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四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04
请掀开经本,第四面第七行,第七段看起:
【普贤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们接著念底下一首:
【文殊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这两首偈都出自《华严经》。《华严经》上,这两位菩萨我们都晓得,这是毗卢遮那佛的后补佛,华严三圣,文殊、普贤皆是列入其中者。华藏世界是一切大乘修学最后的归宿,为什么这两位大菩萨还要发愿求生净土?我们在《华严经》上,曾经深深的思惟过这个问题,而后才知道,十方世界的修行人如果不能归心净土,就不算是圆满的成就。尤其是现代娑婆世界,世尊末法时期,正如前面我们所念过的,浊恶之极。现前这个社会的确是浊恶之极,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容易成就,前面跟诸位谈过,断烦恼难,太难了!即使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也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而这一生能不能成就,也是个严肃的问题。过去李炳南老居士说过,他是以台中莲社做例子。他在台中三十八年,台中莲社的莲友,我在的时候,那是民国五十年代,莲友的人数已经超过二十万,这么多年来,我相信一定有增加,念佛真正能往生的人,一万个人当中,也不过是三、五个而已,实在讲,不成比例。
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多,往生的人那么少?都是在李老师指导之下,李老师在台中讲经,虽然一个星期只讲一次,三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中断。不能说莲友们没有听经,不能说他不明教理,当然透彻明了则未必,但是对净土多少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为什么不能往生?实在讲,毛病、习气断不了,这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是善根?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给诸位提示,信、解是善根,念佛就是福德,你肯老实念佛,你就有福了。信、解、行都难。我们信了吗?说实在的话,嘴皮上信,没有真的相信,为什么?果然真的相信,你就没有疑惑。真正要发愿,你对於这个世间一切境缘你就会放下。你心里面还有张三李四,还有种种牵挂,可见得你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句佛号实在讲,若有若无。这样念佛,给诸位说,只可以说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要真成就,那就是前人所讲的,要真干!
文殊、普贤,在华严会上,这两位菩萨是上首,菩萨众里面的领导者,他们率先做个榜样给我们看,首先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回过头来,劝导大众、同学,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五十一位法身大士,劝导他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自己先做榜样。所以你要问,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现在在哪里?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了,就知道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要问,华藏世界有没有他?华藏世界也有他。为什么他又在华藏世界又在极乐世界?这个并不难懂,何况菩萨有分身的本事,我们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有分身的本事,千百亿化身。文殊、普贤都是千百亿化身,哪个地方不在?如果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也讲得通,华藏世界是他的家,他住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是他的学校,他天天去上学,这有什么难懂的!正如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哪里?弥勒菩萨也在极乐世界。兜率天上的弥勒菩萨呢?他在极乐世界上课,上完课他就回家,他的家在兜率内院。这并不难懂,合情合理合法。看到这两位菩萨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往生行吗?要往生,就在这一生!这一生不能往生,我们必须要知道,决定是六道轮回。
而搞六道轮回,又说个实在话,我们来生未必能得人身,这是事实。这个事实不需要问别人,自己冷静的想想就晓得了,五戒十善你做到了几成?此是大乘法,大乘法结罪在起心动念。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戒。十善,身三善,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善,不贪、不瞋、不痴。我们做到几分?有没有能力打个八、九十分?果然能够打八、九十分,来生可以不失人身,来生能得人身。如果说五戒十善我只做到一半,一半就靠不住,你来生未必能得人身。但是,你这一生念佛、诵经、修布施供养,讲经也是布施供养,与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这是修福。福不会失掉,来生还是去享福,但是到哪一道享福就不一定。如果一失人身,大概最可能的就是到畜生道、饿鬼道去享福。
畜生道享福,我想同修们印象应该很深刻,你看现在外国人养的宠物,福报大,我们都比不上。我们生活没有人侍候,你看那个小动物,一家人老老少少都侍候它,前生修的福。饿鬼道修的福,在中国,城隍、土地公、山神,搞这些去了,初一、十五有些信徒去祭祀、拜拜,他去享这个福了,饿鬼道。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一定要认识清楚,这一生不能往生,真的就不得了!往生这个事情难不难?不难,你要真正把这个经里头所讲的意思都明白、都懂得了,依照这个道理、方法去修行,没有一个不往生。古大德所谓「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不能往生,过失都在自己这边,绝不是佛菩萨经典那边有问题。这是两位菩萨给我们做了好榜样,现身说法教导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菩萨尚且求愿往生,何况凡夫!我们再看下面这条:
【唐海东元晓师云。】
提到『元晓师』,大概现在很多人都很熟悉,好像有个电视在演他的传记。他是现代的韩国人,他出生在唐朝时代,曾经到中国来留学。回到他自己国家之后,对於净宗极力的弘扬,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好像现在留下来两种注解都是他作的。他在注解里头有这么几句话:
【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
这个说得非常之好。四十八愿度众生,度什么人?度凡夫!说明这部经对我们六道凡夫最为契机,这个法门就是度我们的,与古时候大德所说有很大的差别。古时候,那是隋唐以前,有些大德们认为,九品往生,大概上三品是菩萨往生的,菩萨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三品,像阿罗汉这些大修行人,他们往生大概是中三品,而凡夫往生只能在下三品。这是古时候一般人的见解。善导大师不同意这个说法,元晓也是亲近善导大师,是善导的学生。善导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这个注解我们通常叫它作《四帖疏》,里面说得很清楚。这个注解我们曾经讲过,留著有录音带。大师告诉我们,他说「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确实把我们的疑问解决了。九品,不是菩萨、声闻、凡夫,原因不在此地,是在遇缘不同。假如你遇到的缘殊胜,你就是上上品往生。譬如说,你遇到的经典是真实的,你遇到真正善知识,为你断除一切疑惑,使你信心不逆,你懂理论、懂方法、知道境界,你往生品位就高了。如果你遇到的缘比较差一点,虽然也老实念佛,求愿往生,对於西方世界的道理、境界不甚明了,能不能往生?也能往生,品位就低一点。
所以品位高下,都在遇缘不同而有差别,与三乘圣者无关。元晓师这个话也是这个意思,主要是为凡夫。『三乘圣人』,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对他们来讲,附带的,最要紧的是度凡夫成佛。这个说法增长我们的信心,使我们死心塌地老实念佛,这一生当中必定成就。
《楞严经》后面有这两句话,这两句话非常重要。现代佛门里面,无论是修学哪个宗派,皆有魔障,而这些魔障,在禅宗、密宗里头特别多。念佛里头有没有?不能说没有,只可以说少,念佛法门里面比较少,但是也有。为什么会有魔障?《楞严经》这两句为我们解释出来了。
