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九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六十九面倒数第三行,概要的第三段:
「一经宗趣」,宗谓宗旨,是修行的要径,趣是趣向、是归趣。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经之所崇尚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中国这个宗字有很多意思,最重要的就是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这三个意思,这是指修行。修行最重要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全都讲的真心。这个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最主要的、是最重要的,一向专念是最值得尊崇的,这讲宗。「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修行最重要的一条道路,或者我们今天说最重要的指导。修行不知道宗旨,就无从下手。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来,跟我的人,几十年的时间在我身边,他们修得并不怎么样,甚至於在见解行持上都还有严重的过失,这什么原因?经没听懂,听是听了,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如来真实义没懂。为什么不懂?为什么听了这么多年都没听懂?甚至於有人说,不止一个人说,我所听到的,在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是真修行的。这话是什么意思?换句话说,听这么多年的经,每一部经的宗旨趣向都不知道。我们从这句话来看,这话不是假的,菩提心没发!
发菩提心讲了五十三年,你要说菩提心他不懂,他有的时候上台讲经也能讲出来,依照古人的注解依样画葫芦,可是自己这个心发不出来。什么原因?我没放下,只要有我,菩提心就发不起来。为什么?那个我是妄心,是一切虚妄的根源。佛法无论大乘小乘,入门就得把我放下,大乘要放下我见,小乘要放下身见,小乘不执著这个身是我,那大乘呢?大乘连我这个念头都没有。我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我,所以常乐我净这叫四净德。有没有我?真有我。我的定义,在佛法里面讲,主宰的意思,能做得了主的是我。我们身做不了主,我们执著我这个念头做不了主,如果我能做得了主的话,我应该不生不灭。真我、自性确实不生不灭,自性有这四德,四个真实,常,永远不变;乐,永远没有苦;我,真做得了主,能生万法;后面一个净,清净一尘不染。惠能大师见性了,他的报告里头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看净,这净有了;第二句「本不生灭」,常有了;第三句「本自具足」,第四句「本无动摇」,乐有了,我有了;最后一句,我就太明显了,「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想想这五句,常乐我净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
我们迷,什么叫迷?自性,一切众生本自具足,虽然具足,实在讲并没有丢掉,只是我们自己有障碍。什么障碍?三种烦恼障碍住了。第一个是无明。无明是什么?糊涂,什么都不知道。本来你什么都知道的,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你没有一样事情不知道,现在不知道了,什么东西障碍?无明,就是不明了,这就是迷,这叫不觉。一念不觉,念念都不觉,迷了。迷了之后造业,分别执著造业了,分别造的业轻,执著造的业重。所以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出现了,这是诸佛如来的净土。有执著,秽土出现了,染污出现了。六道三途都是从念头上变现出来的,本来统统没有。造物主,谁造的?阿赖耶造的。阿赖耶就是无明,阿赖耶的业相是无明,无明就是动相,觉、智它是清净相,这一点要记住,讲了多少遍,我都记不得了。清净心生智慧,不起心不动念的这个人智慧最高,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一起心动念智慧就没有了,再加上分别执著那智慧更没有了,不但没有了,它变质了,变成什么?变成七情五欲,变成贪瞋痴慢疑。贪瞋痴慢疑是自性里头没有的,是把自性般若智慧扭曲了,变成这个现象。所以今天我们的心是什么心?贪瞋痴慢疑,这就是六道凡夫的心。六道凡夫的执著,就是怨恨恼怒烦,叫情执。六道凡夫干的是什么?是杀盗淫妄酒,干的是这个。这就是你为什么堕到轮回里头永远离不开,道理在此地!这种业愈造愈重,这种心,贪瞋痴慢疑的心愈染愈深,道理在此地。所以它障碍你学佛,障碍你清净,障碍你平等,障碍你觉悟,六道里头的罪有得受!
为什么有些人一接触佛法,他就觉悟、他就明白了?这种疑惑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明白,我们的眼光很短,只看到现前几十年,过去没看到,未来也看不到。佛菩萨告诉我们,凡是根性利的,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修那么大的福报。这话是真的,所以他这一生得人身,一接触佛法他就相信,他就把修学的宗旨抓住,他就真得利益了。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几十年,懵懵懂懂没觉悟。我们过去生中有没有供养诸佛如来?有!如果说没有的话,这一生你遇到佛法你不会相信,你就不可能坐下来听两个钟点经。能够坐下来安安静静听两个钟点,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是过去有善根,过去没有供养诸佛如来,决定不可能。但是我们的善根不够,人家供养无量诸佛,我们供养十几尊佛、几百尊佛、几千尊佛、几万尊佛,人家是无量佛,咱们不能跟人比,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是生生世世再薰习,也会薰习成他那个样子。
还有一种方法是恶补,我们今天就是缘殊胜,如果在缘上你能够掌握住的话,你能把你的不足,过去供佛因缘不足,在这一生统统补过来。能不能?能。用什么方法补过来?印光大师讲的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诚敬心不容易生出来。我们有一个方法,就是大乘经不断的薰修,长时薰习,能够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这个力量大了。可是这里头最重要的,要锲而不舍,不能间断,要把这个薰习当作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办,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你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这个事情它的重要性就跟吃饭睡觉一样,一天决定不能少,什么都可以放下,这个不能放下,这才能补得过来。真正懂得这个方法的人,我相信有,真正肯干的人,少了,太少了。
我跟诸位同学多次报告,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薰习成这个样子,我感激老师,我没有老师的指导就不可能有今天,大概寿命早就完了。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应该那一年就走,延长这么多年。这个延长是非常重要的,四十五岁那一年往生,应该是同居土的下下品,像蕅益大师所说的,对於净宗的奥义知道的不多。要说我的长处,很简单,我的长处就是老实听话,那个真干不是百分之百,顶多只有百分之二十;要是百分之百,那我今天这个境界应该在五十岁之前就达到了。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现在多用了三十年。我一生的成就,我向诸位坦白的说过,就是一天都不离开经典,我每天读经,每天讲经。讲经是什么?跟有缘同修们分享,这是很快乐的事情,我把我在佛经上所得到的东西给大家做报告。所以寿命延长对我的利益太大了,我感恩!对自己境界提升,慢慢契入境界,但是这个契入是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有助於修行,为什么?这个宗旨趣向把得很正确、把得很稳,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凡是不成功的、最后失败的都是方向目标把不住,我们中国人比喻叫墙头草。墙上那个草,根基不稳固,所以随著风两面倒,它立足不住。境界风动,自己如如不动,这才会有成就。
这个成就是智慧慢慢的开了,境界慢慢就明白了,明白是看破,不动就是放下。顺境善缘不生贪恋,平常心对待;逆境恶缘不生瞋恚,不但不生瞋恚,还感恩。有人问,你怎么会感恩?感什么恩?真的要感恩,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天天在考我,考试。戒定慧怎么成就的?考成就的,没人来考试你的话,你怎么会有戒定慧?考你的人愈多愈好,为什么?进步快,我们感恩。凡是一考就不及格,就完了;顺境善缘起了贪恋,就完了,逆境恶缘就怨恨,就完了。永远要记住,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虚妄里头断我的虚妄。我们的贪瞋痴慢疑、喜怒哀乐全都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慢慢契入境界,这个生活就很有味道。不论是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有味道,都在不断提升,全是华严境界。你看看善财五十三参,那就是华严境界!五十三参在哪里?就在现实生活当中从早到晚,你会了,这就是住如来报土;不会的,这是三途地狱。关键与境界不相干,关键在迷悟。悟了,过佛菩萨的生活;迷了,过六道轮回的生活,都在心上转,外面境界全不相干。
