加一个无始,叫无始无明。无始并不是说它没有开始,不是的。时间太久了,久远劫了,不晓得是什么时候,称个无始,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无始就是老老实实告诉你没有开始,假的,这个意思可深了!
我们明明现在身体在此地,这个摄影棚在此地,摄影机摆在我面前,还有些听众围绕,不是实在的,现在科学家知道,全是一种波动的现象,我们常说相似相续相,没有一样是真的。《楞严经》上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就是诸法实相。《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事实真相了解了,这就叫成佛,为什么?你万缘放下了。这放下是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回归自性,在净土讲你回归常寂光,你圆满了。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不再执著了,执著就错了。为什么会有执著?对事实真相不了解,了解不透彻,他才放不下,真透彻了解,没有一个不放下的。诸佛如来放下了,习气都没有。法身菩萨放下了,还带著有习气。习气不碍事,只对於回归自性他有障碍,也就是你契入常寂光有障碍,带著习气你没办法证得,无法契入。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常寂光现前,实报土不见了。实报土虽然不见了,有没有?有,因为还有很多人习气没断。他在常寂光里头,这些人有感,常寂光里面妙觉如来自然就有应。所以诸佛如来的报身应化在实报土,妙觉如来应化在实报土里头不带习气,往生在报土里面的人带习气,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带习气有多少不同。
古来这些讲经注经的大德,对於第十八愿的解释有不一样的讲法。「有曰」,有的人说,「此是摄上品愿」,有的人说,「有说下品非也。又有曰:此是上三品。此中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非是称名十念。」对十念也有不同的解释,依十法起十念,这是弥勒菩萨,「所云依十法起十念,指弥勒所问十念。」《弥勒发问经》里头讲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事情只有到极乐世界才真正搞清楚。没有到极乐世界的人,听到佛所说的,他有他的悟处、他有他的说法,统统都有道理,不能说他错,也不能说他全对,依照他们所说的方法去修行都能往生,这就没有大碍。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无论哪一种讲法,他们所说不同只是品位高下,所以无碍於信愿持名,无碍於往生净土。实际上只要往生了,大概极乐世界没有品位,那品位之说怎么来的?恒顺众生。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看经不要著文字相,听经不要著言说相,这里头有大道理。教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但你听,你入境界,叫随文入观。我们为什么入不了?我们有意见,就是说有分别、有执著。如何才能真正入观?没有意见,完全用直心,听懂,有悟处,听不懂,不理会,随它去,再听第二遍,再听第三遍,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听上一千遍,全明白了。悟处,不能想,一想,落在第六意识,错了,一执著,落在末那识;七识是烦恼障的根源,六识是所知障的根源。不分别、不执著,佛一生说法这两句话说多少次,无数次,多重要,常常挂在口边,为什么还要分别执著?
《弥勒发问经》上面有菩萨问的十念,「具足如是念」,如是这是指下面所问的这个十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安养国土就是极乐世界。「凡有十念。何等为十」,是哪十念?「一者,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於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这是第一念,这个重要,於一切众生要生慈悲心,不毁其行。这个行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念佛,就是修持名念佛的法门,或者是修学其他的法门,为什么?一切法门都是佛说的,我们要是毁谤它,那是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过失是在阿鼻地狱。真正念佛的人一定要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遇到不同的法门,要像善财童子那样的心态,恭敬、听闻、老实念佛。恭敬,是佛说的,菩萨修持的,依照这个法门成佛、证果的,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我们可以听闻。听闻是什么?长智慧。人家问的时候我懂,不是不懂,我还是老实念佛,为什么?我不是那个法门的根机,我学那个法门有困难,这一生当中不能证果,我还是老实念佛。
善财五十三参就是这个心态,永恒不变。五十三参是代表一切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浓缩成五十三门,代表一切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你看他第一个是哪个法门?中国人讲的先入为主,印度也是这样的,先入为主,他真接受了。第一个善知识是吉祥云比丘,他所修的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是念佛法门当中最精进的法门。这个法门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当中不能睡觉、不能坐著,只许可站著、走著、拜佛,这个许可,不能坐下来、不能躺下来,真精进!我也看到过有修这种法门的,但是不如法,他一个人关在关房里头没人知道,他九十天真不睡觉吗?他睡觉没有人看到。我们怎么观察不像,听他的言谈也不像,为什么?他心不清净,妄念很多,想到杂碎、琐碎的事情很多,这不像念佛的,至心信乐这四个字他没有。
真修不容易,哪里去找!真正打个佛七都不容易。李老师当年在世告诉我,他在台中曾经自己领导,就是主七,打过两次精进佛七,以后再不敢了。人不精进没关系,鬼神瞧不起你,笑话你,搞假的,不是搞真的,你要搞真的他著急了,他要来扰乱,搞假的不会,搞真的他来扰乱。扰乱什么?叫你著魔。李老师那两次精进佛七,精进佛七参加的人不超过十个人,超过十个人,主七和尚照顾不了,一个人的精神能照顾十个人就不错了,超过十个人照顾不了。里面有一个著魔,这个事情头痛,人家进来打佛七,很正常的一个人,七天念佛之后就变成神经病,要送到神经病院,怎么对得起人?怎么跟他家里交代?老师用心来调解,大概都用半年以上的时间帮他恢复正常,以后再不干了。两个出问题的人我都认识,老师还真有本事,帮他调解。他有修持的功夫,老师学过禅、学过密,而且是很好的中医。我们绝不敢干这个事情,普通佛七无所谓。所以精进佛七、禅七都容易著魔,如果有弥勒菩萨这里说的十个条件,大概就没有问题。修行要有福报的人,没有福报的人修行就会惹麻烦,一定要修福,要有福慧的基础。这种精进佛七是加行,在短时间当中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属於加行。你福德不够的话不行,不但提不起来,还惹麻烦。