【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两句话,我们要以通俗的话来说明,大家就容易懂。你在修学的时候,如果你不甚认真,大概没有什么境界出现;如果你很认真的去修,一定有境界。你参禅入定,定中有境界;你持咒,持咒的时候也会现境界;念佛,念到功夫得力的时候,也有境界现前。这些境界所谓是感应道交。境界现前,你就生了欢喜心,觉得自己功夫很不错,你就入了魔境,就著了魔。你要问,为什么著魔?佛法的修学,这在前面说过,无论修学哪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它的枢纽都是禅定。定是清净心,境界现前,你心里生起欢喜心,你的定失掉了。甚至於贡高我慢的念头生起来,烦恼现前,你看别人没有境界,我有境界,我很了不起,你们都不如我,这就著魔了。要怎样才不著魔?前面讲的『不作圣心』,就是见到境界现前若无其事,如如不动,那就是好境界。
像古时候,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净土宗初祖远公大师,他在一生当中,三次在定中,也就是我们讲念佛止静的时候,打佛七或平常念佛在止静、静坐的时候,见到三次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知道,慧远大师在庐山建莲社,提倡念佛共修。那个时候净宗经典传到中国翻成中文只有一部《无量寿经》,《弥陀经》、《观经》都还没有翻成中文。所以,净土宗最初依据的一部经,《无量寿经》。虽然见到三次,远公大师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若无其事,见如不见,这是好境界。到第四次西方境界现前,是他往生的时候,他往生的时候这个境界又现前,他才跟大家说出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境界现前了,跟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同,他往生的时候到了。於是他讲,这样的境界过去他曾经见过三次。这是人家心地清净,人家有定功。凡夫没这个定功,一见到之后就大声宣扬,唯恐别人不知道,那就入了魔境界,那就错了。所以,一些著魔的人,实在讲没有别的原因,喜欢神通、喜欢感应,这就是著魔的因素。
《楞严经》上这两句话我们要记住,无论什么境界,佛现前也好,魔现前也好,你只要把心把握得住,如如不动,《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都是善境界。如果动了心,那都是恶境界。见到佛,你生欢喜心,见到魔,你生了恐怖心,都错了,都是恶境界,要紧的是要不动心。
【十往生经云。】
这部经里面说到净土法门的事很多,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引用了不少。经上有这么一段:
【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这段话很重要,问题是我们信得过信不过?我们能信得过,而我们念佛是真念还是假念?真念才有这个感应,假念没有!什么叫真念?这个事情总得要搞清楚,真念就是真正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好比我们现前这个世间人想移民,他移民的念头非常恳切,想尽方法要把这个目的达到。我们今天在娑婆世界也是想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愿望恳不恳切?是不是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除这桩大事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都不足於关怀的,那个念,你就是真念。念这个字,也是会意,「今心」,现在这个心上真有阿弥陀佛,这就是真正念佛、真正求愿往生。如果我们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还有牵挂的,那不是真念,这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讲的夹杂。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夹杂不能成就。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要领,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夹杂就不净,怀疑也不净。所以念佛要不怀疑、不夹杂,不但世间一切事不能夹杂,要一切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说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有一切佛法也要放下,一心念佛,这个才能成功。
果然是这样坚决的愿望、认真的态度,念佛求生净土,『彼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派遣『二十五位菩萨』保佑你。为什么佛要派菩萨来保佑你?这个事情实在说我们并不难以了解,我们在娑婆世界,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结的这些恩怨,也是无量无边。这些恩恩怨怨,生生世世就是报来报去,没完没了,凡夫过的是这个日子。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无量无边,他来找麻烦,他来障碍你,所以要有菩萨来保护。『拥护行者』,这就是加持你、保护你,在『一切时,一切处』,不让这些冤亲债主来干扰你,不让这些冤亲债主来报复你。可是,你要有真心、要有诚意,才能得到这个感应。我们中国俗话也常讲,诚则灵,你要有真诚的心,才能感得阿弥陀佛派遣菩萨来保佑你。
所以一个真的学佛人,要信佛,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依靠佛,我们一入佛门受三皈依,皈是真的回头了,从迷惑颠倒回头,从一切邪恶回头,从一切污染回头,依觉正净。这是真正依靠佛,佛是觉正净。甚至於我们发心学佛了,一生都仰赖佛菩萨给我们安排,自己一生不要操心,随缘度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随缘度日。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是这样教导我的,他说你真正发心,你的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你不要操一点心。我想这个很好,这个太难得了。我相信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诲,一切处境我知道都是佛菩萨安排的,逆境也应当逆来顺受;换句话说,在环境里面,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知道在境界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才能与佛法相应。
《十往生经》里这段话,是佛说的,佛没有妄语,决定是真实的。我们要想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你就应当这样做。如果你的心行不相应,只是希求佛菩萨保佑,那是得不到的。你每天拜佛、诵经,每天供养佛菩萨,贿赂佛菩萨,没有用处,他不会接受的,他晓得你都是虚情假意。你依旧是跟烦恼相应,跟邪恶相应,佛菩萨虽然慈悲,也帮不上忙。下面这段:
【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
这是大势至菩萨自己说的。观音、势至这两位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缘分都很深,『此界』就是娑婆世界。这两位菩萨对於念佛人特别的关怀,与一切念佛的众生感应道交。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我们凡夫不认识,在近代,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应化来的。这桩事情记录在印光大师《永思集》里面,在《印光大师全书》里头有。这段故事,我是在早年时候读到的,那个时候还没全集出来,单行本的《永思集》里头,我看到这篇报导,是大师一位在家皈依的徒弟说出来的。事情发生在印光大师往生的前四年,大师是八十岁圆寂的,这个事情应当是发生在他七十六、七岁的时候。那年,他老人家参加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在法会里面每天讲开示。大概他老人家一生参加公开的活动,就这么一次,所以出了个小册子,护国息灾法会的法语,这个小册子流通得很广,就在那年。
