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三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03
请掀开经本,第三页倒数第四行,从「教起因缘」第四段看起。
【弥陀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这段话是莲池大师所说的,在《弥陀经疏钞》里面,也是为我们解释这一大事因缘。莲池大师说得非常之好,说『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这个「但」是只要一心持名就够了,现前就可以圆证三不退。这个意思确实很深,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说得出来;换句话说,他自己要不是深入其境,这个话不但他说不出来,他也体会不到。一句当中,关键就在「一心」,一心是因,不退是果。「一心持名」,这个事情实在讲很不容易,一般人念佛总不免有夹杂,甚至於有怀疑;只要有夹杂、有怀疑,就不是一心,一心里面必定是不怀疑、不夹杂,而且不间断。我们注意持名的「持」字,持是保持,使一切时、一切处中,我们真实皈依阿弥陀佛,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念念不离弥陀的教诲,这才叫做持名。一心,是用真诚心、清净心来修。果然如是,当下就得不退转。所以不退转不是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证得,现在就证得,这是真实不可思议的法门。
为什么现在就证得?因为一心是真心,名号是性德,所以大师说『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一心就是凡夫的自性,持名就是究竟成佛。正如同前面《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心就是是心是佛,持名就是是心作佛。心本来是佛,现在又要作佛,他怎么不成佛?所以说「自心究竟成佛」,你才知道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佛菩萨在经论里面赞叹得太多了,我们节录这一本,都是经论里面对於念佛的赞叹。所节录的这些,实在讲是略举而已,《大藏经》里面没有节录出来的,比这个不知道要多多少倍。这是古来祖师大德所说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十方诸佛共同赞叹」,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完全是事实,我们要认识清楚。就是一心持名不可思议。
下面是大师对我们的劝勉,『若能谛信』,这关键的字眼在「谛」,谛是真实,你真的相信,完全肯定,依教奉行了。信里面必定是有解有行,这才叫做谛信;信里面没有解、没有行,这个信不能叫谛信。我们佛门里头有不少人说信佛了,其实他是不是真信,很有问题。我们也看到许多人说是正信的佛教徒,正信跟谛信不一样,正信是他明白了、理解了,他不迷了,但是未必能做到。做到了才叫谛信,所以谛比正信又要提升一层。真正相信,依教奉行,莲池大师告诉我们,『何须遍历三乘』。因为一般人修行证果,必须要依照次第来修学,三乘就好像我们念书,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念书一定是这么个层次。在佛法里,一定是由小乘声闻、中乘缘觉、大乘菩萨,就跟念书三个阶段一样。要是一心持名,不必这么麻烦,用不著经历三乘,他修因就是证果,因果同时。所以这是成佛之道,一下手就成佛,不需要经过小乘、中乘、大乘,不需要经历,也不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你看『久经多劫』,通常人修行确实是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佛在经上常说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在我们现代人观念当中,已经是天文数字。阿僧只的说法,经里头列有许多种讲法,都是很长的数字。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大专佛教讲座给同学们介绍「三大阿僧只劫」一个计算的方法,那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对现代人来说。他说依我们中国数字的单位,中国人的算法,万万是亿,万亿就叫兆。以兆为单位,多少兆?他说上面是一千,下面是八个万,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是一个阿僧只劫。一个阿僧只劫,你还要乘三倍,三个阿僧只劫。三个阿僧只劫成佛,诸位要晓得,不是从我们现在算起,我们现在这个修学不算数。从什么时候算起?是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天算起;换句话说,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他们那里开始算起,也就是这四十一个位次需要三大阿僧只劫才完成。你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以前所花的那些时间,没有算在内。如果把那些时间统统算在里面,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无量劫,不是三大阿僧只劫,是属於无量劫。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你才晓得成佛不容易,成佛真难!
依照佛在经典上所说的,这是讲我们现在是凡夫,我们想证得小乘初果,必须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才能证得。试想想现代的人谁能做得到?所谓的见惑,就是见解上的迷惑、见解上的错误。第一个,身见。这是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细说太麻烦,归纳这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所有一切六道众生,都把身当作我。提到我,身就是我,这是个错误的见解,身不是我。几个人知道身不是我,能把身见破掉?身不是我,是什么?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我穿的这件衣服,衣服不是我,这个大家容易懂得。衣服是什么?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但是一切众生不知道身体也是我所有的,身体不是我。如果是我,我就有生死,诸位要晓得,我没有生死。正如同衣服,衣服不是我,所以衣服破旧了,可以换一件新的。身不是我,身老了、衰了、不能用了,再换一个身体。六道轮回就是换身体,就好像我们衣服穿脏、穿破了,脱掉换件新的一样。所以一般人贪生怕死,他怕这个身要换身。衣服脏了,换件新衣服,你怎么不怕?你怎么很欢喜的就把衣服脱掉,再穿一件新的?是因为你了解事实真相。现在你迷了,以为身体是我,唯恐身体坏了,唯恐身体灭了,这错误的观念。几个人能把这个观念转过来,不再执著身是我?
