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七十九集) 2000/3/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79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一面,倒数第六行,从第三十三愿看起: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这是「光明慧辩愿」。我们再把下一愿念出来:
【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前面第三十三愿,上面我们曾经读过,彼佛寿命无量,国中天人,也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寿命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无量。佛的光明无量,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凡圣土下下品往生的人,『身顶皆有光明照耀』。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看得出来,西方世界确实是平等法界。「身顶皆有光明」,这个地方要注意到,身是身光。我们在有些地方看到佛的画像,画像佛的身边统统都有光,顶有圆光,身光是这个意思。
「光」代表智慧。我们在经上看到,阿弥陀佛身顶光中,都能化现无量无边的诸佛。佛又放光,遍照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从这里看,这个景观多么的殊胜。佛如是,生到那个地方的人也如是。这一种景象究竟从哪里来的?佛有这个景象,大概我们不觉得希奇。佛是证得圆满的果位,换句话说,见思烦恼断尽,尘沙烦恼也断尽,无明烦恼亦尽,当然自性本具圆满的般若智光,也是圆圆满满显示出来。这是古人所讲的「内光外发」,发现在外面,这个光遍照法界,所以称为「光明照耀」。
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佛的光照,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性本具般若智光,不但智光,而且还有德能、还有相好,统统圆满具足。我们今天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我们把自己的智光,转变成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所以你要问你的般若智光在哪里?你的烦恼习气就是,你把它变成烦恼习气。你的德能,变成我们现在拙笨的形态;相好,变成丑陋的身相。都是自性本具智慧德相,我们今天把它变成这个样子,很可悲哀!
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恢复自性般若智慧德相而已,我们要明了。佛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是很不幸,无量劫前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智慧,就变成烦恼;迷失了德相,就变成我们现在有漏的身体。佛与法身大士觉悟了。觉悟了,就把有漏的身相,又恢复到自性性德圆满现前,就是这么一桩事情而已!我们现在每一位同修,都非常羡慕佛菩萨的智慧、羡慕佛菩萨的相好。佛确确实实教导我们,我们要能够听懂,要能理解,要能够相信,要能够依教奉行。什么叫依教奉行?认真去转境界。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转境界谈何容易?可是不能不转。不转,你就不能成就,你依旧还去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太可怕!我们不能不知道。
头一桩大事,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清净心开。如何能得清净心?放下缘虑,你心才得清净。我们能不能真正放下?古时候修学的环境好,身外诱惑少,比较容易成就。我们现在学佛,实在是大难,大难!心定不下来。
我们如果稍稍留意一点,你就会发现,古人所说的「父不父」、「子不子」,今天这个社会就如是。方东美先生早年告诉我,这个话四十多年前、将近五十年前,半个世纪了。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要求到学校里去听他的课,他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我当时听到这个话,很不容易体会到这个意思,现在完全明了。现在整个社会,真是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我们想学东西,到底跟谁学?不知道!你还能学得出来吗?你说我跟这个老师学,未见得!别人说几句话,听他的,马上就跟他走了,背师叛道!但是这个罪名不应该加给他,为什么?他根本就没有把那个人当作老师,他哪里背师叛道?他根本就没有师,他也没有道!背师叛道,他还有个师、他还有个道,现在是你根本连师道都没有,他背什么?他叛什么?所以说背师叛道,那是尊重他、抬举他。不管什么人说的话都听。
现在书店里面,我到书店去过几次,这边的大众书局,很大的书店,我一进去,这个磁场非常不好,不像从前,从前那个书店进去,磁场好,书香味。现在书店一进去,头脑要爆炸,乌烟瘴气,这是什么东西?充斥了邪知邪见,它不是正法,所以走进去人会头昏,很不正常。如果你们细心去比较比较,你们到几个大书店去逛逛,在里面待上半个小时,你到这个地方的佛堂来待半个小时,你感受一下两边气氛,立刻就能辨别,真的不相同。这就晓得,现在书店里卖的是些什么书,那个书本里头是些什么内容,教人干什么。今天报章、杂志、电视,连书店,网路就更不必说了,这些是社会教育,把社会教成这个样子;什么社会?动乱的社会,不安的社会。住在这个世间,身心不安,显得忧郁、烦躁。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儿童、学生自杀?自杀率一天比一天多,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活得不耐烦,这个世间太烦了。
我们算是有幸,无量劫来种的这一点善根福德因缘,遇到正法。要想修学有成就,不论古今中外,还是一个老规矩、老原则,永远颠扑不破的,那就是老师。释迦牟尼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一句话就教给我们亲近明师、亲近善知识。《华严经》末后做出示范给我们看,善财童子参访善友,善友是老师。寻师访道。我们能不能学善财?没有资格!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像善财那样寻师访道?佛家有标准,过去儒家也有标准,一定要开悟。五十三参是悟后起修,善财童子开悟了,他悟的是什么境界?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是这个境界。他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表智慧,从文殊菩萨那里开智慧。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著总断了,见思烦恼没有了,尘沙烦恼没有了,无明也破一品了,这是他在文殊师利会下,文殊是他的老师,他有师承。
「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你毕业了。古人讲出师,你可以离开老师,可以有资格到外面去参学。如果你一品无明没有破,你没有资格参学。怕的是什么?听这个也不错、听那个也不错,你的信心就动摇,你的前途就毁掉了。所以老师对待学生,约束非常严格。我过去学习的经历,曾经跟诸位报告很多遍,提供诸位做参考。你要想真有成就的话,要守老规矩。现在善知识不只是可遇不可求,遇也遇不到,求更不必想了。在这个时代,我们怎么办?古大德、前一辈的善友教导我们,做古人的私淑弟子,这个办法好!找一位古大德作老师,那人不在了,人不在他的著作在。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以印光大师为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谦虚,他说我们是同学,我们都依靠印光大师。怎么个依靠法?天天读《文钞》,天天学习《文钞》。《文钞》是印光大师对大众的教诲,我们发愿做印光大师的好学生,接受他的教训,依教奉行,这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什么时候自己真的有觉悟、有见地了,什么叫见地?有能力辨别世出世间法的邪正是非真妄,有这个能力辨别,你就可以去参学;没有能力辨别,不能参学,这个自己要知道,因为现在没有人约束你,自己势必要约束自己。如果没有能力,听到别人说话,还会被外头境界动摇,这就不行。对自己所学产生疑惑,这还得了吗?
