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 (第十一集)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十一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11

  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倒数第七行,第十九段看起∶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这句经文,古今的大德们,无论是在注经、或者是他们的著述,引用得很多,喜欢读经、喜欢看一些佛学的著述,这个句子我想都很熟悉。可是这里面的意思很深,尤其对於初学的人,难免有些疑惑,为什么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法是魔业?在这个地方我们最要紧的是要知道什么是菩提心,这在前面已经说了很多。其次要明了的是什么叫魔业,所谓魔就是折磨,也就是障碍你明心见性,这就是魔,障碍你修行证果,魔业是指这个。由此可知,不但一般讲的修行证果,实实在在念佛人也障碍你往生。纵然你是修种种善,你若没有菩提心,也不能往生。因此《华严经》上这句经文,对我们修学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有点成就的人来讲,非常重要,我们读了之后的确要提高警觉,不可以没有菩提心。

  菩提心是真心、真诚,前面从经论上我们都读过了。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菩提心的作用,对自己来讲是好善好德,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如果没有慈悲心、没有好善好德的心,纵然修种种善法,他得的果报是三界有漏的福报,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也不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往生的人都依菩提心,你没有菩提心,你就是念到一心不乱也不能往生。一心不乱可以得定,可以生色界天、生无色界天,不能往生,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所以,佛在此地说『是名魔业』。

  『修诸善法』尚且障道,那要造作恶业,果报就可想而知。种种恶业之中,佛给我们讲五逆罪最重。五逆罪我们会不会犯?很难说,有的时候犯了自己不晓得。五逆里面,譬如说杀父害母,当然这些事情我们不会做的,决定不会做。可是诸位要晓得一桩事情,我们学佛了,我们明了净土法门,如果不能把这个法门介绍给父母,不能叫父母在这一生当中念佛往生,你就是奉养父母再好、再周到,也是魔业。这样殊胜的利益,彭际清居士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你逢到了,不把这个供养给父母,你怎么对得起父母!这个重要,非常重要。也许我们很多同修说,我劝父母,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你是不是想尽孝道?如果想尽孝道,那你就要很认真把父母不能接受的原因找到,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掉,他不就能接受了吗?所以把佛法介绍给人也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善巧方便,你有这两套本事,什么人都能接受。

  五逆罪里面第三条是杀阿罗汉。阿罗汉在这个世间我们也不认识,当然不可能伤害阿罗汉,但是要知道,与阿罗汉同一类的人很多。阿罗汉在这个世间干什么?教化众生,换句话说,凡是以佛法、善法教化众生的这些人,等於阿罗汉,虽不是阿罗汉,可以跟他相等。我们对於这些善知识要护持,不能障碍,更不能陷害。这是重罪里面第三条。

  第四条是出佛身血。佛陀在世的时候,佛的福报最大,怎么样的恶人想害佛也不得其便,为什么?佛的护法神太多了,决定不会受人伤害。可是要让佛皮肤上破一点流点血,这是可能的,没有什么大的伤害。这种罪也属於五逆罪之一。现在佛不在世,但是也有相等的,就是佛像,如果我们用瞋恨心恶意破坏佛像,等於出佛身血。如果不是恶意,没有这么重的罪,那是小的过失;瞋恨心、恶意,这个罪就重了。

  第五条是破和合僧,这一条的确对我们来讲是很容易犯的。虽然现在和合僧团没有了,如果有和合僧团,你的罪就很重了,好在现在没有和合僧团,你破坏僧团、破坏大众,这个罪也相当之重,不是轻罪。尤其是现代的社会,我们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见闻长期的薰习,能令我们是非邪正颠倒。我们把错误的以为是正法,把纯正的还把它当作邪法来看待,这是我们在见闻当中薰习成一个恶的习气,这种习气常常起现行,也造成障碍。譬如我们常常见闻的,某个道场,道场里面的人当然爱护自己的道场,於是排斥另外的道场,尊敬自己的老师,排斥别的法师,这是错误的。甚至於有一些信众,里面有派别,不能团结、不能和睦,彼此勾心斗角。在同一个道场里面,如果信徒多了,都会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正如同这个社会上,像美国,诸位能够常常听到的,种族歧视。道场里面信众多了,这个人跟那个人是同乡,那个人跟那个人是同学,也搞这些小团体,彼此互相排斥,都造成障碍。其实这些学佛说实在话,你冷静去观察,他们是来凑热闹的,虽然也读经、也参加共修,实际上全是形式,实质的内容他没有,真实的利益他当然更谈不上。

