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七十六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76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一十五面,最后一段看起,第一百一十二段:
【甄解云,四十八愿虽广,悉归第十八愿,又云,谓由此愿故,使众生生无三恶趣之土,不更恶趣,具相好,现神通,而得灭度,入光寿海故,是以此愿,特为最胜矣。】
《甄解》是日本道隐法师的著作,对於第十八愿的推崇,可以说是赞叹到极处。实在说,他所讲的全都是事实,这也是古大德所谓的,四十八愿是以第十八愿为中心。因为有这一愿,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有了得度的因缘。所以这一愿是真实不可思议,这一愿是超越一切诸佛。
底下又说『谓由此愿故,使众生生无三恶趣之土,不更恶趣』,三恶趣就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因为一切众生,不仅是我们这个世间,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在尽虚空遍法界,诸佛的世界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刹土都有十法界,换句话说,也都有六道。这些众生哪有不造作恶业的道理?既然造作恶业,当然就感受恶报,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只要不超越六道轮回,恶报决定不能避免。唯有西方净土,能够帮助那些造作恶业的众生,可以免除三恶道的果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我们要问,因缘果报,一切诸佛都不能改变,这是事实。如果佛有能力来改变这个事实,佛要不帮助我们他就不慈悲。实在讲佛不行,没有这个能力,你自己作的,自己一定要受。一切诸佛都没有能力,为什么阿弥陀佛有能力?实在讲,阿弥陀佛很聪明,也并不是他有能力改变我们的业报,但是他懂得,业因如果要没有缘不会结果,他在缘上帮助我们。可见得,并没有把我们恶的因消除,只是提供我们一个最好的修学环境,这个环境里头决定没有恶缘。你虽然有恶因,没有恶缘,不会结恶果。
所以我们讲因果,因果是略说,要说得完全,是因、缘、果,因加上缘才变成果。譬如我们种瓜,瓜的种子这是因,它要没有缘,它不能结果。它的缘是什么?一定是要种在土壤当中,要有水分、要有肥料、要有阳光,一切具足它才长得很好,它才会结成瓜。如果把它的缘断掉,它不会结瓜的。像把瓜子放在我们这茶杯里面,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瓜,为什么?缘没有了。阿弥陀佛他这个想法就在这上下了功夫,使西方极乐世界永远没有恶缘,丝毫的恶缘都没有。所以,你带的恶业到那里去,放心,那个地方没有三恶道,你生生世世也不会堕三恶道,他把缘给你断掉了。换句话说,西方世界不去不行!有很多人愿力很强,看到现在这个世界众生很苦、很可怜,发了大心,要普度一切众生。这个心好,这个愿很殊胜,问题就是你自己必定有恶业、有恶因,外面恶的环境,环境就是世缘,财色名食睡摆在你面前,你动不动心?你受不受到干扰?如果你起心动念受它干扰,换句话说,你是自己都不能保,你怎么能度得了别人?自己还是不免堕三恶道。堕三恶道不是指一般人,讲经说法的人照堕不误,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我们在经典里面、在传记里面看得太多了,所谓是佛袈裟下失人身,这都是指出家学佛堕落了。他为什么堕落?就是恶缘,受到这个干扰,恶因加上恶缘,三恶道的果报现前。
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愿力变现出来的,它跟十方诸佛刹土不一样。十方刹土,我们得用比喻来说,大家比较能够了解,为什么极乐世界特殊,它跟别人不一样。十方刹土历史都非常悠久,这个里面的众生原本就在这个地方,生生世世在这个地方。像我们现在地球上某一个地区,这个地区是历史很久,它有原来的居民,我们现在讲原居民。佛到那里教化,也没有办法完全度他,还得要很随顺他,慢慢来教化。而西方极乐世界不是的,它是一个新兴的国家,这个国家里头没有原居民,都是移民来的。像美国这个国家,只有两百年历史,实在美国这个国家还有原居民,红番、土著,但是人数少,对社会没有什么影响。西方极乐世界一个都没有,所有的那些大众都是从十方世界移民过来的。阿弥陀佛把移民的条件就限得很严,你不符合这个标准,我不让你进来,所以他的国家叫清净国土。你的心清净,我欢迎你来,你心不清净,你就暂时不要来;什么时候你心清净了,你什么时候来,这样就变成净土。如果美国移民当初要订下这个条件,必须要有高的道德水准,有好的技术,那美国今天不是这个样子。西方世界他订出这么一个标准,十方世界移民去的都符合这个标准,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所以那里变成一个佛的净土,到那里去就作佛了。
他这个世界成立到今天才十劫,非常年轻,任何一个佛的刹土都是无量劫,哪有十劫的!所以是很新的一个国土,他移民的条件限得这么严,有一丝毫不清净、有丝毫的污染都去不了。我们《无量寿经讲记》印出来了,昨天我看到是刘承符老居士写了一篇序文,他在序文里面引用广钦法师一句话,广钦法师曾说,你要对这个世界,哪怕就是一根草你舍不得放下,你也不能往生。这就是说明对於这个世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在此地。念佛是方法,用这个方法把我们的清净心给念出来,清净心念不出来,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常讲,念佛要功夫,什么叫功夫?清净心现前这是功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我们晓得西方世界没有恶缘,所以说「无三恶趣之土」,这是讲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没有三恶道。
「不更恶趣」这一句又是一桩事情,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他方世界有三恶道。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也会常常到他方世界去参观、旅游,要遇到三恶道怎么办?这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阿赖耶识里有这些恶因、有这些恶的习气,到他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去教化众生,遇到这些恶缘我们怎么办?会不会又堕三恶道?阿弥陀佛说,不更恶趣,你不会再堕三恶道。这是什么原因?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虽然你遇到这些恶缘,你会警觉到。你为什么会有这样高度的警觉?实在讲这不是自己的功夫,是佛力在冥冥当中加持你,遇到种种恶缘,你还是不迷,你还是不会堕落。由此可知,西方世界是非去不可,阿弥陀佛一定要见到,我们才得到保证。
往生到西方世界,前面说过,我们生活的空间无限的广大。《弥陀经》上那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说你每天供养十万亿诸佛,十万亿是方便说,实际上不止。为什么说十万亿?因为我们这个世界,距离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可以每天回来。这个世界你觉得还有家亲眷属、还有朋友,你想帮助他,你每天都可以回来,你时时都可以回来照顾他们。说十万亿佛国土用意在此地,其实不止,十万亿太少了,真的是无量无边世界,每天去旅游、去供佛、去度生。所以这得佛力加持不更恶趣。
