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七集) 2011/10/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六十五面,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从「以喻离一切法虚妄之相,即见实相。离虚妄差别之相,故云无相。於虚妄差别诸相之中,有真实平等之本体,故云无不相」。上面念老为我们举出金跟器的比喻,这个比喻很古老,在经典里面,我们所看到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古德就这两句八个字点到为止,大家都能够体会到。现代人根性比从前要迟钝很多,所以古人这个讲法现在人听不懂,必须要细说。离一切法虚妄之相,就见到实相,怎么离?不执著就离了,不分别就离了。不执著离粗相,不分别离细相,不起心、不动念离极微之相。都是离相,三个程度不相等,离粗相是阿罗汉,离细相是菩萨,离极微之微是如来,都是从离相上说的,你就见到真相。
离虚妄的差别相,这个比前面深,差别相是一切万法,万事万物都不离自性。相有千差万别,性没有,性只有一个。这个性是决定是有,因为一切幻相是依它而起,但是这个性我们的五根缘不到,第六意识也缘不到。缘不到的原因,前面跟诸位报告了,因为它没有现象。科学跟哲学都必须要有现象,能缘得到才行,这个东西缘不到。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唯证方知」,你证得这个境界你就知道了。你没有证得这个境界,怎么说只能说个彷佛,为什么?它说不出来。下面这一段,南岳禅师就说了,「说似一物即不中」,说不得,也没有法子比喻,这是它难的地方。因为,你必须不起心不动念你才见到,你恍然大悟,只要起心动念你就迷了,不起心、不动念你找到了。现在,近代的物理学家逐渐逐渐的跟佛法讲的自性接近了,愈来愈接近。这叫无相。
「於虚妄差别诸相中,有真实平等的本体」,实在讲体相用从来不分家的。《华严经》上讲得好,就在经题上「大方广」,大是本体,真实平等,方就是差别相,广就是它起的作用,这个差别相起了作用。所以,这三个字表的是体相用。「当相离相,相而无相,乃显实相」。诸佛菩萨表演给我们看,当相,我们当著相,相就在面前,三种现象都在面前,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在面前。离相是什么?怎么个离法?当相离相,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离了,你就见到实相。可是十法界的众生当相见不到相,就是因为有分别、有执著、有起心动念。十法界里面的佛还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他没有见性。见实相就是见性,此地讲显实相也是见性,我们讲体会到了,实相没有离当下。
下面第二段,「实相离言说」,这一句可以做为科题。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但实相离言说,正如南岳怀让云」,怀让禅师,他在开悟的时候,老师问他,你说一句来我听听,你说你见性了,你说一句来我听听,「说似一物即不中」。老师给他印可,给他做证明,他没错。「故实非任何世间譬喻所能深明」。譬喻是假设的,你可不能认真,认真就错了。实相就像金一样,境界相就像器一样,那是比喻。实相是体,能生能现,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这个意思,它能生能现。但是所生所现的是幻相,绝不是真实。这个现象被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确确实实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误认为实有一具体之金相可得,则仍在相中」,你还没有离相,你还是著了相。著了相,「非无相之实相矣,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有言说都不是实义,实义在哪里?实义在言语之外,你要会听。听什么?听弦外之音。
经典是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这符号能不能把实相写出来?不能,实相写不出来的,实相说不出来的。要是能说、能表,佛菩萨慈悲,早就给我们说明白、表明白了,佛菩萨没法子。佛菩萨怎么证得的?他放下证得的。所以他告诉我们,只要放下起心动念你就证得了。可是起心动念这桩事情,八地以前都不知道,我们怎么放下?我们只能放下很粗的念头,分别执著,这粗念。起心动念是极其微细的念头,谁能办得到?上上根人。上根人还要经历多年的薰修,达到上上根的境界,他行了。如果薰修达不到上上乘的境界,一生都不能证得,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我们必须要知道,上上根不是天生的,是修成的。於是我们就知道修行很重要,修是修理、修正,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错了,要肯定我们错了。我们想坏事,错了,我们想善事也错了,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念头,有念就妄,所谓是一念不觉,这有念,念就是不觉。觉心无念,有念就不是觉心,就迷了。这一迷什么?一迷阿赖耶就出现。这一念要是没有了,阿赖耶就没有了,就转识成智。这极微细的念头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那一个念。这极微细的念头,这个念头断了,后面没有念头相续,就真断了。我们今天这个念头断了,底下接著立刻出来,就是它不断。如果下面一个念头断了,它没有相续相,就觉悟了、就契入了。
怀让禅师这是六祖的下两代,他是第八代,我们中国人一般讲六祖的徒孙。这句话,「说似一物即不中」,他说的。我们今天说「说似一物即不中」行不行?不行。为什么?这是鹦鹉学人讲话,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境界。他说,他的老师听懂了,给他做证明,确实开悟了。今天我们找个老师给我们作证,老师也找不到。黄念老告诉我,我们这个时代,禅,开悟的人没有了,密,三密相应的人没有了;往后学佛真正能成就,只有往生净土,包括他自己,他自己临终是念佛往生的。告诉我,他真难得,往生前半年,每天执持名号十四万声,这真学佛,别人不能成就,自己成就了。最后的结语结得好,「凡有言说,皆无实义」,这个我们要懂得。所以,日常生活当中可别认真,认真就错了。
下面,「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圆觉经》上说的。「《圆觉经》云:诸幻尽灭」,真心现前了。诸幻要没有灭,真心不现前,是什么?幻妄把真心障碍了。幻是假的,假的统统都灭了,真的就现前,你才发现。觉心是什么?觉心就是实相,这事实真相。觉心是如如,觉心是自性,觉心是自己的真性。觉心也叫做菩提心,菩提心这个名词要翻成中国就是觉心,菩提翻成觉。由此可知,自性本来是觉悟的,一点都不迷,起心动念之后迷了,觉心不见了。觉心起作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前面我们多次提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之感它全都知道。它是圆满的,它是究竟的,它没有空间,它没有时间,时空都是幻相,都不是真的。「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觉心不是幻的,所以它不灭。幻是什么?阿赖耶,幻的根源是阿赖耶。阿赖耶灭了,阿赖耶变成大圆镜智,这大乘教里面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阿赖耶没有了,变成大圆镜智;末那没有了,变成平等性智。你就要记住,末那没有什么?无我、无贪、无瞋、无痴,末那没有了,这四个东西没有,平等心现前。真平等,没有先后,没有远近,这里头没有今佛古佛,没有大佛小佛。第六意识善於分别,第六识没有了,转成妙观察智。有所分别,不妙,为什么?没有看到平等。真的是什么?真实平等。有分别看不出来,永远看不到平等;分别没有了,不再分别,平等看到了。我们这个经题后面有个「觉」,那个觉就是大圆镜智。
下面又举个比喻,这是经上的比喻,「譬如磨镜,垢尽明现」。镜子,古时候没有玻璃,镜子不是玻璃做的,铜做的,铜镜。铜镜时间久了,它就不明了,它上面什么?上面有脏东西。一定把它磨磨得很干净,能照见人影子。古时候的镜子,我们现在在故宫里面可以看见,唐朝、宋朝都用铜镜。「经中所云幻灭后之觉心,与垢尽后之明现,均指离妄所显平等一味之实相也」。这个要知道,觉心就是实相,明现就是实相,都比喻这个,要懂得。所以有垢、有幻都是障碍,都障碍自性,实相就是自性。你在一切法里头所看到的,看不到一味,看不到平等。「磨镜实是磨垢」,是把垢磨掉,镜子本来它有明,明不是磨出来的。这个照见、能照不是磨出来的,它本有的,是把它障碍去掉。所以「镜性本明,非从外得」。我们的性德是本有的,不是从外得的。中国古人所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自性本有的,只要把我们的染污放下,染污都灭尽了,这个东西自然现前,这是性德。所以,它不是什么人发明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只是这些圣贤人把它起个名字,它本来没有名字相,起个名字便於教学,便於表达。可是你不能执著,你执著真有,真有孝悌忠信,真有礼义廉耻,这个真有就是什么?就变成假的,就不是真的,你就把性德扭曲了。扭曲了就变成什么?变成善德,不是性德。善德所感应的是三善道,性德所感应的是实相,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看这差多少?差太远了。