  所以,在这以前我们讲了一部《金刚经》,这个因缘也非常殊胜。《金刚经》上教给修行人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就是教我们要离相离念,这是大根大本。假如真的能离相离念,所有一切的魔障统统消除了,因为一切障碍都是从我相、我念里面生出来的,这是根本的障碍。无论修学哪一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只要你还有我、人、众生、寿者,你就不可能不造业。若非念佛求生净土,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这个成就是讲超越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修行任何一个法门,你都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是要破我执的,起心动念还有个我,你怎么能出得了轮回?

  净土法门里面所谓带业往生,诸位必须要搞清楚,是只带旧业,不带新业。旧业是习气、毛病,新业是现行,现在正在造作,这个不可以,不能带这个业。虽有烦恼习气,它还没有发作,他这句佛号得力,什么叫得力?这句佛号能把烦恼习气伏住,它并没有断。譬如贪瞋痴慢的习气,贪瞋痴慢没断,这一句佛号行,它有力量,这个念头一动,「阿弥陀佛」自然就把它压下去,在对人、对事、对物不会表现出来。这样的功夫才叫成片、才叫得力。一遇到外面境界,烦恼马上就起现行,证明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你没能看破,才会有这个毛病。怎么没看破?你把这些人事物都当真,你不知道一切境界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叫你看破。看破了你的功夫就得力,你很喜欢的人,那个喜欢的心也平静一点,你所讨厌的人,你讨厌的心也会淡几分,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的清净心、平等心就能够现前,清净、平等是真心、是本性,虽未能见性,但是你确实是向明心见性这个方向、目标在精进,这就好,这就叫功夫得力。

  我们一般人常听人家劝勉,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心量要大一点,要能够原谅别人,要能够宽恕别人。这些话给诸位说,都是对那个没看破的人讲的,真正看破了,这种念头没有了。般若经好,能叫我们彻底看破,也就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到那个时候你的烦恼习气自然不生,你对待一切众生自自然然是清净、平等,大慈大悲,这才能入诸佛菩萨的境界。所以菩提心要紧,我们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提过,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就是菩提心的德相。菩提心什么样子?这是菩提心的样子,也就是前面说的深心、好善好德,好善好德的样子。他对待一切众生自自然然是大慈大悲,以真实、最善、最妙的法门,念佛求生净土,普遍的贡献给一切众生,这是大慈大悲的现象。

  【莲池大师疏钞云,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则双取两家而和会其义也。】

  莲池大师这段文字,是就古大德讲解《弥陀经》、注解《弥陀经》,对於这部经的宗趣的讲法,将古德的说法归为两大类。而莲池大师著《疏钞》,就古德的说法折衷来讲,他这个意思就讲得圆了。古德大概都是『以持名为正行』,这个没错,而以断恶修善、持戒念佛为助行,所以有正助双修。发菩提心,像《观经》上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以这个为菩提心,古大德多半是这样的说法。而莲池大师的讲法,实在讲我们很容易明了、很容易接受、很容易修学,他就是一句执持名号,但是执持的意思就太深了。这是一心一意的执持名号,就是我们常讲的老实念佛。老实相当不容易!我们读《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由此可知,如果不能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不能称之为老实念佛;老实的标准,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而都摄六根,实在讲,就是般若经上讲的看破、放下。六根不会再向六尘上起心动念了,那才叫都摄六根。我们睁开眼睛,看到顺心的生欢喜心,看到不顺心的就生瞋恚心,那就没有摄根,你的眼根就没有摄;摄是收摄,你的根要从境界收回来。眼见外面任何境界不动心,你心收回来了,耳听一切音声也不动心,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收摄。然后才能达到「净念相继」,这个净,就是里头没有怀疑、没有夹杂,一句佛号念到底,相继是不间断。老实念佛标准在此地。像这样念佛,当然就是发菩提心,我们在这里要懂得莲池大师这句话的深义,不能把他的意思错会了。所以他这个讲法,把古德种种不同的说法和会贯通,这个说得好,可是意思很深,必须要清清楚楚的明了它,才不至於错会意思。

