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三十九集) 1999/1/2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39
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经文的第六行,我们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从这一段看起。这一首偈,上一次我们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只讲了一句:『常行布施及戒忍』;今天我们接著看第二句:『精进定慧六波罗』。「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佛经上面所讲的善根,我们要特别注意,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一不是从断恶修善入门。如果我们不能断一切恶,不能修一切善,这一生无论你怎样修学,你到最后还是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你怎么样去巴结佛菩萨,讨好佛菩萨,没用处的。这个道理与事实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佛帮助一切众生决定不是感情,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住、要明了。佛帮助我们是讲道理,是理性,佛对一切众生的加持就是开示,为我们讲经说法,为我们做种种的示范,我们看到听到一定要行证,行证是佛菩萨对我们帮不上的忙。
前几天,茗山老法师在此地讲了十天《楞严经》,这部经有许多同修都很熟悉。在楞严会上我们也看到,佛菩萨给我们做示范,给我们表演,阿难尊者就扮演这个角色。他跟佛的关系,跟别人不一样,他不是普通的学生,他跟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他们堂兄弟总共八个人,释迦牟尼佛是老大,他是最小的,最小的小弟。他自己以为,佛是他的大哥,又这么喜欢他、疼爱他;你们这些人要认真修行,不修行不能得度,我没关系,将来到时候老大哥会帮忙,提携一把。心里就存著这个不正确的观念,遇到摩登伽女之难,遭难这才晓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怎么样?这种事情大哥帮不上忙,才恍然大悟不修行不行。别人勤苦修行,阿难也得要勤苦修行,这是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
修行从哪里修起?断恶修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这儿做起。你就晓得世间人作恶,恶的根源在哪里?佛教人修善,善的根本在哪里?这就讲到善根。善有根,恶也有根,恶的根是什么?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今天起心动念起了贪心、起了贪爱,立刻就要觉悟,这是一切恶的根源。这个念头一动起来,这是恶的根发作,它在起作用,非常非常可怕,无量无边的罪恶,都是从这个根生的。古德有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悟得快,这个根现在在发动,立刻要把它止住,制止住,这叫修行。果然能够控制得住,这叫功夫。功夫得力,你能够把烦恼控制住,这就功夫得力。烦恼控制不住,依旧起现行,依旧造业,功夫不得力。
世间三善根就是无贪、无瞋、无痴,可见得恶的根反过来就叫善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见色闻声,贪瞋痴的念头才一动,马上要把它降伏住。《金刚经》上所说的:「云何降伏其心?」那个心就是三毒烦恼,你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因为三毒烦恼根太深、面太广,无量劫来养成这个祸患,一时想把它除掉,除不掉的,根深蒂固,哪有那么容易除掉?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警觉,它一发作立刻就将它控制住。用什么方法控制?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无量无边,这些方法干什么?无非是控制烦恼。我们今天学的是念佛法门,我们用一句佛号来控制它,念头才一动,「阿弥陀佛」,伏住了。第一念是贪瞋痴,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你得有这种方法,这样念佛功夫才得力,才能够念得相应。这是讲世间的善根、恶根。
菩萨善根只有一个,因为菩萨决定修三善根,世法三善根他没有问题,菩萨当然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都断了,无明也破了一品,证得清净法身,所以说世间的善根他已经圆满。以后什么是他的善根?佛说「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精进这两个字的意思,也是无尽的深广;进是进步,进而不退。我们这部经,古德判教这部经是属於圆顿大乘,比《华严》还殊胜。隋唐的大德认为《华严》、《法华》,只不过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把这部经看得多么重要,这部经多么殊胜。我们晓得这个经的标准是法身大士,但是这个经特别,因为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此精进的范围格外的广大。
圆顿法必须破一品无明,才证得三不退,进这个字有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可是在我们这个经上讲,不仅仅是证三不退,是圆证三不退,这个「圆」字那就不可思议,圆是圆满。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什么人才能称为圆证三不退?严格的说,等觉菩萨才可以说是圆证;如果把标准放宽一点,那就是经中常讲的阿惟越致菩萨。这是经上常讲,三经当中都说,而且说过多次,这算是可以说他是圆证三不退。阿惟越致,古大德给我们说明,七地以上;换句话说,地位最低是七地菩萨,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算十一地,这些位次才能算圆证三不退,这就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可见得比《华严》所讲的殊胜太多了。
怎样算是精进?精这个字是精纯,纯而不杂才算是精。精进是菩萨修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科目。佛为一切众生说种种法门、说无量法门,并不是叫你全部都要学习,你要是这么想、这么看,那你就错了。佛的要求是叫你在一切法门里面选择一门,精进修学,精的意思在此地。一门深入,长时间的薰修,就叫做精进。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自始至终,处处都显示精进修学的效果,我们现在才介绍出席的大众,没有正式讲到经文,参与这个法会大众,现在给我们说出,他们都是由一个法门证入解脱。证入解脱是什么意思?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解脱,解是解开烦恼,见思烦恼解开,现在的新名词叫解放,见思烦恼解放,脱离六道轮回,解脱;尘沙烦恼解放,无明破一分,你就脱离十法界,这是解脱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中国民俗里头一般所讲的证果,他证的是什么果?佛果,他成佛了。
圆教初住菩萨成佛了,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跟我们解释诸佛,他就是这个说法。诸佛是指什么人?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叫诸佛。中国禅宗所谓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人见性?圆教初住菩萨就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他真的成佛,见性就成佛了。这个佛叫分证位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佛,但是他还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妄想没断尽,妄想就是无明,无明没断尽;无明断尽了,那就是究竟圆满成佛。无明虽然没有断尽,破了几分,所以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你们看看,仔细去观察,用什么方法成就?一门,所以他是精进成就,他不是杂进成就。我们今天犯了最大的一个忌讳是学得太多,门门都想学,门门都在下功夫,到最后是一无所成。这个例子,从世尊那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代代都有这个现象,我们真正学佛的人,对於这些不能不留意。你仔细去观察,过去的人、现在的人,他怎么成就的?他成就的条件是什么?过去的人、现在的人修行失败,没有成就,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不可以说他不用功,不可以说他没有心,他真有心、真用功,为什么到最后失败?他不是精进,我们用现代话,他是乱进、他是杂进,就是说他学得太多太杂了,所以他不能成就。
我们在此地培训班的同学,我想你们对於这一点应当有体会,应当有一点认识。我们在此地办培训班,期限只是三个月、四个月,我看到你们的报告,你们写出来你们的感想心得,你们说在这边三个月,比你们过去在佛学院学四年还要扎实、还要有效果,这什么原因?绝对不是我们这边比你们佛学院的老师高明,不见得;比你们那些佛学院老师用的方法巧妙,也不见得;说实在话,我们样样都不如人,我们掌握了什么原则,你们会感觉得这三个月,比学习四年还有效果?我们掌握的就是精进。你们在此地三个月学一样东西,你们过去念佛学院要学几十样门功课,差别在此地。这三个月当中,你们头脑里只想一桩事情,想一部经、一个法门,你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你觉得有成就。以往你们在佛学院念书,这一点钟学这部经,下一点钟又换一门功课,一天好几堂功课,要学好几种不一样的东西,你这个脑子乱。这堂课还没吸收进去,马上换一堂新的,别说四年没有成就,四十年也没有结果。我们从这些地方体会,佛讲的精进有道理。
大家在华严会上,这些出席的大众,无论他示现是什么的身分,我们仔细观察他,他对佛的赞颂,他自己的报告,都提出一门。在华严会上,我们真正体会到,「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每一个人修学的法门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证无上道,每一个人都脱离六道、十法界,都证得毗卢遮那的华藏净土。这是我们要深深思惟,知道精进是个秘诀、是妙方,决定不能夹杂。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这书里头,告诉我们念佛精进的方法,他说了三句话: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特别郑重嘱咐的,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你夹杂你佛号决定念不好;换句话说,你功夫不会得力。念佛人真正的成就,《弥陀经》上说出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开了。大势至菩萨所说的「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心不颠倒」,功夫都是在精进,都是在一门深入。
