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 (第五十集)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五十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50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一面,第七行,从第二十一段看起:

  【净影疏曰,住佛住者,涅盘常果,诸佛同住,今日世雄,住彼所住,住大涅盘,能起化用。】

  『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灭,四谛里面苦集灭道,灭翻作涅盘。此地所讲的灭,是说两种,在因上讲,灭烦恼,果上讲,灭生死;换句话说,涅盘也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通常在中国佛教里面有个译法大家所熟悉的,就是翻成圆寂,这也翻得很好。圆是讲圆满,我们常讲功德圆满,功是修行的功夫,德就是修行的果报;换句话说,因与果都圆满,这是圆的意思。寂跟灭的意思相同,清净寂灭,也就是生死烦恼统统都寂静了,这是圆寂的意思。而社会间有不少人将这个名词错会了,以为涅盘、圆寂都是死的代名词,人死了就叫圆寂,人死了就叫涅盘,这是很大的误会。如果说死就是圆寂,那哪一个不圆寂?各个都圆寂。所以,圆寂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果德,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所以般涅盘,证涅盘不是说死了才证的,证涅盘是活著证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所示现的,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他悟的是什么?就是入般涅盘了。由此可知,涅盘跟圆寂是活著证得的,与死不相干,活著证得的。

  『住佛住者』,佛住在哪里?这是讲心,「佛住」就如同我们一般人常讲的存心,你的心在哪里?凡夫的心都在妄念上,都在忧虑、牵挂上,他住在这些地方。所以他住生死,凡夫的心住在生死。你看妄念是生灭的,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忧虑、牵挂都是生灭的现象。凡夫住生灭,也就是凡夫住生死。二乘圣者、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们住涅盘,涅盘就是不生不灭,佛法里叫它做偏真涅盘。佛与大菩萨他们住的境界叫大涅盘,大涅盘跟小乘人证得的苦集灭道的灭又不一样,不是一个意思。大涅盘意思是说不住生死,也不住涅盘,这个就伟大了。住生死,这是六道轮回;住涅盘,固然自己得受用,心真正得清净,不能利益众生,这并不可贵。佛与大菩萨不住涅盘,他度众生,广度众生,在十法界,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就到哪里去应,感应道交,他不住涅盘。这叫无住涅盘,佛与大菩萨他们住的是无住涅盘。虽然示现在六道、示现在九法界,他是乘愿而来的,他不是业力而来,所以虽同凡夫,但是没有凡夫的生死。於是乎他生死、涅盘二边都不住,这个叫做大涅盘,这是佛所住的,『涅盘常果,诸佛同住』。

  『今日世雄』,世是世间,雄是英雄,世间英雄,他的意思是说,一般人办不到的他能够办得到,这才称之为英雄。世间人不能了生死,世间人不能断烦恼,世间人不能出三界,佛菩萨统统可以做得到,所以佛称之为大英雄。我们到寺院看到供佛的大殿,都写著「大雄宝殿」,就是大英雄宝殿,取的意思就是这样的。所以,此地世雄指释迦牟尼佛。『住彼所住』,也同诸佛所住一样,『住大涅盘』,涅盘上加一个大字,就是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能起化用』,有能力起无量无边教化众生的作用。这是解释诸佛所住。下面一段我们再看:

  【会疏曰,佛所住,不二乘菩萨所能及。】

  这个『不』,底下括弧用个「非」,它的意思就是非,不是二乘菩萨所能及的,意思是这样的。

  【唯佛与佛住之。】

  他跟诸佛如来同样一个境界。

  【又曰,佛说三乘随他教时,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随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