譬如我们今天学的这个经本,这是一个新的会集本,七十年前会集的。夏莲居老居士传给他的学生,在中国大陆接受这个承传是黄念祖居士;另外他有一个学生,也是在家人,黄胪初居士,亲近夏老多年,跟黄念祖居士同学,跋文里面提到他,以后他到台湾,在台湾出家,叫律航法师,住在台中。律航法师,这个会集本就是他带到台湾去的。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讲经说法,他把这个本子送给李老居士,李老居士一看非常欢喜。前面很长一篇序文,是他老师写的,梅光羲居士;梅光羲居士是李炳南居士的老师,李老师的教是跟他学的。他也有好几位老师,净土是传印光大师,所以有这么一个渊源在、师承在。梅老跟夏老是同学,他们两个的缘很深,关系非常好,年龄也差不多。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晚年梅光羲拜夏莲居作老师。这个事情知道的人少,梅光羲是黄念祖居士的舅父,晚年能拜同学作老师,那要不是佩服到五体投地,怎么能做得到?不是普通人!这几个人承传这一部大经。李老居士接到这个本子之后,立刻就在台中开讲,同时他自己写了一个眉注,我们都印出来了,诸位看到这个眉注的本子,一九五0年写的,今年正好五十年。这一次不少从外来参加韩馆长三周年纪念,我把这个本子原本拿出来,不少人看过了。五十年前的一个旧本子,我保存得非常完整,没有损坏。
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居士把这个本子传给我,我有责任依这个本子修学,我也有使命弘扬这个本子。悟闻师法会期间他也来了两天,带了一些杂志给我看,说:「法师,有人批评这个本子。」我说:「我知道,批评的人太多了!」你们可以听,我不会听的。我如果听信这些人,我在台中十年叫白学了,李老师把这个本子传给我,他看错人了。你们想对不对?别说是一般泛泛之人毁谤这个本子、曲解这个本子,我不会理会。诸佛菩萨现前说这个本子不可靠,还有更好的本子,我也不会理他,我也不会接受。为什么?我要接受,那就真的叫背师叛道、忘恩负义,连做人的人格都没有了,你还学什么佛?世尊教人学道,净业三福头一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我就完全相违背,那后头就不必谈了。所以我说:「你们学道没有老师,那当然,你们什么人都可以听。我有老师,除老师之外的,我不会听。你们说的,与我老师说的相应,我听;不相应,我决定不会听。」我的修学、弘法,有方向、有轨道、有依循,怎么会轻而易举就被人动摇,那还能成就吗?成就尚且不能,你还有能力荷担如来家业吗?弘法利生是如来家业。这个大道理我们要懂,我们的根才能扎得住,我们道业才有成就的指望。
正像这一愿所说的,『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辩才从哪里来?辩才从智慧来的。首先要成就一切智慧,一切智慧这个缘是善知识。我亲近老师,年轻的时候我有三个老师,三个老师所教给我的,原理原则完全相同,那就是听老师一个人的,不能听别人所说。不是说别人讲的不好,不是这样说法。每个人有每个人思想的路子,不一样;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修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只能学一个,不能学多,要在一个里面扎根,根深蒂固,然后才能够触类旁通。这是中国古老的教学法,跟现在学校教学法不相同,根深!
我跟方先生学哲学,方先生不让我到学校去听课。什么原因?怕我认识老师太多、认识同学太多,东听听、西听听,我们的思想就乱了。换句话说,你只能得到一些哲学的常识,哲学的精髓你得不到。所以他非常慈悲,他让我到他家里去学。每一个星期天,他给我上两个小时课,在他家里上课,学生就我一个,我们一对一的上课。慈悲到了极处,这是师承,不容易!我没有缴学费,我没有供养,我那个时候生活非常困苦。老师对我们这么好,这样爱护,什么原因?肯学、好学。就是这一点真诚感动老师,跟一个人学。
接触佛法之后,很幸运认识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那个方式跟方先生一样,也是每个星期给我两个小时,我亲近他三年,一直到他往生,我这个根从这里扎的。章嘉大师往生一年之后,我亲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见面的头一天,条件就谈出来了。第一个条件,只可以跟他学,除他之外任何法师、居士大德讲经说法,不可以听。第二个条件,无论看什么书,佛书也好,一般书籍也好,没有得他同意,不许看。第三个条件,他知道我过去亲近过章嘉大师,亲近过方东美先生,这两个人他都非常佩服。但是他说:「你从前跟他们所学的一律作废,我不承认,从头学起。三个条件,三个条件你接受,可以,你在我这儿学;不接受,你到别的地方去学。」我接受他的条件,这叫师承。老师不错,有时限,五年。这个条件有效期间五年,五年之后,什么书你可以看,什么人讲的东西你可以听,五年之内决定不可以。
我用这个方法得到好处,大概两三个月就感觉到心地清净,眼根清净了,耳根清净了,意根清净了。眼根,很多东西不可以看了;耳根,很多东西不能听了;意,很多东西也不能想了,清净就生智慧。生一点智慧,听李老师讲经说法,体会的就不一样。我听经所领悟的、体会的,比一般同学来得深、来得广,就得好处。半年之后效果显著,我感谢老师,我跟老师说:「方法好,有效。您老人家限制我五年,我自动加五年。」我遵守李老师的方法十年。所以你心才有主宰,六波罗蜜里头,你才有禅定、才有般若,谚语所谓「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你是小小有一点定功了。你所看的、你所听的,我们以这个比喻来说,反对的意见一笑了之,绝对不为他所动。他的一些言论、他的一些举止,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一眼就看穿;不但眼前能看穿他,还能看穿他未来的果报,有这个能力,你才能参学。
「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你才能够参学。参学是什么?无论什么人讲演你都可以听,无论什么书都可以看,为什么?你有能力辨别邪正,你有能力辨别是非,你有能力辨别真假。他成就你的后得智,他不会破坏你,他不会影响你的根本智,反而能够成就你的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所以我们没有获得定慧之前,守老师的教诲是决定真实的。我介绍诸位同修的老师是《无量寿经》,依阿弥陀佛为老师,以这个会集本作老师。可是要怎样读这个会集本?夏莲居老居士说过,受持会集本,至少要将五种原译本念过一遍,或者念过几遍,然后你对这个会集本,你就生坚定不移的信心。
凡是说这些话的人,五种原译本他没有念过,他来破坏别有用意,那个造的罪业深,这是破和合僧,这是破三宝,极重的罪业!要获得定慧,定慧的基础是什么?定慧的根、我们修行的根,这个根是个观念、理念,「孝亲尊师」这是根,「净业三福」是根。佛讲得很清楚,「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以这是根。从这个根再去生芽,芽是什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这个根活了。如果没有这个修持,这个根埋在地下,死的、不是活的,还没发芽,这个根有什么用处?所以修行从哪里修起?培养慈悲心,行十善业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用十善来对一对,比对一下,有没有违背?如果与十善业违背,你是搞六道三途;如果与十善相应,好!你这个芽发得好!从这个基础上再加行,加功用行,修三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这个根长成枝,长成一棵小树。三皈的意思要很清楚、很明白,「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真正有了皈依处,有了依靠。
古大德在这个之外,还教给我们找一个典型、找一个榜样来塑造自己,这个方法的确是好。这个方法释迦牟尼佛传的,《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就是一个修行的好样子,就是一个典型,亲近一位善知识,文殊师利菩萨,都给我做典型、做榜样,才能够成就无所不知。到那个时候,一切众生皆是善友,「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成就我无所不知,这才是真实圆满的智慧。不是在家里闭门造车而成就的,是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学习成就的,六根所接触的全是善知识,全都是佛菩萨,才能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哪有那么简单?
