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三十一集) 1998/11/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31
请掀开经本,第十面倒数第六行,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一段上一次我们介绍了一半,经文里面为我们说出佛的十种通号,从如来到佛,一共是十个名号。任何人成佛都具足这十个称号,十种称号是我们自性性德,因此我们多少也得要知道一些,然后才能够体会到,为什么世尊常常教导我们要明心见性,他老人家用意之所在,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了。十号里面「如来,应供,等正觉」前面说过,今天从『明行足』说起。「明」是智慧,「行」是行持,我们看到这两个字,就了解智慧与善行。诸佛菩萨他们是已经觉悟的人,觉悟的人思想、言语、行为都能与智慧相应,所以下面这个行,可以说是包括我们思想、言语、行为。「足」是圆满的意思,也就是说日常生活行为,与自性本具的智慧圆满的相应,这是成佛了。我们再说得清楚一点,说得明白一点,「明」就是佛法常讲的「无上正等正觉」,可见得这个明不是小乘的智慧,不是菩萨的智慧,不是权教佛果的智慧,当然更不是我们凡夫的智慧,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生活行为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戒定慧」三学,我们的思想、言语、一切造作,要与戒定慧三学相应,相应就是足,就是此地足的意思。这是我们学佛人不但要明了,要深刻的理解,我们的修行功夫才能得力。所谓修行功夫得力,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环境能够改变,那叫得力,否则的话,功夫得力这一句话很抽象。什么叫功夫得力?我们生活境界转变过来了,这才是我们心心所希求的。
圆满的智慧一定要靠言行来显示,否则的话,智慧从哪里看出来?从你的生活行为,从你处事待人接物,看看你有没有智慧?你的智慧达到什么样一个程度?所以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戒定慧」三学。「戒」是什么?如法,我们世间人讲合情、合理、合法,在佛家就讲戒学。所以此地这个戒学,我们不要想到太狭义了,提到戒学就想到五戒、十戒,这个范围太小了,合情、合理、合法那是戒学。我们想想,不要想别人想自己,真正修行的人,时时刻刻照顾自己,你就对了。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看别人过失?自己无始劫以来,习气烦恼常常起现行,所以这一生当中所造作的,正是地藏菩萨在《本愿经》里面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如果我们常常能够反省,能够检点,知道自己起心动念都是罪业,言语造作也都是在造业。你能够反省,能够觉察,佛家讲你觉悟了,你开悟了。悟后起修,觉悟之后把我们这些过失改正过来,这个叫修行。所以大家一定要明了,修行不是每天敲著木鱼念经卷,那叫修行。从我们内心里面把一切过失改正过来,叫修行。
诸位都很清楚,这个世间灾难重重,市面上有许多中西方的预言,我想有不少同修都曾经看过。看过又怎么样?未必是真的,都有一个怀疑的心态来看它,不肯相信,不肯接受,那就没法子了。如果是个明白人,头脑很清楚、很冷静的人,来看看这些传说,再看看现代社会的状况,看看一般大众起心动念,这些人,这些众生他平常想些什么?念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跟古老的预言一对照,毛骨悚然。我们能够意识到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最后的忠告。我们有没有办法挽救?有,回头是岸,只要你肯回头,从贪瞋痴回头依戒定慧就行了。佛法从哪里学起?从持戒学起。持什么戒?现在难了,所以我们这一代发心学佛的同修,论成就不如古人,为什么?古人如法,古人明理。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如法?不懂道理。为什么不懂道理?没人说,没人教你,你怎么会懂?古时候教导你的人多,你的父母会教你,你的老师会教你,你要学佛了,这出家师父会教你,教的人多,现在没人教。发心学佛了,你也皈依也受戒,甚至於也出家,老一代的师父教你什么?教你拜忏,教你化缘。美其名为修福,到底是真的福还是假的福?这是我们这一代远远比不上古代,原因在此地。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们,学佛,「佛」是谁?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示现的这个样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释迦牟尼佛经上讲的,「福慧二足尊」,我们在这个经上读到。比福报,重重比较,世尊用这个方法让我们去体会。他说一个乞丐,世间的乞丐,贫贱到极处,乞丐跟一个帝王站在一起,你们看了之后,哪个人福报大?一看就晓得了,乞丐怎么能比得上帝王那个福报,那种气概。他说如果是人间的帝王,跟忉利天主两个人站在一起,我们人间帝王就像乞丐一样,显示出忉利天主福报大。这一层一层的去比,比到最高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这是我们三界之内福报最大的。佛说即使摩醯首罗天王跟往生净土下下品的菩萨相比,摩醯首罗天王也像乞丐一样,你们才晓得往生西方福报之大,不可思议。这经上讲得非常清楚,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福报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这个经难信,难信之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福报?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福报不是你修的,是享阿弥陀佛的福报。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面貌跟阿弥陀佛一样,身体跟阿弥陀佛一样,福报、智慧、神通、道力,都跟阿弥陀佛一样。由此可知,修行如法就比什么都重要。
「法」是什么?如果用现在容易明了的话来说,就是自然的法则。佛经里面不说自然,说「法尔如是」。本经里面说了八个自然,意思很深很广,这个自然就是与性德相应,那就自然了。我们今天思想行为违背了性德,违背性德破坏自然,破坏了性德。诸佛菩萨在六道、在十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他是随顺法性,所以他得大自在,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违背了法性。如果你要问法性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出来,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在这个柱子上写的这十个字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写得很清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性德。你能够起心动念都随顺这十个字,不离这十个字,你是真正在学佛,你是真正在持戒。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十个字完全相违背,你就是造业。一个人造业,你造善业,你将来得善果,六道里面三善道的果报;你要造恶业,你必定堕三恶道。
这些道理,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无论大小乘经论,几乎释迦牟尼佛每一次讲经都提到,这是慈悲到了极处。不但提到,他老人家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刚才我们说了,佛智慧福报达到极处,哪有人能够跟他相比?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样子是什么?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天天到外面托钵,他示现的是这个生活,他为什么不示现大富大贵?示现成一个讨饭的?你们能懂得什么意思吗?慈悲到了极处。如果示现为大富长者,为国王,他是可以示现的,在一切众生眼目当中,尤其是贫贱的众生看到佛陀高高在上,高不可攀,想亲近不敢亲近。世尊示现一个托钵的,最贫贱的人,看到世尊跟我一样差不多,我讨饭,他也讨饭。最贫贱的人,都能够亲切跟他接近,慈悲到极处。再告诉人福德智慧圆满所现的相,原来是这种相,在这种相里面让你体会到「福慧二足尊」,你慢慢去体会。而不是在帝王、大臣、大富长者这种身分,叫你去体会「福慧二足尊」。让你在托钵乞食这里面去体会,你说这个意思多深,具体展示出真正的看破、放下。所以末后总结称为「世尊」,世是世间,世间是讲有情世间,智正觉世间,也就是讲十法界,十法界没有一个人对佛不尊敬的,十法界里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人,称之为世尊。
平常我们读经看到这些名相,甚至於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体会不到这个意思,你看不出来,为什么?太粗心,太大意了。我们学佛的确无所适从,从哪里下手不晓得,佛已经示现给我们,从哪里下手?无贪、无瞋、无痴,从这里下手,从知足常乐下手。中国古代的这一些祖师大德们,他们明白,所以在道场山门,山门就是天王殿,正当中供奉布袋和尚(弥勒菩萨),表法的意思很深。布袋和尚的生活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不但他没有道场,他没有住处,连一个姓名都没有,在历史上姓名都没有,法名也没有。每一天背一个大布袋到处游逛,所以大家就叫他布袋和尚,法名不知道,姓谁名谁不晓得,家住哪里也不知道。有人向他请教:法师修行从哪里下手?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个手摊开,一句话不说,意思是告诉什么?放下。这个人体会到了,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拿起来背著就走了,这又表示什么?放下之后要提起,放得下提不起没用处。放下之后不肯提起,是小乘;放下之后又能提起,是菩萨。提起什么?广度众生,为众生服务。放下是不为自己,完全为众生,这是菩萨行,这样才能够相应,与法相应。所以真正修道人,不仅是出家,在家都不例外,生活一定要朴实,要节俭,有福报与一切众生共享,你那个福报是真正的福报。释迦牟尼佛的福报无量无边,与一切众生共享,是我们的好榜样、好模范。