  这一段的意思说得很好,完全是从事相上所说的,从事相上,也就是从佛菩萨应化上来说的。观世音《普门品》里面讲,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就现菩萨身,应以二乘身得度,他就现二乘身,二乘是声闻、缘觉。甚至於应以长者居士身得度,他就现长者居士身,随众生的心,佛能够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住在这个世间,『各住三乘法』,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实际上不只,应以人天身度化的他就现人天身。所以佛教里头又有说五乘佛法,五乘就是三乘再加上天、人。现身,一定是随顺众生而住,这就是「各住三乘法」。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现在北印度,他示现的是人身,跟我们一般人同住在一起,寿命也与我们一般人相彷佛。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圆寂的,我们通常讲八十岁,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实际上他是七十九岁圆寂的。完全跟我们世间人没有两样,这就是各住三乘法。

  可是佛今天讲这个法门,他所示现的不一样,阿难尊者看出来了。『今住佛随自所住』,世尊为我们说《无量寿经》,显示出他的光彩、容颜、威德、光明,不是随顺三乘法,不是住三乘法,而是住诸佛所住。诸佛所住是佛的自分,他自己证得的,所谓自受用。阿难在大会当中看出来,所以他说『住佛所住』。再看底下《甄解》所说的。

  【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也。】

  这些名词前面都曾经讲过,在这个地方就不要重复了,这都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普等三昧』,三昧是正受,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我们凡夫,不但是凡夫,二乘、权教菩萨心都不平等,所见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讲十法界就不平等了。如果要证得普等三昧,十法界没有了,那么法界是什么样子?法界叫一真法界,一是平等的,真是平等的。诸位要记住,二就不平等,假的、虚妄的不平等,真的一定平等,一一定平等。普等三昧要用现代的话讲,就是突破十法界,而契入一真法界,这个叫普等三昧。

  普等三昧跟『大寂定』意思都相接近,大寂定就是《仁王经》上所讲的寂灭忍,比无生法忍还要高一级。寂定上加个大,究竟圆满的果地,因为通常讲寂定也分上中下三品。下品是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上品就大了,是诸佛果地。这都是念佛三昧的别名,可见得念佛三昧这个意思多深多广,无量三昧都不出念佛三昧。如果你对於这句话要能够有几分体会,你才明了念佛法门真正不可思议,确实不是其他法门能够相比。这个法门实在讲简单容易,成就不可思议。

  【三世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

  《甄解》这几句话说得太好了,从「住佛所住」结归到「念佛」,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不仅仅释迦牟尼佛念佛成佛的,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哪一个不是念佛成佛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的意思无限深广。《甄解》给我们结归到念佛,确实加深了我们的信心。

  【今佛。】

  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为说念佛法门。】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无量寿经》,自始至终都是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与大行,自行化他的德行。佛心中清净,没有其他的夹杂,真正是住阿弥陀佛之所住。

  【住念佛三昧。】

  由此可知,我们平常如果是一心念,念佛号也好,念《无量寿经》、念《弥陀经》都好,或是净土三经,或者是净土五经,你要晓得,这个时候你的心「住佛所住」,这多殊胜!世出世间一切贤圣都不能为比,何况是凡夫、二乘、权小,怎么能相比?我们今天对这个道理明白了,事实真相也搞清楚了,问题就是我们自己肯不肯做,肯不肯把心住在佛所住上。佛所住就是一句万德洪名,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底下一段:

  【十住断结经曰,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

  佛门当中通常称诸佛如来为导师、大导师,都是对佛的尊称。这个名号的意思,就是他能够指导一切众生,引导一切众生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特别是净宗,净宗是一生平等成佛的捷径,没有比这个更快速的,也没有比这个更稳当的。所以,净宗的祖师称大师、称大导师。下面:

  【华首经曰,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

  《华首经》这个解释也非常之好。能够为,『人』是讲的一切众生,『说无生死道』,「无生死」就是没有生死。没有生死不是凡夫的境界,最低限度是小乘阿罗汉,脱离六道生死轮回了,他有能力教给一切众生这种方法,了生死、出三界,可以称之为『导师』。实在讲生死有两种,前面说过,有分段生死、有变易生死。超越六道轮回,分段生死没有了,变易生死还有。所以要严格的说,变易生死也了了,那是大乘圆教的佛果才能够办得到。因为大乘等觉菩萨还有一次变易生死,他就成佛了,到如来果地上,变易生死没有了。在一真法界里面,如同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圆教初住到成佛这当中有四十一个阶级,每一个阶级是一次的变易生死;换句话说,他有四十一次的变易生死。

