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一五集) 2001/3/1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15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九面倒数第二行,看「功德无量」这一科: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段文字是世尊总结法藏比丘在前面所说的种种修积的功德,我们在此地也应当做一个总结。『修菩萨行,积功累德』这两句,什么是「菩萨行」,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这个世间,在中国文字里面所说的「世」,就是现在人讲的时间,所以「世」这个字的形象是三个十,我们讲的是过去十年、现在十年、未来十年,三十年叫一世,是指时间说的;「间」是讲间隔,是指空间说的;说一个时间,再说个空间,这把宇宙之间一切事物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
而这个世间之大,我们凡夫无法体会。现代科学家虽然说有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空间,这个讲法已经不是一些普通人能够体会,但是他说的是事实真相。从理论上说,空间维次是无止境的。我们学佛,在大乘经里面所读的,对於这种讲法我们会肯定,我们没有一丝毫的怀疑。为什么说空间维次是无止境的?实在说,科学家只是从理上去推想,没有办法证实;而佛法则大大的不相同,佛法对於这个状况完全了解。空间维次从哪里来的?从一切众生想像当中生出来的。
我们就知道了,每一个众生所想的不一样,所以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自己的空间,这是真的。就是各人自己的空间也不是一定的,也是有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你要不相信,你仔细的去思惟、去观察,你在清醒的时候那个境界跟你在迷惑的时候境界不一样,你晚上睡觉作梦的时候境界又不一样,你在作梦就入了另一个不同维次的空间。你自己知道,因为你入了那个空间,别的人不知道。但是有功夫的人知道,有什么样功夫?有能力突破空间维次的人,在佛家讲的是有相当禅定功夫的人,这个定功能把空间维次突破。如果一个人有相当的定功,你在那里睡觉,他在那里打坐,你在梦中干什么事情他全知道,他都看见了,等到你醒来的时候,他告诉你你刚才做了梦,在梦里干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他知道?那一个不同维次的空间他能突破,所以他能看得到你。
我们同时晓得,梦中境界不一样,定中境界也不一样。人在入定的时候不是没有境界,入定的时候也突破空间维次进入另一个空间。我们没有这个功夫,但是我相信有不少同修曾经读过《虚云老和尚年谱》,虚老和尚常常入定,他在定中曾经到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讲经,还看到座席当中有几位他认识的朋友、同参,那些人已经往生在兜率内院,他去的时候看到。书籍里记载唐朝时候法照禅师在五台山见到大圣竹林寺,听文殊菩萨讲经,那都是不同维次的空间。这种不同维次空间怎么来的?是从众生心想生的,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唯识所变」。
如果没有识变,那个境界就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是哪些人住的?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法身大士们住的。最低限度他们都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换句话说,世间众生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空间,他们全都有能力突破、有能力超越,而证得一真法界。诸位要记住,「一真」,一就是真,二就是妄,二就是十法界、无量无边法界。我们修净土宗的,殊胜!为什么诸佛赞叹、祖祖相传,都肯定这个法门是第一殊胜的法门,原因在哪里?他所修学的是「一心不乱」,一心的境界就是一真,就是一真法界。你怎么样才能证得一真法界?一心就证得,一真法界就现前,二心就落在十法界,落在无量无边法界,这是真理,这是事实真相,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才是真的,只有一心是真的。
我们是不是真的在修一心?起心动念还有我、还有你、还有他,不是一心!念头起来有个我,已经就落在三心二意。什么时候能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什么时候你没有二心,你只有一心,你就明心见性,你就回归自性。你还用二心,你就回不了自性,你的功夫修得再好,十法界,十法界里面佛法界、菩萨法界,你没有办法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一定要一心,这个事难,真难!所以佛在许多经论里面都常说,凡夫成佛,不是成究竟圆满佛,就是分证位佛,天台家讲的分证位佛,分证位佛是真佛;虽然不圆满,他是真的。禅宗里面常用月亮做比喻,这是真月,虽然不是十五,不是圆满的月亮,初三、初四那个月牙,月牙的光是真的月光,它不是假的。佛把什么比作假的月光?水里面的月光,水里头的月影子,那是假的,那个不是真的。
《楞严经》里面比喻得比较亲切一些,叫「捏目所见的二月」,那接近真的。什么叫做「捏目」?我们手指把眼睛用力按一下,看到外面是两个影子,看月亮两个月亮了,两个月亮当然有个真的有个假的,佛用这个比喻教我们去想像。十法界里面的佛是捏目所看见的佛,不是真的,但是很接近,决定不是水中的月;水中的月,那是纯粹虚妄的,决定不是真实的。由此可知,这个事情难,是真难不是假难。从这个真难当中,我们才体会到净土殊胜。
净土殊胜在哪里?殊胜在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没有达到一心,只要求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这个实在讲,跟所有法门比较,那是方便太多太多了。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功夫成片是不能成就的。「功夫成片」,这是净土宗的话,在其他宗派里面讲「功夫得力」,功夫得力在净土里面就是功夫成片。功夫得力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为什么?没有断烦恼。功夫得力是可以把烦恼控制住,我们讲的「伏烦恼」,伏烦恼而没有断,没用处,充其量只能够修得一点人天福报;这一种人他不会堕三恶道,他来生会享人天福报,比这一生更有智慧、更有福德,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
要想超越六道轮回,一定要断烦恼;要断见思烦恼,你才能出得了六道轮回,这个就难了。见思烦恼的根是「我执」,念念当中有「我」这个本位,你见思烦恼就断不了。所以见思烦恼断了,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我见破了,决定不再执著有我,阿罗汉证得;所以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住四圣法界,距离一真法界依旧还很遥远。但是在我们净土宗不必要这个功夫,只要能控制住自己的烦恼,控制住自己习气,这就是功夫得力、功夫成片,就能往生。佛说得很清楚,这种条件往生,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
如果见思烦恼断了,我执破掉了,也就是说自私自利的念头真的断了,确实没有了,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这个难,不容易!所以净宗这个法门能够普度一切苦难众生,它第一方便殊胜就是它的凡圣同居土。如果讲到实报庄严土,说老实话,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实报土跟一切诸佛的实报土无二无别,不能说殊胜。它的殊胜就在凡圣同居土,无比的殊胜!许多人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轻视净宗法门,不肯修行,这就是经上讲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遇到这个法门,能信、能发愿、能求往生,这种人都是过去无量劫中修积的善根福德因缘。正如《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凡是念佛往生,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属於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三个条件具足,这一生肯定得生。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很幸运遇到这个法门,但是有没有把握往生?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不是承平时代,是社会动乱的一个时代,我们要认识清楚。每天诸位在报纸、电视、资讯里面能看到,灾难频繁,而且是一次比一次严重,人生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安全感。忧虑、恐怖、不安造成一个奇异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现在医学里面讲的「精神分裂症」,我们一般人讲「精神病」,非常非常之多!不分男女老少,得这种病症的人很多。这病怎么得来的?就是紧张得来的,不安、恐惧、忧虑、紧张得这个病。
