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九十八集) 2000/9/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98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七面第一行,「成就妙土」:
【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此次经文上一次虽然讲了一半,因为钟点到了,末后这两句还没有跟诸位做详细报告。末后的两句,『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在这一段经文里,前面三句是说纲领,末后这四句是讲他所庄严的佛国,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居住的环境生活环境的美好。尤其是说到「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就文字上来说,「建」是兴建,我们开始构想来建造,「立」是建设完成了、成立了。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在诸佛刹土里面是一个新兴的建立,好比我们现前居住环境当中,有许多所谓是老社区、旧社区,也有一些新的社区。极乐世界在诸佛世界里面是一个新社区,可以说是崭新的一个社区,因此老社区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弊病,他完全把它革新,革故鼎新,这个新社区就显得非常的美好。而它真正值得诸佛如来赞叹之处,都在常然、无衰无变,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诸佛国土里面,实报庄严土是常然、无衰无变,这是共同的;方便土跟凡圣同居土都是无常的,决定不是常然。佛在许多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所以有成住坏空,哪里是常然?它有衰竭的时候,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看到科学家告诉我们,太空当中许多星球的诞生,每天都有。每天也有许多老的星球毁灭、爆炸、消失,这些都是佛在经上讲的无常、危脆的现象。
事实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特殊,这个世界很奇怪、很特别,从建立之后永远不变。聪明人、真正有智慧人要相信,佛的话句句都是真实没有妄语。如果我们说一点方便妄语,对人有好处没有坏处,可不可以?不可以。如果佛有一次说是利益众生打个妄语,我们对於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可以给他打个问号,未必是真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决定不说一句妄语,句句都是讲的老实话。《金刚般若》里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是假的;「实语者」,实就不虚;「如语者」,如就是所说完全如同事实,说到不增不减、恰到好处,这叫如语;「不妄语」,决定没有一句话欺骗众生。
十方诸佛世界方便土跟有余土都是无常,都是有变坏的。唯独极乐世界这个地方,方便土跟同居土跟实报土的状况一样,永远不坏。这是很不可思议,这是难信之法。不是我们凡夫难信,我们凡夫倒很容易相信,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相信。谁难相信?菩萨难信;菩萨比我们智慧高,菩萨听佛这样说,他不敢赞同。他的智慧比我们高,他的能力比我们大,十方诸佛刹土他都见到了,他所见的。如果佛说:「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一句话诸位要记住,专讲方便、同居这两种净土,不是讲实报土。实报土,一切诸佛的实报土都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所以极乐的殊胜不是殊胜在实报土,是殊胜在方便土、同居土,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这里头总有个道理在,真的,是有道理。为什么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也能跟实报土一样?假如诸佛如来的这两种净土比不上阿弥陀佛的净土,我们要问:是不是诸佛如来的智慧比不上阿弥陀佛?诸佛如来的神通道力比不上阿弥陀佛?决定不是的。大乘经上佛常说「佛佛道同」,智慧道力、神通能力都相同,都相同为什么两种众生依报环境差别悬殊这么大,原因在哪里?我们可以说一句,佛的智慧神通道力相同,佛的福报不相同。要能够从这方面来观察,我们的疑惑就解除了,真的是福报不相同。
这就是我刚才比喻当中所说的,一切诸佛的刹土,这两种刹土是老社区,居民毛病很多;极乐世界这个新社区,居民从哪里来的?原居民一个都没有,全部都是移民过去的。移民那就好办了,你把移民的条件严格的守住,不符合条件的就拒绝不让他来,你这里居民程度就整齐了。西方净土我们去往生就是去移民,条件是什么?大家读净土经的都知道,要断恶修善,要转迷为悟,要心净则佛土净;真正的条件是清净心。由此可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积功累德。我们常讲「放下万缘」,这个万缘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习气统统放下了,恢复自己的性德。这一些居民都有这么好的德行水平,依报环境当然好。大乘经上常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决定不能违背这个定律,这个定律是真理。换句话说,西方世界每一个人都好,每一个人都没有自私自利,都放下名闻利养,都没有贪瞋痴慢,所以依报环境有这样的殊胜,道理在此地。
上一次我们在回教皈依协会,不是传道协会,在那里我们举行一个座谈会,有一位大德提到一个问题,他说:「回教里面所讲的天园、天国,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一样?」我给他的答覆是:「一样。」他问我:「在哪里?」我说:「就在此地。」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只要我们心地清净,我们居住的这个国土就是极乐净土;我们如果依旧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娑婆世界。境随心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特别是我们在《华严经》上得到的讯息,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华严经》里头。这个经典告诉我们世界原本是一真,一真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十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六道轮回?那是人为的。而且再告诉你,这不是事实真相,这是事实的幻相,不是真相,《般若经》上讲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十法界六道是幻相不是真相,真相是一真法界,是我们自己可以说是不小心、不谨慎,堕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把我们原本的一真变成了虚幻,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我把他们宗教里面的天国也捧到一真法界,是平等的。
现在的问题:怎样恢复我们正常的社会、正常的生活环境?我想这是我们这个世间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每个人都在希求的、都在向往的。我们祈求,特别在今天,祈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因为社会实在太不安定,世界实在不太平,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天天都有危机感,也就是说身心不安稳。物质生活过得再好,心理不安,情绪不稳定,你就想一想他精神生活多么痛苦。这一桩事情我们在讲席里面说了很多遍。政治不能解决;释迦牟尼佛有很好的政治背景,有很好的从政条件,他知道这不能解决问题,放弃了。用军事来镇压也不能解决。经典上的记载,世尊年轻的时候武艺超群,他是将军、他是元帅,他也放弃掉。为什么?解决不了社会问题。现在的经济科学技术,它所带给我们的是什么?这个我们太清楚了,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教育。所以释迦牟尼佛,不单是释迦牟尼佛,几乎古今中外所有的这些圣贤、神圣都选择教育,来从事於这一个伟大的工作,真正是救度一切众生的工作,他们干这个。这一种工作,用现在人的说法,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有人问:「这些大圣大贤,有大智慧、有大能力,从事於这个伟大的工作,何必要生活过得那么苦?释迦牟尼佛一生所示现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为什么过得这么苦?」有人来问我。我的答覆很简单,新加坡有个许哲居士,她就说得很好,就把这个答案说出来了。她到此地来表演的时候,李木源居士问她:「你为什么不做一件新衣服穿穿?」她的衣服都是垃圾桶里面捡来的,别人丢了不要的,她拿回来洗洗干净自己穿,不合适的她就改一改,从来没有做一件新衣服。他问她为什么,她答覆得好:「我每天跟那些穷人、最穷的人,跟他们在一起往来,我的生活要比他们好,我的心不安。」这是真的;不但自己心不安,这些穷人看到害怕,必须过他们同样的生活。这是佛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才能得到众生的欢喜心。所以释迦牟尼佛、耶稣基督、穆罕默德跟中国的孔老夫子,都是过最低水平的物质生活。因为这个世间苦人多、贫穷人多,必须跟大多数的人打成一片,才能推动圣贤的教育。这是那些人的一番苦心、壮举,我们要能体会。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要能够牺牲一切物质文明的享受,我们要过清苦的生活,跟贫民打成一片,把圣贤的教诲介绍给他,他才会欢喜接受。
