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科注 - (第三十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九集)  201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二百一十四面,「五时」的第三,第一行,「方等时」,我们看注解:

  「第三,於此后八年之中」。第二时是「阿含」,好比是小学,十二年。十二年圆满就提升到中学,「方等」好比是中学,八年。再下面这是大学,「般若时」,二十二年。最后「法华涅盘」,就好比是研究所。我们从这个地方能看得出来,佛教导众生是循序渐进。所以佛在《佛藏经》里面,《佛藏经》是一部经,小部经,这里面说了,「佛子」,就是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个意思是说,跟佛学教一定要循序渐进,由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盘,一定从这里进去。如果不依这个次第,佛不承认是他的学生。佛教传到中国来,都是遵守这个教诲,到唐朝中叶,我们中国这些祖师大德才会商不学小乘了。为什么不学?小乘的教义跟中国的儒、道很相似,而且儒跟道比小乘还容易学,心量比它们还大,更有利於学习般若。这个看法是非常正确的,所以小乘在中国就放弃了。经典虽然很完全,《大藏经》上《四阿含》,就是小乘经典,学的人没有了。宋朝以后,成实、俱舍这两宗的名称都没有了。这一段历史我们要懂得,不是中国人好高骛远,中国本土的文化代替了小乘,是这个意思。

  代替正不正确?在这一千三百年当中,我们就看到了。唐朝中叶到现在一千三百年,成就的,这个成就是明心见性,教下是大开圆解,成就的人很多,我们概略估计肯定超过三千人,这个成绩太可观了。至於往生,往生就是成就,而且成就应该比他们还要高,比宗门、教下要高,那更多了!慧远大师在唐朝之前,在东晋的时候,距离我们现在应该是一千五百年。这一千五百年,念佛法门真正往生的,我们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十万人,这还得了吗?十万人去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成绩太可观了。所以,佛教变成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的一员,不能分割,讲中国文化一定是儒、释、道,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佛到中国来就圆满了,儒、道都圆满了。

  方等时佛讲了不少经,举其显著的、明显的,《维摩经》、《大集经》、《楞严经》,《大集》里面就含著很多。「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小是小乘,偏也是讲小乘,他学的东西不圆满,人天佛法。最高的境界可以超越六道轮回,生到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十法界声闻法界,不究竟,十法界没有超越。那是基础,大乘的基础,非学不可,但是不能止於这个境界,要知道不断向上提升。所以世尊在方等这个阶段,赞叹大乘,褒奖圆教,褒也是赞叹的意思,圆是究竟圆满。「广说藏通别圆四教」,这天台家所说的,藏通别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均被众机」,均是平等,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这叫方等时;方是方法,等是平等,用平等的方法帮助众生成就。所以,这部经也是在方等时讲的。这个地方,「《楞严》并此经」,此经就是《无量寿经》,净土三经都是这个时候讲的。

