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科注 - (第五十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八集)  2011/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二百八十七面第一行:

  「云何为大道心众生」,这是介绍六成就里面的众成就,这是第二段菩萨众。菩萨众里头第一位是普贤菩萨。菩萨这个名称,前面已经说过,旧译翻成大道心众生。新旧两译是以玄奘大师,以他为标准,玄奘大师以前翻译的我们都称旧译,玄奘大师开始,以后的都称之为新译。旧译里面有许多名词用儒跟佛相似的来对称容易理解,新译的,玄奘大师多半是直译,跟罗什、安世高他们不一样,他们用意译。所以大道心众生就有一点跟儒道相近,是认为寻求大道的,有心去寻求大道这一类的众生称菩萨。新译是觉有情,这是完全照佛经意思来译的。他是觉悟,菩提是觉悟,萨埵是众生,也就是众生里头有觉悟的称菩萨,所以叫觉有情。觉的标准是起心动念,换句话说,他还会起心动念,这就叫菩萨,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成佛了。

  由此可知,起心动念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在经教里学得很久了,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不起心、不动念真的觉悟了。心像水一样,不起心不动念它是平静的,就是平等心,它起的作用就是觉,像水平静没有染污,能够照见万法,叫照见;起心动念它就起了波浪,有波浪它也能照,就照得不清楚,波浪愈大就愈不清楚,大风大浪照的作用几乎完全失掉了。所以一切众生,这个心里面的波浪大小都不一样。菩萨非常微细,因为他没有见思烦恼,没有尘沙烦恼,只有无明烦恼没断,就是他还起心动念。我们举一个代表的,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跟佛。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是把尘沙烦恼的习气断干净了,剩下来就是无明烦恼,也就是起心动念。在十法界里面这个境界就称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如果起心动念断掉了,他就不在十法界,永远离开十法界,他生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法身菩萨,也就是他证得法身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是法身大士,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

  这句话里头含的意思我们要能体会,诸佛如来的实报土也就是自己的实报土,自他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菩萨的心非常慈悲,他知道万法、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此地提了个问话,云何为大道心众生?云何就是什么是大道心众生。下面就解答,「以具四种大故」,他有四大。哪四种大?「四种者,《清凉疏》」里面说:第一个「愿大,求大菩提故」,这是愿大。大菩提,大菩提成佛。他一生没有别的目的,只是想去作佛。学佛是为什么?学佛是为成佛。六祖惠能大师讲得最干净俐落,他跟五祖见面,五祖问他:你来这个地方想得到些什么?他就一句话回答:我想来作佛。真的是干净俐落,他是为作佛而来的,不为其他,这个就是愿大。我们今天修净土发的愿,我们的愿是什么?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这也是愿大。为什么?生净土、见弥陀就是作佛去了。第二是「行大」,行是作为,「二利成就故」,要成就自己、要成就别人。菩萨是以利生为第一,四弘誓愿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行大。

  现在这个世间,很多人在著急,急什么?人口膨胀。地球的资源有限,怕将来资源用尽了,地球就会毁灭,人没得吃的、没得穿的怎么办?佛法里头从来没有说过这些问题,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这问题全解决了。一切法乃至於一毛、一尘,它的能量都是无有穷尽的,而且都是周遍法界。所以在这上面操心就要犯罪、就要造业。人再多,他既然到这个世间上来,他就有生存的权利,他就能活得下去,没有活不下去的道理。所以,我们自己迷惑颠倒,这错用了心,造作这些罪业。中国古圣先贤教人,教什么?教修德。养性修德,那个感应就不可思议。何况佛经上常说,我们老祖宗都承认境随心转,叫「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个地方人有福,人再多,地再小,出产非常丰富,足够你用的。自性本具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什么为这个操心?所以人口增加我们应该怎么想?如何能增加生产。佛教给我们增加生产,自己要懂得节俭,这个非常重要。懂得节俭,没有贪心,因为贪心消耗能量最大;我们衣食住行消耗得并不多,贪心消耗得多。你看人们贪,节俭,贪心舍,施舍,布施,功德大!我们有多余的都去供养众生,修养道德,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

