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00集) 2000/9/3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00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七面,经文倒数第五行起,看「忍力成就」这一小科: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这六句,这一小段对於我们现前修学非常重要,不但能够自利,而且能够利益这个世间一切苦难的众生。众生灾难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细心的去观察思惟,不外乎纵欲、不知足,贪图世间种种五欲六尘的享受,於是就不能不做违背性德的不善业,争名夺利、纵欲、自私,这才造成现前这个世间无比的灾难。如果要想消除这个灾难,这一段经文虽然不长,确实是一副良药。世间人多,大家造的这是共业,我们有能力帮助他消除吗?关键在我们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如理如法的修学。如果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愿力,将这些灾难彻底消除这是决定不可能的,我们做不到的,可是要想将这个灾难减轻一些,时间推迟一些,这是肯定可以做得到;有理论的依据,有事实的证明。如果说是做不到,实在讲还是我们自己的信心不坚定,愿力不恳切;回过头来自己忏悔,勇猛精进,决定能够自度,而且能够利他。
前面两句,『不计众苦,少欲知足』。「计」是计较、是执著。「众苦」太多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遭遇的苦难无量无边。世尊为我们说这些事相,他老人家把一切苦归纳为三大类,通常我们称之为「三苦」:第一个是苦苦,第二个是坏苦,第三个是行苦。苦难的事情再多,总不出这三大类。第一种「苦苦」,下面这个苦字是名词,上面这个苦字是动词。佛家常讲「八苦交煎」,这是八类,把它分做八类,八类的苦都是属於苦苦;前面四种是生、老、病、死,这是一切众生都不能够避免的。
「生苦」,我们都经历过了,但是非常健忘,忘得干干净净。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佛用形容的话来说,当我们的神识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寻觅父母,父母跟你有缘,你就看到一道光,你循著这个光去走,不知不觉就投胎了。与你没有缘分的,你决定不会到他家投胎,投胎来的都是有缘分。缘,确实有善缘、有恶缘。善缘,报恩的、还债的,这都算是善缘;恶缘,是报怨的、讨债的,这个属於恶缘。如果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一个家里来变成一家人,父母、夫妇、兄弟、姊妹,变成一家人,佛说都是这四种缘,我们凡夫不知道。所以有些人儿女非常好,很听话、很容易教;有些儿女非常难教、不听话,好像生性就是悖逆。我们读佛书晓得这种情形,听话、好教的,这是报恩来的;生性悖逆的,报怨来的。懂得这个事实真相了,一定要用智慧、要用慈悲善巧方便来调教,把过去的善恶缘都把它变成法缘,这就好了,把骨肉间的眷属变成法眷属。
佛都是教我们做一个转变,这样自自然然就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到极处的时候,转凡成圣。有些时候我们想转,自己功夫道力不够转不过来;至诚的心祈求佛菩萨感应,连世间圣人都说「诚则灵」,真诚到极处没有不能感通的。凡是不能够感通,我们自己一定要反省,我们的真诚心不够。就像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所说的,虽然我们行善,这个善里面还夹杂著不善,这就不诚,真诚里面不可以夹杂丝毫不善;换句话说,不能夹杂丝毫虚伪,我们的真诚心才能感动诸佛菩萨,能感动一切众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我们的境界自然就能转,这是讲头一个,生苦。
老,人不能不老。「老苦」,诸位现在虽然年轻,你看到老人,你自己不知不觉也慢慢就变老了,时间快得很。我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现在想一想,就像在昨天一样,不知不觉衰老。人到中年之后,最幸福的不是财富、不是地位,是身体健康。身体不健康非常之苦,纵然有人照顾伺候,老苦依旧不能够避免。第三种,「病苦」。人每天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病痛之苦,我想许多同修都有经验,你都生过病。后面还有一个,「死苦」,我们时间还没有到,还没有死过,不知道死的苦怎么样。
生与死,佛说了。生苦,投胎到母亲,投胎的状况,佛讲怀胎十个月,这十个月胎儿,就如同在地狱里面过生活一样,所以叫胎狱。母亲喝一杯热水他就像在拔热地狱,喝一杯冰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狱,苦不堪言。如果不是佛跟我们说,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至於死之苦,死的时候,我们的神识离开这个身体,俗话说灵魂脱离肉体,那个痛苦,佛比喻说就像「生龟脱壳」;乌龟,活的乌龟,你把那个壳拔下来,他说神识离开身体痛苦就像这样的。所以人断气之后八个小时,最好是十二个小时不要碰他。为什么?他非常痛苦,你要碰他的时候,他感受的苦痛太大太大了,有的时候受不了。十二个小时之后他离开了,神识才是真正离开,通常八个小时没有离开,十二个小时是最安全。
生老病死,我们没有法子避免。真正修道的人,修到有相当程度的功夫,这个苦他能够避免;虽然有这些事,他不会有痛苦。可是后面四条你得要先做到,然后才能够避免老病死之苦。后面四条,第一个是「求不得苦」。你心里面希求的太多太多了,你求财富、你求地位、你求聪明智慧,你求的事情太多了,不能满你的愿望。谚语常说:「人在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你就晓得人生之苦,「求不得」。
可是佛门里面又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靠得住吗?确实是很可靠的。但是你要懂得求的道理、求的方法;你要不懂道理、不懂方法,你的求是求不到的。绝对不是说,你求升官发财,你在佛菩萨面前天天烧香、天天磕头、天天供养,这个求不到的,这是你不懂道理,也不懂方法。理论和方法佛在经典里面都讲得很详细。你不知道到哪里去学,有一个小册子叫《了凡四训》,我们过去曾经讲过几遍。袁了凡先生得到云谷大师的教导,他明白求的道理,也懂得求的方法;他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他都求得了,那是真的得到的。为什么?孔先生跟他算命,他命中没有的,命中没有,你求能够求得到,这是你真正得到;如果你不懂方法、不懂这个道理,你迷信的去求,是决定求不到的。《了凡四训》提供你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依照这个方法去求,当然也是有求必应。但是世间许多人不懂方法,所以有求不得苦。
第二种「爱别离苦」。你所喜欢的人,不能常常在一起;你所喜欢居住的环境,你也没有办法去住。很多富贵人家,在许多风景区买了很多别墅,他很喜欢,但是他一生可能只能在那里住一天、两天,甚至於一天都没有住过,这很苦。自己不能去住,要请人去住,帮他看房子、帮他整理环境,还要给他工资,请他到那边去享福。这大概都是还债的,欠这些工人的债,还他债的,我们看得很多。喜欢的,自己不能常常聚会,这叫做爱别离苦。
第三种「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喜欢遇到他,偏偏天天见面。你所爱的、你所讨厌的,都是过去生中所修的善、不善业。佛告诉我们,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是干什么的?有许多人在问:人生有什么意思?有什么价值?在这个世间有一些辉煌的成就,就算有意义、就算有价值吗?诸位同修如果念一念印光大师给卫锦洲居士的一封信,你仔细想一想老和尚所讲的话。他举出历史上许许多多有名的人物,在历史上好像建的丰功伟业,佛眼睛当中看到,造业。他举曹操做例子,这在历史上也是很了不起的人物,自己虽然没有作皇帝,儿子做了皇帝。建立一个政权,由於自己的心术不正,杀人太多,那个福报,过去生中多生多世修的,一生几乎就享尽了,还有一点余福,儿子作皇帝,也不过是四十五年就亡国了,亡於晋。在过去有人杀猪,这个猪杀了之后,毛刮掉之后,那个身上有「曹操」两个字,证明曹操已经在畜生道里面投猪胎、变畜生了。
我们知道,罪业深重是先堕地狱,地狱罪受完之后变饿鬼、变畜生还命债;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绝对不可以说杀生不要偿命的。你杀个蚊子、杀个苍蝇,你不要偿命,法律上没有规定要判你的刑;可是因果逃不了,你今天杀它,来生你再变苍蝇被他杀,你再变蟑螂被他杀,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告诉我们,「人生酬业」。我们要了解六道轮回的真相,我们的怜悯心就生起来了,绝对不会再杀害一个众生。这些小动物跑到我面前来的,我们杀的念头立刻就起来。那是什么?来还命的。我们想想,何必?过去他杀我,现在我也杀它,来生他又杀我,杀来杀去没有完的时候,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真正觉悟了,这一生不再干傻事情,过去他杀我,现在我看它,我也不杀它,我们的帐到这个地方就一笔勾销了,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是个真正明白人。
为什么会有爱别离?也是我们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使别人家庭不能够完聚,於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破坏畜生的家庭多,都受这种果报。特别是打猎,我们在《感应篇》、《阴骘文》里面都念到,打猎的时候常常破坏巢穴,这就是破坏人家庭,招来的来生不如意。所以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报。我们现在受什么样的果报,晓得过去世造的是什么因,不善的业因我们还敢造吗?六根接触六尘之处,起心动念多想想,损坏众生的事情决定不可以做。别人占我们便宜、别人损害我,是我过去生中损坏他,绝对不可以有丝毫报复的念头;一定要懂得逆来顺受,解冤释结,过去生中的冤结,在这一生当中都把它解除,我们才能真正离苦。尤其是佛教导我们,基本的修行方法就是十善业。
