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 (第四十九集)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四十九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49

  请掀开经本,六十九面,第二行,从第一段看起:

  【汉译曰,於时佛坐,思念正道,面有五色光,数千百变,光甚大明,贤者阿难,即从座起,更正衣服,稽首佛足,前白佛言,今佛面目光色,何以时时更变,明乃尔乎,今佛面目光精,数百千色,上下明彻,好乃如是,我侍佛以来,未曾见佛身体光曜,巍巍重明乃尔,我未曾见至真等正觉,光明威神,有如今日。】

  这段是《无量寿经》汉译的原文,说得比较详细。这是阿难尊者记载世尊当时说法前的状况,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的,『於时佛坐,思念正道』,要注意的就是「思念」这两个字。唯恐我们同修把这两个字坐实了,那我们就错解了。佛还有没有思、还有没有念?决定没有。思念,有思有念是凡夫,绝对不是圣人。不但佛没有思念,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小乘初果须陀洹也没有思念了,离一切思念,才能入正定。小乘的定并不很深,都已经不著相了,佛哪里有思念?因此这思念两个字,我们要真正能够体会。思的意思是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的意思是不断,没有间断。这是诸佛菩萨果地上的境界,换句话说,宇宙人生的真相,念念之中都是圆满的现前,是这么个意思。

  底下说佛示现的瑞相,实在讲思念正道这一句是佛菩萨果地上的境界,这个境界没有先后的、没有始终的、没有生灭的。但是所现的瑞相,这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现出来的相状。『面有五色光』,五色,我们常讲的原色,现在科学里面讲的三原色,在古时候,印度跟中国都是讲五色。五色是讲五种原色,五色交互那就能现无量无边的色彩。有如音乐一样,中国古代讲五音,现代西方音乐是七个音阶,七个音阶交互就变成交响乐,要懂这个意思。不是单单五种,那就很单调,五种颜色配合起来,千变万化,『数千百变,光甚大明』,这就是说明无量色的光明。这是佛在讲经之前现的现象,阿难尊者看到了。汉译『贤者阿难』,也有的地方译「尊者阿难」,阿难尊者意思相同。『即从座起』,阿难尊者看到佛现的瑞相,他从自己的座位站起来,把自己的衣服整理整理,表示恭敬。古时候印度,他所穿的衣服就是一块布披在身上,现在我们看到印度人的服装,你就能看到,所以起来的时候,一定要把衣服整理一下。『稽首佛足,前白佛言』,这是行礼,恭恭敬敬的向佛行礼。行礼,当然他有疑问要请教,「前白佛言」,他提出他的问题。

  『今佛面目光色』,今是今天,今天阿难看到世尊面孔放光,『何以时时更变,明乃尔乎』,这个光明,千万的光色,无量的光色。明是说明亮,特别的明亮,异乎寻常,所以他说乃尔,哪有像这种样子,从来没有见过。底下说,『今佛面目光精,数百千色,上下明彻,好乃如是』,这是赞叹光色的明好,上下明彻。『我侍佛以来』,阿难是世尊的侍者,平常照顾佛的生活起居,从来不离开佛身边的。所以他说他侍候佛以来,『未曾见佛身体光曜,巍巍重明乃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佛今天这个身起的光明,他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后面又说,『我未曾见至真等正觉』,至真等正觉是对佛的称号,就是称释迦牟尼佛,『光明威神,有如今日』。佛的光明,威神是佛的庄严,神妙不可思议,从来没有像今天的。

  这种瑞相,表明佛所说的这部经,是过去未曾有过的,不但过去未曾有,未来也未必有。我们中国人所谓的空前绝后,佛说《无量寿经》的确是空前绝后。所现的瑞相,表这部经它的德用超过一切经之上,显示出这个意思。由此可知,本经的确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了生死、成佛道的第一经。所以现的光明威神,样样都是第一,无有能与它相比的。

  【魏译云。】

  魏译本就是康僧铠翻译的。

  【光颜巍巍,又云,威神光光。】

  同样是这段的意思,赞叹佛说法之前所现的瑞相。魏译的本子文字比较简略,没有汉译的这么详尽。

  【唐译云。】

  唐译的本子是《大宝积经》第五会。

  【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凝照光辉。】

  这有四句形容佛所现的瑞相。『融金聚』是比喻,黄金光色已经很美了,如果把黄金在高温之下熔化成液体,那个光色就更好看。以这个来形容佛在说《无量寿经》之前面门的放光。

  【宋译云,面色圆满,宝刹庄严。】

  经文简单,可是意思也很圆满。如果要不看汉译这段文,它此地单单说『面色圆满』,圆满里面的意思就含得多了。没有一丝毫的欠缺,所谓是有美尽备,所有一切美统统都完备,没有一点缺陷,这个叫圆满。『宝刹庄严』,这个意思前面没有,可见得宋译虽然只有两句,意思比汉译的还要丰富,汉译里面没有「宝刹庄严」。就是佛的光明里面显示十方诸佛的佛刹,都在这个光中变现出来,所谓光中化佛。