『具相好,现神通』这两句,四十八愿清清楚楚,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他的相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诸位要晓得,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我们这个世间人说的具足相好。西方极乐世界具足相好,大乘经上常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报得,不是修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现神通」,神通这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才艺、能力。现神通,就是我们所讲多才多艺,广学多能,是这个意思。他的能力很强,没有事情他做不到的,没有事情他不通达,通就是通达,任何事情他没有障碍。这种能力,实在讲也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得灭度』,这一句是圆满。前面那两句一生到西方世界就得到,这一句是自己亲证的,不是佛加的。自己亲证,当然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到,必须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修学,你才能够证果。前面所说的相好、神通那是阿弥陀佛加持的。
由此可知,修行的成绩、功效,用这两句做标准也能够测验出来。我们学佛学了几年,我们相貌变了没有?我们体质变了没有?如果相貌没变、体质没变,虽学佛,没成绩。好像读书一样,虽然读书,考试都不及格。学佛的人相貌会变,变得慈悲、变得善良、变得温和,体质变得强壮,这是一定的道理。你要问什么理由、什么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多,「相随心转」。因为你学佛之后,你修行修的什么?修的慈悲心、修的清净心,修的是真诚心。真诚、清净、慈悲,相怎么能不转?自自然然就转了。我们也常在讲席当中说,真修的人、真精进的人,真精进是天天反省自己的过失、天天改正自己的过失,这叫真精进。这样干的人,三个月就有效果,就不一样,半年那就很明显,效果相当显著,你自己一定会感觉得妄念少了,智慧增长,这就是成就。一般人看到你相貌变了、体质变了,这是自己修行,又得佛力的加持,特别是念佛修净土,感应不可思议。
「而得灭度」这一句,我们先解释这个名词「灭度」。灭是灭烦恼,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灭的是这个,或者是一般经论里面所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没有了,灭掉了。四谛里面讲的苦集灭道,灭是这个意思。度是度脱生死轮回,不但六道生死轮回你超越了,度是超越的意思,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分段生死虽然他没有,但是他有变易生死。什么叫变易生死?前面已经说过,就不再罗嗦了。两种生死都超过了,这叫度。这是成就,就是讲成佛了,灭度就是成佛的意思。
『入光寿海故』,「光寿」就是净宗经典里面讲的无量光、无量寿。你成佛证得无量光寿,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这个时候都现前,这才叫修学究竟圆满。
『是以此愿,特为最胜矣』,「此愿」是指第十八愿,十八愿最殊胜,没有比这一愿更殊胜。一切诸佛在因地当中发愿,实在讲没有想到这一愿,阿弥陀佛他想到了,他发这个愿。他的愿一发,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都随喜、都成就阿弥陀佛,这真实不可思议。再看底下这一段。
【笺注曰,故知四十八愿之中,以此念佛往生之愿,而为本愿中之王也。】
在日本的佛教,诸位也许不甚了解,但是许多人听说日本人有本愿寺,本愿寺是怎么回事情?修净土的。你只要看到有本愿寺,有这个名称决定是净土宗的道场,以弥陀四十八愿为本愿。而第十八愿是本愿当中的本愿,『本愿中之王也』。由此可知,自古以来,特别是隋唐时代的大德们,包括日本、韩国在中国留学的这些大德们,无不认为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一切诸佛弘愿当中特别殊胜的大愿,都有这个看法。
【肇公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
『肇公』是僧肇法师,他跟我们净土宗慧远大师是同时代的人,在我们中国历史是晋朝时代,东晋,南北朝时代。在当时,翻经最有名的法师是鸠摩罗什,僧肇是罗什的学生,罗什的学生人数很多,他是四位最杰出之一,当时称为「什门四哲」,其中有僧肇大师,是罗什的入室弟子。
他这句话是解释『菩提』,菩提是梵语,什么意思?『道之极者』,极是登峰造极,在梵语里面称菩提。秦,那个时候他依止罗什大师,罗什大师当时住在姚秦,在秦国。那时候皇帝是姚兴,在历史上称为姚秦,也就是南北朝的时代。『秦无言以译之』,秦就是指中国,中国文字里头没有适当的字来翻译,所以就用音译,再加以解解。
『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他用「正觉无相之真智」来解释菩提,觉是觉悟,正觉拣别邪觉。有些人虽然觉悟,但是他不正确,他不正。这是正确的觉悟,而且是离相的觉悟,这很重要;换句话说,若不离相,那个觉不算是正觉,必须离相,才算是正觉。《金刚经》上所说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人不是菩萨。菩萨是什么?菩萨是发菩提心,修菩提道者,所以标准是要离相。离相的正觉才叫做菩提,这是真智慧,不是世间人所谓的聪明。世间人聪明,不是智慧,也就是说智慧要离相,没有离相的那个智慧,在佛法里讲那是世智辩聪,那是六道里面所谓的聪明智慧,不是佛所说的。小乘圣者阿罗汉所证的就是正觉,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阿罗汉有没有离四相?离了,不但阿罗汉离四相,连初果须陀洹也离了四相。所以我们称他为圣人,可以说他当之无愧,须陀洹就开始离四相了。下面再解释,底下都是解释菩提的。
【往生要集云二种菩提心。】
《往生要集》里头讲两种菩提心。这些注解是注解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九愿,前面讲十八愿,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十九愿就是讲发菩提心,这两愿都非常重要。因为三辈往生,佛都告诉我们,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可见得这两愿是有密切关联的。你说一向专念,如果没有菩提心,实在讲还是不能往生;有菩提心,不能够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必须这两条统统具足,可见得发菩提心重要。
《往生要集》,「要」是重要,重要的理论、重要的方法收集在这一部书里面,称之为「要集」。说到菩提心,他说有两种,第一种:
【一缘事菩提心。】
我们先看这一条。「此即密乘之行愿菩提心」,密乘是密宗所说的,密宗里面所讲的行愿菩提心,就是《往生要集》里所讲的『缘事菩提心』。
【以四弘誓愿为体。】
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要与四弘誓相应,这个心就是菩提心。四弘誓愿第一条:
【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应身菩提之因。】
成佛有三身,有法身、有报身、有应化身。佛的身是依什么而现的?依智慧而现的,菩提是智慧,前面讲「正觉无相之真智」。我们凡夫身叫业报身,怎么现的?依善恶业现的,自己作不了主。无始劫来生生世世起心动念都在造业,造善业,我们得的果报就善,这一生享福;作恶业,得的果报就苦,这一生受罪。所以,这个身是善恶业现的。不学佛不了解这个道理,学了佛之后我们明白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哪一个不想好?谁不想自在圆满?能不能得到?能,佛跟我们说了,修因,你修自在之因,就得自在之果;你修圆满之因,你就得圆满的果报。你不修,决定果报不能够现前,一定要修。
