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乘无量寿经 - (第三十集)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三十集)  1998/10/1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30

  请掀开经本第十面,经文的第三行:

  【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阿难尊者的启请,我们现在讲的请法,世尊允许答应为他讲解。在没有讲经之前,特别嘱咐他『谛听』,「谛听」就是仔细的听,细心的听。『善思念之』,思念加一个「善」,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区别,一般世间人思念是用的意识,加上一个善,是不用意识,那才叫善。禅宗参禅离心意识参,所以叫参究,不叫研究;研究用心意识,参究不用心意识,教下也没有例外。所以佛在经上嘱咐这些当机,都叫他「善思念之」,也要离心意识,不离心意识,你不会开悟。这地方善思念之就是有悟处,你听了之后,体悟佛所说的境界,不落在分别、执著里面,这才叫做善思念。所以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严格的来说,听经会不会听就在这一句。不会听的,思念之;会听的,善思念之,差别很大很大,这是我们要特别留意的。

  序分到这个地方讲完了,下面经文是本经的正宗分。在这一个大段落里面,我们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将本经的通序、别序,前面两品是本经的通序,第三品是本经的别序。别序也叫做发起序,发起全经的正文,我们在文字里面很明显的看到,这个经的发起,是阿难尊者请问,世尊为他说的。

  发起序里面,古人讲这里面有五重意思。第一,世尊放光现瑞,也是加强我们信心。佛法的修学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特别是净宗法门。蕅益大师给我们讲的净宗的三资粮,这三个条件缺一都不可以,这三个条件是「信、愿、行」。信是在第一个,所以在这一段里面,确确实实使我们坚定了信心。为什么会坚定信心?看到世尊念阿弥陀佛,得弥陀及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这一天光彩特别好。阿难虽然是佛的侍者,从来没有见过世尊今天现这么好的色相。这个地方也给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相随心转」。即使是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他想佛,想阿弥陀佛,色相就无比的庄严;他要不想阿弥陀佛,色相就差一点,这很明显的。你才晓得,我们如果一天到晚念佛,那个容貌慢慢念,念得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一定的道理,所以坚定我们的信心。

  第二,阿难是代表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相好光明,生欢喜心,就出来请教。请教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佛今天色相特殊,一定是心里面有特别的念头,因为境随心转是佛常常讲的,阿难与大众当然都很熟悉。我们身体是我们境界里面,最贴近的一个境界,所以心里面有什么念头不能瞒人,全在面孔上现出来了。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来,细心的人一看就清楚。特别是修行人,修行有功夫的人,那怎么会不清楚?一看就明了,甚至於不要看你本人,看你照片。你给十张照片给他看,他再看你哪一张照片是什么念头,那一张又起什么念头,照片有变化,哪能够瞒得了人?所以世尊心一定住奇特法,他现的是奇特之相,所以阿难想必佛一定是念佛。阿难为什么能问这个意思,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如果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现这个现相,顶多心里欢喜,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从这个地方来体会,阿难不是普通人,阿难也是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示现的,他们是来唱戏,来表演的,这个道理要懂。《无量寿经》这一会跟《大方广佛华严经》没有两样,都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来表演,所以他才能问得出来。如果是十法界里面的众生,跟诸佛如来这是异生性,很难,不能够了解事实真相,那怎么会问得出来?这是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阿难这一问,释迦牟尼佛特别赞叹他,这一问的功德不可思议。佛在里面说了一句话非常重要,佛讲「当来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这句话我们绝不能轻易读过。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说明一个事实,十方三世九界众生,就因这个法门而得度。诸位细细想想这句话,其他一切法门虽然说能度,没有把握,不敢肯定,唯独这个法门完全肯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除非这些众生没有这个福气,没有这个缘分,这一生遇不到,那就没法子。只要有缘分遇到的,无论你善根厚薄,只要你能信、能愿、肯念阿弥陀佛,你就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当中决定成佛,你才想想这个法门多殊胜。所以隋唐时代古大德,说《华严》、《法华》皆是此经的导引,这个话说得不过分,说这种话是过来人,不是过来人说不出来的。