  我们读了这些经文,就能够体会到本经在世尊一代时教当中,就是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中的地位,显示这个经无比的殊胜。实在说,唯独这一部经,能够普度九法界众生平等成佛。这实在是了不起,任何经论、任何法门都不能跟它相比的。这个意思要从表法当中去领会。第五段:

  【净影疏曰,佛具众德,为世尊重,故号世尊。】

  这是解释『世尊』这两个字的含义。佛证得圆满的心性,自性当中本具的智慧、德能圆满现前,所以『为世尊重』。这个「世」是世出世间,世间人尊重,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也都尊重,所以有「世尊」这个德号。底下一段说:

  【胜鬘宝窟曰,外使物畏,目之为威,内难测度,称之为神。】

  这是解释「威神」这两个字。外面的现象,能够令一切众生敬畏又尊敬,又带著有害怕的心理。他不说人,他说『物』,如果说人,在十法界里头只有人道,说物好,物的范围大。物是讲一切动物,人也是动物之一,这一个字就包括了九法界的有情众生,所以意思就广了。这是「威」的意思。『内』是指佛的智慧德能不可思议,不是我们一般人,不但是我们一般人,即使等觉菩萨也无法测度,称之为『神』,神奇莫测。这是威神两个字的意思。

  【海东憬兴曰。】

  这是在注解里面讲的。

  【镜光外照,名为影表。】

  这一段是解释表里的意思,「影畅表里」,解释表里的意思。

  【即同佛身,光明外舒,外照之光显影,畅在镜内,亦同所放光还曜巍颜,故云表里。】

  这个意思说,前面这个『镜光外照』是举比喻,实在比喻的是佛的身体有光,这是佛的常光。今天在讲经之前,佛又放光,佛放光外照这是『影表』,而佛的光又照他自己,这就是『里』的意思。像灯一样,灯放光照外面,灯光也照自己,也照灯,这就是影畅表里的意思。诸位从这个比喻体会得,这段文一看就清楚了。

  【净影疏曰,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外照之光,明显镜内,名为影里。】

  《净影疏》的意思跟海东意思完全相同,但是文字更容易明了,他的文字比前面显得舒畅、浅显,容易懂。

  【佛身如是,光明外照之表,显曜佛身,名影表里。】

  翻过来看第九段。

  【甄解曰,则光颜巍巍中,影现宝刹庄严相,其犹珠宝镜中,能现森罗万相乎。】

  这一段是解释「宝刹庄严」。佛光巍巍,巍巍是盛大的意思,这个盛,像火烧的非常猛烈的样子,盛大。在光明当中,现出十方诸佛的刹土。古时候,只有用『珠宝镜中』,像宝镜,镜子里面照外面的景象,镜子里头显像。古代镜子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明亮,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做的,没有现在这么明亮。何况现在除了镜子之外,我们最好用来做比喻的是电视,打开电视,电视萤幕放光,光中显示里面的色相。当然,这只是个比方而已,没有办法比得那么真切。佛的光明当中显示十方诸佛的刹土,这是宝刹庄严。

  【法华经序品曰,眉间白毫,大光普照。】

  这也是说佛的放光,佛放白毫光,这个光是从眉毛当中白毫所放的,光明之大,能够普照虚空法界。我们知道这是说佛的报身,而不是应化身。应身的佛,白毫也放光,一般讲,普照法界比较少见,照一个大千世界,这个我们在经上常见的。照尽虚空遍法界,这一定是报身佛。

  【法华经曰,我与阿难等於空王佛所。】

  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在经中叙述,他过去因地修行的事迹,那个时候他跟阿难是同学,在『空王佛所』。

  【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两个人同时发心,程度相当。

  【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

  两个人同时发心,程度相当,但是两个人的志趣不一样。阿难喜欢广学多闻,诸位要知道,广学多闻耽误了自己,不是好事情。为什么?解决问题要靠禅定,突破障碍非定慧莫属。而多闻是不是智慧?不是的。这一点同修们千千万万要注意到,多闻是属於常识。你的常识再丰富,你不能断烦恼,不能够突破时空,所以多闻有什么用处?阿难的病就病在多闻,习气非常重。在楞严会上,阿难尊者只是一个初果须陀洹,佛讲经他能听得懂,他的理解力超过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在楞严会上证得四果阿罗汉,比阿难高的太多了,但是世尊讲《楞严经》,富楼那听不懂;也就是讲理解的能力他不及阿难,断烦恼、修行证果的能力,阿难不如富楼那。所以阿难是多闻,而释迦牟尼佛精勤,『常勤精进』。