我常常劝导我们念佛同修,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外面发生的事情统统不知道,人家问起来,每天天下太平:「没事!我没有看到,也没有听说。」心地上就不紧张了,也就没有忧虑,我们把这个缘断掉了。也许有人说:「生在现代这个社会,许许多多事情你不知道怎么行?」我们再问他一句:「知道了有什么好处?」如果知道带给我们是忧虑、不安、恐怖,那不如不知道的好。不知道,我平平安安过一天,知道,这个心情都不安宁。没有,我们过得自在、过得舒服,还是不知道的好。老实念佛,「我只知道佛,我只知道经上跟我们讲的极乐世界」,还是这个好。把心定下来,不要被外面境界所困扰,不要为外面境界所动摇,这就好。
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八个字重要:「修菩萨行,积功累德」。实在讲,关键就是在「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是修菩萨行的成绩,修行有成果。菩萨行,特别是普贤菩萨的大行,这是前面经文一直讲,都著重在普贤菩萨大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我们得想想,总结前面八品经文所说的,都离不开十大愿王,就是普贤行的十大纲领,我们必须牢牢记在心里,念念不忘。
礼敬我们做到没有?礼是外表,敬是存心,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不是有个真诚恭敬心?佛家在许许多多忏仪之中,忏悔仪式里面都有「一心恭敬」、「一心礼敬」这样的文字,不知道有多少句,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一心」,一心就是敬,二心就不敬。佛家的表法,礼敬的时候一定要合掌,合掌代表什么?代表一心。我们平常这个心胡思乱想,像十个指头一样散乱的;把散乱的念头统统放下,心收起来,一心,十个指头合成一个,合掌是代表一心,无有二念,这是最真诚、最恭敬。
过去曾经有人向印光大师请教,学佛有没有秘诀,能教我们很快的就入佛的境界?我相信向老法师请教这个问题绝不只一个人。我自己年轻学佛的时候,我向章嘉大师就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很著急,总希望很快就能入佛境界,章嘉大师教给我是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印光大师教人两个字,「诚敬」!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是把修行证果的秘诀为我们说出来;而普贤大行头一条就是诚敬,印祖所说的与经典里面所讲完全相应。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每天做早晚课,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要做甚深的反省:我今天对人、对事、对物有没有做到诚敬?反省就是觉悟;你要不反省,你就迷惑,反省是觉。觉悟之后,能把自己的过失改过来,这叫修行。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是你真的在学佛。你要不知道反省,不肯改过,纵然你把经典学得滚瓜烂熟,你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於你生死毫不相关;换句话说,你依旧是轮回心造轮回业,还是免不了轮回果报,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所以「菩萨行」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菩萨行从整个佛教纲要上来讲,不外乎三十七道品、四摄、六度。三十七道品绝对不是小乘法,它是通一切佛法,是一切佛法的总纲领。我们看天台智者大师的注疏,你就看到了,他把三十七道品分为藏、通、别、圆。他讲四念处,四种四念处:藏教四念处、通教四念处、别教四念处、圆教四念处。三十七道品里每一个科目、每一个道品,都用藏、通、别、圆来解释,这是圆满佛法。四念处我们也略略给诸位介绍,但是没有这么详细说法;详细说法,单单四念处这四句,要说清楚至少也得要四十个小时,依照天台大师的讲法。可是我们抓住它最重要的,让我们天天能够反省:四念处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就如意了,放下就知足了,与知足兜率天就相应,真正得定了。人为什么定不下来?不知足,所以永远定不下来。哪一天知足,他哪一天就入定,他再不会有妄想,再不会有欲望,心如止水,智慧就会开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之间有没有看破?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心就是念头)、观法无我,修菩萨行从这里开始。我们修行的功夫不得力,学佛修了多少年,还不得力,问题在哪里?没有这个观慧。佛家讲「观」,就是现代学术界里面所讲的「宇宙观」、「人生观」。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看法错误了,佛在这里教导我们修正错误的看法,改变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这个看法是不是正确的?不能算是正确的。佛教给我们这四种看法,是破我们的错误的看法。先把错误的看法破除,往后再慢慢教导我们正确的看法,正确的看法是「八正道」。所以先要把邪知邪见放下,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个才叫真正从根本修。从这个地方真正能够契入了,你的境界自自然然就向上提升,不是凡夫知见了,这个「凡夫」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换句话说,不是六道的知见。
六道凡夫没有不执著这个身是我,除了无色界天之外,色界十八层天还是执著这个身是我。无色界虽然不执著这个色身,可是他还是有色身,这在佛法里面叫「无表色」;依旧是有色身,那个色身很微细,我们肉眼看不见,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道理就在此地。粗的色身他不要了,他离开了,他有微细的色身。为什么会有微细的色身?我执没有忘,我执没有断。就像我们作梦梦中的色身一样,如同入定定中的色身一样,那是属於无表色。
所以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要知道。我常常劝勉同学们要放下自私自利,这个话是从四念处讲的,我这样说法大家好懂。我们学佛从哪里入门?要从放下自私自利入门。只要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肯定入不了门;不管你怎么用功,你怎么样好学,你怎样去勇猛精进,你都入不了门,为什么?不相应。头一个关口、头一个瓶颈要怎样把它突破?我们怎么作法?这个自私自利的念头,必须是一年比一年轻。完全放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一放下,那就快了,你马上转凡成圣,凡圣就在这一念之间。果然把这个「我」放下,最低的地位,你是小乘须陀洹果;须陀洹破了身见,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小乘须陀洹。如果还执著这个身是我,还要为这个身造业,那就更糟了。这是晓得我们修菩萨行从哪里入门,一定要从放弃自私自利入门。
可是大乘比小乘殊胜。小乘单单从放弃自私自利,真难!大乘的方法善巧,巧在哪里?不必放弃,自然就没有了;就是教你念头换过来,起心动念想别人,念念都为一切众生,不知不觉就把「为自己」这个念头舍掉了。这就是说,凡夫起心动念为自己,我们现在念头换一换,起心动念为众生,决定不可以有一个为自己的念头。这样子练习,久而久之,如果那个根性利的,两、三年他就转过来,有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转过来了。这一转过来之后,在佛法里面可以说这头一个关口突破了,往后真的是一帆风顺,你的进步就很快,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会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常常用形容词讲「突飞猛进」。可是自私自利要不放弃的话,怎么样勇猛精进都没有办法进步,真的是寸步难行,要晓得障碍在什么地方。
一般佛教菩萨修六度,这是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熟知的。六度里面讲布施,不但「布施」这两个字我们做不到,「布施」这两个字的意思,说实在的话,我们不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平常我们讲,讲得很粗、讲得很浅,只跟你讲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华严经》里面说得细,你们诸位翻翻第六回向章里面,讲布施供养讲了六十多种。我记得我往年在台北就是讲这一品用了一年的时间。所以,说布施供养的意义几个人能懂?你懂都不懂,你怎么会做到?
佛法任何一法确确实实圆满涵盖一切法,这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不深入,这个话的意思实实在在是听不懂;听了之后似懂非懂,好像听懂了,真的一问,是什么都不懂。字字句句义理无量无边。我们是初学,初学有初学的讲法。这三种布施是最常讲的,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原因到底在哪里,有没有去想想?都是在自私自利,坚固执著自私自利,对於自己的利益一丝一毫都不肯放弃。怎么办?你怎么能行布施波罗蜜?障碍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对於凡夫来讲,最好的办法是讲因果报应,这个凡夫听了很容易接受,很容易理解。财布施的果报得财富,吝财得贫穷果报;如果我们真正懂这个道理,想自己的财用不缺乏,我们也不想发大财,但是希望我们在物质上的需要绝不缺乏,我们就很满足了。怎样才能够修得这种果报?财布施。同样的道理,我们智慧不开,业障习气不能断除,原因在什么地方?不肯修法布施。我懂得的东西绝不教别人,我手上有的东西决定不肯布施给别人;不但不布施,人家向我借我都不借给他。这个人果报是什么?愚痴!他怎么会开得了智慧?
