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七十二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72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一十一面,第三行,从八十五看起:
【悲华经曰,无有声闻,辟支佛乘,所有大众,纯是菩萨,无量无边。】
这是在《悲华经》里面,我们也看到一个有力的证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声闻,也没有辟支佛,当然没有人天。『纯是菩萨』,这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跟《无量寿经》所说的完全相同。佛的本愿,十方世界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经文是这么说的。他并没有说凡圣同居土例外,没有这个讲法。既然没有这个讲法,我们就晓得,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乃至於包括边地,他并没有说边地例外,经文上没有这个,生到边地也是阿惟越致菩萨。不过边地,只是这个期间当中,最长的时间是五百年不能见佛,那个五百年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五百年,并不是极乐世界的。我们世间的五百年,在我们感觉是很长了,而在西方极乐世界看,那是很短暂的,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他们的寿命是无量寿,我们这里寿命不能超过百岁,所以看到五百岁就很长。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的确是无比的殊胜庄严,生到那边去之后皆是阿惟越致菩萨。从《无量寿经》仔细去观察,全是普贤菩萨。
在所有菩萨众中,普贤菩萨是最为尊贵的。大经上常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够圆成佛道,而《无量寿经》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西方世界所有的大众「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就说明了,西方世界人人都是修普贤行,换句话说,皆是普贤菩萨,人数『无量无边』,前面也都说过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会疏曰,称我名者,此有三义,一诸佛称扬彼佛德号。】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称赞阿弥陀佛的。怎么个称赞法?就像是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宣讲净土三经,就是称扬赞叹,这是专为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除三经之外,我们这次选择的材料,提供诸位做参考的,你看多少经,这个叫附带讲的,不是专门讲的,佛在讲一部经上偶尔讲几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订做「指归」,意思就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这是诸佛的称扬、赞叹。
【二诸佛咨嗟称名之人,如彼小经,诚证护念称名之人。】
这也是一切诸佛菩萨都赞叹念佛人,这个地方『称名之人』,就是念佛的人,如经上所说信愿持名之人,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如彼小经』,小经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念佛人得到一切诸佛护念,所以经题就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念这个经、称阿弥陀佛的名号,必定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
【三诸佛亦咨嗟,亦自称彼佛名。】
这个就更难得,这是说明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这个事实我们在本经里面看到,《无量寿经》第三品里面,说到释迦牟尼佛放光现瑞。阿难尊者是世尊的侍者,阿难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佛今天容光这么好,为什么会这么好?实在这个道理我们世间人也懂得几分,所谓是「相随心转」。你的相貌为什么这么好?心好,心好相就好。佛这一天现的相特别好,从来没有见过的,阿难就想他一定是念佛,佛也念佛。但是他不知道念的哪一尊佛,念的是过去佛、是现在佛,还是未来佛,他不知道。佛念阿弥陀佛,所以相貌就特别好。我们要想相好,不难,念佛就相好。你真正懂得这个,什么佛也不要念,什么菩萨也不要念,专念阿弥陀佛。世尊在经中说得很好,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哪有比念阿弥陀佛更好的?
也许同学要问了,我们都念阿弥陀佛,相貌怎么都这么难看,都没有转过来?不是经不灵,是你没有真念,你没有老实念,念佛是念,不老实,所以你的相貌就有缺陷。念佛的时候里面还有杂心、还有妄想,夹杂这个,把你的功夫破坏掉了。如果你是一心专念,就不一样了。一心专念,实在讲,你念三个月相貌就转变了,相貌转变,体质也转变了。这都是事实,要紧的是专念,决定不能够夹杂。所以,佛也念阿弥陀佛。
【继又释言。】
底下是解释。
【三世诸佛,依念弥陀三昧,成等正觉故。】
这句话了不起,实在是太难得,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讲的完全相同。《弥陀要解》里面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用什么方法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所以许多人,甚至於讲经弘法的法师,我都遇到过,他们来问我,蕅益大师对於《弥陀经》的赞叹是不是太过分了?其实一点都不过分。一般人怀疑他的赞叹,认为太过分了,实在讲对於净宗的事理没搞清楚。此地也说得很明白,『三世诸佛』,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的?底下说,『成等正觉』,「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省写,它完全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换句话说,诸佛怎么成佛的?念『弥陀三昧』成佛的。这才真正显示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明白这桩大事、清楚这桩大事,这个人叫真正觉悟了,这个世间,所谓是身心世界真正放下,再没有一丝毫留恋。这个时候你心开意解,真正是法喜充满,你已经超越世间了,虽然人还没有去,确实已经超越了。
【金光明经文句曰。】
《文句》是注解的名称,《金光明经》注解里面说:
【至心者,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云至心。】
佛法里面修学,成败关键就在此,至心修道,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谓『至心』,简单的讲就是一心。《弥陀经》里面教给我们,一心不乱,这四个字是关键。我们必须要晓得,二心就乱了,一心就不乱。我们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不能够契入境界,问题在哪里?我们没有用一心念。我们心里面牵挂的、忧虑的太多了,没有能够彻底放下。一心是要彻底放下,一心就是彻法底源,此地讲的『彻到心源』。心源是什么?就是讲的真如本性,佛经里面这个名词很多,实际、理体都是这个意思,只要把万缘彻底放下,这个境界就现前。放下之后,要在事相上来讲,不但六道放下了,六道舍弃了,你超越了,十法界也放下了,至心是到这个境界。十法界放下,我们到哪里去?回到一真法界去,这才是究竟真实的果报,十法界不真实。
『尽心实际』,《无量寿经》讲了三个真实,「实际」是其中之一,这个叫至心。至心就是一心,念佛人对於一心不乱要重视,要努力向这个方向、目标去接近。方法就是舍、就是放下,放下再放下。我在讲席里面常常勉励同修,就是弘法利生的工作也要放下,为什么?心里还牵挂著弘法利生,你的心也是乱心,你所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诸位要知道,你能往生,你所修的福德都变成功德;你要不能往生,所修积一切功德都变成福德。这个事情要紧,许多人搞不清楚。修积的福德太多,不能往生,麻烦就大了。因为你不能往生,显然你的烦恼没断,烦恼当中特别是贪瞋、嫉妒,你这个念头没断。你又有大福报,你来生,如果说是你还修得不错,五戒十善还有相当成就,来生你得人天福报,你在人间作国王、作皇帝、作总统。因为你烦恼没断,瞋恚心很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斯大林之流的,那你就不晓得要杀害多少生灵!这是你的福报现前,福享完了就堕阿鼻地狱,那个时候要翻身就难了。我们今天学佛,千万不要修阿修罗的福报、罗刹的福报,这个事情就糟了。
