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七十四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74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一十三面,从九十八条看起:
【观经曰,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
这是说十念往生。一般来讲,这是在临终的时候,它的关键在『至心』这两个字,就是以真诚之心,一心念佛,求愿往生。这样子十声佛号不间断,这就是《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所说的,《观经》也是这样说法,可见得与弥陀的本愿是相应的。十念法虽然是说在临终的时候,但是在一般同修当中,工作特别繁忙的,没有时间读诵受持,没有时间做早晚课,也可以采取这个方式。前清初年,慈云灌顶法师告诉我们早晚十念,他教的方法是尽一口气为一念,这一口气不论佛号长短,尽一口气叫一念,这个样子修十念法。他说如果一生当中,早晚都无间断,也符合《无量寿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符合一向专念的经义,必定得生。这是十念法用在日常课诵当中。
前些年,我们提倡一天九次的十念,这个十念只是十句佛号。这个方法如果要不间断,效果也非常显著。因为十念容易摄心,念佛如果不能摄心,就很难成就念佛三昧,所以摄心就非常重要。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罗什大师曰,譬如有人,於旷野中,值遇恶贼,挥戈拔剑,直来欲杀,其人勤走,视渡一河,若不渡河,首领难全,尔时但念渡河方便,我至江岸,为著衣渡,为脱衣渡,若著衣衲,恐不得过,若脱衣衲,恐不得暇,但有此念,更无他意,当念渡河,即是一念。】
这一段是个比喻,说明『一念』,这个一念就是讲的一心称念。心里面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除一个念头之外,别无二念,这才叫一念。十念,每一念都必须如此,这个十念才有功夫。这段的比喻好懂。它是譬喻有一个人,在野外遇到强盗土匪,遇到这些恶人,这些恶人拿著兵刃要来杀害他。这个人就快走,走到一个河边,他就想,如果不过河必定就被杀。在这个时候,他的念头就是一心一意想渡河,只有这一个念头。渡河怎么渡法?一个是穿著衣服游泳过去,一个是把衣服脱掉游泳过去,他就想这个。总而言之是渡河,其他的念头都没有,这个比喻也好。他说如果穿著衣服,衣服很笨重,游水不方便。古时候的衣服跟现代的衣服不一样,尤其是印度人穿的衣服,是一块很大的布缠在身上,那渡河的确不方便。像我们中国古时候,要穿上海青这样的衣服,渡河也不方便。如果要脱衣服,恐怕时间来不及,后面盗贼追他追得很急。所以,这个时候只有这一念,并无余念,这是比喻这一念。
【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行者亦尔。】
这是解释前面所讲的具足十念。这个十念,情形也像这样,念念之中决定不杂妄想。
【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
『念佛名』,此地是讲的念,诸位要记住,念跟称名不一样。称名是把名号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叫称名。念是心上真正有,就是思念、忆念的意思。心上确实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念不忘,没有其他的杂念,这个叫一心念;如果念出声音,叫一心称名。可见得称是说出来,念是心上真有。只要心上有,不念出来没有关系;如果称而没有念,那没有用处,那就是口里头有佛,心里头没有佛,这个没有感应;必须要心里面有佛,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所以无论是佛名也可以,『佛相』也可以,佛相就是常讲的观想,心里面确实有相。『无间念佛』,要紧的是不能间断,一句接著一句,十念当中都没有夹杂,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要符合这个标准。『如是至心,名为十念』,以极真诚之心。
这一次我们在洛杉矶这几天,深深的感触到学佛同修们所遇到的困难。困难就是功夫不得力,修学不相应,依旧离不开烦恼、离不开业报,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实在说自古以来就存在。虽然祖师们说念佛法门,十个人修十个人去,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去,所谓万修万人去,理事都是正确的、都是真实的。为什么现代人,一万个念佛人当中难得有两、三个往生?这是事实,为什么?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没有做到。我们看《观经》,《观经》里面告诉我们,修行的基础是净业三福。这是韦提希夫人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心向往,求释迦牟尼佛教给她往生的方法。世尊没有教方法之前,先跟她讲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就是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净宗是大乘,《金刚经》也是大乘,大乘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必须三福具足。三福不具足,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换句话说,经就不是对你说的。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个经是释迦牟尼佛对我讲的,我就是这个法门的当机者。这一点要认识清楚,不能把这一生空过,那就太可惜了,真正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基础扎稳,就像盖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
经里面第一个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要真做,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念佛不能往生。念佛不能往生这是事实,经上讲,我们每一位同修,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念佛,为什么没往生?没有在基础上做功夫。所以,虽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只是种善根而已。这一生不能往生,也是种善根,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所种的善根,无量劫至今天,善根很深厚,能不能往生就看我们这一生肯不肯做,肯做,决定有分。从第一,第一条是「人天福报」,以这个为基础,再建立佛法,「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佛法的入门。