  第四个意思,佛再告诉阿难,如来之所以出世,就是为了「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惠是给他,群萌特别指的六道众生,如果范围扩大一点,十法界。十法界都没有见性,虽然出了六道,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佛是为了帮助他们,给他们真实的利益,真实利益是什么?六字洪名。真实利益就是《无量寿经》,我们今天讲法宝,无量无边的法宝,这个经是第一法宝。尽管现在还有一些人,不能接受夏老居士的会集本,他为什么不能接受?这两种原因,一种是智慧不够不能接受;另外一种成见很深,尊重原译本,轻视会集本,这成见太深。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最初会集的王龙舒居士,龙舒居士往生,《往生传》里头有他。第二次会集的魏默深居士,《往生传》上也有他。连做节校本的彭际清,《往生传》上也有他。夏莲居这最后一次会集,宽律法师编的《近代往生随闻录》上有夏莲居,这些人统统往生了,都在极乐世界。你极力排斥反对,将来到极乐世界见到他,总是不好意思,你说多难为情。怕的是你去不了,真去了见面总是不好意思,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理。

  梅光羲居士在序文里面,写那么长的序文,就是希望大家能接受这个本子。序文里头讲得好,将来佛法到往后九千年当中,《无量寿经》的本子,说是佛法完全灭了之后,《无量寿经》还在世间留传一百年,梅老认为将来流通的本子必定是这个本子,你们大家能相信吗?我相信,我凭什么相信?这么多本子统统展开来,这个本子最好念,这个本子最容易懂。九种本子摆在面前,你选择哪个本子?你一定选这个本子,这就说明这个本子将来流通到法灭尽。其他的本子不错是很好,念起来不好念,念得不顺口,意思总感觉到生涩,没有这地方圆融,一看就明了。所以原译本里面艰涩的地方,他都不取,取很容易明白,而且意思很完整,这是重新编排、重新组合,不容易;夏老用十年的时间,完成这个定本。今天在大陆,许许多多人都受持读诵这个本子,我们看到非常欢喜。

  第五个意思,诸佛如来都知道,这个法门是世间难信之法。难信之法,不是一般人说的,佛说的。所以世尊在末后自己说出来,「如来觉智难量,神通无碍,定慧究畅无极,於法自在」,像这些话,世尊自己说的,绝不夸张,千万不能够疑惑。如果疑惑,这个无比殊胜的利益当面错过,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我们看到发起这品经里面,确确实实加强我们自己的信心,加强我们自己的愿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说,「信、愿、持名」,持名是行,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建立信心排列在第一。在本经序分里面,佛就先说出来,「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一句话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开化显示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实之际就是事实真相,所以这部经就可以相信。这部经的作用,这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都在序里面说出来,这是讲的应该要相信。他说的是宇宙人生事实真相,值得我们相信,给我们真实的利益,那不是应该要相信?像这些话字字句句是金玉良言,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序分最重要的是真信,我们在这个地方建立了信心,遵从佛的教诲。佛叫「阿难谛听」,阿难是我们的代表,实际上就是叫我们要谛听。「善思念之」,就是你要善於体会,不用心意识,不必分别它,更不可以执著它,要你用心去体会,你才有悟处。这个悟处帮助你看破放下,帮助你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就是修行,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心里头总是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万缘放下。一定要晓得,世间善缘、恶缘都是一场空,不是事实。《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分别尚且不可,怎么能执著?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的真心就现前;真心是佛心,真心就是你的本性。说真心现前,就是你真心里面本具的智慧德相都现前,你才真正得受用,所以世尊在经典上,字字句句我们要特别留意。佛经上没有一个字是废话,经典文字之美,组织结构之严密,诸位在《科会》里面能看得清楚。这个《科判》,是我们在培训班第二届带领全体同学,我们共同制订的。当然我们不能说,我们分得就最好,这是个开端,提供大家做参考。

  你看古大德分经的《科判》,每一家的注解分法都不一样。《无量寿经》这个本子,在过去有慈舟法师的《科判》,慈舟法师用的是夏老最初的本子,最初会集的,那个时候这个本子总共分三十七品,所以慈舟大师的《科判》是三十七品。以后夏老将他这个本子,这个会集本,做了十次的修改、修订,把它分成四十八品。在我们猜想他最初分三十七品,大概是用《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后来改分为四十八,大概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可能是这种启示。由此可知,这一部经的《科判》就是分段,分大段、中段、小段,并不是一定的。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看法,都能说得出一番道理出来,这就好。也证明法没有定法,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意思。古人所讲的教理、教义,你要能通达教理,通达教义,你才能得受用。这是前面这一点意思,在此地总结出来。现在我们就看这下面这一品:

  【法藏因地第四】

  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我们先看这一段,正宗分开始。《科判》里面告诉我们,从第四品到第四十二品,这一大段是本经的正宗分,本经之正说,正式为大家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在这一分里面,说明了阿弥陀佛的因行,因地的修行,介绍出阿弥陀佛的弘愿,介绍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是环境的介绍,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这介绍之后,又给我们说明三辈往生的正因,这是大家都熟知极乐世界「三辈九品」,他们是怎样修学?怎样往生的?这就非常重要。然后又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在西方极乐世界,怎样修行证果的,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

  这些都介绍之后,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个特别现象,世尊也为我们说出来了,「边地疑城」。实实在在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边地疑城也不错,不会六道轮回,也出了六道,也出了十法界。不过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时还见不到佛,还没有法子听佛讲经说法,见不到诸大菩萨,庄严的法会你见不到,所以叫边地,不是真的边地;边地都是比喻,因为你见不到佛。所谓胎生,胎生也是比喻,实际上全是莲花化生,哪有胎生?胎生苦,在西方极乐世界见不到佛,不能听佛说法,这就很苦。这是什么原因?佛在此地也为我们介绍出来,而且大家放心,边地疑城最多不过五百年,五百年是我们人间的五百年,不是讲极乐世界,大约是人间五百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不能够见佛闻法。实在讲我们这个世间五百年,好长好长,因为人的寿命很短。西方极乐世界五百年算不了什么,那时间不长,人人都是无量寿,五百年也不过十天、半个月,顶多如此而已。连这个佛都不希望我们住边地疑城,佛总是希望我们一到极乐世界就见到阿弥陀佛,所以佛是慈悲到了极处。

  末后佛是特别提醒我们,警告我们,这个世间很苦,五浊恶世,浊是染污,这个世间严重的染污。佛要是不苦口婆心的提醒我们,实在说我们在这个染缸里面,忘掉自己在染污;展开经卷每念一遍,就是世尊提醒我们一遍。这个地方能住吗?心理上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乃至於生理的污染,生活环境的污染,都达到了极处。心身污染,所以这个身体多病,这个世间奇奇怪怪的病,从前没听说过,为什么会这么多?污染。心理病了,神经不正常,生理病了,现在有人说地球病了,那麻烦大了。这是说明恶苦达到极处,跟西方极乐世界做个对比,我们称它作极乐,这个地方极苦,两个世界鲜明的对比。这些重要的开示、介绍都在这一段,这一段文是净土宗修学依靠最重要的纲领,文字虽然不太多,介绍的够详细了。所以古德把这一部经,看作净宗第一经是有道理。

  这里面分两大段,第一段「正说因地」,介绍阿弥陀佛因地修学的状况,这里面很值得我们做参考,经文从第四品到第八品。在这个地方我们的分法,跟黄念祖居士的分法不一样。我们将「弥陀因地」从第四品到第八品,这个经文后面诸位能看得到,第八品在第二十六面,「积功累德第八」,经文一直到二十九面;第二大段是「果德圆满」,从第九品到四十二品,我们从这里分的。「正说因地」又分为两段,第一段「在家闻法」,这就是第四品,「法藏因地第四」,说明他学佛发心的因缘。现在可以看经文。

  『佛告阿难』,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这一句是讲的时间,这个时间说来话长,过去很久很久了。「无央数」也是没法子计算。释迦牟尼佛说话,话中有话,阿弥陀佛成佛到今天才十劫,怎么说「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顶多说过去十一劫,过去十二劫。就算阿弥陀佛修行用了五劫的时间,成佛到现在十劫,十五劫以前,或者十六劫,我们听到还满合理的,怎么突然来了一个「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这把我们搞迷糊了。这话怎么讲法?这个意思说明阿弥陀佛因地早就成佛了,这一次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成佛,就跟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一样。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成佛?《法华经》上他说过,他也是无量劫前早就成佛。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教化众生,你们念《梵网经》,佛说这一次是第八千次。不是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做个王子出家修道才成佛的,那是装样子给你看的,久远劫早就成佛,这是第八千次的表演,所以这一句话里面意思就多了。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度化一切众生,也是示现的,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