建道场是菩萨的事业,哪些菩萨?在家菩萨,在家菩萨建道场,请出家菩萨来讲经说法,出家菩萨不建道场。我们不是常常提倡一门深入,要专精。如果出家菩萨还要经营这些事务,道场行政事务,他哪有心去研究经教,他的经怎么能讲得好?这个事情要分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要让出家人再管这些行政事务,让他专心去研究教理,弘扬佛法。现在佛法在世间这样衰,世间许许多多人对佛法产生严重的误会,原因在哪里?没有人讲,所以才产生误会。如果有很多人在各个地方宣扬,正法就久住了,这是要靠在家「贤护菩萨」。我们在前面讲,介绍贤护菩萨用了六个小时,希望诸位发心做贤护菩萨。你要做真的菩萨,不要做假菩萨,假菩萨将来会堕阿鼻地狱。你要真正明理,一切为佛法,为众生,不为一个人。
我在这些年来,曾经遇到有人假藉我的名义到外面化缘。净空法师要做奖学金了,到处去化缘,化来的钱一分也没给我,他都拿去了,决定堕阿鼻地狱。净空法师要到哪里去没有飞机票,也到处去化缘,化来之后也都入他荷包去了,都干的地狱事业。我过去曾经讲过,文字上都有记录,我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向人家化一分钱的缘,如果有人用我的名义,任何说词说化缘给我的,全是假的,你们千万不要被人骗了,你被人骗了,我在旁边笑话,与我不相干。那个人会骗,你真的被他骗了,我在这里看把戏,看到你们造作罪业,没有办法救护,一定要自己觉悟。今天你们要发心真正做好事,钱捐到哪里?捐到居士林帐房里头,人家开收据给你,那个一点不假。假藉名义在外面欺骗众生的人不是没有,确实有,我们要处处小心谨慎,绝不上当。大家记住,我学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向任何人化过缘,我们过去在台湾也有两个小道场,小道场没有化过缘,自自然然成就的。在美国原本我们有一个很小的一个房子,住宅区里面,是一个居士供养送给我们,但是他银行有贷款,他只付了头一期,以后的钱要我们自己付。这个事情被夏景山老居士知道,夏老居士找他一个护法,听到我们这个情形,送了七万块钱来给我们,我们的问题马上解决了。以后又有人知道了,逐渐的送钱来,慢慢的这个道场才扩大,绝不是我们化缘。
而且我告诉诸位同修,我不化小缘,化小缘多难过,你这个几千块钱,他几百块钱,那个几万块钱,太苦了。我要化缘建一个道场需要两千万,我找一个人送两千万来,我就成就了。我们感恩供斋主牌供一个就可以,不要供一大堆,哪有那么麻烦,缘不成熟决定不要做,你就会自在无碍。我们看看多少这些老和尚,一生搞得好辛苦,为了道场到处募捐,到处化缘,非常辛苦。我不干这个事情,我不要道场,不要道场,没事。有了道场,盖好之后,你死了,后来的人会打架,争夺财产打得头破血流,那什么道场?斗争道场,你不叫造罪业吗?自己造的罪业还不够,还遗祸未来、后世。我没有道场,我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大家什么都没得争,这个好,没有后顾之忧,落得清净。总要如法、要如理,我这一点从释迦牟尼佛得到的启示,印光老法师那里得到的教训。你看印祖一生,不收出家徒弟,不传戒,不做住持。我从发心学佛,我就仰慕印光法师,我要学他。现在你们皆知道,有不少人跟我出家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们跟谁出家?他们跟馆长出家的,不是跟我出家的,借我的名字去剃度的就是了。所以我自己确实没有收一个出家徒弟,所以我对於我们道场这些出家人,我都很尊敬,为什么?我们是朋友相处,不是师徒,是朋友,彼此互相很尊重,我们的关系搞得很清楚。这是讲到我们的生活行为,是真正的修行。
念佛要怎么个念法?你就要懂得,念佛堂开了,我跟大家说过多少次,我们念佛堂有诸佛菩萨在里面念佛。有没有妖魔鬼怪?也有几个。佛菩萨为什么不把妖魔鬼怪赶出去?佛菩萨慈悲,也希望妖魔鬼怪回头是岸,也不能把机会就让它错过,肯念总比不念好,佛菩萨慈悲。但是这些妖魔鬼怪如果在里头不作乱,没事,他长期薰习,他将来也能够往生作佛。他如果心术不正不能改过来,自然有护法神到时候会惩罚他,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想消除自身的业障,消除自家的灾难,乃至於帮助这个世间,帮助这个世界,消除众生的业习灾难,唯一的方法认真念佛。念佛必须身语意三业,都能与佛相应。「佛」是什么?佛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无量寿经》归结,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我在前面加上一个「真诚」,在后面加了一个「慈悲」,这十个字就是《无量寿经》的浓缩,就是《无量寿经》的经义之所在,我们要能够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起心动念相应,言语造作也要相应,这才叫真念,绝不是有口无心,那个念没用处,古大德讲「喊破喉咙也枉然」。
口里面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自私自利,还有贪瞋痴慢,还想到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那样念佛果报还是在阿鼻地狱。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灌顶法师说的,他这个记载是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疏钞》,最后他做的一个结论,念佛一百种果报,第一个就是念佛堕阿鼻地狱。我在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我读到这本书,感到非常疑惑。念佛是好事情,怎么会堕地狱?念佛怎么会念到地狱里去了?我向李老师请教,我把这个书拿给李老师看。李老师说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我不跟你讲,到讲经的时候跟大众来讲。为什么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口念阿弥陀佛,心里面完全是思想行为不如法,都是自私自利,损害众生,损害佛法,干这些事情,虽念佛还是一样要堕地狱。所以灌顶法师末后的结论,很值得我们警惕,学佛不容易。
世尊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这个经的经题就相当明白,事佛就是奉事佛菩萨,也就是我们今天讲学佛,学佛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吉凶,吉是好,凶是不好,学佛到底是好,还是不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这一部经是属於小乘经,而佛第一句话,就教导我们学佛一定要跟一个明师,这是我们一生成功失败关键之所在。明师,不是名气大知名度高,没用。佛跟我们讲那个明是光明的明,不是名声的名,光明的明。这就很显然告诉我们,你要跟一个有修有证的人修学,找到这么一个好老师亲近他,你会有成就。现在有修有证的人找不到,那怎么办?能够找到个真有修行的人,就算不错了。可是佛在经里头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能不能遇到好老师,不在外缘,还是在自己。自己如果有真诚心修学,佛菩萨会照顾,佛菩萨会给我们做增上缘,你会遇到好老师。如果你自己心地不是真诚,你就遇不到好老师,纵然遇到你也不相信,你也不受他的教诲,遇到等於没有遇到,所以归结到最后还是自己。
我学佛,我也常讲,非常幸运,我没有走冤枉路。我只亲近两位老师,第一位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以后我认识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我们要想真正成就,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亲近一个老师,学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会开悟,你的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我们看到一些人修学,为什么学了几十年,依旧功夫不得力。你仔细一观察,他学得太多,学得太杂、太乱了,他连自己都不晓得原因在哪里。可是这一种殊胜的机缘,在这个时代很难遇到,我可能是最后一个,往后可能没有了。我就不可能用李老师、用章嘉大师那个方法来接引大众,不可能。现代人不相信,那没有法子。我也不知道,生在患难的时代,我早年就离开父母,学校教育也没有完成,也没人告诉我。我亲近这些善知识,善知识教导我的这些,给我的这些条件,我糊里糊涂接受了。我亲近的三个老师,有的用暗示,有的明说,那就是告诉你,只可以听老师一个人的话,除老师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说法,不准听,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看书不管是佛书、世间书,不经过老师同意,不准看,你看这个条件多苛刻。我今天要用这个条件来接引大众,人都跑光了,大家一定回过头来指著我骂,你有什么了不起,妄自尊大,瞧不起别人,人家一定是用这个骂我。现在这个办法行不通,行不通师道断绝了,我们在一生当中成就太难太难。不用这个方法决定不能成就,所以你要想成就,一定要学一家之言。
