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三十四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34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八面,倒数第三行,第五十二段看起:
【净影曰,一烦恼魔,谓贪瞋等,能害善法,二阴魔,谓五阴身,共相摧灭,三者死魔,能坏命根,四者天魔,好坏他善。】
这是解释经文里面所说的四种魔。佛经里面所说的魔,都是折磨的意思、障碍的意思,就是妨害的意思。古时候经论里面,这个魔字是折磨的磨,底下是个石,石头的石字。把石字换成鬼,这是个新字,古字里头没有这个魔,相传是梁武帝造的。他说折磨太可怕了,比鬼还可怕,所以把石头去掉换个鬼,相传这个字是这么来的,梁武帝造的。因为我们看到魔都会想到是魔鬼,都把折磨的本义反而疏忽掉,这个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说明。
佛在经上将魔分为四大类,《八大人觉经》上也是这么说的,它的顺序稍微有一点不同。这个地方首先讲的『烦恼』,烦恼就是通常讲见思烦恼,见烦恼就是见解上的错误,思烦恼是思想上的错误。见解跟思想错了,於是我们的言语、造作就跟著都错了,这才造作无量罪业。造作罪业当然要受果报,所以才有三途六道,这果报,是从业缘里面变现出来的。这个地方说得简单,『谓贪瞋等』,这是贪瞋痴慢疑,这个五种是思惑,就是思想上的错误。在《百法》里面讲根本烦恼有六个,除了贪瞋痴慢疑之外,还有一个恶见。恶见就是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把它归纳成一个,叫恶见。这六个根本烦恼,实际上就是佛经上常讲的「见思烦恼」。
这个东西『能害善法』,害是能障碍,把所有一切的善心、善行都破坏了,都障碍住。特别是贪瞋痴这三种,佛在经上称它作三毒,烦恼里面最严重的无过於贪瞋痴。贪瞋痴反过来,反过来是无贪、无瞋、无痴,反过来就叫做三善根。佛说,世间所有一切的善法都是从这三个根生的,无贪、无瞋、无痴。由此可知,三善根反面叫三毒烦恼,所有一切恶法都从贪瞋痴里面生的,所以它能害善法,这叫烦恼魔。根本烦恼这个六种,实在不是这一生学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生生世世养成了很重的习气。经上这个说法,我们仔细去观察,观察婴儿,不满一岁的婴儿。或者他还不会说话,在他表情里面就看的出贪瞋痴,可见这个真的不是学来的,叫俱生烦恼,与生俱来的。由此可知,佛法跟一般宗教里讲有前世,在这些微细观察里面也能够证明,如果没有前世,他怎么可能有这种念头、有这些行为?这是证明必定有前世,佛讲这是生生世世的习气,恶的习气。
第二种叫『阴魔』,也叫做五阴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由此可知,这是一切有情众生,凡是在六道里面的,我们的身都叫做『五阴身』。五阴身为什么叫它作魔?凡是五阴身,这个身都非常脆弱。我们这个身体,佛讲身体是五阴,五种,阴是盖覆的意思,也叫做五蕴,蕴是蕴集的意思。盖覆我们的真性,所以叫它做五阴。第一个是色,色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物质,我们的肉体是属於色。色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四大,四大是说明色法的性质,有四个特性,称之为四大,用地、水、火、风来代表。所谓「地」,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物质。这个物质再小,现在科学家在科学仪器里面观察到最小的物质,这基本的粒子,比原子、电子还小,把基本的物质找到了。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基本物质组合的,基本的粒子是不是佛法里面所讲的极微之微?我们还不晓得,但是总是很接近就是了,相当接近。
佛告诉我们,这个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特性,第一个你能够看,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能够看到它,它是个物体,我们称它作「地大」。「火大」,它有温度;「水大」是它有湿度,现在西方科学家讲它带电,带阳电就是火大,带阴电就是水大。「风大」是说明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而且它的速度都很快,它是个动的,不是静止的。地、水、火、风四大是说明基本物质的四种现象。所有一切物质,动物、植物、矿物都是这个基本物质组合的,《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合是组合,实在讲,基本的物质是相同的,都是一个东西组合的。小而微尘,大而世界,微尘就是极微组合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微尘我们凡夫肉眼看不到,它太小了,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能看到微尘。可是微尘并不是最小的,微尘可以分,可以把它分成七分,那个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还可以分,又可以分为七分,那七分之一才叫极微之微。这佛在经上讲,小而微尘,大而世界,我们就懂了。微尘是色聚极微组合的,色聚极微是极微之微组合的。如果我们要用数学来分析的话,微尘它应该七分再乘个七分,七七四十九分,它可以能分成极微之微,是四十九个组合成一个微尘,佛讲这是小的,小而微尘。大是讲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佛在经上讲一合相。在三千年前,没有科技的工具,佛就能把物质现象说得这么透彻,现在被科学证明了、证实了,我们对佛的智慧、能力不能不佩服。佛是眼睛亲自看到的,佛眼所见。阿罗汉能看到微尘,比微尘更小的他看不到。
除了物质之外,有情的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他还有个心理的现象,精神方面的现象,佛说得比较详细,受、想、行、识。「受」,他有感受,凡夫有苦乐忧喜的感受。他有「想」,有分别有执著,这属於妄想,他有想。「行」是讲他无论是从物质的组合,一直到他感受这些念头,刹那刹那不停,行就是不住的意思,他不停;不但妄想不停,身体的组合,细胞的新陈代谢,也不停。所以他整个是动的相,行就是动的。从基本的物质,风大,它是动的,以至它所形成的,无论是微尘也好、是世界也好,全部都是动的,这个叫行。「识」,这个字很难讲,也很不容易体会。前面色、受、想、行都是从事上讲的,识是从理上讲的。为什么会有前面这个现象?识在主宰它。识,通常法相宗讲八识,八识里头最重要的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一切万法的主宰,一切万法的本体。虽然性宗说它不是真如本性,它是什么东西?实在讲,它是迷惑的真如本性。所以佛法里面讲真心跟妄心,真如本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但是你必须要知道,真妄不二,不能把真妄分成两桩事情,那你就错了,真妄不二;一念迷就叫阿赖耶,一念觉就叫真如自性。由此可知,这两个名称之建立,就是有迷悟两种不同的现象,只是一个心,悟了是它,迷了还是它;不是说迷了,另外有个心,不是的。所以,它是真正宇宙万有的主宰。
为什么称它魔?魔是讲识心,就是妄心。就是它产生妄想、妄念,使五阴『共相摧灭』,不能久住。在人间来讲,寿命短促,寿命为什么短促?就是因为五阴相摧,这是烦恼,这是阴魔。