首先必须要断烦恼,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要放下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恢复自己清净、平等、正觉。以清净平等正觉来参学、来接触外物,这才能成就真实智慧、无量的智慧,成就无量的辩才。要不在这里下功夫,我们不管怎么样修学,修一辈子,都不能成就。所以头一个理念一定要清楚,「孝亲尊师」。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根基是孝道。中国古圣先贤,教化众生的基础也在孝道。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为什么被中国人热烈欢迎、热烈的爱好,在中国发扬光大,基本的理念完全相同,是这么个道理。师道!师道没有了,孝道也就没有了,师道跟孝道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表里的关系。
今天的社会,孝道没有了,师道也没有了。我们今天要修学,唯有遵循古德教导我们的方法,私淑古人。我们今天以《无量寿经》为老师,依靠《无量寿经》来修学。《无量寿经》总共有九个本子,里面五种是原译本;两种会集本,一种是康僧铠的节校本,彭际清居士做的。九个本子都应该把它读一遍,至少要读一遍,能够读个三、五遍最好。然后一心一意受持夏莲居的会集本,你就能断疑生信,你就能在这一生当中有辉煌不可思议的成就。
「无碍辩才」,也要略为说一说,这是说如来果地上的。辩才,是一种演说的技巧,也是一种才能,演说的才华,称之为辩才。佛经上讲有四种,叫「四无碍辩」,也叫「四无碍解」。第一个是「法无碍」,法是讲法相,也就是说,名相术语要通达无碍。这个到哪里去学?要广学多闻,这才行。法是万法,世出世间法都包括在里面,所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今天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与这一个方法有没有抵触?我们应当如何修学?如何能两边都兼顾到?这个很重要!实在讲方法有,古人就提供了许许多多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是什么?注疏。我们净宗有六经一论,每一部经论都有很多种的注疏。我们读这些注疏,注疏里面,几乎把佛家、世法那些名词术语都用到了,绝大多数都用到了。
第二个,我们研教决定离不了工具书,工具书是辞典。世法里面的大辞典,现在诸位看到的《中文大辞典》,这也是近代编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大本。佛教里面有佛教大辞典,我们也有好多种,这些东西帮助我们吸取世出世间法的常识,广涉名相。於是你在讲演的时候,你就没有障碍。如果我们再去读许许多多书,那实在讲,我们的时间、精力都不够用。只有取精用弘,我们摘取精华,又不违背我们现在的一门深入。
黄念祖老居士注解这个经本,就引用了一百多种参考资料;换句话说,你看他这个注解,你就看了一百多种的经论。他写这个书的时候,我也觉得很奇怪,他怎么会记得这么多东西?因为文革之后,大陆上所有这些经教几乎都毁掉了,他还要写这个东西,他参考资料从哪儿来的?要是凭记忆,那实在是了不起,不能不佩服。我去拜访他,到他家里去一看,堆了不少的书,朋友寄放在他家里的,居然他都用上了。他没有书,朋友有一大堆佛经、书寄放在他家里。我看了之后,我说:「我送一部《大藏经》给你。」他说:「不必,够用了!」感应不可思议!哪有碰得那么巧?送那么多书,居然都管用。我们对这个会集本、对这个注解,还能没有信心吗?你一看这个样子,佛菩萨加持的,他发心来做注解,参考资料佛菩萨送来的。你去搜集,都搜集不了这么多,感应不可思议!诸位要晓得,佛家弘传,不说感应,不说神通;感应、神通决定有!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修学的成绩。可是决定不能够执著,执著就坏了,就变成魔障。感应、神通决定有!我到他家里去一参观一看,我明了了,这不是人力所能为的。教的问题解决了,这是引经据典。
第二种辩才叫「义无碍」,义是理论,经典文字里面所含的道理,你要通达无碍。所含的道理深广无尽,这个要功夫;没有功夫,法无碍也许你能够做得到,你把这里头都查清楚,都能讲解,一字一句都没有障碍了,你能够把它讲得好;里面所含的义理就难,你查参考书查不到,你查辞典也查不到,这个是你悟入的境界。这个境界,如果是真用功的人,与年俱增,年年不一样。在讲经的时候,很容易看出来。《无量寿经》,我这一遍是第十一遍,过去每一遍所讲大概都有录音带。那个时候没有录相,有录音,你们诸位听听,每一遍每一遍比较听听,不一样,境界不一样,悟入不相同。怎么能悟入?给诸位说:悟入一定要放下!你放下得少,你悟入也少;你放下得多,你悟入也多。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智慧就开了。愈放得多,智慧就愈大、就愈广,你看经里头意思,你就看得很深。所以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无量的深广!我们今天才是浅尝。所以义无碍那是要真功夫,要能够契入。四种无碍这是最重要,这一条比什么都重要;换句话说,你要真修,你要真干,你才真的有体会,你不是搞真的话,那你决定做不到。
第三「辞无碍」,辞是言辞,这个可以学习。我们今天辞有障碍,听众里面有外国人听的,我们还要有翻译,这就有障碍。有人有语言天才,有语言天才的,就类似辞无碍。像前天有一位陈先生,陈居士从巴黎来,他在法国住了十二年,做新闻记者。他是广东人,他懂八种语言。在欧洲,他懂法语、懂英语、德语、义大利语,这周边的语言他都能懂。通达众多不同的言语,弘法利生就没有障碍。所以到欧洲去弘法,有这么一个好的翻译,这是很大的帮助。而且他一直从事於新闻工作,对於这些辞令,他特别留意。他常常要写新闻稿、要报导,这是要学习的。
第四条,那是要发愿,不发愿不行,「乐说无碍」。你要欢喜说,如果你前面都无碍了,你不欢喜给人讲经,那也是没有办法。所以你要有个欢喜心,这就是大慈悲心。我们知道世间人,每天拚命在工作,都非常认真、非常努力,甚至於分秒必争,不疲不厌。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名利,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修道的人,名利已经放下了,什么力量推动他?大悲心。大慈大悲,愿力在推动。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要把自己的本愿落实、兑现,所以非常认真努力在工作。
诸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必须具备这四个条件,这叫「四无碍辩」。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这一愿的加持,我们在这个世间没有辩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辩才就成就了。这个不可思议!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能不能相信?能信。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不能写文章的人,甚至於识字不多的人,他一下发心出来学讲经,他什么都会了,他也能写、他也能说了,上了讲台还头头是道。这个智慧能力从哪里来的?佛力加持。你们每一位学讲经的同学,我相信都有这个感应。我们不说感应,现在人讲,都有这个经验,其实经验就是感应。长年讲经的老和尚,这个感应就更多了。
我在早年年轻学教的时候,曾经在台北内湖圆觉寺讲过《圆觉经》;圆觉寺请我讲经,我看那个寺的名字,《圆觉经》跟你们家相应。我采取的注解是谛闲法师《圆觉经讲义》,这个讲义老和尚自己写的。还有一个本子,《圆觉经亲闻记》,江味农写的,江味农主笔,还有几个帮手,都是当时的大德居士。他们听谛闲老法师讲《圆觉经》,听的时候自己做笔记,三、四个人做笔记,每天把笔记交给江味农居士整理,第二天送给谛闲老法师看。谛闲老法师看了之后,就把他们叫来:「你们写的这是我昨天晚上讲的?」大家说:「是」,「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他自己都不晓得。三宝加持,自己都不知道,那不是自己准备的!所以只要上台,恭恭敬敬,诚心诚意,为利益大众,决不是求自己的名闻利养,你就会得到殊胜的加持。如果为名为利,那你在台上一定胡说八道!佛菩萨不会加持你,妖魔鬼怪加持你。也能说得天花乱坠,可是记录下来,那就很不好听。妖魔鬼怪也会附在人身上,也能够妖惑大众,迷惑人心;邪正我们要有能力辨别。这是说明我们如何在现前求得辩才,无碍不敢说,但是一定要有辩才。现在人讲机智的反应,我们要有这个能力,你才能够对答如流,才能够说得头头是道。
这个愿文接下去,底下第三十四愿,『善谈诸法秘要』,这是三十四「善谈法要愿」。秘,不是秘密,给诸位说,佛法里头决定没有秘密。如果说是有秘密,那就不是佛法。有秘密的事情,也不会是好事,那总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才秘密,正大光明,有什么好秘密可说的?佛法里面的秘,「深密」,理太深了。说都难,你要是听了能体会,当然不容易。所以秘是深密,这是说经典里面有深密的道理,很不容易叫人家体会到,但是佛还是有善巧。佛虽有善巧,也要有很好的根性才容易!好的根性,标准在哪里?烦恼轻,成见很薄,慈悲心很重,这个根在佛法里叫利根,容易体会。如果烦恼障很重,没有慈悲心,只有自私自利,那就难了。佛菩萨怎么样善巧方便,他也很难开窍,他没有办法体会,对於这种人来说,这个法就深密了。
「秘要」,要是最重要的,精要,深密精要。佛知道,别人不知道。秘要多半是指大乘经教,大乘经教里面还有所谓的一乘法。在佛法里面,圆教一乘,自古以来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公认的,大乘经里面三种:《华严》、《法华》、《梵网》,这是诸佛的秘要。可是有更深密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法华》、《华严》的总结。隋唐大德们讲得好,《华严》、《法华》皆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而已。这个话的意思,要用现在白话来讲,好比我们经开三分,《法华》、《华严》是本经的序分、引导,《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这才知道《无量寿经》在世尊四十九年一代时教里面的重要性。古人用这个比喻,显示这一部经不可思议,一生成佛的法门。不但是一生平等成佛的法门,我们在经题里面向诸位报告过,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这不但是世尊之秘要,也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秘要。
