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六集) 20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九十五页第二行:
「二、报身,如来名卢舍那,译为光明遍照,能使初地以上之菩萨感见之。三、应身,如释迦文」,就是释迦牟尼佛,「指八相成道之佛。地前菩萨、二乘、凡夫得感见之」,就是感应见之。这是通常我们说的三身。法身的意思,法身称毗卢遮那,翻成中国意思是遍一切处,这是理体,它没有现象。但是报身就有现象,你看光明遍照,卢舍那的意思是光明遍照,他的智慧遍照法界,他的慈悲包含法界,它有这个意思在里头。初地以上菩萨就能够见他,这个地方讲菩萨的位次统统是讲别教,如果是圆教,那初住以上。《华严》是圆教,圆教初住他断证的功夫跟别教初地平等,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别教是初地菩萨,圆教初住就证得。
报身住报土,实报庄严土,在中国大乘教里面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有能力生实报土。生实报土你就见到卢舍那如来,实报土里头称为卢舍那。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十法界里面,他们见不到卢舍那,卢舍那他见不到。十法界里面见到的佛都是应化身,见不到报身,见不到法身。应身这是应化,众生有感,佛就现身,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像《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这是六道十法界里面所见到的。在四圣法界里面见佛很普遍,因为人心地清净,能感得佛现相。六道里面众生业障习气很重,见佛就比较困难,不是见不到,心地清净真诚也能够感得佛菩萨化身,能见到。
第四种叫化身,「化身,一时化现之佛为化身」。时间很短,你见到之后就不见了。我们在前面举这个事实的例子,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他是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走路大概要走两年多的样子。所以这么长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难免不生病,路途上确实生过两次病,在旷野连村庄都没有,自己病倒了。这个时候有个乞丐来照顾他,跟他住了十几天一直到病养好,老和尚继续去朝五台,这个乞丐就走了。第二次生病又遇到,又是他,也是得他的照顾,老和尚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老和尚,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他名字叫文吉。问他住在哪里?他说我就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认识我,你到那边去问他们都知道。老和尚到五台山拜了文殊菩萨,头一桩大事就是找这个乞丐,两次救命,没人晓得。结果以后有个出家人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化身,他恍然大悟。那叫化身,化身就是事情办完就不见了,照顾他生病,需要几天的时间他就住几天,完了就没有了。还有小的事情,几句话就把你解决了,讲完之后,也不过就十几二十分钟,他就走了,走了再找不到,不见了,这都是化身。佛菩萨化身这些事时有所闻,我们听得很多,真的来帮助你解决问题。当然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真诚心,如果没有真诚心就没有感应。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真诚心能感动诸佛菩萨。学佛一定要用真诚心,把其他那些妄念、疑惑、杂念统统要排除掉,一定让自己的清净心现前,这才能成就真实的功德。
第五叫「等流身」,我们比较少听说,这是密宗里头所立的,显教里头讲三身,密宗说四身。「佛身示现为与人天鬼畜等类同形之身,异类可得见之」,这叫等流。等流就是什么?现同样的身。显教有没有?有,显教没有把它分出来,就在应身跟化身里面,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跟他同类身,密宗是另外再立一个身,所以这两个确实可以合并在一起。「今经则佛於一身」,我们看到法藏比丘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他就有能力「现无量种种之身」,能够让一切众生各各得见,见佛、听佛说法、跟佛有接触,利益之大不可思议。在我们这个经下品里面就会讲到,为什么见佛闻名有那么大的功德。这个道理要不清楚,我们就怀疑,我们对他没有信心;理讲清楚、讲明白,我们信心就生起来了,才能得真实利益。念老末后这一句说,「同表圆明具德,不可思议境界」。
上面这是「赞佛」,这是法藏比丘对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赞叹。下面这是「发愿。法藏比丘於叹佛功德后,随即发起广大誓愿,愿自作佛,愿摄佛土」,愿摄佛土就是兴建道场。「普利众生,速成正觉」,建这个道场干什么?帮助一切众生很快就能成佛,这个地方成正觉就是成佛。「盖发广大愿实为至要」,这个愿不能不发,因为佛土是大愿、大行、大志、大慈功德之所成就,法藏比丘要不具足这四个条件,就没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施工,所以是功德之所成就。现代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念力不可思议。愿力就是念力,念力圆满它会现相,它会变成我们所谓的真实,你看得见的、你摸得著的这个世间存在你面前。我们今天这个世界,诸位要知道,是释迦牟尼佛的愿力,再加上我们众生的业力,成就这个世间。为什么跟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也是自己的愿力,加上众生的业力,这么多众生带业往生去的,不也是加上众生的业力吗?是一样没错。不过这里头还有一种不一样的,一样里头还有不一样,不一样的,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闻名,多半都是先闻名去的,到极乐世界才见佛、才闻法、才接触到,那个我们不必说。他那个闻名功德不可思议,闻名里头决定是包含思跟修,闻思修。所以他的条件,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不能错会意思。菩提心是什么?简单的说,真相信,真愿意去,真肯依教奉行。佛教我们奉行什么?教我们一心专念。
大势至菩萨他所教给我们的就是标准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说得更简单、更容易懂,觉明妙行菩萨,这是个居士,志同道合八个人在一起念佛,八个都往生。他们怎么修法?真信切愿没话说,他们念佛的功夫守住三个原则,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句话实在讲,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八个字,「都摄六根」,不怀疑、不夹杂是都摄六根,后面「净念相继」是不间断,念佛人只要把这个原则抓住,你就决定得生。在念佛过程当中声声佛号,经论里头都说,「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没人相信,为什么?没看见过。真的,真有这么大的功德,而且就在眼前。你为什么没有感觉?是因为你信心不纯,念佛夹杂,所以没有感应,感应很弱你没觉察到。如果你真心真信,一点怀疑没有,念佛决定没有夹杂,感应就非常明显。所以问题不在经教,不在佛菩萨,全在自己,自己错在哪里真的不知道,连改过的机会都没有,我们真诚心不够。如果是真心念佛,净宗里面常说,业障不要消自己没了,烦恼不须断,就在声声阿弥陀佛里面融化掉,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到后面这些问题统统都会讲到。盖发广大愿实为至要,这非常重要一桩事情。
「如《普贤行愿品》曰: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一切诸佛,每尊佛一起来给我们说阿弥陀佛的功德,说多长的时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的在说,说不完。「若欲成就此功德门」,阿弥陀佛、卢舍那佛这么大的功德,这样殊胜的功德,我们也想得到。你怎么才能得到?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你就应当「修十种广大行愿」,这十种广大行愿就是普贤十大愿王,要求成就圆满的净土,应当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十大愿王,这一点都不错。我们今天说是不怀疑、不夹杂,老实念佛,十大愿王没表现出来,所以不相应。十大愿王没有表现出来说明什么?说明你没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人肯定做出来,他的心行就是普贤十愿,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太多,浓缩成十愿,就是普贤十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境界,经文里头讲得非常明显,第二品就是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那是什么?所有往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在极乐世界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把这桩事情疏忽掉!
