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六八集) 2004/6/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68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九面经文第一行,「三辈往生第二十四」。这一品跟下面第二十五品「往生正因」,是这部经里面讲到往生应当具备些什么条件;换句话说,专门讲念佛往生的方法,所以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希求往生的人,这一品经要特别留意。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这是第一段,总说往生的三类,『三辈』就是三个不同的等类。佛叫著『阿难』给他说,凡是叫到名字,下面的经文就特别重要,这是提醒他。阿难是我们大家的代表,叫著阿难也就是叫著我们。这里头有没有我们的分?有。你看『十方世界诸天人民』,我们在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之中。现在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至心愿生』,就是有没有这么一个愿望真正发心愿生西方净土。
要知道这个世间很苦!我刚刚进来,有个同修告诉我,他的弟弟就在我们对面跳楼自杀;还有人告诉我,这个地方已经有二、三次这个事情发生了。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自杀他一定找替身,既然他会找替身,这个事情就会连续不断的发生,所以应当给他超度。居士林就在他的对面,我们今天晚上讲经,将这讲经功德给这些自杀的人回向。自杀非常痛苦,在经上讲,他在没有找到替身之前,每七天他自杀这种苦,他要重复演一次,每七天有一次,一直到他找到替身,他才能脱离,很苦很苦。这是许多人不了解事实真相。
所以我们在世间纵然受到很多委屈,要安心、要随顺,为什么?这一生我们在日常生活,或者你所遭遇的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是命里头有的,是过去生中业力所感的。佛在经上把这个事情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有两种业力,一种业力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第二种是满业。满业就是过去生中我们造作的善与不善,这个业力就是我们这一生当中,贫富贵贱一切的遭遇,这是满业。既然是过去生中造的业,怎能不承受?承受当中,顺境善缘我们不起贪爱,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我们的业就消了。
过去生中造的一定要消掉,你要不消掉,出不了三界。修学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我们也希望尽量能少带一些,所以有这个机缘消,好事情不是坏事情。愈是难忍的事情,你能忍,你消得愈多,消得愈快,这个要知道。无论受怎样的侮辱、折磨,统统是消自己的业障。遇到这种环境,一切放下,什么都不要想,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哪一天往生,佛菩萨安排,用不著我们自己去操心,也不必去著急,所谓是功夫到了自然就成就。这一品经里面所讲的,那就比什么都重要。
前面我们读过「十方佛赞」,这一品经文很重要。如果没有十方佛介绍,我们怎么知道有极乐世界?怎么会知道有阿弥陀佛?所以介绍的人不是别人,是十方诸佛如来。这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不是阿罗汉介绍的,不是菩萨介绍的,诸佛如来介绍的;不是一尊佛,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这还能假得了吗?这样的事我们遇到了不相信,那你还信什么?一切诸佛来推荐介绍,你不相信,那你相信什么?所以在此地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听了之后应当发心,知道宇宙之间有这么一个好的修行场所。我常常遇到同修们给我写信,他发心想出家,到极乐世界出家好!这个世间出家都不容易成就。所以我们一心一意,无论在家出家都一样,只要你至心愿生,你就决定得生。佛祖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乃是万修万人去,关键就在这四个字「至心愿生」,一心一意,没有第二个念头,求生净土。
凡夫毕竟是个凡夫,虽然有这样殊胜的缘分,听到诸佛如来给我们推荐介绍,可是我们每一个人确确实实信愿有浅深不同,有人一听就深信不疑,有人听了之后半信半疑,各人不一样!我们从过去老人,我们的上一辈告诉我们。民国初年,谛闲老和尚有一个徒弟做锅漏匠的,这个故事在《影尘回忆录》里头有。倓虚法师在香港打佛七的时候,他有个录音带,我最早是听那个录音带知道的。
锅漏匠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一生生活非常贫苦。谛闲法师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他们同生在一个村庄,所以小时候就在一起玩耍的。这个时候看到谛闲法师出家做了法师,他很羡慕,所以他就找到谛闲法师,要求出家。谛闲法师(这小时候的朋友)就劝他不要出家,为什么?年岁大了,四十多岁了,在从前那个时候四十多岁就接近老年。他说你没念过书,学经教来不及了;人也很笨,出家,早晚功课他都学不会,那你在寺庙里面,一定受别人歧视,人家瞧不起你,你的日子很难过,就告诉他。可是他赖著非要出家不可,谛老最后就跟他商量,他说你真的要想出家,那你得要听我的话。他说那个没有问题,我既然是拜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都听。这样就把他剃度了。
剃度之后,送到乡下,找了一个破庙。那个时候是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社会不安定,有很多小庙没人住,找个小庙让他去住;找几个居士照顾他,送一点吃的给他。叫他住在那里头,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跟他讲,你一天到晚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他是真听话,这个方法好,没有压力,念了三年多,他功夫成就了,站著往生。这距离我们时间不远,也不过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人是信心深,他能深信,他一点都不怀疑,老师教他什么,他真的就干。所以谛闲老和尚三天之后才到那个小庙替他办理后事,非常赞叹,说天下(他讲天下就是讲中国全国)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丛林寺院方丈主席也比不上你这个成就。往生之后,站在那里站三天。
没有别的,深信切愿,老实念佛。我们这些人是不老实,所以你不能成就,老实人就决定有成就,老实人没有杂念,老实人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心是清净的。我们的心不平,为什么不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的心不平!所以《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平气和。顺境善缘不动心,逆境恶缘也不动心,他心是定的,这个锅漏匠的心是定的。三年不是很长的时间,他就成就了,成就那么样的殊胜,他是预知时至。这个事情我们在讲席里头也提过好几次,很多同学都熟悉。
所以,信愿我们每个人有浅深不同,发心也有大小不同。有人发的心很大,有人发的心很小,只顾自己,顾自己的家庭、亲戚朋友,或者顾个团体;有些人发心,真正能够想到这个世间许许多多苦难众生,这个心量就大。修行,有人很精进,有人懈怠懒散。持诵(持名诵经)有如法、有不如法,如法的是一心专注,这如法;不如法的是读经、听经还在打妄想,这就不如法。所以学佛的人很多,真叫千差万别,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这是讲现前。
再往深处讲,过去生中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於是往生的品位就有很大的差别。经上所讲三辈九品,这是举一个例子。三辈,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可以看到上辈、中辈、下辈。《观经》里面讲得详细,上辈里面有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辈里面有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所以三辈就有九品。佛说到这个地方就可以了,我们就明白了,就知道举一反三。九品里面,每一品还有上中下,三九二十七,二十七,每一品里头又有上中下,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品类差别很多,佛为我们介绍是略说一个大概就行了,这细的我们自己要能够体会。古大德注解也给我们注得很好,譬如《观经》讲九品,九品每一品里头又有九品,那就九九八十一品,如是辗转推演,这个品数就无量无边。所以在无量无边的品辈当中,只说三辈,三辈涵盖所有不同往生的人。
往生因缘如此的复杂,悬殊差距也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想像的,但是我们常常要问:无量无边因缘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因缘是什么?这个很重要。譬如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都是无量因缘成就的。无量因缘,哪一个因最重要。佛在讲经说法常常用这种方式。譬如讲十法界,十法界里头,佛法界最重要的一个因就是平等心,平等是佛。无量因缘成就的佛果,这是第一因。我们这个心常常不平,不平就很麻烦,所以你要真正想求成佛之道,那就要在一切境缘当中修什么?修平等心,平等心是直接成佛的。菩萨第一因是六度,辟支佛第一因是十二因缘,阿罗汉第一因是四谛,天人第一因是四无量心、上品十善,人道第一因是五戒,畜生道第一因是愚痴,饿鬼道第一因是贪爱,贪心作饿鬼,地狱道第一因是瞋恚,这是佛跟我们讲第一因。今天我们想求生西方净土,西方净土无量因缘第一因是什么?这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无量因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里面的第一因。