「善谈诸法秘要」,要在此地来落实,就是善谈《无量寿经》的秘要。善说《无量寿经》,换句话说,一切诸佛所说的经论,你没有一样不善说。这是佛最秘要的一部,你都没有障碍,其他经论哪里还会有障碍?当然没有障碍。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你就晓得,我们把功力用在这一部经上,这一部经通了,所有一切经教全都贯通了。我们的信心就生起来了,兴趣也有了。可是还有同学告诉我:「法师你讲的话不见得吧!」「为什么?」「我很用功,每天在搞,钻不通,钻了几十年都没钻通!」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你没有能够依教奉行。清凉大师解经,黄念祖居士注这个经,就是用清凉的架构,信、解、行、证四分。你要能信、能解、能行!往往我们学经,好像也信了,也懂得了,没有去做,所以你智慧不开。秘要摆在你面前,你解不开,你只能通达文字,你不能通达义理。你读古人的注解,你也只守住古人所说的范围,你不能够融化变成现代人的生活,难在这个地方。听古人所讲的东西,一下就觉悟,化成现代人的生活,这才管用!换句话说,障碍还是在自己,决定要依教奉行。
经上佛一再劝我们,要孝养父母。我们是不是很认真、很努力去做到?教我们孝敬於佛,我们对於佛菩萨、善知识有没有尽到尊师重道?有没有这种尊敬心?落实到生活行持上,佛在这个经上一开端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们在同参道友当中,还有没有争论?还有没有吵架?还有这种行为,你就犯了!「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一举一动是不是规规矩矩?「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你要做到才行。阿弥陀佛给我们做个榜样,我们学佛,向阿弥陀佛学习,就是依照这一本《无量寿经》的理论、方法、境界学习。要学得像!样样都像,那恭喜你,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要学得像!
前几天,我看到这一边二楼客厅放了一封信,不晓得从哪儿来的?是中国大陆有一个人写封信给我,他说他是大势至菩萨。我看他信里写得不伦不类,不像!所以我就不理他。大势至菩萨很像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入室弟子。换句话说,《无量寿经》应当是百分之百的做到,可是那个信上写得不伦不类,一点都不像。过去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他说的话真话,史传里面记载,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我们要细心观察文字上记载,他很像。印光大师确实很像大势至菩萨,我们拿经论对照,我们可以信得过。善导大师说了两句名言:「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换句话说,弥陀本愿海,四十八愿,是诸佛所说一切法门的秘要,这个秘要就是指本经,不但指本经,的指我们这一段经文,第六品的经文。
「善谈诸法秘要」,换句话说,他必须要善演。佛在经论上常常叮咛著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什么?做到、落实。落实就是「行道」,一定要把佛的秘要,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行为,现在人讲的理念、观念,我们要把它做到。特别是我们将经中的精要,浓缩成五个科目,少到不能再少了。「净业三福」十一句,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检点,我做到没有?「六和」,每天都要认真去反省一次:我今天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跟大众是不是和睦相处?听听别人一些反应,要认真去检点。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别人来说你的过失又不能接受,你的过失怎么能改正过来?所以聪明人跟一般人不一样,聪明人看到别人的过失,他就会反省。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到别人的好处,想一想,我有没有?看到别人的缺点,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修行人的一面镜子。所以人、事、物都是修行人的善知识、善友,这是《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表现的。所以善财会学,一生成无上道,不必等三大阿僧只劫,连来生都不需要。这是佛明白告诉我们,成佛,这一生足够了!关键在你会不会,会不会的关键,又在你听经多少。可见得听经是太重要太重要了!楞严会上,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六根耳根最利,具足一千二百功德。耳根最利!所以世尊在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一天中断。
前天我们在楼下客厅里面,跟侯居士谈到道场,赞叹我们这道场兴旺,道场兴旺从哪里兴的?天天讲经,天天念佛。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每天有两个小时讲经,是这么兴旺起来的。但是,我们要跟古来这些大德、大道场比,差得太远太远。为什么?我们今天行门,念佛堂念佛不断,可以勉强及格。讲堂不及格!讲堂一天才两个小时,古时候人家讲堂一天八个小时。所以我们讲堂要不能达到八个小时,不能算及格。应该时间要增加,上午讲经,下午讲经,晚上也讲经,分座讲经,就像学校上课一样,讲经不中断。但是,要有讲经的法师才行,没有那么多的法师怎么行?一个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跟释迦牟尼佛比!他老人家身体好,一天讲八个小时,天天讲他不累,我们凡夫不行。所以必须要有很多个法师,大家轮流来讲,这个道场才像一个道场。能有十个八个法师就有办法,这个道场里面开三门课,晚上我们这里讲《无量寿经》,白天讲一堂《华严经》,再讲一堂《地藏经》,这比喻!每天有三门功课,喜欢听哪一部经的,就参加来上课,都是一门深入。不必三个都来听,三个都来听,就搞乱了。只可以学一个,学一个是什么?念佛堂没有关系,你去念佛去,经一定是一门深入,喜欢学哪一部,就听哪一部。这一部听圆满了,可以再听其他一部,不可以同时听两部,先后没有问题。都是帮助我们行门,解行相应那才叫道场。
我们今天比其他道场稍微好一点,跟古人比差一大截,比不上!什么时候我们佛门的道场,都能够恢复古时候那种规模,佛法就兴旺。佛法兴旺,人心向善,破迷开悟,社会当然安定,国丰民富,今天一般说的安和乐利的社会,我们这个经上讲极乐世界,儒家讲大同世界,道家讲无为而治,都能够落实。由此可知,佛教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在历史上,也能够体会得到,哪一个朝代上下重视佛法、提倡佛法、学习佛法,这个时代是我们历史上最殊胜的一个时代,最强盛的一个时代;不重视教育,社会乱了,这个朝代就衰了。这是每一位读历史的人都明了,历史是人生的一面镜子,鉴古而知来。
这一愿末后有一句话,『语如钟声』,这是形容说法的人音声宏亮。黄念祖居士注子里有几句话说,「谓说法人,声如洪钟,中正宏广,持续远闻。震醒长夜,警觉昏迷,引生善心,停息诸苦。音声功德,并如钟也」,这一段话说明说法音声义趣的重要性。不但音声要宏亮,最重要的,音声里面所诠释的义理,帮助听众破迷开悟,这一点重要!务必使听众明了这些道理,觉悟自己心行之中的错误,能够觉醒过来,改过自新。这个样子就如同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字字句句之中都含著甚深无量的智慧,无尽的慈悲,无量的妙义。我们听了以后,能体会得,能够省悟过来,这样才能够得真实的受用。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言行,我们就得佛法真实利益。由此可知,音声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把道理说清楚、说明白。音声再美妙,如果没有把道理、把事实真相说清楚、说明了,众生依旧是不能得利益,依旧是不能够回头,那就所谓不善说法了。善说一定能够震动人心,如钟声一样,钟声是什么?远闻,所以用这个来做比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一面,倒数第六行,从第三十三愿看起: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这是「光明慧辩愿」。我们再把下一愿念出来:
【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前面第三十三愿,上面我们曾经读过,彼佛寿命无量,国中天人,也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寿命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无量。佛的光明无量,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凡圣土下下品往生的人,『身顶皆有光明照耀』。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看得出来,西方世界确实是平等法界。「身顶皆有光明」,这个地方要注意到,身是身光。我们在有些地方看到佛的画像,画像佛的身边统统都有光,顶有圆光,身光是这个意思。
「光」代表智慧。我们在经上看到,阿弥陀佛身顶光中,都能化现无量无边的诸佛。佛又放光,遍照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从这里看,这个景观多么的殊胜。佛如是,生到那个地方的人也如是。这一种景象究竟从哪里来的?佛有这个景象,大概我们不觉得希奇。佛是证得圆满的果位,换句话说,见思烦恼断尽,尘沙烦恼也断尽,无明烦恼亦尽,当然自性本具圆满的般若智光,也是圆圆满满显示出来。这是古人所讲的「内光外发」,发现在外面,这个光遍照法界,所以称为「光明照耀」。
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佛的光照,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性本具般若智光,不但智光,而且还有德能、还有相好,统统圆满具足。我们今天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我们把自己的智光,转变成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所以你要问你的般若智光在哪里?你的烦恼习气就是,你把它变成烦恼习气。你的德能,变成我们现在拙笨的形态;相好,变成丑陋的身相。都是自性本具智慧德相,我们今天把它变成这个样子,很可悲哀!
