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二十一集) 1998/8/1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21
请掀开经本,第六面第二行: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於此中下。而现灭度。】
这是八相成道第七「转法轮」,这一段到了末后的一节。经中所说的都是诸佛如来示现在六道里面,为我们做出弘法利生最好的榜样。等这一节讲完之后,我们再做一个总结,如何将佛的示现,落实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当中,在自己的工作环境里面,这样我们才能学到真正的佛法。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就是决定不会堕落在二乘,二乘人在我们凡夫眼光当中也是圣人,也不是凡夫,他们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说实在的话,他们那种修持的功夫、毅力,我们一般常人确确实实是比不上,但是他们跟菩萨比起来,要差很大的一个距离。在此地我们必须要懂得,佛对於小乘人,声闻就是阿罗汉,辟支佛就是缘觉,在大乘法里面,世尊常常责备这两种人,这个责备实际上是鼓励他们,是劝他们回小向大。小乘虽然破了我执,也就是说执著他舍掉了,但是他还有分别,所以他不能够超越十法界,可以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而这些人,佛说过,他们也不过是在偏真涅盘里面住一段时期而已,不可能永远堕在二乘里面,一定会回头,不过回头早晚不同。缘觉比较聪明,根比较利,回头得快;阿罗汉根性比较钝,回头比较晚,决定是会回头。回头也是回小向大,一个是根性不同,另外一个是遇缘有差别,我们一般讲机会,他要常常遇到大乘,常常遇到善知识,回头就快。
小乘跟菩萨的差别,是小乘人不肯主动的去帮别人的忙,像这一段经文下面所说的,「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这小乘人决定做不到。小乘人不是不度众生,要众生去求他,他还得看看你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缘分,你有善根有缘分,他欢喜帮助你也教导你;他看你没有善根没有缘分,他对你就很冷淡。不像菩萨,菩萨对一切众生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一点德行上比不上菩萨,当然定功、道力、智慧,也都比不上菩萨。纵然菩萨断证的功夫跟他相等,智慧、道力不相等。
譬如大经里面告诉我们,圆教七信位的菩萨,断见思烦恼,他这一层功夫跟阿罗汉是相同。阿罗汉也断见思烦恼,七信位的菩萨也断见思烦恼,所以这是平等。除了断烦恼是相等之外,神通、道力、智慧、禅定不相同,七信位的菩萨比阿罗汉就高得太多。这个道理我们并不难懂,菩萨的心量大,阿罗汉的心量小,这就不一样,差别地方。所以《华严经》在末法时期,这当机的人是什么人?「大心凡夫」。大心凡夫根性比声闻、缘觉还要可贵,声闻、缘觉没有机缘修学大经,像《华严》、《法华》他们没分。不是佛不平等,他不相信,他不愿意接受,在这一点远远比不上大心凡夫。所谓凡夫是一品烦恼也没断,不要说阿罗汉比不上,小乘须陀洹也比不上,可是论心量、论见解,真的是超越小乘,超越声闻、缘觉,这是说圆教一乘一类的根性,这非常非常的可贵。与会的这些菩萨远远的超越二乘,这是对菩萨的赞叹。
下面第六小段「契入三昧」,『入空无相无愿法门』。「空、无相、无愿」,无愿有的经里面叫无作,意思相同,大小乘都有;又叫做「三解脱门」,也就是说这三种法,在小乘里面讲,你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一定是从这三个法门里面成就,你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在大乘法里面讲,这三个法门能帮助你超越十法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所以三解脱门通大小乘,这个名相虽然一样,境界不相同。譬如说空门,小乘人证得我空,这就能超越六道;大乘人证得法空,不但我是空,法也空,所以他能够超越十法界,他能够证得一真法界。
「空」门是从自性上讲,是从一切万事万物理体上说,这是经上常讲,「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他能够从相见到性,从事能够观察到理,他真正明了事相是幻化。像《金刚经》上所讲的「梦幻泡影」,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你要说它没有,它现相,确实有这个相存在;你说它有,相是假相不是真相,这个相刹那生灭不是实在。如果你认为相是真有,你就错了,你就迷在假相上,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从这个门进去,也就是从这个法门、这个方法悟入而了生死超三界,你就是从空门入,从空门里面证道。如果这个门入不进去,学这个门不得利益,我们常讲的不契机,不契自己的机,自己不是这个根机,修学这个法门,你很不容易契入。
这个门不能入,还有一个门「无相」。入空是从空门入,这个无相,相是有门,可以从有门里面去入。「有」怎么称无相?因为相是缘生的。《般若经》上常讲「万法缘生」,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性。所以从这个地方仔细去观察,看出相是假相,你要真正能够看出一切相都是假相,你就看破了。看破是真正明白、真正通达,这事实真相被你看穿,看穿之后,你对於现相自然就不执著,你就能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执著一放下六道就超越。这个样子入门,你就是从无相入门。
如果这个门也没有法子入,还有一个门「无愿」,无愿刚才说过,也叫「无作」。佛法里面第一就是教你发愿,没有愿怎么行?没有愿怎么能够成功?所以有一些同修来问我,他说我们做好事,如果一无所求,那才真正好事。这个话说得没错,实际上似是而非。你无所求,你真的到无所求吗?肚子饿了还要吃饭,你还是有所求;累了你还要休息,你怎么能说无所求?如果到真正无求,那不是我们凡夫境界,最低限度《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那是真的到无念,他们可以,我们不可以;即使在那个境界里面,他还示现有所求。别说是圆初住菩萨、等觉菩萨,诸佛如来倒驾慈航来帮助我们众生,也要示现发愿。释迦牟尼佛不在此地示现八相成道吗?不是教给我们要发四弘誓愿?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怎么无愿?无愿怎么能成就?所以这里面的文字,它的含义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要是望文生义,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搞错了。这个地方的「无愿」是说「离能所心」,这个愿才叫真实之愿。
世间人,人人都有个愿望,可是世间人的愿望不耐久,过几天他又改变,那个主意又变了,遇到缘他又退心了,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他所发的愿是妄心,不是真心。也是我们一般世间人所谓的,你为什么要发这个愿?那个为什么,你还真的有一个道理,有个理由在那里去做。你这个理由失掉,你怎么办?那个愿不是退转就是转变,由此可知,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发愿没有条件,诸佛如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没有条件。对於一切众生,有情无情,清净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爱护,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是有条件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有条件是有能有所,能所是二法,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能够把能所两边打断,这才叫做无愿,这才叫真的无作。然后我们才会懂得,古大德所谓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两边都离开,两边都不执著;不是说无愿就不做,做。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这是有愿。我们再问,阿弥陀佛对於四十八愿有没有执著?没有,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就无愿。有愿跟无愿是一不是二,这个妙。由此可知,无愿这一门就是常讲的不二法门。所以入道,有从「空门」入、有从「有门」入、有从「不二门」入。无作、无愿就是不二门,二而不二,「愿即无愿,无愿即愿」。许多大乘菩萨,从这个门契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
我们修学净土,生在末法时期,这些道理我们要懂,我们有没有能力从这三门去入?恐怕这三门任何一门,我们都挤不进去,没法子入进去。这个三门是通途的途径,我们现在要开后门,不走这三门,所以净土宗叫特别法门,「门余大道」。这是正规三门之外还有一门,这一门很特别,这一门很多菩萨都不知道,所以这一门叫难信之法。你要给人家说「空、无相、无愿」,大家知道不会怀疑,这个都晓得,他很容易相信;你说是念佛往生他不相信,念佛往生好像没门,不在这三门里面。它是另外一个特别法门,门余大道。这是说大小乘一般契入的,无论他修学哪一个法门,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到最后归源都不外这三门,这是大小乘经上常说的。
而我们净宗,净宗也有入门的秘诀。现在我们念佛堂建立,每一位同修进入念佛堂都生欢喜心,得佛力加持。你没有进念佛堂之前你怀疑,你很难相信。也有人怀疑自己体力不够,这一天一夜怎么能受得了,两天两夜更受不了。可是进入念佛堂之后愈念愈欢喜,自己都感觉得很意外,不相信自己有这个体力,怎么两天两夜也行?你的信心生起来了。不但两天两夜行,七天七夜也行,你的体力决定够,怎么晓得够?谚语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进念佛堂一团欢喜,欢喜,精神就来了,你要进入念佛堂不欢喜,你精神就没有了,从欢喜来的。欢喜是我们生理最好的养分,什么样的营养都比不上欢喜的营养,这个要知道。大乘佛法教人常生欢喜心,可是哪有那么多欢喜事情?念佛才是真正欢喜,念佛的欢喜要你亲身去感受,你不入念佛堂,你感受不出。
同样这个道理,在我们六道里面,色界天人他不要饮食,所有一切饮食他都断绝,不但他不要吃东西,水他也不要喝,色界天人没听说生病。我们要问他,他用什么方法维持他的色身?经上告诉我们「禅悦为食」,食是比喻养分。我们要饮食来滋养身体;他们不要饮食,禅悦,禅定里面的快乐,能养他的身体。我们今天在念佛堂是「念佛三昧」,比色界天人的禅悦还要浓、还要高。他们的禅悦,说老实话没有佛力加持,我们念佛三昧,不但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我常常跟诸位同修报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你怎么会不欢喜?我没有进念佛堂,我听到都欢喜,何况在念佛堂当中,确确实实法喜充满,精神百倍,愈念愈欢喜,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有体力。常常在念佛堂,诸位如果身体不好常常有病,常在念佛堂,那些毛病全都没有,都念掉。我们自己要有信心,要知道不可思议佛菩萨威神的加持,所以念佛的法门无比的殊胜。