所以端正心念这句话重要!菩提心是你的真心,我们用本经经题来说,大家格外亲切,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菩提心是什么?真心。真,不是虚妄的;诚,不是虚伪的,真诚心。真诚很抽象,什么是真诚?你从它的相上看就清楚一些。相是什么?清净、平等、觉,这就是真诚。清净是真诚,平等是真诚,觉悟是真诚。换句话说,你染污了,被贪瞋痴慢疑染污了,真诚心没有了;被喜怒哀乐染污了,那是严重的染污,被怨恨恼怒烦染污了,那更严重,严重的染污,真诚没有了。对待别人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真诚心。清净平等觉是对自己,真诚心对自己,大慈大悲是真诚心对别人,那个慈悲里头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这叫真慈悲,这是你自己的真心,你本有的,只是你自己迷失了,发不出来。真发出来了,跟诸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诸佛菩萨用那种心,我也用这个心,我把这个心找回来,你就是走成佛之道。如果跟这个心相违背,有偏离,这方向也正确,偏上个五度、十度还不要紧;偏上个五度你还是菩萨,偏上十度你是阿罗汉,再偏上十度你是天人。现在全偏了,接近一百八十度,那就遭难,灾难就现前。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全经宗旨,修行要径」,这个话不能不多说几句。这个话为什么早不说?早说过,你们把我讲经过去这些录音带找出来听,不是没有说过,说过。今天的教学跟我做学生这一代不一样了。我做学生这一代,老师很严格,我们做学生的很乖,听话。现在时代变了,崇尚的是民主自由开放,讲求的是人权,那就没法子了。所以现在父母不能教儿女,老师不能教学生。现在学校教育容许学生批评老师,老师的尊严没有了,老师为了饭碗、为了吃饭,那怎么办?讨好学生。学生要的是分数,考试把题目都告诉你,你都拿到满分,大家欢喜,这个老师好。太严格的时候,这个老师不好,希望学校开除他,下个学期不要聘请他,学校真干。学校用什么标准来聘老师?学生对老师的评语。好老师不再教书了,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就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后全没有了。现在老师严格管教一点,家长就要到法庭去告状,「这个老师虐待学生,要判刑。」老师还敢管吗?我这种年龄,小时候念小学,被老师处分,那个时候打手心、罚跪,也体罚。我们哭丧著脸回到家里,父母一问什么事情?被老师处罚了。第二天我的父亲肯定带著礼物到学校去感谢老师,谢谢老师的管教。你看是什么态度,家长跟老师是怎么样合作!能在学校学一点东西。现在学不到了,现在老师看著学生的面色说话,察言观色,可不能得罪学生,得罪学生饭碗就打掉了。所以教育失败了,现在不是教育失败,教育没有了,看不到了。家庭教育没有了,家庭教育谁在教?电视、网路在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时尚在教。
所以圣贤教诲,难,太难太难了!真的,老师在一生当中得一、二个传人,就非常安慰了,不容易!社会风气要能够慢慢好转,至少三代以后。我们这一代是跌到谷底,要能兴起来,一定要人心觉悟,要自己认错、要忏悔,从一百八十度再转到一百七十度、一百六十度,慢慢的转,一代一代的转。我们疏忽了两百年,把它恢复起来至少还要两百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两百年当中,承传圣教的人比什么都辛苦,那要有真正的慈悲,有无比的耐心、忍辱,什么都能忍受,才能把正法、把传统延续下去。我们希望一生当中有二、三个人,这二、三个人希望将来在他们一生当中也有二、三个人,那就十几个人,十几个人每个人都能够带二、三个人的话,那就有五、六十个人,至少得有个一、二百人才能复兴。你就想,这要好几代,慢慢恢复。这是一个循环,从顶点到低谷,到一百八十度,然后从一百八十度再回到顶点,宇宙现象确实是一个循环现象。我们今天跌到低谷,低谷向上提升,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至少两百年回到清朝末年的样子,再有两百年回到清朝盛世的那个样子。要靠这些承传的人,身行言教,无尽的慈悲,无比的德行,德行是忍让。孔子弟子赞叹老师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讲心地的端庄,不偏不邪,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这忠;恕就是原谅,原谅一切人,爱护一切人,帮助一切人,感恩一切人。
这是我们在这检讨,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都学不好?真正原因明白了、找到了,把我们的毛病革掉、放下,从今天起,我好好的修十年,抓住宗趣,那十年就有不可思议的成就。菩提心不能不发,这是自己的真心。我们现在所说的,这是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提的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如是存心;应对世间一切事物,我们用「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果然用这二十个字来规范自己,来勉励自己,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就。《学记》里面所说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古人也有一句谚语说「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我们能够锲而不舍,好好学十年,一部经、一句佛号就够了,不能搞杂,不能搞多。如果佛菩萨、上天还给我十年寿命,我就好好的来表这个法,十年当中我做出个样子来,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这一部《净土大经科注》,我们认真好好的学十年,就这一部经,一遍一遍的讲,遍遍意思不一样。为什么?境界向上提升了,不相同了。
我讲经用的经本,第一遍我们讲的是《净土大经演义》,一千二百个小时讲圆满了,我这经本也封起来了。第二遍讲《科注》,我看得很仔细,我也预定一千二百个小时讲圆满,圆满之后讲第三遍,我又用新的经本,不用这个经本,这就是什么?遍遍不一样。这些本子留给后人,让后人去做一桩事情,做什么?集注,会集,把十次讲的统统会集,将来做一个注解,这是后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们用一个本子,可能会有重复的,我不用这个本子,把本子做成档案存档,这样才能真正勉励自己。一份讲义讲一辈子,每遍都是一样的话,那个枯燥无味,那个不会有长进。遍遍从头来起,才真正知道自己境界提升了。同学们,尤其是跟我多年的同学们,要特别提高警觉,古人所说「知耻近乎勇」,这么多年来,我们依然是个凡夫,依然还在造作恶业,这是莫大的耻辱。我们为什么没有开悟?为什么没有得三昧?为什么还是这么迷惑颠倒?这经白听了。好处,大乘经上讲的只有一个,阿赖耶识种下了《大经演义》的种子,好处在这里。这个种子永远不会消灭,来生后世遇到缘它会发芽,它能不能结成果实,那要再看它的增上缘,没有殊胜的增上缘,虽然发芽,很容易被摧毁掉,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关键里面第一个关键是老师,学习能不能有成就,那是自己的事情,这个就是你对老师,你对於你所学的有几分诚敬心,你就有几分成就,与其他的毫不相关。
我们再往下面看,「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纲是网的(打渔的网)什么?网里头那个总的头,那叫纲。你看这个纲提起来,网就撒开了,网叫目张,撒开了。这个最重要。你要不抓住这个纲,你拿一个角,这个网是提不起来的,一定要抓住纲。衣服一样,衣服你拿著领子,你看衣服很顺,你要提个袖子,这衣服就很凌乱,一定要把领抓上。所以这个宗叫总的纲领。「是故於辨体后,首应明宗」。体是道理,这部经根据什么道理讲的,没道理,人家不能相信,有道理,有道理我能相信。那我应该从哪里学起?这就是宗趣。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学起,这是宗;学了之后得到什么样的好处,那是趣,趣是归趣,首先要搞清楚!所以辨体之后一定是明宗。
「体是理,宗是行。体者,乃宗所依之体。宗者,即是显体之宗」。没有修行,理显不出来。净宗之妙,完全靠行,你真行,它就真有感应。现在人看不到感应他不相信。感应是什么?就眼前的事情来讲,烦恼轻,智慧长,这个很明显。烦恼轻,智慧长,你一定身心健康,自在安乐。日常生活当中,刚才说过了,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应付得非常得体,应付得非常自然,都能显示出圆满,我们现在讲身心安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这是念佛人的好处,念佛的人如果这个都得不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可靠了,这叫鸡毛小事,往生是成佛是大事,大事都能办得到,小事哪能不好!你真学真有这个好处。我一生没求长寿,我真的就希望早一点往生。求长寿的人有,我相信不求长寿的人多。我们读了凡先生的《四训》,了凡先生求功名、求富贵、求儿女,没有求长寿,但是了凡先生延寿了,孔先生给他算命五十三岁,他走的时候七十四岁,延寿二十一年。不求为什么会延寿?这是他修学功德之所成就,另外还有个意思,佛菩萨让他表法,做出好榜样给大家看,启发大家的信心。这个意思很深!只有他的真实成就能令大众生起信心,所以他多住几年於大家有好处。对自己来说,他已经忘我了,对他没有苦乐这桩事情,他已经忘我了。积功累德要以忘我之身,在这个社会上行身行言教,真正积功累德。
「二者互相表里。宗是会体之要行,故应崇尚」。宗跟体是一而二,二而一,一个是理,一个是事,理事不二,理事一如。宗它是会体之要行,它是契会理体重要的行为,故应崇尚。「《香象心经疏》」,香象大师就是贤首大师,我们学过他的《妄尽还源观》,他对《心经》有注解,《般若心经疏》,里面说:「言之所贵曰宗,宗之所归曰趣」,这是解释宗趣。言之所贵,言是言教,这叫宗,宗之所归,这就叫趣。前面意思说得很好,宗是重要修行指导的纲领,这种修行到最后它得什么结果,这就是趣。「又圭峰大师《圆觉略疏》云」,华严第五祖宗密大师,他在《圆觉经》上下的功夫最大,有《圆觉经略疏》,有《圆觉经大疏》,有《圆觉经大疏钞》,这一部经他做过好像三次或四次注解,都非常精彩。这里面说:「趣者,意趣、趣向。即心意所归趣之处。可知,趣者,归趣也」。最后归到哪里?「是故依经宗旨,明其所为,识其所求,究其所至,名之为趣。」我们依照这个经的道理,依照这个经典修行的方法,知道他之所为,也知道他所求的,最后他到哪里?最后是在极乐世界成佛,这是趣。所以修行重要的指导原则,是教我们求生极乐世界。所为,为什么?为往生极乐世界。所求的是什么?到极乐世界求做弥陀弟子,最后在极乐世界圆满成佛。这还得了吗?不得了!