教育从哪里教起?佛法从「净业三福」教起。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的,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知道应该从这儿教起。教孝亲,教尊师,教人要培养慈悲心,要修十善业,从这儿做起。佛是这么教我们的,孔老夫子也是这么教我们。孔孟的学说总纲领就是在《大学》前面的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孔孟教学的纲领就这几句。大是大人,学是学问,在佛法讲,学是觉悟。儒家讲的大人是圣人,佛家讲的大人是佛菩萨;换句话说,诸佛菩萨圣贤之道在哪里?在「明明德」。明明德是自行,亲民是化他。德是德行,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我们自己的学习没有别的,无非是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而已。
我们求学、学佛,为的是什么,目标总要清楚。中国古人所谓「读书志在圣贤」,这就没错。你读书求学为的是什么?不是为升官发财,也不是为有一个技术能力,将来在社会上可以发财、可以谋生,不是的。读书目的是要作圣人、作贤人,学佛的目的是要作佛、作菩萨,目标要搞清楚。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他们的目的鲜明,都是去作佛、都是去作菩萨去。佛菩萨的凡圣同居土当然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他不是凡夫。我们要是能够想到这一层,这里面的疑惑就没有了,知道他的凡圣同居土殊胜是理所当然。
回过头来,我们今天怎样建立我们的社会?我们不敢跟佛菩萨比,希望我们社会能祥和一点,世界真正能到和平,这是我们替娑婆世界众生来祈福。於是我们不能不讲求儒佛的教学。怎么样恢复我们的「明德」?从哪里做起?也是从孝亲尊师。儒家讲的孝道,诸位读《论语》就明白了。讲师道,《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学」是求学;每天不断在学习,你得到法喜、得到法乐。可是「人无志则不立」,立是建立;你虽然用功求学,到最后还是落空、还是没有建树,必须先有目标,就如同佛教给我们先要发菩提心,儒家讲先要立志,立志作圣贤;佛家发菩提心就是立志作佛。志不立,你这一生功夫就不得力,人不可以没有志。立志上求下化,下化是亲民;上求要止於至善,下化也要止於至善,这是真智慧。上求是作圣作贤、作佛作菩萨,下化是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众生转恶为善,帮助众生转迷为悟,帮助众生转凡成圣,这才叫止於至善。
末后讲「知止而后有定」。我们现在的心为什么定不下来,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因为你不知止,你不懂得止於至善。你要是真正懂得止於至善,把你的志向目标都定在这里,你的心定了,在佛家讲,你就得三昧。得三昧是什么样子?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动心;内可以不动心,外不受诱惑。儒家讲「知止而后有定」,你不知止你怎么会得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身心安稳。「安而后能虑」,那个「虑」是什么?虑是智慧,佛家讲的「常生智慧」,不生烦恼,那个虑是智慧。「虑而后能得」,得的是什么?得的是圣人的果位。那个「得」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证果。你看看儒家讲的跟佛法讲的是不是一样?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从小没有人教导我们,家庭教育我们失掉了。学校教育,学校里面只有一些科学技术的教育,人文教育没有;人文是教我们怎么做人、怎样与大众相处,没有人文教育。社会教育,看看现在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戏剧,教我们什么?宗教教育,只有形式、仪式上的祭祀,对於经典的教学疏忽了。天下焉能不乱?社会怎么可能祥和?大问题!过去连外国人英国汤恩比博士都已经觉悟到:「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是世界著名的学者给我们一个伟大的启示。我们怎样救自己、怎样救社会、救众生?必须回过头来向孔孟学说、大乘佛法里面来寻求来学习。
首先我们要补习自己,只好用补习教育。依照儒佛的教学理念,教学的过程,从哪里下手?从断烦恼下手。儒家讲「格物致知」,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社会人心普遍的错误观念「争名夺利」,认为这是本事,「恣情纵欲」,现在整个社会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发展下去,就是世界末日。如果不能够有效的制止,世界末日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儒佛的教诲。儒跟佛头一个教给我们断烦恼,儒家教给我们,「恣情纵欲,争名夺利」自己在内心里面去做反省,去做一个克服自己的功夫。「格」就是格斗,要跟自己的烦恼习气作战,你要打胜仗才行。克制自己的物欲,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这才能回头。所谓「回头是岸」,回头就是圣、就是贤,回头就是佛菩萨。物格而后知至,这个话重要,烦恼真正伏住、断掉了,你的智慧才现前。烦恼不断,这个人在佛法里面讲,充其量只有一点小聪明,世智辩聪,不过如此而已,没有智慧。世智辩聪不能改造你的命运,智慧能够改造你的命运。克服烦恼之后你才有智慧,有了智慧你才知道修身。用什么方法修身?你的思想,你的见解,你的行为,你的言语与十善业道相应,这是修身;与十善业相违背的,是错误、过失、罪孽。
我们今天依照十善业道,我们也讲了,也天天在念,为什么还不能够回过头来?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烦恼没断。总得想想,为什么从前古人有效果,我们现在没有效果?古人有次第,按部就班学习。我常常嘱咐同学们,我们第一个关口没有办法突破,所以讲修行就困难了。第一个关口是什么?自私自利。这一桩事情要不能放下,无论是儒、是佛,我们都走不进去。把自私自利放弃,佛门、儒家的门就很容易进去,你才能入门,才能够登堂入室。只要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你就不行。
今天有一位同修来问我,他是经商的,他说:「我们经商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要不自私自利,还做什么生意?可是这样搞下去之后,将来一定在三恶道。要怎么样让我经商,又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这个问得好!经商一样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只要你把念头转过来。经商,我还要不要赚钱?要,一样的要赚钱,赚钱扩展你的事业。可是你要晓得,如果你所赚取的自己受用,你的家庭受用,给你儿孙受用,那你的业报在三途。你经营的这一些商业、生意买卖是为服务社会的,是为利益众生的,决定不是自私自利的,你将来成佛,将来作祖。念头一念之间转过来。
我们曾经听说此地过去有一位大商人陈嘉庚,他经营的事业很大,赚了不少钱。所赚的钱都建学校,建小学、建中学、建大学,造福社会。听说晚年检查身体,医生说他营养不良。发那么大的财,营养不良,不是笑话吗?为什么营养不良?自己的生活很清苦,没有享受,没有想做一点好的东西来吃,好的补品,没有。所赚的钱都用在社会,都帮助别人,这个人是菩萨。菩萨怎么不可以发财?发的财愈多愈好,苦难的人就有福了。所以菩萨学佛,哪一个行业都可以学佛,决定没有障碍。营生利益的事情可以做,哪个行业都可以做,决不是为自己,是为服务社会、为利益众生,这就是菩萨。凡跟圣就在念头,一念为自己是凡夫,念念为众生是圣人。
我们要帮助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教育。如何帮助现在的儿童能够接受圣贤教育?如何帮助社会的群众能够觉悟回头?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从马来西亚回来,看到马来西亚有一些中文学校提倡小朋友读经,好事情。小朋友记忆力好,昨天一天丹斯里李金友的大儿子今年九岁,陪了我一天。我们在车上教他念《大学》,《大学》前面经这一段文,他念五遍就会背了,这是正常的。五遍能背之后,把他的书收掉,叫他背,背一百遍,大概背了一个多小时,一遍一遍的背,背了一百遍,他有信心了。
然后我告诉他:《大学》、《中庸》、《论语》合订在一册。我说:「我给你一年的时间,你就照我教你的方法,每天念一段。这一段念背了之后,再背一百遍。明天念底下一段,要把前面这一段温习一遍。天天这样温习,你这一年把这一本书就背得很熟很熟,一生都不会忘记。」对小朋友来讲,一天只需要用一个小时,家长要好好的督促,一年当中这三部书就完成了。第二年把《孟子》背完。两年的时间《四书》就背完了。每天只需要一小时,这是基础,比什么都重要。我说:「你一个小朋友你在家里这样用功念,」他们兄弟姊妹五个人,「其余四个都会跟著。」不跟怎样?不跟将来落伍了、比不上了。
