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科注 - (第十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一集)  2011/1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五十二面,第三行:

  「二、详明本经兴起之因缘」,一共分五段,第一段「称性极谈,如来正说」。这个黑体字我们只说段落的标题,就是科题,我们学习完全用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所以我们看解:「《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华严》是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也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跟我们提出的报告,说明自性的体、相、作用,说得非常详细。这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在定中所说的,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叫二七日中,十四天,另外一个说法是三七日中,二十一天。两种说法都有根据。在大乘教里面时间跟空间都不重要,因为它不是真的,时间、空间都是我们分别执著里面生起来的幻相。现在科学家证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世尊报告非常详细,报告完了之后,大龙菩萨将这份报告,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收藏在龙宫。而是六百年之后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也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样一个修行人。凡是明心见性的人,世出世间一切法他不需要学自然就通达了,为什么?一切法是心性变现的。《华严经》上说宇宙、万物、人生都是自性所现的。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都是自性所生所现,因此见性之后对於一切万法他自然就通达、自然就明了。所以宗教里面赞叹神的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是赞叹,实际上众神他不知道的东西很多,他不能的也很多,真正全知全能是自性。所以佛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换句话说,你本来是全知全能,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个个人一样,平等的。现在我们这个能力好像是失掉了,其实没失掉,只是什么?只是有了障碍,有障碍这个东西不起作用了,如果障碍去掉,自性的起用就现前,作用就现前。所以并不是真正的失掉。在佛法讲这个失掉叫迷失,我们迷了自性。佛陀的教育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破迷开悟,恢复自性,恢复本有的智慧德能,这是佛法。能不能恢复?只要你真肯放下,把那些障碍放下,就现前了,就行了。

  障碍很多,分作三大类,第一类是执著,我们用《华严经》上的说法,你过分的执著,第二类是分别,第三类是起心动念。所以佛说我们只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你就成佛了,你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龙树菩萨做到了,龙树菩萨跟惠能大师一样,这三种障碍他都放下了。所以大龙菩萨接引他到龙宫,去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开悟的时候,在菩提树下所作的报告,也就是所讲的这部《华严经》。他看了之后非常惊讶,原本还有一点傲慢的习气,自以为很聪明、智慧过人,没有人能跟他相比。看了这部《华严经》的分量,傲慢心完全没有了,为什么?不是他能够接受的。分量多少?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我们只听这两句话,把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磨成粉一样,磨成微尘,一个微尘是一首偈,一首偈是四句,多少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没法子计算;多少品?一四天下,就是我们一个单位世界,把它磨成微尘,一粒微尘是一品,一四天下微尘品。他呆了,傲慢习气没有了。这个我们要晓得。真有这么多吗?真能相信吗?如果道理你明白了,你就相信了。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多少,多跟少是一不是二,这是华严境界。

  所以看到这个《华严经》,他就知道,地球上这些众生没有能力接受,分量太大了。它还有中本,中本也不行,也太多了。看小本,小本还可以,小本是十万偈,四十万句,十万偈四十品,这个可以,阎浮提众生能够接受,就把这一部经带到地球上来了,《华严经》是这么来的。所以南传小乘不承认,他说这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他们不能接受,这是小乘。大乘菩萨接受了。现在所传的《华严经》,在这个世间大概只有中文本比较完备,梵文的原本失传了,找不到了,不过听说最后的这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梵文本还在,那就太珍贵了。如果真的在,我就建议这个《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应当至少印个三、四千部流通,就不会失传了。保存在一个地方,不可靠,一个灾难来了,可能就毁掉了。保存最好的方法是多印,许许多多地方保存就不会失掉。

  传到中国来的是三次,东晋最早的,传到中国来的《华严》都是残缺不齐的本子,三万六千偈,小本的原本是十万偈,三万六千偈差不多是三分之一多一点,在中国翻成了就叫《六十华严》,或者我们称它作晋译,现在读的人很少,大家都读《八十华严》。《八十华严》是第二次传来的,武则天做皇帝,她把国号都改了,她不叫唐,叫周,所以《华严经》也称之为《大周经》。你们看到古人题的《大周经》就是《八十华严》。这次传来的是四万五千偈,比六十多了,翻成中国文,翻成八十卷,称《八十华严》。第三次是唐朝贞元年间,乌荼国王向中国皇帝进贡,就是送礼,里面有一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完整的,就一品,这一品完整没有欠缺,翻成之后四十卷,称之为《四十华严》。所以《华严经》在中国有《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

