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四十集) 1999/3/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40
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经文第八行: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经文是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发愿。经文分为六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是「愿声同佛」,第二段「慧超彼岸」,第三段「如佛救苦」,第四段「悉令成佛」,这是已经介绍过了;今天这是第五段「坚求正觉」。经文虽然只有两句,意思很深,是我们现前应当学习的。从经文表面上看,似乎是修供养不重要,求正觉重要,而实际上两者都同样的重要。虽然都同样,这里面还是有宾主之分,前面一句是说修福,后一句是说修慧。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世尊都是教导我们「福慧双修」,两者不能够偏废,不能够执著,应当同时修学,相辅相成,才能够证得圆满的果位。我们在三皈偈里面,读到「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就是这两句「修福」、「修慧」,这两种都达到究竟圆满,可见他并没有轻视供养。佛为什么在此地要说这两句话?这两句是苦口婆心劝导我们,修福千万不要忘掉修慧,没有智慧的福报,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冷静的观察,仔细的思惟,没有智慧的福报,享福没有不造业,福享尽了多半是堕三途。那个福报很大,不是普通的福报。
前两个星期,有同学送了一张影印的新闻来给我看,这是中国大陆报纸上刊登的。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有六个大人物现在变成了猪身,这里面有袁世凯、有李鸿章,这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怎么知道他变成猪?这个猪生下来,这身上有他的的名字,奇怪!有他的名字。这是说明修福不修慧。在人世间的时候,享尽了人间的富贵,死后还不到一个世纪,已经沦落在畜生道,变成猪身。这是给我们一个很高的警惕,说明修慧比修福更重要。但是决定不可以误会我们就不要修福,你这么想法,你就错了。
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这个话虽然是对善财童子说的,善财童子是代表我们,对他说就是对我们说。他说:「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这是『供养恒沙圣』。恒沙是讲数字,恒河沙数,印度有一条大河,恒河。恒河的沙非常细,我没有去过印度,有不少从印度朝圣回来的同修,带了恒河沙给我看,确实像面粉一样,跟我们这边的沙不相同,它比我们的沙细很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恒河两岸讲经说法的时间很长,所以凡是讲到数目大的,佛都用恒河沙来做比喻,恒河沙数不尽。这是说假使你曾经供养,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圣人;这个地方的圣人,通常是指地上菩萨,也就是初地以上。供养这些圣众,那个福就很大很大,福报很大。佛在此地说,反而『不如坚勇求正觉』。这么大的福报,决定不会堕三途,你是真正供养圣贤,怎么会堕三途?堕三途多半修的是人天福报,是有漏的福报。如果供养佛菩萨,决定不至於堕落,但是「不如坚勇求正觉」,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
我们先说供养。我们今天学佛、修行、弘法利生,实实在在说我们的福报不足,因此做什么事情都有障碍,都有困难。这些障难就是说明我们的福报很薄,过去生中没有修福,这一生当中也疏忽了修福。可是我们觉悟明白了,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还是要做,这些事情都是属於供养修福一边的。修福一定要学佛菩萨,佛菩萨有高度的智慧,跟我们凡夫决定不一样。凡夫修福往往是斤斤计较,总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布施供养的财物,心里总是想著,这个钱他是不是真的去做好事?譬如,过去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地区发生灾难,水灾、旱灾,也有不少慈善团体,在此地募捐去救灾,往往有一些人:这救灾好事情,我捐的钱会不会到灾民手上?会不会被他们用掉?这个念头一动,就不敢布施,不愿意供养。为什么?怕的是这个钱到不了灾民的手上。这种情形有没有?有。如果每个人都有这个观念,谁还去救灾?不是让那些灾民,都在那里受苦受难。菩萨救灾,没有考虑,没有顾虑。我们捐助给他,他如果从中取利,那是他的因果,我们清净心布施是我们的福报;我得福,他背因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无论别人能不能把这个钱送到灾民手上,这个事情我们都应该要做,毫无顾虑的去做,你的福报是圆满的,你的福报是清净的。只要落到分别执著上,修福的机会往往你就当面错过。
新加坡有一位谈禅法师,我对他非常尊敬,跟李会长也非常要好,我去看过他很多次。这个人自己修行是修苦行,住的是小房子,穿的衣服很平常的粗布,吃饭一个菜,非常简单,饮水是自来水。我们去看他、拜访他,他去买一杯矿泉水,那是他最高接待客人的敬意,买一杯矿泉水给我,他自己喝自来水。对於中国大陆许多佛法里头的帮助,他美金是一百万、一百万的捐助。捐出去之后,问都不问;我这个钱捐给你了,你是不是做的好事,你的因果,与我不相干。你真正为佛法做事,你有福;你要拿去自己去享受,你将来堕阿鼻地狱,我没有事情。这是我在海外见到这样一个法师,真正是难得,我们比不上他。他钱从哪里来?他在城隍庙,他讲他是庙主,看庙的。在庙里摆一些香、纸、蜡烛,人家到城隍庙去烧香,买香、蜡烛的钱,一块、两块这样攒积起来的。他一分钱没有享受,全部布施做功德,是我们这个时代模范的出家人,他的行谊是菩萨示现。我们的生活比他优裕太多,人家做的是什么?我们做的是什么?摆个香摊在那卖东西,零零碎碎一块、两块,自己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心不离口,口不离心。你看到他极普通的一个出家人,你不知道圣贤示现。所以说这是值得我们效法,值得我们学习的。
居士在家学佛,李木源是菩萨。你看他的生活多么简单,一分一厘他都节俭,佛教给我们惜福,教给我们积功累德,他真的做到。他不是说的,他真做到,口说有什么用处?必须要把它落实。眼前众人看到他的生活非常清苦,他自己感受无比的快乐,前途一片光明,将来决定生极乐世界,真有把握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了。现在虽然没去,我看到他已经在作佛了,他所做的都是佛做的事情。
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一切供养当中,财供养不如法供养。但是世间人重视财,他有贪心。所以财供养是手段,法供养是目的。佛菩萨教化众生、利益众生,众生不认识佛菩萨,众生不知道佛菩萨真实利益,那佛菩萨也得随顺众生,「恒顺众生」,先用财布施给你;佛家所谓「先以利欲牵」,来接引、牵引你,「后令入佛智」,后令入佛智是法布施。所以财布施是手段,最后法布施是目的,给你真实的利益,给你无尽的利益,然后你才知道佛菩萨慈悲到极处,你才真正知道佛菩萨恩德之大,永远报答不尽。
财布施,诸位都知道,佛告诉我们一切世间众生,不仅仅是我们地球这个世间,十方三世无量无边世界一切众生,哪一个不想财富?哪一个人不想自己有智慧?哪一个人不想健康长寿?这是一切众生都在希求的;学佛的同修希求,其他宗教徒也希求。你能不能求得到?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里面有理论、有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没有求不到,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作佛都能求到,何况世间这些名闻利养,在佛家看这鸡毛蒜皮,轻而易举,哪有求不到?你必须晓得理论与方法。理论是因果的道理,你得财富、得聪明、得健康长寿,那是果报,果必有因,你要修因,你才能得到果报。财富的因是什么?是财布施,这个世间人不懂。你有财布施给别人,愈布施你得的财富愈多。我们看到这个世间有很多发大财的人,决不是他幸运,决不是他聪明,决不是他用手段,不是的;前生种的因殊胜,他这一生不管经营什么事业,他都会发财,他命里头有财。命里有财,前生种的因,要懂这个道理。
那我们前生没种因,怎么办?现在种来得及,现种,现种也能现收;不种要想收,没这道理。我今天在报纸上看看新闻的标题,里头有一条,现在经济不景气,窃盗、绑架案件多了。你去偷盗也是你命里头有的,命里没有偷都偷不到;我们命里没有去偷,还没有偷到,就被警察抓去坐牢了。你偷到的东西,依旧是命里有的,那你何必去偷?佛家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真理,这个话不是假话。我们要想自己得财富,你要修财布施;你要想得聪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想健康长寿,你一定要修无畏布施。
我二十六岁学佛,这个道理章嘉大师传授给我的,我对於老师非常尊敬,依教奉行。我前世没有修财布施,所以这一生生活非常艰苦。前一世这三种布施,大概只修了法布施,所以我还有聪明智慧,我没有福报,我也没有寿命。过去多少人给我看相算命,连韩馆长都替我去算过命,她拿到我的八字给人算命,算了之后人家就很奇怪,问馆长,他说:这个人还在吗?那个时候大概,我差不多是将近五十岁的时候,可见这个算命不错,算得还相当准。他问她这个人还在?她说:这个人在。算命摇摇头,奇怪!这个人为什么还在?结果这个算命问:他做什么事情的?她说:他出家的。出家,另当别论。换句话说,要不出家,四十五岁准死无疑。
出家人实在讲也保不住。跟我同时出家、同时受戒,我们师兄弟有三个人,明演法师、法融法师,可能诸位都不熟悉,我们三个人同年,而且三个人都短命,看相算命说,我们三个人都过不了四十五岁。所以四十五岁那一年,大概二、三月法融过世走了,五月间明演走了,七月间我生病,我一想我也跑不掉了。自己知道,我们都不错。明演法师走的时候,他是自己走到荣民总医院去挂急诊,进急诊室半个小时他就走了;所以他没有病苦,自己乘公共汽车,到急诊室去挂号,进入急诊室半个小时就走了。这都是修行,还算是有一点功夫。我那一年,正是在夏安居的时候,在基隆大觉寺,大觉寺的老和尚请我去讲《楞严经》。《楞严经》很长,十卷我讲完第三卷,得了一个重感冒,病了一个月。我一生都不生病,那个时候一想,得病的时候一想时间到了,前面两个走了,这大概是我了。我想到既然要死了,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我懂这个道理,所以我就念佛求往生。我也不看医生,也不吃药,每一天煮点稀饭咸菜,那时韩馆长照顾我,等著往生。这样子搞了一个月,慢慢身体恢复过来,好了。好了以后,一直都没有生病。