一家能够这样做,他们的亲戚朋友来看,这个小朋友一年当中《四书》都能够背过,我看家家都会教他的儿女要来学习了,不学习在下一个时代跟不上了。由此可知,不难,难在大人疏忽,没有教他,没有督促他。天天要督促,要看到他读书、背书。到了十几岁,中国过去是十三岁,智慧渐渐开了,再跟他讲解。现在是只背不讲,利用他的记忆力。大概在六、七岁到十二岁这个年龄记忆力最好。中国古老的教学有智慧,也符合今天所讲的科学理念,科学的精神。利用人在生命成长当中,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优点,利用这个优点。儿童记忆是他的优点,到青少年这个时候理解是他的优点,再跟他讲解。让他明理,晓得自己处事待人接物应该怎么作法,这是教育。
佛在这一部经,前面我们曾经读过,教导我们修行下手,也是从三业清净上著手,「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十善业道,修身一定要落实在十善业道。《无量寿经》讲的三种真实跟《大学》上的三纲完全相同。本经讲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就是《大学》里面讲的「明明德」;「惠以真实之利」,就是《大学》上讲的「亲民」;「住真实慧」就是《大学》讲的「止於至善」。你们同学想想,是不是?儒跟佛说法有差别,实际上是圆融的;我们必须做到这三点,然后佛才教给我们善护三业。
你们想想看,这是世尊跟孔老夫子的教学,我们把它比照比照,他们两个过去没见过面,也没有通过讯,所说的、所教的居然完全相同。这正是谚语里头所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豪杰,真正是不为自己,是为了苦难的众生,所以他们都从事於社会教学工作,现在人说的,这是社会教育学家。他们一生所作所为,是社会教育义务的工作者,一生不求报酬,不求改善他的生活品质,他不求这个。一生不疲不厌的教导一切众生。这一种精神、这种德行,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去学习,然后我们想到恢复社会正常的秩序是可能的,不是一个难事。
我在马来西亚有同修问我,要我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提供修学的要领,我说了八个字,「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忠孝仁爱是儒家说的,礼义廉耻是管仲说的,管仲古时候把他列入道家。我们今天社会就缺少这八个字,我们要提倡。怎么提倡法?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自己做不到,教别人做,别人不相信;自己做到,劝别人,别人就相信。释迦牟尼佛劝人看破放下,如果他是个王子,他将来继承王位,劝人看破放下,几个人相信他的话?他舍弃王位,到外面去沿门托钵,他教人看破放下,人家相信,他自己真的看破放下了。这所谓是「听其言而观其行」,他真的是做到说到,还不是说到做到,先做到然后再跟你说。这个我们听了之后没有话讲,我们不能不信奉,不能不依教奉行。
这是从「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我们读了这两句,看看我们现实的社会感慨万千,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来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古大德对这两句有解释,唐朝善导大师就有很透辟的发挥。他根据《佛地论》里面讲,「常」有三种,一种是「本性常」,第二种是「不断常」,第三种是「相续常」。本性常,法身。法身也叫本性,也叫自性,也叫真如,无生无灭。这是什么?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里称为法身。称「法身」这个意思很好,虚空法界万事万法都从它而生的,它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它是能生,一切万法是所生,所生之法有生有灭,能生之法无生无灭,这是常然。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所以建立常然。
我们今天住的这个土是什么土?其实也是法性土。你怎么能离开法性?离开法性,哪里有土?这个地方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出在著相不见性,我们的问题出在这里。我们执著相,「相」是什么?相是所生的,叫法相。我们执著法相而不知道法性。假如你在法相上见到法性了,我们这个地方也是建立常然,也是无衰无变。由此可知,毛病还是发生在我们自己本身,正像蕅益大师所说的,蕅益大师跟昙生方丈一段简短的开示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我们用的是分别心,用的是妄想心,用的是执著心,所以见相不见性;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永远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见相就是见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所以从性上来讲是本性常、法身。
「不断常」是讲的报身,报身不离法身,法身无生无灭,所以报身没有间断。「相续常」,相续就是完全讲的相分、应化身。应化身有生有灭,那怎么叫常?生灭相续。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十方世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这是应身常,就是「相续常」。我们平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相续不空。我们这三种常都有,很可惜的,前面两种常不知道,不知不觉,完全迷失了;相续常天天在干,人死了马上轮回又投胎,又生了,在六道轮回里面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远在相续不断,相续常。这是宇宙真相。
有一些年轻人不相信生死轮回。中国古籍里面记载得很多,现在我们常常听说的也不少。中国人总不相信中国人,中国人总是相信外国人,这有什么法子?这叫丧失民族自信心。所以现在我找一批外国的同修们,专门在外国给我收集因果轮回的这一些资料,他们有寄信寄过来的,有传真传过来的,今天我还收到一份,是英文的,要找同学来翻译。外国杂志报章里常常登的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讲相续不断,因果不空。诸位如果真正明了这些事实真相,懂得这些道理,我们起心动念自然就收歛,我们一生的际遇不会怨天尤人。知道什么?「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给你定的?自己定的;不是别人定的,与别人总无交涉。所以命运是自己造的,命运自己可以改变。
我看到李金友那个小儿子,小儿子今年才五岁,非常爱护小动物。他说他有最好的朋友,我说:「最好的朋友是谁?」他说:「最小最小的。」我说:「蚂蚁是不是?」他点头;「是的。」蚂蚁是他的好朋友。他看到别的小朋友要踩那个蚂蚁,他就告诉他:「你要是蚂蚁,愿不愿意别人踩死你?」这小朋友有善根,有慈悲心,一只小蚂蚁决定不肯伤害它,何况更大的动物。我们听他的讲话,想想自己不如他。我们看到蚂蚁来骚扰,还要想办法把它驱逐出境,他是朋友招待它。所以从小就能看到这个人有没有福报,有没有善根,都能看得出来。
从经典里面世尊给我们介绍的,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极乐世界就是大涅盘的境界。这一次我在怡保遇到一位小乘的法师,这个法师修行很好,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景仰,持戒很严,日中一食。他来问我:「大小乘里面所讲的涅盘有什么不同?」因为他受的是小乘教育,小乘对大乘排斥,大乘经论他们认为不是佛说的,「大乘非佛说,佛所讲的都是小乘经」,对於大乘法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他们希求这一生当中,通过禅定的修学证得阿罗汉果。我说:没有错。小乘的经论早期传到中国,中国把它翻成汉文。现在《大藏经》里面保存的小乘经《四阿含》,数量相当完整。跟巴利文的小乘藏,过去有人做一个比较,它只比我们汉译本多了五十多部;两三千部经典相差五十部,数量很小。由此可知,小乘经流传到中国是相当完整。他问我:「为什么大乘没有能够流传到泰国、锡兰?没有流传到这一边?」究竟是什么原因?相隔这么多年,两千多年,我不是研究历史的我不知道。据我们的推想,从理论上推想,佛教化众生应机说法,每一个地区众生根性不一样,你们喜欢学哪一样,佛就会把这一部分介绍给你,当然这个介绍都是后来佛的弟子,你喜欢哪一样介绍哪一样。同样一个道理,大乘在中国有八个宗派。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宗派?还不是众生根性不相同。喜欢学《华严》的,华严宗,这个地区专门研究这些经论,你有这个志趣,跟他们志同道合,那你就到这个地方去。喜欢研究《法华》的,你就到天台山去,我想应该是这样。可能南洋这个根性欢喜小乘,所以小乘经流布到你们那里去了。东方人的根性适合於大乘,欢喜这些东西,所以那一部分东西流传到中国,我想应该是这样的。这是我们从理论上推测,我给他解答。