身不是我,到底什么是我?西方的哲学家很聪明,他们晓得身体大概不是我,而我是什么?「我思故我在」。他想的,也很聪明,我能够思惟想像的,这个大概是我。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讲心,你心里在想什么?你能想,能想、能分别、能思惟的,他把这个东西当作是「我」。哲学家比一般人就聪明多了,实在讲,升了一级。其实这个东西还不是我,能够思惟、想像的,佛讲这是第六意识,这是属於心意识,不是我。我是什么?我是真心、本性,佛跟我们讲真如本性,那个是我,永远没有生灭,它是真正的无为法。所谓无为法,就是没有生灭;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我是没有生灭的。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真我,不是没有我,真正有我,佛法讲的常乐我净,这四种是真的,真有。但是凡夫只有名词,没有实体,没有实质,有名无实。刚才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我就找到了,真的我就找到了、就证得,法身就是我,是真正的我。这是第一类,讲的身见。
第二类错误的知见,叫边见。边见的意思就是相对的观念,我,我的对面是人,大的对面是小,长的对面是短,这是错误观念。我们想想,六道众生哪个不是生活在相对的观念里面?想要把这桩事情搞清楚,那就太难了。相对是二,佛法是不二法门,二就不是佛法。这个意思比刚才讲的身见还难懂,还不好懂。佛讲,二是错误的观念,二不是正确的观念,我们分人我、分是非、分彼此,都落在二里头。这个问题,在大乘经里面要深入细细去研究体会,你真的要懂得不二法门了,那就很值得庆幸,懂得是解悟,就看破了。看破之下,要真正把二放下,就是二边要放下;二边放下之后,你就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一真法界。只要有二,你决定是在六道、在十法界,你不能入一真法界。真正修行人,心是清净的,清净心是一;二,心就不清净。譬如我们刚才讲的,有人我、有是非,心怎么可能清净?怎么可能平等?我们讲真修行,功夫在这里见。
你看《六祖坛经》,《坛经》上记载,惠能大师得法之后,因为同学们不服,嫉妒障碍,逼得他没有办法,跑到猎人队里面去隐居,躲避这个灾难,在猎人队里住了十五年。大家对他渐渐淡忘掉了,他才出来,到现在的广州光孝寺,遇到印宗法师在那里讲《涅盘经》。这很有缘分,所谓风动、幡动,印宗知道他了,知道他是禅宗第六代祖,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请教。问他:你在黄梅,五祖当年说法,对於禅定、解脱,他老人家怎么讲的?向他请教。六祖也没有答覆什么叫禅定,什么叫解脱,没讲,只告诉他,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二法即不是佛法。他给他这么说法。这个答覆得究竟、彻底!这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这是已经入了不二法门,他才能说得出来。你看看别人要是问我们禅定怎么讲,我们一定查很多东西,禅定怎么说,什么叫禅、什么叫定,给你解释这个,我们就没有六祖那套本事。说实在的话,六祖那套东西搬来,你对人讲了没用处,人家不懂。我们还是讲什么叫禅、什么叫定、什么叫解、什么叫脱,大家听了还津津有味,可是怎么样?没入。说老实话,戏论而已,确实不是佛法。
所以我们要懂得,佛法是不二法。如何能入不二法门?二是边见,你看在见思烦恼里面,见惑摆在第二条,我们如何能突破?我们读《坛经》知道六祖突破了,所以他的心清净。他跟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今天是「弟子心中常生烦恼」,他常生智慧。他为什么常生智慧?人家入不二法门。我们为什么有烦恼?我们有是非人我,你说这个多麻烦!真功夫在哪里,要晓得。
第三个叫见取见,第四个叫戒取见,这两种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两种都是属於成见,成见为什么分做两个?一个从果上讲的,一个从因上讲的。戒取见是从因上讲的成见,见取见是从果上讲的成见,这两种也是错误的见解,不是正确的。最后一类,叫邪见,凡是不属於上面四种的一切不正确的见解,都归到邪见。所以把错误的见解归纳成这个五大类,五大类错误的见解都没有了,你才证得小乘的初果。如果修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五十一年级,恭喜你,你已经上一年级,上学了,正式是一年级的学生。难!不容易!我们在这个时代当中,看看所有的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能入这个境界,几乎都没听说过,别说看到,没听说过,所见所闻都是是非人我。才晓得这个事情难!
我们诸位在座的同修,绝非偶然,你能在此地坐一个半钟点,佛在本经上说过,《金刚经》上讲过,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大家过去生中所修积的善根非常深厚。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无量劫来修积的善根,想想今天怎么样?还不过是如此而已。为什么修积无量劫还搞到今天这个样子?就好像是天天都在念书,好像也念得很认真,参加考试从来没有一次及格过,不及格,也就是说见思烦恼没有断。没断,下一次再得人身,遇到佛法,从头来起。无量劫来,每次都从头来起,我们搞的是这个。实在讲,这是佛讲的话,讲得好、讲得正确,进得少退得多,所以「久经多劫」。
幸亏过去世累积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想想看,自己的善根福德到底够不够?从哪些地方看?从信、愿、行上看。你遇到这个法门,真的相信,一丝毫不怀疑,真正发愿求生,老实念佛,那就恭喜你,你无量劫所植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了,只要你保持,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如果你对这个法门遇到了还怀疑,若信若无,想往生又留恋这个世间,那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有,不够,没成熟,这一生能不能往生有问题。那个问题看什么?看你最后临终的一念,也许你的缘分很好,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大家给你助念,一提醒,在那个时候一念回心,真的就往生了。如果你遇到的缘不好,没有人给你助念,家亲眷属舍不得你离开,哭哭啼啼,你的心一乱,你就又回来了,再搞六道轮回。关键在那个时候。
所以,若能谛信,谛信就重要了,不必经历三乘,不必要很长的时间。『不越一念,顿证菩提』,这个法门就是一句佛号,四字、六字都可以。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行,你念「阿弥陀佛」也行,一句。「不越一念」,就是这一念你就成功了。「顿证」是这一生当中就证得,这个快速。快到什么程度?经上告诉我们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根性利的人,一天就证得,根性再钝的人,七天也必定证得。所以净宗修行,古来祖师提倡结七念佛,我们现在人叫打佛七。打佛七的用意何在?就是求证一心不乱,就是为这个事情。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打佛七是时有所闻,每一个有佛教的地方我们都听到打佛七。佛七的法会非常殊胜、非常频繁,但是没听到一个人证果的,得一心不乱就是证果,没有听说。为什么这样频繁的佛七,没有一个人成就,原因在哪里?就在这个地方,「若能谛信」,他没有谛信,所以参加佛七也不能得一心。真正结七念佛,实在讲,跟我们现在打佛七不一样,它是七天七夜这一句佛号不间断,那个叫打佛七。不是像我们现在一天念几支香,一支香念下来之后还休息半个钟点,又是杂心闲话,那怎么能成功?七天七夜不间断,那个叫佛七。所以真正的佛七我们没见过,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佛七是佛七法会,大家在一块搞热闹,人愈多愈好,搞热闹,不是真正在用功。
从前李老师跟我们说,真正打佛七,人数不可以超过十个人,如果超过十个人,主七和尚他的精神就照顾不过来。主七的老师对於每一个用功的人,他的情况都必须观察明了,时时刻刻要照顾到,不能让他发生错误。这个错误,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走火入魔,这是要照顾到的,是日夜不能间断的。吃东西,有护七,有护持的人,把吃的东西做好,到时候放在一边,你饿了你自己去吃。吃的时候,念佛还是不间断,绝无夹杂。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招呼你说「吃东西时候到了」,那你夹杂了一个「吃东西时候到了」,这成什么话!不能夹杂的。不但没有言语夹杂,念头都没有。自己想吃自己吃,绝不照顾另外一个人,大家虽然在一块共修,各个人心都是清净的,都是没有一丝毫夹杂的,那才叫做结七念佛。这样殊胜的念佛道场现在也没有了,实在讲,如果有这么一个道场,招生恐怕都招不到。七天七夜不睡觉太苦了,不行,恐怕一个学生都招不到。所以现在才晓得,真干没有人来,凑热闹、干假的人就太多了,这样学佛怎么能成就?