道理明白了,方法明白了,我们得真干!你只要发心真干,阿弥陀佛加持你,释迦牟尼佛加持你,十方诸佛加持你,龙天善神赞叹你,你想不长寿都不可能。为什么?诸佛菩萨慈悲,希望你来表法,希望你来做一个修行的好榜样。你自己的寿命到了,没关系,那是你的业报。现在寿命是你的愿力,我愿意表法,我愿意做个好样子,让大众看了的时候,他能够反省,他能够回头,他能够发心。所以你现在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为正法久住,为利益苦难众生。如果还有一点点名闻利养夹在里头,你就完了,你就全错了,丝毫不能夹杂。像我们眼睛,一粒沙子都不能夹杂,沙子是什么?名闻利养。沙子不要,夹杂金刚钻行不行?也不行,真的假的都不能夹杂,善恶都不能夹杂,邪正都不能夹杂。现在科学家教给我们,回归零极限,零极限就是原点。原点是什么?原点是自性,我们从迷失自性,现在再回归自性,从原点那个地方迷的,一念不觉迷了,现在我们再回归原点。回归原点就是妙觉如来,我们净土宗讲回归常寂光了。科学家他那个概念,他讲零极限,我们理解他的意思,就是大乘经里面讲的自性。因为自性什么都没有,你看它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确实是零极限。所以净宗你要晓得它的理,你要晓得方法,宗旨是方法,你要知道他所为,你要知道他所求,要知道他最后归到哪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是把宗趣这两个字解释清楚了,现在我们看本经,这第二段,「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就把它解释清楚了。我们看注解:「魏译《无量寿经》之宗趣」,魏是康僧铠的译本,这是三国时代魏国,康僧铠住在魏。在五种原译本里头,他的译本确实比较容易读,讲得也很清楚,所以学《无量寿经》的人都用他的本子,特别是在日本,日本学《无量寿经》三十多家,几乎都是用他的本子。他里面讲的宗趣,你看这么多人学习,讲宗趣就有很多解释,「其例非一。《嘉祥疏》云:此经宗致凡有二例」,宗致就是宗趣。「一、弥陀修因,感净土果。二者,劝物修因,往生彼土。」这是讲他的译经宗旨,这经里讲什么?讲阿弥陀佛修因,也就是阿弥陀佛修成了极乐世界。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像《往生论》上所说的,三种成就,佛国土成就、佛成就、菩萨成就,这就是成就了极乐世界。感净土果就是极乐世界成就了。成就之后劝物,物是指众生,不是说劝人,人,十法界里头的一法界,物,十法界全包括了;不但包括十法界,还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从等觉菩萨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全都包括在其中;一直到阿鼻地狱,一个法界都不漏失,都能往生西方净土,往生之后都能不退成佛。
「海东元晓师《宗要》」,海东是现在的韩国,元晓师,隋唐时候到中国来留学,以后回去建立净土宗,成为净土宗的祖师。他的《无量寿经》注解叫《宗要》,这里面说:「此经正以净土因果为其宗体」。净土的因是什么?当然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这是它的因,三种成就殊胜庄严是极乐世界的果。「摄物」,摄物就是教化众生,摄受一切众生,「往生以为意致」,这就是意趣。「昙鸾师云:以佛名号为经体。」这是说明,只要你能够念佛,你就能往生。「善导师云:念佛三昧为宗,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这个体字,黄念老有个注解,「体字即指宗趣之趣」,那换句话说,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趣,全从方法上来说。念佛三昧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理一心不乱,中品事一心不乱,下品叫功夫成片。上中两品现在凡夫都做不到,我们一生努力可以做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一心不带业,功夫成片带业。所以古大德说得很好,弥陀净土的殊胜不是殊胜在实报土,也不是殊胜在方便土,殊胜在同居土,同居土带业往生。同居土里面的众生,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等同阿惟越致菩萨,平等,跟阿惟越致菩萨一样。这个不得了!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一处有。
善导大师相传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桩事情日本人很相信。我在日本讲经,他们那边的法师告诉我,天台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天台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所以他们对於这两位祖师倍加崇敬,一般的寺院道场都看到善导的塑像跟智者大师的塑像,都能看到,他们祖堂里面都供奉祖师。一心,回是回向,愿是求愿往生净土,念念回向,愿生净土。日本观彻大师,他有注解,这个注解叫《合赞》,《无量寿经合赞》。「此经念佛为宗,往生为体」,这个体就是趣的意思,古人这两个字通用。「一经所尊专在念佛」,这一部经,经里所说的方法,最尊重的就在念佛,一向专念。「故以念佛为之宗也」,这个宗是什么?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最主要的修行方法就是念佛,不能不念佛。「宗之所趣」,我念佛干什么?就在往生净土。所以以往生为经之趣,体就是趣,趣向,就是目的之所在,我往生目的在哪里?目的在求生西方净土。
「净宗称《无量寿经》为大经,《阿弥陀经》为小经」,或者称之为大部小部,既然它是一部经,宗旨趣向一定是相同的。「盖此二经仅有详略之别」,《阿弥陀经》说得简单,《无量寿经》说得详细,它是同一部经。「故莲池《疏钞》称大经为大本,小经为小本,良以二者实同一经也」,这属於同一部的。「《阿弥陀经》之宗趣,亦有多说。兹择其精要者,如《疏钞》曰」,莲池大师所说的,这是小本《弥陀经》。「依正清净,信愿往生,以为宗趣」。极乐世界的依报是国土,正报是佛菩萨,都清净!自性本自清净。信,真信,真发愿,这两个字难,这两个字我们做到了,往生容易,决定往生,你要真信,你要真愿。真愿了怎么样?你就能把这个世间放下了。为什么放不下?我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许许多多人有个错误观念,我现在还没离开这个世间,我对这个世间还要认真,我哪一天往生了,我才放下。这话讲得是挺有道理,我们冷静去想想它是不是真有道理?到最后一念你放不下怎么办?不就去不成了吗?所以聪明人,没去我就放下,这才算保险!所以真正念佛人他什么都不计较,眼前一切活计,就是生活我们需要的这些,统统随缘,得过且过。
我们知道弘一大师没有学佛之前,那个人是多么爱挑剔的人,对人对事一丝毫不苟且。他在日本念书,跟同学约了明天早晨八点钟你来见我。同学第二天来了,大概迟到了一、二分钟,他不开门,把人家臭骂一顿,你不守时间,我叫你八点,八点准时来,早来也不行,晚来也不行,这么样一个人。到晚年学佛之后,一切都随缘了。新加坡广洽法师告诉我,他们两个人是好朋友,弘一大师到新加坡是广洽法师邀请的,住在薝葡院。薝葡院离我们净宗学会很近,走路大概三分钟,拐弯就到了。我去参观他住的地方,就是弘一大师到这儿来之后,出乎意料之外,什么都随缘,没有一样他执著的。主人对他很尊敬,总希望让法师样样都欢喜,饮食起居怕这个东西不好吃,哪里知道他什么都好吃。咸,咸有咸的味道,淡,淡有淡的味道,苦有苦的味道,他什么执著都没有,他真放下了,把以前那些老毛病统统都改掉了,对人非常和蔼可亲,什么规矩都没有了,这是广洽法师告诉我的,那真好侍候。什么事情不必问他,自己怎么做他都欢喜,没有一样他说不好。他也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为什么?真正契入般若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还有什么不好?还有什么好计较的?什么都要随我的意思,这个就麻烦了,这个你执著没放下,头一关,你入不了门。