於一切众生常生慈悲心,非常重要!他修的法门不能够毁谤它,无论修哪一种法门,学善财童子,赞叹,绝不毁谤。为什么?各人根性不一样。纵然我们知道净宗对他来说他一定会成就,但是他现在不具信心。那怎样劝化他?我们自己好好修行,几年之后让他来看,让他自己比较,这就对了。我们修行比他功夫得力,我们的心情比他愉快,我们比他放下更多,我们忧虑牵挂的少了,他要从这些方面细心来观察就会比较。我们也看到很多修行人到了晚年,七、八十岁以后,原来修的禅、密不要了,念佛。知道什么?知道那个修不成功,那个太难。我遇到几个老修行,都是在家居士,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身分的,老居士,到晚年告诉我,放下了,禅跟密不得力,还是念佛好,回过头来一天念二、三万声佛号做常课。年岁大了,住在农村好,比较清净,空气也好,老人要活动。我那时候在屏东讲经,遇到个老人,八十多岁,退休的,那个时候他放下了,他学禅、学密全放下了,教也不要了,专心念佛,告诉我,每天三万声佛号。他一早起来就是散步,也是非常好的运动,要走好几公里,一步一声佛号,三万声佛号就是走三万步,对身体健康好,八十多岁看起来像六十几岁的人一样,晚年回头来了。
不但是对於佛门同修不毁其行,遇到其他宗教也不可以毁谤,也要赞叹。我们学佛的人心里很清楚,他是拐一道弯再学佛,他们学佛求生天。我们在佛经上看到,诸天的天王请佛、请菩萨到天宫里面去讲经,大乘经典上很多。他们生天好,生到天上跟天王遇到佛菩萨在那边再学佛,不是很好吗?所以我们很欢喜,我们知道你生天之后会遇到佛菩萨,所以鼓励他、赞叹他,让他好好的修学,不要去障碍他。决定守住菩萨戒里头一条戒,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这是最大的过失,我们自己犯戒了。所以末后这句话重要,若毁其行,终不往生。只要是正教,修这个法门来生能得人身,都算是正教,来生要到三途那就错了,人、天都算是正法,五乘佛法。
「二者,於一切众生,深起悲心,除残害意。」这里头特别重视的是深,深起悲心,有慈悲心,决定没有害众生的意思,不能有这个念头。对於所有众生要慈悲、要爱护,这些小动物对我们自己有伤害无所谓,我们决定不能害它,蚊虫、蚂蚁。我们住在农村,自己种一点菜,菜园里有一些这些小虫来吃菜的,我们只要有慈悲心看待,慢慢感动它,它自然就没有了。李金友居士在古晋山上开辟了一片菜园,规模很大,很多年,这十年前的事情,我去看的时候是第六年。他告诉我,他守住这一条戒,不杀害众生,第一年他的菜园,他没有用农药、没有用化肥,所种的菜被这些小虫吃掉百分之九十五,留下一点点,百分之九十五都被吃掉了,坚持不杀,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他说第二年不错,小虫吃掉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不少了!到第三年差不多就留一半,一年比一年多一点。我去的时候是第六年,他也没有跟小虫沟通,居然小虫给他留了百分之九十五,非常欢喜!六年,六年慈心供养,欢喜供养,没有一点恶意,感动了,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它来吃我们都欢喜,时间久了它也明了了,它吃也给我们留一些。小鸟吃水果,我们也是指定几棵树,没有指定的它不会去吃,我们在澳洲做到了。菜园里面我们指定一个区,这个区是专门供养小虫的,我们也很认真去种,小虫专门到小区里头吃。深起悲心,这句话非常重要!
第三「发护法心,不惜身命。於一切法,不生诽谤。」这个比什么都重要,决定不造谤法的罪,世间法跟佛法。世间法,法律,纵然这个法律不善,对人民有不利的地方,也不能毁谤。为什么?我们要尊重立法的人,不要去批评、不要去毁谤,这个法於人民不方便,过几年一定会修改,佛弟子在这些地方修忍辱波罗蜜。纵然这个法对我们很不利,我们也不毁谤。这个地方不能弘法,佛法跟这个地区没有缘分,别的地方有缘分,到那边去,哪里有缘哪个地方先去,将来这个地方缘成熟了再来。决定不要勉强,永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写在十愿里头。《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菩萨要成佛一定要修普贤行。
西方极乐世界彻始彻终就是修普贤十愿,你看我们这个经第二品「德遵普贤」,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不修普贤行的。所以魏默深居士把《华严经》最后的这一卷第四十卷,讲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卷抽出来,附在净土三经的后面,称为净土四经,很有道理!诸位将来看到有净土四经,你就晓得那一卷是魏默深(魏源),也是做会集本的那个人,是他提出来的。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又将《楞严经》里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附在四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五经是这么来的。还有没有需要再有附的?没有必要了,圆满了。《普贤行愿品》附进去是净土经里头的意思,《无量寿经.德遵普贤》。《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最重要是提供念佛指导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念佛是因,见佛是果。净业三福里头「深信因果」,不是指别的因果,就是指这个因果。所以要发护法心,发护法心决定不能谤法。於邪法什么态度?佛教给我们,默摈,不说话、不赞叹就行了,不要毁谤,不批评,不表意见。
十大愿王里头讲得清楚,一切善法、一切正法要赞叹。宗教里头正教没有教人行不善业,教人来生得人身,来生生天道,这都是好事,都可以赞叹的,所以决定没有毁谤的、没有批评的。我们把这个意思再引申,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尽量学著不批评人、不毁谤人,要学厚道,要学有不忍人之心。一定要知道,正法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衰微了,衰微到极处,今天人相信邪法,不相信正法,你要提出正法来,他的疑问很多很多,你要很有耐心给他解答。我在台中一次看到李老师我非常受感动,李老师七十多岁老人了,有几个年轻的学生从台北到台中来看他老人家,一谈话问问题三个多小时,我们在旁边坐的都不忍心,老师若无其事,慈悲到极处,一样一样详细给他解说。他们走了之后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年轻人,在现在讲高等知识分子,他们知见正了会影响社会。我们才明白。老师在台湾,台湾南方、北方慕名的人很多,每天访问络绎不绝。跟李老师见面约时间一定是一个星期之前约会,你当天去,你决定找不到他,他的时间都排定了。日中一食,生活非常简单,老师身体很瘦,不是胖个子,瘦瘦的,但是体力、精力非常好。我跟他的时期是七十岁到八十岁,十年,带著同学爬山,他走在前面。我跟他那时候我也瘦,瘦好,爬山很轻,身体不重,所以我们爬在最前面。老师只有我赶得上他,其他的人都远远落后,我们在山上站了半天他们才上来,体力好,老而不衰!每天那么大的工作量,为众生没有为自己,为众生是在积功累德,为自己要搞名闻利养,那就造业了,那不一样。真正修积功德,一生只有一个念头,求生净土,三宝加持。