十善业不是戒,戒跟善不一样。第一条,不杀生。蜎飞蠕动都应当爱护,不可以恣意杀害。不但不可以杀害,佛在经论上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们就有很大过失了。所以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诸佛菩萨,佛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常生欢喜心,这是佛菩萨;我们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常生烦恼,我们就错了。那个人讨厌我、不喜欢我,我怎么办?我看到他来了赶紧回避,躲著他一点,让他生欢喜心。他欢喜跟我见面,我跟他打个招呼;不欢喜,赶快躲著一点。所以佛教给我们存心要善良,要想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偷盗,绝不可以有占别人便宜的心,损人利己的事情决定不能做。这个做了往后要吃大亏,你所得的一些利润你不会保住,保不住的,你怎么样得来,你还怎么样失掉。这个历史上的记载太多太多了,用欺骗手段得来的,最后还被人骗去,因果循环。在我们现前社会里面,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这种果报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明理,要了解事实真相,知道怎样修福,怎样保持你的福德而不会丧失,这才是个真正聪明人。
八苦最后一条,叫「五阴炽盛苦」。这八种前面七种是从果上讲的,末后这一种是从因上讲的。五阴炽盛,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浅显的话来讲,就是你的烦恼习气非常重,身心不安,妄念妄想分别执著很重很重,你才会感招到前面七种苦报,这些都算是苦苦。欲界具足了苦苦,还有坏苦。如果你修行功夫不错,得到禅定,真正得禅定,欲伏住了,定功伏住了,你的心得清净,你生到四禅天。看你功夫的浅深,从初禅到四禅,这叫色界天。这个天里面这八苦没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都没有。这很快乐,虽然快乐,他寿命有尽,寿命到了的时候,他还要死,於是苦就来了。所以色界天人平常没有苦,临终的时候有苦。临终的时候身体坏了,生病,身体坏了。他所居住的这些宫殿、一切享受,一样都带不走,真的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虽然没有苦苦,他有坏苦。
最高级的凡夫,无色界天,他连身体都不要了。咱们中国老子说得好!老子说:「吾有大患,唯吾有身。」他说我最大的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没有身体多自在!修世间的禅定,到第五个层次就出了色界,生到无色界。无色界也有四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佛家通常讲「四禅八定」,八定包括四禅,四禅再往上面去还有四个阶层的禅定,这个禅定深,连身体都不要,所以坏苦也没有了,但是它有行苦。什么叫「行苦」?它的境界不能永远保持,寿命到了的时候还要流转,还是要搞轮回,不究竟。
佛给我们说欲界这三种苦都有,苦苦、坏苦、行苦,三种苦都要受;色界天它受两种,它有坏苦,它有行苦,它没有苦苦;最高的无色界天,它只有行苦,它坏苦跟苦苦都没有。佛在大乘经上讲「三界统苦」,《法华经》里比喻说「三界火宅」,这个里面不安全。今天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上的众生造的不善业太多、太重了,所以这个地球非常不安全;我们住在这里没有安全感,道理是因为造的不善业。因与果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这是众苦,简单的就跟诸位说到此地。再多的苦,这个八种都能够包括了,八苦、三苦都包括尽了。
菩萨不计众苦,这个「计」是不分别、不执著。我们凡夫对这些众苦分别、执著,你就得受,你不能不受。佛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是个再来人,他不是来受果报的,他是乘愿再来,帮助我们这些迷惑颠倒众生离苦得乐。他的表现有没有三苦、八苦?有,他也表演。像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示现的一生,他示现的有生老病死,也有求不得,也有爱别离,也有怨憎会,所示现的统统示现全了;在我们感觉,释迦牟尼佛跟我们差不多,实际上完全不一样。他是表演的,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像《金刚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万法无所有」,所以他就离苦。离苦就是乐,他得的是真乐。我们在这个世间是受果报的,是随业受报的;他不是,他是来度化众生的。怎么会一样?他的种种示现都是像唱戏唱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看了之后在里面恍然大悟,帮助我们开悟,永远安住在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我们要学佛菩萨,必须把自己的业障放下。看破、放下,把自己的业障放下,绝不随顺自己的习气,不随顺烦恼习气,随顺诸佛菩萨的教诲,随顺诸佛菩萨的修行,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转业报身为愿力身。这一生当中就可以转,问题是你懂不懂、你会不会。懂不懂是讲理论,会不会是方法。你懂得道理,知道方法,你就会转了。你这一转,就得大自在,你在这个世间也跟诸佛菩萨一样,随缘自在。这是菩萨说「不计众苦,少欲知足」。
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有没有欲望?没有,什么欲望都没有。身体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这个才自在;自己要想怎样怎样,就不自在了。与一切众生往来,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对於一切众生绝不加丝毫勉强;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态度,佛菩萨只是苦口婆心的教导,对於众生确实不加丝毫干涉,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今天教学,为什么会生烦恼?因为你干涉学生。佛菩萨何以不生烦恼?他不干涉学生,「我教了你,你懂了,很好;你不懂,也好。我教你断恶修善,你肯听、肯做,很好;你不听、不肯做,也好!」所以佛菩萨就快乐,就不生烦恼。我们今天教人,这是凡夫心。劝你好,你听了、你照做,很欢喜,欢喜是烦恼;给你讲,你听了不肯做,依旧还作恶,心里就很不高兴,那也生烦恼。这是什么?这不能随缘。佛菩萨随缘,所以不生烦恼。一定要看破。
众生业障深重,不是一生能够得度的。我们是恨不得一生把众生都度了,比佛的愿力不知道强多少倍,自找烦恼!佛菩萨度众非常有耐心,这一生不能得度,没有关系,来生再来,来生还不能得度,下一生再来。佛菩萨可以等到无量劫之后再来度你,你什么时候愿意听话,他就示现;你不听话的时候,丝毫不勉强。我们要学这个本事,就能够自在随缘了。否则的话,你决定不会得到自在,你不会得到清净、平等、觉;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自己没有得清净、平等、觉,怎么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太有限了。我们同学,尤其是发心出家,不能不懂这个道理。你真的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放下自己烦恼习气,随顺佛菩萨的心行,我们这一生真有成就;决定要「少欲知足」。
「知足」不是说,我生活能过得去就知足,这还是不知足。什么叫真正的知足?恒顺一切众生,随缘之中绝不起心动念,你真的知足了。起心动念不知足,知足怎么会起心动念?不会计较这个有、那个没有,不会计较的。有也好,没有也好,一切都好。黄念祖老居士在这个经的注解,引用了《涅盘经》上所说的:「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这是佛在《涅盘经》上说的。《遗教经》说:「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这一句话就是现在所谓是巴结人,少欲之人决不会巴结人;「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盘。是名少欲。」这都是佛在经论里面所说的。无论在家、出家修行,对於物质生活需要淡薄,虽然自己前生修福得的是富贵,也要少欲知足,把你的福报,与一切苦难众生分享,你的福报就更大。
这部经上还说,佛叫著:「汝等比丘」,这是叫著出家的学生,「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这是教给我们离苦的方法,你观察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这一段经文我们细细去思惟。这一桩事情,我们常常看到小动物,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开智慧。我们看看树上的小鸟,它有什么?它需求什么?看看树上的小松鼠,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少欲知足」。它所需求的仅仅是食物,除食物之外一无所求。再看看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所示现的,跟这些野生的动物几乎没有两样。释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钵,托一钵饭,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教给我们少欲知足,他老人家自己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那真正叫知足常富。什么叫富?你给我,我都不要,这是真富。世间什么人最贫?不知足的人贫困;知足的人常富。
《法华经・劝发品》说得更好!「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我们修净土,在这个地方读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经文一开端就给我们说:「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话重要,紧接著十六正士后面头一句话。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全都是修普贤行的。佛在大经上跟我们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换句话说,要证得圆满的佛果,一定要修普贤行。普贤行从哪里修?普贤行从少欲知足修。一个人不能够少欲知足,他就决定不能修普贤行。这个两句,你就想想是多么重要!