念佛功夫要得力,这是每一位同修都非常关心,总在看破、放下,你的功夫才真正能够得力。我们今天希望不能太高,太高达不到,我们把要求的水平降到最低,「功夫成片」。只要你念到功夫成片,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有把握;换句话说,你这一生有把握去作佛,在十法界里头,你的选择第一殊胜。有同修来问我,功夫成片是什么样子?这个要知道,功夫成片心里面只有「忆佛念佛」,除忆佛念佛之外,其他的妄念没有。妄念是烦恼,烦恼的根并没有断,根要断掉的话,这境界就高了,不容易做到。我们念佛这个念,忆也是念,心里面想佛,这个念力量强,把烦恼压住、伏住,烦恼虽然有不起作用,不起现行,这个就叫做功夫成片。如果我们离开念佛堂,在日常生活当中还会起贪心,遇到不高兴的还会起瞋恚心,你要知道,你的功夫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功夫真的达到成片,遇到欢喜的没有贪爱心,遇到不高兴的也没有瞋恚心,你的心永远保持平静,永远保持在念佛堂的境界,这叫成一片。在念佛堂里锻炼,至少要练成这种功夫,你才算是有成就,你念佛及格;及格就是决定往生,要达到这个目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些同修说:「这个难,好难。」没错,是难,哪有那么容易作佛?当然不容易。这一桩事情平时要用功夫,平时用什么功夫?看破、放下。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看淡一点,不要太执著,凡事要学大而化之,不要斤斤执著,我们这个功夫才会得力。样样都很认真,样样都计较,这个很糟糕,你要想达到这个功夫境界,相当不容易。什么事情马马虎虎,有也好,没有也好,吃亏也好,上当也好,占便宜也好,什么都好,不要去计较,不必去过问,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一切随缘度日就好。我们居士林的这一些领导的同修,真正很难得。我们在旁边观察他们起心动念,这一切作为我们很佩服,他们做得很如法、很相应,都能够大而化之,都能够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是我一定要想怎么做,一定要执著怎么做,那就错了。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道理。
底下所讲,『善立方便,显示三乘』。就是善立方便,善是善巧。佛法讲求的是契理契机,契理一定要与性德相应;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要与这个相应,这是契理。如果我们用前面这一句「空无相无愿」,这是性德,跟这个一相应,他就超越了。念佛法门,你能够与佛愿相应,佛愿是本经上讲的四十八愿;与佛德相应,德是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要完全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换句话说,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对人对事对物觉而不迷,这叫阿弥陀佛。迷了就是凡夫,觉悟了就是佛。所以念念与觉相应,这才能入得了门,那就是契理。除契理之外还要契机,机是什么?现前大众的根性。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佛法是度现代人,是度我们这个地方人,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他不是度古人的,也不是度未来人,也不是度他方世界人,是度我们现前大众,你要懂得现前大众之机。
所以负责念佛堂领众的同修,我昨天特别告诉他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念佛堂领众的同修,自己常常要互相切磋琢磨,要互相研究改进,不可以执著自己的成见。你一定要明了,诸佛如来一切菩萨都没有成见,成见是什么?执著。诸佛如来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没有自己意思,是以大家的意思为意思。所以大家欢喜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人多总得立个规矩,规矩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民主制度。佛门三千年前就讲民主,就讲共和,也讲共产,「利和同均」,我们提倡最早,三千多年就提倡,不但提倡,照做,真正在干。佛没有自己的意思,菩萨也没有自己的意思。过去祖师大德所立的这些规矩,是随那个时代众生的根性立下来的,立得很好。如果我们现在一成不变,照他的规矩去做,把「百丈清规」拿出来完全照做,那变成什么?把我们现代人都送回去,都去作唐朝人,你们都变成唐人,这是现在人做不到的。所以一定要懂得它的精神、它的原则,至於实际上作法,我们必须要修订。世间的法律每过几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十年前订的法律,那个时候当时社会很适用,十年之后社会变化很大,从前法律现在不适用,不适用就要修改,所以规矩是可以修改的。
佛门戒律可以修改,百丈清规就是释迦牟尼佛戒律,在那个时候做大幅度的修改,变成中国化、现代化、本土化。用现在的名词讲就是现代化、本土化。佛戒律的精神、原则不变,怎么样作法要适合於我们现代人,适合於我们当地人,这才能讲得通,这叫契机。因此古人所订的成规,值得我们做参考,它怎么样的变法,我们如何能够适用於我们现前的念佛堂,适用於我们现前念佛的同修,你才叫真正契机,我们要懂这个原则。我们念佛堂的规矩根据什么订的?原理原则不变,里面一些条文根据我们现实活动来拟定,拟定之后还要常常修改,怕订得有一些同修感觉得不方便。所以真正是领众的同修,要学孔老夫子那种精神,「入太庙,每事问」。你在领众的时候,领众同修、法师当中要常常请教,「今天这一堂课,你们觉得怎么样?有没有改进的地方?」常常请教,诚诚恳恳的请教,不是敷衍,不是客气。而且常常向每一位来参加念佛同修,多问问他们,多向他们请教,使我们这个道场天天在改进,改正我们的缺点,我们就有进步。天天改,天天进步,那还得了?所以这个道场,自自然然就是世间的模范道场,第一道场。第一道场从哪里来?天天改进,发现不合适马上就改,改了再不合适,再改,天天在改进,这样才能做到契机,这样才叫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这两句话不是随便说的,这两句话真正做到了契机。
我们修净土,我们的理论依据、方法、境界,统统依据《无量寿经》,跟《无量寿经》相应,那就是契理。推行这些方法,一定要每一位同修都能很欢喜,欢喜接受,法喜充满,这个念佛堂成功。所以领众的同修,没有自己一点点的意思在,没有。世出世间真正贤明好的领袖,都没有自己的意思,听别人的,多听,然后冷静的去选择,哪一个意见好,我们选择哪一个。选择的时候也要徵求大家的同意,你有智慧、有能力,将你选择的这个方式,向大家详细解说,徵求大家的赞同,这样推行起来就方便,「善立方便」。在大乘法里面讲这一句话,佛门里也有术语,「两边不住,中道不存」,那才是真正善立方便;那个心多清净,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佛、学菩萨之处。佛菩萨心里面清清净净,本来无一物,一个意见都没有,一点成见都没有。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也没有一个意思,这个大家要知道。所以佛在般若会上说他没有讲经,如果有人说佛讲经是谤佛,佛没讲经。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所说的,说佛说经是述而不作。佛自己没有讲经,他说的什么?说的是古佛所说,不是自己讲的,自己没有意思,这是出世间的圣人。世间圣人像中国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一生也是这个态度,述而不作,孔老夫子没有创作,都是转述别人的,古圣先贤转告大家,没有自己的。
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说他不是自己的,给诸位说,真正是自己的,怎么说真正是自己的?他所说的是自性的流露,所以说他没有意思。没有意思,不是从心意识里面流出来;从心意识里头流出来就是有意思。不是从心意识里头流露出来,从哪里流出来?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诸位要知道,心意识每个人不一样,真如本性每个人都相同。由此可知,从释迦牟尼佛自性里面流出来的,就是从我们自己自性里面流出来的。有一天我们明心见性,然后再展开经卷,全是自己心性里面东西,而后才知道经卷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专利,不是他的,一切众生共有,这对我们多么亲切。他见性了,我们见性跟他见性无二无别,所以可以把他无量劫中修行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我们所修积的功德,也可以变成他人的功德。到那个时候障碍都没有,「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
下面这一句是讲三乘,『显示三乘』。「显」是明显,「示」是示现,三乘法是示现的,三乘法是方便法。世尊末后在《法华经》里面说出来,他老人家最后做结论,「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三乘」是佛的方便说;佛的真实说,真实说只有一乘法。什么叫一乘?成佛叫一乘。可见得一切诸佛如来他们的本愿,都希望我们所有众生,在这一生当中成佛,不是教我们作菩萨、作阿罗汉,不是的。诸佛如来的本愿好,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非常感激,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得到?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一切众生决定可以做得到。你在这一生当中,你可以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肯定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你自己肯不肯相信你自己。如果自己对自己不相信,那没法子。
佛家里面讲「信」,头一个信自己。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讲「信」讲六个。第一个「信自己」,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相信我这一生能作佛,那一切诸佛都无可奈何,你就决定不能成佛。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你自己没有信心,这个关系大了,第一个条件。第二个信才是「信他」,相信释迦牟尼佛,相信阿弥陀佛。第二个才是信他,第一个要信自己,相信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行,可以做得到。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正确,决定没有错误,我肯依教奉行;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兑现,我依照这个法门修,他一定来接引我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信他。
所以佛法跟其他的宗教不一样,他们宗教第一个是要信神,第一个不是信自己。我有一年在美国弘法,遇到一些基督教的牧师,三、四个人来跟我谈。他说我们净土宗跟他们基督教很接近,我说怎么接近?「都是从信,我们信主,你们信阿弥陀佛」。我说不一样,他说怎么不一样?我说我们第一个信自己,第二个信阿弥陀佛,你们完全相信主,你们没有自信心,那怎么会一样?不一样。一定要建立自信心,相信佛所说的,佛真的希望大家一生当中圆满成佛。
净土法门真正是「善立方便」这四个字讲到究竟处,这个法门的理论,懂不懂没有关系,不懂也能成就,你说这个多方便,这多么善巧;不懂都能够成就,老实念就行。我们为什么还讲经?我们之因为讲经,是大家没有福,所以天天在讲经,没有福报。什么人有福报?老实念的人有福报,天天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想,那种人有福报。我们为什么没有福报?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就没有福报。因为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才要跟你讲经,教你觉悟,教你明白。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没有了,一个妄念都没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三藏十二部都可以当作垃圾处理掉,不要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废话!