於是我们就懂得了,修行人修什么?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离相、修看破。我一生非常感激章嘉大师,我第一次第一天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就把这个告诉我。看破、放下是要在生活当中磨炼的,见色、闻声、嗅香、尝味,即相离相。清清楚楚是看破,看破是明了;心里头如如不动,没有分别执著,这就是功夫,这叫放下。这就是经里头说磨镜,磨的意思,把它磨干净,离的意思,远离了。一看到就起心动念,一听到就起心动念,一接触到就起心动念,这个麻烦大了,这是什么?这是六道凡夫,无始无明习气。现在社会对这种人还赞叹,这种人根很利,感触非常灵敏,一看他就知道、就觉悟。旁边有个老修行在那个地方看到是如如不动,没有表情,没有说话,说这个人愚痴,这个人根很钝。其实我们完全搞错了,那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的人厉害,为什么?他了解实相。我们全在虚幻上面做功夫,古人讲做活计。垢除明就现,离妄即是真的,诸佛如来生活在一真法界。
「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古人说的话。要不要求真?求真就错了,求真是个妄念,妄不能破妄。不求真?不求真也是个妄念。求与不求全是妄念。只要把妄念消除掉,本来就是真的,唯须息见。我们五种见解错了,身见,这是佛教入门头一个要破的,教你要放下的,你才入得了门。头一个放下身见,再放下边见,二边对立的见解,那是分别,身见是执著。然后再教你放下成见,成见是什么?是你的意思、你的想法、你的看法,只要有想、只要有看法,错了。成见里头有戒取见、见取见,见取见是果上的看法,戒取见是因上的看法。最后一个邪见,包括所有一切见解,全是错的。释迦如来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他说的是真的是错的?我刚才举了例子,有个老人在那里听了看了,如如不动,没有表情,佛所说的全是真的。如果看到佛的样子,听到佛所说的,有所领悟、有所见解,那都不是真的。这是佛法难就难在这个地方,难在即相离相,难在这里。即相著相、分别这是凡夫;即相离相,他真了解事实真相,他又如如不动,这是圣人,这不是凡夫。如来说得好,「此事唯证方知」,证是什么?放下,你能够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自然知道。怎么说都不中,没有办法说到恰到好处。
下面第四个小段,「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念老借蕅益大师《要解》里头一段话说,这段说得好,这一段也很长。「《要解》云: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心性就是自性,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念的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这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非空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这非时间,它没有空间,它没有时间。「非青黄赤白」,这是色法,颜色,它没有这个东西。非「长短方圆」,长短方圆是形色,什么样子?长的、短的、方的、圆的。如果非时间、非空间,那就是眼识缘不到。眼识能缘的是内外、中间,是过去、现在、未来,是青黄赤白、长短方圆,这是眼识能缘得到的,眼识缘不到。「非香非味」,非香,鼻识缘不到,非味,舌识缘不到,「非触」是身识缘不到,「非法」是意识缘不到,六识都缘不到。「觅之了不可得」,这是我们用第六识,这功能最强的,第六意识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六根统统缘不到,你不能说它没有。为什么?它「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具是具足,造就是能生能现,百界千如就是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你不可以说它有。这就是《还源观》上讲的从一体起二用,贤首国师这一句话说了,蕅益大师在《要解》上用这么多文字,就是描绘从一体起二用。
「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这是放下,教我们放下一切缘虑分别。缘虑是第六意识,分别言语文字相是讲的,八识全部都包括在其中。「而缘虑分别言语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自性没有离开缘虑分别言语文字,你如何能够在缘虑分别言语文字里面见到真相,这叫功夫。也就是说,一切幻妄它没有离开真实,它的背后是真实。离开真实哪来的幻妄?幻妄是依真实而生起的,永远不离开真实。真实就是实相,而缘虑分别言语文字这都是幻相,妄不离真。他有个注解,如上面比喻当中「诸器皆不离金」。「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般若经》上常讲的,这句话非常重要。一切相是虚幻,一切法是自性,明心见性没有别的,就是离相,你就见到法性了,法性就是自性。怎么离法?不起心、不动念,在一切现象里头不起心、不动念,照见!观自在菩萨,你们读《心经》,《心经》一开端,「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是什么?他没有间断过,「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见到五蕴的实相,那个空就是实相。五蕴皆空,没有一法不空,为什么?一切法是五蕴变现出来的。
五蕴是什么?今天所讲的基本的粒子,大乘佛法里面讲极微之微,今天就称之为量子、光子、中微子这些名称。中微子很小,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中微子聚在一起,它的大小跟一个电子一样大。一百亿个,我们无法想像。这一个中微子就是五蕴皆空,为什么?它有色法,它有受想行识,它的生灭时间很短。我们现在算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说,一秒钟它已经生灭一千六百兆次。这是实相,实相是事实真相。所以它的存在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真实是什么?真实永远存在,它不动的。它是刹那刹那刹那生灭,生灭不停。就像我们今天看电影、看电视这些画面,这个画面是生灭不停的,我们看到是个幻相,不是真相。「离故无相」,离,你就见到无相。即,你就见到无不相,你明白了,即是明白了。离,你明白什么叫无相,真的无相,不可得,《大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即」,就是,「故无不相」。这些虚幻的相就是实相,实相就是现在虚幻的相,它是一不是二。「不得已强名实相」,这不得已勉强说一个名词叫实相。实相是什么?真妄不二,真妄一如。这个意思很深,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了。这一段话全是蕅益大师讲的。
下面念老在此地给我们做个总结。「可见实相乃吾人当前一念心性之强名」,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这一念心性我们怎么称它?假设给它取个名字叫实相。一念心性,这个一念的意思是关键,就是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当中的一念。「吾人一念心之性,强名为自性」,这个一念心的性,就是本体,哲学里头所说的本体。哲学能不能真的把本体找到?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我们起心动念就找不到。什么时候能找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找到了。这是哲学、科学为什么永远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他起心动念。科学家、哲学家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他们都成佛了。为什么?他们见到了,见到实相就叫做成佛。所以,佛就是见到实相人的名称,他不是神仙,因为神仙没有见到。勉强建个名字、起个名字叫自性,所以自性也不是真的,不要执著有个自性,错了。这是为了教学方便起见,不得已假设个名词,你要懂得这个名词里头真正的意思,不能著相。言语相不能执著,文字相也不能执著,心缘相,我想想这个名字什么意思,也不能执著,不是你想,你愈想愈错。
「二祖觅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无」。二祖,禅宗慧可大师,《高僧传》里头有他。这个故事,禅宗的承传,达摩到中国来,把禅传来了。没人,要找一个学生找不到,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面壁是讲他坐禅,他每天的功课就是打坐入定,九年才等到一个慧可。这一天下大雪,冬天,慧可知道这是从印度来的高僧,向他求法。他在里面打坐,慧可在门外,门外下雪,雪下得很大,膝盖都淹没了。达摩祖师在那里如如不动。这个时候慧可,从前出家人身上都带戒刀,用戒刀把自己的左臂砍下来,右手拿著这个手臂供养达摩祖师,供养他。达摩祖师就问他:你何苦来?你有什么事情找我?为什么把手臂砍断了供养我?慧可说「我的心不安,求和尚给我安心」。提出这么个要求。和尚伸出手来,「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所以你们看很多达摩祖师的塑像,一个手伸著,那就是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在这一句话之下,慧可就反省:是!我心不安,心在哪里?找了半天,回老师一句话,「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心在哪里。达摩祖师回他一句话,「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你没事了。他在这一句话当中觉悟了,真的见性了,达摩把衣钵就传给他。所以,觅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是什么?他见性了。他为什么会见性?我们还用印光老法师这句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慧可对达摩是万分诚敬,他得万分利益,这一句话当中大彻大悟,把他的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打掉。