佛在《华严经》上教我们,「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皆为魔业」,这个开导了不起。菩提心是什么?说老实话,如果没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菩提心,那样的人修一切善业是无量功德。如果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四相具足,一样也没有舍掉,你修所有一切的福德,福德最大的是弘法利生,建道场、弘扬佛法,你的结果是什么?结果你都会变成魔王,魔王魔子魔孙,魔业,可怕极了。佛在经上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读了、听了不能领会,依旧还走这个路子,这就是所谓三世佛冤。
【华严大疏钞廿三曰。】
这是第二十三卷,这是清凉大师的作品,给我们讲回向。
【回者转也,向者趣也,转自万行,趣向三处,故名回向,三处,谓众生、菩提以及实际。】
这是解释什么叫『回向』,回向很重要,回向能够拓开心量。凡夫之人心量很小,起心动念都为自己,佛教给我们,所修积一切善业功德,我自己不要,都回向给十方一切众生。我有福,一切众生共享,不必自己享,用这个方法把心量拓开。因为真心、本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由此可知,回向是明心见性的一种方法,在佛家常讲善巧方便,用这个方法来把我们这些业障消除,恢复明心见性。可是你得要真的有这个心愿,嘴皮上念「回向偈」,心里头不是那么回事情,不行,一定要心相应,念头相应。「回」是回转,「向」就是方向、趣向,『转自万行』,自己所修的六度万行、一切善业,哪怕再小的,点点滴滴的小善都回向。
『趣向三处』,回向这三个目标。第一个是『众生』,这个众生是尽虚空遍法界。此地我们必须要明了,佛在戒经里面常说,众生造作五逆十恶,佛都能救你,盗三宝物,佛没有能力救你。我们听了这个话不免怀疑,五逆十恶的罪那是多重,偷盗三宝物,这有什么了不起!三宝,就是佛门里面,一根草、一根线这算是什么?为什么佛不能救?你懂得这个意思就明白了,你才晓得五逆十恶罪小,盗三宝物罪重。为什么?三宝物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出家人共有的,你偷盗他一针一线虽然小,结罪的时候,你偷了哪些人?尽虚空遍法界所有出家人东西你都偷了,你说这个麻烦不麻烦?罪从这里结的,所以佛不能救,因为你的债主太多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债主。
现在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把这个事情看轻了,不知道这是事实真相。绝不是释迦牟尼佛袒护他的徒子徒孙,庙产你们不要动,动了你有罪,来吓唬吓唬你,不是这个意思。佛不会吓唬人的,佛所讲的话句句都是老实话,哪里会吓唬人!这个东西是某个人,你偷他的,你盗他的,将来结罪还债你还一个人,容易对付。如果是个公共设施,这市政府设施的,公共设施,你把它偷掉,债主就是这一市的老百姓,是他们纳税来做的公共设施,你的债主就是这一市的市民。如果是国家的设施你偷盗了,债主是全国的国民,那个罪就更大了。佛法不得了,佛法不是一个国家,尽虚空遍法界,麻烦在此地,所以叫十方常住,它不是一个地方。所以这个问题严重。但是现在有没有十方常住?给诸位说,没有了,现在的庙都是家庙、子孙庙,不是十方常住。不是十方常住,你要盗他们的东西,结罪就没有那么重,因为它不是十方常住。若是十方常住就不得了,结罪就很重。
但是我们现在有一桩事情,这也是常识,提醒给同修们做个参考。譬如我们讲席当中所做的这些录音带、录影带,以及印出来的经书,我们都是回向法界众生的;换句话说,这些东西都是十方常住物。我们没版权,欢迎流通介绍,成就一切众生无量功德。如果你拿去,加上版权所有,那不得了,你侵犯谁的版权?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都是你的债主,这跟十方常住物无二无别,那个结罪就太重了。所以这些东西,我曾经说过,任何人都可以翻印、都可以流通,都可以拿去卖钱,不可以印上版权所有。印上版权所有,那就不得了,这个结罪就太重了。这个常识我们不能不知道。
回向众生。回向『菩提』,菩提是智慧,我们所修积的一切,我们求什么?求智慧,不求福报。福报很容易迷人,所以世尊在《金刚经》上教菩萨,菩萨不受福德。菩萨修积无量功德,福报当然大,佛提出警告,决定不能享福,一享福就迷惑了。所以回向菩提就重要了,念念求正觉。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沾惹不得,一沾惹就入了魔道,佛跟魔的界限就在此地,丝毫不能够沾染。
『实际』是真如本性,就是究竟圆满的大涅盘。一切菩萨修学就为了这三桩,念念回向三处。
【往生论注下曰。】
这个《往生论》注解是昙鸾法师的注解,他有上下两卷,这是下卷。
【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
这个回向是特别回向,祈求一切众生都有缘闻弥陀之名,都有缘读到净土三经,发愿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是一个特别的愿。
【观无量寿经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观经》上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与四十八愿第十八愿里面所讲的十念必生是一个道理。这一句关键的字眼就在『念』字,这是关键的字眼。什么叫做念?心里头真有才叫念。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这个字是会意,在六书里面,中国造字有六个原则,古时候称为六书,六个原则。这是六个原则里面的一个,叫会意。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它的意思,这个字的组合,上面是个「今」,底下是个「心」,现在心上真有,这叫念。不是过去、不是未来,现在,现在心里头真有。所以念不是口念,口念心里头没有,没用处;心里头真有,口里头不念,都行。所以念从心,不从口,你心上真有。
有什么?『南无阿弥陀佛』。你要懂得「南无」是什么意思?南无是皈依,意思就是说从一切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从一切境缘里面回过头来,专依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如果念阿弥陀佛,还掺杂有外缘在里面,这叫杂念,这个不叫一心称念。功德虽然有,不纯,不纯往生就不可靠;纯,往生决定可靠。一切众生念佛为什么不纯?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佛在一切经里面真正是苦口婆心、千言万语跟我们讲,我们实在讲充耳不闻。听了也不解其意,所以依旧是迷惑颠倒,不能开悟。这一切世间相,不但我们这个世间,六道、十法界,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的比喻实在太好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真的,不应该留恋,不应该贪著。《金刚经》这首偈是看破,真正看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看破。看破之后,你才真正能放下,放下也是《金刚经》最要紧的开示,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是彻底看破。
应无所住,心里头统统放下,住就是牵挂,一丝毫牵挂都没有了。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要这样子念佛,那就叫一心称念,那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不能不放下,要彻底放下。一定要知道,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从电视、新闻里面看到现在的世界,到处天灾人祸频繁,这个现象怎么来的?世间这些科学家天天在研究、天天在找原因,他们找不到,他到哪里去找?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这是真正的原因。正报是什么?人心,人心善良就风调雨顺。今天世界这些人心里想什么?念的什么?说的什么?做的什么?这才是一切灾难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这样说法,人家不相信、不能接受,这就无可奈何。
所以现在说实在话不如古时候,古时候,我们读历史,如果国家有这些灾难,帝王大臣就要反省。减食,吃的东西这个时候都减少,修忏悔,希望能转这个业报,他从内心上真正反省。现在没有这回事情,现在认为你要这样做你迷信。这就是李炳南老居士临走之前给同学们所说的,现在世界上灾难,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佛菩萨、神仙来,要把事实真相告诉他,你迷信,没人相信。我们对佛法稍微涉猎一点,知道这个里头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若不从人心上转变,这个世界灾难没有办法消灭的,只有一天一天的频繁,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后到毁灭还不知道什么原因毁灭的,你说可怜不可怜?这是「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我们要了解,怎样去念要懂得,如理如法,必定有感应。
【笺注曰,十遍称名也。】