再以这个做基础,这才建立大乘佛法,「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十一句是根本的根本,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管你修哪一宗,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你要没有这个基础,你修学任何法门,怎么勤奋用功,都不可能有成就,都是属於善根福德边事,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次还有个同修来跟我说,他说他每天持《无量寿经》,持很多遍,已经念的超过三千遍。我就告诉他,我说你是读经,你读了超过三千遍,受持,你一分也没有。他听了很奇怪,听的人也很多,大家现在是持经跟读经分不出来,以为读就是持,错了。我们在讲《金刚经》的时候,讲得很多、很透彻。持是做到,你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你做到没有?我问他一句话,《无量寿经》讲我们修行的纲领上的三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做到没有?他也很老实,他说我没有做到。你没有持,你没有做到。读经是第一个阶段,希望你读得很熟,把佛的教训都记在心里。当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就要想到佛教我们怎么做,佛教我做的我就要做,佛教我不可以做的我就不做,这叫做持经,这叫受持。受持跟读诵不一样,读诵是受持的前方便,必须要受持才有真实的功德利益。如果没有受持,只有读诵,是属於口善。这个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要认真努力修学,改过自新,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
这一次我住在印海法师那个精舍里头,这也是老朋友,印海跟我也同年,我住的房间,从前是云霞法师住的,云霞法师过世整整一年。晚上天气很热,我们在院子坐坐,闲谈,无限的感慨。他出家比我早,在台湾许多的老法师跟他都有同乡的关系,这是江苏的法师。讲到证莲老和尚、智光老法师、南亭老法师,还有好像是悟峰法师,东北人,这些我都认识、都很熟悉。这么多人都是在七十五岁死的,再看看我们今年七十岁了,来日不多。云霞法师希望他能活到七十五岁,结果去年走了,七十三岁。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话没错,所以我跟大家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还能活几年?看到表面身体很好,大陆上真禅法师身体多好多壮,走路身体是挺直的,个子比我高,也比我胖,音声洪亮。过八十岁生日,过了生日之后十八天死了,谁都想不到,真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照我们以前一般的看法,总认为明阳会先走,明阳法师身体很衰弱,显出老相。没有想到明阳还在,他先走了,出乎人意料之外。
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认真努力,一定要抓住宝贵的时光,时光就是命光,要干真的。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讲,「要真干」。人,一个人要成功,说实在的话,也有很多人问我,从哪里下手?古德常讲「从不自欺下手」,不要欺骗自己,不要欺骗别人,从这里下手。因为三业的恶习,口业最难,就是最容易犯的是口业。司马光一生,给我们做一个最好的榜样,一生不妄语,他做到了。历史上都有记载,司马光一生没有一桩事情不可以告人的,不可以告人的事情,决定不做。他后来也是学佛,这是学佛有成就的人。此地讲「如是至心」,所以这两个字是关键,我们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在此地。底下一段:
【宗要曰,今经说十念,具此隐密、显了二义。】
『今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里面所讲的十念,因为这是「发大誓愿第六」,这是第六品里面,就是注解四十八愿的。这个地方『十念』,里面包含了显、密两种意思。说了显密,『隐密』是密,『显了』是显,就把世尊一代时教统统包括在其中,这是实在的。所谓一字一句含义都无量的深广,广,是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是从广上说的;深,一直到等觉菩萨都不能够穷尽,显示其深。无论哪个字、无论哪一句皆如是。所以经要怎样体会?要真修,你有一分真诚,你就有一分体会,你有两分真诚,你就体会两分。如果不是用真功夫,你读经体会有限,你完全是在表面上,不能够深入。读经是看表面,听经也是听表面,不能够契入。契入一定要靠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这样才能契入进去。契入,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证,证果,信解行证。我们翻过来,这一段讲得好,一百零一段。
【义寂云,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慈等十念。】
这个『十念』就是前面我们念的弥勒菩萨的十念,我们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跟诸位报告过了。至心一念,这一念决定具足弥勒菩萨所讲的十念。你要说为什么?因为至心是真心,真心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时间虽然短,但是这短时间所用的心是真心。像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一天九次这个十念法,时间虽然只要一分钟,你一天才修九分钟,但这九分钟是真心,九分钟的时间是至心,念念相续,这是很大的功德。念久了,自然功夫会成片,功夫成片,你二十四小时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用真心,都用真心就成片了。现在一天九次,不成片。成片不是讲我念佛二十四小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断,不是这个意思,这个不叫成片。这叫成片的话,古人为什么说「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个话行不通。成片是心成片,不是佛号不间断,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把真诚心念出来,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对待什么人一片真诚,这叫功夫成片。
要知道,一片真诚这不是凡夫,是佛菩萨,佛菩萨是真诚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的真诚心也念出来,可见得跟佛菩萨就靠近了。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没有关系,要晓得,他继续搞六道轮回,我们今天觉悟了,我们要超越六道轮回,不再干这个事情。所以决定不要管人,人家用什么心对待我,都好、都不介意,《金刚经》上讲的,「大而化之,若无其事」,这个要紧。我们这一生才有救,这一生才不至於像过去生中一样又搞错了。由此可知,『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此慈等十念』,「等」是无量无边。下面一段。
【阿闍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不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