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很有聪明、很有智慧,写了不少书,都在外面书店里头,都在那里卖,一看后头版权页,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他来生得愚痴果报,为什么?不肯布施,他的智慧一世不如一世。这些地方,就这么浅显的一个道理,我们都没有把它参破,还修什么菩萨行?修是修正,我们吝财、吝法,那个吝是错误的。怎样把吝财、吝法这些错误观念修正过来,这叫修菩萨行。欢喜布施,不求果报,果报才殊胜。布施而希求果报,果报是可以能得到,不殊胜;不希求果报,果报是无比的殊胜。尽管布施,全心全力帮助别人,不能守,一守就错误了。好的典籍、经书,我们看到绝版的经书,在这个世间流通的量非常稀少,一般人看作珍宝,如果我们有机会得到,赶紧翻印流通,大量流通,绝不把它当作宝物来珍藏,你才能开得了智慧。
往年,我第二次到大陆,听说大陆许许多多佛学院同学连佛学辞典都没有,我听了之后很难过,我就发心想将丁福保编的《佛学大辞典》,印一万套赠送大陆佛学院的同学。我在香港提到这一桩事情,香港有一位老同修何泽霖居士,他收藏著一大套原装的线装书,就是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这一套书是丁福保居士自己用的,他还盖了私章。他送给我,这非常名贵、非常难得,是丁福保居士自己用的书。我把这个书交给金陵刻经处,委托它印一万套。印好之后,原书我就交给金陵刻经处去保管,我不要保管。这是非常有纪念价值的,金陵刻经处是个永久的机构,它收藏比我收藏好。我连家都没有,今天搬到这里,明天搬到那里,说不定搬来搬去就搬没有了,那就是对不起传法的人,这种文物应当是代代相传下去,所以我就赠送给金陵刻经处。这是讲法布施,自己一定要懂得。
我对於善本书珍贵的版本,我得到之后,我如果要用,我一定把它影印来用。原书我一定会替它找一个很妥当的地方永久保存,我自己不要。自己要了,责任太重;一定要把它施舍掉,绝对不收藏这些法物,希望大量流通。什么人有力量流通、乐意流通,我就送给他。送给他,我一定嘱咐他;嘱咐他,他能不能做到,是他的事情,我交代清楚了,交代明白了。
原本最好送到国家图书馆收藏,或者是著名的大学图书馆收藏,再一种就是寺院收藏;它有个永久性的机构专门保管,这是正确的。私人收藏,纵然你非常爱惜,你不能永远住世,你死了之后,你底下一代爱不爱惜?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太多太多了。古代有许多藏书家,儿子、孙子的时候统统都败掉,这些典籍都流散,都失传了,这多可惜!必须要找到永久的机构,里头专门有负责人来保管、来收藏,我都会交代。他能不能做到?我们不要去管他,因果他自己负责。就像这边谈禅法师一样,因果自己负责。我把话交代清楚,我的因果讲清楚了,我负责任。交给你了,你负不负责任,与我就不相干。你要是背因果,你会受果报。所以交代清楚、交代明白,真正放下了。法物广泛流通,利益广大众生,这才能开智慧,才能够积福德,「积功累德」。
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无畏」里头第一桩事情,就是发心弘法利生,这要大无畏你才能做到!弘法利生的事情拼命去做。像你们现在在此地的同学,我有听说,有些同学很用功,晚上到两、三点钟才睡觉,早晨清早起来还要上早课,这是属於哪一种布施?属於无畏布施。我为什么这样辛苦?劳心劳力是为佛法、是为利益众生,他不是为自己,这是属於无畏布施。希望自己早一天学成,能够把正法广泛的介绍给大众,你的果报得健康长寿。学佛的人,尤其是学佛出家的人,无论是你发愿弘法或者是发愿护法,这三种布施都具足。你虽然没有用金钱、没有用财,用体力,内财布施。我在道场热心的为大家服务,照顾大众,内财布施。
首先,我们自己要认清自己,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人,第一个要有自知之明,要认识自己:「我是属於弘法的材料,还是属於护法的材料?」首先要把自己搞清楚。如果我是个弘法的材料,我要去搞护法,就很可惜了;假如我是个护法的材料,我搞弘法,也弘不好。一定要认清自己!现在人有个错误观念,认为什么?弘法比护法高,其实错了,护法比弘法高。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世尊在《涅盘经》里面讲的。弘法的人不难,护法的人太难了;弘法的人是菩萨,护法的人是佛。只有佛才真正爱护菩萨、成就菩萨、照顾菩萨,你要是发心走弘法的路子,研究经教不难,在一般讲,三年决定可以出师,就自己可以上台讲,十年就有小成,就会有小成就。可是,你到什么地方去讲?那就要靠护法。
我们也是辛辛苦苦学了经教,到新加坡,如果没有李木源护法,我们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起作用。没有人提供道场给你讲经,没有人护持你,你怎么办?这就好比你有学问、有道德,你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教学的方法也高明;没有学校请你,没有一个贤明的校长肯用你,你有什么办法?所以护法的是什么人?护法的是校长,护法的是学校里头的董事、董事长,他不需要上课,他有权力聘请老师。所以,教化这一方的功德是谁的?是这个老板的。所以你们要知道,我们在此地这三年弘法利生的成就,功德是谁的?是李木源的。他是校长、是老板,我们是伙计,我们是替他工作的;他是校长,我们是教员,我们要清清楚楚,功德是他的。你们要明白,护法的功德不可思议!比弘法的人高出十倍都不止,这个帐是这么算法的。到以后一算帐的时候,李木源比我高过太多了,我自己清楚,这是应该的,绝不可以抱怨;这是理所当然、是应该的,他是校长,教化这一方的功德是他的,绝对不是我的。
你们同学们都要晓得,弘护要配合。换句话说,你做学会的会长,做居士林的林长,做一个寺院的方丈住持,你要不请法师来讲经说法,你的罪过就很重。你在这里办一个学校,你是学校董事长、是学校校长,你不肯请好老师来教学,你就有罪;你请好老师来教学,你的功德。功与过都是他的。弘法利生,像我们作法师天天讲经说法的,我们有功功不大,有过过也不大,功过都不大。唯有当住持的、当会长的,他们的功过是最大的,做好了立大功,做不好就记大过,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
所以我常常鼓励,护法最重要的要有福报,弘法最重要的要有智慧。像我们有一点智慧没有福报,所以当教员很适合;有福报,智慧差一点不要紧,他有大福报的话,他可以当老板,他可以当护法,护法最重要的是有福报,他才能领导一方。统统都要搞清楚、搞明白,菩萨道怎么修你才知道。我们自己的同修自己要晓得,过去生中如果修的福很多,这个地方请你作住持,那个地方请你作方丈,好!像我一生都没有这个命,是不是?一生都是寄人篱下,没有福报。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一定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我是一个教员的材料,就好好的当教员;你是一个住持方丈的材料,你就好好的做你的住持方丈,邀请好的这些法师常住在这个道场讲经说法,帮助你、辅助你在这一个道场建立道风、建立学风,弘化一方。
佛法的兴衰在人,没有人,道就衰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对於人才决定不能嫉妒,如果嫉妒障碍,来生得愚痴报;如果自己能够爱惜人才、帮助人才、提拔人才,来生的福德不可思议,你在人间是人王,你在天上是天王;换句话说,修善造恶都在一念之间。一念觉,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在积功累德;一念迷,那全是在造业,这个不能不知道!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一定要懂得,念念要向善,要与善相应,这就对了。念念千万不要跟恶相应。纵然我们没有办法往生,出不了六道,我们念念跟善法相应,决定生三善道;如果念念还有恶意,你就决定不能避免三途。这个道理要懂,事实要看清楚、要看明白,自求多福!各人的命运就是各人造因感果,就这么回事情,绝对不是有别人在操纵、有鬼神在主宰,那都是属於迷信,佛法里头没有的。佛法讲,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是他善恶业之感招,无不是自作自受!所以这才讲究修行。
修行要修菩萨行。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梵语,意思是「觉悟」。觉悟这个意思,在中国古时候文字里面,就是「学」。你们看看字典、翻翻字典,「学」这个字怎么讲法?「学」是觉的意思。所以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永远无间断的在学习,这是菩萨行。没有止境的,生生世世从初发心到如来果地,无量劫,天天都在修行,都在学习,绝对没有终止的时候。到了如来果地,所谓倒驾慈航,普度众生,用什么度?学,教学。教学,自己要做成学的样子给别人看;所以还是不断的在学,永远在学。我们要能体会到这一层的精义。我们讲经说法给别人听,就是做出学习的样子给别人看。如果自己只是在这里讲,自己没有认真的学,你讲的别人不相信,人家以为这是假的,你是在欺骗别人。我真的在学,学了确确实实得到利益、得到好处,我把我修学的好处与大家分享,与大家共享,他才相信,他才乐意接受,他才肯学习,道理在此地。
因此,经不能不读。「经」是什么?经是佛教教学里面的教科书。我们今天在许许多多科目里面选择这一部《无量寿经》,用这一部经典的道理、方法,来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以这个为标准。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与这个标准相应,正确的;这是佛菩萨的思想、佛菩萨的见解、佛菩萨的言行,我们学菩萨行。如果我们思想、言行跟经典所说的不相应,我们自己错了。所以每天读,读经用意在哪里?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你以为多念几遍,阿弥陀佛就欢喜了?那你就搞错了!读经、念经是对照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个功德就大了,积功累德。自己的心行与经典相应,欢喜!要想著怎样保持不要失掉。心行与经论所说的不相应的部分,要改过自新,这就是忏除业障,这样读经才叫做修菩萨行,才叫做积功累德。所以经典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不是念给别人听的,是自己修菩萨行唯一的一个标准。我们如果离开这个标准,到哪里去修?修什么?这个要知道。