就是十念。十念要紧的是指临终的时候,临终十念决定没有夹杂,必得感应。我们再翻过来,看一百一十二页。
【望西曰,经十念顷,专称佛名,为十念也。】
这都是指十声佛号,是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所讲的。前清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这也是我们净宗的一位大德。他教给人早晚课诵用十念法,他是特别为了工作繁忙之人,没有时间做早晚课。他传下来的十念法,是尽一口气叫一念。每个人的气长短不一样,每一口气念的佛声多少不论,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早晚都不间断。如果一生不间断,的确在理论上讲,符合净念相继,符合相继这个道理,一向专念。除了早晚十念之外,要注重散念,散念所谓是有时间就念,有工作就停下来,没有工作,佛号就提起来。这是不拘多少,计数亦可,不计数亦可,要保持著心里头常有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净土的愿力要强,对於这个世间,实在讲,要生起厌离之心,不想再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什么好住的?这个很要紧。有厌离之心,你对这个世界决定没有贪恋,你往生的时候障碍没有了。有一丝毫贪恋,那就是个障碍,这个障碍,障碍你这一生不能往生,那叫真可惜。
前年我在台湾遇到一位老太太,她来看我。她说她念佛念了三年,功夫不能成片,得不到受用。我就教她,你要一切放下,你功夫就得力了。她告诉我说,师父,我什么都放下了,就是孙子放不下。那个孙子是什么?孙子是她的魔,是她的冤家,把她拉住,不让她往生,她还喜欢那个孙子,你说糟糕不糟糕!所以我就告诉她,孙子也要放下,你才能往生,你放不下孙子,你还搞六道轮回,苦死了!这个要有智慧,丝毫不能够牵挂。你真的想爱你的孙子,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成佛、成菩萨,你才能照顾到他,你才能真的帮得了他。你要搞六道轮回,你一点能力都没有,你帮不上他的忙。这是要有智慧的选择。所以这个十念是讲专念佛,『专称佛名』。
【此言念者,谓称南无阿弥陀佛,经此六字顷,名一念。】
这个一念解释也很特殊。『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合起来叫『一念』,这一念当中决定没有夹杂。所以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才称之为一念。
【般舟经曰,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
这是经上世尊转述阿弥陀佛的说话,十方世界的众生如果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怎么个去法?『常念我名,莫有休息』,「莫有休息」就是不间断。实在上讲的最殊胜的无过於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简单明了,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莫有休息就是相继。可是念的时候,要净念,净就是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是净,不间断是相继,这个功夫就得力了。做到净念相继,自然就都摄六根;能够都摄六根,一定可以做到净念相继,这是讲念佛的方法。
说到效果,菩萨也说得很好,「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势至菩萨讲话简单明了,一点都不罗嗦。不假方便就是不需要藉任何方法来帮助,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从凡夫地念到成佛,你看多简单!哪里要那么多经论,罗哩罗嗦的。真正相信大势至菩萨的话,这一部《大藏经》就是垃圾,废纸一堆,这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东西给谁?是给那些罗嗦人用的,是给中下根人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上上根人,这最难得的。所以天天在那里研究经教,钻固执的,那都是下下根人,很不容易成就。这些道理、事实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白,然后才能够坚定自己的愿心,一门深入。
底下一段,《观经》里面说的,这是一段经文。
【观经言,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
这就是前面我们曾经提过的,佛曾经说,你做五逆十恶,佛都能救你,五逆十恶,佛真能救。五逆十恶前面曾经讲过,这里不再说了,极重的罪业,没有比这个更重的。
【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善知识跟他说『妙法』,什么是妙法?念佛是妙法,这个妙法不指其他一切法。临命终那是关键的时候,说什么法都来不及,都没用处,就是教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妙法,『教令念佛』。病重的人气力也没有了,未必能有音声,所以叫他想,观想,观想念佛。在这个时候最好能把佛像挂在他的面前,挂在他看得到的地方,这时候不讲恭敬不恭敬。他睡在那个地方,眼睛看到是他脚那边,佛像就挂在他脚头,他眼睛一睁开就看到佛像。这不是平时,平时当然佛像放在脚底下不恭敬,这不是平时,这是非常时候,一定要叫他方便。他看到佛像,想佛,愿佛来接引他,求生净土,教他这个方法。
【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
『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观想的能力要没有,没有怎么办?没有就是教他念名号,因为观想的力量比念名号的力量大,这个道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佛你就作佛,他这人就变成佛,想什么变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讲「一切唯心造」,唯心造就是由心想生,这是根本的一个原理,想什么就现什么。众生心里想的是贪瞋痴慢,贪瞋痴慢是魔,不是佛,这个东西想不得。想这个东西都是搞六道轮回,都是跟一切众生结怨,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这不是麻烦吗?为什么不想佛?为什么不想菩萨?天天想佛,天天想菩萨,刚才讲了,不但你的面貌慢慢会变成佛菩萨的面貌,身体也变成佛菩萨的身体。佛菩萨身体是决定不生病的,你要想身体健康,什么毛病都没有,最好的办法是天天想佛,你什么毛病都没有了。你看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有腰酸背痛的?没有!查遍《大藏经》,没有。想佛、想菩萨这是最健康的。现在医学界也说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就健康,生理的确受心理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生理没法子救。这里教他念佛,不能观想那就是称名,叫他称名。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实在讲,这就是十八愿里面所说的,最简单、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这个时候念佛的心真诚,没有妄念,这个念相应,相应灭罪的功德就大了。所以,每一声佛号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是诸位要晓得,这个人决定不是普通人,因此我们读了这些经文,绝不能存侥幸之心:不要紧,临命终还来得及,现在多干点坏事,还有救。要存这个念头,你就错了。因为这个事情难,难在哪里?第一临终的时候头脑要清楚,这桩事情就不容易。我们看看许多这些亲戚朋友临走的时候,有几个人临走头脑清楚?大多数走的时候是糊里糊涂,迷惑颠倒,那就没办法,遇到善知识也没用处。虽然有很多人助念,他是不是真的跟著念,没有人晓得。所以那个助念,只说是有比没有好就是了,帮助他。他是不是能够跟著念,是不是能够回心转意?这就很难讲。所以第一个条件,临走的时候神智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条件就相当不容易。第二个条件,遇到真正念佛同修,简单明白的开示,你能够遇到。第三个条件,你遇到之后,立刻就能够警觉到,真正是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你要具足这三个条件才成功,这三个条件缺一个就不能成功。