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恢复自性般若智慧德相而已,我们要明了。佛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是很不幸,无量劫前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智慧,就变成烦恼;迷失了德相,就变成我们现在有漏的身体。佛与法身大士觉悟了。觉悟了,就把有漏的身相,又恢复到自性性德圆满现前,就是这么一桩事情而已!我们现在每一位同修,都非常羡慕佛菩萨的智慧、羡慕佛菩萨的相好。佛确确实实教导我们,我们要能够听懂,要能理解,要能够相信,要能够依教奉行。什么叫依教奉行?认真去转境界。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转境界谈何容易?可是不能不转。不转,你就不能成就,你依旧还去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太可怕!我们不能不知道。
头一桩大事,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清净心开。如何能得清净心?放下缘虑,你心才得清净。我们能不能真正放下?古时候修学的环境好,身外诱惑少,比较容易成就。我们现在学佛,实在是大难,大难!心定不下来。
我们如果稍稍留意一点,你就会发现,古人所说的「父不父」、「子不子」,今天这个社会就如是。方东美先生早年告诉我,这个话四十多年前、将近五十年前,半个世纪了。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要求到学校里去听他的课,他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我当时听到这个话,很不容易体会到这个意思,现在完全明了。现在整个社会,真是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我们想学东西,到底跟谁学?不知道!你还能学得出来吗?你说我跟这个老师学,未见得!别人说几句话,听他的,马上就跟他走了,背师叛道!但是这个罪名不应该加给他,为什么?他根本就没有把那个人当作老师,他哪里背师叛道?他根本就没有师,他也没有道!背师叛道,他还有个师、他还有个道,现在是你根本连师道都没有,他背什么?他叛什么?所以说背师叛道,那是尊重他、抬举他。不管什么人说的话都听。
现在书店里面,我到书店去过几次,这边的大众书局,很大的书店,我一进去,这个磁场非常不好,不像从前,从前那个书店进去,磁场好,书香味。现在书店一进去,头脑要爆炸,乌烟瘴气,这是什么东西?充斥了邪知邪见,它不是正法,所以走进去人会头昏,很不正常。如果你们细心去比较比较,你们到几个大书店去逛逛,在里面待上半个小时,你到这个地方的佛堂来待半个小时,你感受一下两边气氛,立刻就能辨别,真的不相同。这就晓得,现在书店里卖的是些什么书,那个书本里头是些什么内容,教人干什么。今天报章、杂志、电视,连书店,网路就更不必说了,这些是社会教育,把社会教成这个样子;什么社会?动乱的社会,不安的社会。住在这个世间,身心不安,显得忧郁、烦躁。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儿童、学生自杀?自杀率一天比一天多,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活得不耐烦,这个世间太烦了。
我们算是有幸,无量劫来种的这一点善根福德因缘,遇到正法。要想修学有成就,不论古今中外,还是一个老规矩、老原则,永远颠扑不破的,那就是老师。释迦牟尼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一句话就教给我们亲近明师、亲近善知识。《华严经》末后做出示范给我们看,善财童子参访善友,善友是老师。寻师访道。我们能不能学善财?没有资格!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像善财那样寻师访道?佛家有标准,过去儒家也有标准,一定要开悟。五十三参是悟后起修,善财童子开悟了,他悟的是什么境界?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是这个境界。他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表智慧,从文殊菩萨那里开智慧。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著总断了,见思烦恼没有了,尘沙烦恼没有了,无明也破一品了,这是他在文殊师利会下,文殊是他的老师,他有师承。
「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你毕业了。古人讲出师,你可以离开老师,可以有资格到外面去参学。如果你一品无明没有破,你没有资格参学。怕的是什么?听这个也不错、听那个也不错,你的信心就动摇,你的前途就毁掉了。所以老师对待学生,约束非常严格。我过去学习的经历,曾经跟诸位报告很多遍,提供诸位做参考。你要想真有成就的话,要守老规矩。现在善知识不只是可遇不可求,遇也遇不到,求更不必想了。在这个时代,我们怎么办?古大德、前一辈的善友教导我们,做古人的私淑弟子,这个办法好!找一位古大德作老师,那人不在了,人不在他的著作在。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以印光大师为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谦虚,他说我们是同学,我们都依靠印光大师。怎么个依靠法?天天读《文钞》,天天学习《文钞》。《文钞》是印光大师对大众的教诲,我们发愿做印光大师的好学生,接受他的教训,依教奉行,这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什么时候自己真的有觉悟、有见地了,什么叫见地?有能力辨别世出世间法的邪正是非真妄,有这个能力辨别,你就可以去参学;没有能力辨别,不能参学,这个自己要知道,因为现在没有人约束你,自己势必要约束自己。如果没有能力,听到别人说话,还会被外头境界动摇,这就不行。对自己所学产生疑惑,这还得了吗?