那你得要记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现在许许多多念佛人,念了一辈子不能往生,这是什么原因?他把这个因搞错,把发菩提心忘掉,只著重在一向专念。所以他只有一半,另外那一半他没有,而不知道佛跟祖师教诲当中常常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这个信愿就是菩提心。由此可知,能不能往生,第一因是你有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信愿,真信切愿。蕅益大师《要解》里头讲得太好,所以印光大师对《要解》赞叹备至,说「即使古佛再来,替《阿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种赞叹是赞叹到极点。
早年,我刚刚到新加坡来弘法,那时候演培法师在,他跟我是老朋友了。我没有出家之前,常常听他讲经,跟他很熟。因为我听经我都坐第一排,跟他面对面,所以非常熟悉。到新加坡来的时候,老法师很难得,他大我十岁,他到机场去接我,我走的时候他到机场送我;都是因为讲经的法师不多,所以他对我非常爱护。曾经有一次,我到他道场去拜访他,他请我吃饭,他就问过我:印光法师对《弥陀经要解》的称赞是不是太过分?他问我。我给他老人家的答覆:我自己修净土这么多年,《弥陀经》讲过很多遍,我觉得印光法师讲的话非常中肯,一丝毫不过分。
实实在在难得,也真正把我们许多年的疑惑破除了。疑什么?《无量寿经》上明明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是有很多真正念佛往生,像那个锅漏匠,锅漏匠你问他有没有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从来没听说过。他怎么会往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亲眼看见的,亲耳所闻的,往生瑞相希有,就是站著走、坐著走,预知时至,瑞相希有的,总有十几、二十个人,这些人可以给我们作证明。可是打听打听,这些人当中多半都不认识字,再打听他的行谊,都是好人,人都非常善良慈悲。这是社会上真正的好人,可是不认识字!很多没有听过经,人家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实实念佛,念个二、三年他真的成功了。所以我们就感觉到这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大概他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读了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才恍然大悟,原来真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蕅益大师的小注里头注解的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发是发明,古来祖师大德没有说过这个话,蕅益大师说出来了,使我们晓得,不认识字的你一劝他他就深信,深信就是菩提心,深信发愿就是菩提心。他自己发了无上菩提心,他自己并不知道,你要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不懂、他不晓得,但是他对於净宗的信心坚定不动摇。
看看我们现前念佛人,我看到很多,正是古人所说的露水道心。露水,早晨有,太阳出来了,一会儿就没有了,就晒干了,露水道心。听到别人说一个什么好的法门,好的方法,信心立刻就动摇了。现在听说大陆上有一个年轻法师,年岁大概不太大,提倡五会念佛,说念一千万声就能够证三身佛果,念一千万声,一千万声不难!一天念十万声,十天就一百万,不要一年。他们来问我,我说你可以试验试验看,一千万声念完之后,这不要一年的时间,看你证不证三身佛,如果不证,那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可以做试验。
由此可知,你听了这个,这个法门好,你的信心动摇了,能不能往生?在我看你不能往生。往生要信心清净,愿心坚定,这种人肯定往生。像你这种三心二意,你怎么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他说什么菩萨教给他的方法,另外有一个人说佛教给我方法,比菩萨高,那你怎么办?你又放弃那个学这个?所以有许多人问我,应该要用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些人?我就告诉他,我们过去曾经讲过《观无量寿佛经》,《观经》「上品上生章」里面就讲得很详细、很透彻。上品上生章我们还单独讲过,都有带子流通。
世尊灭度之前最后教诫,教我们几句话,那比什么都重要。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重要;又教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要依经典上所讲的,不能说哪一个人传说的,这个不可以。「依义不依语」,我们要依靠的是经典上讲的道理、义理,言语没有关系,多说少说、深说浅说,没有关系。佛讲这句话用意非常深,因为佛知道,将来佛法在四面八方流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言语、不同的文字,一定需要靠翻译。翻译於是就引起怀疑,他翻的跟原来的经文意思一样不一样?所以佛这句话是「依义不依语」,只要意思对,言语没有关系,文字没有关系,只要意思对。这把我们这种疑惑破除了。
在中国的译经,有许多经有重复翻译,譬如诸位都知道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就有六种译本;就是六个不同的人翻译,原文是一个本子。这六个本子我们拿来看,译的文句不一样,但是意思相同,那就可以,随便你依哪个本子都行。《无量寿经》的译本就更多。历史上所记载的,《无量寿经》从汉朝,从后汉一直到宋朝八百年间,总共有十二次翻译。但是《无量寿经》这个本子,诸位在梅光羲居士序文里面可以看出来,这个译本内容差别太大了,决定不是一个原译本,就是这些翻译的人他们用的本子不是同一个梵文本。现在大家判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梵文本,三种不同,这就说明这个经是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每一次讲的大家纪录下来不一样,多次宣讲才会有这个情形,这很特殊的。
佛说一切经,从来没有讲过第二遍的,唯独这部经至少讲三遍。最大的出入是什么?就是这个愿,愿的数字,这是怎么翻译也不能够把它有这么大的差错。你看有四十八愿,有三十六愿,有二十四愿,那差得太大了,这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这是多次宣讲,我们在中国也是多次翻译。可是这十二种译本现在只剩下五种,在《大藏经》里面收的只有五种,另外有七种失传了。所以依义不依语,把我们的疑惑断除了,我们要相信古大德翻译的决定没有错误,要有这个信心。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我这一生当中决定得利益的就是了义。我这一生当中学习得不到利益,对我讲就不是了义,所以了义是各个人不相同,一定要得真实利益。这个真实利益是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超越六道轮回,帮助我真正见到阿弥陀佛,这对我是了义。
末后一句是「依智不依识」,这一条很重要。我们凡夫往往感情用事,佛这是特别教导要用理智不要用感情,用感情你一定会走向歧途,一定要用理智。这个话不但是佛常说,就是世间教学,儒家也非常重视。儒家讲义利,这两桩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取利还是取义?这个时候看到一个人的修养,看到一个人的德行,义利摆在面前,只取利不顾义,这错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一定要懂得仁义道德,不能把利害看得第一,把自己眼前利害看得第一,那仁义忘掉了,这已经就失去人道的条件;换句话说,你来生不能得人身。诸位想想看,人身都不能得,他怎么能成佛?他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不可以不明了的。所以要依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义是什么?义就是应该不应该,我这种做法是应当不应当,不应当的不可以做。
佛这样嘱咐我们、教导我们,我们一定要懂得,要依佛的教诲。所以每个人真的要是明了四依法,就不会被这些邪师说法所迷惑,《楞严经》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真的叫天下大乱。我们常常讲到宗教,我听到西方人的报告,在这个世纪有很多新兴的宗教,全世界大概有多少?超过两千多!不是我们新加坡讲的九大宗教,两千多,我都吓一跳。这就是真的佛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所以遇到佛法,这是非常幸运、非常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这部经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键。三辈往生我们统统都有分,关键在愿、在行、在功德,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愿行功德在哪里?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所以我们对於经教不能不熟,正是佛在经上常常讲的,教我们要深解义趣。我们对经典解得浅不行,解得浅你往生品位不高;你要深解,愈深愈好,要解得透彻,这个样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高了。
品位高下关系很大,往生品位低,到西方极乐世界证到究竟佛果的时间长;如果往生的品位高,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成佛的时间就短,关系在这个地方。可是不管怎么说法,只要能往生,那都是希有的因缘。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需要多少时间?十二劫。十二劫在我们看起来很长,可是在一般菩萨、修行人心目当中来看,太短了。你看看《华严经》常说的,圆教初住,证得圆教初住,法身菩萨了,通过四十一个阶级,破四十一品无明,证到究竟佛果需要多少时间?三大阿僧只劫。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劫就成就了,你才晓得西方世界的殊胜,你才知道为什么诸佛如来赞叹西方净土,太希有了。