我们办培训班提倡「一门深入」,将来办佛学院还是一门深入,如果我们要像一般佛学院、一般学校一样,那我们走的路子跟他们路子一样,结果也跟他们的结果一样。这个办没有意义,我们的精神、时间全部都浪费,干这个事情干什么?但是佛学院,我们可以多开一些课程,诸位同学选定了一门课程就一门深入,个个都能成就,像华严会上这些佛菩萨一样。这个佛学院就有成就拿出来,将来毕业出来之后,就出了许许多多的菩萨,用现在的话说「专家」。学讲《无量寿经》七年,七年毕业出来,你就是无量寿佛;学讲《弥陀经》也要学七年,七年毕业,你就是阿弥陀佛;学讲《普门品》,《普门品》也要学七年,毕业出来之后,你就是观世音菩萨。我们可以开很多课程,我们这里是造成佛菩萨的一个学府,我们要在这个学校里头拿学位,这个地方的学位是佛、是菩萨,只要你一门精进不懈,你一定可以把这个学位拿到,然后才有能力教化众生。
一门通了,给诸位说,门门都通,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世法,你在大学里面学一个科系,你这个科系学得再成功,另外一个科系你外行、你不懂。佛法不一样,佛法一样通了,是一经通一切经通,是什么原因?佛法是教你明心见性,所有一切经教都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所以你从任何一门见性,你就能通达一切法相,一切法相都是依自性流露出来的。可是你通达之后,一切经都通了,当然一切经你都能讲得好,就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这个时候能不能用佛的姿态出现在世间?不行。为什么?现在众生根性不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你要观机说法。现在这个时代,诸佛来了也要示现菩萨,不能示现佛的身分,佛是大通家,什么经都可以讲,菩萨不是通家,是专家,只讲一门,这是佛跟菩萨不一样,诸位要细细去想想。
你自己本身是佛、是大通家,你要顾到一切众生的根性,示现菩萨、示现专家,劝人精进,这是你大慈大悲,不是你不通,是众生不通。众生学两样、三样就不能入门,必须自己要做一个榜样,示现一门,我一门通了,你跟我学一门,你也会通,他才会相信。从这些地方我们真正体会到,佛菩萨是无尽的慈悲,对众生的关怀爱护,无微不至,做出种种示现给众生做榜样,教导众生精进,这个意思我们总要能够体会得到。所以我们将来佛学院里面,排课程教学的方法,我们决定是遵守佛陀的教导,决定不能违背;我们知道违背,我们决定失败,我们遵守决定有成就。希望诸位都能够修行证果,都能够真正拿到菩萨的学位,我们的佛学院就成功了。
精进其他的意思,一般经论讲得很多,诸位也听得很多,不必再多说,我们特别强调,决定要专精。净宗主修的六门功课是「五经一论」,随著你自己的兴趣任选一部,只要专精都能成功。其他所有一切大小乘的经论,包括世间的典籍可以做参考,可以做辅助,跟学校读书一样,我们主修的、助修的,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够帮助我主修的这门课程、这部经论可以参考,不是帮助我这部经论的典籍,我们暂时可以不要去理会它,一定要把精神、时间全部集中。修学的态度,讲席里头也讲得很多,「信解行证」。信解行证,《华严经》上说得很好,行布、圆融是同时的,虽有次第,但是它是融通的,一即是四,四即是一,我们才能入境界,要把它分成四段就难了,这个道理要懂。行布不碍圆融,行布是次第;换句话说,次第不妨碍圆融,圆融里面不妨碍有次第。这个道理与事实,《华严经》上讲得很多很多,我们明白了,就晓得怎样去修学。
精进才能够达到底下一个科目,禅定。前面我们讲忍辱波罗蜜,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诸位想想,如果都不能够忍,你怎么会得定?所以从忍辱,再加上精进,你就得定。定是真实的受用,定是定於一,这个「一」不是专一,不是唯一,不是独一,而是任一,这佛法才圆融。我学《无量寿经》,我的心就定在《无量寿经》上,我学《金刚经》,我的心就定在《金刚经》上,每个人所修学的法门不一样,每个人定的定点也不一样。所以「一」是任一,不是唯一,不是独一,这才显示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在任何一个法门里面都能得定,定就是三昧,从三昧才开智慧。
法门虽然多,哪一个法门契自己的机,这一定要掌握到,为什么?契机的法门容易成功,不契机的法门就很难成就,因此在修学选择法门,对於你将来修行证果关系最大。你要选错了,选择很不容易修学的,你要得成就就难了;一定要选契合自己根机。可是选择法门,那是大学问,真实智慧,佛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佛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任何一个众生亲近佛陀,佛一看,对他的根性彻底了解,佛知道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种种行业佛全知道,所以真的能够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说法契机。佛灭度之后,也有一些修行证果的弟子们,菩萨、声闻、缘觉,他们也有能力观机,但是他们所证的果,不是究竟圆满的果,因此观机的能力,没有世尊那么圆满。譬如罗汉,阿罗汉能够观察一个众生过去五百世,五百世以前阿罗汉不知道,就没有能力;你最近五百世当中的状况他晓得,因此他说法也相当契机,没有佛那么究竟圆满,也算不错了。
可是到今天,我们所遇到讲经说法的善知识,都是凡夫身,别说你过去一生都不知道,你现在这一生,譬如说你今年三十岁,三十岁以前的事情我都不晓得;你过去学的什么、干的什么,我都不知道,说法怎么能契机?这是凡夫身的困难处。好像大夫看到病人,对病人的病历一无所知,他为什么得这个病?得病多久都不知道;看看你现在情形,给你用药,用药都是试探性的,怕出事情。有一些大胆的,不顾一切给你下药,药一下错,这个人学佛就学出神经病,我们佛法讲著魔了,你看看多少?我们各个地方都看到许多人,年纪轻轻的,书念得很好,大学毕业了,甚至於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学佛学个一、两年神经分裂,多可怜!前途整个毁掉。那是什么?大夫下药下错了,法不对机,害了人的法身慧命,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不能不警惕。
禅定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就是一心不乱,清净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就是属於禅定。清净平等是功夫,不是听听你就得清净心,就得平等心,哪有那么容易!什么叫清净?对於世出世间法不沾染,才叫清净。诸位同修要记住,不沾染不是说你不接触,你可以接触,接触不能够染污。宗门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所谓「百花丛中过,一叶不沾身」,那就是禅定。这比喻我们六根可以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知道六尘境界是幻相,梦幻泡影,所以心里面对於外面境界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片叶不沾身。你对外面境界起一念分别、起一念执著,你就被污染,你就没有定功。所以禅定的前方便是忍耐、是忍辱,忍辱就是忍耐的意思;我们修定,一定要先从忍入门,忍是禅定的前方便。
禅定在修学里面是真实的受用,所以禅定也叫三昧;三昧是梵语,从字面上翻译是正受,正常的享受。什么是正常的享受?佛给我们说,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概括分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这是六道凡夫的享受;身有苦、乐受,心有忧、喜受,当身无苦乐,心无忧喜,这时候叫舍受,总共五大类的享受。正受是什么?这五类享受统统没有,那就是正受。禅定是正受,诸佛菩萨的享受,这种享受并没有离开我们世间。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诸位看到,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意思就显示诸佛菩萨在哪里?已经跟我们生活融成一片。我们从早到晚所接触的一些人事物,里面就有许多佛菩萨在里头,可惜我们不认识。到什么时候你会认识?你把《华严经》念通你就认识了,你就认识我们周边真的不少佛菩萨在,这是事实。那些人何以是佛菩萨?他跟我们生活融成一片,享受不一样;我们的享受是苦乐忧喜舍,他们的享受是正受。无论是什么样身分,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自在安乐,那个人就不是凡人,那个人就是佛菩萨示现。你要会看,你要善於用你的六根,你能觉察周边有很多佛菩萨,有很多真正的善知识,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
禅定另一个意思是主宰,胸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是定功。我修学这个法门,或者是你依照《无量寿经》修学,或者依照《阿弥陀经》修学,这是假设我们选定这个经本、这个法门,别人来给我说什么样的佛法,说什么样的法门,我合掌恭敬,我决不会改变,我一门学习到底,这是你心有定功,你有主宰。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常常遇到一些同修来告诉我,听某一个人说,某个法师说,我们这个念佛的方法还不是最好的,他们的方法比我们更殊胜,於是心就动摇。这是什么?你没有定力,旁边人家轻轻的扇子搧一搧,你就动摇了,你怎么会成就?你说他这个法门比我们好,跟他去学;再过几天又碰到一个人,那个人说方法比他还要好,好了你再跑到那边去。一山望著一山高,你这一生当中天天在转换法门,到最后是一门也不能成就。说这个法门高,那个法门低,《金刚经》上佛的话要改一改,「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赶紧改一改:「法门不平等,有高有下」,就是这个意思了。你这是愚痴,妖魔鬼怪只能动摇愚痴人的心,为什么?他没有主宰,他没有定功。没有主宰,很容易上当,很容易受骗;心有主宰的人,有定功的人,不会动摇。
