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科注 - (第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集)  2011/10/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四十六面,我们从倒数第四行念起:

  「至於契机,则更是本经之独胜。经中之持名法门,普被三根,齐收凡圣。上上根者,正好全体承当;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上则文殊、普贤法身大士,亦均发愿求生;下至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亦必随愿得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接著看,「横出三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并肩。可见此法门之究竟方便,善应群机也」。这个几句话非常重要,意思深广无尽,可见这个法门殊胜、奇特。但是也必须具备往生的条件,这个条件是真信、切愿、持名。这句话很简单,可是在现前这个世间,修净土的同修们对这句话错会意思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引起很多人的怀疑。就像早年李老师在世时候,我们年轻的一代跟他老人家学习,他老人家常常叮咛大家,以台中莲社来做例子,这自己人。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太少,一万人当中只有三、五个往生,不像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大家怀疑了。善导大师的话有没有说错?没说错,李老师的话也没说错,问题在哪里?是我们对於这句话,信、愿、持名解读错误。我们信不信?严格的说不相信,不具备信的条件,这头一个大问题。

  我学佛七年出家,九年受戒,出家我就教学,教佛学院,就开始讲经。我的经教是在没有出家之前学的,学了七年。出家两年,佛学院也教了两年,这就受戒。受戒回来,当然第一桩大事要感谢老师,我的老师是在家居士,不是出家人。所以到台中去拜老师。在慈光图书馆,我在大门口,他在里面,我还没进门,他看到我了,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大声叫了六、七句,我都呆了,我都出家了,教学两年,受了戒回来怎么会不信佛?这个话我听不懂他的意思。他叫我坐下,我就听他老人家开示。他头一句就告诉我,他说:你要晓得,古往今来有很多老和尚,八十、九十到临命终时还不信佛。愈说我愈迷惑,那怎么叫信佛?他老人家讲了,经教里所说的你做到了,才叫信佛。你看每部经最后一句话,「信受奉行」,这个信底下有受、有奉行。你信了,没有接受,没有去照做,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我这才恍然大悟,信不是一个字,信后头愿、行连起来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个意思深了。信愿行是一桩事情,缺少一个全都没有。如果没有行,信愿就没有,我有信、有愿,没有行,那信愿没有。必须三个都具足,才叫真信、切愿、笃行。

  我们想想,这三个结合成一体,问题真来了。愿不容易,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得很多,必须要把娑婆世界放下。有没有放下?没有,还在争名利,还在想我多做一点好事,将功抵罪,这算不错了。其实怎么样?其实全都错了。佛法里头对因果定律讲得太清楚了,能不能将功折罪?不可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善恶不能抵消,这个诸位一定要记清楚。所以,起心动念要谨慎,决定不能有恶念,善念也不能执著,要三轮体空。为什么?著了善念,我做了多少好事,它有善果,善果在三善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断恶修善都能做到三轮体空,没有自己,也没有接受的人,也没有当中的事,这叫三轮体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头痕迹都不著,这叫修净业,能出三界、能出十法界。我们有没有做?我没有看到一个人做。这么说起来,净业求生极乐世界不是简单事情。对的,它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比较,是最容易的,实际上不是容易事情。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那是个普通事吗?那是个容易事吗?所以,这桩事情要真干,真干不难。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只要你细心去观察,三轮说法都在我们面前,这个三轮,示转、劝转、作证转,这三轮。劝是什么?讲经教学,讲给你听,讲给你听是劝你。讲清楚、讲明白了,你相信了,有没有建立信心?要劝你。第三种还有作证,哪些人作证?真正往生的人给你作证。哪些是真正往生的?不是说临命终时,八小时之后头顶上还热,那不算。为什么不算?生天头顶热,生欲界天就从头顶出去了,我们知道他到哪里去了?怎样才算是真正往生?临终的时候他很清楚、很明白,告诉身边的人:我看到阿弥陀佛,看到西方三圣他们来接引我,我走了。这真往生,这绝对不假,这是真的!人断气之后靠助念往生,有,有能往生的,有不能往生的,能不能往生的关键是他自己。临终时大家带著他,希望他想起念佛,把信愿行发出来,他真往生。