所以,一句佛号念到底,念的方法完全遵守大势至菩萨教导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的结果就是顿证菩提。你看看,这『岂非大事』?这一大事因缘,莲池大师指归到「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一大事因缘。确实,除佛如来出世之外,任何一个人都办不到,也说不出。这是净宗的「教起因缘」。
【蕅益大师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蕅益大师这段话,是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说的,他对於《阿弥陀经》的赞叹,这几句话是赞叹到了极处。『绝待圆融』,就是我们今天所谓是绝对的圆融、究竟圆满的圆融。『不可思议』,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但我们凡夫无法想像,「不可思」就是无法想像,「不可议」,议是议论,就是没有办法说得出。言语说不出的,心思达不到的,这不可思议,即使等觉菩萨也不可思议。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看到很多这样的句子,等觉菩萨如果不得如来威神的加持,他也说不出来。我们今天在此地,能够说一点,诸位能够体会到一点,都是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如果不得佛力加持,的确无法体会。
下面这几句,举出几个实际上的例子,来证实此经「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大乘经里面,首推《华严》、《法华》,这两部经在佛法里面被称为是经中之王,也是一切经里头最高的、最殊胜的。『华严奥藏』,「奥」是深奥,「藏」是隐藏而不露的,也就是《华严经》最精深的一部分,最不容易说、听的一部分。说尚且难,何况人能听懂,这称之为奥藏。『法华秘髓』,「秘髓」的意思跟奥藏相彷佛,秘是深密,跟奥的意思一样,深奥。诸位必须要晓得,佛法里没有秘密,这个大家要记住。秘密的事情就是不可告人的,不可告人的一定不是好事,所以佛菩萨没有秘密。但是佛法里有深密,它太深了,理太深,讲出来人家不容易懂,这是事实,绝无秘密可言。髓是骨髓,这也是等於奥藏的意思一样,意思也是《法华经》里面最深奥、最精华的部分。这是指出两部大乘经,说这两部经就总含一切经,这两部经是一切经的代表。
『一切诸佛之心要』,这是从果上说。诸佛是修行达到究竟圆满之人,他证果了。证的是什么?证的就是真心。真心里面最精要的精华、重要的部分,「心要」是这个意思,就是精华、重要的部分。『菩萨』是正在修学的人,『万行』是讲菩萨在行门当中,他正在修。修行的『司南』,「司南」就是指南,这个意思是讲,所有一切菩萨修行成佛的指南,我们今天讲方向、目标,菩萨修行的方向、目标。『皆不出於此』,「此」是指的《阿弥陀经》;换句话说,《阿弥陀经》是华严奥藏,《阿弥陀经》是法华秘髓,《阿弥陀经》是一切诸佛之心要、是菩萨万行之司南。蕅益大师说的是《阿弥陀经》,我们今天研究的是《无量寿经》,因此我们必须要晓得《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的关系,否则的话,为什么把《阿弥陀经》的注解扯到这上来说?莲池大师讲了,《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就是它是一部经。《无量寿经》是细说,说得详细,《阿弥陀经》是略说,说得简单。所以他老人家讲,这两部叫大本、小本;也就是说,《弥陀经》的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小本就是《阿弥陀经》。因此,《阿弥陀经》里面的注解可以拿来注解《无量寿经》,因为它是同一部的。
从蕅益大师这几句话我们就晓得,这部经真实不可思议,确实超越《华严》、《法华》之上。若能谛信,依教奉行,《华严》、《法华》都应该放下才对。现在有不少人找我,希望我讲《华严经》,这个东西应当要放下。为什么还要去探讨《华严》?实在说,就是《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太深。我们每天虽然读诵,有些人读诵超过一万遍,有没有用处?我看没用。为什么没用?一天到晚还愁眉苦脸,烦恼重重,这就是没用。他真要念懂了,我们刚才讲了,即使不入,他能够理解,他都法喜充满。他的人会变样子,相貌会变,体质会变,这是我们世法里头也讲相随心转,佛法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他会得受用。果然解悟,明白、了解了,刚才讲了,虽不入其境,他生欢喜心。道理明白了,佛法懂了,但是现在还没做到,欢喜心生出来了;欢喜心生出来,人的相貌就变了,何况能够实行!要能实行,他就是阿弥陀佛,他就是佛的化身,他要能做到的话。即使做不到,他的相貌也会变,体质也会变。
如果我们在相貌、体质上都没有改变,我们的佛法,实在讲只住在「名字位」中。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我们是什么佛?有名无实,虽然念了一万遍也是有名无实,没去做。如果认真去做,那叫「观行位」。观行就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观行两个字,观是观念,刚才讲,观念修正过来了;行是行为,生活行为改变了,你真正用功。佛法的修学,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上,这个佛法是假的,没用处。要晓得,佛法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学了马上就管用,就转境界,确实是烦恼轻、智慧长,我们功夫才能得力,佛法的利益立刻就得到,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如果把佛法,就是学佛跟生活脱节,认为是两桩事情,那就完全错了。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日道隐於无量寿经甄解中曰。】
我们先把这个题说一说。『日』是日本,日本的一位法师释『道隐』,他是我们中国唐朝时候人,也是日本出家的大德来到中国留学,很有成就的一位法师。他在中国的当时,曾经亲近我们净宗第二代的祖师善导大师,他是善导大师的学生。回到日本之后,弘扬净宗,给《无量寿经》做了个注解,叫《甄解》,《甄解》就是他注解的名称。这个注解做得很好,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里面引用了很多。《甄解》这本书,现在在台湾有单行本流通,是从日本的本子里面翻印出来的。我不知道它原本是出在那一本书,可能是日本有一套《净土宗全书》,好像精装本有二、三十册,可能是那个里面,我看那个版本的样子很像。但是日本《卍续藏》里头收的也有。这两种本子,不晓得它是用哪一种版本来翻印的,印得不错,印得很好,很有参考价值。道隐法师采取的经本是慧远大师的本子,采取的底本,跟我们隋朝小慧远的《无量寿经疏》是同一个原本,就是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翻译的。注解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
这一段话是很感叹的话。『五浊恶世』是佛在经上讲的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就是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候,一直到佛的法运终结这一万二千年,佛叫它做「五浊恶世」。三千年前那个时代,佛说这个名词,我们现代人想像很难接受。如果释迦牟尼佛在今天讲五浊之世,我想我们每个人都点头,的确现在这个世间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我们从社会上来观察,现在大家晓得环境污染已经是非常的严重。可是一般人还没有意识到人性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乃至於我们生理的污染,实在讲严重到极处了。科学家已经提出警告,他说我们现在环境污染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这个地球上五十年之后,地球的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什么?将来水污染,水有毒,空气污染,呼吸也有毒,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所以现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是极力在讲求环保。有没有效果?大家都看得到的,没有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佛法说的他不知道,佛法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正报是人性的污染。所以,防止污染要从哪里做起?从心理污染做起,如何防范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你要从这里做起,才能够生到效果,这是根本,环境污染是枝末。
