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七十一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71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零九面,第六行,第七十段开始:
【理趣释曰,牟尼者,寂静义,身口意寂静,故称牟尼。】
这个意思很清楚,跟前面所讲的一样。重要的是前面曾经说过,『寂静』就是涅盘的意思,梵语称作涅盘,我们翻作寂静。寂静是一切诸法的本来面目,这个意思非常重要。再看底下一段。
【贤首心经略疏曰。】
这是贤首大师注解的《心经》。
【涅盘,此云圆寂。】
『涅盘』也翻作『圆寂』。
【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
这是把圆寂两个字的意思说出来。『圆』就是他修德圆满,性德圆现,三障都断尽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也是三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讲惑障、业障、报障,也称为三障。通常一般「回向偈」里面讲「愿消三障诸烦恼」,这两个意思都通。
【甄解曰,若约佛所证,则四十八愿,皆入光寿法身。】
『光寿法身』是总,『四十八愿』是别,可以说从光寿里面分开来讲,说成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要合起来讲,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总不出光寿的范围。因此,佛在《弥陀经》里面跟我们介绍阿弥陀佛,就用无量光、无量寿来说。
【甄解曰,又以摄生,则愿愿皆为众生,故云,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这是从度化众生悲愿来说的。弥陀弘愿归纳为四十八条,也就是『四十八愿』,愿愿它的深广都是无量无边,愿愿皆是如此。而每一愿都是为了帮助众生而发的,所以『愿愿皆为众生』。我们常说「四十八愿度众生」,底下讲『摄受众生』就是度众生的意思。
【又云,一一誓愿,为众生故。】
这个意思在经义里面呈现的很清楚、很明白。
【如是四十八愿,互摄互融,不可思议。】
这句话重要,分开来讲是四十八愿,仔细去观察,每一愿里面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这很不可思议。所以《华严》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得到证明,事实是这样的,每一愿统摄其余的一切愿。这就是『互摄互融,不可思议』。
【望西师云,横摄十方虚空无边,故国土亦无边,国土无边,故众生亦无边,众生无边,故大悲亦无边,大悲无边,故光明亦无边,光明无边,故摄取益无边,以要言之,欲益无边,故光无边。】
这是说明弥陀名号里面「无量光」的意思。如果不是这样说,我们对於无量光、无量寿只有一个很含糊、很笼统的概念,不晓得光寿含义之深,不知道光寿这个现象的殊胜。看了祖师大德这个说法,我们才知道光寿不可思议。
十方诸佛都摄受众生,但是他摄受的范围有限,一般讲,一尊佛他的教化范围只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谓一佛土,这是他的教区。教区大小也没有一定,三千大千世界有很大,也有很小。像我们世尊教化的娑婆世界不算是太大,在诸佛国土里面不算是个大的范围,比娑婆世界大的佛国土很多。他方世界与佛有缘,佛也去度化,不是说他方世界与佛有缘的,佛就不去教化,佛还是去。佛以什么身分去?就像《普门品》里面三十二应,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现之身没有一定,所说之法也没有一定,但是有个原则是不会变的,一定是顺益,我们前面说过。「顺」一定是顺法性,与性德不相违背,「益」是利益,一定叫他现前得利益、来生得利益、后生也得利益,这个原则是决定不会变的。
而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如来不一样,你看『横摄十方虚空无边』,你要说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大?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边际。一切诸佛刹土有边际,三千大千世界是个边际,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边际。为什么没有边际?佛所发的愿是普度法界一切众生,把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都包括在他摄受范围之内,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所以,极乐世界的国土就没有边际,无量无边。一切诸佛的刹土可以说都是弥陀的净土,所以一切诸佛如来都劝导众生念佛求生西方世界。这是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特别是在净土经里面看得很清楚的。
『国土无边』,所以『众生亦无边』,阿弥陀佛教化的众生没有边际。根熟的众生,这一生往生了,没有熟的众生,都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了缘。特别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今天我们佛门的同修,不管他相信不相信净土,不论他愿不愿意往生,谁不知道阿弥陀佛?只要他有一个阿弥陀佛在心里面,弥陀净土的种子就种在他阿赖耶识里头。不仅是所有佛门的弟子,包括极力排斥、反对净宗的,你反对什么?我反对阿弥陀佛,他阿弥陀佛已经在心里了。你反对归反对,阿弥陀佛金刚种子永远不坏,他将来这个种子成熟,还是往生极乐世界。佛门以外,其他的宗教,也都知道阿弥陀佛。只要他在这一生当中听过一声阿弥陀佛,见过阿弥陀佛的形像,无论是雕塑的、是彩画的,或者是见过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到处印得也很多,将来都是弥陀弟子,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不过现在他还不能去。由此可知,弥陀摄受众生就广大,范围广大。
『众生无边,弥陀大悲亦无边』,悲是怜愍一切众生,在六道、在十法界迷惑颠倒,受诸苦难,佛见了之后,生起悲愍之心。
『大悲无边,故光明亦无边』,光明是智慧,所说的权智,这个光明是权智,也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种种善巧方便的智慧,这叫权智,这个光明是表这个意思。
『光明无边,故摄取益无边』,益是利益,摄受众生的利益无量无边。底下是『以要言之,欲益无边,故光无边』,这是这一段里头重要的意思。如果要想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那就一定要无边的光明。无边的光明,刚才所说的,无量无边的善巧方便,这才能给一切众生的真实利益。这是望西师所说这一段的大意。再看后面这一条。
【大法炬陀罗尼经谓,诸佛有两种光明,一常光,二放光。】
诸佛有这两种光明。
【常光者,谓圆明无碍,无时不照也,放光者,谓以光惊悟,有时而照,或现或收随宜自在也,今愿所指是常光。】