  晚近,弘一大师他是非常欢喜《华严经》,用「行愿品」做早晚课诵本,这最后一卷,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卷他能够背诵。他建议我们读《华严经》的人,读《八十华严》五十九卷,最后二十一卷是「入法界品」就不必念了,念《四十华严》,这样把它接起来,一共九十九卷。这是中文本翻译最完整的,虽然还是有欠缺,但是《华严经》的大意完全能看得出来了。所以这是非常珍贵的经典,也是佛门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确确实实明显的告诉我们指归净土。在这个经典上我们看到文殊、普贤发愿求生净土,善财童子为我们表演大乘菩萨的修学,这就是五十三参,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确确实实它的归趣就在本经,因此《无量寿经》的地位自然就提升了,《华严》是一乘圆教,《法华》也是一乘圆教,最后归《无量寿》,《无量寿》当然也是一乘圆教。它确实是称性之谈,完全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注解,「蕅益大师赞本经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奥是奥秘,藏就是藏的意思。「《法华》秘髓」,精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就是指南,「皆不出於此矣。是故本经称为称性之极谈也」。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的赞叹,称《无量寿经》是绝待圆融。绝待,我们一般人说绝对,绝对圆融不可思议。佛说这部经没有思,没有议。思是意业,议是口业,这个意思就是说,佛讲这部经不像我们凡夫要通过思考,通过思考就是思,我想的,佛没有通过思考,佛也没有通过研究议论,没有,自自然然就流露出来了,这叫称性。是自性当中自然的流露,妙不可言。所以它是《华严》的奥藏,《华严》的奥秘,《法华》的秘髓,奥秘,是自性的奥秘,宇宙的奥秘,这是这部经。现在人讲揭秘,把宇宙的奥秘把它揭穿,把它揭开,那就是宣讲。宣讲就是揭开,如果你没有入这个境界,你就没有能力揭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揭开?要不可思议,你就能揭开它。因为佛说这部经是不可思议里头流出来的,我们也有不可思议。换句话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去读这部经,研究这部经,学习这部经,演说这部经,就跟自性的奥秘相应,你才能懂。如果你有分别执著,你决定听不懂,你决定看不懂。离开分别执著你能够看懂,你能够听懂,但是是解悟,不是证悟。也很了不起!怎样才证悟?证悟必须不分别、不执著,也就是把起心动念放下,你就能证入。不但圆满透彻的理解了,你跟它融成一体,你得到圆满的受用,这叫成佛,这叫证得佛果。由此可知,这真不容易!它是一切诸佛的心要,是诸菩萨万行的指南。现在怎么样?统统浓缩在这部经里头,那这部经是《华严》中的《华严》,《法华》中的《法华》,这个经真正是,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第一经,所以称它为称性极谈。极谈是说到极端了,再没有了,全说出来了。

  我们今天能够读到,能够遇到这么好的会集本,真不容易!这是真正值得庆幸的,像彭际清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今天逢到了;武则天在开经偈里面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今天遇到了,能不珍惜吗?真正明白,他就珍惜,真正珍惜,绝不浪费时间,我就在这一门上下功夫。功夫要到什么境界?一定要到开悟,死心塌地照这一本经学,这叫持戒,持戒就是守规矩。第一个阶段我得定,清净平等心现前,学一样东西没有杂念,所以他容易得定,万缘放得下。定到一段的时间,这就是一般普通的人,中等根性的人,大概三年、四年就能得清净心,心清净了,你真能放下了;得定之后三、四年就能开悟。根利的,什么叫利?放得彻底的,就大彻大悟,就见性了。放得不够彻底的,还留了有些渣子在,那就是大悟,大悟也不得了!以前老师告诉我,大彻大悟教理通了,一切法贯通了,那是大彻大悟。大悟虽然不能够教理那样的通达,你能够通达一宗。譬如说净土宗,这一宗的东西通达了,与我这一宗有关系的也能通达;他不能全部通达,他能通达一部分。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大悟,我们这一部经通了,净土宗的,关於净土方面这个全通了,那净土以外的不行,那要彻悟,彻悟就全通了,不但佛法通了,世间所有一切法也通了。他一通一切通,没有说其他除外,真的全通了,没有一样不通。这是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才晓得古人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正确的,是高明的,是真实智慧、真实利益。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第三段念老的注解。「又日道隐」,日本道隐大师。「於所著《无量寿经甄解》」,这本书在日本非常出名,注得好,所以念老这个注解里头引用很多。所著的《无量寿经甄解》中曰:「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五浊恶世是指我们这个时代,释迦牟尼佛出现就提出来了,这个世界已经有浊、恶了,但是浊恶很轻,并不严重。依照中国人,中国古人的记载,释迦牟尼佛过世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跟外国人讲的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中国这些老和尚、老法师统统用这个纪年。那依照中国这个说法,释迦牟尼佛讲经是三千年前所说的。三千年前就讲五浊恶世,很轻微,那浊恶刚刚开始。浊恶是什么?污染,不严重,刚开始。