我们看看,今天从根本上来讲,那不得了!不但现在人不懂得防止,而且加速度在制造污染,什么东西?电脑网路。你们想想这个东西多可怕!哪一家人有电脑,污染就到他家。什么污染?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精神污染,到你家了。特别是小朋友,他不懂事,打开电脑,你以为他在干什么?他在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污染身心的东西。所以底下一代的人,科学家讲得没错,五十年之后,地球上不适合人生存。太可怕了,浊恶到极处,浊恶到非常严重的时代。
『造恶之时』,人起心动念都造罪业,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都干这个事情,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慢。《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在造罪业。『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圣道」是指佛法。佛法这样东西,在现代这个时代,众生不容易修学。『其难非一』,要想修行,有许许多多的困难,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无论哪一个法门都不容易,因为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才能超越六道,妄想、分别断了,才能超越十法界,才能够证得一真法界。所以佛说种种法门,在我们今天,这些法门我们只是羡慕而已,没有法子修学。不但无法修学,甚至於我们想正确的理解它都不容易。我们去研究探讨,往往把佛的意思错会、曲解了,还自以为是。这是道隐法师在唐朝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他就有这样的感慨。
【特此一门。】
在一切法门里面,『特此一门』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特别。
【至圆极顿。】
『至』是达到顶点,这个法门圆融,圆融到极处,绝不亚於《华严》、《法华》,《华严》、《法华》都是圆教一乘大经,不亚於它们。『极顿』,这尤其是殊胜,顿是顿超,前面讲了,一生成就。
【而且由其简易直捷。】
这个法门简单容易,直捷了当,这里面决定没有委曲之相。没有委曲之相,他不必经历三乘,不需要多生多劫,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他底下就下结论了。
【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
『出世』是讲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说法,说种种法,说这部经才叫『正说』。像我们读书一样,这是主修的一科,其他一切法门是选修,可选可以不选。这个法门才是主修的法门,这个法门才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正说的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普度一切众生。
【一代所说归此经。】
『一代』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都指归到净土法门,这是古德所说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我们这个讲题就用的是「大乘无量寿经指归」。一切经到最后总结,都结归在净土。
【如众水归於大海。】
这一句是比喻。中国是在太平洋的西岸,大陆上所有的河流,河水都向东流,都流入大海。这里比喻把一切经比喻作江河,江河虽然多,后面都归大海。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比喻作大海,所有一切水都流入大海,这意思就是所有一切经都归到净土。这对於净土的赞叹有没有过分?初学的同修,或者是不是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听到这个话很难接受。你们修净土的人夸耀你们自己,所谓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会不会有这个情形?不是的。我们从整个佛法里面能够看到这个事实,那就是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到最后的归宿,是《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所有一切大乘法的归宿,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你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了?都归到华藏世界。
到了华藏世界以后那个情形怎么样?华藏世界的佛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的当首(左右手)是文殊、普贤,西方极乐世界是观音、势至,毗卢遮那的左右手是文殊、普贤。你遇到文殊、普贤之后,这两位菩萨再劝你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拐这么大的一个弯,最后还是到极乐世界去,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文殊、普贤在《华严经》末后都是发愿求生净土。《华严》上我们看到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他们那个时候真正谛信了,决定不再怀疑。始终,始是初地开始,终是等觉,这里头包括十一个位次,从初地到十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的菩萨,都是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得到一个证明,确实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净土。
【由此言之,百万阿僧只因缘以起华严之典。】
《华严》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大法会,这个法会是世尊在定中所显现的境界,不是在人间,展示出毗卢遮那佛的报土,华藏世界。我们娑婆世界在华藏世界里面,是小小的一点。佛告诉我们,西方世界距离娑婆世界,当中十万亿个佛国土,而佛讲的华藏世界有二十重,好像二十层,我们娑婆跟西方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好比一个二十层的大楼,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是华藏世界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它一层里面的世界就无量无边,何况有二十层?佛告诉我们,在太虚空之中,像这样的华藏世界无量无边。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小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讲华藏世界是讲大世界。这个因缘就太复杂了、太多了,没有法子说,说『百万阿僧只因缘』兴起的《华严》经典。
《华严经》的分量有多少?太多了,绝对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华严经》。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就是大龙菩萨龙宫里收藏的原本全部的《华严经》,有多大的分量?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他说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古印度计算书本文字是用「偈」做单位的,偈是什么?四句叫一首偈,无论句子长短,四句做一个单位。不像我们中国人,中国人算字数,一部书有多大的分量,说它有多少字。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微尘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把世界磨成粉、磨成微尘,一粒微尘是一偈,多少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你想想,这部经拿到我们地球,地球装不下。不但地球装不下,我们银河系也容纳不下,因为什么?银河系才只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它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偈,我们这一个银河系容纳不下。你晓得它的分量多少!