在那一年,地方我记不得了,我看这个文章大概总是三十年前,地名、人名都忘掉了,好在很容易查得到。有个小女孩,好像是念小学、初中的样子,年纪很小,她做了个梦,梦到观音菩萨叫她去找大势至菩萨。她说大势至菩萨是谁她也不晓得。观音菩萨告诉她,就是印光法师。她这个梦境非常清楚,可是他们家里并不学佛,所以第二天说明这个梦境,家里人都不知道。於是去找她亲戚当中有学佛的,问有没有大势至菩萨?有没有这位菩萨?打听很多人,才证实有大势至菩萨。然后再去找印光法师,印光法师知道的人不多,打听了一、两个月才打听到,原来在普陀山有位印光法师,现在正好在上海参加法会。他们一家人就去见印光法师。而且观音菩萨告诉她,大势至菩萨住世好像只有三、四年,不会很久了。她见到印光法师,就把梦中情形对老法师说,被老法师骂了一顿:胡造谣言,不准说,你要再说,以后就不准来见我。她就不敢讲了,全家在法会上皈依。过了四年,果然没错,印光法师圆寂了,她在写纪念的文章,把这段因缘写出来。所以大家才晓得,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
我们仔细观察,印光大师一生的修持、他的行谊,确实像大势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来比一下,很像!所以这是可以相信的。所以,他是我们净土宗当代的祖师,在这个世间『摄念佛人,归於净土』,一点都不错。在近代,清末民初,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影响最深、最广的,无过於印光大师。而印光大师的学生,几乎念佛往生各个都有成就,这是很难得的。我们在台湾看到几位老居士,李济华居士念佛往生,李炳南老居士,都是印光法师的弟子。这是说明诸佛菩萨,对於十方世界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他们的关怀、他们的佑助。再看下面一条:
【净修捷要云。】
《净修捷要》这个小册子,是夏莲居老居士编的。他编这个行法,完全是根据《往生论》编辑的,将《往生论》里面所讲的五门修法把它简化,非常适合於现代人。现代人工作、生活都很繁忙,压力很重,没有很长的时间来修行,所以他编了个简课。这个简课就是依照《往生论》的纲领,将净土三经的教义都会集在里面,他编得很好。这里头有一段说:
【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作大利乐,於念佛人,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
阿弥陀佛两位助手,就是观音跟势至,我们称为西方三圣。观音菩萨表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是专修专弘,我们在「念佛圆通章」上看到的。印光大师将这一段经文列在净土五经之一,非常有道理。我们一般讲到专修专弘,怎样才叫做专?专的定义很少人说得出来,可是在「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上就非常清楚、非常明显。经文上说,「我与五十二同伦」,我是大势至菩萨自称,菩萨与五十二位志同道合,同伦就同类,志同道合。五十二是指什么?指菩萨的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就五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妙觉,妙觉成佛了,这是五十二。由此可知,他真是专到了极处,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用一个方法,一句佛号。你看多简单,一点都不麻烦,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现代有人说我们提倡这部《无量寿经》太少了,不够用,哪有一部经就能成就的?大势至菩萨连一部经都不要,他一句佛号就成就了。诸位想想,一句名号能成就,一部经怎么不能成就?这个疑问自然就明了、就解决了。所以他是一句名号念到底,自己这样成佛的,成佛之后也就用这个方法度化一切众生。这一句阿弥陀佛人人都会念,一点都不难,所以它叫做易行道。只要你肯念,死心塌地的去念,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它的效果,菩萨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讲念佛的效果。心开是什么?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心开,自自然然就到这个境界。而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念佛一定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叫净念,不间断是相继。只要能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既然净念相继了,自然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你就不必再怀疑,净念相继就都摄了,都摄六根一定就是净念相继。
这个地方说的,『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观音、势至都在这个世界。所以,要求得大势至菩萨的高度智慧,这个高度智慧,显示在「一门深入,专修专弘」,这是真实高度智慧。『作大利乐』,这是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安乐,就是念佛求生净土。那么我们要问,念佛的「利乐」,是在往生以后,还是在往生以前?我想这是许多同修非常关心的。往生之后是果报,不退成佛,还没有往生之前,花报;花报,给诸位说也是不退往生,花报的利益就无比的殊胜。为什么?因为你一心念佛,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不但世间一切事放下了,佛门当中一切法也放下,世出世间法都放下,你那个心真的就跟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那个心才叫做清净心,那个心是真心。
你的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了,心地清净平等,你的身体,我们现在讲身体细胞的组织就恢复到自然。自然就是最健康的,我们现在讲自然生态!身体每个部位细胞组织恢复到自然生态的平衡,你就是最健康的身体,百病不生。原来你有很多疾病,这时候那些病全部都好了,你一定是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身心健康,这是你现在得到的利乐,哪有得不到的!所以诸位必须要知道,人有病痛,病痛从哪里来的?病痛从烦恼来的。古人常讲「忧能使人老」,忧虑会叫人很快速的老化,人无忧无虑,他就不容易衰老。忧虑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都这些东西,这个东西要把它放下,要把它舍弃。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过的生活就是佛菩萨的生活,现在虽然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切事情随缘就自在。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随喜就是自己不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什么意思?妄想分别执著,我不加一点妄想,也不加一点分别、执著在里头,你们怎么过,我也怎么过。你们快乐,我也很快乐,你有忧虑,我也表现个忧虑的样子,要不然你们看到我怪怪的!逢场作戏,游戏人间,你的身心清净,毫不沾染,这是你现在得的大利乐。
无量法门,特别是净土法门容易得到,为什么?它简单、它容易,不像其他法门,有许多理论的依据,繁琐的仪规,很不容易修学。前面曾经讲过,「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不容易修学,唯独这个法门容易成就。所以这个大利乐,是现前就能够得到的。你生活过得很艰苦,甚至於一身的病痛,没有别的,都是你烦恼、分别执著招来的,这个是病根;把这个东西除掉,你的病根就拔掉了。所以生病哪里需要看医生?哪里需要吃药?不需要!我教你,回家老实念佛就好了、就没事了,你能相信吗?你不肯相信,还是去找医生,你还是妄想分别执著。你真相信,就没事了。
后面这句话,『令离三途,得无上力』,这两句是讲的果报,『於念佛人,摄取不舍』,这是花报,现前所得的利益。
【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这个几段所引的经论,都是说明一桩事情,念佛人有诸佛菩萨护持;也就是常说的,念佛人得到诸佛菩萨的保佑,那是比修学什么法门都可靠、都踏实。这《弥陀经》上讲的,还能错得了吗?经我们常常念,但是众生的习气健忘,念了就忘掉了,没有常常把它记在心里。可是这个地方也有条件,条件在哪里?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想想,我们善不善?不要自己以为我很善,你要知道善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观经》上讲的「三福」。第一条,人天善人的标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的人就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净宗是大乘法门,但是这个法门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此只要具备这一条,也就列入善男子、善女人的行列。若非三根普被那个大乘法门,还要加上后面的两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二乘善,声闻、缘觉的善男子、善女人。最后一条,是大乘菩萨众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果修学其他大乘法门,要具足这十一条!我们念佛人,四条就行了,因为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就能往生。这四条都做不到,这个地方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没有我们的分,我们不在其中。由此可知,佛法要在实行,不在言说,言说是空的,一定要照做,要把它做到。