  这三千年当中菩萨、圣人在这个世间教诲,教诲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浊恶扩张,也做出了相当有效果的成就。在中国古圣先贤教诲当中也看到这个现象,这是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说的,没受佛法影响的,春秋战国之前,佛法是汉明帝传来的,很晚了,在这个之前。你看中国古圣先贤也说,道,上古时代圣人以道治国,道是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最高明的道!那是什么?大同之治。大同在中国不是理想,不是乌托邦,真正做到过。谁做到?三皇,中国人讲三皇五帝,三皇做到了,五帝也做到了。五帝里头有尧舜,其他的历史,那个时候没有文字记载,尧舜有了,尧舜有文字记载,我们看到大同之治。三皇是用道,道失掉之后则有德,五帝用德,道德治理国家的时候就是大同之治。德失掉了之后,这就有仁。仁是什么?三王,三王是夏商周,时代也很长,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总共一千八百年。这一千八百年,人没有道德,他用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所以不能称大同,这称为小康,三王是小康之治。孔子生在这个时代,生在周朝末年,不幸是乱世,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混乱了五百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用的是霸道不是王道,用的是武力不是文化,所以十五年就亡国了。在中国历代秦是最短的,十五年亡国。汉继承了。汉,前汉、后汉四百年,汉武帝他很聪明,接受中国传统,领导人要具三个字的条件:君、亲、师。你是国家领导人,君,君是领导,你把这个国家带到哪里,你把人民带到哪里去?这是你的使命,是你的责任。第二个字的意思,第二个字是亲,亲是什么?你是人民的父母,你要爱人民,你要好好去养他。第三个字是老师,你是群众的老师,你要好好教他。所以领导人他的责任,他的使命就三个字,君、亲、师。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你把这三个字做到了,你是最好的领导人。这个是三王的时代,夏商周三代称为小康,他们真正负责任,真正履行,行仁道,用爱治天下。

  春秋战国这五百年,我们看看历史,这个记载得很详细。《春秋》孔子作的,有注解,有三家,有左丘明的,这我们称为《左传》,「传」就是注解,有《公羊传》、有《谷梁传》,有三家注解。注解称之为传,以后人不敢用这个字,用传这个字意思是什么?他的注解绝对正确,没有错误,才敢用这个字。所以以后著作的人不敢用这个字,不敢说我这是绝对正确,可能里面有错误,请人指点。传是没有这个,没有这个客套的,我这东西就是正确的,决定不能更改的,这称之为传。后人都不敢用传,用注、用疏,用这些字。用这些字当然也是谦虚,古时候这是大圣大贤,后人不敢以圣贤自居,学圣、学贤,所以态度也转变得非常谦虚。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诸子百家里面挑选,用什么东西来教全国人民?最后选孔孟之道。孔孟讲仁义礼,特别重视礼,所以是以礼治天下,用礼教来教人民,从汉朝到满清末年,将近两千年,这两千年中国完全接受礼。礼是最低的标准,礼上面是义,义上面是仁,换句话说,仁义礼。这两千年当中虽然有改朝换代,但是时间不长,动乱的时间不长,整体来说,中国社会是长治久安,文化底蕴非常深,道德仁义礼。道德不敢讲,但是仁义礼是存在的,确实是存在於社会。文化能治国,文化能统一。