  五戒是性德,中国的五常,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佛法里面讲不杀生,绝不伤害一切众生,连蚊虫蚂蚁,在现在讲细菌。这细菌要不要消灭它?不可以,它也是生命,它也是有情,它也是菩萨,它也是佛,怎么可以消灭它!它带著病毒?它带不带都没有关系,它是活的,所以决定不能伤害它。你不伤害它,它就不伤害你,和睦共处,相辅相成不相害,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心行不善,产生互相伤害,这个就麻烦了。是不是它伤害我了?不是。我有念头想伤害它,所以它伤害我;我没有意念伤害它,它就不会伤害我。它为什么不去伤害佛菩萨?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细菌?我们得多想想。完全是我们的思想出了问题,许多事情想法、看法全错了,这才出现问题。如果思想纯正,怎么会出问题。要怎样思想才不错误?那只有佛法,佛法正知正见,所以经典是正。我们有正知正见自然就觉悟了,就知道利益众生,把利益众生摆在第一位,把自己摆在第二位,问题立刻就解决了。我们自己的生存摆在第一位,别人的死活摆在第二、第三位,就出事情了,问题就来了。我们看到这些状况,一看就清楚、就明白了,这是觉悟。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膨胀,这是现在许多国家的政策。对不对?依照中国传统,依照佛法的标准不对。为什么?违背自然法则,那就是不对的,随顺大自然就是对的。自然有德,把自然的德掌握住,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如果德失掉,那个问题就严重。

  德,中国讲的底线,老祖宗所说的四维八德、五伦五常,你只要把这个守住,人口再多也没有问题,也能够生活下去,而且生活得非常美满。有德就是有福,福人就居福地,福地里头物质资源就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心要端正,今天大家把这个丢掉了,人心变坏了,地球的能量逐渐逐渐衰弱,到最后变没有了,人为的,不是自然现象。很难得,近代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以心控物,好!这跟东方圣哲的思想、跟佛菩萨的看法一致的。美国布莱登所说的,人只要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都不必去操心、不必去顾虑。人人能够把这十二个字做到,他所持的就是中国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佛法里面讲的三皈五戒、十善、六度、普贤十愿,这佛门的底线。这个东西做到,这个世界就是乐土,跟极乐世界一样。所以,最重要的学佛是开发自己的本能,把自己自性里面的能量开发出来,也是帮助一切众生来开发。我们自己开发了,展现出来大家看到了,我们再教给别人,人家相信了。人人都有,个个平等,没有说哪个比哪个差一点,哪个比哪个高一点,没有。佛法是平等法,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所以,明理是头一桩大事。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为什么?就是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事实真相里不外两桩事情,一个是理,一个是事。佛法里头没有二分法,二分就产生毛病,理是一分,事是一分,问题出来了。理事是一个,一体的两面,事是理之事,理是事之理,是一而二、二而一,问题就没有了。物理跟心理是一桩事情,分开来问题就出来了,心跟物分不开的,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心是无形的,色是有形的,有形跟无形是一不是二,无形的心以有形的色来显示出来,有形的这些物质现象显示出无形的心理状况。所以它是一不是二,不能分割的,你分开是错误的看法,就出问题,你知道它是一它不是二,它不出事情。人自作聪明,惹出大祸,自己还不承认,又不肯听人教诲,排斥佛菩萨,拒绝圣贤教诲,那就得受灾难。所以行大,一定要懂得利益众生。

  第三「时大,经三无数劫故」,这个三无数劫就是三大阿僧只劫。这讲时间之长,不是短时期,无量劫。学佛首先要肯定一桩事情,自己是佛,这个一定要承认。自己永恒不灭,生死是身(身体),灵性没死,灵性常存,灵性是自己。很快,身体没有了,很快它又换个身体又来了,真的不是假的。我住的六和园有个小猫,我跟诸位报告过,那个小猫以前是六和园的主人。六和园房子现在转给我,我是第五代,前面四代,我相信它不是第一代就是第二代的,它很留恋这个地方,舍不得走。六和园以前也是居士道场,有的时候是出家人道场,所以没有男女婚配,但是畜生有,所以他就投畜生胎,还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这个现象常有,而且很多。我们不可以有一丝毫贪恋,有丝毫贪恋就给自己惹来麻烦。喜欢佛经,死了以后变里头蛀虫,书本里头有蛀虫,变这个东西去了。道场里头蚊虫、蚂蚁、蟑螂、老鼠这些小动物,可能都是这个里头原来居住的众生,他有情执,他又来了。所以我们对这些人也有感恩的心,过去在这里住过,修行,没离开,现在要好好的念经给他听。夜晚对鬼神播放《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好!播放晚上睡觉会不会扰乱我们?不会。你播放的时候声音尽量放小,我们听不见,他们能听见,他们也能看见,冥阳都得利益。我们念念不忘他,我们具体真干,真让众生得利益。外面院子里头佛号日夜不中断,有时候我们学的经典,重要的东西,我们学得非常欢喜的那一段,也可以播放给他们听,我们共同得法喜。要常常去做,没有时间的限制。