「盖净宗以信愿行为三资粮」,灵峰蕅益大师说,「非信不足启愿」,你对阿弥陀佛不信,对极乐世界不信,往生的念头生不起来,亲近的愿望生不起来。必须对老师、对学习的环境真正了解、真正的清楚,你的心才真发得出来。「非愿不足导行」,没有愿你的行是散乱的,愿就是行的指南,就是行的方向,行的目标,愿多重要!这个愿引导你到哪里去?引导你成就无上菩提。盖净宗以信愿行为三资粮,蕅益大师又说非信不足启愿,没办法发愿,非愿不足导行。「清省庵法师曰: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这四句话讲得真好。「又曰:故知欲学如来乘」,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佛,「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菩萨愿,就是菩提心,就是四弘誓愿,就是十大愿王,不能不先发愿。
「下段为愿求自觉觉他之德。为觉他故,首须觉己」,自己不觉,怎么能觉他?菩萨没有自私自利。后头这两句在这里给我们做总结,「求自觉者,端为觉他」,我现在求成佛道,为的什么?不是为自己,是为帮助别人。我不成佛道,我不能帮助等觉菩萨,成佛道之后就统统都能帮助,上自等觉,下至阿鼻地狱。我们接著看下面这首偈子「发愿」,「愿声同佛」。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前面两句是「法藏比丘,愿具如佛利他之行德」,真的是学佛了,学得跟佛一样。「愿得如来清净之声」,清净的意思没有恶行、没有过失,「离烦恼之垢染曰清净」。今天我们讲染污,染污就不清净。要知道我们的身心本来是清净的,在婴儿的时代完全保持他的清净,天真烂漫,古时候如果生长在农村,非常落后的地方,这种天真大概可以保持到十岁。现在不行,现在恐怕保持到半年都相当困难。你看从前能保持十年,现在没有办法保持到十个月,为什么?他学坏了。现在科技进步,这个婴儿张开眼睛就看电视,稍微大一点的就喜欢玩电脑,这里面全都是染污。一出生睁开眼睛就看电视,看了半年,半年的时间染污的根就生了。所以有人赞叹现在小孩聪明,那么小就懂事,那个聪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是真聪明,没有智慧。电影就是他的标准,善恶没有了,是非没有了,邪正没有了,他怎么办?这一迷就迷到底,害了他一生。
我曾经听人说,说这个地球会有大灾难,这个大灾难是什么人受?这些开发中的国家就不能够避免,已经开发先进的国家,科学技术非常进步的,一切都要赖科学生活的,他们先受。也提到中国,中国大部分地区农村非常落后,他们还过著原始的生活,农村里头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大难来的时候他们生活很正常。居住在都市里头困难,电没有了,水没有了,瓦斯没有了,汽油没有了,你家里面的车就是车身里面那点油料。加油站因为它没有电,抽不出油来,所以这些交通工具全部都不能动弹,要靠走路。这就是愈是落后的地区他愈能适应,对他们妨碍不大;对依赖高科技生活的人,那就很苦了。这个说法我们听起来很有道理,中国确实还有不少农村还是烧柴火烧灶,城市里头才有用瓦斯、用电的,乡村里没有。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两条腿,顶多是脚踏车,这他们的交通工具。
灾难信息很多,这一年多来中国、外国到处都在散发信息,网路上统统都有,都能看得到。很多人来问我,如何应对?我告诉同学,不要去理它。为什么?你要去理它,你学佛就错了,学佛的人要像佛菩萨一样,「境随心转」,这是学佛。六道凡夫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很苦,你要依靠环境,环境风吹草动你的心就乱了。学佛的人,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如如不动,尤其是我们遇到净宗法门,这个法门太殊胜!佛教给我们,一切时中心里头有佛,常住阿弥陀佛中,口里有佛,身行有佛,我们就成就,什么灾难都化解,这就完全正确。所以什么样的信息东西,都可以不必过问,愿意看看看,一笑了之;不愿意看,根本就不需要看。为什么不念佛?接收极乐世界的信息,接收阿弥陀佛的信息。
阿弥陀佛的信息、极乐世界的信息在哪里?在《无量寿经》,最正确的信息。你要知道,外面传的不可靠。这个经真的是当年佛说的,传到中国来哪些法师参加翻译的,都记载得很清楚,不是假的。现在外面传的信息哪里来的不知道,没有经典这么踏实。能不能相信?我信《无量寿经》就可以了,问题全都解决了,不要再去信这个、信那个。夏莲居老居士这一部《无量寿经》,是世尊多次宣讲,会集最好的一部经典,决定不能怀疑。你要怀疑你就错了,你要怀疑你就上当了,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的机会你就错过了。夏莲老不是普通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就是干这桩事情的,他就是为这桩事情而来的,这个事情做完了,他老人家往生了、走了。黄念祖居士来到这个世间,也就是为了给这部经做集注的,没有别的,经注完他也走了。我们得认识清清楚楚!
世尊多次宣讲,需不需要会集?当然需要。我在早年讲《无量寿经》,是依李炳南老居士的眉注,我讲过好几遍。以后我遇到黄念老,我们见了面,他把他的注解送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采取他注解里面东西来讲也讲了几遍,总共讲了十遍。有同修来告诉我,讲这十遍有没有会集的必要?有。为什么?十次要听时间太长了,如果你们有工夫的话,我十次讲的都有录像,也有录音,你们从这个里头写成文字,然后会集成一本,注解的会集本。你看这一本,十次里面讲的有不同的地方你都看到,省事。你说要不要做?要。我们从前年,今天讲要从前年清明开讲《大经解演义》,讲了一年,去年九月十八日讲圆满的,这是完全讲注解,注解一字不漏。现在讲第二遍,如果在灾难当中平安无事,我们就一年讲一遍尽形寿,我活多少年讲多少年。将来这些讲演的资料要不要会集?要,会集成一本,提供大家学习做参考,这正确的。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非常清楚,众生的根性是走下坡,不是走上坡,你看看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下山,不是上山。历史上说得很清楚,三皇五帝的时代,三皇行道,以道治天下,无为而治,这最高的。到五帝就下来一点,五帝道不行,治不了国,用德,五帝用德,就是道失掉之后有德,以德治天下。到三王,三王是夏商周三代,这个三代时间很长,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这三个朝代一共是一千八百年,历史上称三王。三王德也不行了,再降一等,以仁治天下,仁者爱人。周朝的末年社会动乱,百家争鸣,这些国君都称为霸主,仁没有了,但是讲义气,以义治天下。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义没有了,他真的是用霸道,十五年亡国,统一十五年就亡国,汉取而代之。汉朝不错,前后汉四百年,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采取儒家学说,以礼治天下,一直到满清末年。你看道德仁义礼,滑坡!