所以佛度众生,两种人最好度。一个是上根利智,一劝他,他就通达明了,他一个妄念没有,老实念了;另外一个是下愚。上智跟下愚最好度,下愚是什么?他也不想懂,叫我念我就老实念,就一天念到晚,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种人能成功。最难度的是当中的半吊子,难度,我们就属於当中这一类,很麻烦。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辛辛苦苦都是为我们这一帮人,不能不把道理、方法、境界细细来说明,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肯放下。放下是大福报,这世间什么人最有福报?没有妄念的人有福报。绝对不是说有很高的地位,有多少财富,不是的,那不是福报。现前虽然享受物质生活,你能享几年?死了以后怎么办?三途六道去流转,那算什么福报。心里头一个妄想都没有,一天到晚忆佛念佛,这个人过几年他就作佛去,这才叫大福报。你真正通达明了,才知道念佛堂功德的殊胜无比。所以佛「三乘」是方便说,五乘更不必讲了。
佛的目的是教我们一生成佛,有人怀疑「我很愚痴,我造的业障很重,罪业很深,能成得了吗?」这一句佛号在我们这个念佛堂,一句佛号经上讲的,「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们念一日一夜,念多少?你就算算那个帐,你消了多少罪业,不可思议。佛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有这样的效果。可是念了一日一夜业障还是重,重什么?你的业障太多,一日一夜已经消掉了,消掉那么多,你的业障原本比那个不知道多多少倍,你还得要消,天天来念天天来消,就是这么个道理。再重的业障,如果是继续不断,佛经上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夹杂力量最大,你能够不间断继续念上三年,你无量劫的罪业统统消尽。怎么知道?你往生的时候自在,站著走,坐著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都是实报土往生;我们这个经里面三辈往生,你是上辈往生。你才晓得这一句佛号消业障不可思议。
清朝初年乾隆年间,灌顶法师讲的话很有道理,慈云灌顶他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说的,他那个注解叫《观经直指》,收在《大藏经》里面。他说众生无量劫来的业障,极重的业障,在佛法里面任何经论、任何忏法,都忏除不了的业障;换句话说,譬如一个人生病,病毒太重,所有医药都失效,都治不了这个病,最后还有一个方法,念佛可以能消除。你才晓得念佛功德多大,念佛这个法门是多么殊胜,他说的话有道理。我读了他这个注解,我非常佩服,他要不是过来人,不是契入这个境界,这一句话说不出来,决定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灌顶法师在佛门算是一个大通家,宗教显密他都能贯通,他的著作很多非常丰富,在《卍字续藏经》里面收得很齐全,大概有三十多种。《楞严经》他有注解,自古以来,《楞严经》里面的《楞严神咒》没有人注过。他老人家注解里头,连《楞严神咒》他都注出来,所以古今注《楞严神咒》只有他一家。所以这是说明「三乘」是方便说,「一乘」才是真实说,而一乘里面就是念佛往生净土。
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人念佛,一切诸佛如来都讲净土经,其他经典不一定会讲,要看契机,不契机佛就不说。唯独净土三经是决定会讲,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讲的,为什么?它能契一切众生之机,所以一切诸佛如来必定讲净土三经,必定劝人念佛求生净土。除非你不相信,你不喜欢这个法门,佛才开别的法门,开三乘,这是显示出「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不求往生,你求别的,也行,也教你,佛不舍弃你。甚至於你说作人还不错,佛也教你,教你来生还得人身,还来作人,总满你的愿。你想作人,就教你作人的方法;你想生天,就教你生天的方法。佛确确实实没有固执,没有成见,佛不要求众生随顺他,他能够随顺一切众生,了不起,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要学习能够顺别人,不要要求别人顺我,学佛连这一点都没有学到,那就很可惜,这都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中。「转法轮」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是第八相「入般涅盘」:
【於此中下。而现灭度。】
这一科只有两句,这两句意味很深长。佛菩萨有没有灭度?给诸位说,没有。佛所证得的是不生不灭,哪里还会有生死?所以生死是示现,就像舞台上表演,上台下台是表演,不是真的。『於此中下』,对中下根性的人讲灭度,讲出生、讲灭度。上等根性的人,他很清楚,佛「来而无来,去无所去」,《般若经》上讲的「如来者」,如来是什么意思?「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那叫如来。这个意思就显示出来了,如来是出生,「生而不生,灭而无灭」,根本就没有生灭。没有生灭的这个道理,我们留在《华严经》上说,《华严经》上有一段讲到「不生不灭」,再跟诸位详细来讨论,确确实实没有生灭。诸佛如来没有生灭,那我们要问,我们有没有生灭?我们也没有生灭。假如我们有生灭,我们跟诸佛如来不就两样?我们跟诸佛如来不相同的,只是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没有一样不同。譬如不生不灭,他清楚明白,他觉;我们对这个事情不清楚、不明白,以为真有生灭,错了,错觉。所以说真的,「不生不灭」。说真的我们没有人懂,大家都会抗议,你胡说八道;说假的都点头都承认,你说这有什么法子。
所以诸佛如来说真话,只有在华严会上对那些法身大士讲真的,那些人跟他讲真的都点头,跟他讲假的都摇头。换在我们这个场合,讲假的大家都点头,讲真的都摇头,这就是我们跟佛菩萨不相同之处;实在讲就是「迷悟」两个字。一切万事万法,体性,现相,作用,与迷悟不相干,这里头没有迷悟,迷悟在人,迷悟不在法,法里头没有迷悟。正因为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才讲「唯说一乘法」。也就是说,一切众生确确实实可以平等成佛,上从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可以平等成佛,这还得了。能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依什么法门?给诸位说,任何一个法门都做得到,「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从众生根性这边来讲,平等成佛,「念佛法门」那就最殊胜;要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法门都一样。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机缘不相同,遇到那些法门,我们还是不能成就,没有这个法门来的方便,来的殊胜。世尊示现八相成道,都是对「中下」根性人来示现的,才有八相成道,上根里头没有。他是中下根性的,这来演戏、来表演,让我们从他表演当中去体会、去觉悟,目的都是希望我们大彻大悟。
下面这是第三段。这是第二大段里面,我们也分大、中、小三段,第二个大段里面这是第三段「德用无方」,这是赞叹。请看经文: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这一小段是讲「定慧等持」,经文虽然不长,意思很深很深。说这些菩萨为一切众生示现八相成道,能做这个示现的人,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初住菩萨他的功夫,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四十一品无明他破一品,破一品无明就有这个能力,「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示现什么样的身」,破一品无明就能够千百亿化身。我们如果要想成就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不修不行,这个功德利益太殊胜了。实在讲我们非常向往,能不能得到?能不能很快的得到?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而且得到的比圆初住的菩萨殊胜太多太多,这是净宗法门的不可思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下下品往生,实在讲,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断,你凭什么往生?凭「忆佛念佛」的功夫,把烦恼控制住,伏烦恼不是断烦恼,断烦恼太难,我们在这一生中真的不容易。所以无量法门,他们的标准都是断烦恼,只有念佛这个法门,它不要断烦恼,只要求你伏烦恼,伏比断容易太多。说老实话,伏烦恼是每一个同修都可以做得到,问题是你不肯做就没办法,你要肯做,统统做得到。讲断烦恼,那不是一般人容易做到,伏行,只要忆佛念佛功夫深就能伏住。
所以我刚才讲过,我讲这个也是有事实做依据的。自古以来在念佛堂念佛的人,念个三年五年成就,不知道有多少,太多太多。可是这个念佛堂一定是如法的念佛堂,大家在一起都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念佛求生净土,这才如法。依照《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理论原则去修学,这是真正的念佛堂,如理如法的念佛堂。三、五年成就,不得了的成就,世间哪里能相比?没有能比的,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都不能相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经上讲得太清楚,「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话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看到,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经文里面我们看到,经文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说的,两尊佛都是这个说法,我们还能不信吗?「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这就是说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下下品往生,而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自己的智慧、禅定、神通、道力,彷佛跟七、八地的菩萨一样。那不是自己真正修到的,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你说这个多殊胜,多难得!我们只要咬紧牙根,用上三、五年的时间就成功了。人家三、五年去念个佛学院,念出来还是生死凡夫,念佛堂里面三、五年,他作佛了,你怎么能比得上?比不上。所以这里面的利害得失,自己要好好的去盘算盘算,而后才有真实智慧的选择,不搞这世间法。