你去不了是没有办法,你要去得了的话,那个地方跟一切世界相比,这是速成班。速成已经很难得,速成的成就绝不亚於那些修三大阿僧只劫的人,说实在的话,只有比他高明,不会比他差。你说这多殊胜!所以这种机会,确确实实像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么好的经典,无比的希有,应当值得庆幸。要把这个机缘好好的抓住,千万不要轻易放过,知道这一生当中遇到不是容易事情。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我们遇到了。
我们修学这个法门,遭遇的苦难不少!前几年,反对会集本的声音响彻云霄,指名毁谤侮辱,言语上、文字上,在报章杂志,有一些同修寄来给我看;还有一些同修好心要组成一个小组来反驳,来告诉我,我把他制止了,我说决定不可以。他骂随他骂,骂累了他就不骂了;写让他写,他写累了他就不写了,千万不要去碰他。吵架,两个人对骂,愈骂愈起劲,没完没了,如果一个骂,一个一句话不说,骂两个钟点他就不会骂了。打架也是如此,两个对打,打得很热闹,如果一个打,一个就躺在地下,他就不能打了,还打什么?所以我教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随他去。到现在这声音没有了,大概写字的人也写累了,他不写了。
各人修各人的!你不相信,我相信。无量法门,喜欢哪个法门都好,没有不好的。但是我们守住世尊教诲的原则,绝不批评别的法门,这在哪里学的?《华严经》上学来的。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学的法门不相同,不一样!但是这些善知识他们修行的态度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是给我们做模样、做好样子。所以我们对自己修行的法门谦虚,人家说:你为什么修净土?我很笨,不聪明,我没有聪明智慧去研教,也没有深厚的善根去参禅,只好念阿弥陀佛。对於人家的法门赞叹,我们自叹不如。这话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
老老实实修这个法门,希望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三年、五年我们就能取得西方净土。真正取得了,也就是说你能够往生了,往生的条件成熟了。条件成熟,你要不要去?那你就要有你的智慧,要不要去。这个时候不是其他的业因,是与众生有没有缘,跟众生有缘,那你要多住几年,你要帮助众生;没有缘,赶快走,一点都不耽误。这是懂得这个道理,真正有往生条件的人他考量的因素就如此。
什么叫有缘?这个世间还有人愿意跟你学,还有人愿意听你的,这就是有缘。你不能不帮助他,你要不帮助他,对不起他,不能只顾自己,是要顾及别人。什么叫没有缘?这个世间人不愿意听你的,对你起了厌烦心,在这种状况之下,那你就应该可以走了。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留恋,亲近弥陀,到极乐世界去进修,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智慧,等待因缘成熟。缘成熟了,佛法里头常讲乘愿再来,他就又来了。佛菩萨跟我们凡人不一样,凡人如果是得罪了,两个闹翻了,下一次你想请我来,不来了。佛菩萨不是的,佛菩萨是闹翻了之后,我喜欢你来,佛菩萨马上就来了,这叫大慈大悲,这叫理智,不是用感情。我们凡夫用感情,赌气会赌得很久,佛菩萨没有。这我们要明了,我们也要学习,所以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发菩提心。菩提心,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讲,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觉是从用上讲的。它的体是智,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不是外面学来的,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是我们每个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为什么你今天智慧没有了?智慧变成烦恼了。所以经上我们常常看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意思说得很深,确确实实,你要是悟了就是菩提,迷了就是烦恼,所以烦恼跟菩提是一体的两面,觉了的时候叫菩提,迷了的时候叫烦恼,它是一不是二。
由此可知,烦恼能不能断?烦恼断了菩提就没有了,菩提也断了,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转变成菩提,烦恼没有了,统统变成菩提了,我们称为断,那个断不是真断,是转变。性德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遍虚空法界,它怎么会断?这个道理要晓得。所以只要我们自己学会转变,转迷为悟,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佛菩萨高明的地方,他会转,我们很糟糕,我们不会转,我们愈转愈糟糕;从人转到畜生、转到饿鬼、转到地狱,愈转愈糟糕。这就是烦恼在那里主宰著转,你愈转愈糟糕,诸佛菩萨他是智慧主宰著转,他愈转愈殊胜!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我们从佛菩萨这里学到,一定要用真诚心;真,不是假的,诚,不是虚妄的。我们常讲虚情假意,这很糟糕,虚情假意是愈转愈下,你要用真诚心,那是愈转愈向上。这很重要很重要,决定不要怕吃亏。这个世间人都是虚情假意对我,我怎么可以用真心对人?你要是不服,人家用虚情假意,我也用虚情假意,人家是往下面转,我也往下转,这就错了。而且这是真话,佛不讲假话,你是用真诚心,你不会吃亏、不会上当,用虚妄的心,才真正是吃亏上当。眼前好像他占一点小便宜,那是他看花了眼,他没有看清楚,那个祸患立刻就现前,非常可怕!唯有用真诚心老实人他能靠得住,他不会堕落,只会向上升。这就是好人一定有好报,这是天经地义,这是真理。所以我们对於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要明了、要清楚。
我们用真诚心,我们用清净心。真诚心是菩提心之体,清净平等觉跟大慈大悲都是真诚心的德用,它表现在事相上、作用上,对自己就是修清净、修平等。清净平等慈悲在哪里修?在人事上修,人事,特别是人,古人常讲「做事难,做人更难」,所以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是修行的好环境。为什么?把我们这些习气、烦恼、业障,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它淘汰掉、化解掉,这个重要。所以发菩提心,菩提心发了,自自然然你的信心就深了,你的愿心就定了,绝对不会再动摇了。所以你不知道你自己发心的浅深,你可以在这上面来试验、来测验自己,我的心到底深到什么程度?完全在事相上去考验。你禁得起还是禁不起考验,从这个地方能够测知自己的信愿,真正知道这个信愿有没有成就。无论在什么状况之下,你都能够保持著不动摇,那个时候你会生欢喜心。
经是佛说的,依法不依人,经里面说的决定往生,那还能错得了吗?一向专念,蕅益大师讲得好,品位高下,「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念多少,这要懂得。不是说念得多的功夫就深,念得少的功夫就浅,不是的。念的时候,你这一句佛号得力不得力,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不得力,什么叫不得力?妄想习气伏不住,一面念一面还打妄想,这就功夫不得力,这个不行。他念一句、十句,他得力,他确实能把烦恼伏住,不起作用,这叫功夫。所以人家说,不是说念佛数字多少,不是说这个,是念佛功夫的浅深决定你往生的品位。由此可知,往生这桩事情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这是我们不能不懂得的。可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真正为生死,发愿往生净土;换句话说,首先你要真正明了轮回苦,苦不堪言!
台中江逸子先生,他也是李老师的学生,跟我是同学,这是当代的一位画家。他画了一幅地狱变相图,这幅图好!连他的序文跟跋文总共六十公尺长,这么样一个大画。我们在此地看到后面五百罗汉的浮雕,我不知道它有没有六十公尺。这幅画完成了,你要细细看这个画,知道地狱可怕。由於这幅画,启发了我们查《大藏经》,因为从来没有这种动机,从这个画里头我们就引起这么一个动机去查《大藏经》。我是派了三个同学,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在《大藏经》里面去查释迦牟尼佛讲地狱状况,结果找到二十五部经论,世尊都讲到地狱。而讲到地狱一些状况,比江老师画的这个还要可怕。他这幅画是依《玉历宝钞》画的,《玉历宝钞》是道教的,讲十殿阎罗,以十殿阎罗为纲领画出来的。
现在我们知道,佛在经里面讲地狱状况讲得非常详细、非常微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都有因果。看了这些经文之后,你再读《地藏经》,你的心情就不一样。《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往往我们念就这么带过去了。佛说得这么严重,到底严重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你把这些经论一看就明了了,确确实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特别是业因果报讲得非常清楚,比道教完备太多了。我们去查经的同学告诉我,来跟我讲,他说骂人,喜欢骂人的人,佛说了,骂人的人堕到地狱,堕什么地狱?就堕骂人的地狱,每一个人都骂他,就天天跟人对骂,在地狱里头多少劫,就要骂多少劫,你说这个东西可不可怕。喜欢打人的就到地狱打架,要打几千年、几万年、几劫,天天打,打死了活过来再打。像这些在《玉历宝钞》里面都没有。
换句话说,我们动什么念头,你会遭什么样的报应。你怎么样对别人,一定遭到很多很多人用那个方法来对你。这个境界不是外面来的,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确确实实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你得要受。到什么时候你这个意念没有了,这个地狱就不见了,就不现了。还有这个念头,譬如骂人,还有骂人这个念头,这地狱你就看到。从此以后不再骂人了,念头没有了,干净了,地狱就没有了。不可思议,这个境界。
所以现在同学们已经在做了,把这二十五部经论,佛讲地狱业因果报统统把它会集做一本,我们看起来就方便,不要去找那么多了。这一本印出来,我们也给它定了一个名字《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一册,编成一册,分量也相当大,佛经里头专门讲地狱的。现代这个时代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多看看,提高警觉,千万不能有不善的心待人,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统统要遭果报,很可怕,不是说你做了就没事。因缘果报决定是真实的,佛在经上常讲「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现在造作一些罪业,果报没现前,是什么原因?是过去生中你修的福报,你的福报没享完,你现在享受的是过去生中造的余福。这个福报享完了,你的罪业、罪报就现前。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