这是大小乘经上都常常说的阿鼻地狱的业因,五逆十恶,五逆罪重。这一段经文虽然不多,意思都说出来了。『族姓子、族姓女』,男子、女人。古时候的印度分四个阶级,中国在古代大致上也分为四个阶级,但是中国四个阶级不像古印度这四个阶级不平等,中国四个阶级是士农工商。无论是哪个阶级,男子、女人要造这五种罪,必定入阿鼻地狱。『云何为五』,下面说出了,第一个杀父亲,第二个是杀母亲。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不孝,罪就很大了,若再加以杀害,必堕阿鼻地狱。
这个事情,自古以来不能说没有,很少,可是在现前的社会里面,几乎常有所闻。从前造五逆罪的人少,现在造五逆罪的人多了。过去我们读历史,看到历史上所记载的别报,现在造罪业的很多,好像没有看到报应。造罪业的人多了,可能有总报。所以现在这个社会,诸位稍稍留意一点,每一天世界上不知道哪个地区、什么时间,人一堆一堆的就这么死掉。不学佛的人也许感到惊讶、感到莫奈何,学佛的人看到这些现象一定深深的警惕,知道世出世法「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个定就是果报。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回什么事情?你真的要看穿了,就是无量因缘业因果报的刹那相续循环的现象而已,真相就如此。
我们在《般若经》里面读下来,《金刚经》这四个月讲下来之后,认识更清楚了。生命在哪里?刹那之间,真的是刹那不住,这是事实真相。如果以为真的有这些事实,那没有不造罪业的,造了,自己还要受。佛这两句话含义太深了,必须要晓得,佛为什么把这两句话说在前面?须知,没出六道轮回的众生,成为一家人,佛讲了,什么因缘成为一家人?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佛讲这四种缘才成为一家人,没有这四种缘不会遇到。由此可知,成为一家人,过去生中恩恩怨怨,讨债、还债,搅成一团。如果过去是有怨的,来报怨的,那就变成杀父杀母,来报怨的。
我们佛门里面常常引用这一类的,都引用方孝孺,明朝初年,方孝孺是来报怨的。方孝儒的祖父葬他曾祖父的时候,这个事情好像在《安士全书》里头有记载。他祖父葬曾祖父的时候,看了一个墓地,是一块好的墓穴。要挖这块地了,他连续三个晚上作梦,梦到一个穿红衣服的老人恳求他延缓几天,他看准日子了,请他延缓几天。他说他的家族在这个地方,他们愿意搬家,把这个地方让出来。结果他的祖父大意了,没有把这个事情当作一回事情,还是照他选的日子去挖这个穴,造这个坟。结果挖下去之后,下面是一窝的蛇,大概有七、八百条小蛇,就被他害死了。方孝儒就是蛇来投胎的、来报仇的。人非常聪明,传记上讲,方孝儒的舌头是蛇的舌头,蛇的舌头是裂开的,不是完整的。燕王篡位时候,下命令给方孝儒,叫方孝儒给他写诏书,方孝儒抗旨,不肯给他写。燕王说,你要不服从命令,我灭你九族。他说你灭我十族,我也不在乎。人哪有十族?最后连他老师也被杀了,叫灭十族,报仇来的。他的祖父害了七、八百条蛇,他这一个案子大概牵涉也有七、八百个人。这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不要以为我们今天人的势力强,欺侮弱者,欺侮这些小动物没有关系,它并不甘心、并不情愿,一投胎一转世,他就来整你。所以佛经上常讲,这个吃肉,虽然佛没有那么严格的说,严格的说大家都不学佛了。佛教化众生有方便法,教初学的没有那么严格,也不给你讲真实的,讲真实你吓跑掉了,不来学了。所以初学叫你吃三净肉、五净肉。到菩萨法里面才给你讲真实,实在讲,那个时候你自己已经觉悟、你明白了,明白了你不敢,还敢造业吗?还敢去损害众生吗?那必定是自食果报。
一家人怨亲关系最密切,所以摆在第一。即使过去有再大的怨恨也要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结」。化解,他那边不化解,我这边化解了,有没有用处?有用。两边若能化解,那就没事了。一边化解,纵然受报,他也甘心情愿,他晓得这个帐到此就了结了,不再有报复的念头。如果有报复的念头,这个事情就没完没了,而且一世比一世残酷,到最后必堕阿鼻地狱,瞋恚堕地狱。这些事情,在经里面讲这些因果讲得很多,《法苑珠林》、《经律异相》里面所节录是经论上所讲的。因果感应这些书,像《历史感应统记》、《感应篇汇编》里面所摘录的有许多是历史上的事实,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训,活生生的教训。教我们对於所有一切加害於我的人、陷害於我的人,我要知道业因果报,甘心承受,不生报复的念头,这个帐才能了。一心念佛才能感得佛来接引,这一生永脱轮回,这比什么都要紧;不脱轮回,这个报来报去决定不能避免。但是要想在这一生脱轮回,你就要真干,真干就是读诵、称名不行,一定要受持,要把佛的教训尽心尽力去做,这样才有指望。
第三是『害阿罗汉』。阿罗汉,实在讲是证了果的圣人,我们在一生当中遇都遇不到,你怎么会去害他?但是与阿罗汉同等的这个罪是老师,阿罗汉在世间是老师的身分,教化众生的。所以这一句就等於现在害老师。一个好的老师,教化一方,一方人得利益。你要是陷害他,实在讲,结罪不是跟他一个人结罪,是跟一方众生结罪的,所以这个罪就重了。这一方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机缘被你破坏了,这个罪就重了。
第四『斗乱众僧』,也就是常讲的「破和合僧」,破坏僧团的罪很重。因为僧团,团是团体,僧是指修六和敬的团体。此地这个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在家人也称僧。只要四个人以上住在一处,遵守佛的教诫,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遵守这六条戒条,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所以僧团不一定指出家的。如果是在家人,他一家四口,他四个人都遵守佛这个教诫,他那个家庭就是僧团。如果你恶意破坏,这个罪过堕阿鼻地狱。因为僧团是一切诸佛护念,一切善神拥护,它是世间所有一切团体的榜样,是一切团体的模范,因此结罪就重了。世间人不能够离开社会独立生存,人是个社会的动物,他一定参与社团,最小的是家庭,家庭也是社团。这是所有社团的榜样,社团的典型,你害它、去毁它的话,这个罪重。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团体,即使出家人团体,它没有遵守六和敬来修学,那它不是僧团。不是僧团,你去斗乱当然也是有罪过,没有这么重,不是堕地狱罪。如果是修六和敬的,决定是堕地狱罪。
末后一句,『起恶意於如来所』,就是以恶意对佛。佛是人天导师,是世出世间第一大善人,佛有护法神拥护,任何人害不了佛。所以说你对他起了恶的念头,这个罪也是堕阿鼻地狱。我们再看底下一条,底下一条跟这条有关系,也讲五逆。
【又华严孔目章三曰。】
《华严孔目》也是属於《华严经》的注解,『三』是第三卷。
【五逆,谓害父,害母,害阿罗汉,破僧。】
这前面讲了,末后一条:
【出佛身血。】
『出佛身血』就是「起恶意於如来所」。「起恶意於如来所」这是通论,「出佛身血」是别说,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讲,什么人干的?提婆达多。提婆达多那个时候想害释迦牟尼佛,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兄弟。虽然是兄弟,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成就得到许多人的称赞、恭敬、供养,他起了嫉妒心,很是不平,时时刻刻想害释迦牟尼佛。把佛害死,他再成佛,他作新佛。他跟阿闍世王商量,你把你父亲害死,你作新王,我把释迦牟尼佛害死,我作新佛,咱们新王、新佛统治世界,岂不快哉!所以他就设下了圈套,他知道世尊每天到舍卫大城去托钵,要走哪一条路,他很熟悉。有一个地方,好像是个悬崖的地方,他就在那个上面堆了一堆大石头,等佛从底下走过去,他把石头推下来,想把释迦牟尼佛害死。刚才说了,佛有护法神,石头推下来的时候,护法神用金刚杵拦住,这一拦,石头就变成碎片。碎片有一片砸到佛的脚,佛流了血。这是出佛身血的一个典故,这就是形容提婆达多起恶意於如来所,干的这么一桩事情。以后五逆罪里面,就有出佛身血这一条。这个里面有结罪的。