  【彻悟禅师曰,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彻悟禅师这四句也是净宗的名言,古今大德在著作上引用很多。我们学佛、念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出离生死轮回,这是我们的目标。无量劫来生死轮回太苦了,这一生我们落在人道里面得个人身,得人身又怎么样,这一生还是过得非常之苦。可是想一想,你比畜生、比饿鬼、比地狱那就幸运太多了。佛在经论上说得很多,所说的都是事实,如果不能出离六道,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是实实在在的。佛说这些话,如果我们很冷静的去思惟、观察,也能体会到佛这句话的可靠性。像《百法明门论》里头所说的,一切众生,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你看在数量上超过一倍都不止,何况善心所的力量薄弱,恶心所的力量坚强。我们要问,人为什么学好那么难,学坏那么容易?就是因为恶心所多,善心所少,恶的力量大,善的力量薄弱。如果后天没有好好的教导,一般众生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损人利己就造恶业,造了恶业他怎么会不受恶报?当然要受恶的果报。

  由此可知,发心重要,如果真发了了生死出三界这个心,我相信那个人不会造业了。为什么?因为这个娑婆世界、六道轮回与我不相干,我不再管这些事,什么样境界现前,我也不要再操心。一句佛号念到底,只求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自己没有智慧、没有能力,度不了众生,度不了众生我也不伤害众生,一定也能做到这个态度,这就是彻悟禅师所说的意思。所以一定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之心,自己真的觉悟了。『以深信愿』,深信切愿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持佛名号』,这样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下面一段:

  【弥陀要解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蕅益大师的这段话深得印光大师的赞叹,这个说法确实是古人所无,我们在古大德注疏里面没见到。而确实是佛的意思,他讲得一点都不错,给我们后人对於修学净土带来了无比的信心。我们修学这个法门,自己这一生能不能往生?你明白这段话的意思,你自己就做得了主。能不能往生不要靠别人,要靠自己,你有没有懂得经义、有没有把它做到。古大德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蕅益大师这几句证实了,确实是万修万人去。所以《要解》序、正、流通三分里面,都以信、愿、行这三大纲领做为骨干,称之为净土的三资粮。深信、切愿,恳切的愿望,深信是决定没有怀疑。蕅益大师讲信一共讲了六条,六条里面第一个就是信自己,自己没有自信心,你怎么能成就!恳切的愿望,愿意离开娑婆世界、愿意求生净土,执持名号。这是一部经修学的宗旨,宗旨就是纲领,修学的总纲领。

  『信愿为慧行』,信、愿是智慧,就是前面讲的菩提心,『持名』就是前面讲的一向专念。《弥陀经》上讲『信愿持名』,《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经》上八个字,跟小本《弥陀经》上四个字,意思完全相同,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所以真信切愿,那是高度的智慧。不但信我能生净土,也要信一切众生皆能求生净土,信的意思才圆满。信我能往生,别人不能完生,哪有这种道理!你要是具足信心,你的慈悲心就生出来了。我信愿持名,我也帮助一切众生信愿持名,你这是行菩萨行、行大慈悲。经上给我们讲的,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即将要堕阿鼻地狱,他要能够一回头来信愿持名,他就得度了,你想想这个功德多大!最怕的是他要不相信、不接受,那就没办法,那就度不了他。极恶之人你劝他,他能相信、他能发愿、他肯念佛,他回头了;回头,恶人就是善人,就不再叫恶人。所以,信愿是菩提心,信愿是高度智慧。