  第四个阶段「般若时」。「第四,又於后二十二年,说《大般若》诸经,名般若时。」二十二年,我们就晓得,释迦牟尼佛应化在世间,主要讲的是什么?就是般若。般若说什么?说诸法实相。你看《般若经》里头,这句话说得很多,般若部经典都能看到这句话,「诸法实相」。诸法是一切法,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一切理事、性相、因果,统统包含在其中,说明它的真相。就是今天哲学跟科学主要研究的,就这个东西。你看佛教学,前面二十年的基础,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学了二十年之后,才开始学般若,学诸法实相。这宇宙到底是什么?怎么回事情?要把它彻底搞清楚、搞明白。这不是宗教,宗教对这个事情不能谈,为什么?这是神的意思,人不可以随便讨论神的意思,人不可以随便质问神,神怎么说,只有去听、去奉行,不能过问。佛不是的,佛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方东美先生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他是学哲学的。我们学了六十年,发现不但是哲学的最高峰,也是科学的最高峰。为什么?科学也探讨这个问题。哲学的探讨是从理论上,用思惟,科学是用实验,偏重在物质上,哲学偏重在心理上。那佛告诉我们,心理跟物理是一桩事情,是一不是二,不能分开的,一体的两面。心理可以影响物理,这最近的科学发现了,证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最后,「法华涅盘时」,《法华》说了八年,《涅盘》是一天一夜,就是释迦牟尼佛的遗嘱。他要离开人间了,《涅盘经》是老人家的遗嘱。「说此法时」,此法是净土法门,「在第三方等时」。「又此经蒙世尊多次宣说」,所以不能限定一时。也就是,方等时说过,般若时也说过,法华时也说过,他说过很多次。专说的,专门介绍的是在方等,附带说的,一共有一百多部经典。可见得这个法门重要,不重要不会重复。我们看后面的注解。「第五,最后以八年说《法华经》,一日一夜说《涅盘经》,九界三乘」,九界是指九法界,十法界里除了佛,下面这个九法界。三乘是声闻乘,声闻是小乘,缘觉乘、菩萨乘,这叫三乘。「悉蒙授记」,这桩事情是在法华会上,授记就是佛给他们做证明、做见证,「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当作佛」。什么时候你作佛?那是你的缘分,佛给你说你决定成佛。你的缘要是殊胜,成佛得快,成佛早;缘要不殊胜,这时间可能就晚一点,迟一点,决定成佛。为什么?因为你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所以他应当作佛。佛应化在世间,帮助大家,给大家做增上缘,帮助大家早一天回归自性,就这个意思。所以,「无论小大」,不管是大根性、是小根性,「皆令作佛,此时名曰法华涅盘时」,这是最后的。

  「说本经时在第三方等时,又此经蒙世尊多次宣说,故不应限於一时。」五时都讲了,连华严时,华严时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说了。五时都说,我们能体会到这个法门的殊胜,这个法门的必要,我们能遇到、能修学这个法门,这是畅佛本怀。善导大师讲过一句话,「诸佛所以兴出世」,一切诸佛如来他所以应化在世间,只有一桩事情,「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这个法门。为什么?这个法门普度,不像其他法门,它有特别的当机那一部分人。上中下根性不相同,唯独这个法门上中下统统都可以学,都可以成就,所以它是平等法门。平等的成就,你看一往生,往生确实三辈,上根人实报土,中根人方便土,下根人同居土,但是一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就平等了。平等的方法、平等的果报,这是一切经里头没有的。菩萨难信,我们要是信了,我们就是上上根人,选择这个法门。不是上上根,不是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他遇不到,遇到他也不会选择;遇到能选择,上上根人。

  再看下面一段,「判教」,丁,这是第四段,判教。「四教与五教」,现在在中国佛教讲判教,都是说这两家。在中国判教有十二家,这两家是最值得大家尊重的、学习的,它判得好,就是天台跟贤首,天台是智者大师,贤首是华严宗第三代的贤首大师。「古今诸师判分教相者,凡有十二家,其中最著者乃天台所立之四教,与贤首宗之五教。」先说天台的四教,天台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相分为四种,就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这里头有简单的介绍,「一者藏教,亦名小乘教」。这个藏从哪里来的?从经典来的。它有三藏经典,就是律藏、经藏、论藏,完全根据经典学习,称它为藏教。这就是《四阿含》,小乘三藏。

  「二者通教,谓大乘中通说三乘,通被三根。」通教是大乘,是大乘的开始,也就是大乘的初阶。前面通藏教,后面通别教、通圆教,所以称它为通,它上下都通。也就是说,大乘跟小乘当中的衔接,好像是预备班一样,预科。它的对象,上中下三根它都对。

  「三者别教,谓大乘经中所说教法,不通小乘等者是也。」这别是什么?小乘没分,佛对小乘从来不讲。譬如说讲心理现象,佛在《阿含》里面只讲到第六识,末那跟阿赖耶没说过。别教当中,讲阿赖耶、讲末那,讲了八识。所以,末那跟阿赖耶就是别教,前六识是通教,通小乘。这一类的开导、教学。

  「四者圆教,谓法界自在,具足圆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碍法门。」讲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里头完全讲真实话,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说法是圆教的,别教里头没有说,为什么?程度不够,说了之后你会提很多问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对这个还有怀疑,佛不说;慢慢把你提升,提升到你可以接受的时候,佛就给你讲。所以,藏通别圆是讲教义浅深上说的,愈往后头愈深,愈往后头的意思愈广。