黄念祖老居士总结经论古大德的意思,做了一个总结,他说得好!「不於心外取法,无一法当情者,名为少欲。」这个境界高,换句话说,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还有丝毫的欲念,就不算是少欲,这个境界高。什么叫知足?「体露真常,寂灭为乐,如如不动,为知足。」少欲跟知足都是称性之谈,我们明了,但是我们做不到。这是指的什么人?法身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这不是普通人,那真正是佛所讲的少欲知足。佛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现在是凡夫,是在初学,尽量的减少欲望,减少希求,对我们修道会有帮助。
下面两句,『专求白法,惠利群生』。「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放下万缘;也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决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少欲知足的意思。然后「专求白法」,佛经里面讲白法,是对黑法所说的。中国人词汇里面讲善恶,善法、恶法;古时候印度人,他不是说善恶,他是说黑白,黑就是恶法,白就是善法。此地「专求白法」,就是专求善法。像《十善业道经》佛为我们开示,他说:「菩萨有一法」,菩萨有一个方法;「能断一切世间苦」,像我们前面讲的三苦、八苦,这一切世间苦。用什么方法?「昼夜常念善法」,就是专求白法。哪些是善法?狭义的说,十善业道;常念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叫十善业。
常念,这一种修为是消极的,从消极转变为积极就是「惠利群生」。惠是恩惠,要布施恩惠。怎么布施恩惠?利益众生,这就变成积极的;要把你的十善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十善业道经》的后半部,具体说明十善业道,如何落实在菩萨的六度,落实在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落实在四摄法。四摄法就是人与人交往,摄受一切大众。落实在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包括了全部的佛法;天台家讲三十七道品讲藏、通、别、圆,藏教的道品,通教的道品,别教的道品,圆教的道品,那就包括了整个佛法。
我们再想想,怎样落实在我们念佛法门?这样才是真正做到「惠利群生」。群生,一切众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族类包括有情、无情,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是动物、植物,怎么样去利益他们;族类里面也包括苍蝇、蚊虫、蚂蚁,我们要「惠利群生」,不能伤害。对於这个小动物,不但我们不杀生、不偷盗,十善如何落实在爱护这些小动物身上,我们能够与这些动物,与一切鬼神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个世界才会有和平,社会才会安定繁荣,人才会有幸福。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里面的感应不可思议,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怎样专求善法?善法里面的根本,就是基础,佛在净业三福里面告诉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众生造作罪业最重的是杀生,特别是杀害这些小动物。小动物是过去造的业、罪业太重,在畜生道变成这些弱小的动物,这个都是酬偿业报,它来还命债的。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欠多少众生的命债,当然众生也有欠我们的,这一种冤冤相报永远没了,非常残酷。我们明白、觉悟了,真正回头,彻底回头,再也不伤害这些动物。不伤害动物知道就是不伤害自己,爱护小动物真正爱护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
善法到究竟之处,就是持名念佛求生净土,所有一切善法里面,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这是到了顶点。因此我们要明白这个理论与事实真相,我们要认真修究竟圆满的善法。怎么修?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善法达到究竟圆满。怎么劝法?我自己要真干。我自己不肯修劝别人修,人家不肯相信。我们自己要真修,不但要真修,而且自己要发个愿,临命终时表演一招给大家看看,那就能度很多众生,要教大家深信不疑。就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认真努力去做。
我们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他就为我们示现。他年岁大了,得了重病,行动什么都不方便,躺在病床上看我们讲经的录像带,过去我们讲《无量寿经》的录像带,他从头到尾看了五遍;他明白了,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临走三个月之前知道,他们的家人给我们说,老居士在一张纸上写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家里人都不敢问他,八月初七那一天他走的,三个月之前晓得自己哪一天走。本来他大概是两年前就要走了,他跟李木源居士说,他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了。」李木源居士哀求他,就是居士林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领导怕有困难,求他多住几年。他多住了两年,到这个时候他走了,把居士林移交给李木源居士来管理,他现在代林长。这是「专求白法,惠利群生」,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
我们念佛也要发一个愿心,一定要很认真的依照经典的道理、方法去修学,将来走的时候预知时至。如果真的专修白法,少欲知足,你临终的时候决定不会有病苦。没有病苦,预知时至,如入禅定,你的表演会比老林长高明得多,他是往生之前四年才真正遇到佛法,所以做这个示现。我们现在年纪很轻,这个身体很健康就遇到佛法,走的时候还躺在病床上,还不省人事,那就惭愧了,就大错特错!走的时候应当站著走、坐著走,自自在在的走。你要晓得,这个表演你度了多少人!我们的目的不是炫耀自己功夫,我们只有一个很真诚的愿望,希望大众看到我这么走,能对净宗生起坚定的信心,希望他们也发心念佛往生,我们有这一点诚意,决不是在炫耀自己功夫。「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这个,我想一定会求得到,三宝会加持。所以以这个来帮助众生,来布施有情,做无比殊胜的利益。
『志愿无倦』,「倦」是厌倦。世间一般人初发心的时候,那个愿好像挺坚固的,实实在在说,禁不起时间的考验。古人有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很诚心;「学佛二年,佛在天边」,距离远了;「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这是说明什么?说明你发的心叫露水道心;露水很短暂的,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这怎么能成就?不成就就罢了,可是你不晓得后遗症可麻烦了!这个很少人想到。后遗症是什么?让社会大众看到你这种行为,对佛法生轻慢心、生毁谤心,这是由於我们自己做得不善,给别人造成口实,别人造许多严重的罪过,是我们引发他的、引起他的。我们有没有责任?不能说没有责任。佛法出家不好玩,这个一定要知道。做得不如法,就是破和合僧。「我虽然没有破和合僧,但是我做得不如法」,佛所教诲我们的,我们没有认真的去做,给社会大众看到疑惑、毁谤,造种种口业,我们这个过失就该堕地狱了。古人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不是没有原因。我们造作一切不如法,给社会大众的口实,我们就要承担罪过。所以志愿一定要坚定,不能够疲厌。
普贤菩萨发十个大愿,诸位都晓得叫十大愿王,每一愿末后都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我们也常常念,念完立刻就忘掉了,没有把它记在心上,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情。譬如礼敬,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是真正的志愿无倦。当然这是法身大士、等觉菩萨的弘愿,我们做不到,也要认真努力去修学,不能说做不到就算了。菩萨弘愿,诸位一定要知道,不在形式,要在实质。能修普贤行的人,念佛决定往生;不但往生,你生到极乐世界,一定是在实报庄严土,绝对不是在同居土、方便土,不在这两土,决定在实报庄严土。只要我们认真努力,真做得到。