念佛堂三年、五年,你得念佛三昧了,「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里面下品;「事一心不乱」是中品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乱」是上品念佛三昧,你得念佛三昧。就是此地讲的,『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此地「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就是功夫成片,所以利益真正不可思议。「无生无灭」,别的地方难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就是无生无灭。念佛人在念佛堂下定决心,现在就无生无灭,不是说我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无生无灭,现在就无生无灭,你明白吗?所以这个境界是我们现证的境界,了生死出三界就在现前,如佛所证,如法身大士们所证。
『三摩地』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也翻作正定。受是享受,我们在生活当中种种的感受。这个受是正常的;正常,拣别六道凡夫的受不正常。佛讲六道凡夫有五种受,这是佛经上常讲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种种感受无量无边,佛将无量无边的感受归纳成五大类,叫五种受,这五大类分做身、心两边来说。「身」有苦受、有乐受,再多的感受总不出这两大类,苦、乐两大类。「心」里面有感受,我们讲精神生活,佛也把它归纳为两类,忧、喜,你心里忧虑、欢喜,所有的感受也不出这两大类。另外一类叫「舍受」,身没有苦乐,心也没有忧喜,这个时候的受不错,苦、乐、忧、喜暂时停下来了,这时候叫舍受。六道里头一切众生的受,总不出这五大类。实在讲,五种受里面的舍受就是正受。正受为什么不叫正受,要叫它做舍受?它那个正受时间很短,不能长久保持,所以是暂时舍苦乐忧喜,不是真正的禅定,不是真正的正受。
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都是住在舍受。无色界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时间太长无法想像。诸位要知道,一个大劫是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这一个世界成住坏空多少次?八万次,你晓得这个时间多长。他舍受有那么长的时间,八万大劫过了之后,他又起心动念,他又有忧喜苦乐,所以他不是永恒的。因此四禅八定,世间禅定统统属於舍受。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正受?超越六道轮回。楞严会上世尊所讲的,阿罗汉证九次第定,八定是非想非非想处天,第九定超越了,第九定超越三界六道,这个时候叫做正受,他不会退转。阿罗汉不会退转,他得的是正受,他得的是三摩地,得的是正定正受。
通常讲一切禅定都能够摄心,让心离忧喜,身离苦乐,身心安稳,所以都称之为三摩地。这个地方的三摩地是高级的不是普通的,因为是无生无灭,这个正受就高了。我们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要想得这个境界,最方便的法门是念佛求生净土,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种三摩地你就证得。这个证得,说实在讲不是靠自己的功夫,所以净宗法门叫二力法门。我们自己的力量就是忆佛念佛,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住,达到功夫成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这个境界,这是他力,这是阿弥陀佛的力量;二力法门。这是其他法门里面没有的,唯独净宗讲二力法门。
下面一句,『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陀罗尼」也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意,这是古时候译的名相;要用现在的话来讲,纲领、大纲。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就叫陀罗尼门,你把总纲领掌握住,你得到了。在一般解释这个总纲领,最常讲的,「一切恶不生,一切善增长」,这是陀罗尼门,这是总纲领。我们今天念佛人,一切陀罗尼门就是「执持名号」。诸位想想,一天到晚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他的念头统统都没有,念头没有了就是诸恶不生;不要说造恶,恶的念头都没有了。这一句万德洪名,世出世间第一善法,一句一句接著在念是善增长,一切善法在增长。诸位进入念佛堂,你就得一切陀罗尼门。虽然你离开念佛堂功夫就失掉了,也会乱掉,可是你在一个星期里面,能够有一天的时间,「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了不起,不容易。每一个星期都来训练一次,训练个两、三年,你的功夫还得了。如果你有时间,你有空闲,天天来受这个训练,三年你就成佛了,无量劫的罪业都消得干干净净。
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我们在一生当中,常常看到、听到的很多,念佛往生的,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预知时至不生病,走得欢喜,走得自在,走得潇洒,那是什么功夫?都是念佛功夫成就的。有些人听到,这个念佛堂念上三年就要死了,不能去,这还得了!吓坏了,还得了吗?有这种念头的,迷惑颠倒,舍不得六道轮回,舍不得三恶道,还搞这个,贪生怕死,你还有生死这个妄念没有舍掉。念佛法门里没有生死,你不要以为那是死,没死;往生是活著往生,死了就不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叫无生无灭,对的。为什么?往生的时候,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来接引,我跟佛去了。这个臭皮囊没用了,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换一个身体,要换一个紫磨真金色身。到那个地方相貌庄严,要跟阿弥陀佛一样的相貌,「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这个相太丑陋了,到那里去没有人欢迎。所以我们要换一个身,要换好相,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身体不要,丢掉了,活著走的,决定不是死了走的。所以我常常讲,我们这个法门是不老的法门、不病的法门、不死的法门,你到哪里去找去?我讲的统统是实话,只要你念佛,心地念到清净,刚才讲的什么病苦都会念掉,都没有了,你不会生病,你不会衰老,天天欢喜,欢喜就年轻。人为什么老?忧虑就老了。古人常讲的「忧能使人老」,你常常忧虑,你就很容易老化。你的心里常常欢喜,你怎么会老?你不会老。所以在念佛堂里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法喜充满,你不老、不病、不死,你作佛去了。
而且真的到这个时候,功夫成熟的时候,生死自在,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你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功夫成熟之后,那不是业报身。我们今天想多住几年,不行,寿命到了非走不可,不得自在。寿命没有到想死死不了,寿命到了想活活不了,这麻烦大了。你念佛功夫成就了,你就自在,想多住几年不碍事,想早一点走,行,就可以提前走。到那个时候,你自己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如果说是在这个世间多留几年,留几年的理由是什么?度众生。还有一些与自己有缘分的众生,你要为了帮助这些众生,多住几年度他们,这才是理由。决定不是贪图世间享受,世间的享受跟极乐世界怎么能比。在我们这个地方,住这个房子算不错,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房子没人住,人家都是七宝宫殿。我们这上面画的这些浮雕,贴的这些金,那是金箔很薄贴那么一层,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东西是纯金,哪里是贴的一层。你看地下,琉璃地,琉璃是什么?现在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翡翠,在佛经里面称琉璃,绿色的玉,玉里头最宝贵的。西方极乐世界大地是琉璃,透明的,所以从地面看到地底下,那是地。黄金为地,那个地是铺马路的,像我们铺地毯,铺马路,用什么铺?黄金。你怎么会对这个世间有留恋,那太奇怪了,没有这个道理。
饮食,经上讲的,想吃什么念头才一动,菜都摆满了。到那个时候一想,我们已经不是凡人,不是六道众生,想吃东西的念头是六道里面的习气,习气起来的时候,它自然就现行,一觉悟这马上就没有,就又化掉了,干干净净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厨房,也没有垃圾,你说多自在。你所住的宫殿干干净净,里面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要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现前,不要,不要就没有了,你说多自在。哪里像我们现在东西放得乱七八糟,一堆一堆的,收拾起来都相当麻烦。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现象统统没有了。你想想看人家功夫到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赶快去,他去享福。所以两个世界一比较,差太远了。他有那么大的福报他不去享,他留在此地,那是舍己为人,帮助一些人,有缘多带一些人去,理由在此地。如果自己没有这些缘分,跟众生没有缘分,他功夫成就了,没有一个不提前去。我们一般人想去去不了,无可奈何!真正有这个能力,谁不希望早一天去,早一天见佛。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每一天供养不只十万亿佛,《弥陀经》上讲十万亿佛,那是别有用意,实际上你每一天去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世尊给我们讲十万亿,是为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说的。因为这个世界众生情执很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总想的时候,「地球从前是我们老家,老家现在怎么样,关心一下」,所以才讲十万亿佛国土,这个意思就是,你随时都可以回到地球上来看看,所以佛说法用意在此地。实际上的能力比这个超胜太多太多。这样美好的一个世界,到那里去有这样殊胜的成就,我们为什么不去?