心为什么不安?还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吗?叫你去把心找来,不管是真心、是妄心,你找来我看看。找不到,找不到就是假的,没事,给你安心竟。你的妄心全是妄想,没有一样是真的。惠能对五祖也是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这个不假。神秀跟五祖多少年?二、三十年,对五祖忍和尚百分恭敬,他只得百分利益;来了一个惠能,万分恭敬,他得万分利益。老师决定没有偏心。求道到底是在老师还是在自己?关键还是在自己。所以,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蕅益大师注解《阿弥陀经要解》,他就用三个字,信、愿、行,序分里面信愿行三段,正宗分里头还是信愿行,流通分里面依旧是信愿行。而信讲了六个字,六个字统统具足,才叫真信,第一个信自,你不相信自己,信佛没用处,佛没办法帮助你。头一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来是佛,这个话太重要了,在东方才有这种教学,西方没听说过。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你要相信我本性本善。本善是什么?是圣贤,所以人人都是圣贤。佛教里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是什么?头一个要信自。你不相信你自己本善,你就不会学善;你不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你决定成不了佛,你说这个多重要。第二个再信理、信事,理是实相,事是万法;第三个信因、信果。六个信,六信具足这叫信心,叫正信。所以佛法跟宗教不一样,宗教第一个信什么?信神。佛法第一个是信自己,第二个信他,他是谁?他是佛菩萨。这跟宗教不一样。
这在二十多年前,一九八0年代,我住在美国达拉斯。道场建立不久,达拉斯一个基督教团体来访问我,这个基督教教堂也是华人。牧师来访问,很客气,也很谦虚,说我们有相同的地方。我说难得,你说说看。他说我们信上帝,你们信阿弥陀佛,我们都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我就告诉他,我说我们的信跟你的不一样。他说有什么不一样?我说你们第一个信神,对不对?对。我说我们第一个信自己,不相同,我们把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摆在第二。这他才了解,不一样。不但相信自己是佛,要相信自己是阿弥陀佛,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上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你没有这样的信心,佛菩萨的力量加持不上!
我们学佛,为什么学了多年没感应?有些人,很少数、很少数,学佛不久他就有感应,这什么原因?第一个,善根福德不相同,宿世的;第二个,这一生当中经教的薰闻不相同。我的善根福德并不殊胜,你们诸位了解我过去的历史你就明白了。如果善根深厚的人,一接触他就真信。我遇到是大善知识是没错,我常说我的信心只有两成,把它算作十分,我只有两分,算成一百分,我只有二十分,不多。所以,老师劝我学净宗,我差不多到二十多年才接受,不是人家一说我就接受,这就是善根福德不足。真的是得上天保佑,寿命延长了,如果当年我真的是四十五岁就走了,我知道的不多。对於这些大道理我也都读过,我心里头有疑惑,我能信又不是真信,有疑。经过六十年这么长时期的薰习,才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我感谢佛菩萨,感谢寿命的延长,知道一个中等根性的人,没有长时间的薰修他不能成就。上上根人毕竟是少数又少数,不多见。尤其是古人那种做学问、修行的心态,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他们的心态是定的,不是浮动,他们的心思专一,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很厉害。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他很容易得三昧、很容易开悟。我们今天就缺乏这一点,其实我们很清楚,今人跟古人没有什么差别,古人能做到的,今人肯定能做到,就是不肯做。自以为是,也就是傲慢这个习气比古人深。古人这个习气浅,他很容易克服,我们自以为是、自以为能,那麻烦大了。
孔夫子,后世称为大圣,人家能够做到「述而不作」,说明自己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什么根性?中等根性。说明了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传给后世的,全是古人东西,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对古人东西诚信,一点怀疑没有,完全接受。好,好里面有欢喜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佛法讲他有法喜,我们得不到法喜。大乘教里面常讲法喜充满,那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我们对法喜也尝到,不多,尝到一点边缘而已。也正是这一点点的边缘,让我们能够继续努力,没有把这门东西放弃去改学别的,没有,这里面尝到法喜。法喜的浓淡各人不相同,我们相信根底深厚的、有善根福德的,他们得到多。我们能得到少分,这也是靠专心,这种专心是老师教的。学习跟缘分有很大关系,我们今天修学的缘,跟古人相比相差很大!古时候的缘好,家教好,根底扎得好。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古时候那种家教我们只沾了一点边缘,而且时间很短,不到两年。什么时候?六、七岁的时候,刚刚记事,看到这些现象,孝亲尊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十岁上小学,小学的教学跟私塾教学完全不一样,乡下人对老师那种尊重再也看不见了;不但看不见,听都没听说过。
中国古人教学法里面,学问真的是大、真是深。今天整个社会动乱,地球上灾变频繁,原因是很多,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把传统教育丢掉了。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百分之百的兑现了。今天的中国人就是不听老祖宗的话,认为老祖宗是落伍的,认为老祖宗的智慧比不上现在人,老祖宗的东西可以完全抛弃掉,跟著外国人学外国人的科学。可是现代量子力学家他们的报告,对於过去的科学已经提出质疑,认为二分法是错误的。二分是什么?把宇宙之间物质跟精神分开,就是物理、心理,叫二分法。他们发现这是错误的,不能分,心理跟物理是一桩事情,这是他们最新发现的。这个说法跟佛经上说法相同,佛法上心理跟物理不分的。他们今天提出以心控物,就是不能分,起心动念会影响物质现象,这以心控物,现在有很多科学的证明。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大乘佛法就像汤恩比所说的,会被科学、哲学接纳。它不是宗教,它是高等科学、高等哲学,把哲学跟科学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全解决了。哲学上的本体,找不到的东西,找到了,大乘佛法找到了;科学里头不能解决的问题,佛法也帮它解决。
我们再看下文。「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万法从哪来的?自性生的。「亦不能执为有」,一执著毛病就发生了,为什么?烦恼生起来,执著是见思烦恼。「盖离四句,绝百非」,什么是四句?什么是百非?这是佛学的专有名词。四句就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四句。这四句是根本,再推演出去就变成一百句,这四句是根本。这些全都不是真的,不执著没事情,还有帮助,让你慢慢从当中去体会、去了解;一执著就错了,就全错了。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告诉我们,学习大乘,给我们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个离言说相,你听讲经不要执著言语。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把言语写成了书本,这是经书。不能执著言语相,就不能执著文字相,执著就错了。第二个不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像一切相、一切法,这都是名字相。给你说实相,给你讲分别,给你讲妄想,给你讲执著,这都是名字相。名字相是假设的,让你从这个里面去体会,你一执著就错了,执著就是病,不执著它是药。所以决定不能执著。第三个条件是不可以心缘,心缘是不能自己想它什么意思,想它什么意思是你自己意思。
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你对如来真实义一无所解,你所解释的全是自己意思。你读《华严经》是你自己的《华严经》,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华严经》。你读《无量寿经》,是你自己的《无量寿经》,也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多难?怎样才能得解?自己没有意思,就解了。自己有意思,把如来的意思堵住、障碍住了。这是学佛真正难处,真的不容易。所以自己要个诚敬,什么叫诚?没有意见叫诚。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头将诚下了个定义,下得好,我相信他读过佛书,他讲的跟佛法一样,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不诚是你有念头,你有你的看法,你有你的想法,你有你的说法,不诚。诚是什么?诚是统统没有,全盘接受。