  第四「德大,具足一乘诸功德故」。德是我们真正能关怀一切众生的心,这是德大的根,要有这个根,要有这个心。「此亦含摄《法华》之六大」,《法华经》里面六大第一个是「信大法」,大乘经。我们这部经,经题上就有「大乘」,不是小乘,《佛说大乘无量寿》,你看经题上就有大乘。信大法,「解大义」。最难得的,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会集《无量寿经》,最完善的本子。在他以前,人要学习,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你要去找五种原译本;你没有找不知道,你要找到之后,你就晓得困难。现在有人把它整理出来,做一个最完美的,每一本经义这里统统具足,重复的地方都删掉,文字不好懂的地方,还是用经的原文,哪个本子比较好懂用哪一个,统统用原文,这是算最完备的本子。黄念老的结集,使这部经成为净宗最圆满的一部大经。我们把这部经的义理搞清楚、搞明白,然后自然会「发大心」,发大菩提心。「趋大果」,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是趋大果。极乐世界是成佛的道场,进入这个道场没有不成佛的。「修大行,证大道」。大行是什么?只要心大,点点滴滴都是大行,没有自私自利,没有是非人我。《还源观》上所说的真心含容空有。我们的真心是一个,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的真心。用这个心,无论修什么行都是大行,布施一分一毫,功德都遍虚空法界,为什么?大行。证大道,《华严经》妙觉果位。「以具上述诸大故」,《法华经》里面讲的六大,《清凉疏》里面讲的四大,统统具足,「名为大道心众生」,也就是真正觉悟的有情众生。

  「普贤亦名遍吉」。实际上普贤跟遍吉的意思通,普就是遍的意思,吉祥就是贤的意思,所以也翻作遍吉。「《清凉疏》谓普贤有三」:第一个「位前(但发普贤心)」,发普贤心就是普贤菩萨。普贤心就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你要能发这个心,你就是普贤菩萨;你现在发这个心,现在就是普贤菩萨,这个要懂。发了要真干,发了不干,这位前普贤菩萨,有名无实,发了普贤心没有去做。如果真照十大愿王去做,我把它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干,真干就是「位中」,真干,十条他真做到。这位中说等觉是最高的,是从哪个地方到等觉?从初信位到等觉。这五十一个位次他都有地位,普贤菩萨,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全是普贤菩萨。十信位是小学,十住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住、十行,我们比喻说,十行比喻高中,十回向比喻大学,十地比喻研究所,等觉比喻博士班。这在学,在学就是位中。「位后普贤」,位后是已经成佛了,成了佛还退到菩萨位次上来,「得果不舍因行」。那是毕业之后再回到学校来教书,帮助同学,这叫位后普贤。成佛以后随类化身,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无论化什么身,无论说什么法,全是普贤行。这是普贤菩萨简单的介绍。

  「此即位后之普贤」,现在我们经上这一位普贤菩萨,他是位后普贤。同学们在此地,一定要有个正确的概念,那就是菩萨不是一个人,菩萨像我们现在到大学里面念书,是一个学系。譬如说哲学系,哲学系毕业了,拿到哲学博士学位,这就毕业了,在学的时候都称为哲学研究所的学生,观音菩萨好比文学院,它是这么个意思。所有学这个法门的人,从初发心学普贤菩萨的都是普贤菩萨,学观音菩萨全是观音菩萨,这个道理要懂,不能够执著观音是一个人,普贤是一个人,错了。普贤菩萨无量无数无边,数不尽,在这个法界虚空界里头,观音菩萨也数不尽。还有一个人他学很多法门,换句话说,集许许多多菩萨是一身。譬如,孝亲尊师这地藏菩萨,大慈大悲是观音菩萨,一切都为众生去想这就是普贤菩萨,纯是智慧,不再用情执了,文殊菩萨,一个人具足这些大德,这是具足诸菩萨之德。菩萨是代表修德,佛是代表性德,性德是本有的,本有的现在迷了,我们把它找回来,用修德的方法去开发自性的性德,性修相应,我们的性德就透出来。性德不是修的,但是不用修,它透不出来,还是用修德把它引导出来。要知道,它不是修的,自性里头本有的。这智慧功德都是真实的,不是假的,而且能量全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所以有些人迷失自性,思想见解全是错误。这是位后普贤,位后普贤就是如来的化现,因为他已经成佛了,他现在示现菩萨身分,修普贤行,就称他为普贤菩萨。