  『有佛出世』,这是讲那个时候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世间自在王」是佛的佛号、名号,叫世间自在王。「自在」在此地不必多说,前面跟诸位用《华严经》上讲的十个自在,都跟大家介绍过去了。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是怎么建立的?是为教化众生方便而建立的。换句话说,名号就是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地区教学的宗旨。宗旨怎么建立?从哪里来的?是这一个地区的众生,他有哪些毛病,要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毛病修正过来。像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为什么不叫世间自在王?为什么叫释迦牟尼?给诸位说,世间自在王佛要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也叫释迦牟尼佛。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要到他那个世界,也叫做世间自在王,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为什么佛在这个世间称释迦牟尼?因为这个世间的众生缺少慈悲心,自私自利。佛要把一切众生这个毛病修正过来,就要确立教学的宗旨,这个宗旨是「释迦」。释迦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能仁」,仁慈,我们没有仁慈心,缺乏仁慈,所以释迦这两个字就是仁慈,提倡仁慈。第二个大病,这个世间的众生心不清净,妄想杂念太多太多,所以名号里头有个「牟尼」。牟尼翻成中国意思是「寂灭」,「寂」是寂静、清净的意思,「灭」是灭一切妄想杂念。所以佛的名号,是针对此时、此处众生的病根而建立的。所以你看佛菩萨的名号,就晓得他所度的是哪一类众生,这个名号它就起作用了,就像大夫开处方一样,药到病除,意思在此地。我们今天在此地看到世间自在王,想想他们那个时代的那些众生,大致上害的是什么病?一定是非常保守,非常执著,所以佛要用这个方法来帮助他们,破除他保守的观念,打破他执著的妄想,用这么一个名号。自在再加上个「王」,王也是自在的意思,特别强调自在。这是佛的别号,别号都是为度众生而建立的,菩萨的名号也是为度众生而建立的,这个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表法的。

  古人对於儿女命名都是很有意思的,这个意义都很深。所以我们在《礼记》里面读到,一个人名是父母给你命的,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改自己的名字,大不孝。字,字可以改,名跟字是两个,字可以改,为什么?不是你父母给你命名的,字是你在成年的时候,你的平辈送给你的。但是现在这个字,多半是自己喜欢用什么就取什么,古礼里面是平辈,你的兄弟这一辈,同学朋友送给你,这个叫字。名,成年之后没有人再喊你的名,喊你的名,这是对你极不恭敬。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成年了,行冠礼是什么?戴帽子。这个帽子一戴就是大人,不是小孩,对他要尊重,要有礼了,称字不称名。女子十六岁成年,梳头了,也要对她尊重,也称字不称名。一生当中称名的只有两个人,这个要知道,第一个是父母,父母一生称你的名,第二个是老师,老师一生称你名。纵然你在朝廷作官,皇帝对你也尊重,不称你的名,称你的字。皇帝如果称你名,你就有罪,你犯了法,犯了罪,那称你名,古礼很重视,不能够不知道。佛门里面的名号,一直到现在还遵守这个原则,可是世法里面,就起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我们就姑且不论,知道这一点常识就好。

  下面这是通号,从「如来」到「佛世尊」,这是通号。每一尊佛都有这十号,都有这十种通号,这个通号是什么意思?完全是性德的流露,性德之名,我们要懂得。社会有一些人不求甚解,讲到佛好像他懂得很多,佛里面如来佛最大,说这话很外行,如来佛最大,大概《西游记》看多了,孙悟空那么大的本事都跳不过如来佛的掌心,错会了意思。所以如来是佛的通号,每一尊佛都有十号,具足十号这才称之为佛。