《华严经》上佛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用善财童子来代表一个求法的人,作学生。他的老师是谁?文殊师利菩萨。专门听一个人的,在文殊师利菩萨会下得三昧,开智慧,得根本智。这个时候可以出师了,可以离开老师,可以接触外面的大众,什么人都可以接触,什么人讲话都可以听,老师开放了。为什么?基础成功了,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利害,你有这种能力,有这个智慧,老师不再约束你,就让你出去参学。善财在文殊菩萨会下成就这个本事,然后才有条件出去参学,这五十三参。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可以离开老师一步,你有这个能力,老师一定放你出去,不会再多留你一天,多留你一天,对不起你。你没有这个能力,你要出去参学,老师一定禁止,不禁止是害你。老师的恩德超过父母,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要明了。
现在在这个时代怎么办?师道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教学过程里面,我常常劝同修们自己要想办法,在现前我们找不到老师,我们找古人,古人里面去找老师还行,也能够成功。依古人修学,在我们中国第一个人是孟子。孟子是很聪明的人,他想学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已经过世了,孔子的著作存在,他读孔子的书,有不明白的地方,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依孔老夫子做老师,一心学孔子,他也是真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成功了。所以中国人称孔子为「至圣先师」,称孟子为「亚圣」,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古人做老师,给我们立下了很好的榜样。以后在中国以古人为师有辉煌成就的,在中国历史上,像汉朝的司马迁,提起来没有人不知道的,司马迁的老师是谁?左丘明。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一个时代,我们就晓得他是怎么学法?左丘明的著作《春秋左传》,他学《左传》,读《左传》,学《左传》,学得很像。他也成就一部伟大的著作《史记》,中国的历史第一部是他写的,以古人做老师。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这了不起,唐宋两代八个大文学家排名第一,韩愈。韩愈的老师是谁?司马迁,司马迁是汉朝时候人。我们晓得韩愈是读《史记》,学《史记》,学得很像,成为一代文豪。这些例子都是告诉我们,学一部书、一家之言,你才能有成就,不可以学杂,不可以学乱了。
在佛门里面,最明显的我们净土宗的蕅益大师。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他的老师是莲池大师。可是那个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他读莲池大师的著作,学莲池大师,他学得很像,学成功了。莲池是净宗八祖,他是净宗九祖。我在台中学习的时候,李老师非常谦虚,他说我的能力只能够教你五年,劝我学印光大师,学古人,读印光大师的《文钞》,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是他的老师。这是他谦虚,他要我以他的老师为师,认他做学长,我们是同学的关系,他是这个意思,这是显示他的德行。
因此我在在处处劝勉同修们,我也给你们介绍一位好老师,比印光法师还要殊胜,哪一位?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好老师。阿弥陀佛在哪里?现在摆在诸位面前的《无量寿经》。你能够一生依照这一部经修学,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不但你这一生的业障能消除,你无量劫来阿赖耶识的含藏业习种子统统可以消除,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你这一发心,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你,尊重你,你是弥陀弟子。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珍惜这一个希有难逢的因缘。我们拜老师,还有哪个老师比这个老师更好?世尊在经里面对老师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赞叹到极处。要晓得世尊的赞叹,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於阿弥陀佛的赞叹,我们还能不相信吗?还有什么犹豫,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如果你不能够依教奉行,你还是阳奉阴违,你造的罪业可就深了,不可以原谅,为什么?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你是没有接触过这个法门,没有听到这个经典,没有读过这个经典,你造作一切罪业还情有可原。天天在这听经,天天在念佛堂念佛,还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你的罪业就太重太重了,堕在地狱地藏王菩萨都救不了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赶紧回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只要你肯回头,你就有救;你不肯回头,你就没救了。这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如法,要与佛在这个经典里面的教诲相应,就如善导大师所说的,《无量寿经》教我们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不但我们不能做,念头都不能起。
这一部经典里面具足戒定慧三学,天天要读诵,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改过,那叫真念佛。怎样与定学相应?「定」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自己要能把持得住。《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就是定。「不取於相」是不著相,不是教我们离开这一些事相,那你就错了。「不著」是什么?心里头没有分别、执著,特别是心里头不执著,你的心就清净了。心不执著,心就不会被污染,你的心地清净光明,这是定学。再说得浅显一点,决定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叫定。以日常生活来说,我们守住简单朴实的生活,不受外面奢侈豪华的诱惑。这个社会我们不是跟它脱节,我们也看,也听,但是决定不受诱惑。我们每天粗茶淡饭,这个日子很好过,过得很舒服,生活很简单,需求很少,真正做到不求人,你说这个多自在,决定不被外面境界诱惑。
世间诱惑人的太多太多了,日用品里面,你们家庭用的电器,日新月异,一、两个月新的款式推出来了,你一看动心了。他家里有我还没有,我不如人,赶紧也得去买,自己原来有的,这个旧的并没有用坏,为了面子赶快去换,你这就是被那些厂商,被那些设计人骗了。魔在哪里?那些人都是魔王,你逃不过他的魔掌,辛辛苦苦为这些魔王们服务,为他们工作,你说你有多可怜。服装设计师也是魔,设计一个新款式,去年那个落伍了,不流行了,你就吓得不敢穿了,赶紧要去买新的。说旧的穿了会被人笑,我常讲被人笑有什么关系,笑死,他死我不死,他死。所以你要聪明一点,一件衣服可以穿上个十年不会坏,你说你日子多好过。你家里用的电器好好的保养,我想也可以用十年。大家都要用我这个思想去过日子,那些魔王都好收摊子了,他不能再诱惑人了。所以我们要有智慧,要有定力,决定不被他动摇。我们过我们自己的好日子,过我们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被人欺骗,这要靠定力,与定相应。怎么与慧相应?「慧」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智慧。不是说人家一问,问什么都不知道,那不行,样样都通达,样样都明了,样样不执著,这才是真实智慧。
觉悟的人,学佛的人,生活在戒定慧之中,他的生活就是戒定慧三学。反过来看,众生很可怜,众生生活在贪瞋痴烦恼里面,所以佛说之为「可怜愍者」。菩萨能够把悭贪转变成戒学,能够把瞋恚转变成定学,能够把愚痴转变成慧学,转变就在一念之间。所以众生跟佛给你说穿了,就是那个一念之间,你一念转过来,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堕众生,佛就变成众生。佛跟众生差别在哪里?一念之间。佛菩萨对我们苦心的教诲,无非是教我们觉悟,觉悟了就是佛菩萨,迷了就是凡夫。定慧深广无尽,我们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有一点点小定,有一点小功夫,就自以为满足,那个错误了。不断的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每一天要认真用功努力,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们学习的场所,都是我们用功之处。前面曾经跟诸位同修讲过道场,是在《华严经》上讲的,维摩菩萨所说的道场,我们要能体会到这一层的意思,然后才能够成就「明行足」,足是达到圆满,究竟圆满。这一句意思实在讲无尽的深广,我们因为时间也只能够给诸位、给大家简单介绍到此地。
下面第五个德号叫『善逝』,「善」是好的意思,善好;「逝」是去的意思,如果这个名词简单来讲是「好去」。这一句话很简单,好像也很容易懂,好去,你到哪里去?浅而言之,人都要死,哪个人不死,我们不要怕死。过去有人跟我讲「生死事大」,我告诉他,生死事不大,没什么了不起,他听了也很诧异。我告诉他,「死生事大」,他也愣住了。怎么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事才是大事。死了之后,佛法里告诉我们,我们面前摆了十条路,十法界,你到哪一个法界去?这个选择是大事。可是诸位要晓得,不是在你临终时候选择,临终时候来不及了,你现在就要觉悟,现在就要知道选择。特别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佛经里面讲的「五浊恶世」,而且浊恶到极处,能不警觉吗?再要是麻木不仁,那就不得了,死了以后,很少不堕三恶道的,你说这个事情大不大?