在现前生活当中,我们抓纲领抓到最扼要的地方:「净业三福」、处众的「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容易记,容易掌握。如果科目太多、太杂,你记不住,你怎么个修法?所以这五个科目一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都能够提得起来,做为自己观照的标准。我们有没有这样去做功夫?古大德教导我们:「修行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这是讲真功夫,这是讲真实功德,从起心动念之处。
这个功夫要得力,我相信你每天晚上睡觉作梦还是在修学功德。古人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的心果真与经教相应,你晚上作梦也离不开这个境界;这就是说明你日夜功夫都没有间断,作梦都没有间断。如果在梦境当中还有胡思乱想,还有许许多多境界现前,这证明什么?你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头一个现象,决定没有恶梦。没有学佛的时候,常常会作恶梦,学佛功夫得力了,决定没有恶梦,这是头一个勘验自己功夫。换句话说,我们还会作恶梦,要常生惭愧心,要自己知道功夫不得力。为什么还会作恶梦?梦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精神昏散,意志不能集中,意志集中不会作恶梦,这些都必须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的。
我们在此地学经教,不仅仅是学会这些文字,解释这些文字,为别人讲演这些文字,这不是真学问。真学问,必须自己要转境界,然后我们有机会,帮助别人也能转境界,这叫「实学」,真实的学问;一定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我们这一生才没有空过。说得最浅显的,我们这一生来的时候糊里糊涂,不知从哪里来的,走的时候,应该清清楚楚,晓得自己到哪里去,总算没有白来。功夫真正得力了,有相当程度的得力,给诸位说,过去从哪里来的,自己也会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真的觉悟,这一生才真正叫有意义、有价值。可是,这样的一生很难得,古人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在佛法里面讲,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你统统都具足,相当不容易!
如果不相信,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观察,看看我们周边这些人,尤其是修行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就晓得不容易。必须三个条件具足,功夫才得力;少一个,功夫就不得力。但是,如果缺乏一点,能不能弥补?能!只要好学,只要用功,可以弥补的。善根稍稍不足,或者福德不足,都可以弥补,这个弥补的关键就在「好学」。当然,要是细说,要具足许许多多条件;但是许许多多条件,总归纳起来,好学,真正好学,亲近善知识。
善知识难遇,怎么办?经典是善知识,注解是善知识。我们学《无量寿经》,是亲近阿弥陀佛,这一部经里头是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两尊佛所说的。注解就是亲近善知识。古来祖师大德为我们讲解,讲解的意思我们看不懂,我们看不圆,怎么办?诚心诚意去读,「诚则灵」!印光大师说过,「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在其中,这就看我们有几分的诚意。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实际上相当的难度。「我对这个经真诚,我对这个注解也真诚,我对别人就不真诚」,这个诚意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不可能说我对佛菩萨真的,对这些人我都是假的,这不可能的,没有这个道理的,一真一切真。
所以,你的真诚从哪里观察到?真的高明的人一看就晓得。你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一片真诚,这人是大器,在佛家讲,这人是法器,他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有大成就,一个心用事!我在前面讲过,我们今天用什么心?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把经教里头归纳成最简单扼要的十个字:真诚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是我们这个经上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前面加个「真诚」,后面加个「慈悲」,十个字。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对什么物,上对诸佛菩萨,下对恶道众生,决定不改变,同样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完全相同。我对阿弥陀佛如此,我对蚊虫蚂蚁也如此;我对善人如此,我对於冤家债主亦如此;十法界千变万化,我这个原则是永远不变。我们就抓到这一点,表现在外面,那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表现在外面。
你要问我「学佛」,我这五十年就学了这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是我学佛五十年的总结。决定相应,那就得自在,这个社会不安我安,社会动乱我不动乱。必须在这个地方下功夫,念念当中决定没有为自己,为正法久住,为帮助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本来是个迷惑人,本来是个很苦恼的人,我遇到老师教导我这个方法,我真的离苦得乐了,我要报恩。我怎样回报?我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一生当中就干这么一桩事,这一桩事情干得很自在,干得很快乐,一定要认真学习。
所以,经论里头不管讲多少,抓住纲领,抓住原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这个纲领,不离这个原则,就成功了。经教的通达不是难事,古德讲的话是真的不是骗人:「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我们要想通达世出世间法,通达一切经,用什么方法?一经,秘诀!你们听我讲《玫瑰经》,那是外教的,我能通!我相信到他那里,我也是很高明的神父,我能讲得头头是道,叫「触类旁通」。所以最重要的,是要通一经。什么程度才通?「契入境界」叫通。这个「契入境界」还是不好懂,把这个经变成自己的,就通了;这个经还是释迦牟尼佛的,你没有通。经里面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思想就通了;经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言语行为,我的言行通了;你只要这一样通了,全都通了。
李老师过去在台中教学,我非常感激他。这个月二十九号古晋我发起建的报恩念佛堂破土,看看我们同学哪些人喜欢到那里去参加破土?我是打算二十八号去住一晚上,二十九号破土,三十号回来,住两个晚上。我建这个念佛堂,报恩念佛堂,我报老师的恩。所以这里头有四个堂口,有「章嘉大师纪念堂」;有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他的外号叫「雪庐」,他是我的和尚,和尚是亲教师,所以那个堂口的名字是「雪庐和尚纪念堂」;「东美先生纪念堂」,再就是我们「韩瑛居士纪念堂」,四个纪念堂。建筑是采取旅馆的建筑,将来经营也是旅馆方式经营,但是不收费;住在里面的人是念佛的,不收费的。但是也要缴一点,伙食费要缴、服务费要缴,因为它跟旅馆一样,早晨起来有人给你叠被子,那个服务人员要给他一点钱,所以服务费、伙食费要缴。住房子的费用不要交,房子我们自己建的,这是报老师的恩,老师那个教学给我们得的利益太大了。
我在台中十年学五部经,你才晓得怎么叫「一门深入」。李老师对我特别的关爱,准许我学这么多,十年学五部经。我第一部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二部学的是《佛说阿弥陀经》,第三部学的是《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楞严经》;所以《楞严经》是我看家的本事,就学这五部。然后整个佛法大小乘经论我统统没有障碍,我都能讲。不但佛教没有障碍,其他所有宗教经典到我这儿来都没有障碍,我都能讲;而且我有自信,不会比他们的传教师讲得差。所以,你们要想学这个智慧,学这个能力,「一门深入」,我绝不会骗你!这是祖祖相传,绝不是欺骗你。