譬如我们常常遭遇一些苦难,人家欺骗我们,我们很难过。可是你学了佛,马上回头来想想,他欺骗我,他为什么不欺骗他?可见得他欺骗我,我造的是有这个业,今天果报现前,我应当要承当、要承受。哪有造了业不受果报的?没这个道理。将来我想有好的果报,换句话说,我这一生当中觉悟了、明白了,决定不造恶业。我不欺骗别人,人家不会欺骗我;我绝对不伤害别人,别人不会伤害我;我恭敬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恭敬我;我关怀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也关怀我,什么样因,什么样果报。你自己不造因,天天怨天尤人,那就罪上加罪,那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反省,要把恶报的因消灭掉,所谓改过自新。如《观经》上韦提希夫人所说的,希望自己生生世世眼不见恶色,不会有不顺心、不如意的境界让我看到;耳不闻恶声,叫我永远听不到有毁谤、有骂詈,或者说话粗鲁的声音,我永远听不到,这个人真的是得圆满、得自在了。可是自己一定要修因,换句话说,我们自己不能以恶色对一切众生,恶色是什么?发脾气,面孔板起来不好看。你这样对待别人,这是你造的业因,那众生也板起面孔来看你,也叫你难过。你说这个不好,说那个不好,别人也说你。所以我们口不出恶言,在形体上不现恶色,你修这个因才能有这个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菩提是真实智慧。凡夫为什么做不到?凡夫不是智慧做主,感情做主,情就很麻烦,情是千变万化,里面喜怒哀乐。如何能把情变成智?给诸位说,佛法里面讲的智跟情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觉悟了,感情就变成智慧;迷惑了,智慧就变成感情。所以这个问题在迷悟之间,觉悟了的人,感情变成智慧,就称之为智慧;迷惑颠倒,智慧就叫它做感情。所以,佛跟众生的差别,在迷悟之间。一念觉悟,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就变众生,在一念之间。
第一愿,这是度众生的大愿。度这个字,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关怀、爱护,无条件的帮助,是这个意思。我们以清净心、平等心,没有任何条件,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这就是这一愿。这样的心行,这样发心、这样行事,行事就是落实在事相上,我对人对事物对事真的是这么做了,那你就与『应身菩提』相应。第二条:
【烦恼无数誓愿断。】
这是《往生要集》里面的文,现在我们所念的四弘誓愿,意思是一样的,文字稍微有一点不同。现在我们念的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无数』跟无尽意思相近,要断。这是修行的开始,我们修行从哪里开始?从断烦恼开始。烦恼要不断,无论你怎么样修,你的功夫决定不会得力。因为修行是修正,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修正行为叫修行。你天天念佛、天天读经,但是对於你的行持、心行没有丝毫的修正,那个读经、拜佛、念经都不叫修行,你没有修行。所以修行是真正在心地上下功夫。读经的时候,用经典来检点自己,我的思想、见解、言行,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正确的,要保持。如果与经上讲的是违背的,自己一定要承认我错了,佛不会说错,我错了,依照佛的标准把它改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从断烦恼下手。
【是法身菩提之因。】
『法身』是本体,烦恼断尽了,清净心就现前,真如本性就现前。你看看佛经上常说的,见思烦恼断尽了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断尽了则成菩萨,无明烦恼断尽了就成佛。由此可知,证果与断烦恼有密切的关联,分不开的关系。你烦恼断一品,你的品位就高一层;不断烦恼永远是凡夫,菩提果位没有分,不但大乘菩萨没分,小乘初果也没有分,这是事实。我们从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经典里面佛给我们授记。《金刚经》上佛跟我们讲,我们过去生中曾经在无量无边诸佛所种善根,这是佛在《金刚经》为我们大家授记,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无量寿经》世尊为阿闍王子五百人所说的,说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我们跟他差不多。《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今天善根、福德实在深厚,因缘也遇到了,遇到净土法门、遇到《无量寿经》,这是稀有难逢,我们在现前都得到了。都得到,换句话说,这一生就有机会往生、有机会成佛,有机会脱离三界六道!能不能真的脱离,关键在哪里?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
譬如外面的障缘很多,恶缘很多,就是诱惑你,诱惑你叫你起贪瞋痴慢。假如我们有高度的警觉心,不再受诱惑,我们这一生就决定有把握往生不退成佛,决定不受诱惑。一个人要能做到决定不受诱惑,要懂得《金刚经》的义趣,《金刚经》末后二句、一偈,就是六句话,你要守住这个纲领,什么诱惑都不会困扰你。两句是修行的总纲领,就是断烦恼,烦恼怎么断法?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你的烦恼就断了,烦恼再多,烦恼再大,也能断得掉;外不著相,就是外不受诱惑,里面不动心。这两句话,我常常用现代的浅显的语句四句来说,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常常记在心里,以这个为处世待人的原则,你就是修「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后面四句偈那是纠正我们错误的观念,我们常讲的看破,而「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是放下。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样是真的,作梦!年轻的人还在梦中,做得很热闹,不太容易警觉到,像我这个年龄,警觉就很高了。想想五十年前的事情、六十年前的事情,就好像昨天一样,对於梦幻泡影这个说法非常深刻。再想想后来,光景不多了。像我们在台湾,我学佛的时候二十几岁,当年那些老法师,受我们非常尊敬的、受我们所景仰的,都不在了。而我们自己现在也混成老法师了,老一辈的,许多都是七十五岁过世的、走的。我今年七十岁了,距离七十五岁只有五年,还有不到七十五岁的。前次跟诸位讲的,云霞法师去年走的,走了一年了,云霞法师就希望他能活到七十五岁,他七十三岁走的,去年。不到这个岁数走的人多的是,太多了。人命无常,所以想到《金刚经》后头「如露亦如电」,这首偈你能够细细去体会,哪有看不破的!人生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一场空,有什么好计较!佛在般若会上教给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可是《金刚经》上没有因果不空这个句子。虽没有这个句子,意思有了,意思是哪一句?佛教菩萨,教给菩萨「不说断灭相」,不说断灭相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因果不空。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事实是什么?就是业因果报循环相续的现象,这就是因果不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给我们,应当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是从这个理论、这个事实真相而说出的。
这是说明,修行要从断烦恼下手,也就是一定要从看破、放下下手。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你能掌握这个原则,你的功夫得力,你会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你的心清净,你的智慧增长。第三句:
【法门无尽誓愿学。】
这个句子里头跟我们现在念的也差一个字,我们现在念的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跟无尽的意思也很接近。因为古书它的原文是这样,我们不能随便改变它,意思是接近。因为不学法门,你就不能成就圆满的智慧。
【是报身菩提之因。】