这个世间许多国家,甚至於还有些土著古老的预言,包括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的预言,说这个世间灾难,特别是基督教,基督教讲的是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九九年就是明年,上帝要跟这个世间人算总帐,最后大审判。我们这些人听了不相信,不以为那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怎么办?当然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很少很少,极少数的人,大多数的人不相信,不但对这个预言不相信,连上帝也不相信。可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观察社会,观察人的思想、见解、行为,你就能看得出这个世间治乱。如果这个世间人心向善,这是治世,天下太平;如果人心险恶,都造贪瞋痴,都造十恶业,那就必定有很大的灾难来。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会,我在二十多年来,常常在世界各个地区去旅游,我所见到的,五逆十恶年年在增长,不但说是减轻,连停止都看不到,一年比一年增长,这怎么得了?所以死我们不怕,特别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绝不怕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人在这个世间很短暂,我想到我自己童年,我六、七岁的事情,我都记得很清楚。我生长在农村,想想那个时候的情形就像昨天一样,百年如弹指,我能体会,我有这个警觉。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毕竟是如经中所说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得人身,闻佛法,尤其是闻佛法当中,第一殊胜、无比殊胜的净土法门,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点都不假。你要真正能成就,经典不要说多了,这一部《无量寿经》不能不透彻,不能不明了。然后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修行,你这一生决定成佛,那才叫「善逝」。善逝是去成佛,你要不能成佛,那就不算善逝,这是从事上讲。再从理上讲,给诸位说,「逝」就是无住,「善」就是生心。我们用《金刚经》上两句话来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善逝的意思。无住,为什么教你无住?因为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你心要住在法里头,错了。能住的心也是假的,《金刚经》给我们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能住的那个心不可得。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缘生的,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体,所以佛说「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佛怕我们体会不到这个意思,还特别举比喻给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真的不是假的。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照相机很便宜,几乎每个人都有个照相机。你要问问你有没有照相机?很少有人说我没有,大多数人都有。你们玩照相机有没有开悟?你们玩照相机著相,按一下不就著相了吗?我也会照相,我照相的经验很丰富,照了几十年。我跟你们不一样,我那个照相机快门按下去的时候,我就知道那就是生灭。生灭的现象就是那一刹那,那一刹那下去了,永远不可能再有那一刹那,跟前面一刹那是相同的,没有了,所以我的感受跟你们不一样。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华严经》所说的「刹那际」。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在这个现象里面能体会到,说明什么?说明事实真相不存在,所以佛把它说做「梦幻泡影」,一点都不错。这是说明一切诸法不可得,「万法皆空」,能得的心不可得,你所得的那个法也不可得,你的心怎么能住在那里?这个住就是牵挂的意思,你心里面挂念著,你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说出这个真相,教我们「应无所住」,无所住的时候真心现前了。只要你有所住,那个住的心就是妄心,不是真心。
我这个说法诸位能不能听懂?如果你再听不懂,我再给你说白一点。你每一天心里头牵挂的,念念不能忘掉的,那就是你心有住。你想念的人,老人总是念著孙子,你那个心就住在孙子上;年轻人一天到晚想赚钱,你的心住在钱眼里面,可怜,不知道能住所住都是一场空。你看你天天忙的是什么?觉悟之后就不住了,不住是什么?不放在心上。事有没有?事有。绝对不是说,你证得无住了,你对你那个孙子就不关心,就不管他,你就完全错了。还是疼他,还是管他,还是照顾他,没有放在心上,心里面清净平等,这个是对的,这个就叫什么?「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障碍了。如果你心有住就有障碍,心无住就没有障碍,所以《华严经》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叫做一真法界。十法界是有障碍的,一真法界无障碍。这是「逝」的意思。
「善」,善是生心。无住跟生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生什么心?生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生这个心。这个心生,自受用就是证得报身佛,报身的佛身;他受用就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叫生心。虽生心他跟无住相应;虽无住他跟生心相应,所以无住跟生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就是佛菩萨。我们凡夫是什么样子?凡夫生心他有住,生心就住,跟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生心无住。凡夫生心有住,这一有住,生的心就不好,就不善了,生的是什么心?妄想、分别、执著,生这个心。佛菩萨生的心是戒定慧心,凡夫生心是烦恼、妄想、分别、执著,生这个,关键就是一个有住,一个无住。无住的心是真心,真心起用;有住是妄心,妄心变六道轮回,真心变一真法界,受用完全不相同。你要把这个道理懂得了,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得自在。我们生活当中可以受用,不可以占有,不可以执著,你可以受用,你就是善逝。如果你在受用当中,你还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你是菩萨。自己只有受用而没有执著,也不积极去帮助一切众生,小乘罗汉、辟支佛,大乘小乘界限在此地。
佛菩萨舍己为人,这个舍己为人是我们说的,实际上在他们那个境界里头,我、人这个念头都没有,舍什么己,为什么人?念头都没有。这也是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菩萨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还是无住生心。离我相、离人相、离众生相、离寿者相,统统都离掉了,就是无住;修一切善法,就是生心。我们凡夫修一切善法,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这就有住。你把这些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你就晓得怎样学佛,要学佛的「无住生心」,学佛的「离四相修一切善法」,那才叫积功累德,无量功德。如果不能离四相修一切善法,那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你是修福不是修功德,修功德一定要离四相。这个事情很难,讲,我觉得我已经讲得很清楚,看看诸位表情,好像没听清楚,实在是很难讲,很不容易体会。但是要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没有办法落实在生活里面。不能落实在生活里面,我们这个经叫白讲了,为什么?得不到受用。要紧的是我们把字字句句,都要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佛法才成为一种有用的东西,学了真管用,真得好处,真得利益,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绝不著重谈玄说妙,那个没有意思。我们要如何来学习?善逝最简单的修学的方法,就是念念不要想自己,念念想众生。
现在众生苦,如何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帮助苦难众生,诸位一定要知道,不是说众生没得吃,我们赶紧送一点东西给他吃;众生没得穿,赶紧送衣服给他穿,这是一般社会上所说的慈善救济。这种救济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一生有没有做过这个事情?没做过,我们在经典上没看到。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去救灾了?没看到,为什么没见到?释迦牟尼佛每天只托一钵饭,自己吃得刚刚好,哪有多余给人?可见得释迦牟尼佛一生没做过这个事情。可是他有没有做慈善救济的事业?他做了,他做得圆满,做得彻底,做得究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才真正的救济。他看到苦难的人,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的人,他告诉他,你为什么没饭吃?你为什么没衣服穿?你为什么会有灾难?把道理给你讲清楚,前因后果给你说明白,你自己觉悟了,你自己回头了。一回头你就得福报了,这叫真正救济,这是真实的慈济,大家不懂。
我们学佛对於这一层的道理、事实真相,不可以疏忽,一定要细心体会,所以佛救众生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告诉我们,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迷来的,因为你迷惑你才造恶业,你造恶业你才受恶报,根本原因在迷惑。一切的福德安乐从哪里来的?觉悟来的。所以佛对於一切众生的救护,是从根本上做起。你觉悟了,你想得什么样的福报,都不难。你明白理论,懂得方法,依照方法去修学,善因得善果,只要你肯做,一分耕耘自然有一分收获,因缘果报丝毫不爽。靠别人救助不是办法,不能解决问题。靠别人布施供养,将来以后还要还债,哪有白吃的道理?没有。出家人接受四众同修的供养,佛法里头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还是要还的,这饭不好吃,还是得自己耕耘比较方便。