  『持名为行行』,这就是一向专念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这个行就是生活行为。『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可见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要紧的条件就是信愿,真信切愿。经上讲得很清楚,临命终时十念都能往生,不仅十念,一念也能往生!这是讲念佛念得太少了,一生都没有念过佛,就临命终时才念十声佛号,甚至於十声还不到,他就能往生。可见得往生的关键不在念佛,在信愿。他真正相信,毫无疑惑,真正愿去,他就能去得成。佛在经上又恳切劝勉我们要执持名号,为什么?我们平常执持名号,给诸位说,就是修信愿。你想想看,你不信、不愿,你还会念佛吗?由此可知,平常念佛就是修信愿。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个地方没有说持名之多少,而是论持名功夫的深浅。什么叫功夫?伏烦恼就是功夫;换句话说,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真正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功夫。这个功夫有浅深不等,功夫浅的,我们讲功夫成片,功夫深的是一心不乱,那个往生西方品位不一样;功夫浅的生凡圣同居土,深的生方便有余土,更深的生实报庄严土。经上告诉我们,每一个净土都有九品,实在说,功夫成片里面上辈往生就能够生死自在。所谓自在,走的时候不生病,想哪一天走就哪一天走,他自在了。功夫成片里面就行了,不是要很高的功夫,如果讲到一心不乱,我们这一生未必能够得到,若讲到功夫成片,我们稍为努力一点,人人都能得到,为什么不干?障碍究竟在哪里?只要你能把障碍找到,把障碍消除掉,这个事情就不难得到。障碍就在看不破放不下,麻烦在这个地方,果然能够看破、放下,你就得到了。

  我们这些年来,从学佛这三、四十年当中,我们看到不少位往生自在的,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就更多了,预知时至,一般差不多两、三个月前知道自己哪天走,走的时候没有病苦。在台湾、在中国、在美国、在南洋,处处我们都看到、都听说到,这不是假的。为什么别人能?他能就是他能放下。我们为什么不能?不能就是因为放不下,这是毛病、障碍,找出来之后一定要把它断掉。必须要晓得,这个世间佛在《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一切诸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先要看破,然后自然就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得清净心。以清净心持名,这个功夫就深,杂染心持名,功夫就浅,这是决定往生品位的。我们也正因为这桩事情,所以将《金刚经》详细讲一遍,目的是帮助我们念佛人看破放下,消除往生的障碍。

  『故慧行为前导』,发菩提心是前导,『行行为正修』,一向专念这是正修。底下这一句是比喻,「慧」好像一个人有眼睛,看得清楚,一向专念好比一个人有健康的两条腿,他能走路。方向不会迷失,努力往前行,就很快到达目的地,这个比喻很好。所以念佛求生净土,不能没有智慧。

  我们翻开来看十二面,这一段也是蕅益大师讲的,这个文非常重要。

  【弥陀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大本阿弥陀经(指无量寿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这个说法也是发古人所未发,也就是古人没讲到的,没有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的。正因为古大德把菩提心没有说得这么清楚,使我们后人对於一些往生的人感到怀疑。譬如我们看到,确实往生有大成就的,几乎多半都是不认识字的,我们现在讲没有受过教育,不是知识分子。你看看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早年哈尔滨极乐寺往生的修无法师,他是预知时至,坐著走的。这个人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做泥水匠的,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感到生活很苦,这样就出了家,出家之后就学会一句「阿弥陀佛」,就老实念佛。我们从他的传记,传记虽然很简单,可以看出来这个人诚实、忠厚、慈悲,自己念阿弥陀佛,遇到人都劝人念阿弥陀佛,末后往生,做个样子给大家看。倓老法师给我们讲的,谛闲老和尚早年那个徒弟,做锅漏匠的,站著往生,往生之后三天老和尚来替他办后事,往生之后还站三天。他就念三年阿弥陀佛,也是不认识字,生活苦!锅漏匠的生意你们年轻人没有见过,现在没有了,现在中国大陆恐怕也没有,我小时候见到做这种生意的。《念佛论》后面都有。