「四者,於忍辱中生决定心。」这个决定是什么?忍到底,受不了的时候还得要受,不能放弃。能忍到底显示出心平气和,这个忍辱功德就现前了。心里头没有贪瞋痴慢,清净平等,生智慧不生烦恼。忍辱是三昧的前方便,不能忍怎么得三昧?三昧简单的说就是制心一处。我们今天修忍辱波罗蜜一举一得算是不错,最好是一举多得。我们把心就止在阿弥陀佛上,再不能忍的事情,合掌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事就没有了,就能化解了,忍辱就圆满了。样样放得下,忍辱才能成就,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连寿命都不求,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别的东西没有得到,诸法实相看破了一些,真正明白了佛在经上常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自己的身体。
身体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念头生的,念是心理,物质是假的,念头也是假的,清净心中一念不生,起这一念叫无始无明,也叫根本无明。所以佛教给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真心现前,真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是虚妄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道理深,很难懂,世尊讲这些道理讲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讲《般若》,有多少人开悟?肯定不是全体,释迦如来当年法会当中真正开悟,我想应该有十分之一,那就相当不得了。於念佛法门当中得到开悟,念佛法门开悟是什么?真相信了,一点怀疑都没有,下定决心真想去,这就开悟了。而今而后杂心闲话统统放下,一句弥陀念念相继,决定往生,这是净宗里头大彻大悟,决定得生。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在这个世间就像再来人一样。再来人,到极乐世界再回来的。回来干什么?回来帮助众生的,帮助众生觉悟,自己一点都不迷惑。自己要真正做出极乐世界人的样子,就能够接引很多有缘众生,做给他看。忍辱当中生决定心。
第五「深心清净,不染利养」。什么叫清净心?利养就是染污,还有名闻利养,你不清净,远离名闻利养,清净心就能现前。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做出示范,他全部的财产就是三衣一钵,这是当时的印度,热带地区,三衣一钵够了,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每天要去托钵,所以僧团栖息之处所不能离开都市太远,太远乞食不方便,一般都是三里路,乞食方便。雨季就结夏安居,印度每年都有雨季三个月,这三个月不出门,由这些在家弟子每天把吃的东西送来,这是应该接受的。今天的社会过分的重视利养,对於利养坚固的执著,贪而无厌,不能够惠施,於是福报就享尽了。福报享尽了,阿赖耶里头还有不善的习气种子,遇到缘它会起现行,那个现行就是灾难。灾难怎么来的?不是无缘无故,有原因的。真正修行这句话就非常重要,深心清净是菩提心的核心,菩提心的体是真诚,自受用就是这一句,经论都是这个说法。《观经》里面讲菩提心,体是至诚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回向发愿心;《起信论》里面讲,菩提心的心体是直心,自受用也是深心,他受用是大悲心,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清楚了,真诚就是直心,直心就是真诚,直是没有委曲,这就是真诚的意思,深心都相同,深心就是此地不染利养。深心,古来祖师大德很多人说,好善好德,这个心是深心。清净,不染利养,是善德之上者,最殊胜的。
第六「发一切种智心,日日常念,无有废忘。」一切种智是自性真实智慧,《无量寿经》三种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就指的这个,后头真实之利。三个真实是一桩事情,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个得到了,三个全都得到了。真实之际是自性的本体,真实智慧是自性的德相,真实之利是自性的德用。什么人能用这三种真实?大乘经教里面我们看到的法身菩萨,他们用上了,法身菩萨在禅宗里面讲是明心见性的,在教下是大开圆解,在净土宗是理一心不乱,心里面发出来的全是智慧。一切种智,如来所证得的。阿罗汉证得的是一切智,菩萨证得的是道种智,一切种智,如来证得的、法身菩萨证得的。日日常念,我们如何念这一切种智?给诸位说,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切种智。你们想想对不对,阿弥陀佛是不是真实之际、是不是真实智慧、是不是真实利益?统统具足了。
《往生论》上讲三种庄严,「入一法句」,念老在这个注解里头我看引用至少有十次,可能十次以上。他这么喜欢引用这一句话,可见这句话重要!这个注解看完了别的都忘掉,不记得,这三句重复十几次,肯定记得。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三种庄严,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句话他引用至少十几遍,我们没有去记它,遍数多了印象深了。最后归结到哪里?就是这个佛号,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真实智慧、就是无为法身,入一法句,这就是一法句,不可思议!日日常念,无有废忘,这一切种智。
经,这就是《无量寿经》,现在我们可以确实将它指出来,就是这个会集本,中文《无量寿经》九种版本里头最好的本子,善本!在这个时代出现,大灾难来临之前夕出现,真正是救苦救难。从这部经典上我们肯定了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又加上近代这么多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报告,告诉我们,念力,尤其集体的念力,能量之大无法估计。现在在这个世间学习的人慢慢的多了,因为它传播得很快,传播的面很广,就是用网路来传播。知道这个方法,人不管他怎样不善,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现在这个世间几乎让我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受到威胁,所以身心没有安全感,吃的东西不干净,全是染污,喝的水不干净,呼吸的空气不干净,穿的衣服全是化学的,对身体带来的都是不好的东西,衣食住行,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真正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叫我们回到原始,过从前农耕的那种生活。今天就是农耕都有问题。为什么?土地被染污了,水资源被染污了,你种植的东西,土不干净,有毒,水不干净,这庄稼能长得好吗?