行吗?释迦牟尼佛没说错吗?我们就起了疑惑,疑是一切不善的根源,怀疑。我生活在这世界上,我处事待人接物我能不怀疑吗?如果你不怀疑你就生智慧,一怀疑就生烦恼。不怀疑你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心生智慧;怀疑,你的心是波动的,波动的心把智慧破坏了。人家骗我怎么样?随他骗吧,是假的,不是真的,何必认真!人家伤害我?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身体不是自己。凡夫念念是为自己身著想,唯恐自己吃了亏、上了当,受人害,唯恐这些。所以不敢用真心,不敢不怀疑,这就是彻底的失败。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真诚、恭敬、谦虚,对别人赞叹,他一点都没吃亏。所以佛教导我们,你想学佛,想提升自己境界,首先把我放下,把身见放下,把边见放下。边见是对立,我跟任何人都不对立。这个人欺负我,我不会跟他对立;这个人毁谤我,这个人陷害我,统统不对立。就像夏威夷古老医疗的方法,我们用真诚、恳切的心向他说,对不起,我爱你,我感谢你,请你原谅。毁谤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他慢慢去想去。他毁谤,我没有接受他的毁谤;他陷害我,我没有接受他陷害;他欺骗我,我没有接受他欺骗。诸佛如来如是做,我们要这样学佛,把诸法实相找出来,因为这些全都是虚妄。总结《大般若经》,「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才有真正的受用。
这样学佛谁肯干?人家都害怕了。大乘根性的人他不怕,这是与实相相应,与性德相应。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是用这个教化众生。所以众生要会,譬如你能够体会得到,你才能学得到;如果处处怀疑,你永远学不到,甚至於连皮毛都学不到。我们看到曲解如来真实义的人有多少,误解如来真实义的人有多少,这里面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到底有几分诚敬?当然几十年长时薰修,诚敬心慢慢提升。初学的时候不过是百分之一、二十,这么多年的提升,大概提升到六、七十。如果我还有寿命,我这个十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万缘放下,大概这个诚敬可以能够提升到八、九十,我就非常满足了。
所以,「离四句,绝百非」,你的心多清净、多自在。「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思量是第七识,分别是第六识,这个,六、七识功能虽然大,它达不到。自性是什么样子?下面有几个字来形容,这都是大乘经上常常讲的,「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灵,灵巧到极处,你无法想像。今天人认为电脑灵,我们的真心电脑永远赶不上,差太远了。明是明了,洞则是深入,彻底,究竟圆满的灵明。湛是清净,像水一样,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没有波浪,从水面上看到水底。寂是寂静、寂灭,常是不变,恒是永恒。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一切现象,今天讲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它都是无常的。只有自性,这个经上讲的实相,它是真常的,为什么?它永恒不变。「孤明历历」,孤是什么?只有它。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诸法全是动的,全是波动现象,只有它不动,所以称孤。动就迷了,不动它就照见,所以它明。历历是形容它清清楚楚,自性它什么都不是,它什么都知道。「炳赫虚空」,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赫是盛大的意思,虚是无,空是不可得。它真有,但是决定不能够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一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没有了。所以,心确确实实能控制现象。这个物,我们就把它看作现象解,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念头能控制它。「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禅宗里头常讲两句话。灵就是前面讲灵明,光就是洞彻,只有实相是灵光独耀,脱根脱尘。根尘是物质现象,根是有情众生的六根,尘是外面境界,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都缘不到,迥是远离。
「故莲池大师赞曰: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这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对於自性的赞叹。大是称赞、是赞美,真体就是自性,真体就是实相。实相不可得而思议,你没有办法去想它,为什么?你的思想缘不到。你没有办法说它,议是议论,就是研究、讨论,你没办法。为什么?言语达不到,思惟达不到。怎样才能见到它?把思想、言语放下就见到了。言语是前五识的事情,思想是后面阿赖耶、第六、第七末那的事情。也就是说,你不用阿赖耶,就见到了,你就清清楚楚看到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要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它全不见了,八识五十一心所是障碍,障碍了自性。所以,转识成智就见到了,我们还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永远见不到它。所以佛经里头「不可思议」这一句,真不可思议,太妙了,不可思议就大彻大悟;用思、用议,向上一著永远得不到。向上就是见性,佛门常讲向上,就指的是明心见性,永远没分。
我们在教学里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开了这个例子,做了榜样,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是什么?不能够思的也用思惟的方法,不能够说的也用言说的方法,这种示现、言说都叫它做善巧方便。跟你讲清楚、讲明白了,然后告诉你别执著,不能起心、不能动念你就证得了,你所证得的一定跟佛所说的一样。如果起心动念,你就不能证得,起心动念,一切法随你自己的念头在变。什么时候变?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念念都在变,从来没停止过。这个念头如果止住了,就见性了,见性之后叫无事不办。佛在大小乘经上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有的地方说止心一处,停止的止。制是控制,《遗教经》上讲的是「制心一处」,大乘教里有「止心一处,无事不办」,见性了!见性,性德完全彰显,确实是宗教里头赞叹真神的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是什么?性德。大乘教里头,佛说这样的性德人人都具足,为什么?你有自性,只要你见性你就都得到。
我们再看下面第五段,「三种成就愿心庄严」。我们看注解。「实相之旨,如上粗明」,实相的宗旨上面说得很多,粗浅的、简单的说明白。「至於本经体性,何得称为实相耶?」本经的体性也称为实相,本经以实相为体。「下申其说」,向下我们再做说明。「世亲菩萨《往生论》云」,《往生论》是世亲菩萨作的,世亲是印度人,也翻作天亲,天亲跟他是一个人。他们三兄弟,老大无著菩萨,他好像是老二,老三是师子觉,三兄弟修得都不错,都修得很好。菩萨们他们不求西方净土,他们所求的是兜率天弥勒内院。希望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他们是弥勒的大弟子,像舍利弗、目犍连这种身分一样,帮助弥勒菩萨度化娑婆世界众生,很难得。兄弟相约,谁要先到兜率天,赶快回来报个信。兜率天真有。师子觉先往生,往生之后没消息了。这样过了若干年之后,无著菩萨往生了,三年之后来给他报信。他就问,他说师子觉到哪里去了?无著菩萨告诉他,师子觉到了兜率天,在外院,那个天上乐,他乐不思蜀,他没有回到内院,他在外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种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他受不了,把入兜率内院这桩事情忘掉了。他说,我让你去了之后马上回来报信,你怎么等了三年才来?他说时差不一样,我在那里跟弥勒菩萨见一面,马上就赶回来。这一见就是三年了,他一想没错,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你想想看,他从他见面立刻回来,三年,一天等於我们地球上四百年。