  第一个号叫『如来』,「如」是什么意思?如是真如,真如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哪个没有?一切众生个个具足。虽有你现在迷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那要问你,你的真如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虽起作用你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作用?起心动念的时候第一念,第一念是真心,第一念是如如,第一念是佛知佛见。凡夫的毛病在哪里?第一念不能保持,如果能把第一念保持住,这个人就成佛,就叫做佛,就叫做如来。凡夫第一念时间非常短,一刹那;第二念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第二念是什么?分别、妄想、执著统统起来了,这就变成凡夫。譬如我们眼见,张开眼睛看到一切大众,你还没有分别,还没有执著,还没有起妄想,你心地很清净,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佛知佛见,这是见性,见色性。可是第二念麻烦了,这个是张三,那个是李四;这个好人,那个坏人,麻烦大了,完全掉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去了,一下就堕落成凡夫。什么时候你能把第一念保持不变,你就成功了。佛家里面讲的方法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说穿了就这么一桩事情,怎样保持最初这一念不变,这叫一念,我们净土宗叫一心。念头才一起,二心、三心,就变成多心。二心、三心、多心,是凡夫,那个念头妄想愈多愈糟糕,愈多愈往下堕。

  所以一切法门里面,念佛这个法门最殊胜,一天到晚没有别的念头,起心动念阿弥陀佛。我教大家这个佛号怎么样念得得力?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你念佛才会念得好,功夫才会得力。不要看到这个张三,那个李四,糟了,这个阿弥陀佛,那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统统都是阿弥陀佛;你看你永远是阿弥陀佛,你就成佛了。不但一切人是阿弥陀佛,一切物也是阿弥陀佛,一切事也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西方极乐世界宝树成行,众鸟说法,宝树、众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西方世界如是,我们眼前世界何尝不如是?也是如是。只是你自己不肯承认,你一定要打妄想、分别、执著,那有什么法子?所以境界怎么转过来,关键就在此地。

  今天佛七圆满,光阴过得很快,诸位从海外各个地方到此地来,在这边念了七天佛,想必大家也能感觉到念佛,这个地方念佛很殊胜。其实我告诉诸位,你们这七天在此地念佛,这个状况远远不如我们平常念佛。我没有进念佛堂,我清楚得很,什么原因?我们平常念佛,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晨六点钟起香到晚上六点,念十二个小时。星期六到星期天,念三十六个小时,一个星期念佛九十六个小时,大家的心是平静的。我们讲这个思想波,它波动的幅度不大,很接近水平线,所以这个道场不一样,无比的殊胜。你们诸位从海外来的,平常没有这种训练,一下来了一百六十多人,每个人思想波上上下下起伏都不一样,所以进入念佛堂,当然把这个念佛堂搞乱了。所以本地的同修,你听到我这个话,你会感觉到不一样,外面来的因为他平常没有接触,他不晓得。平常念佛比佛七殊胜太多太多了,所以欢迎同修们常常来念佛,参加我们平常念佛,比佛七念佛殊胜很多倍,所以这个道场希有难逢。主要就是进入念佛堂身心清净,一切放下,再没有杂心妄想,这个标准就是真如。虽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与这个水平靠近就得受用。

  来,「如来」古人解释「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就叫做如来。怎么乘如实道而来?实在讲,与如相应而来的,来干什么?来现身,来说法的,这是讲我们应身佛、报身佛。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间,他是再来人,他不是凡夫,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就示现八相成道,这个人是乘如实道而来应化的,他是如来。我们是怎么来的?我们是业来的,业报来的。你造作的善业恶业,我们是乘业报而来的,所以不自在;如来自在,这个业来就不自在。这两个字讲法很多,单讲这两个字,十天都讲不完,我们用不著这么麻烦,懂得它一点意思就行了。

  《金刚经》上还有个解释,也解释得很好,佛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讲得好。这个说法是广义的说法,对我们修学人来说非常有帮助。像我刚才教你们在念佛堂念佛,看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阿弥陀佛,这就是诸法如义,我们把《金刚经》这句经文落实了。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但在我们道场,我们道场外面,整个世界、一切众生、一切人事、一切万物,皆是如来,这是诸法如义。为什么?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是真如,真如变现之物,所以它从真如而来。这个意思诸位如果听了还不能够明白,我们就比喻说。我们把黄金比作真如,我们用这个黄金,造一个地藏菩萨的像,这个地藏菩萨金的、金像。他是从金而来,这个像是用金而来塑造的,金比作真如,这个菩萨是从如而来的,就这个意思。所以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宇宙之间万事万法,「唯心所现」,那个心就是真如,就是唯真如所现;就好比讲万事万法的时候,都是依黄金而造成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乘如实道而来的,所以佛才讲「诸法如义」,这一句话讲得才真正圆满,真正是讲到了极处。所以佛在经里才说,众生成佛的时候,见到大地众生皆成佛道,就是这个意思。你哪一天看到所有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恭喜你,你成了阿弥陀佛。我们这个念佛堂,跟其他念佛堂不一样的地方在此地,每一个人除自己之外,看别人都是诸佛如来。