他说:「要怎样才能成佛?佛在经上说,佛要不把众生度尽誓不成佛。我现在还是凡夫,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成佛?」这个问题难住我了,他怪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你成佛了?我还没有度,你为什么成佛了?他说得很激动。然后问我:「什么叫成佛?」这个问得好。他要是把我所答覆他的话连起来,他就会懂。什么叫成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就叫成佛。所以我从经典教义跟他说:「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著了,执著断掉了,你就成阿罗汉。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断掉了,不再分别了,你就成菩萨。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会起一个妄念了,你就成佛了,这是佛在经上说的。」他的分别执著很重,不会证阿罗汉。必须放弃一切分别执著才能证阿罗汉果。还埋怨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没有度他,释迦牟尼佛说的话不算数。
我也得要跟他说说:「佛度众生,这经上讲的、常说的,佛度有缘人,佛不度无缘人。有缘的人统统都得度了,他成佛了。为什么没有度你?你没有缘,你不能怪佛,你没有缘。」这个话他听起来还不好懂,我又举个比喻,我说:譬喻我们带了一个篮子到果园里面去摘果实。譬如我们去采桃子,树上结了很多桃子,这个桃树上结的桃子不是同时都熟,这个我们都知道。看看哪个熟了先摘哪一个,没有熟的过两天再来摘。那个熟的就是先得度的,没有熟的就是没有缘,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一定要懂得,在当时你还没有成熟,希望以后什么时候成熟了,佛什么时候就来度你。这是经典上说得很多:「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一个人成熟了,佛也要帮助你成就。很多人成就了,佛就用应身来度你;一个人成熟、两个人成熟,佛用化身。我们在历史上都看到、都见到,这就叫佛度有缘人。什么叫有缘?我们很清楚,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有缘;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缘,缘没有成熟。什么时候看看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佛就来度你。所以极乐世界是大涅盘境界,不是小涅盘。阿罗汉所证得的涅盘,小涅盘,偏真涅盘,这大乘经上讲得很多,但是小乘经上没有说。
读经也不是个容易事情,所以《华严》、《大智度论》都有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必须要有真正修行,真正证果过来人跟我们讲解,我们才会懂得这里头的意思。可是虽有人讲解,还有很多人把意思错会,误解了经义,曲解了经义,很多很多。不但后世多,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也有。什么原因?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会把意思听错、解错。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三种,大障碍。这个障碍不去掉,我们怎么能成就?这三种障碍去掉了,业障就消除,智慧就增长。
古德在这一段经文里面也有一个问题,他说:既是修因感果,也应当有开始,怎么可以说是非因非果,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个问题就是佛法里面讲的疑情,所谓「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修因感果,是始觉智」,开始觉悟了。「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是本觉之理。从始觉到究竟觉,本觉之理从来没有改变。所以古人才讲:「若得始觉,还同本觉。」我们要懂这个话的道理。「若得始觉」,不同究竟觉,跟究竟觉不一样,但是跟本觉是相同的,因为你始觉觉的是什么?无非觉的是本觉。你觉的本觉是不圆满,究竟觉是本觉圆满。本觉没有先后,本觉也没有分满,分分满满没有。
这个道理我们用月亮来比喻好懂。始觉好比是初二、初三的月牙。本觉是什么?本觉是月球。究竟觉是什么?究竟觉是十五的满月。你们想想,初二、初三的月牙没有离开月球,到满月的时候还是一个月球。月球没有分没有满,始觉跟究竟觉是有分有满;始觉是不圆满,究竟觉是圆满。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所以佛在经上讲的「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这个话你就懂。这是讲一个修行人证果分分证。分分所证都不离本觉理体,离开本觉理体那是邪觉、那是错觉,那不是真智慧,不是真正觉悟。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有始有终,到你证得的时候都是一个月球,不是两个,所以叫「始本不二,本有常住」,就是这个意思。这些意思黄念祖居士注解里头有,你要细心去体会,你能够体会得,很有受用。
黄老居士也非常难得,他在这一段后面引用一些科学来解释,解释得也很好,说明极乐世界是个法性土,是如来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他说的这些话没错。我们后学的人要特别留意的,就是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前的环境差异在哪里?我们必须从这些地方去体会。极乐世界是法性土,难道我们这个地方不是法性土吗?离开法性,就没有土可得,这是一定的道理。也有人说,我们这个法性土已经变成了法相土了。试问:法性土是不是真的会变成法相土?听到好像有道理,细细一想就没道理。为什么?性相是一不是二,这才是真话。由此可知,我们真正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们著相忘了性。正如古大德说性相关系,用比喻来说。用金跟器,用这个比喻来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作性、比作法性;相比作法相。譬如我们用黄金做成一尊佛像,金跟这个相是一不是二;离了金没有相,离了相没有金,金跟相是一不是二。明白的人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这叫见性,明心见性。见性这个土是法性土,那就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可是一些人不见性,他没有见到金,他只见到相,这是尊佛像。你要说是:「我哪里有多少黄金?你给我拿出来。」他找遍你的房子没有找到黄金。因为他看到佛像,他不知道这个相是金。你们家里头这个房间里面黄金很多,但是都做了种种器皿,这个杯子也是黄金,碟子也是黄金,桌子也是黄金,他一看你们家里黄金没有,都是一些桌子、碗、佛像什么东西的,他不知道那就是黄金。我们今天就像这种人一样,不晓得山河大地、一切众生是自性。什么时候你要真正恍然大悟,明白了,才晓得法性土跟法相土是一不是二。真正明白之后,我们这个世间又何尝不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何必一定到极乐世界去找?眼前就是。我们现在这种妄想分别执著到极乐世界也找不著,常然无衰无变也找不到。
所以学佛,佛在经上常常劝勉我们「深解义趣」,你解得不够深不行。他这个地方所讲的让我们比较好懂。他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不像其他世界是微尘聚集的一合相,《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合」是什么?组合。「一」是什么?佛经里面讲的「微尘」。微尘这个意思我们不懂,我们听说微尘,以为是很小粒很小粒的灰尘,其实不是的。佛讲微尘是比喻极其微小物质。极其微小的物质,他这个里面就讲到了,他说现在科学家所知道的最小的是粒子,我们讲原子、电子,以为电子是最小的。现在又发现比电子更小的物质存在,叫夸克。这是我们过去在美国常常听说的。夸克是不是最小的?科学家不敢断定;也许将来仪器更发达,又观测出来比夸克还要小的,这就很难说了。所以佛说虚空世界一切万物都是由最小物质组合的。它组合也很有秩序,排列成秩序,这是科学里面称之为分子,由分子再组成元素,由元素组成这一切万事万物,这叫「一合相」。
一合相,实在上讲的是法相。佛告诉我们法相不是真实的,法相是有生有灭的。什么力量在主宰著法相的生灭?佛在经上讲是「念头」。《华严》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念头。心能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念头,妄想、分别,有妄想分别就把法相改变,改变了它的组织,使它产生变化,因此才有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法相的变化,法性没有变化。就如同一块黄金,我们喜欢把它造成佛像;哪一天不喜欢了,把这个佛像熔化,我们把它造成一个菩萨像。这是法相上产生变化了,黄金没有变化,法性上没有变化。
因此诸佛如来他们是见性不著相,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说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从法性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经》上又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从法性圆满上来说,不但动物本来成佛,植物也本来成佛,矿物也本来成佛,无有一物不是本来成佛,说得更究竟,说得更圆满。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还分我、分你、分他,天天还在吵吵闹闹,还要打架,打得头破血流,不知道是一桩事情。就好比一个什么?这个说起来就很难听了,人发狂了,左手跟右手打,打得头破血流,都是自己不是外人。世间人乱哄哄闹成这个样子,就是自己左手跟右手打架、大拇指跟小拇指打架,就干这种事情。所以佛眼光里面看起来愚痴、愚痴到了极处!