  贤首宗是华严宗,华严宗立五教,比天台家多了一种。它有小乘教,相当於藏教;它有大乘始教,相当於通教;终教,大乘的终教,相当於别教;圆教它分了两种,一种顿教,一种圆教,顿也属於圆。顿是没有阶级,像禅宗属於顿教,它没有阶级的,这是一步登天的,没有次第的,这叫顿。最后也是圆教。「贤首宗判教云:圣教万差,要唯有五」,把它归纳为五类,第一小乘,第二大乘始教,第三终教,有始有终,这是大乘,第四是顿教,第五是圆教。第一个「小乘教,所说唯是人空,少说法空」。所以小乘人执著人空,无我,但是他执著有法。人为什么说空?因为人是法变现出来的,法是能变,人是所变,能变的不空,所变的是空的。

  就是四大五蕴变成人,四大是物质现象,五蕴是精神现象。五蕴里头,色就是四大,四大其实讲也不好懂,佛是讲了个比喻,地水火风,这叫四大。它的含义的确是非常深,物质现象。我们讲到物质现象,马上就能够想到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那个里头的一念,你说多微细。现在我们用秒算,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这个时间里面产生了五蕴色受想行识,产生这个东西。要从这五个过程当中来讲,这么短时间里面,还要把它分成五段,因为它的发展不是同时现前的,它有次第。这个次第是先有受想行识,然后才有物质,太微细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再要乘五,这还得了吗?佛说,这个事实真相八地以上菩萨能见到,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说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八地以上菩萨可以给你做证明,他见到了,你修到第八地,你也看到了。

  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我们也可以说,受想行是精神现象,那个识是自然现象,识是阿赖耶。这三种现象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世音菩萨是等觉菩萨,八地上去第四个,八地、九地、十地、等觉,第四个,他看到五蕴皆空。也就是说,他看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是些什么东西,色受想行识,他看到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要科学家讲,莫名其妙,没有理由,突然蹦出来,马上就消失。科学家这个话在《楞严经》上说得很文明,「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出来马上就消失了。科学家所发现的,佛讲的一样。所以,小教人程度很浅,不讲法空,只讲人空,人空他要听懂了就很难得了,为什么?不再执著身是我。破身见,小乘须陀洹,须陀洹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但是他执著五蕴是有的,我没有,有五蕴,他执著法不空,人是空的。到大乘通教则给你讲法空,亦不明显,「纵少说法空,亦不明显」,含糊笼统的说,「未尽法源故」,对於一切诸法的根源没有说清楚。

  「大乘始教,未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义」,这个没有说,这大乘开始,佛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佛讲,定性阐提不能成佛。阐提是没善根的人,我们讲五逆十恶,一点善根没有,这种人不能作佛。这是大乘始教所说,可是大乘终教就不是这样的,佛改变口气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时候给你说真的,所以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里头的善巧、善意我们就明白了,他根基浅,他还造业,劝他造善业,别造恶业,不就这个意思吗?到他心地清净了,能够接受真实法,跟他讲了他不奇怪,他可以接受,说真实的。真实的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连蚊虫蚂蚁都有佛性,既有佛性,当然可以作佛。程度不到不能讲,讲了麻烦,你怎么跟他讲他都不懂,他不能接受。「未尽大乘极则之谈」,大乘是给你说一点点,说个开端,所以叫开始。

  「终教,由中道妙有,定性阐提,皆当作佛。」造极重罪业的人堕阿鼻地狱,没多久他就出来了。我们通常一般学佛的人不能接受,说造极重罪业,他怎么可以出来?我们现在明白了,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全都是假的,就像作梦一样。关键在什么地方?关键在迷悟,迷了就有善恶,就有天堂地狱;觉悟,善恶没有了,天堂地狱也没有了。这个堕地狱的人,真的他有善根,过去生中也修的福德,只是在这个阶段当中他突然迷了,造了极重的罪业堕地狱。堕地狱之后他就后悔,后悔是觉悟,他就能认错,他就能后悔,这个不容易。一认错、一后悔他就出来了,地狱就没有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个明白道理要跟一般人讲,真的很难接受。因为一般人确实不知道罪性本空,不是真的。不空只有自性、本性,只有这个东西是真的,其他所有一切万事万法的自性都是了不可得,这叫无性,无自性,是对万物讲的。无自性的本性那是真的,本性里头三种现象都没有,讲得通,不是讲不通。没有,自己以为有,它就真出现这现象;你要知道这个现象没有自性,你就见到本性了。所以,不必要把这些相消灭了你才觉悟,不必消灭你就清清楚楚,你就了解它事实真相。这终教,定性阐提,皆当作佛,地狱众生不例外,「方尽大乘至极之说」,所以叫终。这大乘到最后最高层。