所以,龙树菩萨出了龙宫之后,在我们世间流通的《华严经》叫下本。当中有中本,中本就是节本,也就是《华严经》重要地方节录的。下本,就是小本,小本是纲目,就如同《四库全书》的目录提要一样。《四库全书》分量很大,目录有个简单的介绍,叫目录提要。龙树菩萨传的是《华严经》的纲目提要,这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华严经》。但是这部经,就是目录提要,分量是十万偈,也就是四十万句,我们中文本只有一半。中文本的译本大概只有五万偈的样子,这部经少了一半。这么大的经典在古时候流传,的确很容易散失,所以我们翻译的本子是原文的残缺本,不是个完整的本子。在中国总共做了三次的翻译,整个合起来是原来的十万颂的下本经的一半,我们称之为略本。但是现在原文在这个世界已经失传,已经没有了,《华严经》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是中文的译本。《华严》之典是无量因缘以起的。
【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
《法华经》,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的,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而为一切众生宣说佛之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已。举这两部经,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
【亦唯为此法之由序。】
这句话真的是不容易说得出来。『由序』是什么?我们经一打开都是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就好比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华严》、《法华》是序分,《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正宗分,这个比喻是太难得了;换句话说,《华严》、《法华》不过是个引导而已,真正的归宿就在此经。这是一千三百年前,日本的高僧道隐法师所说的,说得非常之好。的确是佛的意思,他没有说错。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三页倒数第四行,从「教起因缘」第四段看起。
【弥陀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这段话是莲池大师所说的,在《弥陀经疏钞》里面,也是为我们解释这一大事因缘。莲池大师说得非常之好,说『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这个「但」是只要一心持名就够了,现前就可以圆证三不退。这个意思确实很深,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说得出来;换句话说,他自己要不是深入其境,这个话不但他说不出来,他也体会不到。一句当中,关键就在「一心」,一心是因,不退是果。「一心持名」,这个事情实在讲很不容易,一般人念佛总不免有夹杂,甚至於有怀疑;只要有夹杂、有怀疑,就不是一心,一心里面必定是不怀疑、不夹杂,而且不间断。我们注意持名的「持」字,持是保持,使一切时、一切处中,我们真实皈依阿弥陀佛,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念念不离弥陀的教诲,这才叫做持名。一心,是用真诚心、清净心来修。果然如是,当下就得不退转。所以不退转不是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证得,现在就证得,这是真实不可思议的法门。
为什么现在就证得?因为一心是真心,名号是性德,所以大师说『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一心就是凡夫的自性,持名就是究竟成佛。正如同前面《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心就是是心是佛,持名就是是心作佛。心本来是佛,现在又要作佛,他怎么不成佛?所以说「自心究竟成佛」,你才知道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佛菩萨在经论里面赞叹得太多了,我们节录这一本,都是经论里面对於念佛的赞叹。所节录的这些,实在讲是略举而已,《大藏经》里面没有节录出来的,比这个不知道要多多少倍。这是古来祖师大德所说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十方诸佛共同赞叹」,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完全是事实,我们要认识清楚。就是一心持名不可思议。
下面是大师对我们的劝勉,『若能谛信』,这关键的字眼在「谛」,谛是真实,你真的相信,完全肯定,依教奉行了。信里面必定是有解有行,这才叫做谛信;信里面没有解、没有行,这个信不能叫谛信。我们佛门里头有不少人说信佛了,其实他是不是真信,很有问题。我们也看到许多人说是正信的佛教徒,正信跟谛信不一样,正信是他明白了、理解了,他不迷了,但是未必能做到。做到了才叫谛信,所以谛比正信又要提升一层。真正相信,依教奉行,莲池大师告诉我们,『何须遍历三乘』。因为一般人修行证果,必须要依照次第来修学,三乘就好像我们念书,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念书一定是这么个层次。在佛法里,一定是由小乘声闻、中乘缘觉、大乘菩萨,就跟念书三个阶段一样。要是一心持名,不必这么麻烦,用不著经历三乘,他修因就是证果,因果同时。所以这是成佛之道,一下手就成佛,不需要经过小乘、中乘、大乘,不需要经历,也不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你看『久经多劫』,通常人修行确实是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佛在经上常说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在我们现代人观念当中,已经是天文数字。阿僧只的说法,经里头列有许多种讲法,都是很长的数字。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大专佛教讲座给同学们介绍「三大阿僧只劫」一个计算的方法,那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对现代人来说。他说依我们中国数字的单位,中国人的算法,万万是亿,万亿就叫兆。以兆为单位,多少兆?他说上面是一千,下面是八个万,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是一个阿僧只劫。一个阿僧只劫,你还要乘三倍,三个阿僧只劫。三个阿僧只劫成佛,诸位要晓得,不是从我们现在算起,我们现在这个修学不算数。从什么时候算起?是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天算起;换句话说,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他们那里开始算起,也就是这四十一个位次需要三大阿僧只劫才完成。你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以前所花的那些时间,没有算在内。如果把那些时间统统算在里面,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无量劫,不是三大阿僧只劫,是属於无量劫。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你才晓得成佛不容易,成佛真难!
依照佛在经典上所说的,这是讲我们现在是凡夫,我们想证得小乘初果,必须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才能证得。试想想现代的人谁能做得到?所谓的见惑,就是见解上的迷惑、见解上的错误。第一个,身见。这是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细说太麻烦,归纳这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所有一切六道众生,都把身当作我。提到我,身就是我,这是个错误的见解,身不是我。几个人知道身不是我,能把身见破掉?身不是我,是什么?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我穿的这件衣服,衣服不是我,这个大家容易懂得。衣服是什么?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但是一切众生不知道身体也是我所有的,身体不是我。如果是我,我就有生死,诸位要晓得,我没有生死。正如同衣服,衣服不是我,所以衣服破旧了,可以换一件新的。身不是我,身老了、衰了、不能用了,再换一个身体。六道轮回就是换身体,就好像我们衣服穿脏、穿破了,脱掉换件新的一样。所以一般人贪生怕死,他怕这个身要换身。衣服脏了,换件新衣服,你怎么不怕?你怎么很欢喜的就把衣服脱掉,再穿一件新的?是因为你了解事实真相。现在你迷了,以为身体是我,唯恐身体坏了,唯恐身体灭了,这错误的观念。几个人能把这个观念转过来,不再执著身是我?
