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五十四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54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九面,第三行看起:
【大论曰,好去者,於种种诸深三摩提无量诸大智慧中去。】
这一句意思好懂。『好去』,「去」是到的意思、是证入的意思,就是契入、证得的意思。目标就是指『三摩提』与般若智慧,应当以这个为目标,向这个方向去。这是《大论》上教导菩萨应如是修学。这是解释佛的十种称号里面的「善逝」,善逝有「好去」的意思。
【合赞曰,善者,最初发心,逝者,大般涅盘,如来不舍最初发心,得大涅盘,是故如来名为善逝。】
这一段的意思很深,但是跟前面《大论》里面所讲的,也都能够融通,都能够贯通。『善者,最初发心』,最初发心,佛门当中常说成佛有余。最初发心都是真心,都是真诚心,无论在家、出家。可是发心久了,他就变质了,为什么会变质?烦恼、习气深重,往往保不住初心。如果能保住初心,实在讲,成佛、证果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变质变得太大,退转退得太多,进得少、退得多,这样时间就变长了。由此可知,保住初心相当不容易,佛门里面也有句话,说得也很有道理,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这很恭敬;「学佛二年,佛就在西天」,距离就远了;「学佛三年,佛化云烟」,佛就没有了。这也就是说初发心之可贵,初发心不容易保持。佛与大菩萨他们的本事在哪里?就是能够永远保持初心而不变质,而不退转,这就是他们的本事。我们如果也能够做到,成佛就很快。
『大般涅盘』是果地,一个是初发心的因心,一个是果地。『如来不舍最初心发心,得大涅盘』,在《华严经》上,这桩事情显示得非常明白,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觉菩萨、如来果地对於初心完全没有变质,像初发心,经论上一般常说的四弘誓愿,这是初发心人所发的;到等觉、到果地依旧还是这四句,并没有舍弃,还是度众生、断烦恼、修法门、成佛道。果觉不舍因心,所以如来叫做善逝,善是善巧之善。再看底下这一段,下面这两段还是说善逝的意思。
【会疏曰,善逝即妙住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
《会疏》这个解释,对『善逝』两个字格外清楚。它说善逝就是『妙住之义』,什么叫妙住?妙而无住,无住而住,这才叫妙住;如果心有所住,就错了。无住之住,这是妙住;无住之住,住而无住,是善逝。这桩事就在我们现前,佛与大菩萨如是,实在说,哪一个众生不如是?可是一切众生迷惑颠倒,不知道事实真相,如果知道事情真相,佛这个德号你就完全通达了。
此地的意思,就是佛觉而不迷;凡夫恰相反,迷而不觉。因为他觉悟,所以他是『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佛有没有出世间?佛的身住在世间,即世间而出世间,身住在世间,心不住世间。我们凡夫,身住在世间,心迷在这个世间,这就不妙、就不善了。诸佛菩萨的妙善在此地,身不能离开世间,心决定不能安住在世间。《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不住,心里面清净,一尘不染;而生其心,生度众生之心。要度众生,怎么能离开世间?离开世间,到哪里去度众生?由此可知,他是离即同时,离即同处,这就叫妙,这个才叫善。『能趣佛果』,趣向佛果,佛果也是在现前,烦恼断尽,智慧圆满,就是佛果。
【净影疏曰,佛德圆满,更何处去。】
实在讲来去之相都不存在,说真的话,只有隐显,而没有来去。隐,相不见了;显,相现前了。实在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频道一打开,那个相、画面就现前,画面来了没有?可以说没有来。我们把频道关起来,相没有了,相灭了,相有没有去?没有去。实在讲没有来去,十法界依正庄严,诸佛菩萨如是,六道凡夫也如是。一个是很清楚、很明白、很自在,一个是对於理不清楚,对事也迷惑,因此就不自在。但是事实真相确实如此。
『佛德圆满』,从性德上讲的。从性德上讲,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样的,佛圆满,众生也圆满。我们在六道里头轮回,实在讲也是去而不去,不去而去,一个道理。佛清楚,是因为他修德也圆满,我们性德是圆满的,修德没有圆满;不但没有圆满,恐怕修德一点功夫都没有,这是跟佛不相同的地方。
【而言好去,虽无去处,非不能去。】
这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众生说什么样的法,他就说什么样的法。现身、说法都是感应,都没有起心动念,这才叫善、才叫妙,才叫无去无不去,是这个意思。下面举个例子。
【如劫尽火,虽非所烧,非不能烧,故得云去。】
这是举『劫尽火』来做个比喻,实在讲这个比喻也不好懂。净影法师是隋朝时候人,我们现在人要举例子,我想不会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不太好懂。「劫尽火」是讲这个大劫尽了的时候,整个这个大千世界毁灭。所谓成住坏空是讲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一个星球,是一个星系,整个星系坏了的时候,指这个时候的状况。这桩事情,现代人的知识比从前人要进步很多,现在天文学家在太空当中观察宇宙,确实有整个星系发现,也有星系死亡、灭亡了。这是讲星系的成住坏空。
【甄解曰,世间者,名为五阴,解者名知,诸佛世尊善知五阴,故名世间解。】
这也是佛的德号『世间解』。『世间』要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甄解》是用佛法来说的。因为整个宇宙人生,不外乎『五阴』,要把它分析,不外乎这五大类,色、受、想、行、识,这是五大类。如果细分,就很难讲了。我们在唯识里面看到的《百法明门》,百法,可以说就是五阴的扩展,这一展开来就是百法,百法归纳起来就是五阴。由此可知,五阴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因为百法再要展开,那就是《瑜伽师地论》里面讲的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还是从纲领上讲的,六百六十类。
『解』是『知』的意思,对於宇宙、人生一切的道理、现象变化的过程,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这个我们称他作世间解,对於世间他能够理解。
【净影疏曰,世间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间,名世间解。】
这个说法也很好,确实如远公所说,是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权智。权实两种智慧前面说过了,他受用的。所谓是般若无知,无知是实智,是自受用的;无所不知,是他受用的,是佛菩萨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所示现的是无所不知,这是世间解。
【会疏曰,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故名世间解。】
这个意思也是前面所讲的,说得更清楚、更明白,种种的因缘果报,没有不了解的,这称为世间解。
【涅盘经曰,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为最上,非余肢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为尊上,非法僧也。】