临终神智清楚是大福报,我们中国人讲五福,五福最后一个就是所谓的好死。什么是好死?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不是普通人,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还是《弥陀经》上的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是在临终一刹那当中现前的,他成就了。所以这桩事情侥幸不得,它有道理,它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绝对不是一个侥幸人能够得到的。所以我们平常要努力,要认真的去念佛。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是讲他念佛的效果,生到西方世界,即使是边地往生,都是莲花化身。那个边地,佛经里面讲的有胎生,后又说明胎生是比喻,比喻什么?苦!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苦,他苦的是什么?没见到阿弥陀佛,没听到佛说法,他就是这个苦;除这个之外,他的乐受,经上讲的,相当於夜摩天、忉利天。他的苦就是不见佛,不闻法。而这个期间最长不过五百年,短的就很短。一念觉悟,一念忏悔,知道自己错了,障碍就没有了,他就能见佛,就能闻法。
障碍,当然很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这是《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的,一个是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业障深重,一个是怀疑佛的智慧不是究竟圆满,总不外乎这两类的疑心。虽有疑心,但是他信愿持名很坚固,他真干,一点也不松懈。生边地是这么往生的。他是抱个侥幸的心,我念佛,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不就去了吗?没有就算了!这种态度,往生就生到边地,怎么可以说没有就算了?这是信心不清净,但是他还是专念。因为他专念,所以他往生了;因为他信心不净,里头还带点怀疑,所以他生边地。在边地,什么时候觉悟我错了,障碍就除掉了,就能够见佛闻法。末后这一段。
【弥勒发问经言,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
这个『具足』是指底下的十念,这个十念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十念不一样。弥勒菩萨这段话很值得我们做参考,实在说对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有很大的帮助。
【凡有十念,何等为十。】
底下就一条一条给我们说出来。
【一者,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於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
他这十条很重要,这个十条我们明了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留意去修学,可以排除往生的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消业障,这十条都是有助於消业障的修法。第一个就是『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慈是与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这叫慈悲。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前面两条就是慈悲心,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
『於一切众生,不毁其行』,即使诸佛菩萨都不例外。这个地方讲的「行」,通世出世法。我们只能够劝善规过,众生这个行是错误的、是恶劣的,佛菩萨只有劝告,而不能够说用种种方法去制裁他,这个不可以。为什么?行有业报,别有因果,所以只能够劝导,不能够来制裁。这个事情我在澳洲有一次讲演的时候,有位犹太教的领袖,在十几个宗教团体里面,我跟他们讲演的时候,这位犹太教的长老非常难得,他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佛法既然是个高度智慧,大慈大悲,可是众生造作罪业,最后的审判,你们佛教是什么人来主持最后的审判?我给他的答覆,佛法是师道,佛跟一切众生是师生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犯过只有劝导,没有惩罚。他最后问,那犯罪的人很多,惩罚谁来负责?我就跟他讲,惩罚是上帝的事情,是你们上帝的事情。他也听了很欢喜,我们对他上帝也很尊重。我就举个比喻,我说我们佛教,好比国家的机构,我们是教育机构,你们是司法机构,我们没有冲突,我们很尊重司法。他要犯了过,你们上帝去惩罚他,我们就劝告,劝告不听,你们上帝去惩罚他。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总是以一片慈悲,即使他造作恶业,我们也不怪罪他,他必定有许多复杂的因缘,自己不能够控制。一定是常生慈心,保持自己心地清净,才能往生。
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为什么不见世间过?他自己心地清净、善良,见到世间过,是自己烦恼心所被外头境界引导起现行,谁过?自己有过;你自己没有过,你怎么会见到外面的过?这个道理很深,我们要懂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起个恶念,看到一个恶人讨厌他,立刻要警觉,他不讨厌,我讨厌,他不恶,我恶,这样才能改过自新,才能够往生不退成佛。念念就是他坏,我不坏呀?见到他坏,自己先坏了!这个事与理,很少人知道,很少人警觉到,所以学佛学了一辈子还搞六道轮回,原因在哪里?就在此地。
【二者,於一切众生,深起悲心,除残害意。】
对一切众生有怜愍之心,决定没有伤害的意念,有一丝毫伤害意念,你就错了
【三者,发护法心,不惜身命,於一切法,不生诽谤。】
佛说的法太多了,无量无边,不止这十个宗派。佛所说法是因一切众生而异的,所谓应机说法,众生的机感不同,因此佛所说的就不一样。也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这些善知识们,祖师大德、善知识,教导学人,都是看你的根机,选择一门,叫你一门深入。你在这一门当中没有奠定很好的基础,决定不准你去看其他的经典,为什么?怕你看其他的经典,你搞乱掉。佛在这个经上说有,在那个经上说空,到底是有是空?许多学者,我曾经在台湾遇到台大的教授,我初学佛的时候,一位老教授,我学佛的时候二十几岁,那时候那个教授四十多岁。他跟我讲他读过《金刚经》,他说释迦牟尼佛头脑有问题。我说怎么了?他说,他讲话颠三倒四,一回说有,一回说空,《金刚经》就像两桶水一样,倒过来倒过去。大学教授,你说有什么办法!
这就是祖师大德、善知识教人、接引人的时候,为什么叫你一门深入。因为众生什么?佛,实在讲,佛无有法可说,佛哪有说法?佛所说法是破一切众生的执著,你执著有,佛就给你讲空,讲空是破你执著有的。那个人执著空,佛讲有,讲有是破他执著空的。所以佛并没有说法。你不知道佛的意思,光听佛在这里说有,在那里说空,你就说佛说法颠三倒四。经里面这种情形太多了。所以你读经,看佛这句话,佛是对什么人说的?佛说这句话用意何在?「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佛家又常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一定要晓得他是什么意思。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你怎么能批评?因此,对佛所说一切法,我们听到纵然有疑,不可以毁谤,因为我们不知道佛说法的意义。唯有自己在一门深入得清净心、开智慧之后,然后你一接触,你才晓得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才真懂得,才佩服佛的智慧,佛的善巧方便。否则的话,确实是不得其门而入。
这是要『发护法心』,护法之心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不谤三宝,不容许自赞毁他,这个很重要。我学净土,净土好,人家学禅,禅不好,就毁谤别人,这是绝大的错误。为什么?禅也是佛说的,也是佛传的,我们说他不好,不就是说佛不好!这个叫毁谤三宝。我们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我们的好榜样。每一位善知识他专修一个法门,你看他对於善财的介绍,我只修这个法门,你要问其他的法门我不知道,你请教那一位善知识,他比我高明。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个对!不但在佛法法门里面,我们修的法门自己要谦虚,要赞叹别人,即使我们遇到其他宗教,我们也要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个才对,这才能摄受一切众生。其他宗教都包括在一切众生之内,你对他要慈悲,对他要关怀,对他要爱护,要把佛法介绍给他。你一开头就是你是魔是邪,我是正,那人家还能接受吗?不能接受。
所以我们接触外教,基督,基督菩萨,神父菩萨,牧师菩萨,你们都是菩萨,将来都成佛。他听了很高兴,他必须要找佛经来看看,我们将来也可以作佛、作菩萨。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华严经》上有例子,胜热婆罗门那就是其他宗教的领袖,是菩萨,遍行外道是菩萨,都是法身大士,示现种种不同身分,在教化不同根性的众生。所以,学佛人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跟外面完全不一样。「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展开来就包含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门,包含各个宗教都在里头,平等的,无有高下,这是《华严》的境界。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一十一面,第三行,从八十五看起:
【悲华经曰,无有声闻,辟支佛乘,所有大众,纯是菩萨,无量无边。】
这是在《悲华经》里面,我们也看到一个有力的证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声闻,也没有辟支佛,当然没有人天。『纯是菩萨』,这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跟《无量寿经》所说的完全相同。佛的本愿,十方世界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经文是这么说的。他并没有说凡圣同居土例外,没有这个讲法。既然没有这个讲法,我们就晓得,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乃至於包括边地,他并没有说边地例外,经文上没有这个,生到边地也是阿惟越致菩萨。不过边地,只是这个期间当中,最长的时间是五百年不能见佛,那个五百年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五百年,并不是极乐世界的。我们世间的五百年,在我们感觉是很长了,而在西方极乐世界看,那是很短暂的,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他们的寿命是无量寿,我们这里寿命不能超过百岁,所以看到五百岁就很长。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的确是无比的殊胜庄严,生到那边去之后皆是阿惟越致菩萨。从《无量寿经》仔细去观察,全是普贤菩萨。
在所有菩萨众中,普贤菩萨是最为尊贵的。大经上常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够圆成佛道,而《无量寿经》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西方世界所有的大众「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就说明了,西方世界人人都是修普贤行,换句话说,皆是普贤菩萨,人数『无量无边』,前面也都说过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会疏曰,称我名者,此有三义,一诸佛称扬彼佛德号。】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称赞阿弥陀佛的。怎么个称赞法?就像是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宣讲净土三经,就是称扬赞叹,这是专为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除三经之外,我们这次选择的材料,提供诸位做参考的,你看多少经,这个叫附带讲的,不是专门讲的,佛在讲一部经上偶尔讲几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订做「指归」,意思就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这是诸佛的称扬、赞叹。
【二诸佛咨嗟称名之人,如彼小经,诚证护念称名之人。】
这也是一切诸佛菩萨都赞叹念佛人,这个地方『称名之人』,就是念佛的人,如经上所说信愿持名之人,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如彼小经』,小经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念佛人得到一切诸佛护念,所以经题就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念这个经、称阿弥陀佛的名号,必定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
【三诸佛亦咨嗟,亦自称彼佛名。】
这个就更难得,这是说明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这个事实我们在本经里面看到,《无量寿经》第三品里面,说到释迦牟尼佛放光现瑞。阿难尊者是世尊的侍者,阿难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佛今天容光这么好,为什么会这么好?实在这个道理我们世间人也懂得几分,所谓是「相随心转」。你的相貌为什么这么好?心好,心好相就好。佛这一天现的相特别好,从来没有见过的,阿难就想他一定是念佛,佛也念佛。但是他不知道念的哪一尊佛,念的是过去佛、是现在佛,还是未来佛,他不知道。佛念阿弥陀佛,所以相貌就特别好。我们要想相好,不难,念佛就相好。你真正懂得这个,什么佛也不要念,什么菩萨也不要念,专念阿弥陀佛。世尊在经中说得很好,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哪有比念阿弥陀佛更好的?
也许同学要问了,我们都念阿弥陀佛,相貌怎么都这么难看,都没有转过来?不是经不灵,是你没有真念,你没有老实念,念佛是念,不老实,所以你的相貌就有缺陷。念佛的时候里面还有杂心、还有妄想,夹杂这个,把你的功夫破坏掉了。如果你是一心专念,就不一样了。一心专念,实在讲,你念三个月相貌就转变了,相貌转变,体质也转变了。这都是事实,要紧的是专念,决定不能够夹杂。所以,佛也念阿弥陀佛。
【继又释言。】
底下是解释。
【三世诸佛,依念弥陀三昧,成等正觉故。】
这句话了不起,实在是太难得,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讲的完全相同。《弥陀要解》里面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用什么方法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所以许多人,甚至於讲经弘法的法师,我都遇到过,他们来问我,蕅益大师对於《弥陀经》的赞叹是不是太过分了?其实一点都不过分。一般人怀疑他的赞叹,认为太过分了,实在讲对於净宗的事理没搞清楚。此地也说得很明白,『三世诸佛』,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的?底下说,『成等正觉』,「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省写,它完全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换句话说,诸佛怎么成佛的?念『弥陀三昧』成佛的。这才真正显示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明白这桩大事、清楚这桩大事,这个人叫真正觉悟了,这个世间,所谓是身心世界真正放下,再没有一丝毫留恋。这个时候你心开意解,真正是法喜充满,你已经超越世间了,虽然人还没有去,确实已经超越了。
【金光明经文句曰。】
《文句》是注解的名称,《金光明经》注解里面说:
【至心者,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云至心。】
佛法里面修学,成败关键就在此,至心修道,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谓『至心』,简单的讲就是一心。《弥陀经》里面教给我们,一心不乱,这四个字是关键。我们必须要晓得,二心就乱了,一心就不乱。我们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不能够契入境界,问题在哪里?我们没有用一心念。我们心里面牵挂的、忧虑的太多了,没有能够彻底放下。一心是要彻底放下,一心就是彻法底源,此地讲的『彻到心源』。心源是什么?就是讲的真如本性,佛经里面这个名词很多,实际、理体都是这个意思,只要把万缘彻底放下,这个境界就现前。放下之后,要在事相上来讲,不但六道放下了,六道舍弃了,你超越了,十法界也放下了,至心是到这个境界。十法界放下,我们到哪里去?回到一真法界去,这才是究竟真实的果报,十法界不真实。
『尽心实际』,《无量寿经》讲了三个真实,「实际」是其中之一,这个叫至心。至心就是一心,念佛人对於一心不乱要重视,要努力向这个方向、目标去接近。方法就是舍、就是放下,放下再放下。我在讲席里面常常勉励同修,就是弘法利生的工作也要放下,为什么?心里还牵挂著弘法利生,你的心也是乱心,你所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诸位要知道,你能往生,你所修的福德都变成功德;你要不能往生,所修积一切功德都变成福德。这个事情要紧,许多人搞不清楚。修积的福德太多,不能往生,麻烦就大了。因为你不能往生,显然你的烦恼没断,烦恼当中特别是贪瞋、嫉妒,你这个念头没断。你又有大福报,你来生,如果说是你还修得不错,五戒十善还有相当成就,来生你得人天福报,你在人间作国王、作皇帝、作总统。因为你烦恼没断,瞋恚心很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斯大林之流的,那你就不晓得要杀害多少生灵!这是你的福报现前,福享完了就堕阿鼻地狱,那个时候要翻身就难了。我们今天学佛,千万不要修阿修罗的福报、罗刹的福报,这个事情就糟了。