  这是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教导我们,怎么样才能成就,才能解决问题?一门深入。到什么时候才广学多闻?四弘誓愿里面说得很明白,烦恼断尽了再广学多闻,那就对了。烦恼没有断尽,断烦恼重要,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断了,证菩萨果位;无明烦恼断了,就成佛。可见得,三乘圣者之证得全在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清净心中自然生智慧,智慧现前,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不明了的。所以,那个时候广学多闻非常容易,六根一接触就完全通达明了,不是这样很辛苦的去求学。

  【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萨众。】

  释迦牟尼佛成佛了,阿难来护持他,给他当侍者。他们两个原本是同学,成就有这样大的悬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阿难护持世尊,也护持将来的诸佛,『将来诸佛法藏』,他是多闻,他喜欢搞这个。佛灭之后,阿难将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集结流通,大概将来诸佛灭度,阿难尊者也干这个事情,习气!当然这也是无量功德,所以他也有能力『教化成就菩萨众』。

  【宝积经曰,如来身者,自性清彻,何以故,如来久已远离一切烦恼诸垢秽故。】

  我们先看这段。『如来身』就是法身,清净法身。『自性清彻』,自性原本就是清彻的。可是现在凡夫、二乘、菩萨都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烦恼、染污,必须把这些烦恼、染污除尽,自性清彻的法身才能够现前。所以如来证得的报身,实在讲在果地上,三身是一体,一而三,三而一。如果还有二、三,那就是惠能法师所说的,那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是什么?凡夫法,凡夫才有妄想分别执著,诸佛菩萨已经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哪有二法?我们要想提升自己的境界,要常常体会到如何入不二法门。有这个意愿的话,向这个方向、目标去努力精进,对於提升自己的境界就会有帮助。

  如何入不二法门?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入不二法门。这个境界很高,在中国古大德当中,曾经有不少人,不是没有,他们能入,我们为什么不能入?我们不能入的毛病就跟阿难一样,犯了阿难多闻的毛病,不能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世尊在《金刚经》中明白的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为什么要舍?因为法是缘生的;换句话说,缘生之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要分别执著就错了。所以佛『久已远离一切烦恼诸垢秽故』,这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早就离了、早就放下,所以身心清净。

  【如来身者,出过世间。】

  『出』是超出、出离。『过』也就是超过,超过了『世间』。这个世间就是指的六道跟十法界,十法界也是世间。

  【何以故,不为世法之所染污故。】

  六道是为烦恼所染,烦恼染污。六道之外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给诸位说,为佛法所染污。这个要知道,世法染污人,佛法也染污人。世法、佛法统统放下,统统舍掉,就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由此可知,佛法可以讨论吗?有讨论的必要吗?确实没有。你要喜欢讨论佛法,佛说了,他一生从来没有说一句法,你讨论个什么?你要说佛说法,这是谤佛。你要把佛法也都放下,你是真正得到佛法,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就是觉悟之法,你真的觉悟了。你如果讨论佛法,你迷在佛法当中,没觉悟。佛是叫你破迷开悟,佛不迷你,你自己迷在其中,这个佛常喊冤枉,三世佛冤。所以,世法、佛法的污染统统都要远离。

  【乃至如来身者,如净镜中微妙之像,如净水中明满之月。】

  这是形容。佛的身相是透明的,一尘不染,我们凡夫身相不透明,为什么不透明?严重的污染。这个道理现代科学家明了,尤其物理学相当的发达,知道所有的物质都是基本物质排列组织不相同。透明的玻璃跟我们这个不透明的桌椅板凳,基本的物质是相同的,排列的方式不一样。明白这个道理,佛身、众生身亦复如是。佛身,它基本的粒子排列的方程式就像明镜一样,所以他身体是透明的。

  什么力量在主宰排列?大概这个事情现代科学家都没有找到。谁排列的?佛告诉我们,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在主宰著,千变万化。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一切回归到自然,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是最圆满的,没有丝毫缺陷。所以佛法的修学,枢纽就是禅定,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无量法门都是修定。而净宗特别著重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最圆满的禅定。真正达到一心不乱,这个身相就像此地比喻所说的,『净镜中微妙之像,如净水中明满之月』。