我在澳洲,早年在美国,都有人告诉我,同修当中特别是出家的,听我讲经不专心。不但不专心,还给人说,法师讲经是讲给信徒听的,讲给别人听的,不是讲给我们听的。跟在我身边十几年、二三十年,什么都没听到。每堂课他都在听,他为什么没有听到?不是为我讲的,是为别人讲的,心不在焉!听一百年他也没听懂。所以我也曾经说过几句,我过去在台中那些年,李老师讲经我一堂不缺,我是什么心态?老师字字句句都是为我讲的,我听懂了,我得到了。我离开台中出家了,老师非常感叹,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你们跟我十年,什么也没听懂,听懂的人,学会的人,走了。老师虽然没有指名,大家心里有数,他们跑到台北来找我,说老师讲这个话,学到的人走了,你学到,你到底学到什么?来问我。我说我学到的,你们比我学得更多,你们跟老师时间这么长,学得比我更多,我才学几天!他说老师说你学到了,走了。我说可能有一点,我听东西认真听,为什么?我在台中是作客的,总得要离开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我都很重视。你们是台中人,家住在那里,今天学不会还有明天,今年不会还有明年,这一生学不会还有来生,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你们学不到。我是作客,我一天时间不敢浪费掉,我说原因就在这里。所以外面来的,临时来的,到这儿来住几天的,他那个精神会专注,真学到东西。你们在这儿常住的,家在这里的,就难了,为什么?不稀奇了。外面来的人稀奇,真不容易遇到老师,真难,他珍惜。你看心不一样,用心不一样,一个是尊重心,一个是散漫心。我老师从来没有特别教我,上课听经大家都在一堂。
下面我们再看《圆中钞》,幽溪大师的,他说「以信愿净业为一经宗要」,真信发愿求生净土。《弥陀要解》讲得就更清楚,非常简单,「以信愿持名为宗」,而且蕅益大师讲信,讲六个信。《弥陀经要解》就是这三桩事情做为总纲领,你看经开三分,序分里面他就讲信愿行,正宗分里头也是讲信愿行,最后流通分还是讲信愿行,《要解》特别强调信愿持名。六个信,第一个信自己,这个了不起!第二个是信佛,信释迦牟尼佛,信阿弥陀佛,这是信他。头一个信自己,信自己什么?信自己本来是佛,你才成得了佛,你要不相信你自己本来是佛,你怎么用功也成不了佛。信他,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真的一点不假。难信,太难信了!我们这一代的众生有福,为什么?这一桩事情被科学家证明了,现在的量子物理学家,以心控物,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物,是阿弥陀佛的心愿成就的。我们今天心同佛,愿同佛,行同佛,我们的成就会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是近代物理学家帮我们的大忙,我们不再怀疑了,完全肯定了。
信理、信事。理,前面跟我们讲的,这一部经的理体,本经的体性是讲理;事,我们这一部分讲的,这一经宗趣,这是事。理事都清楚、都明了,你就不会怀疑了。我们今天信得不真,行得不彻底,主要是对於理跟事没搞清楚。最后教我们信因、信果,信愿持名是因,往生不退成佛是果。我们真的信了,真信就真干。我真信,我还没做到,这不行,这不是真的。真信一定做到,这李老师教给我的。你说你信了没做到,你那个信是假的不是真的,自己千万不要误会。换句话说,信愿行是一而三,三而一,信没有发愿,没有念佛,信是假的;我念佛,我对净宗的理不清楚,我有疑惑,这个行也不是真的,他容易动摇,容易被外面境界干扰。正因为这个原因,经不能不深入,不可以有疑惑,有疑惑一定要搞清楚,叫破迷起信。只要有迷在,对你的信心就产生障碍。所以这经要常读,要常常去揣摩、去体会。真正没有疑惑了,这信心真生起来了。有这个信心,一定有切愿,巴不得赶快到极乐世界去,早一天去。虽然有切愿,也不必著急,为什么?佛会给你安排。我发愿我有寿命不要了,我提早去,行不行?行,但是佛还没有来。为什么不来?希望你多给念佛的人做个好样子,给大家表表法。这是什么?这是你积功累德的好机会,往生你就不能表法了。你能帮助一个人建立信心,能帮助一个人诚心去念佛,这个都是很大的功德。如果你表法表错了,你让别人看到不相信,让别人看到退心,或者去学别的法门,甚至於去学别的宗教,这个过失就太大太大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掉以轻心的。宗门大德常常勘验学人的一句口头禅,叫「会么?」,提醒你这一句,你会么?你会,你这一生就成就了,不会,你就退转了,你就堕落了。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
后面这个结论,「综上大小二本,中外诸家所明宗趣,皆以信愿持名,往生净土为本。於是广参诸家之说,据本经之文,标明本经宗趣曰: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径登不退为趣。」把总纲领说出来,下面再一条一条分别给你解释。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我讲得比古大德的清楚,容易懂,我用本经的经题。菩提心的体,真诚;菩提心的自受用,清净平等正觉;菩提心的他受用,慈悲。这就是说我们用真诚的清净心,真诚的平等心,真诚的觉悟心,对自己;真诚的慈悲心,对别人,这叫发菩提心。慈悲两个字是拔苦与乐,我们要代众生苦,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念头,念念不舍,相续不断。我们的行持,在事上要看破,看破就是明了,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清楚、都明白怎么来的。性相、理事、因果,这部经上讲得够透彻、够明白了,我们好好来学习。搞清楚之后,晓得这是假的,幻相,不再执著,执著放下;不再分别,分别放下;不再起心动念,我统统放下了。统统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就不会再受外头境界影响了。用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对自己,对众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净土。圆生四土,圆是圆满,一生一切生,生同居土就是生方便土,就是生实报土,就是生寂光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叫圆生四土,永远不会退转。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六十九面倒数第三行,概要的第三段:
「一经宗趣」,宗谓宗旨,是修行的要径,趣是趣向、是归趣。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经之所崇尚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中国这个宗字有很多意思,最重要的就是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这三个意思,这是指修行。修行最重要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全都讲的真心。这个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最主要的、是最重要的,一向专念是最值得尊崇的,这讲宗。「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修行最重要的一条道路,或者我们今天说最重要的指导。修行不知道宗旨,就无从下手。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来,跟我的人,几十年的时间在我身边,他们修得并不怎么样,甚至於在见解行持上都还有严重的过失,这什么原因?经没听懂,听是听了,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如来真实义没懂。为什么不懂?为什么听了这么多年都没听懂?甚至於有人说,不止一个人说,我所听到的,在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是真修行的。这话是什么意思?换句话说,听这么多年的经,每一部经的宗旨趣向都不知道。我们从这句话来看,这话不是假的,菩提心没发!