像这些字眼,我们平常读诵常常把它疏忽掉,所以读了经,学佛学了几十年,没有感应,觉得佛菩萨不灵,靠不住。他自己没有想到,根本不是对我们自己讲的,自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一定要搞清楚,字字句句都要搞清楚。
然后是『闻是经受持者』,「受持」是要做到,有很多人把受持又误会了,什么叫受持?每天念一遍叫受持,那个完全错了。每天念一遍是读诵,不是受持,但是学佛的关键在受持。受是完全接受,佛在经上讲的理论我接受了,方法我接受了,境界我接受了,统统接受了,接受了照做!不但接受,而且要保持,不能够失掉;不可以说今天我接受,明天我就不要它了,这不可以。尽形寿的受持,我活一天,我就要依教奉行做一天,一定要把它做到!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得详细,现前最要紧受持的一部分就是断恶修善,我劝勉同修们,把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段经文当作晚课来念,目的在哪里?就是在受持。这段里面讲善恶的标准,可以说完全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哪些事情,佛教我们不可以做,哪些事情,佛教给我们应该去做。教我们不可做的,我们千万不能做,教我们应当做的,要认真努力去做,这才叫学佛,才叫断恶修善,然后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才有分。这是《无量寿经》上讲得详细。
所以早晚课,诸位要知道,不是把课诵本念一遍给佛菩萨听,不是这个意思。很多人早晚课都做错了,还自己以为自己修持得不错,我几十年一堂课都没有缺,我是佛的好弟子、好学生。实在讲,他罪过无量。什么罪过?早晨去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又去骗一次,一天骗两次,骗了几十年,你说他罪过重不重?根本就不懂得早晚课的意思。佛菩萨不在面前,泥塑木雕彩画的形像挂在这个地方,你都忍心去骗它,你想想看你还会有什么成就?早课是提醒自己的,提醒我今天一天,依照佛菩萨的教诲去行事,对人对事对物不要忘了佛菩萨的教训。晚课是反省、是检点,我今天对於佛菩萨的教诲有没有做到?已经做到的,明天还要做到,要保持;没有做到的,明天一定要把它做到,改过自新。这就叫忏除业障,这叫真正修行,才会有感应,才会得到阿弥陀佛、二十五位菩萨日夜保佑你。而不是说挂个名,菩萨就保佑你,没这回事情,佛菩萨不容易欺骗。现在说老实话,世间人都不容易欺骗,何况是佛菩萨?所以著重在受持。
『及闻诸佛名者』,这句重要,「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诸佛名。这一句诸位看蕅益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解释得很清楚,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诸佛名。所以这个地方不是闻其他佛的名号。这个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个利益太大了,无比的殊胜。为什么会得到「一切诸佛之所护念」?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一切诸佛之中,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没有一尊佛不敬仰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推崇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宣扬阿弥陀佛的功德。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都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你们念他的名号,永远住在娑婆世界,没有!佛没有这样教我们。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明了这个意思。
还有一类学佛的人,我遇到的,我在香港讲经遇到的,出家的法师,情执好重。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不念本师,去念阿弥陀佛干什么?不愿意往生,不愿意念阿弥陀佛,他们供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像,天天拜释迦牟尼佛、供养释迦牟尼佛、念释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弥陀佛。他看到我们念阿弥陀佛,他摇头,他说我们不对,他对了。有好多人来问我,我说我们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的。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高兴。为什么?往生不退,一生成佛。连文殊、普贤都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何况我们!所以,一定要把理搞清楚,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虽然好像表面上对释迦牟尼佛很孝顺,其实错了。释迦牟尼佛对你的愿望你完全相违背,那哪里是孝顺!说个实在不好听的话,大逆不道!违背了佛对你的期望。所以,一切诸佛就如同释迦牟尼佛一样,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不止二十五位菩萨,得一切诸佛护念。
【弥陀要解云。】
《弥陀要解》是蕅益大师作的。
【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
《要解》蕅益大师这段话,是从理上说的,事跟理我们都应当要透彻。这个道理很深,但是它是真实的,它决非虚妄。『此之法门』,就是念佛往生的法门。『全在了他即自』,「他」是阿弥陀佛,「自」是自性,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西方世界的佛跟净土,与自己的自性是一不是二。阿弥陀佛称为自性弥陀,极乐世界称为唯心净土,自他不二,这就是入不二法门。要怎样才能入得了不二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好,要离四见、要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离开了,没有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没有了,你就入不二法门,那就是蕅益大师此地说的境界。如果著四相,诸位要记住,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我们真学佛人要常想想。尤其是看到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顺眼,那是什么东西?人相、众生相;有人相、众生相就有我相,四相具足,你是六道里的凡夫,你修什么行!《金刚般若》里面修行的要领没有别的,离相离见而已。见比相还细,见是念头,离了四见,就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就入不二法门。如果你还有四见,你出不了十法界;你还有四相,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不知道自他不二。
在事相上,为什么又现出清净的境界?为什么会现出染污的境界?不是其他,是我们自性里面,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烦恼。阿赖耶识里面清净的种子现净法界,烦恼的种子现染法界,所有一切境界是自心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个道理、事实都要清楚,然后你才能在境缘当中修清净心。你见到顺境,你也不会生欢喜,你的心是平静的;遇到逆境,你也不会嫉妒,你也不会瞋恚,你的心还是清净的。前面道隐法师所讲的「今时难修,其难非一」,这是很深的感慨。我们现在修行,说实在话禁不起风浪,不要说大风大浪,小风小浪都禁不起。一点点顺境就喜欢得不得了,要发狂了;一点点逆境的时候,那不得了,就气得要爆炸了,你说这样怎么能成就,这修什么行?修行在顺逆境界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那个叫真修行!离开一切染净的境缘,没地方修行,你还会有成就吗?