  「至於《会疏》云:体遍法界,故曰普」。性体遍法界虚空界,「位邻极圣」,极圣是佛,因为再没有比他高的了,他跟佛只差一个等级,再提升他就成佛了,所以称他为贤,称菩萨为贤。「是为位中普贤」,位中里头地位最高的是等觉,等觉之下是法云地,十地菩萨;刚刚入位的小学一年级的是十信里面的初信菩萨,初信位的普贤菩萨,都称之为普贤。「《会疏》又云:能导御一切,发十大愿王。愿西方往生,特翼赞弥陀,故於此经是为上首。」这《会疏》里头的解释,他能够,导是引导,御是统御,一切众生。他有智慧、他有能力教化众生,教导这些人发十大愿王,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菩萨特别翼赞,就是辅助阿弥陀佛、协助阿弥陀佛、帮助阿弥陀佛,都行,都能讲得通,度化众生,在十方世界做接引的导师。所以在此经,菩萨里面上首他排在第一个。

  「又《探玄记》曰:德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探玄记》,贤首大师作的,清凉的老师。这两句话很简单,可是意思非常非常之深。菩萨之德周遍法界。德是什么?就是十大愿。礼敬周遍法界,称赞周遍法界,供养周遍法界,忏悔周遍法界,十愿每一愿都周遍法界,这是普的意思。至顺调善,至顺,十愿里头恒顺众生,至顺。不顺众生不行,众生造罪业也得顺他,也帮他造罪业,为什么?他不经过这个他不觉悟。恶贯满盈的时候,果报现前,他觉悟了。所以菩萨恒顺众生,知道众生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只是早晚问题。觉悟有先后,没有一个不成佛,统统要成佛,造恶也随顺他,只有他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灾难劫祸之后他觉悟、他回头,不经过这个劫难他不知道,永远迷在里头,灾难帮助他觉悟,叫逆增上缘。所以造作恶业的人不能瞧不起他,普贤菩萨都看到他们是佛菩萨。善缘恶缘、顺境逆境统统是修行人的增上缘,统统是帮助修行人提升境界,增长福慧。迷惑的人不知道,明白的人清清楚楚,永远对於所有一切众生生感恩的心。调善是随喜功德,至顺这是恒顺众生。随喜当中成就功德,随顺善成就功德,随顺恶也成就功德,不可思议。这才叫大乘圆教,圆满没有丝毫欠缺。

  「《大日经疏一》」,一是第一卷,「曰: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我刚才讲的话意思很深,很不好懂,顺境没有问题,逆境里头也有功德,那我们可以干坏事了。你不怕地狱果报你就去干,那是菩萨行,地藏菩萨发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能跟地藏菩萨学吗?菩萨下地狱是为度众生。普贤行最难得的是他表演出来了,《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这两句话最圆满的写照,遍一切处,最妙善义,妙善到极处了,五十三参。五十三不是数字,密宗里头的表法,代表大圆满,就是法界虚空界,代表大圆满。你看这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善有恶。最明显的代表,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贪瞋痴里面的痴,甘露火王代表瞋,伐苏蜜多女代表贪,贪瞋痴。在五十三参里面的贪瞋痴那是最妙善意,普贤菩萨在里头迷不迷?不迷。要度这些贪瞋痴的人,不用贪瞋痴的法你怎么度得了他?入他的境界不迷惑你才能度得了他,入那个境界你要是迷了,你被他度跑了,那不是你度他,是你被他度了。

  我出家,剃度师是心悟法师,他是在福州鼓山出家的。在台湾我们很熟,他比我小一岁。我出家是他来找我,非常诚恳,两个月当中来了九次;刘备三顾茅庐,他是九次。我答应他了,有条件的,我不做经忏佛事,我要学老师讲经,学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他都答应。没想到,他有个在家的皈依徒弟,女的。过了一年之后,他就结婚了,还俗了。前几年往生的,也很如法,做在家佛弟子。这就是什么?发大心度众生度不了,被别人度跑了。这个事情非常难!真有普贤大士之德,有普贤大士的能,能是善巧方便,真能够感化他,这就对了。德能不够不可以这样做法,只能随顺善的,不能随顺不善的。这个关自己一定要把牢,不把牢会把自己毁掉。