他这个末后总结结得很好,但是他讲的是:「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总结在「如无为性」。这是黄老居士所讲的,跟我刚才所讲的有一些出入,诸位要细心去体会,细心去比较。同样是一部经,自古以来许许多多大德做的注解,看法、讲法都不尽相同,各人有各人的道理,都讲得有理,都讲得没错,我们从这里面细心去体会、去观察,就开智慧了。不能够拘泥於一家之言,要知道佛给我们说了一个总原则:「佛无有定法可说。」更进了一步,佛说:「无有法可说。」这才讲到究竟圆满。「无有定法可说」不圆满,无有法可说!我们从无有法里面体会到世尊的真实说,这是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古来祖师大德各人有各人的悟处,悟的浅深广狭各个不相同。有人悟得深,有人悟得浅,皆有悟处。我们要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不要执著,执著就变成自己修学重大的障碍。一定要细心去领会,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一定要修学大乘,大乘里面有真智慧,有真实受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七面第一行,「成就妙土」:
【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此次经文上一次虽然讲了一半,因为钟点到了,末后这两句还没有跟诸位做详细报告。末后的两句,『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在这一段经文里,前面三句是说纲领,末后这四句是讲他所庄严的佛国,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居住的环境生活环境的美好。尤其是说到「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就文字上来说,「建」是兴建,我们开始构想来建造,「立」是建设完成了、成立了。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在诸佛刹土里面是一个新兴的建立,好比我们现前居住环境当中,有许多所谓是老社区、旧社区,也有一些新的社区。极乐世界在诸佛世界里面是一个新社区,可以说是崭新的一个社区,因此老社区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弊病,他完全把它革新,革故鼎新,这个新社区就显得非常的美好。而它真正值得诸佛如来赞叹之处,都在常然、无衰无变,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诸佛国土里面,实报庄严土是常然、无衰无变,这是共同的;方便土跟凡圣同居土都是无常的,决定不是常然。佛在许多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所以有成住坏空,哪里是常然?它有衰竭的时候,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看到科学家告诉我们,太空当中许多星球的诞生,每天都有。每天也有许多老的星球毁灭、爆炸、消失,这些都是佛在经上讲的无常、危脆的现象。
事实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特殊,这个世界很奇怪、很特别,从建立之后永远不变。聪明人、真正有智慧人要相信,佛的话句句都是真实没有妄语。如果我们说一点方便妄语,对人有好处没有坏处,可不可以?不可以。如果佛有一次说是利益众生打个妄语,我们对於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可以给他打个问号,未必是真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决定不说一句妄语,句句都是讲的老实话。《金刚般若》里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是假的;「实语者」,实就不虚;「如语者」,如就是所说完全如同事实,说到不增不减、恰到好处,这叫如语;「不妄语」,决定没有一句话欺骗众生。
十方诸佛世界方便土跟有余土都是无常,都是有变坏的。唯独极乐世界这个地方,方便土跟同居土跟实报土的状况一样,永远不坏。这是很不可思议,这是难信之法。不是我们凡夫难信,我们凡夫倒很容易相信,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相信。谁难相信?菩萨难信;菩萨比我们智慧高,菩萨听佛这样说,他不敢赞同。他的智慧比我们高,他的能力比我们大,十方诸佛刹土他都见到了,他所见的。如果佛说:「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一句话诸位要记住,专讲方便、同居这两种净土,不是讲实报土。实报土,一切诸佛的实报土都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所以极乐的殊胜不是殊胜在实报土,是殊胜在方便土、同居土,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这里头总有个道理在,真的,是有道理。为什么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也能跟实报土一样?假如诸佛如来的这两种净土比不上阿弥陀佛的净土,我们要问:是不是诸佛如来的智慧比不上阿弥陀佛?诸佛如来的神通道力比不上阿弥陀佛?决定不是的。大乘经上佛常说「佛佛道同」,智慧道力、神通能力都相同,都相同为什么两种众生依报环境差别悬殊这么大,原因在哪里?我们可以说一句,佛的智慧神通道力相同,佛的福报不相同。要能够从这方面来观察,我们的疑惑就解除了,真的是福报不相同。
这就是我刚才比喻当中所说的,一切诸佛的刹土,这两种刹土是老社区,居民毛病很多;极乐世界这个新社区,居民从哪里来的?原居民一个都没有,全部都是移民过去的。移民那就好办了,你把移民的条件严格的守住,不符合条件的就拒绝不让他来,你这里居民程度就整齐了。西方净土我们去往生就是去移民,条件是什么?大家读净土经的都知道,要断恶修善,要转迷为悟,要心净则佛土净;真正的条件是清净心。由此可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积功累德。我们常讲「放下万缘」,这个万缘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习气统统放下了,恢复自己的性德。这一些居民都有这么好的德行水平,依报环境当然好。大乘经上常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决定不能违背这个定律,这个定律是真理。换句话说,西方世界每一个人都好,每一个人都没有自私自利,都放下名闻利养,都没有贪瞋痴慢,所以依报环境有这样的殊胜,道理在此地。
上一次我们在回教皈依协会,不是传道协会,在那里我们举行一个座谈会,有一位大德提到一个问题,他说:「回教里面所讲的天园、天国,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一样?」我给他的答覆是:「一样。」他问我:「在哪里?」我说:「就在此地。」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只要我们心地清净,我们居住的这个国土就是极乐净土;我们如果依旧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娑婆世界。境随心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特别是我们在《华严经》上得到的讯息,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华严经》里头。这个经典告诉我们世界原本是一真,一真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十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六道轮回?那是人为的。而且再告诉你,这不是事实真相,这是事实的幻相,不是真相,《般若经》上讲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十法界六道是幻相不是真相,真相是一真法界,是我们自己可以说是不小心、不谨慎,堕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把我们原本的一真变成了虚幻,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我把他们宗教里面的天国也捧到一真法界,是平等的。
现在的问题:怎样恢复我们正常的社会、正常的生活环境?我想这是我们这个世间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每个人都在希求的、都在向往的。我们祈求,特别在今天,祈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因为社会实在太不安定,世界实在不太平,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天天都有危机感,也就是说身心不安稳。物质生活过得再好,心理不安,情绪不稳定,你就想一想他精神生活多么痛苦。这一桩事情我们在讲席里面说了很多遍。政治不能解决;释迦牟尼佛有很好的政治背景,有很好的从政条件,他知道这不能解决问题,放弃了。用军事来镇压也不能解决。经典上的记载,世尊年轻的时候武艺超群,他是将军、他是元帅,他也放弃掉。为什么?解决不了社会问题。现在的经济科学技术,它所带给我们的是什么?这个我们太清楚了,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教育。所以释迦牟尼佛,不单是释迦牟尼佛,几乎古今中外所有的这些圣贤、神圣都选择教育,来从事於这一个伟大的工作,真正是救度一切众生的工作,他们干这个。这一种工作,用现在人的说法,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有人问:「这些大圣大贤,有大智慧、有大能力,从事於这个伟大的工作,何必要生活过得那么苦?释迦牟尼佛一生所示现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为什么过得这么苦?」有人来问我。我的答覆很简单,新加坡有个许哲居士,她就说得很好,就把这个答案说出来了。她到此地来表演的时候,李木源居士问她:「你为什么不做一件新衣服穿穿?」她的衣服都是垃圾桶里面捡来的,别人丢了不要的,她拿回来洗洗干净自己穿,不合适的她就改一改,从来没有做一件新衣服。他问她为什么,她答覆得好:「我每天跟那些穷人、最穷的人,跟他们在一起往来,我的生活要比他们好,我的心不安。」这是真的;不但自己心不安,这些穷人看到害怕,必须过他们同样的生活。这是佛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才能得到众生的欢喜心。所以释迦牟尼佛、耶稣基督、穆罕默德跟中国的孔老夫子,都是过最低水平的物质生活。因为这个世间苦人多、贫穷人多,必须跟大多数的人打成一片,才能推动圣贤的教育。这是那些人的一番苦心、壮举,我们要能体会。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要能够牺牲一切物质文明的享受,我们要过清苦的生活,跟贫民打成一片,把圣贤的教诲介绍给他,他才会欢喜接受。