身不是我,到底什么是我?西方的哲学家很聪明,他们晓得身体大概不是我,而我是什么?「我思故我在」。他想的,也很聪明,我能够思惟想像的,这个大概是我。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讲心,你心里在想什么?你能想,能想、能分别、能思惟的,他把这个东西当作是「我」。哲学家比一般人就聪明多了,实在讲,升了一级。其实这个东西还不是我,能够思惟、想像的,佛讲这是第六意识,这是属於心意识,不是我。我是什么?我是真心、本性,佛跟我们讲真如本性,那个是我,永远没有生灭,它是真正的无为法。所谓无为法,就是没有生灭;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我是没有生灭的。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真我,不是没有我,真正有我,佛法讲的常乐我净,这四种是真的,真有。但是凡夫只有名词,没有实体,没有实质,有名无实。刚才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我就找到了,真的我就找到了、就证得,法身就是我,是真正的我。这是第一类,讲的身见。
第二类错误的知见,叫边见。边见的意思就是相对的观念,我,我的对面是人,大的对面是小,长的对面是短,这是错误观念。我们想想,六道众生哪个不是生活在相对的观念里面?想要把这桩事情搞清楚,那就太难了。相对是二,佛法是不二法门,二就不是佛法。这个意思比刚才讲的身见还难懂,还不好懂。佛讲,二是错误的观念,二不是正确的观念,我们分人我、分是非、分彼此,都落在二里头。这个问题,在大乘经里面要深入细细去研究体会,你真的要懂得不二法门了,那就很值得庆幸,懂得是解悟,就看破了。看破之下,要真正把二放下,就是二边要放下;二边放下之后,你就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一真法界。只要有二,你决定是在六道、在十法界,你不能入一真法界。真正修行人,心是清净的,清净心是一;二,心就不清净。譬如我们刚才讲的,有人我、有是非,心怎么可能清净?怎么可能平等?我们讲真修行,功夫在这里见。
你看《六祖坛经》,《坛经》上记载,惠能大师得法之后,因为同学们不服,嫉妒障碍,逼得他没有办法,跑到猎人队里面去隐居,躲避这个灾难,在猎人队里住了十五年。大家对他渐渐淡忘掉了,他才出来,到现在的广州光孝寺,遇到印宗法师在那里讲《涅盘经》。这很有缘分,所谓风动、幡动,印宗知道他了,知道他是禅宗第六代祖,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请教。问他:你在黄梅,五祖当年说法,对於禅定、解脱,他老人家怎么讲的?向他请教。六祖也没有答覆什么叫禅定,什么叫解脱,没讲,只告诉他,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二法即不是佛法。他给他这么说法。这个答覆得究竟、彻底!这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这是已经入了不二法门,他才能说得出来。你看看别人要是问我们禅定怎么讲,我们一定查很多东西,禅定怎么说,什么叫禅、什么叫定,给你解释这个,我们就没有六祖那套本事。说实在的话,六祖那套东西搬来,你对人讲了没用处,人家不懂。我们还是讲什么叫禅、什么叫定、什么叫解、什么叫脱,大家听了还津津有味,可是怎么样?没入。说老实话,戏论而已,确实不是佛法。
所以我们要懂得,佛法是不二法。如何能入不二法门?二是边见,你看在见思烦恼里面,见惑摆在第二条,我们如何能突破?我们读《坛经》知道六祖突破了,所以他的心清净。他跟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今天是「弟子心中常生烦恼」,他常生智慧。他为什么常生智慧?人家入不二法门。我们为什么有烦恼?我们有是非人我,你说这个多麻烦!真功夫在哪里,要晓得。
第三个叫见取见,第四个叫戒取见,这两种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两种都是属於成见,成见为什么分做两个?一个从果上讲的,一个从因上讲的。戒取见是从因上讲的成见,见取见是从果上讲的成见,这两种也是错误的见解,不是正确的。最后一类,叫邪见,凡是不属於上面四种的一切不正确的见解,都归到邪见。所以把错误的见解归纳成这个五大类,五大类错误的见解都没有了,你才证得小乘的初果。如果修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五十一年级,恭喜你,你已经上一年级,上学了,正式是一年级的学生。难!不容易!我们在这个时代当中,看看所有的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能入这个境界,几乎都没听说过,别说看到,没听说过,所见所闻都是是非人我。才晓得这个事情难!
我们诸位在座的同修,绝非偶然,你能在此地坐一个半钟点,佛在本经上说过,《金刚经》上讲过,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大家过去生中所修积的善根非常深厚。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无量劫来修积的善根,想想今天怎么样?还不过是如此而已。为什么修积无量劫还搞到今天这个样子?就好像是天天都在念书,好像也念得很认真,参加考试从来没有一次及格过,不及格,也就是说见思烦恼没有断。没断,下一次再得人身,遇到佛法,从头来起。无量劫来,每次都从头来起,我们搞的是这个。实在讲,这是佛讲的话,讲得好、讲得正确,进得少退得多,所以「久经多劫」。
幸亏过去世累积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想想看,自己的善根福德到底够不够?从哪些地方看?从信、愿、行上看。你遇到这个法门,真的相信,一丝毫不怀疑,真正发愿求生,老实念佛,那就恭喜你,你无量劫所植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了,只要你保持,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如果你对这个法门遇到了还怀疑,若信若无,想往生又留恋这个世间,那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有,不够,没成熟,这一生能不能往生有问题。那个问题看什么?看你最后临终的一念,也许你的缘分很好,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大家给你助念,一提醒,在那个时候一念回心,真的就往生了。如果你遇到的缘不好,没有人给你助念,家亲眷属舍不得你离开,哭哭啼啼,你的心一乱,你就又回来了,再搞六道轮回。关键在那个时候。
所以,若能谛信,谛信就重要了,不必经历三乘,不必要很长的时间。『不越一念,顿证菩提』,这个法门就是一句佛号,四字、六字都可以。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行,你念「阿弥陀佛」也行,一句。「不越一念」,就是这一念你就成功了。「顿证」是这一生当中就证得,这个快速。快到什么程度?经上告诉我们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根性利的人,一天就证得,根性再钝的人,七天也必定证得。所以净宗修行,古来祖师提倡结七念佛,我们现在人叫打佛七。打佛七的用意何在?就是求证一心不乱,就是为这个事情。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打佛七是时有所闻,每一个有佛教的地方我们都听到打佛七。佛七的法会非常殊胜、非常频繁,但是没听到一个人证果的,得一心不乱就是证果,没有听说。为什么这样频繁的佛七,没有一个人成就,原因在哪里?就在这个地方,「若能谛信」,他没有谛信,所以参加佛七也不能得一心。真正结七念佛,实在讲,跟我们现在打佛七不一样,它是七天七夜这一句佛号不间断,那个叫打佛七。不是像我们现在一天念几支香,一支香念下来之后还休息半个钟点,又是杂心闲话,那怎么能成功?七天七夜不间断,那个叫佛七。所以真正的佛七我们没见过,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佛七是佛七法会,大家在一块搞热闹,人愈多愈好,搞热闹,不是真正在用功。
从前李老师跟我们说,真正打佛七,人数不可以超过十个人,如果超过十个人,主七和尚他的精神就照顾不过来。主七的老师对於每一个用功的人,他的情况都必须观察明了,时时刻刻要照顾到,不能让他发生错误。这个错误,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走火入魔,这是要照顾到的,是日夜不能间断的。吃东西,有护七,有护持的人,把吃的东西做好,到时候放在一边,你饿了你自己去吃。吃的时候,念佛还是不间断,绝无夹杂。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招呼你说「吃东西时候到了」,那你夹杂了一个「吃东西时候到了」,这成什么话!不能夹杂的。不但没有言语夹杂,念头都没有。自己想吃自己吃,绝不照顾另外一个人,大家虽然在一块共修,各个人心都是清净的,都是没有一丝毫夹杂的,那才叫做结七念佛。这样殊胜的念佛道场现在也没有了,实在讲,如果有这么一个道场,招生恐怕都招不到。七天七夜不睡觉太苦了,不行,恐怕一个学生都招不到。所以现在才晓得,真干没有人来,凑热闹、干假的人就太多了,这样学佛怎么能成就?