但是,一定要契入境界。不契入境界,你没有通。而没有通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自利。所以说,我对於这个很重视。一定要放弃自私自利,念念为整个佛法想,为一切苦难众生想,你就能得到诸佛护念、菩萨加持。不可以为自己,为自己,那是糟透了!为自己,轮回心!你所作所为,天天在这里修学佛法、讲经说法,你是轮回心,你干的还是轮回业,转不了境界。我今天晚上两个小时讲的话,虽然是只有一句经文,我们在此地也做一个总结,总结前面所说的这一大段。诸位要多多去想想,认真学习,我相信对大家会有帮助。好,今天时间到了。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九面倒数第二行,看「功德无量」这一科: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段文字是世尊总结法藏比丘在前面所说的种种修积的功德,我们在此地也应当做一个总结。『修菩萨行,积功累德』这两句,什么是「菩萨行」,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这个世间,在中国文字里面所说的「世」,就是现在人讲的时间,所以「世」这个字的形象是三个十,我们讲的是过去十年、现在十年、未来十年,三十年叫一世,是指时间说的;「间」是讲间隔,是指空间说的;说一个时间,再说个空间,这把宇宙之间一切事物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
而这个世间之大,我们凡夫无法体会。现代科学家虽然说有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空间,这个讲法已经不是一些普通人能够体会,但是他说的是事实真相。从理论上说,空间维次是无止境的。我们学佛,在大乘经里面所读的,对於这种讲法我们会肯定,我们没有一丝毫的怀疑。为什么说空间维次是无止境的?实在说,科学家只是从理上去推想,没有办法证实;而佛法则大大的不相同,佛法对於这个状况完全了解。空间维次从哪里来的?从一切众生想像当中生出来的。
我们就知道了,每一个众生所想的不一样,所以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自己的空间,这是真的。就是各人自己的空间也不是一定的,也是有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你要不相信,你仔细的去思惟、去观察,你在清醒的时候那个境界跟你在迷惑的时候境界不一样,你晚上睡觉作梦的时候境界又不一样,你在作梦就入了另一个不同维次的空间。你自己知道,因为你入了那个空间,别的人不知道。但是有功夫的人知道,有什么样功夫?有能力突破空间维次的人,在佛家讲的是有相当禅定功夫的人,这个定功能把空间维次突破。如果一个人有相当的定功,你在那里睡觉,他在那里打坐,你在梦中干什么事情他全知道,他都看见了,等到你醒来的时候,他告诉你你刚才做了梦,在梦里干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他知道?那一个不同维次的空间他能突破,所以他能看得到你。
我们同时晓得,梦中境界不一样,定中境界也不一样。人在入定的时候不是没有境界,入定的时候也突破空间维次进入另一个空间。我们没有这个功夫,但是我相信有不少同修曾经读过《虚云老和尚年谱》,虚老和尚常常入定,他在定中曾经到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讲经,还看到座席当中有几位他认识的朋友、同参,那些人已经往生在兜率内院,他去的时候看到。书籍里记载唐朝时候法照禅师在五台山见到大圣竹林寺,听文殊菩萨讲经,那都是不同维次的空间。这种不同维次空间怎么来的?是从众生心想生的,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唯识所变」。
如果没有识变,那个境界就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是哪些人住的?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法身大士们住的。最低限度他们都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换句话说,世间众生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空间,他们全都有能力突破、有能力超越,而证得一真法界。诸位要记住,「一真」,一就是真,二就是妄,二就是十法界、无量无边法界。我们修净土宗的,殊胜!为什么诸佛赞叹、祖祖相传,都肯定这个法门是第一殊胜的法门,原因在哪里?他所修学的是「一心不乱」,一心的境界就是一真,就是一真法界。你怎么样才能证得一真法界?一心就证得,一真法界就现前,二心就落在十法界,落在无量无边法界,这是真理,这是事实真相,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才是真的,只有一心是真的。
我们是不是真的在修一心?起心动念还有我、还有你、还有他,不是一心!念头起来有个我,已经就落在三心二意。什么时候能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什么时候你没有二心,你只有一心,你就明心见性,你就回归自性。你还用二心,你就回不了自性,你的功夫修得再好,十法界,十法界里面佛法界、菩萨法界,你没有办法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一定要一心,这个事难,真难!所以佛在许多经论里面都常说,凡夫成佛,不是成究竟圆满佛,就是分证位佛,天台家讲的分证位佛,分证位佛是真佛;虽然不圆满,他是真的。禅宗里面常用月亮做比喻,这是真月,虽然不是十五,不是圆满的月亮,初三、初四那个月牙,月牙的光是真的月光,它不是假的。佛把什么比作假的月光?水里面的月光,水里头的月影子,那是假的,那个不是真的。
《楞严经》里面比喻得比较亲切一些,叫「捏目所见的二月」,那接近真的。什么叫做「捏目」?我们手指把眼睛用力按一下,看到外面是两个影子,看月亮两个月亮了,两个月亮当然有个真的有个假的,佛用这个比喻教我们去想像。十法界里面的佛是捏目所看见的佛,不是真的,但是很接近,决定不是水中的月;水中的月,那是纯粹虚妄的,决定不是真实的。由此可知,这个事情难,是真难不是假难。从这个真难当中,我们才体会到净土殊胜。
净土殊胜在哪里?殊胜在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没有达到一心,只要求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这个实在讲,跟所有法门比较,那是方便太多太多了。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功夫成片是不能成就的。「功夫成片」,这是净土宗的话,在其他宗派里面讲「功夫得力」,功夫得力在净土里面就是功夫成片。功夫得力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为什么?没有断烦恼。功夫得力是可以把烦恼控制住,我们讲的「伏烦恼」,伏烦恼而没有断,没用处,充其量只能够修得一点人天福报;这一种人他不会堕三恶道,他来生会享人天福报,比这一生更有智慧、更有福德,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
要想超越六道轮回,一定要断烦恼;要断见思烦恼,你才能出得了六道轮回,这个就难了。见思烦恼的根是「我执」,念念当中有「我」这个本位,你见思烦恼就断不了。所以见思烦恼断了,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我见破了,决定不再执著有我,阿罗汉证得;所以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住四圣法界,距离一真法界依旧还很遥远。但是在我们净土宗不必要这个功夫,只要能控制住自己的烦恼,控制住自己习气,这就是功夫得力、功夫成片,就能往生。佛说得很清楚,这种条件往生,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
如果见思烦恼断了,我执破掉了,也就是说自私自利的念头真的断了,确实没有了,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这个难,不容易!所以净宗这个法门能够普度一切苦难众生,它第一方便殊胜就是它的凡圣同居土。如果讲到实报庄严土,说老实话,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实报土跟一切诸佛的实报土无二无别,不能说殊胜。它的殊胜就在凡圣同居土,无比的殊胜!许多人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轻视净宗法门,不肯修行,这就是经上讲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遇到这个法门,能信、能发愿、能求往生,这种人都是过去无量劫中修积的善根福德因缘。正如《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凡是念佛往生,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属於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三个条件具足,这一生肯定得生。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很幸运遇到这个法门,但是有没有把握往生?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不是承平时代,是社会动乱的一个时代,我们要认识清楚。每天诸位在报纸、电视、资讯里面能看到,灾难频繁,而且是一次比一次严重,人生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安全感。忧虑、恐怖、不安造成一个奇异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现在医学里面讲的「精神分裂症」,我们一般人讲「精神病」,非常非常之多!不分男女老少,得这种病症的人很多。这病怎么得来的?就是紧张得来的,不安、恐惧、忧虑、紧张得这个病。
我常常劝导我们念佛同修,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外面发生的事情统统不知道,人家问起来,每天天下太平:「没事!我没有看到,也没有听说。」心地上就不紧张了,也就没有忧虑,我们把这个缘断掉了。也许有人说:「生在现代这个社会,许许多多事情你不知道怎么行?」我们再问他一句:「知道了有什么好处?」如果知道带给我们是忧虑、不安、恐怖,那不如不知道的好。不知道,我平平安安过一天,知道,这个心情都不安宁。没有,我们过得自在、过得舒服,还是不知道的好。老实念佛,「我只知道佛,我只知道经上跟我们讲的极乐世界」,还是这个好。把心定下来,不要被外面境界所困扰,不要为外面境界所动摇,这就好。