念力要是变成一种科学,影响就非常大。现在这个环境连科学都没有办法解决,它造成这种混乱,它没有能力把它恢复正常,这真的不是假的。土地大面积的污染,怎么样叫它恢复干净?水资源的污染,江河的污染、大海的污染,怎么办?你看到鱼、鸟,现在所看到的,大面积的死亡,它们不适合生存了。我们在电视里面看到的画面,被海水毒死的这些鱼群,几十万条的浮到海岸边,从来没见过的这个景观。人口在增加,粮食资源在减少,那我们就想到,将来一个大灾难来,饿死的人有多少!现在的人浪费成了一种习惯,不知道爱惜食物,在粮食危机里头要受这个灾难。这都是我们眼前的事实真相,我们不能没有警觉。
我们如何应对?净宗法门可以解决,急难的时候,我们纵然还有寿命,不要了,不愿意在这个娑婆世界受这些苦难,我们要学莹珂,我往后的寿命不要了,请阿弥陀佛早一天来接引我,这个做得到。我们起心动念佛知道,我们所有一切造作他也晓得,《还源观》上所讲的三种周遍,念头才起,周遍法界,这心理现象;物理现象,我们每一个细胞都是波动造成的,每一个波动也是周遍法界,换句话说,他对我们生理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全都知道。我们求生净土不是为自己,这个地方教化的缘尽了就是我们往生的时候,众生不愿意接受、不想学了,这就是缘尽的样子。他喜欢学、喜欢教,帮他,全心全力帮他;不喜欢,我们就可以走了,到极乐世界认真修学,提升自己,早日成佛。成佛之后,这个世间众生缘成熟了,又想学了,佛就来了。众生有感,菩萨有应,感应道交,法尔如是。所以在现前,日日常念阿弥陀佛,这是第一桩大事。知道这个世界整个宇宙都不是真实的,从自性里头幻化出来的。这个事实真相,非常难得现在科学家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些报告发表了,我们看到、我们听到,跟三千年前佛所讲的完全相同,这就可以相信了。
「七者,於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谦下言说。」这是我们要学的,要特别提醒,为什么?我慢很麻烦,我慢有时候自己不知道,自己以为我很正常,我没有傲慢。所以这个地方,前面这句话很好,「於一切众生,起尊重心」,我们对一切众生没有生起尊重心,那就是我慢,真正能对一切众生都尊重的话,我慢就没有了,谦虚才能生得起来。所以如果真的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以阿弥陀佛这个心看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尊重心生起来了。这不是我们理想,故意做这个幻相,不是的,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前面学得不少,阿弥陀佛是性德,就是自性,万事万物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性相是一不是二,性是阿弥陀佛,相当然也是阿弥陀佛,随拈一法,无有不是。阿弥陀佛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有一法不是,尊重心真的生起来了,看一切人皆是佛。世尊《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说的话是真话,他见到了,他明白了。我们在大众当中还有自尊心、有傲慢心、别人不如我的心、我胜过一切人的心,这什么?这个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是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
弥勒菩萨这十句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把我们的深重的习气转过来、改过来。美国布莱登所说的,「弃恶扬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善要清楚,「改邪归正」,哪些是正、哪些是邪也要搞清楚,才能真正「端正心念」。端正心念的人是一个真正知道自爱的人,自爱没有不爱别人的,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我们爱别人的心意是圆满的,就跟佛一样,佛对遍法界虚空界那种慈悲是圆满的,问题人愿不愿意接受?你愿意接受你就充满了慈爱,跟佛一样,不愿意接受,不是说佛的慈爱没有加持你,加持到了,不愿意接受是你没有感触到。所以这种慈爱,佛菩萨的慈爱对你不起作用,跟你起作用的是你的烦恼习气,这个东西起作用。佛的这个慈爱比烦恼力量不晓得大多少倍,我们没用上。这个怪自己,不能怪佛。大经上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力量是平等的。如果我们的心跟佛结合,问题就解决了;我们的心跟众生接触,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不跟佛结成一体?跟佛结成一体,跟众生也结成一体,这一体是觉。所以这个排列顺序不一样,心是主,是自己的意念,这是主,我跟佛结合,我就能教化众生,我跟众生结合,我就远离佛法,这个道理要搞清楚我们才能得真实的利益。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七十页倒数第六行:
「或有疑问,文中」,经文当中,「但云十念」,只是说十念,「何以迳谓为称佛名号,而非他种念佛耶」。这个意思,提出一个疑问,经中讲十念并没有指这十念是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我们要把十念当作称念阿弥陀佛,而不是念其他的佛?提出这一个问题。「答曰:十念中之念」,这个念字,「即指口念佛名之念」,就是指的我们口念佛名,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实有明证」,这不是随便说的,有证据的。「本经」,是《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里头的《宋译》本,《宋译》本上愿文有这么一句话,「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吾名号」,这个吾就是阿弥陀佛自称,这就证明,念吾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苾刍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刹。」这一段经文讲得很清楚,「其中念吾名号只能解作念佛洪名」,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能做这个解释。
「又《般舟经》曰: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对著这些菩萨众说,「欲来生我国者」,希望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这个话是阿弥陀佛说的,要想往生到极乐世界要常念我名,阿弥陀佛名号,莫有休息。黄念祖老居士病重的时候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弥陀在《般舟经》上这几句话念老做到了,真干,这才决定往生。「又《观经》言」,这是三经的《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者」,这是讲九品往生,「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观想念佛)。若不能念」,观想如果心粗,境界很微细,你观不出来。今天我们展开《十六观经》,除念佛之外,其他的十五观任何一观我们都做不到,念佛是第十六观,只有这一观行。若不能念者,「应称佛号」。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即得往生。由上经义可证,所云十念者,直是持名念佛。」确确实实没错,我们不必怀疑,本愿里头这个十念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直接念阿弥陀佛都好。我们念四个字是跟莲池大师学的,祖师当年在世有人向他请教怎么念佛?他教人是南无阿弥陀佛,念六个字。别人问他,你自己怎么念?他说:我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人家问为什么?他说,我决定求生净土,没有二念。经上只是执持名号,名号就是阿弥陀佛,遵循佛在经上的教诲。为什么教别人念加上南无?别人往生的心不切,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加上南无好,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礼敬的意思、皈命的意思,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那是客气话,直接求往生那就不必要了,法门愈简单愈殊胜,四个字比六个字简单,四个字比六个字更容易,道理在此地。决定求往生就执持名号就好了,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所以念佛重要,这经上讲的,常念我名,莫有休息。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而且告诉我们,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祖师大德给我们讲的,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把这个之改成重,重罪。我们念这个佛号真能消得了吗?关键就在至心,真正是至心,佛这个话就兑现了。我们今天念佛没有至诚心,问题在这个地方,我们对净宗,说老实话,是半信半疑,没有把它当作真实的大事,半信半疑,念佛的心还夹杂著杂念,对世缘没有真正放下。真正放下是什么态度?随他去,管这个干什么!