这一次生这个病,想想什么原因?我占据了你们同学的时间,所以《华严经》不讲了,这个时间让出来,给你们同学在此地练习讲经,我的《华严经》搬到净宗学会,八楼小教室里去讲。因为我们讲经,主要的目的是要制作录像带,将来供给广播电台使用。我这个念头一发,我的病就好了,没事了,什么都没有了;想一想很有道理,我占据你们的时间。凡事都有个因果,因果是真理、是定律,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三种布施都修,这三种果报都现前。我本身给诸位是现身说法,我没有求寿命,我也没有求福报。出家之后,我剃了头就教佛学院,就从事於弘法利生的工作,四十年没有间断过。什么都不求,可是福报自自然然现前。
有一年台北举行仁王护国法会,我讲《仁王经》讲二十天。法会当中遇到甘珠活佛,这是藏传密教的一位大德,跟我也是很好的老朋友。见了面之后,他告诉我;他的年龄比我大,大概大我十几岁的样子;法师,你过来。我说:有什么事情?佛爷!他说:你这些年讲经说法的功德很大,你本来没有福报,你以后福报很大,不但福报很大,寿命很长;本来你短命,他说:我们在背后都说你。我说:这些事情,你不说我也晓得,我也明白,我也知道。福报很大,寿命很长,我没有求福,也没有求寿命。中国谚语所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活在世间一天,为佛法工作一天。我这个态度跟李木源居士完全相同,活一天为佛法、为众生服务一天,决定没有自己,所以自己清净自在。为自己很累,为别人不累;事情做成功了大家有福,做不成功大家没福,那有什么法子?自己决定没有得失这个念头,你就会生活得很自在。
这是在佛法当中,接受老师教诲,所得到的真实利益。我入佛门是听老师一句话,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学习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这一句话打动的,我很想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既然有,那我应当要学习,我不会错过这个因缘。四十七年的修学,我真的得到了,所以我对於老师始终感恩之心。我们的教室、讲堂,我们都供老师的遗像;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哪个道场,我老师的照片一定供在讲堂里面、佛堂里面,时时刻刻与老师共在。所以一生生活在感恩、报恩、幸福之中,无比的自在快乐;没有得失,没有忧虑,没有牵挂。
李居士知道我,他认识我相当深刻,总是想方法把我留在新加坡,他知道留我不容易,稍稍有一点不如法,我马上就走了。如果这个地方一切如法,我有责任要帮助他,我全心全力协助他;他要是做得不如法,我就离开了,没有什么人情。绝对不是说,他这个地方物质条件优厚,我会在这里多住几天,没这个事;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留不住我。这个地方真正在办道,真正在修行,真正在用功学习,我一定住这个地方;我有使命感,我有责任感,要协助大众。如果大家是来玩票的,不是认真修行,我住在这个地方毫无意义。我讲经四十年,今年七十三岁,也应该退休了,我也很想找一个很幽静的环境,自己去进修。这一次到澳洲,在澳洲原始森林里面住了三天,我很喜欢,如果在那个地方建个小茅篷进修,你说那多自在!与世完全隔绝。这是我一生向往居住的一个环境,我念念不忘,如果没有弘法的缘分,我就会退休,我到那个地方去享受大自然。那么这儿有同学们认真要修学,认真要修行,我只有舍弃自己,自己的受用,怎么样辛苦我也要帮助大家。我的理念、我的作风,李居士知道得很清楚。
在诸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法供养里面,普贤菩萨给我们说了几条,这几条都是纲领。第一个所谓「如说修行供养」,我们有没有做到?佛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要做的,我们统统做到,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会违犯,这叫「如说修行供养」。我常常劝导大家,也告诉大家,佛所说的经典,实际上就是佛所讲的话,我们后人尊称它为经典。为什么?他所讲的是真理,永恒不变。古大德尊称佛所说的叫它做妙法,它到底妙在哪里?古德给我们说明,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佛所讲的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圆满的,这就妙了。所谓圆满,这里头具有四个意思,佛法讲四分,四个意思,教、理、行、果。
我这一次在澳洲,给世界宗教和平组织里面,这一些各个宗教的领导人,也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说明佛法的内容,这妙法。我们如果讲教理行果,他听不懂,所以我就改变一个方式来介绍。佛经字字句句包含四个意思:第一个意思真诚的教诲,第二真实的道理,第三是至善的行为,第四最高的享受。我把「教理行果」用这四句话来说明,他们听得懂,听了都点头。字字句句都具足这四个意思,所以称之为宝,称之为妙法。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接受?第一个对於佛陀真诚的教诲,我们要信仰,深信不疑;第二对於佛所讲的道理,要透彻的理解;第三佛所说的至善的行为,我们要真正做到;第四最高的享受,我们才真正得到。你能够得到最高的享受,就是我们佛家讲的证果,你修行证果了,证果就是在生活上的受用。
这个介绍,他能听得懂,他们也能接受,听到也非常欢喜。可是我们要记住,我们说到他欢喜,还要叫他更欢喜,更欢喜是怎么说法?佛经如是,你们的经典又何尝不如是?他们就很开心了。佛经句句是妙法,你们那个经典句句也是妙法。我称他们都是菩萨,我出大门的时候,遇到一个基督教徒,是一个基督教的代表,对我非常礼敬,给我拉手,他说:法师,你称我作菩萨,我们称你是神;立刻就有回敬。所以我们必须要尊重别人,我们好,别人也好。在佛法里面,实实在在讲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法法皆第一,人人皆第一,事事皆第一,找不到第二,这才叫平等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平等法界,才真正能够落实多元文化,共存共荣,和睦相处。它的效果,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每个人都能够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我期望全世界,所有宗教师、所有传教师,应当要尽的责任,应当有这样的使命感。你成为一个宗教师、传教师,你的使命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这种人,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菩萨,所以我称他作菩萨,名实相副。
所以一定要记住,「如说修行」。这个「说」,佛说的,佛所讲的我们完全做到,这就是供养。不仅仅是供养诸佛如来,是供养我们的自性,供养一切众生,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换句话说,自性得到好的养分,智慧就开了,自性里面所含藏无尽的福德,自然就现前。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深信这个道理,所以没有钱,敢办事。李居士日夜在筹画,赶紧把弥陀村建好,建弥陀村的目的何在?要救这个社会,要救这个劫难,为这个而建立的。念佛、修行能够挽救世界的劫难,这里面有一篇很深的道理,他懂得。弥陀村的构想,大家都知道,这里面的要求两桩事情:天天听经,天天念佛,如说修行。我们只要求这么一个条件,住在这里面的人衣食住行统统供养,你不要带一分钱进来,供养你一辈子,一直送你往生,帮助你作佛。李居士还在找人设计服装,将来进来之后,我们穿同样的服装,平等;吃的平等,穿的也平等,你自己的衣服都不要带了。
可是诸位想一想,弥陀村我们的设计,是有四百多个房间,一个房间住三个人,住一千两百人。一千两百人生活费用打哪里来?你说:李居士有这么多钱;李居士一文都没有,有这么大的胆子,李居士说:我没有钱,我的老板有钱。老板是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大福报,我们今天是替阿弥陀佛做小工,替他办事。你看看信心成就事业,不是说有钱才做,没有钱就不做,不是的。看这个事情要不要做?需不需要做?是不是迫切需要做?今天大灾难临头,是迫切需要做。这就是菩萨发心,世间人不敢做的,他敢做。他能不能做得成?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所以第一要紧,大家要记住,依教奉行,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道业。你自己不是真正的菩萨,你就不能利益众生,你也不能成就佛法的事业,所以第一句重要。
我们又为了便利同修,经文太长了,怕你记不住,所以把经文里头最重要的教诲,我把它节录出来,一共节了六十条,这大家就好记了。这六十条,在《净宗修行守则》里面,《净宗修行守则》是我们的「行」经,经有「教、理、行、果」四种,这是修行的,也就是我讲的至善的行为。这个小册子,印成了小册子,给诸位随身携带,时时看,看到要做到,条条都要做到。这个小册子里面,一共有三部分:前面一部分,是节录净宗五经里面的教训;第二部分有六十条,就是《无量寿经》的教训;第三部分,大概也有六十几条,节录《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所讲的教训。这些经都在此地讲过,我们能把这几条做到,你就是真正的菩萨,你是真正的修行人,你一定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你发愿为佛法、为众生,做任何事业都会圆满,有愿必成。我们自己要具备这个条件才行,自己不具备这个条件,求感应求不到的。你能求,有求必应,是你本身具备好的条件,这个大家一定要懂得;自己不认真修行,决定不能成就。