譬如我们今天学的这个经本,这是一个新的会集本,七十年前会集的。夏莲居老居士传给他的学生,在中国大陆接受这个承传是黄念祖居士;另外他有一个学生,也是在家人,黄胪初居士,亲近夏老多年,跟黄念祖居士同学,跋文里面提到他,以后他到台湾,在台湾出家,叫律航法师,住在台中。律航法师,这个会集本就是他带到台湾去的。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讲经说法,他把这个本子送给李老居士,李老居士一看非常欢喜。前面很长一篇序文,是他老师写的,梅光羲居士;梅光羲居士是李炳南居士的老师,李老师的教是跟他学的。他也有好几位老师,净土是传印光大师,所以有这么一个渊源在、师承在。梅老跟夏老是同学,他们两个的缘很深,关系非常好,年龄也差不多。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晚年梅光羲拜夏莲居作老师。这个事情知道的人少,梅光羲是黄念祖居士的舅父,晚年能拜同学作老师,那要不是佩服到五体投地,怎么能做得到?不是普通人!这几个人承传这一部大经。李老居士接到这个本子之后,立刻就在台中开讲,同时他自己写了一个眉注,我们都印出来了,诸位看到这个眉注的本子,一九五0年写的,今年正好五十年。这一次不少从外来参加韩馆长三周年纪念,我把这个本子原本拿出来,不少人看过了。五十年前的一个旧本子,我保存得非常完整,没有损坏。
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居士把这个本子传给我,我有责任依这个本子修学,我也有使命弘扬这个本子。悟闻师法会期间他也来了两天,带了一些杂志给我看,说:「法师,有人批评这个本子。」我说:「我知道,批评的人太多了!」你们可以听,我不会听的。我如果听信这些人,我在台中十年叫白学了,李老师把这个本子传给我,他看错人了。你们想对不对?别说是一般泛泛之人毁谤这个本子、曲解这个本子,我不会理会。诸佛菩萨现前说这个本子不可靠,还有更好的本子,我也不会理他,我也不会接受。为什么?我要接受,那就真的叫背师叛道、忘恩负义,连做人的人格都没有了,你还学什么佛?世尊教人学道,净业三福头一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我就完全相违背,那后头就不必谈了。所以我说:「你们学道没有老师,那当然,你们什么人都可以听。我有老师,除老师之外的,我不会听。你们说的,与我老师说的相应,我听;不相应,我决定不会听。」我的修学、弘法,有方向、有轨道、有依循,怎么会轻而易举就被人动摇,那还能成就吗?成就尚且不能,你还有能力荷担如来家业吗?弘法利生是如来家业。这个大道理我们要懂,我们的根才能扎得住,我们道业才有成就的指望。
正像这一愿所说的,『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辩才从哪里来?辩才从智慧来的。首先要成就一切智慧,一切智慧这个缘是善知识。我亲近老师,年轻的时候我有三个老师,三个老师所教给我的,原理原则完全相同,那就是听老师一个人的,不能听别人所说。不是说别人讲的不好,不是这样说法。每个人有每个人思想的路子,不一样;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修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只能学一个,不能学多,要在一个里面扎根,根深蒂固,然后才能够触类旁通。这是中国古老的教学法,跟现在学校教学法不相同,根深!
我跟方先生学哲学,方先生不让我到学校去听课。什么原因?怕我认识老师太多、认识同学太多,东听听、西听听,我们的思想就乱了。换句话说,你只能得到一些哲学的常识,哲学的精髓你得不到。所以他非常慈悲,他让我到他家里去学。每一个星期天,他给我上两个小时课,在他家里上课,学生就我一个,我们一对一的上课。慈悲到了极处,这是师承,不容易!我没有缴学费,我没有供养,我那个时候生活非常困苦。老师对我们这么好,这样爱护,什么原因?肯学、好学。就是这一点真诚感动老师,跟一个人学。
接触佛法之后,很幸运认识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那个方式跟方先生一样,也是每个星期给我两个小时,我亲近他三年,一直到他往生,我这个根从这里扎的。章嘉大师往生一年之后,我亲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见面的头一天,条件就谈出来了。第一个条件,只可以跟他学,除他之外任何法师、居士大德讲经说法,不可以听。第二个条件,无论看什么书,佛书也好,一般书籍也好,没有得他同意,不许看。第三个条件,他知道我过去亲近过章嘉大师,亲近过方东美先生,这两个人他都非常佩服。但是他说:「你从前跟他们所学的一律作废,我不承认,从头学起。三个条件,三个条件你接受,可以,你在我这儿学;不接受,你到别的地方去学。」我接受他的条件,这叫师承。老师不错,有时限,五年。这个条件有效期间五年,五年之后,什么书你可以看,什么人讲的东西你可以听,五年之内决定不可以。
我用这个方法得到好处,大概两三个月就感觉到心地清净,眼根清净了,耳根清净了,意根清净了。眼根,很多东西不可以看了;耳根,很多东西不能听了;意,很多东西也不能想了,清净就生智慧。生一点智慧,听李老师讲经说法,体会的就不一样。我听经所领悟的、体会的,比一般同学来得深、来得广,就得好处。半年之后效果显著,我感谢老师,我跟老师说:「方法好,有效。您老人家限制我五年,我自动加五年。」我遵守李老师的方法十年。所以你心才有主宰,六波罗蜜里头,你才有禅定、才有般若,谚语所谓「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你是小小有一点定功了。你所看的、你所听的,我们以这个比喻来说,反对的意见一笑了之,绝对不为他所动。他的一些言论、他的一些举止,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一眼就看穿;不但眼前能看穿他,还能看穿他未来的果报,有这个能力,你才能参学。
「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你才能够参学。参学是什么?无论什么人讲演你都可以听,无论什么书都可以看,为什么?你有能力辨别邪正,你有能力辨别是非,你有能力辨别真假。他成就你的后得智,他不会破坏你,他不会影响你的根本智,反而能够成就你的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所以我们没有获得定慧之前,守老师的教诲是决定真实的。我介绍诸位同修的老师是《无量寿经》,依阿弥陀佛为老师,以这个会集本作老师。可是要怎样读这个会集本?夏莲居老居士说过,受持会集本,至少要将五种原译本念过一遍,或者念过几遍,然后你对这个会集本,你就生坚定不移的信心。
凡是说这些话的人,五种原译本他没有念过,他来破坏别有用意,那个造的罪业深,这是破和合僧,这是破三宝,极重的罪业!要获得定慧,定慧的基础是什么?定慧的根、我们修行的根,这个根是个观念、理念,「孝亲尊师」这是根,「净业三福」是根。佛讲得很清楚,「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以这是根。从这个根再去生芽,芽是什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这个根活了。如果没有这个修持,这个根埋在地下,死的、不是活的,还没发芽,这个根有什么用处?所以修行从哪里修起?培养慈悲心,行十善业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用十善来对一对,比对一下,有没有违背?如果与十善业违背,你是搞六道三途;如果与十善相应,好!你这个芽发得好!从这个基础上再加行,加功用行,修三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这个根长成枝,长成一棵小树。三皈的意思要很清楚、很明白,「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真正有了皈依处,有了依靠。
古大德在这个之外,还教给我们找一个典型、找一个榜样来塑造自己,这个方法的确是好。这个方法释迦牟尼佛传的,《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就是一个修行的好样子,就是一个典型,亲近一位善知识,文殊师利菩萨,都给我做典型、做榜样,才能够成就无所不知。到那个时候,一切众生皆是善友,「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成就我无所不知,这才是真实圆满的智慧。不是在家里闭门造车而成就的,是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学习成就的,六根所接触的全是善知识,全都是佛菩萨,才能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哪有那么简单?