  讲到佛的三身,「法身」,无来无去,法身是《华严经》上讲的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尽虚空、遍法界,是法身。所以你要晓得,佛法里面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真如,没有来去,只有示现,哪里有感,哪里就有应。这个示现很不好懂,我们现在利用科技来比喻,那是容易懂得多。譬如电视机,大家现在最熟悉的了,全世界的这些色相,你拨哪一个频道,那个相不就立刻现前?问问那个相是不是从那边到这儿来了?没有。无论在哪个地方,频道一拨对了,影像立刻就现前,没有来也没有去。不想看了,关掉它就没有了,不来不去。

  诸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应身说法,也是不来不去。我们自己现在有没有来去?跟诸位说,也是不来不去。你自己以为有来有去,错了,那是你的错觉,是你错误的想法,你错误的看法。你现在坐在此地,此时现身,你离开走的那一步,你在这一步现身,这一步灭,那一步现。岂不闻《金刚经》上所说的「如露亦如电」,如露如电是比喻什么?比喻这个现象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短暂到没有办法觉察到,所以叫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什么意思?如果它真的没有生灭,说个不生不灭,那不叫废话。有生灭而叫它不生不灭,生灭的时间太短暂了。说生,它已经灭了;说灭,它又生了,是这个意思。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如露亦如电」,这才是事实真相。

  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我们又何尝不是应化在世间?不一样的是,他跟真如相应,我们跟烦恼相应,差就差在这里。可是烦恼还是依靠真如,没有真如哪来的烦恼?迷了真如起烦恼,没有离开真如,一定要懂得这些事实真相。古德讲「无来无去」这是法身;「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这叫报身;乘真如实相之道如是而来,这叫应身。说得也不错,也行,能讲得通,可是不能执著,一执著就错了。所以读经闻法确确实实要离相,「即相离相」,「离即同时」,我们才有入处,才有悟处,就怕执著,一执著就死在里面。殊不知真如活活泼泼,真如变现一切法也是活活泼泼。

  「法身」是真如理体。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本体在佛家里面讲就是真如,就是自性、真心,它能变能生,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所生。「报身」是什么?报身是示现的自受用,示现这个身,自受用的都是报身。佛的报身是智慧的报身,凡夫的报身是烦恼的报身,你受报来的。「应身」是他受用。佛有应身利益一切众生,我们这个身要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大众服务,这个身是应身。在我们道场,每天在这里做义工的,是应身,为大众服务;自己受用的,自己的感受,那叫报身。我这种说法诸位容易体会,所以佛有三身,我们凡夫也有三身,佛的三身与真如相应,我们这个身与真如不相应,不相应是怪我们自己迷失了自性。我们有法身,原本跟真如是相应的,是一桩事情,迷失了,完全变成无知了,过失在此地。所以佛很慈悲帮助我们恢复,怎么个恢复法?除掉妄想、分别、执著就恢复了。妄想、分别、执著是你自己起来的,别人没办法帮你除掉,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是你自己生起来的,还得你自己把它除掉,什么人都帮不上忙。

  诸佛菩萨慈悲,只是把这个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我们清楚明白了,晓得我们受害的原因是这个,除掉就好了。有很多人,「好难除不掉」,哪有除不掉的,你不肯除那有什么办法?为什么不肯除?贪恋色身,贪恋眼前的受用,没有离开贪瞋痴,所以你生活在烦恼里面,你不是生活在真如里头。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他生活在真如里面,所以他得大自在。那一种究竟圆满智慧的生活是佛,佛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生活;菩萨是大智慧的生活,大智慧没有圆满;凡夫是无量无边贪瞋痴慢的生活。这个决定、转变都在自己,不在别人,所以自己想成如来,摇身一变就是如来。为什么不把烦恼习气丢掉?这一点很重要,烦恼习气丢掉,就是六道轮回丢掉了,就是无量劫的生死丢掉了,你就不生不死,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关键就在一念迷悟,你今天丢不掉,你还在迷,你没觉悟。