  「顿教,唯说真性,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而说,故名为顿。」地位渐次,像《华严经》上说的五十一个位次。顿教没有位次,你现在在凡夫,凡夫一下就成佛了。就像惠能大师一样,没有开悟的时候他是凡夫,一开悟了就是法身菩萨,他没有经过大乘小乘,没有按这个顺序。这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坛经》上说上上根人,没有阶级的。理上能讲得通吗?讲得通,因为自性根本就没有阶级。这阶级从哪来的?阶级是从我们妄想分别执著里头产生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一时断掉,就没有了,这叫顿教。所以他的成就快,成就特别高,接近圆教。「唯说真性,一念不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豁然大悟,都是这个教相,非常特殊,这叫顿。「如《思益经》云:得诸法正性者,不从一地至於一地。」一地到二地,二地到三地,三地到四地,这是有阶级的,他没有阶级。「《楞伽经》云:初地即八地,乃至无所有何次等。」没有,这叫顿教。

  最后叫「圆教」,圆是「统该前四,圆满具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圆教。也就是说,自性里头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这叫圆满,圆满才叫事实真相。前面种种说法都是圆满里头某一个部分,这是从总体上来说,圆满具足。惠能大师说过,开悟的时候第三句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圆满,后面「能生万法」是这个圆满的示现。如果自性里头没有,怎么能现万法?能现万法,自性里一定有,一样都不缺。遍法界虚空界就是自性现的相,自性是体,出现的现相,相不离体,体也不离相。你要真正搞清楚了,相就是体,体就在相中,性相不二,性相是一,这叫见性。见性在哪里见?知道一切现象就是真如本性,不再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见了,真见到了。有妄想分别执著,见不到,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它就在现前,你的心清净平等觉,那就是你的真心。

  「圆满具足。所说唯是无尽法界」,这些经典里面所讲的,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上所说的,「性海圆融」,把我们的真性比喻作大海,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缘起无碍。相即相入」,这个缘起是性起,是从自性里面现出来无量的因缘,说不尽的。一切诸佛共同来说这个缘起,说无量劫都说不尽。这个道理我们懂,我们知道这个事实,这个事实真相是什么?就是念头。我们从早到晚多少个念头,自己不知道。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我们怎么会知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他们才真的明了。等觉菩萨还差一等,他也明了,没有佛那么清楚,那样的明朗,没有。相即相入,一体,自他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就相即相入。

  「帝网重重」,这是比喻,这个帝是忉利天主,中国人叫玉皇大帝,他的宫殿里面有罗网。这罗网非常庄严,每个网交叉的地方都有一颗明珠,宝珠。这个宝珠能放光,光能照一切,每个珠都能放光,每个珠的光在一切珠光中,而自己这个珠的光也在一切珠之中。相即相入,帝网重重。「主伴交参」,主不是独一,它是任一,我是主,宇宙之间万事万物都是伴;他是主,我也是他的伴。这个主就好比讲台,上讲台讲的人是主,他下台了,换一个人,又换了个主,他就变成伴。每个人都是主,每个人都是伴,平等,不是独一,任一;任何一个人都是主,任何一个人都是伴,这是真理。所以「无尽无尽,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是故十信满心即摄一切位,圆成正觉」。十信心满是谁?初住菩萨,《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就成佛了。十信圆满,信心圆满就成佛了,你说信心多重要!经文里面会讲到十信。