首先必须要断烦恼,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要放下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恢复自己清净、平等、正觉。以清净平等正觉来参学、来接触外物,这才能成就真实智慧、无量的智慧,成就无量的辩才。要不在这里下功夫,我们不管怎么样修学,修一辈子,都不能成就。所以头一个理念一定要清楚,「孝亲尊师」。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根基是孝道。中国古圣先贤,教化众生的基础也在孝道。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为什么被中国人热烈欢迎、热烈的爱好,在中国发扬光大,基本的理念完全相同,是这么个道理。师道!师道没有了,孝道也就没有了,师道跟孝道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表里的关系。
今天的社会,孝道没有了,师道也没有了。我们今天要修学,唯有遵循古德教导我们的方法,私淑古人。我们今天以《无量寿经》为老师,依靠《无量寿经》来修学。《无量寿经》总共有九个本子,里面五种是原译本;两种会集本,一种是康僧铠的节校本,彭际清居士做的。九个本子都应该把它读一遍,至少要读一遍,能够读个三、五遍最好。然后一心一意受持夏莲居的会集本,你就能断疑生信,你就能在这一生当中有辉煌不可思议的成就。
「无碍辩才」,也要略为说一说,这是说如来果地上的。辩才,是一种演说的技巧,也是一种才能,演说的才华,称之为辩才。佛经上讲有四种,叫「四无碍辩」,也叫「四无碍解」。第一个是「法无碍」,法是讲法相,也就是说,名相术语要通达无碍。这个到哪里去学?要广学多闻,这才行。法是万法,世出世间法都包括在里面,所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今天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与这一个方法有没有抵触?我们应当如何修学?如何能两边都兼顾到?这个很重要!实在讲方法有,古人就提供了许许多多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是什么?注疏。我们净宗有六经一论,每一部经论都有很多种的注疏。我们读这些注疏,注疏里面,几乎把佛家、世法那些名词术语都用到了,绝大多数都用到了。
第二个,我们研教决定离不了工具书,工具书是辞典。世法里面的大辞典,现在诸位看到的《中文大辞典》,这也是近代编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大本。佛教里面有佛教大辞典,我们也有好多种,这些东西帮助我们吸取世出世间法的常识,广涉名相。於是你在讲演的时候,你就没有障碍。如果我们再去读许许多多书,那实在讲,我们的时间、精力都不够用。只有取精用弘,我们摘取精华,又不违背我们现在的一门深入。
黄念祖老居士注解这个经本,就引用了一百多种参考资料;换句话说,你看他这个注解,你就看了一百多种的经论。他写这个书的时候,我也觉得很奇怪,他怎么会记得这么多东西?因为文革之后,大陆上所有这些经教几乎都毁掉了,他还要写这个东西,他参考资料从哪儿来的?要是凭记忆,那实在是了不起,不能不佩服。我去拜访他,到他家里去一看,堆了不少的书,朋友寄放在他家里的,居然他都用上了。他没有书,朋友有一大堆佛经、书寄放在他家里。我看了之后,我说:「我送一部《大藏经》给你。」他说:「不必,够用了!」感应不可思议!哪有碰得那么巧?送那么多书,居然都管用。我们对这个会集本、对这个注解,还能没有信心吗?你一看这个样子,佛菩萨加持的,他发心来做注解,参考资料佛菩萨送来的。你去搜集,都搜集不了这么多,感应不可思议!诸位要晓得,佛家弘传,不说感应,不说神通;感应、神通决定有!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修学的成绩。可是决定不能够执著,执著就坏了,就变成魔障。感应、神通决定有!我到他家里去一参观一看,我明了了,这不是人力所能为的。教的问题解决了,这是引经据典。
第二种辩才叫「义无碍」,义是理论,经典文字里面所含的道理,你要通达无碍。所含的道理深广无尽,这个要功夫;没有功夫,法无碍也许你能够做得到,你把这里头都查清楚,都能讲解,一字一句都没有障碍了,你能够把它讲得好;里面所含的义理就难,你查参考书查不到,你查辞典也查不到,这个是你悟入的境界。这个境界,如果是真用功的人,与年俱增,年年不一样。在讲经的时候,很容易看出来。《无量寿经》,我这一遍是第十一遍,过去每一遍所讲大概都有录音带。那个时候没有录相,有录音,你们诸位听听,每一遍每一遍比较听听,不一样,境界不一样,悟入不相同。怎么能悟入?给诸位说:悟入一定要放下!你放下得少,你悟入也少;你放下得多,你悟入也多。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智慧就开了。愈放得多,智慧就愈大、就愈广,你看经里头意思,你就看得很深。所以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无量的深广!我们今天才是浅尝。所以义无碍那是要真功夫,要能够契入。四种无碍这是最重要,这一条比什么都重要;换句话说,你要真修,你要真干,你才真的有体会,你不是搞真的话,那你决定做不到。
第三「辞无碍」,辞是言辞,这个可以学习。我们今天辞有障碍,听众里面有外国人听的,我们还要有翻译,这就有障碍。有人有语言天才,有语言天才的,就类似辞无碍。像前天有一位陈先生,陈居士从巴黎来,他在法国住了十二年,做新闻记者。他是广东人,他懂八种语言。在欧洲,他懂法语、懂英语、德语、义大利语,这周边的语言他都能懂。通达众多不同的言语,弘法利生就没有障碍。所以到欧洲去弘法,有这么一个好的翻译,这是很大的帮助。而且他一直从事於新闻工作,对於这些辞令,他特别留意。他常常要写新闻稿、要报导,这是要学习的。
第四条,那是要发愿,不发愿不行,「乐说无碍」。你要欢喜说,如果你前面都无碍了,你不欢喜给人讲经,那也是没有办法。所以你要有个欢喜心,这就是大慈悲心。我们知道世间人,每天拚命在工作,都非常认真、非常努力,甚至於分秒必争,不疲不厌。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名利,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修道的人,名利已经放下了,什么力量推动他?大悲心。大慈大悲,愿力在推动。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要把自己的本愿落实、兑现,所以非常认真努力在工作。
诸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必须具备这四个条件,这叫「四无碍辩」。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这一愿的加持,我们在这个世间没有辩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辩才就成就了。这个不可思议!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能不能相信?能信。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不能写文章的人,甚至於识字不多的人,他一下发心出来学讲经,他什么都会了,他也能写、他也能说了,上了讲台还头头是道。这个智慧能力从哪里来的?佛力加持。你们每一位学讲经的同学,我相信都有这个感应。我们不说感应,现在人讲,都有这个经验,其实经验就是感应。长年讲经的老和尚,这个感应就更多了。
我在早年年轻学教的时候,曾经在台北内湖圆觉寺讲过《圆觉经》;圆觉寺请我讲经,我看那个寺的名字,《圆觉经》跟你们家相应。我采取的注解是谛闲法师《圆觉经讲义》,这个讲义老和尚自己写的。还有一个本子,《圆觉经亲闻记》,江味农写的,江味农主笔,还有几个帮手,都是当时的大德居士。他们听谛闲老法师讲《圆觉经》,听的时候自己做笔记,三、四个人做笔记,每天把笔记交给江味农居士整理,第二天送给谛闲老法师看。谛闲老法师看了之后,就把他们叫来:「你们写的这是我昨天晚上讲的?」大家说:「是」,「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他自己都不晓得。三宝加持,自己都不知道,那不是自己准备的!所以只要上台,恭恭敬敬,诚心诚意,为利益大众,决不是求自己的名闻利养,你就会得到殊胜的加持。如果为名为利,那你在台上一定胡说八道!佛菩萨不会加持你,妖魔鬼怪加持你。也能说得天花乱坠,可是记录下来,那就很不好听。妖魔鬼怪也会附在人身上,也能够妖惑大众,迷惑人心;邪正我们要有能力辨别。这是说明我们如何在现前求得辩才,无碍不敢说,但是一定要有辩才。现在人讲机智的反应,我们要有这个能力,你才能够对答如流,才能够说得头头是道。
这个愿文接下去,底下第三十四愿,『善谈诸法秘要』,这是三十四「善谈法要愿」。秘,不是秘密,给诸位说,佛法里头决定没有秘密。如果说是有秘密,那就不是佛法。有秘密的事情,也不会是好事,那总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才秘密,正大光明,有什么好秘密可说的?佛法里面的秘,「深密」,理太深了。说都难,你要是听了能体会,当然不容易。所以秘是深密,这是说经典里面有深密的道理,很不容易叫人家体会到,但是佛还是有善巧。佛虽有善巧,也要有很好的根性才容易!好的根性,标准在哪里?烦恼轻,成见很薄,慈悲心很重,这个根在佛法里叫利根,容易体会。如果烦恼障很重,没有慈悲心,只有自私自利,那就难了。佛菩萨怎么样善巧方便,他也很难开窍,他没有办法体会,对於这种人来说,这个法就深密了。