这一桩事情,诸位要好好的去读《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就是善导大师的注解,特别去看「上品上生章」那一段注解,那一段注解他注得很详细。我们曾经讲过这全经,也特别讲过这一段,「上品上生章」我记得我讲过这一段,讲得很详细。你要在这一段里面真正学会,你的心就有主宰,不会动摇。善导大师举例说,别说善知识来劝我们改法门,释迦牟尼佛来不行,一切诸佛来也不行,你可以跟诸佛如来说,我已经选定这个法门,那个法门虽然好,让他去学,我还是学这个法门,坚持到底。善导大师教我们的秘诀,佛来劝我们,我们都不会动摇,何况什么善知识?善导大师这个例子举得好,我们要多想想。否则的话,我们这个道心叫露水道心,水上的浮萍,随著风飘动,没根,你怎么会成就?世尊可以说慈悲到了极处,知道末法众生这些毛病,所以在往生之前,给我们留下「四依法」,帮助往后这些弟子们,在一生当中保证你修学成就。四依法里头第一句,就叫我们「依法不依人」,凡是不能成就,违背了佛陀的教诫,他搞什么?他依人不依法,注定失败,我们要牢牢记住世尊这个教诫。
念佛,日本人提倡本愿念佛,说这个法门好,超过我们中国人太多太多,我们中国人念佛都是生边地疑城,他们念佛是上上品往生。本愿念佛出在哪个经上?净土三经一论,后来祖师加进去五经一论,五经一论里头,都没有说本愿念佛。《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条件讲得清清楚楚,你不听,听人家胡说八道,说老实话,我们念佛生边地疑城,不错!他们那个搞得边地疑城都没分,比我们差远了。何以故?造谣生事,毁谤佛法,他们干的是这个。破坏你的信心,断一切众生法身慧命,你想想他果报在哪里?我们决定依经典的教诲,依法不依人,他修他的,我修我的。你们也曾经听说过,谛闲老和尚早年一个锅漏匠的徒弟,他什么都不懂,老和尚就是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专念,念累了你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人家念到三、四年站著往生。
这些人来给我们做现身说法,他为什么有这种功夫?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他那个心就定在阿弥陀佛上。除阿弥陀佛之外,他心里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杂念,一心称念,他做到了。《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念佛的秘诀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锅漏匠有没有发菩提心?实在讲什么叫菩提心他不懂,他心有没有发?有,他自己也不知道。蕅益大师说得好,《弥陀经要解》里面讲,一心一意专求往生极乐世界,一心一意就想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种讲法,蕅益大师以前的古大德没说过,我们在所有文字记载里头没听说过,蕅益大师讲得对不对?我们细细去思惟,他讲得没错。一心向佛,这不是无上菩提心,是什么心?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老阿公、老太婆不认识字,什么都不懂,经教一堂也没听过,念佛念个两、三年,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他又不生病,走的瑞相那么好,就是专精。他时间虽然不长,他得定,得念佛三昧,就是说他得一心不乱,他心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到极乐世界去,他成功了。
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的法师,修学其他法门的法师,不如他,比不上他。哪一点比不上?人家专精。我们讲经的法师,有的时候还要读经,有些时候还要准备准备,不能不分心;还要应付听众,还有许多些应酬,没有办法拒绝,所以比不上那个老太婆。她们好,有大福报,世间人瞧不起她,理都不理她,那是大福报,你懂吗?决不是说认识人多,在社会上名气大,那个人有福,那个人一点福报都没有,找他麻烦的人太多太多了。老太婆无知无识,没人找她麻烦,那才叫大福报,一生当中念佛,没人打搅她,没有人破坏她的功夫。什么叫福报,一般人搞不清楚,真正有大福报的人你不认识,完全没有福报的人,以为这个人福报很大;交际应酬很广,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忙到最后三途去了,这福报在哪里?他是三恶道的果报。这个人在世间又没有财富、又没有地位,没人瞧得起他,一心念佛,他的果报在极乐世界,天天站在阿弥陀佛的旁边,谁认识清楚?
我们现在积极在筹建念佛堂、筹建弥陀村,将来能到弥陀村里面来念佛,这是这一个世纪当中第一等的大福报。到这儿来念佛没有人打搅你,我们会有很多护法护持你,不会让人家来打搅你;你的家人眷属来探望你,我们都会拒绝,你在念佛的时候不让他们来打搅。将来弥陀村里头不装电话,装了电话难免你家里人会常常打电话来,没有电话,跟外面音讯隔绝;里面也没有电视,你也看不到新闻。可是里面装闭路电视,让你看念佛堂大家在念佛,法师在讲经,闭路电视让你看这些,新闻完全看不到。这里头也不订报纸,也没有杂志,所以到那个地方去,天天天下太平,什么事也没有,你身心安定。那个地方好用功,真正成就诸位,确实可以能够达到一心不乱;纵然得不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是一定可以得到。功夫成片是下下品的一心不乱,我们凡夫只要有这种功夫,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凡圣同居土就有分。
今天你们送给我的红包,供养我的,我给你说,供养我没有福报,我立刻转到弥陀村,你们的福报就大了,真实福报,一点都不假,将来这里头我们预想到,许许多多人在这里头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我们能看得到,能预见的。所以我们这些服务的人员、工作的人员,我也是工作,李木源居士也是服务,工作人员,我们当护法。我们用什么心态来护持大家?我说了很多很多遍,我们一定要从内心真诚发出来,每一个进入念佛堂的念佛人,都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用孝顺心、恭敬心来为大家服务,来照顾大家。有许多同修来告诉我,他们将来也想到各个地方去建立念佛堂,也去建弥陀村,做得跟这边一模一样,来跟我说,我摇头,我说你决定做不到。
什么原因?你能不能把每一个人看作自己父母,把他看作是阿弥陀佛?你没有这个心,那你就做不到。财力、人力、物力你比我们这儿丰富,我相信你能够做得到,这个心你没有,对一切众生的孝顺心、恭敬心你没有,那你的道场就不如这个道场。你要能对一切众生,具足恭敬心、孝顺心,你就会跟这个道场一样。你们来到此地,觉得这里气氛不一样,磁场不相同。当然不同,为什么不同?这个道场有诸佛菩萨在里面,念佛堂有诸佛菩萨跟到大家一起念佛,龙天善神拥护。这些瑞相,有些同修见到来告诉我,护法神多,他们看到在排队;这些情形我都明了、我都清楚,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总而言之一句话,心一定要做得了主宰,绝不被任何境界所动摇。我们依据《阿弥陀经》,依据《无量寿经》,采取持名念佛;四种念佛的方法,我们采取持名念佛,一句名号念到底。我们修学这个方法是有承传,不是自己编造下来;我的方法是李老师传给我,李老师是印光大师传给他,所以我们的承传是从印光大师那里来的。苏州灵岩山是我们的祖庭,我们这个法脉是一脉相承,依照这个方法修学,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怎么可以轻易被别人动摇?为什么我们修学这一点信心都没有?你们听了这些闲言闲语,来问我已经就错了,你来问我,我就知道你没有信心,你要有信心,你怎么会跑到我面前说这些话?所以这是禅定第二个意义,自己在境界里头决定做得了主宰。
菩萨修学这六个纲目,从布施到禅定都是属於事相,我们现在所谓是落实在生活里面,落实在工作之中,这五个项目。最后这一个是智慧,般若智慧,智慧不是事,智慧没有迹象可寻。可是智慧是修学的枢纽,般若从哪里显示?从前面五种事相上显示。如何显示你有智慧、你没有智慧,如果你修学不执著、不分别,你就有智慧,那就叫般若在里面。你修学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没有智慧,你没有般若。前面五条要是没有智慧,就不能叫度,布施不可以叫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是智慧。所以没有智慧在里面,前面这五种是福报,修布施,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统统是福报,禅定也是福报,生四禅天、四空天,禅定的福报。所以你才晓得六道里面,所谓是世间禅定,四禅八定,它里头没有般若波罗蜜,如果有般若波罗蜜,这个禅定超越六道,不在六道受报。
般若是什么?六百卷《大般若经》,是般若最重要的典籍,世尊当年在世二十二年所说。诸位要晓得,世尊说法总共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讲般若,我们就体会到,般若是佛法里头主要的科目。不是主要的科目,为什么用这么长的时间,来讲这门功课?是一切大乘菩萨主修的法门,以文殊菩萨为代表,诸位晓得文殊主般若。般若说的是什么?六百卷《般若经》,诸位要是浏览一遍,《般若经》很长六百卷,看前面不晓得后头,看到后头前面忘光;世尊也知道,我们末法时期读书,有这么一个现象。但是你读下来之后,会有一句话不会忘记,这一句话为什么不会忘记?在六百卷里面重复了几千遍,这个印象很深刻。
这句话是什么?三个字,「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真实的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因缘生法,法不是真的,是假的,你能够看出来,能够发现,是智慧,真实智慧。《金刚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不能详细讲,前年我们在此地讲过一部《金刚经》,用了很长的时间,好像是每天讲,讲了四个多月。说三心是讲能得,能得的不可得,然后再说诸法,诸法是你所得的。佛在经典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论:「诸法缘生」,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就告诉你能得、所得都不可得,这是真实智慧。所以佛在末后一首偈子上做一个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般若,这是真智慧。
一切有为法,就是一切万法。诸位同修有不少读过《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只是解释释迦牟尼佛一句话,世尊讲经说法时常讲,「一切法无我」。弥勒菩萨为了解释这一句话,造《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里面,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觉得六百六十法太多了,不便於初学,所以将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百法,教诫初学就方便。诸位要晓得,百法一展开就是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再展开就是一切法,所以百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浓缩归纳。这里面有为法就占了九十四种,只有六种是属於无为法,《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就是指百法里面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梦幻泡影。