这个道心要不踏实,对於事实真相不是真透彻了解,我们相信师子觉比我们了解得深入,烦恼习气还是断不掉。我们境界没现前,境界现前行吗?真行吗?我们在这里修学,没经过考试。可是我们看到很多修行不错的,名闻利养一现前全迷了。我们敢不敢笑话人家?不敢。为什么?恐怕我们遇到这个境界,也会蹈他的覆辙,不敢批评别人。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下一堂课,我们还从这里学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六十五面,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从「以喻离一切法虚妄之相,即见实相。离虚妄差别之相,故云无相。於虚妄差别诸相之中,有真实平等之本体,故云无不相」。上面念老为我们举出金跟器的比喻,这个比喻很古老,在经典里面,我们所看到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古德就这两句八个字点到为止,大家都能够体会到。现代人根性比从前要迟钝很多,所以古人这个讲法现在人听不懂,必须要细说。离一切法虚妄之相,就见到实相,怎么离?不执著就离了,不分别就离了。不执著离粗相,不分别离细相,不起心、不动念离极微之相。都是离相,三个程度不相等,离粗相是阿罗汉,离细相是菩萨,离极微之微是如来,都是从离相上说的,你就见到真相。
离虚妄的差别相,这个比前面深,差别相是一切万法,万事万物都不离自性。相有千差万别,性没有,性只有一个。这个性是决定是有,因为一切幻相是依它而起,但是这个性我们的五根缘不到,第六意识也缘不到。缘不到的原因,前面跟诸位报告了,因为它没有现象。科学跟哲学都必须要有现象,能缘得到才行,这个东西缘不到。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唯证方知」,你证得这个境界你就知道了。你没有证得这个境界,怎么说只能说个彷佛,为什么?它说不出来。下面这一段,南岳禅师就说了,「说似一物即不中」,说不得,也没有法子比喻,这是它难的地方。因为,你必须不起心不动念你才见到,你恍然大悟,只要起心动念你就迷了,不起心、不动念你找到了。现在,近代的物理学家逐渐逐渐的跟佛法讲的自性接近了,愈来愈接近。这叫无相。
「於虚妄差别诸相中,有真实平等的本体」,实在讲体相用从来不分家的。《华严经》上讲得好,就在经题上「大方广」,大是本体,真实平等,方就是差别相,广就是它起的作用,这个差别相起了作用。所以,这三个字表的是体相用。「当相离相,相而无相,乃显实相」。诸佛菩萨表演给我们看,当相,我们当著相,相就在面前,三种现象都在面前,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在面前。离相是什么?怎么个离法?当相离相,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离了,你就见到实相。可是十法界的众生当相见不到相,就是因为有分别、有执著、有起心动念。十法界里面的佛还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他没有见性。见实相就是见性,此地讲显实相也是见性,我们讲体会到了,实相没有离当下。
下面第二段,「实相离言说」,这一句可以做为科题。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但实相离言说,正如南岳怀让云」,怀让禅师,他在开悟的时候,老师问他,你说一句来我听听,你说你见性了,你说一句来我听听,「说似一物即不中」。老师给他印可,给他做证明,他没错。「故实非任何世间譬喻所能深明」。譬喻是假设的,你可不能认真,认真就错了。实相就像金一样,境界相就像器一样,那是比喻。实相是体,能生能现,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这个意思,它能生能现。但是所生所现的是幻相,绝不是真实。这个现象被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确确实实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误认为实有一具体之金相可得,则仍在相中」,你还没有离相,你还是著了相。著了相,「非无相之实相矣,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有言说都不是实义,实义在哪里?实义在言语之外,你要会听。听什么?听弦外之音。
经典是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这符号能不能把实相写出来?不能,实相写不出来的,实相说不出来的。要是能说、能表,佛菩萨慈悲,早就给我们说明白、表明白了,佛菩萨没法子。佛菩萨怎么证得的?他放下证得的。所以他告诉我们,只要放下起心动念你就证得了。可是起心动念这桩事情,八地以前都不知道,我们怎么放下?我们只能放下很粗的念头,分别执著,这粗念。起心动念是极其微细的念头,谁能办得到?上上根人。上根人还要经历多年的薰修,达到上上根的境界,他行了。如果薰修达不到上上乘的境界,一生都不能证得,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我们必须要知道,上上根不是天生的,是修成的。於是我们就知道修行很重要,修是修理、修正,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错了,要肯定我们错了。我们想坏事,错了,我们想善事也错了,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念头,有念就妄,所谓是一念不觉,这有念,念就是不觉。觉心无念,有念就不是觉心,就迷了。这一迷什么?一迷阿赖耶就出现。这一念要是没有了,阿赖耶就没有了,就转识成智。这极微细的念头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那一个念。这极微细的念头,这个念头断了,后面没有念头相续,就真断了。我们今天这个念头断了,底下接著立刻出来,就是它不断。如果下面一个念头断了,它没有相续相,就觉悟了、就契入了。
怀让禅师这是六祖的下两代,他是第八代,我们中国人一般讲六祖的徒孙。这句话,「说似一物即不中」,他说的。我们今天说「说似一物即不中」行不行?不行。为什么?这是鹦鹉学人讲话,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境界。他说,他的老师听懂了,给他做证明,确实开悟了。今天我们找个老师给我们作证,老师也找不到。黄念老告诉我,我们这个时代,禅,开悟的人没有了,密,三密相应的人没有了;往后学佛真正能成就,只有往生净土,包括他自己,他自己临终是念佛往生的。告诉我,他真难得,往生前半年,每天执持名号十四万声,这真学佛,别人不能成就,自己成就了。最后的结语结得好,「凡有言说,皆无实义」,这个我们要懂得。所以,日常生活当中可别认真,认真就错了。
下面,「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圆觉经》上说的。「《圆觉经》云:诸幻尽灭」,真心现前了。诸幻要没有灭,真心不现前,是什么?幻妄把真心障碍了。幻是假的,假的统统都灭了,真的就现前,你才发现。觉心是什么?觉心就是实相,这事实真相。觉心是如如,觉心是自性,觉心是自己的真性。觉心也叫做菩提心,菩提心这个名词要翻成中国就是觉心,菩提翻成觉。由此可知,自性本来是觉悟的,一点都不迷,起心动念之后迷了,觉心不见了。觉心起作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前面我们多次提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之感它全都知道。它是圆满的,它是究竟的,它没有空间,它没有时间,时空都是幻相,都不是真的。「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觉心不是幻的,所以它不灭。幻是什么?阿赖耶,幻的根源是阿赖耶。阿赖耶灭了,阿赖耶变成大圆镜智,这大乘教里面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阿赖耶没有了,变成大圆镜智;末那没有了,变成平等性智。你就要记住,末那没有什么?无我、无贪、无瞋、无痴,末那没有了,这四个东西没有,平等心现前。真平等,没有先后,没有远近,这里头没有今佛古佛,没有大佛小佛。第六意识善於分别,第六识没有了,转成妙观察智。有所分别,不妙,为什么?没有看到平等。真的是什么?真实平等。有分别看不出来,永远看不到平等;分别没有了,不再分别,平等看到了。我们这个经题后面有个「觉」,那个觉就是大圆镜智。
下面又举个比喻,这是经上的比喻,「譬如磨镜,垢尽明现」。镜子,古时候没有玻璃,镜子不是玻璃做的,铜做的,铜镜。铜镜时间久了,它就不明了,它上面什么?上面有脏东西。一定把它磨磨得很干净,能照见人影子。古时候的镜子,我们现在在故宫里面可以看见,唐朝、宋朝都用铜镜。「经中所云幻灭后之觉心,与垢尽后之明现,均指离妄所显平等一味之实相也」。这个要知道,觉心就是实相,明现就是实相,都比喻这个,要懂得。所以有垢、有幻都是障碍,都障碍自性,实相就是自性。你在一切法里头所看到的,看不到一味,看不到平等。「磨镜实是磨垢」,是把垢磨掉,镜子本来它有明,明不是磨出来的。这个照见、能照不是磨出来的,它本有的,是把它障碍去掉。所以「镜性本明,非从外得」。我们的性德是本有的,不是从外得的。中国古人所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自性本有的,只要把我们的染污放下,染污都灭尽了,这个东西自然现前,这是性德。所以,它不是什么人发明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只是这些圣贤人把它起个名字,它本来没有名字相,起个名字便於教学,便於表达。可是你不能执著,你执著真有,真有孝悌忠信,真有礼义廉耻,这个真有就是什么?就变成假的,就不是真的,你就把性德扭曲了。扭曲了就变成什么?变成善德,不是性德。善德所感应的是三善道,性德所感应的是实相,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看这差多少?差太远了。