这是解释『无上士』。士,在我们中国古代世人最为尊重的。中国有四民,士农工商,士在社会上最有地位,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知识分子。在从前讲是读书人,士大夫阶级,这属於知识分子。「无上士」,这个意思就很明显,是读书人、知识分子之中至高无上的,才称为无上士,这是对佛的尊称。实在讲,佛的智慧、德能达到究竟圆满,再没有缺陷,这种地位称之为无上士。下面是个比喻,比喻好懂,譬如一个人,人的部位,头是最上的。佛就比这个意思,『最为尊上,非法僧也』,在三宝当中,佛法僧,佛宝最上。
【又曰,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
这是讲断烦恼,无明。『有所断者』,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他还要断,那他就不能称无上。如来果地,无明烦恼断尽,再没得断了,所以称之为『无上士』。这个跟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相同。
【会疏曰,业惑净尽,更无所断,於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无上士。】
《会疏》这个解释很清楚、很明白,而且很容易懂。『业』是业障,『惑』是烦恼,见思、尘沙、无明都断尽了。『净尽』,这个净字在此地,是连习气也断了;如果习气没有断,业惑尽,不能叫净尽,加上这个净字,就是习气都断了。『更无所断』,再没有得断的。在『三界天人凡圣之中』,三界最高的是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个其中有凡、有圣,三界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是凡圣同居土,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四禅天也是凡圣同居土,这里面许多声闻、缘觉、菩萨在其中修行,在这一切凡圣当中,佛是第一。『最上无等』,等是平等,没有能跟佛平等的,称之为『无上士』。
【智度论曰,涅盘法无上,佛自知是涅盘,不从他闻,亦将导众生令至涅盘,如诸法中,涅盘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
我们先说这一段,先要知道什么叫涅盘。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翻得很多,有几十种中文名称。但是在这么多名称里面,用得最普遍、最广泛的就是灭跟圆寂。四谛法当中,大家都晓得,苦、集、灭、道,灭就是涅盘,梵语就是涅盘。灭什么?灭烦恼、灭业障、灭无明,灭的是这个。烦恼、业障灭除之后,生灭就没有了,六道轮回的生灭,十法界里面的生灭,都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而来的。所以大乘经上常说,「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寂灭就是不生不灭,生灭就没有了。这是涅盘的一个意思。
第二个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他所修行的,此地讲的,修法圆满。譬如我们同修们,大多数现在采用的修行方法是持名念佛,你持名念佛的功夫圆满了。到什么时候圆满?成佛才圆满,没成佛不叫圆满。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成佛吗?给诸位说,能,肯定能。最初用这个方法、弘扬这个方法的是大势至菩萨,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称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他这个说得很有道理,大势至菩萨真正是我们的初祖,《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诸位细细看看就明白了。
他给我们说,他与「五十二同伦」,同伦是志同道合,都是修这个法门的,我们今天讲同志,志同道合。专修专弘,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假是假借,不需要借重其他法门的帮助,就一门深入就成了,不需要用第二个法门来帮助。自得心开,心开是开悟,禅宗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自得心开是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一句佛号,就能帮助你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一句佛号就是『涅盘法』,你证得涅盘的方法,就这一句佛号。要怎么样念?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才行,这是方法。「涅盘法无上」!在大乘许多法门当中,可以说都是涅盘法,而持名念佛这个方法,确实是涅盘法无上法。为什么?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既简单、又稳当,能够专修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功的。
『佛自知是涅盘』,证到这个境界,自己很清楚,用不著去请教别人。如果自己不清楚,请教别人,别人来跟你说,你开悟了、你证果了,我看这个话很不可靠。现在这个社会上,佛门里面欺骗人的事情也不少,千万不要上当。你自己证得什么境界,一定清楚。涅盘是什么境界?刚才讲了,灭。你的烦恼灭了没有?你的妄想灭了没有?这个是自己很清楚的事情。如果我们坐在这个地方,坐个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一个妄念都没有,你自己不清楚?你还要请别人给你做证明?如果自己妄想分别执著烦恼都没有了,你就证得涅盘;假如还有妄想分别执著,自己清楚,没证得。
如果诸位从前面我们一直在一块研究讨论下来的,应当记得前面所说的,在第二品里面我们念到的,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三三昧就是涅盘法。你要是入三三昧,经上讲了,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入了,入了之后就叫做三解脱门。解脱就是涅盘,前面我们读过。我们今天有没有空?有没有做到无相?无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四相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了,确实没有了。如果你说我的四相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统统都离了。我问你们同修,这个人是不是真离了?如果离了,还会说我已经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离!真正离相,念头没有了;还会有这种念头在,他没离。没离,用什么方法来离?从无愿、无作上下手,这是三个方法。三个方法会用一个,就成功了,就能够契入涅盘的境界。所以,你证得,你自己一定清楚。实在讲,修行稍稍功夫得力,自己也能够感触到。功夫得力的时候是什么相?烦恼轻了,不能说烦恼没有,烦恼没有你就是证入涅盘了。烦恼轻了,没有从前那么严重,智慧增长,所以烦恼轻菩提长,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自己哪有不清楚、不明白的道理?