这两句我们如果修其他法门,很不容易得到,可是修净土法门是轻而易举就得到。所以对於其他法门,其他法门里面的菩萨们,真正是难信之法,不入这个境界他不相信。难信之法,我们也能够体会。我们这个念佛堂,我们跟大家说,这个念佛堂很殊胜,怎么样好,他听到之后不相信,他都难信,到这个里面来念几天,他相信了。连这么一点点小事情,他都难信,何况佛经说这么样殊胜圆满的境界。所以细心去体会,将这个小事去比这些殊胜之事,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些,增长我们的信心,增长我们的愿力。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
底下『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华严三昧」意思就很深,什么叫华严三昧?略说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你能够明了通达,这就叫华严三昧。这是古大德对这个名相简单的解释,他解释得没错,我们听了还是听不懂。所以什么叫法界?什么叫自心?什么叫了达?你要不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对这个名相术语不可能没有疑惑,你就不能得其受用。这一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一次再细说。
请掀开经本,第六面第二行: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於此中下。而现灭度。】
这是八相成道第七「转法轮」,这一段到了末后的一节。经中所说的都是诸佛如来示现在六道里面,为我们做出弘法利生最好的榜样。等这一节讲完之后,我们再做一个总结,如何将佛的示现,落实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当中,在自己的工作环境里面,这样我们才能学到真正的佛法。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就是决定不会堕落在二乘,二乘人在我们凡夫眼光当中也是圣人,也不是凡夫,他们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说实在的话,他们那种修持的功夫、毅力,我们一般常人确确实实是比不上,但是他们跟菩萨比起来,要差很大的一个距离。在此地我们必须要懂得,佛对於小乘人,声闻就是阿罗汉,辟支佛就是缘觉,在大乘法里面,世尊常常责备这两种人,这个责备实际上是鼓励他们,是劝他们回小向大。小乘虽然破了我执,也就是说执著他舍掉了,但是他还有分别,所以他不能够超越十法界,可以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而这些人,佛说过,他们也不过是在偏真涅盘里面住一段时期而已,不可能永远堕在二乘里面,一定会回头,不过回头早晚不同。缘觉比较聪明,根比较利,回头得快;阿罗汉根性比较钝,回头比较晚,决定是会回头。回头也是回小向大,一个是根性不同,另外一个是遇缘有差别,我们一般讲机会,他要常常遇到大乘,常常遇到善知识,回头就快。
小乘跟菩萨的差别,是小乘人不肯主动的去帮别人的忙,像这一段经文下面所说的,「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这小乘人决定做不到。小乘人不是不度众生,要众生去求他,他还得看看你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缘分,你有善根有缘分,他欢喜帮助你也教导你;他看你没有善根没有缘分,他对你就很冷淡。不像菩萨,菩萨对一切众生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一点德行上比不上菩萨,当然定功、道力、智慧,也都比不上菩萨。纵然菩萨断证的功夫跟他相等,智慧、道力不相等。
譬如大经里面告诉我们,圆教七信位的菩萨,断见思烦恼,他这一层功夫跟阿罗汉是相同。阿罗汉也断见思烦恼,七信位的菩萨也断见思烦恼,所以这是平等。除了断烦恼是相等之外,神通、道力、智慧、禅定不相同,七信位的菩萨比阿罗汉就高得太多。这个道理我们并不难懂,菩萨的心量大,阿罗汉的心量小,这就不一样,差别地方。所以《华严经》在末法时期,这当机的人是什么人?「大心凡夫」。大心凡夫根性比声闻、缘觉还要可贵,声闻、缘觉没有机缘修学大经,像《华严》、《法华》他们没分。不是佛不平等,他不相信,他不愿意接受,在这一点远远比不上大心凡夫。所谓凡夫是一品烦恼也没断,不要说阿罗汉比不上,小乘须陀洹也比不上,可是论心量、论见解,真的是超越小乘,超越声闻、缘觉,这是说圆教一乘一类的根性,这非常非常的可贵。与会的这些菩萨远远的超越二乘,这是对菩萨的赞叹。
下面第六小段「契入三昧」,『入空无相无愿法门』。「空、无相、无愿」,无愿有的经里面叫无作,意思相同,大小乘都有;又叫做「三解脱门」,也就是说这三种法,在小乘里面讲,你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一定是从这三个法门里面成就,你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在大乘法里面讲,这三个法门能帮助你超越十法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所以三解脱门通大小乘,这个名相虽然一样,境界不相同。譬如说空门,小乘人证得我空,这就能超越六道;大乘人证得法空,不但我是空,法也空,所以他能够超越十法界,他能够证得一真法界。
「空」门是从自性上讲,是从一切万事万物理体上说,这是经上常讲,「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他能够从相见到性,从事能够观察到理,他真正明了事相是幻化。像《金刚经》上所讲的「梦幻泡影」,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你要说它没有,它现相,确实有这个相存在;你说它有,相是假相不是真相,这个相刹那生灭不是实在。如果你认为相是真有,你就错了,你就迷在假相上,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从这个门进去,也就是从这个法门、这个方法悟入而了生死超三界,你就是从空门入,从空门里面证道。如果这个门入不进去,学这个门不得利益,我们常讲的不契机,不契自己的机,自己不是这个根机,修学这个法门,你很不容易契入。
这个门不能入,还有一个门「无相」。入空是从空门入,这个无相,相是有门,可以从有门里面去入。「有」怎么称无相?因为相是缘生的。《般若经》上常讲「万法缘生」,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性。所以从这个地方仔细去观察,看出相是假相,你要真正能够看出一切相都是假相,你就看破了。看破是真正明白、真正通达,这事实真相被你看穿,看穿之后,你对於现相自然就不执著,你就能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执著一放下六道就超越。这个样子入门,你就是从无相入门。
如果这个门也没有法子入,还有一个门「无愿」,无愿刚才说过,也叫「无作」。佛法里面第一就是教你发愿,没有愿怎么行?没有愿怎么能够成功?所以有一些同修来问我,他说我们做好事,如果一无所求,那才真正好事。这个话说得没错,实际上似是而非。你无所求,你真的到无所求吗?肚子饿了还要吃饭,你还是有所求;累了你还要休息,你怎么能说无所求?如果到真正无求,那不是我们凡夫境界,最低限度《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那是真的到无念,他们可以,我们不可以;即使在那个境界里面,他还示现有所求。别说是圆初住菩萨、等觉菩萨,诸佛如来倒驾慈航来帮助我们众生,也要示现发愿。释迦牟尼佛不在此地示现八相成道吗?不是教给我们要发四弘誓愿?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怎么无愿?无愿怎么能成就?所以这里面的文字,它的含义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要是望文生义,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搞错了。这个地方的「无愿」是说「离能所心」,这个愿才叫真实之愿。
世间人,人人都有个愿望,可是世间人的愿望不耐久,过几天他又改变,那个主意又变了,遇到缘他又退心了,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他所发的愿是妄心,不是真心。也是我们一般世间人所谓的,你为什么要发这个愿?那个为什么,你还真的有一个道理,有个理由在那里去做。你这个理由失掉,你怎么办?那个愿不是退转就是转变,由此可知,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发愿没有条件,诸佛如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没有条件。对於一切众生,有情无情,清净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爱护,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是有条件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有条件是有能有所,能所是二法,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能够把能所两边打断,这才叫做无愿,这才叫真的无作。然后我们才会懂得,古大德所谓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两边都离开,两边都不执著;不是说无愿就不做,做。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这是有愿。我们再问,阿弥陀佛对於四十八愿有没有执著?没有,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就无愿。有愿跟无愿是一不是二,这个妙。由此可知,无愿这一门就是常讲的不二法门。所以入道,有从「空门」入、有从「有门」入、有从「不二门」入。无作、无愿就是不二门,二而不二,「愿即无愿,无愿即愿」。许多大乘菩萨,从这个门契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
我们修学净土,生在末法时期,这些道理我们要懂,我们有没有能力从这三门去入?恐怕这三门任何一门,我们都挤不进去,没法子入进去。这个三门是通途的途径,我们现在要开后门,不走这三门,所以净土宗叫特别法门,「门余大道」。这是正规三门之外还有一门,这一门很特别,这一门很多菩萨都不知道,所以这一门叫难信之法。你要给人家说「空、无相、无愿」,大家知道不会怀疑,这个都晓得,他很容易相信;你说是念佛往生他不相信,念佛往生好像没门,不在这三门里面。它是另外一个特别法门,门余大道。这是说大小乘一般契入的,无论他修学哪一个法门,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到最后归源都不外这三门,这是大小乘经上常说的。
而我们净宗,净宗也有入门的秘诀。现在我们念佛堂建立,每一位同修进入念佛堂都生欢喜心,得佛力加持。你没有进念佛堂之前你怀疑,你很难相信。也有人怀疑自己体力不够,这一天一夜怎么能受得了,两天两夜更受不了。可是进入念佛堂之后愈念愈欢喜,自己都感觉得很意外,不相信自己有这个体力,怎么两天两夜也行?你的信心生起来了。不但两天两夜行,七天七夜也行,你的体力决定够,怎么晓得够?谚语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进念佛堂一团欢喜,欢喜,精神就来了,你要进入念佛堂不欢喜,你精神就没有了,从欢喜来的。欢喜是我们生理最好的养分,什么样的营养都比不上欢喜的营养,这个要知道。大乘佛法教人常生欢喜心,可是哪有那么多欢喜事情?念佛才是真正欢喜,念佛的欢喜要你亲身去感受,你不入念佛堂,你感受不出。
同样这个道理,在我们六道里面,色界天人他不要饮食,所有一切饮食他都断绝,不但他不要吃东西,水他也不要喝,色界天人没听说生病。我们要问他,他用什么方法维持他的色身?经上告诉我们「禅悦为食」,食是比喻养分。我们要饮食来滋养身体;他们不要饮食,禅悦,禅定里面的快乐,能养他的身体。我们今天在念佛堂是「念佛三昧」,比色界天人的禅悦还要浓、还要高。他们的禅悦,说老实话没有佛力加持,我们念佛三昧,不但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我常常跟诸位同修报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你怎么会不欢喜?我没有进念佛堂,我听到都欢喜,何况在念佛堂当中,确确实实法喜充满,精神百倍,愈念愈欢喜,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有体力。常常在念佛堂,诸位如果身体不好常常有病,常在念佛堂,那些毛病全都没有,都念掉。我们自己要有信心,要知道不可思议佛菩萨威神的加持,所以念佛的法门无比的殊胜。