  真正往生,这样潇洒自在,读过书的知识分子,十分之一都不到,十分之九都是不认识字的。不认识字的人他有自卑感,没有傲慢心,觉得我处处都不如人,所以处事待人接物自己谦卑、恭敬,做事情老实认真。反而知识分子不如他们,这就是古德所说的,所知障比烦恼障还要严重。知识分子吃亏就是在所知障,自己都以为比别人高,贡高我慢,轻视别人,所以他的心,真诚、清净、慈悲没有了,他会说,做不到。那些不认识字的,他不会说,他都做到了,这是他们能有成就,反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如他们,道理在此地。我们受了一点教育,我以前在台中李老师会下,李老师常常叮咛、嘱咐我学愚,他说决定有好处,不要学聪明,要学愚!他自己也像这样努力,他告诉我,我这么多年学得还不够,不像!

  读蕅益大师这一段我们才明了,好像他们没有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他也不懂,但是往生的瑞相那么好,原来『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这四个字他真的做到了,他真的深信、他真的发愿求生净土,他真正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所以他走得那么痛快、走得那么潇洒,原来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将蕅益大师这句话细细去想想,跟经论的菩提心作个比较,然后肯定蕅益大师讲的话没错!什么叫直心?真诚的心,真诚的心是直心,菩提心之体。什么叫深心?深信发愿就是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信仰净土、信仰阿弥陀佛、信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善德里面的第一德,哪有比这个更善的,哪有比这个更殊胜的!所以他能够深信发愿,他深心达到圆满,大悲心自然流露在外面。你看他遇到人恭敬,遇到人就阿弥陀佛,那就是大悲心的流露;他心地清净、平等,对一切人都是恭敬,阿弥陀佛。我们没有在这个地方看出他的三菩提心,蕅益大师这一说,我们再仔细想想,没错,人家三心圆发。你要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他讲不出来,你问他什么叫直心、清净心、深心、发愿回向心,他一条都说不出来,可是统统做到了。

  『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的」是非常肯定,的确是净土的指南,就是修学净土的方向,修学净土的目标。以这样的信愿、以这样的态度来执持名号,这个地方执持名号就是名符其实的老实念佛。他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想,这真正是正行。

  『大本』就是指《无量寿经》,《弥陀经》称为小本,《无量寿经》称为大本,这两部是同一部,这莲池大师所说的。大本里头『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大本经「三辈往生」里面,都说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跟小本的宗趣完全相同。小本说信愿,大本说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信愿,信愿就是菩提心。

  【弥陀要解云,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皆法界体。】

  我们先说这两句,这两句是世尊在《弥陀经》上,给我们解释阿弥陀佛名号的意思。阿弥陀佛是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太多了,说之不尽,而世尊将无量义归纳为二义,这就好说了。佛跟我们解释,这个名号的意思叫无量光,也叫无量寿,用光、寿二义来诠释。『光则横遍十方』,由此可知,光就是代表十方,光明遍照,我们现在人讲的空间,光是代表空间,寿是代表时间。说一个空间、说一个时间,这个里面所有一切万事万物全都包括在其中,所以这两个字就把无量显示出来。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是讲的时间。