第三种叫『死魔』。死是非常大的障碍,特别是对於修行用功的人,我们的功夫没有成就,他寿命到了,这非常可惜。纵然这一生修得很好,善根福德因缘都不错,可是寿命到了,来生再得人身,至少要耽误二十年。这一投胎、一转世,前生所修的都忘的干干净净,再转世来,再遇到善缘,还是要重头干起,你说这是不是折磨?所以,死魔是非常可怕的,『能坏命根』。
四种魔里面,前面三类都是我们自身具足的,本身所具足,不是外面来的。我们的身是五阴身,既然是五阴身,生老病死决定不能避免。世间人忌讳,学佛的人不忌讳,为什么?这是事实真相,谁能免得了一死?所以我们要面对现实,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能够超越生死?这是学佛的大事。学佛实在讲最大的一个目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我们为这个而学的。烦恼魔也是我们本身具足的,这叫内魔。外面的魔只有一类,所谓『天魔』。天魔是什么?是我们身外的环境。所以大家不要想到是魔王波旬,这佛在经上讲的,外面有许多妖魔鬼怪。你遇到过妖魔鬼怪吗?你见到过妖魔鬼怪吗?你会摇头,我没见到。那就是你自己的迷惑颠倒,实实在在你从早到晚都跟妖魔鬼怪打交道,你不觉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环境,叫你起心动念的,诱导你发贪瞋痴慢的,都是天魔。人事环境里面,遇到一个人,你很喜欢他,喜是烦恼,喜怒哀乐七情五欲发作,他在诱惑你。遇到冤家对头,一看到就生气,瞋恚心生起来,那都是魔。波旬就在你面前,可惜你不认识。
所以人事物的环境,只要引诱你生烦恼,把你的烦恼引起来,五阴魔生起来,死魔引起来,统统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并不是画片上画的青面獠牙,不是那些,那些妖魔鬼怪你看到老早就逃避了。许多妖魔鬼怪在你的旁边,你喜欢得不得了,这个要知道。总而言之,叫你起心动念。佛法叫你修什么?叫你修禅定,修清净心。扰乱清净心、扰乱禅定,叫你功夫不能成就的,都是天魔。所以,天魔可以解释为现在,现在解释为什么?外界的诱惑,这是天魔,无论是人的诱惑、事的诱惑、物质诱惑,都是属於这一类。『好坏他善』,我们修学一切的善法,都被它破坏。
这是佛经上常常讲的四种魔,我们对这四种魔要明了、要认识。如何能远离这四种魔?《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修清净平等觉,修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清净心里面,烦恼魔就没有了;平等心里面,五阴跟死魔就没有了;觉而不迷,外面的境界就不能够动摇你,天魔对你就不起作用,你才能够超越死魔。如果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还是迷而不觉,你永远没有办法逃出魔掌,魔掌就是这四种。再看底下这一段。
【婆沙论云。】
这是《大毗婆沙论》里面所说的。
【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乱,中夜魔军总来逼恼,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
这是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里面示现的降魔,但是它实际上的意思是很深很广,不能把它看作一个故事。你要看作故事,就看得太浅薄了,但是从这些故事里头表法的意思就非常深远。『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没有示现成佛之前,称之为菩萨,他坐在『菩提树下』。初夜分有『魔女』,这个表的是贪心,不为外境所动,贪烦恼断了,这个魔对他不起作用。魔女走了以后,魔王来逼恼,威胁他,菩萨也不为所动。这两条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威胁、利诱,魔女是利诱,魔军是威胁,我们在社会上,威胁、利诱的事情太多了。菩提树下,菩提是表觉,觉而不迷,不一定天天要坐在菩提树下,你把这个全都这样想法,那就想错了。一个人时时刻刻有高度的警觉,觉而不迷,他就是坐在菩提树下。坐是表不动,不是真的在那里打坐,真的在那里打坐,什么事都不能办了,那人家说学佛干什么?学佛消极,那就真的消极了。
所以你想想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坐禅,他说的坐禅,不是盘腿面壁,而是《金刚经》上的两句话,他讲得比较浅,他说外不著相叫做禅,内不动心叫做定。可见得他的禅定,是行住坐卧都叫坐禅。「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两句话,就是《金刚经》上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是从《金刚经》开悟的,他说得比较白一点,我们听了更容易明了。由此可知,世尊坐在菩提树下,你要晓得坐菩提树下就跟六祖讲的坐禅意思完全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是顺境、是逆境,他都觉而不迷,那就是在菩提树下;如如不动是坐,觉而不迷是菩提树。佛法里头表法的意思一定要明了,否则的话,你看到经上讲的这些事情,不知道它在讲些什么,一定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所以威胁、利诱都不能动他,他的定慧成就了。
『令魔兵众,摧败堕落』,这就是一切威胁、利诱对他都失去作用,他能够如如不动。诸位如果这样深入去体会,佛法的受用你才能真正得到。不要以为看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就得道了,你去找一棵树,到底下打坐,看看你能不能得道?你要那么去做,那佛要看到真流眼泪,你把他的意思全错会了,全都误会了!所以一定要懂得他表法的义趣。底下一段说:
【西域记云。】
《西域记》是玄奘大师作的,这是他的游记。
【集诸神众,齐整魔军,治兵振旅,将胁菩萨,菩萨於是入大慈定,凡厥兵仗,变为莲花,魔军怖骇,奔驰退散。】
这是玄奘大师当年到印度去求学,他在路上经历的苦难我们可想而知。所经过的地方,可以说都是佛教很盛行的地区,而且佛教从印度到中国,各种不同的宗派,里面免不了还参杂著一些神道在里面。世尊当年在世,印度就有九十六种外道,佛教化他方法是高明极了,真正佛做到了「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真做到了。你拜神的,佛依旧叫你去拜神,佛用什么方法把那些神变成佛教?佛把一些理论、方法给它一变,他就变成佛法了。但是在形式上还是那个神道教的形式,也就是讲法、观念上把它改过来。譬如,无论是中国、是印度,印度更盛,古代人拜天地、拜天神,佛没有反对他,反而赞叹他。一般人拜天神,迷信,祈求天神保佑,佛跟他讲,天神所表达的意思,天者颠也,高!高在哪里?道德高,心量广大。所以,佛教人修四无量心,修慈悲喜舍,修十善业道。佛没有出世,大家不知道,佛把它理论化。特别是在佛教里面的密宗,我们看到密宗一些神都奇奇怪怪的,实际上是古印度的宗教,佛化了,佛化那些宗教。仪式依旧是那些宗教仪式,但是它的思想、见解、境界完全入了佛法,用佛法来解释它,这是最高明的方法。这才是所谓是高度的智慧,不破坏世间法,把所有的世间法都变成佛法。佛法是什么?觉正净。
这是玄奘大师在《西域记》里面所记载的,这是古时候的印度一些寺庙,寺是佛教的,庙是一般宗教的。他所见到的,也记载著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里面降魔的一段,他记载在此地,我们要了解他的意思。
【智度论云,菩萨智慧力故,大破魔军。】
这个魔就是指前面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
【维摩经曰,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