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八个字重要:「修菩萨行,积功累德」。实在讲,关键就是在「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是修菩萨行的成绩,修行有成果。菩萨行,特别是普贤菩萨的大行,这是前面经文一直讲,都著重在普贤菩萨大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我们得想想,总结前面八品经文所说的,都离不开十大愿王,就是普贤行的十大纲领,我们必须牢牢记在心里,念念不忘。
礼敬我们做到没有?礼是外表,敬是存心,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不是有个真诚恭敬心?佛家在许许多多忏仪之中,忏悔仪式里面都有「一心恭敬」、「一心礼敬」这样的文字,不知道有多少句,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一心」,一心就是敬,二心就不敬。佛家的表法,礼敬的时候一定要合掌,合掌代表什么?代表一心。我们平常这个心胡思乱想,像十个指头一样散乱的;把散乱的念头统统放下,心收起来,一心,十个指头合成一个,合掌是代表一心,无有二念,这是最真诚、最恭敬。
过去曾经有人向印光大师请教,学佛有没有秘诀,能教我们很快的就入佛的境界?我相信向老法师请教这个问题绝不只一个人。我自己年轻学佛的时候,我向章嘉大师就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很著急,总希望很快就能入佛境界,章嘉大师教给我是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印光大师教人两个字,「诚敬」!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是把修行证果的秘诀为我们说出来;而普贤大行头一条就是诚敬,印祖所说的与经典里面所讲完全相应。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每天做早晚课,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要做甚深的反省:我今天对人、对事、对物有没有做到诚敬?反省就是觉悟;你要不反省,你就迷惑,反省是觉。觉悟之后,能把自己的过失改过来,这叫修行。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是你真的在学佛。你要不知道反省,不肯改过,纵然你把经典学得滚瓜烂熟,你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於你生死毫不相关;换句话说,你依旧是轮回心造轮回业,还是免不了轮回果报,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所以「菩萨行」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菩萨行从整个佛教纲要上来讲,不外乎三十七道品、四摄、六度。三十七道品绝对不是小乘法,它是通一切佛法,是一切佛法的总纲领。我们看天台智者大师的注疏,你就看到了,他把三十七道品分为藏、通、别、圆。他讲四念处,四种四念处:藏教四念处、通教四念处、别教四念处、圆教四念处。三十七道品里每一个科目、每一个道品,都用藏、通、别、圆来解释,这是圆满佛法。四念处我们也略略给诸位介绍,但是没有这么详细说法;详细说法,单单四念处这四句,要说清楚至少也得要四十个小时,依照天台大师的讲法。可是我们抓住它最重要的,让我们天天能够反省:四念处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就如意了,放下就知足了,与知足兜率天就相应,真正得定了。人为什么定不下来?不知足,所以永远定不下来。哪一天知足,他哪一天就入定,他再不会有妄想,再不会有欲望,心如止水,智慧就会开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之间有没有看破?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心就是念头)、观法无我,修菩萨行从这里开始。我们修行的功夫不得力,学佛修了多少年,还不得力,问题在哪里?没有这个观慧。佛家讲「观」,就是现代学术界里面所讲的「宇宙观」、「人生观」。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看法错误了,佛在这里教导我们修正错误的看法,改变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这个看法是不是正确的?不能算是正确的。佛教给我们这四种看法,是破我们的错误的看法。先把错误的看法破除,往后再慢慢教导我们正确的看法,正确的看法是「八正道」。所以先要把邪知邪见放下,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个才叫真正从根本修。从这个地方真正能够契入了,你的境界自自然然就向上提升,不是凡夫知见了,这个「凡夫」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换句话说,不是六道的知见。
六道凡夫没有不执著这个身是我,除了无色界天之外,色界十八层天还是执著这个身是我。无色界虽然不执著这个色身,可是他还是有色身,这在佛法里面叫「无表色」;依旧是有色身,那个色身很微细,我们肉眼看不见,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道理就在此地。粗的色身他不要了,他离开了,他有微细的色身。为什么会有微细的色身?我执没有忘,我执没有断。就像我们作梦梦中的色身一样,如同入定定中的色身一样,那是属於无表色。
所以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要知道。我常常劝勉同学们要放下自私自利,这个话是从四念处讲的,我这样说法大家好懂。我们学佛从哪里入门?要从放下自私自利入门。只要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肯定入不了门;不管你怎么用功,你怎么样好学,你怎样去勇猛精进,你都入不了门,为什么?不相应。头一个关口、头一个瓶颈要怎样把它突破?我们怎么作法?这个自私自利的念头,必须是一年比一年轻。完全放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一放下,那就快了,你马上转凡成圣,凡圣就在这一念之间。果然把这个「我」放下,最低的地位,你是小乘须陀洹果;须陀洹破了身见,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小乘须陀洹。如果还执著这个身是我,还要为这个身造业,那就更糟了。这是晓得我们修菩萨行从哪里入门,一定要从放弃自私自利入门。
可是大乘比小乘殊胜。小乘单单从放弃自私自利,真难!大乘的方法善巧,巧在哪里?不必放弃,自然就没有了;就是教你念头换过来,起心动念想别人,念念都为一切众生,不知不觉就把「为自己」这个念头舍掉了。这就是说,凡夫起心动念为自己,我们现在念头换一换,起心动念为众生,决定不可以有一个为自己的念头。这样子练习,久而久之,如果那个根性利的,两、三年他就转过来,有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转过来了。这一转过来之后,在佛法里面可以说这头一个关口突破了,往后真的是一帆风顺,你的进步就很快,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会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常常用形容词讲「突飞猛进」。可是自私自利要不放弃的话,怎么样勇猛精进都没有办法进步,真的是寸步难行,要晓得障碍在什么地方。
一般佛教菩萨修六度,这是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熟知的。六度里面讲布施,不但「布施」这两个字我们做不到,「布施」这两个字的意思,说实在的话,我们不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平常我们讲,讲得很粗、讲得很浅,只跟你讲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华严经》里面说得细,你们诸位翻翻第六回向章里面,讲布施供养讲了六十多种。我记得我往年在台北就是讲这一品用了一年的时间。所以,说布施供养的意义几个人能懂?你懂都不懂,你怎么会做到?
佛法任何一法确确实实圆满涵盖一切法,这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不深入,这个话的意思实实在在是听不懂;听了之后似懂非懂,好像听懂了,真的一问,是什么都不懂。字字句句义理无量无边。我们是初学,初学有初学的讲法。这三种布施是最常讲的,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原因到底在哪里,有没有去想想?都是在自私自利,坚固执著自私自利,对於自己的利益一丝一毫都不肯放弃。怎么办?你怎么能行布施波罗蜜?障碍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对於凡夫来讲,最好的办法是讲因果报应,这个凡夫听了很容易接受,很容易理解。财布施的果报得财富,吝财得贫穷果报;如果我们真正懂这个道理,想自己的财用不缺乏,我们也不想发大财,但是希望我们在物质上的需要绝不缺乏,我们就很满足了。怎样才能够修得这种果报?财布施。同样的道理,我们智慧不开,业障习气不能断除,原因在什么地方?不肯修法布施。我懂得的东西绝不教别人,我手上有的东西决定不肯布施给别人;不但不布施,人家向我借我都不借给他。这个人果报是什么?愚痴!他怎么会开得了智慧?