  佛法里面的修行方法无量无边,最稳当、最可靠的给诸位说,就是那个老老实实念佛法门,求生净土,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阿赖耶里头业习种子,无量劫来烦恼业习种子再多,都不会起现行。自己没有成就之前,有阿弥陀佛他的愿、行、功德的加持,你不至於堕落。修其他的法门得不到弥陀这种加持。弥陀的加持实在说是普遍的、是平等的,法界虚空界所有众生都在他加持当中,佛光注照之中。那些人为什么得不到?他不接受。所以障碍是自己这一边,佛那边没障碍,你不相信,你不理解、不肯接受,是这么个道理。只要肯信,愿意往生,都加持上的。加持能量的大小、功德的多少都在乎各人,因为各人信里面的程度不一样,有人只有几分信心,有人十几分信心,有人有千万分的信心,不一样,不同。所以同样是接受,也不一样。真信切愿,那个加持你一生肯定成就。

  「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菩提心是真心,菩提心是以自性为体。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也都根据经上说的,《观无量寿佛经》上讲至诚心,菩提心的体。中国圣贤也非常强调至诚,儒家在《中庸》上就说,真诚到极处叫至诚。从至诚心生起深心。深心,古大德的解释,好善好德。我们就采取本经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我们用这个做标准。菩提心的起用,这个用是自受用,至诚心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如果我们起心动念与这个心相违背,自己就晓得,与菩提心相违背;如果起心动念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我真的是住在菩提心中。要常常想,不能忘掉,忘掉你就有偏差,你就走错路了。怎样能保持?读经、学教、念佛,这都是保持最好的方法。三天离开经教,菩提心就动摇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自己烦恼习气无量劫薰习成就的,要在这一生当中回归到菩提心,这不是容易事情,这不是小事情,真要用功,真正要努力,要非常认真。

  古大德教导我们,死尽偷心,你才能够回得了头。印光大师教人,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你不能不放下。那我们今天不必用死,今天大家都知道,科学家常常在报告二0一二是大灾难年,连把日期都说出来了,十二月二十一,叫什么?银河对齐,非常容易引发地球上大灾难。这个大灾难是灾难一起来,洪水、海啸、火山爆发同时都发生。首先地球上的科技文明几秒钟的时间全部没有了,最可怕的海啸,科学家告诉我们,这是有数据不是假的,怕的是太阳风暴引发地球上超级火山爆发。地球上超级火山最大的有十几座,多半都在海洋底下。在陆地上我们看得见的只有美国黄石公园,黄石公园是个活火山,科学家估计,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美国的三分之二就没有了,你说多严重!影响全世界,因为火山灰会上升二十公里。现在国际旅行的飞机只飞十公里一万公尺,大概三万五千多英尺的高度。那我们能想到,这个火山灰冲到那么高,跟著地球的自转,火山灰那一个圈圈就是黑暗的,日月星都看不到。时间要多久?三个月到一年三个月,有些地方影响稍微小一点的大概三个月恢复正常,影响最严重的要一年三个月,火山灰才会落下来。一年三个月见不到日光,许多动植物都不能生存,这个很可怕。

  所以很多人建议我们要储备粮食,储备保暖的这些衣物。诸位想想有没有用处?到那个时候人都没有得吃,没有吃的那就抢劫,哪里有粮就是他抢劫的对象,我们什么都没有,他就不会来。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相信,念佛求生净土。灾难来是一个特殊情形,佛菩萨特别慈悲,我们这里一叫他就来了,只要你肯念佛,佛就来帮助你,这才是最好的方法。灾难来了,头一个不惊不怖。所以常常想这些事情。我也是劝我们同学们,美国「2012」这个电影片光碟,每个星期最好看一遍,为什么?让你常常看到,灾难现前的时候一点都不害怕,我已经看得很多了。灾难来的时候一害怕就完了,你就堕落了。灾难来的时候不惊不怖,一句佛号管用!我真的就往生了。所以念佛的人要把我们的时间表这样子订法就正确。