这是解释『微妙』,经文里头微妙两个字,微妙就是指的『菩提』。『诸法难知』,菩提是觉的意思。
【净影疏曰,理是妙法,由得此法,故成正觉。】
『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了真相了,彻底圆满的明了,就叫『成正觉』,成正觉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成佛。所以此地这个正觉,它实际上的含义是无上正等正觉。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前面几个字都省略掉,就是讲成正觉,成正觉是成无上正等正觉。不是成阿罗汉,如果单讲正觉这个意思是阿罗汉,此地是讲成佛,佛是无上正等正觉。
【长阿含经曰,如来大智,微妙独尊。】
这是赞叹佛的智慧,用什么赞叹?用『微妙独尊』。等觉以下没有办法测度佛的智慧,所以称之为微妙独尊,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佛,佛的境界他才了解。诸佛跟诸佛之间完全了解,等觉菩萨没有法子了解佛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我们在经论上看到,等觉菩萨若不是蒙佛威神加持,他对西方极乐世界也搞不清楚。我们今天听了佛,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好像也知道了不少,是不是我们自己有能力知道?不是的,实在讲都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唯独讲这部经、讲这个法门,不但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真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弥陀的本愿就是诸佛如来的本愿。
一切诸佛如来,可以说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一切众生立刻成佛,绝不看到你还在六道里头多受一天罪,佛没有这个意思,希望你赶快成佛。赶快成佛唯有弥陀法门,能令一切众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平等成佛,这才是诸佛如来的本愿。所以我们读这部经,念弥陀的名号,自己一定要晓得,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加持你,这是许多人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修其他的法门,读其他的经论,不见得得一切诸佛的加持,唯独读这个经、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实在是不可思议。
【释迦谱曰。】
这是释迦牟尼佛传记之一,是古德所编的,依据经论上记载把它编辑出来的,现在在《大藏经》里收著有,叫《释迦谱》。另外一种叫《释迦方志》,这是古人编释迦牟尼佛的传记,有这么两种,都收在《大藏经》里。
【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无上正真之道』就是佛经里面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为最正觉』,这是佛的果位。假如是正觉,正觉可以说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可以称为正觉。最正觉就是究竟圆满的果位。
【会疏曰,觉之中为最极,故云成最正觉。】
这都是注解『最正觉』的,注解这句话。如果说觉这个字,在佛法定义里面,阿罗汉以上才能称之为觉悟的众生。六道凡夫里面,聪明智慧再高,佛法里面不承认他是有觉。其实,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很聪明,为什么佛不承认他觉?佛这个觉里头有个标准,标准就是要断烦恼,那个觉才叫做正觉。烦恼没有断,他也有觉,那个觉不叫正,在佛法里叫邪觉,他不是正觉。所以,佛法的标准就是见思烦恼断尽,这个觉才叫做正觉,道理在此地。底下一段。
【智度论云,今是释迦文佛得道后,五七日寂不说法,自言,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一切众生缚著世法,无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盘乐。是时诸菩萨及释提桓因、梵天王诸天,合掌敬礼,请佛为诸众生初转法轮。佛时默然受请,到波罗奈鹿林中转法轮。】
这一段是解释『转法轮』,说明佛最初为大家讲经说法的一段缘起。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之后,『五七日』中没有说法,为什么没有说法?没有人请他。没有人请,佛示现成佛之后,马上就入灭,在这个地方住著没有意思,没有理由。为什么没有人请?谁知道他是佛?谁知道他的智慧?一般人看到这是个出家人,修苦行的出家人,在菩提树下在那里打坐,没有人认识他。在这个时候,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他方诸佛看到了,到这个地方来变现天人,代我们这些凡夫向他请法。
佛说,这个几句话也是真的,『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佛所证的,确实凡夫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理解?『一切众生缚著世法』,「缚」是比喻,像绳索捆绑著一样,烦恼!执著世间的五欲六尘,世间人执著在这个里头。佛法怎么「难知难解」?佛晓得世间五欲六尘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世间人把它当作真的,你跟世间人讲这是假的,人家说你发疯。你看看哪一个不说真的,就你一个人说假的,没有人能接受,没有人能相信。世间人哪个人不争名闻利养?哪个人不争权夺利?而释迦牟尼佛统统都丢掉、都不要,世间人看这个人不正常。他的作法、说法怎么能叫人相信?所以,『无能解者』,没有人能懂,佛所示现的是真实的,世间人迷著。
『不如默然,入涅盘乐』,再没有人来启请,就算了,不说法了。佛示现的如是,诸位必须要知道,佛后世的弟子当中也学会了这一套,也学佛。古来的大德们,一生当中,自己成就了而没有说法就圆寂的人很多。因为佛法是师道,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自古以来,学要求学,要有学生去求他指教,他才肯出来。若是没有人求他,说自己要去找地方教人,没有这个道理。现在有,古时候没有,古时候不可能说,我已经证道了,我可以教你们,绝对不说这个话的,这个话说不出口的。证果的人尚且说不出口,没证的人更不敢说。真正有修证的人,没有一个不谦虚,没有一个对众生不恭敬的,诸位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你细细去看,你会看到,你能够体会到。
所以古时候他用一个方法,自己学成了之后,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修行证果了,他用什么方法?闭关,或者是住茅蓬,住山。闭关、住山的人一定是开悟的人,至於是不是证果?那个很难说,但是决定是开悟的。因为自己没有开悟,要去参学,要当学生到处去参学。开悟之后就不要参学了,就好比我已经毕业,没得学了。你毕业了,没得学了,当然你就可以教人,但是没有人来请他,这个时候就闭关、就住山。参学的人到哪里去参学?哪个是善知识?打听,哪个地方有闭关的人?哪个地方有住茅蓬的人?找这些人去向他请教,那一定是真善知识。如果你叩他的关房,你提出问题,他答不出来,或者答了,你不满意,你就可以把他的关房门打开,出来,不要闭关,跟我一道去参学。他没有开悟!所以从前闭关、住山,就等於向大众宣布,我学的,就是信解行证,解这个阶段我圆满了、我成就了,在那个地方等著人来启请。没有人启请,他就入般涅盘,他就入灭。这些实在讲都是学释迦牟尼佛的,佛是老师,做出个样子,后来的学生都是这样学法。但是许多的好样子被现在人破坏了,我们自己解、行没有成就,决定不能闭关,不能住茅蓬。我们现在人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以为闭关好用功,没有人打搅。