发菩提心讲了五十三年,你要说菩提心他不懂,他有的时候上台讲经也能讲出来,依照古人的注解依样画葫芦,可是自己这个心发不出来。什么原因?我没放下,只要有我,菩提心就发不起来。为什么?那个我是妄心,是一切虚妄的根源。佛法无论大乘小乘,入门就得把我放下,大乘要放下我见,小乘要放下身见,小乘不执著这个身是我,那大乘呢?大乘连我这个念头都没有。我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我,所以常乐我净这叫四净德。有没有我?真有我。我的定义,在佛法里面讲,主宰的意思,能做得了主的是我。我们身做不了主,我们执著我这个念头做不了主,如果我能做得了主的话,我应该不生不灭。真我、自性确实不生不灭,自性有这四德,四个真实,常,永远不变;乐,永远没有苦;我,真做得了主,能生万法;后面一个净,清净一尘不染。惠能大师见性了,他的报告里头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看净,这净有了;第二句「本不生灭」,常有了;第三句「本自具足」,第四句「本无动摇」,乐有了,我有了;最后一句,我就太明显了,「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想想这五句,常乐我净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
我们迷,什么叫迷?自性,一切众生本自具足,虽然具足,实在讲并没有丢掉,只是我们自己有障碍。什么障碍?三种烦恼障碍住了。第一个是无明。无明是什么?糊涂,什么都不知道。本来你什么都知道的,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你没有一样事情不知道,现在不知道了,什么东西障碍?无明,就是不明了,这就是迷,这叫不觉。一念不觉,念念都不觉,迷了。迷了之后造业,分别执著造业了,分别造的业轻,执著造的业重。所以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出现了,这是诸佛如来的净土。有执著,秽土出现了,染污出现了。六道三途都是从念头上变现出来的,本来统统没有。造物主,谁造的?阿赖耶造的。阿赖耶就是无明,阿赖耶的业相是无明,无明就是动相,觉、智它是清净相,这一点要记住,讲了多少遍,我都记不得了。清净心生智慧,不起心不动念的这个人智慧最高,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一起心动念智慧就没有了,再加上分别执著那智慧更没有了,不但没有了,它变质了,变成什么?变成七情五欲,变成贪瞋痴慢疑。贪瞋痴慢疑是自性里头没有的,是把自性般若智慧扭曲了,变成这个现象。所以今天我们的心是什么心?贪瞋痴慢疑,这就是六道凡夫的心。六道凡夫的执著,就是怨恨恼怒烦,叫情执。六道凡夫干的是什么?是杀盗淫妄酒,干的是这个。这就是你为什么堕到轮回里头永远离不开,道理在此地!这种业愈造愈重,这种心,贪瞋痴慢疑的心愈染愈深,道理在此地。所以它障碍你学佛,障碍你清净,障碍你平等,障碍你觉悟,六道里头的罪有得受!
为什么有些人一接触佛法,他就觉悟、他就明白了?这种疑惑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明白,我们的眼光很短,只看到现前几十年,过去没看到,未来也看不到。佛菩萨告诉我们,凡是根性利的,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修那么大的福报。这话是真的,所以他这一生得人身,一接触佛法他就相信,他就把修学的宗旨抓住,他就真得利益了。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几十年,懵懵懂懂没觉悟。我们过去生中有没有供养诸佛如来?有!如果说没有的话,这一生你遇到佛法你不会相信,你就不可能坐下来听两个钟点经。能够坐下来安安静静听两个钟点,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是过去有善根,过去没有供养诸佛如来,决定不可能。但是我们的善根不够,人家供养无量诸佛,我们供养十几尊佛、几百尊佛、几千尊佛、几万尊佛,人家是无量佛,咱们不能跟人比,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是生生世世再薰习,也会薰习成他那个样子。
还有一种方法是恶补,我们今天就是缘殊胜,如果在缘上你能够掌握住的话,你能把你的不足,过去供佛因缘不足,在这一生统统补过来。能不能?能。用什么方法补过来?印光大师讲的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诚敬心不容易生出来。我们有一个方法,就是大乘经不断的薰修,长时薰习,能够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这个力量大了。可是这里头最重要的,要锲而不舍,不能间断,要把这个薰习当作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办,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你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这个事情它的重要性就跟吃饭睡觉一样,一天决定不能少,什么都可以放下,这个不能放下,这才能补得过来。真正懂得这个方法的人,我相信有,真正肯干的人,少了,太少了。
我跟诸位同学多次报告,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薰习成这个样子,我感激老师,我没有老师的指导就不可能有今天,大概寿命早就完了。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应该那一年就走,延长这么多年。这个延长是非常重要的,四十五岁那一年往生,应该是同居土的下下品,像蕅益大师所说的,对於净宗的奥义知道的不多。要说我的长处,很简单,我的长处就是老实听话,那个真干不是百分之百,顶多只有百分之二十;要是百分之百,那我今天这个境界应该在五十岁之前就达到了。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现在多用了三十年。我一生的成就,我向诸位坦白的说过,就是一天都不离开经典,我每天读经,每天讲经。讲经是什么?跟有缘同修们分享,这是很快乐的事情,我把我在佛经上所得到的东西给大家做报告。所以寿命延长对我的利益太大了,我感恩!对自己境界提升,慢慢契入境界,但是这个契入是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有助於修行,为什么?这个宗旨趣向把得很正确、把得很稳,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凡是不成功的、最后失败的都是方向目标把不住,我们中国人比喻叫墙头草。墙上那个草,根基不稳固,所以随著风两面倒,它立足不住。境界风动,自己如如不动,这才会有成就。
这个成就是智慧慢慢的开了,境界慢慢就明白了,明白是看破,不动就是放下。顺境善缘不生贪恋,平常心对待;逆境恶缘不生瞋恚,不但不生瞋恚,还感恩。有人问,你怎么会感恩?感什么恩?真的要感恩,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天天在考我,考试。戒定慧怎么成就的?考成就的,没人来考试你的话,你怎么会有戒定慧?考你的人愈多愈好,为什么?进步快,我们感恩。凡是一考就不及格,就完了;顺境善缘起了贪恋,就完了,逆境恶缘就怨恨,就完了。永远要记住,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虚妄里头断我的虚妄。我们的贪瞋痴慢疑、喜怒哀乐全都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慢慢契入境界,这个生活就很有味道。不论是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有味道,都在不断提升,全是华严境界。你看看善财五十三参,那就是华严境界!五十三参在哪里?就在现实生活当中从早到晚,你会了,这就是住如来报土;不会的,这是三途地狱。关键与境界不相干,关键在迷悟。悟了,过佛菩萨的生活;迷了,过六道轮回的生活,都在心上转,外面境界全不相干。
所以端正心念这句话重要!菩提心是你的真心,我们用本经经题来说,大家格外亲切,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菩提心是什么?真心。真,不是虚妄的;诚,不是虚伪的,真诚心。真诚很抽象,什么是真诚?你从它的相上看就清楚一些。相是什么?清净、平等、觉,这就是真诚。清净是真诚,平等是真诚,觉悟是真诚。换句话说,你染污了,被贪瞋痴慢疑染污了,真诚心没有了;被喜怒哀乐染污了,那是严重的染污,被怨恨恼怒烦染污了,那更严重,严重的染污,真诚没有了。对待别人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真诚心。清净平等觉是对自己,真诚心对自己,大慈大悲是真诚心对别人,那个慈悲里头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这叫真慈悲,这是你自己的真心,你本有的,只是你自己迷失了,发不出来。真发出来了,跟诸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诸佛菩萨用那种心,我也用这个心,我把这个心找回来,你就是走成佛之道。如果跟这个心相违背,有偏离,这方向也正确,偏上个五度、十度还不要紧;偏上个五度你还是菩萨,偏上十度你是阿罗汉,再偏上十度你是天人。现在全偏了,接近一百八十度,那就遭难,灾难就现前。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全经宗旨,修行要径」,这个话不能不多说几句。