这里面含义也很深。光表智慧,有没有这个现象?有,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能有一点定功的人可以见得到。现在中国大陆有不少人练气功,练过气功而有一点功夫的人也能见到。练气功的人,他不叫光,他叫气。不但每个人有气,它的大小不相同,色彩也不相同,所有一切动物都有,植物也有、矿物也有,佛门里面叫它作光。现在科学家也知道、也晓得,科学家也不叫它气,也不叫它作光,叫它作磁场,其实是一桩事情,名词不相同,是一桩事情。所以观察光的大小、观察光的色彩,能够理解这个人的心行。心地清净、纯正之人,光的色好,他光的范围也大。这是讲的『常光』。如来果地,常光自然不必说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德的加持,虽然说他烦恼没断,他没有这样殊胜的光明,但是蒙佛力加持,也显示出有这样的常光,这是不可思议。常光实际上是什么?就是前面讲的寂静。常光是清净心、平等心里面透出来的,你的心愈清净、愈平等,你的光色就不一样。
『放光』,这是他受用。如果用二智来说,常光是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无知就是说一念不生的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这时候是真实智慧显露,是自受用,显示出圆满的光明。这个光明是没有中断的,『无时不照』。放光是后得智,是利益众生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放光就是应,感应道交。底下说『放光者』,先以光使人警悟。我们看佛经,特别在大乘经上,佛每次讲经说法先放光,放光现瑞。这是什么意思?是令大众生警悟之心。上根利智的人,一见到佛放光现瑞,不必佛说法,佛的意思他完全明白了。但是中下根性的人不行,见到佛光瑞相,他虽然感觉到非常稀有、非常惊奇,可是不知道佛究竟是什么意思,必须要用言说来说明。利根的人不必要。所以放光是『有时而照,或现或收,随宜自在』,这是摄受众生、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一种手段都行。
『今愿所指是常光』,此地所指的、所说的是属於常光,不是属於放光。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曰。】
这部经是玄奘大师翻译的,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的另外一个译本。我们现在念的《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翻译的就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他跟罗什的译本大同小异,经文里面有这么几句。
【彼如来。】
『彼如来』就是称阿弥陀佛。
【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
这一节经文里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常光普照,所以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赞叹、宣扬,这些赞叹、宣扬,皆是如来的常光。
【礼赞云,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光明名号』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所以他的名号是光明。用这个方式来摄受一切众生,只要一切众生具足信愿,能执持名号,就决定得生,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来迎接,来接引。这是净宗无比殊胜之处,这就是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
一切众生修行证果,实在讲非常困难,很不容易。所以修行的人太多了,自古以来,此界他方,十方诸佛国土里面的修行人,都不容易,都是很难成就的。唯独念佛这个方法容易,所以称之为易行道。虽然易行,可是难信,太容易了,大家往往疏忽掉了,不认真,这叫真正可惜。有警觉心,真正明白事实真相的人,一定要抓住这个法门,就是信愿持名,深信切愿,老实念佛。信愿行是一而三,三而一,你就得念佛三昧,你就住正定聚,你心清净。信愿行是三不是一,你念佛三昧得不到,你的心是散乱的;换句话说,念佛往生没有把握。如果入正定聚,念佛往生自己决定有把握。可是要如何能入这个境界?也就是一般常讲的念佛功夫得力。你的心散乱是功夫不得力,心清净是功夫得力,念佛三昧简单的说是功夫得力。凡是功夫不得力,念佛心依旧是散乱,总而言之,你必定没有能真正看破放下,你才犯这个毛病。果然真的看破放下,入这个境界是很自然的,应当如是,这是最可贵的。
无量劫来,我们生死轮回这个问题不能解决,这一生当中解决了,所以古人说这是希有难逄之一日,这个因缘多可贵。如果还有一念没放下,就造成障碍,我们这一生当中念佛往生就障碍住了。所以,真正想在这一生解决问题,想在这一生成就,这不能不知道。在这个世间,什么事情最重要?念阿弥陀佛最重要。弘法利生重不重要?不重要,这是给你说老实话。弘法利生尚且不重要,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了!真正弘法利生的事情谁去做?诸佛菩萨、再来人他去做。为什么他可以做?他生死已了,他是佛菩萨化身来的,他不是凡夫,他来为我们服务。所以我们自己要清楚,我们是凡夫还是佛菩萨再来的?总要有自知之明。
在古时候,人心纯朴,修行真有道心,所以寺院里头管事的那些人,我们讲执事,为大众服务的这些人,都是佛菩萨。凡夫做什么?凡夫做清众,只管修行,不管事务,这个要晓得。如果自己还是个凡夫,不是佛菩萨再来的,就要学著万缘放下,老实当清众,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的可能。如理如法的修行,不至於这一生空过了。那些再来人,他们事情再多、再繁,表面的,外表忙得不亦乐乎,里面的心清净,一尘不染,那是再来人。里外都乱成一团,这是凡夫,不是再来人。《般若经》上说了,外面事情再多、再繁,里面若无其事,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作跟无作是一不是二,这是大小乘经里面常讲的,入不二法门,他真入了不二法门。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落在二、三,那怎么行!不是不二法门,是落在二、三。落二、三就造业,善业有善果,恶业有恶报,你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你必定要受因果报应。
我们看看弥陀,弥陀慈悲,观音、势至、诸大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应化无边,我们肉眼不认识。偶尔也有曝露身分的,那毕竟是太少数。像在中国历史上,阿弥陀佛应化来的,身分曝露的,有永明延寿禅师、善导大师、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这三位大概学佛的同修都知道,这三个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也常在这个世间。近代的印光大师,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所以这是少数的身分到最后曝露了,绝对大多数的身分人家不露,我们根本就不晓得。这是佛的光明名字教授摄化十方无量无边众生。
【观经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这一句是讲根熟的众生,什么叫根熟?对於这个世界厌倦了,确实他不希望来生再在这个世间,我们讲在这个世间活腻了,不想再到这个世间来,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这叫根熟的众生。佛的光明对他的注照就特别显著,因为什么?佛光加持他,他这一生当中要往生,他不是等来生。他跟佛感应特别的密切,因为他对这个世间再没有贪恋,希求往生的心、希望见阿弥陀佛的心非常的强烈。这个强烈的愿望显示出来,就是强光。他本身就光强,阿弥陀佛的光也强,他在这里面起感应道交,『摄取不舍』,这决定得生。