所以,一句佛号念到底,念的方法完全遵守大势至菩萨教导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的结果就是顿证菩提。你看看,这『岂非大事』?这一大事因缘,莲池大师指归到「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一大事因缘。确实,除佛如来出世之外,任何一个人都办不到,也说不出。这是净宗的「教起因缘」。
【蕅益大师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蕅益大师这段话,是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说的,他对於《阿弥陀经》的赞叹,这几句话是赞叹到了极处。『绝待圆融』,就是我们今天所谓是绝对的圆融、究竟圆满的圆融。『不可思议』,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但我们凡夫无法想像,「不可思」就是无法想像,「不可议」,议是议论,就是没有办法说得出。言语说不出的,心思达不到的,这不可思议,即使等觉菩萨也不可思议。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看到很多这样的句子,等觉菩萨如果不得如来威神的加持,他也说不出来。我们今天在此地,能够说一点,诸位能够体会到一点,都是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如果不得佛力加持,的确无法体会。
下面这几句,举出几个实际上的例子,来证实此经「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大乘经里面,首推《华严》、《法华》,这两部经在佛法里面被称为是经中之王,也是一切经里头最高的、最殊胜的。『华严奥藏』,「奥」是深奥,「藏」是隐藏而不露的,也就是《华严经》最精深的一部分,最不容易说、听的一部分。说尚且难,何况人能听懂,这称之为奥藏。『法华秘髓』,「秘髓」的意思跟奥藏相彷佛,秘是深密,跟奥的意思一样,深奥。诸位必须要晓得,佛法里没有秘密,这个大家要记住。秘密的事情就是不可告人的,不可告人的一定不是好事,所以佛菩萨没有秘密。但是佛法里有深密,它太深了,理太深,讲出来人家不容易懂,这是事实,绝无秘密可言。髓是骨髓,这也是等於奥藏的意思一样,意思也是《法华经》里面最深奥、最精华的部分。这是指出两部大乘经,说这两部经就总含一切经,这两部经是一切经的代表。
『一切诸佛之心要』,这是从果上说。诸佛是修行达到究竟圆满之人,他证果了。证的是什么?证的就是真心。真心里面最精要的精华、重要的部分,「心要」是这个意思,就是精华、重要的部分。『菩萨』是正在修学的人,『万行』是讲菩萨在行门当中,他正在修。修行的『司南』,「司南」就是指南,这个意思是讲,所有一切菩萨修行成佛的指南,我们今天讲方向、目标,菩萨修行的方向、目标。『皆不出於此』,「此」是指的《阿弥陀经》;换句话说,《阿弥陀经》是华严奥藏,《阿弥陀经》是法华秘髓,《阿弥陀经》是一切诸佛之心要、是菩萨万行之司南。蕅益大师说的是《阿弥陀经》,我们今天研究的是《无量寿经》,因此我们必须要晓得《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的关系,否则的话,为什么把《阿弥陀经》的注解扯到这上来说?莲池大师讲了,《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就是它是一部经。《无量寿经》是细说,说得详细,《阿弥陀经》是略说,说得简单。所以他老人家讲,这两部叫大本、小本;也就是说,《弥陀经》的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小本就是《阿弥陀经》。因此,《阿弥陀经》里面的注解可以拿来注解《无量寿经》,因为它是同一部的。
从蕅益大师这几句话我们就晓得,这部经真实不可思议,确实超越《华严》、《法华》之上。若能谛信,依教奉行,《华严》、《法华》都应该放下才对。现在有不少人找我,希望我讲《华严经》,这个东西应当要放下。为什么还要去探讨《华严》?实在说,就是《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太深。我们每天虽然读诵,有些人读诵超过一万遍,有没有用处?我看没用。为什么没用?一天到晚还愁眉苦脸,烦恼重重,这就是没用。他真要念懂了,我们刚才讲了,即使不入,他能够理解,他都法喜充满。他的人会变样子,相貌会变,体质会变,这是我们世法里头也讲相随心转,佛法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他会得受用。果然解悟,明白、了解了,刚才讲了,虽不入其境,他生欢喜心。道理明白了,佛法懂了,但是现在还没做到,欢喜心生出来了;欢喜心生出来,人的相貌就变了,何况能够实行!要能实行,他就是阿弥陀佛,他就是佛的化身,他要能做到的话。即使做不到,他的相貌也会变,体质也会变。
如果我们在相貌、体质上都没有改变,我们的佛法,实在讲只住在「名字位」中。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我们是什么佛?有名无实,虽然念了一万遍也是有名无实,没去做。如果认真去做,那叫「观行位」。观行就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观行两个字,观是观念,刚才讲,观念修正过来了;行是行为,生活行为改变了,你真正用功。佛法的修学,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上,这个佛法是假的,没用处。要晓得,佛法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学了马上就管用,就转境界,确实是烦恼轻、智慧长,我们功夫才能得力,佛法的利益立刻就得到,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如果把佛法,就是学佛跟生活脱节,认为是两桩事情,那就完全错了。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日道隐於无量寿经甄解中曰。】
我们先把这个题说一说。『日』是日本,日本的一位法师释『道隐』,他是我们中国唐朝时候人,也是日本出家的大德来到中国留学,很有成就的一位法师。他在中国的当时,曾经亲近我们净宗第二代的祖师善导大师,他是善导大师的学生。回到日本之后,弘扬净宗,给《无量寿经》做了个注解,叫《甄解》,《甄解》就是他注解的名称。这个注解做得很好,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里面引用了很多。《甄解》这本书,现在在台湾有单行本流通,是从日本的本子里面翻印出来的。我不知道它原本是出在那一本书,可能是日本有一套《净土宗全书》,好像精装本有二、三十册,可能是那个里面,我看那个版本的样子很像。但是日本《卍续藏》里头收的也有。这两种本子,不晓得它是用哪一种版本来翻印的,印得不错,印得很好,很有参考价值。道隐法师采取的经本是慧远大师的本子,采取的底本,跟我们隋朝小慧远的《无量寿经疏》是同一个原本,就是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翻译的。注解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
这一段话是很感叹的话。『五浊恶世』是佛在经上讲的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就是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候,一直到佛的法运终结这一万二千年,佛叫它做「五浊恶世」。三千年前那个时代,佛说这个名词,我们现代人想像很难接受。如果释迦牟尼佛在今天讲五浊之世,我想我们每个人都点头,的确现在这个世间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我们从社会上来观察,现在大家晓得环境污染已经是非常的严重。可是一般人还没有意识到人性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乃至於我们生理的污染,实在讲严重到极处了。科学家已经提出警告,他说我们现在环境污染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这个地球上五十年之后,地球的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什么?将来水污染,水有毒,空气污染,呼吸也有毒,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所以现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是极力在讲求环保。有没有效果?大家都看得到的,没有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佛法说的他不知道,佛法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正报是人性的污染。所以,防止污染要从哪里做起?从心理污染做起,如何防范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你要从这里做起,才能够生到效果,这是根本,环境污染是枝末。
我们看看,今天从根本上来讲,那不得了!不但现在人不懂得防止,而且加速度在制造污染,什么东西?电脑网路。你们想想这个东西多可怕!哪一家人有电脑,污染就到他家。什么污染?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精神污染,到你家了。特别是小朋友,他不懂事,打开电脑,你以为他在干什么?他在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污染身心的东西。所以底下一代的人,科学家讲得没错,五十年之后,地球上不适合人生存。太可怕了,浊恶到极处,浊恶到非常严重的时代。