这里面业因果报其深无底,事实的状况广大无边,如果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一生当中决定想不到。所以佛对我们的恩德,父母也不能够跟他相比,父母恩德一生一世,我们生命得自於父母,佛的恩德生生世世,永远没有止尽的,谁知道?觉悟的人知道,所以才知恩报恩。如何报恩?唯有依教修行,这才是真正报佛恩。对於经典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什么叫证?把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方法,完全应用在生活上,就是证果,你在生活当中得到了证明。譬如佛给我们讲,财布施得财富,你明白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你修财布施,果然发财得财富,那叫证,你要没有发财,你没证。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有理论、有方法、有事实真相,我们在生活当中确确实实得到了,这就叫证。佛所说的诸法无量无边,我们一样一样都把它证实,都把它证明,这叫证果。佛给我们说的,都是说些纲领、原理、原则,我们要深深去体会,把这些原理原则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无有一法不相应,无有一事不相应,你就完全生活在佛法当中。佛法是觉法,生活在觉悟之中,也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这叫学佛,这叫修行证果,修行证果是这么一回事情。这里头绝不是虚玄,绝不落空,绝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及,不是的,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说穿了皆是家常便饭,哪有一点希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到这里。
请掀开经本,第十面倒数第六行,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一段上一次我们介绍了一半,经文里面为我们说出佛的十种通号,从如来到佛,一共是十个名号。任何人成佛都具足这十个称号,十种称号是我们自性性德,因此我们多少也得要知道一些,然后才能够体会到,为什么世尊常常教导我们要明心见性,他老人家用意之所在,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了。十号里面「如来,应供,等正觉」前面说过,今天从『明行足』说起。「明」是智慧,「行」是行持,我们看到这两个字,就了解智慧与善行。诸佛菩萨他们是已经觉悟的人,觉悟的人思想、言语、行为都能与智慧相应,所以下面这个行,可以说是包括我们思想、言语、行为。「足」是圆满的意思,也就是说日常生活行为,与自性本具的智慧圆满的相应,这是成佛了。我们再说得清楚一点,说得明白一点,「明」就是佛法常讲的「无上正等正觉」,可见得这个明不是小乘的智慧,不是菩萨的智慧,不是权教佛果的智慧,当然更不是我们凡夫的智慧,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生活行为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戒定慧」三学,我们的思想、言语、一切造作,要与戒定慧三学相应,相应就是足,就是此地足的意思。这是我们学佛人不但要明了,要深刻的理解,我们的修行功夫才能得力。所谓修行功夫得力,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环境能够改变,那叫得力,否则的话,功夫得力这一句话很抽象。什么叫功夫得力?我们生活境界转变过来了,这才是我们心心所希求的。
圆满的智慧一定要靠言行来显示,否则的话,智慧从哪里看出来?从你的生活行为,从你处事待人接物,看看你有没有智慧?你的智慧达到什么样一个程度?所以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戒定慧」三学。「戒」是什么?如法,我们世间人讲合情、合理、合法,在佛家就讲戒学。所以此地这个戒学,我们不要想到太狭义了,提到戒学就想到五戒、十戒,这个范围太小了,合情、合理、合法那是戒学。我们想想,不要想别人想自己,真正修行的人,时时刻刻照顾自己,你就对了。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看别人过失?自己无始劫以来,习气烦恼常常起现行,所以这一生当中所造作的,正是地藏菩萨在《本愿经》里面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如果我们常常能够反省,能够检点,知道自己起心动念都是罪业,言语造作也都是在造业。你能够反省,能够觉察,佛家讲你觉悟了,你开悟了。悟后起修,觉悟之后把我们这些过失改正过来,这个叫修行。所以大家一定要明了,修行不是每天敲著木鱼念经卷,那叫修行。从我们内心里面把一切过失改正过来,叫修行。
诸位都很清楚,这个世间灾难重重,市面上有许多中西方的预言,我想有不少同修都曾经看过。看过又怎么样?未必是真的,都有一个怀疑的心态来看它,不肯相信,不肯接受,那就没法子了。如果是个明白人,头脑很清楚、很冷静的人,来看看这些传说,再看看现代社会的状况,看看一般大众起心动念,这些人,这些众生他平常想些什么?念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跟古老的预言一对照,毛骨悚然。我们能够意识到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最后的忠告。我们有没有办法挽救?有,回头是岸,只要你肯回头,从贪瞋痴回头依戒定慧就行了。佛法从哪里学起?从持戒学起。持什么戒?现在难了,所以我们这一代发心学佛的同修,论成就不如古人,为什么?古人如法,古人明理。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如法?不懂道理。为什么不懂道理?没人说,没人教你,你怎么会懂?古时候教导你的人多,你的父母会教你,你的老师会教你,你要学佛了,这出家师父会教你,教的人多,现在没人教。发心学佛了,你也皈依也受戒,甚至於也出家,老一代的师父教你什么?教你拜忏,教你化缘。美其名为修福,到底是真的福还是假的福?这是我们这一代远远比不上古代,原因在此地。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们,学佛,「佛」是谁?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示现的这个样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释迦牟尼佛经上讲的,「福慧二足尊」,我们在这个经上读到。比福报,重重比较,世尊用这个方法让我们去体会。他说一个乞丐,世间的乞丐,贫贱到极处,乞丐跟一个帝王站在一起,你们看了之后,哪个人福报大?一看就晓得了,乞丐怎么能比得上帝王那个福报,那种气概。他说如果是人间的帝王,跟忉利天主两个人站在一起,我们人间帝王就像乞丐一样,显示出忉利天主福报大。这一层一层的去比,比到最高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这是我们三界之内福报最大的。佛说即使摩醯首罗天王跟往生净土下下品的菩萨相比,摩醯首罗天王也像乞丐一样,你们才晓得往生西方福报之大,不可思议。这经上讲得非常清楚,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福报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这个经难信,难信之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福报?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福报不是你修的,是享阿弥陀佛的福报。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面貌跟阿弥陀佛一样,身体跟阿弥陀佛一样,福报、智慧、神通、道力,都跟阿弥陀佛一样。由此可知,修行如法就比什么都重要。
「法」是什么?如果用现在容易明了的话来说,就是自然的法则。佛经里面不说自然,说「法尔如是」。本经里面说了八个自然,意思很深很广,这个自然就是与性德相应,那就自然了。我们今天思想行为违背了性德,违背性德破坏自然,破坏了性德。诸佛菩萨在六道、在十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他是随顺法性,所以他得大自在,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违背了法性。如果你要问法性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出来,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在这个柱子上写的这十个字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写得很清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性德。你能够起心动念都随顺这十个字,不离这十个字,你是真正在学佛,你是真正在持戒。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十个字完全相违背,你就是造业。一个人造业,你造善业,你将来得善果,六道里面三善道的果报;你要造恶业,你必定堕三恶道。
这些道理,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无论大小乘经论,几乎释迦牟尼佛每一次讲经都提到,这是慈悲到了极处。不但提到,他老人家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刚才我们说了,佛智慧福报达到极处,哪有人能够跟他相比?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样子是什么?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天天到外面托钵,他示现的是这个生活,他为什么不示现大富大贵?示现成一个讨饭的?你们能懂得什么意思吗?慈悲到了极处。如果示现为大富长者,为国王,他是可以示现的,在一切众生眼目当中,尤其是贫贱的众生看到佛陀高高在上,高不可攀,想亲近不敢亲近。世尊示现一个托钵的,最贫贱的人,看到世尊跟我一样差不多,我讨饭,他也讨饭。最贫贱的人,都能够亲切跟他接近,慈悲到极处。再告诉人福德智慧圆满所现的相,原来是这种相,在这种相里面让你体会到「福慧二足尊」,你慢慢去体会。而不是在帝王、大臣、大富长者这种身分,叫你去体会「福慧二足尊」。让你在托钵乞食这里面去体会,你说这个意思多深,具体展示出真正的看破、放下。所以末后总结称为「世尊」,世是世间,世间是讲有情世间,智正觉世间,也就是讲十法界,十法界没有一个人对佛不尊敬的,十法界里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人,称之为世尊。