第二句「利益众生供养」,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示的。我们心心念念利益一切众生,心量要大,决不能说利益我喜欢的众生,我不喜欢的众生,讨厌的众生,我就不给他利益,你这个想法就错了。利益众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类别,一律平等的利益。利益里面,最大的利益是什么?佛在经上所说,帮助众生觉悟,这是最大的利益,所谓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众生为什么会有苦?苦是他迷而不觉,他就苦了。他有灾、有难、有苦,我们在物质上帮助他一些,只能救一时,不能救一辈子。纵然你有能力,帮助他一辈子,来世怎么办?你还能照顾得到吗?来世还有后世。佛菩萨利益众生,生生世世给他永恒的利益,真实的利益,你想想这个事情,我们怎么落实?这个落实,就是教育。诸位要常常想想,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这大家都知道。世尊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一生都做社会教育工作。这个教育工作没有报酬的,义务的,佛没有收人家一分钱学费;接受供养,不过是一天吃一餐饭,接受一钵饭而已。三衣一钵,一无所求,一生教学不倦,这是利益众生供养,我们要学习。
在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人民生活范围很狭窄,确确实实有人老死不相往来,住在这个乡村里面,隔壁那个乡村可以看得到,也不过几里路,一生从来没有到过那个村庄,有;老死不相往来,生活圈子很小,交通不便。这个样子才要建道场,所以各个地方都有道场,都有法师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现在时代变了,科学技术发达、资讯发达,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出了一点小小的事情,我们立刻就知道。交通便捷了,你说在古时候,要从中国到此地来,到南洋来,谈何容易!有机会给你来,你也害怕,坐船要坐几个月,那还得了;现在交通便捷,几个小时就到。我在澳洲,在雪梨,雪梨一些同修们跟我见面,我就跟他说,台北到雪梨在我们三十年前,大概三、四十年前,台北到高雄的距离。从台北到高雄坐火车,快车八个小时,慢车十二个小时,快车八个小时。现在从雪梨到台北八个小时,地球小了,所以地球村了。
观光旅游好像变成一个人生活里面必须要的,并不是奢侈,是变成生活一部分,去度假。於是我们跟外面的世界接触就频繁,你会接触不同种族的人,不同国家的人,不同信仰的人,不同文化的人,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你要跟他们在一起生活,这就叫多元文化。所以要有利益一切众生的观念,种种界限统统要突破。现在这个地球变成一家,这个家大不大?不大,很小的家庭,比起佛小得太多。佛的家多大?尽虚空、遍法界,佛是「以法界为家,以众生为己」。我们如果想作佛,你要不能把这两句话落实,你就作不了佛。大家念佛都想成佛,都想到极乐世界去成佛,你要先有这个理念,要把这个理念落实,「一切众生是自己,虚空法界是我的家」,你才有作佛的指望,所以你起心动念,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起心动念是个愿望,愿望能不能变成事实,那又是一层功夫。怎样把愿望变成事实,给它落实?你要有行动。
我这一次有机会,参加雪梨召开的世界宗教和平组织的会议。我也感觉得很奇怪,他们怎么会找我?我跟他们完全没有往来,他们来找我,而且对我很尊重。这个会议一年举行两次,半年一次。参加这个会议的有三十多个宗教,都是这一些教派的领导人。每一个教派都发言,他们的理念,他们的作法,都有一个简短的报告。会议两个小时,他们给我三十分钟讲话,对我非常尊重;他们每一个人讲话,大概只有五、六分钟,给我三十分钟,对我非常礼遇。我听了之后,本来我也有个准备,你们同学都知道,准备那个东西到那里不管用,发给他们作参考了。因为我听他们每个人讲话,听完之后我给他们建议。这个会议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这一些宗教家们的理念,我非常敬佩,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求整个世界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众生能够和睦相处,互助合作;这个理念好,这是我们尊敬的地方。
但是这个理念怎么样落实?问题严重了。会开了这么多年,一年开两次,起不了作用,社会还是动乱,世界还是不和平,还是有争执,大家都想不出一个方法来。所以我提供他的意见,我给他说明,佛家《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那是毗卢遮那佛的世界,那是一个多元文化,比我们这个世界大得太多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参加大会的这些群众,就有两百七十多个不同的族群,那个族群非常之大,每一个族群里面的人数无量无数,我们这个世界算什么?范围太小了;极乐世界亦复如是。为什么华藏世界的人,极乐世界的人,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都能够和睦相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这一提醒,大家是聚精会神,专心的来听我讲解。我说他们能做得到,只有一个因素:天天讲经说法。《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中断过;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也从来没有中断过。所以讲经说法,这就是教学,唯有教学能把这一个理想落实。他们听了我这个,也同意我的看法,一定要通过教学。
我们中国古人常讲,那是讲那些念书的人,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不像人。人都有烦恼,都有恶习气,三天不读圣贤书,你的烦恼习气原形毕露,那哪里是个人?什么样才叫人?遵守五戒十善,而没有过失,那个叫做人。五戒没有了,十善没有了,你是畜生、是魔鬼,不是人。现在这个世间,你到外面去看看,妖魔鬼怪;无论到哪个地方,你就看到这些图腾,甚至於身体穿的T恤,那里面都是些妖魔鬼怪,人不人,鬼不鬼。我们在外面看BUS,BUS上面看的都是鬼怪,到处都是。读圣贤书重要,讲经说法重要;我们这个道场,我们天天在讲。
我生病这个期间,中断了两、三个星期,回来之后李木源居士告诉我,同学们已经退心,已经散慢了。我听了害怕,如果是这种情形,我们的佛学院决定不能办,培训班也得解散,这很可怕的现象。同学们还不能自立,还不能够独当一面,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还需要我们来辅导。为什么会散慢?我了解原因,你们这么多人,此地一个星期讲经的时间太少,轮流时间太长;两、三个星期才轮流到一次,甚至於一个月才轮流到一次,怎么会不懈怠?所以这个事情难免。我一生没有管过人,我不希望约束人,我不希望管人。实在讲,我这一生也没有人管过我,这很自在!我一生没有人管我,我就不应该去管人。我一生活得很幸福,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大家都晓得,我是「三不管」的法师;这就是我享的福,不容易享得到。
所以回来之后,我决定把时间让出来给你们同学,我一个星期讲一次。希望每一天讲经两个小时,两个同学出来讲,一个人讲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你们写讲稿要写一万字,每一个星期写一万字的讲稿。讲台上讲演,还跟过去老办法一样,每一个同学都要对他提出评语,每一个同学都要交,帮助他改进,帮助他进步。我们这样学习才踏实,时间才不会空过;我们也对得起这一边的常住,给我们的关怀,给我们的照顾,给我们的供养。一个学期下来,你们写了,我看总有二十万到三十万字,就写成一本书了,这是你们在此地学习的成绩,你要拿出成绩来才行。如果将来发展成为佛学院,我们的教学方法始终不变。诸位在此地学习过程当中,你们也感受到这个教学法有效果;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佛学院成立之后,我们可以多开几门课,但是同学们选择,一定是选择一门专攻。其他同学所修学的我们可以听,只是听,给他做评语,帮助他改正,自己专攻自己的课程。每一个同学,在每一个学期,要完成一部著作。所以我们这里不需要考试,你把你的著作拿出来,这就是考试,等於论文一样。
有利益众生之愿要落实,第一个「摄受众生」。什么叫做摄受众生?要懂得。用现代的话来说,摄受众生就是与一切众生有缘,不但是有缘,有很深的缘分,有很密切的缘分,能令一切众生,对你生尊敬的心,爱护的心,向你学习的心,你的教化才能收到效果。所以摄受众生要靠什么?不是靠学问,学问好,不见得赢得人家对你从内心的佩服。所以摄受众生是德行,你有高尚的品德,你有爱护众生、利益众生的行谊,你才能赢得一切众生的拥护,一切众生对你的热爱。你们在此地应该可以见到,我们对其他的宗教访问,我们去拜访,虽然这才是一个开端。我们去年除夕的温馨晚会,我们邀请新加坡所有的宗教团体都来参加,我们大团圆,我们在一起过中国的农历年,这是摄受众生。有人来问我,他说:法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只答覆他一句话:佛教我这样作法。佛教我「摄受众生供养」,这就是摄受众生供养的落实,多元文化的落实。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我们要做到。九号,我们去拜访印度教,底下跟基督教、天主教已经在联系了,我们每一个宗教都要去拜访,平等。其他宗教节日,我们也欢喜参加;我们的节日,我们大请客,我们也请他来参加,落实,都是属於摄受众生。
底下菩萨又告诉我们,「代众生苦供养」,这一条重要。实在讲,从理上来讲,众生苦没有人能代。我们很苦,佛很慈悲,佛能不能代我们受苦?不能。为什么?你受苦、享福,是你的业报,你种的有这个因,你一定要感受这个果报,谁都不能代替。所以「代众生苦」,只是我们一个愿望而已,我们愿意代众生受苦。实际上,如果真的能代,因果定律岂不是被推翻了吗?佛也不能违背因果定律。佛菩萨如何代替众生受苦?只有一个方法,减低自己的享受,多帮助众生。在自己物质生活上处处节俭,我们一天能够省一块钱、省两块钱,节省下来,我这一、两块钱就能帮助别人。真有这个心,真正有这个行为,要做到。
所以有一些同修,常常想请我吃饭,在外面请吃饭很浪费时间,吃一餐饭好几个小时,浪费时间,但是人家盛情好意。我现在想通了,开悟了,什么人请客我都答应、我都欢迎,到哪里请客?居士林二楼,你们把请客的钱捐给弥陀村,我来陪你们吃饭,这个好!不浪费时间,也不浪费金钱。居士林菜肴,比现在一般素菜馆做得好,所以居士林这一改进,素菜馆好多都关门了。大家请客都到居士林来,不但请我,我提倡,我希望所有请客的人,统统到居士林来请客,把你那个钱捐给弥陀村,做无量功德。又做了功德,又请了客,又吃了这么好的饭菜,你说多自在!这是一举数得,所以鼓励大家到居士林来请客,这就是属於代众生苦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节俭,不可以浪费,要惜福!