礼要是没有天下就大乱,现在清朝亡国,到了民国来,礼也没有了,现在乱了。礼怎么没有了?你看看现在做官的人穿什么衣服?穿的外国西装,没有礼服。中国每个朝代,你去看二十五史都有记载,每个朝代它一点不乱,不但做官的有礼服,各个阶层的人都有礼服,士农工商你穿的衣服,你走出去之后,人家知道你是什么身分,为什么?便於行礼。你的身分高,身分低的要向高的行礼,便於行礼,现在没有,乱了。民国到第一百年都没有制礼作乐,婚丧都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学外国人,结果中国没有礼了,就学外国。我看到中国这些官员,无论是大陆、台湾的,穿上西装,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我们已经被外国人同化,自己没有礼服。每个朝代都有一个朝代的礼服,代表什么?代表它的统一。
我们出家人穿的衣服明朝服装,为什么穿明朝服装这个要懂得。满清入关,明朝亡国了,明朝有个大臣洪承畴投降了满清,跟满清政府签了有约,五种不投降,满清政府同意。譬如说是第一个,男子投降,女子不投降,男子穿满清人的服装,女子穿明朝服装,结婚的时候新郎穿清朝礼服,新娘穿明朝礼服凤冠霞帔,这个满清政府答应。生降死不降,活的时候投降,死的时候不投降,入殓穿明朝服装。你看一直到现在还有,入殓的时候穿明朝服装,生降死不降。在家人投降,出家人不投降,所以出家人还穿明朝服装,这服装这么留下来的。这不是出家人的服装,变成出家人的服装,这是明朝老百姓的服装。我们穿这个大袖子海青,这是汉朝服装,汉朝的礼服。但是民间礼服袖、领是绣花,出家人不绣花素服,它这个绣花是代表什么?士农工商,你有爵位的话代表你的爵位。古时候有九品,九品品级这都绣在身上,一看就晓得你是哪个阶级,礼服。礼服没有了,礼没有了,这个社会它怎么会不乱?有法没有礼,那个法是假的,不是真的。每个朝代都有法令规章,但是礼比那些东西更重要,礼是日常生活,还包括思想行为,它的范围大。今天礼跟乐都没有了,这叫乱世,这次的动乱时间长,一百年。哪一个朝代再制礼作乐,那就算是中国朝代的正统。现在没有礼乐,将来在历史上不承认你是正统,不承认你是历史上真正够得上条件的政府,历史上不承认你。历史是后人写的,这个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年代久了,现在出家人也忘记掉了。
法藏比丘在此地教导我们发愿,发愿要同佛,佛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好样子,愿具如佛利他的行德。诸佛菩萨没有自己,为什么没有自己?他自己证得了诸法实相,真正觉悟到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现代的科学家逐渐也发现这个真相,但是他的念头没转过来,他还执著身体是我,知道身体不是我,但是这个执著没放下。佛菩萨放下,他跟宇宙、跟万物融合成一体,物质的现象称为法身,遍法界虚空界一个法身,精神的现象称为法性,也就是统一,确实是一体。所以从一体里面生出来的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是真正的爱心,这个爱心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目标是离苦得乐。
佛菩萨帮助人用什么方法?用教学,教学第一个重视身教,就是做出样子来给他看。众生苦,菩萨做出快乐、幸福、圆满的样子给众生看,幸福美满快乐不在地位高,不在有财富。你看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比什么人都快乐,他比什么人都自在,用现在的话说,他什么压力都没有,他真正得大自在。快乐从哪里来的?我们会去问,向他请教,他会给我们解释,破迷开悟。苦从哪里来的?迷而不觉,苦从这来的。因为迷而不觉,所以思想言行就邪而不正、染而不净,就招来许许多多的麻烦,现在苦,来世更苦,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轮回。
佛把这些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去证实,真的,不是假的。然后就告诉我们,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为什么会有三恶道,为什么会有三善道,三善道、三恶道都不是圆满的。真正快乐,你必须离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染业造成的,所以对一切大众,先告诉他说要修净业,最低层次的是教他修善业,不要修恶业。心善、行善,你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你生三善道,你不堕三恶道,这是佛教化最低层的人。向上提升就告诉你,六道统统不好,你要超越六道,离开染污到一个清净地方去生活,那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清净,没有这些染污。提升到清净境界之后告诉你,这还不究竟,还不是真正快乐的地方,快乐地方还在上面,为什么?十法界是假的,是从阿赖耶妄心变出来的。再向上提升,提升到自性,那是真的,叫一真法界。十法界是假的,脱离假的回到自性,回到真的法界,回到一真实报庄严土。在实报庄严土里,佛又告诉你,这地方还不是真实,为什么?有生有灭,真正圆满的地方不生不灭。能不能证得?能,因为我们本来就不生不灭。
佛是一步一步的把人带起来,带到最后回归自性,在极乐世界就回归到常寂光,常寂光是真正究竟、真正的圆满。在那个境界里面身的形状没有了,心的形状也没有了,都跟虚空变成一体,真是广大没有边际。我们这个地方,前面讲的法身遍一切处,身遍一切处,心遍一切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起心、不动念,遍一切处,身心都遍一切处。虽然什么现象都没有,但是能现一切现象,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现身自在,来去自如,虽现身也没有起心动念,这点我们要知道。佛跟一切众生不一样地方,他现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菩萨如果也到这个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住实报土。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际上也是自己自性本具的实报土,不是外头。自他不二,生佛是一,一体,众生跟佛是一体。佛法教的我们这些,这些是佛的行德,他教导我们,我们相信,我们接受。不是说接受就完事,不是的,佛要求我们自己亲自证得,你才能得受用。你自己不能证得,晓得有这桩事情,不能把它变成生活,你没有得到它真实利益。真实利益一定是变成生活,我们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那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那就叫善巧示现。
愿得如来清净声,这声音是什么?声音是弘法,要跟别人说清楚、说明白,还得要演出来做出一个示范,没有恶行的过失,离烦恼的垢染,这清净。「愿我如佛」,跟佛一样能够宣扬无有过失,离一切染污的这些法音,我们讲言论。「普及无边各各之界」,这是讲活动的范围、教化的范围,是遍法界虚空界,用现在人的说法就是遍宇宙,宇宙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自在往来。到那里去干什么?去教化众生,众生有感,你就去,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佛法特别重视缘,一个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因,因要结成果当中少不了缘,没有缘不会结果。因是一切众生统统具足,谁也不缺,你阿赖耶识里头有成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六道十法界种子全具足,乃至於诸佛法界种子,你也全具足。种子统统具足,我想哪个种子成就开花结果,你得要去培植它,那就是缘。我想作佛,我今天把作佛的缘抓住,你就成佛,你想作菩萨有菩萨的缘,你想生天有生天的缘,想来生得大富大贵有富贵的缘。
佛,刚才说过了,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以他是完全随顺众生。佛菩萨不给你做主,是你自己做主,你自己怎么想他都会随顺你。你想善,他随顺你善;你想恶,他也随顺你恶,他永远随顺你。随顺你善他帮助你,随顺你恶他不帮助你,他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个法则是自然法则,不是有心有意的,没有分别执著,经上常常有一句话叫「法尔如是」,这法性起作用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作恶,佛虽然不管你,随你的缘,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有人帮助你。谁帮助你?魔王帮助你,妖魔鬼怪帮助你,成就你的恶;佛菩萨帮助你成就你的善,都有人帮助,佛菩萨不成就人的恶。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搞清楚,范围之大是遍法界虚空界。
「《大乘义章》曰:界别」,就是分别、就是差别,这是界的意思。「诸法性别,故名为界」,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的性质不一样,譬如水的性是湿,火的性是热,不一样,一切法的性质不一样,这称为界。下面念老有个解释,「盖谓界者,以差别为义。事物彼此能持自相,差别而无混,是曰界。俗语中,各界人士,此界字亦具上义。由是可知,普及无边界即是遍於一切」。遍一切法,就这个意思,我们普通社会从前常这样说,现在好像很少听到。我们小时候念书,学校里每个星期一,还做一个总理纪念周,老师们上去讲演,也有的时候请外面人来讲演,这各界同胞、各界人士,这个话我们听得很习惯,好像现在没有这种讲法。六、七十年前这种术语我们常常听到,抗战期间就非常普遍。