  变易的意思要清楚、要明了,如同学生在学校念书,你念一年级,念了一年,第二年升到二年级,第一年级死了,第二年级生了,那个叫变易。所以变易不是真的有生死,是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为什么用生死这两个字?生死是比喻苦,你不受这些苦你怎么能升级?你在学校要辛辛苦苦念一年,经过许多考试,才能升一级。所以生死是比喻苦。不像分段,分段确实有生死的现象,变易没有生死的现象。我们再翻过来看第二十六段。

  【佛报恩经曰,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盘径,使得无为常乐故。】

  『大导师』决定是称佛陀,『正路』就是正法,帮助一切众生证得般涅盘的方法,『径』是径路,就是门路的意思,指导他怎样才能够证到大般涅盘。也就是说指导他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教导他这些方法,这是正法。『使得无为常乐故』,无为常乐是大涅盘的境界。这样的人,尊称他为大导师。下面一段:

  【甄解曰,导师行者,即弥陀世尊平等引接无所遗故。】

  在这个经上,诸佛如来特别尊阿弥陀佛为大导师,因为一切诸佛都是导师,尊阿弥陀佛为大导师这个很有意思。跟佛在经中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两句话将阿弥陀佛赞叹到极处了,没有再高的。什么人赞叹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赞叹的。诸位要明了,释迦牟尼佛赞叹,就是代表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样赞叹,绝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赞叹,所谓佛佛道同,是诸佛共同赞叹,共同尊阿弥陀佛为大导师。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是以平等接引,这是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没有做到的。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都是有等级的,像释迦牟尼佛平常所示现的三乘的教法,在我们世间,佛显示得很清楚、很明白。先说「阿含」十二年,度小根性的众生,人天、声闻,然后再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度大乘根性的众生。最后又八年说「法华涅盘」,是度根熟的众生,这不是平等法。而说净土法门,劝一切众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法门是平等法门,这一点我们要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今天所学的、所接受的,就是世尊所宣说的平等法门。

  『无所遗故』,无所遗是一个都不漏。是不是真的无所遗?在事实上,似乎是遗漏了不少,我们常常听到,一万个念佛,只有几个往生,那不是遗漏了很多吗?怎么说无所遗故?我们是看到这一段的时间当中,看到似乎遗漏很多,假如你把时间放长一点,你才晓得无所遗故。这就譬如学校里面教学毕业一样,我们刚刚碰到这一天,这个学校举行毕业典礼,毕业班里头几个同学今天毕业了,还有好多班级不是没有毕业吗?对,一届一届的都毕业了,这就无所遗。甚至於没有善根的众生,佛给他种善根,种什么样的善根?他见到阿弥陀佛的像,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将来、或者是多生多劫之后缘成熟了,这个种子起现行,就因为这个种子,他就能信、能愿、能行,往生不退成佛。怎么会有遗漏?确实一个都不会遗漏,就是往生时间早晚不同,早晚不同是在缘上。纵然他晚生,但是他决定得生,所以确实无所遗故。

  今天,我听说这个道场这里要做网路。你们懂得这个道理,网路第一个画面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一打开第一个,阿弥陀佛的种子就印在他阿赖耶识里面去了,后面看不看都没有关系,这个种子就决定帮助他往生不退成佛。

  【又曰,大导师者,即弥陀世尊,以本愿引摄五乘。】

  这个说的更明显,『大导师』是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尊称,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接引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归纳不外乎这五大类,就是『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总不外乎这五大类。