所以,佛自知是涅盘,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从他闻』,说明这桩事情他人帮不上忙。我们今天接受佛法,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功,契入这个境界,是不是别人教的?给诸位说,不是,是自己证入的,这个事情别人没有办法帮上忙。诸佛菩萨对於我们的恩德,只是给我们做个增上缘而已。这个增上缘非常重要,如果不是佛菩萨将这些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明,我们永远不知道有这桩事情,我们永远也不会认真去修学这个事情。这是他告诉我们!告诉归告诉,我们要不能够领悟、不能够认真去做,我们依旧还是凡夫,还是生活在烦恼生死之中,没有办法超越。所以,修行、证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亦将导众生令至涅盘』,「导」是指导、教导,帮助一切众生,告诉他契入涅盘的方法、门径。『如诸法中,涅盘无上』,在一切法当中,涅盘是究竟圆满。『众生中佛亦无上』,因为一切众生没有证得般涅盘,佛证得了,所以佛在众生当中,他也是无上;法无上,证得这个法的人也无上。底下说:
【复次,持戒、禅定、智慧,教化众生,一切无有与等者,何况能过,故云无上。】
从众生渐次修学这个过程当中,从『持戒』到『禅定』到开『智慧』,这三句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三句是从纲领上说的,一切诸佛菩萨教化众生都离不开这个原则。『一切无有与等者』,戒定慧三学没有办法跟涅盘平等,涅盘是戒定慧三学达到究竟圆满处。跟它等齐都不能,怎么能超过?所以称涅盘法为『无上』。底下一段;
【净影疏曰,能善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
这是佛的十号之一,佛的十号里有『调御丈夫』,「调」是调顺、调理,「御」是统御。佛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能够调伏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真的是心服口服。譬如佛法里面讲平等法,佛告诉我们,平等的标准是什么?先要找出不平等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平等?佛给我们讲,因为一切众生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执著就不清净了。要如何能做到平等?大家都把分别的心舍掉,就平等了;将执著的心舍掉,就清净了。这个说法我们觉得很有道理,我们听了很服气。所以佛不是要我们跟著他走,不是要我们样样以他做标准,不是的,这是他真的最高明的地方。他确实把烦恼、不平的种种因素找出来,从根本上来解决。
佛未曾给我们订一个标准,譬如讲的五戒、十戒、十善、出家两百五十戒,这些标准是对初学说的。好像读书,学校里面的小学生,小学生要给他订很多规矩,教给他遵守。到中学,规矩就少了一半,到大学没有了,你成人了,样样你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宰,不需要给你订标准。所以高级的佛法里头,佛从来不会给众生设一个标准。这是叫我们不能不佩服的地方,佛不是牵著人鼻子走的。
【合赞曰,自既丈夫,复调丈夫,故号佛为调御丈夫,若具四法,则名丈夫,何等为四,一近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惟义,四如说修行。】
《合赞》的解释,不但解释得好,而且非常具体。『调御丈夫』,首先要能够调顺自己,自己不能调顺,怎么能帮助别人?换句话说,要想调顺自己,度众生实在讲,四弘誓愿懂得佛法的人都知道,四弘誓愿里面还有自性的四弘誓愿,不是对外面人,专门对自己说的。「自性众生誓愿度」,度自己!众生无边誓愿度是把自己跟别人都包括在里面,自性众生誓愿度,那是度自己,「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四句都在自性上,自己要能度自己,要断烦恼、要学法门,断烦恼、学法门都不在心外,心外无法。所以称之为自性。
『自既丈夫』,你自己能度得了你自己,能断烦恼、能学法门、能成佛道,那当然是丈夫。此地这个「丈夫」意思跟英雄是相通的,大丈夫就是大英雄。这里面没有男女老幼,你能够做到,你就是丈夫,你就是英雄。『复调丈夫』,调是帮助别人,这就是调御丈夫。可见得,《合赞》里面讲的,先成就自己,然后再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这是调御丈夫。
底下这个四法说得很好,使我们知道从哪里下手。『若具四法,则名丈夫』,这是把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大丈夫、调御丈夫,条件说出来了。第一个要亲近善知识。谁是善知识?必须他断烦恼、证果位,这样的人才是善知识。他自己的烦恼没断,没有证得果位,譬如小乘初果以上都称为圣人,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也都是入了圣人之流,这个人是善知识,这是最低的。最低果位的善知识,也就是说他有能力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这样的人他已经真的离四相。早年,我们初接触佛法的时候,我想现在还有不少同修,误会以为小乘人没有离相,大乘菩萨才离相。在《金刚经》上佛说得很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是大乘,大概小乘人可能没有离相,孰不知《金刚经》上给我们说得清楚,小乘初果须陀洹已经不著相。由此可知,从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觉,他们做的是什么功夫?全是离相的功夫。由此可知,虽然统统是离四相,离相功夫有浅深不同,所以佛才说这么多阶位。如果功夫相同,哪有这些阶级、哪有这些位次?这些位次、阶级,都是因为离相功夫浅深不一样。总而言之,最浅的须陀洹,他功夫得力了。我们今天做的,功夫不得力,连须陀洹我们也望尘莫及,也做不到。
这是说我们亲近善知识,善知识的标准是在此地。假如我们这一生当中遇不到善知识,那怎么办?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遇不到善知识就不能成就。这是跟老师,跟错了老师,麻烦就大了。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找古人;现在人没有善知识,没有这个标准的,古德当中有。我过去学佛,初学的时候,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就非常谦虚,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往后怎么办?他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是谁?他的老师,印光老法师。印光老法师不在了,早就过世了,印光老法师的著作在,《印光大师文钞》。每天读《文钞》,『能听法』,思惟经义,这第三条就符合这个标准,依教修行,这的确是个好方法。所以,李老给我介绍的,这是我们净宗当代的祖师大德。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我这些年来,跟诸位同修介绍善知识,我跟大家介绍的是阿弥陀佛,我们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在哪里?净土五经就是阿弥陀佛。其中最重要的是《无量寿经》,我们读诵《无量寿经》,理解《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前些年黄念祖居士做了个注解,注得很好。我们这次在一起研究讨论,现在用的这个本子,我们订个名字叫「指归」,其实这里面每一条都是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面,引用古来祖师大德的开示、注疏以及经论。他只引用,而没有详细加以解释,所以我们把引用的这些资料选出来,一条一条我们再来做简单的讨论。便利於深解义趣,对於这部经典的义理要深入的理解,我们才能够得受用。理解之后,你就能常常思惟经义,思惟经义就是观察宇宙人生,是不是如佛所说的。