所以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就感到生死可怕,生死太苦了,不愿意再搞六道轮回,再搞生死报复。六道里头说老实话就是冤冤相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总是免不了这些事情,生生世世在造因,生生世世在受报,你说这有什么意思?纵然作善,你能够享受一点人天福报,毕竟时间短暂,福报享完了,无量劫来阿赖耶里面恶习种子它又起现行。所以确确实实在六道里头,你出不了六道,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这是真实话。所以佛菩萨劝我们了生死、脱轮回。
了生死脱轮回,先要晓得轮回怎么来的。佛在经上讲得好,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三种烦恼是轮回的业因。《华严经》上没有讲这个名词,它讲的我们比较好懂,它讲的是执著、分别、妄想。执著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名字用得不一样,是一桩事情。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没有办法脱离轮回,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
阿罗汉脱离六道轮回了,什么原因?他没有执著了,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执著的意念都没有了,当然不会有这个行为,所以他才能超越六道轮回。虽超越六道轮回,他超不了十法界,六道轮回之外这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这里头也有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不能超越。为什么?他有分别,虽然没有执著,他有分别。所以必须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心也没有了,这个念头也没有了,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才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慢慢再去把妄想断掉,妄想是无明,无明有四十一品,这四十一品无明是在一真法界里头慢慢去断的,断尽了,这才是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一切经佛常说的,叫通途法门,我们非常非常困难。
这就是最低的,六道轮回的业因就是执著,我们讲情执。情执很可怕,决定不能够离开轮回。情愈深愈往下坠落,情最深的是地狱,往上一层比一层淡一点。《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像这些经论,你要不常读,一定要常读,不常读就忘掉了,被社会迷惑了,把这一桩事情忘掉了。常常读,常常去想,你愈想愈可怕,愈想出离的心才生得出来,真正想离开六道轮回,真正想往生净土,这个样子你那个深信切愿就生起来了。深信切愿才是经上讲的发菩提心,所以这个心不是容易!真的一万个念佛人当中,难得有二、三个真正有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心。
这样深信切愿,再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不改,无论什么人来跟我说,我决定不会动摇,我决定不会改变。我在这个讲席里面跟大家也说过很多遍,许多人反对会集本,批评会集本,我就讲:全世界的人都反对、都批评,我还是要读诵受持,如如不动。为什么?这个本子是老师传给我的,我对我的老师有信心,我决定不会动摇,我决定不会改变。我学习有受用!我的受用他们不知道,他没有学过,他怎么会知道?这个心才叫清净心。
所以祖师大德提醒我们,不要以为经论里面常讲净宗是个易行道,你就轻慢了,信心、愿心都降低了。口里面虽然说修净土,实际上贪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这样的心态修学,是自己造成障碍,没有法子成就。所以我们的正常的心态,不可以说这个法门难,也不能说它容易。说易,是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比较,这个法门是容易,因为它不需要断烦恼,但是它要伏烦恼。你的烦恼伏不住,决定不能往生。伏烦恼比断烦恼真的容易太多,你能够把烦恼控制住,不发作就行了,真正能控制得住,不会发作。你伏的功夫时间愈长,功夫力量愈大,到不伏自自然然也不发作,往生就肯定,就有把握。我们在做这个功夫。虽然不伏,它也不发作,烦恼并没有断,这要知道,这叫带业往生。可是这个功夫你要不认真去做,你要不把世缘看淡,你做不到。
这个世间什么事情都要看淡,不但世间事看淡,佛事也要看淡,都不挂在心上,只把阿弥陀佛挂在心上就好,把极乐世界挂在心上,这叫「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还有一点要注意,你看这个经上佛一开口「善男子,善女人」,三经都是如此,不但三经,大小乘所有经论,佛一开口「善男子,善女人」,这句话非常重要!千万不能疏忽,那就说明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都是善人。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认真修善,你怎么能往生?
善人有标准,可是你仔细去看《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的下三品,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都是恶人,恶人怎么会往生?恶人能够改恶向善,他就能往生,他要不回头,他就往生不了。临终回头都能往生,法门广大不可思议,他那个回头是真回头,不是假回头,那个真回头就是真忏悔,知道我做错了,以后不再做了,真的回头了。我们谚语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恶人回过头来,真好人!比一般好人还要好,所以他能往生。这是勉励过去无知,没有智慧,愚痴,造作许许多多严重的罪业,现在明白了,回头,行!不要害怕,我造的业障太重,恐怕不能往生,你要是这个念头,错了,那真的造成往生的障碍。
要晓得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我学佛的时候,读《观无量寿佛经》,阿闍世王、提婆达多造五逆十恶罪,提婆达多生身堕地狱。虽然堕地狱,他在地狱里头没有受罪,还很快乐,在地狱里头享受就跟忉利天一样。什么原因?他害的不是别人,害的是佛。害凡夫可就不得了,为什么?凡夫有瞋恚心,凡夫有报复心,那冤冤相报还得了!你去害佛,佛没有瞋恚心,佛没有报复心。你不害佛,佛修行,我们讲修忍辱波罗蜜,慢慢修,不晓得修到哪一天才修圆满;你这一害他,佛的忍辱波罗蜜马上就圆满,立刻就圆满,成就佛证极果的圆满。虽然他造的事、用的心是很恶的,但是他对佛来讲,帮助佛快速的成就了。他要不要堕地狱?要堕,他堕地狱不受罪,在地狱里还享福,有道理,这个道理很深、很微细。
阿闍世王,这是凡夫,他杀父亲、害母亲(把母亲幽禁),又破和合僧,造五逆十恶罪,临终忏悔,念佛往生,他真往生。所以我们读《阿闍世王经》,这就是佛说阿闍世王这个故事。在我们想来造那么重的罪业应该是下品下生,可是没有想到,佛在经上跟我们介绍是上品中生,这我们怎么想都想不透,於是才晓得这个忏悔往生我们不能轻视,说不定这个造罪业的人临终忏悔去往生,像阿闍世王这样的,品位超过我们。我们往生可能没有办法到上辈,中辈、下辈我们就觉得很满意、很不错了。你看,上品中生。
说明往生是有两条路,一个就是我们普通正常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是临终忏悔,临终时候忏悔发愿,十念一念往生。十念一念,他那个功德特别殊胜,心特别猛厉,是我们一般人比不上的,发心无比的猛厉,一下就能够把他无量劫的恶业统统转变过来。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让我们不敢轻慢造作罪业的人,你不要瞧不起他,你不可以轻视他,为什么?说不定他临终搞个忏悔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比我们高,我们还不如他。所以这个事情在发心的勇猛、发心的真切,真的回头了。这一桩事情不能不知道。《往生传》里头这些例子很多,临终忏悔,念佛得生。像《观经》下三品恶人临终忏悔往生,那就是他忏悔的力没有阿闍世王那样的勇猛,没有那样的真切,同样是忏悔往生,不一样。忏悔往生大多数是在下三品,但是也有少数的到上辈上生都有,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
当然,这些事实真相我们细心想想,与过去世的善根因缘一定有非常密切关系,过去生生世世积得厚。他为什么造业?这一世当中没有遇到善缘,缘重要!没有能亲近到善知识,他所遇的是恶知识,在他的身边常常教导他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总是用这些东西迷惑他,是这么个原因。这些事,如果不是常常读经,世尊常说的,要常读、要理解,而且深解义趣,我们才能够明了,才不至於有疑惑。为什么?疑能障道,如果对这些事情产生疑问,你对於净宗信心就打折扣,信心一打折扣就不能往生,所以这个关系很大。