  灾难之后,当然世界上不会完全毁灭。我想最严重的毁灭是海啸,如果海底这种超级火山引发,不要多,二、三个就不得了,因为海底爆发的火山你想想看,海底喷的那些火所造成的海啸,科学家估计是一千米,说浪的高度一千公尺,这还得了!前年,苏门答腊的海啸十米高,今年三月十一号日本的海啸也是十米的样子,现在来个一千米,这个东西当然它在海洋当中,从海洋爆发到边岸算打个对折,对折是五百米;再打个对折,二百五十米,怎么得了!扑到海岸,一百米都不得了,这沿海的城市几分钟就没有了。有人告诉我,居住的地方距离海岸直径两百公里那是安全地带,距离海岸两百里之内的都不安全。不必去找安全地方,不必去逃难,逃难这个念头就错误,灾难还没来你自己先慌了,你自己先在这受难了。一心念佛,你念佛佛力加持你。我们相信,如果佛菩萨还需要我们在这个世间,那就是有任务,帮助处理善后,这工作非常辛苦。如果我们不能幸免这个灾难,灾难正好我们感谢它,它送我们到极乐世界,我们抱著感恩的心来应对。

  佛法是教学,释迦牟尼佛从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一直到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空过,我们要记住。不是在教学的时候要读经,回向给我们周边的众生。教学是将自己学习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不是在讲堂讲学的时候,我们读经也跟大家一起分享。所以这个地方这一句很重要,菩提心所起的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菩萨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普贤、文殊乃释迦如来之二胁士,侍佛左右」。华严宗所供的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代表法身佛,左右两边,佛的右手是普贤菩萨,佛的左手这边是文殊菩萨。普贤表行门,文殊表智慧。在华严会上,这两位菩萨是上首。「又普贤菩萨为一切诸佛之长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一切诸佛是以德行为主,也就是具体说出十条大愿,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普贤菩萨做到了。这十愿做到,所有一切法门都离不开十愿,就全都做到。所以《四十华严经》第四十卷偈颂里头说,「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可见普贤正是如来法身之所流现」,从法身流出,为我们所示现的这是自性。

  法身,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没有形相,那我们现在画画把他画成一尊佛像,我后面这个背景当中就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是梵语,它的意思是遍一切处,遍一切处这个像怎么画?画不出来。毗卢遮那佛这个法身它没有相,像前面所说的,它没有物质现象,它没有精神现象,它也没有自然现象,它遍一切处。佛为我们说这桩事情,这是我们自性的本体,强名,勉强给它称个名字叫法身,可不能执著它。画出来这是表法,千万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从法身起用,那就是示现、应化,化作等觉菩萨,法尔如是。化作等觉菩萨(等觉大士)这是应。自性有感,哪些人感?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感,佛就有应身。「襄赞释尊,演唱圣教」。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方教学,法身如来以文殊、普贤这个身分出现在这世间。释迦牟尼佛教学这是感,毗卢遮那就有应。毗卢遮那是所有一切妙觉如来共同的名号,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名号意思是遍一切处。所以他的示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示现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来协助释迦牟尼佛。演是表演,唱是唱和,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菩萨来协助,佛所说的你看他们都做到了,现场给你表法,让大家感受更为亲切。

  「若据密教」,这密宗所说的,「普贤即是密教初祖金刚萨埵」,普贤菩萨是密宗里头的第一个祖师,始祖,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即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在《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有这么一句经文,「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我们知道,本经菩萨众里面依普贤菩萨为第一个上首,他所代表的净密不二,净土跟密宗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深!「又金刚智之《五秘萨诀》」里面说:「金刚萨埵者,即是普贤大菩萨异名也。亦名一切如来长子,亦名大阿闍黎。本经《德遵普贤第二品》中,复有为教菩萨,作阿闍黎」,这两句话。「今此经中,普贤大士,列最上首,正显密净不二。故先师夏老云」,夏莲居老居士说的,「净土即是密教显说」,那密宗就是净土的密说。「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即阿弥陀佛之化身佛」。所以密教里头求不求生净土?有,有求生净土的。当年章嘉大师告诉我,学密要先从显教下手,因为密是显的密说,显教不通,密你没办法理解;显教通了,对密你就了解了。