这九十四法里面,诸位想想看,八心王,五十一心所,十一个色法;二十六个烦恼法,烦恼法是说在心所法里头;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这合起来九十四法叫有为法,都不是真的,佛用比喻来讲「梦幻泡影」。这些法所谓相有体无,事有理无,它是不是真正存在?不存在,「如露亦如电」。如电是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它不存在,它刹那生灭;我们在《华严经》前面,跟诸位细细说过。我们今天误会以为这些现象会存在,是什么回事情?是它的相续相。所以相续相比喻如露,也不是长远的相续,是很短暂的相续。我们人这个身体,其实这个身体是刹那生灭,我们不能觉察,我们看到一个人活了几十年死了,这几十年是刹那相续相。它的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刹那生灭,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是不生不灭,没有生灭,说生它灭了,说灭它又生了。佛讲这种现象是不常不断,你说它常它立刻就灭了,你说它灭底下相又生了。念头是这个现象,形相上也是这个现象,所以一切事相也是非常非断、非一非异,这才是事实真相。你把事实真相搞清楚、看明白,这个人才叫有智慧。
菩萨现身说法,教化众生,恒修六度法门;恒是恒常,永远没有间断。虽修六度法门,决定不执著有能修、有所修,他要执著有能所,他就是凡夫,他修的是福,他不是修六度。他之所修的六度,他虽然很认真、很努力在修学,一丝毫的执著都没有;不但没有执著,连分别这个念头都没有。我们就无法想像,这一个人要不分别、不执著,他怎么办事?无论是你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你不分别、不执著,你怎么个修法?所以佛在经上才用了三个字,不思议,佛菩萨的境界不可思议。意思就是说我们凡夫想不到的,他真的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事情做得很圆满,做得很周到,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要问他怎么成就的?不可思议。我们也说不可思议,好像这个话没答覆一样,你听了一定很不满意,一句「不可思议」搪塞掉了。跟那些宗教家所讲的宇宙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上帝造的;上帝从哪里来的?不晓得。佛法里面讲不可思议,实在讲就是普贤菩萨行愿里头的两句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是这么成就的。
所以随缘就是我们重要修学的科目,起心动念攀缘了,攀缘是凡夫,随缘是佛菩萨,随缘就是一样做,做得很欢喜、很高兴,很认真、很努力。李木源居士从来没有休息,今天晚上去开会,忙得不得了,半夜都不能睡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的精神体力那么好。他不是为自己做,为众生做,为众生做也不著众生相,也不执著造作的相,这叫智慧,这叫般若波罗蜜。布施里面不著相,《般若经》讲三轮体空,不执著能施,也不执著所施,也不执著施物,你所施的这些事物,统统不执著,这就叫般若波罗蜜,布施也就称为布施波罗蜜。持戒,也不执著能持、所持,这叫持戒波罗蜜。以此类推,一直到禅定。
由此可知,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我们能够舍掉能所,般若波罗蜜就现前。只要你还落在能所里面,自己一定要晓得,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所修学的全是福报。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这个事情福不能解决,这个事情是指什么事情?生死大事,脱离六道轮回这桩事情,福报不能解决。换句话说,你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能解决,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要想出离六道轮回,什么能解决?般若波罗蜜就能解决,般若波罗蜜能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能帮助你脱离十法界。所以般若的教学,就变成了佛法的中心科目,道理在此地。这个理念,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无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一切经论里面都没有离开般若波罗蜜。为什么?般若波罗蜜是一切经教的教体,也就是说,一切经教是从般若波罗蜜里面生出来的。大乘经祖师判教、辨体,一切大乘经以什么为体?以实相为体,实相是般若。
般若波罗蜜在哪里?经文字字句句里头都有般若波罗蜜,所以经文字字句句义趣无有穷尽,哪里能说得尽?跟大家讲解,每一个字讲两个小时,一点都不为过,两个小时能把意思讲得完吗?讲不完。两个小时讲一句、讲一个字,粗枝大叶,绝对不是细讲,细讲字字句句,那就是佛经里头所说,尘说刹说,无间说,都说不尽。由此可知,般若智慧的重要。我们这个经文也只能讲到此地,般若一般的讲法,诸位可以参考古今大德的注疏。江味农《金刚经讲义》好,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也好,我们读读对於般若多少会有一点概念。这两句叫半偈,四句是一首偈。这半偈是法藏比丘为我们示现,行六度、拔众苦,也是四弘誓愿里面,学法门、断烦恼,我们用这两句话,做这两句的一个总结。
底下一句:『未度有情令得度』。这一句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是未度的。未度我们要帮助他得度,这就是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话虽然是这么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用无量法门来度众生?成佛才行,不成佛做不到。佛法当中常说,像《普门品》里面所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现佛身可以说无量法门,这个诸位要记住。什么时候现佛身?一定要看众生的机缘,机缘成熟。这个时候的机缘不是一个单纯的机缘,也就是说明各种不同根性的机缘都成熟,那你现身说法你不能说一种法,你要应付各种不同的根机说种种法门,在这个机缘之下,那你就一定要现佛身。所以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不是随自己的意思,是应机,顺众生,顺一些根熟的众生,而是很多很多种不同根熟的众生统统成熟,这是示现佛身,为说种种法门。
佛灭度之后,这三千年当中再没有一尊佛出世,什么原因?没有这个机会。而往后往往一个地区、一个处所,众生根成熟,大多数是一类;一类根机成熟,那就现菩萨身,示现一门深入。而在末法时期,世尊在《大集经》上讲得很好,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这个成就都是讲根机成熟。在正法时期,一类持戒证果的人根机成熟;像法时期,一类禅定根机的人成熟;末法时期,这一类净土根机的人成熟。我们读经,听佛说话,要懂得佛的意思,这对我们来讲,对自己帮助自己选择法门,对别人来讲帮助我们观机,帮助我们帮助一切未度有情。
在今天我们对於这些社会广大群众,我们如何帮助他们?用一句佛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帮助他们。不管他信与不信,佛号他听进去了,听在阿赖耶识里头,永远不会磨灭,成为将来再遇到缘分的时候,他会起现行,他会学佛,他会念佛往生不退,他会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把这一句佛号,把阿弥陀佛的形像让他看,一看也落在阿赖耶识里头,见闻弥陀形像、名号,这就行,这就是接引广大众生。在新加坡这个地区,这是个热带,一年只有一季,没有四季,这个地区方便,一年到头就穿一件T恤,不要再多加衣服,我们T恤印上阿弥陀佛,马路上走一圈就度了很多人。所以大家出去办事、出去买菜,穿上阿弥陀佛T恤,你就度了很多人,让人家看到弥陀名号的名字。这个地方受英文教育的很多,我们阿弥陀佛的名号中英文都印上,各种人统统都普度。
这个地方,新加坡用四种语言,有马来语、印度语,我希望诸位同修,将来印阿弥陀佛名号T恤印四种文字,这个衣服穿到外面去,多元文化,普度众生。未度众生令得度,我们要用这种方法,一定要会做。图案设计得很美,让每一个人看到都能生欢喜心。现在社会年轻人穿的是什么衣服?图案都是画的妖魔鬼怪,看到都是吓死人的。我们穿这个服装,后面印阿弥陀佛,度这些妖魔鬼怪。我感觉得现在我们做的这些衣服还不够,穿著的人虽然多了还不普遍,应当大量去制作免费赠送。将来居士林下面布施吃饭,也布施衣服,我们印这些T恤放在下面,吃饭一个人带一件都穿上,下一次来的时候穿这个衣服才招待,不穿这个衣服我们就不招待你,好事!这是讲没有得度的。
『已度之者使成佛』。「已度」是说什么人?已经相信净土法门,已经修学净土法门,可以说末法时期这一类众生根成熟了。根熟了的人,我们就决定帮助他这一生往生,所以我们建念佛堂,我们建弥陀村,为什么?就是「已度之者使成佛」,我们要把这句话落实。建弥陀村、建念佛堂,落实这一句,我们这个经不是白念,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圆圆满满。根熟了,还没有到完全成熟,已经有个七分、八分,我们再加一把力,再辅助他,他就达到十分,达到十分就往生不退成佛了。诸位要晓得,已经有个七分、八分的人,遇不到这个缘,他这一生不能往生,还要等来生。来生不是底下一生,不晓得后头多少生、多少劫,就是你下一次再碰到这个机缘不容易,这个机缘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我们明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对这个机缘要格外的珍惜,遇到了决定不能空过,遇到了一定要真正发心。
有许多人怀疑,我们遇到了,这一次我们在这里做义工,他们都念佛往生,那我们将来怎么办?想到这个地方不想做义工,还是到里面去念佛好,那没人护持了。大慈菩萨早就知道,所以在经上告诉我们,你劝两个人往生,比自己精进,你劝十几个人往生,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你能够护持,让他们统统往生,除非你自己不想往生,你自己想往生,你念佛功夫不够不要紧,到你临命终时,他们一定会拉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为什么往生?是他帮我来的,赶快去接他;阿弥陀佛也来了。我们这个世间人忘恩负义,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知恩报恩,所以你帮助他往生,他将来一定帮助你往生。这个道理我想大家听了都能够点头,都能肯定,我们的功德绝不空过。所以我劝同修,我们同心协力我们来做义工,成就这些根熟的众生,成就他们就成就我们自己,自他功德不二。好,今天时间到了。