  【净影疏曰,无上菩提,是最胜道。】

  『道』在此地讲是佛道,『胜』是殊胜,最殊胜的成佛之道是什么?『无上菩提』,梵语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学佛同修所求的。修学佛法最后的目标,就是要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用一个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智慧,这个大家容易听得懂。

  【甄解曰,最胜道者,念佛往生一道。】

  《甄解》是唐朝时候,日本的法师在中国留学的作品。蕅益大师是明朝时候人,明朝末年清初的人,距离唐代大概有七百年。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跟《甄解》这个意思相同。蕅益大师没有见到《甄解》这部书。说到这个地方,日本人的确也很小气,我们中国的好东西都被他拿去了,所以中国许多重要典籍、论典在中国失传,唐朝以后没有了,看不到这个东西,结果这些典籍全都在日本。杨仁山居士,清朝末年时候人,他曾经派驻日本使馆当参事。他是个佛教徒,所以在日本佛教里头他接触得很广泛,发现中国唐朝时候遗失的许多东西都在日本,他从日本再带回来。在南京,把他自己家里住的房子捐献出来,做为刻经处,「金陵刻经处」,刻什么东西?都是刻中国古时候失传的这些典籍。所以《甄解》这段话蕅益大师没见过,蕅益大师能说得出来,中国人常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不能契入这个境界,这句话说不出来的。『最胜道者,念佛往生一道』,跟蕅益大师讲的,发心念佛求愿往生即是无上菩提心,一个意思。

  【於一切方便中,无上最胜故。】

  方便就是法门,『一切方便』就是无量法门。修行证果,断烦恼、证菩提的方法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方便法中,念佛是第一方便。所以,『无上最胜故』。

  【又曰,最胜道者解脱德,涅盘经云,无上上,真解脱,故无上上,即最胜义。】

  这是解释『最胜』这两个字的含义,没有比它更高的,没有比它更方便的。有些方便法,但不是最上的;有些最上法,不是方便的。譬如禅,禅可以说是最上法,但是它不方便,我们一般人根本就做不到。五戒十善是方便法,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它不是最上的。又是最上、又是最方便,唯独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只有这一法,无上最胜。

  【嘉祥疏曰,去来现在佛佛相念者,明三世诸佛皆有化众生之念,光光相照,又智智相照,故云相念也。】

  这个意思,我们要细心深深的去体会。过去、未来、现在,这是讲『三世诸佛』,三世诸佛『佛佛相念』。为什么佛佛会相念?佛佛道同。什么道?度众生,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证得无上菩提,每一尊佛都是这个心愿。而且每一尊佛都是以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差别、没有等级,这个心愿完全相同。因此,任何一尊佛接引众生、教化众生,决定得一切诸佛的护念。特别是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前面刚刚讲过,最上殊胜,方便到极处,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平等得度、平等成佛,三世诸佛哪有不护念的道理?

  『光光相照,智智相照』,相照就是相念的意思,就是护念、加持的意思。不但被度的这些众生蒙诸佛本愿威神加持,度众生的这位佛陀也得一切诸佛相念的加持。这个境界多么殊胜,我们要细心从这里体会,然后你才晓得,你念佛、你读经,你在思惟经义,功德利益无量无边。这时候你得三世诸佛如来的护念,你得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自己的用心与佛的心愿相应不相应?如果你心是清净平等慈悲,那就很相应。如果心里面有夹杂、有妄想、有杂念、有分别、有执著,你所得到的加持就减少了。减少不是诸佛有意减少,是你自己本身有障碍,使佛的圆满加持,你所得到的只是几分之几而已,不能得到圆满。障碍在自己这边,不在佛菩萨那边。

  【甄解曰,去来现佛等,举三世佛相念,以推度今佛所念。】

  这个意思容易懂。『去来现』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诸佛,三世诸佛人数众多,用一个『等』字。『举三世佛相念』,就能够推断释迦牟尼佛亦念诸佛,佛佛相念!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必定得诸佛护念。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当自己在遇到困难、遇到危险、恐惧的时候,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这个时候一切诸佛的护念、加持特别明显,能够叫你得到身心安稳,远离恐怖妄想,效果无比的殊胜。