於是我们就懂得了,修行人修什么?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离相、修看破。我一生非常感激章嘉大师,我第一次第一天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就把这个告诉我。看破、放下是要在生活当中磨炼的,见色、闻声、嗅香、尝味,即相离相。清清楚楚是看破,看破是明了;心里头如如不动,没有分别执著,这就是功夫,这叫放下。这就是经里头说磨镜,磨的意思,把它磨干净,离的意思,远离了。一看到就起心动念,一听到就起心动念,一接触到就起心动念,这个麻烦大了,这是什么?这是六道凡夫,无始无明习气。现在社会对这种人还赞叹,这种人根很利,感触非常灵敏,一看他就知道、就觉悟。旁边有个老修行在那个地方看到是如如不动,没有表情,没有说话,说这个人愚痴,这个人根很钝。其实我们完全搞错了,那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的人厉害,为什么?他了解实相。我们全在虚幻上面做功夫,古人讲做活计。垢除明就现,离妄即是真的,诸佛如来生活在一真法界。
「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古人说的话。要不要求真?求真就错了,求真是个妄念,妄不能破妄。不求真?不求真也是个妄念。求与不求全是妄念。只要把妄念消除掉,本来就是真的,唯须息见。我们五种见解错了,身见,这是佛教入门头一个要破的,教你要放下的,你才入得了门。头一个放下身见,再放下边见,二边对立的见解,那是分别,身见是执著。然后再教你放下成见,成见是什么?是你的意思、你的想法、你的看法,只要有想、只要有看法,错了。成见里头有戒取见、见取见,见取见是果上的看法,戒取见是因上的看法。最后一个邪见,包括所有一切见解,全是错的。释迦如来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他说的是真的是错的?我刚才举了例子,有个老人在那里听了看了,如如不动,没有表情,佛所说的全是真的。如果看到佛的样子,听到佛所说的,有所领悟、有所见解,那都不是真的。这是佛法难就难在这个地方,难在即相离相,难在这里。即相著相、分别这是凡夫;即相离相,他真了解事实真相,他又如如不动,这是圣人,这不是凡夫。如来说得好,「此事唯证方知」,证是什么?放下,你能够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自然知道。怎么说都不中,没有办法说到恰到好处。
下面第四个小段,「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念老借蕅益大师《要解》里头一段话说,这段说得好,这一段也很长。「《要解》云: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心性就是自性,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念的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这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非空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这非时间,它没有空间,它没有时间。「非青黄赤白」,这是色法,颜色,它没有这个东西。非「长短方圆」,长短方圆是形色,什么样子?长的、短的、方的、圆的。如果非时间、非空间,那就是眼识缘不到。眼识能缘的是内外、中间,是过去、现在、未来,是青黄赤白、长短方圆,这是眼识能缘得到的,眼识缘不到。「非香非味」,非香,鼻识缘不到,非味,舌识缘不到,「非触」是身识缘不到,「非法」是意识缘不到,六识都缘不到。「觅之了不可得」,这是我们用第六识,这功能最强的,第六意识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六根统统缘不到,你不能说它没有。为什么?它「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具是具足,造就是能生能现,百界千如就是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你不可以说它有。这就是《还源观》上讲的从一体起二用,贤首国师这一句话说了,蕅益大师在《要解》上用这么多文字,就是描绘从一体起二用。
「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这是放下,教我们放下一切缘虑分别。缘虑是第六意识,分别言语文字相是讲的,八识全部都包括在其中。「而缘虑分别言语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自性没有离开缘虑分别言语文字,你如何能够在缘虑分别言语文字里面见到真相,这叫功夫。也就是说,一切幻妄它没有离开真实,它的背后是真实。离开真实哪来的幻妄?幻妄是依真实而生起的,永远不离开真实。真实就是实相,而缘虑分别言语文字这都是幻相,妄不离真。他有个注解,如上面比喻当中「诸器皆不离金」。「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般若经》上常讲的,这句话非常重要。一切相是虚幻,一切法是自性,明心见性没有别的,就是离相,你就见到法性了,法性就是自性。怎么离法?不起心、不动念,在一切现象里头不起心、不动念,照见!观自在菩萨,你们读《心经》,《心经》一开端,「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是什么?他没有间断过,「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见到五蕴的实相,那个空就是实相。五蕴皆空,没有一法不空,为什么?一切法是五蕴变现出来的。
五蕴是什么?今天所讲的基本的粒子,大乘佛法里面讲极微之微,今天就称之为量子、光子、中微子这些名称。中微子很小,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中微子聚在一起,它的大小跟一个电子一样大。一百亿个,我们无法想像。这一个中微子就是五蕴皆空,为什么?它有色法,它有受想行识,它的生灭时间很短。我们现在算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说,一秒钟它已经生灭一千六百兆次。这是实相,实相是事实真相。所以它的存在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真实是什么?真实永远存在,它不动的。它是刹那刹那刹那生灭,生灭不停。就像我们今天看电影、看电视这些画面,这个画面是生灭不停的,我们看到是个幻相,不是真相。「离故无相」,离,你就见到无相。即,你就见到无不相,你明白了,即是明白了。离,你明白什么叫无相,真的无相,不可得,《大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即」,就是,「故无不相」。这些虚幻的相就是实相,实相就是现在虚幻的相,它是一不是二。「不得已强名实相」,这不得已勉强说一个名词叫实相。实相是什么?真妄不二,真妄一如。这个意思很深,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了。这一段话全是蕅益大师讲的。
下面念老在此地给我们做个总结。「可见实相乃吾人当前一念心性之强名」,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这一念心性我们怎么称它?假设给它取个名字叫实相。一念心性,这个一念的意思是关键,就是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当中的一念。「吾人一念心之性,强名为自性」,这个一念心的性,就是本体,哲学里头所说的本体。哲学能不能真的把本体找到?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我们起心动念就找不到。什么时候能找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找到了。这是哲学、科学为什么永远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他起心动念。科学家、哲学家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他们都成佛了。为什么?他们见到了,见到实相就叫做成佛。所以,佛就是见到实相人的名称,他不是神仙,因为神仙没有见到。勉强建个名字、起个名字叫自性,所以自性也不是真的,不要执著有个自性,错了。这是为了教学方便起见,不得已假设个名词,你要懂得这个名词里头真正的意思,不能著相。言语相不能执著,文字相也不能执著,心缘相,我想想这个名字什么意思,也不能执著,不是你想,你愈想愈错。
「二祖觅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无」。二祖,禅宗慧可大师,《高僧传》里头有他。这个故事,禅宗的承传,达摩到中国来,把禅传来了。没人,要找一个学生找不到,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面壁是讲他坐禅,他每天的功课就是打坐入定,九年才等到一个慧可。这一天下大雪,冬天,慧可知道这是从印度来的高僧,向他求法。他在里面打坐,慧可在门外,门外下雪,雪下得很大,膝盖都淹没了。达摩祖师在那里如如不动。这个时候慧可,从前出家人身上都带戒刀,用戒刀把自己的左臂砍下来,右手拿著这个手臂供养达摩祖师,供养他。达摩祖师就问他:你何苦来?你有什么事情找我?为什么把手臂砍断了供养我?慧可说「我的心不安,求和尚给我安心」。提出这么个要求。和尚伸出手来,「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所以你们看很多达摩祖师的塑像,一个手伸著,那就是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在这一句话之下,慧可就反省:是!我心不安,心在哪里?找了半天,回老师一句话,「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心在哪里。达摩祖师回他一句话,「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你没事了。他在这一句话当中觉悟了,真的见性了,达摩把衣钵就传给他。所以,觅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是什么?他见性了。他为什么会见性?我们还用印光老法师这句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慧可对达摩是万分诚敬,他得万分利益,这一句话当中大彻大悟,把他的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打掉。