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经文的第六行,我们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从这一段看起。这一首偈,上一次我们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只讲了一句:『常行布施及戒忍』;今天我们接著看第二句:『精进定慧六波罗』。「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佛经上面所讲的善根,我们要特别注意,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一不是从断恶修善入门。如果我们不能断一切恶,不能修一切善,这一生无论你怎样修学,你到最后还是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你怎么样去巴结佛菩萨,讨好佛菩萨,没用处的。这个道理与事实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佛帮助一切众生决定不是感情,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住、要明了。佛帮助我们是讲道理,是理性,佛对一切众生的加持就是开示,为我们讲经说法,为我们做种种的示范,我们看到听到一定要行证,行证是佛菩萨对我们帮不上的忙。
前几天,茗山老法师在此地讲了十天《楞严经》,这部经有许多同修都很熟悉。在楞严会上我们也看到,佛菩萨给我们做示范,给我们表演,阿难尊者就扮演这个角色。他跟佛的关系,跟别人不一样,他不是普通的学生,他跟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他们堂兄弟总共八个人,释迦牟尼佛是老大,他是最小的,最小的小弟。他自己以为,佛是他的大哥,又这么喜欢他、疼爱他;你们这些人要认真修行,不修行不能得度,我没关系,将来到时候老大哥会帮忙,提携一把。心里就存著这个不正确的观念,遇到摩登伽女之难,遭难这才晓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怎么样?这种事情大哥帮不上忙,才恍然大悟不修行不行。别人勤苦修行,阿难也得要勤苦修行,这是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
修行从哪里修起?断恶修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这儿做起。你就晓得世间人作恶,恶的根源在哪里?佛教人修善,善的根本在哪里?这就讲到善根。善有根,恶也有根,恶的根是什么?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今天起心动念起了贪心、起了贪爱,立刻就要觉悟,这是一切恶的根源。这个念头一动起来,这是恶的根发作,它在起作用,非常非常可怕,无量无边的罪恶,都是从这个根生的。古德有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悟得快,这个根现在在发动,立刻要把它止住,制止住,这叫修行。果然能够控制得住,这叫功夫。功夫得力,你能够把烦恼控制住,这就功夫得力。烦恼控制不住,依旧起现行,依旧造业,功夫不得力。
世间三善根就是无贪、无瞋、无痴,可见得恶的根反过来就叫善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见色闻声,贪瞋痴的念头才一动,马上要把它降伏住。《金刚经》上所说的:「云何降伏其心?」那个心就是三毒烦恼,你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因为三毒烦恼根太深、面太广,无量劫来养成这个祸患,一时想把它除掉,除不掉的,根深蒂固,哪有那么容易除掉?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警觉,它一发作立刻就将它控制住。用什么方法控制?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无量无边,这些方法干什么?无非是控制烦恼。我们今天学的是念佛法门,我们用一句佛号来控制它,念头才一动,「阿弥陀佛」,伏住了。第一念是贪瞋痴,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你得有这种方法,这样念佛功夫才得力,才能够念得相应。这是讲世间的善根、恶根。
菩萨善根只有一个,因为菩萨决定修三善根,世法三善根他没有问题,菩萨当然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都断了,无明也破了一品,证得清净法身,所以说世间的善根他已经圆满。以后什么是他的善根?佛说「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精进这两个字的意思,也是无尽的深广;进是进步,进而不退。我们这部经,古德判教这部经是属於圆顿大乘,比《华严》还殊胜。隋唐的大德认为《华严》、《法华》,只不过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把这部经看得多么重要,这部经多么殊胜。我们晓得这个经的标准是法身大士,但是这个经特别,因为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此精进的范围格外的广大。
圆顿法必须破一品无明,才证得三不退,进这个字有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可是在我们这个经上讲,不仅仅是证三不退,是圆证三不退,这个「圆」字那就不可思议,圆是圆满。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什么人才能称为圆证三不退?严格的说,等觉菩萨才可以说是圆证;如果把标准放宽一点,那就是经中常讲的阿惟越致菩萨。这是经上常讲,三经当中都说,而且说过多次,这算是可以说他是圆证三不退。阿惟越致,古大德给我们说明,七地以上;换句话说,地位最低是七地菩萨,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算十一地,这些位次才能算圆证三不退,这就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可见得比《华严》所讲的殊胜太多了。
怎样算是精进?精这个字是精纯,纯而不杂才算是精。精进是菩萨修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科目。佛为一切众生说种种法门、说无量法门,并不是叫你全部都要学习,你要是这么想、这么看,那你就错了。佛的要求是叫你在一切法门里面选择一门,精进修学,精的意思在此地。一门深入,长时间的薰修,就叫做精进。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自始至终,处处都显示精进修学的效果,我们现在才介绍出席的大众,没有正式讲到经文,参与这个法会大众,现在给我们说出,他们都是由一个法门证入解脱。证入解脱是什么意思?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解脱,解是解开烦恼,见思烦恼解开,现在的新名词叫解放,见思烦恼解放,脱离六道轮回,解脱;尘沙烦恼解放,无明破一分,你就脱离十法界,这是解脱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中国民俗里头一般所讲的证果,他证的是什么果?佛果,他成佛了。
圆教初住菩萨成佛了,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跟我们解释诸佛,他就是这个说法。诸佛是指什么人?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叫诸佛。中国禅宗所谓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人见性?圆教初住菩萨就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他真的成佛,见性就成佛了。这个佛叫分证位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佛,但是他还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妄想没断尽,妄想就是无明,无明没断尽;无明断尽了,那就是究竟圆满成佛。无明虽然没有断尽,破了几分,所以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你们看看,仔细去观察,用什么方法成就?一门,所以他是精进成就,他不是杂进成就。我们今天犯了最大的一个忌讳是学得太多,门门都想学,门门都在下功夫,到最后是一无所成。这个例子,从世尊那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代代都有这个现象,我们真正学佛的人,对於这些不能不留意。你仔细去观察,过去的人、现在的人,他怎么成就的?他成就的条件是什么?过去的人、现在的人修行失败,没有成就,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不可以说他不用功,不可以说他没有心,他真有心、真用功,为什么到最后失败?他不是精进,我们用现代话,他是乱进、他是杂进,就是说他学得太多太杂了,所以他不能成就。
我们在此地培训班的同学,我想你们对於这一点应当有体会,应当有一点认识。我们在此地办培训班,期限只是三个月、四个月,我看到你们的报告,你们写出来你们的感想心得,你们说在这边三个月,比你们过去在佛学院学四年还要扎实、还要有效果,这什么原因?绝对不是我们这边比你们佛学院的老师高明,不见得;比你们那些佛学院老师用的方法巧妙,也不见得;说实在话,我们样样都不如人,我们掌握了什么原则,你们会感觉得这三个月,比学习四年还有效果?我们掌握的就是精进。你们在此地三个月学一样东西,你们过去念佛学院要学几十样门功课,差别在此地。这三个月当中,你们头脑里只想一桩事情,想一部经、一个法门,你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你觉得有成就。以往你们在佛学院念书,这一点钟学这部经,下一点钟又换一门功课,一天好几堂功课,要学好几种不一样的东西,你这个脑子乱。这堂课还没吸收进去,马上换一堂新的,别说四年没有成就,四十年也没有结果。我们从这些地方体会,佛讲的精进有道理。
大家在华严会上,这些出席的大众,无论他示现是什么的身分,我们仔细观察他,他对佛的赞颂,他自己的报告,都提出一门。在华严会上,我们真正体会到,「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每一个人修学的法门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证无上道,每一个人都脱离六道、十法界,都证得毗卢遮那的华藏净土。这是我们要深深思惟,知道精进是个秘诀、是妙方,决定不能夹杂。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这书里头,告诉我们念佛精进的方法,他说了三句话: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特别郑重嘱咐的,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你夹杂你佛号决定念不好;换句话说,你功夫不会得力。念佛人真正的成就,《弥陀经》上说出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开了。大势至菩萨所说的「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心不颠倒」,功夫都是在精进,都是在一门深入。