弥陀光照一切众生,但是众生不愿意去,众生不想念佛,不想生净土,对於世间五欲六尘还是贪恋不舍。佛光虽然注照他,他里头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抗拒,不但不能接受,抗拒。不是佛不慈悲,是本身有业障。虽然有业障,但是佛并不是不照顾他,佛还是照顾他,还是很关怀他,佛很有耐心,等他回头。什么时候他在六道里面,他觉得受够了,他厌倦了,他想回来了,那也是摄取不舍。
【法华曰,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
这个话说得好,真的是大慈愍。因为众生寿命短促,闻法、亲近的时机很短,非常难得。而佛法的修学是要相当长的时间,以西方极乐世界来讲,这是比较十方诸佛刹土,修学时间要超过太多了,就是时间短,短的太多。虽然说短的太多,我们从经典里面仔细观察,大概也要三、五劫的样子,就是三劫到五劫才能修成,时间是论劫为单位,而且这个劫是大劫,不是小劫。这是最短的了。像我们这个世间人寿,算你长寿,算你活两百岁,你也没办法完成,两百岁跟三劫的时间不能比。如果离开佛、离开菩萨,没有这些大善知识来照顾,我们退转的机会就太多了。常常亲近诸佛菩萨,你可以不退转,你稍微有一点偏差,他就给你纠正,他来照顾你。由此可知,西方世界修学环境的殊胜,是一切诸佛刹土都不能够相比的。
佛示现的寿命无量,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人,都受到阿弥陀佛、诸大菩萨的亲切照顾,所以在很短时间里头你就成就了。这个大愿是怜愍一切众生。
【澄宪赞曰,佛寿无量,化道至德也,谁不渴仰此愿哉。】
所以弥陀悲愿里头,古大德常讲,长寿是第一德,排列在第一位,这个话很有道理的。所有一切的无量,假如要是没有无量寿,那些一切无量都落空。譬如我们讲,你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财宝,你短命,那所有一切无量都落空,你得不到享受。所以,第一要紧的要有无量寿,所有一切无量你才能得到受用。你没有寿命怎么行?『佛寿无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人,跟佛的寿命相同,佛无量寿,往生的人各个都是无量寿,这是『化道至德』。「道」就是理论与方法,「化」是教化众生、摄受众生、接引众生,这个道理与方法达到极处。谁不仰慕?无量寿这一愿,哪一个不仰慕?
有不仰慕的,迷惑颠倒的人不仰慕,为什么?他还舍不得娑婆世界,还舍不得这个地方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真正仰慕的人是个什么样子?统统放下了,这真正仰慕,所谓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好事,好事也放下,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比好事高明太多了。但是这个地方诸位不能错会意思,你今天要不要做好事?你要做,你要全心全力去做。为什么你要做?因为你没有到无事那个境界。没有入这个境界,你做好事,种好因,将来有好的果报。你要到无事那个境界,那是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你现在办不到。所以无事,心里头除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外,什么牵挂都没有,那才叫无事;稍稍还有一点牵挂,你还是有事,你还是没有入这个境界。没有入这个境界,那就有因果;有因果,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决定对你有好处,你出不了六道。你才晓得无事的人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所以,好事不如无事这句话意思很深,决定不能发生误会,认为我是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什么事都不做,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就错了。
【澄宪云,人民寿命无量,净土第一德也。】
这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所希求的,但是求不到,寿命是业力主宰的。色界、无色界天人,他的寿命是定力主宰的。欲界里面是业力主宰的,所谓是随业受报。人的寿命有一定,诸位看了《了凡四训》你就晓得,一般世间人,占决定大多数,都有命运,你真正遇到一个高明的人,就能给你算得很准确。你看了凡先生遇到的孔先生给他算命,就算得那么准,说明命是业力主宰的。中国算命看相,它的原理是根据数学,多半是以《易经》,《易经》是属於数学,从数理里面推断的。这在佛法里面讲是属於比量,不是现量,是推理,推算出来的。功夫高明的人推断得很正确,但是也会有偏差、有错误,因为他不是现量境界。第二种是定功,这是遇到真正有修行人,有甚深定功之人,他在入定的时候能够看到你过去现在未来。他所说的决定没有错误,他见到的,亲自看到的。这是在世法里面我们看到的两种现象。
所以命运决定是有。虽然决定是有,佛法不是宿命论,宿命论就是你命注定的,不能改变;在佛法说,命是一定有,但是可以改变。怎么改变?你的念头变了,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唯心造,这是不变的真理。我们世间人,每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你起一个善念,那是增加,起一个恶念,就减少。每天念头在那里转,都有加减乘除,天天都有加减乘除。但是加减乘除的幅度都不大,好像它有个标准线、基准线在那个地方,起伏都不大,人家算的时候还是算得满准,就是你起伏不太大。如果你一下子大起大落,就不准了。像了凡先生他明白这个道理了,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他那是大起,所以超越他的标准线,命运改变了。如果是小善小恶,离标准线不太远的,你还是没有办法摆脱命运,你的一生还是受命运的支配。所以要懂得,真正断恶修善,你可以把你的命运整个改变过来,命运好的更好,命运不好的可以转好。
如果看破这一层,六道没什么好留恋的,十法界也不值得羡慕的,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你说我有悲愿,看到众生很苦,我要发愿普度这些众生,好,大菩提心!普度众生现在不行,现在没有能力,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回来,有能力了。现在就要度,那你就错了,好像看到有人掉到水里要淹死了,自己也不会游泳,发了大悲心下去救他,赔一条命而已,无济於事。你看到人掉水里去,回去赶紧去学游泳,这才是个聪明人。所以真正讲弘法利生,普度一切众生,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成就德行、成就学问、成就智慧、成就能力,你才能在十法界普度一切众生。不要认为现在众生受苦受难,决定来得及,他们堕在任何一道里面,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都能看到,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你真有能力帮助他,这才是聪明人。
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得无量寿,你寿命长,无论修学什么,你在一生当中决定圆满、决定成就。不像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说老实话,我们以一生短短数十年寒暑,大乘经一部经都学不了,你时间不够用。再看底下。