【初二背恩养。】
害父、害母,父母对你有养育之恩,无论过去世有怎么样过不去,但是这一生养育之恩你应当要报。从前教育,它的宗旨、它的中心,就是教人做人的道理,这是从前教育的宗旨,著重在伦理道德。就是教小孩要知道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这是古时候教育的中心。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君臣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你在社会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叫五伦。可是现代人,现在学校不讲这些了,今天社会这样乱,其来有自,不是偶然的,不是没有原因的。古时候受过这个教育,他知道有『恩养』,有养育之恩。父母对於我们有生身养育之恩,老师对於我们有法身养育之恩,我们开智慧了、我们明白事理了,这是谁的恩德?老师教诲的恩德。
【次三坏福田。】
就是害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三条『坏福田』。这三条是世间真实的福田。一切众生对阿罗汉、对於僧团、对於佛恭敬供养,必定得福。而你把一切众生的福田毁掉,令一切众生没有地方种福;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都没福了。我们看看现代的社会,众生有没有福?确实是没福,即使是大富大贵,大富大贵也没福。为什么?没有地方种福。那他的富贵从哪里来的?富贵是过去生中种福所修积的,这一生他得的是报,享受,享受再不晓得种福,这个福享完了,来生没有了。不但来生没有,有很多人福报在一生都不到头,中年享尽了,晚年就没有了。诸位如果细心观察一下,好多!中年的时候发达了,无论在哪一个行业当中,成就了、发达了。到晚年的时候衰了、衰败了,甚至於很多破产了。这就是什么?福报不到头。这些事情稍稍留意,在现代这个社会,无论哪个地区,可以讲太多了。世间人在观念当中,是他经营不善,哪里犯了过错,这样子失败的;某个人怎样成功的。他所看到的是表面,他所看到的是缘,他没看到因,缘浅近,因深远。所以,你种善因一定得善果,这些事情唯有佛法讲得透彻,儒家也讲得很多,决定不是虚妄的。所以后面这三条坏一切众生的福田。
【故名为逆。】
这称之为五逆罪业。再看下面这一条重要了。
【往生论注上曰。】
这是昙鸾法师著的,昙鸾是生在我们中国南北朝的时代,是慧远大师以后,专弘净宗、专修净宗,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德。他说:
【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生。】
这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决定不能够疏忽。『诽谤正法』,即使其他的罪业统统都没有,你只有这一条,犯了这一条你就不能往生。怎样毁谤正法?我们修净土的赞叹净土,毁谤参禅的、毁谤学密的。禅跟密都是佛传的,毁谤修学其他法门的,你要记住,虽然你自己修净土,觉得净土好,别人都不如我,你要晓得,你起这个念头不能往生,我们在过去讲席当中都曾经说过。为什么原因?毁谤三宝,那些法都是佛说的,你是谤佛;那些经典都是正法,你谤法;依照那些经论法门修学的人,那是僧。你谤佛、谤法、谤僧,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这个道理,实在讲并不很深。做人都不应该毁谤恶人,真正的恶人也不说,成就你自己的厚道、德行。何况要不是一个恶人,看到人家有一点点错误,大肆渲染,这还得了!这个不得了。人,没有说一个人没有过失的,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是人人都有的。
世出世间圣人教学,都教导我们要能够包容人,宽宏大量,要能够包容、要能够饶恕,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成就自己的德行,避免自己的冤冤相报。你不能原谅别人,人家不能原谅你,一定的道理,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首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说,这是世间人没法子理解的,决定没有吃亏上当的,决定没有占便宜的。这只有我们学佛的人才懂得、才相信。「因果通三世」,你看三世你才晓得冤冤相报原来如此,哪有什么吃亏上当的!我这一生占了他的便宜,来生他占我的便宜;这一生他吃了我的亏,来生我要吃他的亏,全部都拉平了。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是世出世间的真理,永恒不变,成佛也不能更改。不但对於学佛不同宗派的人,决定不能毁谤,要学《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他们所修学的法门不同,彼此互相赞叹,他是个参禅的,我赞叹禅,自己要谦虚。儒家的礼教给我们「自卑而尊人」,佛在《华严经》教给我们「自谦而尊人」,自己谦虚,尊重别人。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对善财说,无量法门当中我只知道这个法门,我修学这个法门,其他许多法门比我更殊胜、更高的,你请教某某善知识,你去请教他,我不知道。自己谦虚,赞叹别人。佛不但教我们,还在《华严经》上五十三位法身大士表演给我们看,佛法里头决定没有毁谤人的。
佛法里面规劝大众,某人有过失,我劝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劝他,一年只有三天,除这三天之外不许可。这三天不犯戒,除这三天之外,你就犯戒了。哪三天?自咨圆满,僧团里面自咨圆满,这个时候容许说别人的过失。但是听到的人要接受,知道他是善意的,不是恶意的,一年只有三天。除这个时候之外,你要劝人也可以,你说他的过失绝对不可以有第二个人听见,这行,这是你善意的规劝。为什么?人没成佛、没成菩萨,人都有面子,关起门来你劝他,行,这是真正善知识,真正的同参道友。如果另外有一个人在,这就不可以。儒家也如此,不但对同学,老师对学生的教诫也如此。我们在台中,李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真正的典型,我们这批跟他的学生,学生犯过失了,他要教训你,他一定叫到房间,门一关,没有人听见。所以学生对他的教诲感恩戴德。他不会在别人面前说你过失,这他做到了,修行要从这里修起。
我们所修积的许多的功德,从哪里漏掉?从嘴巴上漏掉了。今天跟这个人讲,我跟你讲,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再跟那个人说,我跟你讲,你也不要告诉别人。他到处乱说,还说不要告诉别人,不要告诉别人,你何必跟他讲?所以,无量无边的功德,口业里头流掉了,身业跟意业流失的说老实话都少,口业里头流失的太多了。一生的修学,最后是一场空,什么也得不到,落了一身的罪业。这一条注意到,这昙鸾法师说的,这是口业,虽然其他的罪业都没有,『必不得生』,你看看这个多严重。下面说:
【何以言之。】
就是何以故?