  念佛堂是训练你的定,讲堂帮助你开慧,这个道场定慧等学。如果不听经单单靠念佛成就,过去李老师做了一个比喻,单单靠念佛,靠修定成就,好比是需要十年你才能成就,才能明心见性。如果你再能够听经,再能研教,可能就把时间提到三年、五年,你就开悟了;这就是说定慧等学的利益,定慧等学的功德。因为你在念佛堂念佛,贪瞋痴慢用佛号压了,石头压草拼命的压,压到一个饱和点压不住的时候就完了,就爆发了。可是你听经闻法,这个智慧是什么?你一面用定压,一面用智慧把它化解,把它化掉了,就没有了,这个方法好。所以真正会用功的人,一定是定慧等学,效果非常殊胜。

  我们看到佛的德号,德号实在讲就是自性的德号,看到「如来」这两个字,我们怎样落实?怎样来学习?想到我这一生不是到这个人间来了吗?要跟如相应,我们就叫如来;跟如不相应,就不是如来。如是什么?如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般若经》上说得很好,可以说六百卷《大般若》,世尊二十二年所说,归纳出来两句话,「不可得,无所有」。这两句话在《般若经》里面,重复了几百次之多,这是跟你讲真的。为什么「无所有,不可得」?无所有是讲现相;不可得是讲受用。《金刚经》上跟你讲的「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岂不就是说明「不可得,无所有」吗?不可得你要想得,无所有你认为有,你跟如完全相反,你不如,你是来了,你是不如来。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对人对事对物那叫真正懂得随缘,通常讲随缘两个字谁懂得?随缘两个字意思太深太深了。真正明了「不可得,无所有」才会随缘,哪些人随缘?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随缘,我们凡夫哪里能做得到?凡夫是随顺烦恼,不是随缘;诸佛如来随缘是随顺真如,怎么会一样?

  第二个名号,这都是自性的德号,『应供』。「应供」是说这个人他的修行圆满成就了。圆满成就的相是什么?圆满成就的理,那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通达明白,没有一丝毫的疑惑,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不迷不惑了,表现在事相上是福慧具足,显现出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福德。智慧跟福德都不好懂,尤其是福德,世间人总以为,在社会上有财富、有地位、有产业这叫福德,这个观念完全错了,那不是真正的福德,真正福德不在乎这些东西。释迦牟尼佛与他的这些学生们,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们所示现的就是圆满的福慧。他们的生活很清苦,到外面托钵,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在我们凡夫看的时候,他有什么福报,穷到这个样子,要饭,还有什么福?还有什么慧?你再仔细观察,他们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身心清净,世间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跟他相比,他的人生得大自在,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叫真正的福慧。

  自己有福绝不自己受用,大家去享。我在这一生当中,见到两尊菩萨。这个地方李木源是菩萨,中国大陆还有一个崔菩萨,我见到这两尊菩萨。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过的是什么日子?过的是一般很清苦的生活。他那些财富给社会大众共享,没有自己享受,那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世间一般人做不到,他能做到,他做得非常快乐。而且跟我说,他很想出家,过几年他发心他要剃度出家,吃长素。自己工作很繁忙,家里也用两个人,请两个人帮忙,请什么人?残障。残障人找不到工作,没人用他,他用残障人。残障人智商就差了,他就真的就随缘了,做饭,做得也不像样照吃;洗衣服也洗不干净,叫他们拿个衣服来,上衣跟下衣颜色都不对,他照穿,一句话没说,也不怕人笑话,真菩萨,那才叫随缘;随缘当中得大自在、得大欢喜。看到别人快乐,自己快乐;看到别人痛苦,心里就很难过,他好像这一生不是为自己活的,为众生活的,这是菩萨。这是真正具足福慧,「饶益有情」,饶是丰饶,对一切众生的帮助,尽心尽力帮助别人。