第三句『宣扬戒定精进门』,这是把教学说法的,我们现在讲课程纲目具体说出来,佛教导一切众生教什么?教戒、教定、教精进。其实这里头六波罗蜜说了三个,三个就是代表完全的。这一句是《宋译》的原文。「在《唐译》」,唐译的本子是「演说施戒诸法门,忍辱精勤及定慧」。《唐译》的这句六度全说出来了,《宋译》的只是说三个,三个当然包括六度,所以「《唐译》文详,表宣说六度」。这是佛菩萨教学六个大纲,六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无量无边。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持戒」,第三个「忍辱」,第四个「精进」,第五个「禅定」,第六个「般若」,般若就是智慧。这是大乘菩萨教学里头的六大科目,有理、有事、有因、有果。头一个是布施,布施是什么?是放下、是施舍。因为众生有烦恼、有习气,所以迷失在六道轮回,可怜可悯!用什么方法来救他们?就这六个方法。六道众生最严重的,就是情执,贪名、贪财、贪色,这是其中最不容易放下的。所以佛第一个就教你布施,把你放不下的劝你放下,告诉你,你为什么沦落到轮回出不去,就是这些东西障碍了你,你出不去,必须放下。
教学不能没有智慧,有智慧就有善巧方便,你看这个人他的性质,他如果是贪财,对财看得很重,就教他先舍财。他对财看得不重,对名看得很重,你就先教他舍掉假名。还有的人名跟财都不重要,色很重要,他喜欢的情人离不开,皇帝位子可以让掉,这不爱江山爱美人,有,真有这种事情,就得把他这个情舍掉,他哪个严重就先舍哪个。五欲七情,财色名食睡,大概普遍来说最多的是贪财,没有一个不贪财。财能贪得到吗?真能贪得到,释迦牟尼佛、孔子都领导我们去贪财,贪不到,贪不到你要去贪这就错了。人发大财的不是他贪得的,他怎么得的?他命里有!看相算命不全是迷信,迷信有,江湖术士用这种手段去骗取一点钱财来过日子,他造业。命相真有,你要遇到真正的高人,他给你看就非常准确。这些高人给你看,他不要你钱的,那是真的;给你谈价码的,假的。告诉你命里大富大贵,你要我给你批流年,你要拿多少钱,那假的不是真的,骗人。
我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没要钱,还给他批终身流年,从生到死,一年一年的状况都给他写清楚,看得真灵。了凡先生是十五岁遇到这个算命的,他说二十年,那十五、二十五、三十五,二十年每年都被他算得准确,一点都不错。二十年了,没有一点点差错,他就晓得,「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他变成什么?变成消极,意冷心灰,因为他自己一生前途他都知道,他已经很清楚。换句话就是等死,他寿命五十三岁,就等五十三岁那年。五十三岁那年他正做官,在四川一个很小的县分里头的县长,知县,还在任。这算命先生告诉他,你要辞职回到老家去寿终正寝,你的寿命到了。所以他什么都不想,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什么都不想,可是他「我」没有放下,还是凡夫。他是个做官的命,本来他妈妈劝他学医,他自己也有意思,这孔先生告诉他,你没有那个命,你这个命是做官的,好好读书去参加考试。你看人命是定的,哪一行哪一业,就是你是哪一界的人统统命里注定的,这个注定是前世所修的;这个人有财运,那个财也是前世修的。这讲到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过去生中布施的财多、布施的法多,你这一生既聪明又有大富。你做官为众生服务,是你过去生中发过的愿,你有这个志,而且你还真干。做到一个国家领导人,不是一生积的,在佛法里面讲,至少是五世到十世。
没有那个命这个地位得不到。我早年没学佛之前,朋友当中有一个军官少将,我认识他,不熟。那一年他升官升中将,命令还没发布,总统批准了,大概有些人把这个事情告诉他,命令还没发下来。很高兴,请朋友到家里来庆贺,就在桌上,喝酒的时候就死在桌上,高兴死了。高兴也能死人,气会气死人,高兴也能死人。所以别的朋友说,他没有那两颗星的命,你看看两颗星来了就把他压死,真的一点都不假。他要是没有升官,他不就没有这个事情!他情绪一切都正常,一高兴你看看命就送掉,真的是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里头没有财,你得到财灾祸就来了,不是害病,就是横祸,我们今天讲意外的灾难,你预想不到的。不正当手段得来财富,你还能平安的享受,说明什么?你命里有,你命里头没有,决定得不到。那命里有,何必用非法手段去取得?你不用非法手段,到时候就来了,一样来,何必!所以人要懂得这些道理,不会为非作歹,规规矩矩的做人,你的财愈积愈厚。如果真的想发财,布施,有多少,除留一点家用之外全拿去布施,愈施愈多。
中国大陆人供财神供谁?供范蠡。我在南方,在台湾这个时间比较多,他们供财神供关公,我们感觉得纳闷,关公与发财有什么关系?关公代表忠义,你看他对刘备的忠,那个义气,曹操对他那么好他都没有动心,跟刘备同甘苦共患难,这个不容易,名利财色完全不动心,他表这个。真正发财范蠡是正确的。这是在春秋时代,吴国跟越国,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投降了,不甘心,范蠡跟文种帮助他,二十年之后复国,灭了吴国。范蠡知道勾践这个人,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他把这个事情告诉文种,文种不相信,文种被赐自杀。他带著西施走了,改名换姓去做生意,改名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从小买卖做起,做了几年发大财,发财怎么样?散财救济这些苦难。统统散光了,再从小生意做起,做了两年又发,三聚三散。真的,你命里有财,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这个是财神很有道理,他真的教你发财。这个人真聪明、真有智慧,帮助越王,知道越王之为人,你看功成之后也不告假,偷偷就溜掉,找都找不到他,这聪明到极处,明哲保身。发财之道是这么来的。财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什么?义务照顾一些老弱残废,这些人非常可怜,你以爱心去照顾他、去安慰他、去帮助他们,这个果报是得健康长寿。人想要得到这三种要懂得道理,要懂得方法,要明了其中的因果,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去修,你准得到。不必求,努力去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时候自然来了。
这是佛菩萨教我们的,是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四摄法,四摄法是佛门的交际法、公共关系法。我用这个方法来团结宗教,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做得非常成功。当时新加坡有个部长曾士生先生,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问过我,你用什么方法把九个宗教都团结起来?我说,我这个方法是佛教给我的。佛还有这个方法?我说有。他说在哪里?我就告诉他四摄法。四摄法用在家里家和,用在哪里都好,这就讲人与人的关系。今天这个世界上就不懂这个关系法,懂这个关系法世界天下太平,用不著战争。战争是结怨,结冤仇,那是没完没了的事情。一定要懂得四摄法。
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那个布施跟这个布施意思不一样。菩萨的布施是什么?是对治贪心的。贪瞋痴是三毒烦恼,用什么方法来对治贪瞋痴?布施就是对治贪心,持戒是对治恶业,忍辱是对治瞋恚,智慧是对治愚痴,这用方法来对治它的。实际上谁得利益?自己得利益,不是别人,别人得利益太少了,自己能在这个地方把贪心断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布施这个方法好!所以四摄法里头的布施就是多请客、多送礼,这人际关系不就好了吗?不要求别人回报,这是第一个方法,人与人当中感情建立,中国人讲究礼,礼尚往来。第二个叫爱语,爱语不是甜言蜜语,不是的,是真正对他爱护:换句话说,要跟他讲真话,不能欺骗他。给他讲的对他一定有好处的,绝对不会有伤害的,他对你信任。第三个是利行,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对他有利益,决定没有伤害,他就欢喜。第四个叫同事,这一条是最难,这条是证了果的菩萨才可以做,我们一般人不能学,学不到。譬如你想跟这个人结关系,这个人是个赌博的赌徒,你敢跟他到赌场去吗?这个人是酒鬼,他有很多恶习气,你没有办法。菩萨行,菩萨,你赌博他陪你去赌,你看菩萨每次都赢钱,你一定会向他学习。我怎么会赢?我有智慧,般若波罗蜜,你学了之后你就会了。用这个方法来引导他。所以菩萨有这个能力,能真正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就不敢,我们跟大家同事,我们要跟佛同事,要跟菩萨同事。引导他来入佛门,知道学佛的好处,学佛真正的利益,确实你能看到的是健康、快乐、幸福美满,这大家都希望的,四摄法。
所以怎么团结宗教?到每个宗教去拜访,我们带著礼物跟大家结缘,礼貌上去访问,听听他们的教义做交流。一般宗教都做了一些慈善事业,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他们都有学校、有医院、有养老院、有育幼院,还有职业的培训班帮助人就业,办这些学校。那我们去了,也捐助一点帮助他做慈善事业,这个他欢喜。所有慈善事业的经费靠捐助,我们帮助他,热心的帮助他,这个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最好的活动,我们办旅游、办访问。新加坡宗教访问团访问印尼、访问中国。访问,因为出去访问总得有十几天、半个多月,每天在一起,从早到晚什么话都谈,这是最好团结的时候,真的变成朋友,界限完全没有了,所以宗教变成兄弟姐妹一样。旅游多欢喜,旅游需要费用,费用我们佛教自己拿,我们全部负担他们的费用,机票统统我们来负责,就是邀请他一块去玩去。所以常常办旅游,到国外去参观访问,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看到宗教团结有必要,你看我们的团结,这些都是方法,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这一次在图文巴,把这个小城十几个宗教团结成一家,一年的时间做得很有成就。图文巴的居民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好,那是十年的关系。我们就用一个方法,每个星期六免费供应晚餐,叫温馨晚宴,什么人都可以来。所以图文巴的市民大概都到我们那里去吃过饭,参观我们的道场,没有一个不欢喜。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九十五页第二行:
「二、报身,如来名卢舍那,译为光明遍照,能使初地以上之菩萨感见之。三、应身,如释迦文」,就是释迦牟尼佛,「指八相成道之佛。地前菩萨、二乘、凡夫得感见之」,就是感应见之。这是通常我们说的三身。法身的意思,法身称毗卢遮那,翻成中国意思是遍一切处,这是理体,它没有现象。但是报身就有现象,你看光明遍照,卢舍那的意思是光明遍照,他的智慧遍照法界,他的慈悲包含法界,它有这个意思在里头。初地以上菩萨就能够见他,这个地方讲菩萨的位次统统是讲别教,如果是圆教,那初住以上。《华严》是圆教,圆教初住他断证的功夫跟别教初地平等,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别教是初地菩萨,圆教初住就证得。
报身住报土,实报庄严土,在中国大乘教里面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有能力生实报土。生实报土你就见到卢舍那如来,实报土里头称为卢舍那。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十法界里面,他们见不到卢舍那,卢舍那他见不到。十法界里面见到的佛都是应化身,见不到报身,见不到法身。应身这是应化,众生有感,佛就现身,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像《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这是六道十法界里面所见到的。在四圣法界里面见佛很普遍,因为人心地清净,能感得佛现相。六道里面众生业障习气很重,见佛就比较困难,不是见不到,心地清净真诚也能够感得佛菩萨化身,能见到。
第四种叫化身,「化身,一时化现之佛为化身」。时间很短,你见到之后就不见了。我们在前面举这个事实的例子,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他是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走路大概要走两年多的样子。所以这么长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难免不生病,路途上确实生过两次病,在旷野连村庄都没有,自己病倒了。这个时候有个乞丐来照顾他,跟他住了十几天一直到病养好,老和尚继续去朝五台,这个乞丐就走了。第二次生病又遇到,又是他,也是得他的照顾,老和尚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老和尚,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他名字叫文吉。问他住在哪里?他说我就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认识我,你到那边去问他们都知道。老和尚到五台山拜了文殊菩萨,头一桩大事就是找这个乞丐,两次救命,没人晓得。结果以后有个出家人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化身,他恍然大悟。那叫化身,化身就是事情办完就不见了,照顾他生病,需要几天的时间他就住几天,完了就没有了。还有小的事情,几句话就把你解决了,讲完之后,也不过就十几二十分钟,他就走了,走了再找不到,不见了,这都是化身。佛菩萨化身这些事时有所闻,我们听得很多,真的来帮助你解决问题。当然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真诚心,如果没有真诚心就没有感应。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真诚心能感动诸佛菩萨。学佛一定要用真诚心,把其他那些妄念、疑惑、杂念统统要排除掉,一定让自己的清净心现前,这才能成就真实的功德。
第五叫「等流身」,我们比较少听说,这是密宗里头所立的,显教里头讲三身,密宗说四身。「佛身示现为与人天鬼畜等类同形之身,异类可得见之」,这叫等流。等流就是什么?现同样的身。显教有没有?有,显教没有把它分出来,就在应身跟化身里面,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跟他同类身,密宗是另外再立一个身,所以这两个确实可以合并在一起。「今经则佛於一身」,我们看到法藏比丘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他就有能力「现无量种种之身」,能够让一切众生各各得见,见佛、听佛说法、跟佛有接触,利益之大不可思议。在我们这个经下品里面就会讲到,为什么见佛闻名有那么大的功德。这个道理要不清楚,我们就怀疑,我们对他没有信心;理讲清楚、讲明白,我们信心就生起来了,才能得真实利益。念老末后这一句说,「同表圆明具德,不可思议境界」。
上面这是「赞佛」,这是法藏比丘对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赞叹。下面这是「发愿。法藏比丘於叹佛功德后,随即发起广大誓愿,愿自作佛,愿摄佛土」,愿摄佛土就是兴建道场。「普利众生,速成正觉」,建这个道场干什么?帮助一切众生很快就能成佛,这个地方成正觉就是成佛。「盖发广大愿实为至要」,这个愿不能不发,因为佛土是大愿、大行、大志、大慈功德之所成就,法藏比丘要不具足这四个条件,就没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施工,所以是功德之所成就。现代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念力不可思议。愿力就是念力,念力圆满它会现相,它会变成我们所谓的真实,你看得见的、你摸得著的这个世间存在你面前。我们今天这个世界,诸位要知道,是释迦牟尼佛的愿力,再加上我们众生的业力,成就这个世间。为什么跟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也是自己的愿力,加上众生的业力,这么多众生带业往生去的,不也是加上众生的业力吗?是一样没错。不过这里头还有一种不一样的,一样里头还有不一样,不一样的,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闻名,多半都是先闻名去的,到极乐世界才见佛、才闻法、才接触到,那个我们不必说。他那个闻名功德不可思议,闻名里头决定是包含思跟修,闻思修。所以他的条件,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不能错会意思。菩提心是什么?简单的说,真相信,真愿意去,真肯依教奉行。佛教我们奉行什么?教我们一心专念。
大势至菩萨他所教给我们的就是标准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说得更简单、更容易懂,觉明妙行菩萨,这是个居士,志同道合八个人在一起念佛,八个都往生。他们怎么修法?真信切愿没话说,他们念佛的功夫守住三个原则,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句话实在讲,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八个字,「都摄六根」,不怀疑、不夹杂是都摄六根,后面「净念相继」是不间断,念佛人只要把这个原则抓住,你就决定得生。在念佛过程当中声声佛号,经论里头都说,「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没人相信,为什么?没看见过。真的,真有这么大的功德,而且就在眼前。你为什么没有感觉?是因为你信心不纯,念佛夹杂,所以没有感应,感应很弱你没觉察到。如果你真心真信,一点怀疑没有,念佛决定没有夹杂,感应就非常明显。所以问题不在经教,不在佛菩萨,全在自己,自己错在哪里真的不知道,连改过的机会都没有,我们真诚心不够。如果是真心念佛,净宗里面常说,业障不要消自己没了,烦恼不须断,就在声声阿弥陀佛里面融化掉,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到后面这些问题统统都会讲到。盖发广大愿实为至要,这非常重要一桩事情。
「如《普贤行愿品》曰: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一切诸佛,每尊佛一起来给我们说阿弥陀佛的功德,说多长的时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的在说,说不完。「若欲成就此功德门」,阿弥陀佛、卢舍那佛这么大的功德,这样殊胜的功德,我们也想得到。你怎么才能得到?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你就应当「修十种广大行愿」,这十种广大行愿就是普贤十大愿王,要求成就圆满的净土,应当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十大愿王,这一点都不错。我们今天说是不怀疑、不夹杂,老实念佛,十大愿王没表现出来,所以不相应。十大愿王没有表现出来说明什么?说明你没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人肯定做出来,他的心行就是普贤十愿,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太多,浓缩成十愿,就是普贤十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境界,经文里头讲得非常明显,第二品就是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那是什么?所有往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在极乐世界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把这桩事情疏忽掉!