我在这一生当中,过去见到两位老师,一位是我在抗战期间一个老校长,周邦道先生,一个是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我跟他十年,他每一个月生活费用六十块钱,台湾钱六十块钱,合美金二块钱,一个月生活费用。他每一天吃一餐,而且吃得很少,我看到他老人家这个样子,我跟他学,我也每天吃一餐。但是我这一餐比他吃得多,跟他一样不行,受不了;他一餐两个馒头,小馒头够了,我要吃三个。所以他一天,两块钱生活费用够了,我那个时候在台中,一天三块钱生活费用。我跟他学,我学了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他问我:那你感觉到体力精神有没有什么两样?我说:不觉得,一样。他把桌子一拍,好!你一直这样下去,一生不求人。我们谚语讲「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生活费用很少,一点点就够了,就不要求人。求人是最痛苦的事情,看人的脸色,好难看!所以我一生饿死,我也不求人,我有这个骨气。
所以生活一定要节俭,一定要知道惜福,决定不可以浪费。你们今天看我,好像是有一点福报,很多人来供养。我没有求人供养,自动送来的,你也不好推卸。我生活还是很少,你们看我吃东西吃得很少,所以送来东西大家享受。今天还有人从台北,煮好的东西带来,真不容易!煮了这两锅带来,我看了我很喜欢,我就告诉悟忍师送到二楼餐厅,你们今天晚上念佛的人,晚上肚子饿了可以去吃。人家供养我,我供养大家,供养大家就有福报,佛家常讲「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人家供养我的,我都供养你们了,我不了道由你们大家代我还,所以立刻就转送给别人。你们供养我的钱,我看都不看,全部拿去给弥陀村。弥陀村现在给我的收据,可以订成一本书,一大堆。所以要晓得,福报转送给一切众生,这个福报是无有穷尽,愈累积愈多,愈多愈布施,这个福就是享不尽的福。但是自己一定要刻苦,决定不可以浪费,多余的决定供养缺乏的人,这就是「代众生苦供养」。
在上一次有个宴会,有一位居士问我:法师,你住在哪里?你自己的道场在哪里?我自己没有道场,我自己一生没有自己的住处,我住在别人的道场。出家了,自己就没有家了,如果还有一个家,那不又回去了?你出了家,现在又回家了。这一次在澳洲,澳洲有个罗居士非常发心,他跟澳洲政府联邦关系都非常好。来问我,我们这个道场净宗学会,需要哪些法师常住在澳洲,他可以给我们办永久居留,甚至於办公民。我跟他讲:你可不要害人,你不要造罪业。他听了也就呆了,他说:怎么?如果把法师办成澳洲永久居留,这个法师道心就没有了,他贪瞋痴慢私心就起来,道心就没有了。所以我说:你要做好事,给我办什么?居留一年,只准他住一年;他一年在这里修行得很好,明年我再给你办一年,一直办得好,我年年都替你办;你要是不如法,我就不替你办,你一年住满了,走路,赶快走;所以他有道心。此地我跟李木源居士也是这样讲,你们的工作准证一年,为什么不给你办多?使你有道心,多了的时候,你觉得这个地方可以长住,你就胡思乱想,你就会到处攀缘,你就会搞小圈圈,将来你会堕地狱,岂不是把你害死了?所以护法要懂得这个道理。
你既然出家了,战战兢兢,真的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心心在道。你只要有道,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供养你的人太多了,你还愁什么?你没有道,你造业,你败坏佛门,你将来必定堕落。所以护法有很多不明道理,把好好的法师都护到三途地狱去了,自己还认为有功德;我出了多少钱,替法师买了道场,那个法师有所有权。法师好好出了家,现在我又给他一个家,又把他装进去了,你还认为你有功德,你的功德在哪里?你造的是罪业,不是功德。我说的话不好听,但是对大家真有好处。所以出家同修,你不要以为我在障碍你,我是在成就你,我决不是障碍你。你们真正修行办道,如果没有地方住,我会供养你。你不真正办道的时候,败坏佛门,那是罪有应得。所以自己必须刻苦耐劳,对於人力、物力、财力要知道爱惜,绝不浪费公共的物品。你能够惜福就是培福,你能够惜福就是积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都是属於代众生受苦。
接著菩萨又告诉我们,「勤修善根供养」,勤修!什么是善根?这大家都晓得,听多了。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佛给我们说的,世间的三善根。对人、对事、对物不起贪心,顺著自己意思不起贪心,违背自己意思不起瞋心,你的心永远是清净,永远是平静,这个自在!不痴、不迷,永远是清醒的,永远是觉悟的。世间所有一切的善法,都是从这三个条件里面生出来的,所以叫它做三善根。菩萨的善根,是这三善根又提升了一层,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菩萨会退转什么原因?懈怠放逸,菩萨就退转了。我们在经上看到,到什么时候才不退?八地才不退,七地以前都是进进退退,只要懈怠放逸马上就退转,永远保持精进。菩萨修行六个原则里面,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进,精是纯而不杂,进是进步。可见得精进两个字,就说明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叫做精进。要勤修,决定不能够懈怠,认真努力,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的习气。「克念作圣」,这是我们中国圣人讲的,你能够克服你的妄念,你就是圣人。圣字怎么讲?什么叫圣人?要用现在的话说,圣人就是明白人,对於世间一切事理、一切因果,都通达明了,这个人就叫圣人。你要不克服你自己的妄念,那怎么行?
我们现在用什么方法,克服我们的妄念?佛家讲方法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什么方法?克服妄念的方法,克服妄想的方法;佛家具体讲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克服妄想分别执著的方法很多。我们今天采取两个:一个是研教,深入研究经教,心心念念想著经典里面的道理,你就不会打妄想了;另外一个方法念佛,念念跟阿弥陀佛相应。念佛人念久了,为什么会懈怠?不懂得念佛的道理,念久了就会懈怠,所以念不下去了。念佛是行门,行一定要依解。清凉大师跟我们讲《华严经》,他把经分做四分:信、解,然后才有行、证。行要依解,要依信、解,没有信、解做基础,那个行靠不住,不能持久。信、解透彻了,行才能够持久,才能够不变。净宗虽然不需要信解,行就行了;这个话说得有毛病。信净宗,不是不要信解,是信解跟行可以同时。在其他法门,一定是先有信解,而后有行证;净宗是信解行证完全同时。因此念佛不能不听经,不听经你念佛,不是在一面念佛是一面胡思乱想,就是一面念佛一面打瞌睡。有些人功夫不错,走路也会打瞌睡,你看他绕佛,绕佛在打瞌睡;止静时,一坐下来就打呼。这个我们在念佛堂常常看到,什么原因?缺乏信解。所以我们今天为了补足这个不足,每天讲经,每一天两个小时的讲经,重要!
讲到勤修善根,你们想不想修善根?都想。那我再告诉你,听我讲经不重要,听他们年轻法师讲经重要,这个道理你们懂吗?年轻法师像一个树苖一样,需要灌溉,需要培植。我这是个老树,不浇水也没关系,也死不了。这个树苖要好好的照顾,如何照顾?你们天天来听经,他坐在这里看人很多,他讲经就很有味道,他的精神就提起来了;一看底下没几个人,垂头丧气大概是我讲得不好,人都跑掉了,信心就没有了。所以他讲得不好,不好就更要来听,给他打气、给他捧场;他一看,还不错,还有这么多人,大概我还行;信心才能生得起来,才能帮助他。所以你们来听经,听他们讲经,就是灌溉,就是栽培,非常重要!