『报身』是智慧之身。应化身可以说是从报身里头变现出来的、开显出来的,做为他受用,帮助一切众生,我们叫分身。报身是原来的一个身,从这个身变化,能变化无量无边身。所以,报身是智慧之身,智慧从哪里来的?「法门无量誓愿学」。可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今天学佛,实在讲,我们的业障太重、习气太深、外缘不好。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四弘誓愿我们修前面两条,一定要发度众生的大愿。不能说这个众生我看不顺眼,我讨厌他,我不度他,你这个愿没有了。如果再不断烦恼,我对这个讨厌、喜欢,这是烦恼,可见得你烦恼没断,换句话说,你菩提心没有。没有菩提心,前面讲了念佛也不能往生,你跟经典说的原则不相应。你看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它的条件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讨厌一个众生,不愿意度一个众生,自己不能往生。希望同修发愿我这一生真正要往生极乐世界,不能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自己障碍自己。又变成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变成这个,这一生不能去,这一生念阿弥陀佛修积的,做来生的因缘,这一生的机会没有。那要问,你到哪一生才真正往生?哪一生当中你的心清净、平等,普度众生,不会讨厌一个人,不会欢喜一个人,那一生你就能往生。
要紧!不可以对任何一个,对我再坏,甚至於想办法陷害我,要我命的,不但要钱,还要我命的,我对他都不能存一个厌恶之心,我不度他,这我自己去不了。必须要像《金刚经》上讲的歌利王割截身体,你看忍辱仙人,人家做到了。割截身体我们现在讲凌迟处死,非常残忍,用刀给你一片一片割,这样死,不是叫你很痛快死。而菩萨没有动一点瞋恨心,没有责怪他。不但不责怪他,而且还发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这个人就是憍陈如尊者,当年那个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他们两个过去世有这么一段因缘。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个度憍陈如。可见得第一愿跟第二愿是连著的,有第一愿就有第二,有第二决定有第一。怎么可以对众生有一丝毫怨恨之心?我们从这两条下手,有这两条,我们就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后面两条,到极乐世界去完成。
今天法门无量誓愿学,《大藏经》在此地,你去学吧!一辈子都学不完,你看前面不晓得后面,看到后头,前面忘光了。这就是说我们寿命太短,时间不够,我们业障太重,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这是业障重,没有办法过目不忘、一目十行,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不如把学法门这个事情放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我们说无量寿,时间够了,有的是时间。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我们智慧有了,我们的智慧、道力、神通几乎跟佛差不多,有能力学法门。现在学法门很糟糕,学不成。所以,现在学一样,一门深入,专修净土,专取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后面两个不难。这是『法门无尽誓愿学,是报身菩提之因』。
【无上菩提誓愿证。】
我们现在这个句子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意思完全相同,就是翻译的文不一样,意思是相同的。
【是求证得佛果菩提也。】
这一条就是大圆满。
【由前三行愿,具足成就,而证得三身圆满之菩提,还复广利一切众生也。】
这就是最后这一愿,是前面三愿圆满,你自然就圆成佛道,成佛之后,决定是普度众生。由此可知,成佛不是为自己,成佛是为了圆满第一大愿。你要不成佛,第一大愿永远不能够圆满,一定要成佛你的愿才圆满兑现。这是在事上讲的,我们现在讲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事相上,一定要这么做。第二种:
【二缘理菩提心】
前面讲事,事后头有个理,理事不二。「此即密乘之胜义菩提心」,我们看到行愿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就知道他讲的是什么。下文说:
【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於中道实相,而圆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谓为缘理之菩提心。】
这段话,如果能够通达《金刚般若》,这个意思很容易体会,这是说的事实真相。『一切诸法』,世间法、佛法,世间法里面分类不外乎三大类,人、事、物。人,包含到九法界有情众生,我们用一个「人」来代表,在佛法里所谓的有情众生。「物」是属於无情众生,我们现在讲的植物、矿物,植物矿物是无情众生。第三种是「事」。这三大类就把一切诸法都包括了。必须知道,『本来寂灭』,现在是不是寂灭?是寂灭。寂灭是真相,《般若经》上讲的实相、真实相,但是我们众生见不到。虽见不到,实在还是寂灭相,绝对不是因为你没有见到,它就不是寂灭相,没这个道理。你见到是寂灭相,见不到还是个寂灭相,不过是你没有发现而已,确实是寂灭相。寂灭是什么意思?本来不生,哪里有灭?一切动物、植物、矿物本来不生不灭,现在也不生不灭。你如果见到这个事实真相,佛经里头有个名词,你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就是本来寂灭。你才晓得所有一切现象的确是不生不灭的,你见到事实真相,这地位很高,无生法忍的菩萨。在《仁王经》上讲的,无生法忍分三品,上中下三品,下品是七地菩萨,中品是八地菩萨,上品是九地菩萨,这个地位高了,证得无生法忍。
这个境界在《金刚经》上有,就是在四句偈里头。比喻里不是说吗?「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是那个电的比喻。露跟电都是比喻这个现象存在的时间,露水的时间很短,那是比喻相续相。相续相存在,但是并不长,像我们一个人活在世间,活了几十年,你天天见面是相续相,这个用露来做比喻。真相呢,真相用电,闪电,用这个来喻,真相是刹那之间。那只是个比喻,还不是事实,事实是什么?《仁王般若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电是比喻这个。如果依照这个算法,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一秒钟。这是不是事实真相?跟诸位说还不是的。现代科学进步,以前科学不发达,佛这样说法,大家就很不容易体会。实在讲,真相确实亿万分之一秒,这是讲现象的存在。这样短的时间,诸位想想,你能看出它的生灭吗?所以佛讲不生不灭,为什么不生不灭?生灭同时,生跟灭几乎同时。生灭当中有差距,你能看出生灭,同时就没有了,生灭确实是同时,生灭同时就是本来寂灭。人心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这是佛心,诸佛如来就是安住在这里,所以如如不动。
『安住於中道实相』,这是真相。中道就是寂灭相,中道就是不生不灭的相,中道就是生灭同时的相,中道也就是我们现在假设亿万分之一秒的存在的相。所以他心不动了,确实「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做到了圆满,他做到了究竟,这是事实。
『圆成上求下化』,上求下化这是在事相上的,事相上表演的,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表演给谁看?表演给迷惑颠倒的众生看,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是做戏,不是真的。这个在菩提心上,最上、顶上了,没比这个更殊胜,这叫『缘理菩提心』。这是从理上讲的,就是讲本来寂灭上说的,理事都说出来了。有理有事,有事必有理,理事相应就契入了,我们讲证果。理跟事不能相应,没证;理事相应,证得了,证得就是法身大士。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一十五面,最后一段看起,第一百一十二段:
【甄解云,四十八愿虽广,悉归第十八愿,又云,谓由此愿故,使众生生无三恶趣之土,不更恶趣,具相好,现神通,而得灭度,入光寿海故,是以此愿,特为最胜矣。】
《甄解》是日本道隐法师的著作,对於第十八愿的推崇,可以说是赞叹到极处。实在说,他所讲的全都是事实,这也是古大德所谓的,四十八愿是以第十八愿为中心。因为有这一愿,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有了得度的因缘。所以这一愿是真实不可思议,这一愿是超越一切诸佛。
底下又说『谓由此愿故,使众生生无三恶趣之土,不更恶趣』,三恶趣就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因为一切众生,不仅是我们这个世间,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在尽虚空遍法界,诸佛的世界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刹土都有十法界,换句话说,也都有六道。这些众生哪有不造作恶业的道理?既然造作恶业,当然就感受恶报,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只要不超越六道轮回,恶报决定不能避免。唯有西方净土,能够帮助那些造作恶业的众生,可以免除三恶道的果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我们要问,因缘果报,一切诸佛都不能改变,这是事实。如果佛有能力来改变这个事实,佛要不帮助我们他就不慈悲。实在讲佛不行,没有这个能力,你自己作的,自己一定要受。一切诸佛都没有能力,为什么阿弥陀佛有能力?实在讲,阿弥陀佛很聪明,也并不是他有能力改变我们的业报,但是他懂得,业因如果要没有缘不会结果,他在缘上帮助我们。可见得,并没有把我们恶的因消除,只是提供我们一个最好的修学环境,这个环境里头决定没有恶缘。你虽然有恶因,没有恶缘,不会结恶果。
所以我们讲因果,因果是略说,要说得完全,是因、缘、果,因加上缘才变成果。譬如我们种瓜,瓜的种子这是因,它要没有缘,它不能结果。它的缘是什么?一定是要种在土壤当中,要有水分、要有肥料、要有阳光,一切具足它才长得很好,它才会结成瓜。如果把它的缘断掉,它不会结瓜的。像把瓜子放在我们这茶杯里面,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瓜,为什么?缘没有了。阿弥陀佛他这个想法就在这上下了功夫,使西方极乐世界永远没有恶缘,丝毫的恶缘都没有。所以,你带的恶业到那里去,放心,那个地方没有三恶道,你生生世世也不会堕三恶道,他把缘给你断掉了。换句话说,西方世界不去不行!有很多人愿力很强,看到现在这个世界众生很苦、很可怜,发了大心,要普度一切众生。这个心好,这个愿很殊胜,问题就是你自己必定有恶业、有恶因,外面恶的环境,环境就是世缘,财色名食睡摆在你面前,你动不动心?你受不受到干扰?如果你起心动念受它干扰,换句话说,你是自己都不能保,你怎么能度得了别人?自己还是不免堕三恶道。堕三恶道不是指一般人,讲经说法的人照堕不误,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我们在经典里面、在传记里面看得太多了,所谓是佛袈裟下失人身,这都是指出家学佛堕落了。他为什么堕落?就是恶缘,受到这个干扰,恶因加上恶缘,三恶道的果报现前。
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愿力变现出来的,它跟十方诸佛刹土不一样。十方刹土,我们得用比喻来说,大家比较能够了解,为什么极乐世界特殊,它跟别人不一样。十方刹土历史都非常悠久,这个里面的众生原本就在这个地方,生生世世在这个地方。像我们现在地球上某一个地区,这个地区是历史很久,它有原来的居民,我们现在讲原居民。佛到那里教化,也没有办法完全度他,还得要很随顺他,慢慢来教化。而西方极乐世界不是的,它是一个新兴的国家,这个国家里头没有原居民,都是移民来的。像美国这个国家,只有两百年历史,实在美国这个国家还有原居民,红番、土著,但是人数少,对社会没有什么影响。西方极乐世界一个都没有,所有的那些大众都是从十方世界移民过来的。阿弥陀佛把移民的条件就限得很严,你不符合这个标准,我不让你进来,所以他的国家叫清净国土。你的心清净,我欢迎你来,你心不清净,你就暂时不要来;什么时候你心清净了,你什么时候来,这样就变成净土。如果美国移民当初要订下这个条件,必须要有高的道德水准,有好的技术,那美国今天不是这个样子。西方世界他订出这么一个标准,十方世界移民去的都符合这个标准,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所以那里变成一个佛的净土,到那里去就作佛了。
他这个世界成立到今天才十劫,非常年轻,任何一个佛的刹土都是无量劫,哪有十劫的!所以是很新的一个国土,他移民的条件限得这么严,有一丝毫不清净、有丝毫的污染都去不了。我们《无量寿经讲记》印出来了,昨天我看到是刘承符老居士写了一篇序文,他在序文里面引用广钦法师一句话,广钦法师曾说,你要对这个世界,哪怕就是一根草你舍不得放下,你也不能往生。这就是说明对於这个世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在此地。念佛是方法,用这个方法把我们的清净心给念出来,清净心念不出来,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常讲,念佛要功夫,什么叫功夫?清净心现前这是功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我们晓得西方世界没有恶缘,所以说「无三恶趣之土」,这是讲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没有三恶道。
「不更恶趣」这一句又是一桩事情,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他方世界有三恶道。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也会常常到他方世界去参观、旅游,要遇到三恶道怎么办?这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阿赖耶识里有这些恶因、有这些恶的习气,到他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去教化众生,遇到这些恶缘我们怎么办?会不会又堕三恶道?阿弥陀佛说,不更恶趣,你不会再堕三恶道。这是什么原因?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虽然你遇到这些恶缘,你会警觉到。你为什么会有这样高度的警觉?实在讲这不是自己的功夫,是佛力在冥冥当中加持你,遇到种种恶缘,你还是不迷,你还是不会堕落。由此可知,西方世界是非去不可,阿弥陀佛一定要见到,我们才得到保证。
往生到西方世界,前面说过,我们生活的空间无限的广大。《弥陀经》上那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说你每天供养十万亿诸佛,十万亿是方便说,实际上不止。为什么说十万亿?因为我们这个世界,距离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可以每天回来。这个世界你觉得还有家亲眷属、还有朋友,你想帮助他,你每天都可以回来,你时时都可以回来照顾他们。说十万亿佛国土用意在此地,其实不止,十万亿太少了,真的是无量无边世界,每天去旅游、去供佛、去度生。所以这得佛力加持不更恶趣。