  如果临终的时候他已经很迷糊了,这个念佛、诵经给他回向,对他的好处只是减少他的痛苦,决定有好处,没有坏处。要不要去摸摸他头顶?没有需要。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讲得很多,别动他。怕他什么?怕他烦恼习气很重,你去摸触他,他很痛苦,他会生瞋恚心,那就到恶道去了。那不是送他往生,是把他送到三恶道去,你错了。你要想知道他到哪里去,你就好好的念佛,你到极乐世界,他无论到哪里你都能找得到他,这是最好的方法。他要真往生了,你往生的时候他会跟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就像早年慧远大师一样。慧远大师往生的时候,莲社里头比他早往生的人,统统跟著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一个都不少,这个殊胜。不必去探这个、探那个,反而让他受害,你不是好意,你是来害他的,你不是来帮助他的,这些道理要懂。印光大师,大家如果认为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的话我们就得要听。

  所以,真正求往生、真正相信、真正发愿,这个世间七情五欲统统放下。为什么?那障碍。放下七情五欲就是放下六道轮回,放下一切佛法就是放下十法界,这个要懂。《金刚经》上说得多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修净宗的人,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一部《阿弥陀经》,一句佛号,够了,别的都不要了。我是个凡人,而是下等凡夫,不是中上根性,如果没有学到佛法,我早不在这个世间了。生活在这个世间时间虽然不长,苦不堪言。我是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我有一点小成就,这是感激父母小时候教我们尊师重道,现在懂得尊师重道的人不多。真正懂得尊师重道的人愈来愈少了,古人讲的「师徒如父子」,老师的儿女跟我们像亲兄弟一样,这样的关系;一生都要照顾,一生都要帮助,不能有任何分别。所以古时候的老师对学生那认真教,为什么?学生教好之后,他的子孙有人照顾,知恩报恩,他不用忧虑。现在没有了,现在亲兄弟都是陌生人,老师的子女与我们不相干。可是我还是个很守旧的人,我对於老师子女真的跟自己亲兄弟一样看待,我常常关怀他们,共甘苦,同患难,有福同享。这是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这是善德,我们中国人讲性德,佛法亦如是。

  所以这个信字太难太难了。我们算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要不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怎么能相信?佛法到底是什么?佛经上讲的是什么?佛法这个名词就很清楚,但是大家认为佛是迷信,那佛法就是迷信之法,错了。佛这个字是梵语,印度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佛法就是觉法,觉悟之法。觉就不迷惑,觉就不糊涂,破除迷惑之法,这就叫觉法。我们对自己不迷惑,对人生不迷惑,对环境不迷惑,对宇宙不迷惑,对万物不迷惑,对一切法都不迷惑,这叫佛法。佛经讲的是什么?我们用《般若经》上一句话就说清楚了。这大概三、四十年前,辅仁大学有个教授,过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住在台湾,他来拜年。告诉我,他这个学期在学校课外活动,开了一门佛经课程,《普贤菩萨行愿品》。我说好!学习的同学很踊跃。我说,我问你一个问题,只许用一句话答覆我。他说什么问题?我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他说的是什么?你用一句话答覆,不要罗嗦。他想了有五、六分钟,想不出来,最后说没有办法,想不出来,反过头来问我。我说,《般若经》上有四个字,诸法实相,你承不承认?他听了想了一想,有道理,这句话可以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用我们现在话说,宇宙万有,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一点没错,佛自己解释得很清楚,诸法实相,没有一句是假话,没有一句话是欺骗众生的,句句真实。