我们办培训班提倡「一门深入」,将来办佛学院还是一门深入,如果我们要像一般佛学院、一般学校一样,那我们走的路子跟他们路子一样,结果也跟他们的结果一样。这个办没有意义,我们的精神、时间全部都浪费,干这个事情干什么?但是佛学院,我们可以多开一些课程,诸位同学选定了一门课程就一门深入,个个都能成就,像华严会上这些佛菩萨一样。这个佛学院就有成就拿出来,将来毕业出来之后,就出了许许多多的菩萨,用现在的话说「专家」。学讲《无量寿经》七年,七年毕业出来,你就是无量寿佛;学讲《弥陀经》也要学七年,七年毕业,你就是阿弥陀佛;学讲《普门品》,《普门品》也要学七年,毕业出来之后,你就是观世音菩萨。我们可以开很多课程,我们这里是造成佛菩萨的一个学府,我们要在这个学校里头拿学位,这个地方的学位是佛、是菩萨,只要你一门精进不懈,你一定可以把这个学位拿到,然后才有能力教化众生。
一门通了,给诸位说,门门都通,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世法,你在大学里面学一个科系,你这个科系学得再成功,另外一个科系你外行、你不懂。佛法不一样,佛法一样通了,是一经通一切经通,是什么原因?佛法是教你明心见性,所有一切经教都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所以你从任何一门见性,你就能通达一切法相,一切法相都是依自性流露出来的。可是你通达之后,一切经都通了,当然一切经你都能讲得好,就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这个时候能不能用佛的姿态出现在世间?不行。为什么?现在众生根性不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你要观机说法。现在这个时代,诸佛来了也要示现菩萨,不能示现佛的身分,佛是大通家,什么经都可以讲,菩萨不是通家,是专家,只讲一门,这是佛跟菩萨不一样,诸位要细细去想想。
你自己本身是佛、是大通家,你要顾到一切众生的根性,示现菩萨、示现专家,劝人精进,这是你大慈大悲,不是你不通,是众生不通。众生学两样、三样就不能入门,必须自己要做一个榜样,示现一门,我一门通了,你跟我学一门,你也会通,他才会相信。从这些地方我们真正体会到,佛菩萨是无尽的慈悲,对众生的关怀爱护,无微不至,做出种种示现给众生做榜样,教导众生精进,这个意思我们总要能够体会得到。所以我们将来佛学院里面,排课程教学的方法,我们决定是遵守佛陀的教导,决定不能违背;我们知道违背,我们决定失败,我们遵守决定有成就。希望诸位都能够修行证果,都能够真正拿到菩萨的学位,我们的佛学院就成功了。
精进其他的意思,一般经论讲得很多,诸位也听得很多,不必再多说,我们特别强调,决定要专精。净宗主修的六门功课是「五经一论」,随著你自己的兴趣任选一部,只要专精都能成功。其他所有一切大小乘的经论,包括世间的典籍可以做参考,可以做辅助,跟学校读书一样,我们主修的、助修的,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够帮助我主修的这门课程、这部经论可以参考,不是帮助我这部经论的典籍,我们暂时可以不要去理会它,一定要把精神、时间全部集中。修学的态度,讲席里头也讲得很多,「信解行证」。信解行证,《华严经》上说得很好,行布、圆融是同时的,虽有次第,但是它是融通的,一即是四,四即是一,我们才能入境界,要把它分成四段就难了,这个道理要懂。行布不碍圆融,行布是次第;换句话说,次第不妨碍圆融,圆融里面不妨碍有次第。这个道理与事实,《华严经》上讲得很多很多,我们明白了,就晓得怎样去修学。
精进才能够达到底下一个科目,禅定。前面我们讲忍辱波罗蜜,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诸位想想,如果都不能够忍,你怎么会得定?所以从忍辱,再加上精进,你就得定。定是真实的受用,定是定於一,这个「一」不是专一,不是唯一,不是独一,而是任一,这佛法才圆融。我学《无量寿经》,我的心就定在《无量寿经》上,我学《金刚经》,我的心就定在《金刚经》上,每个人所修学的法门不一样,每个人定的定点也不一样。所以「一」是任一,不是唯一,不是独一,这才显示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在任何一个法门里面都能得定,定就是三昧,从三昧才开智慧。
法门虽然多,哪一个法门契自己的机,这一定要掌握到,为什么?契机的法门容易成功,不契机的法门就很难成就,因此在修学选择法门,对於你将来修行证果关系最大。你要选错了,选择很不容易修学的,你要得成就就难了;一定要选契合自己根机。可是选择法门,那是大学问,真实智慧,佛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佛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任何一个众生亲近佛陀,佛一看,对他的根性彻底了解,佛知道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种种行业佛全知道,所以真的能够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说法契机。佛灭度之后,也有一些修行证果的弟子们,菩萨、声闻、缘觉,他们也有能力观机,但是他们所证的果,不是究竟圆满的果,因此观机的能力,没有世尊那么圆满。譬如罗汉,阿罗汉能够观察一个众生过去五百世,五百世以前阿罗汉不知道,就没有能力;你最近五百世当中的状况他晓得,因此他说法也相当契机,没有佛那么究竟圆满,也算不错了。
可是到今天,我们所遇到讲经说法的善知识,都是凡夫身,别说你过去一生都不知道,你现在这一生,譬如说你今年三十岁,三十岁以前的事情我都不晓得;你过去学的什么、干的什么,我都不知道,说法怎么能契机?这是凡夫身的困难处。好像大夫看到病人,对病人的病历一无所知,他为什么得这个病?得病多久都不知道;看看你现在情形,给你用药,用药都是试探性的,怕出事情。有一些大胆的,不顾一切给你下药,药一下错,这个人学佛就学出神经病,我们佛法讲著魔了,你看看多少?我们各个地方都看到许多人,年纪轻轻的,书念得很好,大学毕业了,甚至於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学佛学个一、两年神经分裂,多可怜!前途整个毁掉。那是什么?大夫下药下错了,法不对机,害了人的法身慧命,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不能不警惕。
禅定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就是一心不乱,清净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就是属於禅定。清净平等是功夫,不是听听你就得清净心,就得平等心,哪有那么容易!什么叫清净?对於世出世间法不沾染,才叫清净。诸位同修要记住,不沾染不是说你不接触,你可以接触,接触不能够染污。宗门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所谓「百花丛中过,一叶不沾身」,那就是禅定。这比喻我们六根可以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知道六尘境界是幻相,梦幻泡影,所以心里面对於外面境界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片叶不沾身。你对外面境界起一念分别、起一念执著,你就被污染,你就没有定功。所以禅定的前方便是忍耐、是忍辱,忍辱就是忍耐的意思;我们修定,一定要先从忍入门,忍是禅定的前方便。
禅定在修学里面是真实的受用,所以禅定也叫三昧;三昧是梵语,从字面上翻译是正受,正常的享受。什么是正常的享受?佛给我们说,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概括分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这是六道凡夫的享受;身有苦、乐受,心有忧、喜受,当身无苦乐,心无忧喜,这时候叫舍受,总共五大类的享受。正受是什么?这五类享受统统没有,那就是正受。禅定是正受,诸佛菩萨的享受,这种享受并没有离开我们世间。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诸位看到,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意思就显示诸佛菩萨在哪里?已经跟我们生活融成一片。我们从早到晚所接触的一些人事物,里面就有许多佛菩萨在里头,可惜我们不认识。到什么时候你会认识?你把《华严经》念通你就认识了,你就认识我们周边真的不少佛菩萨在,这是事实。那些人何以是佛菩萨?他跟我们生活融成一片,享受不一样;我们的享受是苦乐忧喜舍,他们的享受是正受。无论是什么样身分,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自在安乐,那个人就不是凡人,那个人就是佛菩萨示现。你要会看,你要善於用你的六根,你能觉察周边有很多佛菩萨,有很多真正的善知识,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
禅定另一个意思是主宰,胸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是定功。我修学这个法门,或者是你依照《无量寿经》修学,或者依照《阿弥陀经》修学,这是假设我们选定这个经本、这个法门,别人来给我说什么样的佛法,说什么样的法门,我合掌恭敬,我决不会改变,我一门学习到底,这是你心有定功,你有主宰。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常常遇到一些同修来告诉我,听某一个人说,某个法师说,我们这个念佛的方法还不是最好的,他们的方法比我们更殊胜,於是心就动摇。这是什么?你没有定力,旁边人家轻轻的扇子搧一搧,你就动摇了,你怎么会成就?你说他这个法门比我们好,跟他去学;再过几天又碰到一个人,那个人说方法比他还要好,好了你再跑到那边去。一山望著一山高,你这一生当中天天在转换法门,到最后是一门也不能成就。说这个法门高,那个法门低,《金刚经》上佛的话要改一改,「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赶紧改一改:「法门不平等,有高有下」,就是这个意思了。你这是愚痴,妖魔鬼怪只能动摇愚痴人的心,为什么?他没有主宰,他没有定功。没有主宰,很容易上当,很容易受骗;心有主宰的人,有定功的人,不会动摇。
这一桩事情,诸位要好好的去读《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就是善导大师的注解,特别去看「上品上生章」那一段注解,那一段注解他注得很详细。我们曾经讲过这全经,也特别讲过这一段,「上品上生章」我记得我讲过这一段,讲得很详细。你要在这一段里面真正学会,你的心就有主宰,不会动摇。善导大师举例说,别说善知识来劝我们改法门,释迦牟尼佛来不行,一切诸佛来也不行,你可以跟诸佛如来说,我已经选定这个法门,那个法门虽然好,让他去学,我还是学这个法门,坚持到底。善导大师教我们的秘诀,佛来劝我们,我们都不会动摇,何况什么善知识?善导大师这个例子举得好,我们要多想想。否则的话,我们这个道心叫露水道心,水上的浮萍,随著风飘动,没根,你怎么会成就?世尊可以说慈悲到了极处,知道末法众生这些毛病,所以在往生之前,给我们留下「四依法」,帮助往后这些弟子们,在一生当中保证你修学成就。四依法里头第一句,就叫我们「依法不依人」,凡是不能成就,违背了佛陀的教诫,他搞什么?他依人不依法,注定失败,我们要牢牢记住世尊这个教诫。