大乘教里头祖师大德有说,「好事不如无事」。唐朝时候庞居士(庞蕴),这佛门的大德,家里头富有,他学佛了,把他家里家财收集起来装在一条大船上,把这条大船划到江中心,船底打个洞,船沉下去了。别人就问他,你这么多的钱财,为什么不多去做一些好事?他说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他整个家财付之於东海,就为说这一句话留给后人,这句话比他那一船金银财宝还要值钱。人要到无事,至心就现前,那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那一船财宝消不了。所以愿文里头讲的句句字字都要留意,不能轻易放过。至心信乐,这样的心态念佛才管用。至心是真诚到极处,一丝毫虚假都没有,才叫至心。至心信,至心喜欢,那个乐是喜欢、是爱好,爱好极乐世界、喜欢极乐世界,这个世间,连身体,依报所有的全放下,不再放在心上,这叫至心信乐。这样念佛,令声不绝,功德就具足,这个功德念念都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佛来接引,决定往生。所说的十念,直是持名念佛,决定不怀疑。
「古注经家,於此愿文,亦有异解」。自古以来注经,就是讲经的这些大师,古时候不开悟不敢讲经、不敢著作,怕背因果。百丈大师与野狐禅的故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老狐狸前世就是法师,有人向他请教,错说了一个字,堕五百世野狐身。他有佛法的根柢,讲经的法师,不是普通人,人家问他一句话,说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回答说不落因果。就这一句话,堕畜生身五百世。凭著他修行的功德,五百世修成了人身,遇到百丈禅师,求百丈禅师帮助他解脱。百丈禅师就告诉他,明天上堂你把别人问你的那个话你来问我。第二天上堂,他就问百丈大师,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禅师说不昧因果,不说不落,不昧因果。他听了非常欢喜,他第二天就往生、就走了。不落因果是没有因果,不昧因果是因果有,你清清楚楚,知道什么因、什么果,你要去承受,这是真的,因果的定律决定不是假的。
因果从什么时候开始?跟宇宙源起同一天开始,佛经上讲的「一念不觉」,那就是因,「而有无明」,那就是果。那个无明就是阿赖耶,阿赖耶从哪来的?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有没有因?没有因,找这个因是决定找不到。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无明从哪来的,就是说一念不觉怎么来的?佛举了一个例子让他自己去想去,举「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他这个迷从哪来的?没有原因,第一个念确实没有原因,第二念就有原因,第一念是因,第二念是果。第一念没有原因,告诉你这个念叫妄念,不是真的,你以为是真的,真的就有实体,它没有。所以无明上面加一个无始,叫无始无明。无始并不是说它没有开始,不是的。时间太久了,久远劫了,不晓得是什么时候,称个无始,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无始就是老老实实告诉你没有开始,假的,这个意思可深了!
我们明明现在身体在此地,这个摄影棚在此地,摄影机摆在我面前,还有些听众围绕,不是实在的,现在科学家知道,全是一种波动的现象,我们常说相似相续相,没有一样是真的。《楞严经》上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就是诸法实相。《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事实真相了解了,这就叫成佛,为什么?你万缘放下了。这放下是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回归自性,在净土讲你回归常寂光,你圆满了。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不再执著了,执著就错了。为什么会有执著?对事实真相不了解,了解不透彻,他才放不下,真透彻了解,没有一个不放下的。诸佛如来放下了,习气都没有。法身菩萨放下了,还带著有习气。习气不碍事,只对於回归自性他有障碍,也就是你契入常寂光有障碍,带著习气你没办法证得,无法契入。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常寂光现前,实报土不见了。实报土虽然不见了,有没有?有,因为还有很多人习气没断。他在常寂光里头,这些人有感,常寂光里面妙觉如来自然就有应。所以诸佛如来的报身应化在实报土,妙觉如来应化在实报土里头不带习气,往生在报土里面的人带习气,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带习气有多少不同。
古来这些讲经注经的大德,对於第十八愿的解释有不一样的讲法。「有曰」,有的人说,「此是摄上品愿」,有的人说,「有说下品非也。又有曰:此是上三品。此中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非是称名十念。」对十念也有不同的解释,依十法起十念,这是弥勒菩萨,「所云依十法起十念,指弥勒所问十念。」《弥勒发问经》里头讲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事情只有到极乐世界才真正搞清楚。没有到极乐世界的人,听到佛所说的,他有他的悟处、他有他的说法,统统都有道理,不能说他错,也不能说他全对,依照他们所说的方法去修行都能往生,这就没有大碍。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无论哪一种讲法,他们所说不同只是品位高下,所以无碍於信愿持名,无碍於往生净土。实际上只要往生了,大概极乐世界没有品位,那品位之说怎么来的?恒顺众生。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看经不要著文字相,听经不要著言说相,这里头有大道理。教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但你听,你入境界,叫随文入观。我们为什么入不了?我们有意见,就是说有分别、有执著。如何才能真正入观?没有意见,完全用直心,听懂,有悟处,听不懂,不理会,随它去,再听第二遍,再听第三遍,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听上一千遍,全明白了。悟处,不能想,一想,落在第六意识,错了,一执著,落在末那识;七识是烦恼障的根源,六识是所知障的根源。不分别、不执著,佛一生说法这两句话说多少次,无数次,多重要,常常挂在口边,为什么还要分别执著?