  今天的地球,由於交通方便,资讯发达,地球已经没有障碍了,换句话说,地球应该要统一,应该是一家人。多少人有统一地球的这个想法,我们都遇到。但是他说出来了,表态了,这个大概是英国汤恩比博士,他公开表态。因为地球统一成一国,战争就没有了,特别是核武战争,国家不需要军队,只有警察维护治安就可以了,人祸可以消灭了。那谁来统一?这是英国汤恩比博士说的,他想来想去只有中国人有资格。什么原因?中国从秦统一,一直到现在都统一,所以他说中国人有大一统的智慧,有大一统的方法,有大一统的经验,有大一统的效果,那不是他找谁?欧洲罗马曾经统一欧洲一千年,亡国之后再不能统一了,在世界上也找不到第二家像中国的。中国用什么统一?用文化、用伦理、用道德、用因果。老祖宗千万年传下来的四个科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就能统一国家,这就能统一世界。所以我们得把老祖宗东西找回来,老祖宗真有学问、真有智慧,我们现在人不如他,千万不要看不起老祖宗,那就错了。为什么?老祖宗明心见性,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老祖宗心地清净没有自私,不为自己。

  不像现在人,现在人不相信老祖宗,完全是看到现前的社会,所以现前乱世,乱到了极处,也就是经上所说的,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了。祖宗留下来这个四科我们全部丢掉了,五伦没有了,五常也没有了,四维八德全没有了。清朝末年虽然不好,还有人讲,做的人很少,但是讲的人还不少。到民国之后,连讲的人都没有了。抗战之前我们家乡,我们家乡沾了光,沾了桐城派的光,明、清两代桐城的文学是非常有盛名,这个地区桐城、庐江、舒城,这三个县是桐城派的根据地。所以这个小地方,农村普遍都有私塾,没有念过书的人很少,从小就上私塾,对於这四个学科讲的人多,所以我们有印象。虽然没做到,听得很多,总还沾了一点根的边缘,影响了我们这一生的生活。我们能保守,我们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邪正,我们不走邪道。再艰苦,再艰难,我们的心正,我们的行正,这里头有乐趣。这个乐趣与地位不相干,与财富不相干,这里头有真乐。但现在人不懂,你跟他讲,他无法体会。这是浊恶到极处。

  造恶之时,现在恶,佛法讲的十恶,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这是十恶。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这真难。我们深深为这个事情去思惟、去观察,我这一代是最后一代了,还能接受。小我一岁的徐醒民,也是我们家乡人,大我七岁的周家麟居士,他过世了,李老师传我们这三个人,三个人都是安徽人。所以像我们这个年龄的沾一点点光,有那么一点根。老师教的我们能相信,我们能听得懂,我们能够依教奉行。所以其难非一,不止一种,太多太多了,这个社会太复杂了。今天整个地球的社会混乱,地球灾难频繁,是不善的心行所感应的。

  「特此一门,至圆极顿」。特是特别,特此一门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净土法门,持名念佛。这个法门圆极、顿极了,圆是圆满,它没有欠缺,顿是快速,一生当中肯定可以成就。这个法门就无比殊胜,真能够拯救今天的社会,拯救今天的地球。「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它不麻烦、不罗嗦,简单、容易、直捷、不拐弯的。「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出世是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正说不是偏说、带说,直截了当就在这部经。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这个经是第一,真实智慧,真实的利益。「一代所说归此经」,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最后归在这部经,总结在西方极乐世界。「如众水归於大海」,像陆地上江、河统统都流到大海。《华严经》就好比黄河,《法华经》好比是长江,主要的河流,《无量寿经》是大海,统统流入大海。