  这部经里头讲了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所以我们选择这部经,做为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的代表,这部经包含了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一切经的精华都在这部经。佛法教学的目的是教我们回归自性,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是附带的,那是小事,回归自性是大事。回归自性叫什么?叫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现在应该成佛。成佛就是成就觉了一切法,就这个意思。你对一切法觉悟、明了了,觉悟、明了还能把事情办错吗?不可能。无论什么事情,你去处理一定都非常圆满,智慧解决问题。这些无比殊胜的利益不是从外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是本有的、德能是本有的、相好是本有的,除了自性本有之外别无一物,全是自性有的。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最后的归宿都是明心见性,都是这一句。我们就晓得,明心见性的方法、手段不一样,很多很多。所以《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统统明心见性,哪有高下!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自性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像一个圆球,这是个圆,圆球,圆球有个心,自性就是心,无论在哪一点上,你垂直角都会达到中心。佛法就是要我们回归到中心点,然后一切法你全明白、全觉悟了。不能偏、不能邪。中国人讲忠,忠孝仁爱的忠,忠的意思就是不偏不邪,一切都要依循性德。性德是现在人所说的大自然的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灾难就现前。佛学、佛法绝对是遵守自然规律,也就是说它不偏、不邪。

  它的利益「横出三界」,大利益。「圆登四土」,这还得了吗?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圆是圆满,登就是你证得,圆满的证得。证得四土之后你就明白了,一即是四,四即是一,四土真的不分。样子有四土,实际是一个,实际上它是一体,这才叫圆满的自性。这法门到哪去找去!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告诉我,我的一生佛菩萨替我安排。我相信,所以我一生自己不操心,顺境,佛菩萨安排的,逆境也是佛菩萨安排的,顺逆境界在考验我,我必须在这个境界上提升。顺境、善缘不贪恋,逆境、恶缘没有瞋恚,在一切境缘当中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那就叫中正,不偏不邪。如果顺境、善缘起欢喜心,动念头有贪恋,你就偏了,这偏了;在逆境、恶缘里面你起了瞋恚心,你就邪了。前面偏了,这邪了,错了,一偏一邪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不偏不邪这是条大路,成佛之道,一偏一邪岔路去了,不晓得岔到哪去。成佛之道就是真信、切愿、持名,其他的都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放在心上,你的意在造业,放在口上,你的身在造业。

  口造业最容易,三种净业,佛在这部经上,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条我们做到了没有?别人是不是真有罪过,我们是凡夫不知道。凡夫之人也有智慧比较高的,他有善巧方便利益众生,有时候看到好像是做错事情,其实他是正确的;我们去批评他,带著恶意批评,我们自己造罪业。如果他听了没有怨恨,还欢喜、还感恩的话,他提升了,你造业了,不值得!你要把这个道理参透了,你就晓得,世间没有善恶、没有罪福,所谓善恶、所谓罪福,是你一念迷惑造成的现象。为什么说没有善恶?他善恶都不动心,三轮体空,行善是三轮体空,造恶也是三轮体空。他为什么要作恶?造恶是利益众生,不是为自己,没有自己。这凡夫不懂,这太深奥了,凡夫哪知道?没有善恶他就没有罪福,没有罪就没有三恶道,没有福就没有三善道,他到哪去了?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他不在这里,这个才叫真妙。修善、造恶是干什么?是给众生看的,这就是三转法轮讲示,示是示现,做出样子给你看,希望你在样子里头觉悟。你要会看,禅宗祖师常常勘验学人,问你,会么?这个意思很深,你要会,你跟诸佛菩萨走的一条道路;你要不会,你不是偏就是邪,一偏一邪就出不了六道。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没有那么高的智慧,看不出别人,但是我们守住一句,佛陀教给我们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把这条守到就好了。决定不批评人,人家造什么样错的事情,别放在心上,我心地清净,不收集这些垃圾,我身心清净,这多好、多快乐、多自在。一个人一生永远生在快乐的世界、幸福的世界、感恩的世界,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早年告诉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地清净平等,表现在外面一团欢喜,真欢喜,不是假装的,装不出来的,真欢喜。这个欢喜,就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慢慢都明白,慢慢的都通达,慢慢都知道事实真相。虽然不是证悟,有解悟,解悟带来的欢喜就不可思议。我们真正做到,真做到,烦恼习气统统放下就证悟了,烦恼习气没放下是解悟,放下就是证悟。