【继释云。】
这下面是解释。
【修行佛道者,死魔为恐,生死间隔,退缘根本也。】
我们说在世间修行,哪有不退转的道理?你这一生修得再好、修得再勤,寿命到了,死了。你是修行人,当然不会堕恶道,一转世,来生,你善根福德深厚,再继续修行。继续修行,前一生的忘光了,一切又要重头来起,你才晓得多难,前生所修的全部退掉了。还没有成功,寿命又到了。我们在《慈悲三昧水忏》里面看到悟达国师,悟达国师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十世高僧。他是个出家修行人,死了以后到第二世,他又出家,十次,十世连续的,这很难得,算他修行有功夫,他的愿力非常坚固。第十世的时候,就是唐朝的悟达,才做了国师。这个出家人有大福报,得到帝王恭敬的供养,不是一世,人家十世修行才到这个地位。烦恼习气没断,皇帝送他一个沉香宝座,他就受不了。定力不够,生了欢喜心,起了贡高我慢的念头,觉得天下出家人没有一个能跟自己相比。这个念头一生,完了,护法神都跑掉了,冤家债主找到身上,几乎送了命。你才晓得这个世间修行多难!十世的修行,帝王供养的时候,这个心就控制不住了。所以说,不生烦恼,若无其事,这个话讲得容易,做是真难,五欲六尘境界现前你能不动心吗?他算是有相当定功,皇帝送一个沉香宝座,不行了,他心动了,这一动就失败了。从这个地方看,你能体会到,『死魔为恐,生死间隔,退缘根本也』。
悟达国师实在说他十世都是参禅,如果是念佛,他就早往生了,早没事了,这是在行门里头搞错了,没有选择念佛法门。
【见佛闻法,值遇众圣,供养诸佛,亲近善友,自然快乐,无有众苦,其德非一。】
这些事都是修行人非常向往、羡慕的。我们能够亲见佛,亲听诸佛说法,我们能跟诸大菩萨共同聚会,与诸大菩萨做同参道友,这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办得到。『供养诸佛』,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随时随地都有能力去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闻佛说法。诸佛说法,围绕诸佛的这些菩萨、声闻弟子,数量是无有边际,这些人是善友,你能够参与这个法会,亲近这些善友,这多快乐!离一切苦,得一切乐,实在是指这桩事情。你所见到的,没有恶人,你所听到的,没有恶声,正是《观经》上所讲的,眼不见恶色,耳不闻恶声。
『其德非一』,这是无量功德之所成就。无量功德怎么修?给诸位说,「信愿持名」就统统都修到,你不用这个方法,就难了,那的确是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所谓积功累德,很长的时间。可是念佛人就方便了,因为这一句名号叫万德洪名,只要一心称念,老实称念,念念具足万德。实在讲,念佛的人很多,知道名号功德的人并不多。果然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哪有不持名的道理!我们修什么样的功德都非常难,而修这个究竟圆满的功德居然这么容易,怎么会不念佛?不可能的事情。凡是不肯念佛的人,对於名号功德是一无所知,把这一句名号等闲视之,所以错过了大好的机缘。你以为修其他的方法能胜过持名,这都是错误观念,什么样的功德都比不上持名。说实在话,我们就是用三千个小时,在这里辛辛苦苦讲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抵不得念一声阿弥陀佛,这是我跟大家讲的老实话。你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念这句阿弥陀佛,超过三千个小时讲解《华严》。这底下,我们说到这段文:
【若寿命短促者,遗恨几计。】
『几计』就是「难计」的意思。『寿命短促』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圆满,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所谓是遗恨终身,这个地方是遗恨难量。
【如玉杯无底故。】
这是个比喻,『玉杯』是非常珍贵的宝物,底下有漏洞,『无底』,装什么东西都漏掉,存不住。
【此愿最至要者也。】
所以无量寿这一愿非常重要,你有长的寿命,你什么东西都能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望西曰,诸乐根本,只在此愿。】
这一句话也说得好,可以说做为无量寿的总结。离苦得乐,当然要有寿命,没有寿命,这个乐谁去享受?所以一定要有长寿,才能够离一切苦受,得一切乐受。
【群疑论曰,命极长远,纵令凡夫,还入变易,究竟成佛。】
这是《净土群疑论》里头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寿命很长,所以称之为无量寿。『纵令凡夫,还入变易』,这句话是假设的话,底下弧括这是解释,「了分段生死,而入变易生死」,在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这个现象。凡圣同居土往生的是凡夫,这句话主要就是以这个为对象,凡圣同居土去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佛本愿加持,就得无量寿。无量寿,当然分段生死没有了,可是还是有变易生死。变易生死,诸位一定要懂得,不是真的有生死,是在境界每向上提升一层,有修学之苦。这个生死是比喻苦,就如同我们现在学校里学生读书一样。譬如学生读一年级,要用一年的时间去勤奋努力的读书,明年升二年级。升二年级,则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这叫变易生死。你从一年级变到二年级,二年级变到三年级,三年级变到四年级,每一次变化你都有一番辛苦在里头,把这个辛苦比喻作生死,不是真的有生死,真的没有生死。
在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从下下品再变到下中品,下中品变到下上品,下上品变到中下品,再慢慢变到上上品,他要用修行的功夫。虽然有阿弥陀佛、诸大菩萨的指导,佛的教导、菩萨的辅导,自己还是要用功,不用功境界不能提升,这叫变易。确实他没有分段,分段是像我们死了之后,轮回再来,那是一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他们没有。这叫变易。『究竟成佛』,因此我们常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当生成佛的佛法,决定是一生成就。这个一生就是他决定没有分段生死,他有变易。
【澄宪云,阿弥陀佛,弟子无量,三无量中,其一也。】
阿弥陀佛弟子之中,『弟子无量,三无量中』,这说一个。「三无量」前面我们讲过了,寿命无量,这个大致情形我们能够理解。他的弟子也是无量,这些弟子从哪里来的?十方诸佛刹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个现象,好像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个中心点,十方一切诸佛菩萨,老实说,用什么方法度众生成佛道?都是接引、劝导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把他引导到极乐世界,他就成功了。诸佛菩萨把一个众生劝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教化众生的功德就圆满了。因为送到西方世界,保证他一生成佛,绝无退转。若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样去帮助他,功德都不圆满。一切诸佛都是这样做,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去往生的人不可思议,太多了,弟子无量。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零九面,第六行,第七十段开始:
【理趣释曰,牟尼者,寂静义,身口意寂静,故称牟尼。】
这个意思很清楚,跟前面所讲的一样。重要的是前面曾经说过,『寂静』就是涅盘的意思,梵语称作涅盘,我们翻作寂静。寂静是一切诸法的本来面目,这个意思非常重要。再看底下一段。
【贤首心经略疏曰。】
这是贤首大师注解的《心经》。
【涅盘,此云圆寂。】
『涅盘』也翻作『圆寂』。
【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
这是把圆寂两个字的意思说出来。『圆』就是他修德圆满,性德圆现,三障都断尽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也是三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讲惑障、业障、报障,也称为三障。通常一般「回向偈」里面讲「愿消三障诸烦恼」,这两个意思都通。
【甄解曰,若约佛所证,则四十八愿,皆入光寿法身。】
『光寿法身』是总,『四十八愿』是别,可以说从光寿里面分开来讲,说成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要合起来讲,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总不出光寿的范围。因此,佛在《弥陀经》里面跟我们介绍阿弥陀佛,就用无量光、无量寿来说。
【甄解曰,又以摄生,则愿愿皆为众生,故云,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这是从度化众生悲愿来说的。弥陀弘愿归纳为四十八条,也就是『四十八愿』,愿愿它的深广都是无量无边,愿愿皆是如此。而每一愿都是为了帮助众生而发的,所以『愿愿皆为众生』。我们常说「四十八愿度众生」,底下讲『摄受众生』就是度众生的意思。
【又云,一一誓愿,为众生故。】
这个意思在经义里面呈现的很清楚、很明白。
【如是四十八愿,互摄互融,不可思议。】
这句话重要,分开来讲是四十八愿,仔细去观察,每一愿里面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这很不可思议。所以《华严》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得到证明,事实是这样的,每一愿统摄其余的一切愿。这就是『互摄互融,不可思议』。
【望西师云,横摄十方虚空无边,故国土亦无边,国土无边,故众生亦无边,众生无边,故大悲亦无边,大悲无边,故光明亦无边,光明无边,故摄取益无边,以要言之,欲益无边,故光无边。】
这是说明弥陀名号里面「无量光」的意思。如果不是这样说,我们对於无量光、无量寿只有一个很含糊、很笼统的概念,不晓得光寿含义之深,不知道光寿这个现象的殊胜。看了祖师大德这个说法,我们才知道光寿不可思议。
十方诸佛都摄受众生,但是他摄受的范围有限,一般讲,一尊佛他的教化范围只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谓一佛土,这是他的教区。教区大小也没有一定,三千大千世界有很大,也有很小。像我们世尊教化的娑婆世界不算是太大,在诸佛国土里面不算是个大的范围,比娑婆世界大的佛国土很多。他方世界与佛有缘,佛也去度化,不是说他方世界与佛有缘的,佛就不去教化,佛还是去。佛以什么身分去?就像《普门品》里面三十二应,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现之身没有一定,所说之法也没有一定,但是有个原则是不会变的,一定是顺益,我们前面说过。「顺」一定是顺法性,与性德不相违背,「益」是利益,一定叫他现前得利益、来生得利益、后生也得利益,这个原则是决定不会变的。
而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如来不一样,你看『横摄十方虚空无边』,你要说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大?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边际。一切诸佛刹土有边际,三千大千世界是个边际,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边际。为什么没有边际?佛所发的愿是普度法界一切众生,把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都包括在他摄受范围之内,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所以,极乐世界的国土就没有边际,无量无边。一切诸佛的刹土可以说都是弥陀的净土,所以一切诸佛如来都劝导众生念佛求生西方世界。这是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特别是在净土经里面看得很清楚的。
『国土无边』,所以『众生亦无边』,阿弥陀佛教化的众生没有边际。根熟的众生,这一生往生了,没有熟的众生,都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了缘。特别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今天我们佛门的同修,不管他相信不相信净土,不论他愿不愿意往生,谁不知道阿弥陀佛?只要他有一个阿弥陀佛在心里面,弥陀净土的种子就种在他阿赖耶识里头。不仅是所有佛门的弟子,包括极力排斥、反对净宗的,你反对什么?我反对阿弥陀佛,他阿弥陀佛已经在心里了。你反对归反对,阿弥陀佛金刚种子永远不坏,他将来这个种子成熟,还是往生极乐世界。佛门以外,其他的宗教,也都知道阿弥陀佛。只要他在这一生当中听过一声阿弥陀佛,见过阿弥陀佛的形像,无论是雕塑的、是彩画的,或者是见过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到处印得也很多,将来都是弥陀弟子,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不过现在他还不能去。由此可知,弥陀摄受众生就广大,范围广大。
『众生无边,弥陀大悲亦无边』,悲是怜愍一切众生,在六道、在十法界迷惑颠倒,受诸苦难,佛见了之后,生起悲愍之心。
『大悲无边,故光明亦无边』,光明是智慧,所说的权智,这个光明是权智,也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种种善巧方便的智慧,这叫权智,这个光明是表这个意思。
『光明无边,故摄取益无边』,益是利益,摄受众生的利益无量无边。底下是『以要言之,欲益无边,故光无边』,这是这一段里头重要的意思。如果要想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那就一定要无边的光明。无边的光明,刚才所说的,无量无边的善巧方便,这才能给一切众生的真实利益。这是望西师所说这一段的大意。再看后面这一条。
【大法炬陀罗尼经谓,诸佛有两种光明,一常光,二放光。】
诸佛有这两种光明。
【常光者,谓圆明无碍,无时不照也,放光者,谓以光惊悟,有时而照,或现或收随宜自在也,今愿所指是常光。】
这里面含义也很深。光表智慧,有没有这个现象?有,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能有一点定功的人可以见得到。现在中国大陆有不少人练气功,练过气功而有一点功夫的人也能见到。练气功的人,他不叫光,他叫气。不但每个人有气,它的大小不相同,色彩也不相同,所有一切动物都有,植物也有、矿物也有,佛门里面叫它作光。现在科学家也知道、也晓得,科学家也不叫它气,也不叫它作光,叫它作磁场,其实是一桩事情,名词不相同,是一桩事情。所以观察光的大小、观察光的色彩,能够理解这个人的心行。心地清净、纯正之人,光的色好,他光的范围也大。这是讲的『常光』。如来果地,常光自然不必说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德的加持,虽然说他烦恼没断,他没有这样殊胜的光明,但是蒙佛力加持,也显示出有这样的常光,这是不可思议。常光实际上是什么?就是前面讲的寂静。常光是清净心、平等心里面透出来的,你的心愈清净、愈平等,你的光色就不一样。