「礼敬诸佛」,什么是实质的礼敬?你首先要晓得,「诸佛」这两个字怎么讲法。诸佛是讲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过去佛,我们在《佛名经》里面看过,释迦牟尼佛介绍的;现在佛,佛也给我们介绍一些;未来佛,是谁?佛跟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换句话说,我对一个众生没有敬意,我的礼敬就欠缺。我们能不能对一切众生都有敬意,这个敬意是我对於诸佛菩萨那个礼敬没有两样。这个事难,尤其对於自己的冤家对头,看到就讨厌,不报复也算不错了,宽宏大量,还要把他当佛来看待,这个好难!我们做不到,就没有法子修普贤行,往生品位就低一点,没那么高。真正能做到,刚才跟诸位说,蚊虫、蚂蚁都是诸佛。要修普贤行的人,对於这些小动物也跟看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真正是恭敬供养。看到它们堕畜生道,自己一定知道忏悔业障。它为什么堕畜生道?业障太重。我们自己造深重之业,来生也会堕畜生道。所以看到他们,自己知道忏悔。
普贤十愿里面最重要,就是前面四愿,一定要落实。严格的来说,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修普贤行。可是我们业习烦恼太重,普贤行对我们确实有困难,我们只能够随分随力的去修学,但是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虚空法界除自己之外,自己一个人是凡夫,这是《华严经》善财童子为我们示现的,除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不是诸佛如来,都是诸佛如来示现来教我的。他示现的善法,我看到了,我要向他学习、效法他;他示现的恶法,是来提醒我,让我反省我有没有恶法,我要有这个恶,赶快改过。所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统统是诸佛菩萨示现的、应化的。我们能存这一种心,能懂得这个道理,这样修行一生圆成佛果。凡夫证得究竟佛果,哪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不需要。所以要三大阿僧只劫、要无量劫这么样艰苦修行,不懂得事实真相,不懂得这些大道理,不能够随顺佛陀的教诲,所以才有这么艰难,才修得这么苦。一切通达明了,决定随顺佛陀教诲,不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一生成就了。
善财一生圆成佛道,《法华经》里面讲得更殊胜,龙女八岁成佛。龙是畜生道,八岁是儿童不是大人。畜生,年纪那么小的畜生,都能在一生当中证得圆满的佛果,何况其他的善道众生!这是世尊在这里勉励我们,做出这些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今天不能成就,这常常讲,进进退退,进一步退十步,怎么能成功?「志愿无倦」,他是精进不退。一个人真的到精进不退,这一生就成功了。我们环境上的退缘太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境界的诱惑都是教我们退转;我们没有定功,没有能力克服环境;换句话说,看破、放下我们做不到,所以修行这么苦,虽然天天用功努力,很难得看到进展。果然能够看破、放下,那个进步是一日千里,不可限量。
末后这一句说得好!『忍力成就』。忍,要忍耐,你要能忍受得住。古德讲「忍」有三种,实在是忍辱波罗蜜里面也讲三种忍。第一种是我们生活的困境,要能忍受。如果不能够忍受清苦的生活,你的心定不下来,心定不下来,道业就很难成就。所以要能够安於贫苦的生活,不必把自己的生活水平向上提升。真正修道人生活随缘,从前是乞食、是托钵,乞食,现在我们的生活随缘。居士林的生活算不错,如法。为什么?所有一切的供养、饮食供养,都是许许多多信徒送来的,非常丰足。上一次我们前总统,到这边来参加发放度岁金,看到我们这个伙食,他非常羡慕。他说:「你们吃这么多菜!」他说:「我才吃五个菜。」总统家里面吃饭才五个菜,居士林十几道菜,所以他很羡慕。可是我们在这里修行要懂得知足,这么多菜里面选个三、四道就可以了,不要每一样都选,不要一看到就贪心起来了,那怎么行!也跟托钵一样,我们自助餐,拿个盘子就托钵,选择自己需要的三、四样就好,不要超过五样,五样你就超过总统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不起贪心。饭菜不好,不起瞋恚心。这个道理要懂。
从前安世高到中国来弘法,在江西[共+阝]亭湖度他的同学,过去生中的同参道友。现在他得道了,安世高的道行很高,他究竟是什么果位,我们不知道,但是就他的一生修行弘化来看,肯定是阿罗汉以上,决不是在四果之下。他翻经有《无量寿经》,很可惜失传了,没有传下来。如果就《大乘无量寿经》上来说,他决定是法身菩萨,不只阿罗汉,法身菩萨。他度他这个同学,他这个同学做了龙王,堕在畜生道。畜生,神道,它的身体是蛇身,是一条大蛇,他去度他这个同学。给它诵经念咒祝福它,这个法事做完之后,他就跟它说:「你出来让大家看看。」这个龙王不好意思出来,身体不好看。他说:「不要紧,让人家看看能种善根,消除你的业障。」它就从佛龛慢慢爬出来,是一条大蛇,法师给他念咒,这个蛇就往生了,所以以后这个村庄叫蛇村。安世高坐船到南昌去,在船上看到有一个穿白衣服的人,向他拜了三拜,这个人就升空走了。安世高告诉旁边的人,刚才来拜我的,就是这个龙王,他已经生忉利天。诸位要知道,祝福、超度,最大的力量只能够超度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一定要自己修行功夫,自己没有修行功夫,单靠超度是去不了的。所以超度最大的力量,帮助你生忉利天。夜摩天以上要修定,定没有成功叫未到定;多少有一点定功,才能够往上超升。
有人问:「你的同学,从前在一块修行,为什么你证果了,他堕到畜生道?」他就说:「我这个同学过去明经好施。」你们想想,「明经」,他是个讲经说法的法师,通达教理,所以他堕在这个畜生道作龙王。这个龙王非常灵,大家到那里求很有感应,非常灵验,这是他明经。他的信徒非常之多,周围一千里的信徒都来拜这个龙王,香火非常盛。那是什么?福报大。他欢喜布施,所以福报大,法缘殊胜。「明经好施」,在我们想,这真正是好法师,真是难得。什么样的罪过?托钵。那个时候都是出去托钵,托钵的时候,托的饭菜不太好,心里面就不高兴,觉得自己修行也不错,也做了不少功德事情,回报偶尔托钵的时候饭不好,就心里很难过,这个原因堕到畜生道。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修行能不能比上他?我们今天接受这些物质供养,心里有没有不满意?如果心里还有一点不满意,你就想到你将来会作龙王去了,太可怕了,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训练自己,对於物质生活水平要降低,决定不能够贪图享受,果报不得了。第一种,是生活环境要忍耐。
第二种是「不饶益忍」。也就是说人为的加害,这是平常我们最能接触到的,别人责备你,甚至於无故的侮辱你、陷害你,我们要能忍;特别是我们对别人好,善意,人家回报过来是恶意,更要忍,这是第二种。第三种是「修法」。我们修学不能忍不行,佛在《金刚经》上教导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是说世出世间一切法,那个「忍」的意思非常之广、非常之深。忍辱对治瞋恚,佛法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我们看看安世高这个同学,落得这种下场,我们自己确确实实要高度警觉。为什么?我们的修行不如人家,我们造的罪业,必定比他严重不晓得多少倍。他堕在畜生道作神,我们可能将来就变成小蛇。不是像他那个大蛇作龙王,我们做龙王的虾兵蟹将,去搞这些东西去了。
所以想想古大德这些业因果报,好好的做为自己检点反省。我们将来能有什么成就?所有成就里面,往生是第一殊胜。我们能有把握吗?你要问有没有把握往生,可以说这六句经文就给你很好的答案。这六句你真的懂了,你真的一生都能够奉行,都能够不违背,那你就得到保证,你这一生决定往生作佛。过去生中、这一生当中,你所造的种种罪业都能够消除。如果这六句做不到,我们的罪业没有法子消、消不了,临终再不能往生,麻烦就大了,必定堕恶道。
这一句的意思还没有能够讲尽。我们看下一次,下一次的时候我们再补充一点,今天就讲到此地,时间到了。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七面,经文倒数第五行起,看「忍力成就」这一小科: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这六句,这一小段对於我们现前修学非常重要,不但能够自利,而且能够利益这个世间一切苦难的众生。众生灾难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细心的去观察思惟,不外乎纵欲、不知足,贪图世间种种五欲六尘的享受,於是就不能不做违背性德的不善业,争名夺利、纵欲、自私,这才造成现前这个世间无比的灾难。如果要想消除这个灾难,这一段经文虽然不长,确实是一副良药。世间人多,大家造的这是共业,我们有能力帮助他消除吗?关键在我们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如理如法的修学。如果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愿力,将这些灾难彻底消除这是决定不可能的,我们做不到的,可是要想将这个灾难减轻一些,时间推迟一些,这是肯定可以做得到;有理论的依据,有事实的证明。如果说是做不到,实在讲还是我们自己的信心不坚定,愿力不恳切;回过头来自己忏悔,勇猛精进,决定能够自度,而且能够利他。
前面两句,『不计众苦,少欲知足』。「计」是计较、是执著。「众苦」太多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遭遇的苦难无量无边。世尊为我们说这些事相,他老人家把一切苦归纳为三大类,通常我们称之为「三苦」:第一个是苦苦,第二个是坏苦,第三个是行苦。苦难的事情再多,总不出这三大类。第一种「苦苦」,下面这个苦字是名词,上面这个苦字是动词。佛家常讲「八苦交煎」,这是八类,把它分做八类,八类的苦都是属於苦苦;前面四种是生、老、病、死,这是一切众生都不能够避免的。