  「顿与」,顿是立刻,立刻就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并肩。怎么并肩?入他的境界了,这等觉菩萨。「可见此法门的究竟方便,善应群机」,群机是一切众生的根机,没有不应的。这是说出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华严》《法华》都不能比。《华严》、《法华》虽然是好,它度上上根人,法身菩萨管用,他们修学的课程。我们上中下三根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学什么?学一点皮毛常识,这些皮毛常识不能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你所得的好处,就是在阿赖耶识里头种了一乘法的种子,你的好处就这么多。这个一乘法的种子,这一生不会开花结果。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一百四十七面第四行。我节录的这些黑体字,诸位自己看就可以了,我们学习全学习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又契机者,亦寓契合时机之义」,这句话说得好,能够契合时机就没有古今差异。不能说它这是古代东西,不适合现代人用,古时候契合它,现在也契合它,都管用。为什么?它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一般世间人称之为真理,既是真理,永恒不变,决定超越时空。超越时间就没有过去、未来,全适用;超越空间,无论什么地区也管用,天上管用,人间管用,饿鬼、地狱也管用,诸佛刹土还是管用。它没有时空的限制,所以它契合时机。

  「如来垂慈,独留此经於诸经灭尽之最后百年」,从世间法说,佛法有法运,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讲经,他有多大的影响。在空间来说,他影响全世界,咱们这个地球;在时间上的影响,他一万二千年,他的影响这么大,时间一万二千年。依照中国祖师大德们的记载,释迦牟尼佛是周昭王二十四年出生的,周穆王好像是五十三年圆寂的。在这个世间七十九年,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岁,外国人讲实足年龄,是七十九岁。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讲经教学,没有一天休息。所以他的说法有影响,影响一万二千年。到一万二千年的时候,佛法灭了,没有佛法了,这部经还多留一百年,诸经灭尽之最后的一百年。佛在《法灭尽经》上说过,《楞严经》第一部灭,这部经是最后灭。这个经灭掉之后,「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的名号再留一百年。然后这个佛的名号就没有了,真正入灭法的时代。灭法的时间很长,众生很可怜,佛非常慈悲,让地藏菩萨住世,代佛教化众生,《地藏经》上有,有释迦佛给他授记。这就是如来垂慈。

  「正表此经能契於当前及未来之社会」,这就是契合时机,我们现在这个时候适合,未来的九千年也适合。「当前科学发达,人类应具之知识弥广。社会进步,每人所肩之责任倍增。故咸应广学多能,鞠躬尽瘁,参加建设,造福人民,实现人间净土。晚近太虚法师提倡人间净土,曾详引《无量寿经》文句。盖以此经双照世出世间,详示真俗二谛。」太虚大师是民国年间,照一般人的讲法,属於改革派的一位大德。他在福建厦门办了一所闽南佛学院,抗战期间,好像在四川,办了汉藏教理院,培养弘法人才,完全采取现代大学的这种制度,以及教学的方法。说他是改革派一点都不为过,中国自古的教学法,虽然在中国唐朝有一次改革,就是丛林,但是丛林里面教学的方法,还是遵守世尊传下来的老办法,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许多好像私塾集合在一个团体,一起教学,学习的人还是有专门老师指导的,所以依然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但是太虚大师的不是的,跟现在大学一样,同时学许多门的科目。这个方法到现在也没落了,没落的原因,我相信是它没有培养出真正大师级的人才,连像太虚大师这样的人才都没有了。