《弥勒发问经》上面有菩萨问的十念,「具足如是念」,如是这是指下面所问的这个十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安养国土就是极乐世界。「凡有十念。何等为十」,是哪十念?「一者,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於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这是第一念,这个重要,於一切众生要生慈悲心,不毁其行。这个行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念佛,就是修持名念佛的法门,或者是修学其他的法门,为什么?一切法门都是佛说的,我们要是毁谤它,那是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过失是在阿鼻地狱。真正念佛的人一定要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遇到不同的法门,要像善财童子那样的心态,恭敬、听闻、老实念佛。恭敬,是佛说的,菩萨修持的,依照这个法门成佛、证果的,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我们可以听闻。听闻是什么?长智慧。人家问的时候我懂,不是不懂,我还是老实念佛,为什么?我不是那个法门的根机,我学那个法门有困难,这一生当中不能证果,我还是老实念佛。
善财五十三参就是这个心态,永恒不变。五十三参是代表一切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浓缩成五十三门,代表一切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你看他第一个是哪个法门?中国人讲的先入为主,印度也是这样的,先入为主,他真接受了。第一个善知识是吉祥云比丘,他所修的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是念佛法门当中最精进的法门。这个法门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当中不能睡觉、不能坐著,只许可站著、走著、拜佛,这个许可,不能坐下来、不能躺下来,真精进!我也看到过有修这种法门的,但是不如法,他一个人关在关房里头没人知道,他九十天真不睡觉吗?他睡觉没有人看到。我们怎么观察不像,听他的言谈也不像,为什么?他心不清净,妄念很多,想到杂碎、琐碎的事情很多,这不像念佛的,至心信乐这四个字他没有。
真修不容易,哪里去找!真正打个佛七都不容易。李老师当年在世告诉我,他在台中曾经自己领导,就是主七,打过两次精进佛七,以后再不敢了。人不精进没关系,鬼神瞧不起你,笑话你,搞假的,不是搞真的,你要搞真的他著急了,他要来扰乱,搞假的不会,搞真的他来扰乱。扰乱什么?叫你著魔。李老师那两次精进佛七,精进佛七参加的人不超过十个人,超过十个人,主七和尚照顾不了,一个人的精神能照顾十个人就不错了,超过十个人照顾不了。里面有一个著魔,这个事情头痛,人家进来打佛七,很正常的一个人,七天念佛之后就变成神经病,要送到神经病院,怎么对得起人?怎么跟他家里交代?老师用心来调解,大概都用半年以上的时间帮他恢复正常,以后再不干了。两个出问题的人我都认识,老师还真有本事,帮他调解。他有修持的功夫,老师学过禅、学过密,而且是很好的中医。我们绝不敢干这个事情,普通佛七无所谓。所以精进佛七、禅七都容易著魔,如果有弥勒菩萨这里说的十个条件,大概就没有问题。修行要有福报的人,没有福报的人修行就会惹麻烦,一定要修福,要有福慧的基础。这种精进佛七是加行,在短时间当中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属於加行。你福德不够的话不行,不但提不起来,还惹麻烦。
於一切众生常生慈悲心,非常重要!他修的法门不能够毁谤它,无论修哪一种法门,学善财童子,赞叹,绝不毁谤。为什么?各人根性不一样。纵然我们知道净宗对他来说他一定会成就,但是他现在不具信心。那怎样劝化他?我们自己好好修行,几年之后让他来看,让他自己比较,这就对了。我们修行比他功夫得力,我们的心情比他愉快,我们比他放下更多,我们忧虑牵挂的少了,他要从这些方面细心来观察就会比较。我们也看到很多修行人到了晚年,七、八十岁以后,原来修的禅、密不要了,念佛。知道什么?知道那个修不成功,那个太难。我遇到几个老修行,都是在家居士,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身分的,老居士,到晚年告诉我,放下了,禅跟密不得力,还是念佛好,回过头来一天念二、三万声佛号做常课。年岁大了,住在农村好,比较清净,空气也好,老人要活动。我那时候在屏东讲经,遇到个老人,八十多岁,退休的,那个时候他放下了,他学禅、学密全放下了,教也不要了,专心念佛,告诉我,每天三万声佛号。他一早起来就是散步,也是非常好的运动,要走好几公里,一步一声佛号,三万声佛号就是走三万步,对身体健康好,八十多岁看起来像六十几岁的人一样,晚年回头来了。
不但是对於佛门同修不毁其行,遇到其他宗教也不可以毁谤,也要赞叹。我们学佛的人心里很清楚,他是拐一道弯再学佛,他们学佛求生天。我们在佛经上看到,诸天的天王请佛、请菩萨到天宫里面去讲经,大乘经典上很多。他们生天好,生到天上跟天王遇到佛菩萨在那边再学佛,不是很好吗?所以我们很欢喜,我们知道你生天之后会遇到佛菩萨,所以鼓励他、赞叹他,让他好好的修学,不要去障碍他。决定守住菩萨戒里头一条戒,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这是最大的过失,我们自己犯戒了。所以末后这句话重要,若毁其行,终不往生。只要是正教,修这个法门来生能得人身,都算是正教,来生要到三途那就错了,人、天都算是正法,五乘佛法。
「二者,於一切众生,深起悲心,除残害意。」这里头特别重视的是深,深起悲心,有慈悲心,决定没有害众生的意思,不能有这个念头。对於所有众生要慈悲、要爱护,这些小动物对我们自己有伤害无所谓,我们决定不能害它,蚊虫、蚂蚁。我们住在农村,自己种一点菜,菜园里有一些这些小虫来吃菜的,我们只要有慈悲心看待,慢慢感动它,它自然就没有了。李金友居士在古晋山上开辟了一片菜园,规模很大,很多年,这十年前的事情,我去看的时候是第六年。他告诉我,他守住这一条戒,不杀害众生,第一年他的菜园,他没有用农药、没有用化肥,所种的菜被这些小虫吃掉百分之九十五,留下一点点,百分之九十五都被吃掉了,坚持不杀,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他说第二年不错,小虫吃掉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不少了!到第三年差不多就留一半,一年比一年多一点。我去的时候是第六年,他也没有跟小虫沟通,居然小虫给他留了百分之九十五,非常欢喜!六年,六年慈心供养,欢喜供养,没有一点恶意,感动了,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它来吃我们都欢喜,时间久了它也明了了,它吃也给我们留一些。小鸟吃水果,我们也是指定几棵树,没有指定的它不会去吃,我们在澳洲做到了。菜园里面我们指定一个区,这个区是专门供养小虫的,我们也很认真去种,小虫专门到小区里头吃。深起悲心,这句话非常重要!