「生苦」,我们都经历过了,但是非常健忘,忘得干干净净。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佛用形容的话来说,当我们的神识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寻觅父母,父母跟你有缘,你就看到一道光,你循著这个光去走,不知不觉就投胎了。与你没有缘分的,你决定不会到他家投胎,投胎来的都是有缘分。缘,确实有善缘、有恶缘。善缘,报恩的、还债的,这都算是善缘;恶缘,是报怨的、讨债的,这个属於恶缘。如果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一个家里来变成一家人,父母、夫妇、兄弟、姊妹,变成一家人,佛说都是这四种缘,我们凡夫不知道。所以有些人儿女非常好,很听话、很容易教;有些儿女非常难教、不听话,好像生性就是悖逆。我们读佛书晓得这种情形,听话、好教的,这是报恩来的;生性悖逆的,报怨来的。懂得这个事实真相了,一定要用智慧、要用慈悲善巧方便来调教,把过去的善恶缘都把它变成法缘,这就好了,把骨肉间的眷属变成法眷属。
佛都是教我们做一个转变,这样自自然然就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到极处的时候,转凡成圣。有些时候我们想转,自己功夫道力不够转不过来;至诚的心祈求佛菩萨感应,连世间圣人都说「诚则灵」,真诚到极处没有不能感通的。凡是不能够感通,我们自己一定要反省,我们的真诚心不够。就像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所说的,虽然我们行善,这个善里面还夹杂著不善,这就不诚,真诚里面不可以夹杂丝毫不善;换句话说,不能夹杂丝毫虚伪,我们的真诚心才能感动诸佛菩萨,能感动一切众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我们的境界自然就能转,这是讲头一个,生苦。
老,人不能不老。「老苦」,诸位现在虽然年轻,你看到老人,你自己不知不觉也慢慢就变老了,时间快得很。我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现在想一想,就像在昨天一样,不知不觉衰老。人到中年之后,最幸福的不是财富、不是地位,是身体健康。身体不健康非常之苦,纵然有人照顾伺候,老苦依旧不能够避免。第三种,「病苦」。人每天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病痛之苦,我想许多同修都有经验,你都生过病。后面还有一个,「死苦」,我们时间还没有到,还没有死过,不知道死的苦怎么样。
生与死,佛说了。生苦,投胎到母亲,投胎的状况,佛讲怀胎十个月,这十个月胎儿,就如同在地狱里面过生活一样,所以叫胎狱。母亲喝一杯热水他就像在拔热地狱,喝一杯冰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狱,苦不堪言。如果不是佛跟我们说,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至於死之苦,死的时候,我们的神识离开这个身体,俗话说灵魂脱离肉体,那个痛苦,佛比喻说就像「生龟脱壳」;乌龟,活的乌龟,你把那个壳拔下来,他说神识离开身体痛苦就像这样的。所以人断气之后八个小时,最好是十二个小时不要碰他。为什么?他非常痛苦,你要碰他的时候,他感受的苦痛太大太大了,有的时候受不了。十二个小时之后他离开了,神识才是真正离开,通常八个小时没有离开,十二个小时是最安全。
生老病死,我们没有法子避免。真正修道的人,修到有相当程度的功夫,这个苦他能够避免;虽然有这些事,他不会有痛苦。可是后面四条你得要先做到,然后才能够避免老病死之苦。后面四条,第一个是「求不得苦」。你心里面希求的太多太多了,你求财富、你求地位、你求聪明智慧,你求的事情太多了,不能满你的愿望。谚语常说:「人在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你就晓得人生之苦,「求不得」。
可是佛门里面又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靠得住吗?确实是很可靠的。但是你要懂得求的道理、求的方法;你要不懂道理、不懂方法,你的求是求不到的。绝对不是说,你求升官发财,你在佛菩萨面前天天烧香、天天磕头、天天供养,这个求不到的,这是你不懂道理,也不懂方法。理论和方法佛在经典里面都讲得很详细。你不知道到哪里去学,有一个小册子叫《了凡四训》,我们过去曾经讲过几遍。袁了凡先生得到云谷大师的教导,他明白求的道理,也懂得求的方法;他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他都求得了,那是真的得到的。为什么?孔先生跟他算命,他命中没有的,命中没有,你求能够求得到,这是你真正得到;如果你不懂方法、不懂这个道理,你迷信的去求,是决定求不到的。《了凡四训》提供你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依照这个方法去求,当然也是有求必应。但是世间许多人不懂方法,所以有求不得苦。
第二种「爱别离苦」。你所喜欢的人,不能常常在一起;你所喜欢居住的环境,你也没有办法去住。很多富贵人家,在许多风景区买了很多别墅,他很喜欢,但是他一生可能只能在那里住一天、两天,甚至於一天都没有住过,这很苦。自己不能去住,要请人去住,帮他看房子、帮他整理环境,还要给他工资,请他到那边去享福。这大概都是还债的,欠这些工人的债,还他债的,我们看得很多。喜欢的,自己不能常常聚会,这叫做爱别离苦。
第三种「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喜欢遇到他,偏偏天天见面。你所爱的、你所讨厌的,都是过去生中所修的善、不善业。佛告诉我们,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是干什么的?有许多人在问:人生有什么意思?有什么价值?在这个世间有一些辉煌的成就,就算有意义、就算有价值吗?诸位同修如果念一念印光大师给卫锦洲居士的一封信,你仔细想一想老和尚所讲的话。他举出历史上许许多多有名的人物,在历史上好像建的丰功伟业,佛眼睛当中看到,造业。他举曹操做例子,这在历史上也是很了不起的人物,自己虽然没有作皇帝,儿子做了皇帝。建立一个政权,由於自己的心术不正,杀人太多,那个福报,过去生中多生多世修的,一生几乎就享尽了,还有一点余福,儿子作皇帝,也不过是四十五年就亡国了,亡於晋。在过去有人杀猪,这个猪杀了之后,毛刮掉之后,那个身上有「曹操」两个字,证明曹操已经在畜生道里面投猪胎、变畜生了。
我们知道,罪业深重是先堕地狱,地狱罪受完之后变饿鬼、变畜生还命债;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绝对不可以说杀生不要偿命的。你杀个蚊子、杀个苍蝇,你不要偿命,法律上没有规定要判你的刑;可是因果逃不了,你今天杀它,来生你再变苍蝇被他杀,你再变蟑螂被他杀,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告诉我们,「人生酬业」。我们要了解六道轮回的真相,我们的怜悯心就生起来了,绝对不会再杀害一个众生。这些小动物跑到我面前来的,我们杀的念头立刻就起来。那是什么?来还命的。我们想想,何必?过去他杀我,现在我也杀它,来生他又杀我,杀来杀去没有完的时候,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真正觉悟了,这一生不再干傻事情,过去他杀我,现在我看它,我也不杀它,我们的帐到这个地方就一笔勾销了,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是个真正明白人。
为什么会有爱别离?也是我们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使别人家庭不能够完聚,於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破坏畜生的家庭多,都受这种果报。特别是打猎,我们在《感应篇》、《阴骘文》里面都念到,打猎的时候常常破坏巢穴,这就是破坏人家庭,招来的来生不如意。所以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报。我们现在受什么样的果报,晓得过去世造的是什么因,不善的业因我们还敢造吗?六根接触六尘之处,起心动念多想想,损坏众生的事情决定不可以做。别人占我们便宜、别人损害我,是我过去生中损坏他,绝对不可以有丝毫报复的念头;一定要懂得逆来顺受,解冤释结,过去生中的冤结,在这一生当中都把它解除,我们才能真正离苦。尤其是佛教导我们,基本的修行方法就是十善业。
十善业不是戒,戒跟善不一样。第一条,不杀生。蜎飞蠕动都应当爱护,不可以恣意杀害。不但不可以杀害,佛在经论上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们就有很大过失了。所以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诸佛菩萨,佛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常生欢喜心,这是佛菩萨;我们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常生烦恼,我们就错了。那个人讨厌我、不喜欢我,我怎么办?我看到他来了赶紧回避,躲著他一点,让他生欢喜心。他欢喜跟我见面,我跟他打个招呼;不欢喜,赶快躲著一点。所以佛教给我们存心要善良,要想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偷盗,绝不可以有占别人便宜的心,损人利己的事情决定不能做。这个做了往后要吃大亏,你所得的一些利润你不会保住,保不住的,你怎么样得来,你还怎么样失掉。这个历史上的记载太多太多了,用欺骗手段得来的,最后还被人骗去,因果循环。在我们现前社会里面,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这种果报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明理,要了解事实真相,知道怎样修福,怎样保持你的福德而不会丧失,这才是个真正聪明人。