平常我们读经看到这些名相,甚至於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体会不到这个意思,你看不出来,为什么?太粗心,太大意了。我们学佛的确无所适从,从哪里下手不晓得,佛已经示现给我们,从哪里下手?无贪、无瞋、无痴,从这里下手,从知足常乐下手。中国古代的这一些祖师大德们,他们明白,所以在道场山门,山门就是天王殿,正当中供奉布袋和尚(弥勒菩萨),表法的意思很深。布袋和尚的生活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不但他没有道场,他没有住处,连一个姓名都没有,在历史上姓名都没有,法名也没有。每一天背一个大布袋到处游逛,所以大家就叫他布袋和尚,法名不知道,姓谁名谁不晓得,家住哪里也不知道。有人向他请教:法师修行从哪里下手?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个手摊开,一句话不说,意思是告诉什么?放下。这个人体会到了,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拿起来背著就走了,这又表示什么?放下之后要提起,放得下提不起没用处。放下之后不肯提起,是小乘;放下之后又能提起,是菩萨。提起什么?广度众生,为众生服务。放下是不为自己,完全为众生,这是菩萨行,这样才能够相应,与法相应。所以真正修道人,不仅是出家,在家都不例外,生活一定要朴实,要节俭,有福报与一切众生共享,你那个福报是真正的福报。释迦牟尼佛的福报无量无边,与一切众生共享,是我们的好榜样、好模范。
建道场是菩萨的事业,哪些菩萨?在家菩萨,在家菩萨建道场,请出家菩萨来讲经说法,出家菩萨不建道场。我们不是常常提倡一门深入,要专精。如果出家菩萨还要经营这些事务,道场行政事务,他哪有心去研究经教,他的经怎么能讲得好?这个事情要分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要让出家人再管这些行政事务,让他专心去研究教理,弘扬佛法。现在佛法在世间这样衰,世间许许多多人对佛法产生严重的误会,原因在哪里?没有人讲,所以才产生误会。如果有很多人在各个地方宣扬,正法就久住了,这是要靠在家「贤护菩萨」。我们在前面讲,介绍贤护菩萨用了六个小时,希望诸位发心做贤护菩萨。你要做真的菩萨,不要做假菩萨,假菩萨将来会堕阿鼻地狱。你要真正明理,一切为佛法,为众生,不为一个人。
我在这些年来,曾经遇到有人假藉我的名义到外面化缘。净空法师要做奖学金了,到处去化缘,化来的钱一分也没给我,他都拿去了,决定堕阿鼻地狱。净空法师要到哪里去没有飞机票,也到处去化缘,化来之后也都入他荷包去了,都干的地狱事业。我过去曾经讲过,文字上都有记录,我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向人家化一分钱的缘,如果有人用我的名义,任何说词说化缘给我的,全是假的,你们千万不要被人骗了,你被人骗了,我在旁边笑话,与我不相干。那个人会骗,你真的被他骗了,我在这里看把戏,看到你们造作罪业,没有办法救护,一定要自己觉悟。今天你们要发心真正做好事,钱捐到哪里?捐到居士林帐房里头,人家开收据给你,那个一点不假。假藉名义在外面欺骗众生的人不是没有,确实有,我们要处处小心谨慎,绝不上当。大家记住,我学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向任何人化过缘,我们过去在台湾也有两个小道场,小道场没有化过缘,自自然然成就的。在美国原本我们有一个很小的一个房子,住宅区里面,是一个居士供养送给我们,但是他银行有贷款,他只付了头一期,以后的钱要我们自己付。这个事情被夏景山老居士知道,夏老居士找他一个护法,听到我们这个情形,送了七万块钱来给我们,我们的问题马上解决了。以后又有人知道了,逐渐的送钱来,慢慢的这个道场才扩大,绝不是我们化缘。
而且我告诉诸位同修,我不化小缘,化小缘多难过,你这个几千块钱,他几百块钱,那个几万块钱,太苦了。我要化缘建一个道场需要两千万,我找一个人送两千万来,我就成就了。我们感恩供斋主牌供一个就可以,不要供一大堆,哪有那么麻烦,缘不成熟决定不要做,你就会自在无碍。我们看看多少这些老和尚,一生搞得好辛苦,为了道场到处募捐,到处化缘,非常辛苦。我不干这个事情,我不要道场,不要道场,没事。有了道场,盖好之后,你死了,后来的人会打架,争夺财产打得头破血流,那什么道场?斗争道场,你不叫造罪业吗?自己造的罪业还不够,还遗祸未来、后世。我没有道场,我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大家什么都没得争,这个好,没有后顾之忧,落得清净。总要如法、要如理,我这一点从释迦牟尼佛得到的启示,印光老法师那里得到的教训。你看印祖一生,不收出家徒弟,不传戒,不做住持。我从发心学佛,我就仰慕印光法师,我要学他。现在你们皆知道,有不少人跟我出家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们跟谁出家?他们跟馆长出家的,不是跟我出家的,借我的名字去剃度的就是了。所以我自己确实没有收一个出家徒弟,所以我对於我们道场这些出家人,我都很尊敬,为什么?我们是朋友相处,不是师徒,是朋友,彼此互相很尊重,我们的关系搞得很清楚。这是讲到我们的生活行为,是真正的修行。
念佛要怎么个念法?你就要懂得,念佛堂开了,我跟大家说过多少次,我们念佛堂有诸佛菩萨在里面念佛。有没有妖魔鬼怪?也有几个。佛菩萨为什么不把妖魔鬼怪赶出去?佛菩萨慈悲,也希望妖魔鬼怪回头是岸,也不能把机会就让它错过,肯念总比不念好,佛菩萨慈悲。但是这些妖魔鬼怪如果在里头不作乱,没事,他长期薰习,他将来也能够往生作佛。他如果心术不正不能改过来,自然有护法神到时候会惩罚他,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想消除自身的业障,消除自家的灾难,乃至於帮助这个世间,帮助这个世界,消除众生的业习灾难,唯一的方法认真念佛。念佛必须身语意三业,都能与佛相应。「佛」是什么?佛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无量寿经》归结,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我在前面加上一个「真诚」,在后面加了一个「慈悲」,这十个字就是《无量寿经》的浓缩,就是《无量寿经》的经义之所在,我们要能够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起心动念相应,言语造作也要相应,这才叫真念,绝不是有口无心,那个念没用处,古大德讲「喊破喉咙也枉然」。
口里面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自私自利,还有贪瞋痴慢,还想到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那样念佛果报还是在阿鼻地狱。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灌顶法师说的,他这个记载是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疏钞》,最后他做的一个结论,念佛一百种果报,第一个就是念佛堕阿鼻地狱。我在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我读到这本书,感到非常疑惑。念佛是好事情,怎么会堕地狱?念佛怎么会念到地狱里去了?我向李老师请教,我把这个书拿给李老师看。李老师说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我不跟你讲,到讲经的时候跟大众来讲。为什么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口念阿弥陀佛,心里面完全是思想行为不如法,都是自私自利,损害众生,损害佛法,干这些事情,虽念佛还是一样要堕地狱。所以灌顶法师末后的结论,很值得我们警惕,学佛不容易。
世尊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这个经的经题就相当明白,事佛就是奉事佛菩萨,也就是我们今天讲学佛,学佛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吉凶,吉是好,凶是不好,学佛到底是好,还是不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这一部经是属於小乘经,而佛第一句话,就教导我们学佛一定要跟一个明师,这是我们一生成功失败关键之所在。明师,不是名气大知名度高,没用。佛跟我们讲那个明是光明的明,不是名声的名,光明的明。这就很显然告诉我们,你要跟一个有修有证的人修学,找到这么一个好老师亲近他,你会有成就。现在有修有证的人找不到,那怎么办?能够找到个真有修行的人,就算不错了。可是佛在经里头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能不能遇到好老师,不在外缘,还是在自己。自己如果有真诚心修学,佛菩萨会照顾,佛菩萨会给我们做增上缘,你会遇到好老师。如果你自己心地不是真诚,你就遇不到好老师,纵然遇到你也不相信,你也不受他的教诲,遇到等於没有遇到,所以归结到最后还是自己。
我学佛,我也常讲,非常幸运,我没有走冤枉路。我只亲近两位老师,第一位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以后我认识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我们要想真正成就,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亲近一个老师,学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会开悟,你的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我们看到一些人修学,为什么学了几十年,依旧功夫不得力。你仔细一观察,他学得太多,学得太杂、太乱了,他连自己都不晓得原因在哪里。可是这一种殊胜的机缘,在这个时代很难遇到,我可能是最后一个,往后可能没有了。我就不可能用李老师、用章嘉大师那个方法来接引大众,不可能。现代人不相信,那没有法子。我也不知道,生在患难的时代,我早年就离开父母,学校教育也没有完成,也没人告诉我。我亲近这些善知识,善知识教导我的这些,给我的这些条件,我糊里糊涂接受了。我亲近的三个老师,有的用暗示,有的明说,那就是告诉你,只可以听老师一个人的话,除老师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说法,不准听,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看书不管是佛书、世间书,不经过老师同意,不准看,你看这个条件多苛刻。我今天要用这个条件来接引大众,人都跑光了,大家一定回过头来指著我骂,你有什么了不起,妄自尊大,瞧不起别人,人家一定是用这个骂我。现在这个办法行不通,行不通师道断绝了,我们在一生当中成就太难太难。不用这个方法决定不能成就,所以你要想成就,一定要学一家之言。