  我所接受的,章嘉大师教导我,包括方东美先生、李老师,都是用古代祖祖相传的老方法。老方法实在讲,完全遵守《三字经》前面的八句话,我相信那个八句话是老祖宗世代承传最高教学的标准。《三字经》前面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那是教学的宗旨,肯定人性本善。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们人回归到本善,本善是圣人、是贤人,圣贤教育。读书志在圣贤,读书为什么?为了成圣、成贤,不是为升官发财,与这个毫不相关。跟佛家教学的非常相似,佛教大家,第一句话把宗旨宣示出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回归到你成佛,你本来是佛,你应该回归到佛位,这个教学就圆满了,跟中国古老的观念完全相同。为什么要教育?因为「性相近,习相远」,为这个原因。本性本善,习性不善,如果没有教育,我们的本善跟不善会愈来距离愈远。现在是不善当家,本善不见了,没有了。所以它第三句话就说,「苟不教,性乃迁」,如果要不教,性就变质了,性善就变成不善,你要不教就变成不善。所以「教之道,贵以专」,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那我们现在人说,学一样不行,不够,我想多学一点,样样都精通。你说得一点都不错,而中国传统的教育、大乘佛法,就是要帮助你一切通达。一切通达,怎么样才通达得了?你要样样去学,你学一辈子,你一样都不通。所以老祖宗的方法好,他知道,像《华严经》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懂得这个道理。你只要把一门通了,全都通了,满了你的愿,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外国宗教赞叹上帝的话,我们的老祖宗、释迦牟尼佛肯定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只要一样通了,通什么?通到自性。这个通就是明心见性,一见性全通了,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惠能大师开悟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自性生的,你见了性,一切万法哪有不通的道理?不学就通了。这个方法中国古人有说,没说清楚,佛经上很清楚。所以佛经传到中国来之后,儒跟道也就讲通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能通达一切法。由此可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手段,目的是叫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然后一切通达,像释迦一样。

  孔子还没做到,孔子所做到的,我们看到老人一生的行谊,权教菩萨,没见性。道比儒高,因为儒虽然讲到七情五欲要断,但是他们没断,道比它高。所以,道在色界天,儒在欲界天。佛是真通达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业障习气很重,到不了这个境界,所以太虚大师提倡人间净土,这是个方便法。佛说三乘,二乘、三乘,太虚法师讲五乘,加上什么?人乘、天乘。佛说的三乘,天往上去,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说二乘,那就是小乘跟大乘,声闻、缘觉是小乘,菩萨是大乘;佛是另外算,算一乘法。世间所许的,用佛法可以达到,唐太宗说,用佛法可以治国、可以安邦。日本稻盛和夫用佛法来经营企业,做得很成功,我听说他现在又出家了。

  所以,念老在此地做了个结论,「此经双照世出世间」。《无量寿经》不但对出世间有大利益,对世间也不例外,确实能帮助我们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泰民安,世界和谐,它真能做得到。所以「详示」,详是详细,不但说明它确实展示「真俗二谛」,真是出世间法,俗是世间法。「夫净宗之妙,在於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个四句说得好。佛法跟世法是一不是二,只是用心不一样。断恶修善有我在其中,就是世法;断恶修善没有我,就叫出世法,就是佛法。佛法跟世法差别就这么一点。譬如我们讲菩萨所行的,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果有我,有能修的我,有所修的法,这叫世法。如果没有我,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是出世间法,就叫佛法。佛法跟世法在事相上讲没有两样,用心不一样,一个有我,就有自私;无我,大公无私,佛法是大公无私。

  「因持名之法,最为方便,随地可修,何待遁入山林;随时可念,不劳闭关宴坐」。这说出这个法门的方便,随时随地你都可以修,你都能得到法喜,所以不必遁入山林。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有不少法门需要一个良好修学环境,叫阿兰若,帮助你得清净心,这环境清净没有人干扰。所以从前,修行人都住在深山,寺院庵堂建在深山,一般人都不会上去,为什么?上去要走很远,要走得很累。不是真心去访道、去求道,谁愿意爬那么高,走那么远的路?可是现在交通方便,这寺院庵堂全都铺上柏油路、铺上公路上去了,车都可以开到门口,还有更高的山还有缆车上去。所以变成观光圣地,每天寺庙里头这些出家、在家的义工,都忙著接待这些人,一天到晚上精疲力倦。我去看了几处地方,在北京我把这个事情向赵朴初老居士汇报,我告诉他,现在这些古道场不能修行了。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游客太多,那怎么能修行?我给他出了个主意,这些古道场统统做为观光旅游来接待,替国家带来收入,好事情。真正修学,我们另外再开辟道场,另外开辟要采取现在方式,建大学城。