『具相好,现神通』这两句,四十八愿清清楚楚,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他的相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诸位要晓得,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我们这个世间人说的具足相好。西方极乐世界具足相好,大乘经上常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报得,不是修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现神通」,神通这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才艺、能力。现神通,就是我们所讲多才多艺,广学多能,是这个意思。他的能力很强,没有事情他做不到的,没有事情他不通达,通就是通达,任何事情他没有障碍。这种能力,实在讲也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得灭度』,这一句是圆满。前面那两句一生到西方世界就得到,这一句是自己亲证的,不是佛加的。自己亲证,当然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到,必须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修学,你才能够证果。前面所说的相好、神通那是阿弥陀佛加持的。
由此可知,修行的成绩、功效,用这两句做标准也能够测验出来。我们学佛学了几年,我们相貌变了没有?我们体质变了没有?如果相貌没变、体质没变,虽学佛,没成绩。好像读书一样,虽然读书,考试都不及格。学佛的人相貌会变,变得慈悲、变得善良、变得温和,体质变得强壮,这是一定的道理。你要问什么理由、什么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多,「相随心转」。因为你学佛之后,你修行修的什么?修的慈悲心、修的清净心,修的是真诚心。真诚、清净、慈悲,相怎么能不转?自自然然就转了。我们也常在讲席当中说,真修的人、真精进的人,真精进是天天反省自己的过失、天天改正自己的过失,这叫真精进。这样干的人,三个月就有效果,就不一样,半年那就很明显,效果相当显著,你自己一定会感觉得妄念少了,智慧增长,这就是成就。一般人看到你相貌变了、体质变了,这是自己修行,又得佛力的加持,特别是念佛修净土,感应不可思议。
「而得灭度」这一句,我们先解释这个名词「灭度」。灭是灭烦恼,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灭的是这个,或者是一般经论里面所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没有了,灭掉了。四谛里面讲的苦集灭道,灭是这个意思。度是度脱生死轮回,不但六道生死轮回你超越了,度是超越的意思,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分段生死虽然他没有,但是他有变易生死。什么叫变易生死?前面已经说过,就不再罗嗦了。两种生死都超过了,这叫度。这是成就,就是讲成佛了,灭度就是成佛的意思。
『入光寿海故』,「光寿」就是净宗经典里面讲的无量光、无量寿。你成佛证得无量光寿,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这个时候都现前,这才叫修学究竟圆满。
『是以此愿,特为最胜矣』,「此愿」是指第十八愿,十八愿最殊胜,没有比这一愿更殊胜。一切诸佛在因地当中发愿,实在讲没有想到这一愿,阿弥陀佛他想到了,他发这个愿。他的愿一发,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都随喜、都成就阿弥陀佛,这真实不可思议。再看底下这一段。
【笺注曰,故知四十八愿之中,以此念佛往生之愿,而为本愿中之王也。】
在日本的佛教,诸位也许不甚了解,但是许多人听说日本人有本愿寺,本愿寺是怎么回事情?修净土的。你只要看到有本愿寺,有这个名称决定是净土宗的道场,以弥陀四十八愿为本愿。而第十八愿是本愿当中的本愿,『本愿中之王也』。由此可知,自古以来,特别是隋唐时代的大德们,包括日本、韩国在中国留学的这些大德们,无不认为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一切诸佛弘愿当中特别殊胜的大愿,都有这个看法。
【肇公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
『肇公』是僧肇法师,他跟我们净土宗慧远大师是同时代的人,在我们中国历史是晋朝时代,东晋,南北朝时代。在当时,翻经最有名的法师是鸠摩罗什,僧肇是罗什的学生,罗什的学生人数很多,他是四位最杰出之一,当时称为「什门四哲」,其中有僧肇大师,是罗什的入室弟子。
他这句话是解释『菩提』,菩提是梵语,什么意思?『道之极者』,极是登峰造极,在梵语里面称菩提。秦,那个时候他依止罗什大师,罗什大师当时住在姚秦,在秦国。那时候皇帝是姚兴,在历史上称为姚秦,也就是南北朝的时代。『秦无言以译之』,秦就是指中国,中国文字里头没有适当的字来翻译,所以就用音译,再加以解解。
『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他用「正觉无相之真智」来解释菩提,觉是觉悟,正觉拣别邪觉。有些人虽然觉悟,但是他不正确,他不正。这是正确的觉悟,而且是离相的觉悟,这很重要;换句话说,若不离相,那个觉不算是正觉,必须离相,才算是正觉。《金刚经》上所说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人不是菩萨。菩萨是什么?菩萨是发菩提心,修菩提道者,所以标准是要离相。离相的正觉才叫做菩提,这是真智慧,不是世间人所谓的聪明。世间人聪明,不是智慧,也就是说智慧要离相,没有离相的那个智慧,在佛法里讲那是世智辩聪,那是六道里面所谓的聪明智慧,不是佛所说的。小乘圣者阿罗汉所证的就是正觉,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阿罗汉有没有离四相?离了,不但阿罗汉离四相,连初果须陀洹也离了四相。所以我们称他为圣人,可以说他当之无愧,须陀洹就开始离四相了。下面再解释,底下都是解释菩提的。
【往生要集云二种菩提心。】
《往生要集》里头讲两种菩提心。这些注解是注解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九愿,前面讲十八愿,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十九愿就是讲发菩提心,这两愿都非常重要。因为三辈往生,佛都告诉我们,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可见得这两愿是有密切关联的。你说一向专念,如果没有菩提心,实在讲还是不能往生;有菩提心,不能够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必须这两条统统具足,可见得发菩提心重要。
《往生要集》,「要」是重要,重要的理论、重要的方法收集在这一部书里面,称之为「要集」。说到菩提心,他说有两种,第一种:
【一缘事菩提心。】
我们先看这一条。「此即密乘之行愿菩提心」,密乘是密宗所说的,密宗里面所讲的行愿菩提心,就是《往生要集》里所讲的『缘事菩提心』。
【以四弘誓愿为体。】
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要与四弘誓相应,这个心就是菩提心。四弘誓愿第一条:
【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应身菩提之因。】
成佛有三身,有法身、有报身、有应化身。佛的身是依什么而现的?依智慧而现的,菩提是智慧,前面讲「正觉无相之真智」。我们凡夫身叫业报身,怎么现的?依善恶业现的,自己作不了主。无始劫来生生世世起心动念都在造业,造善业,我们得的果报就善,这一生享福;作恶业,得的果报就苦,这一生受罪。所以,这个身是善恶业现的。不学佛不了解这个道理,学了佛之后我们明白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哪一个不想好?谁不想自在圆满?能不能得到?能,佛跟我们说了,修因,你修自在之因,就得自在之果;你修圆满之因,你就得圆满的果报。你不修,决定果报不能够现前,一定要修。