念佛功夫要得力,这是每一位同修都非常关心,总在看破、放下,你的功夫才真正能够得力。我们今天希望不能太高,太高达不到,我们把要求的水平降到最低,「功夫成片」。只要你念到功夫成片,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有把握;换句话说,你这一生有把握去作佛,在十法界里头,你的选择第一殊胜。有同修来问我,功夫成片是什么样子?这个要知道,功夫成片心里面只有「忆佛念佛」,除忆佛念佛之外,其他的妄念没有。妄念是烦恼,烦恼的根并没有断,根要断掉的话,这境界就高了,不容易做到。我们念佛这个念,忆也是念,心里面想佛,这个念力量强,把烦恼压住、伏住,烦恼虽然有不起作用,不起现行,这个就叫做功夫成片。如果我们离开念佛堂,在日常生活当中还会起贪心,遇到不高兴的还会起瞋恚心,你要知道,你的功夫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功夫真的达到成片,遇到欢喜的没有贪爱心,遇到不高兴的也没有瞋恚心,你的心永远保持平静,永远保持在念佛堂的境界,这叫成一片。在念佛堂里锻炼,至少要练成这种功夫,你才算是有成就,你念佛及格;及格就是决定往生,要达到这个目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些同修说:「这个难,好难。」没错,是难,哪有那么容易作佛?当然不容易。这一桩事情平时要用功夫,平时用什么功夫?看破、放下。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看淡一点,不要太执著,凡事要学大而化之,不要斤斤执著,我们这个功夫才会得力。样样都很认真,样样都计较,这个很糟糕,你要想达到这个功夫境界,相当不容易。什么事情马马虎虎,有也好,没有也好,吃亏也好,上当也好,占便宜也好,什么都好,不要去计较,不必去过问,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一切随缘度日就好。我们居士林的这一些领导的同修,真正很难得。我们在旁边观察他们起心动念,这一切作为我们很佩服,他们做得很如法、很相应,都能够大而化之,都能够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是我一定要想怎么做,一定要执著怎么做,那就错了。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道理。
底下所讲,『善立方便,显示三乘』。就是善立方便,善是善巧。佛法讲求的是契理契机,契理一定要与性德相应;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要与这个相应,这是契理。如果我们用前面这一句「空无相无愿」,这是性德,跟这个一相应,他就超越了。念佛法门,你能够与佛愿相应,佛愿是本经上讲的四十八愿;与佛德相应,德是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要完全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换句话说,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对人对事对物觉而不迷,这叫阿弥陀佛。迷了就是凡夫,觉悟了就是佛。所以念念与觉相应,这才能入得了门,那就是契理。除契理之外还要契机,机是什么?现前大众的根性。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佛法是度现代人,是度我们这个地方人,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他不是度古人的,也不是度未来人,也不是度他方世界人,是度我们现前大众,你要懂得现前大众之机。
所以负责念佛堂领众的同修,我昨天特别告诉他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念佛堂领众的同修,自己常常要互相切磋琢磨,要互相研究改进,不可以执著自己的成见。你一定要明了,诸佛如来一切菩萨都没有成见,成见是什么?执著。诸佛如来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没有自己意思,是以大家的意思为意思。所以大家欢喜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人多总得立个规矩,规矩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民主制度。佛门三千年前就讲民主,就讲共和,也讲共产,「利和同均」,我们提倡最早,三千多年就提倡,不但提倡,照做,真正在干。佛没有自己的意思,菩萨也没有自己的意思。过去祖师大德所立的这些规矩,是随那个时代众生的根性立下来的,立得很好。如果我们现在一成不变,照他的规矩去做,把「百丈清规」拿出来完全照做,那变成什么?把我们现代人都送回去,都去作唐朝人,你们都变成唐人,这是现在人做不到的。所以一定要懂得它的精神、它的原则,至於实际上作法,我们必须要修订。世间的法律每过几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十年前订的法律,那个时候当时社会很适用,十年之后社会变化很大,从前法律现在不适用,不适用就要修改,所以规矩是可以修改的。
佛门戒律可以修改,百丈清规就是释迦牟尼佛戒律,在那个时候做大幅度的修改,变成中国化、现代化、本土化。用现在的名词讲就是现代化、本土化。佛戒律的精神、原则不变,怎么样作法要适合於我们现代人,适合於我们当地人,这才能讲得通,这叫契机。因此古人所订的成规,值得我们做参考,它怎么样的变法,我们如何能够适用於我们现前的念佛堂,适用於我们现前念佛的同修,你才叫真正契机,我们要懂这个原则。我们念佛堂的规矩根据什么订的?原理原则不变,里面一些条文根据我们现实活动来拟定,拟定之后还要常常修改,怕订得有一些同修感觉得不方便。所以真正是领众的同修,要学孔老夫子那种精神,「入太庙,每事问」。你在领众的时候,领众同修、法师当中要常常请教,「今天这一堂课,你们觉得怎么样?有没有改进的地方?」常常请教,诚诚恳恳的请教,不是敷衍,不是客气。而且常常向每一位来参加念佛同修,多问问他们,多向他们请教,使我们这个道场天天在改进,改正我们的缺点,我们就有进步。天天改,天天进步,那还得了?所以这个道场,自自然然就是世间的模范道场,第一道场。第一道场从哪里来?天天改进,发现不合适马上就改,改了再不合适,再改,天天在改进,这样才能做到契机,这样才叫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这两句话不是随便说的,这两句话真正做到了契机。
我们修净土,我们的理论依据、方法、境界,统统依据《无量寿经》,跟《无量寿经》相应,那就是契理。推行这些方法,一定要每一位同修都能很欢喜,欢喜接受,法喜充满,这个念佛堂成功。所以领众的同修,没有自己一点点的意思在,没有。世出世间真正贤明好的领袖,都没有自己的意思,听别人的,多听,然后冷静的去选择,哪一个意见好,我们选择哪一个。选择的时候也要徵求大家的同意,你有智慧、有能力,将你选择的这个方式,向大家详细解说,徵求大家的赞同,这样推行起来就方便,「善立方便」。在大乘法里面讲这一句话,佛门里也有术语,「两边不住,中道不存」,那才是真正善立方便;那个心多清净,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佛、学菩萨之处。佛菩萨心里面清清净净,本来无一物,一个意见都没有,一点成见都没有。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也没有一个意思,这个大家要知道。所以佛在般若会上说他没有讲经,如果有人说佛讲经是谤佛,佛没讲经。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所说的,说佛说经是述而不作。佛自己没有讲经,他说的什么?说的是古佛所说,不是自己讲的,自己没有意思,这是出世间的圣人。世间圣人像中国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一生也是这个态度,述而不作,孔老夫子没有创作,都是转述别人的,古圣先贤转告大家,没有自己的。
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说他不是自己的,给诸位说,真正是自己的,怎么说真正是自己的?他所说的是自性的流露,所以说他没有意思。没有意思,不是从心意识里面流出来;从心意识里头流出来就是有意思。不是从心意识里头流露出来,从哪里流出来?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诸位要知道,心意识每个人不一样,真如本性每个人都相同。由此可知,从释迦牟尼佛自性里面流出来的,就是从我们自己自性里面流出来的。有一天我们明心见性,然后再展开经卷,全是自己心性里面东西,而后才知道经卷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专利,不是他的,一切众生共有,这对我们多么亲切。他见性了,我们见性跟他见性无二无别,所以可以把他无量劫中修行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我们所修积的功德,也可以变成他人的功德。到那个时候障碍都没有,「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
下面这一句是讲三乘,『显示三乘』。「显」是明显,「示」是示现,三乘法是示现的,三乘法是方便法。世尊末后在《法华经》里面说出来,他老人家最后做结论,「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三乘」是佛的方便说;佛的真实说,真实说只有一乘法。什么叫一乘?成佛叫一乘。可见得一切诸佛如来他们的本愿,都希望我们所有众生,在这一生当中成佛,不是教我们作菩萨、作阿罗汉,不是的。诸佛如来的本愿好,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非常感激,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得到?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一切众生决定可以做得到。你在这一生当中,你可以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肯定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你自己肯不肯相信你自己。如果自己对自己不相信,那没法子。
佛家里面讲「信」,头一个信自己。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讲「信」讲六个。第一个「信自己」,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相信我这一生能作佛,那一切诸佛都无可奈何,你就决定不能成佛。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你自己没有信心,这个关系大了,第一个条件。第二个信才是「信他」,相信释迦牟尼佛,相信阿弥陀佛。第二个才是信他,第一个要信自己,相信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行,可以做得到。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正确,决定没有错误,我肯依教奉行;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兑现,我依照这个法门修,他一定来接引我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信他。
所以佛法跟其他的宗教不一样,他们宗教第一个是要信神,第一个不是信自己。我有一年在美国弘法,遇到一些基督教的牧师,三、四个人来跟我谈。他说我们净土宗跟他们基督教很接近,我说怎么接近?「都是从信,我们信主,你们信阿弥陀佛」。我说不一样,他说怎么不一样?我说我们第一个信自己,第二个信阿弥陀佛,你们完全相信主,你们没有自信心,那怎么会一样?不一样。一定要建立自信心,相信佛所说的,佛真的希望大家一生当中圆满成佛。
净土法门真正是「善立方便」这四个字讲到究竟处,这个法门的理论,懂不懂没有关系,不懂也能成就,你说这个多方便,这多么善巧;不懂都能够成就,老实念就行。我们为什么还讲经?我们之因为讲经,是大家没有福,所以天天在讲经,没有福报。什么人有福报?老实念的人有福报,天天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想,那种人有福报。我们为什么没有福报?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就没有福报。因为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才要跟你讲经,教你觉悟,教你明白。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没有了,一个妄念都没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三藏十二部都可以当作垃圾处理掉,不要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废话!