  【净影疏曰,喜有二义。】

  这是解释佛怎么也现欢喜的样子。佛的欢喜不是对自己,是看众生得度的机缘成熟了,可以接受平等成佛的大法,佛的欢喜在此地。

  【一念弥陀佛所成行德可庆,故喜。】

  佛念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证果、广度众生无量的功德,生欢喜心。

  【二念众生,得益时至,故喜。】

  先前有一些众生缘成熟了,机缘成熟,可以接受阿弥陀佛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平等成佛的法门。无量无边法门当中,唯此殊胜,唯此法门独特,一切法门都不能跟它相比的。而居然有一类众生缘成熟了,能接受,佛看到欢喜。所以佛为众生开演这个法门。

  【无量寿经笺注曰。】

  这是丁福保的本子。

  【佛之颜有光,故云光颜。】

  这是解释「光颜巍巍」,这意思好懂。颜就是面孔,佛的面孔放光,称他做『光颜』。

  【嘉祥疏曰,巍巍言德盛高显也。】

  这个解释简单明了。

  【涅盘经卅曰。】

  这个卅就是三十卷。

  【我於此间娑罗双树,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盘。】

  涅盘跟寂定是一个意思,寂定是中文翻出来的,涅盘是梵语。世尊最后在『娑罗双树』间示现般涅盘,我们一般世间人说,释迦牟尼佛死了。这个话说得对不对?世间人的观念当中没有错误,释迦牟尼佛应身示现的有生有灭,八十岁的时候示现入般涅盘。而上根人知道,佛没有生灭,这是真的;说没有生灭是真的,说有生有灭不是真的。佛没有生灭,我们这一切众生有没有生灭?给诸位说也没有生灭。如果你以为有生灭,是你看错了,你看走眼了,你没有见到诸法实相,事实真相你没看到。事实真相如果看到了,你就晓得一切法不生不灭,这个意思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很多,不必再重覆。

  但是众生愚、迷,愚是没有智慧,迷是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生起许多的妄想分别执著,把自己的生活搞乱了。不但是乱了,简直可以说搞糟了。将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又把它变成六道轮回,都是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世尊这个时候看到有一类众生,觉悟的机缘成熟了,这就是『得益时至』,这个利益是无与伦比的利益,一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世出世间什么样的利益都没有办法相比。有这样的众生出现,佛怎么不欢喜?所以,佛无生灭,众生也没有生灭。众生今天为愚、迷所障,为愚、迷所掩蔽,怎么样唤都唤不醒,怎么样劝都不肯接受,习气太重!佛今天为我们开这个法门,正是古德所谓大开方便之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换个环境去修学,这就容易了。这个方法实在说是佛度众生最巧妙的方法、最殊胜的方法,给我们换一个修学的环境。再看七十一面。

  【甄解云,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也,今佛为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

  《甄解》这个解释也是简单明了。『普等三昧』是如来果地上的三昧。大菩萨,我们通常讲地上菩萨证得,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三昧是正受。如果证得普等三昧,在十法界里面得清净心、得平等受;换句话说,在天堂跟在地狱他的感受相同,这叫普等三昧。如果说在天堂有乐受,在地狱有苦受,这不平等,这不叫等。我们要问,他为什么会等?因为他一切都不受,就等了。在天堂里面他没有乐受,也是我们平常在讲席当中所说的,境界现前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心境相对的时候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正受。无论在天堂、在地狱他都不起心不动念,都不分别不执著,他平等受,这个三昧叫普等三昧,这是诸佛与大菩萨们的受用。而佛教给我们用什么方法入普等三昧?《金刚经》上有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你把这两句做到了,你就证得普等三昧。不取於相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如如不动是内不动心。

  『大寂定』,如来果地上的大定,究竟圆满的禅定,称为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也』,念佛三昧是总名,我们从这一句就明了。百千三昧、无量三昧,都是念佛三昧的别名,显现出念佛法门不可思议。而今天世尊在这一会,要为大众宣说『念佛法门』,劝大家『住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不是普等三昧?诸位细细去想想,人家告诉你一件欢喜的事情,你合掌,阿弥陀佛,人家告诉你一件不欢喜的事情,也合掌,阿弥陀佛,真的普等了,这个人是修念佛三昧的人。如果听说顺心的事情,生起欢喜心,不顺自己心,起烦恼,你虽念佛,不得念佛的受用。念佛的受用是什么?三昧,你不得受用,三昧就是受用。世出世间一切问题,统统把它化到阿弥陀佛里面去,你就得正受,你就真正得自在。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遇到佛号统统化解,这叫住念佛三昧。这样念佛才叫功夫,这样念佛才叫受用,功夫、受用都是念佛三昧的异名。