八苦最后一条,叫「五阴炽盛苦」。这八种前面七种是从果上讲的,末后这一种是从因上讲的。五阴炽盛,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浅显的话来讲,就是你的烦恼习气非常重,身心不安,妄念妄想分别执著很重很重,你才会感招到前面七种苦报,这些都算是苦苦。欲界具足了苦苦,还有坏苦。如果你修行功夫不错,得到禅定,真正得禅定,欲伏住了,定功伏住了,你的心得清净,你生到四禅天。看你功夫的浅深,从初禅到四禅,这叫色界天。这个天里面这八苦没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都没有。这很快乐,虽然快乐,他寿命有尽,寿命到了的时候,他还要死,於是苦就来了。所以色界天人平常没有苦,临终的时候有苦。临终的时候身体坏了,生病,身体坏了。他所居住的这些宫殿、一切享受,一样都带不走,真的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虽然没有苦苦,他有坏苦。
最高级的凡夫,无色界天,他连身体都不要了。咱们中国老子说得好!老子说:「吾有大患,唯吾有身。」他说我最大的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没有身体多自在!修世间的禅定,到第五个层次就出了色界,生到无色界。无色界也有四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佛家通常讲「四禅八定」,八定包括四禅,四禅再往上面去还有四个阶层的禅定,这个禅定深,连身体都不要,所以坏苦也没有了,但是它有行苦。什么叫「行苦」?它的境界不能永远保持,寿命到了的时候还要流转,还是要搞轮回,不究竟。
佛给我们说欲界这三种苦都有,苦苦、坏苦、行苦,三种苦都要受;色界天它受两种,它有坏苦,它有行苦,它没有苦苦;最高的无色界天,它只有行苦,它坏苦跟苦苦都没有。佛在大乘经上讲「三界统苦」,《法华经》里比喻说「三界火宅」,这个里面不安全。今天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上的众生造的不善业太多、太重了,所以这个地球非常不安全;我们住在这里没有安全感,道理是因为造的不善业。因与果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这是众苦,简单的就跟诸位说到此地。再多的苦,这个八种都能够包括了,八苦、三苦都包括尽了。
菩萨不计众苦,这个「计」是不分别、不执著。我们凡夫对这些众苦分别、执著,你就得受,你不能不受。佛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是个再来人,他不是来受果报的,他是乘愿再来,帮助我们这些迷惑颠倒众生离苦得乐。他的表现有没有三苦、八苦?有,他也表演。像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示现的一生,他示现的有生老病死,也有求不得,也有爱别离,也有怨憎会,所示现的统统示现全了;在我们感觉,释迦牟尼佛跟我们差不多,实际上完全不一样。他是表演的,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像《金刚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万法无所有」,所以他就离苦。离苦就是乐,他得的是真乐。我们在这个世间是受果报的,是随业受报的;他不是,他是来度化众生的。怎么会一样?他的种种示现都是像唱戏唱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看了之后在里面恍然大悟,帮助我们开悟,永远安住在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我们要学佛菩萨,必须把自己的业障放下。看破、放下,把自己的业障放下,绝不随顺自己的习气,不随顺烦恼习气,随顺诸佛菩萨的教诲,随顺诸佛菩萨的修行,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转业报身为愿力身。这一生当中就可以转,问题是你懂不懂、你会不会。懂不懂是讲理论,会不会是方法。你懂得道理,知道方法,你就会转了。你这一转,就得大自在,你在这个世间也跟诸佛菩萨一样,随缘自在。这是菩萨说「不计众苦,少欲知足」。
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有没有欲望?没有,什么欲望都没有。身体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这个才自在;自己要想怎样怎样,就不自在了。与一切众生往来,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对於一切众生绝不加丝毫勉强;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态度,佛菩萨只是苦口婆心的教导,对於众生确实不加丝毫干涉,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今天教学,为什么会生烦恼?因为你干涉学生。佛菩萨何以不生烦恼?他不干涉学生,「我教了你,你懂了,很好;你不懂,也好。我教你断恶修善,你肯听、肯做,很好;你不听、不肯做,也好!」所以佛菩萨就快乐,就不生烦恼。我们今天教人,这是凡夫心。劝你好,你听了、你照做,很欢喜,欢喜是烦恼;给你讲,你听了不肯做,依旧还作恶,心里就很不高兴,那也生烦恼。这是什么?这不能随缘。佛菩萨随缘,所以不生烦恼。一定要看破。
众生业障深重,不是一生能够得度的。我们是恨不得一生把众生都度了,比佛的愿力不知道强多少倍,自找烦恼!佛菩萨度众非常有耐心,这一生不能得度,没有关系,来生再来,来生还不能得度,下一生再来。佛菩萨可以等到无量劫之后再来度你,你什么时候愿意听话,他就示现;你不听话的时候,丝毫不勉强。我们要学这个本事,就能够自在随缘了。否则的话,你决定不会得到自在,你不会得到清净、平等、觉;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自己没有得清净、平等、觉,怎么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太有限了。我们同学,尤其是发心出家,不能不懂这个道理。你真的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放下自己烦恼习气,随顺佛菩萨的心行,我们这一生真有成就;决定要「少欲知足」。
「知足」不是说,我生活能过得去就知足,这还是不知足。什么叫真正的知足?恒顺一切众生,随缘之中绝不起心动念,你真的知足了。起心动念不知足,知足怎么会起心动念?不会计较这个有、那个没有,不会计较的。有也好,没有也好,一切都好。黄念祖老居士在这个经的注解,引用了《涅盘经》上所说的:「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这是佛在《涅盘经》上说的。《遗教经》说:「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这一句话就是现在所谓是巴结人,少欲之人决不会巴结人;「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盘。是名少欲。」这都是佛在经论里面所说的。无论在家、出家修行,对於物质生活需要淡薄,虽然自己前生修福得的是富贵,也要少欲知足,把你的福报,与一切苦难众生分享,你的福报就更大。
这部经上还说,佛叫著:「汝等比丘」,这是叫著出家的学生,「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这是教给我们离苦的方法,你观察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这一段经文我们细细去思惟。这一桩事情,我们常常看到小动物,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开智慧。我们看看树上的小鸟,它有什么?它需求什么?看看树上的小松鼠,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少欲知足」。它所需求的仅仅是食物,除食物之外一无所求。再看看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所示现的,跟这些野生的动物几乎没有两样。释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钵,托一钵饭,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教给我们少欲知足,他老人家自己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那真正叫知足常富。什么叫富?你给我,我都不要,这是真富。世间什么人最贫?不知足的人贫困;知足的人常富。
《法华经・劝发品》说得更好!「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我们修净土,在这个地方读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经文一开端就给我们说:「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话重要,紧接著十六正士后面头一句话。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全都是修普贤行的。佛在大经上跟我们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换句话说,要证得圆满的佛果,一定要修普贤行。普贤行从哪里修?普贤行从少欲知足修。一个人不能够少欲知足,他就决定不能修普贤行。这个两句,你就想想是多么重要!