莲池大师他老人家讲得很好,「始恶不妨终善」。一个人年轻时候造恶,中年造恶,老年的时候后悔,来行善来得及,他还是善人,只要他回头。所以甚至於像阿闍世王临终的时候才回头、才知道忏悔,但是来得及。只要这一口气没有断,恶人,我们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明白,他要豁然觉悟回头向善,都能往生。所以不可以说这个人作恶多端,临命终时算了,不要去理他,错了,临终时还是帮助他助念,还是常常劝他、提醒他,他一念回头,你帮助一个人脱离六道轮回,成佛去了,无量功德!世间任何好事都不能跟这个好事相比,你能保送一个人作佛去。你一生当中有这么个机会,保送几个,你自己将来往生就没有问题。他们知恩报恩,到你临命终时,他一定跟阿弥陀佛说:我们能到极乐世界都是他帮忙的。他拉著阿弥陀佛赶快去接引,人之常情!确实是这个事情。所以我们要热心,不嫌弃人造恶,到他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意的去帮助他、去成就他,只要我们自己的心真诚,真诚心就有感应,真的能帮得上忙。今天我们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九面经文第一行,「三辈往生第二十四」。这一品跟下面第二十五品「往生正因」,是这部经里面讲到往生应当具备些什么条件;换句话说,专门讲念佛往生的方法,所以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希求往生的人,这一品经要特别留意。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这是第一段,总说往生的三类,『三辈』就是三个不同的等类。佛叫著『阿难』给他说,凡是叫到名字,下面的经文就特别重要,这是提醒他。阿难是我们大家的代表,叫著阿难也就是叫著我们。这里头有没有我们的分?有。你看『十方世界诸天人民』,我们在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之中。现在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至心愿生』,就是有没有这么一个愿望真正发心愿生西方净土。
要知道这个世间很苦!我刚刚进来,有个同修告诉我,他的弟弟就在我们对面跳楼自杀;还有人告诉我,这个地方已经有二、三次这个事情发生了。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自杀他一定找替身,既然他会找替身,这个事情就会连续不断的发生,所以应当给他超度。居士林就在他的对面,我们今天晚上讲经,将这讲经功德给这些自杀的人回向。自杀非常痛苦,在经上讲,他在没有找到替身之前,每七天他自杀这种苦,他要重复演一次,每七天有一次,一直到他找到替身,他才能脱离,很苦很苦。这是许多人不了解事实真相。
所以我们在世间纵然受到很多委屈,要安心、要随顺,为什么?这一生我们在日常生活,或者你所遭遇的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是命里头有的,是过去生中业力所感的。佛在经上把这个事情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有两种业力,一种业力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第二种是满业。满业就是过去生中我们造作的善与不善,这个业力就是我们这一生当中,贫富贵贱一切的遭遇,这是满业。既然是过去生中造的业,怎能不承受?承受当中,顺境善缘我们不起贪爱,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我们的业就消了。
过去生中造的一定要消掉,你要不消掉,出不了三界。修学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我们也希望尽量能少带一些,所以有这个机缘消,好事情不是坏事情。愈是难忍的事情,你能忍,你消得愈多,消得愈快,这个要知道。无论受怎样的侮辱、折磨,统统是消自己的业障。遇到这种环境,一切放下,什么都不要想,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哪一天往生,佛菩萨安排,用不著我们自己去操心,也不必去著急,所谓是功夫到了自然就成就。这一品经里面所讲的,那就比什么都重要。
前面我们读过「十方佛赞」,这一品经文很重要。如果没有十方佛介绍,我们怎么知道有极乐世界?怎么会知道有阿弥陀佛?所以介绍的人不是别人,是十方诸佛如来。这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不是阿罗汉介绍的,不是菩萨介绍的,诸佛如来介绍的;不是一尊佛,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这还能假得了吗?这样的事我们遇到了不相信,那你还信什么?一切诸佛来推荐介绍,你不相信,那你相信什么?所以在此地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听了之后应当发心,知道宇宙之间有这么一个好的修行场所。我常常遇到同修们给我写信,他发心想出家,到极乐世界出家好!这个世间出家都不容易成就。所以我们一心一意,无论在家出家都一样,只要你至心愿生,你就决定得生。佛祖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乃是万修万人去,关键就在这四个字「至心愿生」,一心一意,没有第二个念头,求生净土。
凡夫毕竟是个凡夫,虽然有这样殊胜的缘分,听到诸佛如来给我们推荐介绍,可是我们每一个人确确实实信愿有浅深不同,有人一听就深信不疑,有人听了之后半信半疑,各人不一样!我们从过去老人,我们的上一辈告诉我们。民国初年,谛闲老和尚有一个徒弟做锅漏匠的,这个故事在《影尘回忆录》里头有。倓虚法师在香港打佛七的时候,他有个录音带,我最早是听那个录音带知道的。
锅漏匠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一生生活非常贫苦。谛闲法师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他们同生在一个村庄,所以小时候就在一起玩耍的。这个时候看到谛闲法师出家做了法师,他很羡慕,所以他就找到谛闲法师,要求出家。谛闲法师(这小时候的朋友)就劝他不要出家,为什么?年岁大了,四十多岁了,在从前那个时候四十多岁就接近老年。他说你没念过书,学经教来不及了;人也很笨,出家,早晚功课他都学不会,那你在寺庙里面,一定受别人歧视,人家瞧不起你,你的日子很难过,就告诉他。可是他赖著非要出家不可,谛老最后就跟他商量,他说你真的要想出家,那你得要听我的话。他说那个没有问题,我既然是拜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都听。这样就把他剃度了。
剃度之后,送到乡下,找了一个破庙。那个时候是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社会不安定,有很多小庙没人住,找个小庙让他去住;找几个居士照顾他,送一点吃的给他。叫他住在那里头,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跟他讲,你一天到晚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他是真听话,这个方法好,没有压力,念了三年多,他功夫成就了,站著往生。这距离我们时间不远,也不过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人是信心深,他能深信,他一点都不怀疑,老师教他什么,他真的就干。所以谛闲老和尚三天之后才到那个小庙替他办理后事,非常赞叹,说天下(他讲天下就是讲中国全国)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丛林寺院方丈主席也比不上你这个成就。往生之后,站在那里站三天。
没有别的,深信切愿,老实念佛。我们这些人是不老实,所以你不能成就,老实人就决定有成就,老实人没有杂念,老实人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心是清净的。我们的心不平,为什么不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的心不平!所以《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平气和。顺境善缘不动心,逆境恶缘也不动心,他心是定的,这个锅漏匠的心是定的。三年不是很长的时间,他就成就了,成就那么样的殊胜,他是预知时至。这个事情我们在讲席里头也提过好几次,很多同学都熟悉。
所以,信愿我们每个人有浅深不同,发心也有大小不同。有人发的心很大,有人发的心很小,只顾自己,顾自己的家庭、亲戚朋友,或者顾个团体;有些人发心,真正能够想到这个世间许许多多苦难众生,这个心量就大。修行,有人很精进,有人懈怠懒散。持诵(持名诵经)有如法、有不如法,如法的是一心专注,这如法;不如法的是读经、听经还在打妄想,这就不如法。所以学佛的人很多,真叫千差万别,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这是讲现前。
再往深处讲,过去生中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於是往生的品位就有很大的差别。经上所讲三辈九品,这是举一个例子。三辈,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可以看到上辈、中辈、下辈。《观经》里面讲得详细,上辈里面有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辈里面有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所以三辈就有九品。佛说到这个地方就可以了,我们就明白了,就知道举一反三。九品里面,每一品还有上中下,三九二十七,二十七,每一品里头又有上中下,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品类差别很多,佛为我们介绍是略说一个大概就行了,这细的我们自己要能够体会。古大德注解也给我们注得很好,譬如《观经》讲九品,九品每一品里头又有九品,那就九九八十一品,如是辗转推演,这个品数就无量无边。所以在无量无边的品辈当中,只说三辈,三辈涵盖所有不同往生的人。
往生因缘如此的复杂,悬殊差距也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想像的,但是我们常常要问:无量无边因缘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因缘是什么?这个很重要。譬如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都是无量因缘成就的。无量因缘,哪一个因最重要。佛在讲经说法常常用这种方式。譬如讲十法界,十法界里头,佛法界最重要的一个因就是平等心,平等是佛。无量因缘成就的佛果,这是第一因。我们这个心常常不平,不平就很麻烦,所以你要真正想求成佛之道,那就要在一切境缘当中修什么?修平等心,平等心是直接成佛的。菩萨第一因是六度,辟支佛第一因是十二因缘,阿罗汉第一因是四谛,天人第一因是四无量心、上品十善,人道第一因是五戒,畜生道第一因是愚痴,饿鬼道第一因是贪爱,贪心作饿鬼,地狱道第一因是瞋恚,这是佛跟我们讲第一因。今天我们想求生西方净土,西方净土无量因缘第一因是什么?这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无量因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里面的第一因。