佛在《华严经》上教我们,「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皆为魔业」,这个开导了不起。菩提心是什么?说老实话,如果没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菩提心,那样的人修一切善业是无量功德。如果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四相具足,一样也没有舍掉,你修所有一切的福德,福德最大的是弘法利生,建道场、弘扬佛法,你的结果是什么?结果你都会变成魔王,魔王魔子魔孙,魔业,可怕极了。佛在经上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读了、听了不能领会,依旧还走这个路子,这就是所谓三世佛冤。
【华严大疏钞廿三曰。】
这是第二十三卷,这是清凉大师的作品,给我们讲回向。
【回者转也,向者趣也,转自万行,趣向三处,故名回向,三处,谓众生、菩提以及实际。】
这是解释什么叫『回向』,回向很重要,回向能够拓开心量。凡夫之人心量很小,起心动念都为自己,佛教给我们,所修积一切善业功德,我自己不要,都回向给十方一切众生。我有福,一切众生共享,不必自己享,用这个方法把心量拓开。因为真心、本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由此可知,回向是明心见性的一种方法,在佛家常讲善巧方便,用这个方法来把我们这些业障消除,恢复明心见性。可是你得要真的有这个心愿,嘴皮上念「回向偈」,心里头不是那么回事情,不行,一定要心相应,念头相应。「回」是回转,「向」就是方向、趣向,『转自万行』,自己所修的六度万行、一切善业,哪怕再小的,点点滴滴的小善都回向。
『趣向三处』,回向这三个目标。第一个是『众生』,这个众生是尽虚空遍法界。此地我们必须要明了,佛在戒经里面常说,众生造作五逆十恶,佛都能救你,盗三宝物,佛没有能力救你。我们听了这个话不免怀疑,五逆十恶的罪那是多重,偷盗三宝物,这有什么了不起!三宝,就是佛门里面,一根草、一根线这算是什么?为什么佛不能救?你懂得这个意思就明白了,你才晓得五逆十恶罪小,盗三宝物罪重。为什么?三宝物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出家人共有的,你偷盗他一针一线虽然小,结罪的时候,你偷了哪些人?尽虚空遍法界所有出家人东西你都偷了,你说这个麻烦不麻烦?罪从这里结的,所以佛不能救,因为你的债主太多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债主。
现在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把这个事情看轻了,不知道这是事实真相。绝不是释迦牟尼佛袒护他的徒子徒孙,庙产你们不要动,动了你有罪,来吓唬吓唬你,不是这个意思。佛不会吓唬人的,佛所讲的话句句都是老实话,哪里会吓唬人!这个东西是某个人,你偷他的,你盗他的,将来结罪还债你还一个人,容易对付。如果是个公共设施,这市政府设施的,公共设施,你把它偷掉,债主就是这一市的老百姓,是他们纳税来做的公共设施,你的债主就是这一市的市民。如果是国家的设施你偷盗了,债主是全国的国民,那个罪就更大了。佛法不得了,佛法不是一个国家,尽虚空遍法界,麻烦在此地,所以叫十方常住,它不是一个地方。所以这个问题严重。但是现在有没有十方常住?给诸位说,没有了,现在的庙都是家庙、子孙庙,不是十方常住。不是十方常住,你要盗他们的东西,结罪就没有那么重,因为它不是十方常住。若是十方常住就不得了,结罪就很重。
但是我们现在有一桩事情,这也是常识,提醒给同修们做个参考。譬如我们讲席当中所做的这些录音带、录影带,以及印出来的经书,我们都是回向法界众生的;换句话说,这些东西都是十方常住物。我们没版权,欢迎流通介绍,成就一切众生无量功德。如果你拿去,加上版权所有,那不得了,你侵犯谁的版权?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都是你的债主,这跟十方常住物无二无别,那个结罪就太重了。所以这些东西,我曾经说过,任何人都可以翻印、都可以流通,都可以拿去卖钱,不可以印上版权所有。印上版权所有,那就不得了,这个结罪就太重了。这个常识我们不能不知道。
回向众生。回向『菩提』,菩提是智慧,我们所修积的一切,我们求什么?求智慧,不求福报。福报很容易迷人,所以世尊在《金刚经》上教菩萨,菩萨不受福德。菩萨修积无量功德,福报当然大,佛提出警告,决定不能享福,一享福就迷惑了。所以回向菩提就重要了,念念求正觉。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沾惹不得,一沾惹就入了魔道,佛跟魔的界限就在此地,丝毫不能够沾染。
『实际』是真如本性,就是究竟圆满的大涅盘。一切菩萨修学就为了这三桩,念念回向三处。
【往生论注下曰。】
这个《往生论》注解是昙鸾法师的注解,他有上下两卷,这是下卷。
【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
这个回向是特别回向,祈求一切众生都有缘闻弥陀之名,都有缘读到净土三经,发愿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是一个特别的愿。
【观无量寿经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观经》上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与四十八愿第十八愿里面所讲的十念必生是一个道理。这一句关键的字眼就在『念』字,这是关键的字眼。什么叫做念?心里头真有才叫念。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这个字是会意,在六书里面,中国造字有六个原则,古时候称为六书,六个原则。这是六个原则里面的一个,叫会意。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它的意思,这个字的组合,上面是个「今」,底下是个「心」,现在心上真有,这叫念。不是过去、不是未来,现在,现在心里头真有。所以念不是口念,口念心里头没有,没用处;心里头真有,口里头不念,都行。所以念从心,不从口,你心上真有。
有什么?『南无阿弥陀佛』。你要懂得「南无」是什么意思?南无是皈依,意思就是说从一切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从一切境缘里面回过头来,专依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如果念阿弥陀佛,还掺杂有外缘在里面,这叫杂念,这个不叫一心称念。功德虽然有,不纯,不纯往生就不可靠;纯,往生决定可靠。一切众生念佛为什么不纯?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佛在一切经里面真正是苦口婆心、千言万语跟我们讲,我们实在讲充耳不闻。听了也不解其意,所以依旧是迷惑颠倒,不能开悟。这一切世间相,不但我们这个世间,六道、十法界,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的比喻实在太好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真的,不应该留恋,不应该贪著。《金刚经》这首偈是看破,真正看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看破。看破之后,你才真正能放下,放下也是《金刚经》最要紧的开示,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是彻底看破。
应无所住,心里头统统放下,住就是牵挂,一丝毫牵挂都没有了。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要这样子念佛,那就叫一心称念,那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不能不放下,要彻底放下。一定要知道,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从电视、新闻里面看到现在的世界,到处天灾人祸频繁,这个现象怎么来的?世间这些科学家天天在研究、天天在找原因,他们找不到,他到哪里去找?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这是真正的原因。正报是什么?人心,人心善良就风调雨顺。今天世界这些人心里想什么?念的什么?说的什么?做的什么?这才是一切灾难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这样说法,人家不相信、不能接受,这就无可奈何。
所以现在说实在话不如古时候,古时候,我们读历史,如果国家有这些灾难,帝王大臣就要反省。减食,吃的东西这个时候都减少,修忏悔,希望能转这个业报,他从内心上真正反省。现在没有这回事情,现在认为你要这样做你迷信。这就是李炳南老居士临走之前给同学们所说的,现在世界上灾难,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佛菩萨、神仙来,要把事实真相告诉他,你迷信,没人相信。我们对佛法稍微涉猎一点,知道这个里头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若不从人心上转变,这个世界灾难没有办法消灭的,只有一天一天的频繁,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后到毁灭还不知道什么原因毁灭的,你说可怜不可怜?这是「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我们要了解,怎样去念要懂得,如理如法,必定有感应。
【笺注曰,十遍称名也。】
就是十念。十念要紧的是指临终的时候,临终十念决定没有夹杂,必得感应。我们再翻过来,看一百一十二页。
【望西曰,经十念顷,专称佛名,为十念也。】