【经云,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切重罪。】
这是无间地狱里面,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你就知道。「但劫尽得出」,实在讲,大经里面讲的还不是劫尽,你这劫尽了,你的罪还没有尽,转移他方世界。必须你的罪报尽了,你才能够得出。
【诽谤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不记得出时节,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
这是前面讲你造五逆罪,劫尽你这个罪也就尽了,你就可以出了。可是毁谤正法的罪,这个麻烦,这个罪超过五逆罪,超过太多了。『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也说不出他什么时候能出来。但是这种罪业,实在讲,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一下,造的人太多了,比造前面五逆罪的人多。大家不晓得这一条重,不知道,太可怕了。
【又曰,汝但知五逆罪为重,而不知五逆罪,从无正法生,是故谤正法人其罪最重。】
这个说得好,真的把它的原因说出来。世间人为什么会造五逆罪?没闻正法,所以他才造这么极重罪。今天你毁谤正法,你等於说是帮助一切众生造无间地狱罪,你这个罪重。这一条说得好,说得非常之好。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一十三面,从九十八条看起:
【观经曰,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
这是说十念往生。一般来讲,这是在临终的时候,它的关键在『至心』这两个字,就是以真诚之心,一心念佛,求愿往生。这样子十声佛号不间断,这就是《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所说的,《观经》也是这样说法,可见得与弥陀的本愿是相应的。十念法虽然是说在临终的时候,但是在一般同修当中,工作特别繁忙的,没有时间读诵受持,没有时间做早晚课,也可以采取这个方式。前清初年,慈云灌顶法师告诉我们早晚十念,他教的方法是尽一口气为一念,这一口气不论佛号长短,尽一口气叫一念,这个样子修十念法。他说如果一生当中,早晚都无间断,也符合《无量寿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符合一向专念的经义,必定得生。这是十念法用在日常课诵当中。
前些年,我们提倡一天九次的十念,这个十念只是十句佛号。这个方法如果要不间断,效果也非常显著。因为十念容易摄心,念佛如果不能摄心,就很难成就念佛三昧,所以摄心就非常重要。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罗什大师曰,譬如有人,於旷野中,值遇恶贼,挥戈拔剑,直来欲杀,其人勤走,视渡一河,若不渡河,首领难全,尔时但念渡河方便,我至江岸,为著衣渡,为脱衣渡,若著衣衲,恐不得过,若脱衣衲,恐不得暇,但有此念,更无他意,当念渡河,即是一念。】
这一段是个比喻,说明『一念』,这个一念就是讲的一心称念。心里面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除一个念头之外,别无二念,这才叫一念。十念,每一念都必须如此,这个十念才有功夫。这段的比喻好懂。它是譬喻有一个人,在野外遇到强盗土匪,遇到这些恶人,这些恶人拿著兵刃要来杀害他。这个人就快走,走到一个河边,他就想,如果不过河必定就被杀。在这个时候,他的念头就是一心一意想渡河,只有这一个念头。渡河怎么渡法?一个是穿著衣服游泳过去,一个是把衣服脱掉游泳过去,他就想这个。总而言之是渡河,其他的念头都没有,这个比喻也好。他说如果穿著衣服,衣服很笨重,游水不方便。古时候的衣服跟现代的衣服不一样,尤其是印度人穿的衣服,是一块很大的布缠在身上,那渡河的确不方便。像我们中国古时候,要穿上海青这样的衣服,渡河也不方便。如果要脱衣服,恐怕时间来不及,后面盗贼追他追得很急。所以,这个时候只有这一念,并无余念,这是比喻这一念。
【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行者亦尔。】
这是解释前面所讲的具足十念。这个十念,情形也像这样,念念之中决定不杂妄想。
【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
『念佛名』,此地是讲的念,诸位要记住,念跟称名不一样。称名是把名号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叫称名。念是心上真正有,就是思念、忆念的意思。心上确实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念不忘,没有其他的杂念,这个叫一心念;如果念出声音,叫一心称名。可见得称是说出来,念是心上真有。只要心上有,不念出来没有关系;如果称而没有念,那没有用处,那就是口里头有佛,心里头没有佛,这个没有感应;必须要心里面有佛,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所以无论是佛名也可以,『佛相』也可以,佛相就是常讲的观想,心里面确实有相。『无间念佛』,要紧的是不能间断,一句接著一句,十念当中都没有夹杂,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要符合这个标准。『如是至心,名为十念』,以极真诚之心。
这一次我们在洛杉矶这几天,深深的感触到学佛同修们所遇到的困难。困难就是功夫不得力,修学不相应,依旧离不开烦恼、离不开业报,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实在说自古以来就存在。虽然祖师们说念佛法门,十个人修十个人去,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去,所谓万修万人去,理事都是正确的、都是真实的。为什么现代人,一万个念佛人当中难得有两、三个往生?这是事实,为什么?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没有做到。我们看《观经》,《观经》里面告诉我们,修行的基础是净业三福。这是韦提希夫人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心向往,求释迦牟尼佛教给她往生的方法。世尊没有教方法之前,先跟她讲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就是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净宗是大乘,《金刚经》也是大乘,大乘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必须三福具足。三福不具足,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换句话说,经就不是对你说的。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个经是释迦牟尼佛对我讲的,我就是这个法门的当机者。这一点要认识清楚,不能把这一生空过,那就太可惜了,真正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基础扎稳,就像盖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