所以,这句跟《金刚经》上离相离念是一个意思,你完全要明了自他不二,《金刚经》说诸法一如。如果你还执著、还分别有『他佛』,你是『他见未忘』,就是四见未忘。你要『偏重自佛』,那你是『我见颠倒』,你看,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以,四相四见存在,是凡夫,不是菩萨。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四面第七行,第七段看起:
【普贤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们接著念底下一首:
【文殊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这两首偈都出自《华严经》。《华严经》上,这两位菩萨我们都晓得,这是毗卢遮那佛的后补佛,华严三圣,文殊、普贤皆是列入其中者。华藏世界是一切大乘修学最后的归宿,为什么这两位大菩萨还要发愿求生净土?我们在《华严经》上,曾经深深的思惟过这个问题,而后才知道,十方世界的修行人如果不能归心净土,就不算是圆满的成就。尤其是现代娑婆世界,世尊末法时期,正如前面我们所念过的,浊恶之极。现前这个社会的确是浊恶之极,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容易成就,前面跟诸位谈过,断烦恼难,太难了!即使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也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而这一生能不能成就,也是个严肃的问题。过去李炳南老居士说过,他是以台中莲社做例子。他在台中三十八年,台中莲社的莲友,我在的时候,那是民国五十年代,莲友的人数已经超过二十万,这么多年来,我相信一定有增加,念佛真正能往生的人,一万个人当中,也不过是三、五个而已,实在讲,不成比例。
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多,往生的人那么少?都是在李老师指导之下,李老师在台中讲经,虽然一个星期只讲一次,三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中断。不能说莲友们没有听经,不能说他不明教理,当然透彻明了则未必,但是对净土多少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为什么不能往生?实在讲,毛病、习气断不了,这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是善根?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给诸位提示,信、解是善根,念佛就是福德,你肯老实念佛,你就有福了。信、解、行都难。我们信了吗?说实在的话,嘴皮上信,没有真的相信,为什么?果然真的相信,你就没有疑惑。真正要发愿,你对於这个世间一切境缘你就会放下。你心里面还有张三李四,还有种种牵挂,可见得你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句佛号实在讲,若有若无。这样念佛,给诸位说,只可以说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要真成就,那就是前人所讲的,要真干!
文殊、普贤,在华严会上,这两位菩萨是上首,菩萨众里面的领导者,他们率先做个榜样给我们看,首先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回过头来,劝导大众、同学,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五十一位法身大士,劝导他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自己先做榜样。所以你要问,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现在在哪里?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了,就知道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要问,华藏世界有没有他?华藏世界也有他。为什么他又在华藏世界又在极乐世界?这个并不难懂,何况菩萨有分身的本事,我们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有分身的本事,千百亿化身。文殊、普贤都是千百亿化身,哪个地方不在?如果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也讲得通,华藏世界是他的家,他住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是他的学校,他天天去上学,这有什么难懂的!正如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哪里?弥勒菩萨也在极乐世界。兜率天上的弥勒菩萨呢?他在极乐世界上课,上完课他就回家,他的家在兜率内院。这并不难懂,合情合理合法。看到这两位菩萨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往生行吗?要往生,就在这一生!这一生不能往生,我们必须要知道,决定是六道轮回。
而搞六道轮回,又说个实在话,我们来生未必能得人身,这是事实。这个事实不需要问别人,自己冷静的想想就晓得了,五戒十善你做到了几成?此是大乘法,大乘法结罪在起心动念。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戒。十善,身三善,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善,不贪、不瞋、不痴。我们做到几分?有没有能力打个八、九十分?果然能够打八、九十分,来生可以不失人身,来生能得人身。如果说五戒十善我只做到一半,一半就靠不住,你来生未必能得人身。但是,你这一生念佛、诵经、修布施供养,讲经也是布施供养,与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这是修福。福不会失掉,来生还是去享福,但是到哪一道享福就不一定。如果一失人身,大概最可能的就是到畜生道、饿鬼道去享福。
畜生道享福,我想同修们印象应该很深刻,你看现在外国人养的宠物,福报大,我们都比不上。我们生活没有人侍候,你看那个小动物,一家人老老少少都侍候它,前生修的福。饿鬼道修的福,在中国,城隍、土地公、山神,搞这些去了,初一、十五有些信徒去祭祀、拜拜,他去享这个福了,饿鬼道。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一定要认识清楚,这一生不能往生,真的就不得了!往生这个事情难不难?不难,你要真正把这个经里头所讲的意思都明白、都懂得了,依照这个道理、方法去修行,没有一个不往生。古大德所谓「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不能往生,过失都在自己这边,绝不是佛菩萨经典那边有问题。这是两位菩萨给我们做了好榜样,现身说法教导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菩萨尚且求愿往生,何况凡夫!我们再看下面这条:
【唐海东元晓师云。】
提到『元晓师』,大概现在很多人都很熟悉,好像有个电视在演他的传记。他是现代的韩国人,他出生在唐朝时代,曾经到中国来留学。回到他自己国家之后,对於净宗极力的弘扬,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好像现在留下来两种注解都是他作的。他在注解里头有这么几句话:
【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
这个说得非常之好。四十八愿度众生,度什么人?度凡夫!说明这部经对我们六道凡夫最为契机,这个法门就是度我们的,与古时候大德所说有很大的差别。古时候,那是隋唐以前,有些大德们认为,九品往生,大概上三品是菩萨往生的,菩萨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三品,像阿罗汉这些大修行人,他们往生大概是中三品,而凡夫往生只能在下三品。这是古时候一般人的见解。善导大师不同意这个说法,元晓也是亲近善导大师,是善导的学生。善导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这个注解我们通常叫它作《四帖疏》,里面说得很清楚。这个注解我们曾经讲过,留著有录音带。大师告诉我们,他说「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确实把我们的疑问解决了。九品,不是菩萨、声闻、凡夫,原因不在此地,是在遇缘不同。假如你遇到的缘殊胜,你就是上上品往生。譬如说,你遇到的经典是真实的,你遇到真正善知识,为你断除一切疑惑,使你信心不逆,你懂理论、懂方法、知道境界,你往生品位就高了。如果你遇到的缘比较差一点,虽然也老实念佛,求愿往生,对於西方世界的道理、境界不甚明了,能不能往生?也能往生,品位就低一点。
所以品位高下,都在遇缘不同而有差别,与三乘圣者无关。元晓师这个话也是这个意思,主要是为凡夫。『三乘圣人』,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对他们来讲,附带的,最要紧的是度凡夫成佛。这个说法增长我们的信心,使我们死心塌地老实念佛,这一生当中必定成就。