譬如我们常常遭遇一些苦难,人家欺骗我们,我们很难过。可是你学了佛,马上回头来想想,他欺骗我,他为什么不欺骗他?可见得他欺骗我,我造的是有这个业,今天果报现前,我应当要承当、要承受。哪有造了业不受果报的?没这个道理。将来我想有好的果报,换句话说,我这一生当中觉悟了、明白了,决定不造恶业。我不欺骗别人,人家不会欺骗我;我绝对不伤害别人,别人不会伤害我;我恭敬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恭敬我;我关怀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也关怀我,什么样因,什么样果报。你自己不造因,天天怨天尤人,那就罪上加罪,那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反省,要把恶报的因消灭掉,所谓改过自新。如《观经》上韦提希夫人所说的,希望自己生生世世眼不见恶色,不会有不顺心、不如意的境界让我看到;耳不闻恶声,叫我永远听不到有毁谤、有骂詈,或者说话粗鲁的声音,我永远听不到,这个人真的是得圆满、得自在了。可是自己一定要修因,换句话说,我们自己不能以恶色对一切众生,恶色是什么?发脾气,面孔板起来不好看。你这样对待别人,这是你造的业因,那众生也板起面孔来看你,也叫你难过。你说这个不好,说那个不好,别人也说你。所以我们口不出恶言,在形体上不现恶色,你修这个因才能有这个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菩提是真实智慧。凡夫为什么做不到?凡夫不是智慧做主,感情做主,情就很麻烦,情是千变万化,里面喜怒哀乐。如何能把情变成智?给诸位说,佛法里面讲的智跟情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觉悟了,感情就变成智慧;迷惑了,智慧就变成感情。所以这个问题在迷悟之间,觉悟了的人,感情变成智慧,就称之为智慧;迷惑颠倒,智慧就叫它做感情。所以,佛跟众生的差别,在迷悟之间。一念觉悟,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就变众生,在一念之间。
第一愿,这是度众生的大愿。度这个字,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关怀、爱护,无条件的帮助,是这个意思。我们以清净心、平等心,没有任何条件,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这就是这一愿。这样的心行,这样发心、这样行事,行事就是落实在事相上,我对人对事物对事真的是这么做了,那你就与『应身菩提』相应。第二条:
【烦恼无数誓愿断。】
这是《往生要集》里面的文,现在我们所念的四弘誓愿,意思是一样的,文字稍微有一点不同。现在我们念的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无数』跟无尽意思相近,要断。这是修行的开始,我们修行从哪里开始?从断烦恼开始。烦恼要不断,无论你怎么样修,你的功夫决定不会得力。因为修行是修正,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修正行为叫修行。你天天念佛、天天读经,但是对於你的行持、心行没有丝毫的修正,那个读经、拜佛、念经都不叫修行,你没有修行。所以修行是真正在心地上下功夫。读经的时候,用经典来检点自己,我的思想、见解、言行,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正确的,要保持。如果与经上讲的是违背的,自己一定要承认我错了,佛不会说错,我错了,依照佛的标准把它改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从断烦恼下手。
【是法身菩提之因。】
『法身』是本体,烦恼断尽了,清净心就现前,真如本性就现前。你看看佛经上常说的,见思烦恼断尽了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断尽了则成菩萨,无明烦恼断尽了就成佛。由此可知,证果与断烦恼有密切的关联,分不开的关系。你烦恼断一品,你的品位就高一层;不断烦恼永远是凡夫,菩提果位没有分,不但大乘菩萨没分,小乘初果也没有分,这是事实。我们从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经典里面佛给我们授记。《金刚经》上佛跟我们讲,我们过去生中曾经在无量无边诸佛所种善根,这是佛在《金刚经》为我们大家授记,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无量寿经》世尊为阿闍王子五百人所说的,说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我们跟他差不多。《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今天善根、福德实在深厚,因缘也遇到了,遇到净土法门、遇到《无量寿经》,这是稀有难逢,我们在现前都得到了。都得到,换句话说,这一生就有机会往生、有机会成佛,有机会脱离三界六道!能不能真的脱离,关键在哪里?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
譬如外面的障缘很多,恶缘很多,就是诱惑你,诱惑你叫你起贪瞋痴慢。假如我们有高度的警觉心,不再受诱惑,我们这一生就决定有把握往生不退成佛,决定不受诱惑。一个人要能做到决定不受诱惑,要懂得《金刚经》的义趣,《金刚经》末后二句、一偈,就是六句话,你要守住这个纲领,什么诱惑都不会困扰你。两句是修行的总纲领,就是断烦恼,烦恼怎么断法?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你的烦恼就断了,烦恼再多,烦恼再大,也能断得掉;外不著相,就是外不受诱惑,里面不动心。这两句话,我常常用现代的浅显的语句四句来说,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常常记在心里,以这个为处世待人的原则,你就是修「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后面四句偈那是纠正我们错误的观念,我们常讲的看破,而「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是放下。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样是真的,作梦!年轻的人还在梦中,做得很热闹,不太容易警觉到,像我这个年龄,警觉就很高了。想想五十年前的事情、六十年前的事情,就好像昨天一样,对於梦幻泡影这个说法非常深刻。再想想后来,光景不多了。像我们在台湾,我学佛的时候二十几岁,当年那些老法师,受我们非常尊敬的、受我们所景仰的,都不在了。而我们自己现在也混成老法师了,老一辈的,许多都是七十五岁过世的、走的。我今年七十岁了,距离七十五岁只有五年,还有不到七十五岁的。前次跟诸位讲的,云霞法师去年走的,走了一年了,云霞法师就希望他能活到七十五岁,他七十三岁走的,去年。不到这个岁数走的人多的是,太多了。人命无常,所以想到《金刚经》后头「如露亦如电」,这首偈你能够细细去体会,哪有看不破的!人生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一场空,有什么好计较!佛在般若会上教给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可是《金刚经》上没有因果不空这个句子。虽没有这个句子,意思有了,意思是哪一句?佛教菩萨,教给菩萨「不说断灭相」,不说断灭相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因果不空。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事实是什么?就是业因果报循环相续的现象,这就是因果不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给我们,应当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是从这个理论、这个事实真相而说出的。
这是说明,修行要从断烦恼下手,也就是一定要从看破、放下下手。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你能掌握这个原则,你的功夫得力,你会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你的心清净,你的智慧增长。第三句:
【法门无尽誓愿学。】
这个句子里头跟我们现在念的也差一个字,我们现在念的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跟无尽的意思也很接近。因为古书它的原文是这样,我们不能随便改变它,意思是接近。因为不学法门,你就不能成就圆满的智慧。
【是报身菩提之因。】