  密里面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非常难建立。什么样人能相信?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学密的人是什么?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他能信,虽然他不能够理解,他能信,信就管用。为什么?他是真信,他用的是真心。我们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诚则灵。人心真诚到极处,就有灵验的事迹发生,真诚到极处就灵。为什么?语言有障碍,意念有障碍,真诚心没有障碍,真诚心是真心,没有障碍,没有障碍全就通了,所以就有感应。最明显的,我们跟这些小动物真诚心跟它交流,它不会怕你;特别是真诚的爱心,它会感动。在对植物的实验,它们很容易感动。因为它们的报比人重,它们造的业比人轻,人造的业太重了!对於这些高深的现象,无论是理是事怀疑,对於圣贤教诲怀疑,一定要等科学家实验证明出来了他才相信,没有看到证明的报告他不相信的,纵然相信的话也叫半信半疑,不是真信,不是真信就无法沟通。人跟小动物沟通,人跟无情的生物沟通,像山河大地,然后人跟鬼神的沟通,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的沟通。不是不可能,有可能,而且并不是一桩难事,难在什么?菩提心发不出来,难在这里,菩提心真发出来就全都通了。这桩事情求人帮助没有法子,佛菩萨没有法子帮助你,自发,是你自己事情。真相信,真的明白,不怀疑了。我们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到不怀疑,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几十年,锲而不舍,一面学,一面通过自身的经验逐渐相信了。相信还要往前进步,这个路子长。《华严经》上从初信到等觉五十一个阶位,可见得这是一条很长的道路,要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天天有进展,年年有进步,你法喜充满。有疑不怕,怕的是不精进,不精进是最可怕的,有疑还能精进,精进可以破疑,会有觉悟的一天。

  我们看底下这段文,「故红教尊崇弥陀,劝生极乐,远盛於其它教派。密净不二之旨,于本解中,暂不详论」。这一科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下面第二位,表法的是「禅净不二」。普贤代表密净不二,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禅净不二。我们看这位菩萨。

  「文殊师利,亦云曼殊室利。此云妙首」,翻成中国意思是妙首,又翻成「妙吉祥」,也翻成「妙德」,「是诸佛之师」。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我们想成佛,佛怎么成就的?这个地方你看,没有离开妙,妙首、妙吉祥、妙德,这是诸佛之师。这妙到底妙些什么?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贤首大师《还源观》上四德,第一个就是妙,「随缘妙用」,是自性般若。在哪里显示?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把随缘妙用表演得淋漓尽致,真妙!能随一切染净缘,我们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可以随顺,一尘不染,这就是妙。不妙是什么?不妙就染著。什么叫染著?起心动念就染著,分别执著是严重的染著。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六根接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妙!这叫妙用。妙用,这个字意思很广,自受用,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他受用的,成就他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是在他的妙用,自他都妙。所以佛经上讲的妙,妙慧,智慧。这就是诸佛之师。

  「《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这个我,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成佛,文殊师利之恩。「过去无央数诸佛」,就是无数无尽那些诸佛如来,「皆是文殊师利弟子」,这过去。将来呢?「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将来,我们这一批修行的人将来成佛,也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加持的。文殊菩萨代表自性般若。「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我们学佛的人,没有离开情执,总是把佛菩萨看作是一个人,来求佛菩萨加持。有没有效?有效,不是没有效,但是你不会开悟,因为你有情执,你情执破掉的时候你会开悟。你不知道文殊菩萨从哪来的,自性般若,我们心有感,他来应化来的,他是自性般若的化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阿弥陀佛从哪来的?阿弥陀佛是从自性般若智慧功德之所成就的。没有智慧就没有四十八愿,没有四十八愿就没有五劫修行,没有五劫修行就没有极乐世界。佛说心现识变,这是真理,极乐世界也不例外。世间小儿离不开父母,离开父母他的生命就失掉了,修道的人不能离开智慧。智慧还得加个字最好,定慧。为什么?慧从哪里发?从定中发,心定不下来就没智慧。心要定下来必须要能舍、能放下。什么都能舍,为什么?没有一样是真的,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就是自己的真心,一切法是心现、是识变。一切法不离自心,一切法就是自己。你能常作如是观,把这桩事情证实。别著急,著急就错了,为什么?心完全定下来,事实真相就见到了,著急这个心见不到,所以不能著急。

  文殊、普贤两尊菩萨,修学大乘的人不但是最好的榜样,是不能离开的一个典范,依智慧、依愿行,下手从愿行下手。这章嘉大师早年教我的,看破、放下,文殊表看破,普贤表放下。必须看破才生智慧,智慧现前你才能真放下,你才欢喜放下。一般人这是很不容易的,他执著,他不肯放下,拼命在追求,过错在此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