第三「发护法心,不惜身命。於一切法,不生诽谤。」这个比什么都重要,决定不造谤法的罪,世间法跟佛法。世间法,法律,纵然这个法律不善,对人民有不利的地方,也不能毁谤。为什么?我们要尊重立法的人,不要去批评、不要去毁谤,这个法於人民不方便,过几年一定会修改,佛弟子在这些地方修忍辱波罗蜜。纵然这个法对我们很不利,我们也不毁谤。这个地方不能弘法,佛法跟这个地区没有缘分,别的地方有缘分,到那边去,哪里有缘哪个地方先去,将来这个地方缘成熟了再来。决定不要勉强,永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写在十愿里头。《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菩萨要成佛一定要修普贤行。
西方极乐世界彻始彻终就是修普贤十愿,你看我们这个经第二品「德遵普贤」,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不修普贤行的。所以魏默深居士把《华严经》最后的这一卷第四十卷,讲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卷抽出来,附在净土三经的后面,称为净土四经,很有道理!诸位将来看到有净土四经,你就晓得那一卷是魏默深(魏源),也是做会集本的那个人,是他提出来的。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又将《楞严经》里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附在四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五经是这么来的。还有没有需要再有附的?没有必要了,圆满了。《普贤行愿品》附进去是净土经里头的意思,《无量寿经.德遵普贤》。《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最重要是提供念佛指导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念佛是因,见佛是果。净业三福里头「深信因果」,不是指别的因果,就是指这个因果。所以要发护法心,发护法心决定不能谤法。於邪法什么态度?佛教给我们,默摈,不说话、不赞叹就行了,不要毁谤,不批评,不表意见。
十大愿王里头讲得清楚,一切善法、一切正法要赞叹。宗教里头正教没有教人行不善业,教人来生得人身,来生生天道,这都是好事,都可以赞叹的,所以决定没有毁谤的、没有批评的。我们把这个意思再引申,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尽量学著不批评人、不毁谤人,要学厚道,要学有不忍人之心。一定要知道,正法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衰微了,衰微到极处,今天人相信邪法,不相信正法,你要提出正法来,他的疑问很多很多,你要很有耐心给他解答。我在台中一次看到李老师我非常受感动,李老师七十多岁老人了,有几个年轻的学生从台北到台中来看他老人家,一谈话问问题三个多小时,我们在旁边坐的都不忍心,老师若无其事,慈悲到极处,一样一样详细给他解说。他们走了之后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年轻人,在现在讲高等知识分子,他们知见正了会影响社会。我们才明白。老师在台湾,台湾南方、北方慕名的人很多,每天访问络绎不绝。跟李老师见面约时间一定是一个星期之前约会,你当天去,你决定找不到他,他的时间都排定了。日中一食,生活非常简单,老师身体很瘦,不是胖个子,瘦瘦的,但是体力、精力非常好。我跟他的时期是七十岁到八十岁,十年,带著同学爬山,他走在前面。我跟他那时候我也瘦,瘦好,爬山很轻,身体不重,所以我们爬在最前面。老师只有我赶得上他,其他的人都远远落后,我们在山上站了半天他们才上来,体力好,老而不衰!每天那么大的工作量,为众生没有为自己,为众生是在积功累德,为自己要搞名闻利养,那就造业了,那不一样。真正修积功德,一生只有一个念头,求生净土,三宝加持。
「四者,於忍辱中生决定心。」这个决定是什么?忍到底,受不了的时候还得要受,不能放弃。能忍到底显示出心平气和,这个忍辱功德就现前了。心里头没有贪瞋痴慢,清净平等,生智慧不生烦恼。忍辱是三昧的前方便,不能忍怎么得三昧?三昧简单的说就是制心一处。我们今天修忍辱波罗蜜一举一得算是不错,最好是一举多得。我们把心就止在阿弥陀佛上,再不能忍的事情,合掌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事就没有了,就能化解了,忍辱就圆满了。样样放得下,忍辱才能成就,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连寿命都不求,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别的东西没有得到,诸法实相看破了一些,真正明白了佛在经上常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自己的身体。
身体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念头生的,念是心理,物质是假的,念头也是假的,清净心中一念不生,起这一念叫无始无明,也叫根本无明。所以佛教给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真心现前,真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是虚妄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道理深,很难懂,世尊讲这些道理讲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讲《般若》,有多少人开悟?肯定不是全体,释迦如来当年法会当中真正开悟,我想应该有十分之一,那就相当不得了。於念佛法门当中得到开悟,念佛法门开悟是什么?真相信了,一点怀疑都没有,下定决心真想去,这就开悟了。而今而后杂心闲话统统放下,一句弥陀念念相继,决定往生,这是净宗里头大彻大悟,决定得生。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在这个世间就像再来人一样。再来人,到极乐世界再回来的。回来干什么?回来帮助众生的,帮助众生觉悟,自己一点都不迷惑。自己要真正做出极乐世界人的样子,就能够接引很多有缘众生,做给他看。忍辱当中生决定心。
第五「深心清净,不染利养」。什么叫清净心?利养就是染污,还有名闻利养,你不清净,远离名闻利养,清净心就能现前。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做出示范,他全部的财产就是三衣一钵,这是当时的印度,热带地区,三衣一钵够了,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每天要去托钵,所以僧团栖息之处所不能离开都市太远,太远乞食不方便,一般都是三里路,乞食方便。雨季就结夏安居,印度每年都有雨季三个月,这三个月不出门,由这些在家弟子每天把吃的东西送来,这是应该接受的。今天的社会过分的重视利养,对於利养坚固的执著,贪而无厌,不能够惠施,於是福报就享尽了。福报享尽了,阿赖耶里头还有不善的习气种子,遇到缘它会起现行,那个现行就是灾难。灾难怎么来的?不是无缘无故,有原因的。真正修行这句话就非常重要,深心清净是菩提心的核心,菩提心的体是真诚,自受用就是这一句,经论都是这个说法。《观经》里面讲菩提心,体是至诚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回向发愿心;《起信论》里面讲,菩提心的心体是直心,自受用也是深心,他受用是大悲心,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清楚了,真诚就是直心,直心就是真诚,直是没有委曲,这就是真诚的意思,深心都相同,深心就是此地不染利养。深心,古来祖师大德很多人说,好善好德,这个心是深心。清净,不染利养,是善德之上者,最殊胜的。