  「由此言之,百万阿僧只因缘以起《华严》之典」,这《华严》还得了!经上常讲无量因缘,此地举了个例子,百万阿僧只因缘兴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这多么不容易。一大事,大事是生死大事,如何解决生死大事,这个因缘成就了《法华》教义。「亦唯为此法之由序」。确确实实我对於净土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是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很辛苦,很困难。为什么?因为年轻的时候受了一些现代教育,对这个不能接受。跟方老师学哲学,佛经里面有关哲学这一部分我们欢喜接受,像这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这个不能接受。总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相信的,真叫难信之法!我跟诸位报告过,我真正接受这个法门是讲《华严经》、讲《法华经》、讲《楞严经》。从这三部大经上回过头来看净土,明白了。《楞严》是大乘教里头最有名的一部经典,跟《法华经》媲美,大乘教里面称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楞严经》,讲了四个月,那个时候海仁老和尚在世,九十多岁了。我有缘去参访他老人家,这个老人一生专攻《楞严》,在香港号称为首楞严王,这大家对他多尊重。我听说他只有六个学生。做他的学生条件很高,要背《楞严经》,不但要背经还要背注解,连经带注解会背,他才收你做他的学生。所以他的学生只有六个人,门槛很高。他学《楞严经》,《楞严经》注解特别多,总有五十多种,他用的是蕅益大师的《文句》,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也不好意思问。《楞严经》的古注最有名的《长水疏》,宋朝,新注是明朝交光大师的《正脉》,这是佛门公认的五十多种注解里最著名的两种。他没有选,选蕅益大师的《文句》。当然蕅益大师也非常了不起,是我们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所以看前人栽培底下的接班人,要求的水平真高!我们今天如果这样要求,一定要会背经、背注解,大概一个学生都没有,没人了。

  这就是什么?水平慢慢往下降,原因在此地。从三皇五帝一直都是往下降,现在降到低谷了,低谷不能再降了,又往上兴起了。兴起从哪里下手?从礼,礼是最基本的,礼里面还有个根,那个根就是信。你看五常里头讲仁义礼智信,现在人没有信心,这是没有信德,仁义礼智信是五德,没有信德,没有信德什么都不能成就。我们如何去建立信心?相信自己,相信父母,相信兄弟姐妹,相信祖宗,相信圣贤,这信心不建立不得了!记住六祖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要老是盯著别人的过失,那是自己严重的过失,别人的过失未必是真的,自己的过失决定不是假的,亏吃大了。这个道理很深,一定要懂。你要想真成佛,你只看到自己的过失,没有看到别人的过失,你才能成得了佛。你要看别人的过失,见不到自己的过失,你永远不能成就。这个道理很深,大乘经典里面说得很多。

  「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者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我承认这句话,为什么?我走进净宗就是《华严》、《法华》跟《楞严经》把我带进来的,我要没有这三部经,我对净宗很难相信,这就是没有信德你就走不进来。我的信德是从这三部经上建立的,连李老师那么关心我,那样劝我,我都没接受。接受之后,我非常感激老师的慈悲、老师的爱护。「《华严》经末,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诱导,诱导多少好学人士归向净土。因为学习大乘几乎没有不读《华严经》的,所以从《华严》、《法华》这些大乘经,然后归净土的人多!

  再看下一段注解,一百五十四面第一行:「圣教如旃檀」,从比喻上说,「片片皆香,法法圆顿,本无高下」,此地圣教专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典无论是大乘、是小乘,是藏教、是别教,我们众生有分别、有执著,佛没有。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了,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的教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任何一门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你回归自性了,哪有高下!所谓的高下是从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面产生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法法圆顿,就像檀香一样片片皆香。这底下说,「唯以众生垢重障深」,垢是染污,我们有严重的染污,这个染污由来已久,不是短时间,我们在六道里头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被烦恼习气染污了,变成自私自利,浓厚的贪瞋痴慢疑很难拔除。障是什么?障是自己制造的业障。我们行善得善果会生起贪恋的障碍,我们造作恶业伤害一切众生,造下冤冤相报的障碍。杀人、杀害众生,他要向我们索命;我们用权势,或者用不正常手段,夺取他的财物,要还债,这都是障碍。三善道是障碍,三恶道也是障碍。

  垢重障深,「心粗智劣」,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你细心观察,哪一个不是粗心大意、心浮气躁!这样的心态,他跟圣学自然产生了障碍,圣学对他变成格格不入。纵然他想学,还有那么一点善根福德,好学,他不懂,不能契入。什么原因?业障深重,他敌不过业障,没有办法把业障伏住,所以纵然听懂了,他做不到,还是去搞杀盗淫妄,还是顺从贪瞋痴慢,这是心粗智劣。在这个环境当中修学,不能没有福报!福报是什么?有善知识指导,有安稳的修学环境,这两个太难太难了!这两样少一样,我们这一生都空过了,得来真不容易。我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三位老师指导,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没有这三十年安定学习的环境,完了。不是短时间!三十年才把根扎稳。她离开这个世间,我们虽然流浪,没有改变,没有受到社会影响。顺境善缘没有贪恋,逆境恶缘没有瞋恚,自己能守得住,每天研教修行、讲经教学没中断。