心为什么不安?还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吗?叫你去把心找来,不管是真心、是妄心,你找来我看看。找不到,找不到就是假的,没事,给你安心竟。你的妄心全是妄想,没有一样是真的。惠能对五祖也是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这个不假。神秀跟五祖多少年?二、三十年,对五祖忍和尚百分恭敬,他只得百分利益;来了一个惠能,万分恭敬,他得万分利益。老师决定没有偏心。求道到底是在老师还是在自己?关键还是在自己。所以,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蕅益大师注解《阿弥陀经要解》,他就用三个字,信、愿、行,序分里面信愿行三段,正宗分里头还是信愿行,流通分里面依旧是信愿行。而信讲了六个字,六个字统统具足,才叫真信,第一个信自,你不相信自己,信佛没用处,佛没办法帮助你。头一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来是佛,这个话太重要了,在东方才有这种教学,西方没听说过。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你要相信我本性本善。本善是什么?是圣贤,所以人人都是圣贤。佛教里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是什么?头一个要信自。你不相信你自己本善,你就不会学善;你不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你决定成不了佛,你说这个多重要。第二个再信理、信事,理是实相,事是万法;第三个信因、信果。六个信,六信具足这叫信心,叫正信。所以佛法跟宗教不一样,宗教第一个信什么?信神。佛法第一个是信自己,第二个信他,他是谁?他是佛菩萨。这跟宗教不一样。
这在二十多年前,一九八0年代,我住在美国达拉斯。道场建立不久,达拉斯一个基督教团体来访问我,这个基督教教堂也是华人。牧师来访问,很客气,也很谦虚,说我们有相同的地方。我说难得,你说说看。他说我们信上帝,你们信阿弥陀佛,我们都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我就告诉他,我说我们的信跟你的不一样。他说有什么不一样?我说你们第一个信神,对不对?对。我说我们第一个信自己,不相同,我们把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摆在第二。这他才了解,不一样。不但相信自己是佛,要相信自己是阿弥陀佛,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上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你没有这样的信心,佛菩萨的力量加持不上!
我们学佛,为什么学了多年没感应?有些人,很少数、很少数,学佛不久他就有感应,这什么原因?第一个,善根福德不相同,宿世的;第二个,这一生当中经教的薰闻不相同。我的善根福德并不殊胜,你们诸位了解我过去的历史你就明白了。如果善根深厚的人,一接触他就真信。我遇到是大善知识是没错,我常说我的信心只有两成,把它算作十分,我只有两分,算成一百分,我只有二十分,不多。所以,老师劝我学净宗,我差不多到二十多年才接受,不是人家一说我就接受,这就是善根福德不足。真的是得上天保佑,寿命延长了,如果当年我真的是四十五岁就走了,我知道的不多。对於这些大道理我也都读过,我心里头有疑惑,我能信又不是真信,有疑。经过六十年这么长时期的薰习,才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我感谢佛菩萨,感谢寿命的延长,知道一个中等根性的人,没有长时间的薰修他不能成就。上上根人毕竟是少数又少数,不多见。尤其是古人那种做学问、修行的心态,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他们的心态是定的,不是浮动,他们的心思专一,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很厉害。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他很容易得三昧、很容易开悟。我们今天就缺乏这一点,其实我们很清楚,今人跟古人没有什么差别,古人能做到的,今人肯定能做到,就是不肯做。自以为是,也就是傲慢这个习气比古人深。古人这个习气浅,他很容易克服,我们自以为是、自以为能,那麻烦大了。
孔夫子,后世称为大圣,人家能够做到「述而不作」,说明自己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什么根性?中等根性。说明了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传给后世的,全是古人东西,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对古人东西诚信,一点怀疑没有,完全接受。好,好里面有欢喜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佛法讲他有法喜,我们得不到法喜。大乘教里面常讲法喜充满,那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我们对法喜也尝到,不多,尝到一点边缘而已。也正是这一点点的边缘,让我们能够继续努力,没有把这门东西放弃去改学别的,没有,这里面尝到法喜。法喜的浓淡各人不相同,我们相信根底深厚的、有善根福德的,他们得到多。我们能得到少分,这也是靠专心,这种专心是老师教的。学习跟缘分有很大关系,我们今天修学的缘,跟古人相比相差很大!古时候的缘好,家教好,根底扎得好。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古时候那种家教我们只沾了一点边缘,而且时间很短,不到两年。什么时候?六、七岁的时候,刚刚记事,看到这些现象,孝亲尊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十岁上小学,小学的教学跟私塾教学完全不一样,乡下人对老师那种尊重再也看不见了;不但看不见,听都没听说过。
中国古人教学法里面,学问真的是大、真是深。今天整个社会动乱,地球上灾变频繁,原因是很多,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把传统教育丢掉了。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百分之百的兑现了。今天的中国人就是不听老祖宗的话,认为老祖宗是落伍的,认为老祖宗的智慧比不上现在人,老祖宗的东西可以完全抛弃掉,跟著外国人学外国人的科学。可是现代量子力学家他们的报告,对於过去的科学已经提出质疑,认为二分法是错误的。二分是什么?把宇宙之间物质跟精神分开,就是物理、心理,叫二分法。他们发现这是错误的,不能分,心理跟物理是一桩事情,这是他们最新发现的。这个说法跟佛经上说法相同,佛法上心理跟物理不分的。他们今天提出以心控物,就是不能分,起心动念会影响物质现象,这以心控物,现在有很多科学的证明。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大乘佛法就像汤恩比所说的,会被科学、哲学接纳。它不是宗教,它是高等科学、高等哲学,把哲学跟科学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全解决了。哲学上的本体,找不到的东西,找到了,大乘佛法找到了;科学里头不能解决的问题,佛法也帮它解决。
我们再看下文。「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万法从哪来的?自性生的。「亦不能执为有」,一执著毛病就发生了,为什么?烦恼生起来,执著是见思烦恼。「盖离四句,绝百非」,什么是四句?什么是百非?这是佛学的专有名词。四句就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四句。这四句是根本,再推演出去就变成一百句,这四句是根本。这些全都不是真的,不执著没事情,还有帮助,让你慢慢从当中去体会、去了解;一执著就错了,就全错了。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告诉我们,学习大乘,给我们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个离言说相,你听讲经不要执著言语。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把言语写成了书本,这是经书。不能执著言语相,就不能执著文字相,执著就错了。第二个不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像一切相、一切法,这都是名字相。给你说实相,给你讲分别,给你讲妄想,给你讲执著,这都是名字相。名字相是假设的,让你从这个里面去体会,你一执著就错了,执著就是病,不执著它是药。所以决定不能执著。第三个条件是不可以心缘,心缘是不能自己想它什么意思,想它什么意思是你自己意思。
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你对如来真实义一无所解,你所解释的全是自己意思。你读《华严经》是你自己的《华严经》,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华严经》。你读《无量寿经》,是你自己的《无量寿经》,也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多难?怎样才能得解?自己没有意思,就解了。自己有意思,把如来的意思堵住、障碍住了。这是学佛真正难处,真的不容易。所以自己要个诚敬,什么叫诚?没有意见叫诚。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头将诚下了个定义,下得好,我相信他读过佛书,他讲的跟佛法一样,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不诚是你有念头,你有你的看法,你有你的想法,你有你的说法,不诚。诚是什么?诚是统统没有,全盘接受。