末后『如说修行』,如同佛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过去想错、看错、说错、做错了,把这些错误,根据经典的理论、方法修正过来,这叫「如说修行」。务必使我们的知见与佛相应,我们的言行也与佛相应,这个相应,诸位要记住,是与他的原理原则相应,要懂这个意思。然后就能活活泼泼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叫做如说修行。
【会疏曰,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
《会疏》这一段也是解释「调御丈夫」这个德号。这是说他具足『大丈夫力用』,黄老居士引用经论,排列的顺序很有道理,《会疏》摆在最后,「具大丈夫力用」,前面力用都说出来了,特别是《合赞》里面说得好,这就不必加以解释了。『而说种种诸法』,佛用什么来调顺一切众生?佛是说理,佛是为一切众生说明事实真相,用这个方法,决定没有妄语,决定不欺骗众生。所以众生对佛敬爱也畏惧,愿意接受佛的教导。佛教学的目标就是底下的两句,也是佛对於一切众生的期望。『令离垢染,得大涅盘』,两句是一个意思,前面一句是修因,后面一句是证果,因果是一不是二,是一桩事情。垢是污染,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在经典里面也常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都是此地讲的垢染之意。这些东西完全离开了,就是大涅盘。由此可知,大涅盘是性德。
佛在《华严》、《圆觉》上给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句话说,大涅盘是一切众生各个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圆满的功德,清净寂灭的真性,是本有的,大涅盘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是因为有了染污,使我们的性德障碍了,不能现前,才变成了所谓的生死凡夫,原因就是此地讲的「垢染」。这个东西能不能离得掉?能,因为它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讲得好,他说「本觉本有」,本觉就是涅盘,本有的,「不觉本无」,不觉就是此地讲的垢染,无明烦恼,这是本来没有的。本来没有的,当然可以断,本来有的,当然可以证得,这个话说得非常肯定,确实增长我们的信心。妄念,妄想分别执著哪有断不掉的?只要把这个东西断掉,我们的大涅盘就现前,清净心现前,圆满功德现前,这个一点都不假。
理,我们懂得,事上来讲真难!我想没有妄念,这妄念一天到晚不停,这怎么办?佛跟我们说,这叫习气,习惯成自然,打妄想不是这一生才开始,过去生生世世都打妄想,妄想打成习惯,不打自然就出来。所以,烦恼、习气它产生了一股力量。可是你自己要能警觉到,这个力量再大也不可怕,为什么?因为它是可以断掉的,你要有这个认识,要有这个信心,要依照佛的方法去做。净宗的方法实在讲是妙绝了,教我们念佛,执持名号,为什么要念佛?不念佛就打妄想!这个方法好在哪里?顺著我们的习气,习气太深,的确是不容易断,随顺我们的习气。把习气里面稍微给它改变,不要乱七八糟去想,专想阿弥陀佛,专想《无量寿经》,这个方法好,所谓是以一念止一切妄念,他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用久了,得力了,所谓得力,是自自然然妄念少了,确实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心恢复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般若智慧现前;智慧现前,你对於经义就更透彻、更深入。
所以,经义是无有穷尽的,我们今天看只是看表面上的意思,你心清净一分你就入一分,清净十分你就入十分,字字句句妙义无穷。不但我们凡夫数不尽,实在说一切诸佛如来都数不尽,随著你的功夫增进。你才晓得,这一部经实在讲就是一切经,一切经就是一部经,《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能够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这才显示出妙义无穷,功夫就是你怎样去离垢染。《金刚经》上跟我们讲的纲领也是非常之好。垢染最严重的就是四相,我、人、众、寿。所有一切凡夫,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起心动念就执著有个我,有我就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这个不但是生烦恼,而且造罪业,罪业必有果报,这怎么能解决问题?所以佛教给我们,应当从这里下手。而教给我们的观法,观法是修行的方法,《金刚》是般若法门,修行的纲领是讲作观。作观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作观是这个意思,把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教我们观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决定不是真实的。人生一场梦,现前就在作梦,天天在作梦。而且这个时间非常短暂,如露亦如电。露是讲你一生,一生几十年的时间像露水一样,很短,有了年岁的人这个感触就很深。我是二十二岁到台湾,在台湾四十多年了,我的一些同学、同事、朋友,三分之二都不在了。想想四十年前刚刚到台湾的时候,就像是昨天一样,梦幻泡影四个字说绝了!电是比喻今天一天石火电光,像闪电,刹那,一生就像朝露一样。
你能够作如是观,你这个人会清醒过来,从哪里清醒过来?从迷惑颠倒清醒过来,不再追求名闻利养,不再去造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再干这个事情,头脑会清醒一些。如果事实真相真的被你看破了,四相就可以离了。离四相的方法,就是后面这四句偈,纠正你错误的观念。在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佛教给我们两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教给我们,我们现在还有个身体在这个世间,应当怎么样过日子?应当如何生活?佛就说这个原则。不取於相是外不著相,随缘,内不动心。在念佛上来讲,内不动心就是心里面二六时中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不要让任何一个杂念、任何一个妄想渗透进来。你的心是佛心,你的愿是佛愿,心、愿与佛相应,这是成佛的捷径。不著相,不是说不要相,这个不取相,不取也是不著的意思,不是不要。样样东西都在现前,心里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影响,这就对了。自己心里面有主宰,这个主宰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没有现前的时候,就是佛号。这个方法好,这才真正能够离一切垢染,自性就能现前,自性现前就是得大涅盘。所以,只要把障碍去掉就行了,自性就现前。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九面,第三行看起:
【大论曰,好去者,於种种诸深三摩提无量诸大智慧中去。】
这一句意思好懂。『好去』,「去」是到的意思、是证入的意思,就是契入、证得的意思。目标就是指『三摩提』与般若智慧,应当以这个为目标,向这个方向去。这是《大论》上教导菩萨应如是修学。这是解释佛的十种称号里面的「善逝」,善逝有「好去」的意思。
【合赞曰,善者,最初发心,逝者,大般涅盘,如来不舍最初发心,得大涅盘,是故如来名为善逝。】
这一段的意思很深,但是跟前面《大论》里面所讲的,也都能够融通,都能够贯通。『善者,最初发心』,最初发心,佛门当中常说成佛有余。最初发心都是真心,都是真诚心,无论在家、出家。可是发心久了,他就变质了,为什么会变质?烦恼、习气深重,往往保不住初心。如果能保住初心,实在讲,成佛、证果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变质变得太大,退转退得太多,进得少、退得多,这样时间就变长了。由此可知,保住初心相当不容易,佛门里面也有句话,说得也很有道理,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这很恭敬;「学佛二年,佛就在西天」,距离就远了;「学佛三年,佛化云烟」,佛就没有了。这也就是说初发心之可贵,初发心不容易保持。佛与大菩萨他们的本事在哪里?就是能够永远保持初心而不变质,而不退转,这就是他们的本事。我们如果也能够做到,成佛就很快。
『大般涅盘』是果地,一个是初发心的因心,一个是果地。『如来不舍最初心发心,得大涅盘』,在《华严经》上,这桩事情显示得非常明白,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觉菩萨、如来果地对於初心完全没有变质,像初发心,经论上一般常说的四弘誓愿,这是初发心人所发的;到等觉、到果地依旧还是这四句,并没有舍弃,还是度众生、断烦恼、修法门、成佛道。果觉不舍因心,所以如来叫做善逝,善是善巧之善。再看底下这一段,下面这两段还是说善逝的意思。
【会疏曰,善逝即妙住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
《会疏》这个解释,对『善逝』两个字格外清楚。它说善逝就是『妙住之义』,什么叫妙住?妙而无住,无住而住,这才叫妙住;如果心有所住,就错了。无住之住,这是妙住;无住之住,住而无住,是善逝。这桩事就在我们现前,佛与大菩萨如是,实在说,哪一个众生不如是?可是一切众生迷惑颠倒,不知道事实真相,如果知道事情真相,佛这个德号你就完全通达了。
此地的意思,就是佛觉而不迷;凡夫恰相反,迷而不觉。因为他觉悟,所以他是『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佛有没有出世间?佛的身住在世间,即世间而出世间,身住在世间,心不住世间。我们凡夫,身住在世间,心迷在这个世间,这就不妙、就不善了。诸佛菩萨的妙善在此地,身不能离开世间,心决定不能安住在世间。《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不住,心里面清净,一尘不染;而生其心,生度众生之心。要度众生,怎么能离开世间?离开世间,到哪里去度众生?由此可知,他是离即同时,离即同处,这就叫妙,这个才叫善。『能趣佛果』,趣向佛果,佛果也是在现前,烦恼断尽,智慧圆满,就是佛果。
【净影疏曰,佛德圆满,更何处去。】
实在讲来去之相都不存在,说真的话,只有隐显,而没有来去。隐,相不见了;显,相现前了。实在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频道一打开,那个相、画面就现前,画面来了没有?可以说没有来。我们把频道关起来,相没有了,相灭了,相有没有去?没有去。实在讲没有来去,十法界依正庄严,诸佛菩萨如是,六道凡夫也如是。一个是很清楚、很明白、很自在,一个是对於理不清楚,对事也迷惑,因此就不自在。但是事实真相确实如此。
『佛德圆满』,从性德上讲的。从性德上讲,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样的,佛圆满,众生也圆满。我们在六道里头轮回,实在讲也是去而不去,不去而去,一个道理。佛清楚,是因为他修德也圆满,我们性德是圆满的,修德没有圆满;不但没有圆满,恐怕修德一点功夫都没有,这是跟佛不相同的地方。
【而言好去,虽无去处,非不能去。】
这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众生说什么样的法,他就说什么样的法。现身、说法都是感应,都没有起心动念,这才叫善、才叫妙,才叫无去无不去,是这个意思。下面举个例子。
【如劫尽火,虽非所烧,非不能烧,故得云去。】
这是举『劫尽火』来做个比喻,实在讲这个比喻也不好懂。净影法师是隋朝时候人,我们现在人要举例子,我想不会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不太好懂。「劫尽火」是讲这个大劫尽了的时候,整个这个大千世界毁灭。所谓成住坏空是讲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一个星球,是一个星系,整个星系坏了的时候,指这个时候的状况。这桩事情,现代人的知识比从前人要进步很多,现在天文学家在太空当中观察宇宙,确实有整个星系发现,也有星系死亡、灭亡了。这是讲星系的成住坏空。
【甄解曰,世间者,名为五阴,解者名知,诸佛世尊善知五阴,故名世间解。】
这也是佛的德号『世间解』。『世间』要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甄解》是用佛法来说的。因为整个宇宙人生,不外乎『五阴』,要把它分析,不外乎这五大类,色、受、想、行、识,这是五大类。如果细分,就很难讲了。我们在唯识里面看到的《百法明门》,百法,可以说就是五阴的扩展,这一展开来就是百法,百法归纳起来就是五阴。由此可知,五阴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因为百法再要展开,那就是《瑜伽师地论》里面讲的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还是从纲领上讲的,六百六十类。
『解』是『知』的意思,对於宇宙、人生一切的道理、现象变化的过程,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这个我们称他作世间解,对於世间他能够理解。
【净影疏曰,世间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间,名世间解。】
这个说法也很好,确实如远公所说,是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权智。权实两种智慧前面说过了,他受用的。所谓是般若无知,无知是实智,是自受用的;无所不知,是他受用的,是佛菩萨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所示现的是无所不知,这是世间解。
【会疏曰,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故名世间解。】
这个意思也是前面所讲的,说得更清楚、更明白,种种的因缘果报,没有不了解的,这称为世间解。
【涅盘经曰,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为最上,非余肢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为尊上,非法僧也。】