我那个时候年轻,初学佛的时候,出家之后有个因缘,我们那个道场是圆山临济寺,有几个护法他们在山坡上有个别墅,日本式的房子,是在二次大战当中躲避美国人轰炸的,房子后面是防空洞。那个房子已经没有人住了,我们就看房子建得很不错,很考究的,他提供给我们。我到台中去把这个事情跟李老师报告,说环境非常幽静,那个地方用功好地方。李老师就把我训了一顿,他说你知不知道,古人「赵州八十犹行脚」?我说我听说过这个话。八十岁还要行脚去参访,不晓得找个地方去休息休息吗?我想不错,他为什么不去找个地方去住山、去休息?自己解行没成就,还要到处去参访明师、参访善知识。我这才明了,原来住山是有条件的,我们哪有资格?所以看看一出家一受戒之后,很多人就闭关,就住茅蓬,我同学当中,同届当中就有不少。我们才明白这个道理,用功修行不是在闭关,闭关叫闭门造车,哪里能成就?你成就是到处参学,到处向人讨教。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面,决定不能成就,这是现代许多人把路子走错了。古人学成之后闭关,再住山,成就以后的事情。
这是说到这个地方,后世的佛弟子当中,当自己学问、德行成就之后,没有人启请,再进修,闭关、住山进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待有缘的人来启请。
『是时诸菩萨及释提桓因』我们凡夫不晓得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不知道。可是诸菩萨知道,我们娑婆世界的菩萨,他方世界的菩萨,像《无量寿经》上,贤护等十六正士,除贤护一位是我们娑婆世界的菩萨,其余的十五位是他方世界的菩萨。所以,此界、他方,菩萨们知道。「释提桓因」知道,释提桓因就是忉利天主,中国人称他作玉皇大帝,外国一些宗教称他为上帝,称他为天主,释提桓因他知道。『梵天王』知道,就是大梵天王。『诸天』的天神们知道,这个里头多半是讲四禅五不还天,有些经论上讲的是净居天人,净居天人是四禅的五不还天。这些人晓得,他们降到世间来,有些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应身而来,有些化身而来,向佛请法。
『合掌敬礼,请佛为诸众生初转法轮』,就是最初说法。最初说法在鹿野苑,对象是五比丘,这是最初,这五个人跟释迦牟尼佛都有亲属的关系。释迦牟尼佛到山上去修苦行,他的父亲挂念著,总不放心,派了几个人随从,跟他一道来学习。在修苦行的时候,大家对於佛,对於释迦牟尼佛都很佩服,一直到释迦牟尼佛舍弃苦行的时候。前面讲过,佛是六年苦行,这是告诉大家,苦行得不到结果。当时印度一般的宗教,修苦行都是三年,一定要经过三年的苦行,释迦牟尼佛加一倍,六年。六年苦行之后舍弃了,告诉大家,苦行得不到结果。放弃苦行,跟他的这五个人,看到释迦牟尼佛舍弃苦行,就对他轻慢了,好像他退心了,他也受不了。这五个人就离开释迦牟尼佛,到鹿野苑,他们自己去修行。所以,佛自己一个人,在恒河旁边的菩提树下示现成佛。
这是受诸天启请,佛一看,哪些人有缘能够接受他所得的甚深的佛法。这一看,鹿野苑里面这五个人机缘成熟了,所以就回到鹿野苑去找这五个人,给他们说法。第一次说法,憍陈如尊者就开悟了,憍陈如尊者第一个开悟,第一个证阿罗汉果。我们晓得,证阿罗汉就是见思烦恼统统断掉,统统放下、舍弃了,才证得阿罗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里面的正觉,成正觉。这是初转法轮。再看底下这一段。
【法华经云,尔时诸梵王,及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诸余天众,眷属百千万,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
这是佛在大乘经上说的,在小乘经里面所记载的一般人比较容易接受,大乘经里面所说的,这都是凡夫肉眼看不见的。所以世尊示现成佛的时候,请求说法的人非常之多,都不是凡夫,就都不是凡人。『诸天』,泛指二十八层天,『帝释』就是释提桓因,前面讲过。『护世四天王』,就是我们现在佛门里面讲的护法神,四大天王。『及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是四禅的天主,比帝释高很多。『并诸余天众』,余天就是说二十八层天都有。『眷属百千万』,这些天王带著这些天人眷属百千万人。『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这些都是凡夫肉眼看不见的。
所以世尊每一次的法会,每一座的讲经,我们大家看到听众已经觉得是不少了,经上常讲一千二百五十人,这常随众。除常随众,当时的国王、大臣,这些男女老少的听众也很多,场面很庄严。而实际上,此界他方的菩萨、诸天鬼神来听佛讲经的,数量就更多,这是凡夫肉眼看不到的。因此,佛每次讲经,或者在讲经的当中,或者在讲经的末了,都用神咒说几句,我们讲密咒。密咒是鬼神的语言,它不是梵语,印度人也不懂。佛看得很清楚,这些天龙鬼神能懂佛说法,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佛得到言语三昧、音声三昧,他没有障碍,不需要翻译的。但是说完之后,还用天龙鬼神他们的言语说几句,所说的内容就是佛给我们一般讲的,大概是一个纲领、提要的意思,内容跟长行经文没有两样。这是佛经里头很特殊的,就是里面有密咒,密咒的来源我们要晓得,就是与会当中有这些天龙鬼神在座。
【法华文句云,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转法轮。】
这是『转法轮』又一个解释,这个意思也很深。转就是传授的意思,佛要把他自己证得的境界,也就是说,佛将他自己明了的宇宙人生真相传给别人,希望别人也能够契入与他同样的境界,这个叫转法轮。《文句》里头这几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佛法不说教他,说『化他』,化比教的意思要深。教,是教你了,你有没有入不晓得;化是从果上说,所以说读书变化气质。佛教了之后,你果然懂了,果然变化,变凡成圣,变愚成智,变迷成觉,那叫化,化是这个意思。教是教学,但是教有没有化,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很多学生,老师苦心教了,他没有变化。所以,化的意思深,化从果上说的,教从因上说的,这个意思很深。
『度入他心』,「他」是一切众生,叫一切众生心里都能够觉悟、都能够通达明了。这是转法轮的意思。
【嘉祥师云。】
嘉祥是唐朝时候的,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
【自我至彼,故称为转。】
这是解释『转』的意思,「转」在此地就是传递的意思,从我再传授给别人,这就是转的意思。所以转法轮,转跟法轮里面的含义很深很广。底下这一段是《华严经探玄记》,《探玄记》是贤首大师作的,这是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它是《六十华严》的注解,贤首国师作的,这里面解释法轮的含义。有从事上说、有从理上说、有从表法上说,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佛法通常就用法轮来做标志,用的最多的,一个是法轮,一个是莲花,前面都给诸位略略介绍过。这两样东西表法我们最常见的,所以一定要晓得它所表达的意义,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体悟到,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是些什么。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八面,倒数第三行,第五十二段看起:
【净影曰,一烦恼魔,谓贪瞋等,能害善法,二阴魔,谓五阴身,共相摧灭,三者死魔,能坏命根,四者天魔,好坏他善。】
这是解释经文里面所说的四种魔。佛经里面所说的魔,都是折磨的意思、障碍的意思,就是妨害的意思。古时候经论里面,这个魔字是折磨的磨,底下是个石,石头的石字。把石字换成鬼,这是个新字,古字里头没有这个魔,相传是梁武帝造的。他说折磨太可怕了,比鬼还可怕,所以把石头去掉换个鬼,相传这个字是这么来的,梁武帝造的。因为我们看到魔都会想到是魔鬼,都把折磨的本义反而疏忽掉,这个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说明。
佛在经上将魔分为四大类,《八大人觉经》上也是这么说的,它的顺序稍微有一点不同。这个地方首先讲的『烦恼』,烦恼就是通常讲见思烦恼,见烦恼就是见解上的错误,思烦恼是思想上的错误。见解跟思想错了,於是我们的言语、造作就跟著都错了,这才造作无量罪业。造作罪业当然要受果报,所以才有三途六道,这果报,是从业缘里面变现出来的。这个地方说得简单,『谓贪瞋等』,这是贪瞋痴慢疑,这个五种是思惑,就是思想上的错误。在《百法》里面讲根本烦恼有六个,除了贪瞋痴慢疑之外,还有一个恶见。恶见就是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把它归纳成一个,叫恶见。这六个根本烦恼,实际上就是佛经上常讲的「见思烦恼」。
这个东西『能害善法』,害是能障碍,把所有一切的善心、善行都破坏了,都障碍住。特别是贪瞋痴这三种,佛在经上称它作三毒,烦恼里面最严重的无过於贪瞋痴。贪瞋痴反过来,反过来是无贪、无瞋、无痴,反过来就叫做三善根。佛说,世间所有一切的善法都是从这三个根生的,无贪、无瞋、无痴。由此可知,三善根反面叫三毒烦恼,所有一切恶法都从贪瞋痴里面生的,所以它能害善法,这叫烦恼魔。根本烦恼这个六种,实在不是这一生学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生生世世养成了很重的习气。经上这个说法,我们仔细去观察,观察婴儿,不满一岁的婴儿。或者他还不会说话,在他表情里面就看的出贪瞋痴,可见这个真的不是学来的,叫俱生烦恼,与生俱来的。由此可知,佛法跟一般宗教里讲有前世,在这些微细观察里面也能够证明,如果没有前世,他怎么可能有这种念头、有这些行为?这是证明必定有前世,佛讲这是生生世世的习气,恶的习气。
第二种叫『阴魔』,也叫做五阴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由此可知,这是一切有情众生,凡是在六道里面的,我们的身都叫做『五阴身』。五阴身为什么叫它作魔?凡是五阴身,这个身都非常脆弱。我们这个身体,佛讲身体是五阴,五种,阴是盖覆的意思,也叫做五蕴,蕴是蕴集的意思。盖覆我们的真性,所以叫它做五阴。第一个是色,色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物质,我们的肉体是属於色。色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四大,四大是说明色法的性质,有四个特性,称之为四大,用地、水、火、风来代表。所谓「地」,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物质。这个物质再小,现在科学家在科学仪器里面观察到最小的物质,这基本的粒子,比原子、电子还小,把基本的物质找到了。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基本物质组合的,基本的粒子是不是佛法里面所讲的极微之微?我们还不晓得,但是总是很接近就是了,相当接近。
佛告诉我们,这个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特性,第一个你能够看,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能够看到它,它是个物体,我们称它作「地大」。「火大」,它有温度;「水大」是它有湿度,现在西方科学家讲它带电,带阳电就是火大,带阴电就是水大。「风大」是说明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而且它的速度都很快,它是个动的,不是静止的。地、水、火、风四大是说明基本物质的四种现象。所有一切物质,动物、植物、矿物都是这个基本物质组合的,《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合是组合,实在讲,基本的物质是相同的,都是一个东西组合的。小而微尘,大而世界,微尘就是极微组合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微尘我们凡夫肉眼看不到,它太小了,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能看到微尘。可是微尘并不是最小的,微尘可以分,可以把它分成七分,那个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还可以分,又可以分为七分,那七分之一才叫极微之微。这佛在经上讲,小而微尘,大而世界,我们就懂了。微尘是色聚极微组合的,色聚极微是极微之微组合的。如果我们要用数学来分析的话,微尘它应该七分再乘个七分,七七四十九分,它可以能分成极微之微,是四十九个组合成一个微尘,佛讲这是小的,小而微尘。大是讲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佛在经上讲一合相。在三千年前,没有科技的工具,佛就能把物质现象说得这么透彻,现在被科学证明了、证实了,我们对佛的智慧、能力不能不佩服。佛是眼睛亲自看到的,佛眼所见。阿罗汉能看到微尘,比微尘更小的他看不到。
除了物质之外,有情的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他还有个心理的现象,精神方面的现象,佛说得比较详细,受、想、行、识。「受」,他有感受,凡夫有苦乐忧喜的感受。他有「想」,有分别有执著,这属於妄想,他有想。「行」是讲他无论是从物质的组合,一直到他感受这些念头,刹那刹那不停,行就是不住的意思,他不停;不但妄想不停,身体的组合,细胞的新陈代谢,也不停。所以他整个是动的相,行就是动的。从基本的物质,风大,它是动的,以至它所形成的,无论是微尘也好、是世界也好,全部都是动的,这个叫行。「识」,这个字很难讲,也很不容易体会。前面色、受、想、行都是从事上讲的,识是从理上讲的。为什么会有前面这个现象?识在主宰它。识,通常法相宗讲八识,八识里头最重要的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一切万法的主宰,一切万法的本体。虽然性宗说它不是真如本性,它是什么东西?实在讲,它是迷惑的真如本性。所以佛法里面讲真心跟妄心,真如本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但是你必须要知道,真妄不二,不能把真妄分成两桩事情,那你就错了,真妄不二;一念迷就叫阿赖耶,一念觉就叫真如自性。由此可知,这两个名称之建立,就是有迷悟两种不同的现象,只是一个心,悟了是它,迷了还是它;不是说迷了,另外有个心,不是的。所以,它是真正宇宙万有的主宰。
为什么称它魔?魔是讲识心,就是妄心。就是它产生妄想、妄念,使五阴『共相摧灭』,不能久住。在人间来讲,寿命短促,寿命为什么短促?就是因为五阴相摧,这是烦恼,这是阴魔。
第三种叫『死魔』。死是非常大的障碍,特别是对於修行用功的人,我们的功夫没有成就,他寿命到了,这非常可惜。纵然这一生修得很好,善根福德因缘都不错,可是寿命到了,来生再得人身,至少要耽误二十年。这一投胎、一转世,前生所修的都忘的干干净净,再转世来,再遇到善缘,还是要重头干起,你说这是不是折磨?所以,死魔是非常可怕的,『能坏命根』。