第六「发一切种智心,日日常念,无有废忘。」一切种智是自性真实智慧,《无量寿经》三种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就指的这个,后头真实之利。三个真实是一桩事情,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个得到了,三个全都得到了。真实之际是自性的本体,真实智慧是自性的德相,真实之利是自性的德用。什么人能用这三种真实?大乘经教里面我们看到的法身菩萨,他们用上了,法身菩萨在禅宗里面讲是明心见性的,在教下是大开圆解,在净土宗是理一心不乱,心里面发出来的全是智慧。一切种智,如来所证得的。阿罗汉证得的是一切智,菩萨证得的是道种智,一切种智,如来证得的、法身菩萨证得的。日日常念,我们如何念这一切种智?给诸位说,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切种智。你们想想对不对,阿弥陀佛是不是真实之际、是不是真实智慧、是不是真实利益?统统具足了。
《往生论》上讲三种庄严,「入一法句」,念老在这个注解里头我看引用至少有十次,可能十次以上。他这么喜欢引用这一句话,可见这句话重要!这个注解看完了别的都忘掉,不记得,这三句重复十几次,肯定记得。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三种庄严,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句话他引用至少十几遍,我们没有去记它,遍数多了印象深了。最后归结到哪里?就是这个佛号,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真实智慧、就是无为法身,入一法句,这就是一法句,不可思议!日日常念,无有废忘,这一切种智。
经,这就是《无量寿经》,现在我们可以确实将它指出来,就是这个会集本,中文《无量寿经》九种版本里头最好的本子,善本!在这个时代出现,大灾难来临之前夕出现,真正是救苦救难。从这部经典上我们肯定了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又加上近代这么多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报告,告诉我们,念力,尤其集体的念力,能量之大无法估计。现在在这个世间学习的人慢慢的多了,因为它传播得很快,传播的面很广,就是用网路来传播。知道这个方法,人不管他怎样不善,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现在这个世间几乎让我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受到威胁,所以身心没有安全感,吃的东西不干净,全是染污,喝的水不干净,呼吸的空气不干净,穿的衣服全是化学的,对身体带来的都是不好的东西,衣食住行,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真正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叫我们回到原始,过从前农耕的那种生活。今天就是农耕都有问题。为什么?土地被染污了,水资源被染污了,你种植的东西,土不干净,有毒,水不干净,这庄稼能长得好吗?
念力要是变成一种科学,影响就非常大。现在这个环境连科学都没有办法解决,它造成这种混乱,它没有能力把它恢复正常,这真的不是假的。土地大面积的污染,怎么样叫它恢复干净?水资源的污染,江河的污染、大海的污染,怎么办?你看到鱼、鸟,现在所看到的,大面积的死亡,它们不适合生存了。我们在电视里面看到的画面,被海水毒死的这些鱼群,几十万条的浮到海岸边,从来没见过的这个景观。人口在增加,粮食资源在减少,那我们就想到,将来一个大灾难来,饿死的人有多少!现在的人浪费成了一种习惯,不知道爱惜食物,在粮食危机里头要受这个灾难。这都是我们眼前的事实真相,我们不能没有警觉。
我们如何应对?净宗法门可以解决,急难的时候,我们纵然还有寿命,不要了,不愿意在这个娑婆世界受这些苦难,我们要学莹珂,我往后的寿命不要了,请阿弥陀佛早一天来接引我,这个做得到。我们起心动念佛知道,我们所有一切造作他也晓得,《还源观》上所讲的三种周遍,念头才起,周遍法界,这心理现象;物理现象,我们每一个细胞都是波动造成的,每一个波动也是周遍法界,换句话说,他对我们生理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全都知道。我们求生净土不是为自己,这个地方教化的缘尽了就是我们往生的时候,众生不愿意接受、不想学了,这就是缘尽的样子。他喜欢学、喜欢教,帮他,全心全力帮他;不喜欢,我们就可以走了,到极乐世界认真修学,提升自己,早日成佛。成佛之后,这个世间众生缘成熟了,又想学了,佛就来了。众生有感,菩萨有应,感应道交,法尔如是。所以在现前,日日常念阿弥陀佛,这是第一桩大事。知道这个世界整个宇宙都不是真实的,从自性里头幻化出来的。这个事实真相,非常难得现在科学家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些报告发表了,我们看到、我们听到,跟三千年前佛所讲的完全相同,这就可以相信了。
「七者,於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谦下言说。」这是我们要学的,要特别提醒,为什么?我慢很麻烦,我慢有时候自己不知道,自己以为我很正常,我没有傲慢。所以这个地方,前面这句话很好,「於一切众生,起尊重心」,我们对一切众生没有生起尊重心,那就是我慢,真正能对一切众生都尊重的话,我慢就没有了,谦虚才能生得起来。所以如果真的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以阿弥陀佛这个心看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尊重心生起来了。这不是我们理想,故意做这个幻相,不是的,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前面学得不少,阿弥陀佛是性德,就是自性,万事万物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性相是一不是二,性是阿弥陀佛,相当然也是阿弥陀佛,随拈一法,无有不是。阿弥陀佛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有一法不是,尊重心真的生起来了,看一切人皆是佛。世尊《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说的话是真话,他见到了,他明白了。我们在大众当中还有自尊心、有傲慢心、别人不如我的心、我胜过一切人的心,这什么?这个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是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
弥勒菩萨这十句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把我们的深重的习气转过来、改过来。美国布莱登所说的,「弃恶扬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善要清楚,「改邪归正」,哪些是正、哪些是邪也要搞清楚,才能真正「端正心念」。端正心念的人是一个真正知道自爱的人,自爱没有不爱别人的,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我们爱别人的心意是圆满的,就跟佛一样,佛对遍法界虚空界那种慈悲是圆满的,问题人愿不愿意接受?你愿意接受你就充满了慈爱,跟佛一样,不愿意接受,不是说佛的慈爱没有加持你,加持到了,不愿意接受是你没有感触到。所以这种慈爱,佛菩萨的慈爱对你不起作用,跟你起作用的是你的烦恼习气,这个东西起作用。佛的这个慈爱比烦恼力量不晓得大多少倍,我们没用上。这个怪自己,不能怪佛。大经上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力量是平等的。如果我们的心跟佛结合,问题就解决了;我们的心跟众生接触,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不跟佛结成一体?跟佛结成一体,跟众生也结成一体,这一体是觉。所以这个排列顺序不一样,心是主,是自己的意念,这是主,我跟佛结合,我就能教化众生,我跟众生结合,我就远离佛法,这个道理要搞清楚我们才能得真实的利益。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