教育从哪里教起?佛法从「净业三福」教起。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的,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知道应该从这儿教起。教孝亲,教尊师,教人要培养慈悲心,要修十善业,从这儿做起。佛是这么教我们的,孔老夫子也是这么教我们。孔孟的学说总纲领就是在《大学》前面的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孔孟教学的纲领就这几句。大是大人,学是学问,在佛法讲,学是觉悟。儒家讲的大人是圣人,佛家讲的大人是佛菩萨;换句话说,诸佛菩萨圣贤之道在哪里?在「明明德」。明明德是自行,亲民是化他。德是德行,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我们自己的学习没有别的,无非是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而已。
我们求学、学佛,为的是什么,目标总要清楚。中国古人所谓「读书志在圣贤」,这就没错。你读书求学为的是什么?不是为升官发财,也不是为有一个技术能力,将来在社会上可以发财、可以谋生,不是的。读书目的是要作圣人、作贤人,学佛的目的是要作佛、作菩萨,目标要搞清楚。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他们的目的鲜明,都是去作佛、都是去作菩萨去。佛菩萨的凡圣同居土当然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他不是凡夫。我们要是能够想到这一层,这里面的疑惑就没有了,知道他的凡圣同居土殊胜是理所当然。
回过头来,我们今天怎样建立我们的社会?我们不敢跟佛菩萨比,希望我们社会能祥和一点,世界真正能到和平,这是我们替娑婆世界众生来祈福。於是我们不能不讲求儒佛的教学。怎么样恢复我们的「明德」?从哪里做起?也是从孝亲尊师。儒家讲的孝道,诸位读《论语》就明白了。讲师道,《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学」是求学;每天不断在学习,你得到法喜、得到法乐。可是「人无志则不立」,立是建立;你虽然用功求学,到最后还是落空、还是没有建树,必须先有目标,就如同佛教给我们先要发菩提心,儒家讲先要立志,立志作圣贤;佛家发菩提心就是立志作佛。志不立,你这一生功夫就不得力,人不可以没有志。立志上求下化,下化是亲民;上求要止於至善,下化也要止於至善,这是真智慧。上求是作圣作贤、作佛作菩萨,下化是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众生转恶为善,帮助众生转迷为悟,帮助众生转凡成圣,这才叫止於至善。
末后讲「知止而后有定」。我们现在的心为什么定不下来,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因为你不知止,你不懂得止於至善。你要是真正懂得止於至善,把你的志向目标都定在这里,你的心定了,在佛家讲,你就得三昧。得三昧是什么样子?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动心;内可以不动心,外不受诱惑。儒家讲「知止而后有定」,你不知止你怎么会得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身心安稳。「安而后能虑」,那个「虑」是什么?虑是智慧,佛家讲的「常生智慧」,不生烦恼,那个虑是智慧。「虑而后能得」,得的是什么?得的是圣人的果位。那个「得」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证果。你看看儒家讲的跟佛法讲的是不是一样?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从小没有人教导我们,家庭教育我们失掉了。学校教育,学校里面只有一些科学技术的教育,人文教育没有;人文是教我们怎么做人、怎样与大众相处,没有人文教育。社会教育,看看现在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戏剧,教我们什么?宗教教育,只有形式、仪式上的祭祀,对於经典的教学疏忽了。天下焉能不乱?社会怎么可能祥和?大问题!过去连外国人英国汤恩比博士都已经觉悟到:「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是世界著名的学者给我们一个伟大的启示。我们怎样救自己、怎样救社会、救众生?必须回过头来向孔孟学说、大乘佛法里面来寻求来学习。
首先我们要补习自己,只好用补习教育。依照儒佛的教学理念,教学的过程,从哪里下手?从断烦恼下手。儒家讲「格物致知」,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社会人心普遍的错误观念「争名夺利」,认为这是本事,「恣情纵欲」,现在整个社会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发展下去,就是世界末日。如果不能够有效的制止,世界末日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儒佛的教诲。儒跟佛头一个教给我们断烦恼,儒家教给我们,「恣情纵欲,争名夺利」自己在内心里面去做反省,去做一个克服自己的功夫。「格」就是格斗,要跟自己的烦恼习气作战,你要打胜仗才行。克制自己的物欲,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这才能回头。所谓「回头是岸」,回头就是圣、就是贤,回头就是佛菩萨。物格而后知至,这个话重要,烦恼真正伏住、断掉了,你的智慧才现前。烦恼不断,这个人在佛法里面讲,充其量只有一点小聪明,世智辩聪,不过如此而已,没有智慧。世智辩聪不能改造你的命运,智慧能够改造你的命运。克服烦恼之后你才有智慧,有了智慧你才知道修身。用什么方法修身?你的思想,你的见解,你的行为,你的言语与十善业道相应,这是修身;与十善业相违背的,是错误、过失、罪孽。
我们今天依照十善业道,我们也讲了,也天天在念,为什么还不能够回过头来?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烦恼没断。总得想想,为什么从前古人有效果,我们现在没有效果?古人有次第,按部就班学习。我常常嘱咐同学们,我们第一个关口没有办法突破,所以讲修行就困难了。第一个关口是什么?自私自利。这一桩事情要不能放下,无论是儒、是佛,我们都走不进去。把自私自利放弃,佛门、儒家的门就很容易进去,你才能入门,才能够登堂入室。只要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你就不行。
今天有一位同修来问我,他是经商的,他说:「我们经商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要不自私自利,还做什么生意?可是这样搞下去之后,将来一定在三恶道。要怎么样让我经商,又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这个问得好!经商一样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只要你把念头转过来。经商,我还要不要赚钱?要,一样的要赚钱,赚钱扩展你的事业。可是你要晓得,如果你所赚取的自己受用,你的家庭受用,给你儿孙受用,那你的业报在三途。你经营的这一些商业、生意买卖是为服务社会的,是为利益众生的,决定不是自私自利的,你将来成佛,将来作祖。念头一念之间转过来。
我们曾经听说此地过去有一位大商人陈嘉庚,他经营的事业很大,赚了不少钱。所赚的钱都建学校,建小学、建中学、建大学,造福社会。听说晚年检查身体,医生说他营养不良。发那么大的财,营养不良,不是笑话吗?为什么营养不良?自己的生活很清苦,没有享受,没有想做一点好的东西来吃,好的补品,没有。所赚的钱都用在社会,都帮助别人,这个人是菩萨。菩萨怎么不可以发财?发的财愈多愈好,苦难的人就有福了。所以菩萨学佛,哪一个行业都可以学佛,决定没有障碍。营生利益的事情可以做,哪个行业都可以做,决不是为自己,是为服务社会、为利益众生,这就是菩萨。凡跟圣就在念头,一念为自己是凡夫,念念为众生是圣人。
我们要帮助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教育。如何帮助现在的儿童能够接受圣贤教育?如何帮助社会的群众能够觉悟回头?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从马来西亚回来,看到马来西亚有一些中文学校提倡小朋友读经,好事情。小朋友记忆力好,昨天一天丹斯里李金友的大儿子今年九岁,陪了我一天。我们在车上教他念《大学》,《大学》前面经这一段文,他念五遍就会背了,这是正常的。五遍能背之后,把他的书收掉,叫他背,背一百遍,大概背了一个多小时,一遍一遍的背,背了一百遍,他有信心了。
然后我告诉他:《大学》、《中庸》、《论语》合订在一册。我说:「我给你一年的时间,你就照我教你的方法,每天念一段。这一段念背了之后,再背一百遍。明天念底下一段,要把前面这一段温习一遍。天天这样温习,你这一年把这一本书就背得很熟很熟,一生都不会忘记。」对小朋友来讲,一天只需要用一个小时,家长要好好的督促,一年当中这三部书就完成了。第二年把《孟子》背完。两年的时间《四书》就背完了。每天只需要一小时,这是基础,比什么都重要。我说:「你一个小朋友你在家里这样用功念,」他们兄弟姊妹五个人,「其余四个都会跟著。」不跟怎样?不跟将来落伍了、比不上了。