四种魔里面,前面三类都是我们自身具足的,本身所具足,不是外面来的。我们的身是五阴身,既然是五阴身,生老病死决定不能避免。世间人忌讳,学佛的人不忌讳,为什么?这是事实真相,谁能免得了一死?所以我们要面对现实,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能够超越生死?这是学佛的大事。学佛实在讲最大的一个目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我们为这个而学的。烦恼魔也是我们本身具足的,这叫内魔。外面的魔只有一类,所谓『天魔』。天魔是什么?是我们身外的环境。所以大家不要想到是魔王波旬,这佛在经上讲的,外面有许多妖魔鬼怪。你遇到过妖魔鬼怪吗?你见到过妖魔鬼怪吗?你会摇头,我没见到。那就是你自己的迷惑颠倒,实实在在你从早到晚都跟妖魔鬼怪打交道,你不觉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环境,叫你起心动念的,诱导你发贪瞋痴慢的,都是天魔。人事环境里面,遇到一个人,你很喜欢他,喜是烦恼,喜怒哀乐七情五欲发作,他在诱惑你。遇到冤家对头,一看到就生气,瞋恚心生起来,那都是魔。波旬就在你面前,可惜你不认识。
所以人事物的环境,只要引诱你生烦恼,把你的烦恼引起来,五阴魔生起来,死魔引起来,统统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并不是画片上画的青面獠牙,不是那些,那些妖魔鬼怪你看到老早就逃避了。许多妖魔鬼怪在你的旁边,你喜欢得不得了,这个要知道。总而言之,叫你起心动念。佛法叫你修什么?叫你修禅定,修清净心。扰乱清净心、扰乱禅定,叫你功夫不能成就的,都是天魔。所以,天魔可以解释为现在,现在解释为什么?外界的诱惑,这是天魔,无论是人的诱惑、事的诱惑、物质诱惑,都是属於这一类。『好坏他善』,我们修学一切的善法,都被它破坏。
这是佛经上常常讲的四种魔,我们对这四种魔要明了、要认识。如何能远离这四种魔?《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修清净平等觉,修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清净心里面,烦恼魔就没有了;平等心里面,五阴跟死魔就没有了;觉而不迷,外面的境界就不能够动摇你,天魔对你就不起作用,你才能够超越死魔。如果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还是迷而不觉,你永远没有办法逃出魔掌,魔掌就是这四种。再看底下这一段。
【婆沙论云。】
这是《大毗婆沙论》里面所说的。
【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乱,中夜魔军总来逼恼,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
这是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里面示现的降魔,但是它实际上的意思是很深很广,不能把它看作一个故事。你要看作故事,就看得太浅薄了,但是从这些故事里头表法的意思就非常深远。『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没有示现成佛之前,称之为菩萨,他坐在『菩提树下』。初夜分有『魔女』,这个表的是贪心,不为外境所动,贪烦恼断了,这个魔对他不起作用。魔女走了以后,魔王来逼恼,威胁他,菩萨也不为所动。这两条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威胁、利诱,魔女是利诱,魔军是威胁,我们在社会上,威胁、利诱的事情太多了。菩提树下,菩提是表觉,觉而不迷,不一定天天要坐在菩提树下,你把这个全都这样想法,那就想错了。一个人时时刻刻有高度的警觉,觉而不迷,他就是坐在菩提树下。坐是表不动,不是真的在那里打坐,真的在那里打坐,什么事都不能办了,那人家说学佛干什么?学佛消极,那就真的消极了。
所以你想想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坐禅,他说的坐禅,不是盘腿面壁,而是《金刚经》上的两句话,他讲得比较浅,他说外不著相叫做禅,内不动心叫做定。可见得他的禅定,是行住坐卧都叫坐禅。「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两句话,就是《金刚经》上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是从《金刚经》开悟的,他说得比较白一点,我们听了更容易明了。由此可知,世尊坐在菩提树下,你要晓得坐菩提树下就跟六祖讲的坐禅意思完全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是顺境、是逆境,他都觉而不迷,那就是在菩提树下;如如不动是坐,觉而不迷是菩提树。佛法里头表法的意思一定要明了,否则的话,你看到经上讲的这些事情,不知道它在讲些什么,一定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所以威胁、利诱都不能动他,他的定慧成就了。
『令魔兵众,摧败堕落』,这就是一切威胁、利诱对他都失去作用,他能够如如不动。诸位如果这样深入去体会,佛法的受用你才能真正得到。不要以为看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就得道了,你去找一棵树,到底下打坐,看看你能不能得道?你要那么去做,那佛要看到真流眼泪,你把他的意思全错会了,全都误会了!所以一定要懂得他表法的义趣。底下一段说:
【西域记云。】
《西域记》是玄奘大师作的,这是他的游记。
【集诸神众,齐整魔军,治兵振旅,将胁菩萨,菩萨於是入大慈定,凡厥兵仗,变为莲花,魔军怖骇,奔驰退散。】
这是玄奘大师当年到印度去求学,他在路上经历的苦难我们可想而知。所经过的地方,可以说都是佛教很盛行的地区,而且佛教从印度到中国,各种不同的宗派,里面免不了还参杂著一些神道在里面。世尊当年在世,印度就有九十六种外道,佛教化他方法是高明极了,真正佛做到了「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真做到了。你拜神的,佛依旧叫你去拜神,佛用什么方法把那些神变成佛教?佛把一些理论、方法给它一变,他就变成佛法了。但是在形式上还是那个神道教的形式,也就是讲法、观念上把它改过来。譬如,无论是中国、是印度,印度更盛,古代人拜天地、拜天神,佛没有反对他,反而赞叹他。一般人拜天神,迷信,祈求天神保佑,佛跟他讲,天神所表达的意思,天者颠也,高!高在哪里?道德高,心量广大。所以,佛教人修四无量心,修慈悲喜舍,修十善业道。佛没有出世,大家不知道,佛把它理论化。特别是在佛教里面的密宗,我们看到密宗一些神都奇奇怪怪的,实际上是古印度的宗教,佛化了,佛化那些宗教。仪式依旧是那些宗教仪式,但是它的思想、见解、境界完全入了佛法,用佛法来解释它,这是最高明的方法。这才是所谓是高度的智慧,不破坏世间法,把所有的世间法都变成佛法。佛法是什么?觉正净。
这是玄奘大师在《西域记》里面所记载的,这是古时候的印度一些寺庙,寺是佛教的,庙是一般宗教的。他所见到的,也记载著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里面降魔的一段,他记载在此地,我们要了解他的意思。
【智度论云,菩萨智慧力故,大破魔军。】
这个魔就是指前面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
【维摩经曰,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
这是解释『微妙』,经文里头微妙两个字,微妙就是指的『菩提』。『诸法难知』,菩提是觉的意思。
【净影疏曰,理是妙法,由得此法,故成正觉。】