  「以上判教虽有不同,但顿渐二教,诸家同摄。」这底下还有二教,二教就是顿跟渐,我们看注解。「二教。以上判教虽有不同,但顿渐二教,诸家同摄」,都承认,都认为学习有顿根、有渐根。顿根是利根,非常聪明,他学习的进度很快;渐根是普通根性,要按部就班的学习,从小学、中学、大学。可是有很多根很利的,小学念个三、四年级,他就可以念研究所,他中学、大学都不需要念,真有这种人,太少了。「天台、贤首两家,亦皆以渐顿而分四教五教。《五教章》云:或分为二」,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相分为两类,就是渐、顿。「以始终二教,所有解行,并在言说,阶位次第,因果相乘,从微至著,通名为渐。」就是依照修学进度慢慢向上提升,这叫渐。「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一念不生即是佛」,这是顿教。凡夫成佛,在理论上讲是顿,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放下便是。你放不下!放下什么?《华严经》上所说的妄想分别执著。大乘教里面,名相不一样,大乘教一般都说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说这三大类。《华严》所说的,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一下放下,就成佛了,这叫顿。我一下放不了,我每天放一点,每个月放一点,那叫渐教,慢慢来。渐,一切众生都有分;那个顿不是一切众生都有分,极少数的人有分。

  我们以禅宗为例子,在一句话之下,三个统统都放下,在中国典籍记载里头只有惠能大师一个人。学了三年五载放下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有不少人,也不太多,像永嘉大师他们这个就是属於这一类的,三、五年就成功。还有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四、五十年放下的也有,都是了不起的人,为什么?一生当中成就了。宗门典籍里面所记载的,《五灯会元》一千七百人,《景德传灯录》也是记载这些事情的。我们再合天台、贤首、法相、三论这些教下,大开圆解的,应该超过三千人。比起念佛修净土,这叫难行道!他们那样的根性人行,我们学那个法门,一生不会成就。这两个一比你就晓得,净土法门念佛往生不可思议,简单容易,成就比他们还殊胜。净土是烦恼不断,自己没有了,业障不要消,自然没有了。什么原因?念头转了。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分别执著都没有。记住,一切分别执著都没有,你才能转得了境界,只要有分别、有执著就不行了。我对世间法不分别、不执著,我对於研究经教还要分别执著也不行。不是叫你换对象,是叫你把分别执著放下。不是说你分别执著对象放下,不是的,对象放不放下没关系,要把能分别、能执著的放下,你就对了;能起心、能动念的放下,这阿赖耶。净宗之妙就妙在方法上,这个方法太妙了、太好了。

  这个方法从理上讲,是释迦牟尼佛常说的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我的心不想这桩事情,这就放下;想这桩事情,没放下。不能想,不能想又不能不想,妄想太多,这个不想,那个又冒出来了,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佛教我们的方法,只想阿弥陀佛,妙绝了。想阿弥陀佛怎么办?想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你只要有想,一定有个目标、有个方向。你想贪名、贪利,在这个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有权力,我要支配别人,我要拥有一切,这都是想。这个想的果报在哪里?如果是善心,在天堂,如果是恶念,在地狱,从心想生!心想是因,后头有果报,不能不负责任,不能不谨慎。我一个念头专想阿弥陀佛,果报在极乐世界,六道里头哪一道都找不到阿弥陀佛,没有。念念只跟阿弥陀佛相应,不与一切法相应,你必定生净土;你生到净土,必定一生成佛,就这么个道理。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要明白,把这桩事情当作我这一生唯一的一桩大事。如果这桩事情错了,你耽误了,你就要知道,你还要搞六道轮回;如果要搞六道轮回,三途有分。人天两道很难,与伦常不相应,得不到人身,与十善业道不相应,得不到人身。十善业道,人天因,六道里头人道、天道的因,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罗、罗刹,这些不能不知道。

  渐教的意思懂了,再说顿教。「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他没有阶级,一听就彻悟,彻底明白了。明白之后,妄想执著就放下了,解行顿成,立刻就成就。「一念不生」,这就成佛了。没有一个妄念,连佛的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佛的念头也是个妄念,自性里头没有这个念头,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以后在大乘教里听到说「无佛无众生」,你不要觉得奇怪,那是明心见性的人,真成佛了。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上说的这个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放下了。放下不是不学,这个要懂,我们要学习。学习怎么放下?学,明了之后不要放在心上,就叫放下。实在难,真难。所以这个法门就妙了,深妙无极。我们把什么放在心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一切时、一切处,自己生活,独自生活,跟大众一起相处,心里就是阿弥陀佛。