我们当年学讲经,李老师把他的那些听众,找个一、两百人来,交代他们一定要听初学人讲经。老师自己常常到后面来巡查,看看哪些人没来;我叫你来听他们,你怎么没来?所以我们讲经,总有个几十人,差不多一百多人,讲堂不大差不多也就坐满了,我们上讲台信心就很足。所以初学人需要鼓励、需要帮助,这比什么都重要。你们来听他们讲经就等於种树一样,你们在种树,将来才有果实,才有收成;你不种树,想吃果实,哪有这个道理?没这个道理。你要想听法师讲经讲得好,有受用,你不栽培法师,你怎么会听到法师跟你讲经?这有因必有果。
所以听我讲经没功德,听他们年轻人讲经大功德,大家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你们想积功累德,想勤修善根,你就好好的来听经,认真来听经。不但听经,而且要批评;听到哪些地方不懂的问他,这个地方我没有懂,他就会改进;听到哪个地方有疑惑的也问他,我这里听的时候,我有疑惑;或者他讲错了,或者他讲得不够详细,帮助他改进。所以学生在讲台上,下面听众是老师,是监学,是真正的护法,这个样子我们护法跟弘法能够配合,解行相资道场才能成就,道场才能够兴旺,道风才能够建立。学的人有信心,护持的人有收获。我护持一个法师,总算帮助他成就了,这个护持的心血辛劳没有白费,真的有收成。他将来弘法利生,就是你自己弘法利生,他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为什么不做这个功德?为什么不做这个好事?今天跟诸位讲了两个小时,这一句还没讲完。我本来是打算这两个小时把两句讲完,这一句都没讲完,这是讲「供养恒沙圣」,这一句还没讲完。所以晓得,这个经上字字句句的意思讲不尽。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经文第八行: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经文是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发愿。经文分为六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是「愿声同佛」,第二段「慧超彼岸」,第三段「如佛救苦」,第四段「悉令成佛」,这是已经介绍过了;今天这是第五段「坚求正觉」。经文虽然只有两句,意思很深,是我们现前应当学习的。从经文表面上看,似乎是修供养不重要,求正觉重要,而实际上两者都同样的重要。虽然都同样,这里面还是有宾主之分,前面一句是说修福,后一句是说修慧。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世尊都是教导我们「福慧双修」,两者不能够偏废,不能够执著,应当同时修学,相辅相成,才能够证得圆满的果位。我们在三皈偈里面,读到「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就是这两句「修福」、「修慧」,这两种都达到究竟圆满,可见他并没有轻视供养。佛为什么在此地要说这两句话?这两句是苦口婆心劝导我们,修福千万不要忘掉修慧,没有智慧的福报,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冷静的观察,仔细的思惟,没有智慧的福报,享福没有不造业,福享尽了多半是堕三途。那个福报很大,不是普通的福报。
前两个星期,有同学送了一张影印的新闻来给我看,这是中国大陆报纸上刊登的。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有六个大人物现在变成了猪身,这里面有袁世凯、有李鸿章,这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怎么知道他变成猪?这个猪生下来,这身上有他的的名字,奇怪!有他的名字。这是说明修福不修慧。在人世间的时候,享尽了人间的富贵,死后还不到一个世纪,已经沦落在畜生道,变成猪身。这是给我们一个很高的警惕,说明修慧比修福更重要。但是决定不可以误会我们就不要修福,你这么想法,你就错了。
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这个话虽然是对善财童子说的,善财童子是代表我们,对他说就是对我们说。他说:「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这是『供养恒沙圣』。恒沙是讲数字,恒河沙数,印度有一条大河,恒河。恒河的沙非常细,我没有去过印度,有不少从印度朝圣回来的同修,带了恒河沙给我看,确实像面粉一样,跟我们这边的沙不相同,它比我们的沙细很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恒河两岸讲经说法的时间很长,所以凡是讲到数目大的,佛都用恒河沙来做比喻,恒河沙数不尽。这是说假使你曾经供养,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圣人;这个地方的圣人,通常是指地上菩萨,也就是初地以上。供养这些圣众,那个福就很大很大,福报很大。佛在此地说,反而『不如坚勇求正觉』。这么大的福报,决定不会堕三途,你是真正供养圣贤,怎么会堕三途?堕三途多半修的是人天福报,是有漏的福报。如果供养佛菩萨,决定不至於堕落,但是「不如坚勇求正觉」,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
我们先说供养。我们今天学佛、修行、弘法利生,实实在在说我们的福报不足,因此做什么事情都有障碍,都有困难。这些障难就是说明我们的福报很薄,过去生中没有修福,这一生当中也疏忽了修福。可是我们觉悟明白了,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还是要做,这些事情都是属於供养修福一边的。修福一定要学佛菩萨,佛菩萨有高度的智慧,跟我们凡夫决定不一样。凡夫修福往往是斤斤计较,总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布施供养的财物,心里总是想著,这个钱他是不是真的去做好事?譬如,过去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地区发生灾难,水灾、旱灾,也有不少慈善团体,在此地募捐去救灾,往往有一些人:这救灾好事情,我捐的钱会不会到灾民手上?会不会被他们用掉?这个念头一动,就不敢布施,不愿意供养。为什么?怕的是这个钱到不了灾民的手上。这种情形有没有?有。如果每个人都有这个观念,谁还去救灾?不是让那些灾民,都在那里受苦受难。菩萨救灾,没有考虑,没有顾虑。我们捐助给他,他如果从中取利,那是他的因果,我们清净心布施是我们的福报;我得福,他背因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无论别人能不能把这个钱送到灾民手上,这个事情我们都应该要做,毫无顾虑的去做,你的福报是圆满的,你的福报是清净的。只要落到分别执著上,修福的机会往往你就当面错过。
新加坡有一位谈禅法师,我对他非常尊敬,跟李会长也非常要好,我去看过他很多次。这个人自己修行是修苦行,住的是小房子,穿的衣服很平常的粗布,吃饭一个菜,非常简单,饮水是自来水。我们去看他、拜访他,他去买一杯矿泉水,那是他最高接待客人的敬意,买一杯矿泉水给我,他自己喝自来水。对於中国大陆许多佛法里头的帮助,他美金是一百万、一百万的捐助。捐出去之后,问都不问;我这个钱捐给你了,你是不是做的好事,你的因果,与我不相干。你真正为佛法做事,你有福;你要拿去自己去享受,你将来堕阿鼻地狱,我没有事情。这是我在海外见到这样一个法师,真正是难得,我们比不上他。他钱从哪里来?他在城隍庙,他讲他是庙主,看庙的。在庙里摆一些香、纸、蜡烛,人家到城隍庙去烧香,买香、蜡烛的钱,一块、两块这样攒积起来的。他一分钱没有享受,全部布施做功德,是我们这个时代模范的出家人,他的行谊是菩萨示现。我们的生活比他优裕太多,人家做的是什么?我们做的是什么?摆个香摊在那卖东西,零零碎碎一块、两块,自己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心不离口,口不离心。你看到他极普通的一个出家人,你不知道圣贤示现。所以说这是值得我们效法,值得我们学习的。
居士在家学佛,李木源是菩萨。你看他的生活多么简单,一分一厘他都节俭,佛教给我们惜福,教给我们积功累德,他真的做到。他不是说的,他真做到,口说有什么用处?必须要把它落实。眼前众人看到他的生活非常清苦,他自己感受无比的快乐,前途一片光明,将来决定生极乐世界,真有把握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了。现在虽然没去,我看到他已经在作佛了,他所做的都是佛做的事情。
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一切供养当中,财供养不如法供养。但是世间人重视财,他有贪心。所以财供养是手段,法供养是目的。佛菩萨教化众生、利益众生,众生不认识佛菩萨,众生不知道佛菩萨真实利益,那佛菩萨也得随顺众生,「恒顺众生」,先用财布施给你;佛家所谓「先以利欲牵」,来接引、牵引你,「后令入佛智」,后令入佛智是法布施。所以财布施是手段,最后法布施是目的,给你真实的利益,给你无尽的利益,然后你才知道佛菩萨慈悲到极处,你才真正知道佛菩萨恩德之大,永远报答不尽。
财布施,诸位都知道,佛告诉我们一切世间众生,不仅仅是我们地球这个世间,十方三世无量无边世界一切众生,哪一个不想财富?哪一个人不想自己有智慧?哪一个人不想健康长寿?这是一切众生都在希求的;学佛的同修希求,其他宗教徒也希求。你能不能求得到?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里面有理论、有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没有求不到,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作佛都能求到,何况世间这些名闻利养,在佛家看这鸡毛蒜皮,轻而易举,哪有求不到?你必须晓得理论与方法。理论是因果的道理,你得财富、得聪明、得健康长寿,那是果报,果必有因,你要修因,你才能得到果报。财富的因是什么?是财布施,这个世间人不懂。你有财布施给别人,愈布施你得的财富愈多。我们看到这个世间有很多发大财的人,决不是他幸运,决不是他聪明,决不是他用手段,不是的;前生种的因殊胜,他这一生不管经营什么事业,他都会发财,他命里头有财。命里有财,前生种的因,要懂这个道理。
那我们前生没种因,怎么办?现在种来得及,现种,现种也能现收;不种要想收,没这道理。我今天在报纸上看看新闻的标题,里头有一条,现在经济不景气,窃盗、绑架案件多了。你去偷盗也是你命里头有的,命里没有偷都偷不到;我们命里没有去偷,还没有偷到,就被警察抓去坐牢了。你偷到的东西,依旧是命里有的,那你何必去偷?佛家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真理,这个话不是假话。我们要想自己得财富,你要修财布施;你要想得聪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想健康长寿,你一定要修无畏布施。
我二十六岁学佛,这个道理章嘉大师传授给我的,我对於老师非常尊敬,依教奉行。我前世没有修财布施,所以这一生生活非常艰苦。前一世这三种布施,大概只修了法布施,所以我还有聪明智慧,我没有福报,我也没有寿命。过去多少人给我看相算命,连韩馆长都替我去算过命,她拿到我的八字给人算命,算了之后人家就很奇怪,问馆长,他说:这个人还在吗?那个时候大概,我差不多是将近五十岁的时候,可见这个算命不错,算得还相当准。他问她这个人还在?她说:这个人在。算命摇摇头,奇怪!这个人为什么还在?结果这个算命问:他做什么事情的?她说:他出家的。出家,另当别论。换句话说,要不出家,四十五岁准死无疑。