  下面两句是比喻,「饥遇王膳,而不能餐」,是非常饥渴,遇到了国王供养的餐饮,自己没能力不敢去。这个饥遇王膳,王膳是比喻圣教,我们在六道里头过这么样辛苦的生活,遇到圣教害怕,不敢学,不知道它是好东西,不识货。「唯本经持名一法,乃易行道,人人能修」。这个王膳是指大乘佛法,真不容易。遇到禅宗,遇到性宗,遇到法相,遇到般若,确实不得其门而入,纵然能听懂、听明白了,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不能餐,你看到了,你没尝到味道。可是这部经是易行道,人人能修,又被人怀疑这是下等佛法,这是没有文化的、没有知识的那些人学的,这不是高级佛法,所以怎么?不想学它,不愿意学它。高的修不成,这低的不相信,这问题严重。

  「《大势至圆通章》曰: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即凡夫心,开佛知见」。这是《楞严经》上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告诉我们,只要真正能够念到净念相继,前面还有句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四句。不能够都摄六根,净念就做不到,都摄六根就是现在所说的放下万缘,眼见色,把色法放下;耳闻声,把声法放下;乃至意缘法,把法也放下。六根可以接触,不被它染污,染污叫尘,灰尘,灰尘是染污的,也就是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执著、不分别就是净念。这个净念要相续,不能中断,要常常保持。换句话说,得永远放下,你的净念才能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需要用任何方法来帮助,就这个方法,自得心开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要认为不行,再找别的东西来帮助,你的功夫就不纯了,你的功夫就杂乱了,换句话说,你的功夫已经被破坏了,你不会开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一门深入,很可能开悟,只要一夹杂就毁掉了。可是人能够守住这一念,难!不容易,喜欢广学多闻的人多,浪费了精力,浪费了时间,把自己功夫破坏殆尽,错了。即凡夫心,开佛知见,开是开悟。这是叙说这个法门多殊胜,真正是稀有难逢,我们今天遇到了,如果要不认识,要犯一般人很容易犯的过失,这一生就虚度了。

  「至於根器浅者,但能至心信乐,愿生彼国,乃至十念,临命终时,蒙佛摄受,便生极乐」,根器浅的。根器深的,净念相继,他明心见性了。这种人往生极乐世界直捷生实报庄严土,生到实报土同样的也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闻道,他快速证得究竟佛果。根器浅的带业往生,一品烦恼都没断,这种人能往生吗?能,四十八愿就是为这种人说的。弥陀慈悲到极处,四十八愿专门为这些根机浅的人,只要他能够至心信乐。至心两个字重要!真信,一点都不怀疑,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蕅益大师晚年,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就是真有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西方真有,叫西有道人。表演给大家看,释迦、弥陀所说的决定不是假话,真有,真信。乐是喜欢,对极乐世界欢喜,真想去!愿生彼国,就想到极乐世界,就想亲近阿弥陀佛,没有别的念头。

  今天在我们这个时代遇到这么大的灾难,对这个世界还能有留恋吗?蕅益大师生在明朝末年,清朝初年,他出生在明朝,他老人家圆寂的时候在清朝。明朝末年社会动乱,清统一之后,社会就安定了。顺治皇帝是个好人,有真诚的爱心,我们看到他的上谕,对人民真心照顾,不刻薄人,常常想到人民的福祉。所以接著底下康熙的盛世,雍正、乾隆差不多将近一百五十年盛世,历史上很少有的。所以那个时候愿意做个人还不错,社会安定,人民有福。现在这个世间社会动乱,动乱到了极处,无论什么人,生活都过得非常苦,苦不堪言,这我们亲眼所看见的。他们没有遇到净宗,没有遇到净土法门,我们遇到了,该怎样去庆幸!如何把握住这个机缘这一生成就?真想在这一生成就,就必须要放下。带业,带旧业不能带新业,带新业不能往生。「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古大德教我们的。所以一定要愿生彼国,只要真正想生到极乐世界,想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说的。有愿一定有行,行是执持名号,就是念佛,念佛就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第一桩大事,唯一的一桩大事就是念佛。工作也不忘记念佛,不需要操心的工作,用劳力的工作,我们就可以念佛。如果用思考,我们就把念佛暂时放下,好好工作,工作完了之后,佛号再提起来,这就对了。用思考工作,一面工作一面念佛,佛没有念好,工作也没做好。这个不可以不注意。