《华严经》上佛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用善财童子来代表一个求法的人,作学生。他的老师是谁?文殊师利菩萨。专门听一个人的,在文殊师利菩萨会下得三昧,开智慧,得根本智。这个时候可以出师了,可以离开老师,可以接触外面的大众,什么人都可以接触,什么人讲话都可以听,老师开放了。为什么?基础成功了,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利害,你有这种能力,有这个智慧,老师不再约束你,就让你出去参学。善财在文殊菩萨会下成就这个本事,然后才有条件出去参学,这五十三参。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可以离开老师一步,你有这个能力,老师一定放你出去,不会再多留你一天,多留你一天,对不起你。你没有这个能力,你要出去参学,老师一定禁止,不禁止是害你。老师的恩德超过父母,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要明了。
现在在这个时代怎么办?师道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教学过程里面,我常常劝同修们自己要想办法,在现前我们找不到老师,我们找古人,古人里面去找老师还行,也能够成功。依古人修学,在我们中国第一个人是孟子。孟子是很聪明的人,他想学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已经过世了,孔子的著作存在,他读孔子的书,有不明白的地方,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依孔老夫子做老师,一心学孔子,他也是真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成功了。所以中国人称孔子为「至圣先师」,称孟子为「亚圣」,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古人做老师,给我们立下了很好的榜样。以后在中国以古人为师有辉煌成就的,在中国历史上,像汉朝的司马迁,提起来没有人不知道的,司马迁的老师是谁?左丘明。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一个时代,我们就晓得他是怎么学法?左丘明的著作《春秋左传》,他学《左传》,读《左传》,学《左传》,学得很像。他也成就一部伟大的著作《史记》,中国的历史第一部是他写的,以古人做老师。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这了不起,唐宋两代八个大文学家排名第一,韩愈。韩愈的老师是谁?司马迁,司马迁是汉朝时候人。我们晓得韩愈是读《史记》,学《史记》,学得很像,成为一代文豪。这些例子都是告诉我们,学一部书、一家之言,你才能有成就,不可以学杂,不可以学乱了。
在佛门里面,最明显的我们净土宗的蕅益大师。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他的老师是莲池大师。可是那个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他读莲池大师的著作,学莲池大师,他学得很像,学成功了。莲池是净宗八祖,他是净宗九祖。我在台中学习的时候,李老师非常谦虚,他说我的能力只能够教你五年,劝我学印光大师,学古人,读印光大师的《文钞》,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是他的老师。这是他谦虚,他要我以他的老师为师,认他做学长,我们是同学的关系,他是这个意思,这是显示他的德行。
因此我在在处处劝勉同修们,我也给你们介绍一位好老师,比印光法师还要殊胜,哪一位?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好老师。阿弥陀佛在哪里?现在摆在诸位面前的《无量寿经》。你能够一生依照这一部经修学,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不但你这一生的业障能消除,你无量劫来阿赖耶识的含藏业习种子统统可以消除,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你这一发心,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你,尊重你,你是弥陀弟子。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珍惜这一个希有难逢的因缘。我们拜老师,还有哪个老师比这个老师更好?世尊在经里面对老师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赞叹到极处。要晓得世尊的赞叹,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於阿弥陀佛的赞叹,我们还能不相信吗?还有什么犹豫,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如果你不能够依教奉行,你还是阳奉阴违,你造的罪业可就深了,不可以原谅,为什么?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你是没有接触过这个法门,没有听到这个经典,没有读过这个经典,你造作一切罪业还情有可原。天天在这听经,天天在念佛堂念佛,还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你的罪业就太重太重了,堕在地狱地藏王菩萨都救不了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赶紧回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只要你肯回头,你就有救;你不肯回头,你就没救了。这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如法,要与佛在这个经典里面的教诲相应,就如善导大师所说的,《无量寿经》教我们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不但我们不能做,念头都不能起。
这一部经典里面具足戒定慧三学,天天要读诵,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改过,那叫真念佛。怎样与定学相应?「定」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自己要能把持得住。《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就是定。「不取於相」是不著相,不是教我们离开这一些事相,那你就错了。「不著」是什么?心里头没有分别、执著,特别是心里头不执著,你的心就清净了。心不执著,心就不会被污染,你的心地清净光明,这是定学。再说得浅显一点,决定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叫定。以日常生活来说,我们守住简单朴实的生活,不受外面奢侈豪华的诱惑。这个社会我们不是跟它脱节,我们也看,也听,但是决定不受诱惑。我们每天粗茶淡饭,这个日子很好过,过得很舒服,生活很简单,需求很少,真正做到不求人,你说这个多自在,决定不被外面境界诱惑。
世间诱惑人的太多太多了,日用品里面,你们家庭用的电器,日新月异,一、两个月新的款式推出来了,你一看动心了。他家里有我还没有,我不如人,赶紧也得去买,自己原来有的,这个旧的并没有用坏,为了面子赶快去换,你这就是被那些厂商,被那些设计人骗了。魔在哪里?那些人都是魔王,你逃不过他的魔掌,辛辛苦苦为这些魔王们服务,为他们工作,你说你有多可怜。服装设计师也是魔,设计一个新款式,去年那个落伍了,不流行了,你就吓得不敢穿了,赶紧要去买新的。说旧的穿了会被人笑,我常讲被人笑有什么关系,笑死,他死我不死,他死。所以你要聪明一点,一件衣服可以穿上个十年不会坏,你说你日子多好过。你家里用的电器好好的保养,我想也可以用十年。大家都要用我这个思想去过日子,那些魔王都好收摊子了,他不能再诱惑人了。所以我们要有智慧,要有定力,决定不被他动摇。我们过我们自己的好日子,过我们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被人欺骗,这要靠定力,与定相应。怎么与慧相应?「慧」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智慧。不是说人家一问,问什么都不知道,那不行,样样都通达,样样都明了,样样不执著,这才是真实智慧。
觉悟的人,学佛的人,生活在戒定慧之中,他的生活就是戒定慧三学。反过来看,众生很可怜,众生生活在贪瞋痴烦恼里面,所以佛说之为「可怜愍者」。菩萨能够把悭贪转变成戒学,能够把瞋恚转变成定学,能够把愚痴转变成慧学,转变就在一念之间。所以众生跟佛给你说穿了,就是那个一念之间,你一念转过来,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堕众生,佛就变成众生。佛跟众生差别在哪里?一念之间。佛菩萨对我们苦心的教诲,无非是教我们觉悟,觉悟了就是佛菩萨,迷了就是凡夫。定慧深广无尽,我们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有一点点小定,有一点小功夫,就自以为满足,那个错误了。不断的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每一天要认真用功努力,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们学习的场所,都是我们用功之处。前面曾经跟诸位同修讲过道场,是在《华严经》上讲的,维摩菩萨所说的道场,我们要能体会到这一层的意思,然后才能够成就「明行足」,足是达到圆满,究竟圆满。这一句意思实在讲无尽的深广,我们因为时间也只能够给诸位、给大家简单介绍到此地。
下面第五个德号叫『善逝』,「善」是好的意思,善好;「逝」是去的意思,如果这个名词简单来讲是「好去」。这一句话很简单,好像也很容易懂,好去,你到哪里去?浅而言之,人都要死,哪个人不死,我们不要怕死。过去有人跟我讲「生死事大」,我告诉他,生死事不大,没什么了不起,他听了也很诧异。我告诉他,「死生事大」,他也愣住了。怎么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事才是大事。死了之后,佛法里告诉我们,我们面前摆了十条路,十法界,你到哪一个法界去?这个选择是大事。可是诸位要晓得,不是在你临终时候选择,临终时候来不及了,你现在就要觉悟,现在就要知道选择。特别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佛经里面讲的「五浊恶世」,而且浊恶到极处,能不警觉吗?再要是麻木不仁,那就不得了,死了以后,很少不堕三恶道的,你说这个事情大不大?