「盖净宗以信愿行为三资粮」,灵峰蕅益大师说,「非信不足启愿」,你对阿弥陀佛不信,对极乐世界不信,往生的念头生不起来,亲近的愿望生不起来。必须对老师、对学习的环境真正了解、真正的清楚,你的心才真发得出来。「非愿不足导行」,没有愿你的行是散乱的,愿就是行的指南,就是行的方向,行的目标,愿多重要!这个愿引导你到哪里去?引导你成就无上菩提。盖净宗以信愿行为三资粮,蕅益大师又说非信不足启愿,没办法发愿,非愿不足导行。「清省庵法师曰: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这四句话讲得真好。「又曰:故知欲学如来乘」,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佛,「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菩萨愿,就是菩提心,就是四弘誓愿,就是十大愿王,不能不先发愿。
「下段为愿求自觉觉他之德。为觉他故,首须觉己」,自己不觉,怎么能觉他?菩萨没有自私自利。后头这两句在这里给我们做总结,「求自觉者,端为觉他」,我现在求成佛道,为的什么?不是为自己,是为帮助别人。我不成佛道,我不能帮助等觉菩萨,成佛道之后就统统都能帮助,上自等觉,下至阿鼻地狱。我们接著看下面这首偈子「发愿」,「愿声同佛」。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前面两句是「法藏比丘,愿具如佛利他之行德」,真的是学佛了,学得跟佛一样。「愿得如来清净之声」,清净的意思没有恶行、没有过失,「离烦恼之垢染曰清净」。今天我们讲染污,染污就不清净。要知道我们的身心本来是清净的,在婴儿的时代完全保持他的清净,天真烂漫,古时候如果生长在农村,非常落后的地方,这种天真大概可以保持到十岁。现在不行,现在恐怕保持到半年都相当困难。你看从前能保持十年,现在没有办法保持到十个月,为什么?他学坏了。现在科技进步,这个婴儿张开眼睛就看电视,稍微大一点的就喜欢玩电脑,这里面全都是染污。一出生睁开眼睛就看电视,看了半年,半年的时间染污的根就生了。所以有人赞叹现在小孩聪明,那么小就懂事,那个聪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是真聪明,没有智慧。电影就是他的标准,善恶没有了,是非没有了,邪正没有了,他怎么办?这一迷就迷到底,害了他一生。
我曾经听人说,说这个地球会有大灾难,这个大灾难是什么人受?这些开发中的国家就不能够避免,已经开发先进的国家,科学技术非常进步的,一切都要赖科学生活的,他们先受。也提到中国,中国大部分地区农村非常落后,他们还过著原始的生活,农村里头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大难来的时候他们生活很正常。居住在都市里头困难,电没有了,水没有了,瓦斯没有了,汽油没有了,你家里面的车就是车身里面那点油料。加油站因为它没有电,抽不出油来,所以这些交通工具全部都不能动弹,要靠走路。这就是愈是落后的地区他愈能适应,对他们妨碍不大;对依赖高科技生活的人,那就很苦了。这个说法我们听起来很有道理,中国确实还有不少农村还是烧柴火烧灶,城市里头才有用瓦斯、用电的,乡村里没有。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两条腿,顶多是脚踏车,这他们的交通工具。
灾难信息很多,这一年多来中国、外国到处都在散发信息,网路上统统都有,都能看得到。很多人来问我,如何应对?我告诉同学,不要去理它。为什么?你要去理它,你学佛就错了,学佛的人要像佛菩萨一样,「境随心转」,这是学佛。六道凡夫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很苦,你要依靠环境,环境风吹草动你的心就乱了。学佛的人,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如如不动,尤其是我们遇到净宗法门,这个法门太殊胜!佛教给我们,一切时中心里头有佛,常住阿弥陀佛中,口里有佛,身行有佛,我们就成就,什么灾难都化解,这就完全正确。所以什么样的信息东西,都可以不必过问,愿意看看看,一笑了之;不愿意看,根本就不需要看。为什么不念佛?接收极乐世界的信息,接收阿弥陀佛的信息。
阿弥陀佛的信息、极乐世界的信息在哪里?在《无量寿经》,最正确的信息。你要知道,外面传的不可靠。这个经真的是当年佛说的,传到中国来哪些法师参加翻译的,都记载得很清楚,不是假的。现在外面传的信息哪里来的不知道,没有经典这么踏实。能不能相信?我信《无量寿经》就可以了,问题全都解决了,不要再去信这个、信那个。夏莲居老居士这一部《无量寿经》,是世尊多次宣讲,会集最好的一部经典,决定不能怀疑。你要怀疑你就错了,你要怀疑你就上当了,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的机会你就错过了。夏莲老不是普通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就是干这桩事情的,他就是为这桩事情而来的,这个事情做完了,他老人家往生了、走了。黄念祖居士来到这个世间,也就是为了给这部经做集注的,没有别的,经注完他也走了。我们得认识清清楚楚!
世尊多次宣讲,需不需要会集?当然需要。我在早年讲《无量寿经》,是依李炳南老居士的眉注,我讲过好几遍。以后我遇到黄念老,我们见了面,他把他的注解送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采取他注解里面东西来讲也讲了几遍,总共讲了十遍。有同修来告诉我,讲这十遍有没有会集的必要?有。为什么?十次要听时间太长了,如果你们有工夫的话,我十次讲的都有录像,也有录音,你们从这个里头写成文字,然后会集成一本,注解的会集本。你看这一本,十次里面讲的有不同的地方你都看到,省事。你说要不要做?要。我们从前年,今天讲要从前年清明开讲《大经解演义》,讲了一年,去年九月十八日讲圆满的,这是完全讲注解,注解一字不漏。现在讲第二遍,如果在灾难当中平安无事,我们就一年讲一遍尽形寿,我活多少年讲多少年。将来这些讲演的资料要不要会集?要,会集成一本,提供大家学习做参考,这正确的。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非常清楚,众生的根性是走下坡,不是走上坡,你看看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下山,不是上山。历史上说得很清楚,三皇五帝的时代,三皇行道,以道治天下,无为而治,这最高的。到五帝就下来一点,五帝道不行,治不了国,用德,五帝用德,就是道失掉之后有德,以德治天下。到三王,三王是夏商周三代,这个三代时间很长,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这三个朝代一共是一千八百年,历史上称三王。三王德也不行了,再降一等,以仁治天下,仁者爱人。周朝的末年社会动乱,百家争鸣,这些国君都称为霸主,仁没有了,但是讲义气,以义治天下。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义没有了,他真的是用霸道,十五年亡国,统一十五年就亡国,汉取而代之。汉朝不错,前后汉四百年,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采取儒家学说,以礼治天下,一直到满清末年。你看道德仁义礼,滑坡!