出家人实在讲也保不住。跟我同时出家、同时受戒,我们师兄弟有三个人,明演法师、法融法师,可能诸位都不熟悉,我们三个人同年,而且三个人都短命,看相算命说,我们三个人都过不了四十五岁。所以四十五岁那一年,大概二、三月法融过世走了,五月间明演走了,七月间我生病,我一想我也跑不掉了。自己知道,我们都不错。明演法师走的时候,他是自己走到荣民总医院去挂急诊,进急诊室半个小时他就走了;所以他没有病苦,自己乘公共汽车,到急诊室去挂号,进入急诊室半个小时就走了。这都是修行,还算是有一点功夫。我那一年,正是在夏安居的时候,在基隆大觉寺,大觉寺的老和尚请我去讲《楞严经》。《楞严经》很长,十卷我讲完第三卷,得了一个重感冒,病了一个月。我一生都不生病,那个时候一想,得病的时候一想时间到了,前面两个走了,这大概是我了。我想到既然要死了,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我懂这个道理,所以我就念佛求往生。我也不看医生,也不吃药,每一天煮点稀饭咸菜,那时韩馆长照顾我,等著往生。这样子搞了一个月,慢慢身体恢复过来,好了。好了以后,一直都没有生病。
这一次生这个病,想想什么原因?我占据了你们同学的时间,所以《华严经》不讲了,这个时间让出来,给你们同学在此地练习讲经,我的《华严经》搬到净宗学会,八楼小教室里去讲。因为我们讲经,主要的目的是要制作录像带,将来供给广播电台使用。我这个念头一发,我的病就好了,没事了,什么都没有了;想一想很有道理,我占据你们的时间。凡事都有个因果,因果是真理、是定律,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三种布施都修,这三种果报都现前。我本身给诸位是现身说法,我没有求寿命,我也没有求福报。出家之后,我剃了头就教佛学院,就从事於弘法利生的工作,四十年没有间断过。什么都不求,可是福报自自然然现前。
有一年台北举行仁王护国法会,我讲《仁王经》讲二十天。法会当中遇到甘珠活佛,这是藏传密教的一位大德,跟我也是很好的老朋友。见了面之后,他告诉我;他的年龄比我大,大概大我十几岁的样子;法师,你过来。我说:有什么事情?佛爷!他说:你这些年讲经说法的功德很大,你本来没有福报,你以后福报很大,不但福报很大,寿命很长;本来你短命,他说:我们在背后都说你。我说:这些事情,你不说我也晓得,我也明白,我也知道。福报很大,寿命很长,我没有求福,也没有求寿命。中国谚语所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活在世间一天,为佛法工作一天。我这个态度跟李木源居士完全相同,活一天为佛法、为众生服务一天,决定没有自己,所以自己清净自在。为自己很累,为别人不累;事情做成功了大家有福,做不成功大家没福,那有什么法子?自己决定没有得失这个念头,你就会生活得很自在。
这是在佛法当中,接受老师教诲,所得到的真实利益。我入佛门是听老师一句话,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学习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这一句话打动的,我很想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既然有,那我应当要学习,我不会错过这个因缘。四十七年的修学,我真的得到了,所以我对於老师始终感恩之心。我们的教室、讲堂,我们都供老师的遗像;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哪个道场,我老师的照片一定供在讲堂里面、佛堂里面,时时刻刻与老师共在。所以一生生活在感恩、报恩、幸福之中,无比的自在快乐;没有得失,没有忧虑,没有牵挂。
李居士知道我,他认识我相当深刻,总是想方法把我留在新加坡,他知道留我不容易,稍稍有一点不如法,我马上就走了。如果这个地方一切如法,我有责任要帮助他,我全心全力协助他;他要是做得不如法,我就离开了,没有什么人情。绝对不是说,他这个地方物质条件优厚,我会在这里多住几天,没这个事;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留不住我。这个地方真正在办道,真正在修行,真正在用功学习,我一定住这个地方;我有使命感,我有责任感,要协助大众。如果大家是来玩票的,不是认真修行,我住在这个地方毫无意义。我讲经四十年,今年七十三岁,也应该退休了,我也很想找一个很幽静的环境,自己去进修。这一次到澳洲,在澳洲原始森林里面住了三天,我很喜欢,如果在那个地方建个小茅篷进修,你说那多自在!与世完全隔绝。这是我一生向往居住的一个环境,我念念不忘,如果没有弘法的缘分,我就会退休,我到那个地方去享受大自然。那么这儿有同学们认真要修学,认真要修行,我只有舍弃自己,自己的受用,怎么样辛苦我也要帮助大家。我的理念、我的作风,李居士知道得很清楚。
在诸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法供养里面,普贤菩萨给我们说了几条,这几条都是纲领。第一个所谓「如说修行供养」,我们有没有做到?佛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要做的,我们统统做到,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会违犯,这叫「如说修行供养」。我常常劝导大家,也告诉大家,佛所说的经典,实际上就是佛所讲的话,我们后人尊称它为经典。为什么?他所讲的是真理,永恒不变。古大德尊称佛所说的叫它做妙法,它到底妙在哪里?古德给我们说明,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佛所讲的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圆满的,这就妙了。所谓圆满,这里头具有四个意思,佛法讲四分,四个意思,教、理、行、果。
我这一次在澳洲,给世界宗教和平组织里面,这一些各个宗教的领导人,也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说明佛法的内容,这妙法。我们如果讲教理行果,他听不懂,所以我就改变一个方式来介绍。佛经字字句句包含四个意思:第一个意思真诚的教诲,第二真实的道理,第三是至善的行为,第四最高的享受。我把「教理行果」用这四句话来说明,他们听得懂,听了都点头。字字句句都具足这四个意思,所以称之为宝,称之为妙法。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接受?第一个对於佛陀真诚的教诲,我们要信仰,深信不疑;第二对於佛所讲的道理,要透彻的理解;第三佛所说的至善的行为,我们要真正做到;第四最高的享受,我们才真正得到。你能够得到最高的享受,就是我们佛家讲的证果,你修行证果了,证果就是在生活上的受用。
这个介绍,他能听得懂,他们也能接受,听到也非常欢喜。可是我们要记住,我们说到他欢喜,还要叫他更欢喜,更欢喜是怎么说法?佛经如是,你们的经典又何尝不如是?他们就很开心了。佛经句句是妙法,你们那个经典句句也是妙法。我称他们都是菩萨,我出大门的时候,遇到一个基督教徒,是一个基督教的代表,对我非常礼敬,给我拉手,他说:法师,你称我作菩萨,我们称你是神;立刻就有回敬。所以我们必须要尊重别人,我们好,别人也好。在佛法里面,实实在在讲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法法皆第一,人人皆第一,事事皆第一,找不到第二,这才叫平等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平等法界,才真正能够落实多元文化,共存共荣,和睦相处。它的效果,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每个人都能够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我期望全世界,所有宗教师、所有传教师,应当要尽的责任,应当有这样的使命感。你成为一个宗教师、传教师,你的使命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这种人,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菩萨,所以我称他作菩萨,名实相副。
所以一定要记住,「如说修行」。这个「说」,佛说的,佛所讲的我们完全做到,这就是供养。不仅仅是供养诸佛如来,是供养我们的自性,供养一切众生,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换句话说,自性得到好的养分,智慧就开了,自性里面所含藏无尽的福德,自然就现前。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深信这个道理,所以没有钱,敢办事。李居士日夜在筹画,赶紧把弥陀村建好,建弥陀村的目的何在?要救这个社会,要救这个劫难,为这个而建立的。念佛、修行能够挽救世界的劫难,这里面有一篇很深的道理,他懂得。弥陀村的构想,大家都知道,这里面的要求两桩事情:天天听经,天天念佛,如说修行。我们只要求这么一个条件,住在这里面的人衣食住行统统供养,你不要带一分钱进来,供养你一辈子,一直送你往生,帮助你作佛。李居士还在找人设计服装,将来进来之后,我们穿同样的服装,平等;吃的平等,穿的也平等,你自己的衣服都不要带了。
可是诸位想一想,弥陀村我们的设计,是有四百多个房间,一个房间住三个人,住一千两百人。一千两百人生活费用打哪里来?你说:李居士有这么多钱;李居士一文都没有,有这么大的胆子,李居士说:我没有钱,我的老板有钱。老板是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大福报,我们今天是替阿弥陀佛做小工,替他办事。你看看信心成就事业,不是说有钱才做,没有钱就不做,不是的。看这个事情要不要做?需不需要做?是不是迫切需要做?今天大灾难临头,是迫切需要做。这就是菩萨发心,世间人不敢做的,他敢做。他能不能做得成?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所以第一要紧,大家要记住,依教奉行,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道业。你自己不是真正的菩萨,你就不能利益众生,你也不能成就佛法的事业,所以第一句重要。
我们又为了便利同修,经文太长了,怕你记不住,所以把经文里头最重要的教诲,我把它节录出来,一共节了六十条,这大家就好记了。这六十条,在《净宗修行守则》里面,《净宗修行守则》是我们的「行」经,经有「教、理、行、果」四种,这是修行的,也就是我讲的至善的行为。这个小册子,印成了小册子,给诸位随身携带,时时看,看到要做到,条条都要做到。这个小册子里面,一共有三部分:前面一部分,是节录净宗五经里面的教训;第二部分有六十条,就是《无量寿经》的教训;第三部分,大概也有六十几条,节录《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所讲的教训。这些经都在此地讲过,我们能把这几条做到,你就是真正的菩萨,你是真正的修行人,你一定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你发愿为佛法、为众生,做任何事业都会圆满,有愿必成。我们自己要具备这个条件才行,自己不具备这个条件,求感应求不到的。你能求,有求必应,是你本身具备好的条件,这个大家一定要懂得;自己不认真修行,决定不能成就。