那你得要记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现在许许多多念佛人,念了一辈子不能往生,这是什么原因?他把这个因搞错,把发菩提心忘掉,只著重在一向专念。所以他只有一半,另外那一半他没有,而不知道佛跟祖师教诲当中常常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这个信愿就是菩提心。由此可知,能不能往生,第一因是你有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信愿,真信切愿。蕅益大师《要解》里头讲得太好,所以印光大师对《要解》赞叹备至,说「即使古佛再来,替《阿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种赞叹是赞叹到极点。
早年,我刚刚到新加坡来弘法,那时候演培法师在,他跟我是老朋友了。我没有出家之前,常常听他讲经,跟他很熟。因为我听经我都坐第一排,跟他面对面,所以非常熟悉。到新加坡来的时候,老法师很难得,他大我十岁,他到机场去接我,我走的时候他到机场送我;都是因为讲经的法师不多,所以他对我非常爱护。曾经有一次,我到他道场去拜访他,他请我吃饭,他就问过我:印光法师对《弥陀经要解》的称赞是不是太过分?他问我。我给他老人家的答覆:我自己修净土这么多年,《弥陀经》讲过很多遍,我觉得印光法师讲的话非常中肯,一丝毫不过分。
实实在在难得,也真正把我们许多年的疑惑破除了。疑什么?《无量寿经》上明明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是有很多真正念佛往生,像那个锅漏匠,锅漏匠你问他有没有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从来没听说过。他怎么会往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亲眼看见的,亲耳所闻的,往生瑞相希有,就是站著走、坐著走,预知时至,瑞相希有的,总有十几、二十个人,这些人可以给我们作证明。可是打听打听,这些人当中多半都不认识字,再打听他的行谊,都是好人,人都非常善良慈悲。这是社会上真正的好人,可是不认识字!很多没有听过经,人家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实实念佛,念个二、三年他真的成功了。所以我们就感觉到这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大概他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读了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才恍然大悟,原来真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蕅益大师的小注里头注解的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发是发明,古来祖师大德没有说过这个话,蕅益大师说出来了,使我们晓得,不认识字的你一劝他他就深信,深信就是菩提心,深信发愿就是菩提心。他自己发了无上菩提心,他自己并不知道,你要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不懂、他不晓得,但是他对於净宗的信心坚定不动摇。
看看我们现前念佛人,我看到很多,正是古人所说的露水道心。露水,早晨有,太阳出来了,一会儿就没有了,就晒干了,露水道心。听到别人说一个什么好的法门,好的方法,信心立刻就动摇了。现在听说大陆上有一个年轻法师,年岁大概不太大,提倡五会念佛,说念一千万声就能够证三身佛果,念一千万声,一千万声不难!一天念十万声,十天就一百万,不要一年。他们来问我,我说你可以试验试验看,一千万声念完之后,这不要一年的时间,看你证不证三身佛,如果不证,那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可以做试验。
由此可知,你听了这个,这个法门好,你的信心动摇了,能不能往生?在我看你不能往生。往生要信心清净,愿心坚定,这种人肯定往生。像你这种三心二意,你怎么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他说什么菩萨教给他的方法,另外有一个人说佛教给我方法,比菩萨高,那你怎么办?你又放弃那个学这个?所以有许多人问我,应该要用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些人?我就告诉他,我们过去曾经讲过《观无量寿佛经》,《观经》「上品上生章」里面就讲得很详细、很透彻。上品上生章我们还单独讲过,都有带子流通。
世尊灭度之前最后教诫,教我们几句话,那比什么都重要。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重要;又教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要依经典上所讲的,不能说哪一个人传说的,这个不可以。「依义不依语」,我们要依靠的是经典上讲的道理、义理,言语没有关系,多说少说、深说浅说,没有关系。佛讲这句话用意非常深,因为佛知道,将来佛法在四面八方流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言语、不同的文字,一定需要靠翻译。翻译於是就引起怀疑,他翻的跟原来的经文意思一样不一样?所以佛这句话是「依义不依语」,只要意思对,言语没有关系,文字没有关系,只要意思对。这把我们这种疑惑破除了。
在中国的译经,有许多经有重复翻译,譬如诸位都知道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就有六种译本;就是六个不同的人翻译,原文是一个本子。这六个本子我们拿来看,译的文句不一样,但是意思相同,那就可以,随便你依哪个本子都行。《无量寿经》的译本就更多。历史上所记载的,《无量寿经》从汉朝,从后汉一直到宋朝八百年间,总共有十二次翻译。但是《无量寿经》这个本子,诸位在梅光羲居士序文里面可以看出来,这个译本内容差别太大了,决定不是一个原译本,就是这些翻译的人他们用的本子不是同一个梵文本。现在大家判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梵文本,三种不同,这就说明这个经是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每一次讲的大家纪录下来不一样,多次宣讲才会有这个情形,这很特殊的。
佛说一切经,从来没有讲过第二遍的,唯独这部经至少讲三遍。最大的出入是什么?就是这个愿,愿的数字,这是怎么翻译也不能够把它有这么大的差错。你看有四十八愿,有三十六愿,有二十四愿,那差得太大了,这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这是多次宣讲,我们在中国也是多次翻译。可是这十二种译本现在只剩下五种,在《大藏经》里面收的只有五种,另外有七种失传了。所以依义不依语,把我们的疑惑断除了,我们要相信古大德翻译的决定没有错误,要有这个信心。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我这一生当中决定得利益的就是了义。我这一生当中学习得不到利益,对我讲就不是了义,所以了义是各个人不相同,一定要得真实利益。这个真实利益是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超越六道轮回,帮助我真正见到阿弥陀佛,这对我是了义。
末后一句是「依智不依识」,这一条很重要。我们凡夫往往感情用事,佛这是特别教导要用理智不要用感情,用感情你一定会走向歧途,一定要用理智。这个话不但是佛常说,就是世间教学,儒家也非常重视。儒家讲义利,这两桩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取利还是取义?这个时候看到一个人的修养,看到一个人的德行,义利摆在面前,只取利不顾义,这错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一定要懂得仁义道德,不能把利害看得第一,把自己眼前利害看得第一,那仁义忘掉了,这已经就失去人道的条件;换句话说,你来生不能得人身。诸位想想看,人身都不能得,他怎么能成佛?他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不可以不明了的。所以要依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义是什么?义就是应该不应该,我这种做法是应当不应当,不应当的不可以做。
佛这样嘱咐我们、教导我们,我们一定要懂得,要依佛的教诲。所以每个人真的要是明了四依法,就不会被这些邪师说法所迷惑,《楞严经》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真的叫天下大乱。我们常常讲到宗教,我听到西方人的报告,在这个世纪有很多新兴的宗教,全世界大概有多少?超过两千多!不是我们新加坡讲的九大宗教,两千多,我都吓一跳。这就是真的佛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所以遇到佛法,这是非常幸运、非常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这部经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键。三辈往生我们统统都有分,关键在愿、在行、在功德,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愿行功德在哪里?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所以我们对於经教不能不熟,正是佛在经上常常讲的,教我们要深解义趣。我们对经典解得浅不行,解得浅你往生品位不高;你要深解,愈深愈好,要解得透彻,这个样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高了。
品位高下关系很大,往生品位低,到西方极乐世界证到究竟佛果的时间长;如果往生的品位高,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成佛的时间就短,关系在这个地方。可是不管怎么说法,只要能往生,那都是希有的因缘。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需要多少时间?十二劫。十二劫在我们看起来很长,可是在一般菩萨、修行人心目当中来看,太短了。你看看《华严经》常说的,圆教初住,证得圆教初住,法身菩萨了,通过四十一个阶级,破四十一品无明,证到究竟佛果需要多少时间?三大阿僧只劫。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劫就成就了,你才晓得西方世界的殊胜,你才知道为什么诸佛如来赞叹西方净土,太希有了。
你去不了是没有办法,你要去得了的话,那个地方跟一切世界相比,这是速成班。速成已经很难得,速成的成就绝不亚於那些修三大阿僧只劫的人,说实在的话,只有比他高明,不会比他差。你说这多殊胜!所以这种机会,确确实实像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么好的经典,无比的希有,应当值得庆幸。要把这个机缘好好的抓住,千万不要轻易放过,知道这一生当中遇到不是容易事情。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我们遇到了。