一家能够这样做,他们的亲戚朋友来看,这个小朋友一年当中《四书》都能够背过,我看家家都会教他的儿女要来学习了,不学习在下一个时代跟不上了。由此可知,不难,难在大人疏忽,没有教他,没有督促他。天天要督促,要看到他读书、背书。到了十几岁,中国过去是十三岁,智慧渐渐开了,再跟他讲解。现在是只背不讲,利用他的记忆力。大概在六、七岁到十二岁这个年龄记忆力最好。中国古老的教学有智慧,也符合今天所讲的科学理念,科学的精神。利用人在生命成长当中,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优点,利用这个优点。儿童记忆是他的优点,到青少年这个时候理解是他的优点,再跟他讲解。让他明理,晓得自己处事待人接物应该怎么作法,这是教育。
佛在这一部经,前面我们曾经读过,教导我们修行下手,也是从三业清净上著手,「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十善业道,修身一定要落实在十善业道。《无量寿经》讲的三种真实跟《大学》上的三纲完全相同。本经讲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就是《大学》里面讲的「明明德」;「惠以真实之利」,就是《大学》上讲的「亲民」;「住真实慧」就是《大学》讲的「止於至善」。你们同学想想,是不是?儒跟佛说法有差别,实际上是圆融的;我们必须做到这三点,然后佛才教给我们善护三业。
你们想想看,这是世尊跟孔老夫子的教学,我们把它比照比照,他们两个过去没见过面,也没有通过讯,所说的、所教的居然完全相同。这正是谚语里头所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豪杰,真正是不为自己,是为了苦难的众生,所以他们都从事於社会教学工作,现在人说的,这是社会教育学家。他们一生所作所为,是社会教育义务的工作者,一生不求报酬,不求改善他的生活品质,他不求这个。一生不疲不厌的教导一切众生。这一种精神、这种德行,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去学习,然后我们想到恢复社会正常的秩序是可能的,不是一个难事。
我在马来西亚有同修问我,要我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提供修学的要领,我说了八个字,「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忠孝仁爱是儒家说的,礼义廉耻是管仲说的,管仲古时候把他列入道家。我们今天社会就缺少这八个字,我们要提倡。怎么提倡法?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自己做不到,教别人做,别人不相信;自己做到,劝别人,别人就相信。释迦牟尼佛劝人看破放下,如果他是个王子,他将来继承王位,劝人看破放下,几个人相信他的话?他舍弃王位,到外面去沿门托钵,他教人看破放下,人家相信,他自己真的看破放下了。这所谓是「听其言而观其行」,他真的是做到说到,还不是说到做到,先做到然后再跟你说。这个我们听了之后没有话讲,我们不能不信奉,不能不依教奉行。
这是从「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我们读了这两句,看看我们现实的社会感慨万千,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来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古大德对这两句有解释,唐朝善导大师就有很透辟的发挥。他根据《佛地论》里面讲,「常」有三种,一种是「本性常」,第二种是「不断常」,第三种是「相续常」。本性常,法身。法身也叫本性,也叫自性,也叫真如,无生无灭。这是什么?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里称为法身。称「法身」这个意思很好,虚空法界万事万法都从它而生的,它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它是能生,一切万法是所生,所生之法有生有灭,能生之法无生无灭,这是常然。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所以建立常然。
我们今天住的这个土是什么土?其实也是法性土。你怎么能离开法性?离开法性,哪里有土?这个地方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出在著相不见性,我们的问题出在这里。我们执著相,「相」是什么?相是所生的,叫法相。我们执著法相而不知道法性。假如你在法相上见到法性了,我们这个地方也是建立常然,也是无衰无变。由此可知,毛病还是发生在我们自己本身,正像蕅益大师所说的,蕅益大师跟昙生方丈一段简短的开示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我们用的是分别心,用的是妄想心,用的是执著心,所以见相不见性;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永远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见相就是见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所以从性上来讲是本性常、法身。
「不断常」是讲的报身,报身不离法身,法身无生无灭,所以报身没有间断。「相续常」,相续就是完全讲的相分、应化身。应化身有生有灭,那怎么叫常?生灭相续。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十方世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这是应身常,就是「相续常」。我们平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相续不空。我们这三种常都有,很可惜的,前面两种常不知道,不知不觉,完全迷失了;相续常天天在干,人死了马上轮回又投胎,又生了,在六道轮回里面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远在相续不断,相续常。这是宇宙真相。
有一些年轻人不相信生死轮回。中国古籍里面记载得很多,现在我们常常听说的也不少。中国人总不相信中国人,中国人总是相信外国人,这有什么法子?这叫丧失民族自信心。所以现在我找一批外国的同修们,专门在外国给我收集因果轮回的这一些资料,他们有寄信寄过来的,有传真传过来的,今天我还收到一份,是英文的,要找同学来翻译。外国杂志报章里常常登的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讲相续不断,因果不空。诸位如果真正明了这些事实真相,懂得这些道理,我们起心动念自然就收歛,我们一生的际遇不会怨天尤人。知道什么?「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给你定的?自己定的;不是别人定的,与别人总无交涉。所以命运是自己造的,命运自己可以改变。
我看到李金友那个小儿子,小儿子今年才五岁,非常爱护小动物。他说他有最好的朋友,我说:「最好的朋友是谁?」他说:「最小最小的。」我说:「蚂蚁是不是?」他点头;「是的。」蚂蚁是他的好朋友。他看到别的小朋友要踩那个蚂蚁,他就告诉他:「你要是蚂蚁,愿不愿意别人踩死你?」这小朋友有善根,有慈悲心,一只小蚂蚁决定不肯伤害它,何况更大的动物。我们听他的讲话,想想自己不如他。我们看到蚂蚁来骚扰,还要想办法把它驱逐出境,他是朋友招待它。所以从小就能看到这个人有没有福报,有没有善根,都能看得出来。
从经典里面世尊给我们介绍的,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极乐世界就是大涅盘的境界。这一次我在怡保遇到一位小乘的法师,这个法师修行很好,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景仰,持戒很严,日中一食。他来问我:「大小乘里面所讲的涅盘有什么不同?」因为他受的是小乘教育,小乘对大乘排斥,大乘经论他们认为不是佛说的,「大乘非佛说,佛所讲的都是小乘经」,对於大乘法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他们希求这一生当中,通过禅定的修学证得阿罗汉果。我说:没有错。小乘的经论早期传到中国,中国把它翻成汉文。现在《大藏经》里面保存的小乘经《四阿含》,数量相当完整。跟巴利文的小乘藏,过去有人做一个比较,它只比我们汉译本多了五十多部;两三千部经典相差五十部,数量很小。由此可知,小乘经流传到中国是相当完整。他问我:「为什么大乘没有能够流传到泰国、锡兰?没有流传到这一边?」究竟是什么原因?相隔这么多年,两千多年,我不是研究历史的我不知道。据我们的推想,从理论上推想,佛教化众生应机说法,每一个地区众生根性不一样,你们喜欢学哪一样,佛就会把这一部分介绍给你,当然这个介绍都是后来佛的弟子,你喜欢哪一样介绍哪一样。同样一个道理,大乘在中国有八个宗派。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宗派?还不是众生根性不相同。喜欢学《华严》的,华严宗,这个地区专门研究这些经论,你有这个志趣,跟他们志同道合,那你就到这个地方去。喜欢研究《法华》的,你就到天台山去,我想应该是这样。可能南洋这个根性欢喜小乘,所以小乘经流布到你们那里去了。东方人的根性适合於大乘,欢喜这些东西,所以那一部分东西流传到中国,我想应该是这样的。这是我们从理论上推测,我给他解答。
他说:「要怎样才能成佛?佛在经上说,佛要不把众生度尽誓不成佛。我现在还是凡夫,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成佛?」这个问题难住我了,他怪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你成佛了?我还没有度,你为什么成佛了?他说得很激动。然后问我:「什么叫成佛?」这个问得好。他要是把我所答覆他的话连起来,他就会懂。什么叫成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就叫成佛。所以我从经典教义跟他说:「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著了,执著断掉了,你就成阿罗汉。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断掉了,不再分别了,你就成菩萨。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会起一个妄念了,你就成佛了,这是佛在经上说的。」他的分别执著很重,不会证阿罗汉。必须放弃一切分别执著才能证阿罗汉果。还埋怨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没有度他,释迦牟尼佛说的话不算数。