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很有聪明、很有智慧,写了不少书,都在外面书店里头,都在那里卖,一看后头版权页,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他来生得愚痴果报,为什么?不肯布施,他的智慧一世不如一世。这些地方,就这么浅显的一个道理,我们都没有把它参破,还修什么菩萨行?修是修正,我们吝财、吝法,那个吝是错误的。怎样把吝财、吝法这些错误观念修正过来,这叫修菩萨行。欢喜布施,不求果报,果报才殊胜。布施而希求果报,果报是可以能得到,不殊胜;不希求果报,果报是无比的殊胜。尽管布施,全心全力帮助别人,不能守,一守就错误了。好的典籍、经书,我们看到绝版的经书,在这个世间流通的量非常稀少,一般人看作珍宝,如果我们有机会得到,赶紧翻印流通,大量流通,绝不把它当作宝物来珍藏,你才能开得了智慧。
往年,我第二次到大陆,听说大陆许许多多佛学院同学连佛学辞典都没有,我听了之后很难过,我就发心想将丁福保编的《佛学大辞典》,印一万套赠送大陆佛学院的同学。我在香港提到这一桩事情,香港有一位老同修何泽霖居士,他收藏著一大套原装的线装书,就是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这一套书是丁福保居士自己用的,他还盖了私章。他送给我,这非常名贵、非常难得,是丁福保居士自己用的书。我把这个书交给金陵刻经处,委托它印一万套。印好之后,原书我就交给金陵刻经处去保管,我不要保管。这是非常有纪念价值的,金陵刻经处是个永久的机构,它收藏比我收藏好。我连家都没有,今天搬到这里,明天搬到那里,说不定搬来搬去就搬没有了,那就是对不起传法的人,这种文物应当是代代相传下去,所以我就赠送给金陵刻经处。这是讲法布施,自己一定要懂得。
我对於善本书珍贵的版本,我得到之后,我如果要用,我一定把它影印来用。原书我一定会替它找一个很妥当的地方永久保存,我自己不要。自己要了,责任太重;一定要把它施舍掉,绝对不收藏这些法物,希望大量流通。什么人有力量流通、乐意流通,我就送给他。送给他,我一定嘱咐他;嘱咐他,他能不能做到,是他的事情,我交代清楚了,交代明白了。
原本最好送到国家图书馆收藏,或者是著名的大学图书馆收藏,再一种就是寺院收藏;它有个永久性的机构专门保管,这是正确的。私人收藏,纵然你非常爱惜,你不能永远住世,你死了之后,你底下一代爱不爱惜?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太多太多了。古代有许多藏书家,儿子、孙子的时候统统都败掉,这些典籍都流散,都失传了,这多可惜!必须要找到永久的机构,里头专门有负责人来保管、来收藏,我都会交代。他能不能做到?我们不要去管他,因果他自己负责。就像这边谈禅法师一样,因果自己负责。我把话交代清楚,我的因果讲清楚了,我负责任。交给你了,你负不负责任,与我就不相干。你要是背因果,你会受果报。所以交代清楚、交代明白,真正放下了。法物广泛流通,利益广大众生,这才能开智慧,才能够积福德,「积功累德」。
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无畏」里头第一桩事情,就是发心弘法利生,这要大无畏你才能做到!弘法利生的事情拼命去做。像你们现在在此地的同学,我有听说,有些同学很用功,晚上到两、三点钟才睡觉,早晨清早起来还要上早课,这是属於哪一种布施?属於无畏布施。我为什么这样辛苦?劳心劳力是为佛法、是为利益众生,他不是为自己,这是属於无畏布施。希望自己早一天学成,能够把正法广泛的介绍给大众,你的果报得健康长寿。学佛的人,尤其是学佛出家的人,无论是你发愿弘法或者是发愿护法,这三种布施都具足。你虽然没有用金钱、没有用财,用体力,内财布施。我在道场热心的为大家服务,照顾大众,内财布施。
首先,我们自己要认清自己,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人,第一个要有自知之明,要认识自己:「我是属於弘法的材料,还是属於护法的材料?」首先要把自己搞清楚。如果我是个弘法的材料,我要去搞护法,就很可惜了;假如我是个护法的材料,我搞弘法,也弘不好。一定要认清自己!现在人有个错误观念,认为什么?弘法比护法高,其实错了,护法比弘法高。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世尊在《涅盘经》里面讲的。弘法的人不难,护法的人太难了;弘法的人是菩萨,护法的人是佛。只有佛才真正爱护菩萨、成就菩萨、照顾菩萨,你要是发心走弘法的路子,研究经教不难,在一般讲,三年决定可以出师,就自己可以上台讲,十年就有小成,就会有小成就。可是,你到什么地方去讲?那就要靠护法。
我们也是辛辛苦苦学了经教,到新加坡,如果没有李木源护法,我们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起作用。没有人提供道场给你讲经,没有人护持你,你怎么办?这就好比你有学问、有道德,你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教学的方法也高明;没有学校请你,没有一个贤明的校长肯用你,你有什么办法?所以护法的是什么人?护法的是校长,护法的是学校里头的董事、董事长,他不需要上课,他有权力聘请老师。所以,教化这一方的功德是谁的?是这个老板的。所以你们要知道,我们在此地这三年弘法利生的成就,功德是谁的?是李木源的。他是校长、是老板,我们是伙计,我们是替他工作的;他是校长,我们是教员,我们要清清楚楚,功德是他的。你们要明白,护法的功德不可思议!比弘法的人高出十倍都不止,这个帐是这么算法的。到以后一算帐的时候,李木源比我高过太多了,我自己清楚,这是应该的,绝不可以抱怨;这是理所当然、是应该的,他是校长,教化这一方的功德是他的,绝对不是我的。
你们同学们都要晓得,弘护要配合。换句话说,你做学会的会长,做居士林的林长,做一个寺院的方丈住持,你要不请法师来讲经说法,你的罪过就很重。你在这里办一个学校,你是学校董事长、是学校校长,你不肯请好老师来教学,你就有罪;你请好老师来教学,你的功德。功与过都是他的。弘法利生,像我们作法师天天讲经说法的,我们有功功不大,有过过也不大,功过都不大。唯有当住持的、当会长的,他们的功过是最大的,做好了立大功,做不好就记大过,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
所以我常常鼓励,护法最重要的要有福报,弘法最重要的要有智慧。像我们有一点智慧没有福报,所以当教员很适合;有福报,智慧差一点不要紧,他有大福报的话,他可以当老板,他可以当护法,护法最重要的是有福报,他才能领导一方。统统都要搞清楚、搞明白,菩萨道怎么修你才知道。我们自己的同修自己要晓得,过去生中如果修的福很多,这个地方请你作住持,那个地方请你作方丈,好!像我一生都没有这个命,是不是?一生都是寄人篱下,没有福报。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一定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我是一个教员的材料,就好好的当教员;你是一个住持方丈的材料,你就好好的做你的住持方丈,邀请好的这些法师常住在这个道场讲经说法,帮助你、辅助你在这一个道场建立道风、建立学风,弘化一方。
佛法的兴衰在人,没有人,道就衰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对於人才决定不能嫉妒,如果嫉妒障碍,来生得愚痴报;如果自己能够爱惜人才、帮助人才、提拔人才,来生的福德不可思议,你在人间是人王,你在天上是天王;换句话说,修善造恶都在一念之间。一念觉,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在积功累德;一念迷,那全是在造业,这个不能不知道!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一定要懂得,念念要向善,要与善相应,这就对了。念念千万不要跟恶相应。纵然我们没有办法往生,出不了六道,我们念念跟善法相应,决定生三善道;如果念念还有恶意,你就决定不能避免三途。这个道理要懂,事实要看清楚、要看明白,自求多福!各人的命运就是各人造因感果,就这么回事情,绝对不是有别人在操纵、有鬼神在主宰,那都是属於迷信,佛法里头没有的。佛法讲,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是他善恶业之感招,无不是自作自受!所以这才讲究修行。
修行要修菩萨行。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梵语,意思是「觉悟」。觉悟这个意思,在中国古时候文字里面,就是「学」。你们看看字典、翻翻字典,「学」这个字怎么讲法?「学」是觉的意思。所以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永远无间断的在学习,这是菩萨行。没有止境的,生生世世从初发心到如来果地,无量劫,天天都在修行,都在学习,绝对没有终止的时候。到了如来果地,所谓倒驾慈航,普度众生,用什么度?学,教学。教学,自己要做成学的样子给别人看;所以还是不断的在学,永远在学。我们要能体会到这一层的精义。我们讲经说法给别人听,就是做出学习的样子给别人看。如果自己只是在这里讲,自己没有认真的学,你讲的别人不相信,人家以为这是假的,你是在欺骗别人。我真的在学,学了确确实实得到利益、得到好处,我把我修学的好处与大家分享,与大家共享,他才相信,他才乐意接受,他才肯学习,道理在此地。
因此,经不能不读。「经」是什么?经是佛教教学里面的教科书。我们今天在许许多多科目里面选择这一部《无量寿经》,用这一部经典的道理、方法,来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以这个为标准。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与这个标准相应,正确的;这是佛菩萨的思想、佛菩萨的见解、佛菩萨的言行,我们学菩萨行。如果我们思想、言行跟经典所说的不相应,我们自己错了。所以每天读,读经用意在哪里?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你以为多念几遍,阿弥陀佛就欢喜了?那你就搞错了!读经、念经是对照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个功德就大了,积功累德。自己的心行与经典相应,欢喜!要想著怎样保持不要失掉。心行与经论所说的不相应的部分,要改过自新,这就是忏除业障,这样读经才叫做修菩萨行,才叫做积功累德。所以经典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不是念给别人听的,是自己修菩萨行唯一的一个标准。我们如果离开这个标准,到哪里去修?修什么?这个要知道。