『造恶之时』,人起心动念都造罪业,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都干这个事情,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慢。《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在造罪业。『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圣道」是指佛法。佛法这样东西,在现代这个时代,众生不容易修学。『其难非一』,要想修行,有许许多多的困难,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无论哪一个法门都不容易,因为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才能超越六道,妄想、分别断了,才能超越十法界,才能够证得一真法界。所以佛说种种法门,在我们今天,这些法门我们只是羡慕而已,没有法子修学。不但无法修学,甚至於我们想正确的理解它都不容易。我们去研究探讨,往往把佛的意思错会、曲解了,还自以为是。这是道隐法师在唐朝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他就有这样的感慨。
【特此一门。】
在一切法门里面,『特此一门』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特别。
【至圆极顿。】
『至』是达到顶点,这个法门圆融,圆融到极处,绝不亚於《华严》、《法华》,《华严》、《法华》都是圆教一乘大经,不亚於它们。『极顿』,这尤其是殊胜,顿是顿超,前面讲了,一生成就。
【而且由其简易直捷。】
这个法门简单容易,直捷了当,这里面决定没有委曲之相。没有委曲之相,他不必经历三乘,不需要多生多劫,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他底下就下结论了。
【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
『出世』是讲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说法,说种种法,说这部经才叫『正说』。像我们读书一样,这是主修的一科,其他一切法门是选修,可选可以不选。这个法门才是主修的法门,这个法门才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正说的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普度一切众生。
【一代所说归此经。】
『一代』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都指归到净土法门,这是古德所说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我们这个讲题就用的是「大乘无量寿经指归」。一切经到最后总结,都结归在净土。
【如众水归於大海。】
这一句是比喻。中国是在太平洋的西岸,大陆上所有的河流,河水都向东流,都流入大海。这里比喻把一切经比喻作江河,江河虽然多,后面都归大海。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比喻作大海,所有一切水都流入大海,这意思就是所有一切经都归到净土。这对於净土的赞叹有没有过分?初学的同修,或者是不是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听到这个话很难接受。你们修净土的人夸耀你们自己,所谓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会不会有这个情形?不是的。我们从整个佛法里面能够看到这个事实,那就是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到最后的归宿,是《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所有一切大乘法的归宿,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你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了?都归到华藏世界。
到了华藏世界以后那个情形怎么样?华藏世界的佛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的当首(左右手)是文殊、普贤,西方极乐世界是观音、势至,毗卢遮那的左右手是文殊、普贤。你遇到文殊、普贤之后,这两位菩萨再劝你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拐这么大的一个弯,最后还是到极乐世界去,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文殊、普贤在《华严经》末后都是发愿求生净土。《华严》上我们看到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他们那个时候真正谛信了,决定不再怀疑。始终,始是初地开始,终是等觉,这里头包括十一个位次,从初地到十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的菩萨,都是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得到一个证明,确实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净土。
【由此言之,百万阿僧只因缘以起华严之典。】
《华严》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大法会,这个法会是世尊在定中所显现的境界,不是在人间,展示出毗卢遮那佛的报土,华藏世界。我们娑婆世界在华藏世界里面,是小小的一点。佛告诉我们,西方世界距离娑婆世界,当中十万亿个佛国土,而佛讲的华藏世界有二十重,好像二十层,我们娑婆跟西方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好比一个二十层的大楼,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是华藏世界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它一层里面的世界就无量无边,何况有二十层?佛告诉我们,在太虚空之中,像这样的华藏世界无量无边。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小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讲华藏世界是讲大世界。这个因缘就太复杂了、太多了,没有法子说,说『百万阿僧只因缘』兴起的《华严》经典。
《华严经》的分量有多少?太多了,绝对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华严经》。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就是大龙菩萨龙宫里收藏的原本全部的《华严经》,有多大的分量?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他说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古印度计算书本文字是用「偈」做单位的,偈是什么?四句叫一首偈,无论句子长短,四句做一个单位。不像我们中国人,中国人算字数,一部书有多大的分量,说它有多少字。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微尘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把世界磨成粉、磨成微尘,一粒微尘是一偈,多少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你想想,这部经拿到我们地球,地球装不下。不但地球装不下,我们银河系也容纳不下,因为什么?银河系才只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它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偈,我们这一个银河系容纳不下。你晓得它的分量多少!
所以,龙树菩萨出了龙宫之后,在我们世间流通的《华严经》叫下本。当中有中本,中本就是节本,也就是《华严经》重要地方节录的。下本,就是小本,小本是纲目,就如同《四库全书》的目录提要一样。《四库全书》分量很大,目录有个简单的介绍,叫目录提要。龙树菩萨传的是《华严经》的纲目提要,这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华严经》。但是这部经,就是目录提要,分量是十万偈,也就是四十万句,我们中文本只有一半。中文本的译本大概只有五万偈的样子,这部经少了一半。这么大的经典在古时候流传,的确很容易散失,所以我们翻译的本子是原文的残缺本,不是个完整的本子。在中国总共做了三次的翻译,整个合起来是原来的十万颂的下本经的一半,我们称之为略本。但是现在原文在这个世界已经失传,已经没有了,《华严经》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是中文的译本。《华严》之典是无量因缘以起的。
【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
《法华经》,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的,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而为一切众生宣说佛之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已。举这两部经,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
【亦唯为此法之由序。】
这句话真的是不容易说得出来。『由序』是什么?我们经一打开都是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就好比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华严》、《法华》是序分,《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正宗分,这个比喻是太难得了;换句话说,《华严》、《法华》不过是个引导而已,真正的归宿就在此经。这是一千三百年前,日本的高僧道隐法师所说的,说得非常之好。的确是佛的意思,他没有说错。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