经里面第一个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要真做,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念佛不能往生。念佛不能往生这是事实,经上讲,我们每一位同修,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念佛,为什么没往生?没有在基础上做功夫。所以,虽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只是种善根而已。这一生不能往生,也是种善根,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所种的善根,无量劫至今天,善根很深厚,能不能往生就看我们这一生肯不肯做,肯做,决定有分。从第一,第一条是「人天福报」,以这个为基础,再建立佛法,「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佛法的入门。再以这个做基础,这才建立大乘佛法,「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十一句是根本的根本,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管你修哪一宗,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你要没有这个基础,你修学任何法门,怎么勤奋用功,都不可能有成就,都是属於善根福德边事,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次还有个同修来跟我说,他说他每天持《无量寿经》,持很多遍,已经念的超过三千遍。我就告诉他,我说你是读经,你读了超过三千遍,受持,你一分也没有。他听了很奇怪,听的人也很多,大家现在是持经跟读经分不出来,以为读就是持,错了。我们在讲《金刚经》的时候,讲得很多、很透彻。持是做到,你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你做到没有?我问他一句话,《无量寿经》讲我们修行的纲领上的三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做到没有?他也很老实,他说我没有做到。你没有持,你没有做到。读经是第一个阶段,希望你读得很熟,把佛的教训都记在心里。当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就要想到佛教我们怎么做,佛教我做的我就要做,佛教我不可以做的我就不做,这叫做持经,这叫受持。受持跟读诵不一样,读诵是受持的前方便,必须要受持才有真实的功德利益。如果没有受持,只有读诵,是属於口善。这个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要认真努力修学,改过自新,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
这一次我住在印海法师那个精舍里头,这也是老朋友,印海跟我也同年,我住的房间,从前是云霞法师住的,云霞法师过世整整一年。晚上天气很热,我们在院子坐坐,闲谈,无限的感慨。他出家比我早,在台湾许多的老法师跟他都有同乡的关系,这是江苏的法师。讲到证莲老和尚、智光老法师、南亭老法师,还有好像是悟峰法师,东北人,这些我都认识、都很熟悉。这么多人都是在七十五岁死的,再看看我们今年七十岁了,来日不多。云霞法师希望他能活到七十五岁,结果去年走了,七十三岁。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话没错,所以我跟大家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还能活几年?看到表面身体很好,大陆上真禅法师身体多好多壮,走路身体是挺直的,个子比我高,也比我胖,音声洪亮。过八十岁生日,过了生日之后十八天死了,谁都想不到,真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照我们以前一般的看法,总认为明阳会先走,明阳法师身体很衰弱,显出老相。没有想到明阳还在,他先走了,出乎人意料之外。
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认真努力,一定要抓住宝贵的时光,时光就是命光,要干真的。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讲,「要真干」。人,一个人要成功,说实在的话,也有很多人问我,从哪里下手?古德常讲「从不自欺下手」,不要欺骗自己,不要欺骗别人,从这里下手。因为三业的恶习,口业最难,就是最容易犯的是口业。司马光一生,给我们做一个最好的榜样,一生不妄语,他做到了。历史上都有记载,司马光一生没有一桩事情不可以告人的,不可以告人的事情,决定不做。他后来也是学佛,这是学佛有成就的人。此地讲「如是至心」,所以这两个字是关键,我们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在此地。底下一段:
【宗要曰,今经说十念,具此隐密、显了二义。】
『今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里面所讲的十念,因为这是「发大誓愿第六」,这是第六品里面,就是注解四十八愿的。这个地方『十念』,里面包含了显、密两种意思。说了显密,『隐密』是密,『显了』是显,就把世尊一代时教统统包括在其中,这是实在的。所谓一字一句含义都无量的深广,广,是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是从广上说的;深,一直到等觉菩萨都不能够穷尽,显示其深。无论哪个字、无论哪一句皆如是。所以经要怎样体会?要真修,你有一分真诚,你就有一分体会,你有两分真诚,你就体会两分。如果不是用真功夫,你读经体会有限,你完全是在表面上,不能够深入。读经是看表面,听经也是听表面,不能够契入。契入一定要靠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这样才能契入进去。契入,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证,证果,信解行证。我们翻过来,这一段讲得好,一百零一段。
【义寂云,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慈等十念。】
这个『十念』就是前面我们念的弥勒菩萨的十念,我们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跟诸位报告过了。至心一念,这一念决定具足弥勒菩萨所讲的十念。你要说为什么?因为至心是真心,真心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时间虽然短,但是这短时间所用的心是真心。像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一天九次这个十念法,时间虽然只要一分钟,你一天才修九分钟,但这九分钟是真心,九分钟的时间是至心,念念相续,这是很大的功德。念久了,自然功夫会成片,功夫成片,你二十四小时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用真心,都用真心就成片了。现在一天九次,不成片。成片不是讲我念佛二十四小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断,不是这个意思,这个不叫成片。这叫成片的话,古人为什么说「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个话行不通。成片是心成片,不是佛号不间断,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把真诚心念出来,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对待什么人一片真诚,这叫功夫成片。
要知道,一片真诚这不是凡夫,是佛菩萨,佛菩萨是真诚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的真诚心也念出来,可见得跟佛菩萨就靠近了。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没有关系,要晓得,他继续搞六道轮回,我们今天觉悟了,我们要超越六道轮回,不再干这个事情。所以决定不要管人,人家用什么心对待我,都好、都不介意,《金刚经》上讲的,「大而化之,若无其事」,这个要紧。我们这一生才有救,这一生才不至於像过去生中一样又搞错了。由此可知,『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此慈等十念』,「等」是无量无边。下面一段。
【阿闍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不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