黄念祖老居士总结经论古大德的意思,做了一个总结,他说得好!「不於心外取法,无一法当情者,名为少欲。」这个境界高,换句话说,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还有丝毫的欲念,就不算是少欲,这个境界高。什么叫知足?「体露真常,寂灭为乐,如如不动,为知足。」少欲跟知足都是称性之谈,我们明了,但是我们做不到。这是指的什么人?法身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这不是普通人,那真正是佛所讲的少欲知足。佛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现在是凡夫,是在初学,尽量的减少欲望,减少希求,对我们修道会有帮助。
下面两句,『专求白法,惠利群生』。「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放下万缘;也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决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少欲知足的意思。然后「专求白法」,佛经里面讲白法,是对黑法所说的。中国人词汇里面讲善恶,善法、恶法;古时候印度人,他不是说善恶,他是说黑白,黑就是恶法,白就是善法。此地「专求白法」,就是专求善法。像《十善业道经》佛为我们开示,他说:「菩萨有一法」,菩萨有一个方法;「能断一切世间苦」,像我们前面讲的三苦、八苦,这一切世间苦。用什么方法?「昼夜常念善法」,就是专求白法。哪些是善法?狭义的说,十善业道;常念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叫十善业。
常念,这一种修为是消极的,从消极转变为积极就是「惠利群生」。惠是恩惠,要布施恩惠。怎么布施恩惠?利益众生,这就变成积极的;要把你的十善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十善业道经》的后半部,具体说明十善业道,如何落实在菩萨的六度,落实在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落实在四摄法。四摄法就是人与人交往,摄受一切大众。落实在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包括了全部的佛法;天台家讲三十七道品讲藏、通、别、圆,藏教的道品,通教的道品,别教的道品,圆教的道品,那就包括了整个佛法。
我们再想想,怎样落实在我们念佛法门?这样才是真正做到「惠利群生」。群生,一切众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族类包括有情、无情,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是动物、植物,怎么样去利益他们;族类里面也包括苍蝇、蚊虫、蚂蚁,我们要「惠利群生」,不能伤害。对於这个小动物,不但我们不杀生、不偷盗,十善如何落实在爱护这些小动物身上,我们能够与这些动物,与一切鬼神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个世界才会有和平,社会才会安定繁荣,人才会有幸福。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里面的感应不可思议,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怎样专求善法?善法里面的根本,就是基础,佛在净业三福里面告诉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众生造作罪业最重的是杀生,特别是杀害这些小动物。小动物是过去造的业、罪业太重,在畜生道变成这些弱小的动物,这个都是酬偿业报,它来还命债的。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欠多少众生的命债,当然众生也有欠我们的,这一种冤冤相报永远没了,非常残酷。我们明白、觉悟了,真正回头,彻底回头,再也不伤害这些动物。不伤害动物知道就是不伤害自己,爱护小动物真正爱护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
善法到究竟之处,就是持名念佛求生净土,所有一切善法里面,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这是到了顶点。因此我们要明白这个理论与事实真相,我们要认真修究竟圆满的善法。怎么修?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善法达到究竟圆满。怎么劝法?我自己要真干。我自己不肯修劝别人修,人家不肯相信。我们自己要真修,不但要真修,而且自己要发个愿,临命终时表演一招给大家看看,那就能度很多众生,要教大家深信不疑。就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认真努力去做。
我们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他就为我们示现。他年岁大了,得了重病,行动什么都不方便,躺在病床上看我们讲经的录像带,过去我们讲《无量寿经》的录像带,他从头到尾看了五遍;他明白了,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临走三个月之前知道,他们的家人给我们说,老居士在一张纸上写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家里人都不敢问他,八月初七那一天他走的,三个月之前晓得自己哪一天走。本来他大概是两年前就要走了,他跟李木源居士说,他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了。」李木源居士哀求他,就是居士林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领导怕有困难,求他多住几年。他多住了两年,到这个时候他走了,把居士林移交给李木源居士来管理,他现在代林长。这是「专求白法,惠利群生」,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
我们念佛也要发一个愿心,一定要很认真的依照经典的道理、方法去修学,将来走的时候预知时至。如果真的专修白法,少欲知足,你临终的时候决定不会有病苦。没有病苦,预知时至,如入禅定,你的表演会比老林长高明得多,他是往生之前四年才真正遇到佛法,所以做这个示现。我们现在年纪很轻,这个身体很健康就遇到佛法,走的时候还躺在病床上,还不省人事,那就惭愧了,就大错特错!走的时候应当站著走、坐著走,自自在在的走。你要晓得,这个表演你度了多少人!我们的目的不是炫耀自己功夫,我们只有一个很真诚的愿望,希望大众看到我这么走,能对净宗生起坚定的信心,希望他们也发心念佛往生,我们有这一点诚意,决不是在炫耀自己功夫。「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这个,我想一定会求得到,三宝会加持。所以以这个来帮助众生,来布施有情,做无比殊胜的利益。
『志愿无倦』,「倦」是厌倦。世间一般人初发心的时候,那个愿好像挺坚固的,实实在在说,禁不起时间的考验。古人有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很诚心;「学佛二年,佛在天边」,距离远了;「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这是说明什么?说明你发的心叫露水道心;露水很短暂的,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这怎么能成就?不成就就罢了,可是你不晓得后遗症可麻烦了!这个很少人想到。后遗症是什么?让社会大众看到你这种行为,对佛法生轻慢心、生毁谤心,这是由於我们自己做得不善,给别人造成口实,别人造许多严重的罪过,是我们引发他的、引起他的。我们有没有责任?不能说没有责任。佛法出家不好玩,这个一定要知道。做得不如法,就是破和合僧。「我虽然没有破和合僧,但是我做得不如法」,佛所教诲我们的,我们没有认真的去做,给社会大众看到疑惑、毁谤,造种种口业,我们这个过失就该堕地狱了。古人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不是没有原因。我们造作一切不如法,给社会大众的口实,我们就要承担罪过。所以志愿一定要坚定,不能够疲厌。