这是解释『无上士』。士,在我们中国古代世人最为尊重的。中国有四民,士农工商,士在社会上最有地位,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知识分子。在从前讲是读书人,士大夫阶级,这属於知识分子。「无上士」,这个意思就很明显,是读书人、知识分子之中至高无上的,才称为无上士,这是对佛的尊称。实在讲,佛的智慧、德能达到究竟圆满,再没有缺陷,这种地位称之为无上士。下面是个比喻,比喻好懂,譬如一个人,人的部位,头是最上的。佛就比这个意思,『最为尊上,非法僧也』,在三宝当中,佛法僧,佛宝最上。
【又曰,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
这是讲断烦恼,无明。『有所断者』,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他还要断,那他就不能称无上。如来果地,无明烦恼断尽,再没得断了,所以称之为『无上士』。这个跟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相同。
【会疏曰,业惑净尽,更无所断,於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无上士。】
《会疏》这个解释很清楚、很明白,而且很容易懂。『业』是业障,『惑』是烦恼,见思、尘沙、无明都断尽了。『净尽』,这个净字在此地,是连习气也断了;如果习气没有断,业惑尽,不能叫净尽,加上这个净字,就是习气都断了。『更无所断』,再没有得断的。在『三界天人凡圣之中』,三界最高的是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个其中有凡、有圣,三界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是凡圣同居土,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四禅天也是凡圣同居土,这里面许多声闻、缘觉、菩萨在其中修行,在这一切凡圣当中,佛是第一。『最上无等』,等是平等,没有能跟佛平等的,称之为『无上士』。
【智度论曰,涅盘法无上,佛自知是涅盘,不从他闻,亦将导众生令至涅盘,如诸法中,涅盘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
我们先说这一段,先要知道什么叫涅盘。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翻得很多,有几十种中文名称。但是在这么多名称里面,用得最普遍、最广泛的就是灭跟圆寂。四谛法当中,大家都晓得,苦、集、灭、道,灭就是涅盘,梵语就是涅盘。灭什么?灭烦恼、灭业障、灭无明,灭的是这个。烦恼、业障灭除之后,生灭就没有了,六道轮回的生灭,十法界里面的生灭,都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而来的。所以大乘经上常说,「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寂灭就是不生不灭,生灭就没有了。这是涅盘的一个意思。
第二个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他所修行的,此地讲的,修法圆满。譬如我们同修们,大多数现在采用的修行方法是持名念佛,你持名念佛的功夫圆满了。到什么时候圆满?成佛才圆满,没成佛不叫圆满。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成佛吗?给诸位说,能,肯定能。最初用这个方法、弘扬这个方法的是大势至菩萨,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称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他这个说得很有道理,大势至菩萨真正是我们的初祖,《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诸位细细看看就明白了。
他给我们说,他与「五十二同伦」,同伦是志同道合,都是修这个法门的,我们今天讲同志,志同道合。专修专弘,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假是假借,不需要借重其他法门的帮助,就一门深入就成了,不需要用第二个法门来帮助。自得心开,心开是开悟,禅宗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自得心开是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一句佛号,就能帮助你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一句佛号就是『涅盘法』,你证得涅盘的方法,就这一句佛号。要怎么样念?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才行,这是方法。「涅盘法无上」!在大乘许多法门当中,可以说都是涅盘法,而持名念佛这个方法,确实是涅盘法无上法。为什么?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既简单、又稳当,能够专修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功的。
『佛自知是涅盘』,证到这个境界,自己很清楚,用不著去请教别人。如果自己不清楚,请教别人,别人来跟你说,你开悟了、你证果了,我看这个话很不可靠。现在这个社会上,佛门里面欺骗人的事情也不少,千万不要上当。你自己证得什么境界,一定清楚。涅盘是什么境界?刚才讲了,灭。你的烦恼灭了没有?你的妄想灭了没有?这个是自己很清楚的事情。如果我们坐在这个地方,坐个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一个妄念都没有,你自己不清楚?你还要请别人给你做证明?如果自己妄想分别执著烦恼都没有了,你就证得涅盘;假如还有妄想分别执著,自己清楚,没证得。
如果诸位从前面我们一直在一块研究讨论下来的,应当记得前面所说的,在第二品里面我们念到的,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三三昧就是涅盘法。你要是入三三昧,经上讲了,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入了,入了之后就叫做三解脱门。解脱就是涅盘,前面我们读过。我们今天有没有空?有没有做到无相?无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四相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了,确实没有了。如果你说我的四相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统统都离了。我问你们同修,这个人是不是真离了?如果离了,还会说我已经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离!真正离相,念头没有了;还会有这种念头在,他没离。没离,用什么方法来离?从无愿、无作上下手,这是三个方法。三个方法会用一个,就成功了,就能够契入涅盘的境界。所以,你证得,你自己一定清楚。实在讲,修行稍稍功夫得力,自己也能够感触到。功夫得力的时候是什么相?烦恼轻了,不能说烦恼没有,烦恼没有你就是证入涅盘了。烦恼轻了,没有从前那么严重,智慧增长,所以烦恼轻菩提长,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自己哪有不清楚、不明白的道理?所以,佛自知是涅盘,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从他闻』,说明这桩事情他人帮不上忙。我们今天接受佛法,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功,契入这个境界,是不是别人教的?给诸位说,不是,是自己证入的,这个事情别人没有办法帮上忙。诸佛菩萨对於我们的恩德,只是给我们做个增上缘而已。这个增上缘非常重要,如果不是佛菩萨将这些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明,我们永远不知道有这桩事情,我们永远也不会认真去修学这个事情。这是他告诉我们!告诉归告诉,我们要不能够领悟、不能够认真去做,我们依旧还是凡夫,还是生活在烦恼生死之中,没有办法超越。所以,修行、证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亦将导众生令至涅盘』,「导」是指导、教导,帮助一切众生,告诉他契入涅盘的方法、门径。『如诸法中,涅盘无上』,在一切法当中,涅盘是究竟圆满。『众生中佛亦无上』,因为一切众生没有证得般涅盘,佛证得了,所以佛在众生当中,他也是无上;法无上,证得这个法的人也无上。底下说:
【复次,持戒、禅定、智慧,教化众生,一切无有与等者,何况能过,故云无上。】
从众生渐次修学这个过程当中,从『持戒』到『禅定』到开『智慧』,这三句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三句是从纲领上说的,一切诸佛菩萨教化众生都离不开这个原则。『一切无有与等者』,戒定慧三学没有办法跟涅盘平等,涅盘是戒定慧三学达到究竟圆满处。跟它等齐都不能,怎么能超过?所以称涅盘法为『无上』。底下一段;
【净影疏曰,能善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
这是佛的十号之一,佛的十号里有『调御丈夫』,「调」是调顺、调理,「御」是统御。佛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能够调伏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真的是心服口服。譬如佛法里面讲平等法,佛告诉我们,平等的标准是什么?先要找出不平等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平等?佛给我们讲,因为一切众生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执著就不清净了。要如何能做到平等?大家都把分别的心舍掉,就平等了;将执著的心舍掉,就清净了。这个说法我们觉得很有道理,我们听了很服气。所以佛不是要我们跟著他走,不是要我们样样以他做标准,不是的,这是他真的最高明的地方。他确实把烦恼、不平的种种因素找出来,从根本上来解决。
佛未曾给我们订一个标准,譬如讲的五戒、十戒、十善、出家两百五十戒,这些标准是对初学说的。好像读书,学校里面的小学生,小学生要给他订很多规矩,教给他遵守。到中学,规矩就少了一半,到大学没有了,你成人了,样样你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宰,不需要给你订标准。所以高级的佛法里头,佛从来不会给众生设一个标准。这是叫我们不能不佩服的地方,佛不是牵著人鼻子走的。
【合赞曰,自既丈夫,复调丈夫,故号佛为调御丈夫,若具四法,则名丈夫,何等为四,一近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惟义,四如说修行。】
《合赞》的解释,不但解释得好,而且非常具体。『调御丈夫』,首先要能够调顺自己,自己不能调顺,怎么能帮助别人?换句话说,要想调顺自己,度众生实在讲,四弘誓愿懂得佛法的人都知道,四弘誓愿里面还有自性的四弘誓愿,不是对外面人,专门对自己说的。「自性众生誓愿度」,度自己!众生无边誓愿度是把自己跟别人都包括在里面,自性众生誓愿度,那是度自己,「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四句都在自性上,自己要能度自己,要断烦恼、要学法门,断烦恼、学法门都不在心外,心外无法。所以称之为自性。
『自既丈夫』,你自己能度得了你自己,能断烦恼、能学法门、能成佛道,那当然是丈夫。此地这个「丈夫」意思跟英雄是相通的,大丈夫就是大英雄。这里面没有男女老幼,你能够做到,你就是丈夫,你就是英雄。『复调丈夫』,调是帮助别人,这就是调御丈夫。可见得,《合赞》里面讲的,先成就自己,然后再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这是调御丈夫。
底下这个四法说得很好,使我们知道从哪里下手。『若具四法,则名丈夫』,这是把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大丈夫、调御丈夫,条件说出来了。第一个要亲近善知识。谁是善知识?必须他断烦恼、证果位,这样的人才是善知识。他自己的烦恼没断,没有证得果位,譬如小乘初果以上都称为圣人,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也都是入了圣人之流,这个人是善知识,这是最低的。最低果位的善知识,也就是说他有能力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这样的人他已经真的离四相。早年,我们初接触佛法的时候,我想现在还有不少同修,误会以为小乘人没有离相,大乘菩萨才离相。在《金刚经》上佛说得很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是大乘,大概小乘人可能没有离相,孰不知《金刚经》上给我们说得清楚,小乘初果须陀洹已经不著相。由此可知,从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觉,他们做的是什么功夫?全是离相的功夫。由此可知,虽然统统是离四相,离相功夫有浅深不同,所以佛才说这么多阶位。如果功夫相同,哪有这些阶级、哪有这些位次?这些位次、阶级,都是因为离相功夫浅深不一样。总而言之,最浅的须陀洹,他功夫得力了。我们今天做的,功夫不得力,连须陀洹我们也望尘莫及,也做不到。
这是说我们亲近善知识,善知识的标准是在此地。假如我们这一生当中遇不到善知识,那怎么办?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遇不到善知识就不能成就。这是跟老师,跟错了老师,麻烦就大了。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找古人;现在人没有善知识,没有这个标准的,古德当中有。我过去学佛,初学的时候,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就非常谦虚,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往后怎么办?他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是谁?他的老师,印光老法师。印光老法师不在了,早就过世了,印光老法师的著作在,《印光大师文钞》。每天读《文钞》,『能听法』,思惟经义,这第三条就符合这个标准,依教修行,这的确是个好方法。所以,李老给我介绍的,这是我们净宗当代的祖师大德。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我这些年来,跟诸位同修介绍善知识,我跟大家介绍的是阿弥陀佛,我们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在哪里?净土五经就是阿弥陀佛。其中最重要的是《无量寿经》,我们读诵《无量寿经》,理解《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前些年黄念祖居士做了个注解,注得很好。我们这次在一起研究讨论,现在用的这个本子,我们订个名字叫「指归」,其实这里面每一条都是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面,引用古来祖师大德的开示、注疏以及经论。他只引用,而没有详细加以解释,所以我们把引用的这些资料选出来,一条一条我们再来做简单的讨论。便利於深解义趣,对於这部经典的义理要深入的理解,我们才能够得受用。理解之后,你就能常常思惟经义,思惟经义就是观察宇宙人生,是不是如佛所说的。