  中国佛教是十个宗派,把成实、俱舍也恢复起来,那两个是小乘,十个宗派。每个宗派建一个大的道场,这个道场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教学,研究经教的,称为学院;另外一个地方是修行的,称为学会。学会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倡的,譬如净土宗,净宗学会,我们一个国家一个就够了,现在交通方便,资讯发达。学院培养弘法人才,把这些经论讲清楚、讲明白。一个学院,一个学会,像个大学城,在一个地方。建筑不要建宫殿式的,建学校,这是修行道场。老居士听了很欢喜,这主意好!在这个道场里面,这是共修,自己懂得这些方法之后,回到家里面去都可以修行,世法不离佛法,佛法不离世法。十个宗派就十个大学,现在可以做得到。从前没有这么方便的交通,没有资讯,非常艰难,所以道场到处林立,是这个原因,今天不必要了。可是教学的方法要像古时候的丛林,还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是把古代的教学理念方法跟现代的结合成一起,它的优点统统我们都得到了,缺点、不便的地方我们都回避了,最好的方法。

  「但发广大觉心」,觉心就是菩提心,「一向专念名号,下至十念一念,亦得往生」。这是讲净宗,净宗太妙、太殊胜了,只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培养菩提心。真正要想成就,就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为什么?我们用真心待人,用诚意接物,不怕别人欺骗我。他欺骗我,我还是真诚心对他,为什么?我是佛弟子,我的心是佛心。他不是,他不是佛弟子,他的心是轮回心。我不能学他,我要学他,跟他一样走了,错了。所以,我们决定是用真诚、清净、平等、觉对自己,慈悲对一切众生,这叫真发菩提心。如果对人、对物没有爱心,没有真正的关怀,你菩提心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对自己,决定不生烦恼,没有贪恋,守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清净不污染,平等没有高下,觉就不迷,这要懂得。我们生活在菩提心里面,跟佛气分就交融了,就接上了。如果我们心不清净,还有染污、还有七情五欲、还有高下分别、还是迷而不觉,这个往生比较困难。多少人是这样念佛,修净土修了一辈子,只是阿赖耶识里头种了净宗善根的种子,这一生不能成熟。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来生后世做为往生的真因,我们得是这个利益。但是,一失人身那是长劫轮回,在这个轮回里头,你要晓得,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苦不堪言。

  如果要知道这桩事情苦,我们就下定决心,把七情五欲放下,端正心念,就是清净平等觉。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一生当中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不怕人害我,不怕人欺骗我。为什么?我已经看破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我没有受害,我也没有受骗。为什么我没有受害、没有受骗?因为没有我,我不存在,谁受骗?谁受害?没有!如果我心被染污了,清净心没有了,我受到害;平等心没有了,我受到害;觉心没有了,我受害了。我的清净平等觉一点都没有受到伤害,一次一次的考验,一次一次过关,生活就是考验。如何在生活里头真正能够把中国四科做到,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把佛陀的教诲,十善、三皈、五戒都能够做到,又不著相,高明!不著相就是随缘妙用,做得很认真,痕迹都不著,这是菩萨,这真快乐;一著相就是凡夫,就变成世间法。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这差别很大。发心一向专念,十念、一念决定得生。

  「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这是净宗的妙,这是念佛法门无比的殊胜,它不耽误世间工作。「既能自觉觉他,广度众生於未来;亦复自他俱利,造福社会於当世」,不可思议。我们对於现前的社会,这个社会混乱,世界灾难这么多,我们可以做出贡献又不耽误自己,自己往生有决定的把握,你说这个多自在。其他的法门跟净宗一比,差距就太大了。我们是起初不认识,这法门确实难信之法,我们不能不承认。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老师苦口婆心的劝我,我都没接受。我接受净宗的法门,是《华严》、《法华》、《楞严》,从这三部大经,我才真正知道净土之殊胜。《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我看到观音、势至这个特别法门,在《华严经》上那太明显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终於觉悟、明白了,这才回归净土。非常感谢老师当年苦口婆心劝我,我不是不相信,因为没搞清楚。我这个人一生确实如此,不搞得很清楚,我不会接受;我自己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接受了。方老师最初教我从法相唯识下手,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了几十部经典,大概有三十多部经典,自己慢慢契入境界,发现这个法门的殊胜。原来《华严》、《法华》包括《楞严经》,统统都回归净土,不可思议。这才让我们真正认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他所要说的是什么,所要教众生的是什么,搞明白、搞清楚了,千经万论无不回归净土。