这都是指十声佛号,是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所讲的。前清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这也是我们净宗的一位大德。他教给人早晚课诵用十念法,他是特别为了工作繁忙之人,没有时间做早晚课。他传下来的十念法,是尽一口气叫一念。每个人的气长短不一样,每一口气念的佛声多少不论,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早晚都不间断。如果一生不间断,的确在理论上讲,符合净念相继,符合相继这个道理,一向专念。除了早晚十念之外,要注重散念,散念所谓是有时间就念,有工作就停下来,没有工作,佛号就提起来。这是不拘多少,计数亦可,不计数亦可,要保持著心里头常有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净土的愿力要强,对於这个世间,实在讲,要生起厌离之心,不想再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什么好住的?这个很要紧。有厌离之心,你对这个世界决定没有贪恋,你往生的时候障碍没有了。有一丝毫贪恋,那就是个障碍,这个障碍,障碍你这一生不能往生,那叫真可惜。
前年我在台湾遇到一位老太太,她来看我。她说她念佛念了三年,功夫不能成片,得不到受用。我就教她,你要一切放下,你功夫就得力了。她告诉我说,师父,我什么都放下了,就是孙子放不下。那个孙子是什么?孙子是她的魔,是她的冤家,把她拉住,不让她往生,她还喜欢那个孙子,你说糟糕不糟糕!所以我就告诉她,孙子也要放下,你才能往生,你放不下孙子,你还搞六道轮回,苦死了!这个要有智慧,丝毫不能够牵挂。你真的想爱你的孙子,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成佛、成菩萨,你才能照顾到他,你才能真的帮得了他。你要搞六道轮回,你一点能力都没有,你帮不上他的忙。这是要有智慧的选择。所以这个十念是讲专念佛,『专称佛名』。
【此言念者,谓称南无阿弥陀佛,经此六字顷,名一念。】
这个一念解释也很特殊。『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合起来叫『一念』,这一念当中决定没有夹杂。所以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才称之为一念。
【般舟经曰,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
这是经上世尊转述阿弥陀佛的说话,十方世界的众生如果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怎么个去法?『常念我名,莫有休息』,「莫有休息」就是不间断。实在上讲的最殊胜的无过於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简单明了,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莫有休息就是相继。可是念的时候,要净念,净就是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是净,不间断是相继,这个功夫就得力了。做到净念相继,自然就都摄六根;能够都摄六根,一定可以做到净念相继,这是讲念佛的方法。
说到效果,菩萨也说得很好,「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势至菩萨讲话简单明了,一点都不罗嗦。不假方便就是不需要藉任何方法来帮助,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从凡夫地念到成佛,你看多简单!哪里要那么多经论,罗哩罗嗦的。真正相信大势至菩萨的话,这一部《大藏经》就是垃圾,废纸一堆,这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东西给谁?是给那些罗嗦人用的,是给中下根人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上上根人,这最难得的。所以天天在那里研究经教,钻固执的,那都是下下根人,很不容易成就。这些道理、事实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白,然后才能够坚定自己的愿心,一门深入。
底下一段,《观经》里面说的,这是一段经文。
【观经言,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
这就是前面我们曾经提过的,佛曾经说,你做五逆十恶,佛都能救你,五逆十恶,佛真能救。五逆十恶前面曾经讲过,这里不再说了,极重的罪业,没有比这个更重的。
【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善知识跟他说『妙法』,什么是妙法?念佛是妙法,这个妙法不指其他一切法。临命终那是关键的时候,说什么法都来不及,都没用处,就是教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妙法,『教令念佛』。病重的人气力也没有了,未必能有音声,所以叫他想,观想,观想念佛。在这个时候最好能把佛像挂在他的面前,挂在他看得到的地方,这时候不讲恭敬不恭敬。他睡在那个地方,眼睛看到是他脚那边,佛像就挂在他脚头,他眼睛一睁开就看到佛像。这不是平时,平时当然佛像放在脚底下不恭敬,这不是平时,这是非常时候,一定要叫他方便。他看到佛像,想佛,愿佛来接引他,求生净土,教他这个方法。
【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
『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观想的能力要没有,没有怎么办?没有就是教他念名号,因为观想的力量比念名号的力量大,这个道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佛你就作佛,他这人就变成佛,想什么变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讲「一切唯心造」,唯心造就是由心想生,这是根本的一个原理,想什么就现什么。众生心里想的是贪瞋痴慢,贪瞋痴慢是魔,不是佛,这个东西想不得。想这个东西都是搞六道轮回,都是跟一切众生结怨,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这不是麻烦吗?为什么不想佛?为什么不想菩萨?天天想佛,天天想菩萨,刚才讲了,不但你的面貌慢慢会变成佛菩萨的面貌,身体也变成佛菩萨的身体。佛菩萨身体是决定不生病的,你要想身体健康,什么毛病都没有,最好的办法是天天想佛,你什么毛病都没有了。你看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有腰酸背痛的?没有!查遍《大藏经》,没有。想佛、想菩萨这是最健康的。现在医学界也说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就健康,生理的确受心理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生理没法子救。这里教他念佛,不能观想那就是称名,叫他称名。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实在讲,这就是十八愿里面所说的,最简单、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这个时候念佛的心真诚,没有妄念,这个念相应,相应灭罪的功德就大了。所以,每一声佛号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是诸位要晓得,这个人决定不是普通人,因此我们读了这些经文,绝不能存侥幸之心:不要紧,临命终还来得及,现在多干点坏事,还有救。要存这个念头,你就错了。因为这个事情难,难在哪里?第一临终的时候头脑要清楚,这桩事情就不容易。我们看看许多这些亲戚朋友临走的时候,有几个人临走头脑清楚?大多数走的时候是糊里糊涂,迷惑颠倒,那就没办法,遇到善知识也没用处。虽然有很多人助念,他是不是真的跟著念,没有人晓得。所以那个助念,只说是有比没有好就是了,帮助他。他是不是能够跟著念,是不是能够回心转意?这就很难讲。所以第一个条件,临走的时候神智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条件就相当不容易。第二个条件,遇到真正念佛同修,简单明白的开示,你能够遇到。第三个条件,你遇到之后,立刻就能够警觉到,真正是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你要具足这三个条件才成功,这三个条件缺一个就不能成功。
临终神智清楚是大福报,我们中国人讲五福,五福最后一个就是所谓的好死。什么是好死?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不是普通人,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还是《弥陀经》上的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是在临终一刹那当中现前的,他成就了。所以这桩事情侥幸不得,它有道理,它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绝对不是一个侥幸人能够得到的。所以我们平常要努力,要认真的去念佛。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是讲他念佛的效果,生到西方世界,即使是边地往生,都是莲花化身。那个边地,佛经里面讲的有胎生,后又说明胎生是比喻,比喻什么?苦!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苦,他苦的是什么?没见到阿弥陀佛,没听到佛说法,他就是这个苦;除这个之外,他的乐受,经上讲的,相当於夜摩天、忉利天。他的苦就是不见佛,不闻法。而这个期间最长不过五百年,短的就很短。一念觉悟,一念忏悔,知道自己错了,障碍就没有了,他就能见佛,就能闻法。