《楞严经》后面有这两句话,这两句话非常重要。现代佛门里面,无论是修学哪个宗派,皆有魔障,而这些魔障,在禅宗、密宗里头特别多。念佛里头有没有?不能说没有,只可以说少,念佛法门里面比较少,但是也有。为什么会有魔障?《楞严经》这两句为我们解释出来了。
【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两句话,我们要以通俗的话来说明,大家就容易懂。你在修学的时候,如果你不甚认真,大概没有什么境界出现;如果你很认真的去修,一定有境界。你参禅入定,定中有境界;你持咒,持咒的时候也会现境界;念佛,念到功夫得力的时候,也有境界现前。这些境界所谓是感应道交。境界现前,你就生了欢喜心,觉得自己功夫很不错,你就入了魔境,就著了魔。你要问,为什么著魔?佛法的修学,这在前面说过,无论修学哪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它的枢纽都是禅定。定是清净心,境界现前,你心里生起欢喜心,你的定失掉了。甚至於贡高我慢的念头生起来,烦恼现前,你看别人没有境界,我有境界,我很了不起,你们都不如我,这就著魔了。要怎样才不著魔?前面讲的『不作圣心』,就是见到境界现前若无其事,如如不动,那就是好境界。
像古时候,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净土宗初祖远公大师,他在一生当中,三次在定中,也就是我们讲念佛止静的时候,打佛七或平常念佛在止静、静坐的时候,见到三次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知道,慧远大师在庐山建莲社,提倡念佛共修。那个时候净宗经典传到中国翻成中文只有一部《无量寿经》,《弥陀经》、《观经》都还没有翻成中文。所以,净土宗最初依据的一部经,《无量寿经》。虽然见到三次,远公大师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若无其事,见如不见,这是好境界。到第四次西方境界现前,是他往生的时候,他往生的时候这个境界又现前,他才跟大家说出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境界现前了,跟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同,他往生的时候到了。於是他讲,这样的境界过去他曾经见过三次。这是人家心地清净,人家有定功。凡夫没这个定功,一见到之后就大声宣扬,唯恐别人不知道,那就入了魔境界,那就错了。所以,一些著魔的人,实在讲没有别的原因,喜欢神通、喜欢感应,这就是著魔的因素。
《楞严经》上这两句话我们要记住,无论什么境界,佛现前也好,魔现前也好,你只要把心把握得住,如如不动,《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都是善境界。如果动了心,那都是恶境界。见到佛,你生欢喜心,见到魔,你生了恐怖心,都错了,都是恶境界,要紧的是要不动心。
【十往生经云。】
这部经里面说到净土法门的事很多,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引用了不少。经上有这么一段:
【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这段话很重要,问题是我们信得过信不过?我们能信得过,而我们念佛是真念还是假念?真念才有这个感应,假念没有!什么叫真念?这个事情总得要搞清楚,真念就是真正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好比我们现前这个世间人想移民,他移民的念头非常恳切,想尽方法要把这个目的达到。我们今天在娑婆世界也是想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愿望恳不恳切?是不是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除这桩大事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都不足於关怀的,那个念,你就是真念。念这个字,也是会意,「今心」,现在这个心上真有阿弥陀佛,这就是真正念佛、真正求愿往生。如果我们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还有牵挂的,那不是真念,这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讲的夹杂。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夹杂不能成就。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要领,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夹杂就不净,怀疑也不净。所以念佛要不怀疑、不夹杂,不但世间一切事不能夹杂,要一切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说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有一切佛法也要放下,一心念佛,这个才能成功。
果然是这样坚决的愿望、认真的态度,念佛求生净土,『彼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派遣『二十五位菩萨』保佑你。为什么佛要派菩萨来保佑你?这个事情实在说我们并不难以了解,我们在娑婆世界,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结的这些恩怨,也是无量无边。这些恩恩怨怨,生生世世就是报来报去,没完没了,凡夫过的是这个日子。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无量无边,他来找麻烦,他来障碍你,所以要有菩萨来保护。『拥护行者』,这就是加持你、保护你,在『一切时,一切处』,不让这些冤亲债主来干扰你,不让这些冤亲债主来报复你。可是,你要有真心、要有诚意,才能得到这个感应。我们中国俗话也常讲,诚则灵,你要有真诚的心,才能感得阿弥陀佛派遣菩萨来保佑你。
所以一个真的学佛人,要信佛,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依靠佛,我们一入佛门受三皈依,皈是真的回头了,从迷惑颠倒回头,从一切邪恶回头,从一切污染回头,依觉正净。这是真正依靠佛,佛是觉正净。甚至於我们发心学佛了,一生都仰赖佛菩萨给我们安排,自己一生不要操心,随缘度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随缘度日。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是这样教导我的,他说你真正发心,你的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你不要操一点心。我想这个很好,这个太难得了。我相信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诲,一切处境我知道都是佛菩萨安排的,逆境也应当逆来顺受;换句话说,在环境里面,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知道在境界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才能与佛法相应。
《十往生经》里这段话,是佛说的,佛没有妄语,决定是真实的。我们要想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你就应当这样做。如果你的心行不相应,只是希求佛菩萨保佑,那是得不到的。你每天拜佛、诵经,每天供养佛菩萨,贿赂佛菩萨,没有用处,他不会接受的,他晓得你都是虚情假意。你依旧是跟烦恼相应,跟邪恶相应,佛菩萨虽然慈悲,也帮不上忙。下面这段:
【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
这是大势至菩萨自己说的。观音、势至这两位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缘分都很深,『此界』就是娑婆世界。这两位菩萨对於念佛人特别的关怀,与一切念佛的众生感应道交。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我们凡夫不认识,在近代,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应化来的。这桩事情记录在印光大师《永思集》里面,在《印光大师全书》里头有。这段故事,我是在早年时候读到的,那个时候还没全集出来,单行本的《永思集》里头,我看到这篇报导,是大师一位在家皈依的徒弟说出来的。事情发生在印光大师往生的前四年,大师是八十岁圆寂的,这个事情应当是发生在他七十六、七岁的时候。那年,他老人家参加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在法会里面每天讲开示。大概他老人家一生参加公开的活动,就这么一次,所以出了个小册子,护国息灾法会的法语,这个小册子流通得很广,就在那年。
在那一年,地方我记不得了,我看这个文章大概总是三十年前,地名、人名都忘掉了,好在很容易查得到。有个小女孩,好像是念小学、初中的样子,年纪很小,她做了个梦,梦到观音菩萨叫她去找大势至菩萨。她说大势至菩萨是谁她也不晓得。观音菩萨告诉她,就是印光法师。她这个梦境非常清楚,可是他们家里并不学佛,所以第二天说明这个梦境,家里人都不知道。於是去找她亲戚当中有学佛的,问有没有大势至菩萨?有没有这位菩萨?打听很多人,才证实有大势至菩萨。然后再去找印光法师,印光法师知道的人不多,打听了一、两个月才打听到,原来在普陀山有位印光法师,现在正好在上海参加法会。他们一家人就去见印光法师。而且观音菩萨告诉她,大势至菩萨住世好像只有三、四年,不会很久了。她见到印光法师,就把梦中情形对老法师说,被老法师骂了一顿:胡造谣言,不准说,你要再说,以后就不准来见我。她就不敢讲了,全家在法会上皈依。过了四年,果然没错,印光法师圆寂了,她在写纪念的文章,把这段因缘写出来。所以大家才晓得,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