普贤菩萨发十个大愿,诸位都晓得叫十大愿王,每一愿末后都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我们也常常念,念完立刻就忘掉了,没有把它记在心上,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情。譬如礼敬,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是真正的志愿无倦。当然这是法身大士、等觉菩萨的弘愿,我们做不到,也要认真努力去修学,不能说做不到就算了。菩萨弘愿,诸位一定要知道,不在形式,要在实质。能修普贤行的人,念佛决定往生;不但往生,你生到极乐世界,一定是在实报庄严土,绝对不是在同居土、方便土,不在这两土,决定在实报庄严土。只要我们认真努力,真做得到。
「礼敬诸佛」,什么是实质的礼敬?你首先要晓得,「诸佛」这两个字怎么讲法。诸佛是讲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过去佛,我们在《佛名经》里面看过,释迦牟尼佛介绍的;现在佛,佛也给我们介绍一些;未来佛,是谁?佛跟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换句话说,我对一个众生没有敬意,我的礼敬就欠缺。我们能不能对一切众生都有敬意,这个敬意是我对於诸佛菩萨那个礼敬没有两样。这个事难,尤其对於自己的冤家对头,看到就讨厌,不报复也算不错了,宽宏大量,还要把他当佛来看待,这个好难!我们做不到,就没有法子修普贤行,往生品位就低一点,没那么高。真正能做到,刚才跟诸位说,蚊虫、蚂蚁都是诸佛。要修普贤行的人,对於这些小动物也跟看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真正是恭敬供养。看到它们堕畜生道,自己一定知道忏悔业障。它为什么堕畜生道?业障太重。我们自己造深重之业,来生也会堕畜生道。所以看到他们,自己知道忏悔。
普贤十愿里面最重要,就是前面四愿,一定要落实。严格的来说,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修普贤行。可是我们业习烦恼太重,普贤行对我们确实有困难,我们只能够随分随力的去修学,但是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虚空法界除自己之外,自己一个人是凡夫,这是《华严经》善财童子为我们示现的,除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不是诸佛如来,都是诸佛如来示现来教我的。他示现的善法,我看到了,我要向他学习、效法他;他示现的恶法,是来提醒我,让我反省我有没有恶法,我要有这个恶,赶快改过。所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统统是诸佛菩萨示现的、应化的。我们能存这一种心,能懂得这个道理,这样修行一生圆成佛果。凡夫证得究竟佛果,哪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不需要。所以要三大阿僧只劫、要无量劫这么样艰苦修行,不懂得事实真相,不懂得这些大道理,不能够随顺佛陀的教诲,所以才有这么艰难,才修得这么苦。一切通达明了,决定随顺佛陀教诲,不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一生成就了。
善财一生圆成佛道,《法华经》里面讲得更殊胜,龙女八岁成佛。龙是畜生道,八岁是儿童不是大人。畜生,年纪那么小的畜生,都能在一生当中证得圆满的佛果,何况其他的善道众生!这是世尊在这里勉励我们,做出这些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今天不能成就,这常常讲,进进退退,进一步退十步,怎么能成功?「志愿无倦」,他是精进不退。一个人真的到精进不退,这一生就成功了。我们环境上的退缘太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境界的诱惑都是教我们退转;我们没有定功,没有能力克服环境;换句话说,看破、放下我们做不到,所以修行这么苦,虽然天天用功努力,很难得看到进展。果然能够看破、放下,那个进步是一日千里,不可限量。
末后这一句说得好!『忍力成就』。忍,要忍耐,你要能忍受得住。古德讲「忍」有三种,实在是忍辱波罗蜜里面也讲三种忍。第一种是我们生活的困境,要能忍受。如果不能够忍受清苦的生活,你的心定不下来,心定不下来,道业就很难成就。所以要能够安於贫苦的生活,不必把自己的生活水平向上提升。真正修道人生活随缘,从前是乞食、是托钵,乞食,现在我们的生活随缘。居士林的生活算不错,如法。为什么?所有一切的供养、饮食供养,都是许许多多信徒送来的,非常丰足。上一次我们前总统,到这边来参加发放度岁金,看到我们这个伙食,他非常羡慕。他说:「你们吃这么多菜!」他说:「我才吃五个菜。」总统家里面吃饭才五个菜,居士林十几道菜,所以他很羡慕。可是我们在这里修行要懂得知足,这么多菜里面选个三、四道就可以了,不要每一样都选,不要一看到就贪心起来了,那怎么行!也跟托钵一样,我们自助餐,拿个盘子就托钵,选择自己需要的三、四样就好,不要超过五样,五样你就超过总统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不起贪心。饭菜不好,不起瞋恚心。这个道理要懂。
从前安世高到中国来弘法,在江西[共+阝]亭湖度他的同学,过去生中的同参道友。现在他得道了,安世高的道行很高,他究竟是什么果位,我们不知道,但是就他的一生修行弘化来看,肯定是阿罗汉以上,决不是在四果之下。他翻经有《无量寿经》,很可惜失传了,没有传下来。如果就《大乘无量寿经》上来说,他决定是法身菩萨,不只阿罗汉,法身菩萨。他度他这个同学,他这个同学做了龙王,堕在畜生道。畜生,神道,它的身体是蛇身,是一条大蛇,他去度他这个同学。给它诵经念咒祝福它,这个法事做完之后,他就跟它说:「你出来让大家看看。」这个龙王不好意思出来,身体不好看。他说:「不要紧,让人家看看能种善根,消除你的业障。」它就从佛龛慢慢爬出来,是一条大蛇,法师给他念咒,这个蛇就往生了,所以以后这个村庄叫蛇村。安世高坐船到南昌去,在船上看到有一个穿白衣服的人,向他拜了三拜,这个人就升空走了。安世高告诉旁边的人,刚才来拜我的,就是这个龙王,他已经生忉利天。诸位要知道,祝福、超度,最大的力量只能够超度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一定要自己修行功夫,自己没有修行功夫,单靠超度是去不了的。所以超度最大的力量,帮助你生忉利天。夜摩天以上要修定,定没有成功叫未到定;多少有一点定功,才能够往上超升。
有人问:「你的同学,从前在一块修行,为什么你证果了,他堕到畜生道?」他就说:「我这个同学过去明经好施。」你们想想,「明经」,他是个讲经说法的法师,通达教理,所以他堕在这个畜生道作龙王。这个龙王非常灵,大家到那里求很有感应,非常灵验,这是他明经。他的信徒非常之多,周围一千里的信徒都来拜这个龙王,香火非常盛。那是什么?福报大。他欢喜布施,所以福报大,法缘殊胜。「明经好施」,在我们想,这真正是好法师,真是难得。什么样的罪过?托钵。那个时候都是出去托钵,托钵的时候,托的饭菜不太好,心里面就不高兴,觉得自己修行也不错,也做了不少功德事情,回报偶尔托钵的时候饭不好,就心里很难过,这个原因堕到畜生道。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修行能不能比上他?我们今天接受这些物质供养,心里有没有不满意?如果心里还有一点不满意,你就想到你将来会作龙王去了,太可怕了,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训练自己,对於物质生活水平要降低,决定不能够贪图享受,果报不得了。第一种,是生活环境要忍耐。
第二种是「不饶益忍」。也就是说人为的加害,这是平常我们最能接触到的,别人责备你,甚至於无故的侮辱你、陷害你,我们要能忍;特别是我们对别人好,善意,人家回报过来是恶意,更要忍,这是第二种。第三种是「修法」。我们修学不能忍不行,佛在《金刚经》上教导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是说世出世间一切法,那个「忍」的意思非常之广、非常之深。忍辱对治瞋恚,佛法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我们看看安世高这个同学,落得这种下场,我们自己确确实实要高度警觉。为什么?我们的修行不如人家,我们造的罪业,必定比他严重不晓得多少倍。他堕在畜生道作神,我们可能将来就变成小蛇。不是像他那个大蛇作龙王,我们做龙王的虾兵蟹将,去搞这些东西去了。
所以想想古大德这些业因果报,好好的做为自己检点反省。我们将来能有什么成就?所有成就里面,往生是第一殊胜。我们能有把握吗?你要问有没有把握往生,可以说这六句经文就给你很好的答案。这六句你真的懂了,你真的一生都能够奉行,都能够不违背,那你就得到保证,你这一生决定往生作佛。过去生中、这一生当中,你所造的种种罪业都能够消除。如果这六句做不到,我们的罪业没有法子消、消不了,临终再不能往生,麻烦就大了,必定堕恶道。
这一句的意思还没有能够讲尽。我们看下一次,下一次的时候我们再补充一点,今天就讲到此地,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