第二句「利益众生供养」,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示的。我们心心念念利益一切众生,心量要大,决不能说利益我喜欢的众生,我不喜欢的众生,讨厌的众生,我就不给他利益,你这个想法就错了。利益众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类别,一律平等的利益。利益里面,最大的利益是什么?佛在经上所说,帮助众生觉悟,这是最大的利益,所谓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众生为什么会有苦?苦是他迷而不觉,他就苦了。他有灾、有难、有苦,我们在物质上帮助他一些,只能救一时,不能救一辈子。纵然你有能力,帮助他一辈子,来世怎么办?你还能照顾得到吗?来世还有后世。佛菩萨利益众生,生生世世给他永恒的利益,真实的利益,你想想这个事情,我们怎么落实?这个落实,就是教育。诸位要常常想想,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这大家都知道。世尊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一生都做社会教育工作。这个教育工作没有报酬的,义务的,佛没有收人家一分钱学费;接受供养,不过是一天吃一餐饭,接受一钵饭而已。三衣一钵,一无所求,一生教学不倦,这是利益众生供养,我们要学习。
在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人民生活范围很狭窄,确确实实有人老死不相往来,住在这个乡村里面,隔壁那个乡村可以看得到,也不过几里路,一生从来没有到过那个村庄,有;老死不相往来,生活圈子很小,交通不便。这个样子才要建道场,所以各个地方都有道场,都有法师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现在时代变了,科学技术发达、资讯发达,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出了一点小小的事情,我们立刻就知道。交通便捷了,你说在古时候,要从中国到此地来,到南洋来,谈何容易!有机会给你来,你也害怕,坐船要坐几个月,那还得了;现在交通便捷,几个小时就到。我在澳洲,在雪梨,雪梨一些同修们跟我见面,我就跟他说,台北到雪梨在我们三十年前,大概三、四十年前,台北到高雄的距离。从台北到高雄坐火车,快车八个小时,慢车十二个小时,快车八个小时。现在从雪梨到台北八个小时,地球小了,所以地球村了。
观光旅游好像变成一个人生活里面必须要的,并不是奢侈,是变成生活一部分,去度假。於是我们跟外面的世界接触就频繁,你会接触不同种族的人,不同国家的人,不同信仰的人,不同文化的人,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你要跟他们在一起生活,这就叫多元文化。所以要有利益一切众生的观念,种种界限统统要突破。现在这个地球变成一家,这个家大不大?不大,很小的家庭,比起佛小得太多。佛的家多大?尽虚空、遍法界,佛是「以法界为家,以众生为己」。我们如果想作佛,你要不能把这两句话落实,你就作不了佛。大家念佛都想成佛,都想到极乐世界去成佛,你要先有这个理念,要把这个理念落实,「一切众生是自己,虚空法界是我的家」,你才有作佛的指望,所以你起心动念,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起心动念是个愿望,愿望能不能变成事实,那又是一层功夫。怎样把愿望变成事实,给它落实?你要有行动。
我这一次有机会,参加雪梨召开的世界宗教和平组织的会议。我也感觉得很奇怪,他们怎么会找我?我跟他们完全没有往来,他们来找我,而且对我很尊重。这个会议一年举行两次,半年一次。参加这个会议的有三十多个宗教,都是这一些教派的领导人。每一个教派都发言,他们的理念,他们的作法,都有一个简短的报告。会议两个小时,他们给我三十分钟讲话,对我非常尊重;他们每一个人讲话,大概只有五、六分钟,给我三十分钟,对我非常礼遇。我听了之后,本来我也有个准备,你们同学都知道,准备那个东西到那里不管用,发给他们作参考了。因为我听他们每个人讲话,听完之后我给他们建议。这个会议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这一些宗教家们的理念,我非常敬佩,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求整个世界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众生能够和睦相处,互助合作;这个理念好,这是我们尊敬的地方。
但是这个理念怎么样落实?问题严重了。会开了这么多年,一年开两次,起不了作用,社会还是动乱,世界还是不和平,还是有争执,大家都想不出一个方法来。所以我提供他的意见,我给他说明,佛家《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那是毗卢遮那佛的世界,那是一个多元文化,比我们这个世界大得太多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参加大会的这些群众,就有两百七十多个不同的族群,那个族群非常之大,每一个族群里面的人数无量无数,我们这个世界算什么?范围太小了;极乐世界亦复如是。为什么华藏世界的人,极乐世界的人,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都能够和睦相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这一提醒,大家是聚精会神,专心的来听我讲解。我说他们能做得到,只有一个因素:天天讲经说法。《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中断过;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也从来没有中断过。所以讲经说法,这就是教学,唯有教学能把这一个理想落实。他们听了我这个,也同意我的看法,一定要通过教学。
我们中国古人常讲,那是讲那些念书的人,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不像人。人都有烦恼,都有恶习气,三天不读圣贤书,你的烦恼习气原形毕露,那哪里是个人?什么样才叫人?遵守五戒十善,而没有过失,那个叫做人。五戒没有了,十善没有了,你是畜生、是魔鬼,不是人。现在这个世间,你到外面去看看,妖魔鬼怪;无论到哪个地方,你就看到这些图腾,甚至於身体穿的T恤,那里面都是些妖魔鬼怪,人不人,鬼不鬼。我们在外面看BUS,BUS上面看的都是鬼怪,到处都是。读圣贤书重要,讲经说法重要;我们这个道场,我们天天在讲。
我生病这个期间,中断了两、三个星期,回来之后李木源居士告诉我,同学们已经退心,已经散慢了。我听了害怕,如果是这种情形,我们的佛学院决定不能办,培训班也得解散,这很可怕的现象。同学们还不能自立,还不能够独当一面,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还需要我们来辅导。为什么会散慢?我了解原因,你们这么多人,此地一个星期讲经的时间太少,轮流时间太长;两、三个星期才轮流到一次,甚至於一个月才轮流到一次,怎么会不懈怠?所以这个事情难免。我一生没有管过人,我不希望约束人,我不希望管人。实在讲,我这一生也没有人管过我,这很自在!我一生没有人管我,我就不应该去管人。我一生活得很幸福,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大家都晓得,我是「三不管」的法师;这就是我享的福,不容易享得到。
所以回来之后,我决定把时间让出来给你们同学,我一个星期讲一次。希望每一天讲经两个小时,两个同学出来讲,一个人讲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你们写讲稿要写一万字,每一个星期写一万字的讲稿。讲台上讲演,还跟过去老办法一样,每一个同学都要对他提出评语,每一个同学都要交,帮助他改进,帮助他进步。我们这样学习才踏实,时间才不会空过;我们也对得起这一边的常住,给我们的关怀,给我们的照顾,给我们的供养。一个学期下来,你们写了,我看总有二十万到三十万字,就写成一本书了,这是你们在此地学习的成绩,你要拿出成绩来才行。如果将来发展成为佛学院,我们的教学方法始终不变。诸位在此地学习过程当中,你们也感受到这个教学法有效果;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佛学院成立之后,我们可以多开几门课,但是同学们选择,一定是选择一门专攻。其他同学所修学的我们可以听,只是听,给他做评语,帮助他改正,自己专攻自己的课程。每一个同学,在每一个学期,要完成一部著作。所以我们这里不需要考试,你把你的著作拿出来,这就是考试,等於论文一样。
有利益众生之愿要落实,第一个「摄受众生」。什么叫做摄受众生?要懂得。用现代的话来说,摄受众生就是与一切众生有缘,不但是有缘,有很深的缘分,有很密切的缘分,能令一切众生,对你生尊敬的心,爱护的心,向你学习的心,你的教化才能收到效果。所以摄受众生要靠什么?不是靠学问,学问好,不见得赢得人家对你从内心的佩服。所以摄受众生是德行,你有高尚的品德,你有爱护众生、利益众生的行谊,你才能赢得一切众生的拥护,一切众生对你的热爱。你们在此地应该可以见到,我们对其他的宗教访问,我们去拜访,虽然这才是一个开端。我们去年除夕的温馨晚会,我们邀请新加坡所有的宗教团体都来参加,我们大团圆,我们在一起过中国的农历年,这是摄受众生。有人来问我,他说:法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只答覆他一句话:佛教我这样作法。佛教我「摄受众生供养」,这就是摄受众生供养的落实,多元文化的落实。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我们要做到。九号,我们去拜访印度教,底下跟基督教、天主教已经在联系了,我们每一个宗教都要去拜访,平等。其他宗教节日,我们也欢喜参加;我们的节日,我们大请客,我们也请他来参加,落实,都是属於摄受众生。
底下菩萨又告诉我们,「代众生苦供养」,这一条重要。实在讲,从理上来讲,众生苦没有人能代。我们很苦,佛很慈悲,佛能不能代我们受苦?不能。为什么?你受苦、享福,是你的业报,你种的有这个因,你一定要感受这个果报,谁都不能代替。所以「代众生苦」,只是我们一个愿望而已,我们愿意代众生受苦。实际上,如果真的能代,因果定律岂不是被推翻了吗?佛也不能违背因果定律。佛菩萨如何代替众生受苦?只有一个方法,减低自己的享受,多帮助众生。在自己物质生活上处处节俭,我们一天能够省一块钱、省两块钱,节省下来,我这一、两块钱就能帮助别人。真有这个心,真正有这个行为,要做到。
所以有一些同修,常常想请我吃饭,在外面请吃饭很浪费时间,吃一餐饭好几个小时,浪费时间,但是人家盛情好意。我现在想通了,开悟了,什么人请客我都答应、我都欢迎,到哪里请客?居士林二楼,你们把请客的钱捐给弥陀村,我来陪你们吃饭,这个好!不浪费时间,也不浪费金钱。居士林菜肴,比现在一般素菜馆做得好,所以居士林这一改进,素菜馆好多都关门了。大家请客都到居士林来,不但请我,我提倡,我希望所有请客的人,统统到居士林来请客,把你那个钱捐给弥陀村,做无量功德。又做了功德,又请了客,又吃了这么好的饭菜,你说多自在!这是一举数得,所以鼓励大家到居士林来请客,这就是属於代众生苦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节俭,不可以浪费,要惜福!