  我要怎样加强我的念佛,让我的念佛达到究竟圆满?方法有。你看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每桩事都是阿弥陀佛,一切万物没有一个不是阿弥陀佛,你念佛功德圆满了。遍法界虚空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你说你成不成佛?你决定成佛。道理就是世尊在《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心里头是阿弥陀佛,是心是佛;我今天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全是阿弥陀佛,那是心作佛,你就真成佛了。这什么教?顿教。我们有没有圆顿的根性?有,一切根性我们都具足。我们的圆顿根性被迷失了,虽有不起作用。如果一旦觉悟,一旦起作用,就顿超了。他所表现的现象,我们用佛法说,五戒十善圆满,三皈圆满,菩萨六波罗蜜圆满,普贤十愿圆满。为什么?性德现前,佛的心、佛的样子现前,这些德行是佛的样子。

  「我国隋代慧远师判本经曰」,法师的德号跟我们初祖庐山慧远完全相同,初祖出生在东晋时代,这一位慧远法师是隋朝时代,相去大概一、二百年。所以,在佛门里面称他叫小慧远,庐山东林寺净土宗初祖则称大慧远。这是小慧远,他叫慧远法师。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叫《无量寿经义疏》,也叫《净影疏》,他住的道场叫净影寺,这是净影寺的方丈。「判本经曰:今此经者,二藏之中,菩萨藏收」,它属於菩萨藏,「为根熟人顿教法轮」。真顿教,为什么?一生成就,只要你这一生念佛往生,就属於顿。顿里头也有三辈九品,下下品也是顿,我这一生成就了,不要等到第二生。我们要努力,要真干。「云何知顿?此经正为凡夫人中,厌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发心,生於净土。不从小大」,不从小乘,也不从大乘,所以它是顿教。明朝大佑法师判小本,大佑是幽溪大师,他的《弥陀经》注解叫《圆中钞》,就他作的。《圆中钞》里头判「渐顿分之,此属顿教」。「我国诸师判本经大小二本,多同此说。故知,本经在顿渐二教中,为顿教所摄。」一生成就,这就是属於顿。我们看到莹珂法师,宋朝时候人,只念了三天三夜,他就往生了,顿教。念佛三年往生的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的,十之七八都三年往生,真快!哪一个法门能够三年成就?唯独此法。

  「若依五教」,贤首宗的,「古今中外净宗大德,莫不以本经实属圆教也」。这部经实实在在里面所讲的,圆满法轮。我们看注解。「以上乃就顿渐二教而判。若依贤首小、始、终、顿、圆五教,以判本经教相,古今中外净宗诸大德,虽因机缘不同,而稍异其辞,而其实旨,莫不以本经不但实属圆顿教,且为顿中之顿,圆中之圆。」这两句讲得好!禅是顿教,性宗是顿教,《华严》是圆教,《法华》是圆教,要跟这部经来比,这部经实实在在超越它们。为什么?一生真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入华严境界,就入法华境界。依照《华严》、《法华》,一生未必能入它的境界,这是真的。顿中之顿,圆中之圆,这八个字讲得太好了。修学这个法门的,无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用现在的话说,你受过教育、你不认识字统统可以修学,统统可以成就。而且成就的,因为你修的法门是一样的,一向专念,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是一样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不是顿中之顿?是不是圆中之圆?确实!这个法门我们愈学愈清楚、愈明白,实在是太难得了。遇到这个法门,不能够一心专注,当面错过,这叫真可惜。当面错过的人多,不是少数,怎么错过?他还有杂念,他还有妄想,他还有分别,他还有执著,不能一心专注。