这个世间许多国家,甚至於还有些土著古老的预言,包括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的预言,说这个世间灾难,特别是基督教,基督教讲的是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九九年就是明年,上帝要跟这个世间人算总帐,最后大审判。我们这些人听了不相信,不以为那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怎么办?当然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很少很少,极少数的人,大多数的人不相信,不但对这个预言不相信,连上帝也不相信。可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观察社会,观察人的思想、见解、行为,你就能看得出这个世间治乱。如果这个世间人心向善,这是治世,天下太平;如果人心险恶,都造贪瞋痴,都造十恶业,那就必定有很大的灾难来。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会,我在二十多年来,常常在世界各个地区去旅游,我所见到的,五逆十恶年年在增长,不但说是减轻,连停止都看不到,一年比一年增长,这怎么得了?所以死我们不怕,特别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绝不怕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人在这个世间很短暂,我想到我自己童年,我六、七岁的事情,我都记得很清楚。我生长在农村,想想那个时候的情形就像昨天一样,百年如弹指,我能体会,我有这个警觉。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毕竟是如经中所说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得人身,闻佛法,尤其是闻佛法当中,第一殊胜、无比殊胜的净土法门,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点都不假。你要真正能成就,经典不要说多了,这一部《无量寿经》不能不透彻,不能不明了。然后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修行,你这一生决定成佛,那才叫「善逝」。善逝是去成佛,你要不能成佛,那就不算善逝,这是从事上讲。再从理上讲,给诸位说,「逝」就是无住,「善」就是生心。我们用《金刚经》上两句话来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善逝的意思。无住,为什么教你无住?因为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你心要住在法里头,错了。能住的心也是假的,《金刚经》给我们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能住的那个心不可得。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缘生的,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体,所以佛说「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佛怕我们体会不到这个意思,还特别举比喻给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真的不是假的。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照相机很便宜,几乎每个人都有个照相机。你要问问你有没有照相机?很少有人说我没有,大多数人都有。你们玩照相机有没有开悟?你们玩照相机著相,按一下不就著相了吗?我也会照相,我照相的经验很丰富,照了几十年。我跟你们不一样,我那个照相机快门按下去的时候,我就知道那就是生灭。生灭的现象就是那一刹那,那一刹那下去了,永远不可能再有那一刹那,跟前面一刹那是相同的,没有了,所以我的感受跟你们不一样。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华严经》所说的「刹那际」。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在这个现象里面能体会到,说明什么?说明事实真相不存在,所以佛把它说做「梦幻泡影」,一点都不错。这是说明一切诸法不可得,「万法皆空」,能得的心不可得,你所得的那个法也不可得,你的心怎么能住在那里?这个住就是牵挂的意思,你心里面挂念著,你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说出这个真相,教我们「应无所住」,无所住的时候真心现前了。只要你有所住,那个住的心就是妄心,不是真心。
我这个说法诸位能不能听懂?如果你再听不懂,我再给你说白一点。你每一天心里头牵挂的,念念不能忘掉的,那就是你心有住。你想念的人,老人总是念著孙子,你那个心就住在孙子上;年轻人一天到晚想赚钱,你的心住在钱眼里面,可怜,不知道能住所住都是一场空。你看你天天忙的是什么?觉悟之后就不住了,不住是什么?不放在心上。事有没有?事有。绝对不是说,你证得无住了,你对你那个孙子就不关心,就不管他,你就完全错了。还是疼他,还是管他,还是照顾他,没有放在心上,心里面清净平等,这个是对的,这个就叫什么?「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障碍了。如果你心有住就有障碍,心无住就没有障碍,所以《华严经》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叫做一真法界。十法界是有障碍的,一真法界无障碍。这是「逝」的意思。
「善」,善是生心。无住跟生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生什么心?生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生这个心。这个心生,自受用就是证得报身佛,报身的佛身;他受用就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叫生心。虽生心他跟无住相应;虽无住他跟生心相应,所以无住跟生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就是佛菩萨。我们凡夫是什么样子?凡夫生心他有住,生心就住,跟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生心无住。凡夫生心有住,这一有住,生的心就不好,就不善了,生的是什么心?妄想、分别、执著,生这个心。佛菩萨生的心是戒定慧心,凡夫生心是烦恼、妄想、分别、执著,生这个,关键就是一个有住,一个无住。无住的心是真心,真心起用;有住是妄心,妄心变六道轮回,真心变一真法界,受用完全不相同。你要把这个道理懂得了,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得自在。我们生活当中可以受用,不可以占有,不可以执著,你可以受用,你就是善逝。如果你在受用当中,你还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你是菩萨。自己只有受用而没有执著,也不积极去帮助一切众生,小乘罗汉、辟支佛,大乘小乘界限在此地。
佛菩萨舍己为人,这个舍己为人是我们说的,实际上在他们那个境界里头,我、人这个念头都没有,舍什么己,为什么人?念头都没有。这也是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菩萨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还是无住生心。离我相、离人相、离众生相、离寿者相,统统都离掉了,就是无住;修一切善法,就是生心。我们凡夫修一切善法,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这就有住。你把这些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你就晓得怎样学佛,要学佛的「无住生心」,学佛的「离四相修一切善法」,那才叫积功累德,无量功德。如果不能离四相修一切善法,那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你是修福不是修功德,修功德一定要离四相。这个事情很难,讲,我觉得我已经讲得很清楚,看看诸位表情,好像没听清楚,实在是很难讲,很不容易体会。但是要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没有办法落实在生活里面。不能落实在生活里面,我们这个经叫白讲了,为什么?得不到受用。要紧的是我们把字字句句,都要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佛法才成为一种有用的东西,学了真管用,真得好处,真得利益,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绝不著重谈玄说妙,那个没有意思。我们要如何来学习?善逝最简单的修学的方法,就是念念不要想自己,念念想众生。
现在众生苦,如何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帮助苦难众生,诸位一定要知道,不是说众生没得吃,我们赶紧送一点东西给他吃;众生没得穿,赶紧送衣服给他穿,这是一般社会上所说的慈善救济。这种救济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一生有没有做过这个事情?没做过,我们在经典上没看到。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去救灾了?没看到,为什么没见到?释迦牟尼佛每天只托一钵饭,自己吃得刚刚好,哪有多余给人?可见得释迦牟尼佛一生没做过这个事情。可是他有没有做慈善救济的事业?他做了,他做得圆满,做得彻底,做得究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才真正的救济。他看到苦难的人,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的人,他告诉他,你为什么没饭吃?你为什么没衣服穿?你为什么会有灾难?把道理给你讲清楚,前因后果给你说明白,你自己觉悟了,你自己回头了。一回头你就得福报了,这叫真正救济,这是真实的慈济,大家不懂。
我们学佛对於这一层的道理、事实真相,不可以疏忽,一定要细心体会,所以佛救众生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告诉我们,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迷来的,因为你迷惑你才造恶业,你造恶业你才受恶报,根本原因在迷惑。一切的福德安乐从哪里来的?觉悟来的。所以佛对於一切众生的救护,是从根本上做起。你觉悟了,你想得什么样的福报,都不难。你明白理论,懂得方法,依照方法去修学,善因得善果,只要你肯做,一分耕耘自然有一分收获,因缘果报丝毫不爽。靠别人救助不是办法,不能解决问题。靠别人布施供养,将来以后还要还债,哪有白吃的道理?没有。出家人接受四众同修的供养,佛法里头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还是要还的,这饭不好吃,还是得自己耕耘比较方便。
这里面业因果报其深无底,事实的状况广大无边,如果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一生当中决定想不到。所以佛对我们的恩德,父母也不能够跟他相比,父母恩德一生一世,我们生命得自於父母,佛的恩德生生世世,永远没有止尽的,谁知道?觉悟的人知道,所以才知恩报恩。如何报恩?唯有依教修行,这才是真正报佛恩。对於经典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什么叫证?把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方法,完全应用在生活上,就是证果,你在生活当中得到了证明。譬如佛给我们讲,财布施得财富,你明白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你修财布施,果然发财得财富,那叫证,你要没有发财,你没证。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有理论、有方法、有事实真相,我们在生活当中确确实实得到了,这就叫证。佛所说的诸法无量无边,我们一样一样都把它证实,都把它证明,这叫证果。佛给我们说的,都是说些纲领、原理、原则,我们要深深去体会,把这些原理原则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无有一法不相应,无有一事不相应,你就完全生活在佛法当中。佛法是觉法,生活在觉悟之中,也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这叫学佛,这叫修行证果,修行证果是这么一回事情。这里头绝不是虚玄,绝不落空,绝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及,不是的,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说穿了皆是家常便饭,哪有一点希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