『放光』,这是他受用。如果用二智来说,常光是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无知就是说一念不生的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这时候是真实智慧显露,是自受用,显示出圆满的光明。这个光明是没有中断的,『无时不照』。放光是后得智,是利益众生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放光就是应,感应道交。底下说『放光者』,先以光使人警悟。我们看佛经,特别在大乘经上,佛每次讲经说法先放光,放光现瑞。这是什么意思?是令大众生警悟之心。上根利智的人,一见到佛放光现瑞,不必佛说法,佛的意思他完全明白了。但是中下根性的人不行,见到佛光瑞相,他虽然感觉到非常稀有、非常惊奇,可是不知道佛究竟是什么意思,必须要用言说来说明。利根的人不必要。所以放光是『有时而照,或现或收,随宜自在』,这是摄受众生、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一种手段都行。
『今愿所指是常光』,此地所指的、所说的是属於常光,不是属於放光。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曰。】
这部经是玄奘大师翻译的,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的另外一个译本。我们现在念的《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翻译的就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他跟罗什的译本大同小异,经文里面有这么几句。
【彼如来。】
『彼如来』就是称阿弥陀佛。
【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
这一节经文里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常光普照,所以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赞叹、宣扬,这些赞叹、宣扬,皆是如来的常光。
【礼赞云,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光明名号』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所以他的名号是光明。用这个方式来摄受一切众生,只要一切众生具足信愿,能执持名号,就决定得生,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来迎接,来接引。这是净宗无比殊胜之处,这就是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
一切众生修行证果,实在讲非常困难,很不容易。所以修行的人太多了,自古以来,此界他方,十方诸佛国土里面的修行人,都不容易,都是很难成就的。唯独念佛这个方法容易,所以称之为易行道。虽然易行,可是难信,太容易了,大家往往疏忽掉了,不认真,这叫真正可惜。有警觉心,真正明白事实真相的人,一定要抓住这个法门,就是信愿持名,深信切愿,老实念佛。信愿行是一而三,三而一,你就得念佛三昧,你就住正定聚,你心清净。信愿行是三不是一,你念佛三昧得不到,你的心是散乱的;换句话说,念佛往生没有把握。如果入正定聚,念佛往生自己决定有把握。可是要如何能入这个境界?也就是一般常讲的念佛功夫得力。你的心散乱是功夫不得力,心清净是功夫得力,念佛三昧简单的说是功夫得力。凡是功夫不得力,念佛心依旧是散乱,总而言之,你必定没有能真正看破放下,你才犯这个毛病。果然真的看破放下,入这个境界是很自然的,应当如是,这是最可贵的。
无量劫来,我们生死轮回这个问题不能解决,这一生当中解决了,所以古人说这是希有难逄之一日,这个因缘多可贵。如果还有一念没放下,就造成障碍,我们这一生当中念佛往生就障碍住了。所以,真正想在这一生解决问题,想在这一生成就,这不能不知道。在这个世间,什么事情最重要?念阿弥陀佛最重要。弘法利生重不重要?不重要,这是给你说老实话。弘法利生尚且不重要,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了!真正弘法利生的事情谁去做?诸佛菩萨、再来人他去做。为什么他可以做?他生死已了,他是佛菩萨化身来的,他不是凡夫,他来为我们服务。所以我们自己要清楚,我们是凡夫还是佛菩萨再来的?总要有自知之明。
在古时候,人心纯朴,修行真有道心,所以寺院里头管事的那些人,我们讲执事,为大众服务的这些人,都是佛菩萨。凡夫做什么?凡夫做清众,只管修行,不管事务,这个要晓得。如果自己还是个凡夫,不是佛菩萨再来的,就要学著万缘放下,老实当清众,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的可能。如理如法的修行,不至於这一生空过了。那些再来人,他们事情再多、再繁,表面的,外表忙得不亦乐乎,里面的心清净,一尘不染,那是再来人。里外都乱成一团,这是凡夫,不是再来人。《般若经》上说了,外面事情再多、再繁,里面若无其事,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作跟无作是一不是二,这是大小乘经里面常讲的,入不二法门,他真入了不二法门。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落在二、三,那怎么行!不是不二法门,是落在二、三。落二、三就造业,善业有善果,恶业有恶报,你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你必定要受因果报应。
我们看看弥陀,弥陀慈悲,观音、势至、诸大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应化无边,我们肉眼不认识。偶尔也有曝露身分的,那毕竟是太少数。像在中国历史上,阿弥陀佛应化来的,身分曝露的,有永明延寿禅师、善导大师、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这三位大概学佛的同修都知道,这三个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也常在这个世间。近代的印光大师,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所以这是少数的身分到最后曝露了,绝对大多数的身分人家不露,我们根本就不晓得。这是佛的光明名字教授摄化十方无量无边众生。
【观经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这一句是讲根熟的众生,什么叫根熟?对於这个世界厌倦了,确实他不希望来生再在这个世间,我们讲在这个世间活腻了,不想再到这个世间来,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这叫根熟的众生。佛的光明对他的注照就特别显著,因为什么?佛光加持他,他这一生当中要往生,他不是等来生。他跟佛感应特别的密切,因为他对这个世间再没有贪恋,希求往生的心、希望见阿弥陀佛的心非常的强烈。这个强烈的愿望显示出来,就是强光。他本身就光强,阿弥陀佛的光也强,他在这里面起感应道交,『摄取不舍』,这决定得生。