这个话为什么早不说?早说过,你们把我讲经过去这些录音带找出来听,不是没有说过,说过。今天的教学跟我做学生这一代不一样了。我做学生这一代,老师很严格,我们做学生的很乖,听话。现在时代变了,崇尚的是民主自由开放,讲求的是人权,那就没法子了。所以现在父母不能教儿女,老师不能教学生。现在学校教育容许学生批评老师,老师的尊严没有了,老师为了饭碗、为了吃饭,那怎么办?讨好学生。学生要的是分数,考试把题目都告诉你,你都拿到满分,大家欢喜,这个老师好。太严格的时候,这个老师不好,希望学校开除他,下个学期不要聘请他,学校真干。学校用什么标准来聘老师?学生对老师的评语。好老师不再教书了,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就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后全没有了。现在老师严格管教一点,家长就要到法庭去告状,「这个老师虐待学生,要判刑。」老师还敢管吗?我这种年龄,小时候念小学,被老师处分,那个时候打手心、罚跪,也体罚。我们哭丧著脸回到家里,父母一问什么事情?被老师处罚了。第二天我的父亲肯定带著礼物到学校去感谢老师,谢谢老师的管教。你看是什么态度,家长跟老师是怎么样合作!能在学校学一点东西。现在学不到了,现在老师看著学生的面色说话,察言观色,可不能得罪学生,得罪学生饭碗就打掉了。所以教育失败了,现在不是教育失败,教育没有了,看不到了。家庭教育没有了,家庭教育谁在教?电视、网路在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时尚在教。
所以圣贤教诲,难,太难太难了!真的,老师在一生当中得一、二个传人,就非常安慰了,不容易!社会风气要能够慢慢好转,至少三代以后。我们这一代是跌到谷底,要能兴起来,一定要人心觉悟,要自己认错、要忏悔,从一百八十度再转到一百七十度、一百六十度,慢慢的转,一代一代的转。我们疏忽了两百年,把它恢复起来至少还要两百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两百年当中,承传圣教的人比什么都辛苦,那要有真正的慈悲,有无比的耐心、忍辱,什么都能忍受,才能把正法、把传统延续下去。我们希望一生当中有二、三个人,这二、三个人希望将来在他们一生当中也有二、三个人,那就十几个人,十几个人每个人都能够带二、三个人的话,那就有五、六十个人,至少得有个一、二百人才能复兴。你就想,这要好几代,慢慢恢复。这是一个循环,从顶点到低谷,到一百八十度,然后从一百八十度再回到顶点,宇宙现象确实是一个循环现象。我们今天跌到低谷,低谷向上提升,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至少两百年回到清朝末年的样子,再有两百年回到清朝盛世的那个样子。要靠这些承传的人,身行言教,无尽的慈悲,无比的德行,德行是忍让。孔子弟子赞叹老师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讲心地的端庄,不偏不邪,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这忠;恕就是原谅,原谅一切人,爱护一切人,帮助一切人,感恩一切人。
这是我们在这检讨,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都学不好?真正原因明白了、找到了,把我们的毛病革掉、放下,从今天起,我好好的修十年,抓住宗趣,那十年就有不可思议的成就。菩提心不能不发,这是自己的真心。我们现在所说的,这是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提的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如是存心;应对世间一切事物,我们用「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果然用这二十个字来规范自己,来勉励自己,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就。《学记》里面所说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古人也有一句谚语说「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我们能够锲而不舍,好好学十年,一部经、一句佛号就够了,不能搞杂,不能搞多。如果佛菩萨、上天还给我十年寿命,我就好好的来表这个法,十年当中我做出个样子来,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这一部《净土大经科注》,我们认真好好的学十年,就这一部经,一遍一遍的讲,遍遍意思不一样。为什么?境界向上提升了,不相同了。
我讲经用的经本,第一遍我们讲的是《净土大经演义》,一千二百个小时讲圆满了,我这经本也封起来了。第二遍讲《科注》,我看得很仔细,我也预定一千二百个小时讲圆满,圆满之后讲第三遍,我又用新的经本,不用这个经本,这就是什么?遍遍不一样。这些本子留给后人,让后人去做一桩事情,做什么?集注,会集,把十次讲的统统会集,将来做一个注解,这是后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们用一个本子,可能会有重复的,我不用这个本子,把本子做成档案存档,这样才能真正勉励自己。一份讲义讲一辈子,每遍都是一样的话,那个枯燥无味,那个不会有长进。遍遍从头来起,才真正知道自己境界提升了。同学们,尤其是跟我多年的同学们,要特别提高警觉,古人所说「知耻近乎勇」,这么多年来,我们依然是个凡夫,依然还在造作恶业,这是莫大的耻辱。我们为什么没有开悟?为什么没有得三昧?为什么还是这么迷惑颠倒?这经白听了。好处,大乘经上讲的只有一个,阿赖耶识种下了《大经演义》的种子,好处在这里。这个种子永远不会消灭,来生后世遇到缘它会发芽,它能不能结成果实,那要再看它的增上缘,没有殊胜的增上缘,虽然发芽,很容易被摧毁掉,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关键里面第一个关键是老师,学习能不能有成就,那是自己的事情,这个就是你对老师,你对於你所学的有几分诚敬心,你就有几分成就,与其他的毫不相关。
我们再往下面看,「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纲是网的(打渔的网)什么?网里头那个总的头,那叫纲。你看这个纲提起来,网就撒开了,网叫目张,撒开了。这个最重要。你要不抓住这个纲,你拿一个角,这个网是提不起来的,一定要抓住纲。衣服一样,衣服你拿著领子,你看衣服很顺,你要提个袖子,这衣服就很凌乱,一定要把领抓上。所以这个宗叫总的纲领。「是故於辨体后,首应明宗」。体是道理,这部经根据什么道理讲的,没道理,人家不能相信,有道理,有道理我能相信。那我应该从哪里学起?这就是宗趣。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学起,这是宗;学了之后得到什么样的好处,那是趣,趣是归趣,首先要搞清楚!所以辨体之后一定是明宗。
「体是理,宗是行。体者,乃宗所依之体。宗者,即是显体之宗」。没有修行,理显不出来。净宗之妙,完全靠行,你真行,它就真有感应。现在人看不到感应他不相信。感应是什么?就眼前的事情来讲,烦恼轻,智慧长,这个很明显。烦恼轻,智慧长,你一定身心健康,自在安乐。日常生活当中,刚才说过了,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应付得非常得体,应付得非常自然,都能显示出圆满,我们现在讲身心安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这是念佛人的好处,念佛的人如果这个都得不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可靠了,这叫鸡毛小事,往生是成佛是大事,大事都能办得到,小事哪能不好!你真学真有这个好处。我一生没求长寿,我真的就希望早一点往生。求长寿的人有,我相信不求长寿的人多。我们读了凡先生的《四训》,了凡先生求功名、求富贵、求儿女,没有求长寿,但是了凡先生延寿了,孔先生给他算命五十三岁,他走的时候七十四岁,延寿二十一年。不求为什么会延寿?这是他修学功德之所成就,另外还有个意思,佛菩萨让他表法,做出好榜样给大家看,启发大家的信心。这个意思很深!只有他的真实成就能令大众生起信心,所以他多住几年於大家有好处。对自己来说,他已经忘我了,对他没有苦乐这桩事情,他已经忘我了。积功累德要以忘我之身,在这个社会上行身行言教,真正积功累德。
「二者互相表里。宗是会体之要行,故应崇尚」。宗跟体是一而二,二而一,一个是理,一个是事,理事不二,理事一如。宗它是会体之要行,它是契会理体重要的行为,故应崇尚。「《香象心经疏》」,香象大师就是贤首大师,我们学过他的《妄尽还源观》,他对《心经》有注解,《般若心经疏》,里面说:「言之所贵曰宗,宗之所归曰趣」,这是解释宗趣。言之所贵,言是言教,这叫宗,宗之所归,这就叫趣。前面意思说得很好,宗是重要修行指导的纲领,这种修行到最后它得什么结果,这就是趣。「又圭峰大师《圆觉略疏》云」,华严第五祖宗密大师,他在《圆觉经》上下的功夫最大,有《圆觉经略疏》,有《圆觉经大疏》,有《圆觉经大疏钞》,这一部经他做过好像三次或四次注解,都非常精彩。这里面说:「趣者,意趣、趣向。即心意所归趣之处。可知,趣者,归趣也」。最后归到哪里?「是故依经宗旨,明其所为,识其所求,究其所至,名之为趣。」我们依照这个经的道理,依照这个经典修行的方法,知道他之所为,也知道他所求的,最后他到哪里?最后是在极乐世界成佛,这是趣。所以修行重要的指导原则,是教我们求生极乐世界。所为,为什么?为往生极乐世界。所求的是什么?到极乐世界求做弥陀弟子,最后在极乐世界圆满成佛。这还得了吗?不得了!