  【合赞曰,我以三世诸佛相念,类知得无今佛亦念诸佛,然今超过诸佛,现此奇相,有何故耶。】

  《合赞》这段是说明,世尊在没有讲经之前,所现的殊胜瑞相。『三世诸佛相念』这是一定的道理,真实之事,所以可以以此类推。『今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的时候,他当然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当然想到阿弥陀佛,这想就是念。念阿弥陀佛,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然后才为我们介绍,这桩事情我们要懂。我们今天,如果别人邀请我们去给他讲开示、去给他说法,无论时间长短,一个小时也好,半个小时也好,你要给他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你是不是一定先想佛,先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然后怎样去跟他介绍。那你就是忆佛念佛了!你在忆念的时候就得佛的加持。

  我们今天没功夫,什么叫功夫?断烦恼是功夫,我们的烦恼没断、妄想没断、分别没断、执著没断;换句话说,完全是凡夫。凡夫怎么得佛的感应?唯一真诚,我们用真心、用诚心为一切众生说法,介绍净土法门,决定里面没有丝毫名闻利养的念头,你就是真心;如果夹杂名利在里面,就得不到感应。假如没有丝毫名利,完全是为利益众生,一定得感应,即使没有功夫也得感应,跟这里道理是相同的。

  『然今超过诸佛』,底下的三句是说明,世尊当年讲经,在法会当中这个时候,佛所现的光颜巍巍超过诸佛。为什么会超过诸佛?因为佛念佛,佛念佛,佛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又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所以这个相就特别的奇特,阿难尊者在一生当中没有见到过,『现此奇相,有何故耶』。理与事虽然深、虽然广,多少也能够体会到一些。

  【智度论曰,善哉善哉,再言之者,喜之至也。】

  阿难因为见到佛的瑞相,特别起座请教世尊。他这一请教、一发问,佛就非常的欢喜,所以没有说话之前先赞叹他『善哉善哉』。这两个善哉意思也是很深很广,《智度论》里头这个说法也说得好。太欢喜了,所以重覆的赞叹。

  【甄解谓,所问称可佛心故。】

  阿难问的,正是问到佛的心坎里去了,佛怎么不欢喜?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实在讲,在一切经论里面,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喜怒哀乐,他烦恼断了没有?他确实没有烦恼了,他的喜怒哀乐是唱戏、是表演,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契入。所以佛是全身说法,不仅仅是言语,身语意三业说法,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全都是说法,要在这个地方去体会。真正会学佛的人,也要在这个地方学习,和光同尘,历事炼心。佛给我们做的榜样,在生活当中非常活泼,不是呆呆板板的。

  【汉译曰,阿难,今诸天帝王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汝皆度脱之。】

  这句话含义很深。从表面上来说,阿难启请,因为他一启请,世尊为大家说出这部《无量寿经》,而依照这部经修行,得度之人(得度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佛说这都是阿难度的,阿难启请,佛才说经;阿难不请,佛就不说了,启请人功德不可思议。而实在的意思我们要懂得,佛是劝我们要代众生请法。众生无知,愚昧无知,不知道佛法的殊胜,也不知道生死轮回的真相,不知道,真的是醉生梦死。觉悟的人、明白的人,一定要有慈悲心,念念当中代众生请法。众生之所以得度,就是因为请法的人这个因缘令一切众生得度,所以说请法之人度这一切众生并不为过。所以度众生,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不要自己说法,说法的人很辛苦,不需要自己说法,你只懂得请法,你跟说法的人功德是一样大;不会说是你请法的人比说法的人功德要少一分,没这个道理,一样大,你不启请他不说。这是里面含的深义。