所以佛度众生,两种人最好度。一个是上根利智,一劝他,他就通达明了,他一个妄念没有,老实念了;另外一个是下愚。上智跟下愚最好度,下愚是什么?他也不想懂,叫我念我就老实念,就一天念到晚,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种人能成功。最难度的是当中的半吊子,难度,我们就属於当中这一类,很麻烦。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辛辛苦苦都是为我们这一帮人,不能不把道理、方法、境界细细来说明,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肯放下。放下是大福报,这世间什么人最有福报?没有妄念的人有福报。绝对不是说有很高的地位,有多少财富,不是的,那不是福报。现前虽然享受物质生活,你能享几年?死了以后怎么办?三途六道去流转,那算什么福报。心里头一个妄想都没有,一天到晚忆佛念佛,这个人过几年他就作佛去,这才叫大福报。你真正通达明了,才知道念佛堂功德的殊胜无比。所以佛「三乘」是方便说,五乘更不必讲了。
佛的目的是教我们一生成佛,有人怀疑「我很愚痴,我造的业障很重,罪业很深,能成得了吗?」这一句佛号在我们这个念佛堂,一句佛号经上讲的,「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们念一日一夜,念多少?你就算算那个帐,你消了多少罪业,不可思议。佛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有这样的效果。可是念了一日一夜业障还是重,重什么?你的业障太多,一日一夜已经消掉了,消掉那么多,你的业障原本比那个不知道多多少倍,你还得要消,天天来念天天来消,就是这么个道理。再重的业障,如果是继续不断,佛经上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夹杂力量最大,你能够不间断继续念上三年,你无量劫的罪业统统消尽。怎么知道?你往生的时候自在,站著走,坐著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都是实报土往生;我们这个经里面三辈往生,你是上辈往生。你才晓得这一句佛号消业障不可思议。
清朝初年乾隆年间,灌顶法师讲的话很有道理,慈云灌顶他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说的,他那个注解叫《观经直指》,收在《大藏经》里面。他说众生无量劫来的业障,极重的业障,在佛法里面任何经论、任何忏法,都忏除不了的业障;换句话说,譬如一个人生病,病毒太重,所有医药都失效,都治不了这个病,最后还有一个方法,念佛可以能消除。你才晓得念佛功德多大,念佛这个法门是多么殊胜,他说的话有道理。我读了他这个注解,我非常佩服,他要不是过来人,不是契入这个境界,这一句话说不出来,决定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灌顶法师在佛门算是一个大通家,宗教显密他都能贯通,他的著作很多非常丰富,在《卍字续藏经》里面收得很齐全,大概有三十多种。《楞严经》他有注解,自古以来,《楞严经》里面的《楞严神咒》没有人注过。他老人家注解里头,连《楞严神咒》他都注出来,所以古今注《楞严神咒》只有他一家。所以这是说明「三乘」是方便说,「一乘」才是真实说,而一乘里面就是念佛往生净土。
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人念佛,一切诸佛如来都讲净土经,其他经典不一定会讲,要看契机,不契机佛就不说。唯独净土三经是决定会讲,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讲的,为什么?它能契一切众生之机,所以一切诸佛如来必定讲净土三经,必定劝人念佛求生净土。除非你不相信,你不喜欢这个法门,佛才开别的法门,开三乘,这是显示出「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不求往生,你求别的,也行,也教你,佛不舍弃你。甚至於你说作人还不错,佛也教你,教你来生还得人身,还来作人,总满你的愿。你想作人,就教你作人的方法;你想生天,就教你生天的方法。佛确确实实没有固执,没有成见,佛不要求众生随顺他,他能够随顺一切众生,了不起,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要学习能够顺别人,不要要求别人顺我,学佛连这一点都没有学到,那就很可惜,这都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中。「转法轮」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是第八相「入般涅盘」:
【於此中下。而现灭度。】
这一科只有两句,这两句意味很深长。佛菩萨有没有灭度?给诸位说,没有。佛所证得的是不生不灭,哪里还会有生死?所以生死是示现,就像舞台上表演,上台下台是表演,不是真的。『於此中下』,对中下根性的人讲灭度,讲出生、讲灭度。上等根性的人,他很清楚,佛「来而无来,去无所去」,《般若经》上讲的「如来者」,如来是什么意思?「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那叫如来。这个意思就显示出来了,如来是出生,「生而不生,灭而无灭」,根本就没有生灭。没有生灭的这个道理,我们留在《华严经》上说,《华严经》上有一段讲到「不生不灭」,再跟诸位详细来讨论,确确实实没有生灭。诸佛如来没有生灭,那我们要问,我们有没有生灭?我们也没有生灭。假如我们有生灭,我们跟诸佛如来不就两样?我们跟诸佛如来不相同的,只是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没有一样不同。譬如不生不灭,他清楚明白,他觉;我们对这个事情不清楚、不明白,以为真有生灭,错了,错觉。所以说真的,「不生不灭」。说真的我们没有人懂,大家都会抗议,你胡说八道;说假的都点头都承认,你说这有什么法子。
所以诸佛如来说真话,只有在华严会上对那些法身大士讲真的,那些人跟他讲真的都点头,跟他讲假的都摇头。换在我们这个场合,讲假的大家都点头,讲真的都摇头,这就是我们跟佛菩萨不相同之处;实在讲就是「迷悟」两个字。一切万事万法,体性,现相,作用,与迷悟不相干,这里头没有迷悟,迷悟在人,迷悟不在法,法里头没有迷悟。正因为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才讲「唯说一乘法」。也就是说,一切众生确确实实可以平等成佛,上从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可以平等成佛,这还得了。能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依什么法门?给诸位说,任何一个法门都做得到,「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从众生根性这边来讲,平等成佛,「念佛法门」那就最殊胜;要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法门都一样。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机缘不相同,遇到那些法门,我们还是不能成就,没有这个法门来的方便,来的殊胜。世尊示现八相成道,都是对「中下」根性人来示现的,才有八相成道,上根里头没有。他是中下根性的,这来演戏、来表演,让我们从他表演当中去体会、去觉悟,目的都是希望我们大彻大悟。
下面这是第三段。这是第二大段里面,我们也分大、中、小三段,第二个大段里面这是第三段「德用无方」,这是赞叹。请看经文: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这一小段是讲「定慧等持」,经文虽然不长,意思很深很深。说这些菩萨为一切众生示现八相成道,能做这个示现的人,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初住菩萨他的功夫,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四十一品无明他破一品,破一品无明就有这个能力,「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示现什么样的身」,破一品无明就能够千百亿化身。我们如果要想成就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不修不行,这个功德利益太殊胜了。实在讲我们非常向往,能不能得到?能不能很快的得到?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而且得到的比圆初住的菩萨殊胜太多太多,这是净宗法门的不可思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下下品往生,实在讲,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断,你凭什么往生?凭「忆佛念佛」的功夫,把烦恼控制住,伏烦恼不是断烦恼,断烦恼太难,我们在这一生中真的不容易。所以无量法门,他们的标准都是断烦恼,只有念佛这个法门,它不要断烦恼,只要求你伏烦恼,伏比断容易太多。说老实话,伏烦恼是每一个同修都可以做得到,问题是你不肯做就没办法,你要肯做,统统做得到。讲断烦恼,那不是一般人容易做到,伏行,只要忆佛念佛功夫深就能伏住。
所以我刚才讲过,我讲这个也是有事实做依据的。自古以来在念佛堂念佛的人,念个三年五年成就,不知道有多少,太多太多。可是这个念佛堂一定是如法的念佛堂,大家在一起都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念佛求生净土,这才如法。依照《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理论原则去修学,这是真正的念佛堂,如理如法的念佛堂。三、五年成就,不得了的成就,世间哪里能相比?没有能比的,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都不能相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经上讲得太清楚,「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话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看到,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经文里面我们看到,经文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说的,两尊佛都是这个说法,我们还能不信吗?「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这就是说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下下品往生,而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自己的智慧、禅定、神通、道力,彷佛跟七、八地的菩萨一样。那不是自己真正修到的,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你说这个多殊胜,多难得!我们只要咬紧牙根,用上三、五年的时间就成功了。人家三、五年去念个佛学院,念出来还是生死凡夫,念佛堂里面三、五年,他作佛了,你怎么能比得上?比不上。所以这里面的利害得失,自己要好好的去盘算盘算,而后才有真实智慧的选择,不搞这世间法。
念佛堂三年、五年,你得念佛三昧了,「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里面下品;「事一心不乱」是中品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乱」是上品念佛三昧,你得念佛三昧。就是此地讲的,『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此地「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就是功夫成片,所以利益真正不可思议。「无生无灭」,别的地方难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就是无生无灭。念佛人在念佛堂下定决心,现在就无生无灭,不是说我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无生无灭,现在就无生无灭,你明白吗?所以这个境界是我们现证的境界,了生死出三界就在现前,如佛所证,如法身大士们所证。