礼要是没有天下就大乱,现在清朝亡国,到了民国来,礼也没有了,现在乱了。礼怎么没有了?你看看现在做官的人穿什么衣服?穿的外国西装,没有礼服。中国每个朝代,你去看二十五史都有记载,每个朝代它一点不乱,不但做官的有礼服,各个阶层的人都有礼服,士农工商你穿的衣服,你走出去之后,人家知道你是什么身分,为什么?便於行礼。你的身分高,身分低的要向高的行礼,便於行礼,现在没有,乱了。民国到第一百年都没有制礼作乐,婚丧都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学外国人,结果中国没有礼了,就学外国。我看到中国这些官员,无论是大陆、台湾的,穿上西装,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我们已经被外国人同化,自己没有礼服。每个朝代都有一个朝代的礼服,代表什么?代表它的统一。
我们出家人穿的衣服明朝服装,为什么穿明朝服装这个要懂得。满清入关,明朝亡国了,明朝有个大臣洪承畴投降了满清,跟满清政府签了有约,五种不投降,满清政府同意。譬如说是第一个,男子投降,女子不投降,男子穿满清人的服装,女子穿明朝服装,结婚的时候新郎穿清朝礼服,新娘穿明朝礼服凤冠霞帔,这个满清政府答应。生降死不降,活的时候投降,死的时候不投降,入殓穿明朝服装。你看一直到现在还有,入殓的时候穿明朝服装,生降死不降。在家人投降,出家人不投降,所以出家人还穿明朝服装,这服装这么留下来的。这不是出家人的服装,变成出家人的服装,这是明朝老百姓的服装。我们穿这个大袖子海青,这是汉朝服装,汉朝的礼服。但是民间礼服袖、领是绣花,出家人不绣花素服,它这个绣花是代表什么?士农工商,你有爵位的话代表你的爵位。古时候有九品,九品品级这都绣在身上,一看就晓得你是哪个阶级,礼服。礼服没有了,礼没有了,这个社会它怎么会不乱?有法没有礼,那个法是假的,不是真的。每个朝代都有法令规章,但是礼比那些东西更重要,礼是日常生活,还包括思想行为,它的范围大。今天礼跟乐都没有了,这叫乱世,这次的动乱时间长,一百年。哪一个朝代再制礼作乐,那就算是中国朝代的正统。现在没有礼乐,将来在历史上不承认你是正统,不承认你是历史上真正够得上条件的政府,历史上不承认你。历史是后人写的,这个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年代久了,现在出家人也忘记掉了。
法藏比丘在此地教导我们发愿,发愿要同佛,佛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好样子,愿具如佛利他的行德。诸佛菩萨没有自己,为什么没有自己?他自己证得了诸法实相,真正觉悟到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现代的科学家逐渐也发现这个真相,但是他的念头没转过来,他还执著身体是我,知道身体不是我,但是这个执著没放下。佛菩萨放下,他跟宇宙、跟万物融合成一体,物质的现象称为法身,遍法界虚空界一个法身,精神的现象称为法性,也就是统一,确实是一体。所以从一体里面生出来的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是真正的爱心,这个爱心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目标是离苦得乐。
佛菩萨帮助人用什么方法?用教学,教学第一个重视身教,就是做出样子来给他看。众生苦,菩萨做出快乐、幸福、圆满的样子给众生看,幸福美满快乐不在地位高,不在有财富。你看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比什么人都快乐,他比什么人都自在,用现在的话说,他什么压力都没有,他真正得大自在。快乐从哪里来的?我们会去问,向他请教,他会给我们解释,破迷开悟。苦从哪里来的?迷而不觉,苦从这来的。因为迷而不觉,所以思想言行就邪而不正、染而不净,就招来许许多多的麻烦,现在苦,来世更苦,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轮回。
佛把这些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去证实,真的,不是假的。然后就告诉我们,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为什么会有三恶道,为什么会有三善道,三善道、三恶道都不是圆满的。真正快乐,你必须离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染业造成的,所以对一切大众,先告诉他说要修净业,最低层次的是教他修善业,不要修恶业。心善、行善,你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你生三善道,你不堕三恶道,这是佛教化最低层的人。向上提升就告诉你,六道统统不好,你要超越六道,离开染污到一个清净地方去生活,那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清净,没有这些染污。提升到清净境界之后告诉你,这还不究竟,还不是真正快乐的地方,快乐地方还在上面,为什么?十法界是假的,是从阿赖耶妄心变出来的。再向上提升,提升到自性,那是真的,叫一真法界。十法界是假的,脱离假的回到自性,回到真的法界,回到一真实报庄严土。在实报庄严土里,佛又告诉你,这地方还不是真实,为什么?有生有灭,真正圆满的地方不生不灭。能不能证得?能,因为我们本来就不生不灭。
佛是一步一步的把人带起来,带到最后回归自性,在极乐世界就回归到常寂光,常寂光是真正究竟、真正的圆满。在那个境界里面身的形状没有了,心的形状也没有了,都跟虚空变成一体,真是广大没有边际。我们这个地方,前面讲的法身遍一切处,身遍一切处,心遍一切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起心、不动念,遍一切处,身心都遍一切处。虽然什么现象都没有,但是能现一切现象,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现身自在,来去自如,虽现身也没有起心动念,这点我们要知道。佛跟一切众生不一样地方,他现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菩萨如果也到这个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住实报土。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际上也是自己自性本具的实报土,不是外头。自他不二,生佛是一,一体,众生跟佛是一体。佛法教的我们这些,这些是佛的行德,他教导我们,我们相信,我们接受。不是说接受就完事,不是的,佛要求我们自己亲自证得,你才能得受用。你自己不能证得,晓得有这桩事情,不能把它变成生活,你没有得到它真实利益。真实利益一定是变成生活,我们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那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那就叫善巧示现。
愿得如来清净声,这声音是什么?声音是弘法,要跟别人说清楚、说明白,还得要演出来做出一个示范,没有恶行的过失,离烦恼的垢染,这清净。「愿我如佛」,跟佛一样能够宣扬无有过失,离一切染污的这些法音,我们讲言论。「普及无边各各之界」,这是讲活动的范围、教化的范围,是遍法界虚空界,用现在人的说法就是遍宇宙,宇宙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自在往来。到那里去干什么?去教化众生,众生有感,你就去,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佛法特别重视缘,一个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因,因要结成果当中少不了缘,没有缘不会结果。因是一切众生统统具足,谁也不缺,你阿赖耶识里头有成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六道十法界种子全具足,乃至於诸佛法界种子,你也全具足。种子统统具足,我想哪个种子成就开花结果,你得要去培植它,那就是缘。我想作佛,我今天把作佛的缘抓住,你就成佛,你想作菩萨有菩萨的缘,你想生天有生天的缘,想来生得大富大贵有富贵的缘。
佛,刚才说过了,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以他是完全随顺众生。佛菩萨不给你做主,是你自己做主,你自己怎么想他都会随顺你。你想善,他随顺你善;你想恶,他也随顺你恶,他永远随顺你。随顺你善他帮助你,随顺你恶他不帮助你,他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个法则是自然法则,不是有心有意的,没有分别执著,经上常常有一句话叫「法尔如是」,这法性起作用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作恶,佛虽然不管你,随你的缘,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有人帮助你。谁帮助你?魔王帮助你,妖魔鬼怪帮助你,成就你的恶;佛菩萨帮助你成就你的善,都有人帮助,佛菩萨不成就人的恶。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搞清楚,范围之大是遍法界虚空界。
「《大乘义章》曰:界别」,就是分别、就是差别,这是界的意思。「诸法性别,故名为界」,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的性质不一样,譬如水的性是湿,火的性是热,不一样,一切法的性质不一样,这称为界。下面念老有个解释,「盖谓界者,以差别为义。事物彼此能持自相,差别而无混,是曰界。俗语中,各界人士,此界字亦具上义。由是可知,普及无边界即是遍於一切」。遍一切法,就这个意思,我们普通社会从前常这样说,现在好像很少听到。我们小时候念书,学校里每个星期一,还做一个总理纪念周,老师们上去讲演,也有的时候请外面人来讲演,这各界同胞、各界人士,这个话我们听得很习惯,好像现在没有这种讲法。六、七十年前这种术语我们常常听到,抗战期间就非常普遍。