  有一年我在台北,我记得是过年的时候,计程车司机学佛的不少,他们有一帮人常常来听我讲经。有一位同修就问我,他开车的时候可不可以听,那个时候是录音带,听讲经?我说不可以。他说为什么?开车的时候你要专注路况,不要听讲,这样分心容易出交通事故,那你做出最不好的榜样,不但害自己,你还让人家对佛法产生误会。他说念佛呢?念佛也不可以。你的计程车可以播放讲经、播放念佛,让你的顾客,让乘车的人他们听,你可别听,你要专注路况,这就对了,可以放给他们听,跟他们结法缘,这个就好。你要专心听,准出乱子,这都必须要懂得。不开车的时候可以,开车不行。

  十念,这是对於工作非常繁忙的人,他没有时间念佛,那怎么办?教他十念法,这古大德教的。用十念法做为早晚定课,早晨起来洗脸漱口之后,家里供佛像就面对佛像,家里没有佛像就面对西方,尽一口气叫一念,不管这一念多少声就算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一念,念十口气叫十念法。十念法很多,哪一种对自己有效果就学哪一种,没有拘束。我过去住在新加坡也传了一个十念法,我十念法确实只有十句,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句,十句,所以时间很短,两分钟就念完了,但是一天念九次,这会有效果,你不会忘记。早晨起床的时候念一次,十念,两分钟,不浪费你的时间;晚上睡觉之前念一次,这是早晚,每一次就二、三分钟,你决定能找出这个时间。三餐饭吃饭之前我不念供养咒,我合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声阿弥陀佛,念三次,加上早晚两次;你工作上工、放工,上工念一次才开始工作,收工之后念一次,上午两次,下午两次,九次,一天九次,一次都不能缺,这也叫十念。这个方法很多人学,很多人告诉我,有效果,真的不耽误时间。我这个方法从哪里学来的?从伊斯兰教学来的,诸位知道回教一天五次祷告,真管用!那我们九次,我们祷告这个祷告的文比它短,我们就十句佛号,二、三分钟就行了。重要的是什么?是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你不会忘记,真管用!临命终时,蒙佛摄受,便生极乐,这个方法真可靠,真靠得住。为什么?因为你熟了,你当中隔的时间不长,马上就想起来了,把它养成一个习惯,临命终时它就产生极大的作用。能不能往生关系在最后的一念,在断气之前的这个一念它是阿弥陀佛就决定得生。所以你说养成习惯多重要。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这个方法符合阿弥陀佛的本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所以到时候佛一定来接引你。

  「花开见佛,悟入无生。奇妙疾捷,莫过於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莲花化生,生边地还是莲花化生,花开见佛。什么时候花开?把娑婆世界这些习气放下了,花就开了,悟入无生,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什么人证得的?下品无生法忍,七地菩萨;中品,八地菩萨;上品,九地菩萨。这个地位多高,这不可思议。无生法忍上面是寂灭忍,清净寂灭,十地是下品寂灭,等觉是中品寂灭,妙觉是上品寂灭。妙觉就不住在实报土了,他住常寂光。我们看这种经文,你就晓得净宗往生这地位是多高。奇妙,奇妙是不可思议,无法想像。疾捷是快速,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快的,没有比这个法门更稳当的,没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更可靠的,我们都碰上了。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讲,我不是上上根,上上根一闻就明白了,他就接受了。你看我遇到佛法,从哲学入门,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才接受净土,不是不知道,一入门就知道有净土法门,对净土不相信。