在现前生活当中,我们抓纲领抓到最扼要的地方:「净业三福」、处众的「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容易记,容易掌握。如果科目太多、太杂,你记不住,你怎么个修法?所以这五个科目一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都能够提得起来,做为自己观照的标准。我们有没有这样去做功夫?古大德教导我们:「修行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这是讲真功夫,这是讲真实功德,从起心动念之处。
这个功夫要得力,我相信你每天晚上睡觉作梦还是在修学功德。古人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的心果真与经教相应,你晚上作梦也离不开这个境界;这就是说明你日夜功夫都没有间断,作梦都没有间断。如果在梦境当中还有胡思乱想,还有许许多多境界现前,这证明什么?你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头一个现象,决定没有恶梦。没有学佛的时候,常常会作恶梦,学佛功夫得力了,决定没有恶梦,这是头一个勘验自己功夫。换句话说,我们还会作恶梦,要常生惭愧心,要自己知道功夫不得力。为什么还会作恶梦?梦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精神昏散,意志不能集中,意志集中不会作恶梦,这些都必须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的。
我们在此地学经教,不仅仅是学会这些文字,解释这些文字,为别人讲演这些文字,这不是真学问。真学问,必须自己要转境界,然后我们有机会,帮助别人也能转境界,这叫「实学」,真实的学问;一定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我们这一生才没有空过。说得最浅显的,我们这一生来的时候糊里糊涂,不知从哪里来的,走的时候,应该清清楚楚,晓得自己到哪里去,总算没有白来。功夫真正得力了,有相当程度的得力,给诸位说,过去从哪里来的,自己也会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真的觉悟,这一生才真正叫有意义、有价值。可是,这样的一生很难得,古人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在佛法里面讲,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你统统都具足,相当不容易!
如果不相信,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观察,看看我们周边这些人,尤其是修行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就晓得不容易。必须三个条件具足,功夫才得力;少一个,功夫就不得力。但是,如果缺乏一点,能不能弥补?能!只要好学,只要用功,可以弥补的。善根稍稍不足,或者福德不足,都可以弥补,这个弥补的关键就在「好学」。当然,要是细说,要具足许许多多条件;但是许许多多条件,总归纳起来,好学,真正好学,亲近善知识。
善知识难遇,怎么办?经典是善知识,注解是善知识。我们学《无量寿经》,是亲近阿弥陀佛,这一部经里头是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两尊佛所说的。注解就是亲近善知识。古来祖师大德为我们讲解,讲解的意思我们看不懂,我们看不圆,怎么办?诚心诚意去读,「诚则灵」!印光大师说过,「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在其中,这就看我们有几分的诚意。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实际上相当的难度。「我对这个经真诚,我对这个注解也真诚,我对别人就不真诚」,这个诚意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不可能说我对佛菩萨真的,对这些人我都是假的,这不可能的,没有这个道理的,一真一切真。
所以,你的真诚从哪里观察到?真的高明的人一看就晓得。你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一片真诚,这人是大器,在佛家讲,这人是法器,他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有大成就,一个心用事!我在前面讲过,我们今天用什么心?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把经教里头归纳成最简单扼要的十个字:真诚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是我们这个经上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前面加个「真诚」,后面加个「慈悲」,十个字。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对什么物,上对诸佛菩萨,下对恶道众生,决定不改变,同样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完全相同。我对阿弥陀佛如此,我对蚊虫蚂蚁也如此;我对善人如此,我对於冤家债主亦如此;十法界千变万化,我这个原则是永远不变。我们就抓到这一点,表现在外面,那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表现在外面。
你要问我「学佛」,我这五十年就学了这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是我学佛五十年的总结。决定相应,那就得自在,这个社会不安我安,社会动乱我不动乱。必须在这个地方下功夫,念念当中决定没有为自己,为正法久住,为帮助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本来是个迷惑人,本来是个很苦恼的人,我遇到老师教导我这个方法,我真的离苦得乐了,我要报恩。我怎样回报?我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一生当中就干这么一桩事,这一桩事情干得很自在,干得很快乐,一定要认真学习。
所以,经论里头不管讲多少,抓住纲领,抓住原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这个纲领,不离这个原则,就成功了。经教的通达不是难事,古德讲的话是真的不是骗人:「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我们要想通达世出世间法,通达一切经,用什么方法?一经,秘诀!你们听我讲《玫瑰经》,那是外教的,我能通!我相信到他那里,我也是很高明的神父,我能讲得头头是道,叫「触类旁通」。所以最重要的,是要通一经。什么程度才通?「契入境界」叫通。这个「契入境界」还是不好懂,把这个经变成自己的,就通了;这个经还是释迦牟尼佛的,你没有通。经里面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思想就通了;经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言语行为,我的言行通了;你只要这一样通了,全都通了。
李老师过去在台中教学,我非常感激他。这个月二十九号古晋我发起建的报恩念佛堂破土,看看我们同学哪些人喜欢到那里去参加破土?我是打算二十八号去住一晚上,二十九号破土,三十号回来,住两个晚上。我建这个念佛堂,报恩念佛堂,我报老师的恩。所以这里头有四个堂口,有「章嘉大师纪念堂」;有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他的外号叫「雪庐」,他是我的和尚,和尚是亲教师,所以那个堂口的名字是「雪庐和尚纪念堂」;「东美先生纪念堂」,再就是我们「韩瑛居士纪念堂」,四个纪念堂。建筑是采取旅馆的建筑,将来经营也是旅馆方式经营,但是不收费;住在里面的人是念佛的,不收费的。但是也要缴一点,伙食费要缴、服务费要缴,因为它跟旅馆一样,早晨起来有人给你叠被子,那个服务人员要给他一点钱,所以服务费、伙食费要缴。住房子的费用不要交,房子我们自己建的,这是报老师的恩,老师那个教学给我们得的利益太大了。
我在台中十年学五部经,你才晓得怎么叫「一门深入」。李老师对我特别的关爱,准许我学这么多,十年学五部经。我第一部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二部学的是《佛说阿弥陀经》,第三部学的是《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楞严经》;所以《楞严经》是我看家的本事,就学这五部。然后整个佛法大小乘经论我统统没有障碍,我都能讲。不但佛教没有障碍,其他所有宗教经典到我这儿来都没有障碍,我都能讲;而且我有自信,不会比他们的传教师讲得差。所以,你们要想学这个智慧,学这个能力,「一门深入」,我绝不会骗你!这是祖祖相传,绝不是欺骗你。
但是,一定要契入境界。不契入境界,你没有通。而没有通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自利。所以说,我对於这个很重视。一定要放弃自私自利,念念为整个佛法想,为一切苦难众生想,你就能得到诸佛护念、菩萨加持。不可以为自己,为自己,那是糟透了!为自己,轮回心!你所作所为,天天在这里修学佛法、讲经说法,你是轮回心,你干的还是轮回业,转不了境界。我今天晚上两个小时讲的话,虽然是只有一句经文,我们在此地也做一个总结,总结前面所说的这一大段。诸位要多多去想想,认真学习,我相信对大家会有帮助。好,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