我也得要跟他说说:「佛度众生,这经上讲的、常说的,佛度有缘人,佛不度无缘人。有缘的人统统都得度了,他成佛了。为什么没有度你?你没有缘,你不能怪佛,你没有缘。」这个话他听起来还不好懂,我又举个比喻,我说:譬喻我们带了一个篮子到果园里面去摘果实。譬如我们去采桃子,树上结了很多桃子,这个桃树上结的桃子不是同时都熟,这个我们都知道。看看哪个熟了先摘哪一个,没有熟的过两天再来摘。那个熟的就是先得度的,没有熟的就是没有缘,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一定要懂得,在当时你还没有成熟,希望以后什么时候成熟了,佛什么时候就来度你。这是经典上说得很多:「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一个人成熟了,佛也要帮助你成就。很多人成就了,佛就用应身来度你;一个人成熟、两个人成熟,佛用化身。我们在历史上都看到、都见到,这就叫佛度有缘人。什么叫有缘?我们很清楚,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有缘;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缘,缘没有成熟。什么时候看看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佛就来度你。所以极乐世界是大涅盘境界,不是小涅盘。阿罗汉所证得的涅盘,小涅盘,偏真涅盘,这大乘经上讲得很多,但是小乘经上没有说。
读经也不是个容易事情,所以《华严》、《大智度论》都有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必须要有真正修行,真正证果过来人跟我们讲解,我们才会懂得这里头的意思。可是虽有人讲解,还有很多人把意思错会,误解了经义,曲解了经义,很多很多。不但后世多,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也有。什么原因?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会把意思听错、解错。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三种,大障碍。这个障碍不去掉,我们怎么能成就?这三种障碍去掉了,业障就消除,智慧就增长。
古德在这一段经文里面也有一个问题,他说:既是修因感果,也应当有开始,怎么可以说是非因非果,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个问题就是佛法里面讲的疑情,所谓「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修因感果,是始觉智」,开始觉悟了。「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是本觉之理。从始觉到究竟觉,本觉之理从来没有改变。所以古人才讲:「若得始觉,还同本觉。」我们要懂这个话的道理。「若得始觉」,不同究竟觉,跟究竟觉不一样,但是跟本觉是相同的,因为你始觉觉的是什么?无非觉的是本觉。你觉的本觉是不圆满,究竟觉是本觉圆满。本觉没有先后,本觉也没有分满,分分满满没有。
这个道理我们用月亮来比喻好懂。始觉好比是初二、初三的月牙。本觉是什么?本觉是月球。究竟觉是什么?究竟觉是十五的满月。你们想想,初二、初三的月牙没有离开月球,到满月的时候还是一个月球。月球没有分没有满,始觉跟究竟觉是有分有满;始觉是不圆满,究竟觉是圆满。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所以佛在经上讲的「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这个话你就懂。这是讲一个修行人证果分分证。分分所证都不离本觉理体,离开本觉理体那是邪觉、那是错觉,那不是真智慧,不是真正觉悟。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有始有终,到你证得的时候都是一个月球,不是两个,所以叫「始本不二,本有常住」,就是这个意思。这些意思黄念祖居士注解里头有,你要细心去体会,你能够体会得,很有受用。
黄老居士也非常难得,他在这一段后面引用一些科学来解释,解释得也很好,说明极乐世界是个法性土,是如来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他说的这些话没错。我们后学的人要特别留意的,就是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前的环境差异在哪里?我们必须从这些地方去体会。极乐世界是法性土,难道我们这个地方不是法性土吗?离开法性,就没有土可得,这是一定的道理。也有人说,我们这个法性土已经变成了法相土了。试问:法性土是不是真的会变成法相土?听到好像有道理,细细一想就没道理。为什么?性相是一不是二,这才是真话。由此可知,我们真正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们著相忘了性。正如古大德说性相关系,用比喻来说。用金跟器,用这个比喻来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作性、比作法性;相比作法相。譬如我们用黄金做成一尊佛像,金跟这个相是一不是二;离了金没有相,离了相没有金,金跟相是一不是二。明白的人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这叫见性,明心见性。见性这个土是法性土,那就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可是一些人不见性,他没有见到金,他只见到相,这是尊佛像。你要说是:「我哪里有多少黄金?你给我拿出来。」他找遍你的房子没有找到黄金。因为他看到佛像,他不知道这个相是金。你们家里头这个房间里面黄金很多,但是都做了种种器皿,这个杯子也是黄金,碟子也是黄金,桌子也是黄金,他一看你们家里黄金没有,都是一些桌子、碗、佛像什么东西的,他不知道那就是黄金。我们今天就像这种人一样,不晓得山河大地、一切众生是自性。什么时候你要真正恍然大悟,明白了,才晓得法性土跟法相土是一不是二。真正明白之后,我们这个世间又何尝不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何必一定到极乐世界去找?眼前就是。我们现在这种妄想分别执著到极乐世界也找不著,常然无衰无变也找不到。
所以学佛,佛在经上常常劝勉我们「深解义趣」,你解得不够深不行。他这个地方所讲的让我们比较好懂。他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不像其他世界是微尘聚集的一合相,《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合」是什么?组合。「一」是什么?佛经里面讲的「微尘」。微尘这个意思我们不懂,我们听说微尘,以为是很小粒很小粒的灰尘,其实不是的。佛讲微尘是比喻极其微小物质。极其微小的物质,他这个里面就讲到了,他说现在科学家所知道的最小的是粒子,我们讲原子、电子,以为电子是最小的。现在又发现比电子更小的物质存在,叫夸克。这是我们过去在美国常常听说的。夸克是不是最小的?科学家不敢断定;也许将来仪器更发达,又观测出来比夸克还要小的,这就很难说了。所以佛说虚空世界一切万物都是由最小物质组合的。它组合也很有秩序,排列成秩序,这是科学里面称之为分子,由分子再组成元素,由元素组成这一切万事万物,这叫「一合相」。
一合相,实在上讲的是法相。佛告诉我们法相不是真实的,法相是有生有灭的。什么力量在主宰著法相的生灭?佛在经上讲是「念头」。《华严》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念头。心能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念头,妄想、分别,有妄想分别就把法相改变,改变了它的组织,使它产生变化,因此才有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法相的变化,法性没有变化。就如同一块黄金,我们喜欢把它造成佛像;哪一天不喜欢了,把这个佛像熔化,我们把它造成一个菩萨像。这是法相上产生变化了,黄金没有变化,法性上没有变化。
因此诸佛如来他们是见性不著相,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说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从法性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经》上又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从法性圆满上来说,不但动物本来成佛,植物也本来成佛,矿物也本来成佛,无有一物不是本来成佛,说得更究竟,说得更圆满。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还分我、分你、分他,天天还在吵吵闹闹,还要打架,打得头破血流,不知道是一桩事情。就好比一个什么?这个说起来就很难听了,人发狂了,左手跟右手打,打得头破血流,都是自己不是外人。世间人乱哄哄闹成这个样子,就是自己左手跟右手打架、大拇指跟小拇指打架,就干这种事情。所以佛眼光里面看起来愚痴、愚痴到了极处!
他这个末后总结结得很好,但是他讲的是:「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总结在「如无为性」。这是黄老居士所讲的,跟我刚才所讲的有一些出入,诸位要细心去体会,细心去比较。同样是一部经,自古以来许许多多大德做的注解,看法、讲法都不尽相同,各人有各人的道理,都讲得有理,都讲得没错,我们从这里面细心去体会、去观察,就开智慧了。不能够拘泥於一家之言,要知道佛给我们说了一个总原则:「佛无有定法可说。」更进了一步,佛说:「无有法可说。」这才讲到究竟圆满。「无有定法可说」不圆满,无有法可说!我们从无有法里面体会到世尊的真实说,这是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古来祖师大德各人有各人的悟处,悟的浅深广狭各个不相同。有人悟得深,有人悟得浅,皆有悟处。我们要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不要执著,执著就变成自己修学重大的障碍。一定要细心去领会,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一定要修学大乘,大乘里面有真智慧,有真实受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