  我们看看《往生传》里面记载往生那些人,绝大多数他们的成功,我们总结一句话,都能做到专心、专注,一心专注,所以他成功了。把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统统放下,与我不相干,我要不肯放下,就继续搞六道轮回;我要想到极乐世界就彻底放下,没有别的。极乐世界很容易去,你带著这边的垃圾就去不成,人家那个地方是清净国土,清净平等觉,这个地方一切的染污都不能够带去。只带著你的清净心去,心净则国土净,你才能感应到净土。你那个不清净的心与净土就不能感应,念再多的佛、做再多的好事都没用。做所有的好事,那是将来得福报的增上缘,你往生不了极乐世界,你在六道里头无论在哪一道,你有福报。这些理事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於破坏这一生无比殊胜的缘分。

  「清代彭二林」,就是彭际清居士,他在《起信论》,这是《无量寿经起信论》,不是《大乘起信论》,是他作的,他说「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他说这个经是圆教。彭居士是佛门的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大善知识,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他是乾隆年间的人。日本道隐师,他的注解,《无量寿经》注解,叫《甄解》,《无量寿经甄解》,这是他的著作,「直判本经为本愿一乘、顿极顿速、圆融圆满之教」。「彼土大德,多同此说」,彼土是日本。日本的大德给《无量寿经》做注解有三十多家,中国过去大德给《无量寿经》做注解只有两家,日本人对这个真下了功夫。「《大经释》曰:天台、真言虽皆名顿教,然彼许断惑证理,故犹是渐教也。」因为他们还讲断烦恼、证菩提,断烦恼、证菩提那就是渐,不是顿。这个法门,不断烦恼,烦恼自然没有了,不消业障,业障也自然不见了,这才叫真正的顿。「明」,这是说明,「未断惑凡夫,直出过三界者,偏是此教。故此教为顿中之顿」。这是讲净土。没有断烦恼的凡夫,直出,直接就超出,超出三界,不需要从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一层一层向上提升才超越,不需要,从人道直接就出去,就超越三界。就是净宗法门,叫横超三界。所以这个教,教学的方法是顿中之顿。

  「又日溪师云:圣道诸教,理是圆融,益是隔偏,以其顿机难得也。」这下面还有。圣道,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教,所教的一切修学方法,理是圆融的,利益不相等。为什么?众生根机不一样。用佛的话来说,众生的善根不一样,福德不一样,因缘不一样,所以得的利益就有偏,不相同。真正顿机难得,真正顿机不一定是有学问、有聪明智慧,不一定。净宗真正顿根的根机就是相信,迫切希望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净宗的顿机。因为他这种修法,一般三年就成功了。参禅三年得定不容易,说三年开悟就更难,太少了。念佛三年往生的太多了!念佛不能成就,没有别的,放不下,就这一句话。真放下,他就真成就了,为什么放不下?对於这部经教认识不够。如果真的认识,认清楚了,两个世界都搞清楚了,我们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摆在你面前,你想到哪里去?

  虽然你发的大慈悲心、怜悯心,我要救苦难众生,就像人掉到水里面去,快淹死了,我要救他,下水去救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游泳,如果自己不是游泳高手,下水去了白送一条命。我们到极乐世界是去干什么?学本事,学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本事。我到那边学成功了,再回来度众生,不迟!众生还在六道搞轮回,我们来帮助他,不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不到极乐世界,想度众生,佛经上说的「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我们想学,学到圆满,经教学圆满也得极乐世界,经教太多、太深,我们在这个世间寿命有限,时间不多,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学习。到极乐世界,第一个好处就是无量寿,寿命长久,有的是时间。又何况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是最理想的环境,不但亲近阿弥陀佛,而且能同时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自己没有离开阿弥陀佛,分身去了,能分无量无边身,同时亲近无量无边诸佛,供养修福,闻法开慧。到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福慧双修,这个要知道。极乐世界没有别的事情干,就干这桩事情,修福、修慧决定没有中断的时候,进步快,不会退转,一生圆成佛道。