『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了真相了,彻底圆满的明了,就叫『成正觉』,成正觉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成佛。所以此地这个正觉,它实际上的含义是无上正等正觉。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前面几个字都省略掉,就是讲成正觉,成正觉是成无上正等正觉。不是成阿罗汉,如果单讲正觉这个意思是阿罗汉,此地是讲成佛,佛是无上正等正觉。
【长阿含经曰,如来大智,微妙独尊。】
这是赞叹佛的智慧,用什么赞叹?用『微妙独尊』。等觉以下没有办法测度佛的智慧,所以称之为微妙独尊,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佛,佛的境界他才了解。诸佛跟诸佛之间完全了解,等觉菩萨没有法子了解佛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我们在经论上看到,等觉菩萨若不是蒙佛威神加持,他对西方极乐世界也搞不清楚。我们今天听了佛,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好像也知道了不少,是不是我们自己有能力知道?不是的,实在讲都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唯独讲这部经、讲这个法门,不但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真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弥陀的本愿就是诸佛如来的本愿。
一切诸佛如来,可以说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一切众生立刻成佛,绝不看到你还在六道里头多受一天罪,佛没有这个意思,希望你赶快成佛。赶快成佛唯有弥陀法门,能令一切众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平等成佛,这才是诸佛如来的本愿。所以我们读这部经,念弥陀的名号,自己一定要晓得,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加持你,这是许多人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修其他的法门,读其他的经论,不见得得一切诸佛的加持,唯独读这个经、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实在是不可思议。
【释迦谱曰。】
这是释迦牟尼佛传记之一,是古德所编的,依据经论上记载把它编辑出来的,现在在《大藏经》里收著有,叫《释迦谱》。另外一种叫《释迦方志》,这是古人编释迦牟尼佛的传记,有这么两种,都收在《大藏经》里。
【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无上正真之道』就是佛经里面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为最正觉』,这是佛的果位。假如是正觉,正觉可以说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可以称为正觉。最正觉就是究竟圆满的果位。
【会疏曰,觉之中为最极,故云成最正觉。】
这都是注解『最正觉』的,注解这句话。如果说觉这个字,在佛法定义里面,阿罗汉以上才能称之为觉悟的众生。六道凡夫里面,聪明智慧再高,佛法里面不承认他是有觉。其实,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很聪明,为什么佛不承认他觉?佛这个觉里头有个标准,标准就是要断烦恼,那个觉才叫做正觉。烦恼没有断,他也有觉,那个觉不叫正,在佛法里叫邪觉,他不是正觉。所以,佛法的标准就是见思烦恼断尽,这个觉才叫做正觉,道理在此地。底下一段。
【智度论云,今是释迦文佛得道后,五七日寂不说法,自言,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一切众生缚著世法,无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盘乐。是时诸菩萨及释提桓因、梵天王诸天,合掌敬礼,请佛为诸众生初转法轮。佛时默然受请,到波罗奈鹿林中转法轮。】
这一段是解释『转法轮』,说明佛最初为大家讲经说法的一段缘起。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之后,『五七日』中没有说法,为什么没有说法?没有人请他。没有人请,佛示现成佛之后,马上就入灭,在这个地方住著没有意思,没有理由。为什么没有人请?谁知道他是佛?谁知道他的智慧?一般人看到这是个出家人,修苦行的出家人,在菩提树下在那里打坐,没有人认识他。在这个时候,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他方诸佛看到了,到这个地方来变现天人,代我们这些凡夫向他请法。
佛说,这个几句话也是真的,『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佛所证的,确实凡夫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理解?『一切众生缚著世法』,「缚」是比喻,像绳索捆绑著一样,烦恼!执著世间的五欲六尘,世间人执著在这个里头。佛法怎么「难知难解」?佛晓得世间五欲六尘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世间人把它当作真的,你跟世间人讲这是假的,人家说你发疯。你看看哪一个不说真的,就你一个人说假的,没有人能接受,没有人能相信。世间人哪个人不争名闻利养?哪个人不争权夺利?而释迦牟尼佛统统都丢掉、都不要,世间人看这个人不正常。他的作法、说法怎么能叫人相信?所以,『无能解者』,没有人能懂,佛所示现的是真实的,世间人迷著。
『不如默然,入涅盘乐』,再没有人来启请,就算了,不说法了。佛示现的如是,诸位必须要知道,佛后世的弟子当中也学会了这一套,也学佛。古来的大德们,一生当中,自己成就了而没有说法就圆寂的人很多。因为佛法是师道,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自古以来,学要求学,要有学生去求他指教,他才肯出来。若是没有人求他,说自己要去找地方教人,没有这个道理。现在有,古时候没有,古时候不可能说,我已经证道了,我可以教你们,绝对不说这个话的,这个话说不出口的。证果的人尚且说不出口,没证的人更不敢说。真正有修证的人,没有一个不谦虚,没有一个对众生不恭敬的,诸位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你细细去看,你会看到,你能够体会到。
所以古时候他用一个方法,自己学成了之后,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修行证果了,他用什么方法?闭关,或者是住茅蓬,住山。闭关、住山的人一定是开悟的人,至於是不是证果?那个很难说,但是决定是开悟的。因为自己没有开悟,要去参学,要当学生到处去参学。开悟之后就不要参学了,就好比我已经毕业,没得学了。你毕业了,没得学了,当然你就可以教人,但是没有人来请他,这个时候就闭关、就住山。参学的人到哪里去参学?哪个是善知识?打听,哪个地方有闭关的人?哪个地方有住茅蓬的人?找这些人去向他请教,那一定是真善知识。如果你叩他的关房,你提出问题,他答不出来,或者答了,你不满意,你就可以把他的关房门打开,出来,不要闭关,跟我一道去参学。他没有开悟!所以从前闭关、住山,就等於向大众宣布,我学的,就是信解行证,解这个阶段我圆满了、我成就了,在那个地方等著人来启请。没有人启请,他就入般涅盘,他就入灭。这些实在讲都是学释迦牟尼佛的,佛是老师,做出个样子,后来的学生都是这样学法。但是许多的好样子被现在人破坏了,我们自己解、行没有成就,决定不能闭关,不能住茅蓬。我们现在人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以为闭关好用功,没有人打搅。