我们仔细观察,印光大师一生的修持、他的行谊,确实像大势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来比一下,很像!所以这是可以相信的。所以,他是我们净土宗当代的祖师,在这个世间『摄念佛人,归於净土』,一点都不错。在近代,清末民初,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影响最深、最广的,无过於印光大师。而印光大师的学生,几乎念佛往生各个都有成就,这是很难得的。我们在台湾看到几位老居士,李济华居士念佛往生,李炳南老居士,都是印光法师的弟子。这是说明诸佛菩萨,对於十方世界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他们的关怀、他们的佑助。再看下面一条:
【净修捷要云。】
《净修捷要》这个小册子,是夏莲居老居士编的。他编这个行法,完全是根据《往生论》编辑的,将《往生论》里面所讲的五门修法把它简化,非常适合於现代人。现代人工作、生活都很繁忙,压力很重,没有很长的时间来修行,所以他编了个简课。这个简课就是依照《往生论》的纲领,将净土三经的教义都会集在里面,他编得很好。这里头有一段说:
【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作大利乐,於念佛人,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
阿弥陀佛两位助手,就是观音跟势至,我们称为西方三圣。观音菩萨表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是专修专弘,我们在「念佛圆通章」上看到的。印光大师将这一段经文列在净土五经之一,非常有道理。我们一般讲到专修专弘,怎样才叫做专?专的定义很少人说得出来,可是在「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上就非常清楚、非常明显。经文上说,「我与五十二同伦」,我是大势至菩萨自称,菩萨与五十二位志同道合,同伦就同类,志同道合。五十二是指什么?指菩萨的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就五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妙觉,妙觉成佛了,这是五十二。由此可知,他真是专到了极处,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用一个方法,一句佛号。你看多简单,一点都不麻烦,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现代有人说我们提倡这部《无量寿经》太少了,不够用,哪有一部经就能成就的?大势至菩萨连一部经都不要,他一句佛号就成就了。诸位想想,一句名号能成就,一部经怎么不能成就?这个疑问自然就明了、就解决了。所以他是一句名号念到底,自己这样成佛的,成佛之后也就用这个方法度化一切众生。这一句阿弥陀佛人人都会念,一点都不难,所以它叫做易行道。只要你肯念,死心塌地的去念,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它的效果,菩萨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讲念佛的效果。心开是什么?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心开,自自然然就到这个境界。而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念佛一定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叫净念,不间断是相继。只要能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既然净念相继了,自然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你就不必再怀疑,净念相继就都摄了,都摄六根一定就是净念相继。
这个地方说的,『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观音、势至都在这个世界。所以,要求得大势至菩萨的高度智慧,这个高度智慧,显示在「一门深入,专修专弘」,这是真实高度智慧。『作大利乐』,这是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安乐,就是念佛求生净土。那么我们要问,念佛的「利乐」,是在往生以后,还是在往生以前?我想这是许多同修非常关心的。往生之后是果报,不退成佛,还没有往生之前,花报;花报,给诸位说也是不退往生,花报的利益就无比的殊胜。为什么?因为你一心念佛,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不但世间一切事放下了,佛门当中一切法也放下,世出世间法都放下,你那个心真的就跟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那个心才叫做清净心,那个心是真心。
你的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了,心地清净平等,你的身体,我们现在讲身体细胞的组织就恢复到自然。自然就是最健康的,我们现在讲自然生态!身体每个部位细胞组织恢复到自然生态的平衡,你就是最健康的身体,百病不生。原来你有很多疾病,这时候那些病全部都好了,你一定是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身心健康,这是你现在得到的利乐,哪有得不到的!所以诸位必须要知道,人有病痛,病痛从哪里来的?病痛从烦恼来的。古人常讲「忧能使人老」,忧虑会叫人很快速的老化,人无忧无虑,他就不容易衰老。忧虑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都这些东西,这个东西要把它放下,要把它舍弃。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过的生活就是佛菩萨的生活,现在虽然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切事情随缘就自在。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随喜就是自己不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什么意思?妄想分别执著,我不加一点妄想,也不加一点分别、执著在里头,你们怎么过,我也怎么过。你们快乐,我也很快乐,你有忧虑,我也表现个忧虑的样子,要不然你们看到我怪怪的!逢场作戏,游戏人间,你的身心清净,毫不沾染,这是你现在得的大利乐。
无量法门,特别是净土法门容易得到,为什么?它简单、它容易,不像其他法门,有许多理论的依据,繁琐的仪规,很不容易修学。前面曾经讲过,「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不容易修学,唯独这个法门容易成就。所以这个大利乐,是现前就能够得到的。你生活过得很艰苦,甚至於一身的病痛,没有别的,都是你烦恼、分别执著招来的,这个是病根;把这个东西除掉,你的病根就拔掉了。所以生病哪里需要看医生?哪里需要吃药?不需要!我教你,回家老实念佛就好了、就没事了,你能相信吗?你不肯相信,还是去找医生,你还是妄想分别执著。你真相信,就没事了。
后面这句话,『令离三途,得无上力』,这两句是讲的果报,『於念佛人,摄取不舍』,这是花报,现前所得的利益。
【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这个几段所引的经论,都是说明一桩事情,念佛人有诸佛菩萨护持;也就是常说的,念佛人得到诸佛菩萨的保佑,那是比修学什么法门都可靠、都踏实。这《弥陀经》上讲的,还能错得了吗?经我们常常念,但是众生的习气健忘,念了就忘掉了,没有常常把它记在心里。可是这个地方也有条件,条件在哪里?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想想,我们善不善?不要自己以为我很善,你要知道善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观经》上讲的「三福」。第一条,人天善人的标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的人就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净宗是大乘法门,但是这个法门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此只要具备这一条,也就列入善男子、善女人的行列。若非三根普被那个大乘法门,还要加上后面的两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二乘善,声闻、缘觉的善男子、善女人。最后一条,是大乘菩萨众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果修学其他大乘法门,要具足这十一条!我们念佛人,四条就行了,因为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就能往生。这四条都做不到,这个地方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没有我们的分,我们不在其中。由此可知,佛法要在实行,不在言说,言说是空的,一定要照做,要把它做到。