我们修学这个法门,遭遇的苦难不少!前几年,反对会集本的声音响彻云霄,指名毁谤侮辱,言语上、文字上,在报章杂志,有一些同修寄来给我看;还有一些同修好心要组成一个小组来反驳,来告诉我,我把他制止了,我说决定不可以。他骂随他骂,骂累了他就不骂了;写让他写,他写累了他就不写了,千万不要去碰他。吵架,两个人对骂,愈骂愈起劲,没完没了,如果一个骂,一个一句话不说,骂两个钟点他就不会骂了。打架也是如此,两个对打,打得很热闹,如果一个打,一个就躺在地下,他就不能打了,还打什么?所以我教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随他去。到现在这声音没有了,大概写字的人也写累了,他不写了。
各人修各人的!你不相信,我相信。无量法门,喜欢哪个法门都好,没有不好的。但是我们守住世尊教诲的原则,绝不批评别的法门,这在哪里学的?《华严经》上学来的。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学的法门不相同,不一样!但是这些善知识他们修行的态度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是给我们做模样、做好样子。所以我们对自己修行的法门谦虚,人家说:你为什么修净土?我很笨,不聪明,我没有聪明智慧去研教,也没有深厚的善根去参禅,只好念阿弥陀佛。对於人家的法门赞叹,我们自叹不如。这话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
老老实实修这个法门,希望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三年、五年我们就能取得西方净土。真正取得了,也就是说你能够往生了,往生的条件成熟了。条件成熟,你要不要去?那你就要有你的智慧,要不要去。这个时候不是其他的业因,是与众生有没有缘,跟众生有缘,那你要多住几年,你要帮助众生;没有缘,赶快走,一点都不耽误。这是懂得这个道理,真正有往生条件的人他考量的因素就如此。
什么叫有缘?这个世间还有人愿意跟你学,还有人愿意听你的,这就是有缘。你不能不帮助他,你要不帮助他,对不起他,不能只顾自己,是要顾及别人。什么叫没有缘?这个世间人不愿意听你的,对你起了厌烦心,在这种状况之下,那你就应该可以走了。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留恋,亲近弥陀,到极乐世界去进修,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智慧,等待因缘成熟。缘成熟了,佛法里头常讲乘愿再来,他就又来了。佛菩萨跟我们凡人不一样,凡人如果是得罪了,两个闹翻了,下一次你想请我来,不来了。佛菩萨不是的,佛菩萨是闹翻了之后,我喜欢你来,佛菩萨马上就来了,这叫大慈大悲,这叫理智,不是用感情。我们凡夫用感情,赌气会赌得很久,佛菩萨没有。这我们要明了,我们也要学习,所以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发菩提心。菩提心,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讲,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觉是从用上讲的。它的体是智,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不是外面学来的,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是我们每个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为什么你今天智慧没有了?智慧变成烦恼了。所以经上我们常常看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意思说得很深,确确实实,你要是悟了就是菩提,迷了就是烦恼,所以烦恼跟菩提是一体的两面,觉了的时候叫菩提,迷了的时候叫烦恼,它是一不是二。
由此可知,烦恼能不能断?烦恼断了菩提就没有了,菩提也断了,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转变成菩提,烦恼没有了,统统变成菩提了,我们称为断,那个断不是真断,是转变。性德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遍虚空法界,它怎么会断?这个道理要晓得。所以只要我们自己学会转变,转迷为悟,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佛菩萨高明的地方,他会转,我们很糟糕,我们不会转,我们愈转愈糟糕;从人转到畜生、转到饿鬼、转到地狱,愈转愈糟糕。这就是烦恼在那里主宰著转,你愈转愈糟糕,诸佛菩萨他是智慧主宰著转,他愈转愈殊胜!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我们从佛菩萨这里学到,一定要用真诚心;真,不是假的,诚,不是虚妄的。我们常讲虚情假意,这很糟糕,虚情假意是愈转愈下,你要用真诚心,那是愈转愈向上。这很重要很重要,决定不要怕吃亏。这个世间人都是虚情假意对我,我怎么可以用真心对人?你要是不服,人家用虚情假意,我也用虚情假意,人家是往下面转,我也往下转,这就错了。而且这是真话,佛不讲假话,你是用真诚心,你不会吃亏、不会上当,用虚妄的心,才真正是吃亏上当。眼前好像他占一点小便宜,那是他看花了眼,他没有看清楚,那个祸患立刻就现前,非常可怕!唯有用真诚心老实人他能靠得住,他不会堕落,只会向上升。这就是好人一定有好报,这是天经地义,这是真理。所以我们对於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要明了、要清楚。
我们用真诚心,我们用清净心。真诚心是菩提心之体,清净平等觉跟大慈大悲都是真诚心的德用,它表现在事相上、作用上,对自己就是修清净、修平等。清净平等慈悲在哪里修?在人事上修,人事,特别是人,古人常讲「做事难,做人更难」,所以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是修行的好环境。为什么?把我们这些习气、烦恼、业障,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它淘汰掉、化解掉,这个重要。所以发菩提心,菩提心发了,自自然然你的信心就深了,你的愿心就定了,绝对不会再动摇了。所以你不知道你自己发心的浅深,你可以在这上面来试验、来测验自己,我的心到底深到什么程度?完全在事相上去考验。你禁得起还是禁不起考验,从这个地方能够测知自己的信愿,真正知道这个信愿有没有成就。无论在什么状况之下,你都能够保持著不动摇,那个时候你会生欢喜心。
经是佛说的,依法不依人,经里面说的决定往生,那还能错得了吗?一向专念,蕅益大师讲得好,品位高下,「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念多少,这要懂得。不是说念得多的功夫就深,念得少的功夫就浅,不是的。念的时候,你这一句佛号得力不得力,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不得力,什么叫不得力?妄想习气伏不住,一面念一面还打妄想,这就功夫不得力,这个不行。他念一句、十句,他得力,他确实能把烦恼伏住,不起作用,这叫功夫。所以人家说,不是说念佛数字多少,不是说这个,是念佛功夫的浅深决定你往生的品位。由此可知,往生这桩事情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这是我们不能不懂得的。可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真正为生死,发愿往生净土;换句话说,首先你要真正明了轮回苦,苦不堪言!
台中江逸子先生,他也是李老师的学生,跟我是同学,这是当代的一位画家。他画了一幅地狱变相图,这幅图好!连他的序文跟跋文总共六十公尺长,这么样一个大画。我们在此地看到后面五百罗汉的浮雕,我不知道它有没有六十公尺。这幅画完成了,你要细细看这个画,知道地狱可怕。由於这幅画,启发了我们查《大藏经》,因为从来没有这种动机,从这个画里头我们就引起这么一个动机去查《大藏经》。我是派了三个同学,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在《大藏经》里面去查释迦牟尼佛讲地狱状况,结果找到二十五部经论,世尊都讲到地狱。而讲到地狱一些状况,比江老师画的这个还要可怕。他这幅画是依《玉历宝钞》画的,《玉历宝钞》是道教的,讲十殿阎罗,以十殿阎罗为纲领画出来的。
现在我们知道,佛在经里面讲地狱状况讲得非常详细、非常微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都有因果。看了这些经文之后,你再读《地藏经》,你的心情就不一样。《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往往我们念就这么带过去了。佛说得这么严重,到底严重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你把这些经论一看就明了了,确确实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特别是业因果报讲得非常清楚,比道教完备太多了。我们去查经的同学告诉我,来跟我讲,他说骂人,喜欢骂人的人,佛说了,骂人的人堕到地狱,堕什么地狱?就堕骂人的地狱,每一个人都骂他,就天天跟人对骂,在地狱里头多少劫,就要骂多少劫,你说这个东西可不可怕。喜欢打人的就到地狱打架,要打几千年、几万年、几劫,天天打,打死了活过来再打。像这些在《玉历宝钞》里面都没有。
换句话说,我们动什么念头,你会遭什么样的报应。你怎么样对别人,一定遭到很多很多人用那个方法来对你。这个境界不是外面来的,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确确实实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你得要受。到什么时候你这个意念没有了,这个地狱就不见了,就不现了。还有这个念头,譬如骂人,还有骂人这个念头,这地狱你就看到。从此以后不再骂人了,念头没有了,干净了,地狱就没有了。不可思议,这个境界。
所以现在同学们已经在做了,把这二十五部经论,佛讲地狱业因果报统统把它会集做一本,我们看起来就方便,不要去找那么多了。这一本印出来,我们也给它定了一个名字《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一册,编成一册,分量也相当大,佛经里头专门讲地狱的。现代这个时代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多看看,提高警觉,千万不能有不善的心待人,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统统要遭果报,很可怕,不是说你做了就没事。因缘果报决定是真实的,佛在经上常讲「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现在造作一些罪业,果报没现前,是什么原因?是过去生中你修的福报,你的福报没享完,你现在享受的是过去生中造的余福。这个福报享完了,你的罪业、罪报就现前。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