我在这一生当中,过去见到两位老师,一位是我在抗战期间一个老校长,周邦道先生,一个是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我跟他十年,他每一个月生活费用六十块钱,台湾钱六十块钱,合美金二块钱,一个月生活费用。他每一天吃一餐,而且吃得很少,我看到他老人家这个样子,我跟他学,我也每天吃一餐。但是我这一餐比他吃得多,跟他一样不行,受不了;他一餐两个馒头,小馒头够了,我要吃三个。所以他一天,两块钱生活费用够了,我那个时候在台中,一天三块钱生活费用。我跟他学,我学了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他问我:那你感觉到体力精神有没有什么两样?我说:不觉得,一样。他把桌子一拍,好!你一直这样下去,一生不求人。我们谚语讲「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生活费用很少,一点点就够了,就不要求人。求人是最痛苦的事情,看人的脸色,好难看!所以我一生饿死,我也不求人,我有这个骨气。
所以生活一定要节俭,一定要知道惜福,决定不可以浪费。你们今天看我,好像是有一点福报,很多人来供养。我没有求人供养,自动送来的,你也不好推卸。我生活还是很少,你们看我吃东西吃得很少,所以送来东西大家享受。今天还有人从台北,煮好的东西带来,真不容易!煮了这两锅带来,我看了我很喜欢,我就告诉悟忍师送到二楼餐厅,你们今天晚上念佛的人,晚上肚子饿了可以去吃。人家供养我,我供养大家,供养大家就有福报,佛家常讲「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人家供养我的,我都供养你们了,我不了道由你们大家代我还,所以立刻就转送给别人。你们供养我的钱,我看都不看,全部拿去给弥陀村。弥陀村现在给我的收据,可以订成一本书,一大堆。所以要晓得,福报转送给一切众生,这个福报是无有穷尽,愈累积愈多,愈多愈布施,这个福就是享不尽的福。但是自己一定要刻苦,决定不可以浪费,多余的决定供养缺乏的人,这就是「代众生苦供养」。
在上一次有个宴会,有一位居士问我:法师,你住在哪里?你自己的道场在哪里?我自己没有道场,我自己一生没有自己的住处,我住在别人的道场。出家了,自己就没有家了,如果还有一个家,那不又回去了?你出了家,现在又回家了。这一次在澳洲,澳洲有个罗居士非常发心,他跟澳洲政府联邦关系都非常好。来问我,我们这个道场净宗学会,需要哪些法师常住在澳洲,他可以给我们办永久居留,甚至於办公民。我跟他讲:你可不要害人,你不要造罪业。他听了也就呆了,他说:怎么?如果把法师办成澳洲永久居留,这个法师道心就没有了,他贪瞋痴慢私心就起来,道心就没有了。所以我说:你要做好事,给我办什么?居留一年,只准他住一年;他一年在这里修行得很好,明年我再给你办一年,一直办得好,我年年都替你办;你要是不如法,我就不替你办,你一年住满了,走路,赶快走;所以他有道心。此地我跟李木源居士也是这样讲,你们的工作准证一年,为什么不给你办多?使你有道心,多了的时候,你觉得这个地方可以长住,你就胡思乱想,你就会到处攀缘,你就会搞小圈圈,将来你会堕地狱,岂不是把你害死了?所以护法要懂得这个道理。
你既然出家了,战战兢兢,真的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心心在道。你只要有道,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供养你的人太多了,你还愁什么?你没有道,你造业,你败坏佛门,你将来必定堕落。所以护法有很多不明道理,把好好的法师都护到三途地狱去了,自己还认为有功德;我出了多少钱,替法师买了道场,那个法师有所有权。法师好好出了家,现在我又给他一个家,又把他装进去了,你还认为你有功德,你的功德在哪里?你造的是罪业,不是功德。我说的话不好听,但是对大家真有好处。所以出家同修,你不要以为我在障碍你,我是在成就你,我决不是障碍你。你们真正修行办道,如果没有地方住,我会供养你。你不真正办道的时候,败坏佛门,那是罪有应得。所以自己必须刻苦耐劳,对於人力、物力、财力要知道爱惜,绝不浪费公共的物品。你能够惜福就是培福,你能够惜福就是积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都是属於代众生受苦。
接著菩萨又告诉我们,「勤修善根供养」,勤修!什么是善根?这大家都晓得,听多了。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佛给我们说的,世间的三善根。对人、对事、对物不起贪心,顺著自己意思不起贪心,违背自己意思不起瞋心,你的心永远是清净,永远是平静,这个自在!不痴、不迷,永远是清醒的,永远是觉悟的。世间所有一切的善法,都是从这三个条件里面生出来的,所以叫它做三善根。菩萨的善根,是这三善根又提升了一层,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菩萨会退转什么原因?懈怠放逸,菩萨就退转了。我们在经上看到,到什么时候才不退?八地才不退,七地以前都是进进退退,只要懈怠放逸马上就退转,永远保持精进。菩萨修行六个原则里面,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进,精是纯而不杂,进是进步。可见得精进两个字,就说明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叫做精进。要勤修,决定不能够懈怠,认真努力,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的习气。「克念作圣」,这是我们中国圣人讲的,你能够克服你的妄念,你就是圣人。圣字怎么讲?什么叫圣人?要用现在的话说,圣人就是明白人,对於世间一切事理、一切因果,都通达明了,这个人就叫圣人。你要不克服你自己的妄念,那怎么行?
我们现在用什么方法,克服我们的妄念?佛家讲方法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什么方法?克服妄念的方法,克服妄想的方法;佛家具体讲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克服妄想分别执著的方法很多。我们今天采取两个:一个是研教,深入研究经教,心心念念想著经典里面的道理,你就不会打妄想了;另外一个方法念佛,念念跟阿弥陀佛相应。念佛人念久了,为什么会懈怠?不懂得念佛的道理,念久了就会懈怠,所以念不下去了。念佛是行门,行一定要依解。清凉大师跟我们讲《华严经》,他把经分做四分:信、解,然后才有行、证。行要依解,要依信、解,没有信、解做基础,那个行靠不住,不能持久。信、解透彻了,行才能够持久,才能够不变。净宗虽然不需要信解,行就行了;这个话说得有毛病。信净宗,不是不要信解,是信解跟行可以同时。在其他法门,一定是先有信解,而后有行证;净宗是信解行证完全同时。因此念佛不能不听经,不听经你念佛,不是在一面念佛是一面胡思乱想,就是一面念佛一面打瞌睡。有些人功夫不错,走路也会打瞌睡,你看他绕佛,绕佛在打瞌睡;止静时,一坐下来就打呼。这个我们在念佛堂常常看到,什么原因?缺乏信解。所以我们今天为了补足这个不足,每天讲经,每一天两个小时的讲经,重要!
讲到勤修善根,你们想不想修善根?都想。那我再告诉你,听我讲经不重要,听他们年轻法师讲经重要,这个道理你们懂吗?年轻法师像一个树苖一样,需要灌溉,需要培植。我这是个老树,不浇水也没关系,也死不了。这个树苖要好好的照顾,如何照顾?你们天天来听经,他坐在这里看人很多,他讲经就很有味道,他的精神就提起来了;一看底下没几个人,垂头丧气大概是我讲得不好,人都跑掉了,信心就没有了。所以他讲得不好,不好就更要来听,给他打气、给他捧场;他一看,还不错,还有这么多人,大概我还行;信心才能生得起来,才能帮助他。所以你们来听经,听他们讲经,就是灌溉,就是栽培,非常重要!
我们当年学讲经,李老师把他的那些听众,找个一、两百人来,交代他们一定要听初学人讲经。老师自己常常到后面来巡查,看看哪些人没来;我叫你来听他们,你怎么没来?所以我们讲经,总有个几十人,差不多一百多人,讲堂不大差不多也就坐满了,我们上讲台信心就很足。所以初学人需要鼓励、需要帮助,这比什么都重要。你们来听他们讲经就等於种树一样,你们在种树,将来才有果实,才有收成;你不种树,想吃果实,哪有这个道理?没这个道理。你要想听法师讲经讲得好,有受用,你不栽培法师,你怎么会听到法师跟你讲经?这有因必有果。
所以听我讲经没功德,听他们年轻人讲经大功德,大家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你们想积功累德,想勤修善根,你就好好的来听经,认真来听经。不但听经,而且要批评;听到哪些地方不懂的问他,这个地方我没有懂,他就会改进;听到哪个地方有疑惑的也问他,我这里听的时候,我有疑惑;或者他讲错了,或者他讲得不够详细,帮助他改进。所以学生在讲台上,下面听众是老师,是监学,是真正的护法,这个样子我们护法跟弘法能够配合,解行相资道场才能成就,道场才能够兴旺,道风才能够建立。学的人有信心,护持的人有收获。我护持一个法师,总算帮助他成就了,这个护持的心血辛劳没有白费,真的有收成。他将来弘法利生,就是你自己弘法利生,他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为什么不做这个功德?为什么不做这个好事?今天跟诸位讲了两个小时,这一句还没讲完。我本来是打算这两个小时把两句讲完,这一句都没讲完,这是讲「供养恒沙圣」,这一句还没讲完。所以晓得,这个经上字字句句的意思讲不尽。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