  我们翻过来看一百四十八面第二行。「是故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是经文,本经后面的经文,「独留此经」的这段经文。其有众生,值斯经者,值是遇到,遇到这部经的,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你愿得人间富贵,可以得到;你愿意得天人的富贵,你也可以得到;你愿意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四圣法界,也能得到;你愿意到极乐世界都能随愿,随意所愿。这句话就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良以此经符合社会之实况」,这是这个经无比殊胜之处,真的能够符合社会实况,管用。古代的社会适合,古代是君主,现在是民主,统统适合,没有不适合的。因为这部经教人,它的标准是圣贤君子,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圣贤君子是我们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也就是说,人人都是圣贤,人人都是君子。为什么我们今天变成造作罪业的凡夫?距离圣贤君子太远了。圣贤君子能爱人,我们现在不但不爱人,不爱自己,不知道自爱,哪里能谈到爱人?不自爱。我们教自己没有教好,怎么能教人?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一定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在中国儒家,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是为别人,不为自己,这是君子;如果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为自己,不是为别人,这是小人。小人不是说坏人,他并不坏,就像佛家讲的大乘、小乘,他心量小,把别人排在第二位,自己排在第一位。心量要大,决定是把别人排在第一位,自己排在最后一位,这心量大。大小乘是这么分的。所以,这个经符合社会实况,因为把人教好了,人只要是好人,任何形态的社会,古往今来统统适应。而且都能做到善巧方便,「真俗并照」,双照,「事理双融,凡圣齐收,心佛不二」,真正能做到圆融自在。「故能长存而独留於末世」,这是特赞净宗的殊胜,佛陀慈悲,特别加持这部经典,让它流传到后世。

  经本印出来了,我们这个《科注》,在台湾印的。我昨天离开台湾回到香港,看到这个本子。第一批有五千部,这次是精装两册,上下册,精装两册。有「科会」,前面是「科会」,便利大家阅读,后面是「科注」,科会进经文,注解完全用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印得很好,我们这次印两万套,第一批五千套大概很快就寄过来了。这个书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愈多愈好。估计我们的《科注》大概在明年九月可以讲圆满。这个经要多讲,每一遍不会相同,肯定有新的悟处,有新的适合於现前环境的,适合现前环境的解释。经上字字句句都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帮助我们提升境界、帮助我们开智慧,处理日常的事务。所以学了它真管用。

  念老说,「良以此经不但为净土群经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一大藏教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统统归净土,这在佛法里头说。下面又告诉我们,「实亦为此界他方」,此界是我们这个地球,他方是他方世界,「现在未来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之法要」,这还得了吗?这无比的殊胜,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方世界,近处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多大?十亿个银河系。这十亿个银河系跟我们是一家人,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教区这么大,不是一个地球,地球是一个村,这是小村。他方世界还包括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换句话说,一切诸佛如来在他们自己教区教化众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最后也是指归到净土。诸佛如来几乎是公认,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这个话真的。光中极尊,这个光可以指为常寂光,常寂光里面无量无边妙觉如来,阿弥陀佛第一,这光中极尊。因为常寂光里头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那个光中极尊,只有佛与诸佛方能究竟,等觉以下都不行,都无法体会。这是佛法所说自性极奥妙之处,真的是唯证方知,没有契入这个境界,连等觉菩萨都不行。