『报身』是智慧之身。应化身可以说是从报身里头变现出来的、开显出来的,做为他受用,帮助一切众生,我们叫分身。报身是原来的一个身,从这个身变化,能变化无量无边身。所以,报身是智慧之身,智慧从哪里来的?「法门无量誓愿学」。可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今天学佛,实在讲,我们的业障太重、习气太深、外缘不好。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四弘誓愿我们修前面两条,一定要发度众生的大愿。不能说这个众生我看不顺眼,我讨厌他,我不度他,你这个愿没有了。如果再不断烦恼,我对这个讨厌、喜欢,这是烦恼,可见得你烦恼没断,换句话说,你菩提心没有。没有菩提心,前面讲了念佛也不能往生,你跟经典说的原则不相应。你看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它的条件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讨厌一个众生,不愿意度一个众生,自己不能往生。希望同修发愿我这一生真正要往生极乐世界,不能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自己障碍自己。又变成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变成这个,这一生不能去,这一生念阿弥陀佛修积的,做来生的因缘,这一生的机会没有。那要问,你到哪一生才真正往生?哪一生当中你的心清净、平等,普度众生,不会讨厌一个人,不会欢喜一个人,那一生你就能往生。
要紧!不可以对任何一个,对我再坏,甚至於想办法陷害我,要我命的,不但要钱,还要我命的,我对他都不能存一个厌恶之心,我不度他,这我自己去不了。必须要像《金刚经》上讲的歌利王割截身体,你看忍辱仙人,人家做到了。割截身体我们现在讲凌迟处死,非常残忍,用刀给你一片一片割,这样死,不是叫你很痛快死。而菩萨没有动一点瞋恨心,没有责怪他。不但不责怪他,而且还发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这个人就是憍陈如尊者,当年那个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他们两个过去世有这么一段因缘。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个度憍陈如。可见得第一愿跟第二愿是连著的,有第一愿就有第二,有第二决定有第一。怎么可以对众生有一丝毫怨恨之心?我们从这两条下手,有这两条,我们就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后面两条,到极乐世界去完成。
今天法门无量誓愿学,《大藏经》在此地,你去学吧!一辈子都学不完,你看前面不晓得后面,看到后头,前面忘光了。这就是说我们寿命太短,时间不够,我们业障太重,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这是业障重,没有办法过目不忘、一目十行,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不如把学法门这个事情放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我们说无量寿,时间够了,有的是时间。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我们智慧有了,我们的智慧、道力、神通几乎跟佛差不多,有能力学法门。现在学法门很糟糕,学不成。所以,现在学一样,一门深入,专修净土,专取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后面两个不难。这是『法门无尽誓愿学,是报身菩提之因』。
【无上菩提誓愿证。】
我们现在这个句子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意思完全相同,就是翻译的文不一样,意思是相同的。
【是求证得佛果菩提也。】
这一条就是大圆满。
【由前三行愿,具足成就,而证得三身圆满之菩提,还复广利一切众生也。】
这就是最后这一愿,是前面三愿圆满,你自然就圆成佛道,成佛之后,决定是普度众生。由此可知,成佛不是为自己,成佛是为了圆满第一大愿。你要不成佛,第一大愿永远不能够圆满,一定要成佛你的愿才圆满兑现。这是在事上讲的,我们现在讲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事相上,一定要这么做。第二种:
【二缘理菩提心】
前面讲事,事后头有个理,理事不二。「此即密乘之胜义菩提心」,我们看到行愿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就知道他讲的是什么。下文说:
【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於中道实相,而圆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谓为缘理之菩提心。】
这段话,如果能够通达《金刚般若》,这个意思很容易体会,这是说的事实真相。『一切诸法』,世间法、佛法,世间法里面分类不外乎三大类,人、事、物。人,包含到九法界有情众生,我们用一个「人」来代表,在佛法里所谓的有情众生。「物」是属於无情众生,我们现在讲的植物、矿物,植物矿物是无情众生。第三种是「事」。这三大类就把一切诸法都包括了。必须知道,『本来寂灭』,现在是不是寂灭?是寂灭。寂灭是真相,《般若经》上讲的实相、真实相,但是我们众生见不到。虽见不到,实在还是寂灭相,绝对不是因为你没有见到,它就不是寂灭相,没这个道理。你见到是寂灭相,见不到还是个寂灭相,不过是你没有发现而已,确实是寂灭相。寂灭是什么意思?本来不生,哪里有灭?一切动物、植物、矿物本来不生不灭,现在也不生不灭。你如果见到这个事实真相,佛经里头有个名词,你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就是本来寂灭。你才晓得所有一切现象的确是不生不灭的,你见到事实真相,这地位很高,无生法忍的菩萨。在《仁王经》上讲的,无生法忍分三品,上中下三品,下品是七地菩萨,中品是八地菩萨,上品是九地菩萨,这个地位高了,证得无生法忍。
这个境界在《金刚经》上有,就是在四句偈里头。比喻里不是说吗?「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是那个电的比喻。露跟电都是比喻这个现象存在的时间,露水的时间很短,那是比喻相续相。相续相存在,但是并不长,像我们一个人活在世间,活了几十年,你天天见面是相续相,这个用露来做比喻。真相呢,真相用电,闪电,用这个来喻,真相是刹那之间。那只是个比喻,还不是事实,事实是什么?《仁王般若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电是比喻这个。如果依照这个算法,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一秒钟。这是不是事实真相?跟诸位说还不是的。现代科学进步,以前科学不发达,佛这样说法,大家就很不容易体会。实在讲,真相确实亿万分之一秒,这是讲现象的存在。这样短的时间,诸位想想,你能看出它的生灭吗?所以佛讲不生不灭,为什么不生不灭?生灭同时,生跟灭几乎同时。生灭当中有差距,你能看出生灭,同时就没有了,生灭确实是同时,生灭同时就是本来寂灭。人心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这是佛心,诸佛如来就是安住在这里,所以如如不动。
『安住於中道实相』,这是真相。中道就是寂灭相,中道就是不生不灭的相,中道就是生灭同时的相,中道也就是我们现在假设亿万分之一秒的存在的相。所以他心不动了,确实「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做到了圆满,他做到了究竟,这是事实。
『圆成上求下化』,上求下化这是在事相上的,事相上表演的,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表演给谁看?表演给迷惑颠倒的众生看,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是做戏,不是真的。这个在菩提心上,最上、顶上了,没比这个更殊胜,这叫『缘理菩提心』。这是从理上讲的,就是讲本来寂灭上说的,理事都说出来了。有理有事,有事必有理,理事相应就契入了,我们讲证果。理跟事不能相应,没证;理事相应,证得了,证得就是法身大士。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