弥陀光照一切众生,但是众生不愿意去,众生不想念佛,不想生净土,对於世间五欲六尘还是贪恋不舍。佛光虽然注照他,他里头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抗拒,不但不能接受,抗拒。不是佛不慈悲,是本身有业障。虽然有业障,但是佛并不是不照顾他,佛还是照顾他,还是很关怀他,佛很有耐心,等他回头。什么时候他在六道里面,他觉得受够了,他厌倦了,他想回来了,那也是摄取不舍。
【法华曰,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
这个话说得好,真的是大慈愍。因为众生寿命短促,闻法、亲近的时机很短,非常难得。而佛法的修学是要相当长的时间,以西方极乐世界来讲,这是比较十方诸佛刹土,修学时间要超过太多了,就是时间短,短的太多。虽然说短的太多,我们从经典里面仔细观察,大概也要三、五劫的样子,就是三劫到五劫才能修成,时间是论劫为单位,而且这个劫是大劫,不是小劫。这是最短的了。像我们这个世间人寿,算你长寿,算你活两百岁,你也没办法完成,两百岁跟三劫的时间不能比。如果离开佛、离开菩萨,没有这些大善知识来照顾,我们退转的机会就太多了。常常亲近诸佛菩萨,你可以不退转,你稍微有一点偏差,他就给你纠正,他来照顾你。由此可知,西方世界修学环境的殊胜,是一切诸佛刹土都不能够相比的。
佛示现的寿命无量,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人,都受到阿弥陀佛、诸大菩萨的亲切照顾,所以在很短时间里头你就成就了。这个大愿是怜愍一切众生。
【澄宪赞曰,佛寿无量,化道至德也,谁不渴仰此愿哉。】
所以弥陀悲愿里头,古大德常讲,长寿是第一德,排列在第一位,这个话很有道理的。所有一切的无量,假如要是没有无量寿,那些一切无量都落空。譬如我们讲,你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财宝,你短命,那所有一切无量都落空,你得不到享受。所以,第一要紧的要有无量寿,所有一切无量你才能得到受用。你没有寿命怎么行?『佛寿无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人,跟佛的寿命相同,佛无量寿,往生的人各个都是无量寿,这是『化道至德』。「道」就是理论与方法,「化」是教化众生、摄受众生、接引众生,这个道理与方法达到极处。谁不仰慕?无量寿这一愿,哪一个不仰慕?
有不仰慕的,迷惑颠倒的人不仰慕,为什么?他还舍不得娑婆世界,还舍不得这个地方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真正仰慕的人是个什么样子?统统放下了,这真正仰慕,所谓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好事,好事也放下,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比好事高明太多了。但是这个地方诸位不能错会意思,你今天要不要做好事?你要做,你要全心全力去做。为什么你要做?因为你没有到无事那个境界。没有入这个境界,你做好事,种好因,将来有好的果报。你要到无事那个境界,那是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你现在办不到。所以无事,心里头除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外,什么牵挂都没有,那才叫无事;稍稍还有一点牵挂,你还是有事,你还是没有入这个境界。没有入这个境界,那就有因果;有因果,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决定对你有好处,你出不了六道。你才晓得无事的人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所以,好事不如无事这句话意思很深,决定不能发生误会,认为我是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什么事都不做,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就错了。
【澄宪云,人民寿命无量,净土第一德也。】
这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所希求的,但是求不到,寿命是业力主宰的。色界、无色界天人,他的寿命是定力主宰的。欲界里面是业力主宰的,所谓是随业受报。人的寿命有一定,诸位看了《了凡四训》你就晓得,一般世间人,占决定大多数,都有命运,你真正遇到一个高明的人,就能给你算得很准确。你看了凡先生遇到的孔先生给他算命,就算得那么准,说明命是业力主宰的。中国算命看相,它的原理是根据数学,多半是以《易经》,《易经》是属於数学,从数理里面推断的。这在佛法里面讲是属於比量,不是现量,是推理,推算出来的。功夫高明的人推断得很正确,但是也会有偏差、有错误,因为他不是现量境界。第二种是定功,这是遇到真正有修行人,有甚深定功之人,他在入定的时候能够看到你过去现在未来。他所说的决定没有错误,他见到的,亲自看到的。这是在世法里面我们看到的两种现象。
所以命运决定是有。虽然决定是有,佛法不是宿命论,宿命论就是你命注定的,不能改变;在佛法说,命是一定有,但是可以改变。怎么改变?你的念头变了,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唯心造,这是不变的真理。我们世间人,每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你起一个善念,那是增加,起一个恶念,就减少。每天念头在那里转,都有加减乘除,天天都有加减乘除。但是加减乘除的幅度都不大,好像它有个标准线、基准线在那个地方,起伏都不大,人家算的时候还是算得满准,就是你起伏不太大。如果你一下子大起大落,就不准了。像了凡先生他明白这个道理了,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他那是大起,所以超越他的标准线,命运改变了。如果是小善小恶,离标准线不太远的,你还是没有办法摆脱命运,你的一生还是受命运的支配。所以要懂得,真正断恶修善,你可以把你的命运整个改变过来,命运好的更好,命运不好的可以转好。
如果看破这一层,六道没什么好留恋的,十法界也不值得羡慕的,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你说我有悲愿,看到众生很苦,我要发愿普度这些众生,好,大菩提心!普度众生现在不行,现在没有能力,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回来,有能力了。现在就要度,那你就错了,好像看到有人掉到水里要淹死了,自己也不会游泳,发了大悲心下去救他,赔一条命而已,无济於事。你看到人掉水里去,回去赶紧去学游泳,这才是个聪明人。所以真正讲弘法利生,普度一切众生,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成就德行、成就学问、成就智慧、成就能力,你才能在十法界普度一切众生。不要认为现在众生受苦受难,决定来得及,他们堕在任何一道里面,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都能看到,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你真有能力帮助他,这才是聪明人。
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得无量寿,你寿命长,无论修学什么,你在一生当中决定圆满、决定成就。不像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说老实话,我们以一生短短数十年寒暑,大乘经一部经都学不了,你时间不够用。再看底下。
【继释云。】
这下面是解释。
【修行佛道者,死魔为恐,生死间隔,退缘根本也。】