念佛,日本人提倡本愿念佛,说这个法门好,超过我们中国人太多太多,我们中国人念佛都是生边地疑城,他们念佛是上上品往生。本愿念佛出在哪个经上?净土三经一论,后来祖师加进去五经一论,五经一论里头,都没有说本愿念佛。《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条件讲得清清楚楚,你不听,听人家胡说八道,说老实话,我们念佛生边地疑城,不错!他们那个搞得边地疑城都没分,比我们差远了。何以故?造谣生事,毁谤佛法,他们干的是这个。破坏你的信心,断一切众生法身慧命,你想想他果报在哪里?我们决定依经典的教诲,依法不依人,他修他的,我修我的。你们也曾经听说过,谛闲老和尚早年一个锅漏匠的徒弟,他什么都不懂,老和尚就是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专念,念累了你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人家念到三、四年站著往生。
这些人来给我们做现身说法,他为什么有这种功夫?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他那个心就定在阿弥陀佛上。除阿弥陀佛之外,他心里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杂念,一心称念,他做到了。《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念佛的秘诀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锅漏匠有没有发菩提心?实在讲什么叫菩提心他不懂,他心有没有发?有,他自己也不知道。蕅益大师说得好,《弥陀经要解》里面讲,一心一意专求往生极乐世界,一心一意就想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种讲法,蕅益大师以前的古大德没说过,我们在所有文字记载里头没听说过,蕅益大师讲得对不对?我们细细去思惟,他讲得没错。一心向佛,这不是无上菩提心,是什么心?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老阿公、老太婆不认识字,什么都不懂,经教一堂也没听过,念佛念个两、三年,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他又不生病,走的瑞相那么好,就是专精。他时间虽然不长,他得定,得念佛三昧,就是说他得一心不乱,他心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到极乐世界去,他成功了。
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的法师,修学其他法门的法师,不如他,比不上他。哪一点比不上?人家专精。我们讲经的法师,有的时候还要读经,有些时候还要准备准备,不能不分心;还要应付听众,还有许多些应酬,没有办法拒绝,所以比不上那个老太婆。她们好,有大福报,世间人瞧不起她,理都不理她,那是大福报,你懂吗?决不是说认识人多,在社会上名气大,那个人有福,那个人一点福报都没有,找他麻烦的人太多太多了。老太婆无知无识,没人找她麻烦,那才叫大福报,一生当中念佛,没人打搅她,没有人破坏她的功夫。什么叫福报,一般人搞不清楚,真正有大福报的人你不认识,完全没有福报的人,以为这个人福报很大;交际应酬很广,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忙到最后三途去了,这福报在哪里?他是三恶道的果报。这个人在世间又没有财富、又没有地位,没人瞧得起他,一心念佛,他的果报在极乐世界,天天站在阿弥陀佛的旁边,谁认识清楚?
我们现在积极在筹建念佛堂、筹建弥陀村,将来能到弥陀村里面来念佛,这是这一个世纪当中第一等的大福报。到这儿来念佛没有人打搅你,我们会有很多护法护持你,不会让人家来打搅你;你的家人眷属来探望你,我们都会拒绝,你在念佛的时候不让他们来打搅。将来弥陀村里头不装电话,装了电话难免你家里人会常常打电话来,没有电话,跟外面音讯隔绝;里面也没有电视,你也看不到新闻。可是里面装闭路电视,让你看念佛堂大家在念佛,法师在讲经,闭路电视让你看这些,新闻完全看不到。这里头也不订报纸,也没有杂志,所以到那个地方去,天天天下太平,什么事也没有,你身心安定。那个地方好用功,真正成就诸位,确实可以能够达到一心不乱;纵然得不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是一定可以得到。功夫成片是下下品的一心不乱,我们凡夫只要有这种功夫,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凡圣同居土就有分。
今天你们送给我的红包,供养我的,我给你说,供养我没有福报,我立刻转到弥陀村,你们的福报就大了,真实福报,一点都不假,将来这里头我们预想到,许许多多人在这里头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我们能看得到,能预见的。所以我们这些服务的人员、工作的人员,我也是工作,李木源居士也是服务,工作人员,我们当护法。我们用什么心态来护持大家?我说了很多很多遍,我们一定要从内心真诚发出来,每一个进入念佛堂的念佛人,都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用孝顺心、恭敬心来为大家服务,来照顾大家。有许多同修来告诉我,他们将来也想到各个地方去建立念佛堂,也去建弥陀村,做得跟这边一模一样,来跟我说,我摇头,我说你决定做不到。
什么原因?你能不能把每一个人看作自己父母,把他看作是阿弥陀佛?你没有这个心,那你就做不到。财力、人力、物力你比我们这儿丰富,我相信你能够做得到,这个心你没有,对一切众生的孝顺心、恭敬心你没有,那你的道场就不如这个道场。你要能对一切众生,具足恭敬心、孝顺心,你就会跟这个道场一样。你们来到此地,觉得这里气氛不一样,磁场不相同。当然不同,为什么不同?这个道场有诸佛菩萨在里面,念佛堂有诸佛菩萨跟到大家一起念佛,龙天善神拥护。这些瑞相,有些同修见到来告诉我,护法神多,他们看到在排队;这些情形我都明了、我都清楚,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总而言之一句话,心一定要做得了主宰,绝不被任何境界所动摇。我们依据《阿弥陀经》,依据《无量寿经》,采取持名念佛;四种念佛的方法,我们采取持名念佛,一句名号念到底。我们修学这个方法是有承传,不是自己编造下来;我的方法是李老师传给我,李老师是印光大师传给他,所以我们的承传是从印光大师那里来的。苏州灵岩山是我们的祖庭,我们这个法脉是一脉相承,依照这个方法修学,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怎么可以轻易被别人动摇?为什么我们修学这一点信心都没有?你们听了这些闲言闲语,来问我已经就错了,你来问我,我就知道你没有信心,你要有信心,你怎么会跑到我面前说这些话?所以这是禅定第二个意义,自己在境界里头决定做得了主宰。
菩萨修学这六个纲目,从布施到禅定都是属於事相,我们现在所谓是落实在生活里面,落实在工作之中,这五个项目。最后这一个是智慧,般若智慧,智慧不是事,智慧没有迹象可寻。可是智慧是修学的枢纽,般若从哪里显示?从前面五种事相上显示。如何显示你有智慧、你没有智慧,如果你修学不执著、不分别,你就有智慧,那就叫般若在里面。你修学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没有智慧,你没有般若。前面五条要是没有智慧,就不能叫度,布施不可以叫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是智慧。所以没有智慧在里面,前面这五种是福报,修布施,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统统是福报,禅定也是福报,生四禅天、四空天,禅定的福报。所以你才晓得六道里面,所谓是世间禅定,四禅八定,它里头没有般若波罗蜜,如果有般若波罗蜜,这个禅定超越六道,不在六道受报。
般若是什么?六百卷《大般若经》,是般若最重要的典籍,世尊当年在世二十二年所说。诸位要晓得,世尊说法总共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讲般若,我们就体会到,般若是佛法里头主要的科目。不是主要的科目,为什么用这么长的时间,来讲这门功课?是一切大乘菩萨主修的法门,以文殊菩萨为代表,诸位晓得文殊主般若。般若说的是什么?六百卷《般若经》,诸位要是浏览一遍,《般若经》很长六百卷,看前面不晓得后头,看到后头前面忘光;世尊也知道,我们末法时期读书,有这么一个现象。但是你读下来之后,会有一句话不会忘记,这一句话为什么不会忘记?在六百卷里面重复了几千遍,这个印象很深刻。
这句话是什么?三个字,「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真实的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因缘生法,法不是真的,是假的,你能够看出来,能够发现,是智慧,真实智慧。《金刚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不能详细讲,前年我们在此地讲过一部《金刚经》,用了很长的时间,好像是每天讲,讲了四个多月。说三心是讲能得,能得的不可得,然后再说诸法,诸法是你所得的。佛在经典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论:「诸法缘生」,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就告诉你能得、所得都不可得,这是真实智慧。所以佛在末后一首偈子上做一个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般若,这是真智慧。
一切有为法,就是一切万法。诸位同修有不少读过《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只是解释释迦牟尼佛一句话,世尊讲经说法时常讲,「一切法无我」。弥勒菩萨为了解释这一句话,造《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里面,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觉得六百六十法太多了,不便於初学,所以将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百法,教诫初学就方便。诸位要晓得,百法一展开就是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再展开就是一切法,所以百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浓缩归纳。这里面有为法就占了九十四种,只有六种是属於无为法,《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就是指百法里面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梦幻泡影。