道理明白了,方法明白了,我们得真干!你只要发心真干,阿弥陀佛加持你,释迦牟尼佛加持你,十方诸佛加持你,龙天善神赞叹你,你想不长寿都不可能。为什么?诸佛菩萨慈悲,希望你来表法,希望你来做一个修行的好榜样。你自己的寿命到了,没关系,那是你的业报。现在寿命是你的愿力,我愿意表法,我愿意做个好样子,让大众看了的时候,他能够反省,他能够回头,他能够发心。所以你现在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为正法久住,为利益苦难众生。如果还有一点点名闻利养夹在里头,你就完了,你就全错了,丝毫不能夹杂。像我们眼睛,一粒沙子都不能夹杂,沙子是什么?名闻利养。沙子不要,夹杂金刚钻行不行?也不行,真的假的都不能夹杂,善恶都不能夹杂,邪正都不能夹杂。现在科学家教给我们,回归零极限,零极限就是原点。原点是什么?原点是自性,我们从迷失自性,现在再回归自性,从原点那个地方迷的,一念不觉迷了,现在我们再回归原点。回归原点就是妙觉如来,我们净土宗讲回归常寂光了。科学家他那个概念,他讲零极限,我们理解他的意思,就是大乘经里面讲的自性。因为自性什么都没有,你看它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确实是零极限。所以净宗你要晓得它的理,你要晓得方法,宗旨是方法,你要知道他所为,你要知道他所求,要知道他最后归到哪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是把宗趣这两个字解释清楚了,现在我们看本经,这第二段,「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就把它解释清楚了。我们看注解:「魏译《无量寿经》之宗趣」,魏是康僧铠的译本,这是三国时代魏国,康僧铠住在魏。在五种原译本里头,他的译本确实比较容易读,讲得也很清楚,所以学《无量寿经》的人都用他的本子,特别是在日本,日本学《无量寿经》三十多家,几乎都是用他的本子。他里面讲的宗趣,你看这么多人学习,讲宗趣就有很多解释,「其例非一。《嘉祥疏》云:此经宗致凡有二例」,宗致就是宗趣。「一、弥陀修因,感净土果。二者,劝物修因,往生彼土。」这是讲他的译经宗旨,这经里讲什么?讲阿弥陀佛修因,也就是阿弥陀佛修成了极乐世界。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像《往生论》上所说的,三种成就,佛国土成就、佛成就、菩萨成就,这就是成就了极乐世界。感净土果就是极乐世界成就了。成就之后劝物,物是指众生,不是说劝人,人,十法界里头的一法界,物,十法界全包括了;不但包括十法界,还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从等觉菩萨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全都包括在其中;一直到阿鼻地狱,一个法界都不漏失,都能往生西方净土,往生之后都能不退成佛。
「海东元晓师《宗要》」,海东是现在的韩国,元晓师,隋唐时候到中国来留学,以后回去建立净土宗,成为净土宗的祖师。他的《无量寿经》注解叫《宗要》,这里面说:「此经正以净土因果为其宗体」。净土的因是什么?当然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这是它的因,三种成就殊胜庄严是极乐世界的果。「摄物」,摄物就是教化众生,摄受一切众生,「往生以为意致」,这就是意趣。「昙鸾师云:以佛名号为经体。」这是说明,只要你能够念佛,你就能往生。「善导师云:念佛三昧为宗,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这个体字,黄念老有个注解,「体字即指宗趣之趣」,那换句话说,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趣,全从方法上来说。念佛三昧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理一心不乱,中品事一心不乱,下品叫功夫成片。上中两品现在凡夫都做不到,我们一生努力可以做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一心不带业,功夫成片带业。所以古大德说得很好,弥陀净土的殊胜不是殊胜在实报土,也不是殊胜在方便土,殊胜在同居土,同居土带业往生。同居土里面的众生,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等同阿惟越致菩萨,平等,跟阿惟越致菩萨一样。这个不得了!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一处有。
善导大师相传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桩事情日本人很相信。我在日本讲经,他们那边的法师告诉我,天台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天台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所以他们对於这两位祖师倍加崇敬,一般的寺院道场都看到善导的塑像跟智者大师的塑像,都能看到,他们祖堂里面都供奉祖师。一心,回是回向,愿是求愿往生净土,念念回向,愿生净土。日本观彻大师,他有注解,这个注解叫《合赞》,《无量寿经合赞》。「此经念佛为宗,往生为体」,这个体就是趣的意思,古人这两个字通用。「一经所尊专在念佛」,这一部经,经里所说的方法,最尊重的就在念佛,一向专念。「故以念佛为之宗也」,这个宗是什么?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最主要的修行方法就是念佛,不能不念佛。「宗之所趣」,我念佛干什么?就在往生净土。所以以往生为经之趣,体就是趣,趣向,就是目的之所在,我往生目的在哪里?目的在求生西方净土。
「净宗称《无量寿经》为大经,《阿弥陀经》为小经」,或者称之为大部小部,既然它是一部经,宗旨趣向一定是相同的。「盖此二经仅有详略之别」,《阿弥陀经》说得简单,《无量寿经》说得详细,它是同一部经。「故莲池《疏钞》称大经为大本,小经为小本,良以二者实同一经也」,这属於同一部的。「《阿弥陀经》之宗趣,亦有多说。兹择其精要者,如《疏钞》曰」,莲池大师所说的,这是小本《弥陀经》。「依正清净,信愿往生,以为宗趣」。极乐世界的依报是国土,正报是佛菩萨,都清净!自性本自清净。信,真信,真发愿,这两个字难,这两个字我们做到了,往生容易,决定往生,你要真信,你要真愿。真愿了怎么样?你就能把这个世间放下了。为什么放不下?我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许许多多人有个错误观念,我现在还没离开这个世间,我对这个世间还要认真,我哪一天往生了,我才放下。这话讲得是挺有道理,我们冷静去想想它是不是真有道理?到最后一念你放不下怎么办?不就去不成了吗?所以聪明人,没去我就放下,这才算保险!所以真正念佛人他什么都不计较,眼前一切活计,就是生活我们需要的这些,统统随缘,得过且过。