行吗?释迦牟尼佛没说错吗?我们就起了疑惑,疑是一切不善的根源,怀疑。我生活在这世界上,我处事待人接物我能不怀疑吗?如果你不怀疑你就生智慧,一怀疑就生烦恼。不怀疑你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心生智慧;怀疑,你的心是波动的,波动的心把智慧破坏了。人家骗我怎么样?随他骗吧,是假的,不是真的,何必认真!人家伤害我?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身体不是自己。凡夫念念是为自己身著想,唯恐自己吃了亏、上了当,受人害,唯恐这些。所以不敢用真心,不敢不怀疑,这就是彻底的失败。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真诚、恭敬、谦虚,对别人赞叹,他一点都没吃亏。所以佛教导我们,你想学佛,想提升自己境界,首先把我放下,把身见放下,把边见放下。边见是对立,我跟任何人都不对立。这个人欺负我,我不会跟他对立;这个人毁谤我,这个人陷害我,统统不对立。就像夏威夷古老医疗的方法,我们用真诚、恳切的心向他说,对不起,我爱你,我感谢你,请你原谅。毁谤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他慢慢去想去。他毁谤,我没有接受他的毁谤;他陷害我,我没有接受他陷害;他欺骗我,我没有接受他欺骗。诸佛如来如是做,我们要这样学佛,把诸法实相找出来,因为这些全都是虚妄。总结《大般若经》,「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才有真正的受用。
这样学佛谁肯干?人家都害怕了。大乘根性的人他不怕,这是与实相相应,与性德相应。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是用这个教化众生。所以众生要会,譬如你能够体会得到,你才能学得到;如果处处怀疑,你永远学不到,甚至於连皮毛都学不到。我们看到曲解如来真实义的人有多少,误解如来真实义的人有多少,这里面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到底有几分诚敬?当然几十年长时薰修,诚敬心慢慢提升。初学的时候不过是百分之一、二十,这么多年的提升,大概提升到六、七十。如果我还有寿命,我这个十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万缘放下,大概这个诚敬可以能够提升到八、九十,我就非常满足了。
所以,「离四句,绝百非」,你的心多清净、多自在。「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思量是第七识,分别是第六识,这个,六、七识功能虽然大,它达不到。自性是什么样子?下面有几个字来形容,这都是大乘经上常常讲的,「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灵,灵巧到极处,你无法想像。今天人认为电脑灵,我们的真心电脑永远赶不上,差太远了。明是明了,洞则是深入,彻底,究竟圆满的灵明。湛是清净,像水一样,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没有波浪,从水面上看到水底。寂是寂静、寂灭,常是不变,恒是永恒。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一切现象,今天讲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它都是无常的。只有自性,这个经上讲的实相,它是真常的,为什么?它永恒不变。「孤明历历」,孤是什么?只有它。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诸法全是动的,全是波动现象,只有它不动,所以称孤。动就迷了,不动它就照见,所以它明。历历是形容它清清楚楚,自性它什么都不是,它什么都知道。「炳赫虚空」,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赫是盛大的意思,虚是无,空是不可得。它真有,但是决定不能够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一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没有了。所以,心确确实实能控制现象。这个物,我们就把它看作现象解,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念头能控制它。「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禅宗里头常讲两句话。灵就是前面讲灵明,光就是洞彻,只有实相是灵光独耀,脱根脱尘。根尘是物质现象,根是有情众生的六根,尘是外面境界,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都缘不到,迥是远离。
「故莲池大师赞曰: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这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对於自性的赞叹。大是称赞、是赞美,真体就是自性,真体就是实相。实相不可得而思议,你没有办法去想它,为什么?你的思想缘不到。你没有办法说它,议是议论,就是研究、讨论,你没办法。为什么?言语达不到,思惟达不到。怎样才能见到它?把思想、言语放下就见到了。言语是前五识的事情,思想是后面阿赖耶、第六、第七末那的事情。也就是说,你不用阿赖耶,就见到了,你就清清楚楚看到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要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它全不见了,八识五十一心所是障碍,障碍了自性。所以,转识成智就见到了,我们还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永远见不到它。所以佛经里头「不可思议」这一句,真不可思议,太妙了,不可思议就大彻大悟;用思、用议,向上一著永远得不到。向上就是见性,佛门常讲向上,就指的是明心见性,永远没分。
我们在教学里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开了这个例子,做了榜样,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是什么?不能够思的也用思惟的方法,不能够说的也用言说的方法,这种示现、言说都叫它做善巧方便。跟你讲清楚、讲明白了,然后告诉你别执著,不能起心、不能动念你就证得了,你所证得的一定跟佛所说的一样。如果起心动念,你就不能证得,起心动念,一切法随你自己的念头在变。什么时候变?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念念都在变,从来没停止过。这个念头如果止住了,就见性了,见性之后叫无事不办。佛在大小乘经上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有的地方说止心一处,停止的止。制是控制,《遗教经》上讲的是「制心一处」,大乘教里有「止心一处,无事不办」,见性了!见性,性德完全彰显,确实是宗教里头赞叹真神的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是什么?性德。大乘教里头,佛说这样的性德人人都具足,为什么?你有自性,只要你见性你就都得到。
我们再看下面第五段,「三种成就愿心庄严」。我们看注解。「实相之旨,如上粗明」,实相的宗旨上面说得很多,粗浅的、简单的说明白。「至於本经体性,何得称为实相耶?」本经的体性也称为实相,本经以实相为体。「下申其说」,向下我们再做说明。「世亲菩萨《往生论》云」,《往生论》是世亲菩萨作的,世亲是印度人,也翻作天亲,天亲跟他是一个人。他们三兄弟,老大无著菩萨,他好像是老二,老三是师子觉,三兄弟修得都不错,都修得很好。菩萨们他们不求西方净土,他们所求的是兜率天弥勒内院。希望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他们是弥勒的大弟子,像舍利弗、目犍连这种身分一样,帮助弥勒菩萨度化娑婆世界众生,很难得。兄弟相约,谁要先到兜率天,赶快回来报个信。兜率天真有。师子觉先往生,往生之后没消息了。这样过了若干年之后,无著菩萨往生了,三年之后来给他报信。他就问,他说师子觉到哪里去了?无著菩萨告诉他,师子觉到了兜率天,在外院,那个天上乐,他乐不思蜀,他没有回到内院,他在外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种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他受不了,把入兜率内院这桩事情忘掉了。他说,我让你去了之后马上回来报信,你怎么等了三年才来?他说时差不一样,我在那里跟弥勒菩萨见一面,马上就赶回来。这一见就是三年了,他一想没错,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你想想看,他从他见面立刻回来,三年,一天等於我们地球上四百年。
这个道心要不踏实,对於事实真相不是真透彻了解,我们相信师子觉比我们了解得深入,烦恼习气还是断不掉。我们境界没现前,境界现前行吗?真行吗?我们在这里修学,没经过考试。可是我们看到很多修行不错的,名闻利养一现前全迷了。我们敢不敢笑话人家?不敢。为什么?恐怕我们遇到这个境界,也会蹈他的覆辙,不敢批评别人。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下一堂课,我们还从这里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