  【合赞曰,济凡秘术,今日将说,故曰住奇特。】

  这是解释「住奇特法」,解释这一句经文。『济』是救济,『凡』是凡夫,凡夫是指六道,六道凡夫太苦了,佛来救济他。救济他有秘密的方法,术是方法,这个秘密的方法,就是劝人念佛,了生死出三界。『秘术』就是念佛法门,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今日将说』。所以阿难尊者说世尊今天住奇特法。

  【甄解曰,奇特法者,如来正觉果海,名为奇特,奇特之极,至下华光出佛之文彰矣。】

  『彰』是彰明,显示出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显示出来。『奇特法』是『如来正觉果海』,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在《要解》里面看到,蕅益大师给我们说出,释迦牟尼佛就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所以,这一句名号就是如来正觉果海。念佛人不是修因证果,念佛法门是从果上下手,不是从因证果,直接从如来圆满果地上下手。以果觉为因行,因果不二,这才是奇特的法门。奇特到极处,下面经文『华光出佛』,说明七宝池里面的莲花,花放光,光中又变现著佛像,光中化佛,佛至十方世界接引众生,这是阿弥陀佛变现的。阿难尊者所见的,前面我们所读的虽然说很详细,其实这里面的境界相并没有说得很圆满,圆满都在这一部经中。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身中有正觉智。】

  这句话初学的同修读到总不免有怀疑,因为它的意思确实很深,这也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众生虽有,他不觉,也就说他不知道。不知道,这『正觉智』现不现前?给诸位说,现前,常常现前。佛在《楞严经》上讲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就是本具的正觉智,本具正觉智就是本具的般若智慧。哪个人没有?一切众生都有。在眼曰见,在耳曰闻,见、闻、觉、尝、嗅、知就是正觉智,就是般若智慧。如果我们会用,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很可惜的,我们不会用。

  古德告诉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第一念是正觉智,眼见外面色相,耳闻音声,第一念,可以说第一刹那。为什么?第一刹那,你的心没动心,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问你,眼睛开张清不清楚?清清楚楚,不能说不清楚,像镜子照外面东西,照得清清楚楚。可是第二念就坏了,第二念起心动念,就起了分别执著,第二念就堕落了,堕落成凡夫。由此可知,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在哪里?佛菩萨永远保持第一念,他不变,所以他叫做佛、叫做菩萨。我们凡夫保不住,第一刹那是正念,第二刹那就妄想,第三刹那就分别,第四刹那就执著,愈来愈麻烦。由此可知,我们身中真如、自性、般若、正智,什么时候不现前,什么时候不起作用?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诸位要明了,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本来是佛,这是大经上所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圆觉》都是这么说法。

  妄想分别执著都不是真的,虚幻不实。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正觉智就是本觉,本有的,「不觉本无」,不觉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是不觉,本来没有。本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本来无的,当然可以放下,当然可以断除。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你果然真正明白了,在佛法里面讲你开悟了,这个开悟叫解悟,道理事实真相明白了。明白之后,能够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这个虚妄的放下、远离,你就证悟。诸位要知道,解悟不得真实受用,也就是说你不能了生死、不能脱离轮回;证悟就得受用,证悟就永脱生死,永断轮回,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成了。放下之后,那个境界就是前面讲的普等三昧,万法平等。一切万法本来平等,不平等是因为你有分别心,所以就不平等;本来清净,不清净是因为你有执著。有执著就不清净,有分别就不平等。所以离开分别,万法是平等的,离开执著,身心世界都是清净的。

  佛在经上常说,我们自己要能体会,要在生活当中去做到,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所以修行修什么?《华严经》五十三参给我们做了个榜样,叫历事炼心。历是经历,什么事情都要经历,不要去逃避,顺境要经历,逆境也要经历;好人要往来,坏人也要往来,往来就是经历。在这里面炼什么?炼清净心、炼平等心;换句话说,就是练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妄想,不分别,平等了,不执著,清净了,这叫真修。真正用功夫的人,功夫得力的人,不著痕迹,不著痕迹就是不著形式、不著样子。修行哪里还有个样子?这个样子是修行,那个样子是不修行,你就分别执著了。所以佛说的句句是真实话,如何能在日常生活当中过正觉智慧的生活,就叫佛菩萨;如果还过愚痴、迷惑的生活,这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学佛,虽然道理明白,事实真相也懂得,如果在生活上做不到,那就是你没修!一定要在生活上认真的去做,才能得受用,才叫真正学佛。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