  我们学佛的人,现在在这个时代,众生迷惑颠倒,苦报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电视新闻里常常看到,全世界到处都有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灾难是怎么形成的?世间人不知道,以为这都是天灾,天然灾害,人无能为力。其实他的看法完全错了,所有一切的果报是业力感招的。在佛法里面讲的三毒烦恼,贪欲所感的水灾,瞋恚所感的火灾,愚痴所感的风灾,众生有贪瞋痴,所以外面有水火风三灾。如果一切众生把贪瞋痴三毒烦恼息掉,不但没有三恶道的果报,这个三灾也没有了,三灾是花报,三途是果报。

  如果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这一生过去不算,过去没学佛,迷惑颠倒,不知道。现在学佛明白了,我从今而后,尽形寿,就是尽我一生,我只要有一口气在,还没有死,我对人、对事、对物再也没有贪爱的念头,你这一生就不会遇到水灾。纵然遇到大水也淹不死你,为什么?你没有这个业。你将来决定不会堕饿鬼道,饿鬼道的业因是贪爱;你把这一条断掉,对人对事对物无有贪爱之心,你就不堕饿鬼道。对人对事对物没有瞋恚心,没有一点恶念,你决定不会堕地狱道,你也不会遇到火灾。对人对事对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愚痴、不糊涂,你决定不会堕畜生道。所以,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认真去修,修什么?断贪瞋痴,这是消极的,不堕三途。如果再能够积极的以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去帮助一切众生,你纵然不往生,你必定得人天大福报。

  佛法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象,现象是什么?实在说,就是因缘果报的相续相,这在讲席前面讲过很多。所以佛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迷惑颠倒,天天造作罪业,果报现前,他恐怖了,恐怖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受。菩萨聪明有智慧,知道果报可畏,起心动念不造恶因,所以他就不受果报,这才是个聪明人。所以这一句用意很深。

  奖励阿难,实在意思是劝我们,我们要常存为一切众生求法的心愿。我们到哪里去求法?假如我们明白了,我们也想学阿难,为一切众生请法。阿难机会好,遇到释迦牟尼佛,可以向佛请法,我们今天去找谁?到哪里去为一切众生请法?这个世间谁是真正的善知识?这是个很现实,也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求自己,不要求别人,劝自己认真的、努力的修学,学成之后弘法利生,求自己!求别人,别人未必肯答应,未必能说得如法。如果请别人,说得不如法,那你就害惨一切众生,他说的要不是正法,或者说的法不契现前众生的根机,那不是麻烦大了!一定要劝自己,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必得感应。所以这一句赞叹里面含义是很深很广,我们要能细心去体会。底下一段说:

  【普贤行愿品曰,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

  佛的心是什么?如果说佛的心是真心,真诚清净平等,一切众生的真心都是真诚清净平等。佛之所以值得九法界众生的尊敬,就是佛有大慈悲心。大慈悲这个意思简单的说,就是对於一切众生的关怀、爱护,从来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平等的爱护、平等的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念佛往生净土,这就是『大悲心』。「行愿品」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又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大悲水』是什么?是不是叫你每天用一杯水,念几遍大悲咒去给众生喝?你要这样去会意,你就错解佛的意思。大悲心是体,大悲水是作用,就是你要有真正慈悲的行为对於一切众生,这个大慈悲的行为就叫做大悲水。你真正关怀众生,真正爱护众生,时时刻刻将净宗法门为一切众生开示,劝导众生修学,这些行持就叫做大悲水。所以不能把它错会了意思。要有行动做出来,众生才能得真实的利益。底下一段,就是讲它的效果。

  『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这一句意思也是双关的。就三世诸佛这边来说,满诸佛度众生的心愿,这是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是帮助一切众生往生不退成佛。诸佛就是这些念佛的众生,帮助这些人往生不退成佛,就是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所以这一句有双关的意思。在「回向偈」里面,「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前面一个意思是报佛恩,后面的意思是度一切众生,平等成佛。所以,一定要劝自己发大慈悲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不辞辛劳,不怕艰难困苦,认真努力修学弘法利生。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