这九十四法里面,诸位想想看,八心王,五十一心所,十一个色法;二十六个烦恼法,烦恼法是说在心所法里头;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这合起来九十四法叫有为法,都不是真的,佛用比喻来讲「梦幻泡影」。这些法所谓相有体无,事有理无,它是不是真正存在?不存在,「如露亦如电」。如电是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它不存在,它刹那生灭;我们在《华严经》前面,跟诸位细细说过。我们今天误会以为这些现象会存在,是什么回事情?是它的相续相。所以相续相比喻如露,也不是长远的相续,是很短暂的相续。我们人这个身体,其实这个身体是刹那生灭,我们不能觉察,我们看到一个人活了几十年死了,这几十年是刹那相续相。它的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刹那生灭,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是不生不灭,没有生灭,说生它灭了,说灭它又生了。佛讲这种现象是不常不断,你说它常它立刻就灭了,你说它灭底下相又生了。念头是这个现象,形相上也是这个现象,所以一切事相也是非常非断、非一非异,这才是事实真相。你把事实真相搞清楚、看明白,这个人才叫有智慧。
菩萨现身说法,教化众生,恒修六度法门;恒是恒常,永远没有间断。虽修六度法门,决定不执著有能修、有所修,他要执著有能所,他就是凡夫,他修的是福,他不是修六度。他之所修的六度,他虽然很认真、很努力在修学,一丝毫的执著都没有;不但没有执著,连分别这个念头都没有。我们就无法想像,这一个人要不分别、不执著,他怎么办事?无论是你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你不分别、不执著,你怎么个修法?所以佛在经上才用了三个字,不思议,佛菩萨的境界不可思议。意思就是说我们凡夫想不到的,他真的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事情做得很圆满,做得很周到,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要问他怎么成就的?不可思议。我们也说不可思议,好像这个话没答覆一样,你听了一定很不满意,一句「不可思议」搪塞掉了。跟那些宗教家所讲的宇宙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上帝造的;上帝从哪里来的?不晓得。佛法里面讲不可思议,实在讲就是普贤菩萨行愿里头的两句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是这么成就的。
所以随缘就是我们重要修学的科目,起心动念攀缘了,攀缘是凡夫,随缘是佛菩萨,随缘就是一样做,做得很欢喜、很高兴,很认真、很努力。李木源居士从来没有休息,今天晚上去开会,忙得不得了,半夜都不能睡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的精神体力那么好。他不是为自己做,为众生做,为众生做也不著众生相,也不执著造作的相,这叫智慧,这叫般若波罗蜜。布施里面不著相,《般若经》讲三轮体空,不执著能施,也不执著所施,也不执著施物,你所施的这些事物,统统不执著,这就叫般若波罗蜜,布施也就称为布施波罗蜜。持戒,也不执著能持、所持,这叫持戒波罗蜜。以此类推,一直到禅定。
由此可知,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我们能够舍掉能所,般若波罗蜜就现前。只要你还落在能所里面,自己一定要晓得,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所修学的全是福报。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这个事情福不能解决,这个事情是指什么事情?生死大事,脱离六道轮回这桩事情,福报不能解决。换句话说,你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能解决,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要想出离六道轮回,什么能解决?般若波罗蜜就能解决,般若波罗蜜能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能帮助你脱离十法界。所以般若的教学,就变成了佛法的中心科目,道理在此地。这个理念,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无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一切经论里面都没有离开般若波罗蜜。为什么?般若波罗蜜是一切经教的教体,也就是说,一切经教是从般若波罗蜜里面生出来的。大乘经祖师判教、辨体,一切大乘经以什么为体?以实相为体,实相是般若。
般若波罗蜜在哪里?经文字字句句里头都有般若波罗蜜,所以经文字字句句义趣无有穷尽,哪里能说得尽?跟大家讲解,每一个字讲两个小时,一点都不为过,两个小时能把意思讲得完吗?讲不完。两个小时讲一句、讲一个字,粗枝大叶,绝对不是细讲,细讲字字句句,那就是佛经里头所说,尘说刹说,无间说,都说不尽。由此可知,般若智慧的重要。我们这个经文也只能讲到此地,般若一般的讲法,诸位可以参考古今大德的注疏。江味农《金刚经讲义》好,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也好,我们读读对於般若多少会有一点概念。这两句叫半偈,四句是一首偈。这半偈是法藏比丘为我们示现,行六度、拔众苦,也是四弘誓愿里面,学法门、断烦恼,我们用这两句话,做这两句的一个总结。
底下一句:『未度有情令得度』。这一句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是未度的。未度我们要帮助他得度,这就是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话虽然是这么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用无量法门来度众生?成佛才行,不成佛做不到。佛法当中常说,像《普门品》里面所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现佛身可以说无量法门,这个诸位要记住。什么时候现佛身?一定要看众生的机缘,机缘成熟。这个时候的机缘不是一个单纯的机缘,也就是说明各种不同根性的机缘都成熟,那你现身说法你不能说一种法,你要应付各种不同的根机说种种法门,在这个机缘之下,那你就一定要现佛身。所以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不是随自己的意思,是应机,顺众生,顺一些根熟的众生,而是很多很多种不同根熟的众生统统成熟,这是示现佛身,为说种种法门。
佛灭度之后,这三千年当中再没有一尊佛出世,什么原因?没有这个机会。而往后往往一个地区、一个处所,众生根成熟,大多数是一类;一类根机成熟,那就现菩萨身,示现一门深入。而在末法时期,世尊在《大集经》上讲得很好,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这个成就都是讲根机成熟。在正法时期,一类持戒证果的人根机成熟;像法时期,一类禅定根机的人成熟;末法时期,这一类净土根机的人成熟。我们读经,听佛说话,要懂得佛的意思,这对我们来讲,对自己帮助自己选择法门,对别人来讲帮助我们观机,帮助我们帮助一切未度有情。
在今天我们对於这些社会广大群众,我们如何帮助他们?用一句佛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帮助他们。不管他信与不信,佛号他听进去了,听在阿赖耶识里头,永远不会磨灭,成为将来再遇到缘分的时候,他会起现行,他会学佛,他会念佛往生不退,他会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把这一句佛号,把阿弥陀佛的形像让他看,一看也落在阿赖耶识里头,见闻弥陀形像、名号,这就行,这就是接引广大众生。在新加坡这个地区,这是个热带,一年只有一季,没有四季,这个地区方便,一年到头就穿一件T恤,不要再多加衣服,我们T恤印上阿弥陀佛,马路上走一圈就度了很多人。所以大家出去办事、出去买菜,穿上阿弥陀佛T恤,你就度了很多人,让人家看到弥陀名号的名字。这个地方受英文教育的很多,我们阿弥陀佛的名号中英文都印上,各种人统统都普度。
这个地方,新加坡用四种语言,有马来语、印度语,我希望诸位同修,将来印阿弥陀佛名号T恤印四种文字,这个衣服穿到外面去,多元文化,普度众生。未度众生令得度,我们要用这种方法,一定要会做。图案设计得很美,让每一个人看到都能生欢喜心。现在社会年轻人穿的是什么衣服?图案都是画的妖魔鬼怪,看到都是吓死人的。我们穿这个服装,后面印阿弥陀佛,度这些妖魔鬼怪。我感觉得现在我们做的这些衣服还不够,穿著的人虽然多了还不普遍,应当大量去制作免费赠送。将来居士林下面布施吃饭,也布施衣服,我们印这些T恤放在下面,吃饭一个人带一件都穿上,下一次来的时候穿这个衣服才招待,不穿这个衣服我们就不招待你,好事!这是讲没有得度的。
『已度之者使成佛』。「已度」是说什么人?已经相信净土法门,已经修学净土法门,可以说末法时期这一类众生根成熟了。根熟了的人,我们就决定帮助他这一生往生,所以我们建念佛堂,我们建弥陀村,为什么?就是「已度之者使成佛」,我们要把这句话落实。建弥陀村、建念佛堂,落实这一句,我们这个经不是白念,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圆圆满满。根熟了,还没有到完全成熟,已经有个七分、八分,我们再加一把力,再辅助他,他就达到十分,达到十分就往生不退成佛了。诸位要晓得,已经有个七分、八分的人,遇不到这个缘,他这一生不能往生,还要等来生。来生不是底下一生,不晓得后头多少生、多少劫,就是你下一次再碰到这个机缘不容易,这个机缘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我们明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对这个机缘要格外的珍惜,遇到了决定不能空过,遇到了一定要真正发心。
有许多人怀疑,我们遇到了,这一次我们在这里做义工,他们都念佛往生,那我们将来怎么办?想到这个地方不想做义工,还是到里面去念佛好,那没人护持了。大慈菩萨早就知道,所以在经上告诉我们,你劝两个人往生,比自己精进,你劝十几个人往生,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你能够护持,让他们统统往生,除非你自己不想往生,你自己想往生,你念佛功夫不够不要紧,到你临命终时,他们一定会拉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为什么往生?是他帮我来的,赶快去接他;阿弥陀佛也来了。我们这个世间人忘恩负义,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知恩报恩,所以你帮助他往生,他将来一定帮助你往生。这个道理我想大家听了都能够点头,都能肯定,我们的功德绝不空过。所以我劝同修,我们同心协力我们来做义工,成就这些根熟的众生,成就他们就成就我们自己,自他功德不二。好,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