末后『如说修行』,如同佛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过去想错、看错、说错、做错了,把这些错误,根据经典的理论、方法修正过来,这叫「如说修行」。务必使我们的知见与佛相应,我们的言行也与佛相应,这个相应,诸位要记住,是与他的原理原则相应,要懂这个意思。然后就能活活泼泼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叫做如说修行。
【会疏曰,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
《会疏》这一段也是解释「调御丈夫」这个德号。这是说他具足『大丈夫力用』,黄老居士引用经论,排列的顺序很有道理,《会疏》摆在最后,「具大丈夫力用」,前面力用都说出来了,特别是《合赞》里面说得好,这就不必加以解释了。『而说种种诸法』,佛用什么来调顺一切众生?佛是说理,佛是为一切众生说明事实真相,用这个方法,决定没有妄语,决定不欺骗众生。所以众生对佛敬爱也畏惧,愿意接受佛的教导。佛教学的目标就是底下的两句,也是佛对於一切众生的期望。『令离垢染,得大涅盘』,两句是一个意思,前面一句是修因,后面一句是证果,因果是一不是二,是一桩事情。垢是污染,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在经典里面也常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都是此地讲的垢染之意。这些东西完全离开了,就是大涅盘。由此可知,大涅盘是性德。
佛在《华严》、《圆觉》上给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句话说,大涅盘是一切众生各个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圆满的功德,清净寂灭的真性,是本有的,大涅盘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是因为有了染污,使我们的性德障碍了,不能现前,才变成了所谓的生死凡夫,原因就是此地讲的「垢染」。这个东西能不能离得掉?能,因为它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讲得好,他说「本觉本有」,本觉就是涅盘,本有的,「不觉本无」,不觉就是此地讲的垢染,无明烦恼,这是本来没有的。本来没有的,当然可以断,本来有的,当然可以证得,这个话说得非常肯定,确实增长我们的信心。妄念,妄想分别执著哪有断不掉的?只要把这个东西断掉,我们的大涅盘就现前,清净心现前,圆满功德现前,这个一点都不假。
理,我们懂得,事上来讲真难!我想没有妄念,这妄念一天到晚不停,这怎么办?佛跟我们说,这叫习气,习惯成自然,打妄想不是这一生才开始,过去生生世世都打妄想,妄想打成习惯,不打自然就出来。所以,烦恼、习气它产生了一股力量。可是你自己要能警觉到,这个力量再大也不可怕,为什么?因为它是可以断掉的,你要有这个认识,要有这个信心,要依照佛的方法去做。净宗的方法实在讲是妙绝了,教我们念佛,执持名号,为什么要念佛?不念佛就打妄想!这个方法好在哪里?顺著我们的习气,习气太深,的确是不容易断,随顺我们的习气。把习气里面稍微给它改变,不要乱七八糟去想,专想阿弥陀佛,专想《无量寿经》,这个方法好,所谓是以一念止一切妄念,他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用久了,得力了,所谓得力,是自自然然妄念少了,确实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心恢复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般若智慧现前;智慧现前,你对於经义就更透彻、更深入。
所以,经义是无有穷尽的,我们今天看只是看表面上的意思,你心清净一分你就入一分,清净十分你就入十分,字字句句妙义无穷。不但我们凡夫数不尽,实在说一切诸佛如来都数不尽,随著你的功夫增进。你才晓得,这一部经实在讲就是一切经,一切经就是一部经,《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能够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这才显示出妙义无穷,功夫就是你怎样去离垢染。《金刚经》上跟我们讲的纲领也是非常之好。垢染最严重的就是四相,我、人、众、寿。所有一切凡夫,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起心动念就执著有个我,有我就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这个不但是生烦恼,而且造罪业,罪业必有果报,这怎么能解决问题?所以佛教给我们,应当从这里下手。而教给我们的观法,观法是修行的方法,《金刚》是般若法门,修行的纲领是讲作观。作观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作观是这个意思,把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教我们观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决定不是真实的。人生一场梦,现前就在作梦,天天在作梦。而且这个时间非常短暂,如露亦如电。露是讲你一生,一生几十年的时间像露水一样,很短,有了年岁的人这个感触就很深。我是二十二岁到台湾,在台湾四十多年了,我的一些同学、同事、朋友,三分之二都不在了。想想四十年前刚刚到台湾的时候,就像是昨天一样,梦幻泡影四个字说绝了!电是比喻今天一天石火电光,像闪电,刹那,一生就像朝露一样。
你能够作如是观,你这个人会清醒过来,从哪里清醒过来?从迷惑颠倒清醒过来,不再追求名闻利养,不再去造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再干这个事情,头脑会清醒一些。如果事实真相真的被你看破了,四相就可以离了。离四相的方法,就是后面这四句偈,纠正你错误的观念。在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佛教给我们两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教给我们,我们现在还有个身体在这个世间,应当怎么样过日子?应当如何生活?佛就说这个原则。不取於相是外不著相,随缘,内不动心。在念佛上来讲,内不动心就是心里面二六时中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不要让任何一个杂念、任何一个妄想渗透进来。你的心是佛心,你的愿是佛愿,心、愿与佛相应,这是成佛的捷径。不著相,不是说不要相,这个不取相,不取也是不著的意思,不是不要。样样东西都在现前,心里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影响,这就对了。自己心里面有主宰,这个主宰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没有现前的时候,就是佛号。这个方法好,这才真正能够离一切垢染,自性就能现前,自性现前就是得大涅盘。所以,只要把障碍去掉就行了,自性就现前。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