我们说在世间修行,哪有不退转的道理?你这一生修得再好、修得再勤,寿命到了,死了。你是修行人,当然不会堕恶道,一转世,来生,你善根福德深厚,再继续修行。继续修行,前一生的忘光了,一切又要重头来起,你才晓得多难,前生所修的全部退掉了。还没有成功,寿命又到了。我们在《慈悲三昧水忏》里面看到悟达国师,悟达国师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十世高僧。他是个出家修行人,死了以后到第二世,他又出家,十次,十世连续的,这很难得,算他修行有功夫,他的愿力非常坚固。第十世的时候,就是唐朝的悟达,才做了国师。这个出家人有大福报,得到帝王恭敬的供养,不是一世,人家十世修行才到这个地位。烦恼习气没断,皇帝送他一个沉香宝座,他就受不了。定力不够,生了欢喜心,起了贡高我慢的念头,觉得天下出家人没有一个能跟自己相比。这个念头一生,完了,护法神都跑掉了,冤家债主找到身上,几乎送了命。你才晓得这个世间修行多难!十世的修行,帝王供养的时候,这个心就控制不住了。所以说,不生烦恼,若无其事,这个话讲得容易,做是真难,五欲六尘境界现前你能不动心吗?他算是有相当定功,皇帝送一个沉香宝座,不行了,他心动了,这一动就失败了。从这个地方看,你能体会到,『死魔为恐,生死间隔,退缘根本也』。
悟达国师实在说他十世都是参禅,如果是念佛,他就早往生了,早没事了,这是在行门里头搞错了,没有选择念佛法门。
【见佛闻法,值遇众圣,供养诸佛,亲近善友,自然快乐,无有众苦,其德非一。】
这些事都是修行人非常向往、羡慕的。我们能够亲见佛,亲听诸佛说法,我们能跟诸大菩萨共同聚会,与诸大菩萨做同参道友,这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办得到。『供养诸佛』,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随时随地都有能力去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闻佛说法。诸佛说法,围绕诸佛的这些菩萨、声闻弟子,数量是无有边际,这些人是善友,你能够参与这个法会,亲近这些善友,这多快乐!离一切苦,得一切乐,实在是指这桩事情。你所见到的,没有恶人,你所听到的,没有恶声,正是《观经》上所讲的,眼不见恶色,耳不闻恶声。
『其德非一』,这是无量功德之所成就。无量功德怎么修?给诸位说,「信愿持名」就统统都修到,你不用这个方法,就难了,那的确是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所谓积功累德,很长的时间。可是念佛人就方便了,因为这一句名号叫万德洪名,只要一心称念,老实称念,念念具足万德。实在讲,念佛的人很多,知道名号功德的人并不多。果然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哪有不持名的道理!我们修什么样的功德都非常难,而修这个究竟圆满的功德居然这么容易,怎么会不念佛?不可能的事情。凡是不肯念佛的人,对於名号功德是一无所知,把这一句名号等闲视之,所以错过了大好的机缘。你以为修其他的方法能胜过持名,这都是错误观念,什么样的功德都比不上持名。说实在话,我们就是用三千个小时,在这里辛辛苦苦讲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抵不得念一声阿弥陀佛,这是我跟大家讲的老实话。你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念这句阿弥陀佛,超过三千个小时讲解《华严》。这底下,我们说到这段文:
【若寿命短促者,遗恨几计。】
『几计』就是「难计」的意思。『寿命短促』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圆满,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所谓是遗恨终身,这个地方是遗恨难量。
【如玉杯无底故。】
这是个比喻,『玉杯』是非常珍贵的宝物,底下有漏洞,『无底』,装什么东西都漏掉,存不住。
【此愿最至要者也。】
所以无量寿这一愿非常重要,你有长的寿命,你什么东西都能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望西曰,诸乐根本,只在此愿。】
这一句话也说得好,可以说做为无量寿的总结。离苦得乐,当然要有寿命,没有寿命,这个乐谁去享受?所以一定要有长寿,才能够离一切苦受,得一切乐受。
【群疑论曰,命极长远,纵令凡夫,还入变易,究竟成佛。】
这是《净土群疑论》里头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寿命很长,所以称之为无量寿。『纵令凡夫,还入变易』,这句话是假设的话,底下弧括这是解释,「了分段生死,而入变易生死」,在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这个现象。凡圣同居土往生的是凡夫,这句话主要就是以这个为对象,凡圣同居土去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佛本愿加持,就得无量寿。无量寿,当然分段生死没有了,可是还是有变易生死。变易生死,诸位一定要懂得,不是真的有生死,是在境界每向上提升一层,有修学之苦。这个生死是比喻苦,就如同我们现在学校里学生读书一样。譬如学生读一年级,要用一年的时间去勤奋努力的读书,明年升二年级。升二年级,则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这叫变易生死。你从一年级变到二年级,二年级变到三年级,三年级变到四年级,每一次变化你都有一番辛苦在里头,把这个辛苦比喻作生死,不是真的有生死,真的没有生死。
在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从下下品再变到下中品,下中品变到下上品,下上品变到中下品,再慢慢变到上上品,他要用修行的功夫。虽然有阿弥陀佛、诸大菩萨的指导,佛的教导、菩萨的辅导,自己还是要用功,不用功境界不能提升,这叫变易。确实他没有分段,分段是像我们死了之后,轮回再来,那是一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他们没有。这叫变易。『究竟成佛』,因此我们常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当生成佛的佛法,决定是一生成就。这个一生就是他决定没有分段生死,他有变易。
【澄宪云,阿弥陀佛,弟子无量,三无量中,其一也。】
阿弥陀佛弟子之中,『弟子无量,三无量中』,这说一个。「三无量」前面我们讲过了,寿命无量,这个大致情形我们能够理解。他的弟子也是无量,这些弟子从哪里来的?十方诸佛刹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个现象,好像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个中心点,十方一切诸佛菩萨,老实说,用什么方法度众生成佛道?都是接引、劝导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把他引导到极乐世界,他就成功了。诸佛菩萨把一个众生劝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教化众生的功德就圆满了。因为送到西方世界,保证他一生成佛,绝无退转。若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样去帮助他,功德都不圆满。一切诸佛都是这样做,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去往生的人不可思议,太多了,弟子无量。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