  他经商,是菩萨商人,真正菩萨,没有人能跟他相比,这是示现,这是现身说法。这样的人,佛在经上讲「应受人天供养」,他应当接受。他所接受的,给诸位说只是他需要的,很容易满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一天出去托钵一次,那个钵装满够吃了,再就不多要了。一件衣服没穿破,还可以再穿,穿破了补一补,还可以再穿。现在人你们要穿的补衣服出去,这个不好意思,这个外头人看到笑话。我告诉你,好,多出去跑,笑死活该。现在世间人都是贪瞋痴慢,多笑死几个,有什么不好处。他笑死,他笑死,我不死,我不死他死,这是智慧。我们看看这些真正行菩萨道的,真的不怕人笑,不但社会上没有人笑他,尊敬他,佩服他,没有人能够做得到,所以他就应受人天供养。我问他生意怎么样?钱太多了,不断的来。他跟我讲钱很好赚,愈来愈多,来了怎么办?他布施,愈施愈多,真的修大布施。他想出家,把他整个事业统统布施掉,真正是难能可贵。这是「应供」。

  第三个德号『等正觉』。「等正觉」也有经里面叫「正遍知」,正遍知跟等正觉的意思相同。「等」是平等,「正」是没有邪,没有错误,「觉」是觉悟;他的觉悟是正确的,是跟一切诸佛如来平等的,这叫等正觉。如果翻作正遍知,「正」,等正觉里头也有正;「遍」就是等的意思,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才叫遍;「知」就是觉的意思,所以正遍知就是等正觉的意思。这个名号佛经里面用得非常普遍,但是梵文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般翻作「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地方用的词简单,把无上省略掉了,「等」,等於诸佛如来,那就是无上的意思,这个德号非常重要。

  佛法的修学,学什么?一切德号当中佛没有提其他的,特别提了这一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知道我们学佛学正觉,真正觉悟,学等正觉,与诸佛如来平等的正觉,还要加个无上。诸佛如来只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正觉如来。大家看《金刚经》江味农居士的讲义,他在讲义上解释经文里面「诸佛」这个名相。他解释诸佛,就是用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诸就是四十一,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诸佛,这个解释得好。圆教初住菩萨就有智慧、有德能、有神通,示现八相成道这个佛身。也就是说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圆初住的菩萨,就能够示现佛身去教化众生,所以他解释四十一位是诸佛,正确。如果加上「无上」,就不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究竟圆满的果觉。无上只有一位,正等正觉有四十一位,那正觉就更多了,在佛法里面,阿罗汉、辟支佛都称为正觉。由此可知,十法界里面有正觉,没有正等正觉,没有等正觉。等正觉一定是超越十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才是等正觉,十法界里头达到最高的这是正觉。人如果得等正觉那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种智慧能力,所以称等正觉。

  这个名号如何落实?你一定要确定自己学佛的目的,我们学佛不求人天福报,何况人间的富贵。诸位要晓得,这些东西最容易迷惑人,如果你要不舍,你想能够成就不容易。那是什么样人?诸佛如来化身示现的,行,他可以享受五欲六尘,而不染著五欲六尘,高明,行。如果我们享受五欲六尘,在五欲六尘里面起了一念贪瞋的念头,合自己意思,贪爱;不合自己意思,讨厌,只要少少有那么一个念头,你是凡夫,你堕落了。所以佛法虽然并不主张人一定要修苦行,可是释迦牟尼佛非常赞叹苦行,道理在此地。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也是示现苦行,他为什么不示现享受?因为大多数的众生,绝大多数的众生一享受就迷惑,一享受就造业,所以他做了个样子,反其道而行之。让大家看了之后有所领悟,真正放得下,放下就得大自在。不但世间法要放下,出世间法都不染著,你才能有成就。世间法放下了,出世法还放不下,没有用,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佛是教我们放下,不是换对象,世间法放下抓住佛法,换对象,没放下。彻底放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才得自在,这才是真正的享受。你们没有放下,这个享受的经验你们没有,讲了你也体会不到,真正放下的人他才会懂得。诸佛如来的生活,这个生活才得大自在、大圆满,真实的幸福。我们应当要学习,要求正觉,把正觉一切的障碍,一定要远离、要舍弃,只要障碍觉道的统统把它舍掉,这样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