『三摩地』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也翻作正定。受是享受,我们在生活当中种种的感受。这个受是正常的;正常,拣别六道凡夫的受不正常。佛讲六道凡夫有五种受,这是佛经上常讲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种种感受无量无边,佛将无量无边的感受归纳成五大类,叫五种受,这五大类分做身、心两边来说。「身」有苦受、有乐受,再多的感受总不出这两大类,苦、乐两大类。「心」里面有感受,我们讲精神生活,佛也把它归纳为两类,忧、喜,你心里忧虑、欢喜,所有的感受也不出这两大类。另外一类叫「舍受」,身没有苦乐,心也没有忧喜,这个时候的受不错,苦、乐、忧、喜暂时停下来了,这时候叫舍受。六道里头一切众生的受,总不出这五大类。实在讲,五种受里面的舍受就是正受。正受为什么不叫正受,要叫它做舍受?它那个正受时间很短,不能长久保持,所以是暂时舍苦乐忧喜,不是真正的禅定,不是真正的正受。
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都是住在舍受。无色界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时间太长无法想像。诸位要知道,一个大劫是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这一个世界成住坏空多少次?八万次,你晓得这个时间多长。他舍受有那么长的时间,八万大劫过了之后,他又起心动念,他又有忧喜苦乐,所以他不是永恒的。因此四禅八定,世间禅定统统属於舍受。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正受?超越六道轮回。楞严会上世尊所讲的,阿罗汉证九次第定,八定是非想非非想处天,第九定超越了,第九定超越三界六道,这个时候叫做正受,他不会退转。阿罗汉不会退转,他得的是正受,他得的是三摩地,得的是正定正受。
通常讲一切禅定都能够摄心,让心离忧喜,身离苦乐,身心安稳,所以都称之为三摩地。这个地方的三摩地是高级的不是普通的,因为是无生无灭,这个正受就高了。我们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要想得这个境界,最方便的法门是念佛求生净土,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种三摩地你就证得。这个证得,说实在讲不是靠自己的功夫,所以净宗法门叫二力法门。我们自己的力量就是忆佛念佛,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住,达到功夫成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这个境界,这是他力,这是阿弥陀佛的力量;二力法门。这是其他法门里面没有的,唯独净宗讲二力法门。
下面一句,『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陀罗尼」也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意,这是古时候译的名相;要用现在的话来讲,纲领、大纲。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就叫陀罗尼门,你把总纲领掌握住,你得到了。在一般解释这个总纲领,最常讲的,「一切恶不生,一切善增长」,这是陀罗尼门,这是总纲领。我们今天念佛人,一切陀罗尼门就是「执持名号」。诸位想想,一天到晚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他的念头统统都没有,念头没有了就是诸恶不生;不要说造恶,恶的念头都没有了。这一句万德洪名,世出世间第一善法,一句一句接著在念是善增长,一切善法在增长。诸位进入念佛堂,你就得一切陀罗尼门。虽然你离开念佛堂功夫就失掉了,也会乱掉,可是你在一个星期里面,能够有一天的时间,「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了不起,不容易。每一个星期都来训练一次,训练个两、三年,你的功夫还得了。如果你有时间,你有空闲,天天来受这个训练,三年你就成佛了,无量劫的罪业都消得干干净净。
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我们在一生当中,常常看到、听到的很多,念佛往生的,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预知时至不生病,走得欢喜,走得自在,走得潇洒,那是什么功夫?都是念佛功夫成就的。有些人听到,这个念佛堂念上三年就要死了,不能去,这还得了!吓坏了,还得了吗?有这种念头的,迷惑颠倒,舍不得六道轮回,舍不得三恶道,还搞这个,贪生怕死,你还有生死这个妄念没有舍掉。念佛法门里没有生死,你不要以为那是死,没死;往生是活著往生,死了就不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叫无生无灭,对的。为什么?往生的时候,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来接引,我跟佛去了。这个臭皮囊没用了,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换一个身体,要换一个紫磨真金色身。到那个地方相貌庄严,要跟阿弥陀佛一样的相貌,「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这个相太丑陋了,到那里去没有人欢迎。所以我们要换一个身,要换好相,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身体不要,丢掉了,活著走的,决定不是死了走的。所以我常常讲,我们这个法门是不老的法门、不病的法门、不死的法门,你到哪里去找去?我讲的统统是实话,只要你念佛,心地念到清净,刚才讲的什么病苦都会念掉,都没有了,你不会生病,你不会衰老,天天欢喜,欢喜就年轻。人为什么老?忧虑就老了。古人常讲的「忧能使人老」,你常常忧虑,你就很容易老化。你的心里常常欢喜,你怎么会老?你不会老。所以在念佛堂里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法喜充满,你不老、不病、不死,你作佛去了。
而且真的到这个时候,功夫成熟的时候,生死自在,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你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功夫成熟之后,那不是业报身。我们今天想多住几年,不行,寿命到了非走不可,不得自在。寿命没有到想死死不了,寿命到了想活活不了,这麻烦大了。你念佛功夫成就了,你就自在,想多住几年不碍事,想早一点走,行,就可以提前走。到那个时候,你自己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如果说是在这个世间多留几年,留几年的理由是什么?度众生。还有一些与自己有缘分的众生,你要为了帮助这些众生,多住几年度他们,这才是理由。决定不是贪图世间享受,世间的享受跟极乐世界怎么能比。在我们这个地方,住这个房子算不错,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房子没人住,人家都是七宝宫殿。我们这上面画的这些浮雕,贴的这些金,那是金箔很薄贴那么一层,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东西是纯金,哪里是贴的一层。你看地下,琉璃地,琉璃是什么?现在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翡翠,在佛经里面称琉璃,绿色的玉,玉里头最宝贵的。西方极乐世界大地是琉璃,透明的,所以从地面看到地底下,那是地。黄金为地,那个地是铺马路的,像我们铺地毯,铺马路,用什么铺?黄金。你怎么会对这个世间有留恋,那太奇怪了,没有这个道理。
饮食,经上讲的,想吃什么念头才一动,菜都摆满了。到那个时候一想,我们已经不是凡人,不是六道众生,想吃东西的念头是六道里面的习气,习气起来的时候,它自然就现行,一觉悟这马上就没有,就又化掉了,干干净净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厨房,也没有垃圾,你说多自在。你所住的宫殿干干净净,里面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要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现前,不要,不要就没有了,你说多自在。哪里像我们现在东西放得乱七八糟,一堆一堆的,收拾起来都相当麻烦。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现象统统没有了。你想想看人家功夫到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赶快去,他去享福。所以两个世界一比较,差太远了。他有那么大的福报他不去享,他留在此地,那是舍己为人,帮助一些人,有缘多带一些人去,理由在此地。如果自己没有这些缘分,跟众生没有缘分,他功夫成就了,没有一个不提前去。我们一般人想去去不了,无可奈何!真正有这个能力,谁不希望早一天去,早一天见佛。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每一天供养不只十万亿佛,《弥陀经》上讲十万亿佛,那是别有用意,实际上你每一天去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世尊给我们讲十万亿,是为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说的。因为这个世界众生情执很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总想的时候,「地球从前是我们老家,老家现在怎么样,关心一下」,所以才讲十万亿佛国土,这个意思就是,你随时都可以回到地球上来看看,所以佛说法用意在此地。实际上的能力比这个超胜太多太多。这样美好的一个世界,到那里去有这样殊胜的成就,我们为什么不去?
这两句我们如果修其他法门,很不容易得到,可是修净土法门是轻而易举就得到。所以对於其他法门,其他法门里面的菩萨们,真正是难信之法,不入这个境界他不相信。难信之法,我们也能够体会。我们这个念佛堂,我们跟大家说,这个念佛堂很殊胜,怎么样好,他听到之后不相信,他都难信,到这个里面来念几天,他相信了。连这么一点点小事情,他都难信,何况佛经说这么样殊胜圆满的境界。所以细心去体会,将这个小事去比这些殊胜之事,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些,增长我们的信心,增长我们的愿力。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
底下『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华严三昧」意思就很深,什么叫华严三昧?略说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你能够明了通达,这就叫华严三昧。这是古大德对这个名相简单的解释,他解释得没错,我们听了还是听不懂。所以什么叫法界?什么叫自心?什么叫了达?你要不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对这个名相术语不可能没有疑惑,你就不能得其受用。这一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一次再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