  「现在未来一切有情离苦得乐」,这个苦叫究竟苦,这个乐是究竟乐,不是一般的苦乐。离究竟苦,所有一切苦全没有了,得究竟乐,所有一切的乐事他统圆满了。这是佛陀教学终极的目标,就是帮助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用的是什么方法?底下一句是方法,离苦得乐是果,究竟菩提是因。究竟菩提是什么?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究竟菩提。「究竟菩提之法要」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妙绝了。佛在这个法会里头也把法要讲尽了。离苦得乐之法,破迷开悟之法,讲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讲到究竟处,就讲到极圆满了。

  发无上菩提心,还是经题上这五个字重要,这五个字是无上菩提心,是无上菩提心里头一部分,自受用,这最重要了。为什么?自己没有得到受用,怎么能帮助别人得受用?菩提心的体,《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真诚是不假、不虚,真是不假,诚是不虚,一丝毫虚伪都没有。待人接物,修学世出世间一切法,都用真诚心,就是印祖所说的「诚敬」。印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换句话说,你学东西能得多少,全在你诚敬心。诚敬心的自受用是什么?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是真诚心,有染污就不真诚,什么东西染污?有我就被染污了。

  末那是染污,末那叫染污意。第一个是我见,我见就是你的见解里头有个我。它从哪里来的?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因为一念不觉,从真心起了个妄心,妄心不是真的。这个妄心是业相,就是波动的现象,这一波动现象,头一个起来的、出现的一个就是末那。末那是四个念头结合在一起,第一个是我见,第二个是爱见,第三个是痴见,第四个是慢见。就是你有这个见解,这叫四大烦恼,变成一个识,佛称它为末那识,也叫我见、我爱、我痴、我慢。这是强调有个我,你就有了我,有了我就迷了,把这个东西当作我,错了。佛法里有没有真我?有,这个假我去掉,真我就现前。所以佛给「我」下了个定义,什么叫做我?我有主宰的意思,我有自在的意思。我见里头没有主宰,你完全受环境摆布,你不得自在,你没有自由,你受的限制很大。所以真我,常乐我净,这是性德。自性里头有真我,自己做得了主,自己得大自在,没有任何障碍。所以,首先要破我见,因为有我这个东西,清净心就没有了;这个东西放下,清净心现前。这是第七识。

  第六识是分别,分别就不平等,换句话说,我们要放下执著、要放下不平、分别,我们的清净、平等就现前。这个东西一现前,唯识学家所说的,因上转了,第六、第七转了,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就是清净、平等现前。八识跟前五识跟著转,转八识成四智,六、七是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只要这两个转了,五、八连带都转了,就统统都转了。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圆满的智慧。末那转为平等性智,真正融会在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融会成一体,末那。第六转变为妙观察,妙观察是权智,阿赖耶大圆镜是实智。权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前五识转变成无所不能,第六识无所不知。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叫妙觉果位,这真正成就。

  「是故念祖感恩图报」,我沾黄老之光,他也把我带入境界。我们感恩图报,感佛恩、感祖师恩、感父母恩、感祖宗恩、感一切众生恩。「发无上心,敬注此经」,这是依教奉行,为人演说,「续佛慧命」。「虔祈两土导师」,虔诚祈请本土释迦如来、西方弥陀导师,这是两土导师。「十方如来,上师本尊」,上师是现在教我的老师。「金刚护法」,四众同学。「慈恩覆护」,希望这些人大慈大悲护持,让这桩事情做得圆满、做得成功。「威德冥加」,这有保佑。「冀此注释」,我们今天演说、分享,一切能顺利,没有障碍。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我一生佛菩萨照顾。现前佛菩萨照顾,我们有一个固定地方,这佛菩萨照顾的,有个固定的地方就可以不动了。没有,没有就是靠不住,那完全看缘,居无定所,住多少时间自己不敢讲。有一个地方就好了,我就不动了。佛给这个地方,我就知道我可以不动了。不动我就专弘一门,专讲这部经,一遍讲完从头再一遍,为大家做个样子,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做这个样子。「上契圣心」,这是理,圣心是理;「广启众信」,这是机,这是众缘。「凡有见闻,同入弥陀一乘愿海」。这是念老跟我的一个愿望,我们都希望一切众生,有缘众生在一生当中都能够圆成佛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