障碍,当然很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这是《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的,一个是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业障深重,一个是怀疑佛的智慧不是究竟圆满,总不外乎这两类的疑心。虽有疑心,但是他信愿持名很坚固,他真干,一点也不松懈。生边地是这么往生的。他是抱个侥幸的心,我念佛,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不就去了吗?没有就算了!这种态度,往生就生到边地,怎么可以说没有就算了?这是信心不清净,但是他还是专念。因为他专念,所以他往生了;因为他信心不净,里头还带点怀疑,所以他生边地。在边地,什么时候觉悟我错了,障碍就除掉了,就能够见佛闻法。末后这一段。
【弥勒发问经言,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
这个『具足』是指底下的十念,这个十念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十念不一样。弥勒菩萨这段话很值得我们做参考,实在说对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有很大的帮助。
【凡有十念,何等为十。】
底下就一条一条给我们说出来。
【一者,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於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
他这十条很重要,这个十条我们明了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留意去修学,可以排除往生的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消业障,这十条都是有助於消业障的修法。第一个就是『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慈是与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这叫慈悲。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前面两条就是慈悲心,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
『於一切众生,不毁其行』,即使诸佛菩萨都不例外。这个地方讲的「行」,通世出世法。我们只能够劝善规过,众生这个行是错误的、是恶劣的,佛菩萨只有劝告,而不能够说用种种方法去制裁他,这个不可以。为什么?行有业报,别有因果,所以只能够劝导,不能够来制裁。这个事情我在澳洲有一次讲演的时候,有位犹太教的领袖,在十几个宗教团体里面,我跟他们讲演的时候,这位犹太教的长老非常难得,他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佛法既然是个高度智慧,大慈大悲,可是众生造作罪业,最后的审判,你们佛教是什么人来主持最后的审判?我给他的答覆,佛法是师道,佛跟一切众生是师生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犯过只有劝导,没有惩罚。他最后问,那犯罪的人很多,惩罚谁来负责?我就跟他讲,惩罚是上帝的事情,是你们上帝的事情。他也听了很欢喜,我们对他上帝也很尊重。我就举个比喻,我说我们佛教,好比国家的机构,我们是教育机构,你们是司法机构,我们没有冲突,我们很尊重司法。他要犯了过,你们上帝去惩罚他,我们就劝告,劝告不听,你们上帝去惩罚他。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总是以一片慈悲,即使他造作恶业,我们也不怪罪他,他必定有许多复杂的因缘,自己不能够控制。一定是常生慈心,保持自己心地清净,才能往生。
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为什么不见世间过?他自己心地清净、善良,见到世间过,是自己烦恼心所被外头境界引导起现行,谁过?自己有过;你自己没有过,你怎么会见到外面的过?这个道理很深,我们要懂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起个恶念,看到一个恶人讨厌他,立刻要警觉,他不讨厌,我讨厌,他不恶,我恶,这样才能改过自新,才能够往生不退成佛。念念就是他坏,我不坏呀?见到他坏,自己先坏了!这个事与理,很少人知道,很少人警觉到,所以学佛学了一辈子还搞六道轮回,原因在哪里?就在此地。
【二者,於一切众生,深起悲心,除残害意。】
对一切众生有怜愍之心,决定没有伤害的意念,有一丝毫伤害意念,你就错了
【三者,发护法心,不惜身命,於一切法,不生诽谤。】
佛说的法太多了,无量无边,不止这十个宗派。佛所说法是因一切众生而异的,所谓应机说法,众生的机感不同,因此佛所说的就不一样。也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这些善知识们,祖师大德、善知识,教导学人,都是看你的根机,选择一门,叫你一门深入。你在这一门当中没有奠定很好的基础,决定不准你去看其他的经典,为什么?怕你看其他的经典,你搞乱掉。佛在这个经上说有,在那个经上说空,到底是有是空?许多学者,我曾经在台湾遇到台大的教授,我初学佛的时候,一位老教授,我学佛的时候二十几岁,那时候那个教授四十多岁。他跟我讲他读过《金刚经》,他说释迦牟尼佛头脑有问题。我说怎么了?他说,他讲话颠三倒四,一回说有,一回说空,《金刚经》就像两桶水一样,倒过来倒过去。大学教授,你说有什么办法!
这就是祖师大德、善知识教人、接引人的时候,为什么叫你一门深入。因为众生什么?佛,实在讲,佛无有法可说,佛哪有说法?佛所说法是破一切众生的执著,你执著有,佛就给你讲空,讲空是破你执著有的。那个人执著空,佛讲有,讲有是破他执著空的。所以佛并没有说法。你不知道佛的意思,光听佛在这里说有,在那里说空,你就说佛说法颠三倒四。经里面这种情形太多了。所以你读经,看佛这句话,佛是对什么人说的?佛说这句话用意何在?「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佛家又常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一定要晓得他是什么意思。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你怎么能批评?因此,对佛所说一切法,我们听到纵然有疑,不可以毁谤,因为我们不知道佛说法的意义。唯有自己在一门深入得清净心、开智慧之后,然后你一接触,你才晓得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才真懂得,才佩服佛的智慧,佛的善巧方便。否则的话,确实是不得其门而入。
这是要『发护法心』,护法之心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不谤三宝,不容许自赞毁他,这个很重要。我学净土,净土好,人家学禅,禅不好,就毁谤别人,这是绝大的错误。为什么?禅也是佛说的,也是佛传的,我们说他不好,不就是说佛不好!这个叫毁谤三宝。我们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我们的好榜样。每一位善知识他专修一个法门,你看他对於善财的介绍,我只修这个法门,你要问其他的法门我不知道,你请教那一位善知识,他比我高明。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个对!不但在佛法法门里面,我们修的法门自己要谦虚,要赞叹别人,即使我们遇到其他宗教,我们也要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个才对,这才能摄受一切众生。其他宗教都包括在一切众生之内,你对他要慈悲,对他要关怀,对他要爱护,要把佛法介绍给他。你一开头就是你是魔是邪,我是正,那人家还能接受吗?不能接受。
所以我们接触外教,基督,基督菩萨,神父菩萨,牧师菩萨,你们都是菩萨,将来都成佛。他听了很高兴,他必须要找佛经来看看,我们将来也可以作佛、作菩萨。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华严经》上有例子,胜热婆罗门那就是其他宗教的领袖,是菩萨,遍行外道是菩萨,都是法身大士,示现种种不同身分,在教化不同根性的众生。所以,学佛人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跟外面完全不一样。「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展开来就包含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门,包含各个宗教都在里头,平等的,无有高下,这是《华严》的境界。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