我那个时候年轻,初学佛的时候,出家之后有个因缘,我们那个道场是圆山临济寺,有几个护法他们在山坡上有个别墅,日本式的房子,是在二次大战当中躲避美国人轰炸的,房子后面是防空洞。那个房子已经没有人住了,我们就看房子建得很不错,很考究的,他提供给我们。我到台中去把这个事情跟李老师报告,说环境非常幽静,那个地方用功好地方。李老师就把我训了一顿,他说你知不知道,古人「赵州八十犹行脚」?我说我听说过这个话。八十岁还要行脚去参访,不晓得找个地方去休息休息吗?我想不错,他为什么不去找个地方去住山、去休息?自己解行没成就,还要到处去参访明师、参访善知识。我这才明了,原来住山是有条件的,我们哪有资格?所以看看一出家一受戒之后,很多人就闭关,就住茅蓬,我同学当中,同届当中就有不少。我们才明白这个道理,用功修行不是在闭关,闭关叫闭门造车,哪里能成就?你成就是到处参学,到处向人讨教。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面,决定不能成就,这是现代许多人把路子走错了。古人学成之后闭关,再住山,成就以后的事情。
这是说到这个地方,后世的佛弟子当中,当自己学问、德行成就之后,没有人启请,再进修,闭关、住山进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待有缘的人来启请。
『是时诸菩萨及释提桓因』我们凡夫不晓得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不知道。可是诸菩萨知道,我们娑婆世界的菩萨,他方世界的菩萨,像《无量寿经》上,贤护等十六正士,除贤护一位是我们娑婆世界的菩萨,其余的十五位是他方世界的菩萨。所以,此界、他方,菩萨们知道。「释提桓因」知道,释提桓因就是忉利天主,中国人称他作玉皇大帝,外国一些宗教称他为上帝,称他为天主,释提桓因他知道。『梵天王』知道,就是大梵天王。『诸天』的天神们知道,这个里头多半是讲四禅五不还天,有些经论上讲的是净居天人,净居天人是四禅的五不还天。这些人晓得,他们降到世间来,有些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应身而来,有些化身而来,向佛请法。
『合掌敬礼,请佛为诸众生初转法轮』,就是最初说法。最初说法在鹿野苑,对象是五比丘,这是最初,这五个人跟释迦牟尼佛都有亲属的关系。释迦牟尼佛到山上去修苦行,他的父亲挂念著,总不放心,派了几个人随从,跟他一道来学习。在修苦行的时候,大家对於佛,对於释迦牟尼佛都很佩服,一直到释迦牟尼佛舍弃苦行的时候。前面讲过,佛是六年苦行,这是告诉大家,苦行得不到结果。当时印度一般的宗教,修苦行都是三年,一定要经过三年的苦行,释迦牟尼佛加一倍,六年。六年苦行之后舍弃了,告诉大家,苦行得不到结果。放弃苦行,跟他的这五个人,看到释迦牟尼佛舍弃苦行,就对他轻慢了,好像他退心了,他也受不了。这五个人就离开释迦牟尼佛,到鹿野苑,他们自己去修行。所以,佛自己一个人,在恒河旁边的菩提树下示现成佛。
这是受诸天启请,佛一看,哪些人有缘能够接受他所得的甚深的佛法。这一看,鹿野苑里面这五个人机缘成熟了,所以就回到鹿野苑去找这五个人,给他们说法。第一次说法,憍陈如尊者就开悟了,憍陈如尊者第一个开悟,第一个证阿罗汉果。我们晓得,证阿罗汉就是见思烦恼统统断掉,统统放下、舍弃了,才证得阿罗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里面的正觉,成正觉。这是初转法轮。再看底下这一段。
【法华经云,尔时诸梵王,及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诸余天众,眷属百千万,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
这是佛在大乘经上说的,在小乘经里面所记载的一般人比较容易接受,大乘经里面所说的,这都是凡夫肉眼看不见的。所以世尊示现成佛的时候,请求说法的人非常之多,都不是凡夫,就都不是凡人。『诸天』,泛指二十八层天,『帝释』就是释提桓因,前面讲过。『护世四天王』,就是我们现在佛门里面讲的护法神,四大天王。『及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是四禅的天主,比帝释高很多。『并诸余天众』,余天就是说二十八层天都有。『眷属百千万』,这些天王带著这些天人眷属百千万人。『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这些都是凡夫肉眼看不见的。
所以世尊每一次的法会,每一座的讲经,我们大家看到听众已经觉得是不少了,经上常讲一千二百五十人,这常随众。除常随众,当时的国王、大臣,这些男女老少的听众也很多,场面很庄严。而实际上,此界他方的菩萨、诸天鬼神来听佛讲经的,数量就更多,这是凡夫肉眼看不到的。因此,佛每次讲经,或者在讲经的当中,或者在讲经的末了,都用神咒说几句,我们讲密咒。密咒是鬼神的语言,它不是梵语,印度人也不懂。佛看得很清楚,这些天龙鬼神能懂佛说法,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佛得到言语三昧、音声三昧,他没有障碍,不需要翻译的。但是说完之后,还用天龙鬼神他们的言语说几句,所说的内容就是佛给我们一般讲的,大概是一个纲领、提要的意思,内容跟长行经文没有两样。这是佛经里头很特殊的,就是里面有密咒,密咒的来源我们要晓得,就是与会当中有这些天龙鬼神在座。
【法华文句云,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转法轮。】
这是『转法轮』又一个解释,这个意思也很深。转就是传授的意思,佛要把他自己证得的境界,也就是说,佛将他自己明了的宇宙人生真相传给别人,希望别人也能够契入与他同样的境界,这个叫转法轮。《文句》里头这几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佛法不说教他,说『化他』,化比教的意思要深。教,是教你了,你有没有入不晓得;化是从果上说,所以说读书变化气质。佛教了之后,你果然懂了,果然变化,变凡成圣,变愚成智,变迷成觉,那叫化,化是这个意思。教是教学,但是教有没有化,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很多学生,老师苦心教了,他没有变化。所以,化的意思深,化从果上说的,教从因上说的,这个意思很深。
『度入他心』,「他」是一切众生,叫一切众生心里都能够觉悟、都能够通达明了。这是转法轮的意思。
【嘉祥师云。】
嘉祥是唐朝时候的,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
【自我至彼,故称为转。】
这是解释『转』的意思,「转」在此地就是传递的意思,从我再传授给别人,这就是转的意思。所以转法轮,转跟法轮里面的含义很深很广。底下这一段是《华严经探玄记》,《探玄记》是贤首大师作的,这是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它是《六十华严》的注解,贤首国师作的,这里面解释法轮的含义。有从事上说、有从理上说、有从表法上说,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佛法通常就用法轮来做标志,用的最多的,一个是法轮,一个是莲花,前面都给诸位略略介绍过。这两样东西表法我们最常见的,所以一定要晓得它所表达的意义,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体悟到,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是些什么。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