  我们往下看,这都是讲的天台、真言,真言是密宗。「日溪师云:圣道诸教,理是圆融,益是隔偏,以其顿机难得。是以教虽圆顿,望机自成渐。」我们学《华严》,学天台,就是学《法华》,它是圆教,我们自己不是圆教根性,不是圆人,是渐根的,我们去学圆教,教也变成渐教了。「净土言圆顿者,於圆满速疾利益。」不一样,净土的圆跟《华严》的圆不相同,《华严》对上上根圆,对中下根就不圆。净土对所有根性都圆,上上根圆,下下根也圆,都能够一生成就,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底下说得更清楚了,「盖指其他圣教,虽具圆融之理,但众生根机粗浅,莫明其旨,无由蹑解起行,而蒙法益」。根机浅的人,对这些大经深奥的理听不懂,不能接受。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所幸运的是遇到近代,也不过三十年,量子力学家发现很多东西,跟佛经上讲的是一样,我们拿他那个一对照,懂了;没有这个帮助,这个增上缘,我们很难理解。

  我们对於弥勒菩萨的话,经典上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的印象还是模糊,这信心不踏实。科学家他看到了,量子、粒子无缘无故的就蹦出来,一下就消失了。我听到这个话,我就想起「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就懂了,就相信了。这三十年前没人说!然后我们就能想到,古人读到这个经他能信,善根福德比我们深厚,我们比不上他;因为我们还靠看到科学报告,这才恍然大悟。没有看到这个报告,半信半疑,是真的吗?佛是怎么说出来的,这个道理我们懂,但是懂也不是真懂。佛怎么说出来的?佛是从禅定当中见到的。甚深禅定,深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知道,古大德这样讲的,我们相信古人不会骗我们。但是古人如果没有真正开悟,他也没见到,他也是听说而已。必须自己真正开悟,真正见到,那就踏实了,这不容易,这太难太难!

  我们今天看到这些科学报告,现在的科学家趣向这个方向愈来愈多,新兴的科学。过去三百多年来,科学偏重在物质,物理上的研究,最近发现他们不是搞物理,他搞心理。这个发现,我相信与普朗克有密切关系,这德国的科学家,已经过世了,爱因斯坦的老师。他一生就是一个问题解决不开,物质到底是什么东西?他就专门干这个事情。研究到最后,发现了,物质是念头变现的,念头没有了,物质就没有了。这个发现正好是佛经里头阿赖耶的三细相,境界相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念头来的。念头是阿赖耶的见分,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先有见分,后有相分。有了见分,见分要件就是起心动念,这一起心动念,那个所见的,物质现象就出来了。所以物质产生的那个能量是意念。普朗克说,物质现象的基础是念头,这个引起许许多多科学家去研究心理去了。所以,科学家又提出来,现代的二分法有问题,二分法就是把精神跟物质分作两个学科,心理学、物理学,这是错误的,它是一不是二。这跟佛法讲的是愈来愈相近。

  所以众生根机粗浅,我们现在人说心浮气躁,对於这里头甚深的义理不能了解,於是不能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得不到法益;如果真正了解,我们得的利益就太多了。譬如说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真正懂得意念的能量有那么大,晓得了,马上用在自己身体上,什么疾病都可以不要用医药,自己好了。因为物质它是念头变现的,身体为什么有病?不善的念头导致你的细胞带病毒。如果念头一改善,带著病毒的细胞马上恢复正常,就健康的。这有道理,不是没有理由的。不但能改变自己身体,身心健康,自在快乐,而且能改变我们地球,地球现在灾难这么多,可以改变。

  念头可以改变物质,这个在几年前我们看到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发现物质跟人的念头有关系。我们的善、我们的恶它知道,它会随著我们念头产生变化,江本博士实验出来的。这个实验被我们的悟平法师在网路上看到了,她下载拿给我看,四张。我说赶紧跟他联系,这个实验对我们有用处,证明佛经所说的没错。邀请他到澳洲来做报告,他就真来了,对我们的接待很满意,我们就交了朋友。我到东京去的时候,两次去看他的实验室,听他的报告。真管用,证明祈祷有力量。琵琶湖那个地方一湾臭水,一次祈祷,六个月干净,六个月之后就又恢复了。我告诉他,你最好两个月去祈祷一次,它不就可以长期保持干净吗?证明祈祷是治标不治本。治本是什么?人的念头改变过来,这是治本。所以,教学标本兼治,地球现在这么多灾难,我们有办法来应付,会把它变好。好,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