所以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就感到生死可怕,生死太苦了,不愿意再搞六道轮回,再搞生死报复。六道里头说老实话就是冤冤相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总是免不了这些事情,生生世世在造因,生生世世在受报,你说这有什么意思?纵然作善,你能够享受一点人天福报,毕竟时间短暂,福报享完了,无量劫来阿赖耶里面恶习种子它又起现行。所以确确实实在六道里头,你出不了六道,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这是真实话。所以佛菩萨劝我们了生死、脱轮回。
了生死脱轮回,先要晓得轮回怎么来的。佛在经上讲得好,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三种烦恼是轮回的业因。《华严经》上没有讲这个名词,它讲的我们比较好懂,它讲的是执著、分别、妄想。执著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名字用得不一样,是一桩事情。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没有办法脱离轮回,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
阿罗汉脱离六道轮回了,什么原因?他没有执著了,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执著的意念都没有了,当然不会有这个行为,所以他才能超越六道轮回。虽超越六道轮回,他超不了十法界,六道轮回之外这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这里头也有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不能超越。为什么?他有分别,虽然没有执著,他有分别。所以必须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心也没有了,这个念头也没有了,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才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慢慢再去把妄想断掉,妄想是无明,无明有四十一品,这四十一品无明是在一真法界里头慢慢去断的,断尽了,这才是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一切经佛常说的,叫通途法门,我们非常非常困难。
这就是最低的,六道轮回的业因就是执著,我们讲情执。情执很可怕,决定不能够离开轮回。情愈深愈往下坠落,情最深的是地狱,往上一层比一层淡一点。《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像这些经论,你要不常读,一定要常读,不常读就忘掉了,被社会迷惑了,把这一桩事情忘掉了。常常读,常常去想,你愈想愈可怕,愈想出离的心才生得出来,真正想离开六道轮回,真正想往生净土,这个样子你那个深信切愿就生起来了。深信切愿才是经上讲的发菩提心,所以这个心不是容易!真的一万个念佛人当中,难得有二、三个真正有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心。
这样深信切愿,再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不改,无论什么人来跟我说,我决定不会动摇,我决定不会改变。我在这个讲席里面跟大家也说过很多遍,许多人反对会集本,批评会集本,我就讲:全世界的人都反对、都批评,我还是要读诵受持,如如不动。为什么?这个本子是老师传给我的,我对我的老师有信心,我决定不会动摇,我决定不会改变。我学习有受用!我的受用他们不知道,他没有学过,他怎么会知道?这个心才叫清净心。
所以祖师大德提醒我们,不要以为经论里面常讲净宗是个易行道,你就轻慢了,信心、愿心都降低了。口里面虽然说修净土,实际上贪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这样的心态修学,是自己造成障碍,没有法子成就。所以我们的正常的心态,不可以说这个法门难,也不能说它容易。说易,是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比较,这个法门是容易,因为它不需要断烦恼,但是它要伏烦恼。你的烦恼伏不住,决定不能往生。伏烦恼比断烦恼真的容易太多,你能够把烦恼控制住,不发作就行了,真正能控制得住,不会发作。你伏的功夫时间愈长,功夫力量愈大,到不伏自自然然也不发作,往生就肯定,就有把握。我们在做这个功夫。虽然不伏,它也不发作,烦恼并没有断,这要知道,这叫带业往生。可是这个功夫你要不认真去做,你要不把世缘看淡,你做不到。
这个世间什么事情都要看淡,不但世间事看淡,佛事也要看淡,都不挂在心上,只把阿弥陀佛挂在心上就好,把极乐世界挂在心上,这叫「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还有一点要注意,你看这个经上佛一开口「善男子,善女人」,三经都是如此,不但三经,大小乘所有经论,佛一开口「善男子,善女人」,这句话非常重要!千万不能疏忽,那就说明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都是善人。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认真修善,你怎么能往生?
善人有标准,可是你仔细去看《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的下三品,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都是恶人,恶人怎么会往生?恶人能够改恶向善,他就能往生,他要不回头,他就往生不了。临终回头都能往生,法门广大不可思议,他那个回头是真回头,不是假回头,那个真回头就是真忏悔,知道我做错了,以后不再做了,真的回头了。我们谚语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恶人回过头来,真好人!比一般好人还要好,所以他能往生。这是勉励过去无知,没有智慧,愚痴,造作许许多多严重的罪业,现在明白了,回头,行!不要害怕,我造的业障太重,恐怕不能往生,你要是这个念头,错了,那真的造成往生的障碍。
要晓得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我学佛的时候,读《观无量寿佛经》,阿闍世王、提婆达多造五逆十恶罪,提婆达多生身堕地狱。虽然堕地狱,他在地狱里头没有受罪,还很快乐,在地狱里头享受就跟忉利天一样。什么原因?他害的不是别人,害的是佛。害凡夫可就不得了,为什么?凡夫有瞋恚心,凡夫有报复心,那冤冤相报还得了!你去害佛,佛没有瞋恚心,佛没有报复心。你不害佛,佛修行,我们讲修忍辱波罗蜜,慢慢修,不晓得修到哪一天才修圆满;你这一害他,佛的忍辱波罗蜜马上就圆满,立刻就圆满,成就佛证极果的圆满。虽然他造的事、用的心是很恶的,但是他对佛来讲,帮助佛快速的成就了。他要不要堕地狱?要堕,他堕地狱不受罪,在地狱里还享福,有道理,这个道理很深、很微细。
阿闍世王,这是凡夫,他杀父亲、害母亲(把母亲幽禁),又破和合僧,造五逆十恶罪,临终忏悔,念佛往生,他真往生。所以我们读《阿闍世王经》,这就是佛说阿闍世王这个故事。在我们想来造那么重的罪业应该是下品下生,可是没有想到,佛在经上跟我们介绍是上品中生,这我们怎么想都想不透,於是才晓得这个忏悔往生我们不能轻视,说不定这个造罪业的人临终忏悔去往生,像阿闍世王这样的,品位超过我们。我们往生可能没有办法到上辈,中辈、下辈我们就觉得很满意、很不错了。你看,上品中生。
说明往生是有两条路,一个就是我们普通正常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是临终忏悔,临终时候忏悔发愿,十念一念往生。十念一念,他那个功德特别殊胜,心特别猛厉,是我们一般人比不上的,发心无比的猛厉,一下就能够把他无量劫的恶业统统转变过来。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让我们不敢轻慢造作罪业的人,你不要瞧不起他,你不可以轻视他,为什么?说不定他临终搞个忏悔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比我们高,我们还不如他。所以这个事情在发心的勇猛、发心的真切,真的回头了。这一桩事情不能不知道。《往生传》里头这些例子很多,临终忏悔,念佛得生。像《观经》下三品恶人临终忏悔往生,那就是他忏悔的力没有阿闍世王那样的勇猛,没有那样的真切,同样是忏悔往生,不一样。忏悔往生大多数是在下三品,但是也有少数的到上辈上生都有,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
当然,这些事实真相我们细心想想,与过去世的善根因缘一定有非常密切关系,过去生生世世积得厚。他为什么造业?这一世当中没有遇到善缘,缘重要!没有能亲近到善知识,他所遇的是恶知识,在他的身边常常教导他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总是用这些东西迷惑他,是这么个原因。这些事,如果不是常常读经,世尊常说的,要常读、要理解,而且深解义趣,我们才能够明了,才不至於有疑惑。为什么?疑能障道,如果对这些事情产生疑问,你对於净宗信心就打折扣,信心一打折扣就不能往生,所以这个关系很大。
莲池大师他老人家讲得很好,「始恶不妨终善」。一个人年轻时候造恶,中年造恶,老年的时候后悔,来行善来得及,他还是善人,只要他回头。所以甚至於像阿闍世王临终的时候才回头、才知道忏悔,但是来得及。只要这一口气没有断,恶人,我们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明白,他要豁然觉悟回头向善,都能往生。所以不可以说这个人作恶多端,临命终时算了,不要去理他,错了,临终时还是帮助他助念,还是常常劝他、提醒他,他一念回头,你帮助一个人脱离六道轮回,成佛去了,无量功德!世间任何好事都不能跟这个好事相比,你能保送一个人作佛去。你一生当中有这么个机会,保送几个,你自己将来往生就没有问题。他们知恩报恩,到你临命终时,他一定跟阿弥陀佛说:我们能到极乐世界都是他帮忙的。他拉著阿弥陀佛赶快去接引,人之常情!确实是这个事情。所以我们要热心,不嫌弃人造恶,到他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意的去帮助他、去成就他,只要我们自己的心真诚,真诚心就有感应,真的能帮得上忙。今天我们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