这是大小乘经上都常常说的阿鼻地狱的业因,五逆十恶,五逆罪重。这一段经文虽然不多,意思都说出来了。『族姓子、族姓女』,男子、女人。古时候的印度分四个阶级,中国在古代大致上也分为四个阶级,但是中国四个阶级不像古印度这四个阶级不平等,中国四个阶级是士农工商。无论是哪个阶级,男子、女人要造这五种罪,必定入阿鼻地狱。『云何为五』,下面说出了,第一个杀父亲,第二个是杀母亲。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不孝,罪就很大了,若再加以杀害,必堕阿鼻地狱。
这个事情,自古以来不能说没有,很少,可是在现前的社会里面,几乎常有所闻。从前造五逆罪的人少,现在造五逆罪的人多了。过去我们读历史,看到历史上所记载的别报,现在造罪业的很多,好像没有看到报应。造罪业的人多了,可能有总报。所以现在这个社会,诸位稍稍留意一点,每一天世界上不知道哪个地区、什么时间,人一堆一堆的就这么死掉。不学佛的人也许感到惊讶、感到莫奈何,学佛的人看到这些现象一定深深的警惕,知道世出世法「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个定就是果报。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回什么事情?你真的要看穿了,就是无量因缘业因果报的刹那相续循环的现象而已,真相就如此。
我们在《般若经》里面读下来,《金刚经》这四个月讲下来之后,认识更清楚了。生命在哪里?刹那之间,真的是刹那不住,这是事实真相。如果以为真的有这些事实,那没有不造罪业的,造了,自己还要受。佛这两句话含义太深了,必须要晓得,佛为什么把这两句话说在前面?须知,没出六道轮回的众生,成为一家人,佛讲了,什么因缘成为一家人?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佛讲这四种缘才成为一家人,没有这四种缘不会遇到。由此可知,成为一家人,过去生中恩恩怨怨,讨债、还债,搅成一团。如果过去是有怨的,来报怨的,那就变成杀父杀母,来报怨的。
我们佛门里面常常引用这一类的,都引用方孝孺,明朝初年,方孝孺是来报怨的。方孝儒的祖父葬他曾祖父的时候,这个事情好像在《安士全书》里头有记载。他祖父葬曾祖父的时候,看了一个墓地,是一块好的墓穴。要挖这块地了,他连续三个晚上作梦,梦到一个穿红衣服的老人恳求他延缓几天,他看准日子了,请他延缓几天。他说他的家族在这个地方,他们愿意搬家,把这个地方让出来。结果他的祖父大意了,没有把这个事情当作一回事情,还是照他选的日子去挖这个穴,造这个坟。结果挖下去之后,下面是一窝的蛇,大概有七、八百条小蛇,就被他害死了。方孝儒就是蛇来投胎的、来报仇的。人非常聪明,传记上讲,方孝儒的舌头是蛇的舌头,蛇的舌头是裂开的,不是完整的。燕王篡位时候,下命令给方孝儒,叫方孝儒给他写诏书,方孝儒抗旨,不肯给他写。燕王说,你要不服从命令,我灭你九族。他说你灭我十族,我也不在乎。人哪有十族?最后连他老师也被杀了,叫灭十族,报仇来的。他的祖父害了七、八百条蛇,他这一个案子大概牵涉也有七、八百个人。这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不要以为我们今天人的势力强,欺侮弱者,欺侮这些小动物没有关系,它并不甘心、并不情愿,一投胎一转世,他就来整你。所以佛经上常讲,这个吃肉,虽然佛没有那么严格的说,严格的说大家都不学佛了。佛教化众生有方便法,教初学的没有那么严格,也不给你讲真实的,讲真实你吓跑掉了,不来学了。所以初学叫你吃三净肉、五净肉。到菩萨法里面才给你讲真实,实在讲,那个时候你自己已经觉悟、你明白了,明白了你不敢,还敢造业吗?还敢去损害众生吗?那必定是自食果报。
一家人怨亲关系最密切,所以摆在第一。即使过去有再大的怨恨也要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结」。化解,他那边不化解,我这边化解了,有没有用处?有用。两边若能化解,那就没事了。一边化解,纵然受报,他也甘心情愿,他晓得这个帐到此就了结了,不再有报复的念头。如果有报复的念头,这个事情就没完没了,而且一世比一世残酷,到最后必堕阿鼻地狱,瞋恚堕地狱。这些事情,在经里面讲这些因果讲得很多,《法苑珠林》、《经律异相》里面所节录是经论上所讲的。因果感应这些书,像《历史感应统记》、《感应篇汇编》里面所摘录的有许多是历史上的事实,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训,活生生的教训。教我们对於所有一切加害於我的人、陷害於我的人,我要知道业因果报,甘心承受,不生报复的念头,这个帐才能了。一心念佛才能感得佛来接引,这一生永脱轮回,这比什么都要紧;不脱轮回,这个报来报去决定不能避免。但是要想在这一生脱轮回,你就要真干,真干就是读诵、称名不行,一定要受持,要把佛的教训尽心尽力去做,这样才有指望。
第三是『害阿罗汉』。阿罗汉,实在讲是证了果的圣人,我们在一生当中遇都遇不到,你怎么会去害他?但是与阿罗汉同等的这个罪是老师,阿罗汉在世间是老师的身分,教化众生的。所以这一句就等於现在害老师。一个好的老师,教化一方,一方人得利益。你要是陷害他,实在讲,结罪不是跟他一个人结罪,是跟一方众生结罪的,所以这个罪就重了。这一方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机缘被你破坏了,这个罪就重了。
第四『斗乱众僧』,也就是常讲的「破和合僧」,破坏僧团的罪很重。因为僧团,团是团体,僧是指修六和敬的团体。此地这个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在家人也称僧。只要四个人以上住在一处,遵守佛的教诫,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遵守这六条戒条,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所以僧团不一定指出家的。如果是在家人,他一家四口,他四个人都遵守佛这个教诫,他那个家庭就是僧团。如果你恶意破坏,这个罪过堕阿鼻地狱。因为僧团是一切诸佛护念,一切善神拥护,它是世间所有一切团体的榜样,是一切团体的模范,因此结罪就重了。世间人不能够离开社会独立生存,人是个社会的动物,他一定参与社团,最小的是家庭,家庭也是社团。这是所有社团的榜样,社团的典型,你害它、去毁它的话,这个罪重。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团体,即使出家人团体,它没有遵守六和敬来修学,那它不是僧团。不是僧团,你去斗乱当然也是有罪过,没有这么重,不是堕地狱罪。如果是修六和敬的,决定是堕地狱罪。
末后一句,『起恶意於如来所』,就是以恶意对佛。佛是人天导师,是世出世间第一大善人,佛有护法神拥护,任何人害不了佛。所以说你对他起了恶的念头,这个罪也是堕阿鼻地狱。我们再看底下一条,底下一条跟这条有关系,也讲五逆。
【又华严孔目章三曰。】
《华严孔目》也是属於《华严经》的注解,『三』是第三卷。
【五逆,谓害父,害母,害阿罗汉,破僧。】
这前面讲了,末后一条:
【出佛身血。】
『出佛身血』就是「起恶意於如来所」。「起恶意於如来所」这是通论,「出佛身血」是别说,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讲,什么人干的?提婆达多。提婆达多那个时候想害释迦牟尼佛,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兄弟。虽然是兄弟,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成就得到许多人的称赞、恭敬、供养,他起了嫉妒心,很是不平,时时刻刻想害释迦牟尼佛。把佛害死,他再成佛,他作新佛。他跟阿闍世王商量,你把你父亲害死,你作新王,我把释迦牟尼佛害死,我作新佛,咱们新王、新佛统治世界,岂不快哉!所以他就设下了圈套,他知道世尊每天到舍卫大城去托钵,要走哪一条路,他很熟悉。有一个地方,好像是个悬崖的地方,他就在那个上面堆了一堆大石头,等佛从底下走过去,他把石头推下来,想把释迦牟尼佛害死。刚才说了,佛有护法神,石头推下来的时候,护法神用金刚杵拦住,这一拦,石头就变成碎片。碎片有一片砸到佛的脚,佛流了血。这是出佛身血的一个典故,这就是形容提婆达多起恶意於如来所,干的这么一桩事情。以后五逆罪里面,就有出佛身血这一条。这个里面有结罪的。
【初二背恩养。】