像这些字眼,我们平常读诵常常把它疏忽掉,所以读了经,学佛学了几十年,没有感应,觉得佛菩萨不灵,靠不住。他自己没有想到,根本不是对我们自己讲的,自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一定要搞清楚,字字句句都要搞清楚。
然后是『闻是经受持者』,「受持」是要做到,有很多人把受持又误会了,什么叫受持?每天念一遍叫受持,那个完全错了。每天念一遍是读诵,不是受持,但是学佛的关键在受持。受是完全接受,佛在经上讲的理论我接受了,方法我接受了,境界我接受了,统统接受了,接受了照做!不但接受,而且要保持,不能够失掉;不可以说今天我接受,明天我就不要它了,这不可以。尽形寿的受持,我活一天,我就要依教奉行做一天,一定要把它做到!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得详细,现前最要紧受持的一部分就是断恶修善,我劝勉同修们,把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段经文当作晚课来念,目的在哪里?就是在受持。这段里面讲善恶的标准,可以说完全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哪些事情,佛教我们不可以做,哪些事情,佛教给我们应该去做。教我们不可做的,我们千万不能做,教我们应当做的,要认真努力去做,这才叫学佛,才叫断恶修善,然后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才有分。这是《无量寿经》上讲得详细。
所以早晚课,诸位要知道,不是把课诵本念一遍给佛菩萨听,不是这个意思。很多人早晚课都做错了,还自己以为自己修持得不错,我几十年一堂课都没有缺,我是佛的好弟子、好学生。实在讲,他罪过无量。什么罪过?早晨去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又去骗一次,一天骗两次,骗了几十年,你说他罪过重不重?根本就不懂得早晚课的意思。佛菩萨不在面前,泥塑木雕彩画的形像挂在这个地方,你都忍心去骗它,你想想看你还会有什么成就?早课是提醒自己的,提醒我今天一天,依照佛菩萨的教诲去行事,对人对事对物不要忘了佛菩萨的教训。晚课是反省、是检点,我今天对於佛菩萨的教诲有没有做到?已经做到的,明天还要做到,要保持;没有做到的,明天一定要把它做到,改过自新。这就叫忏除业障,这叫真正修行,才会有感应,才会得到阿弥陀佛、二十五位菩萨日夜保佑你。而不是说挂个名,菩萨就保佑你,没这回事情,佛菩萨不容易欺骗。现在说老实话,世间人都不容易欺骗,何况是佛菩萨?所以著重在受持。
『及闻诸佛名者』,这句重要,「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诸佛名。这一句诸位看蕅益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解释得很清楚,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诸佛名。所以这个地方不是闻其他佛的名号。这个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个利益太大了,无比的殊胜。为什么会得到「一切诸佛之所护念」?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一切诸佛之中,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没有一尊佛不敬仰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推崇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宣扬阿弥陀佛的功德。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都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你们念他的名号,永远住在娑婆世界,没有!佛没有这样教我们。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明了这个意思。
还有一类学佛的人,我遇到的,我在香港讲经遇到的,出家的法师,情执好重。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不念本师,去念阿弥陀佛干什么?不愿意往生,不愿意念阿弥陀佛,他们供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像,天天拜释迦牟尼佛、供养释迦牟尼佛、念释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弥陀佛。他看到我们念阿弥陀佛,他摇头,他说我们不对,他对了。有好多人来问我,我说我们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的。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高兴。为什么?往生不退,一生成佛。连文殊、普贤都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何况我们!所以,一定要把理搞清楚,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虽然好像表面上对释迦牟尼佛很孝顺,其实错了。释迦牟尼佛对你的愿望你完全相违背,那哪里是孝顺!说个实在不好听的话,大逆不道!违背了佛对你的期望。所以,一切诸佛就如同释迦牟尼佛一样,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不止二十五位菩萨,得一切诸佛护念。
【弥陀要解云。】
《弥陀要解》是蕅益大师作的。
【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
《要解》蕅益大师这段话,是从理上说的,事跟理我们都应当要透彻。这个道理很深,但是它是真实的,它决非虚妄。『此之法门』,就是念佛往生的法门。『全在了他即自』,「他」是阿弥陀佛,「自」是自性,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西方世界的佛跟净土,与自己的自性是一不是二。阿弥陀佛称为自性弥陀,极乐世界称为唯心净土,自他不二,这就是入不二法门。要怎样才能入得了不二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好,要离四见、要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离开了,没有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没有了,你就入不二法门,那就是蕅益大师此地说的境界。如果著四相,诸位要记住,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我们真学佛人要常想想。尤其是看到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顺眼,那是什么东西?人相、众生相;有人相、众生相就有我相,四相具足,你是六道里的凡夫,你修什么行!《金刚般若》里面修行的要领没有别的,离相离见而已。见比相还细,见是念头,离了四见,就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就入不二法门。如果你还有四见,你出不了十法界;你还有四相,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不知道自他不二。
在事相上,为什么又现出清净的境界?为什么会现出染污的境界?不是其他,是我们自性里面,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烦恼。阿赖耶识里面清净的种子现净法界,烦恼的种子现染法界,所有一切境界是自心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个道理、事实都要清楚,然后你才能在境缘当中修清净心。你见到顺境,你也不会生欢喜,你的心是平静的;遇到逆境,你也不会嫉妒,你也不会瞋恚,你的心还是清净的。前面道隐法师所讲的「今时难修,其难非一」,这是很深的感慨。我们现在修行,说实在话禁不起风浪,不要说大风大浪,小风小浪都禁不起。一点点顺境就喜欢得不得了,要发狂了;一点点逆境的时候,那不得了,就气得要爆炸了,你说这样怎么能成就,这修什么行?修行在顺逆境界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那个叫真修行!离开一切染净的境缘,没地方修行,你还会有成就吗?
所以,这句跟《金刚经》上离相离念是一个意思,你完全要明了自他不二,《金刚经》说诸法一如。如果你还执著、还分别有『他佛』,你是『他见未忘』,就是四见未忘。你要『偏重自佛』,那你是『我见颠倒』,你看,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以,四相四见存在,是凡夫,不是菩萨。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