「秘要」,要是最重要的,精要,深密精要。佛知道,别人不知道。秘要多半是指大乘经教,大乘经教里面还有所谓的一乘法。在佛法里面,圆教一乘,自古以来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公认的,大乘经里面三种:《华严》、《法华》、《梵网》,这是诸佛的秘要。可是有更深密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法华》、《华严》的总结。隋唐大德们讲得好,《华严》、《法华》皆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而已。这个话的意思,要用现在白话来讲,好比我们经开三分,《法华》、《华严》是本经的序分、引导,《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这才知道《无量寿经》在世尊四十九年一代时教里面的重要性。古人用这个比喻,显示这一部经不可思议,一生成佛的法门。不但是一生平等成佛的法门,我们在经题里面向诸位报告过,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这不但是世尊之秘要,也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秘要。
「善谈诸法秘要」,要在此地来落实,就是善谈《无量寿经》的秘要。善说《无量寿经》,换句话说,一切诸佛所说的经论,你没有一样不善说。这是佛最秘要的一部,你都没有障碍,其他经论哪里还会有障碍?当然没有障碍。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你就晓得,我们把功力用在这一部经上,这一部经通了,所有一切经教全都贯通了。我们的信心就生起来了,兴趣也有了。可是还有同学告诉我:「法师你讲的话不见得吧!」「为什么?」「我很用功,每天在搞,钻不通,钻了几十年都没钻通!」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你没有能够依教奉行。清凉大师解经,黄念祖居士注这个经,就是用清凉的架构,信、解、行、证四分。你要能信、能解、能行!往往我们学经,好像也信了,也懂得了,没有去做,所以你智慧不开。秘要摆在你面前,你解不开,你只能通达文字,你不能通达义理。你读古人的注解,你也只守住古人所说的范围,你不能够融化变成现代人的生活,难在这个地方。听古人所讲的东西,一下就觉悟,化成现代人的生活,这才管用!换句话说,障碍还是在自己,决定要依教奉行。
经上佛一再劝我们,要孝养父母。我们是不是很认真、很努力去做到?教我们孝敬於佛,我们对於佛菩萨、善知识有没有尽到尊师重道?有没有这种尊敬心?落实到生活行持上,佛在这个经上一开端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们在同参道友当中,还有没有争论?还有没有吵架?还有这种行为,你就犯了!「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一举一动是不是规规矩矩?「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你要做到才行。阿弥陀佛给我们做个榜样,我们学佛,向阿弥陀佛学习,就是依照这一本《无量寿经》的理论、方法、境界学习。要学得像!样样都像,那恭喜你,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要学得像!
前几天,我看到这一边二楼客厅放了一封信,不晓得从哪儿来的?是中国大陆有一个人写封信给我,他说他是大势至菩萨。我看他信里写得不伦不类,不像!所以我就不理他。大势至菩萨很像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入室弟子。换句话说,《无量寿经》应当是百分之百的做到,可是那个信上写得不伦不类,一点都不像。过去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他说的话真话,史传里面记载,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我们要细心观察文字上记载,他很像。印光大师确实很像大势至菩萨,我们拿经论对照,我们可以信得过。善导大师说了两句名言:「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换句话说,弥陀本愿海,四十八愿,是诸佛所说一切法门的秘要,这个秘要就是指本经,不但指本经,的指我们这一段经文,第六品的经文。
「善谈诸法秘要」,换句话说,他必须要善演。佛在经论上常常叮咛著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什么?做到、落实。落实就是「行道」,一定要把佛的秘要,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行为,现在人讲的理念、观念,我们要把它做到。特别是我们将经中的精要,浓缩成五个科目,少到不能再少了。「净业三福」十一句,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检点,我做到没有?「六和」,每天都要认真去反省一次:我今天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跟大众是不是和睦相处?听听别人一些反应,要认真去检点。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别人来说你的过失又不能接受,你的过失怎么能改正过来?所以聪明人跟一般人不一样,聪明人看到别人的过失,他就会反省。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到别人的好处,想一想,我有没有?看到别人的缺点,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修行人的一面镜子。所以人、事、物都是修行人的善知识、善友,这是《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表现的。所以善财会学,一生成无上道,不必等三大阿僧只劫,连来生都不需要。这是佛明白告诉我们,成佛,这一生足够了!关键在你会不会,会不会的关键,又在你听经多少。可见得听经是太重要太重要了!楞严会上,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六根耳根最利,具足一千二百功德。耳根最利!所以世尊在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一天中断。
前天我们在楼下客厅里面,跟侯居士谈到道场,赞叹我们这道场兴旺,道场兴旺从哪里兴的?天天讲经,天天念佛。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每天有两个小时讲经,是这么兴旺起来的。但是,我们要跟古来这些大德、大道场比,差得太远太远。为什么?我们今天行门,念佛堂念佛不断,可以勉强及格。讲堂不及格!讲堂一天才两个小时,古时候人家讲堂一天八个小时。所以我们讲堂要不能达到八个小时,不能算及格。应该时间要增加,上午讲经,下午讲经,晚上也讲经,分座讲经,就像学校上课一样,讲经不中断。但是,要有讲经的法师才行,没有那么多的法师怎么行?一个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跟释迦牟尼佛比!他老人家身体好,一天讲八个小时,天天讲他不累,我们凡夫不行。所以必须要有很多个法师,大家轮流来讲,这个道场才像一个道场。能有十个八个法师就有办法,这个道场里面开三门课,晚上我们这里讲《无量寿经》,白天讲一堂《华严经》,再讲一堂《地藏经》,这比喻!每天有三门功课,喜欢听哪一部经的,就参加来上课,都是一门深入。不必三个都来听,三个都来听,就搞乱了。只可以学一个,学一个是什么?念佛堂没有关系,你去念佛去,经一定是一门深入,喜欢学哪一部,就听哪一部。这一部听圆满了,可以再听其他一部,不可以同时听两部,先后没有问题。都是帮助我们行门,解行相应那才叫道场。
我们今天比其他道场稍微好一点,跟古人比差一大截,比不上!什么时候我们佛门的道场,都能够恢复古时候那种规模,佛法就兴旺。佛法兴旺,人心向善,破迷开悟,社会当然安定,国丰民富,今天一般说的安和乐利的社会,我们这个经上讲极乐世界,儒家讲大同世界,道家讲无为而治,都能够落实。由此可知,佛教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在历史上,也能够体会得到,哪一个朝代上下重视佛法、提倡佛法、学习佛法,这个时代是我们历史上最殊胜的一个时代,最强盛的一个时代;不重视教育,社会乱了,这个朝代就衰了。这是每一位读历史的人都明了,历史是人生的一面镜子,鉴古而知来。
这一愿末后有一句话,『语如钟声』,这是形容说法的人音声宏亮。黄念祖居士注子里有几句话说,「谓说法人,声如洪钟,中正宏广,持续远闻。震醒长夜,警觉昏迷,引生善心,停息诸苦。音声功德,并如钟也」,这一段话说明说法音声义趣的重要性。不但音声要宏亮,最重要的,音声里面所诠释的义理,帮助听众破迷开悟,这一点重要!务必使听众明了这些道理,觉悟自己心行之中的错误,能够觉醒过来,改过自新。这个样子就如同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字字句句之中都含著甚深无量的智慧,无尽的慈悲,无量的妙义。我们听了以后,能体会得,能够省悟过来,这样才能够得真实的受用。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言行,我们就得佛法真实利益。由此可知,音声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把道理说清楚、说明白。音声再美妙,如果没有把道理、把事实真相说清楚、说明了,众生依旧是不能得利益,依旧是不能够回头,那就所谓不善说法了。善说一定能够震动人心,如钟声一样,钟声是什么?远闻,所以用这个来做比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