害父、害母,父母对你有养育之恩,无论过去世有怎么样过不去,但是这一生养育之恩你应当要报。从前教育,它的宗旨、它的中心,就是教人做人的道理,这是从前教育的宗旨,著重在伦理道德。就是教小孩要知道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这是古时候教育的中心。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君臣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你在社会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叫五伦。可是现代人,现在学校不讲这些了,今天社会这样乱,其来有自,不是偶然的,不是没有原因的。古时候受过这个教育,他知道有『恩养』,有养育之恩。父母对於我们有生身养育之恩,老师对於我们有法身养育之恩,我们开智慧了、我们明白事理了,这是谁的恩德?老师教诲的恩德。
【次三坏福田。】
就是害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三条『坏福田』。这三条是世间真实的福田。一切众生对阿罗汉、对於僧团、对於佛恭敬供养,必定得福。而你把一切众生的福田毁掉,令一切众生没有地方种福;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都没福了。我们看看现代的社会,众生有没有福?确实是没福,即使是大富大贵,大富大贵也没福。为什么?没有地方种福。那他的富贵从哪里来的?富贵是过去生中种福所修积的,这一生他得的是报,享受,享受再不晓得种福,这个福享完了,来生没有了。不但来生没有,有很多人福报在一生都不到头,中年享尽了,晚年就没有了。诸位如果细心观察一下,好多!中年的时候发达了,无论在哪一个行业当中,成就了、发达了。到晚年的时候衰了、衰败了,甚至於很多破产了。这就是什么?福报不到头。这些事情稍稍留意,在现代这个社会,无论哪个地区,可以讲太多了。世间人在观念当中,是他经营不善,哪里犯了过错,这样子失败的;某个人怎样成功的。他所看到的是表面,他所看到的是缘,他没看到因,缘浅近,因深远。所以,你种善因一定得善果,这些事情唯有佛法讲得透彻,儒家也讲得很多,决定不是虚妄的。所以后面这三条坏一切众生的福田。
【故名为逆。】
这称之为五逆罪业。再看下面这一条重要了。
【往生论注上曰。】
这是昙鸾法师著的,昙鸾是生在我们中国南北朝的时代,是慧远大师以后,专弘净宗、专修净宗,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德。他说:
【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生。】
这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决定不能够疏忽。『诽谤正法』,即使其他的罪业统统都没有,你只有这一条,犯了这一条你就不能往生。怎样毁谤正法?我们修净土的赞叹净土,毁谤参禅的、毁谤学密的。禅跟密都是佛传的,毁谤修学其他法门的,你要记住,虽然你自己修净土,觉得净土好,别人都不如我,你要晓得,你起这个念头不能往生,我们在过去讲席当中都曾经说过。为什么原因?毁谤三宝,那些法都是佛说的,你是谤佛;那些经典都是正法,你谤法;依照那些经论法门修学的人,那是僧。你谤佛、谤法、谤僧,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这个道理,实在讲并不很深。做人都不应该毁谤恶人,真正的恶人也不说,成就你自己的厚道、德行。何况要不是一个恶人,看到人家有一点点错误,大肆渲染,这还得了!这个不得了。人,没有说一个人没有过失的,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是人人都有的。
世出世间圣人教学,都教导我们要能够包容人,宽宏大量,要能够包容、要能够饶恕,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成就自己的德行,避免自己的冤冤相报。你不能原谅别人,人家不能原谅你,一定的道理,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首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说,这是世间人没法子理解的,决定没有吃亏上当的,决定没有占便宜的。这只有我们学佛的人才懂得、才相信。「因果通三世」,你看三世你才晓得冤冤相报原来如此,哪有什么吃亏上当的!我这一生占了他的便宜,来生他占我的便宜;这一生他吃了我的亏,来生我要吃他的亏,全部都拉平了。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是世出世间的真理,永恒不变,成佛也不能更改。不但对於学佛不同宗派的人,决定不能毁谤,要学《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他们所修学的法门不同,彼此互相赞叹,他是个参禅的,我赞叹禅,自己要谦虚。儒家的礼教给我们「自卑而尊人」,佛在《华严经》教给我们「自谦而尊人」,自己谦虚,尊重别人。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对善财说,无量法门当中我只知道这个法门,我修学这个法门,其他许多法门比我更殊胜、更高的,你请教某某善知识,你去请教他,我不知道。自己谦虚,赞叹别人。佛不但教我们,还在《华严经》上五十三位法身大士表演给我们看,佛法里头决定没有毁谤人的。
佛法里面规劝大众,某人有过失,我劝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劝他,一年只有三天,除这三天之外不许可。这三天不犯戒,除这三天之外,你就犯戒了。哪三天?自咨圆满,僧团里面自咨圆满,这个时候容许说别人的过失。但是听到的人要接受,知道他是善意的,不是恶意的,一年只有三天。除这个时候之外,你要劝人也可以,你说他的过失绝对不可以有第二个人听见,这行,这是你善意的规劝。为什么?人没成佛、没成菩萨,人都有面子,关起门来你劝他,行,这是真正善知识,真正的同参道友。如果另外有一个人在,这就不可以。儒家也如此,不但对同学,老师对学生的教诫也如此。我们在台中,李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真正的典型,我们这批跟他的学生,学生犯过失了,他要教训你,他一定叫到房间,门一关,没有人听见。所以学生对他的教诲感恩戴德。他不会在别人面前说你过失,这他做到了,修行要从这里修起。
我们所修积的许多的功德,从哪里漏掉?从嘴巴上漏掉了。今天跟这个人讲,我跟你讲,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再跟那个人说,我跟你讲,你也不要告诉别人。他到处乱说,还说不要告诉别人,不要告诉别人,你何必跟他讲?所以,无量无边的功德,口业里头流掉了,身业跟意业流失的说老实话都少,口业里头流失的太多了。一生的修学,最后是一场空,什么也得不到,落了一身的罪业。这一条注意到,这昙鸾法师说的,这是口业,虽然其他的罪业都没有,『必不得生』,你看看这个多严重。下面说:
【何以言之。】
就是何以故?
【经云,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切重罪。】
这是无间地狱里面,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你就知道。「但劫尽得出」,实在讲,大经里面讲的还不是劫尽,你这劫尽了,你的罪还没有尽,转移他方世界。必须你的罪报尽了,你才能够得出。
【诽谤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不记得出时节,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
这是前面讲你造五逆罪,劫尽你这个罪也就尽了,你就可以出了。可是毁谤正法的罪,这个麻烦,这个罪超过五逆罪,超过太多了。『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也说不出他什么时候能出来。但是这种罪业,实在讲,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一下,造的人太多了,比造前面五逆罪的人多。大家不晓得这一条重,不知道,太可怕了。
【又曰,汝但知五逆罪为重,而不知五逆罪,从无正法生,是故谤正法人其罪最重。】
这个说得好,真的把它的原因说出来。世间人为什么会造五逆罪?没闻正法,所以他才造这么极重罪。今天你毁谤正法,你等於说是帮助一切众生造无间地狱罪,你这个罪重。这一条说得好,说得非常之好。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