第三句『宣扬戒定精进门』,这是把教学说法的,我们现在讲课程纲目具体说出来,佛教导一切众生教什么?教戒、教定、教精进。其实这里头六波罗蜜说了三个,三个就是代表完全的。这一句是《宋译》的原文。「在《唐译》」,唐译的本子是「演说施戒诸法门,忍辱精勤及定慧」。《唐译》的这句六度全说出来了,《宋译》的只是说三个,三个当然包括六度,所以「《唐译》文详,表宣说六度」。这是佛菩萨教学六个大纲,六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无量无边。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持戒」,第三个「忍辱」,第四个「精进」,第五个「禅定」,第六个「般若」,般若就是智慧。这是大乘菩萨教学里头的六大科目,有理、有事、有因、有果。头一个是布施,布施是什么?是放下、是施舍。因为众生有烦恼、有习气,所以迷失在六道轮回,可怜可悯!用什么方法来救他们?就这六个方法。六道众生最严重的,就是情执,贪名、贪财、贪色,这是其中最不容易放下的。所以佛第一个就教你布施,把你放不下的劝你放下,告诉你,你为什么沦落到轮回出不去,就是这些东西障碍了你,你出不去,必须放下。
教学不能没有智慧,有智慧就有善巧方便,你看这个人他的性质,他如果是贪财,对财看得很重,就教他先舍财。他对财看得不重,对名看得很重,你就先教他舍掉假名。还有的人名跟财都不重要,色很重要,他喜欢的情人离不开,皇帝位子可以让掉,这不爱江山爱美人,有,真有这种事情,就得把他这个情舍掉,他哪个严重就先舍哪个。五欲七情,财色名食睡,大概普遍来说最多的是贪财,没有一个不贪财。财能贪得到吗?真能贪得到,释迦牟尼佛、孔子都领导我们去贪财,贪不到,贪不到你要去贪这就错了。人发大财的不是他贪得的,他怎么得的?他命里有!看相算命不全是迷信,迷信有,江湖术士用这种手段去骗取一点钱财来过日子,他造业。命相真有,你要遇到真正的高人,他给你看就非常准确。这些高人给你看,他不要你钱的,那是真的;给你谈价码的,假的。告诉你命里大富大贵,你要我给你批流年,你要拿多少钱,那假的不是真的,骗人。
我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没要钱,还给他批终身流年,从生到死,一年一年的状况都给他写清楚,看得真灵。了凡先生是十五岁遇到这个算命的,他说二十年,那十五、二十五、三十五,二十年每年都被他算得准确,一点都不错。二十年了,没有一点点差错,他就晓得,「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他变成什么?变成消极,意冷心灰,因为他自己一生前途他都知道,他已经很清楚。换句话就是等死,他寿命五十三岁,就等五十三岁那年。五十三岁那年他正做官,在四川一个很小的县分里头的县长,知县,还在任。这算命先生告诉他,你要辞职回到老家去寿终正寝,你的寿命到了。所以他什么都不想,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什么都不想,可是他「我」没有放下,还是凡夫。他是个做官的命,本来他妈妈劝他学医,他自己也有意思,这孔先生告诉他,你没有那个命,你这个命是做官的,好好读书去参加考试。你看人命是定的,哪一行哪一业,就是你是哪一界的人统统命里注定的,这个注定是前世所修的;这个人有财运,那个财也是前世修的。这讲到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过去生中布施的财多、布施的法多,你这一生既聪明又有大富。你做官为众生服务,是你过去生中发过的愿,你有这个志,而且你还真干。做到一个国家领导人,不是一生积的,在佛法里面讲,至少是五世到十世。
没有那个命这个地位得不到。我早年没学佛之前,朋友当中有一个军官少将,我认识他,不熟。那一年他升官升中将,命令还没发布,总统批准了,大概有些人把这个事情告诉他,命令还没发下来。很高兴,请朋友到家里来庆贺,就在桌上,喝酒的时候就死在桌上,高兴死了。高兴也能死人,气会气死人,高兴也能死人。所以别的朋友说,他没有那两颗星的命,你看看两颗星来了就把他压死,真的一点都不假。他要是没有升官,他不就没有这个事情!他情绪一切都正常,一高兴你看看命就送掉,真的是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里头没有财,你得到财灾祸就来了,不是害病,就是横祸,我们今天讲意外的灾难,你预想不到的。不正当手段得来财富,你还能平安的享受,说明什么?你命里有,你命里头没有,决定得不到。那命里有,何必用非法手段去取得?你不用非法手段,到时候就来了,一样来,何必!所以人要懂得这些道理,不会为非作歹,规规矩矩的做人,你的财愈积愈厚。如果真的想发财,布施,有多少,除留一点家用之外全拿去布施,愈施愈多。
中国大陆人供财神供谁?供范蠡。我在南方,在台湾这个时间比较多,他们供财神供关公,我们感觉得纳闷,关公与发财有什么关系?关公代表忠义,你看他对刘备的忠,那个义气,曹操对他那么好他都没有动心,跟刘备同甘苦共患难,这个不容易,名利财色完全不动心,他表这个。真正发财范蠡是正确的。这是在春秋时代,吴国跟越国,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投降了,不甘心,范蠡跟文种帮助他,二十年之后复国,灭了吴国。范蠡知道勾践这个人,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他把这个事情告诉文种,文种不相信,文种被赐自杀。他带著西施走了,改名换姓去做生意,改名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从小买卖做起,做了几年发大财,发财怎么样?散财救济这些苦难。统统散光了,再从小生意做起,做了两年又发,三聚三散。真的,你命里有财,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这个是财神很有道理,他真的教你发财。这个人真聪明、真有智慧,帮助越王,知道越王之为人,你看功成之后也不告假,偷偷就溜掉,找都找不到他,这聪明到极处,明哲保身。发财之道是这么来的。财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什么?义务照顾一些老弱残废,这些人非常可怜,你以爱心去照顾他、去安慰他、去帮助他们,这个果报是得健康长寿。人想要得到这三种要懂得道理,要懂得方法,要明了其中的因果,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去修,你准得到。不必求,努力去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时候自然来了。
这是佛菩萨教我们的,是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四摄法,四摄法是佛门的交际法、公共关系法。我用这个方法来团结宗教,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做得非常成功。当时新加坡有个部长曾士生先生,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问过我,你用什么方法把九个宗教都团结起来?我说,我这个方法是佛教给我的。佛还有这个方法?我说有。他说在哪里?我就告诉他四摄法。四摄法用在家里家和,用在哪里都好,这就讲人与人的关系。今天这个世界上就不懂这个关系法,懂这个关系法世界天下太平,用不著战争。战争是结怨,结冤仇,那是没完没了的事情。一定要懂得四摄法。
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那个布施跟这个布施意思不一样。菩萨的布施是什么?是对治贪心的。贪瞋痴是三毒烦恼,用什么方法来对治贪瞋痴?布施就是对治贪心,持戒是对治恶业,忍辱是对治瞋恚,智慧是对治愚痴,这用方法来对治它的。实际上谁得利益?自己得利益,不是别人,别人得利益太少了,自己能在这个地方把贪心断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布施这个方法好!所以四摄法里头的布施就是多请客、多送礼,这人际关系不就好了吗?不要求别人回报,这是第一个方法,人与人当中感情建立,中国人讲究礼,礼尚往来。第二个叫爱语,爱语不是甜言蜜语,不是的,是真正对他爱护:换句话说,要跟他讲真话,不能欺骗他。给他讲的对他一定有好处的,绝对不会有伤害的,他对你信任。第三个是利行,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对他有利益,决定没有伤害,他就欢喜。第四个叫同事,这一条是最难,这条是证了果的菩萨才可以做,我们一般人不能学,学不到。譬如你想跟这个人结关系,这个人是个赌博的赌徒,你敢跟他到赌场去吗?这个人是酒鬼,他有很多恶习气,你没有办法。菩萨行,菩萨,你赌博他陪你去赌,你看菩萨每次都赢钱,你一定会向他学习。我怎么会赢?我有智慧,般若波罗蜜,你学了之后你就会了。用这个方法来引导他。所以菩萨有这个能力,能真正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就不敢,我们跟大家同事,我们要跟佛同事,要跟菩萨同事。引导他来入佛门,知道学佛的好处,学佛真正的利益,确实你能看到的是健康、快乐、幸福美满,这大家都希望的,四摄法。
所以怎么团结宗教?到每个宗教去拜访,我们带著礼物跟大家结缘,礼貌上去访问,听听他们的教义做交流。一般宗教都做了一些慈善事业,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他们都有学校、有医院、有养老院、有育幼院,还有职业的培训班帮助人就业,办这些学校。那我们去了,也捐助一点帮助他做慈善事业,这个他欢喜。所有慈善事业的经费靠捐助,我们帮助他,热心的帮助他,这个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最好的活动,我们办旅游、办访问。新加坡宗教访问团访问印尼、访问中国。访问,因为出去访问总得有十几天、半个多月,每天在一起,从早到晚什么话都谈,这是最好团结的时候,真的变成朋友,界限完全没有了,所以宗教变成兄弟姐妹一样。旅游多欢喜,旅游需要费用,费用我们佛教自己拿,我们全部负担他们的费用,机票统统我们来负责,就是邀请他一块去玩去。所以常常办旅游,到国外去参观访问,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看到宗教团结有必要,你看我们的团结,这些都是方法,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这一次在图文巴,把这个小城十几个宗教团结成一家,一年的时间做得很有成就。图文巴的居民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好,那是十年的关系。我们就用一个方法,每个星期六免费供应晚餐,叫温馨晚宴,什么人都可以来。所以图文巴的市民大概都到我们那里去吃过饭,参观我们的道场,没有一个不欢喜。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