我们知道弘一大师没有学佛之前,那个人是多么爱挑剔的人,对人对事一丝毫不苟且。他在日本念书,跟同学约了明天早晨八点钟你来见我。同学第二天来了,大概迟到了一、二分钟,他不开门,把人家臭骂一顿,你不守时间,我叫你八点,八点准时来,早来也不行,晚来也不行,这么样一个人。到晚年学佛之后,一切都随缘了。新加坡广洽法师告诉我,他们两个人是好朋友,弘一大师到新加坡是广洽法师邀请的,住在薝葡院。薝葡院离我们净宗学会很近,走路大概三分钟,拐弯就到了。我去参观他住的地方,就是弘一大师到这儿来之后,出乎意料之外,什么都随缘,没有一样他执著的。主人对他很尊敬,总希望让法师样样都欢喜,饮食起居怕这个东西不好吃,哪里知道他什么都好吃。咸,咸有咸的味道,淡,淡有淡的味道,苦有苦的味道,他什么执著都没有,他真放下了,把以前那些老毛病统统都改掉了,对人非常和蔼可亲,什么规矩都没有了,这是广洽法师告诉我的,那真好侍候。什么事情不必问他,自己怎么做他都欢喜,没有一样他说不好。他也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为什么?真正契入般若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还有什么不好?还有什么好计较的?什么都要随我的意思,这个就麻烦了,这个你执著没放下,头一关,你入不了门。
我在澳洲,早年在美国,都有人告诉我,同修当中特别是出家的,听我讲经不专心。不但不专心,还给人说,法师讲经是讲给信徒听的,讲给别人听的,不是讲给我们听的。跟在我身边十几年、二三十年,什么都没听到。每堂课他都在听,他为什么没有听到?不是为我讲的,是为别人讲的,心不在焉!听一百年他也没听懂。所以我也曾经说过几句,我过去在台中那些年,李老师讲经我一堂不缺,我是什么心态?老师字字句句都是为我讲的,我听懂了,我得到了。我离开台中出家了,老师非常感叹,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你们跟我十年,什么也没听懂,听懂的人,学会的人,走了。老师虽然没有指名,大家心里有数,他们跑到台北来找我,说老师讲这个话,学到的人走了,你学到,你到底学到什么?来问我。我说我学到的,你们比我学得更多,你们跟老师时间这么长,学得比我更多,我才学几天!他说老师说你学到了,走了。我说可能有一点,我听东西认真听,为什么?我在台中是作客的,总得要离开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我都很重视。你们是台中人,家住在那里,今天学不会还有明天,今年不会还有明年,这一生学不会还有来生,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你们学不到。我是作客,我一天时间不敢浪费掉,我说原因就在这里。所以外面来的,临时来的,到这儿来住几天的,他那个精神会专注,真学到东西。你们在这儿常住的,家在这里的,就难了,为什么?不稀奇了。外面来的人稀奇,真不容易遇到老师,真难,他珍惜。你看心不一样,用心不一样,一个是尊重心,一个是散漫心。我老师从来没有特别教我,上课听经大家都在一堂。
下面我们再看《圆中钞》,幽溪大师的,他说「以信愿净业为一经宗要」,真信发愿求生净土。《弥陀要解》讲得就更清楚,非常简单,「以信愿持名为宗」,而且蕅益大师讲信,讲六个信。《弥陀经要解》就是这三桩事情做为总纲领,你看经开三分,序分里面他就讲信愿行,正宗分里头也是讲信愿行,最后流通分还是讲信愿行,《要解》特别强调信愿持名。六个信,第一个信自己,这个了不起!第二个是信佛,信释迦牟尼佛,信阿弥陀佛,这是信他。头一个信自己,信自己什么?信自己本来是佛,你才成得了佛,你要不相信你自己本来是佛,你怎么用功也成不了佛。信他,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真的一点不假。难信,太难信了!我们这一代的众生有福,为什么?这一桩事情被科学家证明了,现在的量子物理学家,以心控物,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物,是阿弥陀佛的心愿成就的。我们今天心同佛,愿同佛,行同佛,我们的成就会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是近代物理学家帮我们的大忙,我们不再怀疑了,完全肯定了。
信理、信事。理,前面跟我们讲的,这一部经的理体,本经的体性是讲理;事,我们这一部分讲的,这一经宗趣,这是事。理事都清楚、都明了,你就不会怀疑了。我们今天信得不真,行得不彻底,主要是对於理跟事没搞清楚。最后教我们信因、信果,信愿持名是因,往生不退成佛是果。我们真的信了,真信就真干。我真信,我还没做到,这不行,这不是真的。真信一定做到,这李老师教给我的。你说你信了没做到,你那个信是假的不是真的,自己千万不要误会。换句话说,信愿行是一而三,三而一,信没有发愿,没有念佛,信是假的;我念佛,我对净宗的理不清楚,我有疑惑,这个行也不是真的,他容易动摇,容易被外面境界干扰。正因为这个原因,经不能不深入,不可以有疑惑,有疑惑一定要搞清楚,叫破迷起信。只要有迷在,对你的信心就产生障碍。所以这经要常读,要常常去揣摩、去体会。真正没有疑惑了,这信心真生起来了。有这个信心,一定有切愿,巴不得赶快到极乐世界去,早一天去。虽然有切愿,也不必著急,为什么?佛会给你安排。我发愿我有寿命不要了,我提早去,行不行?行,但是佛还没有来。为什么不来?希望你多给念佛的人做个好样子,给大家表表法。这是什么?这是你积功累德的好机会,往生你就不能表法了。你能帮助一个人建立信心,能帮助一个人诚心去念佛,这个都是很大的功德。如果你表法表错了,你让别人看到不相信,让别人看到退心,或者去学别的法门,甚至於去学别的宗教,这个过失就太大太大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掉以轻心的。宗门大德常常勘验学人的一句口头禅,叫「会么?」,提醒你这一句,你会么?你会,你这一生就成就了,不会,你就退转了,你就堕落了。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
后面这个结论,「综上大小二本,中外诸家所明宗趣,皆以信愿持名,往生净土为本。於是广参诸家之说,据本经之文,标明本经宗趣曰: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径登不退为趣。」把总纲领说出来,下面再一条一条分别给你解释。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我讲得比古大德的清楚,容易懂,我用本经的经题。菩提心的体,真诚;菩提心的自受用,清净平等正觉;菩提心的他受用,慈悲。这就是说我们用真诚的清净心,真诚的平等心,真诚的觉悟心,对自己;真诚的慈悲心,对别人,这叫发菩提心。慈悲两个字是拔苦与乐,我们要代众生苦,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念头,念念不舍,相续不断。我们的行持,在事上要看破,看破就是明了,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清楚、都明白怎么来的。性相、理事、因果,这部经上讲得够透彻、够明白了,我们好好来学习。搞清楚之后,晓得这是假的,幻相,不再执著,执著放下;不再分别,分别放下;不再起心动念,我统统放下了。统统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就不会再受外头境界影响了。用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对自己,对众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净土。圆生四土,圆是圆满,一生一切生,生同居土就是生方便土,就是生实报土,就是生寂光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叫圆生四土,永远不会退转。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