  『横竖交彻』,空间里面有时间,时间里面有空间,时空不能分,时空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现代科学家发现了,也发现到这个事实真相,所以爱因斯坦的四度空间,就是三度空间里面加上时间,称之为四度空间,跟这个地方讲的「横竖交彻」的意思就相同了。『皆法界体』,法界的本体、法界的理体。这个东西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性,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所以佛经上讲真心、讲本性、讲心性、讲法界、讲真如、讲如如,都是说这个事情。佛在经典上讲的名相有几十种之多,说这一桩事。一桩事为什么说几十种的名词?这是佛说法的善巧,佛叫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不要执著言说相,你通达意思了,怎么说都可以。所以说很多名词,不要执著在一个名词上,他说话的用意是破执著,不叫我们执著。这才是自己,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这个,这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真正的自己。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

  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的报身、有西方世界七宝庄严的净土,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就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从理上讲,说之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可见得弥陀跟净土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性变现的!自性变现,自己想去往生,哪有不生的道理!同样的道理,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也是自性变现的。阿鼻地狱从哪里来的?还是自性变现的。一切妖魔鬼怪,依旧是自性变现的,除了自性之外,实在无有一法可得。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现象。为什么这个现象有这么多的差别?这个差别是染、净的差别,心性清净就变现出净土,心性污染就变成为秽土,染污到极其严重就变成阿鼻地狱,清净到了极处就变成如来的净土。所以相的变现都在染、净,或者说觉、迷,迷就是染,觉悟就是净,觉心清净,迷心污染。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参透了,事实真相也搞清楚了,我们对佛跟对一切众生的心就平等,心就真的达到清净。知道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是我们真心本性里面一分净业变现的,知道一切恶趣众生是我们自性里面一分染业变现出来的,就跟我们作梦一样,我们也曾梦过佛菩萨,也曾梦过恶道众生。梦中境界不是真的,都是意识心变现出来的境界,所谓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为你所变现出来的境界,能变现的是因,你造作的那个因,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佛菩萨一再教导我们要修净业,佛菩萨不教我们修善业,当然更不会教你造恶业。恶业感三恶道的果报,善业感三善道的果报,都不能出三界、不能脱离轮回;换句话说,不能破迷开悟,那个悟是觉。一定要修净业,修净业才能够破迷开悟,你才能够得到正觉,正觉就出三界,就脱离六道轮回。所以,佛勉励我们修净业,净业就是清净心。清净心一定要离妄想分别执著,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不是净业。《金刚经》上教我们修净业,标准在哪里?离四相,真正能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然后断恶修善都是净业,断恶是净业,修善也是净业。可见得离相离念非常重要,这是大乘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所以我们明了,『举此体作弥陀身土』就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这一句说得好!前面那句古人说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是蕅益大师第一个人说的,古人说过。但是后面这一句,古人没说过,这是他老人家说的。由此可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名号是真如自性的德号。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本觉理性』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自己的真心、本性。所以念这一句佛号,你要真正了解它的意思是自他不二。念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就念的是自性弥陀,求生的是唯心净土,那怎么会一样!如果深体这个意思,你往生的时候就不是在方便有余土,而是在实报庄严土。这个《弥陀要解》跟《弥陀疏钞》都说得很详细,这叫做理念,你得的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那个品位就高了。高在哪里?刚才讲了,你彻底看破放下,所以他高了。

  【持名即始觉合本。】

  这实在讲跟禅家的参究没有两样,比那个还高。我们起心念佛是『始觉』,这一句佛号从心里生,这是觉悟,正觉!所念的阿弥陀佛就是本觉,本觉就是真如自性。所以,佛好像在《大集经》上讲的,念佛持名是名上上禅,无上的妙禅,好像经文上讲是深妙禅。这是世尊对於持名的赞叹,对於持名真相的说明。

  【始本不二。】

  始觉跟本觉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深,我们在《金刚经》上讲了不少次,也用了很长的时间。

  【生佛不二。】

  现在我们是众生,我们所念的是阿弥陀佛,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

  【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这个义趣很深、很圆,圆满到了极处!在所有一切大乘法里面,虽然是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可是实在讲,一切法要跟净宗法门来比,怎么比总还是要差一些。实在讲,不能为比,这个法门圆满到极处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非常幸运,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现前,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不要错过。

  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