  李老师送我印光大师四本书,《文钞》正编上下两册,续编上下两册。六十年前台湾《印光大师文钞》只有正续两编四本,老师要我读。我把这四本读了一遍,对净土不排斥了,对净土很尊重,也很感动,但是没有意思学。态度改变了,以前带著有一点排斥、轻视,改变态度,但没发心学。学习还是在大乘经论,心目当中非常向往的《华严》、《法华》、《楞严》、《般若》,《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这大论,向往这些东西。这也是好事,没有这个快速,没有这个方便,没有这个稳当,换句话说,那是走弯路,这是走直路。总算是佛菩萨加持,我讲《华严经》讲了一半,突然起了个念头,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其实五十三参我讲了一半,没发现善财童子学净土,没发现。你就想到这讲的心粗智劣,讲过都没有发现,这东西讲过就应该发现了,讲过没发现,为什么?没注意到。这种事情很多,多少人讲《楞严经》,讲多少遍,没有发现大势至菩萨是特别的法门,没发现,观音菩萨发现了。只以为「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是特别法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忽了。

  我《楞严》也讲好几遍,也没发现,是囫囵吞枣讲过去的。而是被一个日本的法师,这个法师是大学教授,在台湾,台湾大学的客座教授。当时有四个同学陪他来访问我,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也是带著很轻慢的口吻,他问我学什么?我说我现在正在学《楞严》,跟李老师学《楞严》。他说你修什么?我说我修念佛法门。他好像非常讶异,《楞严经》跟净土有什么关系?他这一问,把我的注意力提醒了。因为他也学过《楞严经》,我提出一个问题,观世音菩萨与净土法门有什么关系?立刻就想到大势至菩萨,一发现的时候,《楞严经》上是讲的两个特别法门。特别法门不按照次序排的,那就是特别的,按照顺序排的是普通的。它的顺序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是按这个顺序,观世音菩萨是六根里面的耳根,眼根是第一,耳根第二。所以从第二个位次一下拉到最后,这个太明显了,大家都看出来了。大势至菩萨也没有按照顺序排,大势至菩萨按照顺序,他是最末尾的第三个,二十五他是二十三,二十四是弥勒菩萨,他跟弥勒菩萨换了位次,所以他就不明显,因为就换一个位次。所以实际上《楞严经》上讲特别法门是两个,不是一个。我马上就想起这桩事情,我就回答他,他都没话说了。观音、势至是西方三圣,那《楞严经》跟净土有密切关系,不能说没有关系。我回答他,他服了。如果他不提问,我只知道观世音,没有想到大势至,这一问问出来了。观世音菩萨是契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根机,不一样。所以是奇妙疾捷,莫过於是,这个法门不可思议。

  「一切众生由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十方如来的心愿是什么?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一切众生真正能快快成佛,那就是这个法门。其他法门没有办法保证你一生成就,你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学习,去修行。遇到这个法门肯定一生成就,而且成就是无比的殊胜,超过一般法门。

  下面第五段的注解:「又本经所宣,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无量寿经》,本经是说《无量寿经》,佛讲这部经是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怎么说是真实纯一?因为它不是权教,权是方便,它不是方便说,它是真实说。曲是委曲,拐弯抹角的说,它没有。它是直截了当,所以称为正说。

  下面一段:「又乃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故名称性」。这是赞叹。世尊称其本性,其本性我们大家是共同的,大乘经里头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一切众生跟佛是同一个心性,就是同一个本性。中国老祖宗说本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意思很浅,本性本善应该跟佛经上讲的是一个意思,这个善是完美,是至高无上,没有丝毫欠缺,用这个善字来赞美它。《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不作善恶的善来解释,那个浅。那是真心,那是本性,能生万物,本自具足,这个善里头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它一样都不缺,应该是这个意思。和盘托出,这是说没有保留,我以茶水接待客人,我连盘子都端出来了,统统都在盘子里面,不是一样一样拿出来的有先后,全部拿出来了,叫和盘托出,就是毫无保留,就这部经。那一切经里面托出来是部分,还有保留的,只有这部经毫无保留,全部拿出来了,叫称性,称圆满的性德。

  「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脱,乃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把称性极谈这一句讲清楚了。一切含灵,一切众生,都因为这个法门,这部经而得度脱,了生死出三界,出十法界。所以它是称性当中登峰造极之谈,究竟圆满之教叫做称性极谈。称性极谈的经只有这一部,《华严》称性没有极谈,《法华》称性也没有极谈,极就在这部经上。所以《华严》、《法华》、《楞严》都归净土,都归《无量寿》,《无量寿》才是真正称性极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